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工作计划 > 三年提升行动方案 > 导航 > 市综合经济实力提升三年规划纲要

三年提升行动方案

市综合经济实力提升三年规划纲要。

按照自己对该岗位的理解,那么,我们应该尽快为新的目标制作工作计划。规划好工作计划,我们就能按照原定计划稳步进行工作,怎样写才能使工作计划更加全面呢?小编推荐你不妨读一下市综合经济实力提升三年规划纲要,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你能喜欢!

XX市综合经济实力提升三年规划纲要

××市综合经济实力提升三年规划纲要

20xx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全面实施“十一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也是实现××市综合经济实力“三年新提升”奋斗目标的起步之年。按照中共××市委以“双增升位”为重点推动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新要求,提出《××市综合经济实力提升三年规划(纲要)》如下:
一、县域经济发展现状
20xx年以来,××县域经济发展连续5年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势头,实现了新跨越。20xx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95.5亿元,同比增长15.1%,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实现26.8亿元、39.8亿元、28.9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4.09亿元,同比增长20.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4.5亿元,同比增长85.4%;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5675元,同比增长19.4%。在全省44个县(市)县域经济发展综合实力评价中跻身十强。
工业经济实力大幅提升。积极推进“项目年”和“工业倍增”计划,工业总产值由20xx年的46亿元增加到253亿元。金属冶炼、农副产品深加工、建材石材、服装纺织等四大支柱产业核心竞争力得到提升,汽车零部件、机电制造、新能源等新兴产业正在形成。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40户发展到150户,其中产值超亿元企业22户,沈宏、华龙、金纸等3家企业分别进入全省纳税额亿元以上和5000万元以上税源大企业行列。多晶硅、风力发电等重大项目相继开工,填补了省内和锦州地区行业空白。
外向型经济取得突破性进展。大力改善投资环境,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积极开展境内外、多层次经贸洽谈活动,对外招商领域实现由周边国家、地区向欧美、澳洲等地区拓展转移。截至20xx年,全市累计引进项目315个,实际利用外资2900多万美元,出口创汇实现11.2亿美元,引进域外资金18.8亿元,经济发展的外向度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农业和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现代农业。全市设施农业面积达到20万亩、高效田面积达到35万亩;建成畜牧小区63个,人工造林68.5万亩,发展果树28万亩、桑树1.5万亩。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30户,发展订单面积42万亩。年经营额500万元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18个。农产品质量安全被省列为“三品整体推进示范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新进展,建成省级示范村2个,锦州市级示范村8个。11个“面上贫困村”实现了整体脱贫。
海洋渔业优势不断显现。坚持捕捞、养殖、加工并重,形成了一体化发展格局。全市水产养殖面积达到122万亩,水产品总产量实现23.5万吨,渔业经济总产值实现23亿元。渔业龙头企业达到12户,达莲、金海等企业进入省级渔业龙头企业先进行列。精品渔业、无公害水产品基地面积分别达到20万亩、23.7万亩,海参养殖面积达到3.2万亩,产值实现1.6亿元。加强海洋综合管理,实现了海域有偿使用。
第三产业发展提速明显。以市场建设为重点,推进商贸流通业快速发展,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0xx年的12.7亿元增加到21.5亿元。市场建设三年规划顺利完成,城乡各类市场达到54个。我市被农业部评为全国百家调出生猪大县,建业无公害韭菜批发市场被纳入商务部“双百”市场工程。“万村千乡”工程顺利实施,建成连锁农家店285家。东东快车、华联等大型超市运行良好,××电力商城、锦州湾大酒店如期竣工并投入使用,提升了城市消费水平和档次。
竞先争前,是当前县域经济发展不可回避的客观现实和主流趋势,更是我们进一步发展所面临的根本性挑战。要想实现县域经济发展新突破,就必须对凌海发展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从县域竞争来看:虽然我市综合经济实力排名进入全省十强,但还没有完成由量到质的飞跃,县域间的竞争仍然使我们面临着很大压力。一是标兵越来越远。从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上看,去年我们实现4.09亿元,虽与排名第9的灯塔仅差17万,但与排名第1的瓦房店比,差了将近10个亿。二是追兵越来越近。去年,建平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3.8亿元,落后我们3位,今年指标定为4.93亿元,已经超过我们4.91亿元的预期。三是自己部分指标位次不升反降。比照20xx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2项指标均下降1位,特别是一般预算收入增幅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近10个百分点,情形堪忧。
从自身因素来看:一是产业结构矛盾依然存在,非农产业比重偏低,虽然20xx年我市非农产业比重达到72%,但较当前高水平经济结构标准相差超过10个百分点。二是农业产业化程度和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不高,农产品转化增值率较低,增产增收的基础还不稳。三是工业经济潜力没有得到体现,缺少品牌企业和产品,缺乏布局集中、规模集聚、技术创新能力突出的产业园区和企业群

