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心得体会 > 不要输给自己的读后感 > 导航 > 请不要压抑孩子的天性

不要输给自己的读后感

请不要压抑孩子的天性。

每朵花都没有一样的时候,人也是一样。将自己阅读过的文字,以写作的方式来对它进行点评,这个过程就是写心得体会的过程。每一个人在学校的时候都有写心得体会的经历,写心得体会可以记录我们的思想活动。那么你知道正确的心得体会书写格式吗?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你提供请不要压抑孩子的天性,欢迎阅读,希望你能喜欢!

请不要压抑孩子的天性

大家都知道伤仲永的故事吧。原本的天才儿童,在家长的约束与管教之下,变成了博眼球的工具,于是,仲永的天才之姿逐渐泯灭,慢慢地变得与普通人一般无二。

其实孩子们都是独特的,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与特长,家长若是随意改变孩子的特性,让他按照你的意愿生长的话,很容易破坏孩子的特质,让他泯然众人。

所以,我们要保护好孩子的天性,让他自由地生长。[由整理]

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

孩子小时候是没有自我意识的,他们的所有行为都是潜意识的影响,然后才是模仿身边人的反映。到了后期,孩子的自我意识逐渐萌芽,他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不喜欢的是什么。

如果这个时候,家长强迫孩子去做不适合他的事情,比如说让他去学他并不喜欢的乐器,孩子不但不会努力学习,还会因此产生抗拒心理。

所以,家长应该给孩子更多的空间,不要指责孩子的行为,不对他提过多的要求,让孩子按照自己的轨迹慢慢成长。

不要侵犯孩子的权利

给孩子基本的自由,意思就是不要侵害孩子的权利。比如隐私权。

很多家长为了了解孩子,喜欢偷看孩子的日记,这是不尊重孩子的行为,如果让孩子知道了,更会加剧亲子之间的矛盾。

家长要想了解孩子,需要跟孩子面对面沟通,让孩子知道你是在关

关心他。

让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事物

如果你的孩子喜欢唱歌,那就教他歌唱技巧;如果你的孩子喜欢舞蹈,那就给他报一个舞蹈班。

家长只要做到给孩子提供机会就可以了,剩下的就让孩子自行体验。在孩子学习的过程中,家长不要因为孩子的一次失败就打击他的自信心,你可以选择沉默,或是真诚地鼓励孩子。

作者:妙妈。90后辣妈,每天为您分享原创育儿知识。年轻妈妈的育儿不二之选。出处:一个孩子的幸福妈妈。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延伸阅读

班主任,请不要这样“请”家长


班主任,请不要这样请家长

最近一直思考一个问题,我们做班主任的,如何才能使我们的教育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润物于细无声。理想的效果应该是学校(当然主要是班主任)、家长、社会相互配合,相互支持。而我们,至少我们很多地方的现实是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或某些领域中还处于相对分离的状态。严重点说,我们很多的家庭根本就没有教育甚至是空白。所以,我们的教育往往都是教育者,尤其是班主任在单打独斗。

校园里,我们经常能听到或者看到,一些班主任因为一些事情而叫家长到学校来的。细究起来,我们会发现经常被叫家长的都是一些所谓差生,成绩差、行为表现差、遵规守纪意识差等等。我们的目的当然是好的,通过寻求和家长的合作来达到教育的最佳效果,是必要的,也是真诚的,这既是一条正确的路子,又是一条相对来说较为快捷的途径。

但是,我们稍加思考就会发现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那就是这些问题学生(我们就暂称为问题学生了),基本上是属于家长的教育效果几乎为零的情况下才出现的,要么家长不在身边,长期在外对孩子失控;要么忙于生计,即使在家也没有时间过多的投入到对孩子的教育上,属于粗放式学习型;要么,即使天天在身边,而从小对孩子给予的希望过大,要求过高,孩子没能达到要求,于是,失望,生气,放弃;要么自小溺爱,爱之越深,恨之也就越深,在过度爱的同时,功利性的希望孩子能到什么样的成绩或者要求,不能达到就狠狠的打一顿,然后再过度溺爱;还有一种,就是夫妻双方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不能站在同一战线上,夫东妻西,给孩子留下家教的空子,从中间逃避本该拥有的责任和义务。

