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策划方案 > 科技创新实施方案 > 导航 > 社会管理创新实施意见

科技创新实施方案

社会管理创新实施意见。

长计划,短安排。为了初入职场更好的提升自己,优秀的方案是必不可少的。方案有利于对下阶段工作更经济地进行管理。您对于写好一份方案是否一筹莫展呢?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社会管理创新实施意见》,请阅读后分享你的朋友!

社会管理创新实施意见

**镇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实施“三大工程”加快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实施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加快构建“六位一体”立体化全覆盖工作格局,提升基层社会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水平,按照区委、区政府《关于全面实施“三大工程”加快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实施方案》(博发〔2013〕4号)要求,经研究,决定在全镇全面实施网格化管理、视频监控全覆盖和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建设“三大工程”,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紧紧围绕建设以“富裕、生态、和谐”为标志的活力**、文明乡镇的总目标,牢固树立“工作往实处抓、重心向基层移”和“主动维稳、能动司法”的工作理念,加快推进“六位一体”(坚持以科学发展、构建和谐指导社会管理创新,坚持以服务群众、改善民生贯穿社会管理创新,坚持以实施固本强基维稳工程夯实社会管理创新,坚持以信息化建设支撑社会管理创新,坚持以法治化建设规范社会管理创新,坚持以完善责任体系保障社会管理创新)纵向立体化、横向全覆盖工作进程,全面实施网格化管理、视频监控全覆盖和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建设“三大工程”,进一步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努力实现“三个明显提升”、“五个防止发生”和“一个大幅度下降”(社会管理控制能力明显提升、社会管理服务水平明显提升、人民群众满意率明显提升;防止发生政治性事件、群体性事件、重特大刑事治安案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以及政法干警违法违纪案件;来镇及镇以上信访总量大幅度下降)的工作目标,维护全镇社会持续和谐稳定。
二、全面实施网格化管理工程
1、目标要求。按照“六位一体”立体化全覆盖的总体要求,以“网格化走访、网格化服务、网格化代办”工作经验为蓝本,按照“镇办负责、村居落实,层级管理、网格运行”的原则,微观细化管理单元,激活优化服务资源,实行精细化管理、无缝隙服务。2013年8月底前,全镇、村(居)全面完成网格化管理划定,建立镇、村(居)、居民小组三级网格,实行“三定”模式(定格、定人、定责),进一步整合社会资源、聚合工作力量、融合群众关系,实现“四个全部”(全镇所有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公共场所、居民小区等场所全部划进网格;政法、综治、信访、维稳、国土、安全监管、劳动保障、计生、民政、物业管理、群防群治等资源全部延伸到网格;人、地、物、事、组织等要素全部纳入网格进行管理;证照办理、缴费报销、公益服务、民情诉求、政策咨询等社区事务全部纳入网格进行代办),提升基层社会管理服务水平。
2、网格划定。以镇为责任主体,实行三级网格化管理。第一级网格为镇,第二级网格为村(居),第三级网格为基础网格,按照“地域相邻、规模相当、人员相熟、文化相近、资源相通”的原则科学设置。村(居)可依托村庄和居民小组划定,一个基础网格一般不超过200户。各级网格划分要有利于包干负责、上门走访、专业服务、全程代办,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不交叉重叠,不留空白民居。
3、人员配置。每个网格至少配备2名网格负责人,作为网格内全部事务的直接责任人,全面协调解决各项事务。第一级网格第一责任人由镇党委副书记担任;第二级网格第一责任人由村(居)党组织书记担任;第三级网格第一责任人由村(居)专职工作者、村“两委”成员、村民小组长担任。以镇为主体,优化基层党组织成员、机关干部、社区民警、物业保安,信访、计生、民政、信息联络员等人员配置,为每个基础网格选配2-3名专兼职管理员。根据每个网格范围大小和服务内容,整合辖区企事业单位、物业公司、楼栋长、村(居)民代表、医生、教师、村(居)志愿者等资源,分级分类组建专业性服务团队,面对面服务网格群众。镇里成立社会管理服务协会,镇延伸建立社会管理服务分会,强化社会协同、群众参与。
4、工作职责。依据三级网格工作内容和标准要求,逐一明确工作职责。
(1)一级网格工作职责:全面负责网格划定和运行管理,安排部署网格内重大事项和工作;负责一级网格数据信息的整理上报、台帐汇总、分析研判和归档管理;指导办理村居(居)管理与服务等综合工作,协调解决重大事宜;收集整理村(居)民意见和建议,对二级网格反映的问题进行研究处置或上报;对二、三级网格工作人员履行职责情况进行督查、考核;对专兼职网格管理员进行教育培训。
(2)二级网格工作职责:受理村(居)民要求代办事项、群众投诉等日常业务工作;做好网格内各类数据信息、台帐和档案的汇总管理工作,及时向一级网格报送信息;指导监督基础网格开展工作;协调处置基础网格上报的问题。
(3)三级网格工作职责:负责收集、整理、上报网格内“人、地、物、事、情、组织”等基础信息;进行入户调查走访,及时收集社情民意,记录《民情日志》,反映村(居)民的诉求和愿望;代办村