XX市综合经济实力提升三年规划纲要第2页

体。四是以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为标志的现代服务业发展缓慢,第三产业在gdp所占比重相对较低,等等。
基于上述分析,今后三年乃至更长时期发展目标的确立和实现,就是要着眼加快缩小与发达地区存在的差距和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这两方面,以创新的思路、创新的举措推动县域经济发展新跨越。
二、发展思路和目标
综合分析当前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和形势,凌海市委、市政府果断提出“一年迈大步、两年上台阶、三年再造一个新凌海,全省位次向前排”的奋斗目标,明确了今后三年全市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强市富民为目标,全党动员,全民创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坚持思想大解放、对外大开放、项目大推进、资本大投入、产业大发展,为实现财政增长、农民增收,三年再造一个新凌海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具体目标是:到20xx年,实现“五个翻番、一个提高”。“五个翻番”即:地区生产总值翻番,达到200亿元,预测在省里排在第8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翻番,达到8亿元,预测在省里排在第6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翻番,达到69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翻番,达到43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翻番,达到220亿元。“一个提高”即农民人均纯收入提高到8000元,比20xx年增加2300元,预测在省里排在第9位。
到20xx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80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0.6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0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6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29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500元。
三、发展任务
(一)深化结构调整,提高工业经济运行质量
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凌海的特色产业是钼铁,20xx年钼铁产量近1.8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22.4%;实现总产值70多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55.6%,对财政的贡献率达到44%。今后,我市将继续扶持沈宏、华龙、华宇等主要钼铁生产企业发展,鼓励企业积极引进、开发和利用先进的技术、工艺、装备,进一步拉长产业链条,最大限度降低能耗,提高我市钼铁行业整体水平。同时,加快衡泰钼铁等新兴企业发展步伐,打造第二梯队,力争3年内钼铁产量占全国份额30%以上,实现产值130亿元,新增纳税额1亿元,打造中国“钼铁之乡”。
加快工业园区建设。积极承接锦州产业转移,按照省级标准规划、建设好双羊中小企业园区,实现产业、资金和技术集聚,尽早实现大锦线工业走廊“项目连片、产业成群”。要以金华、大地丰肥业、圣田农产品三户企业为核心,加大凌南工业园整合开发力度,特别要借助省市政府扶持多晶硅产业发展的有利契机,尽快争取15亿资金到位,打造全国多晶硅产业基地。以滨海公路建设为契机,加快滨海工业带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国电风电项目3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并实现投产达产;抓住达莲公司与大连水产学院联合建设研究生培训基地的良好契机,以海洋生物制药、水产品精深加工、盐化工等为重点,打造海洋产业集群。要以园区建设为载体,做好风、水、石、油、海、电六大资源的转化文章,培育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
全力推进项目建设。一是抓好项目洽谈签约。重点抓好西班牙大水泥、辉山乳业、美国upc风电、韩国独资木糖醇等10个规模以上在谈项目,千方百计提高在谈项目成功率。二是抓好项目投产达产。国电风电、金厦风电、金华多晶硅、光和密封、大地丰肥业、华信开关等6个投资3000万元以上的项目要紧抓进度,尽快投产达产。特别对作为省市重点扶持的金华多晶硅项目,要尽全力帮助企业解决建设中的资金、土地、电力等方面难题,力争早日投产。全市每年新上固定资产投资5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30个。
(二)加快农业发展,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
培植龙头促增收。大力支持百通集团、阿里郎公司、圣田公司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强势扩张,扶持百斯特米业、东双绿源、喜粒粮油等成长型龙头企业提档升位。坚持“外引内育”的龙头企业培育观念,切实把产业牵动性强、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增收效果好的龙头企业列为发展重点,在现有30户龙头企业的基础上,集中力量每年扶持培植1-2户大型农业龙头企业、6-8户中小型农业龙头企业,发展订单农业面积60万亩,带动农户12万户,户均增收5000元。
发展畜牧促增收。积极利用国家政策性资金扶持,提高生猪规模化饲养、集约化经营水平,推动我市生猪饲养业超常速发展,建成全国生猪养殖大县。借助辉山乳业龙头带动作用,依靠科技示范、专业户、规模化养殖的带动,大力发展肉牛养殖。力争到20xx年,生猪、黄牛、绵阳和家禽饲养量分别达到240万头、12万头、60万只和2500万只,肉蛋奶总产量达到33万吨,畜牧业产值达到38.5亿元,占农业产值的58%以上。
劳务输出促增收。深入实施“阳光工程”,切实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就业能力,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每年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万人,对外劳务输出1000人,实现农民外出劳务增收。
做优品牌促增收。以市场为导向、科技为支撑,开发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产品营销对路的名、特、优、新、稀产品,打造无公害、绿色品牌,力争每年完成5个以上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质量认证,争取更多的农产品拿到国内、国际通行证,提高农产品市场占有率和外向度。百合小菜要打造全国名牌,3年内实现“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奋斗目标。
(三)坚持统筹发展,构筑城镇化支撑体系
推进城市南拓。编制城市南拓详细规划。充分利用亚行贷款,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出形象、三年大变样的思路,重点建设交通网络、供排水管网、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推进凌南新城区“七通一平”进程,扩大城市发展空间。
加快小城镇建设。进一步完善城镇体系规划,用经营城市的理念建设管理小城镇,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努力增强城镇经济实力。以双羊、阎家、石山、翠岩、右卫、余积为重点,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着力构建布局合理、功能互补的城镇发展格局。
建设新农村。推进示范村建设,大力推广村企共建型、产业带动型、市场拉动型等新农村建设模式,建成锦州市级示范村24个、县级示范村60个。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扩大以“一池三改”为重点的新型能源覆盖面,新建能源建设综合示范村35个。推进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完成人工造林作业面积33万亩,新建绿化新村60个。
(四)突出招商引资,提高经济外向度
夯实招商引资基础。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凌海市关于鼓励招商引资的暂行规定》,保持招商引资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充分调动市乡领导干部、职能部门、凌海籍外地人士以及全市群众的招商热情,营造全民招商的良好氛围。加大公共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力度,切实精简审批事项,缩短审批时限。坚持用硬措施优化软环境,严厉打击“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行为,真正实现办事零距离、招商无门槛、部门无关卡。加强项目储备,每年包装精品项目达到20个以上。
注重招商引资实效。突出企业和园区招商引资的主体地位,紧紧围绕重大产业项目、产业集群招商。进一步拓展交往空间,到欧美、东南亚、南非、俄罗斯、印度等国家和地区招商,到港澳台、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区招商,巩固原有的合资合作,发展新的合作伙伴。通过积极鼓励民间投资,强化利用外资,重点吸引大企业、大项目落后××,每年力争引进投资500万美元以上外资项目1-2个,投资3000万元以上内资项目10个。
切实提高外向度。鼓励和支持条件成熟的企业与国外经济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加大引进外资力度,提高利用外资比重,实际利用外资累计实现5000万美元。鼓励现有出口企业采用国际质量标准组织生产,提高竞争力和出口份额。加快培育新兴出口生产企业,拓展新的出口领域,促进外贸出口持续增长。出口创汇年均实现3.3亿美元。
(五)加强市场体系建设,繁荣第三产业
推进市场升级。优化市场结构布局,推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进一步扩大××石材、建业无公害蔬菜等专业市场规模,建成谢屯蔬菜批发市场,确保市内十大专业市场至少有3家在省内享有较高知名度。争取上级资金扶持,加快华跃农机、北方桑蚕等企业的发展,力争进入“双百”市场工程。规范集贸市场,实现乡镇大集全部进场经营。
扩大商贸流通。高标准完成市级商业网点编制规划。运用现代经营方式改造传统商贸业,大力推行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新型流通业和现代物流业,提高现代服务业市场化程度和整体水平。深入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新建连锁农家店100个。
加快旅游开发。培育旅游市场,整合旅游资源,加大景区依法管理力度。打造隆海山庄、岩井寺等农家乐休闲品牌,发展乡村旅游;以萧军纪念馆、萧军故居、辽沈战役前线指挥所为依托,开发红色旅游;利用好凌河口湿地、翠岩山等旅游资源,做大生态旅游。三年累计实现旅游收入15亿元。
(六)狠抓财源建设,促进财政收入快速增长
深入挖掘财源。向纳税大户要收入。20xx年,我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在全省44个县(市)中排名第9,全市36户纳税超百万元企业到了决定性作用。今后要继续扶持纳税大户发展,加快构建“248”格局,力争3年内实现纳税超亿元企业2户(沈宏、华龙)、5000万元企业4户(金城造纸、华宇、电力制钢、国电风电)、1000万元企业8户(电力变压器、华信开关、衡泰钼铁、金日纸业、达莲、百通、光和密封、谢屯蔬菜批发)。向油田要收入。加大工作力度,努力实现油田增值税属地纳税,实现财政增收1个亿。向资源要收入。加强水资源管理,加快城市南拓储备土地开发经营,促进财政增收。每个乡镇每年都要新上1户纳税50-100万元以上企业。
强化税收征管。积极落实税收法规政策,完善税源监控体系,推进财税库银电子缴库横向联网,加大税收稽查力度,确保各项税收收入应收尽收。国税部门重点做好金属冶炼重点税源企业税收征管、福利企业税收优惠政策调整后税款征收以及小规模纳税人代开发票税款征收工作。地税部门要做好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车船税、资源税和房地产一体化税收的征收工作。财政部门继续完善非税收入各项管理制度,规范非税收入项目和征缴行为,强化土地、海域、矿产等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征缴,增加政府统筹财力。
四、保证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发展县域经济是市乡两级政府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急中之急,为推动县域经济取得突破性进展,市政府将成立县域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统一指导、协调全市工作的开展。各乡镇也要建立健全相应组织机构,切实把县域经济发展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主要领导要重点抓,把握全局,精心部署;分管领导要亲自抓,深入一线,真正做到情况明、底数清。各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将发展县域经济当成政治任务来认识,不折不扣地加以落实。
2、实行政策扶持。将综合实力位于前5名的乡(镇)列为发展县域经济扶持试点乡(镇),采取财政贴息、有偿使用、奖励扶持等方式,集中扶持发展县域主导产业和重点项目。各乡镇今后新增的纳税企业,以建成投产纳税额达到100万元为基数,市财政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按照适当比例,一次性兑现奖励到各乡镇。对在培植重点龙头企业和优势骨干企业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党政领导、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三年一评,由市委、市政府给予重奖。
3、层层落实责任。要继续实行领导包项目制度,市级领导要带头盯住重点项目不放,按照在谈项目抓签约、签约项目抓开工、在建项目抓进度、竣工项目抓投产的要求,靠前指挥深入一线,现场办公,解决实际问题,促使项目早上马、快见效。各乡镇、各部门要严格按照县域经济发展规划要求,突出工作重点,明确责任抓落实,切实做到一级抓一级、一级向一级负责,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4、严格督查奖惩。为切实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市政府将责成有关部门对规划各项指标完成情况进行督查,做到一月一督促,一季一总结,半年一考核。要引入“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机制,实行重奖重罚:年终验收完不成任务的,要黄牌警告、诫免谈话、媒体曝光;对工作成绩突出的,市财政每年拿出500—1000万元予以重奖。要让能干事、肯干事、干成事的人得到应有的奖励,让不干事、干不成事、耽误事的人受到惩罚,并以此为导向,在全社会形成聚精会神抓经济、一心一意谋发展的浓厚氛围。

