范文 > 范文大全 > 述职报告观后感 > 导航 > 《赛德克巴莱》观后感

述职报告观后感

《赛德克巴莱》观后感。

随着写作规范的不断完善,我们时不时会需要用到一些文章,范文往往会涉及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好的范文是怎么样的?以下为小编为你收集整理的《赛德克巴莱》观后感,请在阅读后,可以继续收藏本页!

篇一:赛德克巴莱读后感

在看了长达近五个小时的无删节版电影过

后,又在youtube上看完了关于整部电影拍摄过程的一个纪录片,感触颇深。

毫无疑问,《赛德克.巴莱》是值得使劲鼓掌的,抗战电影的主角终于不是打不死的英雄,而日本鬼子也摆脱了小丑的模样。

在知道这电影之前,我确实对“雾社事

件”几乎一无所知,更不用说“赛德克”这个民族了。即使之前或许浏览过相关的信息,也大抵当做历史长河中的一颗小沙子,早早遗落在角落中,如同无数个被湮没的民族一样。然而就在这4个多小时里,这个被湮没的民族从角落缓缓走出,在我面前高唱他们的骄傲,任凭我目瞪口呆地看着,直到退场,耳边仍缭绕着悠远的歌声。其实瑰丽的画面、唯美的配乐、神秘的异族风情、华丽的动作、火爆的战争,凡是能吸引眼球的一切大片元素这里都不缺。可是能让我心怀敬意的,却不是这些。一部好的电影最打动人的部分,我想大概用他自己的

话说,就是那种诚意吧。

电影开篇即是年轻时第一次出草的莫那?

鲁道,他飞速奔跑,穿过树林,踏过河流,他凶狠迅捷,挥刀而下。他被印上了图腾,成为了“真正的人”。

宣告赛德克人成年的仪式,血腥、猛烈、

野蛮、直接……夹带着一股倔强的酣畅淋漓。没有给观众以轻歌慢语的时间,《赛德克*巴莱》的开头一幕,浓烈的就像马赫坡部落的烈酒,猎手们举起手中的砍刀,一刀砍掉了观众对台湾电影清新、含蓄和文艺表达的思维惯性。

震撼性的重口味场面,通过镜头毫无保留地呈现,一种消失的传统生活气场,得以重现荧幕。导演魏德圣,这次要将一种蛮荒之美,

一股纵横之气,灌注在近5个小时的讲述当中。 发生在日据时代的雾社事件,是台湾原住民一次惨烈的反殖民抗争。《赛德克*巴莱》电影即是根据这一真实的历史事件改编。故事,属于高山莽林中的原住部落;精神,属于血祭祖灵时的诚实无忌。

世外桃源般的山林生活,在充满诗意的镜头中展开,对于赛德克族而言,时间仿佛停滞在不断求生与捍卫的轮回中:不同的部落集体捍卫着各自祖先的猎场,男人们猎取食物以及敌人的头颅以显示勇猛,博得夸耀,女人们繁衍子嗣,以期壮大部落成员。尽管崇奉着同样的神灵,部落之间却时常因为生存发生激烈的冲突甚至不可调和的世仇。

然而“文明的入侵”,却让他们异常空前

地团结起来。猎猎的太阳旗下,是残酷压迫的升级和传统文明的消失,血性的赛德克人不甘沉沦,他们发誓要做一个骄傲的赛德克*巴莱(真正的赛德克),去获得通行彩虹桥的尊

严!于是男人们杀敌,女人们自缢,孩子们过早地参与杀戮,受过“教育”的族人选择自杀以结束内心挣扎……那场以少对多,以弱抗强的绝望抗争,结局毫无悬念,却是赛德克人最后的自我救赎。

弱势文明怎么样和强势文明相处,从来不

是问题,只是个选择 。 一种是认命,然后逐渐被同化消失在历史里;种族的血脉或许能留

下,但失去文化和灵魂民族部落实际上只是个血统上的概念而已 。

另一种就是像这种面临不可避免的消亡来一次回光返照的爆发在历史上留下最后的闪

光,其实片子里莫那鲁道基就是看穿了这点,要么死绝,要么失去一切只剩下血脉名存实亡 。

我不明白为什么两个部落,或者说那些部

落总是处于彼此厮杀和防御中。这种不息的生存竞争和优胜劣汰,究竟只是像达尔文的进化论中所说——为了生存和繁衍后代,还是,其实,会有男人的猎场,先祖的血祭,彩虹桥这样更浮于云端却深藏内心的意念和意志的说法呢?

如果我问,为什么那些部落不坐下来,好好商量一下,怎么样划分领地,怎么样达到资源的合理优化公平配置,我估计自己都会抽自己两耳巴子——为什么?难道你觉得会有完全的公平吗?云雾缭绕的台湾黑暗心脏地带不会有两座完全相同是山头,即使完全相同,得到它们的不同的两个部落,由于自身的不同,也不会认为这个结果对于他们来说就是公平的。

一句话,没有绝对的公平。况且,在共有地的悲剧中,我们也看到,每个人其实都是利己的,都希望自己的收益最大化,并不会考虑他人的收益,这样的结果,其实是大家的收益都有受损,或者干脆集体收益为零甚至为负。 但是让我感到欣慰的是,我们的所谓落后的祖先,他们比我们更懂得知足,更懂得节

制,更懂得敬畏自然,与自然和平相处。而我们现在环顾四周,我们的周围没有自然,有“人”然。树不是树,花也早已非花。

我觉得这个片子也不是在说所有文明之间都平等,当然更不是在说赛德克文明比日本文明更高贵更美好。当然,一个人要讲另一些人的故事,总得对他们放上一点“同情”。这个“同情”并不是说无条件认同他们的所有想

法,而是尽可能从他们的角度来理解看待这个世界。然后告诉大家,哦,原来他们那里是那样的一套规则。你了解了这些规则之后,认同也好,不认同也好,喜欢也好,不喜欢也好,这都不是最主要的,主要的是我们因此获得了一些能够理解那种痛苦的能力。

当一个人赖以生存的全部条件瞬间被抽

篇二:我的观后感《赛德克巴莱》

观《赛德克巴莱》有感

在台港文学鉴赏的课上,我有幸观赏了《赛德克巴莱》这部电影。观之如品茗,这是我写这篇感想的原因。在最开始,它是热气腾腾的,叫人特别想去接触;在慢慢的品味中,我了解到了更多关于这个电影的创作背景、台湾的文化、赛德克人信念的力量等等。总之,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觉得回味无穷。

这部电影,叫《赛德克·巴莱》,意思是“真正的人”。导演魏德圣他用超过十年的时间,抵住如潮水般的讽刺嘲笑,顶住超乎想象的各方压力,挺过无法捉摸的艰难险阻,忍受无从知晓的辛酸血泪,完成了一部具备史诗意义的史诗巨作。然而电影之所以那么吸引人不在于导演的创作时间长及宏大场景、造价等表面上的东西,而是这部电影所直面的事实本身、所表现的人性解读以及这部电影背后的真诚而心酸的付出,直击人的心灵,给人以震撼。无论是上集《太阳旗》还是下集《彩虹桥》,都无疑是对赛德克人纯净的内心和对信仰坚守的一种赞扬。这部影片甚至让人不禁抛开人们一直注重的民族精神去高歌内心力量给人的震撼。

在最初看的时候,我觉得那种血腥、野蛮的生活环境及生活方式似乎是很不现实的,我竟特现实的认为那是不真实的。但是随着电影的发展,以及后来参看别人对电影的评价,我得知那种暴力是维持原著民族传统生活状态的动力,是一种法则。有人在看完整个影片之后,依然对这种充满暴力和血腥以及夹杂着近乎鸟语的电影嗤之以鼻,觉得这根本就算不上一部与梦想相关联的电影。甚至有些人出于自身那可怜的政治趣味和春眠不觉耻的态度,讥讽和诋毁电影最后所呈现的结局,认为这部电影充斥着魏德圣的汉奸嘴脸。这些人的存在让这部电影变得更加宝贵,好比一块宝玉被发觉时身边总是会有一坨又一坨的杂土。撇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说,单就电影本身而言,从某个真实角度出发去展现某种价值观的时候,任何不怀好意的批评都只是照出自己丑陋的一块镜子。也有人觉得直逼心灵感受的是,电影中的暴力和血腥场景不仅没有催人恶心,因为那凄美的山歌总是如期响起,让人心醉,让人心碎。在那种如泣如诉的调子中,整部电影,透露着一股不可名状的忧伤和魅惑。那种热血与歌声的调和,反而更直接的增强了对于历史的震撼。

我一直对图腾有着一种敬仰之情。作为一个部落,一个宗族能有自己的图腾文化,我觉得他们是虔诚的、有信仰的。他们信奉自己的神,遵守自己的生存法则,他们用自己的一生去守护她!在这部影片中,同样地赛德克人有图腾,他们将英勇、成年的象征永远的、深深的烙在身体上、心灵上。在烙上图腾的那一刻,孩子们是那么的兴奋,那么的骄傲。他们更多了一份责任,一份信心,一种信仰,一种依靠。再起事前,两个部落的头的对话:“你为何让年轻人送死?”“为了快要遗忘的图腾。”“图腾?你拿年轻人的性命换这图腾,可你拿什么来换他们的生命?”“骄傲。”“可以输掉身体,一定要赢得灵魂”,首领莫那鲁道与一众族人以蛮荒之勇辟开一条血路,来对峙所谓现代文明的践踏。这是图腾的力量,是信仰、信念的力量。

如果文明是叫我们卑躬屈漆,那我就带你们骄傲的野蛮到底——莫那鲁道。

在影片中演绎了文明与野蛮,起初,赛德克人原始的生活方式,以人头数量权衡英勇与否、生食鹿的心脏等行径都让人觉得他们特别的野蛮,好似正宗的野人。然而,日本人为了资源入侵了这里,他们试图用自己的方式去改造这里的人民。他们用暴力压迫着他们,奴役他们,强行改造。但对于改造后的结果却从未认可,从日本警察对一郎、二郎的言语,我们看出,日本人依然骄横的以为自己才是上等民族,土著人都是永远的奴隶。在《彩虹桥》中,赛德克人忍受了20多年的压迫,最终爆发。他们为了自己的灵魂能重返祖灵,为了自己的信仰,自己内心的声音终于引导他们走向了反抗,他们依旧英勇无比,尽管只有300多人,他们无惧生死,在血泊中,他们走向了光明。然而较之赛德克人的淳朴,日本人那压迫人、

