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策划方案 > 智能农业实施方案 > 导航 > 取消农业税及其附加工作实施方案

智能农业实施方案

取消农业税及其附加工作实施方案。

提前准备好方案可以让事情正常进展在实施一些事情时,我们都要事先制定方案,其实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方案的应用还是很广的。你是否正在搜寻方案范文呢?因此,栏目特意整理了取消农业税及其附加工作实施方案,如果合你所需,不妨马上收藏本页。

取消农业税及其附加工作实施方案各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市属各分支机构,北区管委会:
根据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精神,按照财政部、农业部、国家税务总局财税〔2005〕77号文件要求,结合河东区实际,在报请市委、市政府批准,经十一届区委第47次常委扩大会议研究同意后,决定从2005年夏季开始在我区全面取消农业税及其附加的征收,为切实做好这项工作,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三农”问题的决议为指导,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在保障街道机构和村级组织运转基本正常的基础上,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全面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促进农村经济繁荣,加快农村小康建设。
二、保障措施
为切实解决好取消农业税及其附加后,对街道、村两级政权运转产生的影响,经区委、区政府研究,提请区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后,对区、街道、村三级财政预算支出进行调整。
(一)由于区、街道财政体制已经确定,为了在取消农业税及其附加后,使各街道承担的财力损失基本一致,对影响部分实行区、街道两级分担。对农业税较少,经济基础较好,农业税征收额在70万元以下的街道,由区财政承担30,街道财政承担70;农业税征收额在100万元以上,经济基础较差的街道,由区财政承担70,街道财政承担30。区财政承担部分年终通过区、街道财政体制进行结算解决。
(二)为了解决街道、村级组织运转问题,根据中央有关税费改革文件规定以及我区今年区、街道财政体制中确定预留一块财力的要求,决定每年从市里分配给我区的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中,拿出30留给村级,用于保证村级政权运转。
(三)为了解决取消农业税及其附加后,给街道、村两级带来的财力困难,区财政将积极向上级争取取消农业税及其附加后的转移支付资金,并将争取到的转移资金全部用于街道、村两级,并按街道取消农业税及其附加后所承担的财力损失比例进行补助,以确保两级政权运转。
三、工作要求
各街道、各有关部门一定要充分认识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全面减轻农民负担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要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全力做好取消农业税及其附加的各项工作。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深化农村各项改革,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农村工作中的具体体现,也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的重大举措。我区积极贯彻上级精神,率先取消农业税及附加,对从根本上解除农民负担,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具有重大而深远意义。各街道、各有关部门要全面分析和正确估价当前我区取除农业税及其附加的形势,提高减轻农民负担重要性、复杂性的认识,总结经验,加大力度,完善措施,确保各项政策落实到位、农民负担不反弹,推动全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稳定、健康发展。
(二)明确职责,齐抓共管。各街道、区财政、区农税及各有关部门要按《通知》要求认真做好具体工作,对下达的任务指标该取消的一律要取消,该废止的要一律废止,并做好检查指导,确保把免征农业税及其附加的政策落到实处,严禁各类变相增加农民负担的现象发生。
(三)加大宣传力度,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各街道要抓紧召开会议,对取消农业税及其附加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各级各相关部门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会议宣传取消农业税及其附加的目的意义,做到家喻户晓。同时,要发动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监督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务必做到村村、户户减负,人人受益。
二00五年五月二十日
取消农业税及其附加工作实施方案

f132.com扩展阅读

农业保险工作实施方案


农业保险工作实施方案

下面是我们的小编给大家推荐的农业保险工作实施方案供大家参阅!