FWR816.cOM精选推荐

新优质学校三年巩固提升规划


新优质学校三年巩固提升规划

**市**小学**校区位于**经济开发区,西临大房郢水库、东枕阜阳路高架,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学校占地面积约30亩,建筑面积约13925平方米,学校于20xx年8月正式投入使用,现有36个教学班级,98名教职工,近2200名学生。

20xx年8月,学校正式获批成为全市首批新优质创建试点校。根据当时青年教师比重大,专业发展滞后等学校发展实际,将“聚焦教师专业化发展”作为创建的具体项目,提出了“让每个孩子都闪烁生命的光泽”创建口号,进一步明确了“项目引领、双轮驱动、四维推进”的创建策理念和策略。

创建三年来,学校紧密围绕“聚焦教师专业化发展”这一创建项目,有效依托新媒体技术和绿色评价两大支柱驱动创建,并为此成立了四大项目组(团队建设项目组、教师成长项目组、绿色评价项目组、课题研究项目组)全方位推进创建工作的有效实施。

在推进创建工作的具体过程中,我们把创建新优质和学校办学品质提升进行有效融合,也进一步明晰了两者之间的关系:通过创建提升发展品质,依靠创建促进内涵提升,基于创建实现特色发展。努力将学校办成老百姓满意的家门口的好学校,**北部的教育新亮点。

创建三年来,学校得到了井喷式发展,办学规模从最初的18个教学班,900多名学生,发展到今天的36个教学班级,近2200名学生。学校办学规模的不断壮大,不仅是学校创建成效的一个缩影,更体现了周边群众对学校办学因创建而带来的巨大提升的一种肯定和支持。

由创建引发的学校文化建设日渐提速。在创建的过程中,我们也以此为契机,同步着手启动校园文化建设的脚步。经过几年不断摸索和凝练,在市、区各级专家的悉心指导下,经过一轮轮地反复论证,最终确立了以“恒韵教育”作为学校的核心办学理念,把以“培养具有坚毅品行与多才多艺的阳光少年”作为学校的教育目标,明确了“存恒心之志筑盛开之园”的办学愿景。

在这一理念指导下,经反复推敲,我校又逐步确定了“每天一点不一样,做最好的自己”的校训及“知求至真,行止至善”的校风要求,力争打造一支“教亦有方,育则兴盛”的教师队伍,培养学生“学贵有恒,习若自然”的学风。

应该说,创建工作的具体推进,理念上的先行和完善,使得校园文化的轮廓日渐明晰,也为学校今后办学品质的进一步提升,夯实了基础,做好了铺垫。

由创建带动的师生的特色发展丰富多元。自创建至今,学校一大批青年教师成长加速,越来越多的青年教师在收获自身专业发展的同时,也在收获着满满的教育幸福,更呈现出日渐多元的发展新态势。据不完全统计,仅课堂教学类,三年内就有近40位老师在全国、省、市、区各级各类课堂教学等大赛中荣获得奖次,教师获奖面占全体教师数的近半数。

教师的专业发展让更多教育,也让学生体现着更多的教育可能。高效多元的课程教学、丰富多彩的少年宫特色课程、主题实践活动、启智的创新实验室课程让每一位恒盛的学子都收获着不一样的精彩。在校园里,每天都在上演着属于学生的精彩生活。据不完全统计,三年间,学生的特色发展呈现跨越式增长,孩子们在各级各类展演、竞赛等素质教育展示平台上不断实现自己最美的梦想。

由创建带动的家长教育理念悄然提升。在伴随创建的历程中,配合学校进行的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以及定期开展的家长培训会,家长也实现着和师生同样的进步与提高,在这其中,突出表现在家长的教育理念发生了质的飞跃。教育观念的更新和与时俱进也为学校各项素质教育实践活动的落实和推进提供了便利。选择、信任与携手成为越来越多的家长与学校间良性互动的真实写照,家校间和谐共育的氛围日渐浓厚。

由创建带动的学校办学口碑好评不断。自20xx年创建至今,学校在新优质创建方面的探索和实践中取得了许多的荣誉。全国青少年学生法治知识网络大赛杰出组织奖、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安徽省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安徽省中小学生网络知识网络大赛优秀组织奖、安徽省青少年沙滩排球男女丙组冠军、**市首批新优质学校、**市特色学校、**素质教育示范学校、**市百姓身边的好学校、**市教育系统工会工作先进集体、**市平安校园、**市卫生先进单位、**市排球传统特色学校、**市双拥合格单位、**市中小学生排球联赛第二名、**区青年文明号、**区经典诵读比赛特等奖、**区教育系统宣传工作最佳单位、**区体育艺术“2+1”特色展演一等奖……学校的发展显示出了十足的后劲,办学更是得到了家长、社会的高度认可,每年的招生持续火爆,学生数逐年攀升,学校办学效益日益显现,学校正朝着区域知名的品牌学校定位不断奋进。

第二部分  问题分析

三年的新优质创建,为学校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教师队伍质量的整体提升,让学校更加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然而,学校的高速发展,也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一)提升全校教师的师德行为标准。我校在建校之初,就把教师师德作为教师职业发展的起点,摆在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优先位置。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壮大,学校的整体教育质量也在同步提升。然而,在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还是会出现师德行为的不和谐现象。所以,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提升教师的师德行为标准,将是新优质学校巩固提升的重要工作。

(二)学校的办学特色还需进一步加强。经过三年的新优质学校创建,构建了以“恒韵教育”为办学特色的教育体系。然而,“恒韵教育”仅仅搭起了学校教育体系的框架,恒文化、恒课程等建设还需不断完善。

(三)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不均衡。学校已经打造了一批在区域内有一定知名度的老师,完成了以骨干教师为核心的教师梯队建设。但是,在学校教师素质整体提高的同时,还有部分青年老师没有跟进学校整体的发展步伐,成长速度较缓。

