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策划方案 > 产业规划实施方案 > 导航 > 区化纤纺织产业规划书

产业规划实施方案

区化纤纺织产业规划书。

老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一旦坚信自己可以帮到别人,我们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方案。写方案的过程,其实就是学习并输出的过程。好的方案是什么样的呢?你不妨看看区化纤纺织产业规划书,欢迎阅读,希望你能喜欢!

前 言

为更好地贯彻实施区委、区政府“工业强区”战略,进一步做大做强我区民营经济,拉长石化、化纤产业链条,促进区域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我在长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近期区委、区政府的部署和要求,会同xx乡等有关部门,又对我区化纤纺织产业进行了为期两个多月的深入调研和考察,并编制了产业近期规划(草案)。此规划立足我区化纤纺织业发展现状,着重围绕化纤针织物展开,对化纤纺织链条中的其它上下游产品的规划还有待做进一步的深入调研论证。

由于我们的知识和水平有限,不足和错误之处敬请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

目 录

前言

第一章 产业规划的背景和意义

第一节 产业优、劣势分析

第二节 本地产业现状分析

第二章 规划项目概况

第一节 产品定位

第二节 对环境、安全的影响

第三节 产业链的形成

第三章 规划项目经济效益分析

第一节 单机单产效益分析

第二节 整体效益分析

第四章 规划项目组织机构的设立

第一节 龙头企业——洛阳吉思达针纺有限公司

第二节 “公司+农户”的管理模式和销售网络

第三节 中介组织——xx区化纤纺织业协会

结语

第一章 产业规划的背景和意义

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国民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和提高,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纺织品也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发生着重大的变化。过去以解决穿衣为主要目的的纺织品正向着高档次、高质量、多品种的方向快速发展,市场的需求也有效地促进了中国纺织业的迅猛发展,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国内纺织业经历了一个较深层次的变革,正和国际接轨,我国纺织业已由传统产业转变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在我国的对外贸易中,纺织品占总出口额的40%左右,而纺织品出口所带来的贸易顺差占我国贸易总顺差的60%以上。

东南沿海地区是我国纺织产业的聚集区,该地区的纺织品产量占我国市场的70%以上,占世界市场的40%以上。随着近年来的持续高速扩张,在经历了一个高速成长期之后,经过市场的洗礼,东南沿海纺织企业涌现出一大批以市场为先导、以科技为支撑、资产上亿元的民营纺织企业,占居了市场的主导地位。他们在快速完成原始积累之后,又一路领先加快产业升级换代,纷纷转向高附加值的面料、服装生产上,借此打入国际市场,参与激烈的国际竞争,谋求利润的最大化。

中西部地区经济相对落后,收入水平偏低,对纺织品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中、低档产品上。而这些产品对于东南沿海地区来言,已是利润率不高的断档商品。加之近年以来国家实施“西部开发和宏观调控战略”,一方面是中西部地区有较好的资源、人才、市场、优势;一方面是东南沿海发展中档纺织品面临的能源紧张、人工费用增加、市场向中西部转移的劣势,促使一些东南沿海纺织企业向中西部转移。

我区具有发展化纤纺织业得天独厚的优势,大化纤工程的投产提供了原料的保证。近年来,区内一些有识之士开始筹建纺织企业,如吉美纺织等,但规模小,产业带动能力差。吉思达针纺公司的落户,为我区化纤纺织业的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以此为龙头,示范带动我区化纤纺织业的发展,具有较高的现实意义,也一定会产生出较大的社会效益。

第一节 产业优、劣势分析

一、发展化纤纺织业的优势分析

就“比较优势”而言,我区发展化纤纺织业与周边其它地区相比,具有明显的四大优势。

1、得天独厚的原料优势

我区境内有中西部地区最大也是最具发展潜力的化纤原料生产基地,年产化纤长丝9万吨,短丝10万吨,加弹丝1万吨。目前90%以上的化纤原料没有实现就地转化,而主要是远销到江、浙地区,这从某种意义上是一种资源的流失,没有通过延伸产业链条,使之成为更高附加值的产品,从而实现利润最大化。

如果化纤面料在我区就地产销,一是仅原料和产品来回运输费用一项,每吨即可节约成本500-600元;二是单项原料包装费每吨又可省去200-300元;三是电费比江浙地区低二分之一多;四是人工工资仅是沿海地区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这样算来,仅化纤丝一项就地转化生产,成本就比江、浙地区低15%左右。就市场竞争而言,同等型号、规格、质量的产品,我们如果降低10%还有利可赚,而江、浙企业就可能亏本。所以说依靠优势,就地生产,就近销售,提高产业和产品竞争力,快速抢占中西部市场,我们有近水楼台、得天独厚的先决条件和优势。

2、庞大的消费市场优势

立足河南,波及陕、晋、鲁、鄂、冀等相邻省份,消费人口至少可达3.2亿人,如再辐射西北、西南诸省区,排除产品出口因素,我区产品可覆盖国内三分之一强的庞大的纺织品消费市场。据调研测算,仅我市关林批发市场,年销售化纤面料就达9000多万米,与此相关联的西安、兰州、石家庄、太原、乌鲁木齐等大城市的消耗量是洛阳的4-8倍,产品几乎全部来自于浙江的柯桥、余杭和广东东莞,进行二级批发经营。所以就地生产,就近销售,从流通环节上可节约二次销售成本和一次长途运费,仅此一项就可大大增强市场竞争力。

3、中西部地区化纤面料生产厂家少的发展优势

中西部地区的纺织业,主要以棉纺、毛纺为主,化纤纺织因缺少原料未有大的发展。据了解,目前西北、华北地区仅有河北邯郸、山东淄博有企业生产,且起步晚,规模不大,河南几乎是空白。就中西部地区化纤面料生产而言,起码在5至10年内很难形成与江浙一带的激烈竞争,所以在我区发展化纤纺织业具有很大的潜力和优势。

4、东南沿海纺织面料产品升级换代带来的机遇优势

目前,东南沿

海纺织面料产品的生产正纷纷转向高附加值的面料、服装生产方面,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谋求更大的利润空间。加之东南沿海水电燃料、人工成本的不断增长,中、低档产品已开始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所以抢抓机遇,填补沿海地区升级换代留下来的短期空档,发展我区的化纤纺织业,满足中西部地区市场的需求,已成为当务之急。

二、发展化纤纺织业的劣势分析

我区发展化纤纺织业的主要劣势集中反映在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陈旧转变方面:

