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策划方案 > 农业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 导航 > 秋冬季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农业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秋冬季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不要等待机会,而是创造机会。为了工作能够顺利进行,我们要精心考虑去写一篇方案。方案存在于日常时候工作中,对我们影响巨大。怎样写出有实际作用的方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秋冬季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实施方案",请在阅读后,可以继续收藏本页!

秋冬季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为切实抓好**年秋冬季农业产业发展,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夯实农业发展基础,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根据《铜仁市人民政府关于铜仁市**年秋冬季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铜府发〔**〕19号)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发展现代山地高效特色农业的有关决策部署,按照“强基地育主体、重加工提质量、融文化创品牌、扩市场抓销售”的总体思路,以现代农业园区为载体,以“三个万元”工程为抓手,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实施品种、品质、品牌“三品”战略为重点,树立抓农业要抓主体、抓规模、抓标准、抓产量、抓品牌、抓市场的理念,把现代农业放在全县建设生态文明的大战略中谋篇布局,推动一产与二产、三产融合,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

二、任务目标

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茶叶、中药材、精品水果、蔬菜、多彩经济作物、畜牧规模养殖、林下经济等产业。全县新增茶园3万亩,中药材2万亩,精品水果0.8万亩,林下经济350亩,肉猪养殖代养户500户。

三、工作重点

(一)生态茶产业。一是按照选好区域、选好地块、选好种植主体、选好品种“四个选好”要求,坚定不移抓好茶区建设,今冬明春新建茶区3万亩,重点围绕基础条件较好的宜茶区域,新规划打造1-2个万亩茶区。二是按照无公害茶园管理要点,严格茶区农业投入品管理,全面禁止茶叶禁用农药进入茶区,大力推广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切实加强幼龄茶园和投产茶园的管理,秋冬季完成幼龄茶园管理面积7万亩。三是高度重视规模以上茶叶企业培育、统计及申报工作,新增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规模茶叶企业1家以上;加大茶产业的招商力度,至少引进一家投资5000万元以上茶企入驻;鼓励和支持茶叶加工企业更新机械设备,提升加工能力和水平。加强新投产茶区配套加工能力建设,建立与基地规模相适应的加工生产能力,确保明年春茶生产能够投入使用。四是按照品牌整合要求,着力打造“梵净山茶”公共品牌。要加大新产品研发力度,在巩固提升现有知名产品系列的同时,不断丰富和优化产品结构,积极组织茶叶企业参加各类茶事活动,积极推动产品包装升级,以新品研发、标准宣贯和包装升级倒逼企业强化品牌意识。五是引导和支持茶叶龙头企业建立完善销售渠道,帮助企业拓展市场,加大淘宝、京东等国内主流电商平台入驻力度,打造“茶叶淘宝村”;大力拓展国外市场,发展茶叶出口贸易。(牵头部门:县茶桑局)

(二)畜牧规模养殖。一是大力推广“龙头企业+代养户”发展模式,将符合条件的代养户纳入精准扶贫项目扶持范围,形成支持产业发展的合力。今秋明春完成500户肉猪代养户发展。二是以实施南方现代草地畜牧业等重大项目为契机,走草地畜牧业与旅游景观结合的新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和产业发展有机结合,增加牛、羊出栏量尤其是能繁母畜存栏量。(牵头部门:县畜牧产业发展办公室)

(三)精品水果产业。今秋明春,计划新增果园面积0.8万亩,培育精品水果专业村1个,打造5000-10000亩精品水果集中连片示范区1个。一要因地制宜,根据市场需求和品种生态适宜性,选择国内先进或地方特色品种进行示范种植,积极打造具有地理标志的的主导产品,重点突出桃、李、葡萄。果树种苗要严格选择具有苗木生产经营资质的繁育企业,保证品种纯度。要按照种苗质量标准采购优质苗木,着力培育地方品种,并严格执行种苗调运检疫程序。二要选择生态适宜,交通方便,符合无公害产地环境要求的缓坡丘陵、高山台地和高山坡脚缓冲地形相对集中连片建园,重点在旅游景区、现代农业园区内或周边选点建设,突出规模、标准和集中度。三要按照“农旅一体化”的要求,制定具体的建园标准,合理布局早、中、晚熟品种区域和机耕道、生产便道、蓄水池等配套设施建设,同时要预留出观光步道、观景台、餐饮卫生等旅游设施建设区域。四要依托龙头企业等市场主体实施建园和示范。支持龙头企业规模流转土地,建立集中连片标准化规模示范基地;支持龙头企业带动合作社、家庭农场、大户和农户,推行“统一集中供苗、统一物资供应、统一生产标准、统一产品包装、统一品牌销售、分户标准种植”的“六统一分”利益联结机制,共同建立标准化规模基地。(牵头部门:县农牧科技局)

(四)中药材产业。今秋明春要突出选好品种和区域特色,种植以金银花为主的中药材,种植面积2万亩,其中建立标准化示范基地1万亩,药赏两用型中药材种植面积0.2万亩,良种繁育基地**0亩,新培育中药材龙头企业1家,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5家。(牵头部门:县扶贫办)

(五)林下经济。围绕林菌、林药、林禽等发展模式,选择其中1-2种模式规模发展,以建设专业村形式推进,全县林下经济新增面积 **0亩以上,新培育林下经济经营主体2个以上,培育发展林下经济专业村1个以上,并辐射带动相邻1个村发展。(牵头部门:县林业局)

(六)山区现代水利建设。按照“宜喷则喷、宜滴则滴,灌排结合、功能齐备”的原则,根据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条件和产业规划布局,以建设喷灌、滴灌等现代水利设施为核心内容,辅以水肥一体化和自动化控制等高效、智能化设施,科学合理和系统全面地实施园区现代水利设施。一要与园区产业结构有机结合,因地制宜、因水制宜布局山区现代灌溉排水等水利设施。同时,结合土壤、墒情、气温等监测设备,实现灌溉排水的自动化和智能化。二要与园区其它基础设施建设有机结合,搞好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规划统筹和整体协调,做到统一规划、统一实施、统一管理。三要与园区功能的拓展有机结合,按照“园区景区化、农旅一体化”的要求,在满足园区对水基本需求的同时,增加水元素,打造水景观,构建水生态,突出水文化,充分满足园区观光、休闲等功能提升的需要,为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升级版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牵头部门:县水务局)