奴役人的欲望,就显得无比的卑劣,无比的让人恶心。因此,文明与野蛮不是表面的现象,不是暴力能改造出来的,也没有定性的对与错。我们应该尊重每个种族各自的生活方式,尊重每个人的生活方式。日本的文明看似文明其实野蛮,赛德克的野蛮确实淳朴的自由。

影片中莫那鲁道展现了一个领导者该有的责任、坚毅、血性的形象,他是忍辱负重的勇士,是运筹帷幄的智士。二十年来,族人的期待和日本的压迫像两把尖刀刺在他的心口,他始终没有忘记祖灵的训示:保护族人,守护猎场。这二十年里,他悄然积蓄力量,静待时机。忍辱负重的莫那鲁道明白唯有挺身为民族尊严反击,才能成为真正的赛德克人。

同时,我觉得这部电影也在一定程度上向我们这一代青年灌输了一种思想:“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它教育了我们作为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我们应当有理想、有抱负,并在实现理想的道路上,直面困难,相信定会有长风破浪之时的。

这部影片拥有壮丽山川孕育的阳刚之美,自由之魂铸就的血性之勇,视家园为生命的赛德克人,这一切的一切,都将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里。

篇三:赛德克巴莱 上、下 观后感

赛德克巴莱 上、下 @心得感想

记得历史老师总是说:“什么是历史?”“历史就是人类社会过去的事件和行动,以及对这些事件行为有系统的记录、诠释和研究”。这部电影就是一部赤裸裸鲜血谱成的壮烈血肉史诗电影。它沒有妖魔化日本人,也沒有美化赛德克族,把莫那魯道塑造为大英雄。我只能说每个历史都是那么血腥。或许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生活方式,用现代的角度来作批评,其实是不公平的。无论是过去或今日,这部电影想传达呈现在观众眼前是人性。看见与自己肤色不同,生活水准落后的人,难免产生的轻视与欺负之心;处事不公,处处偏袒「自己人」的族群意识;利益产生冲突时,逐渐升温的摩擦与误会……这样的故事,不只发生在马赫坡社,不只发生在那個古早年代,它就在我们身边,不断上演。魏导12年的精心筹备绝对没有白费,他勇于挑战禁忌、客观呈现历史的勇气值得敬佩。让每个人都上了一堂绝对有教育意义的历史课。由于区域历史背景太强大及浓厚,对于台湾原住民的语言、文化、音乐、很难理解到位,但那种任何不愿被奴役和压迫的用生命去换取尊严的民族都是值得敬仰的。电影重现了雾社事件的整段历史。赛德克的民族的气慨让人敬畏。有信仰的民族是值得尊敬的。莫那魯道有一句台词说:「如果文明是要我们卑躬屈膝,我就让你们看见野蛮的骄傲」。诚然,促使赛德克族起而反抗的一个原因是生活受到压迫,几近走投无路,忍无可忍的地步,但更重要的,是他們逐渐失去身为赛德克人的骄傲。种种「文化入侵」都使他们意识到,再不起而做点什么,不只无法维护自己的尊严,甚至连灵魂都要消失了……即便如一郎二郎般渴望拜托蕃人束縛,凭知识能力往上爬的赛德克人,最后也不得不正视自己始终低人一等,永远无法与日本人平起平坐、公平竞争的事实。这部电影中每个人物的情感冲突都刻画得极度鲜明。这部片最能打动我的,大多不是职业演员,而是沒演过戏的素人。他们的戏份和台词不见得多,却能从眼神里看见丰沛的情感,那股男儿的血性,使我也不禁为之热血沸腾。看完电影,我真的很佩服魏德聖導演。不光是因为他能在台湾电影界不景气的情况下,不惜倾家荡产也要拍成这部高成本的史诗巨作電影,而且还能在极度困乏的资源及拍片环境下,克服万难,把电影拍得这么有血有肉。也因为他写出來的台词总是恰到好处,有一中沉稳冷静的执着和味道。无论是莫那对族人精神喊話,要他们「別急着害怕」,还是二郎對一郎說「一刀切开你矛盾的肝肠吧!」都毫不煽情,不走洒狗血路线,而是淡淡的,像一杯好茶,让人回想起來滋味无穷。


Fwr816.coM精心推荐

赛德克巴莱观后感优秀作文


最近,老师让我们看了一部电影,那就是“赛德克巴莱”,主要是在说在日本统治下的原住民族,因文化、种族的冲突,而引发的“雾社事件”。从他们的奋战过程中,我心中有了许多感触。

电影一开始,赛德克族住在一个美丽的世外桃源,过着生态平衡的生活。但是随着日治时代的来临,他们被强迫改变原本的生活,让头目莫那鲁道非常痛心。赛德克年轻人要求莫那鲁道带领他们反击日本人,于是他们的战争必就此展开。

莫那鲁道明知道这是场必定会输的战役,但还是拼命的反击,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相信,只有这么做才能成为真正的赛德克人,死后才能走上让祖灵认同的彩虹桥。

“如果文明是要我们卑躬屈膝,那我就让你们看见野蛮的骄傲。”他们不愿意让他们的猎场就这样被文明给吞没,他们宁愿光荣地死去,也不要羞耻的活着。他们靠着这种意念,前往公学校的运动会血祭祖灵,他们的勇气和精神令人敬佩,他们的民族意识值得我们学习。

我觉得不只原住民,就连汉人在以前的作为也跟现在差很多,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生活方式,如果说打打杀杀是不对的,这种用现代角度来批评,是不公平 的。我们应该要反过来思考他们有什么地方是值得敬佩的。他们即使遇上连自己都心知肚明敌不过的敌人,他们还是没有选择逃避,而是勇往直前。换作是你,你办 得到吗?他们把他们的不甘心用实体行动表现了出来,而你又如何呢?

电影《帕克》观后感


电影《帕克》观影报告之一

这周把电影课《帕克》给讲完了,我的收获颇大的。以下是我最大的五点收获:

1.目标性VS无目标

帕克在找了一个帮手(女主角)之后,她想要勾引他(帕克假扮的富商财力雄厚对女主有很强的吸引力)。但是帕克只是把这个给看做一次合作,而合作就是要把办事放在第一位。所以他就没有接受,而只是应付了一下就完事了。并且他做任何的事情都非常的富有目标感,即使他这一次是在与芝加哥最大的黑帮头目抗衡,他也一定要把这件事给做了。

2.物质VS原则-规则

帕克为什么要去复仇,拿回他的20万?他难道只是为了钱吗?事实上,他这样做是为了维持劫匪道的秩序和规则。他认为如此的劫匪坏了道,就一定要把他们给除掉。就是为了维护规则。并且他也是为了自己的原则而这样做的,因为他们之前说好了,会在抢劫完成后分钱。但是他们没有照着做,于是他就为了维护自己内心的秩序与原则而杀了他们。

3.占有VS尊重

在电影中的两个女性值得反省一下。一个是占有别人,一个是成就和尊重别人。我发现现在有许多的女人就是控制着自己的丈夫,把他当作玩具玩。而不是像这个电影里,帕克的女朋友。她就是非常的尊重帕克的价值观与原则,并且是成全他和不妨碍他。所以我以后要找伴侣的话,就要找像她那样的。一定要尊重我的价值观,或者和我的价值观相同。

4.混乱VS秩序

帕克做任何事情都是非常有序的,他拒绝自己的头脑混乱。每做一件事情都会把他给整理得非常有秩序,因为混乱的思绪是对于他完成自己的目标是非常不利的。我们看一下,世界上哪个精英的思绪都非常的混乱?他们的思维井然有序,总是会做出理性的选择。所以我们一定要把自己的思维清理干净,不要有太多多余的想法。比如青春期的孩子,会有一些奇怪的烦恼。但是那些烦恼可理解但不可有。因为他们就会把我们的思绪扰乱,还有专注力吸引走。可以通过运动来专注自己的思维,一定要专注于自己当前事物。也可以通过运动来清理自己的思绪,也可以活跃自己的思维。

5.大局观VS小眼界

帕克在找到了黑帮团伙后,想起来了之前他们不守信,并且把他给打的半死的时候。但是他还是没有直接当场发怒,然后立刻把他给打死。而是有大局观,要等到他把钻石给抢完了之后再杀掉它们。所以他才能够做好大事,因为他会有大局观,而不是只顾的了一时,顾不得一世。许多经营都是很有大局观的,比如韩信。他如果当时立刻去和那些混混打,那么他下辈子也只能残疾或者被通缉了。所以你在一时上的问题不要太过于纠结,而是要想办法让自己当前做的事情,是为自己的最终目标有利。

电影《帕克》观影报告之二

电影:这周我们把《帕克》这部电影上完了,我看完这部电影的感想,就是,我的天啊,这不就是我想成为的人吗?除了他杀人的时候,我觉得这就是我应该成为的人物:捍卫自己的原则,把原则放在第一位,杀掉那些违反黑道上的规则的人,当然我不一定要那么极端。

帕克一方面是捍卫自己的原则,另一方面要捍卫黑道上的规则和原则,而且他说了,他不想要让混乱占据他的脑子和生活,所以,他去复仇不是钱不钱的问题,他去杀丹青格,不是钱的问题,而是他们被混乱占据了。

我觉得我真正应该捍卫的东西也是原则,为什么?因为你想那些伤害别人,做违背良心的事,并且还认为自己无所不能的人,就是丧失了原则的人,没有自己的原则,而我正不想成为那样的人,那我就得捍卫我的原则,不能让自己堕落,我得要足够强大的内心才能支撑自己的原则。

分析帕克的特点:

目标性:这一点对我印象挺深刻的,当他和一个女的合作时,那个女的有点想勾引帕克,但是帕克只是表现了我们是一个团队,然后就开始着手计划,该如何打败那四个人,还有一点,当他和一个丹青格派来的最好的杀手打斗时,流了那么多血,受了很重的伤,走路都困难,但他没有想着自己直接回老家养伤,而是把那件事给了结了。

混乱与秩序:这是帕克的原则,他不想让混乱占据了他的生活,的确如此,但据我看这整部电影来说,帕克干每件事情都很有秩序,很有顺序,包括他跟他女朋友之间的对话,也非常的清楚自己该干什么,自己的原则排在第一位。

