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策划方案 > 数学综合性实践活动方案 > 导航 >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设计与实践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数学综合性实践活动方案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设计与实践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想掌握事情的主动权,我们就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在我们处理任务时,我们应该动笔开始写一份方案了。好的方案是要能真正落地执行的。如何高效地去写一篇优秀的方案呢?小编经过整理,为你编辑了“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设计与实践研究”课题实施方案,可能你会喜欢,欢迎分享。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设计与实践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名称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设计与实践研究 之 “家乡·社会·文学”

二、研究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为了实践这些基本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目标,将“综合性学习”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并列,共同组成语文学习内容的五大板块。

综合性学习是语文学科的课程内容,其实质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活动过程和实践探究过程。课改以来,语文综合性学习已经迈出了探索的步伐,但作为乡镇中学,结合本镇教育现状,90%以上的学生来自于农村家庭,我深切的体会到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方面所存在的问题的严峻性。学生阅读面窄、语文学习兴趣不浓、语文素养不高,亟需改变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多渠道、多层面的实践学习机会,拓宽视野、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和协调发展。而大部分教师对综合性学习的认识还存在误区,在实施上还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他们认为综合性学习是的“附属”“添头”和“装饰”,在教学中不作为或作为不够,随意性强,缺乏计划性;有的过分依赖于课本,唯教材是从,把综合性学习当作课堂作业来完成;有的把综合性学习当作训练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一种形式和手段,将综合性学习课上成阅读课;有的把综合性学习当作课来上,把内容当作课文来讲……更有一部分教师急功近利的追求学生的应考成绩,根本不从事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设计和实践,不能立足于学生终生素养的形成,不能立足发展和激发学生的潜能,有悖于现代教育理论和规律,有悖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目标,有悖于《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更有悖于教师的职业职责。

基于这种现状,我们在区教研室的引领下着手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设计和实践研究,期望解决以上问题,探索出适合本校实际的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体系。

三、理论依据

崔峦在《《/SpAN语文课程标准关注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一文中指出:“日本的‘综合性学习时间’是超越学科的、横向的、综合的学习。我国《语文课程标准》中的‘综合性学习’则是植根于语文学科的、与其他学科有交叉融合的综合性学习,和日本的‘综合性学习时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它突出自主性,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从学习内容的确定,学习活动的组织实施,到学习成果的呈现,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权。它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注重在综合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的精神和创新实践的能力。因为是语文课程中的综合性学习,它又是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综合”至少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能力的综合。要完成综合性学习,起码应具备资料的搜集能力、资料的分析判断整合能力、与同伴的协作能力、探究能力、探究性论文的写作能力、汇报展示能力和资料分类积累能力。在这个基本要求之上,力图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研究能力。二是语文学科与其它学科的综合。综合性学习的内容不再仅仅局限于语文学科内,而是拓展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走向了学科的交叉和融合。

四、课题界定

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乃至整体素质的全面发展为目标,通过优化语文学习环境,整合语文学习资源,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采用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的丰富多采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学生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综合运用各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

五、研究目标

1、改变学生语文学习的状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激发学生的潜能。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2、初步构建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体系。探索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语文性”, 研究建立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新型师生关系。有效地开掘本地潜在的本土资源,关注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整个过程,注重提高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效性,从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重角度去研究,使项目设计及过程实施体现语文学习的有序性、阶段性和渐进性。

3、研究建立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过程性和终结性评价方案,改善现行教育范式对学生的不良影响,让成绩成为改造教学过程的自然结果。

六、研究对象

七——九年级的学生

七、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1、学情分析

初中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强,易于接收新鲜事物,喜欢探索、乐于实践,并且有一定的自我意识和自控能力,思维水平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综合性学习以其新颖的学习方式,开放的学习环境、多样的实践机会,易于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综合性学习旨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让学生亲历问题的提出、设计、操作、成果表达和检验等探究过程,体验过程、积累经验,掌握问题探究的策略与方法,发展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并通过听说读写的全方位训炼,提高语文素养。

2、师资条件

2011年,我校顺利通过了省级课题的结题,语文组陈允红校长、王孝珍老师参与其中,积累了课题实践的宝贵经验,为本课题的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陈允红校长作为我校语文学科的包组领导,对此课题的实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并能保证研究经费的投入。课题组成员中有三人曾获得过历城区教学能手的称号,陈允红校长是济南市语文中心组成员,各年级的备课组长教学和科研经验丰富,组内成员有课题实验的激情和精力,业务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和较强的实践能力。

3、环境条件

“语文综合性学习研究”课题得到了区教研室领导的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同时得到了我校领导的大力支持,有课时保证。校图书室比较丰富的藏书保证了学生的阅读量和资料搜集。学校附近有山东省青少年教育基地、四门塔、九顶塔、涌泉以及丰富的乡土资源,社会资源比较广阔。

八、研究内容(课题设计)