第三部分:提升目标

学校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在以“培养具有坚毅品行与多才多艺的阳光少年”为教育目标的基础上,既关注教师的成长,亦关注学生的发展,实现师生的共同提高,逐渐形成和谐、高效、健康的教育环境,为孩子的发展保驾护航。与新优质学校创建之初一样,“生态”课堂的打造仍然是巩固提升工作的重中之重。根据学校发展的现状,现将巩固提升阶段的目标调整为:提升“生态”课堂品味,丰富“恒韵”教育内涵。

创建三年的“生态”课堂建设已经完成了教师成长的“原始积累”,让青年老师能在课堂上站稳脚跟。通过“生态杯”课堂教学评比,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搭建了展示和锻炼的舞台,一大批青年教师快速逐渐成长为学校的学科骨干。20xx年,我校的教师编制数接近饱和,师资队伍将相对稳定,在新优质学校三年巩固提升阶段,学校期待通过“生态”课堂的磨砺,在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基础上,让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老师得到应有的发展平台,着实解决学校在高速发展阶段教师个体之间发展的不平衡现象。

第四部分    巩固措施

一、规范教师师德行为,塑造专业“人师”队伍

教师因其职业特点,仅仅遵守社会公德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严格恪守教师的职业道德——师德。针对我校教师师德中暴露的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师德主题教育,倡导教师修身如玉、淡泊名利,将是我校在新优质学校巩固提升阶段的重要工作。学校将加强师德活动的开展,每学年都推出师德先进典型,每三年评选一次“最美恒盛教育人”,通过事迹宣讲等形式对校园美丽教师进行宣传和推广。同时,学校把师德表现纳入教师综合评估,作为教师评先评优与职务评聘晋升等方面的依据,并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

1、以学修德,开展师德师风专题学习活动。学校制定师德师风学习制度,并严格按照制度保障学习的时间、纪律和效果。组织教师重温与教育有关的各类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推荐教师购买自学书目,开阔教师的视野,促进教师对师德的理性思考。

2、以讲扬德,开展先进教师的事迹宣传活动。学校将充分挖掘校内先进教师典型事迹,利用优秀教师表彰大会、校园网、告家长书、校园《小恒星》报等多种形式宣讲先进,大力倡导向身边的人和事学习,树立身边师德典型。

3、以做立德,开展“讲奉献、比贡献”活动。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工作,确立“特殊儿童关爱岗、青蓝帮扶促进岗”等多个奉献岗位,以形成良好的教师教育教学工作氛围。同时,组织美丽教师大讲坛,让优秀的教师拥有展示的舞台,以点带面,共同提高。

二、丰富学校校园文化、形成“恒韵教育”体系

学校发展,理念先行。校园文化从直观上来说,是对校园环境的布置和美化;从本质上来看,则是教育人对学校办学思想和特色的展现。校园文化建设是一直伴随着新优质创建的,体现对创建的深层次思考。学校将以校园文化为载体,切实完善“恒韵教育”的体系建设,在研究和探索的基础上,根据学校实际,认真归纳和提炼,让“恒韵教育”渗透到教育的每个角落。(1)丰富校园环境布置。现有的校园文化建设没有专项资金,学校将争取专项资金,整体设计以“恒文化”为核心的廊文化和角文化,让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都具有育人功能。(2)完善校园文化体系。学校已经完成校园文化体系的框架建设,形成了校训、校风、教风和学风,并谱写了校歌。接下来,学校将结合美丽校园建设,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的内涵,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感受到“恒韵教育”的魅力。

三、大力推进“生态阅读”,建设学校阅读工程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作为新时代的学子,没有丰富的知识文化知识,是很难达到全面发展的。不可否认,我校学生的阅读能力,一直是个短板。如何让孩子们爱看书,看好书,一直是学校管理者和老师们非常关注的。为更好的落实学校整体的阅读工作,语文教研组还专门申报了市级课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进行阅读教育的专项研究。同时,学校还提高图书馆及阅览室的使用效率,增购绿色图书,增加开放时间;在班级开设图书角;在校内连廊开设读书吧,营造书香生态校园。在近三年,学校将完成阅读工程的顶层设计,建立阅读工程体系,并逐步完善阅读校本教材,开展丰富的师生阅读活动,真正将阅读变成每个师生的“一日之餐”。

四、分层建设教师队伍,打造恒盛名师团队

1.打造名师团队,组建结构合理的教师梯队

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好坏。三年的创建,我校的教师梯队建设初步形成,打造了诸如贺弯飞、韩萍、尹安伟、软丰丰等一批在区域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名师。值得高兴的事,各个学科百花齐放,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的当家人。巩固提升的三年,青年教师已经走过了职业发展关键期,如何在后期成长过程中更加专业,更加稳健,突破发展瓶颈,在“质”的方面有根本性的提高,将是教师队伍发展的关键所在。针对教师队伍特点,学校将分层打造建设教师队伍,而不仅仅侧重于青年教师的培养:一是借助区校级名师工作室,充分发掘有发展潜力的老师,提供发展平台,打造“恒盛”名师;二是针对新入职三年以内的青年教师,学校重点通过“青蓝”工程加以打造,尽快让其走上职业正轨;三是鼓励处于发展“高原期”的老师,突破发展瓶颈,让个人的教育教学能力更进一步。通过三年建设,在校内形成一支具有一定数量的名优教师和骨干教师梯队,在区域内具有一定知名度。

2.创新互动课堂,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

新媒体新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作为新优质创建时期的重要引擎,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老师们在研究新媒体新技术的过程中,专业化成长速度加快。互动可课堂作为学校发展的一大优势,在巩固提升阶段将进一步提升品质,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学校将致力于打造精品新媒体新技术互动课堂,实现课堂教学的教与学方式深层次变革:依托现有的教学资源,打造具有恒盛特色的互动式生成课堂;实现互联网+加速教育手段的现代化,全面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益。

五、建设“恒韵”课程体系,丰富社团活动内容

“恒韵”课程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之一。依托学校少年宫,通过三年的发展,我校的社团校本课程体系逐步完善。学校将根据社团发展的程度,分批完善校本课程内容,借助教研组(备课组)和专家引领,分阶段编制学校的校本课程。同时,学校将充分利用创新实验室,要求每个年级每个孩子都能参与到创新实验室课程中,真正实现创新实验室效益的最大化。

我校处于城乡结合部,独特的地理位置,让学校的课程建设拥有了丰富的资源,附近有电厂、科技产业园、菱湖公园、防震减灾科普基地等得天独厚的社区教育资源,这些资源都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平台,为我校探究构建“学校校本课程----社区课程资源----学生实践活动”课程实验模式提供了有力支撑。

第五部分:巩固保障

一、 成立巩固提升领导小组

**

二、弱化项目组建设,凸显部门功能

新优质学校创建,项目组是最终的实施者和引领者。巩固提升阶段,学校将不再设立专门的项目组,而是把相关工作直接落实到学校的相关部门,实现巩固提升与学校工作的有效整合,避免新优质巩固提升工作和学校发展“两张皮”。

