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策划方案 > 关于发展农业的演讲 > 导航 > 区农业发展状况及“十一五”思路和举措

关于发展农业的演讲

区农业发展状况及“十一五”思路和举措。

中国人提倡做事预先作好规划。为了更快的完成工作任务和目标,我们可以精心编写一份关于自己的方案,提前做好工作方案也是培养我们良好的工作习惯。那大家对于方案有什么样的想法呢?小编特别编辑了“区农业发展状况及“十一五”思路和举措”,请在阅读后,可以继续收藏本页!

不断深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调整 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协调健康发展 ——区农业发展状况及“十一五”思路和举措 2005年是第十个五年计划的最后一年,也是为“十一五”作铺垫的关键年。榆次区坚持以和“”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中央两个一号文件为指针,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坚持用统揽农业发展全局,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任务,以建设现代化生态农业为主攻方向,继续深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不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协调、健康发展。2004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628元,是省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试点县(区)之一。 一、农业发展现状 (一)基地建设规模扩张,农产品区域布局优化,农业产业化级次提升 我们遵循区委“提升竞争力,再创新优势,全力打造现代晋商中心区”的发展战略目标,围绕现代化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特色经济,继续贯彻“平川水地抓蔬菜,丘陵山区上红枣,畜牧养殖抓奶牛”的特色产业发展思路,全力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化布局。 蔬菜产业占据半壁江山。2005年蔬菜产业的发展目标是:全年播种面积达到34万亩,其中温室大棚6万亩(新建1万亩),年总产量达到12亿公斤,产值达6亿元以上。建成了8个万亩特色蔬菜开发带,9个5000亩蔬菜连片区,10个千亩温室大棚规模片。蔬菜生产连续12年夺得全省之冠,“魏榆”牌蔬菜在全国市场独领风骚,畅销全国60多个大中城市。榆次已列入全国55家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县,是我国南方淡季市场的茄果类蔬菜生产基地。上半年,全区蔬菜春播面积达到20.9万亩,总产量2.98亿公斤。 红枣产业初具规模。全区红枣面积由2002年的8万亩,发展到2004年的30万亩,面积居全市第一、全省前列,形成南起乌金山镇、北到北田镇的百村百公里红枣经济林带,建成乌金山镇罕山等5个双万亩红枣生态园,红枣开发大户达到150多户,产量达到1000多万公斤,产值5000万元,进入丰产期,仅红枣一项收入可达到3.5亿元以上,年为农民人均增收千元以上。今年上半年新补植补种1.96万亩,嫁接酸枣230万株。 奶牛养殖异军突起。以奶牛为代表的畜牧养殖得到了快速的推进。上半年肉蛋奶总产量16544吨,预计全年肉蛋奶总产量将达到4万吨,总产值3.5亿元。先后建成了省级良种瘦肉型猪、优质肉禽生产、无公害产品等8大养殖基地,养殖小区120多个,综合养殖园区8个。奶牛养殖从微到大,规模达到6879头,正在建设张庆、修文、郭家堡万头奶牛养殖基地,今年目标实现8000头。特别是我国首家也是唯一一家从国外引进的羊驼养殖落户榆次后,成为我国特种养殖的一个亮点,填补了我国养殖羊驼的空白。 我区把实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作为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切入点,搭建了优势农产品发展框架,在全区选定绿色蔬菜、优质果品、绿色畜禽、传统杂粮4大主导产业、12种优势农产品进行了科学的区域布局和规划,包括种植产品4个(蔬菜、专用玉米、谷子和专用高粱),畜禽产品4个(奶牛、商品瘦肉型猪、肉羊、禽蛋),林产品4个(红枣、苹果、梨、核桃)。规划实施以来,取得了显著的效益。共规划实施蔬菜面积34万亩,总产量12亿公斤,以东阳、张庆、北田、修文、长凝5乡镇为中心建成了10.9万亩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规划实施红枣面积30万亩,其中有11万亩进入挂果期。奶牛发展势头迅猛,存栏达到6879头,比去年同期增长51%;规划实施优势玉米种植面积15万亩,实际完成播种面积30.9万亩,增幅翻一番以上。 (二)围绕特色产业抓企业扩张,农产品加工能力明显增强 丰元枣业、绿源枣业、博瑞乳业、华玉荣香椿、福大绿色食品等一批围绕枣、菜、乳等主导产业的加工企业迅速崛起。华玉荣香椿、金贝植物、博瑞乳业、福大蔬菜、民信屠宰等5个建设工程还被列入市“双百”项目,总达1亿余元。 红枣产业在规模扩张的同时,带动产业档次逐步升级,由单一种植向保鲜、加工、营销综合发展,全区各类枣业公司、企业、大户达到100多户,年加工、保鲜红枣100多万公斤,销售200多万公斤,出现了丰元、绿源、贵仁等红枣加工品牌。加工企业生产能力逐年增强,如丰元公司从当初的年加工能力2万公斤发展到现在的50万公斤,产品行销北京、上海、香港等15个省市,是“山西省AA级信用企业”,产品正在申报山西省驰名商标。绿源公司加工能力从3万公斤提高到20万公斤,在榆次及周边县市开了数家连锁店,在北京、天津等地也开了专营店。贵仁红枣基地利用烤窑加工生产的大红枣,个头、口感堪称全省之最,过年可卖到40—50元/斤,比一般公司的红枣加工效益还高。 博瑞乳品公司是我区乳业生产的老字号,从上世纪50年代就开始生产,但企业规模一直很小,2002年以来,借我区“万头奶牛”工程的东风,博瑞乳品公司迅速壮大,年加工

鲜奶达到1800余吨,通过了ISO9001:2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和QS食品安全认证。为应对乳品加工行业的巨大市场需求,今年我区又新上了晋宏、晋佳等加工项目。山西榆次晋宏乳品厂,投资135万元引进温州全套生产线,设计产量1吨/小时,目前处于试生产阶段。榆次晋佳食品有限公司扩建工程,预算总投资1020万元,建筑生产、消毒车间3300平方米,工程投产后,可生产3大系列、18个品种的鲜牛奶、饮料奶系列7560吨,带动农户饲养奶牛1000头,增加就业机会200个,目前工程已进入实质建设阶段。 蔬菜产业培育了华玉荣香椿特色蔬菜加工、福大冷冻蔬菜等项目。华玉荣香椿、福大蔬菜2个建设工程均被列入市“双百”项目,总投资达2868万元。华玉荣香椿公司拥有全国最大的香椿种植基地,全国最大的无土栽培香椿种植基地也将在今年秋季建成,产品远销京、津、沪等大江南北,年产值达到300万元。今年计划投资84万元,新建保鲜库,续建加工车间,继续扩大规模,研制新产品。福大冷冻蔬菜公司由于资金问题,进展较缓。 今年我区还引进了山西威特食品有限公司,该公司是全国最大的核桃仁出口企业之一,是山西农产品创汇第一大户。其榆次直属分厂食品加工项目,总投资400万元,生产、加工、销售干果、食用菌、速冻蔬菜等食品。工程建成后,将实现年产值1000万元。工程达效后,会成为晋中规模较大的干果、干鲜蔬菜出口创汇企业,对推动我区蔬菜、红枣、核桃产业的上档升级起到积极作用。 (三)科技园区建设迈开大步,高效农业后劲充足。 我区重点扶持建设金贝植物园、中华羊驼养殖、金威航天育种项目和12个优势农产品标准化科技示范园区,以园区建设带动发展高效农业。山西金贝植物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是全省最大的苗木生产企业,金贝植物园为公司的苗木组培生产基地,总投资6000万元,占地1500余亩。该园区以“植物克隆”技术为专利产品,主要从事高档观赏型林木及普及型蔬菜、花卉、饲草和经济型绿化树苗的培育、推广,成为集科研、开发、生产、苗木示范、经销为一体的公园式科技型现代化农业园区,被晋中市列为“双百项目工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4强之一。中华羊驼养殖是国家农业部“948”科研引进项目,由山西阿帕克有限公司负责实施,主要从事羊驼的引进、试验、推广、普及工作。羊驼养殖开发填补了我国空白,促进榆次养殖业向生态型、特色型发展,具有极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航天育种是航天专家和农业遗传育种专家协作探索的育种新途径,是21世纪农业发展新领域。金威航天育种基地,占地1000亩,由山西金威航天育种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投资1460余万元建成,是以专业开发、试验示范、培育精品为特点的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基地。该基地主要是利用太空环境诱变技术、地面遗传育种技术,培育各种粮食、蔬菜、花卉、苗木、瓜果种子。符合农业技术转变的发展方向,对改进我区农产品品质,提高农业种植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具有积极意义,将为我区新技术和农业发展的有机结合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 按照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的安排,为推动我区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今年建设了12个优势农产品标准化科技示范园区,其中蔬菜1个,红枣4个,养殖6个,粮食作物1个。目前,示范园区处于整体推进,全面建设阶段。在北田镇张胡村建成150亩的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区。红枣建成乌金山镇宏大红枣科技示范园300亩、北田镇杜堡中昌农业示范园区500亩、北田镇贵仁红枣科技示范园100亩、长凝仙枣果品公司基地2000亩。养殖建成陈侃奶牛园区,今年重点扩建二期工程,新建10户;北胡乔奶牛园区,今年重点是完善园区内的公共设施;演武蛋鸡养殖园区,今年重点是鸡舍的续建以及配套设施和公共设施的完善;演武瘦肉型猪养殖园区,今年主要推广瘦肉型猪生产配套技术;长凝众旺肉羊养殖园区,今年推广的技术主要是肉羊标准化生产和人工授精、胚胎移植技术;乌金山西沛霖肉羊养殖园区,主要是肉羊标准化生产和人工授精、胚胎移植技术,建设人工授精站。粮食,张庆玉米示范园区种植饲用玉米500亩。 (四)以工业化思路推动农业工作,龙头企业做大做强 榆次在推进农村全面小康建设工作中,以工带农、以工兴农,延伸了产业链,提高了区域经济竞争力,建起了全省最好、全国较好的精品工业园区。其中,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形成了以河南白象、江苏恒顺老陈醋、紫晨醋爽、成信油脂、古船面粉、绿叶食品、陈世家酿、强大饲料等8家企业为代表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群体,总投资3.7亿元,全部达产达效后,预计年产值可达16亿元,年利税突破1.6亿元。如白象方便面12万吨项目投产后,年消耗面粉达8万吨;古船面粉有国际一流的意大利生产设备,日处理小麦500吨,可生产不同等级20个品种规格的小麦粉,是山西境内最大的小麦粉加工企业,“古船牌”面粉荣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陈世家酿拥有先进的防沉淀过滤设备,年产5000吨醋,大大提升了我区酿醋生产水平;紫晨醋爽苹果汁、葡萄汁、红枣汁加工项目,可带动红枣等产业的发展;江苏恒顺醋业和山西成信油脂,通过采取“公司+农户”、“订单农业”等多种经营方式,带动农户进行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生产。 本地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也蓬勃发展,方兴未艾。民信屠宰有限公司是省政府定点屠宰企业,年屠宰生猪15万头以上,收入达到1个亿,利润800万元,是晋中市“双百”项目之一,对延伸农业产业链,促进我区养殖业的快速发展有很大作用。今年又投资200万元,新建冷库和熟肉制品加工线,开设了三个冷鲜肉经销点,日销量在36吨以上,“泽榆”冷鲜肉已得到消费者的普遍认同,打破了“双汇”对冷鲜肉市场的独家垄断局面。杂粮加工实现零的突破——德御公司小米产品已占领太原29家超市,今年又打入了天津23家超市。今年采取“公司+农户”的形式,投资6万元,无偿为农户提供晋谷29、晋谷21种子,发展谷子订单6000亩。上半年销售额达到200万元,今年力争实现500万元。山西海玉食品有限公司拥有3条

自动化饼干生产线,年生产能力1万余吨,公司在意大利“卡夫拉缇”配方的基础上研发的“开心食点”系列产品140多个品种,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远销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在去年北京人民大会堂新闻发布会上,签订订单3000余万元。今年上半年产量达到3500吨,比上年同期增长40%,计划占地80亩,总投资4000万元,新上6条流水生产线,投产后加工能力达到3.6万吨,可转化粮食2.5万吨,带动7万亩的粮食基地生产。怀仁醋业向集团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在去年怀仁醋业协会的基础上,今年联合6家酿醋企业,组建榆次怀仁四眼井酿造集团公司,研发出最先进的灭菌新工艺,建设大型晒醋场,初步与北京的实力投资商杨军达成引资协议,力争年新增醋产量2万吨,形成8万吨的生产规模。 (五)建设五大体系,构建和完善农业服务平台,创优农业发展环境 我区在农业和农村工作中,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指导,为农民办实事,办好事,构建农业服务网络,创优农业发展的“软环境”: 1、标准化体系建设。主要抓三点:一是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截至2004年,全区无公害农产品认证面积近达到12万亩,是全国55家无公害农产品基地之一, 2003、2004年连续两年被农业部验收为优秀。今年我区又争取到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整体推进项目,是全省5个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整体推进试点县之一。在原有基础上,新认证23万亩无公害农产品,使全区认证面积达到35万亩,占到全区食用农产品种植面积的71.8%。项目总投资30万元,涉及9个乡镇、113个村、15个品种,示范推广农业病虫害物理防治、农药残留检测及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二是继续加大绿色和有机食品认证力度,特别是在绿色食品认证上实现大的突破,重点引导和扶持丰元枣业、老醋坊、仙枣公司、博瑞等4家企业申报绿色食品认证,使全区绿色认证企业总数达到8家。丰元枣业目前正在申报绿色食品认证。三是继续抓好标准化生产规程的推广应用。我区已制定红枣、蔬菜、水果、畜牧等行业的标准化生产规程。红枣在去年制定规程的基础上,今年先在10家大户中推广,推广面积4500亩。水果在已认证1700亩无公害平果的基础上,继续推进5万亩无公害果园建设。《榆次区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规程》正在紧张制定中,预计年内制定出全区统一的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规程,进一步规范我区农业标准化生产。 2、市场体系建设。市场体系建设从市场建设、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村营销体系入手。 一是建设各类农产品市场。没有市场,产业规模就不可能进一步扩张。榆次串串红农业综合市场经过努力,目前进展顺利。市场选址在原榆次区苗圃,一期工程占地43亩。郭家堡乡在东外环投资630万元建设近万平方米的粮油批发市场,吸纳60余户经营户入驻。张庆乡演武禽蛋交易市场也在积极酝酿之中。庄子乡计划筹建庄子牛羊交易市场和紫坑瓜果交易市场。东阳镇新上农机销售市场项目、晋中市农化种籽综合批发市场项目。投资80万元,占地7500平方米的什贴葵花市场已基本完工,并组建了葵花服务中心。东阳蔬菜批发市场投资90万元,建设500平米冷库5座,配备先进的制冷设备,可满足批发市场需求。市场通过改制吸纳11名销售大户,启动了无公害检测设备,进一步使蔬菜市场成为功能齐全、设备完善、规模较大的蔬菜销售市场,上半年批销量达到4000万公斤左右。 二是指导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随着我区农业产业化推进中主导产业的健康发展,自发组建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也如雨后春笋般脱颖而出。据农经部门统计,围绕蔬菜、红枣、奶牛养殖、醋业等主导产业成立的农民合作组织已达39个,会员3209名。今年年初,在榆次供销社、120余名农民经纪人及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区农民经纪人协会也正式成立并启动运行。农资连锁经营健康发展,通过生产资料公司晋中分公司招聘农资代理员(农资经纪人)96名,规范了农资经纪人队伍。面对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蓬勃发展的大好势头,我区今年力求高标准规范9个,规范发展30个,总规模达到80个。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壮大,必将为我区农业产业化推进甚至产业化龙头崛起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 三是完善农业综合服务超市体系。去年普家乐农村连锁经营服务体系完成了25个连锁店和100个村级服务站定点工作,农产品营销市场体系已基本构建。今年我区投资570万元,建设普家乐超市6000平方米配送中心、10个农村连锁超市、10个村级农资服务站,初步形成辐射全区农村的销售网络。目前已有6个连锁超市、15个乡村农资便民服务站投入运营。 3、农业信息网络体系建设。从现代化农业的要求出发,我们积极推广“三电合一”的信息服务建设,实施“万户农民网上行”工程。出台了《2005年榆次区农业信息服务网络体系建设工程实施方案》,通过网络、电视、广播、报纸、宣传册(单)等媒体大力宣传,在全区形成全社会关注信息、运用信息的良好氛围。结合科技下乡活动,先后在修文镇东长寿村、庄子乡庄子村搞了2次大型的信息宣传活动。三月份,与晋中市农业局联合开展了为期10天的“十乡廿村农业信息网络推广示范培训”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郭家堡乡南关村每户补贴500元鼓励农民电脑上网。截止6月底,全区上网农户已达到4900余户,17个乡镇、企业和大户注册了“一站通”,20名农村信息员向农业部进行了资格申报认证。乌金山镇海底岭村、施家洼村和北田镇张胡村等电视上网示范村建设正在实施中。 4、畜牧防疫体系建设。我区总投资113万元,整合原有的10个乡镇畜牧兽医站资源,建设5座高标准乡镇畜牧兽医中心站,总建筑面积1506平方米。