这些问题的结果是,家长在教育的问题上所起的作用微乎其微。而我们还一而再再而三的邀请家长到学校来,这个时侯,真正教育的意义已经变味了。这个时候,我们班主任、老师倒不如剑走偏锋,走弓背而不弓弦,靠强大的集体影响力,靠个人的人格魅力,站在为孩子一生的高度,站在做人的高度,来引领学生,教育学生,影响学生,启发学生。我想教育也许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良好境地。

反思勤叫家长的行为,我觉得有几点要思考:

1.作为教育者,或者说明显的教育者,我们和家长联系当然是必要的,但是,勤叫家长,特别是一些问题学生的家长,就显得我们专业的教育者太无能了。我们是教师嘛,我们勤叫家长,这就等于宣告,我拿你没办法,让你家长去解决吧。而家长要是能解决还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吗?答案显然。

2.作为长期站在一线的老师,且身经百战,我们的教育水平会比这些学生的家长差吗?也不一定,那我们为什么不多尝试用自己的力量来解决问题呢?班主任的人格魅力、学识水平,班级的集体舆论都是影响学生的重要力量。

3.经常叫家长,会给学生一个非常不好的现象,学生往往会私下说班主任就知道叫家长,从内心里反感我们的教育,拒绝我们本该有的教育,从而严重影响我们的教育效果。

4.决不能把和家长的交流变成告状。理想的教育应该是家长、学校的和谐统一。和家长的交流是必要的,也是应该的。我们和家长的交流应该是多谈论学生的表现,多分析学生的行为,多商量教育的良策,最终寻求教育的合力。切忌把交流变成指责,变成训斥,指责家长,训斥学生。

从教近五年,担任班主任五年,师生关系一直融洽、和谐。细想起来,没有一次是轻易就叫家长的,遇到较为严重的问题,不厌其烦的和学生谈心,积极主动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帮助他们思考问题,站在家长的角度分析问题,有时主动走进学生的家里,站在亲情的立场,从发展的角度,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很多学生都很明事理,很多问题在谈话中,在活动中,在课堂上就迎刃而解了。

请尊重我们的孩子


和朋友聚会时,每每总听到朋友当着孩子的面说孩子这不好,那不好.有时候还不经意说出孩子的隐私.人是有自己的尊严,孩子虽小,但也有自尊心.为了使每一个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特别尊重幼儿自尊心,那作为孩子的家长更应该引起重视.

有关研究表明:幼儿3岁左右自尊感便开始萌发.不可以不尊重孩子,对孩子要讲信用,说话要算数.在日常的生活中,答应过孩子的事要做到,不要去哄,欺骗孩子,骗多了孩子就会对你产生不信任.

我们要平等的对待孩子,孩子虽小,但他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独立的思想,不能用命令的口吻跟孩子讲话,更不能用成人的标准要求孩子.要尊重他们的各种需要、兴趣、爱好,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允许孩子有不同于我们的见解,多听他们的意见,留给他们自己做决定的权利.

“说尊重孩子,就是不打不骂.那我们就什么都听孩子的就可以了,就是顺着孩子的意.”可是不是这样理解的,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错.”每一个人在一生中总会出现一些错误,更何况是孩子呢?家长要正确对待孩子的错误.孩子如果犯的不是品质性的错误,家长是可以容忍;如果孩子犯了像撒谎,偷窃类似的品质性错误,莲 山 ~ 课 件 就应该严厉的批评.因为必要的批语以及慎重的处罚,它是一种冷却剂,可以使孩子冷静地检点自己的言行,修正自己的错误。有的时候孩子也会判断是非对错.

孩子是很在意父母对自己的评价,由于受年龄的限制,孩子对自我评价能力还很差,父母的评价对他们的影响很大.如果常听到父母说这个不行,那个他也不会,久久的孩子会自己想,我妈妈都说我不行,那我就一定不行,所以父母对孩子的评价必须客观公正,不可以过高,也不可以过低,对孩子取得的任何成绩,都要给予鼓励和表扬。虽然这些对于成人来说微不足道,但他却会影响孩子自信心的树立.