报恩:这部电影有三个人帮了帕克,他岳父,一个农民和他的家人,还有一位女推销员,到最后帕克都没有忘恩,并且给那些曾经帮助过他的人,都有很大的回报,我做人也应如此,别认为我做了什么善事,我也得回报。

分析那四个背叛帕克的人:

他们的头头,动不动就想杀人,比如刚开始帕克遵守自己的原则,不愿意加入他们进行另一个抢劫时,他就想杀了帕克,当他得知那个弱无其能的人没能杀死帕克时,就想把那个人给杀掉, 太情绪化了,而其他三个人,一个太懦弱,又好色,一个太贪财,还有一个人只会跟着团队形式,没头脑。

丹青格的话,我没有了解太多,反正他是违背了盗亦有道原则,以为什么事都可以用钱解决。

这就是为什么到最后是帕克能够干掉那四个人,还有丹青格的原因。

电影《帕克》观影报告之三

主角帕克的优点:

1.原则首要。如果一个人没有原则,再厉害也没用,只能是社会上的灾害,就像里面的那4个人以及丹青格那样。

2.拒绝生活是混乱的。镜头里多次出现,他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一码归一码,这次说好的钱就得现在给,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他的女朋友是克莱尔,那么那个女销售员就只是合作伙伴。

3.永远不会有放弃的时候,决定做一件事就斩钉截铁的说到做到。里面有一幕特别让我震撼,当他背一个杀手偷袭了之后,本来就不占优势,中间被浴帘挂住,打的满身是血,也没有放弃,而是想尽办法救了自己,如果是我的话可能早就放弃了。最后为了不被插中要害,还伸出手掌挡刀,虽然手被匕首刺穿,但是避免了匕首直接插入自己的要害部位。

4.绝不滥杀无辜,但是绝对不会对坏人心慈手软。

5.有耐心,不会急躁,思维清晰。他会提前准备好,有思路,提前把对手的枪做了手脚,后面胜算就会提高很多。

电影《帕克》观影报告之四

这里面帕克表面上是为了夺回那二十万,但更深层次实际上是原则,帕克是可以为了原则而死去的人。你们违反了盗亦有道的原则,那么我就要除掉你,帕克实际上是在为那个组织除害,而且帕克的一个原则:就是不乱杀无辜,就像那个女的,知道了关于他的事情,但是帕克没有选择杀他,而是选择她当自己的助手,然而换做那四个人(就是那四个劫匪)早就把他给杀了。

每个人都是有用的:这里面帕克的搭档就为帕克做了一些很大贡献,就在当那个女的知道了他的底线,就一直强调她的用处,帕克也选择了雇佣她,然而换做那四个劫匪早就把那个女的给杀了。永远不要为了钱做事,而是为了自己的原则。要记住不要随便定义一个人是好是坏,有人坏但他照样能改变世界。

电影《帕克》观后感

电影《帕克》观影报告之一

这周把电影课《帕克》给讲完了,我的收获颇大的。以下是我最大的五点收获:

1.目标性VS无目标

帕克在找了一个帮手(女主角)之后,她想要勾引他(帕克假扮的富商财力雄厚对女主有很强的吸引力)。但是帕克只是把这个给看做一次合作,而合作就是要把办事放在第一位。所以他就没有接受,而只是应付了一下就完事了。并且他做任何的事情都非常的富有目标感,即使他这一次是在与芝加哥最大的黑帮头目抗衡,他也一定要把这件事给做了。

2.物质VS原则-规则

帕克为什么要去复仇,拿回他的20万?他难道只是为了钱吗?事实上,他这样做是为了维持劫匪道的秩序和规则。他认为如此的劫匪坏了道,就一定要把他们给除掉。就是为了维护规则。并且他也是为了自己的原则而这样做的,因为他们之前说好了,会在抢劫完成后分钱。但是他们没有照着做,于是他就为了维护自己内心的秩序与原则而杀了他们。

3.占有VS尊重

在电影中的两个女性值得反省一下。一个是占有别人,一个是成就和尊重别人。我发现现在有许多的女人就是控制着自己的丈夫,把他当作玩具玩。而不是像这个电影里,帕克的女朋友。她就是非常的尊重帕克的价值观与原则,并且是成全他和不妨碍他。所以我以后要找伴侣的话,就要找像她那样的。一定要尊重我的价值观,或者和我的价值观相同。

4.混乱VS秩序

帕克做任何事情都是非常有序的,他拒绝自己的头脑混乱。每做一件事情都会把他给整理得非常有秩序,因为混乱的思绪是对于他完成自己的目标是非常不利的。我们看一下,世界上哪个精英的思绪都非常的混乱?他们的思维井然有序,总是会做出理性的选择。所以我们一定要把自己的思维清理干净,不要有太多多余的想法。比如青春期的孩子,会有一些奇怪的烦恼。但是那些烦恼可理解但不可有。因为他们就会把我们的思绪扰乱,还有专注力吸引走。可以通过运动来专注自己的思维,一定要专注于自己当前事物。也可以通过运动来清理自己的思绪,也可以活跃自己的思维。

5.大局观VS小眼界

帕克在找到了黑帮团伙后,想起来了之前他们不守信,并且把他给打的半死的时候。但是他还是没有直接当场发怒,然后立刻把他给打死。而是有大局观,要等到他把钻石给抢完了之后再杀掉它们。所以他才能够做好大事,因为他会有大局观,而不是只顾的了一时,顾不得一世。许多经营都是很有大局观的,比如韩信。他如果当时立刻去和那些混混打,那么他下辈子也只能残疾或者被通缉了。所以你在一时上的问题不要太过于纠结,而是要想办法让自己当前做的事情,是为自己的最终目标有利。

电影《帕克》观影报告之二

电影:这周我们把《帕克》这部电影上完了,我看完这部电影的感想,就是,我的天啊,这不就是我想成为的人吗?除了他杀人的时候,我觉得这就是我应该成为的人物:捍卫自己的原则,把原则放在第一位,杀掉那些违反黑道上的规则的人,当然我不一定要那么极端。

帕克一方面是捍卫自己的原则,另一方面要捍卫黑道上的规则和原则,而且他说了,他不想要让混乱占据他的脑子和生活,所以,他去复仇不是钱不钱的问题,他去杀丹青格,不是钱的问题,而是他们被混乱占据了。

我觉得我真正应该捍卫的东西也是原则,为什么?因为你想那些伤害别人,做违背良心的事,并且还认为自己无所不能的人,就是丧失了原则的人,没有自己的原则,而我正不想成为那样的人,那我就得捍卫我的原则,不能让自己堕落,我得要足够强大的内心才能支撑自己的原则。

分析帕克的特点:

目标性:这一点对我印象挺深刻的,当他和一个女的合作时,那个女的有点想勾引帕克,但是帕克只是表现了我们是一个团队,然后就开始着手计划,该如何打败那四个人,还有一点,当他和一个丹青格派来的最好的杀手打斗时,流了那么多血,受了很重的伤,走路都困难,但他没有想着自己直接回老家养伤,而是把那件事给了结了。

混乱与秩序:这是帕克的原则,他不想让混乱占据了他的生活,的确如此,但据我看这整部电影来说,帕克干每件事情都很有秩序,很有顺序,包括他跟他女朋友之间的对话,也非常的清楚自己该干什么,自己的原则排在第一位。

报恩:这部电影有三个人帮了帕克,他岳父,一个农民和他的家人,还有一位女推销员,到最后帕克都没有忘恩,并且给那些曾经帮助过他的人,都有很大的回报,我做人也应如此,别认为我做了什么善事,我也得回报。

分析那四个背叛帕克的人:

他们的头头,动不动就想杀人,比如刚开始帕克遵守自己的原则,不愿意加入他们进行另一个抢劫时,他就想杀了帕克,当他得知那个弱无其能的人没能杀死帕克时,就想把那个人给杀掉, 太情绪化了,而其他三个人,一个太懦弱,又好色,一个太贪财,还有一个人只会跟着团队形式,没头脑。

丹青格的话,我没有了解太多,反正他是违背了盗亦有道原则,以为什么事都可以用钱解决。

这就是为什么到最后是帕克能够干掉那四个人,还有丹青格的原因。

电影《帕克》观影报告之三

主角帕克的优点:

1.原则首要。如果一个人没有原则,再厉害也没用,只能是社会上的灾害,就像里面的那4个人以及丹青格那样。

2.拒绝生活是混乱的。镜头里多次出现,他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一码归一码,这次说好的钱就得现在给,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他的女朋友是克莱尔,那么那个女销售员就只是合作伙伴。

3.永远不会有放弃的时候,决定做一件事就斩钉截铁的说到做到。里面有一幕特别让我震撼,当他背一个杀手偷袭了之后,本来就不占优势,中间被浴帘挂住,打的满身是血,也没有放弃,而是想尽办法救了自己,如果是我的话可能早就放弃了。最后为了不被插中要害,还伸出手掌挡刀,虽然手被匕首刺穿,但是避免了匕首直接插入自己的要害部位。

4.绝不滥杀无辜,但是绝对不会对坏人心慈手软。

5.有耐心,不会急躁,思维清晰。他会提前准备好,有思路,提前把对手的枪做了手脚,后面胜算就会提高很多。

电影《帕克》观影报告之四

这里面帕克表面上是为了夺回那二十万,但更深层次实际上是原则,帕克是可以为了原则而死去的人。你们违反了盗亦有道的原则,那么我就要除掉你,帕克实际上是在为那个组织除害,而且帕克的一个原则:就是不乱杀无辜,就像那个女的,知道了关于他的事情,但是帕克没有选择杀他,而是选择她当自己的助手,然而换做那四个人(就是那四个劫匪)早就把他给杀了。

每个人都是有用的:这里面帕克的搭档就为帕克做了一些很大贡献,就在当那个女的知道了他的底线,就一直强调她的用处,帕克也选择了雇佣她,然而换做那四个劫匪早就把那个女的给杀了。永远不要为了钱做事,而是为了自己的原则。要记住不要随便定义一个人是好是坏,有人坏但他照样能改变世界。

肖申克救赎观后感


肖申克救赎观后感

电影开篇就是安迪被诬陷为杀人犯(当时的法院为什么这么糊涂的办案),然后被送入肖申克监狱,开启长达二十年的生活。

影片中常会出现这句话:肖申克监狱中所有的人没有一个不是被冤枉的。监狱中各任务的形象分别如下:

典狱长诺顿高高在上,当时他第一次查安迪的房间时我对他还有点好感,因为他看到安迪手里的书籍和安迪墙上贴的海报时,给了他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并鼓励他找点事情做。我的直觉是这个典狱长应该是个知人善任的上官。但是恰恰相反,他平时道貌岸然,对圣经倒背如流,实际上攫取利益时不择手段,残酷、阴险而贪婪。人命在他手里无足轻重。与警长海里和其它警员,凶狠残暴,充当诺顿的打手,草菅囚犯的人命。

囚犯中也有很多不同性格的人,瑞德就是其中一个。它可以说是整个影片的一个线索,甚至刚开始看时我觉得他是男一号。他是个睿智且善良的人,他在监狱里面混的非常好,可以说是犯人们的需求没有他搞不到的,但是他也曾告诫过安迪:希望是一个危险的东西,这是智者之言。这也是肖申克监狱的本质。尽管瑞德看清看透了城堡的本质,但他没想过去抗争,更不用说是影响和改变别人,他只是顺应城堡的规则以求自保。直到安迪的出现,改变了他,并最终引导他走向了自由的彼岸。

汤米,一个年轻的主人公,他是最晚到达城堡的,她和安迪一样,对生活充满希望,并在安迪的帮助下为之努力,但是他太年轻幼稚而不懂得自保,结果在即将获得成功的时候因为知道安迪被冤枉的真相而诺顿和海利谋杀。

图书管理员布鲁克斯,这是最让人震撼的角色,老布的一生,深刻的反映了体制化下人的一生。在碉堡度过了大半辈子,终于被假释,获得了自由,但是他离开了生活了一辈子自己熟悉的环境,熟悉的人,他感觉不到自己的价值,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他有了身体的自由,但其实他的灵魂早已被碉堡扼杀,属于他自我的世界已经被压缩到了最小。最终他只能选择从这个已经完全不属于自己的世界消失。试想如果没有安迪出现,老布是不是就是瑞德和监狱里其他人的未来呢?

主人公安迪他是一个真正的人,他救赎的不仅是自己,他也尽一切努力救赎身边的人,实际上整部影片关于他挖隧道逃生的情节是惜墨如金,以至于安迪逃走那一幕让我感觉相当突兀,这说明神乎其神的逃狱并不是影片的主题。而且瑞德告诉了我们,安迪在挖好地道之后并没有立刻逃走,他最终离开是因为汤米的死让他看清了诺顿们的残忍无情,看清了自己并没有能力救赎其他的囚犯。也就是说,尽管安迪已经做好了逃狱的准备,他也没有马上逃走,虽然他有拥抱自由的极切渴望在他逃出鲨堡之后站在小河里拥抱风雨的那个俯视镜头相信观者都会印象深刻但他仍然留在鲨堡帮助那些无希望的人。影片主要就是在这方面进行描写,我想这也是影片叫《肖申克的救赎》而不是《安迪杜佛瑞的救赎》的原因。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


篇一:影视心理学论文《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

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是采用了倒叙和插叙的手法展开,讲述的是三个皇家工程学院的学生法兰、拉杜与兰彻之间的故事。在以严格著称的学院里,兰彻是个非常与众不同的学生,他不死记硬背,甚至还公然顶撞校长“病毒”,质疑他的教学方法。他不仅鼓动法兰与拉杜去勇敢追寻理想,还劝说校长的二女儿碧雅离开“报价表”未婚夫。兰彻的特立独行引起了模范学生“消音器”的不满,他约定十年后再与兰彻一决高下,看哪种生活方式更能取得成功。影片最终以喜剧收尾,主人公兰乔事业爱情双丰收,正如结尾旁白所说“追求卓越,成功就会出其不意的找上门。”

这部电影遵循了人本主义心理学中以人为本的宗旨,体现“人性是自主的,能进行自我选择的”的人性观。基本需要中金字塔的顶端即为自我实现与成长的需要。对一个人来说,自我实现意味着他更真正地成为了他自己,更完善地实现了他的潜能,更接近了他的存在核心,成了更完善的人。电影还体现了罗杰斯的人格心理学思想,展现了以人为中心的心理治疗。从人本主义的观点出发,对人的本质的看法是积极乐观的。

电影开始的插曲就十分打动人,“他像风般自由,他像风筝般高飞,他去哪儿了??让我们找他吧”。兰彻就是这样一个追随心灵方向的人。在高压的竞争环境中,校长向每个人灌输“要么竞争,要么死”的观念,兰彻却试图打破传统与现实的观念,追求精神自由、学习自由、爱好自由。“All is well”是兰彻的口头禅,遇到困难,他沉着冷静又乐观。他还改变了两个舍友的一生,让他们走向正确的道路。他拷问法兰“你明明爱摄影,却跟机械结婚”,质问拉杜“你这么害怕明天,怎么可能过好今天”。只有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才有意义,才能体会到人生的快乐。不然,一味地追求财富与名利,一味地墨守成规,或畏首畏尾、惶恐的担忧明天,生命将从此暗淡无光。

在我的成长经历中,我大多时间就和刚来大学的法兰和拉杜一样,遵循着传统的教育制度,不敢越雷池一步。在小学的时候,我也曾追随着自己梦想的脚步。那时候我很喜欢学习语文,每次老师布置一篇作文我都会认认真真的思考很久,然后写出自己喜爱的文章,经常被同学传阅。我还热爱读书,每次语文书刚发下来我就会迫不及待的全部把它看完,所以我的语文成绩一直是很好的。然而由于在语文方面兴趣比较大,花的时间比较多,其他科目,尤其是数学,我就觉得兴致索然,不爱学,成绩也就不太好。上初中后,数学逐渐成为了一门比较重要的科目,由于我在数学上跟不上,家长和老师都为我着急。我初三的数学老师就认为,不是我笨,是我在数学上不用心。于是他要求我把更多的时间花在数学上,不允许我过多的学习语文。而我也十分听从,开始越来越少的碰语文书,把那些曾经爱看的名著、作文书收起来,整天攻读数学。最终我考上了理想的高中,可是我却仿佛失去了一个好伙伴。整日在机械式的学习大量的知识,但我知道这并不是我要学的,这只是要我学的。上大学以后,为了应付大大小小的考试,在考试前,我都会把那些要考的专业知识背的滚瓜烂熟,但是考完后就全忘了,其在实践方面的应用我更一无所知。我根本忘记了自己真正想学什么,到社会上肯定很难把所学的发挥到极致。我现在学习机械,比兴趣更多的只是因为学这个未来比较有出路,而这个出路并不是我自己想要追求的。就像兰彻所说的,“知道我为什么第一名吗?因为我热爱机械,工程学就是我的兴趣所在,知道你的兴趣吗?这就是你的兴趣??跟工程学说拜拜,跟摄影业结婚,发挥你的才能,想想迈克尔杰克逊的爸爸硬逼他成为拳击手,拳王阿里的爸爸非要他唱歌,想想后果多可怕?”

兰彻的话语虽然很朴实,但也绝对是真理。只有针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追求自己喜欢的知识,那样,学习能力就会事半功倍,追求卓越,成功就会出其不意的找上门。但是我们往往又害怕失败,所以不敢努力。把真实的自我藏在背后。因为胆怯所以我们选择逃避。无论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上。我们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但是又深怕努力会付之东流,因此发三分力,藏七分力。就跟栾邱一样。而放弃自己的兴趣爱好追求父母的想法的我们就如同法尔汉一样。

兰彻身边的朋友就仿佛我们身上每个人的影子,而兰彻就是那个敢于面对自我,面对现实的人。

“你的朋友不及格,你感觉很糟;你的朋友考第一,你感觉更糟。”生活就是如此。我们会因为朋友的失败而感到失落,但又会因为朋友的成功而感到自己的失败。我们并不知道友情的真正定义。在父母眼里,一个能辅助你成功的人那才是朋友。在老师眼里,一个能让你不断学习进步的那才是朋友。在同学眼里,一个能同甘共苦的那才是朋友。看了《三傻大闹宝莱坞》你会感受到这些思想的肤浅。一个真正的朋友他不定能辅助你成功,因为他不是你,路是要靠自己走。一个真正的朋友他不定能让你和他一样学习第一,因为你不是他,兴趣爱好不同。一个真正的朋友他不定能和你同甘共苦,因为你们不一样,人生是自己的。但是,真正的朋友,他会告诉你如何找到自我,通过自我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通过兴趣爱好发展成“成功”。 “有位智者说,学习是为了完善人生,而非享乐人生,追求长处,成功就会在不经意间追上你。”往往同样是走向路的最终点,一个为你引路的和一个为你指路的,会产生大不同的本质区别。而真正的朋友就是指路人,他不会告诉你路该怎么走,他会告诉你如何走正确的路。只有找到了正确的路,这样的成功才是自己想要的。

篇二: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

《三傻大闹宝莱坞》——给你一个乌托邦

无论有多少人存有异议,这部印度阿三的电影还是当之无愧地成为全球的经典电影之一。《三傻大闹宝莱坞》,与一般印度题材电影的不同是,它不仅依然拥有与传统的歌舞为主线的场面,同时还带有与过印度片子给我们带来的不同感受,那就是——感悟,对学习,生活,友情,爱情,亲情的感悟。一部电影能如此穿插这么多情感,这是极为少见的。 从这部《三傻大闹宝莱坞》,到最近的《美味情书》,印度电影让人越来越有期待了。

《三傻大闹宝莱坞》直击的是印度国内僵化的教育制度和教育理念,其实他们这种情况跟我们也差不多。填鸭式的教育,不注重学生的自主创新,课堂气氛沉闷,不合理的考试制度,等等,这正是发展中国家教育的共同困境。而这部影片敢于直面自己的问题,本身就是一种勇气。一般来说,把教育拉出来讲的影片不是沉闷,就是流于说教,但这部三个小时的影片却让观众看得轻松万分,前面的三分之一完全可以拿着看喜剧的态度去看,随着回忆的渐进,真相才逐渐呈现在观众眼前。