社会管理创新实施意见第2页

(居)民委托事项;协调联系网格专业性服务团队,帮助村(居)民解决问题、维护权益;组织开展平安建设活动,做好矛盾调处和群防群治工作,及时掌握上报影响稳定的苗头和动态,配合协调处理好矛盾纠纷和突发事件;积极参与和谐村(居)建设,做好村(居)安排的其他工作。
5、运行机制。建立完善七项制度,实现网格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
(1)常态化走访机制。以基础网格为主体,组织开展进村入户大走访和社情民意大调查活动。每个季度每户至少要入户走访一次,每月每户要电话回访调查一次。对网格内重点管理服务对象每月走访一次,在重要敏感时期和突发矛盾纠纷等随时走访,确保情况在第一时间掌握,问题在第一时间处理,矛盾在第一时间化解。
(2)跟踪式服务机制。依托网格化管理组织架构,整合驻村(居)各职能部门、企事业单位、物业服务企业等服务资源,组建松散型、专业性服务团队,根据网格群众需求和网格管理员请求,及时提供跟踪式、亲情化服务。
(3)全方位代办机制。全面落实《关于实行〈村民事务干部代办制度〉的通知》(八发〔20xx〕21号)要求,将代办事项全部纳入基础网格,由网格管理员和服务团队全程代办或协助办理。
(4)例会式研判机制。第一级网格每月召开一次研判会,第二级网格每半月召开一次调度会,第三级基础网格根据工作需要不定期召开情况通报会,对收集到的社情民意进行梳理分类、分析研判、及时妥善处置。
(5)信息化管理机制。按照数字化、集成化、网络化、智能化的要求,建立集诉求受理、信息采集、综合监管、协调指挥和记录评价于一体的社会管理服务综合信息系统,对管理服务对象的家庭成员状况、住房、就业、计生、优抚救助、党建、医疗、教育、土地承包等信息资料实行动态化、即时化管理,提高社会管理服务效能。
(6)动态化考核机制。通过落实包保责任、走访代办、民情日志、回访反馈、群众满意度测评等形式,对网格管理人员进行动态考核,奖优罚劣,末位淘汰。
(7)规范化标识机制。在村(居)服务中心悬挂网格划分示意图,在楼栋、单元等醒目位置设置网格化图谱,向住户公布网格负责人照片、姓名、联系电话、服务管理职责等信息,做到网络健全、标识鲜明、职责明确、人员到位。
6、工作步骤:
本年度网格化管理工程分五个阶段进行。
(1)第一阶段(1月-2月):宣传发动,统一思想,制定规划。依照区里总体部署,结合本镇实际情况,总体谋划布局,研究规划本辖区的网格分布图,出台切实可行的方案,成立专门工作机构及办公机构。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开好动员大会,搞好试点工作,统一组织实施。
(2)第二阶段(3月-4月):布局建成、展板上墙、人员进驻。镇完成一级、二级网格编制,制成彩色图版上墙。村(居)完成二级、三级网格编制,制成彩色图版上墙。网格管理人员到岗到位,依据划定的不同级别网格,将有关人员信息在图谱上标记清楚。
(3)第三阶段(5月):统一培训,建档立制,规范运行。镇按照工作职责要求,对配备的网格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使其明确网格化管理的意义、职能、任务、制度等,提高群防群治及服务群众的能力。各级网格管理人员配备专门工作手册、工作日志等,建立基础信息台账,实现即时化、动态化管理,为网格化管理规范运行打好基础。
(4)第四阶段(6月):半年总结,现场观摩,打分排名。届时组织镇主要负责人深入各村(居)逐个观摩评比,对网格化管理领导机构、实施方案、人员配备、工作职责、机制建立、基础台账等具体工作以及“四个全部”落实情况进行实地查看,现场打分,计入年度考核。对进展缓慢、工作滞后的给予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一票否决”黄牌警告,督促落实整改措施,整改情况计入考核成绩。
(5)第五阶段(7月-8月):机制健全,运行高效,初见成效。在合理划分网格的基础上,由镇党委、政府制定方案,成立组织建设、综合协调、民生保障、法律援助、信访调处、治安保卫等服务团队,将部门职能进驻网格,将社会管理各项工作制度、运行机制、重点工作、服务内容和管理主体全部纵向直通到网格,为网格化管理工作中出现的相关问题进行综合协调处理,并在报纸、电视等媒体公布各组联络人及电话,为网格化管理提供服务。全镇三级网格衔接有序、配合密切,信息流转纵向贯通,应急处置横向联动,网格作用切实发挥,力争在管理体制、服务内容、工作措施和绩效成果上实现创新和突破。2013年8月底前,辖区内的村(居)完成网格化管理工程任务。
三、全面实施视频监控全覆盖工程