目前乌金山、修文、北田、长凝四个中心站已竣工。修文兽医站524平方米,在全省都是一流。张庆畜牧兽医中心站预计7月完工。在5个畜牧兽医中心站建立乡镇疫情测报点,村级防疫员队伍健全率达到了100%,形成完整的动物疫情测报网络。通过畜牧防疫体系建设,我区动物防疫整体能力明显增强,去年有效预防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发生,今年春季又成功狙击了亚洲Ⅰ型口蹄疫传入我区。 5、农业执法体系建设。农资打假重拳出击,多部门联合行动,集中整顿农资市场。3月10日至4月10日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农资打假下乡”集中行动月活动,重点检查农资产品生产企业、乡镇供销社、生产资料公司和其它批零市场,通过环环相扣,实施全方位监管。区农业局与质监局稽查队深入城区农资销售市场、网点进行检查,与物价局联合对农资价格进行专项检查,有效地平抑了农资价格。区工商局也开展了“红盾护农”行动,对3家不符合“一主两辅”生产经营资格的,依法予以取缔。共对20个经销单位进行了化肥专项抽检,抽取样品17个,代表磷肥、复混肥总数量180吨,抽检了10个生产企业的9种牌号规格的化肥,其中7种牌号合格,2种牌号不合格。检查中发现当前农资主渠道销售市场货源充足,基本无假冒伪劣现象。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是市场建设发展缓慢。虽然我区在建设各类农产品市场上热情很高,但建设速度仍显缓慢,很多还停留在“纸上谈兵”的规划阶段。庞大的生产基地与较弱的市场建设之间的矛盾不能适应产业化发展要求,大量蔬菜等农产品仍停留在原始堆积和马路地头销售的初级阶段,价格低,包装差,无品牌,集散、信息功能弱。尤其是综合性农业市场缺乏,榆次串串红农业综合市场仍处于筹建阶段。 二是农产品加工龙头仍然不强。主要体现在围绕菜、枣、果、肉、蛋、奶的加工龙头企业滞后,现有加工企业规模不大,实力不强,产业带动力较弱。我区在酿造、饲料加工等方面有一些加工亮点,也有如白象方便面、恒顺醋等全国知名品牌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但都与我区的蔬菜、红枣、畜牧养殖三大特色产业的发展联系不紧,带动示范能力不强。福大蔬菜公司受资金短缺等制约因素,目前进展缓慢。乳制品加工企业面临市场的严峻考验。今年榆次开发区引进了古城奶业,年加工能力达到5万吨/年,将对我区乳产品加工企业形成强烈冲击。博瑞公司收购鲜奶的价格是0.7元/斤,而古城奶业的收购价格则是0.85元/斤,远高于我区的牛奶收购价格。尽快培育一批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竞争力强、辐射带动面广的龙头企业,就成为提升农业产业化的当务之急。 三是农民组织化程度还较低。全区已有农民合作组织39个,会员3209名,但与我区30万亩红枣、34万亩蔬菜等基地规模相比,与全区26万农民群体相比,还显得作用微薄,农民组织化生产的程度还明显偏低。这也是我区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程度不高、市场化营销滞后、农产品质优价低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还很落后,自然灾害频发。我区道路、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有待进一步提高。全区常用耕地面积57.4万亩,水浇地24.2,只占到42。2%。亩均占有水资源185立方米,只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10%,是水资源严重缺乏型县区。水利设施落后严重影响了丘陵山区农民致富增收。干热风、连阴雨、霜冻、冰雹等灾害时有发生,设施农业还不很发达,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还较弱。 三、“十一五”思路和举措 农业“十一五”发展的基本思路是以现代生态农业(即劳动生产率高、土地生产率高、投入产出率高、科技贡献率高、农民收入水平高,农田标准化、操作机械化、经营规模化、服务社会化、化、生态良性化、发展持续化)为发展方向,不断优化农业结构,在保持粮食生产能力基本稳定的前提下,逐步调减粮油种植面积,大力发展有区位优势、适应大中城市和出口需要的禽畜、水果、蔬菜、干果等优质高效农业,紧紧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构筑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的目标,充分发挥我区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明确重点,突出特色,优化布局,强化措施,巩固提升原有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新的优势产业,推进农业优势产业集群发展,确保农业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在较长时期内保持较快增长势头,加快富民兴榆新跨越和农村全面小康建设步伐。到2010年,全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8000元/人,年均增长14.6%;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135.75亿元,年均增长8.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500元,年均增长11%。 第一,坚持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经营制度,引导农民进行合理土地流转。应当承认,我区超小型的农户经营规模,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非常不利的约束条件。随着农村劳动力的逐步转移,农村老龄化日益严重,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化经营是现代化农业的必然要求。因此,一方面,鼓励农民在自愿和保持土地原承包权不变的原则基础上,土地的使用权流转和集中,从而形成蔬菜、红枣、畜牧等规模较大的家庭农场。另一方面,引导农户在不改变各自土地占用规模的条件下,实行一定的产前、产中和产后联合,从而实现经营规模的扩大。 第二,以科技进步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动力。农业现代化说到底是农业科技化。没有现代科技成果的不断开发和应用,就谈不上农业现代化。只有靠科技才能实现高产、优质、高效,只有靠科技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只有靠科技才能提高市场竞争力。我区将重点扶持现有的金贝、羊驼、金威航天育种等科技示范园区,在修文镇再上一个农业现代化示范园区。要以现代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示范应用为支撑,立足于本区蔬菜、干鲜果品、特色畜禽产品、农产品加工等主导产业的发展需求,按照农业产业化生产和经营体系配置要素和科学管理,建立起符合21世纪农业发展趋势的科技先导型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到2010年示范区面积达到6万亩。继续深化政府农业推广体系的改革,把农业技术开发和推广体系的重点转向社会化。大力提倡和鼓励涉农企业的技术推广

,逐步形成以企业、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和各种产业化组织为主的多元农业科技推广体系。鼓励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把增产增收效果显著的科技成果和实用技术组装配套成易学、易用、易为农民所掌握的组合技术,积极示范推广,加快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步伐。到2010年,农业专业协会的覆盖率要达到70%,农业综合服务体系健全率达到90%,科技园区技术覆盖率达到80%。 第三,加强公共性基础设施建设。加强道路、水利、农田等基础设施方面的建设,对推进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已经证明:同样的钱,用在基础设施方面所起的作用要比通过市场来支持农业效果好得多。一方面要靠农民和农村集体自身的资金积累,区政府也量力而行,给予尽可能的支持,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提高抗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改造现有的中低产田。在目前全区有效灌溉面积38.25万亩,节水灌溉面积25.29万亩的基础上,到2010年前将剩余12.96万亩有效灌溉面积全部发展为节水灌溉面积,其中高标准管灌加闸管灌9.5万亩,喷灌2.5万亩,滴灌涌泉灌等0.96万亩。 第四,加强农业市场体系和产业化组织的建设。农业作为一个产业部门,显著的特点是生产规模太小,这与其它产业有着显著的不同。而“小生产、大市场”的矛盾在我区表现得尤为突出。因此,必须通过市场组织的发育,通过产业化的链条,通过各种新型的合作社等农民自己的组织,将农户与市场更好地连接起来。一方面可以使得生产更好地适应市场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有可能使得农民分摊到一定的产后增值收益。要大力发展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到2010年,农民合作组织成员争取达到2万人。 第五,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坚持蔬菜、红枣、畜牧、农产品加工四大基地建设的发展思路,坚持规模扩张,以量占市,以质取胜。到2010年,蔬菜面积稳定在30万亩,其中温室大棚发展到12万亩,全部达到绿色蔬菜基地标准;红枣面积进一步扩张,达到35万亩;奶牛存栏达到3万头;鸡存栏180万只,出栏120万只,肉羊存栏30万只,出栏30万只,生猪存栏20万只,出栏30万只;建设高标准养殖示范园区60个。在红枣发展初具规模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核桃、扁桃等干果产业。以山西威特食品公司为龙头,发展出口导向型的特色干果种植业,在丘陵乡镇种植扁桃及优质核桃5万亩,三年完成。 第六,全面推进我区农业和农村现代化试点建设。郭家堡、张庆、修文、乌金山、东阳5个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示范乡镇,王湖、郭家堡、南关等20个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示范村,加紧进行农业和农村现代化试点建设规划,争取今年10月底5个试点乡镇全部制定高标准的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10年规划。充分发挥小城镇的集聚功能,创新思路,引导农民在广泛参与市场化、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中创业致富。充分利用我区东阳商旅型经济带、修文民营经济园、张庆醋业园区等已经具备集群经济的有利条件和雄厚的经济基础,辐射带动周边农村共同繁荣。积极推进城市化的发展进程,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大幅度提高城镇化水平,拉动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城镇化水平由目前的52%,提高到2010年的63%。 第七,做强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带动农业产业化向纵深发展。挖掘我区的区位和资源优势,通过内部发动,外部引进,吸引工商企业转攻农业,鼓励民营大户发展农业,建设一批加工龙头亮点。鼓励农口各部门、各乡镇进一步明确扶持重点,倾斜优惠政策,多方聚集资金,尽快提高龙头企业的规模化、集约化水平和辐射带动能力。引导乳制品加工企业走集团化发展的路子,借鉴榆次怀仁四眼井酿造集团公司的成功运作经验,引导博瑞公司、晋佳公司、晋宏公司等走联合发展的道路。或者直接与古城乳业、蒙牛等大型乳品企业联合,将我区的乳品生产、加工、销售融入到全省乃至全国的大市场中去,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到2010年,全区围绕红枣、蔬菜、乳品等优势产业,形成产值亿元以上的大型龙头5个,产值1000万元以上的中型加工企业10个。 二○○五年七月十三日
区农业发展状况及“十一五”思路和举措一文由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F132.coM小编推荐

单位工作思路和“十一五”发展规划


×
×年工作思路
×年,我们将按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中有关事业发展的总体要求,结合本地实际,拟定本处的工作思路,即:一个主题、两个创新、三个体系、四个重点、五项目标、六项措施。
×一个主题:
×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构建和谐和为民利民为目的,以科学规范和优质服务为手段,以强化队伍建设和爱岗敬业为保证,紧紧围绕省、市下达的任务目标,按照局党委制定的总体思路和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社会保险政策和规定,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险服务体系建设,全面实施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形成灵活高效的宣传网络、发放网络、稽核网络、监管网络,提升社会化服务水平。
×两个创新:
×、机制创新。一是按照社区管理的新模式,实施社会保障对象的社会化管理,充分发挥街道和居委会的作用,使之成为社会保障体系的基层网络;二是按照“五险合一”的原则,加强计算机平台建设,为实施金保工程做准备;三是研究探索新形势下职工的劳动与社保关系“两分离”现象,针对政府和市场两种方式同时配置失业人员问题,建立健全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险关系四是以点带面推进镇属企业职工参加市级养老保险的进程,以及企业养老保险与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和农村养老保险对接问题。
×、制度创新。一是进一步规范制度建设完善工作流程对管理服务的运作规范和效果进行检查评估,实行管理服务达标制;二是加强责任制考核,明确分项任务目标,建立健全内部考核机制;三是强化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做到“四个进一步”,即:进一步改善服务态度,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进一步强化服务手段,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准,切实树立劳动保障部门的良好形象。
×三个体系
×、业务管理体系。一是完善各类基础台账,对原有的各种业务台账进行修改和完善,关联条目进行合并设置,并与计算机信息进行对接,形成以计算机记账为主体的业务管理体系。二是进一步研究多渠道筹集养老保险资金的办法,加强养老保险基金的监管,强化社会保险稽核工作,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基金的有效运营和严格管理体系,形成养老保险基金规范化、公开化、安全化、制度化的管理机制。
×、制度保证体系。一是实行承诺服务,在最短时限内办理社会保险业务,做到社会保险登记、变更、注销手续在个工作日内办结,核定参保单位缴费基数在个工作日内办结,审核养老、工伤、生育保险待遇,随到随办,对企业在改制、破产中遇到的难题,做到急事急办,特事特办。二是保持电话、触摸屏、社保网三条热线畅通,做到参保人员和离退休人员能够及时查询个人账户信息和养老金信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能够及时咨询有关社会保险方面的政策、业务,社会各界可以随时举报冒领养老金行为。三是各项工作实行规范化管理,所有科室、工作人员的职责健全,业务流程规范,工作人员均按规范的着装、规范的语言、规范的服务流程,亮牌上岗,所有工作人员均能按照规章,遵守作息时间,严守工作秩序,维护公共卫生。
×、体系。一是建立健全计算机数据库、社会保险卡和信息卡三位一体的离退休人员基础信息系统,完善社管中心与各社区管理机构,以及社保机构与财政部门、银行、邮局的业务协作机制,确保在第一时间掌握企业离退休人员的基本状况,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按月足额领取到养老金。二是建立社会保险技术支持系统,尽快实行与部门的社会保险管理信息一体化管理,为最终实现“五险”一票征收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网络服务。
×四个重点
×、突出抓好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
×、突出抓好乡镇企业社会保险扩面。
×、突出抓好养老保险基金的监督管理。
×、突出抓好社会保险队伍建设。
×五项目标
×、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覆盖面确保。
×、养老保险扩面新增人。
×、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和按时足额