总之,时时要多给孩子一些微笑,时时刻刻要关注孩子的所作所为,对孩子要像朋友一样,尊重他,也是尊重你自己!

不要随便逗孩子的教育心得


元旦前夜,我和一群朋友聚会,十几个人中有一个三岁的小男孩可心,父母心得:不要随便逗孩子。由于赶上其中一个人的生日,席上放了一个大生日蛋糕,如同所有的孩子一样,小可心一直关心着什么时候吃蛋糕。终于盼到了吃蛋糕的时候,在一大块蛋糕下肚后,小可心忽然不高兴了,吵着要走。妈妈明察秋毫,笑着说,一位和小可心很熟的叔叔开玩笑,把奶油涂到了小可心的脸上,制造了一个“奶油小花脸”,大家都没注意,只顾说说笑笑,可心却觉得大家因此而嘲笑他,自尊心严重受挫了。

那位开玩笑的叔叔恍然大悟,连忙补救,先是制止了一位试图解释的阿姨,然后端过了蛋糕,喜笑颜开地让小可心沾着奶油也往自己脸上抹了两道,还高高兴兴地展示自己的小花脸,问小可心:“好看吗?哈哈,好玩吧。”大家都笑了,小可心也笑了,妈妈说:“叔叔在和你玩,没人嘲笑你,也没人嘲笑他。”一场小风波顺利度过。那位叔叔的及时补救避免了在孩子幼小的心理上留下阴影。

除了上面这件事,这几天我还经历过其它“逗”孩子的方式,例如到了我家先生的同事家里,看到三岁的男孩胡博有许多玩具,一位客人就开玩笑:“你有这么多车,给我一辆吧。”胡博一声不吭,站在妈妈身边警觉地看着老公。胡博爸爸顺口说:“给叔叔一辆吧,别那么小气。”我赶紧插嘴:“这是胡博的东西,胡博可以不给,这不是小气。”

元旦春节,亲友之间的聚会少不了,这样几件小事至少让我们知道三个方面要注意:

第一,成年人不要为了显示亲热随便“逗”孩子,即使这是我们多年来交际习惯的一部分,家长之友《父母心得:不要随便逗孩子》。孩子还不能像成年人那样判断事物和别人对自己的态度,一个小玩笑对成年人肯定不算什么,对一些孩子来说也无所谓,可是对那些敏感性比较强的孩子就有可能造成深深的伤害。试着回忆一下,可以发现很多人的记忆里还深刻地保留着一些童年的不愉快的事件,例如爸爸把自己捉到的一只知了劈手夺过,扔到了房顶,妈妈骂过自己一句带“死”字的话,自己被男孩子欺负而老师坐视不管……这么多年居然还清晰记得这些小事,足以说明自己是因此受到了伤害的,而这种伤害则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人际关系。那么,在不了解孩子性格特征的时候,哪些玩笑尽量少开呢?比如,不要随便拿孩子自己的东西、不要向孩子索要东西来试探孩子是否“大方”,尤其是孩子喜欢的东西;不要嘲笑孩子的身体特征,例如头比较大,发型比较特殊,缺了几科牙齿;不要用威胁来要求孩子亲近,“叫阿姨,叫啊,不然我就拿走你的小车”“来,找叔叔来,不来,叔叔抓你了”然后做出一脸凶恶状;不要故意戏弄,让孩子“出洋相”,再“看笑话”,尤其是人多的场合。

第二,教育孩子身教胜于言传,例如“不能随便要别人东西”,大家都会这样告诉孩子;可是成人“逗”孩子,要他的玩具车,而自己不给还被爸爸批评“小气”,孩子的思维就会混乱了。或者发现:成年人就可以拿别人的东西!孩子的行为是学习来的,所以有孩子在场时,成年人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