1、目标要求。按照“六位一体”立体化全覆盖和“资源整合、信息共享”的总体要求,以“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为依托,建设覆盖全镇、布局合理、高效实用、管理规范的视频监控全覆盖工程。到2013年10月底前,建成规划布局合理、技术标准统一、视频资源共享的全天候视频监控系统,实现全镇人口信息、治安防范、城管执法、交通管理、环保监督、安全监察、物业管理、校园监督以及党建管理、劳动保障、计划生育、精神文明、民政双拥、社区服务等立体化全覆盖,不断提升社会管理的信息化支撑水平。
2、覆盖范围。根据国家统一要求和本镇实际,覆盖范围包括以下:
(1)党政机关、水电气热、广播电信、山机集团等重点企事业单位以及中小学、幼儿园等;
(2)金融系统、医院、商场超市、网吧、停车场、酒店等;
(3)省道、居民小区、村庄主要干道和主要街道等。
(4)广场、运动场、繁华地段;
(5)治安复杂区域或案件高发区域;
(6)**、福山派出所确定的其它覆盖目标。
3、主要任务。2013年10月底前,实现目标100%覆盖。
(1)扩大视频监控系统建设规模。加快三级视频监控中心建设,2013年10月底前,实现辖区内80%、覆盖范围内100%视频监控平台与公安机关联网。政府投资建设在公共部位的视频信号上传率和其他单位自建的重点部位视频信号上传率均达到1OO%。
(2)建设视频图像信息传输网络和图像综合应用平台。合理规划视频图像信息传输网络宽带,充分考虑视频图像信息互联网或利用广电、党员远程教育等现有网络系统,实现与公安机关互联互通。各单位自建的视频专网和通过互联网传输的其他监控图像资料有选择性地储存在监控中心,实现集中监控、信息共享。
(3)加大卡口对接规模及标准化建设。依照国家统一标准(GB/T28181以及GA/T669.9-20xx)和《卡口信息识别、比对、检测系统技术要求》,加快卡口标准化建设和改造工作。2013年10月底前,实现公安机关对覆盖范围内视频图像平台与同级卡口系统数据共享。
(4)设立区、镇两级公安图像信息数据库。依托“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建立统一的图像信息视频资料数据库。
(5)加强视频监控系统运行管理。2013年10月底前,各单位要组建监控图像信息研判队伍和设备维护队伍,加强监控系统运行管理。
4、组织运行。坚持“党政领导、综治牵头,公安主导、部门共建,统筹全局、各负其责”的原则,在论证、建设、管理、使用等各个环节实现科学、实际、有序的组织运行。
(1)科学论证。依据“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坚持 “资源整合、切实管用,为今后发展留有空间”的原则,组织高层次专家进行科学规划论证,统一组织实施。
(2)整合资源。对镇、企事业单位视频监控建设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对在建、新建目标纳入规划,与视频监控全覆盖工程同步建设、同步使用、同步管理。
(3)科学管理。实行分级管理、整体联动,一个平台、多个终端。依托各级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公安机关,实现联网联动、信息共享。
(4)有序运行。配备专业人才,建立技术人才队伍,最大最好地发挥视频监控在管理社会、服务群众、维护稳定中的作用。制定值守、报告、处置等工作制度,建立健全各种运行机制,保证视频监控全覆盖工程有效运行。
5、工作步骤:本年度视频监控全覆盖工程分四个阶段。
(1)第一阶段(1月-2月):动员部署,制定规划。镇派出所负责全镇视频监控全覆盖工程的设计规划,制定方案、成立机构,组织高层次专家进行科学论证,排查视频监控盲区盲点,科学确定全区视频监控密度和监控网点的总体布局,制定推进视频监控全覆盖工程建设的“时间表”、“路径图”,细化量化指标,落实到单位、到人。
(2)第二阶段(3月-6月):组织实施,统一备案。镇依照区里总体部署,负责规划、实施本辖区社会面的视频监控全覆盖工程建设,建成二级视频监控中心,将辖区内公共位置监控探头全部接入视频监控中心,并积极组织、动员社会力量的参与;各行业主管部门负责组织、规划、实施、监督本系统内的视频监控工程建设,并建成三级视频监控中心;各企事业单位、公共场所主要负责本单位内部及周边公共区域的视频监控建设,并按标准要求接入二级视频监控中心。对已建在用的监控系统到区公安分局统一备案,并进行接入检测。新建的监控系统必须经过公安机关审核验收。