为认真贯彻落实《农业保险条例》,进一步做好我县2015年农业保险工作,根据省财政厅《关于2015年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有关事项的通知》(xxxx〔2015〕10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此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发展农业保险的精神,规范农业保险经营,保护农业保险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提高农业生产抗风险能力,充分发挥农业保险的支农惠农富农作用,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二、基本原则

开展农业保险工作应遵循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自主自愿和协同推进的原则。

三、组织领导和部门职责

1.切实加强对农业保险工作的组织领导。农业保险工作政策性强、覆盖面广、操作难度大,各乡镇人民政府和各职能部门务必高度重视。县农业保险工作领导小组领导、组织和统筹全县农业保险工作,并协调解决农业保险工作中的相关重大问题。

2.认真履行职责,加强协作配合。各相关部门要按照分工,履行职责,相互配合,共同把农业保险工作落到实处。

宣传部门要把农业保险宣传工作列为重要内容,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农业保险工作的重要意义和政策内容,增强广大农民群众的保险意识、风险防范意识,引导农民积极主动参加农业保险。

财政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工作责任感和主动性,加大对农业保险工作的检查、审核力度。季度报表数据作为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资金结算的重要依据,指定专人认真核实数据,切实避免出现虚假和错误数据。

农业、林业、畜牧部门要负责提供相关承保基础信息,同时协同做好农业保险灾害鉴定和查勘定损工作。

农业保险承办公司要从落实支农惠农富农政策的全局出发,认真做好农业保险各项服务工作。夯实承保基础工作,履行农业保险条款应尽义务。

四、开办险种和规模

1.按照省财政厅下达的财政保费补贴规模及要求,2015年我县主要开设的险种有水稻11.7万亩、能繁母猪0.74万头、育肥猪9.98万头和森林保险182.29万亩。水稻保险金额由每亩320元增加到360元,各生长期赔付金额相应提高40元,费率维持5%不变,保费为每亩18元。新增保费由农户、各级财政按原负担比例承担。其余各品种维持上年规定不变。

2.我县对开办的险种总规模,应按xxxx〔2015〕10号文件执行,控制在省级财政保费补贴规模为标准的范围内,不得擅自扩大承保规模(详见附件《xxxx县2015年农业保险规模确认表》)。

五、承保机构的确认

在综合考虑各承保机构承保、查勘、理赔能力,特别是基层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基础上,择优确定农业保险承保机构,并遵循以下原则:

一是分类承保。对于中央财政补贴品种,按种植业、养殖业、森林三个大类品种确定承保机构,原则上不允许交叉承保,即一个大类品种只允许一家保险公司承保,一家保险公司可承保多个大类品种。

二是一定三年。本县范围内,承保中央财政补贴品种的保险公司,一经确定,份额格局原则上应保持三年不变。

三是违规退出。对于出现违法违规行为,被财政、保监、审计、纪检监察、司法等部门查处的承保机构,根据相关程序确认后,从下一年度起取消其在原区域内的承保资格。

四是稳健推进。稳定和巩固现有承保主体格局,为农业保险经营提供一个相对稳定、预期明确的环境,引导保险公司加大机构网点投入。完善基层服务体系建设,强化合规经营,实现农业保险良性竞争。

2015年我县农业保险由中国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xxxx支公司和中华联合保险股份有限公司xxxx支公司承保。

六、保险责任和赔款支付

各险种保险责任和理赔标准以承保公司报经中国保监会审批的条款为准。农业保险赔款必须通过一卡通账户直赔到受灾户。

七、投保方式

种植业保险和养殖业保险承保须按分配规模,原则上以村(场)为单位投保,不得按总数量的比例部分承保或插花性承保。

耕种方式是“土地流转”、“承包经营”、“代耕代种”等情形的,承办公司必须按要求进行现场验标,收齐合法有效的证明资料(包括与农户直接签订的土地流转协议或土地承保合同、费用支付凭据、营业执照、种植大户身份证等复印件)后方可承保出单,且被保险人必须为实际土地耕种者或经营者。