发放率始终达。
×、企业养老保险稽核面确保达。
×、破产、改制企业解除劳动关系人员的养老保险关系续接率达以上。
×六项措施
×、以法律、法规为工具,强化社会保险宣传。围绕养老保险扩面、养老保险关系续接、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等职工关心的热点问题,深入广泛宣传国家和省市有关社会保险的法律法规、政策规定,将社保宣传作为业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年目标考核。在宣传方式上,实行市、镇联动,做到立体式、全方位、多样化,在报纸上开辟专栏,在电视上开辟专题,在电台上开辟社保之声,并采取编印宣传手册、制作宣传展板、编排文艺节目等形式,大力提高社会保险政策的知晓度。
×、继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按照“稳住存量,扩大增量”的总体思路,突出城镇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已实行公司制改造的原乡镇企业这个重点,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对未在指定时间内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企业,采取新闻曝光、行政执法等手段,强制其参保。同时,对我市行政区域范围内的应参保单位,凡未依法登记参加社会保险的单位,由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照有关法律规定,根据用人单位职工人数、生产经营规模、本市上年在岗职工社会平均工资等资料,按照单位和职工个人分离征缴的办法,核定其单位应征缴费额,并及时提供给地方税务机关,由地方税务机关统一征收,努力做到应保尽保,应收尽收。
×、建立工商、税务和社会保险联动登记制度。工商部门、地方税务机关和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在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开设用人单位社会保险联合登记窗口。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办理企业设立登记和变更登记后日内,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帮助企业办理社会保险登记或变更社会保险登记手续,地方税务机关据以进行税务登记、征收社会保险费。
×、建立财政、审计、劳动保障、地税、工会等部门联动稽核制度。成立××市社会保险稽核领导小组,由劳动保障部门及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组织实施,各相关部门配合,主要稽核用人单位申报缴费人数和缴费基数情况,参保单位和个人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情况,欠费单位按计划补缴欠缴社会保险费情况,以及是否存在虚报、冒领基本养老金的行为等。在坚持常规检查与举报专查相结合的基础上,把未进行社会保险登记、申报的单位和改制、转制后未进行社会保险变更登记的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已实行公司制改造的原乡镇企业作为劳动保障监察的重点,对已参保企业,重点稽核参保人数和缴费基数情况,并将稽核结果作为“社会保险信用等级”评定的重要依据。
×、以规范各项业务工作为重点,全面提高社保基础管理工作水平。一是根据工作实际需要,认真修订完善社保业务流程,充实调整业务人员,落实岗位责任制;二是认真履行社会保险登记、申报、缴费审查、稽核职责,重点是对参保单位缴费工资基数、缴费人数及财务状况进行稽核;三是做好养老保险基金多渠道筹集和监督管理工作,严格执行缴费制度,规范缴费基数,做到应收尽收;四是按照因地制宜、因企制宜、因人制宜、分类处理的原则,做好改制、破产企业的养老保险衔接工作,为企业改制和经济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
×、以加强自身建设为根本,切实保证各项工作顺利完成。强化社会保险机构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知识学习,增强工作人员的素质,通过各种形式对工作人员加强形势任务、前途理想、职业道德、遵纪守法等方面教育,巩固和扩大先进性教育成果;扎实搞好业务学习,使全体人员都能把握社会保险法律、法规和政策,熟悉有关业务知识,并准确地指导工作实践,提高办事效率和管理水平。
ד十一五”发展规划
×一、发展思路
×根据“十一五”期间全市劳动保障事业发展的总体趋势,拟定我市社会保障工作的总体思路: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为目标,以构建和贯彻落实为落脚点,以实行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制度创新为手段,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险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和建立业务管理体系、制度保证体系、计算机支撑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把我市社会保险工作推向一个新阶段。
×二、重点工作目标
×、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制度。实行社会保障“一体化”,是社会保险发展的方向,也是社会保险体系完善的一个标志。通过实行“一体化”建设,建立适应城乡各类企业和个体劳动者的“广覆盖”、“五统一”的社会保险制度,实行一票征收制,打破企业所有制界限和职工身份界限,为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提供可靠的社会化保障。
×、建立科学完善的信息网络制度。依据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部署,按照网络互联、信息共享、安全可靠的社会保

险信息服务网络建设的要求,加强数据库建设和数据整合两项基础工作,实现与省、盐城市和我市财政、地税、银行、就业等部门的联网,充分发挥金保工程数据快捷传递、资源共享、信息共用和支持宏观决策功能,将社会化管理服务信息软件的开发研制工作纳入我市金保工程建设,抓紧制定需求方案,使之达到分别与各街道事务所和各社区信息共享联网的功能。
×、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险预算制度。按照“部分积累”的基金筹资模式,将社会保险基金纳入财政预算管理,建立统一的基金管理运营体系,实行税务部门统收、劳动保障部门统支的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养老金计发办法,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真正实现社会保险基金有-的积累率,以达到预期的基金积累目标,
×三、主要对策措施
×、建立独立于企业之外的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在完善城市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保险扩面征收机制的同时,还要加快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按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的目标,探索各种社会保险费的征缴标准以及计发标准,做到城乡各类企业职工,包括乡镇企业、村办企业、农村私营企业、农林牧渔产业企业的职工,都能参加养老、工伤、生育、失业、医疗社会保险,拥有唯一的社会保障号码及账户,并享有相应的社会保险待遇。
×、千方百计地解决保险基金积累不足的问题。对于保险基金不足的问题,可从以下几方面筹集:⑴在国有资产方面,可以将国有资产存量变现收入的一部分转化为社会保险基金,这也是对当年低工资条件下工人劳动所得产权明晰化的体现;⑵在养老保险方面,可以通过制定指导性政策来鼓励、引导企业和职工建立企业年金制度和参加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在政策上给予一定的激励措施;⑶在缴费基数方面,鉴借西方工业国的做法,可在条件成熟时试行逐步取消缴费限额的做法;⑷在建立社会保障预算制度方面,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在中央和地方财政里安排一块,或建立特殊税种,纳入财政预算;⑸在通过其他渠道筹资方面,可通过发行保险债券,或发行保险彩票等,解决临时资金不足的问题。
×、统一社会保险基金的运营方式。为规范基金的运营,可以对各项社会保险费实行合并征收,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统一调剂使用。对合并后的缴费基数和缴费比例的确定,要从考虑本统筹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工资水平、就业率等因素出发,确定社会保险总支出水平和合理的费用分摊比例,并做到有利于向“纯积累”模式过渡。
×、为实行全国统筹做好准备
×首先是按照国务院的要求,建立企业基本养老保险的省级统筹,为下一步建立全国统一的企业养老保险基金统筹做准备。社会化统筹的范围越大,越能做到公平。在全国范围内调剂使用养老保险基金,这是高度的社会化分配,也是社会公平所要求的。目前的主要任务是加强研究,设计模式,制定相关法规和协调关系,以求平稳过渡,达到全国统筹的伟大目标。
×、建立社会保险呼叫系统
×为建立健全多功能、全方位、快捷便的社区网络系统,规范社区服务管理体系,在条件成熟时,建立以通讯技术、、视频技术为信息服务依赖的社会保险呼叫中心。这样,不仅可以零时间直接、方便地解答市民所关心的问题,即时宣传社会保险政策,使政府和广大市民都能及时地获取双方所需要的信息,而且也能作为群众、社会监督政府机关和职能部门的重要窗口,对于改进机关作风、强化政府的服务职能,起到较好的作用。
×、注重社区资源的开发与管理
×首先,政府应积极成立社区福利机构,并给予实质性的帮助。其次,应建立跨组织的民间福利机构联盟,以建立有效的渠道、整合社会资源。按照“政社分开”的原则,改革旧的行政体制与机制,剥离那些原本属于非政府组织应具备的社会职能,恢复政府作为社区发展中的组织规划者、裁判者与执行者的行政管理角色。在转换角色的同时,及时在社区行政管理的职能体系中补充鲜鲜血液、注入新的职能,切实推进社区发展。

区林业“十一五”规划及中长期发展规划



第一章基本区情
(一)自然概况
**区位于某省省中部偏北,**市中南部,是某省省会**最大的市辖区,东起章丘,西止长清,南依泰山,北临黄河,总面积.平方公里。地势南高北低,海拔在—米之间,比降为.%,最高峰为梯子山,海拔.米,其余山峰在—米之间。地貌由南及北分为山区、丘陵、平原、沿黄四大类。
**区位处北半球中纬度地带,属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大陆季风性气候。平均气温.℃,最高平均值.℃,最低.℃。平均日温差.℃。平均无霜期天,日照时数.小时。平均降水量为.毫米。降水多集中在—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左右。
**自然风光优美,人文景观众多,文物古迹荟萃,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区内物产丰富,粮、棉、油、菜、瓜、果、肉、禽、蛋、奶、鱼等农产品种类齐全。矿产资源主要有铁、煤、花岗石、木鱼石、重晶石等。区内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南部山区山峦绵延起伏,山清水秀,是省城**的“后花园”;北部平原荷花映日,滨河风光旖旎秀丽。主要旅游景点有跑马岭野生动物世界、四门塔、药乡森林公园、红叶谷、华山、蟠龙山等。
(二)社会经济状况
**区辖个街道,个乡镇,个准乡镇级的工业示范区,个居民委员会,个行政村,总人口万,其中非农业人口.万,农业人口.万。
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农业总产值中,林业产值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为.%。全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三)“十五”末发展预期目标
到“十五”末,全区生态林面积达到万亩,经济林总面积达到万亩,花卉苗木面积万亩,农田林网化面积万亩,林木覆盖率提高到%以上。
第二章规划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奋斗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和“”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坚持走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可持续发展道路,建立以森林植被为主体的生态安全体系,建设山川秀美的生态文明社会,大力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推进林业生态体系和产业建设,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建设省城后花园,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全党动员,全民动手,全社会办林业。
——坚持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生态效益优先。
——坚持严格保护、积极发展、科学经营、持续利用森林资源。
——坚持政府主导和市场调节相结合,实行林业分类经营和管理。
——坚持尊重自然和经济规律,因地制宜,乔灌草合理配置,城乡林业协调发展。
——坚持科教兴林。
——坚持依法治林。
三、奋斗目标
通过管好现有林,扩大新造林,优化林业结构,增加森林资源,增强森林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增加林产品有效供给,增加农民收入。到年,全区林木覆盖率达到%以上,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林业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到年,林木覆盖率达到%以上,生态环境趋于优化,林业产业实力显著增强;到年,林木覆盖率达到并稳定在%以上,实现山川秀美,生态环境步入良性循环,林产品供需平衡,建成比较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
———年(“十一五”期间)全区荒山造林.万亩,发展经济林万亩,花卉苗木万亩,速生丰产林万亩,新建、完善农田林网万亩,村镇植树万株(各年度的发展目标详见附表)。到年底,全区有林面积达到万亩,其中防护林万亩,经济林片林万亩,用材林万亩;堰边植树植果折实万亩,经济林总面积达到万亩;花卉苗木万亩,农田林网化面积万亩;干鲜果品总产量.亿公斤;林业总产值亿元;林木覆盖率达到%。
———年全区补植完善防护林万亩,嫁接、改造、完善经济林万亩,新增花卉苗木万亩,新建完善农田林网万亩,村镇植树万株。到年底,经济林总面积稳定在万亩,花卉苗木面积达到并稳定在万亩,干鲜果品总产量亿公斤,林业总产值亿元;林木覆盖率达到%。
第三章总体布局和重点建设区域
一、林业建设总体布局
实现林业“十一五”规划及中长期规划任务目标,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大环境绿化、保泉绿化、绿色通道、封山育林等林业重点工程,抓好宜林荒山、道渠两旁、城乡及村镇周围的绿化,努力实现全面绿化,在此基础上,实现由“量”到“质”的提升,提高

绿化档次和水平;加快推进林业结构调整,努力建设好经济林、花卉苗木基地,适地发展用材林,依靠科技,依托市场,提高林业经济效益;坚持以人为本,依法治林,保护好林木、野生植物资源;积极稳妥地发展、建设森林公园和游憩性森林;加快林业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创新,向管理要效益,以改革促发展,调动社会各方面发展林业的积极性。
二、林业建设重点
(一)林业生态体系建设
、宜林荒山造林绿化。“十一五”期间继续抓好大环境绿化、保泉绿化、小流域综合治理等以改善生态环境为主体的重点工程,对宜林荒山进行全面、高标准绿化。
——区域性生态环境的改善。到“十五”末,全区宜林荒山面积虽较“九五”、“十五”期间大幅减少,但仍有.万亩荒山需要绿化。这些荒山大多分布在山体的中上部或顶部,地处高山远山,土层瘠薄,绿化难度大,“十一五”期间努力将宜林荒山全部绿化一遍。一治一条流峪,一治一座山头,实行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以实施重点工程为带动,高标准规划,严格造林技术规程,因地制宜,合理密植,最大限度地增加植被覆盖面积。通过重点区域治理,带动整个山区荒山绿化。
——景区景点周边的绿化美化。跑马岭、四门塔、九顶塔、红叶谷、药乡森林公园等现有景区景点,在保护、利用好现有森林资源的基础上,以提升绿化档次为主,根据景区各自的特点、面向的消费群体的不同因需在景区内密植各类观赏树种和摆放时令花卉,在绿化水平上再上一个新台阶;新引进的景点景区以高标准绿化为主,增加植被,增强吸引力和观赏效果,为景点再扩张、再提升打好生态基础。卧虎山、锦绣川、狼猫山三座大型水库以及座中小型水库周围以营造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为主,涵养水源,减少水土流失,保障水库水质和周边环境良好,同时可适当点缀黄栌、五角枫、红栌等观赏树种,形成集绿化、美化、防护、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综合绿化体系。
——生态防护功能的增强及绿化水平的全面提高。“十一五”期间完成宜林荒山造林后,从年开始,山区生态体系建设的重点有两个:一是努力实现全面绿化,做好“十一五”期间荒山造林成果的补植和完善;二是向高标准绿化迈进,增强生态防护功能,全面提高绿化水平。
、平原绿化。
——农田林网建设。平原农田林网的新建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实施、高质量施工,科学规划,统一网格标准,统一苗木规格,采用大苗、良种苗定植,确保一次成型,发挥最佳效益。农田林网的完善主要是对林带不整齐,布局不合理,网格偏大,标准不高的林网,按统一标准进行补植完善,达到合格农田林网的要求。“十一五”期间新建、完善农田林网万亩。“十一五”末,平原万亩农田基本实现林网化,农田防护体系更加完善。林网树木成材后,可按照法定程序办理各项审批手续后进行间伐或轮伐,但伐后必须及时更新,以确保整个防护体系的完备。
——速生丰产林建设。速生丰产用材林以廉价的投入、高效的产出、管理粗放等优点正逐步被平原地区群众所认识和接受,也是平原地区农民增加收入的有效途径。“十一五”期间,在群众自愿的基础上,适时引导、鼓励农民发展速生丰产用材林,五年计划发展万亩。发展重点以沿黄、沿小清河的华某省部、遥墙、唐王、王舍人等平原乡镇为主。
——村镇绿化。城镇绿化以乡镇政府驻地为轴心,向四周辐射,以道路绿化为重点,向街巷延伸。重点搞好周边环境的综合整治、城镇小广场建设和办公、商住区的绿化美化,提升乡镇的对外形象。
大力推进围村林建设。周围的生态环境如何已经成为村庄文明、富裕的重要标志,也是建设现代化新农村的需要。围村林建设本着“十一五”期间打基础、搞试点,“十一五”之后全面展开的思路,科学规划,因势利导,有条件的村可规划建设中心花园或小广场,多形式加快村庄绿化。同时,积极引导农村群众结合村庄绿化搞好庭院绿化,改善生活居住环境。
、绿色通道建设。建设绿色通道是国土绿化和大环境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五”期间全区绿色通道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完成了济青、东绕城高速公路的绿色通道建设,但今后的建设任务仍很艰巨
(二)林业产业体系建设
林果产业是南部山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山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花卉苗木业是新兴的朝阳产业,地域带动作用明显,市场潜力巨大。“十一五”期间重点抓好林果产业的提升和花卉苗木业的发展壮大。
、林果产业。“十五”末,全区经济林总面积达万亩,“十一五”期间在稳固现有面积,适当扩大规模的同时,重点在挖掘内部潜力,产业提升上做文章。
①结构优化。突出抓好“五个一批”:
——新扩张一批果品基地。“十一五”期间再扩大经济林面积万亩,“十一五”末经济林总面积达到并稳定在万亩。重点突出仲宫、港沟、彩石、柳埠等目前经济林总量和人均面积较少的乡镇的退耕还果,大力发展经济林。坚持良种化、区域化、基地化的建设原则,重点发展桃、杏、核桃、板栗、花椒、大樱桃等当地名优品种和市场潜力大的干果和小水果,逐步扩大标准化生产和无公害生产规模,培育、扶持一批当地优势果品品牌,努力提高良种化程度,提高市场竞争力。
——更新改造一批中低产果园。现有经济林中,有近万亩的果园产量低、效益低下。“十一五”期间,重点对这些中低产果园进行提升改造。学习借鉴外地的先进技术和经验,积极推广果实套袋、微滴灌、