(3)第三阶段(7月):现场观摩,打分排名。镇主要负责人深入各村(居)、企事业单位逐个观摩评比,现场打分,计入年度考核。对达不到要求的企事业单位由各行业主管部门下达整改通知书,对完不成任务指标的村(居)给予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一票否决”黄牌警告,督促落实整改措施,整改情况计入考核成绩。
(4)第四阶段(8月-10月):整合资源,有序运行。在建成三级视频监控中心的基础上,由区公安分局依托“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建立统一的图像信息视频资料数据库,设立区、镇两级公安图像信息数据库,建成视频图像信息传输网络和图像综合应用平台,加强监控系统运行管理,基本建成规划布局合理、技术标准统一、视频资源共享的全天候视频监控系统。
四、全面实施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建设工程
1、工作目标。按照“六位一体”立体化全覆盖的总体要求,整合政法、综治、维稳、信访、社保、计生、国土等社会管理服务资源,全面建成区、镇、村(居)三级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实行窗口化、一站式、综合性服务。
2、建设标准。按照科学、规范、统一、实用的原则,建设规范化的办公场所,镇依托现有的便民服务中心统一挂牌“**镇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各村(居)依托现有办公场所统一挂牌“××村(居)服务中心”。镇社会管理服务中心、村(居)服务中心建设由各单位结合实际确定。新建住宅小区要将村(居)服务中心建设纳入小区建设总体规划,作为立项、规划、建设、验收环节的重要内容统筹保障。
3、主要任务。
(1)贯彻执行上级有关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决策部署,组织开展社会管理创新,抓好网格化管理、视频监控、典型推广等重点工作;
(2)开展平安创建活动,维护辖区社会稳定,做好治安防控、流动人口、特殊人群、“两新组织”服务管理等工作;
(3)组织开展社会不稳定因素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统一受理、调解、处理各类矛盾纠纷和群众来信来访,协调处置各类突发性和群体性事件;
(4)了解社情民意,理清辖区人、地、物、情、事、组织等情况,建立基础信息库,实行分层管理;
(5)服务百姓生活,做好群众事务干部代办工作,发展社会组织、志愿者服务组织,解决群众困难问题;
(6)推进社区建设,组织开展平安建设、法制教育、“四德建设”等活动,倡导积极、健康、文明、向上的良好风气;加强业主委员会建设,发挥自治作用;
(7)建立健全村(居)物业管理,实现全覆盖、即时化物业管理和服务;
(8)加强教育管理,做好中心工作人员、基层工作者、群防群治队伍的教育管理培训工作;
(9)完成党委、政府和主管部门交办的其它任务。
4、运行机制。以各级社会管理服务中心为依托,自下而上建立村(居)、镇纵向贯通的信息流转处置机制,综治、维稳、公安、司法、信访、民政等相关部门横向集成的联动机制。逐步推进以网格化管理、视频监控全覆盖工程为依托的社会管理服务中心信息指挥平台建设。
(1)镇一级,由镇党委牵头,整合综治、维稳、公安、司法、信访、民政、社保、计生、房管等部门资源进驻中心,统一设置服务窗口,实行开放式联合办公、柜台式服务、一站式解决群众诉求问题。设置综治维稳、矛盾联调、信访接待、便民服务等功能区,设立咨询、综治、矛盾调解、信访代理、法律援助、事务代办和社保、计生、民政、物业监管等服务窗口,设置热线电话、民情网站、电子邮箱,受理群众咨询、求助、举报,及时进行调查、处理、反馈。进驻中心的工作人员原则上不少于10人。
(2)村一级,以村(居)党组织为核心,建立村(居)服务中心。组织包村干部、村官助理、驻村民警、妇联、计生、社保员、农业技术员、卫生协管员、志愿者等人员集中办公。设立事务代办、治保、矛盾调解、社区矫正、计划生育、法律服务、卫生协管、志愿服务、物业管理等窗口,实行“一站式、上门式、定期式、定点式、代办式、志愿式”解决群众诉求。达到“有办公场所、有会议室、有文体活动阅览场地、有村(居)民培训场所、有医疗卫生室、有便民商业网点、有相应的对接信息系统、有相应的社会组织和志愿服务团队、有便民服务热线和服务卡、有固定进驻中心工作人员”等“十有”标准。进驻中心工作人员原则上不少于3人。