森林保险要充分运用林权改革成果,以县、企业为单位进行投保,以乡镇为单位出单,被保险人必须林权权属清晰。

八、保费补贴比例

1.水稻保险保费中央财政补贴40%,省财政补贴25%,市、县两级财政补贴10%,农户自缴25%。

2.能繁母猪保险保费中央财政补贴50%,省财政补贴30%,农户自缴20%。

3.育肥猪保险保费中央财政补贴50%,省财政补贴15%,县补贴比例15%,农户自缴20%。原则上只限于300头以上规模养殖户参保。

4.公益林保险保费中央财政补贴50%,省财政补贴30%,县财政补贴20%(含林权人承担10%部分)。

5.商品林保险保费在保额为400元/亩,费率4‰基础上,中央财政补贴30%,省财政补贴25%,林农自缴45%。

九、缴费方式

出单时,必须是将最小投保单位的农户自缴保费收齐,并将保费缴至承办公司账户后,方可出单承保。

本级财政保费补贴资金列入同级财政预算,设立专门科目,实行专项管理,分季结算。

中央、省市财政保费补贴按各承保机构实际承保签单进度给予补贴,不够部分在中央、省财政保费补贴后续资金到位后予以结算。

十、工作经费

工作经费的提取按省财政厅《关于农业保险工作费用相关管理规定的通知》(xxxx〔2015〕8号)文件规定执行。

十一、工作要求

1.加大农业保险宣传力度。一是抓好日常宣传。借助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采取编印挂图、发放宣传资料等多种宣传方式,开展全方位、立体化的宣传,使农业保险政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二是抓好集中宣传。根据当年农业灾害实际情况,开展有广度、有深度、有力度的专题报道,提高农民防灾意识,让更多的农民自愿参保。大力宣传《农业保险条例》,以“深入贯彻落实《条例》,构筑农业保险保障网”为主题,积极开展贯穿全年的主体宣传活动。

2.加强农业保险基层服务体系建设。一是充分发挥三农基层服务体系宣传发动、信息收集、保费收取、协助查勘理赔以及基础信息维护等方面的基础作用。二是及时收集维护农户信息,按期完成农业保险承保签单工作,确保标的保险期间与作物生长期相符。三是加强对基础服务体系人员培训工作,认真推行考核制度。

3.切实做好承保理赔公示工作。一是由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村民委员会等单位组织农民投保的,保险机构应当在订立农业保险合同时,制定投保清单,详细列明被保险人的投保信息,并由被保险人签字确认。保险机构应当将承保情况予以公示。二是保险机构接到发生保险事故的通知后,应当及时进行现场查勘,会同被保险人核定保险标的的受损情况。由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村民委员会等单位组织农民投保的,保险机构应当将查勘定损结果予以公示。三是保险机构应当在与被保险人达成赔偿协议后10日内,将应赔偿的保险金支付给被保险人。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村民委员会等单位组织农民投保的,理赔清单应当由被保险人签字确认,保险机构应当将理赔结果予以公示。

4.确保承保手续齐全,符合逻辑,为理赔提供前端支持。一是确保承保“六要素”(被保险人姓名、身份证号码、保险标的名称、种养地点、保险数量、农户直补卡账号或其他银行账号)齐全准确。二是确保“三单一证一票”(投保单、投保分户清单、保险单、保险凭证、保险费发票)信息一致。三是确保“三清单信息”(投保分户清单、理赔定损清单和赔款支付清单)无缝链接。

5.加强病死畜禽无害化监管。相关职能部门要认真执行国办发〔2014〕47号文件精神,加强病死畜禽无害化监管,确保无害化处理率达100%。保险公司应将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作为理赔前提条件。

农业补贴改革实施方案


农业补贴改革实施方案

下面是我们的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业补贴改革实施方案,请大家参阅!

为贯彻落实《xx省农业“三项补贴”改革实施方案》(x农 〔xx〕x号)文件精神,现就做好我区农业“三项补贴”改革工作,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改革意义

从2004年开始,国家先后设立农作物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和种粮直接补贴三项补贴。农业补贴政策实施以来,对降低粮食生产成本、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促进粮食稳产增产、增加农民收入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农业农村形势的发展变化,农业补贴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出现补贴脱离种粮对象、补贴精准度变弱、补贴效益递减、补贴发放成本高等问题,迫切需要进行调整完善。

农业“三项补贴”改革按照中央“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总体部署做出的重大政策调整,是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顺应农业发展新形势的重要举措,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农业生产领域的具体体现。全面推开“三项补贴”,有利于保护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粮食稳产增产;有利于提高补贴资金发放效能,降低政策实施成本;有利于充分利用世贸组织规则,提高农民补贴收入。