(七)农业产业专业乡(镇、街道)、专业村。各乡(镇、街道)结合现代农业园区全覆盖的要求,并与精准扶贫相结合,至少抓1个以上农业产业专业村(农业产业专业村标准:全村在家有劳动力农户50%以上参与产业发展)。产业以桃、李、葡萄等精品水果、蔬菜或林下种植养殖为主。(牵头部门:县农牧科技局)

(八)加快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依托“现代高效农业产业园区”,农业产业专业乡(镇、街道)、专业村、供销社乡级综合服务站、村级综合服务点,选择网络顺畅、交通便利、区位优势凸显、经营人员素质好的区域,发展电商企业、培训电商人才、孵化电商项目、助推电商示范的农村电商乡、电商村,成为供销社农村电子商务运营的核心节点。(牵头部门:县供销社)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成立**年秋冬季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副县长任组长,县农牧科技、扶贫、供销、财政、水务、金融、市场监督管理、林业、气象、烟草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统筹协调全县秋冬季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研究解决重大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农牧科技局,负责日常工作。各牵头部门要严格按照目标任务,抓紧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各乡(镇、街道)要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制定工作方案,分解各项任务,细化工作措施,落实工作责任。

(二)加大监管力度。一是围绕重点市场、重点季节、重点品种,突出抓好生产、加工、流通三个环节,深入开展秋冬季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对种子(苗)、农药、化肥、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进行专项整治。二是健全质量监测制度,加大市场监管力度,查处不法行为,规范农资市场秩序,让农民买到放心农资,确保农民利益不受侵犯。三是完善农产品质量监管机制,从农资供应、田间生产、市场销售进行全程监管,以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大户基地为重点,加强农业生产档案建立和监管,加强农残检测和日常监管,严控生产源头农残超标,坚持检打联动,加大打击力度,确保农业生产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

(三)强化督促检查。将秋冬季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纳入部门和乡(镇、街道)的绩效目标考核内容。由县督查局牵头,加强督查检查,实行月调度、季督查的工作机制,确保秋冬季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工作有序推进,全面完成目标任务。

F132.Com编辑推荐

现代农业推进工程实施方案


现代农业推进工程实施方案

下面是我们的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现代农业推进工程实施方案,请大家参阅!

一、总体要求

以科学发展观、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中央、省关于农业农村工作的一系列部署,立足xx实际,进一步夯实农业稳步发展的基础;稳定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持续向好的局面;进一步提高粮食和主要农产品产量、质量和效益,持续增加农民收入;进一步强化绿色增长,以发展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为主线,坚定不移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激发农业的内部活力,切实保障我市农业农村经济调结构转方向促升级的目标实现。

二、发展目标

到2020年:(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力争达到2万元。(2)粮食总产132.4万吨,年均增长1%。(3)农产品加工产值1200亿元,年均增长12.5%左右,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达3.5:1。(4)创建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市,整建制推进示范县建设,力争生态农业示范县(市、区)达7个、示范乡镇(区)30个、示范主体100个,现代生态农业发展各项指标位居全省前列。

三、重点任务

(一)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物质装备能力建设,发展现代农业示范区

1. 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整合土地整治、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新增粮食生产能力、粮食高产创建示范片等项目,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十三五”期间建设高标准农田173万亩。改善泾县、绩溪、旌德等山区县现代农业生产条件,重点在山区机耕道路、水利设施、田间平整等方面有所突破,增强农业抗灾能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水平。

2. 推进农业机械化。落实好农业购机补贴政策,重点围绕粮油(水稻、小麦、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和农机农艺结合,推进机械化进程。到2020年,创建省级机械化示范县2-3个;积极开展茶叶、山核桃等地方特色农产品示范;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270万千瓦,比“十二五”末增加30万千瓦;主要农作物耕种收农机化综合水平达到73%,比“十二五”末提高3个百分点。

3. 创新示范区经营形式。大力开展产业招商,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示范区,重点在多元化融资上有新突破;通过聚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入园,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淘汰传统耕作模式,突出推广生态农业模式和集成技术,提高农业的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全面推进示范区走绿色集约发展道路。以全市7个县市区创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其中xx、郎溪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为契机,提高现代农业示范区发展水平。

(二)加快农业绿色增长,发展现代生态农业

1. 加快标准化生产基地、养殖小区建设。探索和创新“政府推动、市场拉动、企业带动”的农业标准化生产推广机制,力争创建国家级畜禽标准化养殖示范小区18个、省级养殖示范小区34个、市级养殖示范小区(场)300个,创建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25个;继续实施水稻核心示范区、蔬菜标准园、标准化茶叶基地建设;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山核桃、香榧等林物产品生产基地,构建共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积极创建“三品一标”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认证“三品一标”产品500个以上,绿色食品生产资料认证有突破。

2. 推广生态农业模式。以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领生态农业发展,重点推广五种生态农业模式:猪(禽)—沼—果(茶、菜、粮)、经果林立体种养、水田立体生态种养、小流域农业生态治理、休闲观光生态农业模式及其技术,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着力培育质量效益为先的农业生产体系。市本级每年安排专项资金对现代农业示范区内生态农业模式推广进行奖补。

3. 扎实推进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2015-2017年,按省政府统一部署,组织开展绿色增效、品牌建设、科技推广、主体培育、改革创新“五大示范行动”,整建制推进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市创建工作;引导和支持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加强合作,充分发挥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农户在生态农业产业化中优势作用,组建农业产业联合体,形成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4. 实施药肥水零增长计划。走“精”、“调”、“改”、“控”节肥技术和“控”、“替”、“精”、“统”节药技术路径,实行化肥、农药减量控害节本增效,推进测土配方施肥,推广新肥料新技术,有效利用有机肥资源;控制病虫害发生危害,推进精准用药,实施病虫害统防统治,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新型植保药械,提高病虫害综合防治水平。到2020年,力争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到90%以上,主要农作物化肥利用率达到40%以上,提高5个百分点;主要农作物绿色防控技术覆盖率达30%,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40%,农药利用率达40%,农作物化肥和农药使用量实现零增长。