市质量技术监督事业发展三年规划


市质量技术监督事业发展三年规划

文章标题:市质量技术监督事业发展三年规划
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质量技术监督工作也进入了一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新的历史时期,省局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地提出了三年发展赶超战略。为动员和组织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紧紧围绕全市的经济建设,不断发展和壮大全市质监系统的实力,三年内实现“西北一流、全国先进”的目标,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开拓创新为动力,进一步深化改革,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紧紧围绕全市的中心工作,积极探索加快发展的新途径,不断提高质量技术监督工作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有效性。
二、发展目标
20xx年至20xx年期间,全市质量技术监督事业总的发展目标是:
主要业务工作质量要上一流,能够适应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技术装备和基础设施建设要上一流,工作环境得到较大改善;领导班子和职工队伍建设要上一流,干部职工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得到明显提高;信息化建设要达到一个新的水平。通过上述目标的实现,使全市质监工作达到西北一流,整体上达到全国的先进水平。
(一)主要业务工作
1、尽快向市政府提出“质量兴市”实施方案,争取早日将“质量兴市”战略列入政府的中心工作。以全面落实“质量兴市”为主线,以提高企业的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为出发点,大力实施名牌战略,加强质量管理,强化质量监督、计量监督、标准化实施的监督以及锅炉压力容器等特种设备的安全监察,促进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和全民质量意识的全面提高。
2、到20xx年,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质量管理体系在全市得到初步建立和完善,企业稳定可靠的质量管理体系基本建立。全市80的重点大中型企业、名牌产品生产企业,通过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属于国家实施安全认证强制性监督管理的电工产品全面获得安全认证。全民的质量意识进一步提高。
3、每两年有1-2个的产品获甘肃名牌产品称号。95以上的主要工业产品的质量得到稳定提高。到20xx年,产(商)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在20xx的基础上增长5-8,达到88左右;重要定量包装商品量的抽查合格率达到90;列入国家工业产品目录内的100种工业产品可比性跟踪监督检查合格率达到95以上,其中实施生产许可证管理的重点产品抽查合格率达到98。
4、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市场秩序显著改善。全市生产企业不得生产假冒伪劣产品,所有生产企业不合格产品不得出厂,使人民群众的人身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得到切实保障。全面落实打假责任制,建立全市质监信用体系。建立和完善与行政执法部门、司法部门的打假联合行动工作机制,利用信息网络,监控和打击制售假冒伪劣违法行为,实行不合格产品市场退出机制。
5、所有工业产品按照标准生产,主要工业产品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组织生产的步伐明显加快。工业产品执行标准覆盖率达到98以上,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产品使用采标标志数到20xx年达到15个以上;初步建立起地方特色产品和农副产品地方标准体系,农业标准化工作再上新台阶。
6、在用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检验合格率及检验覆盖面进一步提高。到20xx年,列入国家强制检定目录的计量器具和标准器具受检率达到100;用于量值传递的计量标准完好率达到100。计量基准、标准的国际化等效性加强。计量检测网络体系和整体水平进一步完善和提升,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计量检测体系基本完善,中小型企业达到国家规定的计量检测保证规范要求。
7、实现先进的诊断技术和检验检测方法,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在用设备注册登记发证率达到100,定检率达到95以上,确保锅容管特设备安全经济运行。对锅容管特从业人员进行广泛的技术培训和安全法规教育,坚决杜绝无证上岗的现象。加强规范化工作,建立长效安全管理机制,实现信息化管理。大力推行企业第一安全责任制,建立企业自我约束的内部安全保证体系。
8、全市依法设立或授权的质量、计量以及特种设备检验机构的检验范围能覆盖产品安全、健康项目的90以上。产品质量、计量检验(测)体系以及特种设备检验体系进一步完善,整体的检测能力和水平在全国处于先进行列。依法设立或授权的质量、计量以及特种设备检验机构被授权的检验项目及这些机构实际承担的检验工作量能基本满足产品质量监督、标准化实施的监督、计量监督、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的需要。
9、进一步制定和完善执法和管理规章制度;建立健全行政执法监督制约机制,提高执法人员行政业务素质,执法人员全部实行持证上岗;全系统办理案件差错率达到1‰以下,程序、适用法律、法规正确率达到100。
(二)主要经济指标
1、预算外收入。年平均递增40,从20xx年的76人,人均2.6万元增加到20xx年的90人

市质量技术监督事业发展三年规划第2页

,人均6万元,预算外收入从20xx年的200万元达到20xx年的550万元。其中市局(含检测中心)年平均递增45,锅检所年平均递增40,永昌县局年平均递增40,河西堡分局年平均递增35。
2、三年内固定资产年平均递增40。从20xx的430万元增加到20xx年的1100万元。其中市局递增40,检测中心、锅检所分别递增40,永昌县局,河西堡分局递增50。
3、三年内设备固定资产年平均增长40。到20xx年全系统设备固定资产达到200万元。其中检测中心、锅检所年均递增50,永昌县局、河西堡分局递增30。
(三)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作条件
1、业务办公用房面积:人均业务用房面积45平米左右。各县级局、事业单位办公、实验用房建设计划为:20xx年前要解决永昌县局、锅检所的办公用房建设,20xx年完成河西堡分局的业务办公用房建设。
2、交通工具:市局机关(含稽查队)拥有汽车5-6辆,检测中心、锅检所各拥有汽车3-5辆,永昌县局、河西堡分局拥有汽车2-3辆。
3、信息自动化和打假办案取证、宣传工具:局机关根据工作需要配置计算机15-17台,达到人均一台,打印机10-15台,传真机5台,摄像机2台;稽查队配备电脑4台,打印机2台,摄像机1台;检测中心、锅检所根据工作需要各配置笔记本电脑5-6台,打印机4台;永昌县局、河西堡分局根据工作需要各配置计算机5-8台,打印机4台,摄像机1台。
(四)信息化建设:建立全市质量技术监督系统信息化网络,拥有一批相关专业数据库,20xx年实现与省局联网,同时实现全市质监系统联网。要以信息化推动全系统事业的发展,以信息化推动工作效率的提高,大力推行网上政务公开和网上办公,所有行政审批项目均上网公开,部分行政审批项目实现网上办理,提高办事效率;加强信息服务的开发利用,加快检验机构、质量技术监督法律法规、组织机构代码、产品质量监督抽查、产品标准等数据库的建设,向社会提供相关信息的查询服务;完成建设触摸屏查询系统。
(五)技术机构改革与发展
1、技术机构达到国内中等发达地区同类实验室水平,其中农产品质量标准、计量标准、质量检验能力达到全国领先水平,燃油、食品质检能力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具体目标为:使检测中心检验项目增加到150项(增加45项),使计量检测能够实施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项目达19项69种,(增加3项23种),标准与信息具备对全市各种标准的收集、整理、检索、查询等服务能力。
2、创造条件,建立有色金属省级质检站,把镍、铜、铁等重要工业产品纳入监管视线,利用金昌的产业优势,逐步形成服务甘肃、辐射西北的检验能力。
(六)领导班子与职工队伍素质
1、把市县局和技术机构的领导班子建成坚强有力、团结一致、开拓进取、扎实工作的领导集体。市、县两级局及技术机构的领导班子成员全部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市局领导班子成员平均年龄要在45岁左右,县级局、技术机构领导班子成员平均年龄要在40岁左右。
2、有计划地培养选拔一批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好,勇于开拓创新干实事的年轻优秀干部,逐步配备到各级领导岗位。创新干部人事管理机制,调动广大干部职工工作积极性。坚持“逢进必考”,对工作和事业发展的高层次人才,一律通过公开招考方式引进;实行优胜劣汰,对干部的提拔使用引入竞争机制;注重培养年轻干部队伍,选拔优秀的年轻干部到基层挂职锻炼。
3、全系统能够完全做到依法行政,基本杜绝各种行业不正之风;行政机关90以上的人员达到大专以上水平,技术机构中级职称技术人员达30以上。
4、采取多种形式培养人才,努力提高质量技术监督队伍的素质。通过举办岗位培训、资格培训、继续教育培训等各类培训,努力造就一支熟悉业务和市场经济法律法规的管理人员队伍,一支既懂法律又懂技术的行政执法队伍,一支熟悉现代高新技术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
(七)行业作风与精神文明建设
1、创新反腐倡廉机制,维护“科学、公正、廉洁、高效”的部门形象。加强制度建设,完善行政审批的审、核分离,行政执法的查、审、执行分离,监督抽查的抽、检分离等具体程序和办法,建立权力制衡机制,加强对重点部位、重点岗位监督,使干部职工“不能腐败”。对“十条禁令”的执行进行细化,严厉处罚各法违法违纪行为,坚决不对腐败行为搞“下不为例”使干部职工“不敢腐败”。
2、争创文明单位,到20xx年,市县分局都要进入本地的行风评比先进行列,或被评为市、县级文明单位。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建立责任制
实现“西北一流、全国先进”的奋斗目标,是国家局、省局在认真分析和总结了甘肃质监工作的实际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落实“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具体步骤,也给质量技术监督事业的大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全市的质监工作要实现“全国先进、西北一流”的目标存在很多困难,与国内发达地区相比,我市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的总体水平仍然存在明显差距,全市的产品质量检验、锅炉压力容器等特种设备检验、标准化研究、计量技术及装备水平、执法装备配置等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仍不适应。全系统必须紧急动员起来,团结一致,把思想统一到国家局和省局的要求上来,各级领导必须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加强领导,各部门一把手都要亲自抓。要按照《规划》提出的各项目标和《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系统目标责任考核办法》,把任务分解落实到年度目标中,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全面完成创建目标。
(二)深化体制改革,积极探索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有效途径
进一步深化用人制度改革,按照核定的编制,科学合理地定岗定编,采取竞争上岗,双向选择等形式实施人事制度改革,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技术机构内部竞聘与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相结合的全员聘任制度;继续推进分配制度改革,把工作责任、工作质量、工作效率、工作成绩以及贡献大小与分配紧密挂钩,建立科学有效的分配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
(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千方百计筹措资金
开拓新的业务领域,增加新的经济增长点,集中力量发展一批“短、平、快”项目,大幅度提高预算外收入,同时要保证业务收入的30以上用于事业发展。坚持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改进预算管理,强化审计监督,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市质量技术监督事业发展三年规划》来源于网,欢迎阅读市质量技术监督事业发展三年规划。