树盘覆草等管理技术,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加强树上树下科学管理,提高果树生产的单位面积效益和经济效益。
——嫁接提升一批低劣果树品种。现有经济林中,有.万亩属于老化、退化严重的低劣果树品种和新栽植的干果实生苗,管理滞后,影响农民增收。嫁接改造的重点是苹果、梨、桃等低劣杂品种以及新栽植的核桃、板栗实生苗。紧跟市场需求变化,积极引进市场竞争力强、效益好的名优特新果树良种,引进良种接穗,大力开展果树嫁接改造工作,努力提高良种化水平。
——设施栽植一批果树大棚。果树设施栽培通过“十五”期间的实践,正逐步被山区群众所接受。“十一五”期间,继续加大果树大棚建设力度,根据果树生产状况和立地条件,正确引导,因地制宜地抓好果树设施栽培,深入挖掘果树生产的内在潜力。
——建设完善一批高标准林果示范园,以点带面,辐射带动林果产业化水平的整体提高。重点抓好核桃、板栗、扁桃、苹果、梨、桃、杏、葡萄、柿子等大类果品高标准示范园的建设。同时,抓好个左右的果树专业村,全面带动,提升全区果树管理整体水平。
②产业体系。全区经济林总量和产量虽大幅增加,但也存在销售渠道不畅、产业链条不健全的问题,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体系,这也是林果经济效益不高的原因之一。“十一五”期间争取在果品精深加工和市场化建设上有新突破。
——果品精深加工。“十五”期间引进、发展的华鲁食品、大正食品等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效益良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果品产销矛盾。“十一五”期间力争再引进几家以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为主的规模型农业龙头企业,实行果品基地、产出、加工、销售一站式服务,有效解决果品销售不畅的问题,延长产业链条,实现果品的多次增值。
——完善产销体系。加强果品市场建设。在扩大已有的七里堡、仲宫、商家、西营等果品市场规模的同时,再规划建设柳埠、高而等处果品批发交易市场,避免因销售不畅造成的果品滞销压价,提高群众植树种果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果树生产者协会和专业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面向市场,面向果农,走出一条协会、基地、农户、市场的产销路子。
、花卉苗木业。花卉苗木业作为新兴产业和朝阳产业,“十五”期间发展势头强劲,为今后的产业做大做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十一五”期间继续加大力度,新发展万亩,“十一五”末达到万亩,并形成规模。坚持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积极引导、扶持唐王、董家、郭店、王舍人、华山等平原乡镇发展种苗繁育和花卉种植。在布局上逐步向济青高速公路、东绕城高速公路、孙唐路两侧集中,建设花卉苗木产业带。坚持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新引进一批花卉苗木龙头企业;加大扶持力度,鼓励现有企业和种植大户扩大规模。坚持市场拉动,发挥好区花卉苗木协会的作用,搞好市场信息沟通,紧跟市场需求变化。坚持园区化管理,做好花卉苗木产业园区的规划和招商,实现产业发展的聚集效应。
(三)林业生态保护体系建设
生态体系的不断完善,森林资源总量的不断增加,森林资源管护的任务也越来越繁重。因此,“十一五”期间必须进一步健全林业生态保护体系,抓好封山护(育)林、森林防火、资源林政管理和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
、实施封山护(育)林及生态林补助项目。封山护(育)林是有效地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加快国土绿化、改善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全区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持续不断地封山育林,有效增加了森林植被。“十一五”期间,继续加大封护力度,与实施生态林补助项目结合起来,对项目区森林资源实行重点封护,发挥项目区专职护林员的作用,管严管死国家级生态公益林。以项目区为核心,向外延扩展,扩大封护范围。本着封低即封高,封近即封远,生态、社会、经济效益兼顾,封育管造四结合的原则,因地制宜,因类施封。“十一五”期间新封山护林万亩。
对位处高山远山偏远地带、人工造林难度大,比较适宜通过实施人工封育,达到增加植被目的的部分荒山,加大封山育林力度,实行死封,按封山育林的标准和要求,配备护林房、护林员和瞭望设施,建设生态防护隔离围栏,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林业,同时又能实现全面绿化。
、森林防火。始终把森林防火放在林木资源管护工作的突出位置来抓。加强装备建设,根据任务需要,配齐必要的通讯、交通和扑火机具。加强队伍建设,加强森林消防专业队伍的管理,提高作战能力,完善区、乡镇、村三级护林网络,搞好护林联防。加强林火监测监控体系建设,科学防火,增加防火瞭望台(塔),安装先进的监控设施,减少监控死角。加强制度建设,完善森林防火的各项制度,采取一切有效措施,努力减少森林火警火灾发生起数,减小火灾危害。
、资源林政管理。严格木材采伐审批程序,坚持实行林木采伐伐前公示制度,强化整个采伐过程的监督。严格实行木材采伐限额制度,减少违章采伐、乱砍滥伐等现象的发生。加强木材运输管理和木材经营管理,规范木材经营市场,加强对从事木材经营、运输的单位和个人的管理,依法健全各项经营手续。通过各种方式提高林业行政执法人员的整体素质和执法水平,预防职务犯罪,提高林业案件的查处效能,确保森林资源的安全。
、森林病虫害防治和动植物检疫。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加大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力度,新建完善林木病虫测报点,配齐必要的防治设施和装备,

增强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和防治能力。对柳埠、黑峪两处国有林场进行重点防治。全区林木病虫发生率、监测率、防治率都要达到省、市制定的管理目标,做到有虫不成灾。加强动植物检疫工作,防止林木检疫对象的侵入。加强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加强对驯养、繁殖、经营野生动植物的单位和个人的监督管理,完善各种经营手续,依法经营,依法管理,逐步使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走上规范化轨道。
(四)森林旅游业与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
、林场建设。柳埠、黑峪两处国有林场在保护、管理好国有森林资源的基础上,“十一五”期间争取在管理机制、经营方式、经济效益上有新的突破。特别是国有柳埠林场,在核心区域的森林资源划归跑马岭景区和四门塔景区管委会经营后,如何摆脱目前的困境,盘活其余国有森林资源是亟需研究解决的重大课题。在新形势下,应紧紧抓住市场经济深入带来的重大机遇,打好“柳埠国家森林公园”这块牌子,广泛宣传,广泛招商引资,力争“十一五”期间盘活部分国有资源,努力使林场摆脱困境。两国有林场要不断加强制度建设,对职工进行多形式、多层次的教育,转变职工思想观念,激发工作积极性,努力使林场建设再上一个新台阶。
、森林旅游业发展。森林旅游经过“九五”、“十五”期间的发展,优势越来越明显,人气越来越聚集。特别是国有黑峪林场与某省鲁建世纪集团以合作形式开发建设的蟠龙山森林公园年的成功建成开放,为全区乃至全市森林旅游业的发展树立了样板。“十一五”期间继续发展优势、挖掘潜力,做好森林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森林公园建设。进一步扩大蟠龙山森林公园的建设规模,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园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人流、在此聚集;完善运行管理机制,全面发挥森林资源的三大效益,努力由投入期向效益回收期转变。协助做好唐王林场市级森林公园的招商引资和开发建设工作,修订完善森林公园的总体规划,用市场的手段开发经营森林公园,把唐王林场市级森林公园建设成为全区北部滨河风光休闲旅游的亮点景区。同时,将其他林相较为整齐、环境较好、有一定历史文化底蕴的林片经调查规划后,再申建处市级森林公园,构建全区森林旅游的大格局。
——休闲观光采摘果园。深入挖掘南部山区经济林的内在潜力,结合“农家乐”项目的实施,在人流集中、交通便利的经济林种植区,因地制宜,积极引导、鼓励单位或个人营建果品采摘园、果园超市等农业休闲观光项目。鼓励有条件的镇、村引进企业连片开发,形成大型的休闲观光景观园,做足旅游这篇大文章。
、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柳埠自然保护区是市政府批准的市级自然保护区,规划建设面积为.万亩。“十一五”期间,重点是按照市级自然保护区的建设标准和要求,做好制度完善,管护措施落实,区内环境改善和周边环境综合整治等工作。力争进一步扩大保护面积,整合周边森林资源,积极申建成为国家级或省级自然保护区。
第四章 “十一五”林业改革重点
一、进一步完善林业产权制度
加快新一轮林权证的核发工作,明确权属,切实维护林权证的法律效力,严格保护林权所有者的财产权,维护其合法权益。进一步稳定承包关系。上一轮承包到期后,原承包做法基本合理的,可直接续包;原承包做法经依法认定明显不合理的,可在完善有关做法的基础上继续承包。农户不愿意继续承包的,可交回集体经济组织另行处置。对目前仍由集体统一经营管理的山林,可采取“分股不分山、分利不分林”的形式,将产权逐步明晰到个人。对宜林荒山荒地,总结“九五”、“十五”期间的经验做法,推广柳埠、锦绣川、孙村等乡镇的改革经验,进一步推行分包到户、招标、拍卖等形式确定经营主体;造林难度大的宜林荒山荒地,可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将一定期限的使用权无偿转让给有能力的单位或个人经营,但必须限期绿化。
二、加快推进林地、林木使用权的合理流转
在明确权属的基础上,鼓励各种社会主体通过承包、租赁、转让、拍卖、协商、划拨等形式参与林地、林木使用权的流转。林地、林木使用权可依法继承、抵押、担保、入股和作为合资、合作的出资或条件。规范流转程序,加强流转管理,认真做好流转的各项服务工作,及时办理权属变更登记手续,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在流转过程中,要坚决防止出现乱砍滥伐、改变林地用途、改变公益林性质和公有资产流失等现象。
三、放手发展非公有制林业
鼓励各种社会主体跨所有制、跨行业、跨地区投资发展林业。凡有能力的农户、城镇居民、科技人员、民营企业、企事业单位和机关团体的干部职工,都可单独或合伙参与林业开发,从事林业建设。切实落实“谁造谁有、合造共有”的政策,为各种林业经营主体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
四、实行林业分类经营管理体制
按照林业分类经营改革划定的事权等级和经营类别,分别采取不同的管理体制、经营机制、政策措施和资源管理办法。对公益林业按照公益事业进行管理,以政府投入为主,吸引社会力量共同建设;商品林业按照基础产业进行管理,主要由市场配置资源,政府给予必要的扶持。继续实施好国家级生态公益林补助项目,按照项目要求,管严管

死国家级生态公益林。争取实施省级公益林补助项目。进一步完善项目的招投标制度、报帐制度,实现林业经营管理机制的创新。
五、革新林业管理机制
(一)办公与网络办公
办公自动化与网络办公是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也是提高办公效率、保障林业快速发展的有效手段。“十一五”期间,根据林业工作需要配齐计算机、传真机,配置带宽不小于兆的局域网络,构建**林业信息网,及时发布林业发展、改革、科技等信息,及时了解外县区、外市地、外省林业工作的动态,汲取经验做法。加强局域网络安全,配齐必需的防火墙、服务器等设备。加强网络管理,培训、确定专职的网络管理人员,确保信息畅通。努力提高网络使用效率,逐步实现网上收发公文、查阅文件、网上传输数据,实现无纸化办公。
(二)业务监控、服务设施建设
根据各科站分工和业务需要,配备多媒体演示室、电子显示屏和电子触摸屏。建设林火监控室、资源消长监控室、林木病虫监测室等现代化的服务设施,及时掌握全区森林资源消长动态,提高森林灾害的预防能力。
第五章保障措施
一、切实加强对林业建设的领导
要充分认识加强林业建设对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将其纳入和社会发展规划,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政策到位,工作到位。切实加大林业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增强干部群众国土绿化意识,激发积极性。层层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靠上抓。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来关心和支持林业工作,共同推进林业事业持续、健康、跨越式发展。
二、加大政策引导和资金投入力度
坚持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各方面的资金一起筹,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筹融资投入机制。积极对上争取林业贴息贷款、国债造林以及重点工程建设资金。坚持全社会办林业,全民搞绿化,深入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采取多种形式发展社会造林。不断丰富和完善义务植树的形式,提高适龄公民履行义务的覆盖面,提高义务植树的实际成效。抓好区、乡镇、村三级义务植树基地建设,建立健全义务植树登记、考核和监督检查制度,多形式加快林业建设。
三、扩大林业对外开放,实现与国际接轨
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林业发展。加大引进力度,着力引进资金、资源、良种、技术和管理经验,鼓励区外投资主体投资造林和发展林产品加工业。开展林产品标准质量体系认证和无公害林产品的开发建设,确立品牌优势,提高林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四、坚持依法治林
进一步加强林业执法队伍建设,逐步建成以专业执法队伍为骨干,以专职护林队伍为基础,专群结合、以专为主,防打结合、以防为主,反应迅速、打击有力的森林资源安全保障体系。积极开展专项教育,加强队伍培训和管理,不断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执法水平。采用林业公安、林政、森保三位一体的联合执法模式,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切实加强以森林防火、防止乱砍滥伐和乱征滥占林地、防治林木病虫害为主要内容的林木资源管护工作,依法严肃查处各类毁林案件,严厉打击毁林犯罪活动。
五、强化科教兴林
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加强科学研究、成果应用和技术开发,提高林业的科技创新能力。重点研发林木良种选育、瘠薄山地造林、重大森林病虫害防治、资源与生态监测、林火管理与控制及主要经济林产品加工转化等关键性技术。抓好林业数据库和林业信息网络建设。加强协会、学会建设,增强技术交流与合作。鼓励科技人员深入生产第一线,开展技术承包、技术咨询、利用技术参股、领办创办实体等形式,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加强林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稳定科技工作队伍。进一步完善科技相关政策,推动林科教、技工贸相结合。加强林业人才教育和培训体系建设,加大对林业职工的培训力度,提高林业建设者的整体素质。


