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策划方案 > 项目建设实施方案范文 > 导航 > 基本农田整理项目建设实施方案

项目建设实施方案范文

基本农田整理项目建设实施方案。

想让项目取得预先的成功就必须要做好准备工作,在我们面临各种各样的工作时,方案的构思与内容简单明了,方案是对行动进行一个具体的规划。方案可以从哪些方面开始呢急你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基本农田整理项目建设实施方案”,欢迎收藏本网站,继续关注我们的更新!

基本农田整理项目建设实施方案


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正式确定国家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的通知》(国土资发〔20xx〕270号)要求,我县于20xx年被正式列为全国116个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之一。整个示范区共分为10个项目区,建设规模16.24万亩,建设总投资30283.96万元。现1号项目——××县××镇百长村等六个村基本农田整理项目,省、州财政、国土部门已预下达投资计划,为确保该项目顺利实施,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项目建设任务和目标
(一)项目范围。项目区位于××县××镇,项目区大部分位于××县天马宽谷,少部分位于天马宽谷两侧的低山坡地和××坝盆地西南边缘。地处东经100°37′50.9″~100°41′45.6″,北纬25°20′44.51″~25°24′52″之间。东至棕棚村(瓜地山脚),西至九约村(老母猪山),南至大坡村(老红山),北至九约村(下九约板桥道班)。涉及九约、蛟起、百长、天马、棕棚、大坡等6个村民委员会。
(二)项目建设及投资规模。××县××镇百长村等六个村基本农田整理项目是国土资源部20xx年批准实施的项目,项目批复建设规模1332.50公顷,新增耕地面积121.62公顷,新增耕地率9.13%,项目预算总投资3231.73万元。
按照国家关于土地整理项目变更的相关政策要求,在保证满足项目位置不变、建设总规模不减少、总投入资金量不增加、新增耕地率不减少等“四不”原则的情况下,项目于20xx年4月启动规划优化完善,优化后预算总投资3231.73万元。其中:工程施工费2861.59万元,占总投资的88.55%;设备购置费3.93万元,占总投资的0.12%;其他费用共计302.86万元,占总投资的9.37%;不可预见费63.34万元,占总投资的1.96%。根据优化设计,优化后项目区预算总投资金额为3231.73万元,省国土资源厅预下达资金3202.88万元,资金不足部分可申请不可预见费解决。
(三)建设工期。该项目规划实施期限为1年。为确保20xx年大春种植顺利开展,各项工程尽可能同步实施。项目工程分为六个标段,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招标确定施工单位后,工程于20xx年11月份开工,用半年时间完成该项目。
(四)项目建设目标。通过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完善区内农田基础设施,改善耕地质量,实现高产、稳产和土地资源的永续利用,推动项目区内耕地的生产力逐步提高,促进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完成项目实施后,新增耕地121.62公顷,新增耕地率9.13%。
二、项目组织实施机构
(一)项目领导机构
项目实施由县人民政府统一领导,成立××县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1号项目建设领导组。由县长任组长,县人大杨树金副主任、县政府分管国土资源的副县长和分管农、林、水的副县长任副组长,县政府办、监察局、国土资源局、财政局、审计局、农业局、水利局、林业局、环保局、交通局、建设局、发展和改革局、公安局、司法局、××镇人民政府的主要领导及国土资源局分管的副局长为领导组成员,领导组在县国土资源局下设办公室,负责项目的日常管理,国土资源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国土资源局分管土地开发整理的副局长兼任副主任,办公室成员从国土资源局及相关部门和××镇抽调。
××镇要成立相应的组织协调机构,负责项目区的土地权属调查登记、权属纠纷调处、土地承包经营权属权调整、项目施工前的宣传发动、整理后的土地经营权发包等工作。
县国土资源局负责项目组织实施、项目资金管理、项目工程招投标、项目监督、检查、验收等工作的组织和实施;县水利局负责配合协调项目区的测量、施工设计及工程的监督;县司法局负责土地权属调整(包括土地所有权和农民承包经营权的调整)发生的争议进行调解、裁定;县财政局负责资金使用的安排、监督;县政府办负责各部门之间的工作协调;县公安局负责项目实施期间的安全稳定,依法保障项目的顺利实施;其他相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协调配合工作。
(二)项目管理机构
为加强项目的管理,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在项目区现场设立指挥部,由县人大副主任杨树金任指挥长,县国土资源局局长和分管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副局长任副指挥长,指挥部组成人员从县国土资源局和相关部门抽调懂工程技术的人员组成,由县人事局发文抽调确定。指挥部下设综合组、技术组、协调组、资金管理组、督察组。
综合组:负责综合协调工作。包括会务安排等工作,联系协调及、宣传、保密与文件资料归档,影像资料收集,内务后勤工作。主要工作人员由李淑贤、秦体身、魏志林、赵巨鸣、王家会组成。
技术组:组织项目实施。负责组织审定工程设计技术方案,项目施工管理工作,督促检查施工现场的质量、进度、安全及文明施工;参与项目决策;控制投资

基本农田整理项目建设实施方案第2页

;协调建设各方关系,负责设计、监理、施工单位的协调工作。主要工作人员由王文明、李家才、邹家荣、罗启明、杨兆祥、徐永光及县国土资源局耕保股工作人员组成。
协调组:协调项目区群众与施工单位的关系;负责项目区土地权属调整方案的编制和权属管理工作;向项目区群众和社会宣传土地开发整理的方针政策。主要工作人员由康体祥、丁学明、张介强组成。
资金管理组:按照财政、国土部门相关规定,负责项目资金的调度、管理、使用,完成项目资金的拨付、报账、会计核算、竣工财务决算,对资金管理使用进行监督检查,组织编报项目的年度投资计划和支出预算。主要工作人员由杨汝娟、任有勋、王颖、陆先组成。
督察组:负责对项目全过程进行监督,全程参与项目的招投标,负责项目招标文件、资格审查等工作。主要工作人员由赵宗义、陈蛟、紫映德组成。
(三)项目实施的组织方式
1.项目指挥部全面负责项目实施的管理工作,镇、村负责项目土地权属调整方案编制及土地权属调整管理工作,协调项目区群众与施工单位的关系,做好项目区群众的宣传发动工作,镇、村、组逐级成立相应的项目组织协调机构。
2.工程项目招标前进行工程造价前置审计,该项目工程由县审计局进行工程控制造价前置审计后即可进入招标程序。
3.招标代理机构的确定:按照相关规定,1号土地整理项目工程招标代理机构的确定采取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专业招标代理机构办理招标事宜,方式为邀请在省国土资源厅备案的代理机构面商确定。具体要求如下:
(1)代理机构须具备的资格:云南省范围内具有工程招标代理乙级资质及以上资格,注册资金300万元及以上。
(本文 2)其他要求:有类似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代理招标业绩;能维护招标人的合法权益,不向他人泄露有关招投标的情况;有能认真、准确地考察投标单位基本情况的能力;招标代理服务费相对较低;能代理业主向招标管理部门办理有关招标备案登记等手续。
(3)委托代理范围:工程施工招标。
(4)施工单位的确定:委托招标代理机构,采用分标段公开招标,择优确定施工单位,由施工单位按合同约定独立承担工程建设任务。
(5)项目工程监理单位的确定:在具备相应资质条件下,已在云南省国土资源厅备案,熟悉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和施工,并有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监理业绩的工程监理单位中,采取邀请招标的方式确定监理单位。
(6)项目实施的保障措施:该项目工程共分六个标段,点多面广,实施周期长,管理难度大,指挥部人员需现场管理。为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在项目区现场就近设立指挥部,指挥部办公用房根据工作需要进行租用,指挥部人员统一办公、食宿,由指挥部统一购置办公用品、餐具、行李,严格指挥部工作人员考勤,并按月发放补助,指挥部配备专用交通工具。
三、管理制度
(一)公告制度
1.项目基本情况公告。在项目实施前1个月将土地整理项目名称、建设位置、建设总规模、新增耕地面积、项目总投资、建设工期、土地权属情况、项目承担单位、项目施工单位、项目工程监理单位、项目设计单位等内容向社会公告,供项目区群众讨论,发表意见。
2.权属管理公告。在实施前将项目区内土地权属基本情况、项目完工后权属调整方案在项目区内由镇、村进行为期15天的公告,公告期内发生异议进行调解处理。
3.项目招投标公告。为提高项目招投标工作的透明度,保证工程质量和进度,相关单位要在新闻媒体上发布招标公告,并根据《招标投标法》分标段向社会公开招投标,公开、公正、公平地选用全省范围内三级以上资质(含三级)的施工企业进行招标。竞投方按照工程质量和施工要求,拟定工期、报价和质量标准等方案,最终由县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建设领导组根据以下程序择优选定中标单位:公告—报名—初步资格审查—技术交底、现场踏勘—施工单位投标—开标—确定中标施工单位。项目招投标公告的内容主要包括招标人的名称和地址、招标项目的性质、数量、实施地点和时间以及获得招标文件的办法和招投标方式、招投标结果等。
(二)项目法人责任制度
县国土资源局作为项目法人单位,对项目周期的各个过程实施全程管理和负责。
1.准备阶段:负责组织工程施工、招投标,择优选用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签订合同、编制实施方案和项目进度计划及完善有关制度。落实开工前的其他各项施工准备工作。
2.建设阶段:发布公告接受当地群众监督,履行法人义务,监督检查项目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履行合同情况,协调其他问题,抓好组织、信息、统计、档案管理等工作。
3.项目建设任务完成后,组织相关部门对项目工程进行验收,办理工程移交手续,落实项目后期管护措施。
(三)合同管理制度
县国土资源局作为项目实施单位,按照《合同法》等有关规定,由县国土资源局分别与招标代理机构、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以书面形式签订工程招标、工程施工、工程监理合同,明确各方的责权利。
合同管理由专人负责。其他招投标合同、设备购置合同必须由法人盖章签发。合同纠纷调处按《合同法》规定程序处理。
(四)招投标制度
1.招标的组织实施:由县国土资源局委托具备项目施工招标能力的单位作为招标代理人,具体负责招标工作。县国土资源局与招标代理人共同拟定出具体的招投标方案,提交县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领导组审定通过后实施。县纪委监察、检察、审计、财政等部门须自始至终参加招标、施工、验收的全过程监督工作。
2.招标方式:公开招标,由招标人通过电子幕墙、电视台、报刊等宣传媒体发布招标公告,公开邀请不特定的法人或其他组织参加投标竞争,凡符合规定条件的施工企业均可自愿参加投标。
3.工程施工招投标的基本程序为:招标机构编制招标文件,发布招标公告,发放招标文件,然后投标、开标、评标,确定中标人,签订合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非法干涉项目施工招投标活动。
4.

f132.com扩展阅读

土地整理项目实施方案


方案一:土地整理项目实施方案

一、项目慨况

1、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区位于崇仁县西北部、河上镇政府东南部,距崇仁县城8公里,距河上镇政府驻地5公里,涉及河上镇元家村和甘坊村。项目东至崇仁东来公路、西至石牛甘坊村、南靠左港水(河流)、北至井坑村,经纬度坐标为东经1160203-1160521,北纬294934-275209。项目区总面积248.96公顷,其中元家村192.17公顷,甘坊村56.79公顷(5063.25亩)。项目总投资307万元。

2、项目效益

2-1功能和经济效益

(1)项目区248.96公顷土地通过综合整理,可新增耕地面积29.22公顷,预计每年可增加产值39.45万元。

(2)原有耕地通过土地整理后,使没公顷农田粮食生产成本减少200元左右,生产投工减少10歌工左右,每公顷农田粮食生产总成本减少500元左右,原有耕地可降低生产成本约9.32万元。

(3)项目区通过土地整理后,原有耕地的农田基础设施条件得到了很好改善,一季稻可改双季稻,还可种植冬作,预计原有耕地每公顷可增产值0。225万元,每年可增产值41.93万元。

2-2社会效益

(1)可以强化土地用途管制,使土地权利人获得长期的社会效益。

(2)通过土地整理,充分利用了未利用地,土地利用率由原来的91.40%提高到96.92%。

(3)通过整理耕地面积由原来的186.35公顷增加至215.57公顷,新增耕地面积29.22公顷,占项目土地总面积的11.37%.

(4)通过整理,水利工程网络覆盖186.35公顷,从而改善了灌溉条件,提高了耕地质量,使原有耕地的投入降低了成本。

2-3生态效益

(1)整理前零乱破碎无序的地块改变为整形合一的标准化田块,提高了机械化作业和土地集约化利用的水平

(2)建立农田防护林网,改变以前少林或五无防护林的状况,提高了林木覆盖率,有效地增强防风固沙和减少水土流失的作用。

(3)改变了零乱的坑塘和无序的灌溉沟渠,建成了排灌分开、统一有序的农田排灌系统,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和灌溉、排洪能力。

(4)改变了高低不平、弯弯曲曲的农村道路状况,建成了便利机械化耕作和人行管理的道路网络,提高了道路的网络水平。

3、资金来源

全部资金307.2万元由国家拨款

4、项目的目的、意义

4-1充分发挥土地资源潜力,按照宜耕则耕、宜林则林的原则,保护生态环境,使农田基本达到同一层面平整,建立高标准、高效率农田。

4-2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完善道路与沟渠体系,使原来形状、大小不一的田块变为标准化田块,有利于土地用途管制,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和土地集约规模利用效应,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4-3改良土壤水、肥条件,提高农田质量,调整农业和农作物结构,实施集约规模经营和管理,提高耕地的产出率。

4-4通过路边、沟边等农田防护林带的种植,提高区内林木覆盖率,增强防风固沙作用,改善区内生态环境,减少水土流失,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项目建设总体目标

1、通过对沟、田、水、林、路的综合整理,实施248.96公顷土地整理的施工,使原来形状、大小不一的田块成为田成方、溪成网、树成行、路相通的标准化生态农业园区。

2、改善项目区内的道路网络,完成干道1950米、田间道5610米、支道2580米、生产道14970米、机耕桥12座、人工桥6座的工程施工任务,达到机械化作业标准,提高农用物资和农产品的运输能力,方便农用机械化生产;

3、新建和完善农田水利设施,修建沟渠总长35760米、过水涵1070座、控制闸1座,确保农田旱涝保收;

4、完成11750株农田防护林的栽种工作,按3米1株的标准栽种,达到防风固沙、改善生态环境、减少水土流失的作用。

5、积极做好土地权属调整和分配使用的工作,达到整理一片利用一片的目的。

三、项目的实施步骤、资金分配、时间安排

1、项目的实施步骤、时间安排

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结合当地的气候、资金情况,先着手投资少,见效快的工程,并尽量避开雨委,充分利用闲期,减少农作物的损害。

(1)测绘项目区地形图:年月日年月日;

(2)编制项目详细规划设计施工图件和方案:年月日-年月日;

(3)核实项目区土地权属现状并制定调整方案:年月日-年月日;

(4)项目工程招投标:年月日-年月日;

(5)完成工程前期准备工作:年月日-年月日;

(6)项目开工施工放样:年月日-年月日;

(7)填土造田、土地平整:年月日-年月日;,完成格田、梯田的土方量,符合耕作要求。

(8)农田水利、田间道路、其他工程:年月日-年月日;,修筑各类道路及桥涵、灌溉渠道和排水沟、建生态防护林、配套电力工程、蓄水与提灌站工程。

(9)竣工验收:2010年4月

2、资金分配

(1)该项目国家总投资万元,其中:

(2)工程施工费:万元占总投资比例%

(3)设备购置费:万元占总投资比例%

(4)前期工作费:万元占总投资比例%

(5)竣工验收费:万元占总投资比例%

(6)业主管理费:万元占总投资比例%

(7)不可预见费:万元占总投资比例%

3、项目建设所采取的措施

3-1、管理制度实施措施

3-1-1、公告制度实施措施

(1)项目基本情况公告。在项目实施前1428天将土地整理项目名称、总规模与项目范围、新增耕地面积、建设工期、土地权属情况、项目承担单位、项目施工单位、项目工程监理单位、项目设计单位等内容向社会公告。

(2)项目招投标公告。为了提高项目招投标工作的透明度,保证工程质量和进度,由县土地开发整理中心对工程内容逐一分解,在新闻媒体上进行招标公告,然后根据《招标投标法》分标段向社会公开招投标,公开、公正、公平选用全省范围内三级以上资质(含三级)的施工企业进行招标。竞投方按照工程质量和施工要求,拟定工期、报价和质量标准等方案,最终由县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领导小组根据以下程序择优选定中标单位:公告报名初步资格审查工图答题施工单位投标公开投标标文评议确定中标施工单位。

项目招投标公告的内容主要包括招标人的名称和地址、招标项目的性质、数量实施地点和时间以及获得招标文件的办法和招投标方式、招投标结果等。

(3)权属管理公告。在实施前将项目区内土地权属基本情况、土地权属调整方案在项目区内乡(镇)、村进行为期15天的公告。

3-1-2、项目法人责任制实施措施

县土地开发整理中心作为法人单位,对项目周期的各个过程实施全程管理和全面负责。

(1)实施准备阶段:负责组织工程施工、招投标,择优选用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签订合同,编制实施方案和项目进度计划,制定工程质量标准和有关制度。

(2)项目建设阶段:公布公告接受当地群众监督,履行法人义务,监督检查项目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履行合同情况,协调其他问题,抓好组织、信息、统计、档案管理。

(3)项目建设任务完成后,对项目工程验收。

3-1-3、合同管理实施措施

按照《合同法》等有关规定,组建有关组织,县土地开发整理中心作为项目实施单位与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签订工程施工、工程监理合同,明确三方的权责利。合同管理由专人负责,专设项目合同管理专用章。其他招投标合同、设备购置合同必须由法人盖章签发。合同纠纷调处按《合同法》规定程序处理。

3-1-4、招投标制度实施方案

(1)招标的组织实施:由县土地开发整理中心会同县建设工程招投中心提出具体的招投标方案,交县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领导小组审定后实施。县纪委监察、审计、财政等部门自始至终参加招标、施工、验收的全过程监督工作。

(2)招标方式:公开招标,由招标单位通过电子幕墙、电视台、报纸等宣传媒体发布招标公告、公开招请有资质的施工企业参加投标竞争,凡符合规定条件的施工企业都可自愿参加投标。

(3)土地整理项目施工招投标的基本程序为:招标机构编制招标文件或资格预审文件,发布招标公告,发放招标文件,然后投标、开标、评标确定中标人,签订合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非法干涉项目施工招投标活动。

(4)相关内容及具体要求:投标人必须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和水利三级以上施工企业资质。对项目经理要求,二级以上项目经理,三年以上施工经验及近三年类似工程施工业绩。开标过程应记录在案,明确专人负责,开标时按规定检查投标文件后当众开启并宣读有关内容。评标由招标人依法组建的评标委员会负责,评标委员会成员由招标人代表和评标专家库中随机抽取的专家组成,总数为五人以上(含五人)的单数,其中专家人数不得少于三分之二。本工程采用固定报价,由招标人设置各个标段的最高限价a,大于或等于最高限价的报价为无效报价,小于最高限价的报价为有效报价。在所有有效投标报价中去掉一个最高值,去掉一个最低值得出算术平均值b(当每个标段的有效投标报价等于或小于六家时,以所有有效投标报价得出算术平均值)。评标基准价c=(a+b)2k(k为合理低价期望值且为0.945、0.95、0.955、0.96、0.965、0.97、0.975七个数之一,开标前在开标现场由投标人代表随机抽取)。投标人报价正负最接近c值者为中标人,如果投标人报价正负接近程度相同时,则小于c值报价者为中标者。当出现两家或两家以上投标单位并列同一中标排序人时,则当场抽签确定中标人。为确保项目工程的进度、质量、并通过竣工验收。施工企业应按规定向县土地开发整理中心提交中标价15%履约保证金,履约保证金贯穿整个工程直至工程保修完成之前。中标人不得自行分包,严禁转包,否则视为违约。招标人和中标人依法签订合同。


方案二:土地整理项目实施方案

为加强彭州市5.12汶川地震受灾区灾毁土地整理复垦项目实施管理,提高工作质量,进一步推动该项工作深入、全面开展,充分发挥损毁耕地整理复垦在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重要载体作用,特制定彭州市5.12汶川地震受灾区灾毁土地整理复垦项目实施工作方案。