学校三年规划


学校三年规划

学校发展靠自身能量,靠发展的软实力。规划是管理的指导书,涉及面广量大,要对学校决策力、组织力、执行力,凝聚力、学习能力、科研创新能力、服务保障能力、思想引领能力等全面计划,必须认真总结教训、分析校情、研究对策。

学校往往遭遇最大困难是政策影响,靠什么扭转?一靠学校严格的制度和执行力,二靠教师群体拼命工作的精神和凝聚力,三靠决策和判断力,但最终都借助办学质量来反映。

**小学从当年董事长爱心办学思想产生时刻起,就注定必须围绕“求真务实”办学精神,在“感恩教育”和“求真务实”方面回归,今后三年也必然是这样。

由此,在上一个五年计划到期之际,制订2013-2015三年计划,主要体现在四个“静下心来”。

一、静下心来抓管理,全面推进学校内涵发展

学校主要任务就是办好学校,学校的管理者应该全力投入到工作中,规划未来,制订规划,大力推进并发现和解决问题,保障学校沿着正确轨道前进。

(一)管理方案

1.工作步骤:民主决策保平稳过度,专注质量扩生存空间,特色创新求持续发展。

2.工作重点:通过资源重新配置,强化民主决策,实现学校创新可持续发展。

3.:通过院所牵头、专家引领,联盟支持、同伴合作,提高管理实效。

4、学风建设:合力打造良好学风,发展爱学、能学、善学的学生个性。

5、一线建设:通过模块式教师组合,优化教育资源结构,淡化学科界限、管理界限,均衡发展教师专业能力,积极推进教师专业全面可持续发展。

6、青蓝工程:持续推进多元校本,青年教师为本科学历,老年教师再上新台阶,年级模块组合,优化教师专业结构,以一门精换取一门红,把教学、管理主动权下放,完成管理角色转变。

(二)教育理念

教育不是管束人,而是发展人;不是死守教室,而是走进生活;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学会创造;不是记住别人的思想,而是产生自己的思考。因此,必须得到认真理解和落实。

(三)工作目标

1.学校目标:实施学校标准化、民主化建设,建设一所爱心、务实、内涵、和谐、安全、发展型学校。

2.队伍目标:打造专业型、合作型、学习型、创新型的专业教师队伍。奉献爱心,让学生沐浴温暖的阳光;奉献智慧,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奉献热情,让班级充满成长的气息;奉献勤劳,让岗位闪耀动人的光彩。

3.学生目标:充满自信、学会学习、拥有美德。懂得学会做人从做事开始、学会学习从习惯开始、学会健身从做操开始、学会礼仪从问好开始、学会文雅从走路开始、学会生存从自助开始、学会交往从微笑开始、学会自律从守时开始、学会审美从穿衣开始。造就一支适合社会需求的具有阳光个性的现代学生群体。

4.强化德育“四化两建设”,全面贯彻“诚实,守信,知感恩,不放弃”校训实质,努力建成优质学校。

(四)办学方略

专家引领、联盟支持,同伴互助,追求超越。

(五)学校精神

注重内涵发展,培育“敏于学习、勤于思考、充满自信”的学校风貌。

(六)关注管理执行力

1、示范引领

学校管理者要做好思想上的领导,行动上的模范,模范遵守工作纪律,吃苦在前,享乐在后,不得以任何借口为自己谋取私利或便利,当好一个表率,言出行,才行必果。

领导力简化为管好自己,带好队伍,做好工作。如果做到必须通过制度化,校长负责制、重大事务行政会议制,学校发展教师大会制三项制度是强化和完善学校领导力的重要保证。必须自觉将自己的工作纳入这三制之中,决议的力量才能得到体现。

2、制度制约

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管理者不能置之身外,要求他们做到的我们自己首先就要做到,学校四个“奉献”是遵守制度、努力工作的高度概括与升华,“奉献一份爱心,让每位学生沐浴温暖的阳光;奉献一份智慧,让每个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奉献一份热情,让每个班级充满成长的气息;奉献一份勤劳,让每个岗位闪耀动人的光彩。”是对教师职业道德中“爱岗敬业”的具体阐释,也是对教师本职工作的严格要求。

3、科学评价

以“十个学会”评价机制衡量教师管理绩效。“十个学会”是把培养目标简化为引导学生全面发展,是鉴于一个合格公民的底线要求。科学评价这些目标达成是检验教师在实施学生目标建设重要指标。

以“八项能力测评”评价机制来衡量教师学科教学绩效。“八项能力测评”是通过对各学段学生的学力进行的考核评价来评估学科教师教学水平,是测试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参数之一。

以院所专家、联盟教师为群体进行单项或系统的课堂教学评价为主要形式,对教师的教学思想和能力方法进行评价,以发现其长处和问题,为教师配备提供意见。

以“教学能手”“优秀园丁”、“优秀教师”评选及教学奖励两种方式,对学期、学年、年度及在考核竞赛中取得成绩的教师给予精神或经济奖励,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