影片开头带有戏剧化的场面,让人不经会心一笑。法尔汉接到一个电话后以幽默的方式从飞机上逃离开与栾邱碰面,在爬上高塔之后,与查图尔开始展开了一段回忆之旅。而一个名为“兰彻”的神秘人物,让我们不禁开始对此影片产生了好奇心。

兰彻是个天才,天才的科学家,对学习、生活都有自己的主见,并且在大学以前让人以为他是个出生优越的富家子弟,所以行为才会无法无天毫无顾虑,但在好兄弟的寻找过程中才发现他其实出身卑微,为了能上学,顶着富人家儿子的名义帮人挣学位。这种背景的人还能活得如此乐观,真必须得拥有非常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可贵的是他的这种乐观的进取精神和特立独行的品格无时无刻不在感染着他人追求梦想,最突出的例子就是他的两个好兄弟法罕和拉杜,虽然一路波折,但最终还是达成了自己的梦想。其实他们本质上是一样的,一样的出身,一样的善良,有着一样的热血。虽然兰彻是天才,他们只是庸才,四年来一直占据着学校的倒数一二名,但他们一直在努力,为了自己,也为了家庭,最终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创造出了奇迹。

也许有人会说这就是一个传奇,关于一个天才的传奇。用了三个小时的时间来给他作传未免太长了,但是看完这部影片你会有不一样的感觉。电影专心地讲述年轻人追逐梦想的故事,远比某些国产片宣扬金钱为上的价值观的故事有着太多的可取之处。我们不能否认天才的存在,也不能贬低梦想的价值,如果这是一个传奇,那我们就看一个传奇好了。

这支笔是卓越的标志,等你遇见和你一样卓越的学生,请再传给他,32年,我一直在等那个学生出现”。相信大家,当看到校长把这支笔交给兰彻的时候定会很激动。这不仅代表校长认可兰彻的为人,同时也代表校长承认了自己的“错

误”,自己在教育上的失败。 《三傻大闹宝莱坞》给予我们的感动不仅仅在于生活、友情、爱情、亲情,也在于一些人因为兰彻的出现产生的蝴蝶效应所做出的改变。栾邱因兰彻的出现,开始学会了思考人生,因而最后成为了一名大工程师,改变了家庭环境。法尔汉因兰彻的出现,最终放弃面试的机会和父亲表面自己的理想,得到父亲的认可后成为名动物摄影师。皮娅因兰彻的出现,找到了真实的内心,选择了属于自己真正的幸福。校长因兰彻的出现,认清了自己,认知了错误。可以想象,因为没有兰彻的出现,这些人物的结局会是如何?变成另外个自己做着不是按照自己意识的事情,生活在不快乐中,在迷茫中迷失自我。

“你要记着,信在手上,出租车就在门外,只需一点点勇气,你就可以把你的生活转个身。”我们的人生很少那么顺利,我们的人生观也无法从出生的时候就定义,即使不那么顺利,我们可以告诉自己的心“一切顺利”,试着改变。即使人生观是错误的,我们可以告诉自己如何认清,把自己的人生换个面。“为什么一生下来父母就帮我们决定我们长大要做什么,从来没人问我们想做什么。”不要只会埋怨生活的不公,而要试图改变生活,让爱你的人懂你的心,让自己学会面对。

这部电影不仅给人带来了感动和回忆,同时也让观看的人深受启发和指引。告诉我们如何面对生活,人生,如何认知亲情和爱情。更让人明白了一个人该用如何的心态面对还未来到的未来。在面对迷茫的时候学会如何应对。“兰彻”这样的人物就彷如破茧而出的我们,只有不断的像凤凰涅盘,如此的周而复始才会得到永生。真正的感动往往不是只有视觉上的冲击,而是心灵上的共鸣。而好的影片给人带来的不仅有欢笑同时也有眼泪。我们或许不能像兰彻的身边的朋友能这么快的改变自我,但我们从中学会了如何慢慢改变,把自己的心理整顿好。 也是从这部影片开始,我对印度电影的印象开始改观。一部电影可以改变一个人根深蒂固的想法,电影的力量是有够大的。印度片不可或缺的歌舞很好地嵌入情节中,加上主人公们一路开车呈现给观众的景色,足以让人对印度这个国度心向神往。那里也许会是一个容许人作梦的地方呢。

影片最后让所有人的梦想都成真了。当看到兰彻还是我行我素地活着,无论怎样都觉得是个莫大的安慰,还好他没有变。他成立的学校就是现实中关于教育关于梦想的一个乌托邦,可以这么说,他的存在就能给无数的人相信梦想的力量。

篇三:《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

“傻”与人生价值的选择

我们靠前人指路,但他却自己铺路;我们为明日之忧烦恼,他只顾畅想当今;我们惧怕,桎梏于蛙井,他无所畏惧,在水中前进。

——《三傻大闹宝莱坞》片头曲

《三傻大闹宝莱坞》(《3 idiots》)是2009年在印度上映的一部电影,影片讲述了三位主人翁法兰、拉杜与兰彻的故事,他们是皇家工程学院的学生,三人共居一室并结为好友。在以严格著称的学院里,兰乔是个非常与众不同的学生,他不死记硬背,甚至还公然顶撞校长“病毒”,质疑他的教学方法的故事。这部电影两年后在中国上映,当时我正在上高三,到今天已经看了三遍这个电影了,作为一个和三傻一样生活在“皇家工程学院”的学生,我对其印象着实深刻,每当和别人谈起看了这部电影后的感受,说实话真的很多,也不禁心潮澎湃。今天老师希望我们从哲学角度写一篇小小的影评,我觉得也是一个说不完道不尽的话题,本想把电影中的镜头一一对应一个哲学原理,用之解释,但这样做未免更加证明了自己对生活在“学院”的随波逐流,所以,还是认真写一下这部震撼人心的电影的观后感。 其实不用明说什么哲学,这不电影从故事的社会背景、主人公的生活方式、从场景对白等等处处充满了哲学,充满了人们各自的价值观。片名“3 idiots”中文译为“三个傻子”,这个“傻”在兰彻的身上体现地最深刻,他傻在自己不随波逐流,与众不同,不像其他疲于奔命,受体制和形式的学生一样用单一的分数来衡量自己四年的生命,他傻在敢用自己的勇气反对人人皆怕的校长“病毒”,批判他的教育方式,斥责他对片里片外的教育环境,尽管他就正生活在这个环境之中。三傻傻在我们所看到的表象:他们不珍惜一路拼杀后得来不易的进入“学院”的机会,不专心学习,整天搞怪,恶作剧。 三傻的“傻”真的很难得,他们冒着被挨批评、被处罚甚至被学校开除的风险,在绝缝中还坚持自己的价值观,尽管兰彻是受人之托才有能力进入这所大学,尽管法兰从未有过要成为一名工程师这种光彩的梦想,尽管拉杜的家庭潦倒不堪,以他作为唯一的希望,但是他们都没有放弃自己所坚持的东西,最后都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每个人都有对人生价值的认识,但是要有正确的价值观不是一件易事,要不顾一切,相信自己做的事情一定会有想要的结果,把这种价值观坚持下去更是难事。

卓越的人往往不走寻常路,寻常的路少有人走,可是这条路却是对的。大多数人不在这条路上开展自己的实践活动,也从来不看路上的风景,三傻却走上了这条没有脚印的路,路

很坎坷,但是风景却很漂亮,路很长,但是终点却很明确。

我相信,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曾经有个特立独行的念头,我们都有一个和众人生活轨道不一样的梦,它不是极好的梦,不是主流的梦,譬如我想建一个乐队,想天天唱歌,可是久而久之,惧怕了所有人的反对和嗤之以鼻,惧怕了普通歌手生活的艰辛,惧怕了自己的才疏学浅。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中,要依靠社会提供的各种条件生活,也受到这些条件的限制,但是个人价值是由自己选择的,可是没有长远的眼光和对形式的判断,没有坚定的信念,价值的判断和选择是非常难的。在中国大地上,每一个烈日炎炎的夏天都有几百万的考生在高考考场上角逐,当他们拼死拼活进入自己梦想的大学之后,有的人却陷入了人生的空虚,百无聊赖,有的人因为前20年都在学习,亲情、友情、爱情上存在严重空白,最后无计只有了结自己的生命。毕业之后,当年认真学习,不顾一切的人活的不如预料,平平淡淡;相反,那些成绩平平,整天无所事事、到处闲逛的学生却成为了我们口中的成功人士,这种反差在许多成绩优异的人看来简直不可思议,但是我相信,那些成功的人必定知道自己为什么能够走到自己的位置上来,分数什么的从来不能衡量他们的人生价值,他们在玩玩乐乐的时候经历了很多那些在教室里不可能遇到的事情甚至不能幻想的事情,这其中有人生的挫折,有对人情世故的洞察,试想一下,当教室里的人走出教室拿着通知书或是聘书进入另一个环境的时候,他们还从没有那些“玩世不恭”的人经历,他们只能自己花时间再经历,但是这时候一旦遇到挫折,遇到瓶颈,他们就会想起他们的通知书和聘书,想到自己当年是怎么样的一个人,这种从内心油然而生的自豪感此时已经不是动力了,当他们不像毕业时候那样如鱼得水,这种自豪感只会让他们感觉到精神上的失败和灰心。相反,那些之前就已经经历了很多东西的人,他们以前花时间去经历,得到的损失只是没有一张好的通知书,没有一个好的公司发现这个人,然而时间再往后推进,他们再走进这个社会的时候,不会像其他人一样感到陌生和不可把握,他们的生存能力更强,会用自己的方式去创造。 当我再次看这部电影的名字的时候,觉得“傻”只是我们这些生活在“学院”里的人或是被“体制化”的人的看法,事实上,这种“傻”难能可贵,更能够体现三个人对自己人生价值的肯定和坚持。

这篇观后感大致就是这样,本来还想谈一点情感的问题,现在看来谈得比较现实了,价值观的判断和选择是哲学范畴的事情,这里写到了自己最想说也最头疼的关于路的选择的问题,只好牵强一点说一下这个价值观的问题。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


篇一:三傻大闹宝莱坞 观后感

观《三傻大闹宝莱坞》有感

《三傻大闹宝莱坞》一部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印度教育喜剧。它带给生命不仅仅是启示和思考,而且带着强有力的指引!看完这不片子,思绪万千,久久的沉浸在影片动人的情节中引发了我的思考:

在选择做成功的人还是做幸福的人这道选择题上,很多人迷茫了。许多孩子的生活都是在父母的安排下成长起来的,一直在努力,一直在读书学习却一直不明白读书是为了什么。为了日后有更好的生活,这是不少人的想法,于是追求着分数,排名,连自己都不知道为了什么;父母们也迷茫了,他们费尽心思地为孩子安排今后的路,上高中,考大学,甚至出国,他们想让孩子成龙成风,希望孩子完成自己年轻时未完成的梦。所以总是一厢情愿地做他们认为是对的事情,而不考虑怎样做才能让孩子更幸福,然而结局不总是完美的,他们培养出来的可能只是一个会读书的“书呆子”。

整片影片不仅有令我们深思的教育问题,最值得赞扬的就是片中那永不放弃,乐观的精神,很能激发人的斗志。“All is well!” 这一句简简单单的台词让我联想到了我自己,很久以前,在我钢琴考级的时候,下一个就轮到我进场考试了,我的心扑通扑通跳的很厉害,无法调控自己的情绪,弹曲途中,出现了不如意的小瑕疵,我弹错建了,忘记曲谱了。尽管最后还是得了优秀,但是自我感觉很不好,我当时应该要懂得缓和自己的情绪,不管结果与否,平静自然的去完成这个过程。也可以学习主人公的做法,对自己的心说:“All is well!” 不是因为这句话可以解决困难,而是因为这句话让我们更有勇气面对这一切。

这个影片让我收获最大的就是,它让我知道——心很脆弱,你得学会去哄他,不管遇到多大困难,告诉你的心: “All is well!” 它就犹如人生路途中的向标,时刻纠正着自己前进道路中紊乱的步伐,为我指明对与错,走向正确的征途。

篇二: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

《三傻大闹宝莱坞》——给你一个乌托邦

无论有多少人存有异议,这部印度阿三的电影还是当之无愧地成为全球的经典电影之一。《三傻大闹宝莱坞》,与一般印度题材电影的不同是,它不仅依然拥有与传统的歌舞为主线的场面,同时还带有与过印度片子给我们带来的不同感受,那就是——感悟,对学习,生活,友情,爱情,亲情的感悟。一部电影能如此穿插这么多情感,这是极为少见的。 从这部《三傻大闹宝莱坞》,到最近的《美味情书》,印度电影让人越来越有期待了。

《三傻大闹宝莱坞》直击的是印度国内僵化的教育制度和教育理念,其实他们这种情况跟我们也差不多。填鸭式的教育,不注重学生的自主创新,课堂气氛沉闷,不合理的考试制度,等等,这正是发展中国家教育的共同困境。而这部影片敢于直面自己的问题,本身就是一种勇气。一般来说,把教育拉出来讲的影片不是沉闷,就是流于说教,但这部三个小时的影片却让观众看得轻松万分,前面的三分之一完全可以拿着看喜剧的态度去看,随着回忆的渐进,真相才逐渐呈现在观众眼前。

影片开头带有戏剧化的场面,让人不经会心一笑。法尔汉接到一个电话后以幽默的方式从飞机上逃离开与栾邱碰面,在爬上高塔之后,与查图尔开始展开了一段回忆之旅。而一个名为“兰彻”的神秘人物,让我们不禁开始对此影片产生了好奇心。

兰彻是个天才,天才的科学家,对学习、生活都有自己的主见,并且在大学以前让人以为他是个出生优越的富家子弟,所以行为才会无法无天毫无顾虑,但在好兄弟的寻找过程中才发现他其实出身卑微,为了能上学,顶着富人家儿子的名义帮人挣学位。这种背景的人还能活得如此乐观,真必须得拥有非常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可贵的是他的这种乐观的进取精神和特立独行的品格无时无刻不在感染着他人追求梦想,最突出的例子就是他的两个好兄弟法罕和拉杜,虽然一路波折,但最终还是达成了自己的梦想。其实他们本质上是一样的,一样的出身,一样的善良,有着一样的热血。虽然兰彻是天才,他们只是庸才,四年来一直占据着学校的倒数一二名,但他们一直在努力,为了自己,也为了家庭,最终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创造出了奇迹。

也许有人会说这就是一个传奇,关于一个天才的传奇。用了三个小时的时间来给他作传未免太长了,但是看完这部影片你会有不一样的感觉。电影专心地讲述年轻人追逐梦想的故事,远比某些国产片宣扬金钱为上的价值观的故事有着太多的可取之处。我们不能否认天才的存在,也不能贬低梦想的价值,如果这是一个传奇,那我们就看一个传奇好了。

这支笔是卓越的标志,等你遇见和你一样卓越的学生,请再传给他,32年,我一直在等那个学生出现”。相信大家,当看到校长把这支笔交给兰彻的时候定会很激动。这不仅代表校长认可兰彻的为人,同时也代表校长承认了自己的“错

误”,自己在教育上的失败。 《三傻大闹宝莱坞》给予我们的感动不仅仅在于生活、友情、爱情、亲情,也在于一些人因为兰彻的出现产生的蝴蝶效应所做出的改变。栾邱因兰彻的出现,开始学会了思考人生,因而最后成为了一名大工程师,改变了家庭环境。法尔汉因兰彻的出现,最终放弃面试的机会和父亲表面自己的理想,得到父亲的认可后成为名动物摄影师。皮娅因兰彻的出现,找到了真实的内心,选择了属于自己真正的幸福。校长因兰彻的出现,认清了自己,认知了错误。可以想象,因为没有兰彻的出现,这些人物的结局会是如何?变成另外个自己做着不是按照自己意识的事情,生活在不快乐中,在迷茫中迷失自我。

“你要记着,信在手上,出租车就在门外,只需一点点勇气,你就可以把你的生活转个身。”我们的人生很少那么顺利,我们的人生观也无法从出生的时候就定义,即使不那么顺利,我们可以告诉自己的心“一切顺利”,试着改变。即使人生观是错误的,我们可以告诉自己如何认清,把自己的人生换个面。“为什么一生下来父母就帮我们决定我们长大要做什么,从来没人问我们想做什么。”不要只会埋怨生活的不公,而要试图改变生活,让爱你的人懂你的心,让自己学会面对。

这部电影不仅给人带来了感动和回忆,同时也让观看的人深受启发和指引。告诉我们如何面对生活,人生,如何认知亲情和爱情。更让人明白了一个人该用如何的心态面对还未来到的未来。在面对迷茫的时候学会如何应对。“兰彻”这样的人物就彷如破茧而出的我们,只有不断的像凤凰涅盘,如此的周而复始才会得到永生。真正的感动往往不是只有视觉上的冲击,而是心灵上的共鸣。而好的影片给人带来的不仅有欢笑同时也有眼泪。我们或许不能像兰彻的身边的朋友能这么快的改变自我,但我们从中学会了如何慢慢改变,把自己的心理整顿好。 也是从这部影片开始,我对印度电影的印象开始改观。一部电影可以改变一个人根深蒂固的想法,电影的力量是有够大的。印度片不可或缺的歌舞很好地嵌入情节中,加上主人公们一路开车呈现给观众的景色,足以让人对印度这个国度心向神往。那里也许会是一个容许人作梦的地方呢。

影片最后让所有人的梦想都成真了。当看到兰彻还是我行我素地活着,无论怎样都觉得是个莫大的安慰,还好他没有变。他成立的学校就是现实中关于教育关于梦想的一个乌托邦,可以这么说,他的存在就能给无数的人相信梦想的力量。

篇三:《三傻大闹宝莱坞》读后感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

蔡童安

昨天我在网上看了一部广受好评的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感触颇深。 故事发生在印度。两个老朋友拉朱、法汉接到旧时同学查图尔的电话,称他们可以见到寻找多年未见的兄弟兰彻。旅途中,两个老朋友回忆起5年前在帝国理工大学和兰彻一起走过的岁月。而电影的主角兰彻,则是一个在每学期42场考试、竞争激烈乃至自杀率高居不下的“帝国理工”中出现的一个顶撞老师,质疑传统,完全不把成绩当回事,却年年考取第一的“怪才”。 兰彻去大学报到的第一天就做了个简易的导电装置,捉弄学长,让大家瞠目结舌,与众不同的他彻始终灵活学习,不拘小节,不会死记硬背、像完成任务般学习。

故事中的“帝国理工”是印度最好的工程学院,但这里的检验学生的唯一标准就只有第一(指成绩)!成绩不好就意味着没有未来!乔伊制作了一个直升机模型,但被教授一再否定,还劝他退学。后来,兰彻改装了这个装置,并安装了无线摄像头。当他们来找乔伊时,他已经绝望地上吊自杀了。所有的人都为成绩而拼尽一切心血。而兰彻却不随波逐流,他用他的善良、开朗、幽默和智慧影响着周围的人。他用所学的物理知识来教训野蛮的学长,他用智慧打破了学院墨守成规的传统观念。他说:“你们都陷入比赛中,就算你是第一,这种方式又有什么用?你的知识会增长吗?不会,增长的只有压力。这里是大学,不是高压锅。”或许正是兰彻的影响,拉朱在经历一次自杀醒悟人生后终成功在毕业前面试成功,致使院长遵守诺言刮掉胡子。后来成为一名大工程师。而法汉放弃面试的机会,和父亲表明自己的理想,最终得到父亲同意,成为著名动物摄影师。

故事最后才告诉观众,兰彻真名叫法撒克·望杜。他曾是印度一个富人家的小佣人,从小爱读书,这个富人决定让小佣人用自己儿子的名字“兰彻”去读书,富人出钱,条件是冒名顶替拿到毕业证书后,小佣人就得消失。毕业典礼之后兰彻按照最初约定消失并且成为拥有400项专利的大科学家。按照自己的理想生活,在一所学校当老师,用自己的理念去教导学

生。

这部电影给了我三个启示。

其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拉朱曾是害怕失败的懦夫,“他的求神戒指比手指还多”,而兰彻说:“你这么害怕明天,怎么能过好今天?又怎么能专注于学业?”这改变了拉朱。法汉酷爱摄影,却被逼学习工程,在他万分纠结时,兰彻又说:“知道我为什么第一名吗?因为我热爱机械,工程学就是我的兴趣所在,知道你的兴趣吗?这就是你的兴趣??跟工程学说拜拜,跟摄影业结婚,发挥你的才能,想想迈克尔杰克逊的爸爸硬逼他成为拳击手,拳王阿里的爸爸非要他去唱歌,想想后果多可怕!”好的朋友会给我们好的建议。设想如果他俩没有遇上兰彻,又会是什么结局呢?