二、改革内容

从xx年起,在全区全面推开农业“三项补贴”改革,即将原农资综合补贴的80%、加上种粮直接补贴和农作物良种补贴的全部合并为“农业支持保护补贴”,用于支持保护耕地地力。

(一)补贴对象。用于支持保护耕地地力的补贴资金,其补助对象原则上为拥有耕地承包权的种地农民。享受补贴的农民,对耕地保护负有一定的义务要求,确保承包的耕地不撂荒、地力不下降,要提升农业生态资源保护意识,积极主动采取措施推进秸秆还田,不露天焚烧,保护地力。

(二)补贴政策范围。补贴资金与耕地面积挂钩,耕地面积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到户的面积为基础,鉴于我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尚未结束,xx年全区以二轮承包面积为基础进行补贴。对已作为畜牧养殖场使用的耕地、林地、成片粮田转为设施农业用地、非农业征(占)用耕地等已改变用途的耕地,以及长年抛荒地、占补平衡中“补”的面积和质量达不到耕种条件的耕地等不得给予补贴。

(三)补贴资金分配。按照省财政厅下达我区农业补贴金额和全区符合补贴政策的耕地面积,测算全区亩均补贴标准。

三、实施步骤

(一)制定实施方案。x月x日前制定《xx区农业“三项补贴”改革实施方案》。

(二)开展政策宣传。x月x日至x月x日区、乡镇两级通过电视、短信、微信、广播等多种形式和渠道将改革的主要内容宣传到位,做好群众和媒体释疑答惑工作,及时回应社会关切。

(三)做好补贴面积审核登记。各乡镇(街道)应根据补贴政策要求,严格按规定的补贴范围,组织人员入户对补贴面积进行登记、审核、汇总,填写补贴基础信息统计表并进行公示,公示无异议后经乡镇(街道)主要负责人签字政府盖章后及时提交财政部门打卡发放。

(四)兑付补贴资金。x月x日前将补贴资金通过“一卡通”兑付给补贴对象。

(五)开展监督检查。区财政、农业部门对政策落实和资金使用情况适时进行检查,避免因漏报和不报面积,损害农民利益。严防通过虚报面积或弄虚作假骗取套取补贴资金。

(六)进行总结评估。各乡镇、街道要对三项补贴改革工作认真总结,梳理改革中出现的问题,进一步完善补贴政策。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改革工作的组织领导由区政府具体负责,区政府成立领导小组,分管农业副区长梁绍彬任组长,区政办党组成员卢存忠、区财政局长方平红、区农委主任周玉坤任副组长,区财政局、区农委、区审计局分管负责人及各乡镇政府负责人为成员。明确责任分工,确保各项改革工作落实到位。

(二)明确职责分工。财政部门负责落实相关工作经费,保障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做好补贴资金的拨付和监管。农业部门负责核实全区耕地保护补贴面积数据,向财政部门提供补贴面积基础数据和补贴发放清册,做好政策宣传解释工作。乡镇政府负责补贴面积的统计和核实工作,做好政策解释及信访维稳工作。