5. 着力开展农业污染治理。加大对规模养殖场的污染治理,推进养殖企业实施“雨污分流-干湿分离-粪污收集-污染治理-废弃物综合利用”全过程综合治理。稳步推进农村沼气建设。科学划定畜禽养殖禁养区,依法关闭或搬迁禁养区内的畜禽养殖场(小区)和养殖专业户。进一步完善畜禽养殖准入机制,生猪出栏稳定在110-120万头。实施好耕地质量保护和提升行动,改良土壤,治理酸化,改造中低产田,力争耕地基础地力等级提高0.5个等级以上,土壤有机质提高0.2个百分点,耕地酸化、污染等问题得到有效控制,实现“一控两减三基本”目标。

(三)加强品牌建设,提高农产品产出效益

1. 打造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基地。组织实施茶产业提升工程、竹产业提升工程、木本油料产业致富工程和林下经济富民工程等工程,到2020年,全市茶园面积达到43.7万亩,茶叶产量3.5万吨,产值18亿元;建成竹林丰产增效示范基地100万亩,竹产业行业产值200亿元;建成林下经济示范基地100万亩,木本油料生产基地120万亩。开展产业特色村提升行动,大力发展一村一品,培育一批产业特色鲜明、农民收入高、集体经济实力强、示范带动作用大的产业特色村。市本级安排专项资金用于生态农业产业化基地奖补。

2. 加强产品自主品牌创建。树立“质量为本、效益为先”的理念,推进优势资源整合,集中力量对现有优势农产品、知名品牌进行培育,积极申报农产品原产地、地理标志、驰名商标、著名商标、名牌农产品。在发展区域主导产业的基础上,以地理商标和区域名牌为依托,发挥经营主体创建主体作用和各级政府的引导支持作用,通过龙头企业与合作社、家庭农场开展联合、合作,实现企业品牌共享共建,整合优势资源,形成抱团发展态势,推进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打造“生态xx·绿色产品”大品牌。市本级安排专项资金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品牌创建进行奖补。

3.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扎实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重点开展农药及农药使用、“瘦肉精”、生鲜乳、兽用抗菌药(含水产用抗菌药)、生猪屠宰、水产品、农资打假7大专项整治行动。推行食用农产品产地准出管理制度,争取在五年时间内形成完善的产地准出管理机制。不断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信息化水平,积极开展质量追溯试点。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制建设,加快质检体系建设,提高检测能力。探索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推进国家级、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活动,创建省级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站20个以上。

4. 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拓展农业功能,组织实施“休闲农业提升计划”,充分挖掘不同区域的自然风景、古村落、农业景观、农耕文化,打造xx都市休闲养生观光农业集群;整合各类旅游资源,建成一批有影响力的观光农业园、生态主题农庄、农业科技示范园、星级农家乐,打造一批集观光赏景、休闲娱乐、美食品尝、农事体验等多功能为一体的高品质农业旅游线路。全市发展农业园区景点(含农家乐)1200个,建成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7个,其中国家级4个以上,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50个,其中国家级15个,国家三星级以上休闲农业企业20个。市本级安排专项资金对省级以上休闲农业示范县、示范点创建进行奖补。

(四)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1. 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着力培育龙头企业“甲级队”,形成引领行业发展的排头兵;加强规范化建设,全面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水平;积极引导家庭农场和专业农户开展适度规模经营。推动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合发展,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综合实力和带动力进一步增强,工商注册的家庭农场数量达到5000家,培育市级以上家庭示范农场800个,省级示范家庭农场300个,培育市级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500家、省部级农民专业合作社100家。形成物资供应、技术信息、信贷服务、销售加工等多种服务职能,覆盖全市主导产业以及40%以上农户的合作组织体系。

2. 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制定完善不同农业生产领域家庭农场的认定标准及扶持奖励办法,积极培育一批生产规模适度、配套设施较好、经营管理规范、示范效应明显的家庭农场。引导土地、技术、资本等生产要素向家庭农场、专业大户集中,推进家庭经营,采用先进科技和生产手段,提高集约化经营水平。加快土地流转步伐,完善服务措施,力争农村土地流转率达75%,市县两级全面建成农村产权交易市场。

3. 加快融合发展。推进农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引导和支持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构建以龙头企业为核心、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为基础、专业合作社为纽带,集生产、加工和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联合体,推进农产品基地建设、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和营销网络建设。全市各类联合体力争达到200个,其中市级示范联合体100个,省级示范联合体40个左右,联合体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

(五)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推广农业社会化服务

1. 稳定科技推广队伍。加快培养各类农村技能服务型人才、现代农业产业技术创新人才和农业资源开发保护骨干人才。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深入开展农技人员包村联户服务和畜牧科技进万家活动。逐步改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基础设施,提高农业科技人员服务现代农业的技术装备水平。进一步完善考评考核体系,切实抓好各类农技人才的专业技术培训。

2. 推动市场主体技术创新。推进产学研结合,支持龙头企业和合作社加强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技术协作,开发一批具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产品。支持龙头企业建立研发中心、科技示范园,引进、研发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特别是农产品精深加工等关键技术。对龙头企业建立研发中心、技术(检验检测)中心给予奖补。

3. 发展社会化服务组织。积极推进测土配方施肥、水稻工厂化育秧、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等工作,围绕主要农作物生产,重点培养规模化、机械化、专业化服务主体,开展农业生产全程化服务创新试点,积极推广托管式服务、合作式服务、订单式服务。以土地流转促规模经营,以机械化作业提升耕种收、测土配方施肥、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效益。工商注册农机、植保等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数量达到500个。加强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防预报,提升气象服务现代农业的能力水平。

(六)加强农业行政执法,提升农业法治水平

1. 坚持农业依法行政。严格农业执法监督,抓好农业行政执法案卷评查,规范实施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强化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动态管理,推进严格公正文明执法。

2. 加强依法科学民主决策。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强化规范性文件的监督管理,完善法律顾问制度,推进法治轨道行使职权,落实“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

3. 依法化解涉农矛盾纠纷。坚持行政执法与民事调处并重,积极调解农资质量纠纷,强化农村土地流转纠纷仲裁和村民筹资筹劳监督,协助开展涉农负担重大案件查处和信访处理。突出社情民意了解,妥善化解农业信访事项。畅通行政复议渠道,积极应对行政应诉。