1、观念陈旧落后,缺乏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精神

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在我区占主导地位,造成思想僵化、墨守成规。有较多先富起来的农民,大多是靠“倒油倒气”发的家,暴富和投机心理严重,小富即安,富不思进,经不起市场经济大潮的洗礼。大的做不来,小的又不想做,这些思想障碍不清除,区域经济就很难健康发展。

2、团结协作精神差

小打小闹,小而全思想严重,化纤纺织业是一个分工细、协作强的产业,缺少团结协作一切都无从谈起。

3、体制和机制不活

发展化纤纺织业必须学习沿海地区先进的管理经验,充分发挥市场、资金、技术、人才的作用,引入市场机制,尊重市场规律,发挥政府宏观调控和政策引导作用,建立起一套符合区情的管理体制。

第二节 本地化纤纺织业发展现状分析

目前,我区有各类织机100余台套,分编织和无纺两类,除吉思达公司和吉美公司外,其余规模较小(详见下表)。

序号 厂 名 法人代表 设备

(台数) 型号 产地 成立

时间

1 洛阳吉思达针纺有限公司 冯银权 68 圆盘织机 台湾德龙 XX年

2 洛阳吉美化纤纺织有限公司 梁战成 24 磁控无梭织机 浙江泰丰 XX年

3 洛阳弘生纺织有限公司 王金生 16 磁控无梭织机 浙江泰丰 XX年

4 洛阳燕恒装饰布有限公司 张燕京 8 磁控无梭织机 浙江泰丰 XX年

5 赵 铮 4 磁控无梭织机 浙江泰丰 XX年

6 张文祥 4 剑杆织机 浙江泰丰 XX年

7 郭金才 4 剑杆织机 浙江泰丰 XX年

8 焦作 何志刚 40 有梭织机 不详 筹建之中

合 计 168

目前我区化纤纺织业存在的问题:

1、缺乏有效组织和龙头示范带动。

2、没有形成产业链条,洗、印缺位,制约了前期的快速发展。

3、规模小,大的订单不敢接,形不成规模生产格局,因而没有市场竞争力。

第二章 规划项目概况

该规划项目以洛阳吉思达针纺有限公司为龙头公司,采取“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通过成立中介组织——“xx区化纤纺织业协会”帮助组织协调,争取在3年内再发展各类织机300-500台套,并争取在1年内由吉思达公司并购“洛阳印染厂”,形成我区化纤纺织业的基本链条,形成年加工各种化纤纺织布XX0吨,年销售收入达36000万元的能力。

第一节 产品定位

一、产品定位

与龙头企业吉思达公司产品相吻合,主要生产高档针织布、全棉罗纹棉毛、涤棉罗纹棉毛、各类原类空气布彩条。中、低档化装饰面料。

选择依据:应用市场广泛,织造工艺较为简单、成熟;与洛石化化纤产品易对接、对化纤丝的要求不高。仅关林市场年销售化纤面料就达9000多万米,是3000台织机一年的产量,周边市场需求旺盛。

二、设备选型

圆盘织机。此类织机是应用台湾发明的专利技术对现有机型的改进型,价格与传统机型相近,每台约在10万元。改进后的圆盘织机耗电少,速度快,自动化程度高,便于操作和掌握,在江、浙一带应用非常普遍,首选此类织机是可行的。

磁控无梭织机。此类织机是剑杆织机的改进型,具有自动化程度高,便于操作,节电,高速等优点,一般企业普遍采用,且每台售价在2.5万元左右,加工户可选择此类机型。

三、产品执行标准

执行纺织行业现行标准。

第二节 对环境、安全的影响

一、环保

本项目为纺织项目,印染工序在外地进行,不会产生废气和废水污染。车间内机器噪音在80分贝以下,不构成噪音污染。如农户单机生产,也不会产生噪音污染。因此本项目无“三废”排放,符合环保要求。

二、消防

本项目消防应按火灾危险性乙类设计。标准厂房内外应设消防车通道、消防专用水管、专用消防水泵、消火栓和灭火器,并建消防水池,确保生产安全。农户家庭纺织生产也配备消防水桶、灭火器,且消防通道畅通。

三、工业卫生及劳动安全

所有机械传动部位应设安全防护罩,工人配备劳保用品,定期进行健康检查,有毒有害物品设专人严格管理。

第三节 产业链的形成

纺织面料的生产是需要多道工序和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来进行系统化加工才能共同完成的产品。

服装面料加工工序流程图:

原丝→加弹→网络→蒸纱→倒筒→络筒→整经→编织→漂洗→拉幅→定型→染色→印花

F132.com精选阅读

*区艾叶蔬菜产业化核心示范区规划


贡井区艾叶蔬菜产业化核心示范区规划为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加速蔬菜产业化进程,增加农民收入,按照区农业结构调整“512”目标及建设“四大”产业基地总体要求,结合实际,制定贡井区蔬菜产业化核心示范区规划,通过四年的努力,把贡井区艾叶镇建设成为以无公害蔬菜为主导产业的蔬菜大镇,以此带动全区蔬菜产业的发展。一、产业现状与前景分析产业现状。贡井区蔬菜产业化基地以艾叶镇为主,辖10个行政村、84个村民组、农业人口12849人,劳动力8825人,现有耕地面积9462亩,常年蔬菜面积达3500亩以上,种植面积达8000亩,蔬菜产量1.65万吨,占全区蔬菜总产量的42%,是全市蔬菜主产镇之一,2003年农业总产值达到2042万元,其中蔬菜产值达到594万元,占29.1%,财政收入136.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500元,特别是近年来农业产值保持10%的增长速度。蔬菜生产基地区域属浅丘地貌,海拔最高点为497.3米,最低点为279.6米,平均海拔为350米左右。气候属典型亚热带湿润气候,冬季受北方冷空气影响,夏季受西太平洋暖湿空气控制,春秋两季受冷暖气团交替影响,形成了早春气温多变化,夏天炎热,雨量集中,秋日多雨,湿度大,冬无严寒,霜期短,四季分明,气候暖和的特征。全区光热资源丰富,一年四季光照充足,年均气温17.8摄氏度,年降雨量1048.7毫米,无霜期长达288天,年日照量1238小时,特别适宜蔬菜产业的发展。基地区域水质条件较好,有旭水河、中溪河纵贯,二OO三年经省农业厅对土壤、水质、空气等检测,符合无公害蔬菜环境条件,被定为全省首批、全国第二批无公害蔬菜示范基地。基地交通条件优越,有连接市区的南北环路,距市区仅5公里,并有公交车直达。以大葱、韭黄、芹菜等为主的精细菜是自贡城市供应的主产基地之一,早菜玉米是全市最大的生产基地,全镇生产面积达到2000亩;早春大棚黄瓜、反季节小红椒是川内的主要生产基地,常年种植面积近3000亩;叶片菜及佐料菜(特别是小香葱)基地常年保持在1000亩,对自贡及周边市场起到了有力的保障作用。市场前景。发展以无公害蔬菜为主的蔬菜产业,是符合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符合国家关于食品安全的要求,更是应对加入WTO后对农业的冲击,增强发展后劲的迫切需要;再加上市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准入的逐步推行,对蔬菜产品的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自贡市建设大城市,城市人口增加,对蔬菜需求有较大增长。据调查统计,当前蔬菜产品无害化率仅占35%左右,市场空间相当大。制约因素。一是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特别是水利、交通条件滞后,生产受自然条件的制约;二是单家独户的分散经营,与规模化、产业化生产的矛盾突出,农民生产的随意性和社会化大生产的矛盾明显;三是蔬菜深加工、保鲜、储运等环节技术落后,制约了蔬菜产业的进一步发展,长期以来产品附加值低,一定时期还表现为销难的问题;四是投入严重不足,特别是表现为科技落后,生产水平低,集约化程度低等等。二、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指导思想:坚持,全面贯彻“”重要思想,以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以及中央1号文件(2004)精神为指导,按照“突出特色,发挥优势,全面建设小康新农村”的总体要求,以促农增收为目的,紧密结合我区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依托产业与优势农业资源和农业科技资源,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都市农业发展步伐,努力推进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的繁荣。基本原则:以无公害蔬菜生产为主导,按照“猪—沼—菜”生态农业模式发展,突出标准化生产,强化基地建设,实施无公害品牌战略,积极探索产业化发展。发展目标:经过四年时间,发展优质无公害蔬菜基地5500亩,建设核心示范区2000亩,核心示范区内基本实现标准化生产,打造1个无公害蔬菜产品(含深加工产品)品牌,建立蔬菜专业合作组织2个以上和扶持1个以上龙头企业,基本实现蔬菜产销一体化,促进农民增收。到2007年蔬菜产量达3.3万吨,比2003年增长67%,蔬菜产值达1375万元,比2003年增长131%。核心示范区内,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增收达到280元以上,其中蔬菜产业增收110元。即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3年的2500元,提高到2007年的3620元。三、基地建设的规模、布局和重点1、规划布局建设一个核心示范区,以重点品种建设基地2000亩。区域范围包括艾叶镇骑龙、柏树两个村,重点发展伏季芹菜、早春大棚黄瓜。建设一个的辐射带动区,面积8000亩。区域范围全区15个村,包括艾叶镇石辊、竹林、砖房、沙塘、六房、高坎、檬坳、塘边等8个村,长土镇元坝、新华、沙罗、石牛等4村,荣边镇中咀、程佳、新房等3个村。初步建成精细菜区4000亩,以旭水河流域为重点城市保障菜区(叶片菜为主)4000亩。基地规划示意图附后。2、建设重点蔬菜产业化示范基地将融蔬菜生产、加工、销售及信息交流、观光休闲娱乐等功能于一体,坚持“水为核心、路为重点、园为载体”的建设思路,围绕增收、益民、保障三大工程。实现以蔬菜产业为主体,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实现农业产业化,改善生态、生产、生活环境,推进都市农业发展。⑴、增收工程:在2004年启动2000亩蔬菜核心示范区建设,2005年完成,发展伏季芹菜、早春大棚黄瓜2000亩;2006年初步建成旭水河流域8000亩优质城市保障菜(精细菜、叶片菜)。并以此带动养殖业的发展,年生猪出栏递增20%,2007年达到户平出栏8头以上。⑵、保障工程:重点是立足于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以政府投入为主,业主投入为辅,进一步加强水利基础配