5、工作步骤:本年度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建设工程分四个阶段进行。
(1)动员部署阶段(1月-2月):按照区里总体部署,召开由全镇及区综治委有关成员单位参加的动员大会,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建设社会管理服务中心的意义、目标和要求。各村(居)结合各自实际情况,成立工作机构,选好依托平台,筹备建设方案,总体谋划布局。各村(居)做好试点启动工作,选择条件成熟的村居、企事业单位进行试点,培育典型样板,边试点边推进。
(2)组织实施阶段(3月-5月):加大资金投入,整合现有资源,统一挂牌、设置窗口、充实人员、明确职责、规范运行。在全区初步形成以区社会管理服务中心为龙头、以镇社会管理服务中心为依托、以村(居)服务中心为基础、以基础网格管理员为支点的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组织体系,构建起左右衔接、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
(3)现场测评阶段(6月):届时组织镇主要负责人深入各辖区村(居)逐个观摩评比,对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建设工程进行实地查看,现场打分,计入年度考核。对进展缓慢、工作滞后的给予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一票否决”黄牌警告,督促落实整改措施,整改情况计入考核成绩。
(4)总结完善阶段(7月-8月):充实工作内容,创新服务方式,建好、管好、用好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充分发挥其平台作用,逐步推进以网格化管理、视频监控全覆盖工程为依托的信息系统建设,建立起“区镇村”纵向贯通的信息流转处置机制以及相关部门横向集成的联动机制,确保实现矛盾纠纷联调、社会治安联防、重点工作联动、突出问题联治、平安建设联创、服务管理联抓。2013年8月底前,辖区内100%的村(社区)完成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建设任务。
五、强化组织领导
1、强化组织推进。全面实施网格化管理、视频监控全覆盖和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建设“三大工程”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举措,是“六位一体”立体化全覆盖的重要内容,是夯实基层社会稳定根基的重要途径,是固本强基维稳工程的深化提高,也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全镇社会管理创新的三项重点工作。各村(居)要坚持重心下移、力量下沉,统筹协调、精心组织,确保“三大工程”扎实有效推进。
2、强化资源整合。各村(居)要按照“党政领导、综治牵头,部门共建、各负其责”的要求,密切配合,协调联动,形成齐抓共管工作合力。要充分利用和整合现有资源,将网格化管理、视频监控全覆盖和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建设有机结合,实现资源共享、场所共用、人员集成,避免重复投资、浪费资源。要加强制度化、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统一标识、统一要求、统一管理、统一使用,将其打造成为社会管理创新的品牌工程、民心工程。
3、强化抓点带面。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分区域、分层次、分类型研究制定相应的工作要求和推进措施。各级各部门要分类筛选确定一批示范点,进行重点培育。要做好示范点的制度设计、流程规范、成果展示等工作,发挥其先行先试、典型引路的作用,不断积累创造经验。要按照“典型引领、批次推进、全面覆盖”的步骤要求,积极稳妥推进“三大工程”落实。
4、强化督导考核。镇里将“三大工程”建设纳入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考核体系,成立督导考核组,采取集中检查、专项督查等形式,对工作推进情况实行周调度、月通报,半年一观摩评比,对完成目标任务的给予表彰奖励,对达不到要求的在全镇通报批评,取消年度评先树优资格。