1、主题设计思路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语文的外延等同于生活。立足于“语文味”和“综合性”两个特点,我校语文综合性学习以“家乡·社会·文明”为总课题,根据七八九三个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成长历程,遵循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本着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的原则,下设三个主题,分别是:走进美丽的家乡、走进广阔的社会、走进灿烂的华夏文明。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全面提升语文素养的同时,开阔语文视野,关注身边的语文元素,热爱家乡、热爱社会、热爱灿烂的华夏文明,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2、主题及子课题设计简析

七年级设置“走进美丽的家乡”主题,下设“四季风光、泉韵叮咚、民风民俗、历史文化、物产资源、旅游名胜”六个子题,通过观察描摹、调查访谈、资料搜集、为图(乐)配文、朗诵、文艺表演、导游解说、主题写作等系列语文活动扩大学生的语文视野,帮助学生认识家乡、热爱家乡、保护家乡、回报家乡,促进学生高远立志、勤奋学习,提升生命的质量,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为家乡的繁荣和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八年级设置“走进广阔的社会”主题,下设“木石人生、网络漫游、报刊影视、佳节诗话、街头巷尾、异域风情”六个子题,通过观察感悟、阅读浏览、资料搜集、调查访谈、辩论赛、主题写作、文艺表演、导游解说等活动方式,在锻炼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让学生认识到广阔的社会是语文的大舞台,语文的外延等同于生活,小到一草一木、大到辽阔的网络,近如街头巷尾,远至先秦上古,要用一颗敏感的心去捕捉社会生活中的语文,感悟语文的缤纷多彩,激发对语文学科的热爱,同时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学生感受生活的美好、理解生活的真谛。

九年级设置“走进灿烂的华夏文明”主题,下设“当代文苑、现代文学、明清小说、宋词遗风、唐诗古韵、诸子散文”六个子题,从眼前比较熟悉的文学样式入手,沿着历史文化的长河、逆流而上、追根溯源。引导学生赏读古今名作、走进文化名人,追寻大师的人生轨迹,科学地规划自己的人生。通过朗诵、资料搜集、辩论赛、情景剧表演、演讲、、作文等语文形式提升语文素养,让学生认识到华夏文明的摇曳多姿、源远流长,同时学习大师们积极进取、乐观旷达、百折不挠的人生态度,强化生存意志、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正确地面对人生、勇敢地面对挫折,朝着理想的彼岸扬帆远航。

3、主题及子课题一览表

柳埠一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系列主题 (总课题:家乡·社会·文学)

年级 主题 学期 子题 时间安排 年级负责人 阶段实施者

七年级走进美丽的家乡

第一学期 四季风光2013年9.4-10.4

王元勋 赵延勇 陈法国 王元勋 冀翠萍 马长英

2013年10.4-11.4 民风民俗

2013年11.4-12.4 第二学期 历史文化

2014年2.20-3.20 物产资源

2014年3.20-4.20 旅游名胜

2014年4.20-5.20 八年级

走进广阔的社会

第一学期 木石人生

2013年9.4-10.4

谷立华 谷立华 王燕伟 梁伟 王加梅 张立华 网络漫游

2013年10.4-11. 报刊影视

2013年11.4-12.4 第二学期佳节诗话

2014年2.20-3.20 街头巷尾

2014年3.20-4.20 异域风情

2014年4.20-5.20

九年级

走进灿烂的华夏文明 第一学期

当代文苑 2013年9.4-10.4

张甲芳

陈允红王英 张甲芳 宗西涛王孝珍李善红

庞立莲孟祥国

现代文学 2013年10.4-11.4

明清小说

2013年11.4-12.4

第二学期 宋词遗风

2014年2.20-3.20 唐诗古韵

2014年3.20-4.20 诸子散文

2014年4.20-5.20

九、具体实施步骤

1、 准备阶段:(2014.2.17----2.25)

(1)查看搜索相关文献资料,进行理论学习,把握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2)组建课题组,制定课题方案及实施计划。

(3)学习讨论研究方案,明确研究思路,落实研究任务。

2、实施阶段:(2014.2.26----5.16)

(1)课题组成员理论学习,()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

(2)课题组教师按实施计划进行实验。

小组分工——公布评价方案(参与的深度、广度、积极性,参与人员的多少,探究成果、展示形式的活泼新颖)——在组长带领下本着“自主——合作”的理念开展探究活动,并填写“综合性学习”报告册——教师检查督促——各组梳理探究成果,确定展示形式——分小组展示——个人自评、学生互评、教师点评,评选优秀小组及优秀个人——学生总结收获,抒写探究体验,填写综合性学习报告册。

(4)召开课题研讨会,进行教学设计、教学案例展评。

(5) 每位教师准备一节综合性学习成果展示课,进行研讨。

3、总结阶段:(2014.5. 17----6.20)

(1)举办综合性学习成果展览

成果展示形式有:

手抄报、探究报告、朗诵会、会、演讲、小品、情景剧、辩论、歌曲、评书、相声、三句半、绘画、图片展、实物展、导游、视频、影片、纪录片等等

(2)各级部形成阶段性报告,并汇总形成学校阶段性报告总结

十、课型设置及活动流程

(一)起始课

是当次综合性学习的“立项课”和“引路”课。起始课的关键词是“组织”、“策划”“磨合”等。主要任务是:

1、根据当次综合性学习活动的主题,确定子课题

让全班所有学生先各自提出一个子课题,并说出确定这一子课题的理由以及完成这一子课题的现有条件,然后引导学生对众多的子课题进行甄别遴选,最后由学生集体确定。

2、教师围绕当次综合性学习子课题把握学情及教情

分析学情主要是了解学生的学习准备情况以及各自的学习风格。教师讲解研究方法、应用到的信息技术能力以及收集和处理信息的方法。教情分析主要是了解教师自己适应当次综合性学习的教学能力和对综合性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

3、制定当次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方案

包括当次综合性学习活动的目标是什么,用哪些方法去实现这一目标,应采用哪些操作程序、学生的具体分工等等。子课题方案就由相应的成员来决定。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帮助学生丰富和完善方案。

4、规范当次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内容。

5、明确当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各组的基本任务

根据课题主题,对全班同学进行分组,各组分别承担一个子课题。每个小组成员要有具体分工,各自承担具体任务。分组的原则,一是组内成员不同的特长和爱好,二是组内成员水平能力的差异,三是组内成员各自具有的条件。采取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组合方式较好。

6、具体指导当次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实施

一是总体指导。要明确地告诉学生,在当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每一个同学都必须围绕既定的子课题开展综合性学习,在众多的学习资源中选择切合当次活动的学习资源,搜集实物并做好活动记录,随时记下自己的感受。要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调整工作进程和方向,提出和规范综合性学习中的行动方式,预设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以及初步明确解决问题的策略等等。还要告诉学生要做好进行综合性学习的知识和思想准备。没有准备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不会取得成功的。

二是进行分类指导。针对不同子课题或不同组别的学生给予具体指导。

7、指导学生填写综合性学习报告册

(二)探究课

围绕当次综合性学习子课题,学生以小组或个人为单位展开某一方面的探究活动。通过对小组或个人所获取的材料或事实证据的分析和整理,并在小组范围内进行交流和论证,形成对小组或个人所承担的具体任务的正确的解释。探究课的关键词是“自主”“合作” “探究”“调查” “观察”“查找” “搜集”“整理” “分析”“运用”等。

1、围绕当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子课题开展小组和个人活动

小组和个人活动的主要方式有:参观访问、座谈调查、现场采访、查阅文献、网络搜寻、实物取样等。这些行为方式,就是要求学生在探究课中,要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手去记录,用自己的行动去体验。

2、围绕当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子课题搜集和整理资料

指导学生对搜集得来的资料进行归类整理。大体可分这样几个方面:①实物及文字、图片资料;②采访记录或音像资料;③古诗词名句;④故事、文章;⑤古今人物轶事;⑥语文课程和其它学科课程的相关内容;⑦自然世界中的自然形态和人工形态;⑧家庭资源;⑨各种文化现象;⑩政策、法规等。

3、围绕当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子课题整合听说读写能力

小组或个人的探究主要是通过对搜集得来的材料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小组或个人所承担的研究任务的研究成果。研究成果包括:①精选与小组或个人所承担任务内容一致的文章、诗词、名言、警句、楹联;②遴选与小组或个人所承担任务相照应的图片、实物,并配以文字说明;③制作反映小组或个人出色完成所承担任务的图文并茂的手抄报;④写出小组或个人所承担任务的人物故事、人物简介或山川风物介绍;⑤模拟表演小组或个人所承担的任务的采访活动的某一片断;⑥整理出语文或其它课程中与小组或个人所承担的任务相关联的成果;⑦就某一实物或图片或山川风物写出小组或个人所承担任务相匹配的解说词;⑧就小组或个人所承担任务的某一方面写出创新点;⑨就小组或个人所承担的任务中的某一问题写出论辩;⑩写出小组或个人所承担任务的探究小结。

4、围绕当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子课题进行小组交流

小组交流从某个角度讲就是小组展示,是小范围的展示,其目的是帮助本组成员修改、润色和完善其成果。小组交流是全班交流的基础,是综合性学习的一种重要的合作形式。在以小组或个人为单位确定活动目标、活动内容、活动步骤的综合性学习过程中,小组成员要按照计划完成自己负责的内容,提出自己的初步探究成果,然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大家一起整合、分析相关材料。小组成员要对本组成员的初步探究成果进行评价并提出修改意见,帮助本组成员润色和修改其初步探究成果,然后将合作的探究成果拿到班里去交流,参加大范围的展示。

(三)展示课

展示课的关键词是“合作”、“交流”、“分享”、“体验”。在教师的策划和组织下,各个小组或个人用口头、书面、实物或表演等形式依次展示小组或个人所承担的探究任务的探究成果。各小组或个人之展示交流,可以是小组合作的探究成果,也可以是个人探究的单项成果;可以是可观可感的图片实物成果,也可以是某一事件的模拟表演、现场采访、子课题论辩;可以是成功的喜悦、失败的陈述,也可以是对整个学习过程的反思等等。