4. 大力推进农业部门简政放权。加强行政事项的事中事后监管,巩固发展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成果落实。全面推进权力、责任清单制度,坚持政务公开,进一步深化农业部门职能转变。抓好行政审批窗口项目的“接、放、管”,持续推进窗口服务项目的清理优化,显著提升农业服务效能。

(七)深化农村改革,增强农业发展内生动力

1. 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按照中央、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工作要求全面完成任务,认真落实好二轮土地承包政策,稳定土地承包关系长期不变。

2. 积极推进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农民按股份享受集体资产收益的农村经济制度,积极推进符合条件的村级集体组织完成股份合作制改革;积极推进农村集体“三资”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加快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进程。

3. 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专业合作村)。引导农村加大集体资产开发利用;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兴办物业项目,发展物业经济;鼓励村集体兴办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引导有条件的村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大力推进农村土地整治,进行土地复垦和综合开发利用;充分利用集体“四荒四边”空闲地发展种养殖业。力争村级集体经济年收益与当地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同步增长,消除空白村,年收益5万元以上的村达到40%以上,美好乡村省级示范村所在行政村年集体经营性收入达10万元以上。

4. 认真组织农业补贴政策改革试点。根据财政、农业、银监等部门关于调整完善农业补贴政策、建立农业信贷担保体系相关文件精神,加快推进农业补贴政策改革试点工作,力争在广德县试点的基础上,逐步扩大到其他县市区。

(八)发展“互联网+农业”,提升农业区域竞争力

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和技术支持力度,大力实施“互联网+农业”行动计划,抓好农业物联网示范县、示范点建设。农业物联网应用省级以上龙头企业50%,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应用面30%,经济效益提高15%以上;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力争到2020年,农产品电商年度交易额增幅不低于30%;加强“互联网+农业”平台的整合;总结完善“聚土地”等新业态模式;构建并逐步完善射频码、二维码、一维码等扫描的全程质量追溯体系。

四、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成立领导组,政府分管副市长张黎勇任组长,副秘书长汪军、市农委主任陈海林任副组长,市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行动现代农业推进工程推进小组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组办公室设在市农委,陈海林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各成员单位切实履行好服务“三农”发展的责任,市委市政府把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作为各级党政领导班子考核的重要内容。

(二)政策保障

1. 市政府设立“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资金”。每年1000万元,其中农业园区建设500万(用于现代农业示范区内生态农业模式推广、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农产品深加工项目奖补)、新型经营主体培育200万(用于创建省级以上新型经营主体、品牌建设奖补)、生态休闲农业300万(用于创建省级以上休闲农业示范县、示范点的奖补),各县市区也要相应拿出奖补措施。市县财政每年从新增建设有偿使用费中安排专项资金,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

2. 扩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扶持资金规模。优先扶持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内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面落实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的用水、用电、税费等相关优惠政策,进一步落实支持设施农业健康发展的用地政策;优化和完善农业产业化发展扶持方式,积极争取上级贴息贷款政策。

3. 突出以金融服务为重点的配套服务。推动县域城信体系建设,开展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信用等级评定,对信用等级高的给予一定授信额度并给予利率优惠;做大做强政策性融资担保,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担保支持力度,降低“三农”融资担保门槛,降低担保费率,确保“三农”贷款在保余额比重逐年提高;扩大家庭农场“直管直贷”试点覆盖面,稳妥推进新型农村合作金融试点;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重点扩大政策性保险附加商业性保险试点;对特色优势农产品保险提供保费补贴,财政给予以奖代补。

4. 强化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服务和监管工作。发挥好国家和省资金的导向作用,同时落实好市、县财政扶持资金,确保足额及时到位。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切实履行对各项惠农政策的指导、管理、协调、服务的职责,形成各负其责、协调推进的发展合力。

(三)项目保障

结合“十三五”规划,重点围绕现代农业示范区、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农业科技创新、循环农业和生态农业创新等五大重点领域规划建设农业项目,已初步谋划现代农业建设项目49个、总投资203.52亿元(见附件)。下一步将完善项目内容,通过争取项目资金、项目整合、招商引资等方式筹措资金,联系帮扶,强化调度和监管,着力提高开工率、竣工率、达产率。

(四)法治氛围保障

加强农业法治学习培训,增强农业干部法治素养。结合“七五”普法规划,开展面向农民、服务农业、深入农村的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不断提升宣传教育的质量和效益。

(五)农业安全保障

坚持安全生产检查督查的常态推进,突出食用农产品安全、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农业机械使用安全、渔业船舶使用安全、沼气工程使用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的治本攻坚,范围覆盖全市农业领域所有生产经营单位。建立健全农业领域安全生产保障长效工作机制,推进全市农业领域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健康发展。

(六)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保障

按照“科教兴农、人才强农、新型职业农民固农”的总要求,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努力实现从“培训”到“培育”的创新、从“办班”到“育人”的创新、从传统培训到现代化、信息化培训的创新。加快构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力争到2020年全市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2000人。