一、落实部门、乡(镇)和村、社责任制

1、 部门职责

(1)市国土资源局。负责项目的实施管理、工程招标、资金管理、竣工验收和成果管理。

(2)市推进办。负责制定农民集中方案,对项目实施提出工作建议,竣工后对项目整体效益进行综合评估。

(3)市规划局。负责制定项目区新农村发展规划,负责指导和监督规划设计方案的实施。

(4)市建设局。负责基础设施配套、农户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管。

(5)市农发局。负责项目区土地平整规划和技术指导,负责土壤养分检测、耕地质量和基本农田保护建设;负责制定农村产业发展规划、农业结构调整方案和新增耕地流转方案,负责土地承包经营权调整和发证工作。

(6)市水务局。负责项目区农田水利建设的规划设计、技术指导和工程质量、安全监督。

(7)市交通局。负责项目区农村村道和客运点的规划设计、技术指导和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工作。

(8)市发展和改革局。负责工程招投标方案的审定和监督工作。

(9)市林业局。负责项目区生态建设和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工作。

(10)市财政局。负责项目资金使用的监管工作。

(11)市审计局。负责项目区工程资金使用和工程量完成情况的审计工作。

(12)市环保局。负责项目区生态环境保护、制定环境综合整治方案,实施环境保护监察。

(13)市政法委。负责维护社会秩序、保持社会稳定。

2、 乡镇工作职责

(1)负责组织召开各种会议,做好宣传动员工作。

(2)会同市有关部门,组织本乡镇损毁耕地整理复垦项目实施工作。

(3)及时处理损毁耕地整理复垦工作当中涉及到村、社的各种矛盾纠纷,保证工程顺利实施。

(4)制定和组织实施土地调整方案,会同村、社落实土地承包经营权。

(5)负责损毁土地整理复垦涉及的青苗附作物的清点、补偿、清除工作。

(6)负责项目验收合格后排灌和道路等设施的管理工作。

3、 村社工作职责

(1)村工作职责

A、做好所在村范围内的宣传动员工作。

B、负责本村涉及工程建设占地的土地调整,土地承包落实和协调化解相关矛盾。

C、确定本村损毁土地整理复垦后的土地利用及产业发展方向;制定集体经济发展方案,交由群众讨论同意后进行实施。

(2)社工作职责

A、认真贯彻上级损毁土地整理复垦方针政策,负责做到家喻户晓。

B、做好各项工程建设到各村民的协调工作,积极配合损毁耕地整理复垦工作的开展,保证施工队正常施工。

C、做好该社的损毁土地整理复垦工程建设占地的土地调整工作,落实好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农户不愿耕种土地的转包工作,发展现代农村经济。

二、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

1、项目法人制度。国土资源局作为项目实施的法人单位,履行实施、竣工验收、资金使用全过程的管理职能,向市国土资源局负责。

2、公告制度。凡是与项目区群众利益有关的事项,必须定期公告,包括项目建设范围、内容、规划设计,各项补偿等均应在当地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为7天以上,群众无异才予以实施,全面接受群众监督,进一步得到群众的支持和参与。

3、招投标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四川省国家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条例》,省国土资源厅、省监察厅《关于金土地工程项目招标投标及比选有关问题的通知》精神,做好招标比选等工作,依法、公开、公正确定规划设计、施工监理、勘测、施工单位。

4、施工监理制度。在项目实施中,由项目法人单位委托监理单位对工程建设中的进出场材料、工程质量、施工变更等方面进行全程监控,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规划设计要求、确保项目投资控制在预算之内。

5、合同制度。施工建设项目必须由施工单位与项目法人单位签订承包合同,以合同内容来体现甲、乙双方的职责、权利与义务,确保各项工程顺利实施。

6、审批制度。一是市级各部门、乡镇、村社和施工单位必须按已批准的规划设计施工,不得擅自更改和调整,若需调整,须逐级上报,经省市国土部门批准后才能按调整方案实施,擅自调整和修改规划设计的,甲方和监理部门不予支付工程费用,所产生的费用开支由更改和调整的单位负责。二是招标清单以外增加的附属工程,必须经监理部门确认,报经项目法人单位批准后才予以实施。三是严格资金审批,每月工程完成情况经现场代表和有关部门、监理单位现场确认和验收合格,报项目法人单位批准后,才能申请资金的拨付。

三、建立项目实施监督机构

1、建立项目实施现场指挥部。由市有关部门派驻人员、乡镇人民政府抽调人员、村委会组成项目实施现场指挥部。指挥部设指挥长一人,副指挥长两人。指挥部下设办公室、青苗及附着物清查组、补偿资金兑付组、工程质量监管组、矛盾协调组。

2、成立村民代表监督小组。在项目区内由三分之二村民代表选举产生监督小组人员7~9人,组成村民监督小组。其主要职责和任务是:负责收集和反映村民对项目实施的各种意见的建议;负责代表村民监督工程实施质量;负责宣传和贯彻损毁耕地整理复垦的方针政策;负责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

四、项目实施补偿政策和标准

施工过程中损坏粮食作物一次性补偿300元/亩。

五、加强项目资金管理

(一)、管理原则

1、专款专用的原则。项目资金实行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或挤占。

2、集中统一管理的原则。由市财政建立专户,由市国土资源局建立专帐,单独核算,集中管理,统一支付。

3、民主公开的原则。资金使用须经集体研究、民主决策、严格审计管理,确保公开透明。

(二)、经费开支范围

项目资金的使用范围为组织、实施、管理项目发生的各项支出,包括项目前期工作经费、工程施工费、竣工验收费、业主管理费与不可预见费等。

1、前期工作经费。是指项目在工程施工前所发生的各项支出,包括:项目立项审查及报批,项目可行性研究、规划设计和预算编制、审查、土地清查勘测费、项目招标费、工程监理费等。前期工作经费按施工费5%核定。

2、工程施工费。是指在整理区内实施的土地平整等各项工程发生的支出,包括:直接人工费、材料费及其它直接费、间接费、利润和各种税金。

3、竣工验收费。是指工程完工后,因项目竣工验收、决算等发生的各项支出,包括:项目工程验收费、项目决算的编制及决算的审计费,整理后土地的评估与登记费、基本农田重划及标志设定费等该项费用按工程施工费预算的3%核定。

4、业主管理费。是指项目承担单位为项目的组织、管理所发生的各项管理性支出,主要包括:项目管理人员的基本工资、福利补助以及公务费、工程监理费和其它费用。该项费用按前期工作费、工程施工费、竣工验收费三项预算费用之和的2%核定。

5、不可预见费。是指项目施工过程中因自然灾害、设计变更等增加的费用。不可预见费按前期工作费、工程施工费、竣工验收费三项预算费用之和的3%核定。

(三)资金的拨付

1、青苗及附作物补偿费。青苗及附作物补偿费分阶段拨付给项目所在乡镇人民政府,由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兑付和监督管理,具体操作程序是:现场测量、清点(经办人签字)━━公示(7天)━━核定(核定人员签字)━━指挥部领导审核签字━━兑现到农户(农户领款签字)━━返回市国土资源局审核、审批。拨下一阶段资金、必须将上阶段已支付的帐目交清,发现有截留、挪用的现象,立即停止支付下阶段经费,并报请有关部门追究政府主要领导及经办人员的行政责任。

根据兑现到农户的实际金额进行结算,未用完资金必须全额退回市国土资源局,禁止留作他用。

2、工程施工费。由市国土资源局按每月施工进度和完成的工程量审批支付。具体操作程序是:施工单位申报月进度表━━现场代表(含市有关部门)、监理现场测量、核定━━市国土资源局有关科室审核━━局领导审批━━财务科拨款、做帐。


方案三:土地整理项目实施方案

1.建设任务目标

1.1项目范围

项目区位于定远县东部,距县城约16km,地理位置为东经1175046〃~1175307〃,北纬323205〃~323412〃,项目区东接池河至练铺碎石路,南邻青春河,西为在建的京沪高速铁路,北为刘铺至青岗碎石路。涉及高刘村、刘铺村、青岗村三个行政村23个村民组,土地总面积1024.3780公顷。

1.2 项目建设规模和投资规模

根据安徽省国土资源厅、财政厅皖国土资〔2009〕1358号文件《关于下达2009年省级投资土地整理开发项目计划的通知》,项目区土地总面积1024.3780公顷。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平整土地,归并零星田块,水塘挖深加固,小塘并大塘,合理布局灌排沟渠、田间道路和防护林带等,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完善基本农田建设,建设成高产农田区。

项目总投资3553.35万元,平均每公顷投资3.4688万元。项目实施后新增耕地面积31.9231公顷,新增耕地率3.12%。

1.3 项目工期

根据项目区气候和农时等条件,项目计划总工期16个月,跨2个年度,初步安排2009年9开工,2010年12月全面完成。

1.4项目主要工程建设内容

1.4.1土地平整建设工程

从总体上讲,土地平整应尽量满足项目区内自流灌溉、自流排水的要求:从细部来看,以规划田块为单位对项目区内的坑塘、废弃河道等零星地块统一平整,重新规划田、沟、路、林、平整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

土地平整拟采用机械整平,按照划分的田块,就近推填土方,尽可能减少土方的运输距离。土地平整土方分两部分,一是表土剥离回填土方,为了使平整后的耕地土质适合种植作物,对平整深度较大的田块需采取表层熟土剥离,临时堆放,待平整完成后再回填,在充分听取当地土地部门和农户的意见后,拟对于挖深超过0.6m的田块采取表土剥离,根据项目区现有土壤质地分布情况和耕作要求,表土剥离回填高度取0.2m;二是机械就地平整土方,根据各规划田块的设计高程计算。

经计算,土地平整总土方量为257.36万m3,其中表土剥离回填土方19.36万m3,机械就地平整土方238万m3,挖填基本保持平衡。根据运筹学原理,本着运量(运输土方量运输距离)最小原则进行田块间的土方调配。

1.4.2 农田水利建设工程

项目区灌溉主要从青春水库东干渠、青岗排水大沟和项目区内塘坝引水,采用明渠地面灌溉方式,灌溉渠系分为斗、农渠2级,规划斗渠7条,总长度9311m,采用砼U型渠,设计流量为0.09~0.42m3/s,农渠53条,总长度24539m,亦采用砼U型渠,设计流量均小于0.04m3/s。项目区排水工程采用明渠地面排水方式,分为斗、农沟2级,规划斗沟6条,总长度3325m,设计排水流量0.31~1.55m3/s,农沟51条,总长度18793m,设计排水流量均小于0.2m3/s。

青岗排水大沟和青春水库东干渠多年没有清淤,沟渠内杂草丛生,多处坡岸塌方,沟渠断面减小,大大减少了过水流量,规划对青岗排水大沟清淤2406m,。青春水库东干渠清淤1644m。

1.4.3 道路建设工程

田间道为项目区内的主要交通道路,设计分为水泥路面和泥结碎石路面2种类型。路面高出整平后的农田田面高程0.5m,与田面连接边坡为1:1.0,横向排水坡度为2%,纵坡不大于8%。设计水泥路面总宽4.0m,两侧路肩各宽0.5m。路面总厚度为0.35m,自上而下结构层分别为:0.20m砼面层、0.15m厚碎石基层,路基素土夯实。共修建10条水泥路面田间道总长15653m。

设计泥结碎石路面总宽3.5m,两侧路肩各宽0.5m。路面总厚度为0.3m,自上而下结构层分别为:0.15m厚泥结碎石面层、0.15m厚碎石基层,路基素土夯实。共修建13条泥结碎石田间道总长16262m。

生产路为人工田间作业和收获农产品的运输服务,设计为土路面。路面高出整平后的农田田面高程0.3m,与田面连接边坡为1:1.0,横向排水坡度为3%,纵坡不大于8%。路面总宽2.0m,一侧路肩宽0.5m,用于生产路单侧植树。路面总厚度为0.3m,素土夯实。本设计共修建57条生产路总长26953m。

1.5项目任务目标

1.5.1增加耕地面积。通过土地平整,新增耕地面积31.9231hm2,新增耕地率达到3.12%。

1.5.2合理配置灌排系统,完善农田水利设施,提高灌溉、排涝标准,增强抵御旱涝灾害的能力,以稳定农业生产。灌溉保证率达到80%,排涝标准达到10年一遇;结合农民精耕细作的传统、合理的用地方式,提高耕地质量,增加耕地产出率。

1.5.3通过田块重划、土地平整和完善田间道路工程等,方便田间作业,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为项目区农业机械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创造条件。

1.5.4实现村庄用地的调整,推进村庄规划。

1.5.5合理布局农田防护工程,加强林网建设,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农田小气候,改善农田生态环境。

2.组织实施机构

2.1 领导机构

2.2 项目管理机构及职责

领导小组工作职责:项目领导小组是项目最高决策机构,主要负责制定项目实施的各项制度;项目区土地权属的确认和调整方案、补偿方案、项目规划设计变更等涉及项目实施的重大事项,须经领导小组讨论决定后方可实施。并根据项目批准下达的年度计划和投资预算,组织项目工程实施和资金运用,对项目建设的工程质量、进度等进行监督检查;调解项目工程施工中出现的土地权属争议和施工争议等;组织对项目工程建设质量、进度的检查工作,对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审查。

3.项目管理制度

3.1 公告制度实施方案

3.1.1在新闻媒体发布公告,在项目区设立永久性标牌,公告项目批准机关、项目名称、建设位置、建设总规模、新增耕地面积、项目总投资、建设工期、项目承担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等内容;

3.1.2在项目所在镇、村公告项目区整理复垦前后土地权属及权属调整方案;

3.1.3发布项目工程招投标公告。

3.1.4项目竣工后,通过媒体公布验收结果。

3.2合同管理制度实施方案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承担项目的土地开发整理机构应根据委托事项,与测绘单位、设计单位、招标代理机构、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分别签订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实行合同管理方式,有利于约束合同当事人的行为,明确合同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保护当事人双方的合法权益,同时也为解决双方可能产生的纠纷提供依据。

3.3 项目承担单位法人责任制实施方案

3.3.1项目承担单位(项目法人):定远县土地开垦中心,下设项目工程指挥部(池河镇)。项目法人代表:朱迎峰。项目负责人:朱迎峰。法人在项目实施阶段的主要职责有:

1.实施准备阶段:负责组织工程施工招标,编制投标方案,对参与投标企业资质进行审查,择优选定中标单位,签订工程施工合同;选择工程监理单位,签订监理合同;编制项目实施方案、项目建设进度计划;建立组织机构、工程进度、工程质量、资金使用管理等有关制度等。

2.实施建设阶段:负责召集施工、监理、设计等单位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规划设计变更、预算调整以及其他应由项目法人解决的问题;履行合同规定的法人义务,监督、检查项目施工、监理等单位履行合同的情况;组织机构、信息、档案管理等。

3.项目工程竣工后:及时组织工程验收,做好项目竣工验收的准备工作,向批准立项的国土资源行政部门提出项目验收申请;办理工程移交手续,督促落实后期管护措施;及时向工程施工单位支付工程余款等。

3.3.2工程管理负责人:负责项目组织与协调,做好项目信息与合同管理,控制工程建设的投资、工期和质量,及时验收检查,实现工程的项目的总目标。具体内容包括:

(1)确定项目组织系统,明确各主要人员的职责分工;

(2)确定项目管理系统的目标、项目总进度计划并监督执行;

(3)控制工程项目投资额;

(4)控制工程进度和工期

(5)控制工程质量;

(6)进行合同管理,当合同有变动时,及时进行协调和调整;

(7)制定项目技术文件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工程技术档案;

(8)组织并协调与工程项目建设有关的各方面工作,实现工程项目总目标。

3.3.3财务管理负责人:方祥勇。主要负责工程建设资金申请、统计、上报、转帐和落实项目工程资金,并按照合同和工程进度组织编制资金使用统计表。同时跟踪检查项目工程资金使用情况。

3.3.4档案管理负责人:周海军。主要负责项目合同、报表、施工组织方案、招标文件、图纸、收发文件以及各参建单位所形成的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等工作等有关需存档的资料。

4. 竣工验收阶段,参与工程阶段验收及竣工自查;协助做好项目工程验收和项目竣工验收的准备工作;提交项目工程监理总结意见。

3.6 工作制度实施方案

项目实施中建立工作汇报制度,监督检查制度,勤政廉洁制度。

3.6.1工作汇报制度:实行经常性汇报与定期汇报相结合的制度,监理单位定期向项目指挥部负责人报告项目实施进展情况,及时与法人沟通取得一致意见。项目技术指导组每周向项目办公室汇报工程进度,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项目办公室每个月向项目领导小组汇报工程进度、资金使用情况以及存在问题和改进措施,按时向市国土资源土地开发复垦整理中心上报季度报表,半年报告和年度总结。

3.6.2监督检查制度:实行日常性检查和定期重点抽查相结合,项目技术指导组对工程进度和质量实行跟踪检查和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保证每天每个项目都有人员监督检查。项目办公室每个月组织技术指导组和监理单位对工程质量进行重点抽查。施工单位要在工地上设置专门的质量检查机构,配备专职的质量检查人员。建立完善的质量检查制度。施工单位、监理单位配合质检部门做好检查工作,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进行检查或抽查。检查责任落实到人,保证每个单项工程都有技术人员在场,个别主要环节施工时要采取旁站或跟踪监理,同时要做详细的记录。

3.6.3勤政廉洁制度:一方面项目工程的施工、监理等单位选取实行公开招标的办法,切实做到公正、公平、公开。所有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人员要切实做到廉洁自律,不收受礼金,不接受吃请,杜绝有其直系亲属参与工程承包和原材料的采购工作。另一方面,严格项目资金管理,严肃财经纪律,对项目资金实行全过程审计及监督。此外,项目办公室及技术指导组实行考勤制度,并每月召开例会通报。

4.质量管理

4.1质量标准

工程质量建设目标要求不低于项目工程规划设计与预算文件中确定目标,要符合《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标准》(TO/T101110132000)有关标准及规定。

4.1.1土地平整标准:通过土地平整达到灌水均匀,利于排水,便于机耕,发挥机械效率的要求。同时,土地平整要和田、沟、渠、林、路等工程密切结合。根据项目区地形条件,土地平整方案拟采用局部平整,即结合地形地势进行平整,允许田块有一定坡度,各田块之间允许有一定的高差。

4.1.2田块标准:田块规划的内容包括田块的方向、长度、宽度、规模等。从有利于作物生长、有利于田间机械作业、有利于灌溉排水和方便交通运输等角度考虑,并结合项目区内地形条件和农民耕作习惯,拟定地形较平坦处,田块长度为220~520m,宽度110~290m,标准长度380m,标准宽度190m,标准田块面积7.22公顷。部分地形变化较大处,田块宽度适当减少至80~120m。对地面自然坡度在5~7的坡耕地,拟采用水平梯田方式,田面长边沿等高线,长度一般在100~200m,田面宽度从方便耕作,利于土壤保墒和节省土方量等角度考虑,一般设置在30~50m。

4.1.3水利工程标准:设施配套、灌排分开,旱涝保收,灌溉采用本流域内的水库、塘坝和沟渠拦蓄当地地表径流灌溉,U(或T)形渠道输水,采用灌排相间布置,灌溉渠道、排水沟质量标准按照水利行业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技术标准执行,灌溉保证率达到80%。

4.1.4道路桥涵标准:田间道宽4-3.5米,采用水泥路面、泥结碎石路面和中粗砂磨耗层;生产路宽2米,采用素土夯实路面。桥涵质量标准按照相关部门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技术标准执行。

4.1.5农田防护林标准:田间道两侧和生产路单侧布设林带,株距2米。

4.2质量监督控制方案

4.2.1质量控制原则

以施工验收规范、工程质量评验标准、设计文件等为依据,以质量预控为前提,对工程项目施工全过程实施质量控制。坚持不合格的材料、构配件、设备不准在工程上使用,坚持上道工序不合格或未经验收,下道工序不得施工,监督承包单位的质量保证体系落实到位。

4.2.2工程质量控制方法

实行以事前控制(预防)为主,严格要求承包单位实行有关材料试验制度和设备检查制度,对施工现场有目的的进行巡视检查和旁站监理,纠正违规操作,消除质量隐患,跟踪质量问题,验证纠正效果。