其二,乐观的心态很重要。兰彻的口头禅是“Aal Izz Well”,英文中就是“all is well”——“一切都好”。这句话拯救了法汉和拉朱,还奇迹般地拯救了一个婴儿。“心很脆弱,你得学会去哄他,不管遇到多大困难,告诉你的心‘一切都好’。”

其三,朝着梦想努力,追求卓越。“爱我所爱,无怨无悔。”追求的应是自己的兴趣所在。挣得少一点,房子小一点,车子小一点,但你会很快乐,会真正幸福。去活出你自己。“有位智者说...学习是为了完善人生,而非享乐人生,追求卓越,成功就会在不经意间追上你??”。这又是兰彻告诉我们的。

其实,我们也能从中发现现代教育教育体制的弊端。这种教育,磨灭了人们对新事物的好奇心,还让学生承受了他们不该承受的压力。印度是这样,我想,人口最多的中国应该更是如此。每年总能听说有学生因为学习的压力、家长的责问、老师的打击而选择了死亡。片中的乔伊就是这样。“大家都认为这是一起自杀。尸检报告显示,死亡原因是窒息死亡,气管压力过大。大家都认为他死于颈动脉脉压过大,那四年来的心理压力呢?尸检报告中却没有提及。工程师是一群聪明的人,但是他们没有制造出能测量心理压力的机器。如果制造出来,大家就都知道这不是自杀而是谋杀。”“我们一入学,校长就告诉我们:杜鹃从来不自己筑巢,他只在别人的巢里下蛋,要孵蛋的时候他们会怎样?他们会把其他的蛋从巢里挤出去,竞

争结束了,他们的生命从谋杀开始,这就是大自然——要么竞争,要么死??”我们知道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却不知道第二个。这是现代的教育体制教我们的。

总之,我觉得影片最值得嘉奖的还是对梦想的敢于追求,敢于奋进,永不放弃,乐观的精神。不但有那些喜剧剧情与动听的歌舞,还有使人奋发的励志。

二0一一年二月十日


德耀中华观后感


篇一:《圆梦中国 德耀中华----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授奖仪式》观后感

《圆梦中国 德耀中华----第五届全国道德

模范授奖仪式》观后感

2015年10月17日,我和家人看了《圆梦中国 德耀中华----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授奖仪式》,总共有四大项,有见义勇为奖、敬老爱亲奖、诚实守信奖、敬岗爱业奖。他们一个个都让我感动。其中,让我最为震惊的有两个人,一个是见义勇为奖获得者徐丽华老师,另一个是敬岗爱业奖获得者王国强。

徐丽华是一位老师,教书是老师的天职,而她却为了救学生而牺牲了自己。她用弱小的身体挡住大汽车的那一幕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难以抹去,让我永远记忆犹新。殷老师,我不知道您为什么会这样做?但我想一定是您的善心驱使您这样做的吧!您真是太伟大了,不只您教过的学生,我想所有的学生也都会像他们一样为您的离去感到悲痛。我多么想自己能变成一个神医,能让您起死回生啊!可我不能,只有请微风带去一颗我最真诚的心,我为我们有您这样的老师骄傲,我要向您学习,我会向您致敬,您的壮举会永远激励我:做一个好人。我会祝福所有像您一样的好人一生平安!

王国强是一位航天技术的研究者,他的发明更为中国航天事业做粗了伟大贡献。然而他的名字里却有一个强字,国强的强,这也正是最能代表他的一个字。他是个名人,是个

伟大的科学家,是多个重大奖项的获得者。但他却很少出现在领奖台上,因为他太忙了,他不是在航天研究基地,就是在去航天研究基地的路上。王国强曾做过这样一个梦:在丰收的季节,他研究的火箭也升空了,奇怪的是他的火箭像高月球那么高,航天技术是世界顶尖技术水平,而他就坐在火箭下面乘凉,这就是他的火箭下乘凉梦。这不明显地告诉我们王国强迫切希望现实中的航天也能发展这么好么?我真是太幸福了,因为有这样一位敬岗爱业的人在我们身边,我们怎能不感到幸福呢?我在想,如果说世界上每个人都像王国强一样,那这个世界将会是什么样的呢?反正我以后一定要像袁隆平爷爷学习,做一个尽职尽责的人。

颁奖晚会虽然结束了,但他们的这种精神将会延续,他们将会激励更多的人,做出更多喜人的成绩,更多感人的事。

2015年9月20日是全国第五个公民道德宣传日。中央文明办、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联合举办了“道德的力量——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这是一次规模最大、规格最高、评选范围最广的道德模范评选活动,共有254位获得提名、53位获得道德模范称号。道德模范的评选涉及“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五个类别。

我用了近两个小时的时间来看这个颁奖典礼。耳边是主持人饱含深情的语言,眼前是那一个个真实故事的再现??

他们中有舍弃自己的货物不顾、在洪水面前积极救人,让儿子和自己走在最后的退休教师李明素;有照顾几个孤寡生活又不能自理老人长达30多年的农民林秀贞;有在疾驶而来的汽车面前把六个孩子推出去,而自己却献出生命的殷雪梅老师;有为夫还债,常年奔波的吴秀君;有为了病人耽误了失去了孩子的维族赤脚刘医生;有水稻之父袁隆平??他们站在领奖台上,台下是经久不息的掌声。一枚道德模范的奖牌是对他们可歌可泣行为的最好诠释。

而这其中最让我感动的是那个在评选结束之后为父捐肝的事迹。中国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孝敬父母是我们的传统美德。“卖身葬父”、“卧冰求鲤”等孝子故事广为传唱。然而随着社会物质化进程的加快,独生子女的增多,人们耳闻目睹的更多的变成了父母的付出,什么《哈弗女孩刘亦婷》等更是认定了孩子的较量归根结底就是父母的较量。在这种情境下,弘扬“孝老爱亲”显得就特别重要,而他赵明亮为身患肝癌的父亲捐献肝脏就为天下的儿女在孝敬父母方面作出了榜样。虽然当采访他的时候,他说手术成功率挺高的,但我们都能看出他决定为父亲的性命与病魔赌一把的决心。太多时候,我们看到的是母亲为了儿子如何如何,父亲为了女儿怎样怎样,这些子女为了父母牺牲些什么的例子太可贵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样的社会才是和-谐的社会。让不赡养老人、丢弃孩子的悲剧不再

发生吧。我从国家举办这次活动中,看到了党和国家树立、弘扬一种良性的、不容置疑的正气的决心。我从参加投票人之多、人之广,参选人之各行各业、各族各地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我从雷鸣般的掌声中听出了赞同、听出了承诺。同一种力量,把我们凝聚在华夏大地上。我仿佛看到了千千万万中国人在道德模范事迹的感召下摒弃了陋习,掀开了崭新的一页。中国不可欺,中国人不可欺,中国这个古老的民族一定会如雄狮般永远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篇二:圆梦中国德耀中华观后感范文

圆梦中国德耀中华观后感范文(一)

2015年10月17日,我和家人看了《圆梦中国 德耀中华----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授奖仪式》,总共有四大项,有见义勇为奖、敬老爱亲奖、诚实守信奖、敬岗爱业奖。他们一个个都让我感动。其中,让我最为震惊的有两个人,一个是见义勇为奖获得者徐丽华老师,另一个是敬岗爱业奖获得者王国强。

徐丽华是一位老师,教书是老师的天职,而她却为了救学生而牺牲了自己。她用弱小的身体挡住大汽车的那一幕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难以抹去,让我永远记忆犹新。殷老师,我不知道您为什么会这样做?但我想一定是您的善心驱使您这样做的吧!您真是太伟大了,不只您教过的学生,我想所有的学生也都会像他们一样为您的离去感到悲痛。我多么想自己能变成一个神医,能让您起死回生啊!可我不能,只有请微风带去一颗我最真诚的心,我为我们有您这样的老师骄傲,我要向您学习,我会向您致敬,您的壮举会永远激励我:做一个好人。我会祝福所有像您一样的好人一生平安!

王国强是一位航天技术的研究者,他的发明更为中国航天事业做粗了伟大贡献。然而他的名字里却有一个强字,国强的强,这也正是最能代表他的一个字。他是个名人,是个伟大的科学家,是多个重大奖项的获得者。但他却很少出现在领奖台上,因为他太忙了,他不是在航天研究基地,就是在去航天研究基地的路上。王国强曾做过这样一个梦:在丰收的季节,他研究的火箭也升空了,奇怪的是他的火箭像高月球那么高,航天技术是世界顶尖技术水平,而他就坐在火箭下面乘凉,这就是他的火箭下乘凉梦。这不明显地告诉我们王国强迫切希望现实中的航天也能发展这么好么?我真是太幸福了,因为有这样一位敬岗爱业的人在我们身边,我们怎能不感到幸福呢?我在想,如果说世界上每个人都像王国强一样,那这个世界将会是什么样的呢?反正我以后一定要像袁隆平爷爷学习,做一个尽职尽责的人。颁奖晚会虽然结束了,但他们的这种精神将会延续,他们将会激励更多的人,做出更多喜人的成绩,更多感人的事。

2015年9月20日是全国第五个公民道德宣传日。中央文明办、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联合举办了道德的力量——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这是一次规模最大、规格最高、评选范围最广的道德模范评选活动,共有254位获得提名、53位获得道德模范称号。道德模范的评选涉及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五个类别。我用了近两个小时的时间来看这个颁奖典礼。耳边是主持人饱含深情的语言,眼前是那一个个真实故事的再现??