第三,父母要会保护孩子。中国人讲究面子,即使心里觉得朋友“逗”孩子的做法有些不妥,也不好意思阻止,那牺牲的就是孩子的心灵。提醒父母,还是应当温和制止“逗”孩子的亲友,实在不好意思不妨岔开他们的注意力,或者找个理由将孩子抱开。例如胡博的爸爸可以对同事说:“别逗他,他还不懂什么是开玩笑呢。”或者对胡博说:“这些汽车都是胡博的,可以送给叔叔,也可以不送给叔叔,你自己决定吧。”当孩子显现出不良情绪,必须及时补救,不知情的父母就要温和地询问孩子为什么不高兴,倾听孩子发脾气,然后设法解决。有时候一个场景的设置应该胜过语言的解释,例如上文所说那位叔叔对小可心的做法就比较巧妙而有效。有时候孩子不愿意说出来,父母也不必勉强,只是说:“好吧,这是你的秘密,你可以不说;等你想说的时候再告诉我吧。”

请不要打断我的讲课教育心得体会


上午第二节,我在七班上课,正讲着,就听见门“吱”得一声被推开了,听到响声,全班同学都扭头向门口望去,没办法,我也只好结束我的讲话,走下讲台,边走边安排大家做题,课堂时间太宝贵了,可不能把时间耽误了。走到门口,原来是隔壁办公室的王老师,她看到我焦急的对我说:“刚才学校教导处通知:初一各班班主任马上到教导处开会,有课的安排好课也要去。快点去吧!”听完她的话,我点了点头,并向她表示谢意。 然后扭头就回到了教室,同学们都在认真做题,但也有很多同学不时朝外看着,想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嘴里还在小声的嘀咕什么,显然课堂的正常教学受到了影响,我看看钟表,离下课不到十分钟时间,稍作思量,便决定等下课再去开会,虽然会去晚一些,但我真得不想中断我的讲课,我还要和大家一块讨论做题呢!再重要的会议,再要紧的事,也得等下课呀!我认为:学校里的事应是学生的学习最重要,没有比这更重要的事了!

当我告诉同学们,要开一个紧急的会议,但我决定下课再去,同学们纷纷欢呼起来,刘佳明同学还大声叫好。接下来的做题,同学们更加认真,并在最后的三分钟内,由贾佳文组长上台把今天的数学题讲解了一番,她讲得非常好,我和同学们都为她鼓起掌来。

下课后,同学们纷纷给我让开道路,我匆匆的离开教室,三步并作两步,一路小跑赶到学校教导处,值得高兴的是,虽然晚到了几分钟,但并没有影响具体工作,旁边一个班主任小声问我:“你是下课才来的吧!”我点头“嗯”了一声,心里不免有些庆幸,虽然刚才跑得我上气不接下气,但我在尽最大可能的做到两全其美,学校安排的工作固然要做,但我实在不愿意让人打断我的讲课,不愿意中途离开我的学生们。

其实,要使一节课能够顺利、圆满的完成,教师起到关键的作用,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是导演,是主持人,是一场演出的主角。我认为:课堂45分钟,就是老师和同学们需要全身心投入的一场演出,任何同学、老师,包括家长都无权打断剧情的发展,再重要的事情,也要等演出结束之后……

请保留心中的那个孩子—六一


请保留心中的那个孩子—六一

还有两天就是六一儿童节了。

此刻说这个,难免有人说我幼稚,像个孩子,不一样于以往,此刻我和很多人一样,听见别人说自我像个孩子,往往会有种不舒服的感觉,因为在成人的世界,孩子往往意味着傻,稚气未脱,没担当这种贬义词。

以前,我们每一个人都有无忧无虑,快乐的时光,没有生活带来的烦恼,没有工作,结婚带来的压力,那时候我们操心的,就是作业,有没有好的玩具,假期的长短,但是似乎那时候我们就觉得,这些就足够烦了。小时候,我经常会边写作业,边和我爸抱怨,看你多爽,下班回来看看电视,我爸就是笑笑,我还经常说他,真不知足。

此刻,我真TMD宁愿做作业。。。[由整理]

有一次我看过一本书,书上说,每一个男人的内心,其实都是一个孩子,电视剧《男人帮》里有一句台词:每一个男人不管以什么样的精神面貌出此刻公众面前,他的内心其实永远都是一个羞怯的小男孩,有时候我们会为一个玩具吵架,只但是随着时光的流逝,玩具车的形态会发生变化。

男人的内心,其实一向都是孩子,有时候,并不要觉得说你是孩子气就是幼稚,因为在这个吃人不吐骨头的残酷的社会,有几个人还能像个孩子一样持续着以前的善良,纯真。感性的话

看足球的人大概都明白

白一个大名鼎鼎的球星,巴洛特利,巴神。对他的形容,我只能说:他咋整天干点小孩子的事情呢?