1、教师介绍当次综合性学习全程进展情况

内容包括如何确定本次综合性学习的学习目标及能力要求,如何确定本次综合性学习的研究子课题,如何对本次综合性学习子课题进行分解,如何制定本次综合性学习的学习方案,对学生如何分组及内容分工,如何确定本次综合性学习的研究方法,如何划分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课型及各个课型的具体任务等。

2、学生主持人说明本次展示交流活动的大体安排

说明的具体内容是:本次综合性学习的探究主题;本次综合性学习探究子课题的各子课题;本次综合性学习的分组情况及各组承担的具体任务;各组展示的先后顺序及串词;每组展示完以后稍作评价等。

3、分组或个人展示小组或个人的探究成果

小组或个人展示可分两部分进行。小组负责人首先简单介绍情况:①小组或个人在当次综合性学习子课题中所承担的具体的探究任务;②小组或个人在所承担的具体的探究任务中的具体分工;③小组或个人在完成所承担的具体的探究任务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④小组或个人为完成所承担的探究任务所做的工作;⑤小组或个人在分析和整理材料过程中探究情况;⑥小组或个人探究过程中的主流意见或不同意见。然后展示交流成果:①首席发言人全面展示小组或个人的探究成果;②课程资源项目发言人介绍语文或其它课程中与小组或个人所承担的任务相关联的探究成果;③文化资源项目发言人展示与小组或个人所承担任务内容一致的文章、诗词、名言、警句、楹联等;④学校家庭生活资源项目发言人介绍与小组或个人所承担任务内容一致的学校和家庭生活;⑤自然资源项目发言人就某一实物或图片或山川风物配以文字说明并写出与小组或个人所承担任务相匹配的解说词;⑥模拟表演项目发言人模拟表演与小组或个人所承担任务的采访活动的某一片断或学校家庭生活的一角。

4、小组其它成员就某一项目补充

5、其它小组成员可以就自己的所知发表自己的所见和所闻。

展示形式应不拘一格

6、由其它组成员对小组或个人成果及过程进行点评

点评内容有:该小组展示的探究成果与所承担的任务在内容上是否吻合;该小组的成员分工是否合理,是否做到了每一个学生都有事做;该小组的探究过程是否有助于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该小组的成果展示是否综合运用了语文知识;该小组的探究内容是否体现了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整合和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联系等。

(四)总结课

总结课的关键词是“反思”、“互动”、“交流”、“对话”。在综合性学习展示课结束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及时进行总结、交流,与同学们一起分享活动以后的收获。或反思小组或个人在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的合作表现,或畅谈小组或个人在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的收益收获,或督查小组或个人在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知识与能力的提高情况,或查找小组或个人在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尚须改进的地方并提出改进的办法等。总结主要有问答式总结、采访式总结、茶馆式总结、对话式总结、文稿式总结、演讲式总结、论辩式总结七种方式。通过这七种方式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使学生在全面总结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同时,重新认识小组或个人本次综合性学习的活动过程,找出小组或个人本次综合性学习的活动中的不足,充实和完善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成果。教师要帮助学习在总结过程中学会处理资料,注意筛选信息,考虑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对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过程或探究成果的评价。

1、

反思个人在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过程中的行为表现、参与程度和合作意识、收获、体会和不足

2、小组总结

反思小组全体成员在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合作意识,小组成员在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过程中各自的行为表现,检索小组在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取得的突出成果,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找出小组在在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组内成员在自评的基础上互评,本组成员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实际收获等。小组总结每一个成员都有责任和义务发言,不存在不发言的小组成员。

3、全班总结

全班总结的方式可以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依次发言,也可以由学生自由发言,还可以以采访、论辩、座谈的方式进行,个人总结个人的,小组总结小组的,全班总结全班的。

4、教师总结

着眼于学生活动的全过程,重在评价学生活动过程中的行为表现。教师总结可以从三个维度进行:一是对学生参与的全过程进行评述,二是对学生学习活动的效果及成果进行评说,三是对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进行评议。具体地说,教师对当次综合性学习的总结,可以关注以下几点:①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合作态度;②学生占有资料的途径方法以及处理资料的表现;③学生探索问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④学生对待活动中“临时问题”的态度及处理过程;⑤学生开展活动的深入程度和体验程度;⑥学生知识与能力综合运用的程度;⑦学生在活动中的“交流”表现和成果的质量。

指导学生将自己的思考和收获填写到报告册中。

(五) 写作课

教师及时指导学生针对本次活动进行写作。它既可以是片段式的(如:体验,启发,感受,评价等),也可以是一篇完整的作文。这样就使得学生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从而避免了写“说大话、说空话”的无味作文。

十一、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在研究中,通过查阅书籍、报刊、教育档案,全面正确地掌握语文综合性的有关资料,避免重复劳动,提高科学研究的效益。

2、行动研究法。在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中进行本课题的研究。通过活动,不断反思、总结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中教师有效的组织策略,从而不断改进教师的指导能力,提高学生语文实践能力。

3、调查研究法。在实验前期、中期、后期采用问卷、观察等方法进行调查。

4、经验总结法。在研究过程中,不断分析、归纳并整理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组织方法的有益经验,融入到教师们日常教学活动中,把我们的研究工作向更深层次推进保驾护航。