镇秋冬季森林防火工作实施方案


镇秋冬季森林防火工作实施方案

关于**镇秋冬季森林防火工作的
实施方案

当前,我镇已进入秋冬季森林防火期,根据市、县秋冬季防火工作要求,结合我镇实际情况,为切实做好秋冬季森林防火工作,确保零火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县森林防火指挥部和县政府关于森林防火各项工作要求,强化森林防火宣传教育,强化野外火源管理,提升森林火情综合处置能力,确保森林生态安全,为建议和谐树掌做贡献。
二、工作措施:
(一)提高认识,切实加强森林防火工作
一是根据气象部门预测,今秋平均气温高于往年,降水少于常年,秋防形势不容乐观。二是秋收已接近未声,野外用火增多,森林火灾隐患十分突出。三是各村干部群众觉得秋季相对潮湿,风没有春天大,不容易起火,存在严重的侥幸心理和麻痹思想。针对上述不利因素,全镇要提高对秋冬季防火严峻的认识,坚决克服麻痹松懈思想,进一步增强秋冬季护林防火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切实做到“警钟常鸣,常抓不懈”。
(二)狠抓宣传,进一步提高广大群众对森林防火工作的认识。
各村要采用张贴、悬挂标语、广播、等形式多渠道进行宣传,大造“森林防火,人人有责”的声势,提高广大群众参与森林防火的自觉性,一是利用广播,宣传材料等形式,广泛宣传森林防火形势及有关政策。二是抓好重点人群的监管,对痴呆傻及精神不健全人员落实监管责任人。对于放牧人员要制定切实可行的监管措施。真正做到森林防火工作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三)加强领导,建立健全森林防火组织和队伍建设。
各村都要成立森林防火工作领导小组、护林巡逻队和扑救队三个队伍。村支书和村主任是森林防火工作第一责任人,负责本村防火工作的组织领导,森林防火工作领导小组要把沟系、山头、地块划成若干个防火责任区,把责任区落实到每个责任人身上。每村必须成立护林巡逻队和扑救分队,负责巡逻和监视本村山林的隐患,领导小组、巡逻队及扑救分队队员名单(500口以上不少于20人、500至300不少于15人、300至100不少于10人、100以下的不少于5人),报镇政府备案,保证一旦遇有火情,防火队伍能够及时组织到位进行扑救。
(四)严格值班和火情报告制度。
各村负责人要24小时在位,不得关闭手机,确保森林防火信息上下畅通,有事必须外出的,要向片长请假,批准后,方可外出。
要严格执行火情报告制度,发现火情,及时准确逐级上报情况,以利于组织协调和扑救工作,对发生火情的村干部脱岗、对有火不报、瞒报并造成重大损失的村,将追究村支书、主任的责任,并予以纪律处分。
(五)多管齐下,切实加强野外火源管理。
各村要根据实际,做好野外火源的管理,坚决从源头上杜绝隐患。一是隐患排查,各村要对本村范围内的所有地边、林边等森林火灾易火地段进行重点检查,同时填好排查登记表,制定整改时间表,镇政府将组织专人进行检查,对整改清理不到位的责令限期完成,及时消除隐患。二是开展计划清除工作。各村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选择低火险时段,组织好队伍,落实好责任人,有组织有计划有防范地烧除农作物秸杆等各种可燃物,变群众无序用火为有序用火,消除火灾隐患,减轻来年春防压力。对危险的地块,要把秸杆等各种可燃物清除到安全地段。三是开设防火隔离带。在林边地头,存在隐患地段,要统一组织,采取人工割除等手段清理灌木、杂草,起到切断火源、阻隔林火蔓延的作用。
三、具体要求:
(一)增强森林防护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各村要把秋防工作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做到在思想上不麻痹,工作上早部署,措施上细落实,行动上勤检查,管理上严要求,以保证森林防火各项责任制度和防火措施落实到位。
(二)认真组织,严阵以待。各村要做到“预案早落实、思想早发动、人员早到位”,扎扎实实做好扑救森林火情的各项准备工作。认真组织好扑救队伍,立足“打早、打小、打了”,加强对扑救队伍的组织领导,做到队伍机构、指挥员、扑火队员三落实,一旦接到火情报告,能够迅速集合、迅速出动,及时扑灭森林火情。秋冬季护林防火、秸杆处理将做为年底各村考评的一个重要指标。
总之,各村一定要正确认识我镇面临的防火形势,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针对本村森林防火的形势,研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措施,确保我镇不发生一起火情、火警,确保森林防火工作不出任何问题。

县农业产业扶贫工程实施方案


县农业产业扶贫工程实施方案

为扎实推进种养业扶贫工程措施落实,提升产业扶贫水平,根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特色种养业扶贫工作实施意见等五个脱贫攻坚配套文件的通知》(**政办【2016】11号)、**市农业委员会《关于印发**市农业产业精准扶贫八大专项行动方案》(淮农【2016】64号)和**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关于印发**县2016年度财政扶贫资金分配使用方案的通知》(**扶组【2016】11号)等文件精神,结合实际,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选择符合条件的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种养大户,坚持自愿有偿的原则,将县财政农业产业扶贫资金通过村分股量化注入,按照股金分红或吸纳贫困户参与生产经营活动获得劳动收入等方式,构建“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贫困户”的新型农业产业扶贫机制,就地带动和帮扶60户以上贫困户增收脱贫。

二、重点工作

1、选定产业扶贫项目实施主体。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按照项目申报方式,形成申报文本,由县农林委牵头,组织财政局、审计局及镇、村、驻村帮扶工作队,进行评审,择优选择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实施主体。实施主体所在村把县财政扶贫资金作为村集体资产以股金的方式,专项用于投资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原则上按确保实现一户贫困户增收脱贫,注入3万元股金的方式,投入到新型经营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年底生产经营盈利部分实行股份分红,财政资金占股份额分红收益均摊给所吸纳的贫困户。原则上一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吸纳5户贫困户,一个家庭农场吸纳3户贫困户。

2、签订项目实施和扶贫协议。在镇扶贫办的见证下,村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签订项目实施及扶贫协议,明确带动和帮扶的贫困户名单、收益分配方式、保底分红资金额度及资金监管等内容。

3、做好项目核查与评估验收。年底县农林委委托第三方深入项目村,核查扶贫措施落实情况和扶贫协议履行情况,并对带动和帮扶贫困户脱贫情况进行评估和验收。

三、保障措施

1、强化组织领导。县农林委成立农业产业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协调农业产业扶贫工作中的重大事宜,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确保农业产业扶贫工作有序有效推进。

2、强化措施落实。积极协调镇、村,严格按照产业扶贫带动项目操作流程,做好确定财政扶贫资金投向村、选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签订项目实施和扶贫协议及开展好项目评估等工作。坚持阳光操作,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3、强化监督检查。配合县扶贫办等有关部门,对项目实施过程开展监督检查,对扶贫措施落实不力、脱贫效果不明显的,及时全额追回扶贫资金;对骗取扶贫资金的,予以严肃处理。

四、完成时限

镇秋冬季文化惠民消费季活动实施方案


镇秋冬季文化惠民消费季活动实施方案

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和宣传 贯彻落实 十九大 精神, 丰富广大农民群众农闲时间的精神文化生活,推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持久的开展, 同时 促进文化消费, 我镇 决定组织开展 秋 冬 季 文化惠民 消费季活动,根据民文广新发〔2018〕93号通知要求,结合本镇实际,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活动时间