套设施建设。道路:依托现有的南、北环路为主路,根据总体规划布局建设与主路相连的菜区公路主干道15km,院院通石板路道60km;水利:依托旭水河和现有的村级十个提灌站改造,渠道改造40km;菜区生产用蓄水池40口,近12000m3;⑶、益民工程:按“统一规划、政府补助、农户主办、产权民有、利益民享”的原则,重点抓好以农村户用沼气池建设为主的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的“一建六改”工程,即建一口沼气池,配合改厨、改厕、改圈、改水、改路、改房,核心区(骑龙村、柏树村)从2004年起开始实施生态家园建设,2004—2005年建设农村户用沼气池800口,并配合六改工程,在2005年基本实现村域沼气化,以满足无公害生态农业发展的需求,并全面开展提高农民综合文化素质、卫生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精神文明建设,使整个核心区农户生产、生活等人居环境得到全面改善,打造成为都市农业的示范区。四、概算1、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配套水渠40km,建设水池、栏田堰40口,计划投资70万元。2、改良土壤800亩,计划投资40万元。3、安装杀虫灯80台,计划投资16万元。4、整治菜区公路15km,计划投资30万元。5、实施院院通工程,建设入户便道60km,计划投资90万元。6、实施沼气工程,计划建池800口,投资240万元。7、建立无公害蔬菜检测站,配备检测设备,计划投资15万元。8、技术及无公害标准体系、产品认证投资20万元。9、扶持专合组织投资10万元。10、建立无公害蔬菜超市及配送体系,计划投资500万元。11、引进新技术、新品种的试验示范,计划投资8万元。上述各项共计投资1039万元,其中国家投资408万元,其余由农民和业主自筹。五、效益分析以艾叶蔬菜产业化核心示范区为主的基地建成后,可以新增菜地面积2000亩,增加蔬菜产量0.8—1万吨,大面积实施无公害生产,必将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1、经济效益:面积的扩大、基础设施的完善、技术水平的提高,必然带来产量的提高,可增产0.8—1万吨,增加产值288—360万元,加上实施无公害技术、用肥沼气化、安装杀虫灯,能减少用水、用肥、用药成本,加上专合组织、龙头企业、市场化运作等,能提高蔬菜的附加值和价格,农民收入肯定会增加,人均增收220元以上。2、社会效益:能满足和服务于自贡市建设大城市发展需要,保证市场供应,特别是发展无公害蔬菜,能满足市民对食品安全的要求,保证市民吃上放心菜;广大农民能从建设中受益,生产、生活条件改善,解决了农民一家一户难以办到的事情,能极大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保证蔬菜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3、生态效益:沼气和杀虫灯的利用,能改善农村环境卫生,减少化肥和化学农药的施用,可减轻农业污染、保护天敌,必将产生良好的生态效益。六、保障措施㈠强化领导,健全管理机构蔬菜产业的发展是实施都市农业战略的一项基本内容,以艾叶镇为核心的蔬菜产业化示范基地的建设是发展蔬菜产业的龙头项目,对于加快都市后花园建设、实现农民增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统一思想,深化认识,大力引导和扶持蔬菜产业的发展,把蔬菜示范基地的建设作为实施都市农业战略的一项重点工程,像抓工业园区的建设一样抓好蔬菜示范基地的建设。政府各相关职能部门也应强化服务意识,对基地建设主动配合、服务到位,急基地之所急、想基地之所想,主动想办法、出主意、活机制,大力支持、协调、配合蔬菜产业化示范基地的建设与发展。健全的机构和灵活的机制是加快蔬菜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的关键。因此,区委、区府决定成立蔬菜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全区蔬菜产业化工作。㈡加大基础建设投入,改善投资环境水利、道路等农业生产的直接基础设施和文化教育、卫生等间接基础设施,在蔬菜示范基地,特别是核心区应优先加强建设,以提高基地生产综合能力。政府在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整合投资的基础上,要切实增大和保证核心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㈢培育、扶持龙头企业,建立专合组织各级党政和相关职能部门要从市场环境、投资、税收、用地、信贷、技改等多方面加大对龙头企业的培育扶持力度,重在提高其经营能力和水平,促进其快速、健康发展,带动提高全市蔬菜产业化水平;同时,要加强对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建设指导与培育扶持,让其在产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使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和蔬菜产业区域布局及产业发展紧密结合,提高产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和生产经营水平。㈣建立健全支撑和保障体系加强和加快质量安全体系、农业执法、市场网络体系和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服务体系等配套体系建设,逐步发展成为行政监控为主,行业监督为辅的保障体系和国家服务体系为基础,企业服务体系为主体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为蔬菜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和产业化发展提供有效支撑和保障。㈤配套政策1、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把中央的各项优惠政策全部兑现到户,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2、区财政安排20万元启动资金。3、在示范基地建设期,市区财政每年安排不低于100万元的专项资金与银行信贷捆绑使用,并保证资金的按时,全额到位。4、中央、省、市、区安排的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研、农业综合开发、新村扶贫等项目资金,根据项目情况优先切块投入示范基地。对基地申报国家、省、市的相关项目,市、区有关部门应优先安排上报。5、示范基地控制性范围内所需的非农建设用地,统一纳入全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优先安排。土地出让的区本级收益全额留给示范基地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基地内企业直接为农服务的建设用地视为农业用地,并按最优政策、条件和多种土地流转使用方式使用土地。6、示范基地实现的财政收入,预算外区本级收入全额留给示范基地用于基地内建设和发展。7、对蔬菜产业示范基地和基地内蔬菜生产

经营企业的税收实行分类计税,并享受最优惠政策,切实抓好落实。优势产业的生产区域化、产业化,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与时俱进的时代要求,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产品商品生产的必然趋势,是农业和农村发展进步的方向和目标,是今后农业及农村工作的主要任务。只要我们认识统一,各级重视,真抓实干,我区以蔬菜产业化为主,融观光、休闲、旅游为一体的都市农业示范区必将快速发展壮大,成为全市都市农业建设的排头兵,发挥强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全面建设小康农村作出更大的贡献。附:1、艾叶蔬菜产业化基地建设示意图;2、产业发展现状与效益分析二○○四年四月二日

*区农村产业发展区域规划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切实推进“三个转变”,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特制定2005-2010年全区农业发展区域总体规划。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完善服务体系为保障、创新机制为动力、增效增收为目标,应对市场调结构、立足生态建基地、依靠科技兴产业、发挥优势创品牌、夯实基础增动力,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
(二)总体目标。至2010年,人均占有粮食稳定在400公斤,森林覆盖率达%,农产品商品率达%以上,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农业总产值达亿元,其中畜禽、蔬菜、水果、红薯产值分别占农业总产值的%、%、%、%;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元以上。
二、规划布局及发展重点
按照布局区域化、生产规模化的要求,因地制宜编制我区农村产业发展区域规划:以凤垭山农业产业化示范园建设为龙头,以城郊产业园区为示范,带动畜禽产业示范片、果蔬产业示范带、李蟠线干果产业带、高速路特色产业线迅速发展。
(一)凤垭山农业产业化示范园。以胡锦涛总书记视察为契机,加快争取凤垭山开发专项资金,聚合业主资本、民间资本、土地资本和商业资本,按照“规模适度、功能配套、注重效益、创新机制、快速繁荣”的原则和“前山公园化,后山产业化”的要求,实施“凤木联姻”,把凤木路(凤垭山至木老乡)沿线建成长15公里、面积达4万亩的农业产业化示范园区和小康示范园区;积极探索农业企业化之路,努力将凤垭山“开发成为南充的旅游胜地”。
(二)畜禽产业示范片。发展壮大国道318线礼乐、八角、集凤等乡镇的优质山羊和小家禽示范基地,带动安平、盐溪、桥龙等13个乡镇的优质山羊和小家禽养殖,以及曲水、羊口、临江等10个乡镇的优质肉猪生产;大力引进天生集团等畜禽产品龙头加工企业;在河西大力实施中农合创项目;努力促使大树桂花园养殖园区扩规上档。
(三)果蔬产业示范带。改良国道212线曲水、河西、羊口等5个乡镇的中华寿桃基地,带动李渡、新场、临江等26个乡镇的优质脐橙基地建设。加快建设河西胡萝卜蔬菜基地,带动嘉陵江沿线乡镇利用河滩地大力种植胡萝卜,推进212线文峰、曲水、李渡等7个乡镇发展优质蔬菜基地,带动吉安、临江、羊口等15个乡镇的冬菜基地建设,以及移山、双店、华兴等26个乡镇的优质红薯基地建设。
(四)李蟠线干果产业带。抓好李蟠公路沿线金凤、盐溪、龙池、蟠龙等12个乡镇的万亩美国薄壳香核桃基地建设,带动集凤、里坝、三会等11个乡镇发展以核桃、板栗为主的干果基地建设。
(五)成南高速公路特色产业线。以绿化、美化为基本要求,在成南高速公路沿线大树、西兴发展伏季水果,木老发展生态观光农业,新庙、大观、大通、大兴发展干果种植,龙池发展南良三号脐橙,一立发展“三瓜”(冬瓜、西瓜、南瓜)生产。
三、运行机制和保障措施
(一)强化。大力发展农村新型经济组织,引导乡(镇)、村干部把服务的重点放在找市场抓营销上来,以销定产,为卖而产;积极发展营销组织和营销队伍,培育营销专业户、运销大户和营销经纪人;引进知名营销企业,进行农产品加工、包装,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建立一批畜禽、水产、水果、粮油等农副产品专业市场,开设一批农产品外销窗口;积极参与农产品期货交易,拓展新的销售领域。
(二)抓好科技兴农。强力推行“一个产业、一个龙头、一个科研院所”的产业化经营机制。坚持面向市场搞科研、立足需求搞开发、着眼发展搞推广,充分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大力实施种子工程,引进、培育、推广优质畜禽、水果、粮油等优良品种;建立一支专业农业科技服务队伍,切实搞好农技服务;利用广播、电视、职中等各种载体,加大农村科学技术的推广力度,把农业的发展切实转变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三)培育带动主体。积极探索“基地+业主+农户”、“公司+农户”等多种规模经营模式,逐步建立起产业龙头连市场网络、连农产品期货市场的新型农业公司,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按照“一项产业、一个龙头、一根链条”的思路,立足嘉陵实际,培育一批有市场、成规模、上档次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培育产业经营链条,实行规模化生产、企业化经营、一体化服务。一是扶持壮大蔬菜加工企业。加大对天冠冬菜的技改力度和加工规模扩张,搞好市场营销,冲进“快餐市场”,力保冬菜作为四川“四大名菜”之一的地位,带动全区冬菜种植的发展。二是扶持壮大粮油加工企业。在胡锦涛总书记亲自视察国基公司上做文章,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做大做强国基实业公司,带动全区25万亩红薯种植的发展,创新无公害粮油系列品牌,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三是扶持壮大畜禽加工企业。积极引进天生集团等实力雄厚的畜禽加工企业,提高畜禽产品加工率,带动全区肉猪、肉羊和小家禽的养殖。四是引进并培育1—2家绿色果品加工企业,带动全区经果业的发展。五是扶持壮大丝纺企业。借助美亚集团、依格尔纺织品有限公司带动蚕桑产业的超常规发展,加大对蚕桑产业科技更新的力度。
&