4.2.3质量控制基本要求

1.监理单位要根据工程需要派相应的技术人员驻工地进行全过程质量监控。

2.施工单位应按施工图纸及相关工程的技术规范进行施工。

3.监理单位要执行编制的工程监理规划及监理工作制度。

4.工程的施工放样,由施工企业按施工图纸进行,监理单位进行复核,或由施工企业和监理单位共同进行。

5.施工图纸的局部变更,须由施工单位、施工企业、监理单位的代表商定并进行见证。

6.工程项目的验收,实行单项工程与主体工程验收相结合的办法,由建设单位、施工企业、监理单位的代表参加,并对质量进行评价。

5.进度计划

5.1工程进度计划

本工程施工期安排16个月。即从2009年9月开工,至2010年12月竣工,施工准备阶段安排在2009年8月进行,具体步骤:

5.2资金使用计划

其中工程施工费3081.4651万元,(包括:土地平整工程费706.4060万元,农田水利工程费1726.5727万元,田间道路工程费619.7042万元,其他工程28.7822万元);设备费20.6094万元;其他费用381.6298万元(前期工作费154.2154万元,竣工验收费92.3871万元,业主管理费67.1584万元,拆迁补偿费36.9548万元,工程监理费30.9141万元);不可预见费69.6457万元。

6.资金管理

6.1 资金风险防范方案

项目工程资金实行专款专用,单独核算,专人管理,资金封闭运行。任何人不得截留、挪用或挤占,严格按照项目资金管理规定要求审核,费用支出由项目法人一支笔审批,实行审批责任制;定期对项目进度和资金使用计划进行检查;在项目竣工验收前,拨付的项目资金不超过合同价的80%,待项目验收合格后拨付15%,保留5%工程质量保证金,工程竣工一年后无质量问题付清5%余款。如发现工程建设存在质量问题的,由施工单位无偿负责修复,否则质量保证金不予支付。自觉接受财政、审计、经检监察等部门的监督检查,确保资金的正确使用。

6.2资金管理机构建设方案

资金管理机构设在定远县财政局,按照国家财务管理制度的有关要求,建立土地整理项目资金专户,财务由杨燕负责,财务经办人为方祥勇。

7.土地权属管理

7.1 权属调整工作方案

项目区内为农民集体所有土地,主要为农用地,村镇用地和未利用地,土地权属明确,界址清楚,土地无权属纠纷。由于土地整理改变了田块的物理形态,毁坏了原来的权属界址。为了保护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建成后必须及时进行土地权属调整,其方案是:土地整理复垦后在项目区范围内分配土地。村与村之间少量不规则的村界,在土地整理后,土地权属按田成方要求,按等面积原则进行调整。要保证农户分到与原面积相等,质量相当并尽可能集中的土地,按自愿及等面积原则重新承包土地。如果原承包人放弃承包权,则由村集体另找愿意经营土地的农户来承包,整理复垦后的新增耕地由村集体统一承包给土地经营大户,或按每村新增耕地面积让农户平摊。

7.2权属调整协议

由于项目区土地都是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性质不改变,仅涉及土地界线的变更。因此,要在土地权属和面积不变、耕地质量有所提高的前提下进行界址变更和田块的归并,涉及村与村之间的土地权属调整,插花地采取在村界处就近等面积调整方式进行;对于村与村之间不规则界线,在整理过程中按土地整理要求进行等面积割补取直,按照公平、公正、公开自愿的原则订协议,土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具体做好对这项工作的指导。

池河镇要按原来包产到户时每户注册的土地面积,做好土地丈量和土地权属的界定,土地权属界定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容易引发矛盾纠纷,所以我们必须全面落实土地整理权属管理的各个工作程序,避免出现土地权属争议,项目竣工后要按照土地权属调整方案和有关协议,及时做好土地变更登记工作,建立权属档案。

8、项目档案管理

项目档案是指项目招投标、施工、监理、设备安装及竣工验收等过程中形成的文字、图表、声像等形式的全部文件材料。是项目建设发展的客观记录,是项目实施工作总结的重要资料,是项目工程竣工检查、验收、审计的重要依据。

8.1加强项目法人的项目档案管理检查

项目办公室应定期检查项目法人项目档案管理情况,检查的主要内容为:档案员上岗情况、档案柜配置情况,项目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立卷、上架、借用等日常工作情况。

8.2档案管理制度:

一、为加强池河镇土地整理项目档案管理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和《安徽省档案管理办法》,结合本项目实际,特制订本制度。

二、本项目从决策阶段到竣工验收阶段所形成的文书档案、图件档案、会计档案、声像档案等均由县国土资源局档案室集中统一管理。

三、本项目档案实行专人收集、专人管理、专柜存放。

四、档案收集人员负责将各类资料、文件收集齐全,不遗不漏地装订成卷,每月向土地开垦中心移送档案材料,根据移送材料分阶段整理存档,工程结束所有档案移交国土资源局档案室。

五、所有档案必须收集齐全、完整。所形成的档案材料应有签字、盖章等完备手续,字迹清晰,不得使用铅笔、圆珠笔和易褪色的墨水书写,原则上不得用复印件和涂改件存档。

六、本项目档案要编制全引目录、案卷目录、卷内目录,并根据需要编制各种检索工具。

七、存放档案设置标准化柜架,案卷排列必须采取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科学方法,以便于查找、利用。

八、案卷装订整齐牢固,封面书写工整、清晰,美观大方,由碳素墨水或毛笔书写,不准使用铅笔或圆珠笔。

九、本项目工作人员因工作需要可直接查阅档案,也可经领导批准后借出使用;外单位查阅档案需先经领导批准,方可查阅,原则上不准借出,查阅时必须有档案管理人员在场。

十、凡借、查阅档案资料的人员,必须保证案卷资料的安全,不得遗失,不得随意涂改和圈注,不得沾污或造成破损。

十一、所有档案必须妥善保管,凡造成档案遗失、损坏和泄密、失密等问题的,要分别情况追究责任。

项目建设实施方案


项目建设实施方案(一)

一、背景及意义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年)》明确提出要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强调“加快终端设施普及,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实现多种方式接入互联网”。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年)》把数字校园建设列为重要工作。数字校园建设已成为国家教育信息化整体推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过多年的探索,我省中小学校在数字校园建设和应用方面已经有了较好的基础,形成了一批可资借鉴的经验和成果,形成了一批具有示范和引领作用的典型。为了引领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开展“百所数字校园示范校建设项目”,对于推进我省教育信息化,实现教育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总体目标

用3年时间,在全省范围内遴选一批学校信息化基础环境建设和应用效果好的学校,通过实验探索,形成百所省内国内领先、应用创新、成效显著的数字校园示范校,引领数字校园的建设与发展。

三、建设思路

1、以构建一流的信息化教育、教学环境为目标

借鉴国外基础教育建设经验,构建国内一流的信息化教育、教学环境,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教育发展中的革命作用,全面支持高质量的基础教育系统建设。

2、以对信息社会教育形态的研究为理论依据

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剧烈变革,继工业社会之后的信息社会正在形成。与之相应,建立适应信息时代的教育系统日趋重要。为构建面向信息社会的教育系统,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充分分析、设计,科学合理地构建信息化教育、教学环境,教育教学模式改革。

3、实验先行,重点突破。在先行实验的基础上,经过探索形成数字校园示范校,为全面提升我省数字校园建设和应用水平提供经验和示范。示范学校要不断提升数字校园建设和应用的水平和效果,着眼学生未来发展的需求,开展前沿技术、新兴产品的试验和应用,研究其对学校教育、师生发展、管理体制所带来的变革等,形成新的突破。

4、活动推动,应用创新。围绕项目实施的总体目标,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创新实践活动,提升项目学校师生的信息素养和校长领导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推进数字校园的常态化应用和创新应用。

四、实验内容

1、利用先进技术,前瞻建设数字校园环境

(1)完善数字校园的基础设施。在校园网络全接入、全覆盖的基础上,依托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构建数字校园的基础设施;创设网络环境,推进个性化学习和随时随地的学习;重视面向学生发展的信息化学习设施和体验设施的建设;重视基于新技术的应用。

(2)整合并完善数字校园的资源建设。整合各种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加强学习资源设计与建设,开展能够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兴趣的选修课资源、校本教育资源的建设和适合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资源建设。

(3)整合并完善数字校园应用系统。在进一步完善办公、学校管理、家校互联系统、网络社区等的基础上,加强教学支撑和应用系统的规划与建设,关注学生电子成长档案与教学过程评价系统建设,整合和开发支持探究性学习、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等方面的数字校园应用系统。

2、加强数字校园的应用,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

(1)加强数字校园环境下的网络学习、虚拟实验及各种生活体验,探索高水平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形成各有特色的信息技术教育。

(2)加强数字校园教学系统的全面应用,运用信息技术改革教学模式、内容和方法,推进数字校园环境下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实践,帮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加强数字校园教育管理系统的应用,提升学校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强化教育管理决策的数字化,形成信息化环境下的校园文化,提升信息化时代的学校办学水平。

(4)开展基于手持移动设备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开展基于网络协作平台的区域教师学习共同体研究、基于网络协作平台的城乡教师互助研究、基于手持移动设备的教师互助研究、基于手持移动设备的泛在学习资源设计与开发、基于手持移动设备教学模式创新研究、基于手持移动设备的校本课程建设研究,等等。

(5)开展基于手持移动设备的学生发展研究。开展基于手持移动设备的研究性学习研究、基于手持移动设备的学科学习研究、基于手持移动设备的学伴互助研究、基于手持移动设备的心理辅导研究、基于手持移动设备的学习困难学生教育援助机制研究、基于手持移动设备的学生学习效果评价研究,等等。

3、加强教育、教学创新,创新教育、教学型态

(1)推进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方式的创新,鼓励中小学学校、教师开展各类教学创新活动,建立并完善新型的教育、教学型态。

(2)加强学校、家庭、社区和社会间协同教育系统的应用,发挥数字校园在校际协作、家校协作、远程协作等方面的作用。

4、探索并形成数字校园建设和应用的投入和保障机制

数字校园建设要结合自身的发展实际,在整体规划的基础上,探索形成建设经费投入和日常经费保障的机制,关注数字校园专业队伍建设、运行维护机制建设、标准规范建设和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

五、申报与确认

在各州市条件具备的学校中遴选,评审通过的学校要与省电化教育馆签署相关研究、管理协议,开展数字校园实验示范的研究,参加省电化教育馆组织的各种并接受指导。

1、项目学校的基本条件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能够把数字校园示范校建设与本校整体发展规划紧密结合;

具有良好的学校信息化环境建设基础,已实现校园网络全接入、全覆盖;终端设备能满足教学和管理的常态化应用要求;

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已实现常态化应用,并在当地具有较好的影响力;

具有很好的可持续发展潜力,有专项经费支持和人力等条件保障;

学校自愿,并得到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同意和充分支持。

2、项目学校的确认

市州电化教育馆(站)推荐,省电化教育馆组织专家评审,省电化教育馆审批确认。

3、示范校确认

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评估验收优秀的学校确认为数字校园示范校。

六、组织与保障

1、项目的组织管理

省电化教育馆成立“湖北省百所数字校园示范校建设项目”领导小组和“湖北省百所数字校园示范校建设项目”专家组,负责项目实施方案等的拟定、项目学校的评估和指导,相关市州电教机构参与项目的组织、实施和指导工作,保障项目的有序进行。

项目学校要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数字校园建设领导小组、工作小组,加强对项目实施工作的领导。

2、项目学校的队伍建设

省电化教育馆将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服务,组织项目学校校长、教育信息技术专门人员及教师的培训,形成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的教师研究队伍。省电化教育馆提供包括远程在线支持、咨询服务、网上培训等在线的信息化应用服务。

项目学校要积极参与培训活动,并结合本校的实际,通过应用提升队伍的水平。

3、加强数字校园的应用

省电化教育馆将根据项目学校的实际,组织开展数字校园的应用活动。通过活动,促进数字校园的创新应用。

项目学校要积极参与有关数字校园的应用活动,并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建立数字校园应用的评估制度,提高数字校园的应用效率和效果。

4、加强项目学校的管理与协作

构建项目学校的网络管理与交流平台,实现专家咨询指导、成果交流和资源共享,提高项目学校的协作研究和整体实施的效率、质量。

项目学校通过该平台进行与研讨,总结和宣传本单位在数字校园建设过程中的成果与经验。

项目建设实施方案(二)

一、目标任务

通过三个月的研修活动,引导参训教师进一步系统学习教育教学新理念,拓展学科专业知识,提高专业化水平、教育教学能力及对青年教师的指导能力,促进参训教师在实施、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更好地发挥骨干带头作用。

二、组织管理

(一)置换培训院校主要职责

置换培训院校要成立置换培训顶岗实习工作领导小组,由学校主要负责人牵头,教务、财务、有关教学院系、培训、后勤保障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负责置换培训顶岗实习工作的总体规划、宏观管理与协调。

负责制定顶岗实习规划及管理办法,选派师范专业优秀学生到农村中小学顶岗实习,督促实习生坚守岗位,履行职责,虚心向实习学校教师学习,努力完成教学实习任务;加强实习纪律和安全教育;协调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及实习学校做好实习生的日常生活管理和安全工作;组织顶岗实习生实习考核和成绩评定。

精心设计培训课程,按要求遴选培训师资承担培训教学任务,制定参训教师研修学习管理制度,提高研修项目的质量;加强对参训教师的学习、生活和组织纪律等方面的管理,为参训教师提供学习和生活服务保障;强化安全责任,开展安全教育,保障参训学员学习期间的人身与财产安全;严格执行国家制定的经费开支管理办法,加强项目经费的管理,充分发挥项目经费的效益。

(二)参训教师所在县(市、区)职责

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参训教师的选派;并分学科指定专人协助参训教师的管理;负责参训教师往返交通安全,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按照与培训院校协议安排好实习生的实习活动,提供食宿便利。提倡和鼓励有关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校为顶岗实习生提供优质实习条件与适当的生活补助。

三、课程设置

按照360学时的总课时设置如下课程:

(一)教育教学理论学习与研修(120课时)

1、现代教育理念:学习和讨论现代教育理念的基本观点,现代教育理念与传统教育理念的区别,怎样用现代教育理念来指导教育教学实践等问题。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与特色:学习和讨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具体目标、主要特色和新课程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关系。

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的解读:理解和掌握《纲要》精神实质,剖析教育热点问题——基础教育领域中的教育公平,教育公平的内涵、不同层面的教育公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与教育公平等

4、教师成长与教师专业发展:教师成长的动力、阶段、过程和影响因素以及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意义和历史进程。

5、修养概论:师德修养的内涵、形成过程和师德修养在教书育人中的重要作用。

6、教育政策与教育法规:对重要的教育政策和教育法规的解读,重点解读《教师法》和重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

7、教学设计与:教学设计的涵义、特征、层次和不同的教学设计观以及教学反思的涵义、过程、成分和方法。

8、师生健康心态与心理调适:开展教师职业倦怠感和学生心理问题方面的知识专题讲座。

9、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育科学研究的对象、类别和方法,教育科学研究的选题、设计与实施,如何开展教育调查研究、教育实验研究和教育行动研究。

10、与学生工作:班主任职责,班级管理与活动设计,留守学生教育,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力量整合与家庭教育指导。

(二)学科领域学习与研修(120课时)

依据不同学科设置教育教学内容,重点为“如何教”的条件性知识。在课程设置上,应改变以学科课程为主要培训内容的方式,树立“去课程化”的教学理念,把教学内容的重点放在“如何教”的条件性知识上,根据参训教师的学段和学科,确定相应的研修内容。

(三)实践性教学与教师实践智慧提升(120课时)

1、组织参训教师分别到相关的学校进行学习与研修,通过观摩、听课、交流、考察和座谈等方式向优秀的中小学教师学习,充分发挥中小学优秀教师在项目实施中的作用。

2、组织参训教师相互开展研讨、评课和说课比赛等活动。

3、对参训教师进行教学技能训练。

4、组织优秀中小学教师为参训教师作学科教学示范与专题讲座。

四、考核评价

1、原则。遵循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科学有效、分类考评的原则,坚持激励与约束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自评与他评相结合。

2、对象和主体。考评对象为各项目基地院校。考评主体为省教育厅、财政厅。同时各项目院校要做好自评工作,并接受和配合做好上级部门的考核评价工作。

3、内容和方法。考评内容包括业务考评和财务考评。业务考评主要包括对项目整体实施方案、参训教师集中研修实施过程、组织管理保障措施、培训效果、培训资料的收集整理与资源建设、承办院校教师教育改革情况等;财务考评主要包括项目经费预算执行、和信息质量等。

考评采取承办单位自评、专家实地考评和网络匿名考评相结合。具体包括:收集和分析学员及学员单位对培训效果的反馈意见,听取项目负责人的,查验反映项目实施过程和绩效的各种文献、资料和效果,问卷调查和召开参训学员座谈会等。

4、结果和运用。考评结果分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级。考评结束后,将及时反馈考评意见,项目承担单位应及时总结经验,对考评中发现的不足和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并及时提交整改报告。对考评不合格的项目单位调整后续培训计划或取消项目承担资格,对严重违背有关规定的相关单位和人员给予通报批评并追究责任。

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方案


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方案

前言

农田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要素,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进一步提高农业水土资源利用效率,提升农业科技应用和农业机械化水平,促进农业持续增产稳产,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农田基本建设。近年来,国家加大了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的投入,农田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因此,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十分必要。

高标准农田是指土地平整、土壤肥沃、集中连片、设施完善、农电配套、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旱涝保收、持续高产稳产的农田。《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提出了“十二五”、“十三五”期间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建设标准和建设规模。

咸安区是全市粮食主产区之一,耕地资源比较丰富,具有建设高标准农田的有利条件,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依据《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湖北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整合相关项目资金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指导意见》(鄂政办发[2016]5号)和国家《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GB/T30600-2014)要求,结合《咸安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全区实际情况,科学编制《咸安区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方案》,充分发挥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本实施方案制订起点基准年为2015年,成效水平年为2020 年。

第一章 形势分析

一、农田建设主要成就

我区从2020开始至2014年底止,区国土、财政、水利、农业、林业、农机、发改等部门充分利用国土整治、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建设、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等国家专项资金,共投入基本农田和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46985万元。

(一)国土部门土地整治成果

近年来,我区加大农田基本建设力度,通过多种途径,不断改善农田基础设施条件,优化农田结构与布局,耕地质量及地力水平得到明显提升,农机作业条件显著改善。

1、整体推进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建设项目

区国土局组织实施完成双溪桥、横沟桥、高桥等三镇整体推进农村土地整治示范面积100000亩,投入资金21214万元,新增耕地3154亩。

2、高标准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

区国土局组织实施完成汀泗桥、向阳湖、官埠桥、横沟桥、马桥、桂花等六镇高标准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面积44000亩,投入资金10714万元,新增耕地457亩。

(二)农业综合开发农田建设成果

区农业综合开发办组织实施完成向阳湖良种场和横沟桥镇袁铺村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20000亩,投入资金2678万元。

(三)农田水利排灌基础设施建设成果

我区农田灌溉排水条件明显改善。近年来,我区农田水利事业得到快速发展,农业用水效率效益不断提高,农业抗旱减灾成效显著。区水利局组织实施完成横沟桥镇杨畈、鹿过、长岭、孙祠、孙田5个行政村,双溪桥镇双溪、杨堡、李沛、毛祠、三桥、峡山、杨仁、浮桥、梅歧9个行政村,向阳湖镇宝塔村,奶牛场的原种场、农业分场、渔业分场,高桥镇白水村、洪港村、刘英村、刘桢、白岩泉5个行政村的农田排灌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建设灌溉面积15.15万亩,整治当家塘坝219座,新建、改造、修复拦水堰51座,新建、改造、修复泵站91座;整治斗渠398.531km,整治梯灌排渠5.53km,衬砌农渠64.03km,清淤农渠32.55km;整治、疏浚斗沟96.27km,田间农渠整治38.255km,清淤疏挖农沟77.6km;新建喷灌面积400亩,铺设灌溉管道17.74km,配套灌排渠系建筑物及量水设施一批等,投入资金10987.64万元。