F132.com精选阅读

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方案


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方案

按照《关于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决定》和《xx市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方案》的要求,结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创建和谐社会的需要,立足打造“公开、公平、公正”的公共资源交易环境,彰显市委、市府反腐倡廉的决心和信心,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是我市集中开展公共资源交易的有形市场,主要开展政府投资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土地、矿权和产权交易等活动。整体工作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按照“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原则,结合公共资源交易的特点,创新社会服务管理理念,将做好公共资源交易作为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工作,为我市重返“十强”行列,争创全国经济综合实力百强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营造稳定的社会环境和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目标任务

严格按照市纪委《20xx年全市党风建设工作要点》(竹纪办【20xx1】12号)文件要求,认真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紧紧围绕“公开、公平、公正”这个核心,以行政效能建设为重要内容,着力构建“阳光平台”、“规范平台”、“专业平台”、“创新平台”、“廉政平台”、“满意平台”六大平台,推进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的规范运作、公开公正、有序有效,从而树立廉洁高效的政府形象,减少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环境。

三、主要措施

(一)坚持“两个公开”,着力打造阳光平台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在各项工作中要始终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着力狠抓两个方面的公开:一是不断拓展信息公开渠道。不仅在国家指定的媒体和网站上发布交易信息,还要利用成都商报、华西都市报、四川日报等省级媒体发布交易信息,使交易信息的知晓面最大化,从而确保充分竞争的效果。同时,完善中心交易市场的信息发布平台,增加短信发布平台,将交易信息及交易结果信息有针对性的发布给特定主体,中心互联网站也已顺利开通。二是做好交易活动过程公开。交易中心建成后,全市所有公共资源的交易活动统一纳入中心集中进行,交易流程及制度全部向社会公开,搬入新政务中心之后,进一步提高了硬件条件,交易大厅及开评标室监控效果得到提升,实行交易全过程监督,杜绝暗箱操作,确保交易活动在阳光下进行。

(二)强化制度机制,着力打造规范平台

健全的制度是实现公共资源交易工作“公正办事、公平竞争、公开监督、诚实信用”的前提。为切实做到有制可依、有章可循,中心狠抓了内部管理、岗位职责、交易流程、纪检监督、绩效考核、责任追究等制度机制建设,制订完善《xx市公共资源交易暂行办法(试行)》、《xx市政府投资建设工程招投标工作流程(试行)》、《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报名工作实施细则(试行)》、《国家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招标代理机构公开比选现场管理流程(试行)》、《政府采购操作流程(试行)》和《土地一级市场拍卖工作操作细则(试行)》等一系列制度,明确了职责和纪律,对各类交易和招标活动进行全面规范,切实减少中心和相关部门人为因素对交易结果的影响,以规范的制度机制实现以市场规则配置公共资源。