nbsp;(四)加强基础建设。一是抓住项目开发机遇,加强提灌、喷灌、滴溉工程的改造与建设力度,狠抓升钟水库配套工程、小微水利工程和旱山村集雨灌溉工程,新建和整治一批山坪塘、石河堰和蓄水池。到2010年,全区实现保灌面达60%以上。二是大力实施文明新村建设和户办工程,不断改变农村人居环境。三是加快中低产田土的改造,不断提高农产品单产量和复种指数。四是抓好退耕还林和天然林自然资源保护工程。五是加快耕作、栽播、植保、施肥、收割、脱粒、烘干、加工机械化进程。六是加速乡村公路油化及标准化建设,保证畅通率达95%以上。
(五)完善配套政策。一是资金投入政策。认真贯彻中国共产党中央2004年一号文件精神,按照双向目标、竞争入围、以奖代补的办法,坚持“择优扶持、重点投入、确保效益”的原则,将涉农资金捆绑使用,重点扶持龙头企业、专业市场和产业基地建设。加大财政资金投入,保持投入的资金比例稳步上升;密切银企关系,鼓励金融部门加强对农业尤其是对龙头企业的信贷力度,推行农业动产抵押;大力实施农业招商,吸引更多的从事二、三产业开发的业主投身农业开发;聚集农民闲散资金,鼓励农民以资金、土地、技术、劳力及其它农业生产资料入股,使农民成为土地开发的主体。二是土地流转政策。认真落实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长期稳定并不断完善以家庭承包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从放活土地要素入手,深化和推广凤垭山经验,走“业主+基地+农户”的路子,实现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千变万化大市场的有效对接。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鼓励在农户之间进行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土地流转的转包费、转让费和租金等,应由农户与受让方或承租方协商确定,流转的收益应归农户所有,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擅自截留、扣缴;在不改变农林生产性质的前提下,鼓励和支持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集体经济组织和个人到农村采取租赁、承包、联营、入股等形式,经营“四荒”资源以及集体厂、场、园、院等。对需要征用土地的业主,原则上优先安排用地指标,直接从事农业生产和服务的固定设施建设用地,一律按农业用地对待,不办转用手续;在保证集体土地资产保值增值、农民生活安置和业主有利可图的前提下,分等定级,合理作价;对参与土地流转、农业开发的业主和企业,按照有关政策,在税费征缴等方面给予扶持。
(六)强化保障措施。一是区内外企业、单位和个人参与农业开发、流通或兴办农业加工企业,在申办各种证照和有关手续时,各级各部门按“优先、优惠”的原则及时办理。二是对城乡专业流通组织和个体运销大户,全面实行“绿色通道”政策,减轻规费负担。三是对联接农户多、产品销量大的流通组织和个人,在经济上给实惠、政治上给地位,鼓励他们为搞活农产品流通做出更大贡献。四是积极兑现农村粮食直补、退耕还林、降低税率等政策,切实减轻农民负担,调动广大农民的种、养植积极性,坚决制止各种坑农、害农事件发生,为农业健康、快速发展保驾护航。
附:行业及项目规划
中国共产党南充市嘉陵区委
南充市嘉陵区人民政府
2004年10月7日
行业及项目规划
(一)畜禽产业
1、奋斗目标
2010年,生猪出栏万头,其中三杂率达%,加工率达%;肉羊出栏万只;肉牛出栏千头,牛奶总产量吨;家禽出栏万羽。
2、区域规划
沿国道318线乡镇建设优质肉羊和小家禽产示范业带;在曲水、羊口、临江、吉安、龙岭、金凤、和平、白家、大同、七宝寺发展优质肉猪生产;在城郊及西河、吉安河等溪河流域发展小家禽养殖;在大树桂花园村建设畜牧科技园区,带动城郊乡镇火花、文峰、木老畜牧产业的发展;积极引进重庆天生集团落户;加快河西等地中农合创项目的实施。
3、技术措施
一是加快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加大中农合创良繁母猪场的建设和LY优质母猪的推广,进一步加快畜禽改良站、良种场建设,引进各种优良品种,做到及时优胜劣汰。二是加快畜牧科技推广。推广生猪三元杂交技术,发展DLY优质肉猪,推广山羊“四改一防”技术,配套家禽笼(圈)养、科学育雏、疫病综合防治技术和肉兔“一选二推三改四防”综合配套技术;推广家庭牧场建设,促进草饲牲畜发展;大力开展对养殖户的科技活动,建立科技示范园。三是加大疫情监测力度。加强对禽流感等疫病的监测,严防急性、恶性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四是加强牧政执法,确保畜牧产品安全。五是引进、培育天生集团等龙头企业,加快畜牧产业化进程。
(二)蔬菜产业
1、奋斗目标
2010年,全区蔬菜基地面积达万亩,总产量万吨,产值亿元,全区精细菜比重达%,外销菜达%。
2、区域规划
将文峰、曲水、李渡、河西、吉安、一立、安福列为区级蔬菜基地乡镇,每个基地发展1--2个名优品种。在河西建成胡萝卜生产基地6000亩;文峰建成侧耳根、大蒜、恋秋椒生产基地3000亩;曲水建成藕、芋子、豌豆尖生产基地3500亩;李渡建成茄果