(四)农田土壤改良成果

十二五时期,农业部门开展土壤肥力普查,通过检测土壤土质,科学施肥,秸秆还田,土壤改良投入资金1391.5万元,19600亩基本口粮田土壤有机质得到提升。

(五)农业机械化推广应用成果

农业机械化推广应用步伐加快。我区农机装备水平、作业水平、科技水平、服务水平和安全水平稳步提高。十二五时期,全区农业机械整机购置总投入约1.736亿元,其中国家补贴资金0.5178亿元,农民和农业企业投入资金1.2182亿元;完成喷灌、微喷灌节水农田建设面积2000亩,投入资金260万元,其中国家补贴资金160万元,农民和农业企业投入资金100万元。截至 2015 年,农机总动力达到 42.43万千瓦;机耕面积60.375万亩,机播面积34.45万亩,机收面积46.375万亩,农业机械化水平达到 52.3%。

二、农田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全区农田建设虽取得一定成效,但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标准农田的任务十分艰巨。

(一)耕地等级低、质量不高

耕地水土流失严重,农业生态环境改善状况不理想,已经完成的低产田改造和基本农田改造质量标准不高,土壤肥力达不到位高标准农田要求,耕地等级低,部分地区耕地土壤有机质呈下降趋势,化肥增产效益下降,土壤污染问题突出。由于深耕深松作业不足,土壤蓄水保墒能力低。同时,耕地细碎化问题十分突出,农田基础设施占地率偏高,田坎、沟渠、田间道路等设施的占地面积的比例高达13%。

(二)农田配套设施不完备

田间道路不配套,机耕道“窄、差、无”、农机“下地难”问题突出。部分现有机耕道建设设计不规范、标准不高、养护跟不上、损毁严重,难以满足大型化、专业化现代农机作业的需要。农田输配电设施建设滞后,农田灌溉排涝成本高、效率低。农田防护林网体系尚未建立。

(三)农田灌排基础设施依然薄弱

目前,由于水资源紧缺、水源保障工程不足、水资源调蓄能力较低,全区有近半数的耕地没有灌溉水源或缺少基本灌排条件。现有中小型灌区及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施不配套和老化失修,大多灌排泵站带病运行、效率低下,特别是严重干旱时供水不足,易导致大面积受灾,遇到较强降雨容易造成农田渍涝。

(四)农业科技应用水平不高

科技进步已成为提高粮食产量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关键措施。良种良法推广、高产创建、测土配方施肥、土壤有机质提升、深耕深松、旱作节水、农林病虫害统防统治等一批稳产高产防灾减灾实用技术应用面小,粮食增产的贡献率低,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覆盖率面窄,全区农业科技贡献率低。

(五)农田资金渠道分散且建设标准不统一

长期以来,全区农田建设由国土、水利、农业综合办等部门分别编制规划,分头组织实施,缺乏统一的指导性规划和规范的建设标准,造成项目安排衔接困难,建设标准参差不齐,难以统一考核评价。同时,由于建设资金渠道分散,形成不了合力,造成许多项目建设标准偏低,多数农田建设项目难以同步实施土壤改良、地力培肥、耕作节水技术等措施,工程建设效益难以得到充分发挥。

(六)工程建后管护长效机制未建立

农田建设中“重建设、轻管护”的现象较为普遍,田间工程设施产权不清晰,耕地质量监测和管理手段薄弱,建后管护责任和措施不到位,管护资金不落实等问题突出。有的项目竣工并移交后设备和设施损毁,得不到及时、有效的修复;有的项目建成后没有划入基本农田实行永久保护;对已建成农田的用途和效益统计监测工作不到位。

(七)农田的非农化、非粮化种植问题突出

从我区现有基本农田种植粮食调查资料来看,部分农户、农业企业把优质粮田、或将已经建好的基本粮田、高标准农田改种绿化苗木、花卉,有的改种其他经济作物,农田的非农化、非粮化种植问题突出。

三、建设高标准农田的重要意义

(一)建设高标准农田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必然要求

2013年公布的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结果显示,截至2019年底,全国耕地数是20.31亿亩,人均耕地1.52亩。我国耕地总面积在世界上排第四,仅次于美国、俄罗斯和印度,但是我国家人口太多,人均只有耕地不到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一半,加拿大人均耕地是我国的18倍,印度是我国的20倍。根据预测,到

2020 年,我国人口总量预计将超过 14 亿,城镇化水平将进一步提高,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稳步提升,消费结构升级日趋加快,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的需求会持续增长,保障供给的压力日益加大。在水土资源紧缺和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兼业化的情况下,要实现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目标,必须切实改变农田基础设施薄弱的现状,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进一步提高耕地产出能力,意义非常重大。

(二)建设高标准农田是发展现代农业,是提升农业科技应用水平的基本前提

通过建设高标准农田,实现农田“地平整、土肥沃、旱能灌、涝能排、路相通、林成网”,既能显著增强农田防灾减灾、抗御风险的能力,也可方便农机作业,充分发挥农机抢农时、省劳力、增效益的作用,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同时,还可为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肥料统测统供统施、农林病虫害统防统治等集成技术普及应用,以及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创造条件。

(三)建设高标准农田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选择

2015年底,我区各种耕地总面积504615.6亩,人均耕地面积0.814亩,比世界人均耕地面积低2.086亩,比全国人均耕地面积低0.706亩,比我省人均耕地面积低0.486亩,加上未来城市建设的大量用地,人均耕地面积将会更少,人均耕地在联合国确定的人均耕地0.8亩的警戒线以下。2014年全区年人均水资源量2454m3, 亩均水资源量2492 m3,高于全国和全省水平,但是,按照国际公认的标准(人均水资源低于3000立方米)为轻度缺水。我区降雨量年内年际分配不匀,时空不均、区域不均,连续丰水或连续枯水较为常见,旱涝灾害频繁。我区农业季节性强,区域性缺水问题突出;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和水分生产率较低;亩均化肥用量较高,长期不合理施用化肥已成为危害生态环境和影响土地质量的重要因素。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可为推广科学施肥、节水技术创造条件,增强耕地蓄水保墒能力,促进土壤养分平衡,从而降低水资源消耗和化肥施用量,减轻农业面源污染,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保护和改善农村地区生态环境。

(四)建设高标准农田是提高农业比较效益,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手段

建成的高标准农田,不仅省工、省水、省肥,而且能够增加农业产量,从而提高农业生产的比较效益,促进农民增收。同时,在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农民可通过投工投劳方式获得工资性收入,会有一定比例的项目投资直接转化为农民收入。此外,高标准农田建设可有效拉动机械设备制造、建筑建材和运输等行业发展,从而增加农民就业机会和提高收入水平。

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有利条件

(一)自然条件和资源

1、行政区域面积和人口

咸安区国土面积1503.1平方公里,下辖3个街道办事处(温泉、浮山、永安)、10个乡镇(汀泗、马桥、向阳湖、官埠、横沟桥、贺胜桥、双溪桥、高桥、桂花和大幕)、1场(向阳湖奶牛场),全区共有262个村民委员会,236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62万人。

2、气候条件

咸安区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雨量丰沛,无霜期长,严寒酷暑时间短。境内日照时数年平均值为1878.65小时,日照率为42%;太阳辐射量年均105.4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气温为16.8℃,极端最高气温41.4℃,极端最低气温为零下15.4℃;空气相对湿度年均值71%,最冷月平均76%,最热月平均79%;无霜期年平均258天,年均降雨天数150天,年均降雨量1531.4毫米,境内受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春季多东风,夏季多东南风,秋冬多偏北风。最大积雪深度320mm,基本雪压0.40KN/㎡,最大冻土深度100mm,最大风力可达10级,基本风压0.40KN/㎡,最大风速为29.6m/s,年平均风速:夏季2.5m/s,冬季2.6m/s。

3、地貌特征

咸安区地处幕阜山系和长江之间的过渡地带,地貌破碎,垄岗发育,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呈阶梯状分布,状如提取箕,按形态成因为分低山、丘陵、岗地、平畈四大类型,相对高差936.1米。东南南部和西南部为低山区,系幕阜山系北翼余脉,海拔300米以上,最高峰大幕山灶背岩海拔954.1米,相对高度差50-200米,谷深坡陡,坡度为60°左右;中部和东部为丘陵区,海拔50-300米,相对高度差50-100米,丘体零乱、圆浑,坡度50-300米,垄岗、残丘相间,脉络明显,坡度小于5°左右;低山、丘陵、岗地三种地形面积约占全区总面积的76.9%。北部和东北、西北、西部部分为平畈区,海拔30米以下,最低处斧头湖海拔18米,地势平坦,湖泊港汊多,河网密度大,坡度小于3°。

4、咸安区土壤条件

根据我区土壤成土条件,成土过程、土壤属性,全区分为6个土类,14个亚类,40个土属,89个土种。境内土壤分布受地貌、地形、母质、海拨的影响,土壤垂直分布不太明显,但微域分布规律不仅明显,而且复杂。大部分土壤偏酸,有机质含量比较丰富,全氮含量一般,速效磷、速效钾偏低。

全区土壤共分8级,耕地1—4级,林地5—8级,肥力高、理化性状较好的一级土2266.67公顷,是高产田,这些田土层深厚,酸碱度适宜,土壤养分较为丰富,水源有保证。肥力中等的二级土13100公顷,分布在缓坡平岗、低丘,土层较深厚,是咸安区最大的“拉锯田”,利用得好就增产,利用不好就减产,肥力较低供肥能力差的三级土8866.67公顷和肥力很低的四级土1466.67公顷,基本是低产田,这些土地土层浅,一般30—60厘米,障碍层次较高,土壤速效养分低,土壤中水、肥、气、热不协调,使作物生长受影响,产量很低。5—8级土壤不适合农业生产,可以用作林业用地,牧业用地及采石场,有150多万公顷。

5、耕地资源

咸安区土地总面积225.462万亩,其中耕地50.462万亩,园地1.766万亩,林地117.047万亩,草地0.115万亩,城镇村及工矿用地22.613万亩,交通运输用地4.839万亩,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24.793万亩,其它土地3.827万亩。

6、水资源

咸安区境内河流水系发达,有大小河港71条,呈东南向西北流向,其中流域面积在3—50km2的有68条,全区河网密度0.4km/km2,湖泊集于西北部,全区河流共分三大水系:淦河水系、高桥河水系、汀泗河水系,分别汇入斧头湖、梁子湖、西凉湖。分为三个流域:以淦河为主的淦河流域,流域面积854 km2,以高桥河为主的高桥河流域,流域面积325.7km2;以汀泗河为主的汀泗河流域,流域面积201.5km2(境内流域面积78.9 km2)。

咸安区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11.63亿m3,地下水资源量为3.21亿m3,水资源总量12.95亿m3。

(二)政策和机遇

1、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中低产田改造、提高耕地质量、大幅度增加高产稳产农田比重”;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 2019-2013 年连续 5 个中央

1 号文件都强调要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要求,“加强以农田水利设施为基础的田间工程建设,改造中低产田,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

2、建设高标准农田的财力不断增强。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年来国家财政收入大幅度增长,2012 年达11.7万亿元。各级财政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统筹城乡发展、大力加强“三农”工作的战略部署,不断增加“三农”投入。2012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投入达12388亿元,是2003年的 5.8倍,占当年财政支出的比重为19.3%,比 2003年提高了 5.6

个百分点;中央“三农”投入中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资金逐年较大幅度增长。地方各级财政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投入也稳步增加。

3、高标准农田规划和建设工作具有一定基础。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编制并经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全国新增1000 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19-2020 年)》,将田间工程建设作为夯实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基础;财政部编制并经国务院批准了《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国土资源部编制并经国务院批准了《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水利部编制了《全国现代灌溉发展规划》以及发展改革、财政、水利、国土、农业五部门联合发文要求各地组织编制了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国家林业局编制实施了《全国平畈绿化三期工程规划(2011-2020 年)》;2013年10月17日国务院批复实施《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国函[2013]111号);2014年国家发布了《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GB/T30600-2014),中央有关部门正在积极指导地方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这些为全国高标准农田规划和建设工作奠定了较好基础。

4、省政府高度重视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2015年6月5日省人民政府批复实施《湖北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鄂政函[2015]114号),2016年1月13日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整合相关项目资金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指导意见》(鄂政办发[2016]5号),要求整合相关项目资金,完善建设规划、充实建设内容、提高建设标准,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对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特别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5、前期建设实践经验。从2020开始,我区实施整体推进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土地整理、农田水利排灌基础设施建设、农田土壤改良、巩固退耕还林、农业机械化推广应用等项目,探索并积累了一些实践经验,可供指导应用。

第二章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加强统筹规划,强化政策支持,加大投入力度,着力改善农田基础设施,培肥地力,稳步提高水土资源利用率和耕地产出率;着力规范建设标准,整合资源,建立和完善部门间协调推进机制;着力明确管护责任,落实管护主体,建立健全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长效机制;着力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节约集约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坚持不懈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为保障我区农产品有效供给、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奠定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一)合理布局,突出重点

综合考虑全区和各乡镇的自然资源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粮食生产基础条件,优化高标准农田建设布局。在资金投入和项目安排上以粮食主产乡镇和粮食增产潜力较大的行政村为重点,项目建设原则上应安排在已划定的基本农田范围内。

(二)多措并举,综合配套

因地制宜、抓住关键,把田间灌排工程建设和耕地质量建设摆在优先位置,多措并举,综合治理,实现土地平整肥沃、水利设施配套、田间道路畅通、林网建设适宜、农艺农机技术先进适用,使农田基础设施条件与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体系相适应。

(三)集中连片,整体推进

根据农田分布和自然条件状况,加强与相关规划的衔接,选择重点建设地区,因地制宜地合理确定农田连片规模,统一规划设计,采取集中投入、连片治理、整体推进的建设方式,确保建一片成一片。

(四)节约资源,保护生态

在建设和利用高标准农田过程中,要切实加强资源节约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减少水土流失,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发挥农田在生产、生态、景观方面的综合功能,实现农业生产和生态保护相协调。

(五)政府主导,主体多元

完善公共财政投入保障机制,在中央财政加大投入力度的同时,切实落实地方政府的投入责任。充分发挥农业生产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的作用。尊重农民意愿,鼓励和引导项目区广大农民群众积极筹资投劳。积极引导各类社会资本投入高标准农田建设。

(六)部门协调,形成合力,建立项目建设整合会商机制

明确发改、财政、国土资源、水利、农业、林业、交通运输、电力、农机等部门职责,建立部门协调机制,项目规划、设计、审核、申报、实施、检查、验收会商机制,促进信息共享。以乡镇项目区、行政村集中连片区为单元,编制实施方案,明确任务分工,落实技术标准,规范验收程序,确保项目建设质量。

高标准农田建设建设实施所在乡镇、村的政府部门、村级组织要积极配合,通力协调相关事项。

(七)建管并重,良性运行

各乡镇项目区、行政村集中连片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按标准化要求建成后要及时确权登记,健全管护机制,明确管护主体,落实管护责任和管护经费;加强对项目工程管护工作的督查指导和监测评价,强化信息管理,确保工程规范、良性运行,长久发挥效益。

三、总体目标

到 2020 年,全区共建成7个乡镇项目区23个行政村集中连片区的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 68879.7亩,建成的高标准农田集中连片,田块平整,配套水、电、路设施完善,耕地质量和地力等级提高,科技服务能力得到加强,生态修复能力得到提升。

(一)田块

通过归并和平整土地、治理水土流失,实现连片田块规模适度,耕作层厚度增加,基础设施占地率降低,丘陵区梯田化率提高。提高农业生产机械化、规模化的程度。

(二)土壤

通过土壤改良改善土壤质地,增加农田耕作层厚度,实现农业增产增效。

(三)水利设施

通过大力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加快推广节水增效灌溉技术,增加有效灌溉面积,提高灌溉保证率、用水效率和农田防洪排涝标准。

(四)田间道路

通过田间道(机耕路)和生产路建设、桥涵配套,解决农田“路差、路网布局不合理”问题,合理增加路面宽度,提高道路的荷载标准和通达度,满足农业机械通行要求。

(五)防护林

通过农田林网、岸坡防护、沟道治理等农田防护和生态环境保持工程建设,解决防护体系不完善、防护效能不高等问题,扩大农田防护面积,提高防御风蚀能力,减少水土流失,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增强农业防灾减灾的能力。

(六)配电设施

通过完善农田电网、配备必要的输配电设施,满足现有排灌泵站、河道提水、农田排涝、喷微灌等设施应用的电力需求,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效益。

(七)农业科技

通过加快推广农业良种良法、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完善农技社会化服务体系,增强服务能力,提高良种覆盖率、肥料利用率、农林有害生物统防统治覆盖率和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

(八)后续管护

通过明确管护责任、完善管护机制、健全管护措施、落实管护资金,确保建成的高标准农田数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有提高。

第三章 建设标准和建设内容

一、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

依据《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湖北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整合相关项目资金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指导意见》(鄂政办发[2016]5号)和国家《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GB/T30600-2014)要求,结合《咸安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我区农田建设现状,统筹考虑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农业、水利、土地、林业、电力、气象等各方面因素,重点围绕农田土地生产能力、灌排能力、田间道路通行运输能力、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能力、机械化水平、科技应用水平、综合生产能力、建后管护能力等建设内容,结合农作物区域规划、水利工程建设、生态建设以及城乡一体化发展等要求,建立健全科学统一、层次分明、结构合理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体系。以提升耕地质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重点。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灌溉排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农田输配电等工程要因地制宜制,做好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相结合。建设质量、建设等级应达到国家《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高标准农田建设评价规范》的标准要求。

(一)综合标准

1、土地平整、土壤肥沃、集中连片、设施完善、农电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

2、农田的耕地质量土、地生产能力、灌排能力、田间道路通行运输能力、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能力、机械化水平、科技应用水平、综合生产能力、建后管护能力有较大的提高,能取得较高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二)主要工程标准

1、农业工程

(1)农田工程

田块整治达到田面平整、田块相对集中,符合灌溉排水要求,以适应农业机械化作业和田间管理要求,做好水土保持措施,防止水土流失。田间基础设施占地率下降到8%以下,梯田化率达到 90%以上,耕作层厚度达到 20cm以上。

(2)土壤改良

建设秸秆还田和农家肥积造设施,包括田间积肥坑池,配套小型积肥、运肥等辅助设施。推广绿肥种植。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发展节水农业。使土壤有机质含量达到20g/kg以上,土壤pH值保持在

5.5~7.5以上。

(3)农业机械化

粮食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至少达到75%以上。

2、水利设施工程

(1)灌溉工程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灌溉系统完善,灌溉用水有保证,灌溉水质符合标准,灌溉制度合理,灌溉方法先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灌溉保证率:旱作区不低于75%,水稻区不低于80%。灌溉水利用系数:大型灌区不低于0.5,中型灌区不低于0.6,小型灌区不低于0.7,喷灌区、微喷灌区不低于0.85。新建、除险和加固引水渠等工程,应符合我省和水利行业的技术规范和要求。灌、排建筑物、机电设备、输变电设施设备配套齐全,综合装置效率达到有关规范标准。输水、配水渠系(管道)、桥、涵、闸等建筑物和田间灌溉设施配套齐全,性能与技术指标达到规范标准。

(2)排水工程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农田排涝设计标准应符合有关规定,10年一遇1日暴雨量3日排至农作物耐淹深度,10年一遇3日暴雨量5日排至农作物耐淹深度。主要建筑物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设计暴雨历时和排出时间应达到:旱作区1~3日暴雨量1~3日排除;稻作区1~3日暴雨量3~5日排至耐淹水深。排水系统健全,排水出路通畅,排水渠系断面及坡度设计合理,桥、涵、闸等建筑物配套,性能与技术指标达到有关规范标准要求,末级固定排水沟的深度和间距符合当地机耕作业、农作物对地下水位的要求。在设计暴雨形成的地面明水排除后,应在农作物耐渍3日内将地下水位降到耐渍深度。平畈地区可建设排灌兼用渠系。

(3)工程折旧和完好率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灌、排等工程设施使用年限不低于15年,田间灌、排等工程及附属建筑物配套完好率大于95%。

3、田间道路工程

合理确定田间道路的密度和宽度,整修和新建田间道、生产路。田间道路通达度达到90%以上。

4、生态环境和防护林工程

以农田防护、水土保持、水源涵养、防风固沙等具有防护功能的林种为主,实施后对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具有明显的效果。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内主要道路、沟渠河流两侧,要适时、适地、适树进行植树造林。农田防护面积比例不得低于90%,造林当年成活率达到90%以上,三年后成活率达到85%以上,林相整齐,结构合理。防护林一般为单行,最多2行,行距3米~5米,株距2米~3米。