5、案例分析法。通过主题活动的开展,就活动的内容选择、时间安排、组织形式、活动效果进行有针对性的总结反思,由特殊到一般,然后总结出行之有效的活动组织策略。

十二、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1、总负责人: 陈允红 赵延勇 王孝珍

负责:(1)设计总体计划、安排人员分工;联络指导机构,保障经费开支。

(2)深入课堂听课,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协调各项研究工作。

(3)设计研究方案,搜集研究数据,分析研究情况,撰写阶段性成果或研究报告。

2、各年级负责人: 谷立华 宗西涛 张甲芳

负责:(1)制定各级部的实施方案与计划,安排好本级部人员分工

(2)督促本级部老师按照方案进行课题实施

(3)整理并收集本级部课题实施的相关资料(照片 录像 教学设计 过程评价 成果展示 教育随笔 论文等)

3、阶段实施者: 陈允红 李善红 王燕伟 王元勋 冀翠萍 孟祥国 王加梅 宗西涛 梁伟 庞立莲 王孝珍 赵延勇 王英 张甲芳 谷立华 陈法国 张立华 马长英

负责:(1)进行综合性学习的教学设计和活动组织

(2)对学生进行阶段性评价

(3)整理并收集任教班级在课题实施时的相关资料(照片 录像 教学设计 过程评价 成果展示 教育随笔 论文等)

F132.com精选阅读

初中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方案一:初中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一、课题的题目:

解决分组探研中学困生积极参与学习讨论的问题

二、课题提出的背景:

课堂上小组讨论时免不了会有声音,有的同学借机会开始做一些与课堂无关的事,有的学生打着讨论的幌子,借机聊天,不参加讨论,有的纪律较差的同学干扰其他同学的正常讨论的问题,造成组内不团结,有的组内同学能力强,不参加讨论,以自我为中心,而这些问题都没有被组长的正确解决。

三、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研究解决分组探研中学困生积极参与学习讨论的问题,使小组的合作更加密切,没有无所事事的学生,实实在在的做到分组探研的和谐高效;使生物课堂成为每一个学生的课堂,从而有效提高学习成绩。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1、学习情景创设

2、分组探研时问题的设置

3、分组探研时无所事事的同学的各种心理及表现

五、课题研究预期达成的目标

1、能够让每个学生明确自己的责任

2、积极的投入到讨论中,并且有的放矢

3、分组探研时力求做到一帮一、一帮二等互帮互助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主要采用行动探究法、个案研究、比较研究等方法。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与措施

步骤:1、准备阶段,时间划分:2013年3月2013年3月中旬。

本阶段的主要工作:确立课题,对课题论证,拟定课题研究初步方案,对课题申报进行设计。

本阶段预期成果:前期论证、完成申报、评审书的填写。

2、实施研究,时间划分:2013年3月中旬2013年8月。

本阶段的主要工作:修正课题研究方案,实施研究方案,进行研究实践,取得中期成果。

本阶段预期成果:调查报告、教学案例、等。

3、总结阶段,时间划分:2013年8月2013年9月。

本阶段的主要工作:根据实验目标,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撰写报告和论文,邀请研训

员及上级领导对课题进行评审鉴定。

本阶段预期成果:课题结题报告、课题论文集等。

措施:1、与同组的教师研究在课堂中从问题的设置入手

2、尽量把讨论的问题细小化,让学生都能够有兴趣并参与到讨论中来

3、讨论时发挥组长的作用调控好每组的纪律等

4、指导个别小组或同学的讨论,帮助学困生提高学习兴趣,在同组成员的帮助下积极投入到讨论中,让其学有所获。

5、解决问题

八、课题组成员

主持人:付磊成员:杨成军

九、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1、课堂教学展示

2、积累教学设计案例。

3、教学反思。


方案二:初中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一、研究实验的课题

数学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习的指导策略与方法研究

二、研究的意义及目的

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课题研究是它永恒的主题。吹尽黄沙始现金,让我们以没有最好,力求更好来不断改进我们的教学方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与时俱进,发展学生的数学素质和创新意识也就有了载体。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点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因而课题研究的目的是教师冲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探索适应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教学方法。着力改变偏重于记忆和接受的学习方式;帮助指导学生形成主动探求知识,并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就是一种新型的,有利于学生终身学习有效的数学学习方式。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本课题在《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及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进行,其理论源头是布鲁纳的探索是教学的生命线的教育观;理论依据是邓小平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理论;江泽民关于教育的重要讲话:要迎接未来科学技术的挑战,最主要的是坚持创新,勇于创新。我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的动力。

四、课题研究目标

以课题研究为切入点,推进校本教研,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探索实现新课程教学目标的策略和方法,关注学生全面和谐而富有个性的发展,确立整体教学价值观,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课堂教学目标