双清区“十一五”规划思路


“十一五”是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最关键五年,抓好这五年工作,对于率先发展双清,全面实现小康目标,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根据区委、区政府的部署和要求,结合我区实际情况,现将我区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思路汇报如下: 一、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 (一)发展基础 “十五”计划四年中,我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导和消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均取得重大进步。 1、经济保持快速健康发展。2004年GDp达10.53亿元(2000年GDp66203万元),年平均增长11.2%,三次产业比例为13.4:40.6:46.4;进出口总值1492万美元,其中出口1086万美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9386万元(2000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674万元),平均递增14.5%;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亿元(2000年零售总额80418万元),平均递增10.6 %;财政总收入8014万元,(2000年财政总收入5270万元)年均增长11.1%。 2、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洛湛铁路和潭邵高速通车;邵阳-南山220千伏安送电线路和邵阳五里牌至檀江110千伏安送电线路,白马工业基地,水电路三通及村村通电话,移动电信覆盖率100%,通乡通村公路进一步改善,泥湾防洪大堤峻工,防洪能力显著提高。 3、社会事业不断进步。全区已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建立具有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和健康教育的新型城乡卫生体系;人口出生率12.67‰,人口自然增长率达到7.62 %。低生育水平持续稳定。 4、人民生活质量稳步提高。城市居民纯收入7398元,年平均增长11.2%,农民人均纯收入3673元,年均增长13.2%。 5、各项改革稳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进展顺利,集体企业改制基本完成,住房、医疗、人事劳动、财政、投资、社会等方面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二)发展环境 从国际上看,世界经济复苏加快,国际资本和产业加速向我国转移,为我们充分利用外部可流动生产要素,拓展发展空间提供了基础条件。从国内看,经济发展正处在新一轮上升期,沿海一些产业正在向内陆转移。 随着洛湛铁路、潭邵高速公路的建成,邵阳大道、大兴路、建设南路、邵水东路即将开工,大大改善了双清的交通优势和区位优势。随着国有工业企业改制逐步深入,民营企业方兴未艾,双清工业中心地位日益凸现,专业市场、专业街提质改造,商品流通幅射半径拉长,正焕发出发展的强大活力。 二、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 (一)指导思想 以“”重要思想和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实施“兴工活市、扩城富农、开放带动、科教领先”的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特色产业优势,生态农业优势,工业大区优势,人力资源优势,突出推进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镇化进程,大力招商引资,全力发展第三产业,努力把双清建设成为一个经济繁荣,人民富强,社会和谐的现代化城区。 (二)发展目标 “十一五期间”主要目标: ──经济总量。至2010年,全区GDp达到21.6亿元以上(按2000年可比价格计算),年平均增长 12%。其中一产业平均增长5%左右,二产业平均增长 13%左右 ,三产业平均增长11%左右 。第一产业增加值达1.9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达9.8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9.9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5亿元, 平均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62.7亿元,年均增长30%。财政总收入突破1亿元,年平均增长11%。 ──经济结构。到2010年,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8.7:45.4:45.9。 ——对外开放。到2010年进出口总额达到 4859万元,年平均递增18 %,其中出口达到4616万元,年平均递增22 %,实际形成以纺织、发制品、生物医药、玻璃为主要品种的出口基地。 ──社会进步。预期人口自然增长率年均增长控制在7.5‰左右,2010年末总人口控制在30.5万以内。科技教育加快发展,城乡卫生、文化、体育设施日臻完善。 ──人民生活。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递增8%和6%。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左右,城镇居民各类社会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大力推进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2006-2010年,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继续保持稳定健康快速的发展态势,实现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环境优美,生活富足,保障健全的。 三、发展重点和主要措施 “十一五”期间,我区重点实施“兴工强区,扩城富农,开放带动,科教领先”的发展战略。 (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优化升级,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1、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努力推进农业产业化 以效益农业为突破口,调整农业生产布局,优化品种结构,重点做好“加工、流通、服务、劳务”八字文章,走城郊特色休闲农业

之路,切实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全面建设优势农产品产业带。一是以白马田放心蔬菜基地为龙头,建成以石桥、城东为重点的3000亩无公害蔬菜产业带;二是以云水、渡头桥为重点的牲猪、肉牛养殖带;三是打造“高崇”品牌葡萄,建成高崇山、渡头桥10000亩无公害葡萄产业带;四是以莲荷、芹菜为中心3000亩花卉苗木产业带;五是建设以肥田、砂塘等村连片5000亩莳菇、莲藕产业带。 ──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企业。重点扶持宝庆肉联有限公司、邵阳紫华纺织品公司、西部牛仔宝庆食品厂、邵阳甾体激素公司、智迩康乳业公司、华湘米业有限公司家宝竹木制品厂、金工板业有限公司、邵阳分公司唐人神集团、中富植物油脂有限公司等农产品加工企业,力争培育2-3家企业成为省级规模龙头。 ──开发休闲农业,建设“城市的后花园”。以长木、东郊渔场、绿洲莲荷村为示范,集郊游、休闲、健身、购农产品为一体的乡村休闲中心。 ──组织劳务输出,发展劳务经济。一要抓好农民工;二要建立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有效、有序组织劳务输出;三是引导外出务工者回乡创业。 2、以工业为主导,重振工业雄风 充分利用现有工业基础好的优势,突出抓好造纸、机械、化工、建材等传统产业,着力培植人员加工、农副产品加工、微肥生产三大新兴产业;重点研发甾体激素、锂离子电池、滑轨调角器、63cy轴向_柱塞泵、高档文化纸等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发展规模工业,实施“低成本扩张,结构效益,质量品牌,人才兴工”的四大工程,力争形成新的产业规模优势和区域经济优势。 ──以现有产业为基础,培植优势产业链和优势企业。做大以汽车零配件为主的汽车工业;以液压件和达力电源为主的装备工业;以化纤、皮革为主的轻纺工业;以精细化工、农药化肥、造纸为主的化学工业;扶强优势企业,重点培植一批有发展前景的骨干企业,并以骨干企业为龙头,带动中小企业发展,拓展产业链延伸。 ──以工业园为载体,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形成成产业集群。“十一五”期间精心打造4.5平方公里核心园区,引进一批以特色产业为主的企业,形成群体规模优势的产业。 3、加大提质力度,全力推进第三产业发展 结合我区第三产业发展的优势,重点发展商贸流通业、信息服务业、教育、社区服务业、物业管理业。 ──商贸流通业。对已具有一定辐射能力的集散市场和专业批发市场加以培育,积极推进连锁经营、超市经营和仓储业。 ──产业服务业。扶持支柱产业,区域特色产业服务的专业化、市场化,形成体系的中介服务、信息服务、、人力资源培训、业务代理等机构,大力发展物业管理,教育文化和社区服务业。 4、加快信息化工程建设 加大政府信息中心的建设投入,通过政府上网,发展电子政务,推动企业上网,实现资源共享,加快发展。 (二)围绕“扩城提质”,提高城市建设水平 强化中心城区的地位和作用,形成层次分明的城市分布格局,综合配套基础设施体系,完善城市功能。将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结合起来,促进生产要素和产业的高效聚集,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 ──中心城区。中心城区主要发展第三产业,加快建设商业步行街、邵水东路沿江风光带、水府庙到双清公园沿堤风光带、紫薇博览园;启动佘湖生态公园建设,协助加快佘湖新城建设。 ──小城镇建设。高崇山镇和渡头桥镇要按照“规划先行、产业支撑”的思路,搞好水、电、路等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小城镇扩规升位,运用市场机制盘活集镇存量土地,在以土地生财,以市场聚财上大做文章。 ──城、乡基础建设。加快邵阳大道和大兴路的力度,争取邵石南路、进站路、龙皇路尽早开工建设。启动财神路,加快乡镇村公路建设改造,力争“十一五”末达到村村通柏油路或水泥路目标。 (三)加快体制创新,建立比较完善的经济体制 1、加快体制改革。改革政府审批制度,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工作效率,强化服务意识。 2、全面推进企事业单位改革。完成粮食企业、供销企业的改制工作。推进教育、环卫、卫生、文化系统的改革。 3、建立健全市场体系。大力发展要素市场,进一步发展商品市场,完善市场中介体系,开辟多种融资渠道,搭建银企合作平台,积极发展民间投资公司、典当行业。 (四)推进科教领先,增强创新能力 1、充分发挥人的创造性,促进人力资源成为经济建设的第一资源。形成“崇尚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氛围,鼓励有才干的人员以技术、专利等参与企业收益分配,建立充满活力的激励机制。加强科技创业服务,积极培育知识型的企业家;强化职业技能培训,普遍提高劳动者素质。 2、探索建立在扶持中小企业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和科技投融资机制。 3、以为核心,建立健全全方位开放的教育体系。基础教育在巩固提高“普九”成果的基础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形成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模式,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办学。重点办好昭陵实验学校、高崇山中学、

渡头桥中学和东塔小学,形成名校品牌优势。完成D级危房改造。 (五)加强资源和,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1、适度控制人口规模,切实提高人口素质。严格落实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发展老龄事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 2、加强资源保护。强化国土资源管理,抓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3、加强环境综合整治。治理工业污染和生活污染,改善城乡水环境质量,提高城乡居民饮水安全。 (六)坚持以人为本,构筑和谐社会 1、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建立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保合一”的基本保险制度,积极发展社会公益、社会福利、社会救济、社会互助、优抚安置等社会保障事业。 2、努力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工程。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主导作用,拓宽就业渠道,优化就业服务。要引导全社会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弹性就业、自谋职业、自主创业。 3、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推动依法行政,加强对行政执法部门的执法监督力度。通过普法教育,增强人民群众的法制观念。加强对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进程。 4、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坚持“打防结合、综合治理”的方针,完善覆盖全社会的治安,安全防范网络和管理体系。坚决打击各类严重犯罪,遏制社会丑恶现象。及时缓解和清除各种社会矛盾,确保社会稳定。 5、健全社区服务网络,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每个社区努力建立一个便民或文化活动中心,发展有特色的高品位地域文化,积极健康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居民的身体素质和文化素质。
双清区“十一五”规划思路一文由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区妇联“十一五”社区建设发展规划


区妇联“十一五”社区建设发展规划 根据全区编制 “十一五”社区建设发展规划工作的要求,结合妇联工作实际,特制定社区建设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和“”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维权”的方针,以提高社区妇女整体素质、组织妇女群众参与社区建设为目标,发挥组织优势,构建社区妇女工作组织网络和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妇女组织在社区建设、管理和民主监督中的作用,以社区妇女工作的发展推进全区妇女工作全面发展。 二、发展目标 以家庭为载体,依托社区人力、文化、阵地资源,深入开展五好文明家庭、学习型家庭、文明楼幢、巾帼文明社区等创建活动,加强巾帼志愿者队伍建设,大力宣传创业型、奉献型、学习型、和睦型秦淮优秀妇女典型事例,动员社区妇女积极参与秦淮三个文明建设,不断完善社区家政学校分校、下岗女工服务站和维权工作服务站三大阵地建设,切实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 三、主要措施 (一)营造妇女创业的良好环境。采取多种形式,在社区妇女中开展深入宣传教育活动,帮助妇女树立自强自立、积极进取的精神,以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心投身社区建设和全区经济建设工作中;组织妇女群众开展争先创优活动,发挥女企业家联谊会作用,大力宣传创业女性典型,在全区形成有利于妇女创业和发展的环境和氛围。 (二)着力提高妇女综合素质。根据新形势下社区妇女的特点,进一步开展“四自”、“四有”宣传教育,引导和促进广大妇女树立新观念、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塑造新形象;结合妇女的实际需求,举办家政服务、托幼服务、养老服务、保健服务等实用技术,努力提高妇女在社区创业的能力。 (三)积极开展妇女社区创业主题活动。以争创“巾帼文明社区”、“巾帼岗位明星”为主要内容,鼓励广大妇女在经济建设和社区建设中显身手,多贡献;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充分发挥社区再就业服务站的作用,动员广大妇女积极创办适应社区群众需求、适合女性特点的社区服务实体。依托社区妇联,协调社会力量,掌握就业信息,拓宽就业渠道,促进下岗失业妇女再就业。 (四)深化巾帼文明社区创建。继续扩大巾帼志愿者队伍,做到活动经常化;进一步完善家政学校、妇女维权站、社区下岗再就业指导站建设,因地制宜,积极为妇女群众开展再就业服务、家政服务、法律援助服务;以“巾帼社区服务示范站(点)”争创活动为契机,不断拓展创建活动领域,丰富创建活动内容,再创建一批省、市、区巾帼文明社区和巾帼社区服务示范站(点)。 (五)丰富“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以家庭美德建设为重点,以提高家庭成员素质,提升家庭文明程度为内容,进一步深化“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树立一批创业型、奉献型、学习型、和睦型家庭和个人,评选、推荐一批市、区五好文明家庭。 (六)深入推进学习型家庭创建工作。以“学习的家,快乐的家”为主题,抓好妇联干部、楼幢组长、巾帼志愿者、学习示范户四支力量,充分利用社区文化教育设施,发挥资源优势,开展各类学习活动,不断提升家庭成员能力素养。 (七)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活动。以社区为依托,组织广大妇女开展读书知识竞赛、读书、读书演讲等活动,举办社区演唱会、社区舞蹈表演等群众喜闻乐见、积极健康的社区文化活动,寓教于理、寓教于乐、寓教于情,使社区广大妇女在生动活泼的教育活动中陶冶情操,提升精神境界,成为弘扬新时期社区先进文化的一支重要力量。 (八)不断完善妇女维权机制。以深入社区及时调处家庭矛盾和纠纷,维护全区社会稳定为重点,继续抓好妇联区、街道、社区三级信访网、维权咨询投诉热线和社区维权预警机制的建设,发挥维权志愿者、帮教志愿者等志愿工作者队伍的作用;拓展妇女维权渠道,做好信访接待工作,及时调处家庭矛盾和纠纷,力争群众来信来访结案率达98%以上;加强基层妇女维权干部和特邀陪审员队伍建设,强化培训,实现从行政维权到依法维权的转变;广泛开展反对家庭暴力,维护妇女权益活动,形成全社会尊重、关心、爱护妇女的氛围。 (九)广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通过开展法律宣传、法制咨询,组织开展学法活动,引导社区妇女学法、懂法、守法、用法,增强依法维权的意识和能力,把服务基层、服务妇女儿童作为工作重点,深入开展调查研究,重视解决妇女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 (十)加大对弱势群体帮扶力量。继续关注下岗女工、贫困女童、特困家庭等弱势群体,积极开展“巾帼助困”送温暖活动,想方设法筹集资金,帮扶身处困境的妇女儿童。扎实开展爱心献春蕾“1+1”活动,继续动员社会力量,多方筹集资金,拓宽贫困女童助学渠道,及时掌握贫困女童学习、生活情况,提高捐资助学管理水平,切实保障困难家庭女童继续学业。
区妇联“十一五”社区建设发展规划一文由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区民政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


区民政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
(讨论稿)