5、科技工程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覆盖率达95%,基本形成农田监测网络,田间定位监测网点覆盖率达到50%以上,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50%以上,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至少达到75%以上,良种覆盖率达96%以上,具备优良品种的覆盖率达到100%水平的基础条件,对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受益农户进行先进适用技术培训2次以上。

二、建设主要内容

(一)整治田块

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耕地和基本农田布局,充分考虑水资源承载能力和生态容量等因素,进一步优化农田结构布局。合理划分和适度归并田块,平整土地,减小农田地表坡降。根据地形地貌、作物种类、机械作业效率、灌排效率和防止风害等因素,合理确定田块的长度和宽度。深翻深松土地,通过客土充填、剥离回填肥沃的表土层,改善农田耕作层。实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因地制宜修筑梯田,增强农田保土、保水、保肥能力。建成后,实现田块相对集中,农田有效土层厚度达到 50cm 以上,耕作层厚度达到 20cm以上,田间基础设施占地率下降到8%以下,丘陵区梯田化率不低于 90%。

(二)改良土壤

采用农艺、生物等各类措施,对田间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后的耕地,进行土壤改良、地力培肥。通过施用农家肥、秸秆还田、种植绿肥翻埋还田,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实施测土配方施肥,促进土壤养分平衡。推广保护性耕作,治理污染土壤,改善耕作层土壤理化性状。建成后,高标准农田的土壤有机质含量达到 12g/kg以上,各项养分含量指标应达到当地土壤养分丰缺指标体系的“中”或“高”值水平,土壤 pH值保持在 5.5~7.5,耕作层土壤重金属含量指标符合有关国家标准规定,影响作物生长的障碍因素应降到最低限度。加强对高标准农田后期土壤重金属监测和面源污染的监控。

(三)建设灌排设施

按照大中小微并举、蓄引提调结合的要求,加强水源工程建设。按照灌溉与排水并重、骨干工程与田间工程并进的要求,配套改造和建设输配水渠(管)道和排水沟(管)道、泵站及渠系建筑物,开展灌溉排水设施建设。因地制宜推广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喷灌、微灌、沟畦灌、水稻控制灌溉等节水灌溉技术。建成后,田间灌排系统完善、工程配套、利用充分,输、配、灌、排水及时高效,灌溉保证率达到 50%以上,排涝标准达到5年~10年一遇,农田防洪标准达到10年~20年一遇,田间工程配套率达到80%以上,灌溉水利用效率和水分产出率明显提高。

(四)整修田间道路

按照农业机械化的要求,优化机耕路、生产路布局,合理确定路网密度,整修和新建机耕路、生产路,配套建设农机下田(地)坡道、桥涵等附属设施,提高农机作业便捷度。建成后,田间道路直接通达的田块数占田块总数的比例,平畈区达到 100%,丘陵区达到 90%以上,满足农机作业、农业物资运输等农业生产活动的要求。

(五)农田防护林网

完善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体系,以易受大风影响严重的区域、水土流失易发区为重点,加强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建设。根据防护需要,新建、修复农田防护林网。在水土流失易发区,合理修筑岸坡防护、沟道治理、坡面防护等设施。建成后,农田防护面积比例应不低于 90%。

(六)配套农田输配电设施

对适合电力灌排和信息化管理的农田,铺设高压和低压输电线路,配套建设变配电设施,为泵站以及信息化工程等提供电力保障。建成后,实现农田泵站等供电设施完善,电力系统安装与运行符合相关标准,用电质量和安全水平得到提高。

(七)加强农业科技服务

提高农业科技服务能力,配置定位监测设备,建立耕地质量监测、土壤墒情监测和虫情监测站(点),加强灌溉试验站网建设,开展农业科技示范,大力推进良种良法、水肥一体化和科学施肥等农业科技应用,加快新型农机装备的示范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覆盖率达到 95%以上,基本形成农田监测网络,田间定位监测点覆盖率达到50%以上,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 50%以上,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至少达到50%以上,良种覆盖率达到 96%以上。

(八)强化后续管护

落实高标准农田管护主体和责任,建立奖补机制,引导和激励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涉农企业和村集体等参与高标准农田设施的运行管护。落实管护资金,加强资金使用监管。完善监测监管系统,全面动态掌握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投入、建后管护、土地利用及耕地质量等级变化等情况。

加强高标准农田后期使用性质管理,针对农田的非农化、非粮化种植的问题突出,制订严格的保护措施。

第四章 实施方案

一、总体方案

(一)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实施的基本原则

1、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实施方案应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整治规划、全区粮食生产能力规划、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

2、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实施方案应根据不同项目区和集中连片区的自然资源特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土地利用状况,因地制宜地采取建设方式和工程措施。

3、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实施方案应注重数量、质量、生态并重,促进景观优化、生态良好。

4、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实施方案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为主体,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土地权利人合法权益,切实保障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受益权。

5、落实管护责任,健全管护机制,确保建设成效。

(二)建设项目区和集中连片区选择要求

1、建设区域应相对集中、水资源有保障、土壤适合农作物生长、无潜在土壤污染和地质灾害,乡镇人民政府、村民委员会重视程度高,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积极性高。

2、高标准农田建设应重点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基本农田保护区和基本农田整备区,全区粮食生产主产乡镇、行政村,土地整治规划确定的土地整治重点区,农业、水利、农业综合开发等相关部门规划确定的重点区域,全区农用地质量分等评定的优等、高等、中等耕地集中分布区。

3、高标准农田建设限制在水资源贫乏区域、水土流失易发区、沙化严重区等生态脆弱区域、土地严重损毁且难以恢复的区域、土壤污染严重的区域、易受自然灾害损毁的区域开展。

4、高标准农田建设禁止在地面坡度大于25°的区域,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和缓冲区,退耕还林区、退耕还草区,河流、湖泊、水库水面及其保护范围等区域开展。

二、分区实施

根据我区各个乡镇耕地面积、气候、地形地貌、水源、地质、土地利用条件等因素,确定大幕乡项目区(东源村集中连片区、泉山村集中连片区、金鸡山村集中连片区)、高桥镇项目区(王旭村集中连片区、高桥村集中连片区、白水村集中连片区)、贺胜桥镇项目区(黄祠村集中连片区、花坪村集中连片区、万秀村集中连片区)、马桥镇项目区(鳌山村集中连片区、曾铺村集中连片区、吕铺村集中连片区)、双溪桥镇项目区(三桥村集中连片区、李沛村集中连片区、杨堡村集中连片区、梅岐村集中连片区)、汀泗桥镇项目区(聂家村集中连片区、赤岗村集中连片区、马鞍村集中连片区、彭碑村集中连片区、长寿村集中连片区、古塘角村集中连片区)、向阳湖镇项目区(广东畈村集中连片区),共7个项目区23集中连片区,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

三、分年度任务安排

根据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要求,结合我区实际情况,确定全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68879.7亩,分6年实施,2015年完成11610.30亩,2016年完成11017.8亩,2017年完成15135.60亩,2018年完成11152.50亩,2019年完成9654.45亩,2020年完成10309.05亩

四、工程实施方案

本实施方案分为7个项目区,23个集中连片区,分年度进行实施。

(一)大幕乡项目区

大幕乡项目区规划建设东源村、泉山村集、金鸡山村等3个集中连片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6132.6亩,建设时间安排在2019年,建设投资2293.59万元。

1、东源村集中连片区

东源村集中连片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1534.35亩,建设时间安排在2019年,建设投资573.85万元。

2、泉山村集中连片区

泉山村集中连片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2018.1亩,建设时间安排在2019年,建设投资754.77万元。

3、金鸡山村集中连片区

金鸡山村集中连片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2580.15亩,建设时间安排在2019年,建设投资964.98万元。

金鸡山村集中连片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投资估算表

(二)高桥镇项目区

高桥镇项目区规划建设王旭村、高桥村、白水村等3个集中连片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8237.1亩,建设时间安排在2018年,建设投资3080.68万元。

1、王旭村集中连片区

王旭村集中连片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2381.25亩,建设时间安排在2018年,建设投资890.59万元

2、高桥村集中连片区

高桥村集中连片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2683.35亩,建设时间安排在2018年,建设投资1003.57万元。

3、白水村集中连片区

白水村集中连片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3172.5亩,建设时间安排在2018年,建设投资1186.52万元。

(三)贺胜桥镇项目区

贺胜桥镇项目区规划建设黄祠村、花坪村、万秀村等3个集中连片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10309.05亩,建设时间安排在2020年,建设投资3855.58万元。

1、黄祠村集中连片区

黄祠村集中连片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3873.15亩,建设时间安排在2020年,建设投资1448.56万元。

2、花坪村集中连片区

花坪村集中连片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3976.05亩,建设时间安排在2020年,建设投资1487.04万元。

3、万秀村集中连片区

万秀村集中连片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2459.85亩,建设时间安排在2020年,建设投资919.98万元。

(四)马桥镇项目区

马桥镇项目区规划建设鳌山村、曾铺村、吕铺村等3个集中连片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6376.8亩,建设时间安排在2016年,建设投资2384.92万元。

1、鳌山村集中连片区

鳌山村集中连片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2351.55亩,建设时间安排在2016年,建设投资879.48万元。

2、曾铺村集中连片区

曾铺村集中连片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2799.75亩,建设时间安排在2016年,建设投资1047.11万元。

3、吕铺村集中连片区

吕铺村集中连片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1225.5亩,建设时间安排在2016年,建设投资458.34万元。

(五)双溪桥镇项目区

双溪桥镇项目区规划建设三桥村、李沛村、杨堡村、梅岐村等4个集中连片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18051亩,建设时间安排在2017年—2018年,建设投资6751.07万元。

1、三桥村集中连片区

三桥村集中连片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5839.05亩,建设时间安排在2017年,建设投资2183.80万元。

2、李沛村集中连片区

李沛村集中连片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4402.5亩,建设时间安排在2017年,建设投资1646.54万元。

3、杨堡村集中连片区

杨堡村集中连片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4894.05亩,建设时间安排在2017年,建设投资1830.37万元。

4、梅岐村集中连片区

梅岐村集中连片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2915.4亩,建设时间安排在2018年,建设投资1090.36万元。

(六)汀泗桥镇项目区

汀泗桥镇项目区规划建设聂家村、赤岗村、马鞍村、彭碑村、长寿村、古塘角村等6个集中连片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16251.3亩,建设时间安排在2015年—2016年,建设投资6077.99万元。

1、聂家村集中连片区

聂家村集中连片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2774.55亩,建设时间安排在2015年,建设投资1037.68万元。

2、赤岗村集中连片区

赤岗村集中连片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1907.25亩,建设时间安排在2015年,建设投资713.31万元。

3、马鞍村集中连片区

马鞍村集中连片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1752.15亩,建设时间安排在2015年,建设投资655.30万元。

4、彭碑村集中连片区

彭碑村集中连片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2526.15亩,建设时间安排在2015年,建设投资944.78万元。

5、长寿村集中连片区

长寿村集中连片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2650.2亩,建设时间安排在2015年,建设投资991.17万元。

6、古塘角村集中连片区

古塘角村集中连片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4641亩,建设时间安排在2016年,建设投资1735.73万元。

(七)向阳湖镇项目区

向阳湖镇项目区规划建设广东畈村1个集中连片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3521.85亩,建设时间安排在2019年,建设投资1317.17万元。

第五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一、投资估算

(一)每亩综合建设投资成本确定

依据《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确定的内容和投资标准(1000-2000元/亩)、《湖北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确定的内容和投资标准(丘陵地区2000元/亩),结合我区农田及配套设施状况和工程实施难度,并参照我区高标准农田建设前几年的实投入结算数据,综合考虑,确定平均每亩建设投入工程费用3740元。

(二)建设投资

2015—2020年我区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实施面积68879.7亩,预计总投入资金25761.0万元。

二、资金筹措

建立多元化筹资机制,不断拓宽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投入渠道。一是积极争取中央加大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资金、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支持力度,为我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重要的资金保障;二是建立我区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切实加大投入力度,整合新增粮食产能、国土整治、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建设等项目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同时将我区重大项目耕地占补资金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资金来源;三是运用市场机制引导、鼓励和吸引金融资本、民间资本积极投向高标准农田建设;四是充分发挥发挥农民、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企业等经营主体作用,投入高标准农田建设;五是探索项目区内有关子项目实行部门包片、项目认领等多种整合模式;六是成立专门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投资公司,承接部门资金、引进社会资金,统一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

第六章 建设监管和后续管护

一、严格建设监管

(一)完善监管机制

实行区政府统一领导,区各职能部门指导,项目建设实施主体负总责的建设监管机制,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以投入科学、安排规范、使用高效、运行安全为目标,坚持依法依规、规范运作,统筹规划、联动整合,提高质量、提升效率,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的原则,整合相关项目资金,采用“多个渠道进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放水”的管理和使用模式。认真履行项目建设程序,落实各项建设管理制度,健全监管工作机制,创新监管方式,落实“四制”,对项目实施实行全过程监管。

(二)加强考核评价

高标准农田建设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建立健全高标准农田建设考核制度,区直有关职能部门定期对全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进行考核,加强督促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使用、建设进展、工程质量等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管,定期开展检查,确保建设目标、建设任务落实到实处。开展项目实施后评价,以粮食单位面积产量为重点,对高标准农田的利用、产出效益、防灾减灾效果进行跟踪分析,全面掌握项目建设绩效。

(三)强化社会监督

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引导农民广泛参与和监督。强化事前公示,实行项目信息公示制度,在项目区设立公示牌,将高标准农田建设规模、建设内容、总投资和建设单位等信息进行公示,让高标准农田建设区域内土地权利各方全面了解项目建设情况,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二、规范项目验收

(一)明确验收程序

规范全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验收工作,单项工程竣工验收由项目主管部门按照相关项目现行管理规定组织开展,项目整体考核由区政府高标准农田建设领导小组组织发展改革、财政、国土资源、农业(农机)、水利、林业、农业综合开发办、审计等有关部门和机构,按照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及时录入高标准农田建设监测监管系统。

(二)做好建档工作

探索建立“田块标识划界、乡村台帐管理、部门备案公示、社会监督共管”机制。建立健全高标准农田管理台账,全面掌握高标准农田建设基本情况和产出能力变化。建立高标准农田档案管理制度,及时、全面收集建成的高标准农田的有关资料并建立档案,做到准确、完整,逐步推行档案资料管理的数字化和信息化。

(三)评定质量等级

依据《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技术规定》和《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分别由农业部门和国土资源部门组织对建成的高标准农田耕地地力和质量等级进行评定。

(四)加强权属管理

在项目建设立项目之前,应查清建设区域内的土地利用现状和权属状况,做到地类和面积准确,界址和权属清楚,无争议;存在土地权属争议的,不得纳入建设范围。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合理编制权属调整方案,合理推进土地归并,逐步解决耕地地块细碎化问题。工程竣工验收后,及时进行地类变更和重新确权登记发证,确保建成后的高标准农田位置明确、权属清晰、地类正确、面积准确,依法保障土地所有者或经营者的权益。

三、加强后续管护

(一)明确管护责任

在基本农田范围外建设的高标准农田,要按照有关程序及时全部补划为基本农田,实行永久保护,确保数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有提高。落实高标准农田管护主体和责任,健全管护制度,确保长久发挥效益。引导和激励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涉农企业和村集体等参与高标准农田设施的日常管护。探索委托养护、合同养护和承包养护等管护长效机制,确保工程效益发挥。国土、农业(农机)、水利、林业等职能部门要加强对管护主体的技术指导、服务和监管。

(二)落实管护资金

推进高标准农田设施产权制度改革,明晰高标准农田设施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努力落实运行管护经费。对公益性较强的灌溉渠系、喷滴灌设备、机耕路、生产桥、农田林网等,区政府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给予运行管护经费补助。

(三)加强动态监测

依托国家、省高标准农田建设信息系统,建设我区高标准农田管理信息系统,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信息及时、全面、准确录入监测监管系统,确保建成后的高标准农田及时上图入库,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全面动态掌握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投入、建后管护和土地利用及耕地质量等级变化等情况。建立健全部门间信息互通共享机制,实现高标准农田建设信息实时查询、对比、统计、分析,做到有关信息互通共享、科学利用,以满足管理需要。

(四)加强高标准农田后期使用性质的管理

针对高标准农田的非农化、非粮化种植的问题突出,制订严格的保护措施。对农民种粮补贴根据种粮面积一年一核定;对基本粮田抛荒的,取消种粮补贴,并且征收基本粮田抛荒费,面积一年一核定;对改用基本粮田从事非粮食生产的,取消种粮补贴,并且征收基本粮田变性使用费。对改用已建成的高标准农田从事非粮食生产的,取消种粮补贴,除征收基本粮田变性使用费外,另征收高标准农田土质、设施损毁补偿费。对征收的相关费作为地方财政收入,作为高标准农田建设专项目基金。同时国家应建设、完善和规范农村粮食生产收储补贴机制,不让种粮农民在经济上吃亏,把保障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和实惠落实到实处。

第七章 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

本规划方案实施后,建成的高标准农田耕地地力平均提高0.5个等级以上,耕地质量平均提高1个等级以上,农田粮食生产能力平均每亩提高100公斤左右,按现行市场粮食平均收购价格计算,亩均增加产值约200元,据此测算,全区建成68879.7亩高标准农田,可新增粮食综合生产能力688.8万公斤,可直接促进农民增收;同时,高标准农田建成后,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可提高约 10%以上,据此测算,每年可节约灌溉用水172.2万立方米以上;肥料利用率约提高10%,每年可节肥 103.3吨以上;通过土地整治可增加耕地约5000亩,通过农田林网建设,还可有效增加林木蓄积量。

二、社会效益

建设高标准农田的社会效益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

(一)提高了耕地综合生产能力,保障我区及国家粮食安全

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将新增部分耕地面积数量,提高了耕地地力等级,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增强了农业生产抗风险能力,降低年际间波动,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二)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农民增收

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土地整治、水、电、路、林等工程均能为当地村民提供就业机会,据估算,建设68879.7亩高标准农田,共需投入103.32万个工日,按国家投资的约 1/3 转化为农民工资性收入计算,共可增加农民收入约7278元。

(三)促进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的推广和应用

通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可为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的推广创造条件,提高农业种植水平和农业科技贡献率。

(四)提高农业生产管理化水平

通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将进一步健全土壤墒情与耕地质量监测网络体系,有利于农业职能部门及时获取准确的土壤墒情、土壤肥力等重要农业生产信息,从而指导农民适墒播种、合理施肥、抗旱减灾、适时适量排灌的针对性和科学性。

(五)推动农业生产方式变革,加快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

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土地流转、股份合作、规模经营农艺农机相结合提供了条件,从而推动农业从传统耕作方式向设施农业和高效农业转变,促进专业化、标准化和集约化,为加快我区现代农业发展奠定基础。

(六)为推进新农村建设奠定基础

高标准农田建设将对“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废弃农村居民点用地、废弃的工矿用地进行整理复垦,提高林草覆盖率,促进新农村建设。

三、生态效益

(一)提高水土资源利用效率

通过土地整理治,提高了土地利用率;通过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通过农田林网建设,增加了区域植树覆盖率,改善了农田小气候,可有效减少农田水土流失,减轻面源污染,保护水土资源。

(二)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通过土壤改良和测土配方施肥措施,减少肥料流失和浪费,减轻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硝酸盐污染;通过有机质提升工程,促进农作物秸秆还田,减少焚烧秸秆对大气的污染,减轻畜禽粪便和废弃物对河流、水库的污染;通过土地平整、保护性耕作、农田防护林网与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可改善小气候、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有效防治土地沙化和次生盐渍化,改善土壤理化性状,保护农田生态环境,促进无公害、绿色农产品的生产。

(三)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通过田间道路、农田水利、农田防护林网的建设,形成“田成方、林成行、渠相通、路相连”的景观,从而改善了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改善了生态环境。

第八章 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一)区政府成立高标准农田建设领导小组

我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由区政府成立高标准农田建设领导小组,区长任组长,分管农业的副区长任副组长,发改、财政、国土、水利、农业、交通、林业、扶贫、农机、电力、审计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任成员。加强对全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统一领导,协调解决高标准农田建设中的重大问题,明确各部门的责任分工,落实工作措施,强化监督检查和绩效考核,确保我区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高标准、高质量地顺利完成。