(三)建设专业团队,着力打造专业平台

公共资源交易政策性强,专业要求高。中心工作人员来自不同单位,专业背景和业务能力参差不齐。为适应新形势下加强公共资源交易管理的需要,中心以加强职工专业素质为根本,努力建设专业化工作团队,着力打造专业平台。一是加强开放式学习。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形式,向实践学习,向地方学习,不断开阔视野、博采众长。二是加强互动式学习。采取热点问题大家谈方法,每月举行一次1个小时的专题学习会,由一人主讲,大家讨论的形式,创建交流思想的课堂和研究问题的平台,通过平等参与、互动交流迸发思想火花,共享思想成果,增强集体智慧。三是加强反思式学习。每项工作特别是完成重大任务后,都要进行总结反思,把计划方案与实际行动进行比照,反思工作筹划中的问题;把行动过程的各

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方案第2页

个环节进行反思,找出处置与协同上的问题;把实际效果与目标任务进行对比,反思决策是否科学、执行是否得力。通过反思,找出存在问题和差距,深刻分析原因教训,研究改进措施,变经验为智慧、变教训为财富。四是注重调研。工作中注重总结、分析,以工作简报和调研文章的形式向市政府提出合理化建议。五是加强专业技能测试与培训。抓住一切机会参加专业培训,鼓励职工积极参加相关资格测试。中心全体通过不断的学习,提高专业水准。

(四)推进改革创新,着力打造创新平台

交易中心是个新生事物,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在中心的发展进程中,必须不断探索,攻坚克难,破解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一个又一个难题。一是创新中介机构管理机制。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对代理机构的管理和约束,从严选择、从严管理,提高工作质量;建立了拍卖机构库,实现拍卖工作的低成本、高效率和专业化的有机统一。二是创新专家咨询机制。组建咨询专家组,在重大项目招标活动中,邀请专家组核定参数,促进采购工作更加科学、高效。三是创新竞争机制。通过扩大信息公开媒体等级、丰富信息公开形式,扩大土地、矿权及国有产权交易信息的公开面,吸引来自省内外、市内外的投资者参与竞争。目前拍卖(挂牌)文件已经实现网上免费下载。四是创新招标管理机制。从比选项目开始承担自行招标工作,提高比选的公平性和质量。同时采取政府采购和工程招标相结合的方式,提高政府投资项目绩效。

(五)强化监管手段,着力打造廉洁平台

针对中心业务的特殊性和高敏感性,中心通过调研,建立了“四位一体”的监管机制,最大限度的将中心各项工作至于探照灯下,照出公平和公正。一是市场监管。通过在相关网站公布中心的政务信息、工作流程、机构电话、招投标信息、中标公告等,开设主任信箱和投诉举报电话,接受交易市场的监督。二是执纪监管。在具体项目交易过程中,凡是关键环节,都邀请招监办、招管办及行业主管部门到场监督,必要时还邀请公证进行现场公证。三是纪检监管。不留死角,全方位、全过程主动纳入市纪委监督。中心纪检组长由纪委派驻,纪检组长不仅参与中心各项流程和制度的制定,同时也负责监督项目具体操作过程,所有中心对外发布信息的内容、渠道、方式等都需经纪检组长审核确认,纪检组长还定期或随时将中心运转情况向纪委监察做出汇报。四是社会监督。制订《社会监督员聘请暨管理办法》,聘请来自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新闻媒体、企业代表等的11名社会监督员,加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行政效能建设,强化社会监督,全面提升交易中心行风建设水平。

(六)提高服务水平,着力打造满意平台

交易中心作为公共资源交易市场,是服务的主体,工作的最高目标是让服务对象满意、让社会满意、让市委市政府满意。服务对象既有行政机关,也有施工企业和采购供应商。中心要求全体人员必须树立服务意识,采取多种方式和途径,努力为交易双方服好务。一是服务制度。建立首问责任制、一次性告知制,并建立了服务对象评价制度,随时搜集服务对象对中心工作的意见,及时整改。二是加强对招标代理机构和拍卖机构等中介组织的管理,提高其服务质量和水平。硬件上设施的完善,从办公环境上,增加群众休息椅,饮水机,电脑供客人使用,墙上制作各项业务的流程图,以及中心公示栏。配备了电子显示屏用于各类招标、挂牌,公告信息发布。由于中心工作涉及的行政主管部门、监督部门较多,中心积极主动地与项目建设单位、市招监办、市招管办、行业主管部门保持密切联系,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一方面指导项目建设单位顺利完成业主职责;另一方面,认真查找问题,审核和修改招标文件,尽力减少质疑、投诉、流标,全力推动灾后重建项目的实施。