“十一五”时期,是党中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树立、构建社会主义后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是省委提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构想后的第一个五年规划。为加快发展我区民政事业,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根据《省民政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要求,结合我区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划。
一、“十五”期间民政事业发展简要回顾
“十五”期间,民政系统紧紧围绕“和谐社会”发展目标,恪守“以人为本,为民解困”的民政宗旨,全面推进民政事业改革与创新,依法实施相关社会管理,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权益和民主政治权利,民政事业快速发展。
(一)城乡低保制度管理规范
救灾救济工作成绩显著。制定和实施《区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健全灾害救助工作机制。“十五”期间,共下拨救灾专项资金249.5万元,粮食35.96万斤,食油4212.5升,棉被2400套,帮助灾民修缮住房242间,保证历年受到台风、干旱等灾害的困难群众渡过生活难关,及时恢复生产,保障灾害期我区社会、政治稳定。
城乡低保实现动态管理和应保尽保。“十五”期间,累计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1211.89万元,纳入低保人数由“十五”期初的414户1059人增加到期末的1103户3029人,城乡低保标准从“九五”末的185元提高到200元,有效地保障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全社会困难救助逐步展开。全面启动实施城乡困难居民医疗救助工作,发放医疗救助金28.4万元,救助困难群众32名。建立街道“爱心慈善超市”6个,社区困难居民援助站63个,募集(含物资折款)135.87万元,发放援助物资折款100多万元,资助4810户。组建区慈善会,接受社会捐赠2220万元,设立慈善门诊7个,累计发放各项救助资金68.08万元,资助299名贫困学生就学,帮助72户贫困家庭维修住房,解决83户病灾户临时困难。
(二)社会福利事业加快发展
全区拥有老年福利养老院1个,床位数180张,“十五”期间,累计投入资金300万元完善福利院老人生活、娱乐场所的建设和改造。面向老年群体的“星光计划”取得显著成绩,投入福利金283万元,资助建立“星光计划”示范项目64个。4家社会福利企业安置残疾劳动力160人。与丰泽、洛江联合累计发行福利彩票1.16亿元,筹集社会福利资金530万元。“十五”期间,争取国债资金800万元,其中地方预算内专项资金(国债转贷资金)480万元用于建设区老年人休养中心,项目选址于江南街道办事处乌石山东侧,乌石、亭店社区交接处,首期征地70亩。
(三)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得到加强
“十五”期间,精心指导和圆满完成三次村(居)委会集中换届选举。其中2002年按照《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实施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在老城区调整撤并65个居民委员会,组建38个社区居委会和配套组织,社区所辖地域和人口规模趋向合理,组织机构建设得到加强,社会事务管理水平和社区服务功能明显增强。2003年实行镇、村改制,撤销**、**2个镇建制,设立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完成了江南、浮桥街道村(居)的整合任务,41个村(居)整合为39个社区居委会。居务公开进一步深入,居民民主管理意识加强。
(四)拥军优抚安置政策有效落实
建立健全优待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和重点优抚对象医疗补助办法。义务兵家属、“三属”、在乡复员军人、伤残军人优待面达到100%,切实解决重点优抚对象生活难、住房难、医疗难问题。实行安置就业和自谋职业相结合的办法,义务兵“安置难”得到明显缓解。“十五”期间累计投入2123.5万元帮助部队抓好基础设施、训练设施、文化设施和菜篮子工程建设;发放优抚款250.4万元,义务兵家属优待金610万元;自谋职业的退伍军人达到225人,自谋职业率达到91.5%,无历史遗留未安置对象。
(五)社会事务取得新业绩
民间组织蓬勃发展,支持民间组织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十五”期末累计拥有社会团体68个和72个民办非企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登记率继续保持全市领先水平;殡葬管理工作成效显著,火化率年年保持100%;婚姻登记实行集中办理,累计办理国内公民结婚登记11365对、离婚登记873对;收养登记工作进一步走向规范,累计办理国内公民收养104件;完成行政区域界线勘定任务,勘定县级行政区域勘界42.16公里,乡镇界线12.75公里,埋设界桩15个,命名和更名街、路、巷、桥100多条。
我区民政事业在“十五”期间取得长足发展,但也存

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民政事业费投入相对不足,民政基础设施滞后。二是部分民政业务如何适应我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和探索,进一步创新和完善。三是基层民政部门人员相对不足,力量相对薄弱。民政工作领域不断扩大,任务愈来愈重,但部分街道民政工作人员没有得到相应加强,基层民政力量不同程度地有所削弱。民政工作人员兼任其他工作,以导致一些民政业务工作不过细、完成不及时。四是各级民政部门工作人员应用信息化、办公的技能还有待于加强。
二、“十一五”期间民政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和“”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的发展观统领民政工作全局,坚持民政宗旨,关注民生,保障民权,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健全和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与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协调的民政事业发展新机制,推进民政管理法制化、民政事业社会化、民政服务网络化和工作手段现代化,为我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二)总体目标
——社会救助有力。自然灾害紧急救援体系、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和社会互助体系“三大体系”相对完善,灾害应急保障能力和弱势群体综合保障能力较大提升,全民参与社会互助逐步普及。
——社会福利优良。逐步建立和形成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各有侧重的社会养老模式,服务网络基本健全,养老敬老软硬件设施大幅度改善。
——基层民主健全。居民自治制度和民主权利保障机制更加完善,基本权利得到有效落实,民意上达和政策下行渠道畅通便捷。民间组织积极发展,管理监督得到强化。
——拥军优属扎实。拥军优属工作制度化、规范化。退役士兵安置制度进一步完善,军休干部服务管理进一步加强。国家抚恤制度和社会优待制度得到充分落实。军政、军民关系更加和谐。
——社会管理规范。行政区划设置和调整科学规范,社区和行政村布局进一步得到合理调整。地名、殡葬改革、婚姻登记、收养等社会事务的行政管理进一步加强。
三、“十一五”期间民政事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十一五”期间,民政事业发展重点把握突出改革,致力创新,完善机制,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到“十一五”末,全区民政事业机制建设取得新的突破,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组织管理、优抚安置、公共事务管理五大体系进一步完善,初步形成现代化格局。
(一)社会救助
1、巩固最低生活保障成果。规范和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保障对象“双动态”调整机制,确保符合条件的城镇贫困居民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网络。综合考虑“十一五”期间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最低工资标准、物价变动和财政收入增长情况,逐步调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吸收、退出机制和不同收入水平的保障对象分档发放保障金制度。依靠街道和社区两级机构,构筑城乡低收入阶层和其中最低生活保障对象收入变动信息采集机制,确保形成公平、公正的最低生活保障运作机制。
2、提高医疗救助水平。完善城乡困难居民医疗救助制度,将城乡低保对象、重点优抚对象、福利机构“三无”人员纳入救助范围,规范对救助对象的调查、核实、确认和审批程序。加大医疗救助资金的投入,逐步扩大资金筹集渠道,做大基金规模。积极探索医疗救助模式和办法,科学制定并不断完善医疗救助政策,推进救助与相衔接、救助与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相衔接、专项救助与临时救助相衔接、政府救助与慈善救助等社会救助项目相衔接工作,提高医疗救助的有效性和救助水平。
3、落实低收入家庭专项救助。研究并基本建立低收入家庭专项救助办法。对家庭人均收入略高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但由于医疗、教育、突发事件等情况影响基本生活的低收入家庭,给予及时有效的专项救助。
4、发展社会慈善捐赠事业。充分发挥民政部门在推进慈善事业中的综合协调作用,积极支持各类慈善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慈善活动,大力发展慈善事业。加强鲤城区慈善会建设,完善工作机制,进一步发挥慈善会在救灾、济困、助医、助学等方面的突出作用,加强内部审计,确保慈善经费透明化管理,提高慈善会的社会公信力。加强社会捐赠管理,充分发挥“爱心慈善超市”、“社区居民困难援助站”等爱心平台的作用,动员企业、个人和社会各界踊跃捐款捐物,使社会捐赠活动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
5、健全自然灾害救助机制。完善自然灾害救助预案,形成科学规范的灾害紧急救援工作机制。切实加强灾害救助基础设施及装备建设,抓好救灾物资储备。进一步提高灾害救助的快速反应能力,加强与政府各部门的综合协调与合作,实现灾前强化救灾减灾宣传,灾中转移安

置灾民迅速安全,灾害统计快速准确,现代化报灾手段广泛应用,灾害救助信息网络系统完善,以最短的时间实质性启动灾害救助,落实救助措施和救灾资金;有重点地落实重灾户的基本生活保障、生产自救和倒房重建,确保灾民基本生活和灾区社会稳定。
(二)社会福利
1、稳步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进程。坚持社会福利社会化发展方向,加快形成政府投入与社会投入并重的社会福利事业投入机制,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服务体系。加快区老年人休养中心的建设步伐,进一步完善老年人休养中心的开发建设规划,按照政策引导、政府扶持、社会兴办、市场推动的原则,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力争2007年底破土动工,2008年完成主体工程建设目标。挖掘、融合现行社区和街道养老服务资源,加强试点社区养老服务社会化指导力度,扩大社区助老服务网络,通过社区服务和社区建设所形成的“共驻共建”的机制,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吸引驻社区的单位参与为老年人服务的行列。以社区为单位,组建一支专门为居家老年人提供服务的专业老年护理队伍,为孤寡老人及无条件得到家人帮助的居家老人提供日常护理、卫生保健、心理矫正、精神慰藉、临终关怀等基本的家庭养老服务。
2、加强福利企事业单位管理改革。加强鲤城区社会福利院的内部管理,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促进服务质量的提高。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按照福利机构民办公助、公办民营的思路,结合实际情况,采取市场运作的办法,探索鲤城区社会福利院管理体制改革,适时推动鲤城区社会福利走向市场、自主经营。进一步加强对福利企业的指导和管理,做好福利企业年检工作,确保福利企业正确的办厂方向。认真落实福利企业安置残疾人比例、残疾人职工福利待遇、社会统筹保险以及企业返还减免税金使用情况,落实残疾员工的各项待遇,切实维护残疾人的权益,确保了福利企业的办厂方向,促进社会福利企业的健康发展。鼓励和扶持社会力量筹办残疾人福利性企业单位。
(三)基层自治组织和社会组织管理
1、大力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规范完善选举程序,增强依法选举意识,努力提高社区居委会选举质量,认真解决选举中的矛盾和问题,力争社区居委会选举成功率达到95%以上。进一步推动居务公开,所有社区居委会有居民代表会议、居务公开监督小组,切实发挥其在社区议事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中的作用。规范居民代表推选、居民代表权利保障与义务落实,促进居民自治走向制度化、规范化、日常化。
2、积极推进民间组织健康发展。建立完善相关登记管理和民间组织内部运行制度,落实登记管理机构与业务主管单位双重负责的管理体制,实行培育发展和监督管理并重的方针,强化管理,加大培育和发展以支柱产业为重点的行业协会、以农村特色行业为重点的农村经济协会、以服务社区为重点的社区民间组织和以慈善济困为重点的公益民间组织的力度。实施民间组织规范化建设,建立健全民间组织自律机制,提高民间组织整体素质,充分发挥民间组织在三个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建立民间组织综合治理机制,坚决查处和取缔非法民间组织和邪教组织,打击民间组织的非法行为,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对于非依法定程序成立但有利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民间组织,通过整顿和改进,促进其规范发展。
(四)优抚安置
1、深入开展创建双拥模范区活动。制定和完善双拥政策法规,积极预防和正确处理军民纠纷,维护军人及其家属的合法权益,巩固军政军民团结的大好局面。坚持巩固和发展以街道、社区为依托的拥军优属服务网络,坚持以基层单位为立足点开展双拥工作,形成基层拥军、行业拥军、群众拥军三个网络,实现双拥工作社会化、制度化、经常化。积极开展科技拥军、文化拥军、实事拥军和形式多样的军民共建活动,重点抓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军民共建工作,按照省双拥模范城评比标准的规定,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巩固取得的成绩,创新工作机制,提高双拥模范城区的质量和层次,进一步推进创建省双拥模范城工作的开展,千方百计争创省双拥模范城五连冠,并适时申报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
2、落实各项优待抚恤安置政策。落实国家和社会相结合的优抚对象生活保障制度,不断完善重点优抚对象优抚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全区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和义务兵家属优待标准随着我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逐步提高。完善重点优抚对象医疗保障机制,通过大病医疗救助制度和重点优抚对象专项医疗补助等途径,从根本上解决重点优抚对象看病难。完善退役士兵城乡一体化安置机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退役士兵和转业士官安置工作改革成果,完善退役士兵职业技能、教育等优惠政策,鼓励退役士兵自主择业。切实加强军休所的建设和管理,完成接收安置任务,提高管理服务水平,保证其生活和政治待遇。
(五)公共事务管理
1、倡导殡葬改革文明新风 。加大殡葬管理力度,落实殡葬目标责任制,继续全面推行火葬,确保火化率达100%,禁止遗体火化后土葬,制止乱埋乱葬,巩固清坟成果,防止死灰复燃;积极倡导文明节俭办丧事,倡导“厚养薄葬”的新风气,树立社会主义丧葬新风;加强殡葬执法检查,规范骨灰堂和皇迹山陵园管理。
2、强化地名公共服务职能。抓好地名规范化管理,进一步探索地名命名新思路,不断提高地名命名的时代感、品位感。立足服务城市建设快速发展的需要,开展地名普查工作,着手鲤城区地名信息数据库的建库工作,以地名数据库为平台积极参与

电子政务建设,拓展地名信息服务领域,为居民提供优质的地名信息服务;逐步启动江南新区地名命名规划,稳步推进江南新区地名设标工作。
3、提高婚姻收养登记水平。积极宣传和贯彻《婚姻法》,制止违法婚姻行为,规范登记程序,严格依法登记,保持登记合格率100%。强化婚姻登记机关建设,积极争取专职婚姻登记员编制,推动婚姻登记管理规范化。依法对婚介机构进行清理整顿,实行规范管理。大力宣传《收养法》等法律法规,减少和制止公民私自收养弃婴,规范收养行为。
四、主要政策措施
(一)坚持以国家财政为主,多渠道、多形式增加对民政事业的投入,大力推进民政事业社会化进程。为确保民政事业与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协调,必须进一步增加地方财政投入,建立民政事业费自然增长机制,民政事业费指标与经济发展指标同步提高。作为民政部门,要根据省、市的要求,积极向区委、区政府及有关部门反映民政工作的热点、重点和难点问题,争取地方财政加大对民政事业的投入,保证各项民政配套资金的落实;要积极争取各项民政优惠政策,扩大发行福利彩票,筹集更多的社会福利基金,弥补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事业发展的资金缺口;大力发展社会慈善事业和社会公益事业,加强社会捐赠、慈善工作,积极开展社会捐助活动,争取社会对民政事业的支持,充分发挥民间的作用。
(二)增强法制观念,强化法制意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要进一步增强法制观念,自觉维护法律权威,严格按照行政许可法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履行行政行为,使各项工作逐步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建立廉洁公正的执法队伍,加大执法力度,严禁滥用职权,执法犯法,徇私枉法;强化法律法规的监督检查,强化民政法规宣传教育,实现工作方式从行政手段为主向依法行政为主的转变;要加大宣传力度,大力推行民政政务公开,通过各种社会新闻媒体和民政网站,广泛宣传民政法律法规,使民政工作法规政策家喻户晓,使广大人民群众知法守法,支持民政部门依法行政。
  (三)以实现三个转变为重点,建立高效的民政工作运行机制和良好的工作作风。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工作作风,提高行政效率。建立完善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和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不断提高民政工作管理水平;要转变工作方式,把主要精力放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和检查督促各项民政政策法规的执行落实上,履行好政府部门的职责;要坚持和发扬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树立民政部门关心群众、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的良好形象。
  (四)以社会化、产业化为方向,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民政事业自我发展机制。民政企事业单位应根据不同的特点,采取相应措施,深化改革,加强管理,建立健全内部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逐步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增强自身活力,走自我发展的路子。区福利院在搞好内部服务的同时,要创造条件,进一步向社会开放,实行有偿服务,提高两个效益。
(五)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提高干部职工队伍整体素质,建立科学高效的民政工作管理体制。从严治政,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民政干部队伍是民政事业改革与发展的组织保证。要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强化职业道德教育,加强廉政建设,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干部队伍。要加强民政系统在职干部培训,提高民政工作者业务工作能力和政策水平,积极鼓励在职干部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学历深造。至“十一五”末,民政系统大专学历以上人员比重达65%以上。要紧紧依靠基层政权和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加快基层的民政服务网络建设。