自201 7 年 10 月 至 201 8 年 2 月

二、活动主题

紧密结合新农村建设实际,切实把“促进农民增加收入、提高农民整体素质、丰富农民文化生活、培育农民文明新风,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作为根本任务,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原则, 展示 我镇 广大农民群众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精神风貌,展示近年来我镇精神文明建设取得的成果,进一步凝聚民心,激发广大农民群众建设美好家乡的热情, 为全面建设 “团结、平安、文明、和谐”** 而努力奋斗。

三、活动内容

1. 举办 **镇 文艺骨干培训班。 为进一步丰富领导干部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通过征求我镇广大文艺爱好者的需求, 2018年12月上旬 在全镇范围内举办文艺骨干培训班, 开展广场舞培训及摄影艺术讲座,为期五天。 培训对象:**镇政府全体干部、镇属机关各单位干部职工、各村妇代会主任及各界文艺爱好者。培训地点:**镇综合文化站、各村文化广场。

2.举办“送书画下乡”活动。 邀请县域内书画方面人才赴我镇开展现场书写、作画,充实我镇综合文化站内容,提升总体文化氛围。

3.开展文化集市活动。 各行政村利用农闲时间,组织开展赶集活动,结合农民文化艺术节等群众性文体活动,组织开展文化集市,组织一批文化产品,促进群众文化消费。

4.举办**镇第三届农民文化艺术节。 通过 学习借鉴近几年来农民文化艺术节 开展较好的乡镇 的经验, 结合我镇第一届、第二届农民文化艺术节,总结经验和不足,年底 制定活动方案 , 精心组织编排文艺节目 ,在 2018年1月上旬举办**镇第三届农民文化艺术节 。

5. 参加全县小品艺术节 。 编排具有时代性、故事性,彰显社会正能量的小品 参加全县小品艺术节。

6. 开展春联征集活动。 春节前夕,在我镇开展春联征集活动,将 含有行业、地域文化元素的新春联 进行收集整理,并邀请 县内书 法 家书写 。

7.积极参加2018年春节联欢晚会。 编排特色文艺节目, 打造推荐优秀节目参加全县201 8 年电视春晚 。

8. “爱心暖春”志愿服务活动。 各 村 志愿者服务队深入到 精准扶贫 困难家庭、孤寡老人家庭、留守儿童家庭等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四、相关要求

(一)高度重视,确保各项活动顺利开展。 各村、各单位 要高度重视 秋 冬文化惠民 消费 季活动 ,主要领导要亲自安排部署,亲自参与活动。 要把举办好 秋 冬文化惠民 消费 季活动作为构建和谐社会、推动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作为丰富群众文体活动、凝聚人心的重要手段,抓好各项 活动 组织准备工作。 各有关部门要从大局出发,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互相支持,加强协作,保证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二)结合实际、丰富文化活动内函。 各村 要结合实际情况,充分发挥行政村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等文化阵地作用,延长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的开放时间。以弘扬传统民俗文化为重点,积极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丰富群众节日期间文化生活。

(三)团结协作,确保活动安全有序。 各村、各单位要切实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要制定具体应急措施,认真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做到计划周密,工作细致,防患于未然,确保活动安全。

(四)加强宣传,营造浓厚节日氛围。 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报纸、电视、互联网、手机信息平台等媒介,广泛宣传活动内容,对活动开展情况及时报道,做好各类文字图片、视频 等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及时报送活动信息。

秋冬季禁止秸秆焚烧烧荒工作实施方案


秋冬季禁止秸秆焚烧烧荒工作实施方案

为切实做好2014年秋冬季全乡禁止秸秆焚烧、烧荒工作,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有效防治大气污染,维护人民群众环境权益和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县委、县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沧县2014年秋冬季禁止秸秆焚烧、烧荒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结合我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和任务

在乡域范围内全面实施禁止秸秆焚烧、烧荒(包括焚烧生活垃圾,下同),确保“不点一把火,一冒一股烟”;确保不因焚烧秸秆、烧荒引起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重大损失;确保不因焚烧秸秆、烧荒造成重大交通安全事故。

二、重点禁烧时段

2014年10月至2015年3月底。

三、职责分工

按照“属地管理、源头控制”的原则,各村是禁止秸秆焚烧、烧荒工作责任主体,村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对本辖区焚烧工作负总责。要层层落实责任,在本辖区内签订禁烧工作责任状,将禁烧责任落实到各村村委会,实行“乡镇督导、村为主、户联防”网格化管理责任制,全面落实“定专人、定职责、定区域、定岗位、定要求”的工作措施,严防死守,实现禁烧工作全面覆盖、全程监管。要组织精干力量,配齐工具设备,实行全天候驻守、巡查和值班制度,加强日常巡查和现场检查。apec会议等重要时段对省道沿线等重点区域要实行24小时巡查,及时发现并处置焚烧秸秆、烧荒行为,确保万无一失。

农业办积极开展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推广工作,拓宽秸秆综合利用渠道。

企管站做好禁止秸秆焚烧、烧荒的现场检查工作。

派出所负责对不听劝阻、恶意焚烧秸秆、造成一定社会影响的,从严、从快、从重予以依法处理;对因焚烧秸秆造成重大污染事故、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或导致人身伤亡的,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文化站负责禁止秸秆焚烧、烧荒与综合利用的宣传工作。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一名班子成员具体负责,全面动员广大干部群众深入禁止秸秆焚烧、烧荒第一线,切实抓好管控措施的落实。**乡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如下:

(二)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张贴标语、悬挂条幅、流动宣传车等宣传形式,开展宣传活动。要反复宣传,深入宣传,确保宣传工作到村到户,深入人心,家喻户晓,着力形成禁烧的强大舆论氛围,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支持禁烧、主动禁烧的积极性,夯实禁烧工作的群众基础。

(三)加强应急处置。乡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组建应急分队,随时待命处理秸秆焚烧、烧荒引发的突发事件。

(四)加强督查问责。对工作不到位、措施不落实、存在秸秆焚烧、烧荒现象的村,予以通报批评,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对禁烧工作不力,造成重大污染事故,引发较大安全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按有关规定严格追究行政或法律责任。