、莲白菜类基地4000亩;吉安建成特色蔬菜基地4000亩;一立建成南瓜、西瓜、冬瓜生产基地5000亩。在李渡、吉安、临江、河西、羊口等15个乡镇建成冬菜基地6万亩。
3、技术措施
大力引进、培育、推广优良品种,保证良种率、杂交品种率达到92%以上。重点抓好专业大户、工厂化育苗为主的种苗供应。普及双膜加拱棚、大棚、遮阳网等新技术的推广,提高综合利用率。推广蔬菜间套技术、光能利用技术、病虫综合防治技术。狠抓优质无公害蔬菜生产。
(三)水果产业
1、奋斗目标
2010年,全区经果林达6万亩、1080万株,总产3.8万吨,实施果树劣改良150万株。
2、区域布局
一是建设凤垭山、大树、木老、西兴为中心的伏季水果基地片,发展伏季水果10000亩;二是改良212线曲水、河西、羊口、大树、木老等地的中华寿桃树苗,发展寿桃1.3万亩;三是建设以李渡工委和大通工委为中心的优质脐橙基地片,发展优质脐橙2万亩。
3、技术措施
建立良种引种观察圃、母本园、育苗圃。加强果树苗木的引进和管理,严把果苗质量关。进一步改革果树的常规栽植为加密定植。禁止果树行间套种小麦、玉米、油菜等高杆作物,可套种花生、蔬菜等经济作物,确保稳产高产。
(四)红薯产业
1、奋斗目标
2010年,引进红薯加工龙头企业2户以上,建成薯类产品专业市场2个以上,薯业经济产值突破5亿元、税金达到1000万元,带动农民人均增收200元。
2、区域规划
按照“规模发展、集中成片”的要求,将龙蟠、集凤、金凤、白家等乡镇作为优质红薯基地建设中心乡镇。在龙蟠、集凤、里坝、金凤、白家、和平、安福、华兴等26镇,建成优质、高产红薯基地20万亩。
3、技术措施
一是加强同全国甘薯改良中心南充分中心的联系与合作,引进南薯99、BB30—244、豫薯王等优良品种,加大新品种推广力度。二是加强技术培训。农业部门、各乡镇农技站(机改后的农业服务中心)要加强对基地乡镇农户红薯种植的培训、指导,每个基地乡镇要抓好一个优质红薯高产示范片区建设。
(五)粮油产业
1、奋斗目标
稳定粮油播种面积,2010年粮油播面控制在万亩左右,粮油作物的优质率达85%,油料达万吨左右,人均占有粮食稳定在400公斤。
2、区域布局
以318线的龙蟠、集凤、里坝一带,212线的河西、李渡、吉安一带,高速公路沿线的大通、一立、大兴一带为重点,逐步推广优质水稻、小麦、玉米新品种。
3、技术措施
一是推广优质粮油作物品种,重点发展优质水稻、专用玉米、专用小麦,积极发展各种优质杂粮。2010年优质稻达到万亩,占%,产量达到万吨。旱地粮食作物仍以玉米为主,选育高蛋白、高淀粉含量的良种,各类优质专用玉米2010年达到万亩,油料作物以优质花生和油菜为主,同时扩大高梁、大豆等杂粮播面。二是推广农业实用技术。重点抓好配方施肥、节水灌溉、地膜覆盖、秸秆还田、规范栽培、统防病虫、旱地改制、旱育秧等技术的推广运用。加强农技服务体系建设。区农业部门重点抓好集试验、示范、培训、推广于一体的农业技术服务中心的建设;乡镇、村要建设有队伍、有基地、有配套设备、有培训手段、有经济实力的“五有”农技服务组织。三是逐步改造劳动工具,积极与家庭经营相适应的小型农机具,努力提高劳动机具的技术装备程度。
(六)蚕桑产业
1、奋斗目标
2010年,全区桑园面积达6.2万亩,良桑率达93%,产茧520万公斤,基地乡镇蚕茧收入占农业总收入的34%,专业村占48%。
2、区域规划
文峰、世阳、双店、吉安、太和五个市级基地乡镇2007年桑园面积达1.8万亩,发种量6万张左右;土门、临江、龙岭、一立、大通五个区级基地乡镇桑园面积达2万亩,发种量4万张左右;李渡、金凤、白家、巨石、金宝、积善、三会、七宝寺、里坝9个区级重点乡镇桑园面积达1.1万亩,发种量达2.6万张。这19个乡镇共产茧440万公斤,占全区的84%。基地乡镇养蚕1000张以上的专业村达到50个。
3、技术措施
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加快国内外先进技术和优良品种的引进、示范和推广,全面实施桑树品种优良化、小蚕共育、省力化饲养、方格簇上簇、统防统消等配套技术。同时,走集中育苗、一步成园、规模发展的路子,建立高产、优质、高效的成片桑园。大力修建共育室、标准蚕室、贮桑室、蚕沙坑、消毒池等养蚕配套设施,实现专业化生产。
(七)林业产业
1、奋斗目标
2010年,在15个乡镇新建核桃等干果林1.4万亩,实施低效林改造万亩,森林覆盖率达%。
2、区域布