区卫生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槐荫区第十一个五年计划卫生事业年发展规划

一、我区卫生事业的发展情况

(一)卫生事业现状和健康水平

近年来,我区的卫生资源更趋丰富,区直医疗机构进一步发展,特色医疗取得长足进展。目前全区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96家,病床4226张,卫生专业人员5357人(其中本区共有医疗卫生机构220家,卫生专业人员835人,病床215张),平均每千人拥有病床12.1张,拥有卫生专业人员15.3人。预防保健工作成绩显著,特别是在灾情严重的时期,确保了无重大疫情发生,全区的卫生状况进一步改善,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得到更加有效的保护。卫生法制建设不断完善,相关行业的卫生质量不断提高。爱国卫生工作和创建卫生城市活动成绩斐然,农村卫生水平明显提高。全区人民的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2001年全区的人均期望寿命男性75.7岁、女性79.8岁,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2003年婴儿死亡率10.8‰,无孕产妇死亡,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234.65/十万,处于较低的水平。人群疾病结构和死亡模式进一步发生变化,急性传染性疾病所占比例逐步下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所占比例逐步上升并已占主导地位。

(二)卫生事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1.防病治病任务艰巨

虽然我区的传染病、地方病等防治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导致传染病流行的因素和环境依然存在,在短期内不可能有重大改观,SARS的发生和流行又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提出了新的严峻课题,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机制尚不成熟。消灭脊灰、新生儿破伤风、碘缺乏病、麻风病及降低麻疹发病和死亡率,继续保持高水平的免疫接种率的任务十分艰巨。性传播疾病发病逐年增多,并面临艾滋病的巨大威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所占比例日趋上升,而针对新的疾病谱的预防战略和预防体系尚处于幼稚阶段。

2.卫生资源总量不足、配置不合理、利用率不高

卫生资源总量不足表现在卫生部门与和社会发展的其他部门之间的资源分配不平衡。卫生资源的配置不合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对预防保健的投入强度明显低于医疗事业,以至“预防为主”的方针未能全面落实,防保事业基本上仍在实行“以卫养卫”的政策。教你怎样把有限的卫生资源调整到成本效益好的预防保健上,仍亟待解决。由于补偿机制和运行机制不尽合理,医疗机构普遍存在服务效率不高、卫生资源短缺与浪费并存的现象。

3.卫生行政执法体制尚待理顺

卫生事业的法制建设虽不断取得进展,但多头执法、执法队伍与执法主体脱节的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卫生执法机构依然采用“事业编、行政用”的过渡模式。要彻底理顺卫生执法的管理体制,尽早纳入行政执法的统一轨道,需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有关部门密切配合才能解决。

二、今后五年的形势预测

1.随着工业的高速发展,将带来环境、生态等一系列问题,特别是小型企业的发展,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的人员有可能增多,职业卫生问题将日益突出。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必将导致卫生领域的一系列变革。卫生部门所面临的主要任务,将是研究、调整资源配置方式和筹资政策,强化政府对卫生事业发展的责任和宏观调控手段,加强行业管理和指导,搞好区域卫生规划,引进必要的市场机制,提高卫生服务的效率和效益,促进人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

3.随着公费医疗、劳保医疗等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的深入,大力发展面对全体公民的基本卫生服务以体现社会公平的原则,将是卫生工作中长期的热点问题。

4.城市化趋势加快导致城市人口增加,城市建筑、人口密度过高,居民生活空间缩小,生活节奏加快,带来新的生存环境和公共卫生问题,环境、行为、精神等因素所致的疾病将日益增加,SARS等新型传染病有可能再度发生甚至流行。

5.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全区65岁以上老人占人口总数的比例从1997年9.5%上升到2001年的11.2%),老年病、慢性病增多,疾病谱进一步发生变化,针对老年病、慢性病、功能障碍性疾病的预防、康复和护理服务问题将日益突出,这对医疗卫生特别是中医药服务领域的扩展提供了新的天地,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6.随着社会发展和个人收入的增加及居民保健意识的提高,医疗保健服务需求增加,用于改善生活质量和健康的消费支出将持续增长。

7.医学科技进步一方面增加了防治疾病的措施,使发病率下降,疗效提高,病程缩短,另一方面又使医疗费用大幅度提高,并可能成为沉重的社会和个人负担。

三、总体发展战略设想

今后5年我区卫生事业发展的总目标是:建立和完善适应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满足人民基本需求的卫生服务体系,特别要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传染病救治体系的建设,为全区人民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提供切实可靠的保障,使全区人民都能获得与社会经济发展不同战略阶段相适应的基本的卫生保健服务,满足人们不同层次的健康需求,不断提高健康水平。

总体方针是:全面贯彻“预防为主、依靠科技进步、动员

区卫生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来自小编整理,仅供学习,转载请注明出处。

镇“十一五”规划思路(草案)


镇“十一五”规划思路(草案)

镇“十一五”规划思路(草案)
镇“十一五”规划思路(草案)
一、基本概况
◆地理位置:贡川镇地处205国道边,位于永安市北部,北距三明30公里,南距永安16公里,与泉三高速公路莘口、益口两个互通口相距10到15公里。
◆区域人口状况:总面积137.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45万亩;下辖15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有8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9780人。版权所有
◆资源状况:鹰厦铁路、国道205线、泉三高速公路纵贯境内,沙溪河流经集镇南北方向,水电装机容量7140千瓦,用材林面积4.3万亩,毛竹林面积达6.8万亩,蓄积量大、生产效益突出,是三明市十佳毛竹乡镇、三明市30个重点工业乡镇之一、省级园林式乡镇、中国贡鸡第一镇。
◆历史背景:贡川历史悠久,古名为贡堡,距今已有1264年的历史(先有贡川后有永安);贡川文物古迹众多,目前镇内仍有保存较为完好的明城墙、会清桥、笋帮公栈3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陈氏大宗祠、正顺庙、古井、张若谷墓、福兴桥等5个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有宋朝李纲盛赞为“小武夷”的拼榈山;贡川历史人才辈出,历史上曾出过2名探花,16名进士,13名举人,24名贡生,3名理学家,宋朝新科探花陈瓘、明代琴谱大师杨表正、近代中国第一架飞机制造者李宝焌等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二、基础现状
近年来,贡川镇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奋斗目标,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进一步解放思想,立足区位优势,抓产业、调结构、抓基地、强龙头、树品牌,有效推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快速稳步发展。20xx年,全镇预计可实现工业总产值30100万元(现价);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4100万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500万元;实现农业总产值15756万元(现价);农民人均纯收入5120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90万元。
(一)企业项目发展现状:
全镇现拥有水东工业和贡川电站坝头两个工业集中区,拥有个私企业29家,纺织工业型企业4家,轻工企业3家,竹木加工型企业6家,食品加工型企业3家,资源型企业6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5家,投资千万元以上的企业9家,共安排地方劳动力就业人,年人均工资收入元,并逐步形成了以田龙纺织染整、京朋纺织、兴龙纺织、东泰纺织、嘉泰新包装材料、福源公司为主的轻纺产业集群。在重点企业项目中,▲田龙纺织染整有限公司,自20xx年3月兴建以来现已累计完成投资2588万元,形成年加工针织坯布1000吨,染整坯布3000万米、浆纱500吨的生产规模,20xx年公司实现产值14000万元,利税590万元,安排农村劳动力就业283人。▲京朋纺织有限公司,注册资金1000万元,占地面积46亩,计划总投资5000万元,自20xx初动工建设以来已累计完成投资3680万元,引进前纺和后纺1.6万纱锭设备,并于20xx年下半年投入生产,现已安排地方就业85人,年可实现工业产值2500多万元。▲东泰染织项目是今年4月份新引进的一个纺织染整项目,计划总投资20xx万元,主要生产各种花色新颖的绒类织物、经编间隔织物、工业用布、鞋用面料、产业用布等。自动工建设以来,目前已累计投资1875万元人民币,完成厂房新建、整理,供电线路、设备的架设、安装,并投入试生产。▲嘉泰新包装材料项目是20xx年年底在三明投资贸易洽谈会签约的环保型生产企业,项目计划总投资3500万元人民币,主要生产纸塑基材、铝塑基材、即时贴等产品。自20xx年年底动工建设以来,该项目累计投资1750万元,完成部分生产设备的安装,并于今年8月份投入试生产。▲融燕禽业饲料限公司是一家集种禽选育、种苗孵化、饲料生产、家禽养殖、禽肉加工以及疫病防治为一体的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民营科技企业,现拥有孵化、饲料生产、种禽培育、禽肉加工4个分厂,存栏优良种禽5万套,年生产饲料2万吨、孵化禽苗800万羽、加工禽肉制品3000吨,年创企业产值5000多万元。公司还通过“三赊一保”的公司 农户方式发展养贡鸡产业,形成了以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贡鸡产业特色,带动贡川及周边地区农户发展养鸡业500户。
(二)农业产业发展现状:
“畜禽、笋竹、果蔬、水产”是贡川镇农民增收的特色产业,近年来通过大力推行“公司 农户 基地”的生产模式,逐步形成了水面搞养殖、地上种果蔬、山坡养鸡禽、高山种林竹的多元化农业产业格局。
◆在畜禽业方面:重点以发养鸡业为主,20xx年3月被中国农业部授予“中国贡鸡第一镇”的荣誉称号。养鸡业主要以山地、果园、竹林放养为主,目前全镇15个村有900多户农户从事养鸡业,占农业人口户数的45以上,年出栏贡鸡500多万只,年可创产值6000多万元,贡鸡品种主要有