1、创设问题情境,提供有利的交流空间,营造探究合作的活动场,让学生经历自己探究与合作交流学习的过程。

2、变式问题情境,整合学习资源,巧设探索性问题,启迪学生的智慧,激活学生的思维,增加学习的兴趣。

3、铺垫问题情境,激励合作交流,在教师指导下分析问题形成的过程,让学生独立思考、并结合问题展开探究、交流的学习活动。

4、加强师生互动,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品质,使他们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主人。

5、关注生活中的数学,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应用能力。

6、主动建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习的教学模式。

(二)教学成果目标

深化素质教育,真正使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成为学生的重要学习方式,不断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三)教师成果目标

经历课题研究,树立新的教学理念,造就大批教学教研骨干教师。

(四)学生成果目标

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五、课题研究实验原则

1、坚持数学教学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实现: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坚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原则,坚持在探究过程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合作交流中拓展思路,感受数学的思想、方法。

3、科学性原则。

4、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5、可操作性原则。

六、课题研究步骤与内容

(一)实验班级:七、八、九年级,共18个班。

(二)实验步骤

第一阶段:2006年秋2007年春,准备、立题、开题、实验阶段。

第二阶段:2007年秋2008年春,实验探究、阶段性总结。

第三阶段:2008年秋研究、结题阶段。

七、课题研究方法

1、注重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潜心学习素质教育教学理论著作、教育教学研究期刊、新课程标准、教科书,并注重拓广自学的内容,搞好有关数学教研的培训;在学习中做到有重点、有心得、有反思、有效果。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学习1本教学论著,细心研究学习新课程标准、教科书的内容;在动态的课堂教学实践中,精心设计课程结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帮助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

2、注重课堂教学研究,丰富师生互动平台。为学生提供探究、交流的时间和空间,感受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教科书为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留有较大空间,想一想中的诱导发现,议一议中的问题提出均有一定深度和相当大的弹性,不同的学生可以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在读一读中引出多种思路,对问题解决有很大启发性,试一试中具有挑战性,让学生感受经历数学化的过程,获得成功的体验。

3、整合教学资源,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确立新的教学理念,构建问题情境、探究合作、解释应用的模式,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关注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否积极思考、是否自主探究和主动交流、是否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否发现并提出新的问题、能否尝试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

八、课题研究的组织与管理

1、课题研究负责人:xxxxxx

2、课题研究实验组

3、注重成果呈现

对外宣传辐射,抓好课题研究实验活动:做好实验课实录;交流实验优秀课;制作活动图片、活动光盘;展示汇报课;课题研究论文,每一阶段进行研究小结,阶段成果、每学期末上交利川市教学研究室建档,鼓励、支持优秀实验论文在教育教研活动中交流,在教育教研期刊上发表。


方案三:初中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一、课题研究目的、意义

阅读是表达的基础,只有让学生读得好,才能使他们写得好;阅读是个多方面吸收的过程,它能使学生积累知识,开拓视野,发展智力,陶冶情操,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的精神世界发生重大的影响,对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不少教师在阅读课上大多注重知识的传输,理解过程中也大多注重讲解,训练的过程中很多的注意力放在答案的正误上,却没有把语文最重要的学习阅读的方法教授给学生,学生最终未能学会自我阅读、分析、理解、答题,因此,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真正让学生逐步学会阅读、会学阅读,这样才可能让师生从繁重的阅读教学中脱离出来,轻松阅读理解,从而达到叶老所说的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境界。

为此,我们提出该课题研究,引导语文教师关注学生学习状态,研究语文学法指导,总结有效经验,引导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的阅读方法,养成阅读习惯,激发阅读兴趣,形成阅读能力,促进学生语文整体素养的提高。

二、课题研究内容

1、研究、指导语文三类课文(精读课文、自读课文、诵读欣赏)的阅读方法。

精读文本要引领学生感知一理解一揣摩,多角度阅读,要学会方法,形成能力;

略读文本要浏览、粗读,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培养迁移能力;

诵读篇目则重在朗读、积累,获得体验,学点欣赏。

2、研究、指导不同年级学生语文阅读方法

①初一年级侧重于指导学生圈点勾画、作摘记、作卡片的方法,指导学生浏览性的泛读方法,侧重学生语文阅读感受的指导。教师有意识地为学生打开文学之门,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引导学生在阅读体验、感受和理解层面上下功夫。

②初二年级侧重指导学生探求性的速读方法,指导学生编提纲、作批注、写好读书随感,做好简要评点,侧重学生阅读体悟的指导。教师有目的地为学生创设阅读环境,养成学生的读书习惯,引导学生在理解文本意义的基础上进一步去探究、体悟和发现。

③初三年级侧重指导学生品味性精读的方法,侧重于指导学生阅读欣赏,指导学生写体会、再创作。教师有选择地为学生提供阅读欣赏、评价机会,提升学生的读书能力,引导学生在阅读质疑、赏析、创新层面上做文章,指导学生写写美文赏析,做做名著荐评。

3、研究各种文体的特点,结合文体的特点进行阅读指导。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文章文体不同,阅读方法也应有侧重。要教会学生各种文体的特点,对各种文体进行阅读指导。