四、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中心全体干部要高度重视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中心主任作为此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各科室负责人在工作职责范围内负责相关工作。要把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纳入中心工作安排部署,在工作中加强考核,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乡镇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方案


乡镇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方案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决定》和《市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方案》文件精神,为抓住机遇、发展全镇经济,构建和谐,努力打造川西羽绒特色镇,经镇党委、政府研究决定,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原则,创新社会服务管理理念、政策体系、体制机制和方法手段,全面提升社会管理创新的能力水平,切实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本性问题,为实现重返县经济“十强”行列,争创全国经济实力百强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工作目标
高起点规划、高质量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力争通过两年的努力,初步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管理体系,开创服务更加到位、管理更加有序、社会更加和谐的社会管理新局面。社会管理的政策法规、体制和考评体系建立健全;社会管理创新发展规划和建设项目有效落实;对流动人口、特殊人群、重点地区、信息网络、新经济社会组织管理服务全面覆盖;社会矛盾排查、预警、化解一体化、常态化和规范化,群众信访案件明显下降,群体性事件明显减少,社会治安状况明显改善。
三、组织机构
根据工作要求,经镇党委、政府研究决定成立镇社会管理创新工作领导小组,具体成立如下:
组 长:

副组长:

刘昌盛
成 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镇综治办公室,由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日常工作。
四、管理重点
(一)重点人员:精神病肇事肇祸者、刑释解教人员、吸毒人员、滋事扰民艾滋病患者、监外执行人员、邪教人员、闲散青少年、农村留守儿童和青少年、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流动人口。
(二)重点区域:网吧、金店、娱乐场所、旅店、废品收购站(点)、城乡结合部、治安混乱地区、学校周边治安环境、企业和工业园周边环境。
五、工作措施
(一)调查研究,对症管理。在全镇各村(社区)范围内开展重点人员、重点地区管理的调查研究,查找社会管理存在的问题、症结,召开研讨会议,针对我镇具体实际情况交流研讨管理措施。
(二)建立档案,落实责任。对全镇范围内重点人员和重点地区进行调查摸底后,做到底数清、情况明,逐一建立档案;对管理对象逐一落实管理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确保管理措施到位,确保管理效果明确。
(三)公秘结合,稳妥管理。对重点人员、重点区域实现公开与秘密相结合管理,宜公开的则公开,不宜公开的则秘密管理。公开管理要形成威慑力,秘密管理主要是防止产生负面影响。
(四)抓住重点,发动群众。根据辖区工作实际,抓住管理重点对象,把社会管理的触角深入到村、社区,强化服务群众、组织群众、教育群众,增强管理实效性,加强社会管理队伍建设,消除管理盲区,变松散管理为系统管理。
六、工作要求
(一)强化责任落实。在镇党委、政府的统一组织领导下,镇综治办牵头协调各职能部门层层明确责任,分解落实任务,将社会化管理目标责任分解到相关部门单位,层层签订社会管理责任状。
(二)加强社会联动。社会化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众多的部门、行业,各部门要各司其职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实现社会管理社会化,积极争取全社会的广泛支持和参与,打牢社会管理的基础。
(三)严格督查考评。镇综治办将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纳入年度考核,对各村(社区)、企事业单位定期开展督导检查。对工作不主动、不作为、措施不得力、存在安全隐患,效果不明显的单位领导和相关责任人,予以通报批评;对社会管工作好、效果明显的予以表彰奖励。


二o一一年六月十三日


策划方案,是策划成果的表现形态,通常以文字或图文为载体,策划方案源自于提案者的初始念头,终结于方案实施者的手头参考,其目的是将策划思路与内容客观地、清晰地、生动地呈现出来,并高效地指导实践行动。《社会管理创新实施意见》如果还没解决您的需求,请访问我们为您2024准备的“科技创新实施方案”专题!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