镇“十一五”规划思路(草案)第2页

三黄、麻鸡、永安贡、土麻、乌骨鸡等,20xx年依托融燕公司成功选育出a04肉鸡新品种。目前贡鸡销售已遍及福建全省,及上海、广东、浙江、湖南、河南等地。
◆在果蔬业方面:全镇现有7个果蔬种植专业村,水果种植主要以西瓜、香瓜为主,年种植量达4000多亩,年产量达6000多吨,目前正朝礼品西瓜种植方向发展;蔬菜种植主要以飞桥莴苣、大白菜、鸡爪椒等,年种植量可达3500多亩,仅西瓜和蔬菜两项每年可为贡川农民带来近20xx万元的产值收入。
◆在林竹业方面:全镇现有用材林面积4.3万亩,毛竹林面积达6.8万亩,中小径竹亩。毛竹林主要以发展笋竹两用林为主,目前全镇年产毛竹万根,春笋吨,冬笋吨,加工清水笋吨、香辣笋包。同时,我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林权发(换)证工作基本完成,并通过省级验收,期间共明晰商品林产权面积11.11万亩(占应明析产权面积的95.2),并积极组建各种林业经济合作组织,提高林地的经营效益,目前已组建林业社会化服务总协会1个,专业协会6个,组建林业合作社林场4个,全市第一个家庭合作社林场就出自我镇红安村。通过实施林改,在明晰林地所有权的基础民,有效地促进了农村两收,20xx年,全镇村集体在林业方面的收入达万元,农民人均增收元。
◆在水产业方面:贡川电站建成后形成的库湾,鼓励和引导农户发展库湾立体综合养殖项目(水里养鱼、水上养鸭、山上养鸡、养猪),目前全镇水面养鱼面积已发展到500多亩,年产鱼吨。
(三)小城镇建设现状:
现已完成集镇6.5平方公里范围的数字化测绘地形图、205国道沿线环境景观规划和水东工业集中区建设控制性规划;水东工业集中区已完成集镇周边一期1150亩工业用地的开发,贡川电站坝头工业区已完成100亩面积开发,入住企业26家;全镇新村建设户(占总户数的),总面积平方米,从事非农业生产人员1670人,占全镇人口总量的18,其中从事第三产业人员790人;全镇90的村完成乡村道路硬化;15个村全部实现有线电视联网,电话入户率达,完成集镇205国道2.5公里路灯建设。
三、十一五规划思路
“十一五”规划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提出后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是加入wto过渡期结束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编制和实施好这一规划,对于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推进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结构调整、招商引资、项目建设、财政增长、农民增收、社会稳定为重点,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抢抓机遇,奋力拼搏,积极推进全镇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二)战略目标
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环境优势和资源优势,强力推进“工业化、产业化、城镇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1、经济总量目标。到20xx年,实现乡镇企业总产值60000万元,年均增长20;工业总产值55000万元,年均增长17;规模以上工业产值45000万元,年均增长17;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500万元,年均增长8;实现农业总产值万元,年均增长;地方财政收入达到亿元,年均增长。
2、对外贸易目标。到20xx年进出口总额达到万美元,年均增长,其中出口总额达到万美元,年均增长,实际利用外资额达到万美元,年均增长。
3、人民生活水平目标。到20xx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元,比20xx年增长元,年均增长。
4、社会和可持续发展目标。到20xx年全镇年末总人口达到万人,年均增长‰,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镇内二三产业新增就业人。土地、水资源利用率进一步提高,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版权所有
(三)区域布局
围绕“工业化、产业化、城镇化”的发展方向,立足于全镇区位与资源特点,遵循市场规律,强化政府推动职能,逐步形成一条景观带、一个公园、二处经济开发区、二片住宅区、三个旅游开发区、四大特色农业片的“一、一、二、二、三、四”区域布局框架。
◆一条示范带:即在贡川205国道12公里范围内实施高标准的景观示范带。
◆一个公园:即镇政府边怡川文体休闲公园。
◆二处经济开发区:水东205国道沿线的经济建设区和水西贡川至永安第二通道沿线经济发展区。
◆二片住宅区:水东片205国道沿线的商业住宅区和老城住房规划改造区。
◆三个旅游开发区:南山下白鹭洲、拼榈休闲度假旅游开发区、集镇古文化旅游开发区、鲤鱼岛“绿色生态”休闲旅游开发区。
◆四大特色农业片:郊区农田果蔬种植片、山坡家禽养殖片、高山林竹种植片、库区水面水产养殖片。
(四)发展重点
1、以农民增收为重点,加速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我镇是农业大镇,农业兴则百业兴,农村稳则全局稳,农民富则全镇富。解决好“三农”问题,核心是解决好农民增收问题。要按照加快农村二三产业发展统领农村经济发展的思路,以工业化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进程,进一步提升农业生产水平,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一是要进一步调整农业结构。在确保粮食生产安全的基础上,按照发展“四大特色片”的区域发展布局,按照实施“绿色、无公害”品牌这一战略,在城效田地,要重点抓好6000亩优质西甜瓜和蔬菜等高效农业生产基地建设;在半山坡上,要继续抓好四大养殖基地和八大养殖专业村以发展贡鸡为主的畜禽养殖业,依托融燕公司力量,提纯复壮贡鸡品种,重点通过实施“公司 基地 农户”和“三赊一包”养殖模式面,推广a04童子鸡的养殖,力争20xx年养殖规模达到万只;在高山上,要抓住林改后林农管山积极性高涨的机会,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各类林竹专业合作和服务组织,组织引导好林农对林地、竹山实施优质、高效经营,力争20xx年全镇林竹业人均收入达元,比20xx年增加元;在库区水面上,要突出发展水产养殖业,力争到20xx年,全镇各类水产出产量达吨。进一步形成水面养水产、地上种果蔬、山坡养鸡禽、高山种林竹的多元化农业产业格局,实现农民增产增收。
二是着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重点抓好融燕禽业、鑫龙食品等等“农字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工作,“十一”期间,融燕公司重点要扩大公司生产规模,向集团化方向发展,力争到20xx年组建集团公司,注册三个实业公司,实现存栏种禽10万套、年生产饲料5万吨、年孵化禽苗1500万羽、年出栏优质肉鸡400万羽、年加工肉鸡3000吨,年创产值上亿元,带动农户4000户以上;鑫龙食品公司要在变季节生产为常年生产的同时,进一步提高笋制品加工的品质,打响公司品牌,扩大公司生产规模。同时,围绕畜禽、笋竹、果蔬、水产等大宗农产品,在现有的基础上,力争引进一批农产品加工的大项目,并完善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引导农民参与农产品流通,最大程度地增加农民收入。
三是发展劳务经济。“十一五”期间,把劳动力转移作为一大产业来抓,进一步完善镇、村两级劳动力转移网络,抓好劳动力就业的岗前培训,加大农村劳动力向外转移力度,争取全镇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量达到。
四是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认真执行农村税费改革政策;积极稳妥地推进新型农村医疗合作试点,切实解决农民群众看病难和因病致贫问题;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搞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2、以工业区建设为重点,扎实推进工业化进程。
工业化是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没有工业化,就没有城镇化,更没有现代化。要实现贡川经济跨越式发展,必须加快工业化进程,实现工业经济率先突破。“十一五”期间,重点抓好两个经济开发区的建设,并按照“投产一批、建设一批、储备一批”的要求,抓好招商引资和项目的引进开发建设,全力推进工业化进程。
一是要抓好205国道沿线水东经济区的建设。这一经济区重点要抓好水东工业集中区的开发建设,以工业区的建设带动经济区的发展。集中区总规划面积2平方公里,经过近几年的发展,现已完成集镇周边一期1150亩工业用地的开发和总规划面积为1824亩的二期工程规划编制,并先后引进26家企业,年创企业总产值3.02亿元,实现税收850多万元。十一五期间,通过实施镇乡联手、镇村联营、镇企业联动的“滚动”开发战略,力争投资6000万元,新开发三期工业用地20xx亩,并配套完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及绿化、美化工作,加大宣传引资力度,到20xx年争取新上项目30个,年创产值25000万元,利税1500万元,安排地方劳动力就业1250人。
二是要抓好贡川至永安市区第二通道沿线水西经济区的开发建设。贡川至永安市区第二通道已列入市委、市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要充分抓住这一机遇,在抓好水西电站坝头工业区招商引资的同时,提前做好第二通道沿线贡川区域内土地的综合开发利用的规划,发展贡川水西经济开发区,力争到20xx年,成为续水东区后的第二大经济发展区。
三是要全力抓好新上重点项目和在建、续建、扩建项目的建设。“十一五”期间,我镇要抓好一批新上项目的建设,-------------?-------------,同时,要抓好嘉泰新材料包装、东泰纺织染整、福源公司、京朋纺织、田龙纺织染整等一批上规模带动能力强的新建、续建、扩建项目的建设进度,争取早日投产达产,同时,积极鼓励企业加快技术创新,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进一步增强市场的竞争力。
四是要以招商引资为重点、全面扩大对外开放。“十一五”期间,要把招商引资作为扩大投资的主渠道,创新招商理念,围绕我镇资源、区位、产业优势,搞好项目策划,论证、筛选、储备一批符合产业政策、事关经济发展后劲的项目。建立项目编制、洽谈、签约、实施全过程责任制,提高招商引资的针对性和成功率。改进招商引资方式拓宽招商引资渠道,落实招商引资政策,走出镇门、分区域、带指标、引资金、引项目。通过扩大招商引资,为全镇经济的快速发展注入活力。
3、以提高经济载体功能为目标,加快城镇化建设进程。
加快城镇化进程,对于推动我镇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十一五”期间,我镇的小城镇建设应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本着科学发展观的原则,突出精品、突出特色、突出格调,着重抓好“一条景观带、一个公园、两个住宅区、三个旅游开发区”的建设,进一步提高经济载体功能。
一是要搞好“一条景观示范带”,即要抓好205国道贡川12公里界内路边两旁景观示范带的建设。要以永安与三明开展城市联盟为契机,充分利用现有的自然景观和地貌特色,做好12公里范围的环境美化规划,重点建设北部与三明交界处高标准的环境绿化景观和标志性建筑物;结合园木贯新村点新村大门的建设,对贡川电站原有景观进行改造;结合贡川水东工业区的开发,设计建设工业区入口的环境景观带;做好205国道6.5公里范围内标准路灯建设,同时,在国道两边的荒地改种绿麻小径竹或是速生丰产林。
二是要建设一个公园,即怡川文体休闲公园。目前已完成了总体规划设计工作,十一五期间,要通过多方筹资,分期改造建设,使之成为集镇居民文体休闲活动中心,改善群众生活条件。
三是要搞好两个住宅区建设,即搞好205国道东侧水东段的商业住宅区和老城住房规划改造区建设。要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好205国道东侧1500米商业住宅区,争取到20xx年新建商业住宅建筑面积5.5万平米,行政办公及公共设施用地3万平方米,并配套道路、绿化及文化娱乐设施,加上水东工业集中区中建设的标准厂房,形成205国道沿线立面新颖、造型现代的建筑群;老城区,要实施以保护修缮文物古迹、古民居为重点的旧城改造,抓好仿古商业街的开发建设及旧城道路的亮化、美化工作。同时,对原有的贡鸡市场和集贸市场进行改造、扩建,改变墟日农户占道经营状况。
四是要强化三个旅游区的开发。一方面要以现有的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为基础,进一步加大对贡川古文化历史及文物的挖掘、保护、开发力度,提升古镇品味,发展古文化旅游区。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贡川、竹洲电站建成后形成10里平湖造就的生态资源,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开发南山下白鹭洲休闲旅游度假区,发展壮大鲤鱼岛“绿色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带动第三产业发展,提升小城镇的品味和档次。



XX区“十一五”畜牧业发展规划



为贯彻落实区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畜牧业发展的决定》精神,适应我区畜牧业转型的需要,促进转型期尽快完成,加快我区畜牧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步伐和小康社会的建设,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国家惠农政策为指导,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市场为导向,以发展规模养殖为重点,以强化防疫、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为手段,以政策支持、增加投入为保障,全面提升我区养殖业综合水平,推进我区由养殖业大区向畜牧业强区迈进。

(二)、目标:

1、总体目标:到2010年,使我区猪、牛、羊、禽的存栏量分别达到30万头、6万头、35万只和300万只;出栏分别达到48万头、3.5万头、50万只和600万只;全年肉蛋总产达到6.8万吨,畜牧业产值7.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0%以上。

2、技术目标:

三元杂交猪推广率达到90%以上,山羊改良率达85%以上,黄牛改良率达100%,家禽实现土洋结合,土种占20%,引进品种占80%。

禽疫病强制免疫率100%,产地检疫率100%,畜产品检验率100%。

全面推广标准化养殖技术,申报4个以上无公害品牌。

3、年度目标:

XX区“十一五”畜牧业年度生产目标

表一 单位:头、只、吨

项目 年度

2008

2007

2008

2009

2010

备注

存栏

22

24

26

28

30

出栏

35.2

38.4

41.6

44.8

48

存栏

4

4.5

5

5.5

6

出栏

2

2.25

2.5

2.75

3

存栏

22

25

28

32

35

出栏

34

39

44

50

55

存栏

200

230

260

280

300

出栏

200

460

520

560

600

存栏

15

13

12

11

10

出栏

7

6

5

5

5

肉蛋总产

5.2

5.6

6

6.4

6.8

4、行业目标

规模养殖比重由目前的30%提高到60%以上,存栏30头以上的规模养猪户达300户以上、500只以上的规模养禽户300户以上,着力培育万头猪场和6万只养禽场等大型养殖场,力争得到国家产业资金的扶持,实现养殖场和市场直供连接。

建立猪、牛、羊、禽四大产业基地,按照《XX区优势畜产品基地建设建设方案》的要求,到2007年基地建设要初具规模,2010年全面建成。

以畜牧局为牵头单位,成立养猪、养牛、养羊、养禽四大产业协会,到2007年初要实现协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使全区养殖业同一步调发展,强化养殖业与市场的衔接,增加养殖效益。

建设2-3个畜禽产品专业交易市场,扩大本地产品的市场号召力,放开畜产品流通市场,特别是生猪交易市场,防止人为操作畜产品价格,杜绝坑农事件的发生。

到2007年底,基本完善畜牧兽医服务体系和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培养和使用一批素质高的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人员。到2010年,畜牧兽医服务和技术推广体系得到全面完善并能高效运转。

二、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加快发展畜牧业,是今后一个时期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点工作之一,是落实中央一号、省委8号和市委4号文件精神、解决“三农”问题、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因此,各地要加强领导,建立一把手负责制,把发展畜牧业放在日常工作的主要日程中,甚至可以把畜牧业的发展作为特事来特办。要根据本规划的要求,结合各自的生产特点,认真制定本地畜牧业的发展规划,并严格按规划认真实施。

2、切实执行“政企”、“技企”联系制度

“政企”、“技企”联系制度,是政府和业务部门与规模养殖户沟通的重要渠道,也是养殖户解决生产难题的一条重要途径,执行好本制度,可以使广大规模养殖户免除许多后顾之忧,一心一意扩大生产。因此,要制定操作性强的量化指标,以便政府对联系人员进行监督和评比表彰。

3、优化环境,促进发展

制定切合实际、能够广泛吸引资金、吸引人才的优惠政策,优化畜牧业发展环境。减免畜产品生产、流通、储运和交易等中间环节的收费,为畜牧业发展提供全方位的优势服务。

4、狠抓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这是畜牧业规模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应对全国大中城市市场准入制度必须采取的措施,也是提高畜产品质量,保障畜产品安全的基础性工程。“十五”期间的基地建设我们已经作了一些工作,制订了规划和标准,今后关键在落实、在建设上。我们要本着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原则,将养殖小区建设同环境治理结合起来。学习借鉴外地的先进经验,切实加大对养殖标准的宣传和力度,激发基地建设的活力;积极争取各类扶持资金,制订扶持优惠政策,创新技术推广模式,整合现有资源,抓好标准化养殖小区示范点建设,启动养殖小区挂牌制度,推动全区标准化养殖小区上台阶、上水平。

5、产品质量的一项花钱少、效益高的基础性工程。我们要振奋精神,提高素质,强化服务,加强管理,大力实施畜禽良种工程,大力推广牛羊猪三元杂交生产和增产增效综合配套技术,不断提高畜牧综合生产能力。以扶持培育种业龙头为重点,健全良种推广网络,多渠道筹资加大良种投入,积极推进畜禽良种的更新换代,提高三元化生产。一方面要发挥现有种畜禽场的作用,提高生产能力,缓解良种供应的压力;另一方面要争取财政支持,力争实现对养殖大户购种的补贴,再一方面要积极鼓励社会力量、畜牧产业龙头企业兴建高标准的种畜禽场,特别是种猪场和种禽场,加速我区基础母畜禽的更新换代。要加大对种畜禽管理的宣传力度,加强市场管理,推行良种良法。

6、大力推进产业化工程的建设。这是畜牧业的根本出路,是做大做强畜牧业的重要标志。畜牧产业化工作是我们畜牧工作的薄弱环节。我们以前的工作只重视畜牧生产技术服务,对畜牧业产前产后、产业化链条建设重视不够,今后必须加强。一要成立畜牧产业化工作组织,积极与计委、农委、财政等有关部门联系,争取支持;二要以政府的名义制定加快畜牧产业化发展的政策决定;三要抓紧编制畜牧产业化发展规划,帮助龙头企业搞好项目工作,建立畜牧产业化项目库;四要对本辖区内畜牧业产业化企业(组织)进行摸底登记,建立信息资料库,做好产业化企业有关报表的填报工作,及时掌握畜牧产业化企业生产动态,为指导决策畜牧产业化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五要帮助畜牧产业化龙头企业做好项目申报工作。帮助更多符合条件的畜牧产业化企业(经济组织)申报市级、省级、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六要将养殖基地建设与订单畜牧业紧密结合,减少养殖风险,解决龙头企业的生产原料来源问题;七要积极扶持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发展。区畜牧局要成立畜牧行业协会,积极帮助有条件的地方成立畜牧经济合作组织,争取有关部门对畜牧业经济合作组织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到2008年底,猪、牛、羊、禽四大养殖协会要全部成立并开展工作;到2007年底,全区所有养殖大户和龙头企业要全部加入到专业协会。

7、强化畜牧产业安全工作。这是做大畜牧业的保障工程,是畜牧业发展的稳定器、保护器。当前影响产业安全因素很多:首先是重大动物传染病,其次是畜牧业生产投入品,第三是用于治疗的兽用药品。以提高畜产品质量,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为目的,以动物防疫灭病、兽药、饲料、疫苗的监管和检疫监督为重点,以增加投入、健全体系、完善制度、兑现奖惩为手段,以加大查处重大动物违反案件和制售假劣生产资料为突破口,加大执法力度,加强疫情和违禁投入品的检测,构建“防疫、检疫、监督、检测”四道防线,逐步建立健全动物疫情检测预报体系、动物疫病防治体系、动物检疫监督体系、畜牧兽医执法监督体系、畜牧兽医技术支撑体系和突发重大动物疫病的快速反应体系。提高全区动物防疫水平和畜产品卫生质量,提高全市的规模化饲养水平和标准化生产水平,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实现全区清净无疫和畜产品质量安全。

XX区“十一五”畜牧业发展规划来自小编整理,仅供学习,转载请注明出处。

策划方案,是策划成果的表现形态,通常以文字或图文为载体,策划方案源自于提案者的初始念头,终结于方案实施者的手头参考,其目的是将策划思路与内容客观地、清晰地、生动地呈现出来,并高效地指导实践行动。《区农业发展状况及“十一五”思路和举措》如果还没解决您的需求,请访问我们为您2024准备的“关于发展农业的演讲”专题!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