(二)成立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小组

区政府成立高标准农田建设领导小组下设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小组,由发改、财政、国土、水利、农业、交通、林业、扶贫、农机、电力、审计、统计等部门业务技术骨干组成,负责全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规划、实施方案的编制,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的技术指导、预概算、招标、工程质监督检查、工程验收结算、工程资金结算审计等具体工作。

二、落实部门责任,强化部门协调,建立项目会商机制

建立部门协调机制,我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从规划、设计、审核、申报立项目、工程实施、资金筹措、资金使用和管理、项目检查验收,涉及发改、财政、国土、水利、农业、交通、林业、扶贫、农机、电力、审计、统计等多个部门,应建立多部门协调会商机制,密切配合,应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分工。发改局负责综合协调,落实规划内中央财政性建设资金;财政局负责落实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土地整治等专项资金筹集,全区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国土资源局负责指导土地整治项目与基本农田的建设管理、耕地质量监测、高标准农田上图与信息统计等工作;农业局负责指导培肥地力、土壤有机质提升、测土配方施肥、高产创建、农艺农机、耕地质量与土壤墒情监测等配套项目实施;水利局负责指导水源、灌溉排水设施、坡耕地治理及农田防洪工程建设,严格水资源论证,合理配置水资源;林业局负责指导农田林网工程建设;交通运输局负责指导田间机耕路、生产道的建设;电力部门负责指导农田输变电设施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办负责落实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组织指导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高标准农田建设,支持中型灌区配套改造;审计局负责工程资金使用审计;统计局负责对已建成的高标准农田的利用、产出效益、防灾减灾效果等绩效的跟踪监测;建立全区多部门共同协商、密切协作、互相支持的工作机制,加强对我区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方案落实情况的跟踪和评价,确保我区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顺利实施。

三、加强规划指导,细化实施方案

我区高标准农田建设将依据《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湖北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整合相关项目资金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指导意见》和国家《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GB/T30600-2014)要求,结合《咸安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确定建设目标、任务和要求,细化实施方案,指导全区高标准农田建设,将建设目标和任务分解落实到选定的乡镇项目区和行政村集中连片区,建设规模、主要内容、建设时序安排、投资估算、资金措筹、工作方案等落实到地块。并要做好与相关专业规划和专项规划的衔接,避免出现规划冲突和投资浪费。禁止在现有林地、草原、湿地及 25°以上坡耕地上安排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四、加大投入力度,推进资金整合

建立健全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保障机制,区政府进一步健全制度建设,完善支持政策,调动农民、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企业等投入主体的积极性,运用市场机制鼓励和吸引金融资本、民间资本积极投入高标准农田建设。按照“规划标准统一、资金渠道不变、相互协调配合、信息互通共享、积极推进整合、共同完成目标”的原则,按照我区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方案,加强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专项资金、测土配方施肥资金、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及节水改造投资、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投资资金的有机整合,采取“多个渠道进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放水”的管理和使用模式。集中投入,连片建设,整体推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五、严格项目管理,精心组织实施

我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规划、设计、工程技术审核、项目申报立项目审查、工程建设实施、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资金筹措、资金使用和管理、项目检查验收要严格执行有关建设程序。

(一)做好项目前期工作

区政府高标准农田建设领导小组要组织好勘察设计和调研论证工作,落实项目建设条件,强化项目前期工作,组织开展对选定的乡镇项目区和行政村集中连片区水资源论证,依据水资源条件,落实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合理确定项目建设范围、内容、规模、标准,保证前期工作质量和进度。

(二)加强年度计划管理

根据项目前期工作完成情况,编制和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年度计划,并加强年度计划执行情况的评估和考核。

(三)落实工程建设管理各项制度

我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全部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建设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严格项目竣工验收制度,强化考核。

(四)加快信息化建设

加快建设我区高标准农田建设信息管理系统,实行各部门建设项目统一“上图入库”,建立档案,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动态管理,实现部门间信息互通共享。强化事前公示,使受益村组和农户全面了解项目,确保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六、加强科技创新,做好技术支持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新形势下对农田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国土、农业、水利、林业等管理职能部门,要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理念创新,技术创新,将我区特色农业与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结合起来,打造优质工程,开展粮食绿色增产模式攻关,实现技术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升。利用信息化技术以及农业物联网技术,建立完善苗情监测系统、墒情监测系统、病虫害监测系统,指导平衡施肥、精准施药、定量灌溉、激光整地、车载土壤养分快速检测等,实现智能化、精准化农业生产过程管理。

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人员培训。整合培训资源,加大对与高标准农田建设有关的勘察设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等技术和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培养出一批技术骨干和管理骨干。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吸收引进和大力推广高标准农田建设先进实用技术,加强工程建设与农机农艺技术的集成和应用,推动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提升项目建设管理的技术水平。

学校项目建设实施方案


方案一:学校项目建设实施方案

特色学校的建设,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学校发挥优势、开拓创新的有效载体。是学校是否可以持续发展的关键。因此,为了深化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办学品位与办学水平,加快特色学校建设步伐,切实做好创特色学校创建工作。结合我校实际,确定关注师生的发展,优化育人环境、提高育人质量,提升办学品位为我校特色学校创建的重点,为此,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实施背景

以人为本,道德为先,发展为本,促进学校办学内涵的发展。实际上就是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本。在学校建设过程中,关注教师的培养和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更要关注教师与学生的发展,是教师和学生都能在和谐愉悦的气氛中健康地成长。而多年来,我校也一直本着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以优化育人环境,提高育人环境,提升办学品位,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办学宗旨和办学目标。因此,我校把关注师生的发展、优化育人环境、提高育人质量、提升办学品位为我校创建特色学校的重点。

二、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教育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以质量促发展,以特色铸品牌的办学宗旨和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办学理念,加强学校内涵建设,走内涵发展之路。将以办学特色为载体,以关注学生的整体素质,促进学生、教师、学校的健康和谐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力争从特色学校建设中求突破,提升办学品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真正使学校成为师生身心愉悦、健康成长的乐园。

三、具体的工作目标

(一)、正确把握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和意义。

创建具有现代化一时的校园文化建设的目的,就是为学生的明天,为学生走向社会,面向世界做准备。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关注师生的生命和发展,改变师生对学校单一传授知识的看法,更重要的是通过提升校园的文化品位,构建新的校园文化体系,深入挖掘校园的文化精神,从而使教师重新审视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师生的价值取向,以及学校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二)、以校园的文化建设来促进师生生命与发展。

基本目标就是以优美的校园环境,多彩的文化生活,浓厚的学习氛围,科学的人文精神,优良的学风、班风,带动和促进催人奋进的精神,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三)、关注师生的生命与发展,积极主动为师生营造一个和谐、愉悦、健康发展的教育环境;把我一个中心:即提高育人质量。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在质量上我们一是要抓课堂。要求每位教师要精心备课、精准教学、精心指导、精简练习;其二:是抓德育,切实把德育放在首位,狠抓班风、学风、校风和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尽快地培养出一只既能满足现在教育需求,又能适应未来教育发展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五)、充分发挥学校的优势,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创新班级管理,创建学校特色,达到校园有亮点,班班有特色,提升办学品位。

四、遵循的原则

1、发展性原则。2、整体划分、分项实施、逐步完善的原则。

3、校本性及循序渐进的原则。

五、实施运作程序(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3月下旬至3月末,学校制定活动实施方案,召开动员大会,明确创建特色学校的意义及目的。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阶段)

20xx.4.初----20xx.10.30为实施运作阶段,具体工作如下:

(一)、打造德育教育品牌。

1、重点抓好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认真贯彻落实《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一日常规歌》,以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为载体,加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进一步健全周会、班会制度,班主任、认真总结一周学校、班级情况,表扬先进,指出问题,明确努力的方向,保持优良的校风、班风。同时,健全卫生、纪律检查制度。学校设卫生、纪律监察岗,确保学生一日常规歌的执行落实。

2、认真开展形式多样的德育教育专题。

利用升旗仪式,重大节日等,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围绕每月的教育主题开展教育专题活动。如:三月份开展绿色环保、构建和谐主题教育实施活动;六月份举办文艺节目演出;七月份可以结合党的生日,开展祖国在我心中征文演讲比赛和德育知识竞赛等。除此,我校将计划通过校园广播、板报、绘画展览、主题班队会、主题讲座等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

3、学科教学中有机渗透德育教育。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德育的核心辐射作用,把德育融合到各学科之中,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思想美、意境美、人物美、语言美,提高学生分辨真善美与假丑恶的能力,是教学过程也因德育的渗透而变得更具有趣味性。同时每位教师更要加强师德修养,为人师表,做到语言美、行为美、仪表美,从而以高尚的道德情操陶冶净化学生的心灵,树立学生的荣辱观及道德观。

4、加强教师的队伍建设,促进班主任队伍向专业化发展。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是创建特色学校的关键,要发掘本校内在教师资源,加大培养有独特风格的特长教师的力度,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广大教师苦练内功,培养有一定专业特长且满足特色学校建设需要的一大批教师,确保特色学校建设的顺利实施。加强对教师专业水平及能力的培训力度,特别是对班主任的培训。抓好班集体建设,树典型、打造特色班级,行之有效地召开班主任例会,班主任间相会交流、汇报,共同提高,以促进班主任队伍向专业化发展。

5、建立和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网。

建立家长学校,定时召开家长会,班主任要经常家访,与家长取得联系,齐抓共管,促使孩子们健康成长。

(二)、以校为本,创新学校管理,搭建校本教研、科研兴校的平台。要创建特色学校,就必须以校为本,以人为本,优化学校管理,搭建教科研平台。

1、规范学校管理。

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完善落实教职员工的岗位责任,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处处有人抓,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有据可查。

2、进一步转变和创新教育管理观念。

本着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坚持以情感激励为手段,重视人、凝聚人、感染人、激励人,切实关心每一位个体的发展和需要,把以教师发展为本作为落实以学生为本的前提条件。从多元、多层面评价教师和学生,使师生们都能感到自己的进步,从而体验到生命的价值,运用激励的手段保护和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励师生共同成长。

3、关注课堂,体现自主,要保证一个质字。

(1)、重视六课能力的训练。把备课、上课、听课、说课、议课、评课能力的提高作为教师能力基础提高的切入点,作为教学管理的投入点。

(2)、改变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向课堂要质量,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作用。每位教师要潜心探索和研究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用动态、发展的眼观看待课堂教学和每一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主探索、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实践体验,是教育的过程称为是生交往、互动合作、共同发展的过程。同时构建师生平等、民主和谐、情感交融的新型师生关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加大校园显性文化和隐形文化建设力度,力求突出净化、美化、绿化等特点。我校将把其作为创建特色校的工作重点来落实、实施。

1、显性文化建设,做好校园环境的布置。如:校园、教室、走廊、办公室、会议室及运动场等环境的布置和文化氛围的营造,制作各种文化宣传标语,警示标牌的完善,各类管理制度状况上墙,规范校徽、校歌、校风、校训等都将形成个性化的建设体系。

2、隐性文化建设,结合实际落到实处。

(1)、加强对学生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常规教育。为此,我们将把《小学生一日常规歌》、《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作为要求衡量学生言行的内容。各班要利用学科、课堂、主题班队会等形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和谐、八荣八耻、法制、心理健康、文明礼仪等教育,重点进行科技知识的普及教育,重点进行科技知识的普及教育。

(2)、加强教师行为的文化建设。

重点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抓好教职工行为的文化教育,更新老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抓好学习型组织构建和教师素养的提高。树立以德育人、用心育人的思想理念,以提高育人质量,提升办学品位。

(3)、深入广泛地开展兴趣小组活动,调节校园文化氛围,打造我校的办学品牌,提高教育服务育人的功能。

为了能更好开展兴趣小组活动,实现教育的目的,从而培养和发展孩子们的个性及特长,以便将来更好地为社会服务。为此,我校根据本校的实际,开设了绘画、书法、朗读、科技制作、表演等兴趣活动小组,并安排指定教师不定时地对其进行辅导,学校指定专人抓此项工作。我们将对兴趣小组的成果进行展示。如:绘画、正文、作业、手工、书法、手抄报、小制作等,开放学校读书室,为学生搭建创造、展示自我的平台,创造机会。

第三阶段(为总结阶段)

20xx.11月初----20xx.12月末,为总结阶段。为此,我校将进行认真细致的总结,对创建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整改、并进一步完善!对取得的结果将进行展示,互相交流、汇报、评定,同时进行表彰及奖励!

六、工作措施

1、明确特色兴校是增强学校核心竞争的重要途径,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协调发展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育人质量,提升办学品位和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需要。

2、充分认识加强学校特色建设的丰富内涵和重要意义,牢固树立特色就是质量,特色就是品牌,特色就是发展的思想,增强做好此项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3、成立特色创建学校领导小组,并做好分工。落实工作责任制。校长是第一责任人,要把特色项目建设按计划将工作任务层层分解,层层抓落实,确保特色项目建设工作长期有序高效地开展。

4、以活动为载体,注重师生的生命及发展,优化育人环境,提高育人质量,提升办学品位。

5、完善校园文化建设,突出绿化、美化、净化,做到整洁、醒目,彻底清除乱涂乱画的现象.

6、做好校园基础设施建设,突出校园特色。如:校园广播站、校园内设施整齐划一的标语品牌,室内壁廊,教室的设置等,一定要突出主题。

7、建立检查指导机制。要建立特色项目检查制度,定期和不定期对特色项目开展情况进行检查指导,不断完善和丰富活动内容,使特色项目活动有条不紊地开展。

8、建立考评机制。要制定特色项目建设考评方案,对参与特色项目活动的教师,进行过程性和终结性考评,并把考评结果和评先评优、职务晋升挂钩。

9、建立激励机制。要对积极参与特色项目建设,工作成绩突出的教师进行表彰奖励。开展特色学校建设工作先进教职员工评选活动,对特色学校建设成绩突出的教职员工给予表彰奖励。

七、特色学校创建领导小组。

组长:徐复林

副组长:闫翠红、李道峰

组员:王峰、张珂以及各教研组长


方案二:第一小学校舍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按照《甘肃省教育厅甘肃省发展改革委甘肃省财政厅关于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的实施意见》(甘教基一20xx1号),《甘肃省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项目规划的通知(20xx-20xx年)》精神,依据《甘肃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试行)》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现状分析

(一)学校基本情况

xx区第一小学创建于xx年,是xx区的第一所城市。学校占地面积约xx平方米,建筑面积xx平方米,学校现有在校生xx人,教职工xx人(其中:专任教师xx人)。

(二)存在问题

1.学校初建时规划前瞻性不够,学校占地面积较小,随着城乡一体建设和进城务工子女增多,学校生源剧增,导致生均面积不足,各种教育教学功能室和学生活动场所不足。

2.部分校舍使用年限较长,形成c级危房,存在安全隐患。

3.学生活动场所狭窄且简陋,严重影响了学生体育活动的开展。

总之,xx学校标准化建设水平不高,教育发展水平不均衡,无法满足学生对优质资源的需求,严重制约着教育的发展。

二、项目建设依据

依据《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50099-20xx和现行的国家及地方的有关设计规范等。

三、项目建设指导思想

(一)以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作为校园规划的理论基础.

(二)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一次规划滚动发展.

(三)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地貌,依托学校积淀的历史文化渊源,创造人文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校园环境.

(四)注重校园室外空间环境设计,为师生提供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交往聚合场所和活动空间.

四、项目建设内容

根据学校教学和学生室外活动的需要,主要新建教学及辅助用房和学生室外活动场地,项目总面积10040平方米。

(一)教学及辅助用房新建。

(二)学生塑胶运动场地建设。

五、项目资金安排

学校规划校舍及运动场地建设概算资金587.2万元。其中:教学及辅助用房新建概算资金325万元;学生运动场地建设概算资金262.2万元。

(一)教学及辅助用房新建

建设面积:1300平方米概算资金:325万元

(二)学生运动场地建设

建设面积:8740平方米概算资金:262.2万元

六、项目实施效果

(一)改变目前教学用房、辅助用房短缺,功能教室无法配备,生活用房简陋,活动场地简陋。

(二)可以满足基本的教育教学用房需求,达到《甘肃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试行)》的要求,为今后学校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必要的硬件支撑。

(三)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进城务工人员不断增加,为此项目实施可以解决学生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为外来务工家长解决后顾之忧,为外来务工子女和留守儿童提供优质资源,使进城务工人员和外出务工人员放心。

七、项目实施措施

(一)规划原则。遵循节俭、安全、实用、够用的原则。从改善基本办学条件,满足教育教学和生活的基本需要出发,结合我校实际确定建设方案。从困难地方做起,从薄弱环节入手,紧紧围绕目标任务,保障学校教学和学生生活设施的基本需要,补齐短缺。

(二)完善制度。学校及时完善项目管理制度,做到制度健全,管理规范,合理配置资源,不重复,不遗漏,重在提高项目实施效益,及时解决义务教育阶段区域学校发展不均衡问题。

(三)加强领导。成立由校长任组长,主管副校长、总务、财务等相关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研究制定实施方案,解决我校实际困难,改善薄弱环节,提升办学效果,使每一位学生能够享受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实惠。不让任何一个孩子输在成长起点,进一步推进教育公平和标准化学校建设,促进基础教育可持续均衡发展,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四)规范程序。校舍建设项目要严格按照《政府招标法法》等法律法规,建立规范的招投标机制和相应的责任机制,建设质量合格、安全实用的校舍。


方案三:四间小学特色品牌学校创建项目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树立科学发展观,理清学校办学思路,明确学校办学方向,加快发展步伐,创建特色品牌学校,本着我校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以《绿园区实施,〈幸福教育工程〉提升教师质量意见》为蓝本,顺应课程改革的时代需求,推进素质教育的深度落实,创建具有办学特色的品牌学校。

二、总体目标

坚持科学发展观,举以人为本之旗,走和谐发展之路,将学校建设成队伍精良、质量较优、管理优化、特色明显、设施先进、校园优美的示范小学。以德育为首,教学为中心,构建自主学习课堂,努力把学校办成学生喜欢、家长满意、领导放心、社会认可的现代化教育特色学校。

三、校情分析

绿园区四间小学,始建于1946年。原隶属于绿园区城西镇一所村小。20xx年区划以后,划归为绿园区教育局直属管辖。区划后,区政府以及教育局十分重视农村薄弱校的师资建设。几年来,先后给我校进行了校舍加固,配备了部分现代化教学仪器。但是,由于我校基础弱,底子薄,目前,在办学师资上仍然存在很多欠缺。面对师资和办学条件都不占优势的情况下,我校一直力求在教育教学管理上实施精细化管理,把有限的资源充分利用的同时,开发自身办学资源,从而,夯实义务教育的根基工作。并且,深知特色立校的道理,深入分析我校自身现状和优势,力求打造我校的办学特色。

经学校领导班子研究决定,确立我校办学特色为:一是德育课程一体化,坚持文化育人,制度育人,活动育人相结合,加强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素养。二是围绕新课程下课堂教学自主学习模式的探究,实现快乐学习,主动发展。实施教研科研培训一体化,学校搭建多种平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深入开展课题研究,提高教师科研能力,加大校本教研力度。

四、主要工作和措施

1.优化学校管理

目标:

树立学校文化品牌意识,在继承和发扬学校历来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加强学校快乐文化建设,优化学校物质文化,完善学校制度文化,丰富学校精神文化,初步形成特色鲜明、内涵丰富、品位高雅的理想的学校文化。进一步提高学校的整体管理水平,逐步实现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争创区级示范学校。

措施:

(1)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强化领导集体的自身建设,形成一个政治坚定、团结和谐、业务精良、管理科学、务实廉洁、乐于奉献的领导班子。实施人本化亲情管理,一切管理工作服务于教师和学生的发展,服务于为教师创造舒心的工作环境、愉快的学习环境,为学生创造健康发展的良好氛围。

(2)优化学校物质文化。争取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改变办学现状,努力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学校教学设施现代化水平。精心布置校园的静态环境,建设动态的快乐小屋班级文化墙,丰富校园物质文化内涵,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彰显快乐特色。

(3)丰富学校精神文化。发扬学校优良传统,挖掘学校办学潜力。在此基础上,打造我们一起快乐学习,我们共同主动发展的特色办学,以形成和谐快乐、健康向上的学校精神文化,提高学校文化的影响力。

(4)完善学校制度文化。

建立一个制度化、规范化、民主化、科学化的管理运行机制和一个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财尽其力、事尽其理的工作环境,以及优胜劣汰、优质优酬的工作氛围。