竹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好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竹产业发展的意见》(湘政办发[20XX]95号)精神,促进我市竹产业发展,根据市长批示,现就有关情况汇报如下:一、竹产业发展现状

(一)竹资源状况

我市位于中亚热带南缘,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自然条件优越。境内竹资源丰富,有毛竹、刚竹、李竹、桂竹、水竹、紫竹、斑竹等10属42种,大多分布在海拔400—800米的板页岩、花岗岩山谷山坡地段。全市共有竹林面积126.8万亩,占全市有林地面积7.2%,占全省竹林面积10%以上,有立竹1.53亿株,是全省竹类资源分布中心区之一。全市竹林95%为毛竹,集中分布在东安、双牌、零陵、蓝山、祁阳等五县区,共有竹林面积101万亩。20XX年,双牌、蓝山、零陵和东安四县区被列入全省毛竹丰产林示范基地建设县。

(二)生产经营情况

“十一五”期间,全市完成毛竹新造6.26万亩,低改62.75万亩,总投入1.11亿元,采伐2952万根。近年来,全市每年安排毛竹低改20万亩,竹材产量590万根/年,竹笋加工量1.67万吨/年,现有竹类加工企业、作坊近万家,20XX年实现竹产业产值3.24亿元。全市共有竹胶板厂5家,没有规模以上企业(年产值20XX万元以上),设计年产3.5万立方米。20XX年生产2.23万立方米,实现产值5020万元,上交税金497万元,消耗毛竹152万根。目前我市竹胶板企业分别是双牌竹胶板厂、道县金马竹业有限公司、东安人造板厂、零陵竹胶板厂、蓝山竹胶板厂。技术装备水平均不高,没有采用热进热出和径向剖蔑等先进生产工艺技术。全市共有竹地板(竹砧板)企业6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家),设计年产500万平方米,20XX年生产竹地板、竹砧板70万平方米,实现产值6470万元,上交税金610万元,消耗毛竹100万根。目前有新田县家乐福竹制品有限公司,东安县舜皇峰竹木有限公司生产比较正常。

全市还有竹凉席生产企业9家,卫生竹筷46家、木竹工艺品企业1家,没有规模以上企业。20XX年生产竹凉席24.3万床,卫生竹筷2.79亿双,木竹藤工艺品2万件,实现产值1.34亿元。目前在零陵、宁远、双牌、蓝山、东安、江永等县区,主要以家庭为单位,作坊式生产木竹旅游工艺品,交旅游公司和公园管理部门收购,在有关旅游景点出售。产品有葫芦丝、笛子、二胡、快板等木竹制乐器、木竹(泪竹)拐杖、木竹工艺扇、江永女书扇、工艺竹筷、木竹制文具、玩具、木竹烙画等等。双牌县确定建设30万亩毛竹林基地的目标,以永江公路沿线和潇水河两岸为重点,每年新造竹林1万亩以上,以阳明山和紫金山系为重点建立毛竹低改基地每年3万亩以上。

蓝山县按照林用、笋用、笋材两用三个经营类型,平均每年完成1万余亩毛竹丰产林示范基地建设。双牌县的鼎泰、三鑫、华兴、大竹海等企业在双牌县何家洞、阳明山、五里牌、茶林等地租赁林地兴建基地1.8万亩,对毛竹基地进行标准化管理。同时,鼓励农户依法进行林地流转,发展规模经营,培育专业大户150户,全县竹林流转面积达2.3万亩。我局对发展竹产业高度重视,成立了示范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制定了《毛竹产业发展规划》,将毛竹低改作为重点工程来抓,列入对各县区目标管理考核内容,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浙江等竹产业大省相比,差距很大。

当前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1、雨雪冰冻灾害损失严重。20XX年的雨雪冰冻灾害,对毛竹破坏严重,全市竹资源恢复重建工作量大,任务重。

2、建设资金严重短缺。毛竹丰产林示范基地建设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建设一个周期(按5年算),每亩至少需投入1000元,但是,从中央到地方,各级的投入全部加起来还不够100元,建设资金的严重短缺,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毛竹丰产林示范基地建设。

3、经营规模小,加工利用率低。据统计,在全市现有的233家竹类加工企业中,除少数几家规模企业外,均为设备落后的手工作坊式生产,龙头企业少,难以形成规模经济效益。目前我市竹胶板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均不高,没有采用热进热出和径向剖蔑等先进生产工艺技术。无论竹胶板、竹地板和竹制家具、餐具生产,占原料30—70%的加工剩余物没有得到合理利用,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竹加工制品在全市还是空白。

4、培育品种少,经营模式单一。竹林培育只侧重用材竹和笋竹两用林,对高产笋用竹培育极少,至于观赏竹、生态竹则更是近乎空白。经营模式上,只注重竹林的生产加工价值,对竹林的生态旅游价值则几乎没有考虑。

5、认识不统一,发展不平衡。竹业开发周期短,见效快,是林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但个别县区对此重视不够,投入不足,对竹类培育和加工利用的前景缺乏足够的认识,有部分竹农认为只要山上种了竹子,就有收获,疏于管理,在少数竹类资源丰富的县区,竹类加工利用几乎还是空白。另外,现有集体竹林分散承包到户后,各户分户经营,由于各户面积少,思想认识不够统一,不利于统一规划,统一组织施工,制约着毛竹丰产林示范基地建设的全面实施。

二、竹产业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培育竹林资源为基础,以低产竹林改造为重点,以提高竹产品综合开发利用为目标,树龙头企业,打品牌效应,创规模效益,化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努力开拓国内外市场,逐步形成竹工贸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现代化竹产业体

5系,实现数量、质量和效益三者统一的目标。

(二)发展目标20XX年,全市竹林面积发展到150万亩,立竹总数达到2.4亿株,建设竹林道500公里,建设笋、竹加工骨干企业20家,扶持发展竹集成材、竹纤维纺织、竹胶板、竹地板、竹滕家具、竹食品加工、竹工艺品等七大竹产业建设示范项目,竹产业年总产值达到6亿元。20XX年,全市竹林面积发展到175万亩,立竹根数达到2.8亿株,建设竹林道1000公里,竹产业年总产值达到12亿元。20XX年,力争将我市竹产业打造成过20亿元产业。