在李渡、龙岭、金凤、巨石、盐溪、桥龙、安平、天星、大通、龙池、蟠龙、金宝等乡镇建设美国薄壳香核桃基地0.6万亩;在火花、文峰、西兴、木老、大树、曲水、积善、大兴、八角、大观、里坝、集凤、三会、礼乐、世阳、移山、一立建成以核桃为主的干果林0.8万亩。
3、技术措施
一是健全林业资源保护体系。建成完善的护林指挥、林政执法、资源管理、病虫害防治检疫、森林防火体系,在火花、曲水、和平、巨石、西兴、临江、安福、八角以外的40个乡镇建立森林防火隔离带36公里。设立虫情预测预报站6座,五年内全区柏毛虫防治面积达12万亩。二是健全林业科技推广体系。建立健全林业科技推广站,加强林业新品种的选育,建成林木苗圃基地0.1万亩,加强对林业新技术的培训和推广,全面形成区、乡镇林业科技推广网络。
(八)水产业
1、奋斗目标
2010年,全区水产养殖面积72243亩,产量10178吨,产值9256万元。
2、区域布局
一是工程养殖。充分利用全区现有的水库、石河堰的有效水面,发展集约化特种养殖。二是江河养殖。利用嘉陵江水面,大力发展集约化网箱养鱼,实现精养夺高产。三是稻田、山湾塘养殖。要在土法养殖的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实现高产高效。
3、技术措施
一是以发展“名、优、特、新”品种为主导,推广集约化养殖技术,加强配套设施建设,提高单产,增加总量。二是抓好水产业的育种和销售工程。建成优质苗种繁殖场一处,在嘉陵区城建成水产品批发市场一处。