2.重视德育工作

目标:德育课程一体化,坚持文化育人,制度育人,活动育人相结合,加强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素养。

措施:

(1)加强德育队伍的建设。健全校内德育工作系统和由家长委员会、社区文明共建单位组成的校外德育工作系统,落实德育工作责任制,形成德育管理的网络化系统。化大力气研究指导家长的家庭教育,培养一支能言传身教、懂得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善因势利导的德育工作队伍。

(2)抓好德育网络建设。建立和完善校长、德育教导、少先队辅导员、班主任和全体教职员工共同承担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体系,坚持全员参与,全过程渗透,全方位结合,形成师生互动、实践体验牵动、学校家庭社会联动的立体德育教育网络。

(3)深入开展每学期主题系列活动。引导学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参加主题班队会、办墙报、主持红领巾广播站,参加读书节、艺术节活动;参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责任心、爱心、自主发展能力和创新精神。

(4)积极开展文化育人,制度与人,活动育人的研究。力求做到尊重爱护与严格要求相结合,主题鲜明与形式活泼相结合,教育引导与榜样示范相结合,创新载体与注重实效相结合,不断增强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加强教学改革

目标:

学校将通过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研究实施课堂教学改革的整体策略。通过对新课标下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改革课堂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自主学习模式的探究,实现快乐学习,主动发展。实施教研科研培训一体化,学校搭建多种平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深入开展课题研究,提高教师科研能力,加大校本教研力度。

措施

(1)以制度建设为保障,努力强化教学管理。

落实教学管理的五个流程环节,制定学科考核制度。教师个人教学管理重视纵向比较,完善各项教学管理机制,研究出真正适合教师发展的考核机制。

(2)以活动实效为追求,认真开展教学实践活动。继续重视师资的培训、落实教学研究课题的确定、实施规划的制订等工作。立足校本,从长计议。统筹安排学期、年度的课程实施计划。高度重视校本研究课题的积累。进一步推进我校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

(3)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深入实施自主学习为模式的有效教学。各学科根据年级特点,经常总结经验,进一步实施有效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学校行政联合教导处,不断推出适合学校,适合教师,适合学生的新措施、制度,

扎实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提高区骨干教师教学能力的辐射面,倡导校长、教导深入课堂,组织教学管理。学校中层管理人员在坚持上自己专业的课的基础上,加强理论学习,力争在本校内有效组织开展教学校本培训,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当好广大教师的带头人、领头雁,并营造好实施有效教学的良好氛围。

(4)以表彰先进为手段,切实加强课改实验工作。学校要把课改工作与学校整体教育工作通盘考虑,全面安排。注重总结推广经验,表彰先进工作。关注各年级的教学质量,继续完善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4.强化队伍建设

(1)加强领导,狠抓落实:

师资队伍建设是学校建设的首要任务,在校行政领导下,积极开展师资建设工作,制定师资培训工作计划,拟定师资培训措施,并组织认真落实。

(2)大力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

要保持师资队伍的活力与后劲,应该从长远的战略目标出发,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重视后备队伍的建设。积极为在教学上已逐渐成熟,自身又有发展需求的教师搭建舞台,使其的教学实践活动在区级层面小有建树。学校将根据教学实际情况,不断修正和完善校级骨干教师制度,把在教学工作中踏实学习,努力实践的一线教师聚拢,真正形成学校教学工作的前沿。中青年教师培养工作要坚持提高思想水平与业务水平相结合;钻研理论与参加实践相结合;队伍的合理结构和动态平衡相结合;重点培养与普遍提高相结合。

(3)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

5.教育科研

目标:

强化科研兴校意识。立足于课程改革,着眼快乐课堂,力求教育科研有新举措,重难问题有新突破,评价方式有新变化,校本课程建设有新进展,教师队伍科研水平有新提高,。

措施:

(1)完善教科研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科研工作领导,建立一支学习型、研究型、创新型三者兼备的教科研队伍。

(2)创新完善校本教研制度。以校本教研为依托,营造快乐研究氛围,创造

性地开展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倡导反思性教学,鼓励同伴合作与互助,为教师提供接受专业引领的机会,努力促进教师由教学单一型向知识型、研究型、学者型的综合方向发展。

(3)实施教育行动研究策略。组织教师广泛参与课题研究,深入开展读读书活动、教育叙事活动,促使教师在研究状态下工作、反思,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

总之,学校将进一步加强与提高教职工主动参与学校发展的主人翁意识和参与能力,激发广大教职工主动的发展意识和创新精神,为学校和谐稳步的发展,为成为我区特色品牌学校而努力。

道路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方案一:道路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一、项目名称:天祝县大红沟乡东圈湾村乡村道路建设项目

二、项目实施单位:天祝县大红沟乡人民政府

三、项目负责人:雷宏(天祝县大红沟乡乡长)

四、项目建设年限:20xx年10月20xx年8月

五、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东圈湾乡村道路是该村群众和外界联系的唯一通道,群众各种生活必需品及农副产品全依赖此通道进出。道路坡陡弯急,路面狭窄,如遇雨雪天气,交通便中断,还经常发生交通事故,已成为该村名符其实的卡脖子路段。落后的交通条件严重影响着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阻碍着当地经济的发展,切实解决少数民族地区群众行路难的问题,改变落后的交通条件,从而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是当务之急。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全面实施,广大农牧民群众充分认识到道路通、百业兴的重要性,投工投劳修建该道路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修建该路条件已完全成熟。

六、项目规模

该路长19公里,计划修筑宽度为4.5m,修建各类涵洞78米/13道,防护300米,并铺设10cm的天然砂砾。

七、项目资金预算和筹资方案

该道路共需资金78.8万元,当地受益群众自筹28.8万元(投工投劳折合),请求上级部门帮扶50万元。

八、项目实施方案

1、从20xx年10月份,在对该公路初勘基础上进行详细勘测和规划,并抓紧筹措资金,储备工程用料。

2、从20xx年5月份起,着手动工,力争8月完工。

3、20xx年9月底申请有关部门对项目验收并交付使用。

九、项目实施的组织领导

乡上成立以乡长雷宏同志为组长,乡经委主任杨成宝同志为副组长,以白玉山、钱正元、汤国元、陈文平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杨成宝同志为项目具体负责人,负责具体工作,其他成员密切配合,切实抓好项目工作,保质保量按期完工。


方案二:大冲坡入组公路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一、项目区基本情况

下水母村位于化处镇西北面,距镇政府驻地12.2公里。辖区面积为3.2平方公里,含下水母、龙潭寨、三家寨、大冲坡4个自然村寨,11个村民组,总户数317户,人口1503人。居住有汉族和布依族两种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4人。劳动力800人,其中,男440人,女360人。下水母村特困31户,109人。耕地面积814亩,其中田407亩,地407亩,人均耕地面积约0.54亩。用材林400亩,经济林100亩。人均吃粮为280公斤,人均纯收入为650元。属我镇的贫困村之一。外出务工人员为80人。森林覆盖率30%。

二、项目建设规模

水泥硬化入组道路长600m,宽3.5m,路面厚0.15m,共2100m。

三、项目投资概算

项目总投资15万元,其中申请青岛对口帮扶资金10万元,农户投工投劳1000个,折资5万元,具体概算如下:略

四、技术标准

由县交通局、村管所技术人员负责技术指导和监督,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并达到预期的扶持效果。

五、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一)进度安排工期6个月

20xx年10月1日至20xx年11月31日,项目申报。20xx年12月1日至2012年3月31日,全面完成。

(二)资金安排

1、项目启动后,先拨付工程量30%的资金作启动。2、施工中期,按工程进度拨付工程量的60%用于购置材料。3、余下10%的资金款项待工程完工验收后一次性拨付,用于项目建设各项费用的结算。

六、组织管理和管护措施

(一)组织管理

1、成立项目实施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组长:任红

成员:吴德新张青李文江唐宽陶敏褚仁能姜华昌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唐宽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项目的实施、督促、协调和处理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日常事务工作。

1、项目启动后,具体明确技术人员和工程管理人员及工程监理人员,确保项目进度和质量,使扶持项目达到预期的效果。

2、项目资金严格执行村财镇管村用及报账制度和公开制,严格审批程序手续,同时成立专门的财务小组,张青任组长,成员有陈华、张应勇,由张应勇任出纳。

(二)管护措施

1、发动、组织群众投入劳动力,共同实施。

2、项目竣工经验收合格后,由上级部门及镇政府交付村支两委使用。

3、以下水母村农户为主实施管护,成立项目管护小组,出台项目管理办法。


方案三:和平镇官罗村村屯道路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为了更好地制订好项目的计划,加强项目具体管理,提高工程的资金使用效益,保证工程顺利施工和工程质量,确保项目的效益如期实现,特制订官罗村村屯道路建设项目的实施方案如下:

一、成立项目实施管理小组

由刘日昌担任组长,覃永火、吴青标担任副组长,组员有:刘立仕、刘有昌、袁冀仁、袁能祷、刘立焕、刘立金、刘云昌、刘立展、袁能远、袁贤德、邓表静、李成昌、覃保文。由刘立仕兼任办公室主任。其主要职责是负责工程项目的整体规划制订,工程项目的计划安排,招、投标以及根据此实施方案严密组织实施。

二、成立工程项目技术管理小组

为了保证工程质量,请有资质设计的部门进行设计,从本工程项目成员中选择对工作负责,有一定业务水平知识的同志负责监督,检查施工。同时请交通和城镇建设管理站等,技术部门负责监督。对每道工序的质量严密把关,对负责质量管理的每一个成员,进行思想教育和业务培训,确保工程质量。

三、成立工资程资金管理小组

由袁能祷、刘立仕同志任工程项目的财务人员,其主要任务是在项目实施管理小组领导下,负责项目工程的整个资金管理、调配、使用和核算,以确保整个项目资金的合理使用。为保证资金的调配、使用,在银行设立专户,以保证项目资金的专款专用和能及时安排使用。绝对不能以任何借口和理由把工程项目资金挪作它用。对擅自使用项目资金,导致工程不能按期完成,不管是什么人都要严肃处理。

四、项目投资及实施进度安排

本项目总投资4.2万元;其中申请财政扶贫资金2万元,群众自筹资金2.2万元。

本项目计划安排于2005年实施,20xx年3月底完工。

五、定期对工程资金进行审核

为了按期按质完成整个工程项目,对资金的调配、使用,由工程管理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对工程资金进行审核,防止贪污、挪用项目资金的不良现象发生,在审核中一经查出,发现有以上现象,一定要从严处理,以确保工程资金的有效使用。

六、千方百计筹措资金,保证项目资金的按时投入

根据整个工程的资金投入,除了认真按要求管好用好上级补助的扶贪资金外,争取社会和各单位、团体的资金投入,同时进行宣传发动,使群众充分认识项目的好处,从而争取各界人士、群众的支持,自觉捐款,自觉义务投工投料,从各方面确保项目资金到位,使工程项目顺利实施。

七、领导负总责

此项目是一项利国利民的民心工程,是人民群众的效益工程。因此,项目管理小组的主要负责人要负总责。对负责此项工程的负责人对工程不过问、不关心、不负责,要严肃处理,使整个项目有人负责,有人管理,使整个工程能按质按量完成。

八、确保安全施工

安全工作是此项目的一个重要工作,必须认真抓好。除了主要领导抓好工程项目施工安全工作外,对整个项目施工的人员时刻进行教育,按施工工程序施工,保证在施工过程中不出现问题,使工程按质按量、按时完成。


方案四:道路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一、编制依据

上油岗乡位于潢川县东北部,潢川、淮滨、固始三县结合部,全乡国土面积99.6平方公里,总人口31812人,辖17个行政村,京九铁路、三十里长岗纵贯全境,潢淮公路与正在建设中的潢川东北外循环线在首集交汇。上油岗北依淮河,西靠小潢河,东临白露河,由于地处三河夹一岗,易旱易涝,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经济基础较为薄弱,历史上是灾区乡、农业大乡,2002年被省政府定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乡。近年来,该乡大力发展一木二白产业,速生杨树种植面积全县第一,白鹅、槐山羊养殖规模逐年增大,已发展成为上油岗的特色经济。

该项目位于上油岗乡上油岗村,西临淮河、小潢河,属淮河行洪区。全村现有耕地1760亩,辖10个村民组,356户,1489人。该村的农业生产条件差,是一个有雨即灾的贫困村、重灾村。1992年国家淮委投资2218万元建成了上油岗保庄圩大堤,从此上油岗村告别了十年九灾的历史,走上了新的发展道路。然而由于上油岗村地理位置较为偏僻,上油岗至胡林公路成为外界通往上油岗村的唯一通道,通往村组的只有小土路,造成农副产品运不出,市场交易额低,极大地制约了上油岗村及邻近村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和经济发展。2008年,上油岗村被上级确定为扶贫开发整村推进村,解决了苏台、上湾等几个村民组的行路难问题,但仍有

刘台保庄圩大堤2公里,原为34米宽的小土路地势低洼,建设标准低,使用多年,缺乏维护,目前损毁较为严重,遇阴雨天气行人无法正常通行,已远远不能满足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现有的交通状况不仅给当地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严重阻碍,而且对于潢川北部的窗口形象,也有着不利的负面影响。因此,上油岗村改建水泥路项目迫在眉睫。

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县发改委、以工赈办以潢发改字[20xx]57号下达了刘台至保庄圩20xx年度以工代赈项目建设计划,依据此文件精神编制该实施方案。

二、项目建设地点

潢川县上油岗乡上油岗村刘台组。

三、项目建设规模及内容

上油岗村刘台至保庄圩砼路面长2公里,路基宽4.5米,路面砼厚18厘米、路面砼宽3米。

四、工程设计及技术标准

工程设计及技术标准为砼水泥路面,强度设计为c25。

五、工程预算及资金来源

(一)投资概算

项目总投资30万元,其中:路面处理6000元,路面砼工程291200元;过路涵2800元(详看工程预算表)。

(二)资金来源

省交通配套资金27万元,市、县配套3万元。

六、施工组织及质量管理

1、乡政府已经成立了由乡党委书记徐文强为组长,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上油岗乡上油村道路建设工程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为项目的实施提供宽松的环境和组织保证。

2、严把质量关,择优选用有资质的施工队伍,配备专职技术人员现场跟踪监督检查施工过程。

3、积极组织群众出工出力,协调土地,统一施工,严格按照工程设计标准操作,确保按期保质保量完成项目工程。

七、群众投劳方式方法及劳务报酬发放

(一)在乡村的组织、监督下,优先使用当地群众参与工程施工,公平、公正、公开地发放农民工劳务报酬。

(二)施工单位指定专人负责记录出工情况,并将以工代赈项目劳务报酬支出和具体情况在公共场所张榜公布,公布期不得少于7天。

(三)每个工作日八小时,按照当地不低于50元/日劳务报酬数量标准,公布期满,各方无异议后,实施单位在一个工作日内将应付劳务报酬发放完毕。

八、工期安排

工程共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从现在起到20xx年6月20日完成工程开工前期准备工作;第二阶段从20xx年6月21日至7月20日完成项目的主体工程建设;第三阶段从20xx年7月21日到7月31日组织检查验收并投入正常使用。

九、项目资金管理

(一)资金到位后,上油岗乡将组织人大、纪委、财政、村建中心等单位,加强对项目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管理,做到专款专用,确保不挪用转借和挤占项目工程款;乡政府将按县发改委、代赈办的督导要求积极配合。

(二)项目实施后,先拨付30%的项目启动资金;待项目主体工程完工后,再支付60%;预留10%的质量保证金,通过使用证明工程质量各项指标均合格后方可拨付,质量保证期为一年。

十、工程效益

项目实施后,可解决上油岗村近1000人贫困人口的行路难问题,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增强项目区与外界的商品流通量,充分开发利用河沙资源,加速村经济快速发展,解决制约上油岗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使项目区近1000贫困人口早日脱贫,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将十分显著,是一项利村、利民、利社会的系统工程、民心工程、德政工程。

十一、工程后期管护措施

项目建成后,乡政府将配齐管护人员,落实养护责任,确保国家一次建成,群众永久受益。

某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实施意见


某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实施意见

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今年我市先后遭受汛灾、重大旱灾和台风灾害,给农业生产造成严重损失,暴露出了我市水利基础设施薄弱,抗灾害能力亟待提高。为切实抓好全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特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新时期治水方针为指导,以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目标,以探索建立新形势下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为重点,切实加快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步伐,促进现代农业建设,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有效的水利支撑和保障。

二、主要目标和任务

今冬明春,各地要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和引导农民开展直接受益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大灾之年促大干,高标准完成中央、省规划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和全市除险加固工程项目,完成全市大中小型灌区整治和渠道清淤,搞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确保新增灌溉面积4万亩,新增排涝面积1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5万亩,改善灌溉面积5万亩,改造中低产田8万亩,解决15.5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进一步夯实水利基础设施,提升防汛抗旱、饮水安全、节水灌溉、水土保持等设施水平。

三、建设重点

1、确保完成病险水利工程除险加固任务。一是要切实抓好中央、省补助的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加快已开工工程的施工进度;抓紧做好﹡﹡水库、﹡﹡﹡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扫尾验收工作;对未开工的省规划内的一般小㈠型和小㈡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要积极筹措资金,尽快组织实施,在12月中旬前开工,确保明年汛前完成。二是抓紧实施市政府《关于“十一五”期间全市病险水利工程除险加固工作的实施意见》计划下达的60座水库和4条堤防的除险加固工程,确保明年汛前完工。三是按上级要求,在3月底前,完成已列入水利部最近编制的《全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专项规划》内83座病险水库的大坝安全鉴定和核查工作,在10月底前全部完成工程初步设计和审批,在3年内完成除险加固任务。

2、扎实做好各类规划和预案的编制。各地要科学编制农田灌溉专项规划。针对各类灌区,尤其是中小型灌区在今年抗旱工作中暴露出来的抗旱服务能力低下的现状,加强农田灌溉工程建设。依据农田灌溉专项规划,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加强灌区渠系配套建设,提高农村水利设施的防汛抗旱保灌能力。各地要成立以县(市、区)分管领导任组长、各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农田灌溉专项规划编制小组,落实规划工作经费和编制人员,用一年时间完成编制工作。通过专家评审并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作为指导辖区内农田灌溉工程建设和改造的法定依据。

3、切实抓好灌区续建配套和渠道清淤。针对今年抗旱工作中存在的渠道清淤不到位、渠系渗漏严重等问题,各地要加大对灌区进行续建配套和渠道清淤的力度,继续抓好﹡﹡灌区等国家投资项目的建设。有组织地进行以节水为中心的续建配套和更新改造,提高渠道输水能力,恢复有效灌溉面积。本着“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采取政府补一点,群众自筹一点和“一事一议”等方式组织受益群众对灌区进行渠道维修和清淤,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采取以资代劳或由用水户协会组织设立渠道清淤专项基金,由专人管理,专业队伍施工对渠道进行清淤。全市大中小型灌区必须进行全面整治,对有渗漏、较易发生滑坡、塌方的险工险段要进行加固处理,对所有渠道都必须彻底清淤,提高渠系水利用率和田间灌溉效率。

4、搞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搞好省级农村饮水解困二期项目验收工作,认真组织编制上报各县(市、区)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可研报告及实施方案,抓紧做好施工前期准备工作,进一步落实工作责任,强化各项建后管护措施。着力抓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年内结合新农村试点村的饮水安全建设,力争解决15.5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5、切实抓好水源工程建设。各地要高度重视水源工程建设,对库容淤塞的小型水库和小山塘进行清淤,恢复库容,增加蓄水量;要科学规划,采取拦、蓄、提、引等多项措施兴建一批小型水源工程;因地制宜兴建机井泵站,打抗旱井,开发地下水资源。抗旱期间建设的水源应急工程,要进一步予以规范和完善;新建设的水源工程要符合规程规范,水行政部门要加大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做好勘察设计和施工指导。

6、积极推进农民用水户协会组建试点工作。组建农民用水户协会是今后十年农村水利工作两件大事之一。各地要加大宣传力度,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扶持引导农民参与用水管理改革,组建农民用水协会。每个县(市、区)重点抓好10个县级农民用水户协会示范点,在今年12月前完成示范点的组建工作,市里在12月中旬对农民用水户协会组建试点工作进行验收。通过试点示范,大力推进农民参与用水改革,力争到基本实现农村饮水安全、小型农村水利工程和大中型灌区末级渠系工程由农民用水户参与管