(三)发展原则

1、基地建设专业化。统一规划,改革生产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强化资源管理,建设毛竹速生丰产专业基地,定向培育笋、竹专用基地。

2、资源布局区域化。重点围绕加工龙头企业发展笋竹基地,在零陵、东安、祁阳、双牌、蓝山等毛竹面积10万亩以上主产县区建设以低改提质为主、新造扩面为辅的毛竹速生丰产基地。在城市、郊区和旅游景点重点发展笋用竹、观赏竹,建设竹类食品加工专用基地,发挥竹林生态作用。

3、加工产品系列化。合理布局加工企业,调整产品结构,大力扶持竹地板、竹制包装容器、竹藤家具、竹工艺品、竹胶板和竹类食品等产品上规模、上档次,扶优扶强,使龙头企业做大做强。

4、市场服务社会化。积极培育多层次、多门类的竹木市场,特别是竹木建材、室内装饰材料、竹木家具和竹木制工艺品、小玩具专业市场,扩大市场流通,规范市场秩序,建立物流有序、竞争合理的林产品市场体系。

三、主要措施

(一)增强兴竹意识,切实加强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充分认识竹产业开发利用的广阔前景,把发展竹产业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山区群众脱贫致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措施来抓,要进一步修改和完善竹林建设发展规划,要明确领导负责,成立竹产业办公室专抓。制定发展竹产业的各项优惠政策,切实加强领导,主动搞好服务。

(二)加强竹林培管,壮大毛竹资源。一是增加资金投入。争取国家和省级立项投资,鼓励群众自筹投入,引导部门和企业等社会资金投入。二是推广育竹新技术。在积极推广新造用材竹林,低效林改造,笋材两用林技术的同时,要大力营造生态竹、观赏竹,形成竹林品种和价值的多样化。三是加强病虫害防治。特别是对竹蝗、竹小蜂防治要对连片或相邻竹林统一规划,同时防治,确保效果。

(三)扩大加工规模,扶持龙头企业。要提高现有竹胶板、竹凉席、竹地板、竹藤家具、竹餐具、竹工艺品等产品的质量,稳定其产量,促使达产达标。实行龙头带动战略,大力招商引资,新建竹集成材、竹纤维纺织生产线。以龙头企业带动区域内的竹产业加工并幅射到相关产业。争取到20XX年,全市竹胶板年产量达到4万立方米、保健竹凉席100万平方米,竹地板或薄竹贴面地板100万平方米,竹工艺品1.5万件,竹藤家具5000套(件),竹加工年工业产值突破6亿元大关,原竹利用率提高到90%以上,扶持培育年产值过5千万元的企业10个以上,使20%的企业形成80%的产值。

(四)瞄准市场依托科技,积极开发新产品。

一是开发竹集成材及其家具制品。竹集成材由竹片拼接胶合而成,是原料来源广,使用价值高的人造板基材。可进行二次加工生产竹地板、竹砧板、竹家具等高附加值产品,应引进投资经营者大力开发,赢得先机。

二是大力发展竹纤维纺织产业。我市竹类资源丰富,竹类各种纤维含量丰富,竹纤维纺织品具有透气性好,吸附能力强等特点,是各种高档服饰的原料。国内和省内均有成熟的生产工艺和经营成功的厂商(益鑫泰等),应多方引进大力开发。浙江竹林资源与湖南相近,但浙江竹产业总产值达到280多亿元,是湖南的10倍。组织主产县区有关人员前往考察,引进和吸收该省发展竹产业的有益经验。

三是大力开发竹工艺品、日常用品和竹类保健用品加工。浙江、福建等地把现代加工技术与竹工艺艺术融合在一起,开发出实用、保健与艺术价值兼有的竹编织品、竹炭保健复合纺织品和竹醋系列饮料,特别是屏风、竹扇或壁挂、竹盘、竹篮、果盒和竹炭、竹醋系列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很受欢迎。我市完全具备开发基础,关键在技术引进、招商引资、产业规模、产品种类和市场开发上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形成规模优势。

四是开发竹类食品。竹笋、竹荪、竹醋具有保健抗癌等多种功能,是公认的绿色食品,应积极开发。

(四)树立品牌意识,创新经营机制。品牌是现代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广阔的市场需要品牌来开拓。企业要树立品牌意识,精心打造品牌,以品牌树质量,以品牌促销售,以品牌出效益。要不断创新经营机制,经营上鼓励实行国有民营、民有民营,企业间可以通过各种利益关系形成联合,或者强强联合,形成龙头企业集团,产生规模效益;或者强弱联合,形成产业链的延伸,产生补偿效益。通过这些途径,想方设法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最终赢得市场。

四、几点建议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加快竹产业发展是建设现代林业、培育林业经济增长点的重要举措。建议市政府成立竹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市发改委、经信委、科技局、财政局、交通运输局、林业局、工商局、质监局、移民局、扶贫办、农开办、银监局等部门为成员单位,

9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林业局,成立专门班子和专抓机构,负责日常工作,加强调研,出谋划策,从生产、经营、加工等各方面予以指导支持,做大做强我市竹产业。

(二)多方筹资,加大投入。一是争取国家、省项目支持,整合农、林、水、扶持开发等涉农资金,对示范基地建设县区加大投入,提高补助标准。二是市、县财政设立专项基金促进竹产业发展。建议市政府成立毛竹产业发展基金,实行以奖代补,毛竹低改每亩补助100元,毛竹新造每亩补助300元。三是招商引资,引进扶持企业扩大毛竹基地建设。

(三)合理布局,培育资源。根据我市竹产业的基础和布局,以零陵、双牌、东安、蓝山为核心区,合理规划,形成一些具有鲜明特色的产业集中区,实现全市竹产业的集群集约式发展。

(四)积极引进,办好示范。积极参加各类有关竹产业的活动,以开拓视野、广泛联系,吸取先进经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组织力量,根据我市实际,深入研究和完善全市竹产业发展规划出台优惠政策,有效组织实施。办好和扶持毛竹丰产示范林场、乡镇和竹业加工龙头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办点示范工作,以点带面,加快发展。

欢迎阅读范文网《秋冬季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内容,我们还为您精心挑选了关于2024策划方案的优质专题,请访问:农业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