他不是一个坏小子,只但是是一个充满孩子气的男孩,只但是与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不一样,他不懂得把自我的孩子气一面收敛一些,而是肆无忌惮的释放出来,也才会有那些荒唐事。其实我们又何尝不是,身处在这个复杂的社会,我们为了活着,把自我最纯真善良的一面压在心底,反而把混社会需要的一面拿出来,去防范别人,对任何事都产生怀疑,嘴里说话说一半留一半。我不是在批判这些,而是觉得,每一个人为何要这么辛苦的活着,就如同祖国的男同胞一样。

此刻,每当我听到别人说我孩子气,我会学着慢慢放平心态,就当是一种变相的表扬,人生在世心底总要保留一部分善良,不要总想着算计,防范,就是那句话,累不累?你们能够笑我傻,但是老话说得好,傻人有傻福,好人有好报,善良,纯真的人不会一向被骗,因为上帝是公平的。新飞飞名字

即将到来的六一,也期望所有人,和以前的自我一样,在这一天,放下自我在社会上的那些演技,去回归到以前善良,纯真的自我,找回自我真实的一面。

请阿姨看孩子的一点心得体会


终于又回到家里把宝宝有交给pp和阿姨带了,可是大家相处才几天,发现问题还是一点也没减少。

1、第一天去上班,回来她们告诉我,宝宝一天不肯吃东西,不肯睡觉,整个白天大概吃了150ml左右的奶吧。我把宝宝抱过来,结果从那刻到他睡觉四个小时里宝宝狂吃了三次奶,还喝了60ml的胡萝卜汁。有点郁闷,宝宝在我妈妈和阿姨带的时候是比我在家的时候还吃得好睡得好的。估计她奶奶还是象以前一样,宝宝一闹就拿个奶给他吃,吃不到一分钟宝宝稍有点闹腾就说吃饱了又收起来了,完全没有规律才会这样吧。唉!

2、抱起宝宝,发现昨天那么闷热的天气,宝宝浑身粘呼呼的,居然还穿着前天我给换的衣服,屁股上还包着纸尿裤,真的很郁闷,在我妈家就连保姆都知道宝宝热是吃不好睡不好的,必须勤洗澡勤换衣,夏天白天少用纸尿裤以防红屁股。怪不得一个多月前pp帮我照顾宝宝半天就红了屁股!这时候pp居然还跑过来跟我说我应该给宝宝穿长一点的裤子,否则会冻到膝盖!

3、打开冰箱,发现pp竟然是奶瓶都不盖就把剩奶丢到冰箱里的,而冰箱里塞满了青菜、连保鲜膜都没有包的剩饭剩菜等等七七八八的东西!晕!

4、早上六点多,喂过奶带宝宝起床,七点多喂了60ml胡萝卜汁给宝宝,pp老在说胡萝卜太寒了,这样喝太

太多了,宝宝会受不了,到了8点多,差不多快到宝宝吃奶的时间了,她老人家又拎着被我从冰箱里拿出来说没盖应该倒掉又在外面晾了好一会的半瓶玉米水给宝宝喝,晕,这样喂,宝宝怎么能好好吃奶呢?!

想想这些事情真的很郁闷,pp总是说自己带大了两个儿子为什么这些细节都留意不到呢?我说她她会觉得面子上挂不住,虽然知道她不会害宝宝,看到这些事情我也觉得烦,我LG却好像仍然重点在讨好pp,对这些细节并不关注,我跟他说多了他肯定会觉得我在挑他妈妈的刺,真的有点后悔回到这个家,确切的应该说是她们的家,这早就不象是我的家了!唉!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