现代文大致分为三大文体:记叙文(要素、人称、顺序、中心、详略)、说明文(对象特征、条理、方法)、议论文(论点、论据、论证),只要把握住文体,阅读就会相当顺利。

审美是我们阅读文学作品的首要任务,无论是阅读课内的还是阅读报刊上的文学作品,我们都应该注意欣赏作品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在体会课文中的一些句子的深层含义时注意联系上下文,并结合思考这个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以及对揭示主题所起的作用。

4、研究、指导各个学习环节中的语文阅读方法。

指导学生在预习、听课、作业、复习、测试等环节中掌握语文阅读方法,如预习采用读标抄想,听课要求听记思问,复习运用结查练评,注重解题技巧的指导。

四、课题研究方法

本课题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边研究、边实践、边改革,综合采用文献研究、调查研究、行动研究、实验研究、个案研究、比较研究和理论研究等多种研究方法。

五、具体措施及预期成果:

具体措施方面,从时间、指导、活动、课堂等四要素开展阅读教学。通过优化课内阅读、开设专题阅读方法指导课、增设阅览课程、抓好兴趣小组、组织专项比赛,科学有序地引导学生自主阅读、主动探究、创意生成,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体验、交流活动中习得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提高读书的品味和质量,养成读书习惯。阅读活动中倡导个性化阅读、多元解读,激活学生持久的读书热情,激发学生读书创造的潜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本课题力求形成丰富的具有较强科学性、实用性的研究成果。力求整理、总结出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方法的途径;力求摸索出语文阅读的四种能力(认读能力、理解能力、评价欣赏能力、迁移应用能力)的培养途径;力求总结出指导学生阅读解题技巧的方法。研究成果包括研究方案、调查报告、论文、专刊、课程实施方案、辅导读物、多媒体课件、教案、上课实录、学生作业、学生作文、学生试卷等等。

初中语文预习方法研究实施方案


初中语文预习方法研究实施方案

郝巧芳

一、课题的产生

《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而语文课前预习一直是个困扰语文教师的问题,由于学生来源的家庭和环境的因素,导致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强,特别是七年级学生,课前没有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即使预习也草草浏览教材,或对字词做一些简单预习,直接导致课堂学习处于被动状态,教学互动难以展开,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使语文教育教学质量难以提高。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改变过去的传授式学习方式,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一基本理念将教学活动定位于学生的学先于教师的教,即以学生的预习活动启动教师的教学活动。预习是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能力,利用教材工具书及其他辅导资料,自己去感知新知识,获取新知识的一种学习方法。预习,是上好课的前提,是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了解课文的一个重要的学习方法,是学生学会读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必由之路。因此,必须激发学生预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到主动,由不自觉到自觉,由要我预习变成我要预习,从而提升预习的有效性。可见,预习是活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必要途径,更是提高语文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

本课题研究以新课程改革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视角,在调查基础上,重新审视传统教学中的预习环节,剖析传统学习方式下预习环节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弊端,挖掘预习环节中可能实现的促进学生有效自主学习的空间。预习不能老一套,要不断反思预习中的科学性、合理性,反思预习要求与学生的预习的兴趣、学生的差异性等之间的联系,预习的效果与预习的时间之间的有效性等,从而使得此课题的研究更具有前瞻性与必要性。同时结合教学实践,就如何有效落实预习环节,促进学生语文学习自主性的具体策略做出归纳和总结,基于此,我想探讨这一课题—-初中语文预习方法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1、通过研究提高学生对预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2、通过研究,引领学生掌握正确科学的预习方法,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3、通过学习相应的理论知识,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学研究的能力。课题的实施会促使教师深入学习理论,以研促教、以研助学,教、学、研相互融合,在实践中成长,从而提升教师教学研究的能力。

三、课题研究内容

1、学生预习习惯的培养研究。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预习,怎样选择有效的预习方法是学生进行有效预习的关键。

2、研究针对不同体裁的课文选择合适的预习方法。这是本课题研究的一个难点。

3、语文教师课前预习指导研究。根据课文特点,教师选择适合学生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指导。

4、探索适合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教学体系,打造新课程下高效课堂的教学研究。

四、课题研究思路

先了解学生语文的预习习惯、预习能力、预习效果等现状,从中发现存在问题,以便制定出可行的培养预案;其次,选择七年级四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从培养兴趣、教会方法等方面入手,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以文献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一方面要注重理论学习,()坚持用理论指导实践活动,另一方面要勤于反思,及时总结经验,在实施过程中,逐步探究出培养学生预习能力的有效策略;然后,对这个班学生再次实施调查,并于前次调查进行对比,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形成研究结论;最后,把课题研究成果在校内甚至更大范围内进行推广,以实现成果共享,使更多的学生从中受益。

五、课题研究的途径与方法

1、教育调查法:对学生进行有关课前预习人数、课前预习兴趣等方面的调查问卷,经科学的统计分析后,得出较有说服力的数据或结论。如此实证分析,一方面,可为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提供依据;另一方面,可为研究的结果提供支撑性材料。

2、文献研究法: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查阅与课题相关的基础理论、应用理论资料,及时分析整理,充实本课题的理论基础,促进研究的深入。