二、静下心来抓教学,促进师生超越发展

学校的重要力量及决定因素在教师,是他们通过严谨的教学,无私的奉献精神,目无旁顾地专致于工作,学校才能得以顺利前进。

(一)管理方案

1.教育步骤:高度重视学困生转化工作。

2.教学标的:抓学科及格率:80%为合格,90%是良好,100%是目标,并与学科教师绩效工资相挂钩。

3.基本方法:通过教师资源重新配置,突出团队合作,重视同伴互助,促进专业提升。

4.管理途径:以抓学习成绩为手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要保证时间、人员、财力和评价体系向提高学能方向倾斜,从一开始就要认真抓学风。

5.学风建设:以量化手段推进读书活动,营造校园书香氛围。实现学习兴趣向引导方向转变,发展爱学、能学、善学的学生个性。

6.一线建设:抓英语外教与情景教学相结合,读认写练与兴趣培养相结合,借助模块式教师组合积聚的教育资源,攻坚克难,使英语学科总评分达到60分以上。数学学科是一个优势拳头学科,要进一步提升及格率,为其他学科做贡献。

7.教师能力建设:班年级学科及格率低于60%,平均分低于60分的科任教师按待转岗论,给一个学期观察留用期;按老(退休还聘)中(未退休至满三年者)青(三年以下教龄及实习)教师分别给定“双80”、“双70”、“双60”保底指标,的教学要求,随着提升提高绩效工资。

8.政策支持:班级辅导的人员安排权限、教师学科交叉支持的决定权、年级学生排序、分列组合权下放给年级,由核心教师负责处理。师能评价的关键指标是:学科是否让学生喜欢,学科成绩是否在稳步提升。鼓励教师专习一门,兼习别样,以一门精换取一门红,把教学管理由分配制改位胜任筛选,由要他改为他要不要做的管理模式,提高教学能效。

(二)教学管理力

一所学校的发展水平,起决定作用的是班子管理领导力和执行力。管理能力的提升必须从决策和评价两个方面加大力度,合理决策除了从善如流的民主意识,还要有通过学习、思考、的引领力和判断力,在团队提升中带动学校其他软实力要素的共同发展。

1.学习能力。学校要教会学生做人、做事,拥有生存的本领,首先管理者自己要在实践中创新、改变自己、改变环境;为了把学校管理者转变成为学习型队伍,提倡做到“五个至少”:每学期至少读一本教育专著、至少撰写累计一万字读书笔记(心得)、至少在教师大会上作一次专题学习交流报告、每年至少撰写一篇教育教学管理思考论文、至少参与一项教育科研课题。

2.思考能力。校长首先是思想上的领导,没有思考,就不可能产生深刻的思想,成熟的管理理念。管理者要到工作一线学科,那里有有广泛的思考空间,从观察中感悟,去思考,去探索,去改进、创新。做到“三个一”:每学期至少拿出一个利于学校发展的先瞻性建议,每学期所分管工作至少有一项鲜明的亮点,保持和打造自己的一个专业制高点。

3.课程引导力。课堂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主阵地,管理的根要放在课堂,不要离开教学第一线;走进课堂,认识课堂、观察课堂,研究课堂,变革课堂是管理者的重要职责;我们不能改变世界,但可以改变课堂。管理者必须做到“三个一”:每年培植一个优秀、有益、适宜本校教师的教改案例;每年定向关注一个学科并加以改进;培育一名专业发展和业务提升力大的教学骨干。

(三)教学研究力

学校是真正发生教育的地方,有成功就有总结,有失败就有反思。对教学过程中的成绩问题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重视教学实践与研究第一是因为学校是教学研究的基地;第二教师是教学研究的主体;第三研究的主要而直接目的是促进师生共同发展。因此学校的教育科研必须局限于有效课堂、校本教研、课题研究、师资培训四种形式。

1.有效的课堂教学,发现问题是提高绩效的前提

教学研究重心置于课堂教学情境中,只有深入课堂,才能发现问题。课堂教研把握好教学的要素与环节,以此为突破口,抓住一点,不断研讨,不断深化,进行由表及里、由浅到深、由点到面的探究。以工作流程进行格式化将成为今后主要形式:学科教师与教学管理人员、同科教师组成三人小组,形成一个基本研发单元,听课,选定研发点(可以是课堂教学某一环节或要素),寻找问题,进行问题排列;求证理论支持,设计切入点(主要在备课),再走进课堂,教后反思(反馈),总结,必要进行再度设计(备课),在磨课中深化,升华,取得真正意义上的课堂有效性。

2.有效的学科教研,解决问题是提高质量的关键

以学校为基地,教师的能力通常是多元的,有思想、方法上区别,有方法与步骤、途径的不同。一方面,教学研究要立足于学校自身的真实教学问题,通过教研分析会,梳理确定教研项目,设计主持人、参与者、工作流程和预期目标,专题专案,归档管理。另一方面,还要走出课堂看课堂,通过研究学生、研究学校、研究课程来提高教学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党支部、德育处、教务处、总务处、分别在春季学期前期设计针对性强、目的性强的问卷,汇总分析,形成当年校本教研课题。

3.深入的思考总结积累教学经验

成立课题研究工作小组,由专人负责任正副组长,选定课题,确定各课题组成员,安排、督促研究流程。2013年内,完成确定课题筛选不少于10项,争取立项不少于6项,五年结题率100%。三年内,完成**小学感恩教育专题,一项**小学自然分材教学实践成果报告 ,一本教育集,一项小学“外语学习角”实践项目。

4.通过有序的校本培训输入正能量

成立培训学习工作小组,由党支部书记任组长。分三种形式:学校集体培训,专题培训讲座,选派外出培训。

(1)学校集体培训坚持每周一次集中培训学习,由校长负责,教导处主持培训活动,《教职工集体学习制度》为管理准则。

(2)专题培训讲座由校长负责确定讲座内容,学校班子成员每学期至少举办一次讲座或思想交流,外派培训学习人员回校一月内举办一次学习报告会。

(3)选派外出培训。培训领导小组精心组织教师参加市、区级培训、校际见习,培训后接受登记考核;对善学上进的优秀教师给予绩效分,优先者享受特殊待遇含到外地随团学习。

三、静下心来抓学习,加快推进教育社会化进程

学校为学生设计一切活动都必须与学生将来的社会化有关,校园的每一项活动、每一处景象无不在产生教育影响,要求我们投入更多精力抓学生的学习(生活)。

(一)管理方案

1.教育目标:帮助学生重树信心,引导孩子珍惜与感摁,培养孩子学会学习,启发孩子发展特长。

2.学习目标:培养师生感情,培育学习兴趣,引导探究意识,夯实学习基础。

3.管理途径:自然分材,有教无类;尊重规律,合理关注;同伴互学,共同进步。

4.基本方法:以课本知识学习为总领,强化进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以八项学能为测试主抓手,检验学情、巩固基础。

5.学风建设:以表扬,宣传、鼓励等形式树立榜样,端正学风。以检测、考试、帮教等形式帮教结对,激发进取心。

(二)学习行为标准化

成立学校标准化建设工作小组,由校长、党支部书记任组长负责设计、推进、评价,教导处为执行单位。

1.全面推进的校园文化建设。让师生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感受、认知,由此达到他们对学校文化的不断认同。在认同的基础上,不断强化这种认同感,把他们对文化的认同转移为一种适应,一种习惯。好雨应时,润物无声。经过2013学年完成第一、二步,初步实现遵守制度行为习惯(消除不做作业行为)。第二步:实现遵守制度行为习惯转化为自觉行为(提高作用质量学习质量)第三步:用两年时间巩固学生的学习习惯由被动习惯、机械自觉到感受认同,实现适应和养成。