某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实施意见第2页

理。

四、工作措施

1、加强领导,周密安排部署。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作为今冬明春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抓紧抓好。要认真落实行政首长责任制和“防汛、抗旱、冬修”三位一体的责任制,建立部门负责和技术负责制,严把设计、施工、验收等环节的质量关。要加强和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按照“谁受益,谁投劳”的原则,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使这项工作长期化、制度化,确保水利设施的兴建、维修和管理良性运行。

2、深入调查,科学制订规划。各地要根据近年来水旱灾害的特点,深入基层,认真调查,摸清底细,理清主次,确定目标。特别是针对今年抗旱工作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要认真分析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科学合理、因地制宜地编制各县(市、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计划。

3、创新机制,拓宽投资渠道。继续加大地方财政投入力度,集中力量建设重点水利工程。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充分利用农业综合开发、老建扶贫、移民安置等专项资金,新建一批水利工程。积极引导受益群众投资投劳,建设一批小型水利设施。不断探索水利建设市场化运作新路子,扶持发展民营水利,广泛吸收社会资金兴办水利事业。结合农村用水户协会组建工作,大力推进农村小型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按照“谁建设、谁拥有、谁投资、谁收益”的原则,进一步明晰所有权,放开建设权,搞活经营权,采用拍卖、租赁、承包等形式盘活水利资产,不断开发建设新水利项目,形成水利建设良性运作机制。

4、加强宣传,营造良好氛围。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宣传作用,大造声势,营造全社会关注水利、重视水利、齐心协力办水利的良好氛围。要坚持做深入细致的群众思想工作,把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政策准确宣传到位,调动农民投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积极性。进一步加大先进典型的宣传力度,总结和推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好做法,好经验。

镇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方案


镇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方案

**镇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实施方案

根据县委、县政府工作部署,为做好我镇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本着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的原则,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灌区渠道全面清淤、水毁工程全面修复、农村饮水安全建设、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农田综合整治为重点,通过政府的强力推动,全民动手,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巩固农业基础,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夯实物质基础。
二、工作目标
对辖区内的河道、渠道进行全面清淤维修,修复水毁工程,争取水利基本建设取得成效,保障农业增产增收、农民安居乐业。
三、主要工作任务
今年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工作任务为“全面维修”+“重点建设”工程。具体为:
(一)全面维修。要全面维护清淤灌区渠道和修复水毁工程。一是对全镇范围内的河道进行排查;二是各村委会负责对自己负责的责任渠道进行全面清淤和渠堤维修,主要是是协调水管单位帮助,组织村委会对孔家坡水毁段进行修复;
(二)重点建设项目。 水库除险加固:积极配合县水利部门对李家庄水库溢洪道应急改造加固,增加效能设施,修建溢洪道排水工程,保证溢洪道泄水排入下游主河道,确保汛期下游村庄安全。
农田建设工程:积极配合县农业部门对闫寨新修机耕路,土壤改良和进行科技培训
造林绿化工程:因地制宜开展连翘灌木、核桃干果等经济林种植
四、实施步骤和时间安排
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组织动员阶段(**年12月20日~12月31日)各村委会要高度重视,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广泛的宣传,在全镇及村委会召开各级冬修水利动员会,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和谐社会的决心,有效地发动群众及社会力量投身水利建设。
(二)实施阶段(2014年1月1日~20xx年4月20日)。各村委会要按照建设方案的技术要求,按时按质按量认真抓好责任地段水利工程的修建工作。
(三)检查验收阶段(2014年4月20日—4月28日)。按照县检查验收标准,做好检查验收工作。
五、主要措施
(一)科学规划,讲求实效。要倡导“兴水惠农”的理念,紧紧围绕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和当地特色农业经济效益,促进农民增收来制定今冬明春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计划。要突出那些涉及“三农”热点问题以及社会关注、效益大、见效快的水利工程项目。
(二)发扬科学发展思想,创新工作方法。要关注我县农业产业结构发生的重大变化,大力实施经济作物种植和通道绿化工程,在实施工程建设时,要统筹安排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农业生产的时间节奏,既要保证工程进度,又不耽误农时。
(三)筹集资金,整合资源。
1. 贯彻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各受益户或用水户会要积极筹集资金,鼓励个人出资,把政府补助与农民自筹挂钩,多筹多补,先干后补,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
2. 建立健全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农田水利建设投入机制,积极利用一事一议等惠民措施,加强资金整合力度,把农业综合开发、以工代赈、扶贫、土地复垦整理等方面的相关建设资金与水利建设专项资金加以整合,统筹安排,充分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
3.要正确区分加重农民负担和农民自愿投工投劳改善自己生生活条件之间的政策界限,深入发动广大农民投工投劳。政策推动、改革促动、效益驱动和民主协商的组织形式。各村要善于分析和指导,通过“一事一议”、民主决策的形式组织农民出工投劳。
(四)抓质量,求效益。水利工程的质量关系到工程的效益与生存,没有好的质量,就没有好的效益。农田水利建设期间,镇政府有关领导,工程技术人员要保证到位,按照水利工程建设标准,加强施工指导,推广先进技术,提高施工质量。严格工程验收制度,不达标的工程坚决返工,出现质量问题的要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五)加强领导,注重宣传,表彰先进。成立**镇20xx年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领导小组,其成员如下: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农业服务中心,负责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建设具体工作,办公室主任由常文平兼任。各包村干部具体负责联系自己所驻村庄。
各村委会也相应成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村支部书记挂帅,班子成员分工负责抓。
各村要扎实做好今年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讲求实效,切实解决农业生产用水的问题。镇委镇政府将对农田水型基本建设成绩突出的村庄和个人进行表彰。


**镇人民政府

镇农村淘宝项目建设实施方案


镇农村淘宝项目建设实施方案

小编寄语:下面是我们的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镇农村淘宝项目建设实施方案,请大家参阅!

为了进一步加快我镇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根据县政府与阿里巴巴签订的“农村淘宝”项目合作意向协议,结合xx实际,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方便农民生活,引领农村发展”总体要求,以优化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环境,解决农村产销信息不对称和农民难以享受现代化便捷服务问题为目标,通过阿里巴巴“农村淘宝”项目来推进我镇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搭建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充分发挥电子商务时空优势、速度优势、信息优势和便捷优势,强化农村电子商务精准扶贫,促进我镇农村电子商务的普及及应用,有序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进程。

二、背景、意义:

(一)背景

为服务农民创新农业,阿里巴巴集团通过农村淘宝项目,推出“全县万村计划”,在三至五年内投资100亿元,建立1000个县级服务中心和10万个村级服务站,普及村民对电子商务的认知和理解,实现“网货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功能。

(二)意义

打通由城市到农村的物流和信息通道,让农民在家中零成本就可以享受到和城市居民一样的生活便利,让农民足不出户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就可以买到价廉物美的日用品,农资产品等。同时该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充分利用农村当地的媒体和各种宣传手段营造返乡创业浓厚氛围,搭建创业平台、提供创业扶持,让更多的年轻人返乡扎根农村,推动xx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三、建设内容

全县农村电子商务(农村淘宝)服务体系包括县级运营中心、乡镇旗舰店(村级服务站)二个层级建设,其中,县级运营中心主要功能是工作管理、数据管理、人员培训、仓储服务等;乡镇旗舰店(村级服务站)直接面向村民开展代购代销、提供点对点服务。

(一)县级服务中心

1、村级服务站(合伙人)的开发建设、培训和管理

2、村级代购市场的运营、管理

3、县村仓储、二段物流服务

4、市场推广、电商培训、参观接待

(二)村级服务站(乡镇旗舰店)

1、代买。帮助农民代买农耕物资、家电日用百货、服装鞋帽、学生用品用具等。

2、物流服务。解决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

3、综合服务。代缴水电费、通讯费、快递收发、各类交通票预定、酒店预定以及医院预约挂号等。

4、代卖。帮助农民销售本地农特产品,推动农民创业就业。

四、建设目标

xx年建成镇、村服务站16个,2017年新建镇、村级服务站服务站 个。xx年6月18日全县农村淘宝正式运营,开业当天全镇力争完成业绩 万元。全镇各社区、村要根据农村淘宝工作制定的业绩目标,全力配合,努力实现。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镇政府在县动员会召开后,成立了相应的xx镇阿里巴巴农村淘宝项目工作里领导小组(已发文),召开启动大会,引发实施方案,部署开展:“农村淘宝”工作,将农村淘宝项目进行细化分工,明确工作任务,分解落实至各社区、村。

(二)加大宣传力度

整合镇公共媒体资源,通过广播电视台、镇政府网站、户外广告牌等多种方式免费宣传农村淘宝项目,营造发展农村淘宝的浓厚氛围。

镇、村广告墙和横幅原则上由镇、村负责,宣传内容严格按照县电商办给予的标语进行宣传。也可以与县电商办联系招标确定的广告公司制作。所有社区、村的宣传必须在本月25号以前完成,并在完成后将宣传墙、横幅拍照由镇发送到县电商办。开业后由电商办根据各社区、村的宣传情况及质量进行统一补贴。

(三)扶持网点建设

1、根据“先选人、后选点”的原则,由合伙人在所在社区、村选择20-30平米的场地(社区、村中央、人流量大)作为村级服务站,其租金由所在社区、村负责免租三年,并负责简单装修,营业半年以上由县电商办负责补贴1万元;镇旗舰店不少于40平米,租金由镇上负责免租三年,并对旗舰店进行装修,营业半年以上由县电商办负责补贴2万元。社区、村服务站、乡镇旗舰店应在选址确定后20日内完成装修,并由阿里巴巴工作人员验收。社区、村服务站、乡镇旗舰店的选址由合伙人与阿里巴巴工作人员负责落实,装修由阿里巴巴提供。

六、 强化督查考核

各社区、村“农村淘宝”项目的建设管理工作与社区、村的绩效考核、个人年度考核挂钩。镇上将每年分四次对社区、村工作完成情况进行专项督查,定期通报建设进度、管理成效等情况。

项目实施方案


项目实施方案(一)

根据自治县民委“马民经(**)19号”项目合同书内容和四川省民族两金管理相关规定,现就**年低产茶园改造项目具体实施制定如下方案:

一、项目实施总体要求

通过对劳动乡、老河坝乡、民建镇三个乡镇部分老化茶园采取换种、深修剪、追施肥料等技术措施,实施低产茶园技术改造,通过改造大幅度提高项目区茶园生产性能,增加产量,提高茶叶品质,达到较大幅度增加经济收入的目的。同时通过项目实施引进优良高产品种、推广适用先进改造技术,对广大茶农进行技术,达到科技推广宣传,带动全县茶叶生产科技含量稳步提高,促进民族地区农业经济快速发展。

二、项目实施地和工作量

㈠劳动乡柏林村1500亩(其中换种500亩、深修剪1000亩);井池村深修剪1800亩。技术培训1000人次。

㈡老河坝乡永红村1000亩(其中换种400亩、深修剪600亩)。技术培训500人次。

㈢民建镇天星村600亩(其中换种100亩、深修剪500亩)。技术培训500人次。

三、项目实施单位和项目组织

县科技局、劳动乡人民政府、老河坝乡人民政府、民建镇人民政府。由县科技局负责统一协调相关工作、技术支持和补助资金筹措;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发动村组干部群众,并组织具体实施。

四、主要技术措施

㈠换种。对茶树树龄长,树势严重衰弱,产量低,品质差,生产性能无法恢复的茶园,选用现在最优品种,如名山131、福选九号、福鼎大白等进行换种。此项工作于2007年11月上旬完成。

㈡深修剪。对茶树树龄在十年左右,由于管理不善造成树势有所减弱,出现减产,但生物经济年限还很长的茶园,采取深修剪、追施肥料、防治病虫等技术措施,恢复茶园生产能力,增加产量,提高品质。此项工作于**年6月完成。

⒈树冠更新。深修剪一般在春茶结束后进行,剪去树冠上部5——8寸的细弱枝条,再用整枝剪清除茶蓬中的弱枝、病枝、枯枝及下垂枝,保留分生力强的骨干枝。

⒉根系更新。在根系旺盛生长来临之前进行深耕,结合施有机肥。耕作深度应增加到9——16寸。

⒊改良土壤,提高肥力。对土壤瘠薄的茶园,在茶树行间沿树冠边缘垂直掘出深40厘米,宽50厘米的沟,取出地土放置在行间熟化,新土填入沟中,实行土壤局部更换;对茶园进行改梯、建梯,并按新茶园的要求,修建排蓄水系统,防止和减少水土流失;深耕施有机肥,通过深耕结合施有机肥来逐步加厚耕作层,一般深耕30厘米以上,尽量做到表土与底土互换。

⒋强化改造后的管理

增施养料:包括增施基肥、追肥及根外肥。

修剪养蓬:低产茶园树冠,不论采用何种修剪改造,在初期都要按照新茶园培养树冠的要求,采用修剪和打顶养蓬方式培养树冠,直至茶树树冠养成后才能正式投产开采。

合理采摘:树冠改造后的1——2年,要贯彻“以养为主”的原则,在茶树高度未达到70厘米,树幅未超过1米时,只能采用打顶培养树冠,要采高留低,采中留顶,采密留稀,抑制主枝生长,增加分枝密度,提高生长枝数量。

病虫防治:以农业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

五、资金安排。本着茶农投入为主、政府补助为辅的原则开展该项目实施。项目资金初步安排如下:

㈠劳动乡柏林村换种500亩,需茶苗款27万元(300万株),项目资金补助10万元;深修剪改造茶园1000亩需肥料款15万元,项目资金补助5万元。

㈡劳动乡井池村深修剪改造茶园1800亩需肥料款27万元,项目资金补助15万元。

㈢老河坝乡永红村换种400亩,需茶苗款21.6万元(240万侏),项目资金补助12万元;深修剪改造600亩需肥料款9万元,项目资金补助3万元。

㈣民建镇天星村换种100亩需茶苗款5.4万元,项目资金补助3万元;深修剪改造500亩需肥料款7.5万元,项目资金补助2万元。

以上四项合计项目补助资金:50万元。

六、项目要求

㈠确保项目实施质量:为了扎实抓好项目实施,保质保量,对项目区参与项目实施的茶农实行实物补助形式,即

由乡镇人民政府对农户直接补助苗和肥料,不补助现金。同时确保茶苗品种纯度和肥料质量;

㈡通过项目实施起到带动项目区茶叶生产产量和产值大幅增加,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㈢通过项目实施进一步提高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支撑作用,激发广大群众用科技、学技术的积极性,不断提高生产技能,为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先进技术推广打下良好基础;

㈣强化项目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确保党和政府的政策不折不扣惠及群众。

项目实施方案(二)

项目源起

我们确信阅读能改变人生。

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它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和深度。高尔基有句名言: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对于每个人来说,书籍更是我们生命的云梯,它让我们的梦想青云直上,阅读让人生在有限的长度内,宽广辽远,我们的生命将随着它的延伸得到快乐和辉煌。

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物相,但它可以改变人生的气象。阅读让阅读者身在陋室而志存高远,让人们地处僻壤而知闻远近,阅读使人开启多个空间维度,让思想纵横捭阖,铸造伟大的灵魂。

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它可以改变人生的道路和终点。阅读让人生不听从命运的摆布,不论出身富足还是贫寒,阅读可以改变人生的坐标和轨迹,把握自己,执着地走向梦想的极地。

终身阅读的意义在于,它超越了物质的、世俗的生活,建立起永恒精神生活的世界。阅读是一个人积累知识的有效方法,也是一个人精神成长的有效途径。一个人的阅读史,即是他的心灵发育史,停止阅读就意味着停止了与心灵的交流,切断了与世界的沟通。

对我国广大的农村孩子来说,在城乡物质差距逐步缩小的今天,人生的分别越来越来自于精神世界的差别。阅读是消灭无知、贫穷与绝望的终极武器,也是消除农村孩子与城市孩子城乡差别的有效途径。农村孩子,因为父母本身拥有知识的限制,他们的家庭教育,尤其是家庭阅读方面的教育比城市孩子更为缺乏,终身阅读对绝大多数农村孩子来说,是一个陌生的名词。如果学校再不能给予这方面的引导,可以说,99%的农村孩子不懂得如何阅读,一生都不知道阅读的重要性,永远都不会了解还有一种生活方式是阅读。

能热爱读书并能懂得怎样读书,对于一个孩子是真正的财富。绿杨书屋阅读推广项目由绿杨书屋发起,绿杨书屋免费提供图书给农村学校,旨在通过农村学校参与项目实施,通过学校推广“我爱阅读”的生活方式,培养农村孩子爱读书,读好书的习惯,让孩子爱上读书,帮助孩子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

我们坚信:阅读能消除距离,阅读将改变人生。

项目目标

培养农村孩子爱读书,读好书的习惯,帮助孩子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

项目实施

(一)项目对象:农村学校。

(二)项目周期:1个学期为1个项目实施周期。1个周期结束后,对实施情况好的项目学校,绿杨书屋将继续与其合作,实施情况不理想的学校,绿杨书屋将终止与其合作。

项目实施好的学校,绿杨书屋除继续提供图书实施项目外,继续补充借阅率高、破损严重的图书。

(三)项目学校的选择:

1、具备条件的农村学校自愿参与实施绿杨书屋阅读推广项目。

2、学校领导认可项目推广理念和推广方式,并与绿杨书屋签订合作协议。

3、项目学校负责设立“绿杨书屋”图书专柜,并对“绿杨书屋”捐助的图书进行电子建档管理。书屋的图书全部向学生开放借阅,学校建立借阅纸质档案,并负责图书的维护、消毒和管理。

4、项目学校保证每个班级每天10分钟的教师朗读时间,以及每个班级每周20分钟学生阅读交流时间(由4到6个学生向全班同学推荐自己喜爱的图书,每人3至5分钟,可一次进行20分钟,也可分两次各10分钟进行)。

5、项目学校每学期至少举办1次全校性的与图书阅读有关的活动。(奖品由绿杨书屋提供)。

6、为绿杨书屋提供学生阅读的有关信息和数据,与绿杨书屋联合开展农村孩子阅读的有关调研活动。

7、向孩子们传授文明阅览、爱护图书的有关知识和方法。

(四)项目评估:

项目实施周期结束时,由绿杨书屋和项目学校联合进行项目评估。书屋与实施情况好的项目学校继续进行合作,并向其他校、点推广。

绿杨书屋职责

(一)制订项目方案。

(二)选择项目学校。

(三)免费组织为项目学校提供图书

1、图书来源

渠道1:绿杨书屋屋主购买。

渠道2:绿杨书屋志愿者购买。

志愿者购买的图书寄给绿杨书屋屋主,由屋主登记造册以后寄往项目学校。项目学校在每一批捐赠图书清单上盖章签收,签收条原件由屋主寄给捐书者,复印件存档。

渠道3:书屋志愿者捐赠旧书、过刊。

注:新购买图书的价值只登记图书码洋数,不计实际购买的金额。旧书、过刊只登记册数,不记录金额。

(四)负责为项目学校提供项目理念、阅读理念、图书管理知识、阅读信息的推广培训。

(五)负责对项目进行指导、监测和评估。

项目管理

(一)档案管理。

1、建立项目学校档案。

由绿杨书屋建立参与项目的学校电子档案。

2、建立图书档案。

(1)绿杨书屋建立捐赠图书档案。

(2)项目学校建立本校受赠图书档案(格式由书屋统一,包括图书的基本信息、朗读和借阅基本情况等)。

3、绿杨书屋建立图书捐赠者档案。每一位通过书屋向项目学校捐赠图书的个人或组织都将由书屋进行编码登记。

4、建立活动档案。记录书屋不定期在项目学校开展的活动和书屋发起的阅读活动。

(二)项目实施成熟以后,绿杨书屋设立专门的网站进行管理、推广和交流。

(三)绿杨书屋对项目进展进行监测,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并向项目学校和志愿者及时反馈有关情况。

其他事项

(一)书屋不涉及资金的捐赠和图书以外其他物品的捐赠。

(二)书屋不捐赠教材、教辅读物。

注意了,好的策划书不一定按某种格式,或许一篇好文案本身就是一部好的策划书。以上《基本农田整理项目建设实施方案》一文能帮助您解决策划书的撰写需求,如果还想阅读关于“项目建设实施方案范文”相关内容,请访问“项目建设实施方案范文”专题!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