3、经验总结法:在研究过程中,及时总结各阶段的成果与不足,撰写阶段性小结和有关教学案例。

4、案例研究法:教学中以初一语文课本教学作为案例研究,辅助课题研究。

六、研究过程设想

准备阶段 (2014.12月—-2015.1月)

1.用文献研究法进行理论搜集和学习研究,了解教科研前沿动向。

2.设计调查表,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3.通过调查确定研究方法、内容及措施。

实施阶段 (2015.1月——2015.5月)

1、根据课题研究目标设计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分析,进行实证性研究。重点在初一年级四班进行实验。

2、请本学科教师配合听课评课,听取教师对课的评价,特别是对课堂预习设计的意见和建议。

3、指导预习方法,下发预习方法的指导材料,帮助学生了解一般的预习语文的方法。让学生懂得因文因人而异,适合的方法才是最好。掌握几种适合自己的预习方法。

4、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及时记录实施过程和效果,根据实施的情况和反馈的结果,及时调整改进语文预习方法的策略

5、布置预习内容任务,分阶段分内容有计划有步骤的加以训练巩固。初步打算定为课外自主预习与课内自主预习。

总结阶段(2015.5月――2015.6月)

1.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过程性资料,实施第二次调查,与第一次调查进行对比,进行分析、归纳、总结。

2.撰写研究报告,书写结题报告。

七、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形式

课题预期效果: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让学生明确预习的目的,掌握正确的预习方法,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全面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习惯,完善预习后的课堂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保证高效课堂的有效实施,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并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题成果的形式:

1、预习现状的 2、教学案例  3、学生预习成果集 4、阶段总结  5、结题报告

综合实践课课题实施方案


这篇《综合实践课课题实施方案》,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课题名称:小学生看广告课程类型:教学活动课需要课时:一个学期

学习目标: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象,思考社会事物,参与社会调查,开阔眼界,扩大学生知识面,活跃思维,在活动中认识事物,培养各方面能力,从而辅助语文学科学习,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

学习活动:

每周用两个课时来做这个综合活动的课题,周一交报告书,布置新的题目;周四教师把已经整理好的学生报告书在班上组织学习,然后对下一份报告书进行一些指导,鼓励他们在周末都去调查.

准备工作:

1.调查学生对广告的兴趣和了解情况

2.联系专家,设定活动计划

3.联系商家或收集商家联系方法

4.组织学生做汇报展示

5.鼓励学生在现有的语文知识基础之上,进行更高层次的学习.

教师角色:引导者,帮助者

教师角色:引导者,帮助者

学习过程:

第一步:调查学生对广告的认识.

第二步:根据学生的第一份报告书中的问题,分组调查人的生活要素(衣,食,住,行)与广告.

教学过程的一个片断

第三步:研究广告

研究商业广告

(1)《伊利和蒙牛的品质比较》(视频)

(2)《伊利和蒙牛的市场策略调查》

(3)《伊利和蒙牛在深圳的竞争对手调查》(视频)

(4)《牛奶营养报告书》

(5)《伊利和蒙牛广告和推销方式大比较》

研究公益广告

(1)《地球妈妈现状报告书》:为了让孩子们了解环保的意义,先要他们了解环保的目的和迫切性.

(2)环保小标语的设计:针对地球的现状,请学生设计环保标语.

(3)环保平面广告图设计:一个公益广告要起到它的宣传效果,光有警人深省的标语是不够的,如果能图文并茂,效果会更好.

(4)《做个环保人的倡议书》:根据前面所做的工作,我们希望把环保的讯息传播的更远,范围更广,我们就分组在网上发布了倡议书,号召大家做一个环保人,走在潮流的最前线.(环保心得)

第四步,利用现代技术,把学生的研究成果做成网站

第五步,学生举行广告活动现场会,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学习结果:

每个小组最后都成立了广告公司,设计了自己的品牌产品,并设计了广告方案,有的还制作了产品模型,最后就由公司的董事长(小组的组长)在广告发布会上宣传自己的产品和广告方案.

(小小实业家)

评价:

《小学生看广告》是探究式活动课,是跨学科的综合学习活动.这个活动课具有系统性,综合性和长期性的特点,并且该活动课的设计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学习形式活泼多样,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活动过程中,教学的活动范围突破了只局限于教室的传统的教学模式,而是把课堂扩大到整个社会,把学生引入了社会.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可以让学生了解社会,为学生将来踏入社会奠定了基础.《小学生看广告》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活动的过程,活动的目的定位正确.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身边的垃圾

九里小学杨瑜

一、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垃圾的危害,增强环保意识。

2、通过写垃圾处理方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想象能力。

3、通过活动,增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参与社会生活的意识,

策划方案,是策划成果的表现形态,通常以文字或图文为载体,策划方案源自于提案者的初始念头,终结于方案实施者的手头参考,其目的是将策划思路与内容客观地、清晰地、生动地呈现出来,并高效地指导实践行动。《“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设计与实践研究”课题实施方案》如果还没解决您的需求,请访问我们为您2024准备的“数学综合性实践活动方案”专题!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