*区奶牛产业化示范基地规划报告


贡井区奶牛产业化示范基地 规 划 报 告 贡井区地处近郊,是市级综合副食品基地,畜牧业在我区农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近年我区畜牧产业结构的调整,畜牧业生产以九十年代初牛奶生产的迅速发展为转折点,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传统的单一性(以养猪为主)、家庭型、副产物需求型,面向多元化、规模化、效益型转变,奶牛生产在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从九十年代初到浙江引进优良黑白花奶牛到九四至九七年奶牛基地建设,我区奶业得到了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现已基本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格局(以市乳品公司为龙头,带动基地和农户的扩大发展)。我区牛奶产量自九四年以来一直稳占全市总产量的50%左右,为丰富城市菜篮子,解决全市人民牛奶的供应,促进农民增收,繁荣农村经济和社会稳定做出了突出贡献。 为进一步加速我区奶牛产业的发展,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加速发展优势产业的有关要求,区委区政府拟着力实施奶牛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打造出畜牧业发展的亮点,带动和推进奶牛产业的快速发展,特制定以下规划。 一、总体规划 ㈠ 基本思路 以建设全市奶业强区为目标,以科技为依托,效益为核心,规模养殖为重点,坚持发展数量与提高质量并重,改良品种与科学养殖并重,养殖与加工并重,大力实施种草养牛,努力发展规模养殖场户与养牛专业村,以市乳业公司为龙头,以3个奶业发展重点镇(建设镇、长土镇、艾叶镇)为骨干,以建设镇重滩村为核心,积极推进奶业产业化进程,争取到2007年,建成全市第一奶业大区。 ㈡ 总体目标 自2004年起,用两年时间重点建设奶牛产业化示范基地核心区重滩村,同时逐渐辐射到建设镇回龙村、幺塘村,长土镇元坝、新华、大坡、黄桷村,到2007年建成奶牛产业经济带,建立奶牛养殖示范小区1个,奶牛规模养殖大户100户以上,全区人工种草6000亩,奶牛存栏达到3000头,牛奶产量达到11000吨,养牛收入2000万元以上,乳业产值4000万元,农民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 二、核心区规划 ㈠ 区域布局 以建设镇重滩村为奶牛产业化示范核心区域,建设镇回龙村、幺塘村,长土镇元坝、黄桷村为重点带动发展区域,具体规划如下: 建设镇区域:奶牛发展到1500头,建立奶牛示范小区1个,其中核心区域重滩村奶牛存栏500头以上,存栏20头以上的奶牛规模养殖户20户以上。 长土镇区域:奶牛发展到1000头,重点村为元坝、黄桷村,存栏15头以上的奶牛规模养殖户20户以上。 ㈡ 核心区基本情况 核心区幅员面积2500多亩,其中耕地2000余亩,总人口1985人,总农户数485户,其中奶牛养殖户36户,饲养规模在5头以上的养殖户10户,全村现有奶牛存栏128头。 ㈢ 优势条件 1、基础优势:核心区交通便利,基础条件好,水资源丰富,核心区域内建有收奶站,成立了奶牛协会,是区里确定的奶牛专业村。核心区内种草养畜已被广大养牛户所接受,极大的促进了奶牛业的发展。 2、科技优势:我区有一支体系健全、机构稳定、人员素质较高的畜牧兽医队伍,为畜牧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由于我区奶牛发展较早,畜牧技术人员及核心区广大奶牛养殖户已掌握相关养殖技术,奶牛死亡率低,牛奶产量稳产、高产。我区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示范区缓冲区建设已建成,各项兽医基础设施得到根本改善,全区现有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40人,其中级兽医师9人,助理兽医师18人,技术员13人,各镇均有专职的阉割及人工授精人员,为优质奶牛生产综合配套技术推广提供了技术保证。 ㈣ 主要建设内容 示范基地将围绕奶牛养殖示范小区、奶牛良种繁育体系、无公害奶产品、种草养牛等工程开展建设,实现以奶牛养殖为主体,乳业为载体,努力用二年时间把核心区建成示范小区。 1、奶牛养殖示范小区工程:以重滩村为重点,依托市乳业公司,加强对收奶站的建设和小区内圈舍的改造,实现产、供、销一体化的科技园区,园区内实现奶牛存栏800头以上规模的奶业生产小区。 2、奶牛良种繁育体系工程:核心区域重滩村建设冷配站点1个,配备液氮罐、电冰箱、显微镜、消毒器等设备,提高我区奶牛良种化水平。 3、无公害奶产品工程:核心区周边环境污染少、水质好,无重大动物疫病,我们将严格按质量安全控制措施、动物防疫规定、饲养管理制度、饲料兽药使用要求,努力实施无公害奶产品工程。 4、种草养牛建设工程:全区大力引进黑麦草、皇竹草、饲料玉米等优良牧草种子,努力推广优质牧草种植,到2007年种植优质牧草6000亩。 三、2004年重点建设项目概算 ㈠ 奶牛养殖示范小区工程 以养殖户投入为主,政府投入为辅,政府投入主要在基础建设上。预计总投入350万元,主要为奶牛引进、基础设施建设、圈舍改造、技术等。 ㈡ 奶牛良种繁育体系工程 以政府投入为主,主要用于冷配站点建设,液氮罐、电冰箱、显微镜、消毒器等设备的配备,预计总投入10万元。 ㈢ 无公害奶产品 工程 以政府投入为主,投入主要在提高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手段上,预计投入5万元。 ㈣ 种草养牛建设工程 以养殖户投入为主,政府投入为辅,政府投入主要在优良牧草种子的引进补助上,预计总投入3万元。 2004年预计投入368万元。其中,养殖户投入248万元,市区财政补助120万元。(投资概况详见附表) 四、主要政策措施 (一)以技术创新为依托,促进奶产业的整体优化升级。 1、加快奶牛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一是要搞好现有奶牛的良种登记,实施选种选配,建立档案,保证系谱清楚。二是规范配种站点建设,实施全区统一供精,加快推广利用优秀荷斯坦公牛细管冻精配种技术,确保父系优质、高产,并定期更换。三是建立技术领导小组,由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专职负责,区、镇配合,进一步加强技术指导、传授和培训,大力发放各类宣传资料和技术资料,从而促进各项优质奶牛生产综合配套技术推广力度。 2、加快人工种草和秸秆资源的开发利用。要加大宣传力度,加快更新观念,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发展优质牧草和饲料玉米。到2007年,全市力争完成人工种草6000亩;同时加快推广玉米全株青贮和秸秆青贮技术,抓典型,搞示范,逐步扩大应用范围。 3、坚持质量标准,提高管理水平。提高管理水平、技术水平,是解决奶业持续,稳步、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必须加快实现标准化生产。首先,要认真贯彻国家质检总局公布的“乳与乳制品”国家标准。其次,要严格按照标准组织生产,抓紧制订我区的奶牛生产综合标准,从品种、饲养管理、卫生防疫,到挤奶、化验、贮藏、运输,直至各类乳制品的生产都要有规范。第三,坚持质量第一,优质优先于高产,引进优良品种奶牛和冻精,建立起优质奶牛群体,为实现优质奠定基础;建立完善的养殖质量管理体系,对奶牛的引进、生产、防疫、饲料的使用实行监控,控制药物残留,生产无公害奶产品。 (二)以体制创新为动力,加快推进奶业产业化重点是要抓好 “ 三个结合 ” 。 一是核心区域、重点建设镇、村与市乳业公司相结合,依托市乳业公司,采取以“分散饲养、集中收奶、定期结算”的方式,与农户签订鲜奶购销合同,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经济共同体;二是规模大场户与散养户的结合,以大户的示范作用带动散养户的不断发展;三是奶牛协会与养殖户相结合,充分发挥协会“统”的功能,把奶农组织起来,共同面对市场,以协会的作用建设高标准的养殖小区,注意协会在机制上的创新,增强对养殖户和小区管理上的活力,使小区发挥更大的示范带动作用。 (三)集中财力,突出抓好项目建设坚持以项目为载体,增加投入,突出抓好奶业建设。 重点抓好奶牛养殖示范小区工程、奶牛良种繁育体系工程、无公害奶产品工程、种草养牛建设工程,初步形成我区奶业发展新格局。千方百计筹措建设资金,充分发挥银行主渠道作用,多渠道、多形式开展招商引资,积极吸纳社会资金,集聚财力,兴办实业;发挥企业积极性,使企业真正成为投资主体,推进奶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四)搞好服务创新,为奶业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 1、制定优惠政策。发展优质牧草种植,是奶业生产中重要的环节,在目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前提下,通过灵活的流转机制把土地向种植饲料大户及种草大户转移,加快种植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建小区、发展大户在土地占用上要视同农业占地;政府通过金融和税收等方式,鼓励、引导奶业生产、加工流通和消费,有条件的镇可以对农民养牛贷款给予贴息,或免于等额抵押等;鼓励多种所有制成份参与奶业发展,为生产者、经营者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理顺价格关系,加强鲜奶质量检测,实行优质优价;鼓励科技人员到奶业生产第一线搞服务,并把服务的时间、业绩与职称评聘,晋升挂钩。 2、多渠道增加投入。尤其是社会性、超前性的项目,像良繁体系建设、小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新技术的引进示范和推广等等,财政资金要予以倾斜;鼓励工商资本和有实力的大户向奶业转移。 3、搞好技术培训和科技推广。加强对广大养殖户和基层畜牧兽医技术人员的培训,同时总结推广富有成效养殖大户的经验,现身说法,把他们的饲养、管理、防疫灭病等技术传授给广大养殖户。此外,畜牧部门的技术人员也要不断的进修,学习,提高为养殖户服务的水平。 4、加强对奶牛产业化示范基地发展工作的领导。把奶业核心区建设和人工种草以及秸秆资源的开发利用当做今后打造我区畜牧亮点工程来抓,真抓实干,务求把工作抓实、抓好。奶业发展涉及多个部门,区里成立由主管副区长任组长,农林局局长为副组长,区政府办、畜牧、财政、计委,科委、农行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贡井区奶牛产业化示范基地领导小组”,研究奶业发展规划和有关政策,理顺管理体制,协调解决实际问题。办公室设在农林局畜牧站,具体负责日常工作。奶业重点镇也要建立专门的办事机构,制订规划,搞好服务,指导,协调奶业生产。 只要我区各级党委政府重视,认识统一,真抓实干,我们有信心在上级政府及业务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通过努力创新,积极工作,我区奶业一定能够得到快速、稳定、健康的发展,真正实现畜牧增效、农民增收,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把我区建成具有自身特色的畜牧强区! 二○○四年二月二十日 贡井区奶牛产业示范基地核心区 2004 年重点项目建设建设及投资概算

项 目 建 设 投资概算(万元) 合计 养殖户 投入 政府 补助 一、奶牛养殖示范小区工程 1、加强对收奶站的建设 15 1 14 2、小区内奶牛圈舍的改造 50 35 15 3、奶牛引进 280 210 70 4、技术培训 5 5 二、奶牛良种繁育体系工程 冷配站点建设,液氮罐、电冰箱、显微镜、消毒器等设备的配备 10 10 三、无公害奶产品工程 提高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手段上,配备必要的设备 5 5 四、种草养牛建设工程 优良牧草种子的引进 3 2 1 合 计 368 248 120
*区奶牛产业化示范基地规划报告一文由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欢迎阅读范文网《区化纤纺织产业规划书》内容,我们还为您精心挑选了关于2024策划方案的优质专题,请访问:产业规划实施方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