他们中有舍弃自己的货物不顾、在洪水面前积极救人,让儿子和自己走在最后的退休教师李明素;有照顾几个孤寡生活又不能自理老人长达30多年的农民林秀贞;有在疾驶而来的汽车面前把六个孩子推出去,而自己却献出生命的殷雪梅老师;有为夫还债,常年奔波的吴秀君;有为了病人耽误了失去了孩子的维族赤脚刘医生;有水稻之父袁隆平??他们站在领奖台上,台下是经久不息的掌声。一枚道德模范的奖牌是对他们可歌可泣行为的最好诠释。而这其中最让我感动的是那个在评选结束之后为父捐肝的事迹。中国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孝敬父母是我们的传统美德。卖身葬父、卧冰求鲤等孝子故事广为传唱。然而随着社会物质化进程的加快,独生子女的增多,人们耳闻目睹的更多的变成了父母的付出,什么《哈弗女孩刘亦婷》等更是认定了孩子的较量归根结底就是父母的较量。在这种情境下,弘扬孝老爱亲显得就特别重要,而他赵明亮为身患肝癌的父亲捐献肝脏就为天下的儿女在孝敬父母方面作出了榜样。虽然当采访他的时候,他说手术成功率挺高的,但我们都能看出他决定为父亲的性命与病魔赌一把的决心。太多时候,我们看到的是母亲为了儿子如何如何,父亲为了女儿怎样怎样,这些子女为了父母牺牲些什么的例子太可贵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样的社会才是和-谐的社会。让不赡养老人、丢弃孩子的悲剧不再发生吧。我从国家举办这次活动中,看到了党和国家树立、弘扬一种良性的、不容置疑的正气的决心。我从参加投票人之多、人之广,参选人之各行各业、各族各地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我从雷鸣般的掌声中听出了赞同、听出了承诺。同一种力量,把我们凝聚在华夏大地上。我仿佛看到了千千万万中国人在道德模范事迹的感召下摒弃了陋习,掀开了崭新的一页。中国不可欺,中国人不可欺,中国这个古老的民族一定会如雄狮般永远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篇三:圆梦中国德耀中华观后感

圆梦中国德耀中华观后感

圆梦中国德耀中华观后感(一)

2015年10月17日,我和家人看了《圆梦中国 德耀中华----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授奖仪式》,总共有四大项,有见义勇为奖、敬老爱亲奖、诚实守信奖、敬岗爱业奖。他们一个个都让我感动。其中,让我最为震惊的有两个人,一个是见义勇为奖获得者徐丽华老师,另一个是敬岗爱业奖获得者王国强。

徐丽华是一位老师,教书是老师的天职,而她却为了救学生而牺牲了自己。她用弱小的身体挡住大汽车的那一幕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难以抹去,让我永远记忆犹新。殷老师,我不知道您为什么会这样做?但我想一定是您的善心驱使您这样做的吧!您真是太伟大了,不只您教过的学生,我想所有的学生也都会像他们一样为您的离去感到悲痛。我多么想自己能变成一个神医,能让您起死回生啊!可我不能,只有请微风带去一颗我最真诚的心,我为我们有您这样的老师骄傲,我要向您学习,我会向您致敬,您的壮举会永远激励我:做一个好人。我会祝福所有像您一样的好人一生平安!

王国强是一位航天技术的研究者,他的发明更为中国航天事业做粗了伟大贡献。然而他的名字里却有一个强字,国强的强,这也正是最能代表他的一个字。他是个名人,是个伟大的科学家,是多个重大奖项的获得者。但他却很少出现在领奖台上,因为他太忙了,他不是在航天研究基地,就是在去航天研究基地的路上。王国强曾做过这样一个梦:在丰收的季节,他研究的火箭也升空了,奇怪的是他的火箭像高月球那么高,航天技术是世界顶尖技术水平,而他就坐在火箭下面乘凉,这就是他的火箭下乘凉梦。这不明显地告诉我们王国强迫切希望现实中的航天也能发展这么好么?我真是太幸福了,因为有这样一位敬岗爱业的人在我们身边,我们怎能不感到幸福呢?我在想,如果说世界上每个人都像王国强一样,那这个世界将会是什么样的呢?反正我以后一定要像袁隆平爷爷学习,做一个尽职尽责的人。

颁奖晚会虽然结束了,但他们的这种精神将会延续,他们将会激励更多的人,做出更多喜人的成绩,更多感人的事。

2015年9月20日是全国第五个公民道德宣传日。中央文明办、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联合举办了道德的力量——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这是一次规模最大、规格最高、评选范围最广的道德模范评选活动,共有254位获得提名、53位获得道德模范称号。道德模范的评选涉及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五个类别。

我用了近两个小时的时间来看这个颁奖典礼。耳边是主持人饱含深情的语言,眼前是那一个个真实故事的再现??

他们中有舍弃自己的货物不顾、在洪水面前积极救人,让儿子和自己走在最后的退休教师李明素;有照顾几个孤寡生活又不能自理老人长达30多年的农民林秀贞;有在疾驶而来的汽车面前把六个孩子推出去,而自己却献出生命的殷雪梅老师;有为夫还债,常年奔波的吴秀君;有为了病人耽误了失去了孩子的维族赤脚刘医生;有水稻之父袁隆平??他们站在领奖台上,台下是经久不息的掌声。一枚道德模范的奖牌是对他们可歌可泣行为的最好诠释。

而这其中最让我感动的是那个在评选结束之后为父捐肝的事迹。中国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孝敬父母是我们的传统美德。卖身葬父、卧冰求鲤等孝子故事广为传唱。然而随着社会物质化进程的加快,独生子女的增多,人们耳闻目睹的更多的变成了父母的付出,什么《哈弗女孩刘亦婷》等更是认定了孩子的较量归根结底就是父母的较量。

在这种情境下,弘扬孝老爱亲显得就特别重要,而他赵明亮为身患肝癌的父亲捐献肝脏就为天下的儿女在孝敬父母方面作出了榜样。虽然当采访他的时候,他说手术成功率挺高的,但我们都能看出他决定为父亲的性命与病魔赌一把的决心。太多时候,我们看到的是母亲为了儿子如何如何,父亲为了女儿怎样怎样,这些子女为了父母牺牲些什么的例子太可贵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样的社会才是和-谐的社会。让不赡养老人、丢弃孩子的悲剧不再发生吧。

我从国家举办这次活动中,看到了党和国家树立、弘扬一种良性的、不容置疑的正气的决心。我从参加投票人之多、人之广,参选人之各行各业、各族各地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我从雷鸣般的掌声中听出了赞同、听出了承诺。同一种力量,把我们凝聚在华夏大地上。我仿佛看到了千千万万中国人在道德模范事迹的感召下摒弃了陋习,掀开了崭新的一页。中国不可欺,中国人不可欺,中国这个古老的民族一定会如雄狮般永远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圆梦中国德耀中华观后感(二)

昨天中午,在我们幼儿园的会议室里大家一起观看了全国道德模范授奖仪式《圆梦中国 德耀中华》。我用心聆听着道德模范的一个个感人的事迹,有的是用生命的代价换来的,有的是用一生的爱来诠释的,我的心灵再一次受到洗礼、震撼。

他们这样做,傻吗?有人说是,有人竖起大拇指,直夸好样的.我却情不自禁地向他们敬礼,这是一种敬重,更是一种钦佩,钦佩他们的勇气、钦佩他们的大爱无疆,钦佩他们的无私无畏。

我们这个社会,太需要这种傻劲了,这种傻劲就是时代的精神、精神文明建设前进的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的评价、贺词朴实感人,让人深受鼓舞。助人为乐道德模范的事迹,让我对助人为乐有了一种全新的理解,捐助别人,带给别人希望和实现梦想的力量,带给别人快乐,这就是助人的意义。

在我们当今的这个社会中,许多人早已忘记了奉献,可是在这个现代化社会中,我们必须要孝敬长辈,诚信做人,舍己救人,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成为一个合格的中国公民。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努力做好每一件小事。

作为一名教师,最美教师张丽莉是我们老师的学习榜样。我们应该更有爱心,给每一个孩子公平的关爱、关爱的温暖,做张丽莉式的好教师,无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这神圣的称号。身为一线教师的我,在和张老师的对比中感到的是相形见绌.不是我的工作完成不够好,而是与张老师的大美大爱相比较,我们要努力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

首先,我们要学习张丽莉老师的爱生如子的奉献精神,张老师为了这个毕业班失去了太多太多,就连当母亲的很常理的一件事,为了学生失去了,今后将是多大的遗憾。对比之下,我们只要比平时再多付出一点儿,我们身上都会闪耀着张老师的影子,让爱孩子成为我们一种良好的习惯吧!

其次,张老师的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我要在自己的本职工作中,扎实做好每天工作,让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成为我的一种工作态度和习惯,无愧于人民教师的称号。

要向张丽莉老师学习的地方很多很多,我想只有把自己的感受落实到工作中,将自己对张丽莉老师的崇敬之情落实到自己的生活之中,让一种好的心态伴随着我,让我的朴素人生也能焕发出它应有的光辉。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

心若是牢笼,处处为牢笼。《肖申克的救赎》

肖申克,是一所监狱的名字。影片里说的人物Red有罪,其余人都是无罪的,都是被误判入狱,而大部分人都是不懂得顺应时代,而入狱。

每个人都可以在电影里面找到自己的原型,有在监狱里呆了五十年的监狱图书馆管理员、接受现实的中年人Red、不安现状的年轻人安迪所有人的时间都存放在肖申克监狱里,所有人都在被体制化。

然后,在当时社会环境下,监狱里面比外面都还好,有吃有住,一旦离开了监狱,外面的世界早就已经改变,很难在适应。但这又是个人人痛恨的地方,因为有人的地方就有斗争与痛苦。

刚刚入狱的时候,会痛恨周围的高墙;慢慢地,习惯了生活在其中;最终却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于是,很多人被环境同化,选择放弃改变,安于现状,过着体制化的生活。

影片中,两个人物的一生引起我的深思。

在监狱里呆了50年的监狱图书馆员出狱后,年纪太了,在超市做事不利索,被嫌弃。他跟不上这个时代的发展,最后,选择自杀。

而Red出狱后,也是同样的在超市打工,上厕所都习惯性地像在监狱里一样,去打小报告。

肖申克监狱里的人,就类似于拿着部分铁碗饭的人们,在体制化环境下,他们都被制度和现实同化,不需要独立思考也不可能独立思考,也失去了独立思考能力,依附于体制而不能自拔。

主人公安迪则是那些在制度化里不断挑战、活出自我的人。

我们现实生活的乏味、工作的止步、斗志的消退、灵魂的堕落这些都像是像一座监狱,时时刻刻都会把我们每个人体制化.... 唯一自救的方式,就是不断的成长,跳出单一视角,多维度思考。

愿我们:观世界,热情远不衰减,活出自我!把更多拥抱时代的想法还想实现。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