2.系统实施绿化建设。设计三区三园,从管理角度实行“活动、学习与运动”三区建设,发挥三区功能;从校园文化的角度学校必须将其规划为“趣园、习园和竞园”,三区三园都必须进行“整体设计,分布施工,数年完成”的总体方案来实施,使其能无一处不渗透着学校的办学思想理念以及体育、健身、民俗活动等课程特色。

3.动态展示文化艺术。学校将名人思想为红线,结合独特的课程特色,展现身边人佳作、精品和积淀和丰富学校的文化底蕴,营造艺术的、清新的、朝气灵动的书香环境。基本体现于教室布置各有特色,营造学习氛围;橱窗、宣传板报宣传国家、学校时事,培养关心国家、社会的思想情怀。

4.精心设计礼仪教育。坚持开展“国旗下的演讲”、“少先队演播”、“每周一语”、“每月一评”树立学校榜样。坚持规范养成训练,继续推行小学生队列标准化,倡导:课上无“乱”、课下无“嚷”、考试无“弊”、作业无“抄”、校物无“损”、环境无“脏”,讲普通话,用规范字,构建校园精神文明,丰富学生综合质量和文化内涵。

5.着力推进“三一五小”感恩教育:艺术展、体育运动会、文艺节目活动,给每一名学生一个舞台,一次自信,展示师生艺术风采,构建校园精神家园。

6.完善“星星”评奖活动。争做可爱的**人:学会做人,从学会感恩开始;学会做事,从学会扫地开始;学会学习,从学会思考开始;学会健身,从学会做操开始;学会礼貌,从学会敲门开始;学会文雅,从学会走路开始;学会生存,从学会自护开始;学会交往,从学会微笑开始;学会自律,从学会守时开始;学会审美,从学会穿衣开始。系统规划实施办法。

(二)科普教育基地建设

学校科普教育常态化,2013年将成立学校科普教育工作小组,由分管校长和团支部书记任正副组长。借助华东理工大学“微笑社团”、IBM爱心委等单位资源,每学期确定一周时间为科普教育周,举办科普宣传,展示科普成果,每年举办一次科普竞赛活动。

(三)阳光体育与快乐民俗活动

1.校园体育活动

坚持开展每日阳光体育运动一小时,严格两操两课两活动的课程标准,把“快乐星期五”作为实施“快乐学习”重要内容,精选一批与学习正相关活动内容,创造条件为“快乐民俗”扎根学校而不断创新尝试。每个班依据教师之能制订活动内容,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学校每年举办一期文化艺术节(“六一”节举行闭幕式),举办一次体育运动会(趣味、民防等),磨砺师生意志,陶冶情感,丰富文化生活。

2.校园文娱活动

为保证师生健康生活,快乐生活,促进全面发展,提高学校生活的幸福指数,学校提倡周周有歌声,月月有活动。2013年做前期准备,文娱活动保证“四个一”:每学期学校举办一次集体文娱活动,团支部举办一次趣味活动,少先队举办一次主题活动,各教研组举办一次业余文化聚会、文化沙龙和才艺展示。

四、静下心来抓保障与服务,大力推进学校的健康发展

学校的后勤保障工作须以解决教师后顾之忧为首务,要求我们客观、理性地处理服务与保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使他们能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到无限的教育工作去。

(一)管理方案

1.管理目标:财务运作更加规范,民主管理更加合理,后勤保障更加到位,人事管理更加人性,廉正建设更加强化,安全监管更加细致。

2.管理思想:各项工作必须为一线教育教学服务。

3.基本准则:变事后分析为事先预防、指挥监督不如指导帮助。

(二)体制保障

1.营造读书之风

教职工的读书活动校长负责,学生的读书活动由年级负责。学校每年9月底举办一次读书节,检验和展示师生读书成果。班级设立图书角,班主任负责管好、用好。学校抓好图书室管理和建设,每学期新增图书量学生总人数的二倍。

教师每年认真读完三本以上专著(上下学期各一本、寒假1本),其中教育理论专著二本、其他类一本,每期撰写读书笔记或心得不少于8000字,每学期放假前最后一月、假期开校第二周由校长查阅,登记,列入年度考核项目。

学生每两周集体借阅图书一次,保证一人一本,由语文老师负责借阅、登记、填写并汇总整理读书心得。

2.开辟英语学习角

鉴于外语学科问题,三年年分步完成,一是教学情景设置必须彻底改进,符合学的要求。二是信息化技术应用,恢复计算机课年级范围,争取再增加一个计算机教室,2013年底完成专业教师配备。三是把社会资源、环境资源整合起来为教学服务,双语墙、双语问候语推广及双语主持节目等形式,强化语境,使学生在情景中见碰见熟,提高识记应用能力。

3.建立教师的学历提升、专业发展与绩效奖励机制

以学校现有教师学历达标为起点,三年后中青45岁教师达到本科学历,新进青年教师需为本科学历;中老年教师必须实现信息技术达标,制作ppT汇报,统计无纸化并努力克服语言不足和执教局陷,进一步张显自己的专业制高点。

树立学校师资品牌。加大骨干与学科带头人的培养步伐。在三年内,培养合格校长1名,市级优秀教师2人,区级骨干教师3人,镇级骨干教师6人,班主任将全部通过心理辅导培训合格结业。

对一到四年级各学科进行阶段能力测试,每年产生30%优秀学科,在统一考试中超过标准线、名次等同与五年级统一考试中获奖一致,奖金从绩效工资中预先提拨(各类方案由当年预算时间确立、报批后实施)。

(三)社会资源整合与应用

1.继续利用上海市民办教育研究所,上海市民办中小学协会创建“七大课题”**小学感恩教育项目,争取在两年内部完成,力争成为优秀项目。

2.继续利用上海市民办教育研究所唐晓杰、刘耀民博士及民办中小学协会的社会资源,大力推进“自然分材”**小学教学研究实践项目,三年内完成验收,使学校的特色课程成为市民办小学前列。

3.继续利用IBM爱心经济项目(3000美金/年)大力推进**小学“星星”奖以及与华东理工大学等三方建立的科学教育基地建设。

4.计划以学校资源共同建立3--5个社会单位,共同实施感恩教育实践活动,提升学校社会影响力。

(四)招生与办学规模

通过提高办学质量全方位实施全年滚动招生的设计方案,保证学校在规模限制情况下达到区域精品化。

(五)办学绩效与教学质量

1.在今后绩效评估、年检中继续努力保持在同类学校的领先地位。

2.2014年五年级测试成绩将得到明显提升。

3.持续推进两个绿色通道建设,加大对四附中的公关力度,力争让更多学生接受优质教育。

(六)财务支持、后勤保障

1.强化财务三公经费管控已经站在较高起点,只要更加注重把握量入为出的原则,使之符合合理透明公开新要求,保持过去社会认可度。

2.加大后勤检查、监管、维修保障力度,节约资源,减少浪费,推动发展。

以上为基本框架,实施中尚需要通过制定年、学期计划、专项加以支持,请赖总审定。

葛**

二O一三年七月十八日

欢迎阅读范文人网《市综合经济实力提升三年规划纲要》内容,我们还为您精心挑选了关于2024工作计划的优质专题,请访问:三年提升行动方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