(三)做好政策宣传。区、乡镇两级要分别制定宣传方案,充分利用电视字幕、手机短信、农业广播等形式,广泛宣传补贴政策改革的

设施农业项目实施方案


设施农业项目实施方案

为加快我市“设施农业+产业化”建设步伐,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农业稳定发展,在总结几年来发展设施农业的基础上,制定2009年设施农业项目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发展热带特色现代农业为目标,以“设施农业+产业化”为抓手,政府扶持以“集中连片、示范带动”为原则,立足发展“名、特、优、新”品种设施大棚栽培,通过发挥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带动,逐步形成规模化、区域化的特色产业,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提高热带高效农业的科技生产水平和整体效益,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农业稳定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的经济基础。
二、设施农业资金安排及实施单位
2009年市政府投入设施农业发展资金7000万元,其中瓜菜设施农业和果蔬储存项目资金1900万元,花卉设施农业资金5052万元。
(一) 750万元用于在崖城镇朗芒田洋建设瓜果菜设施大棚150亩(三亚海源实业有限公司负责实施)。崖城是我省重要的瓜果菜基地之一,为了更好地发挥设施农业的示范带动作用,在郎芒田洋建设150亩钢架大棚发展无公害瓜菜生产。
(二) 880万元用于在崖城镇建设果蔬储存销售运输中心项目(三亚海源实业有限公司负责实施)。果蔬储存销售运输中心项目是我市在建第一家农产品批发市场,集农产品批发、集散、冷藏、加工、包装、检测、信息一体的大型农产品中心。建成使用后将有助于解决崖城地区及周边地区果蔬“烂市”情况,解决农民果蔬销售、运销难题,提高果蔬的利用价值,带动农民发展高效农业,促进增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该项目是政府建设项目,预计总投资8000万元,建设规模200多亩,目前企业已投入建设资金6000万,缺口资金2000万,政府扶持资金880万。项目资金由市农业局负责管理,实行报帐制。
(三) 270万元用于设施大棚地方标准化建设(三亚南繁科学研究院负责实施)。我市设施农业规模不断扩大,建设设施大棚标准每亩1万、3万、5万、8万不等。在全省还没有设施大棚地方标准和大棚栽培技术地方标准的情况下,我市投入270万元用于建设样板工程,制定适应不同作物和栽培环境的6个大棚标准和生产技术规程。由省、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验收通过。业主为三亚南繁科学研究院负责,项目实行报帐制。
(四) 420万元用于支持市公安局戒毒康复农场建设兰花基地。建设兰花大棚30亩,其中温室大棚10亩,扶持发展戒毒康复农场生产项目,解决1000多名戒毒人员和留场就业人员工作。项目资金由市林业局负责管理,实行报帐制。
(五) 499万元用于扶持三亚丛耕花卉专业合作社建设兰花基地。高峰地区老百姓脱贫难度较大,毁林开荒现象严重,为了推动该地区经济发展,建议扶持该地区发展兰花产业。三亚丛耕花卉专业合作社建设兰花基地100多亩亩,计划投入1475万元,目前已投入300万。基础设施已完成、建好大棚20亩。根据《三亚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三亚市加快兰花产业发展扶持办法的通知》(三府〔2008〕189号文件)第七条“支持农村兰花专业合作社扩大兰花生产规模,建设总体规模超过667平方米的,一次性给予60元/平方米扶持”规定,安排499万元用于扶持三亚丛耕花卉专业合作社建设兰花基地。项目资金由市林业局负责管理,实行报帐制。
(六) 4133万元用于扶持三亚兰德种业有限公司在亚龙湾建设都市农业示范园。该项目用地位于亚龙湾二期开发区内,规划为基本农田。项目总投资1.3亿元,公司自筹资金8700元,建设规模2755亩,建设成集玫瑰种植、旅游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现代农业园。该项目可以填补我市玫瑰花发展的空白,做大做强花卉产业,美化亚龙湾环境,带动亚龙湾周边村庄群众致富。政府扶持资金主要用于建设基础设施和排灌系统。土地租金每亩1400元,每十年递增10%,政府扶持4133万元以固定收益回报金1100元/年,分14.2年全部回报给农民。业主为三亚兰德种业有限公司。项目资金由田独镇负责管理,实行报帐制。
三、相关要求
(一)成立机构,加强管理。由市监察、财政、发改、审计、农业、林业、科信等部门组成三亚市2009年设施农业项目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市设施农业项目的指导、服务、监督、检查及验收工作。
(二)项目资金实行报账制度。各项目实施单位资金拨付由实施单位提出申请,报项目主管单位审核,由设施农业项目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验收、审计,再由项目资金管理单位按进度拨付各实施单位。
(三)各项目实施单位要尽快制订项目实施方案,报市委、市政府审批后实施。

创建绿色农业项目实施方案


创建绿色农业项目实施方案

下面是我们的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创建绿色农业项目实施方案,请大家参阅!

为扎实开展粮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示范行动,规范创建项目实施,开展节本增效生产,提升农产品品质和效益,促进现代生态农业发展,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集成示范推广成熟的绿色技术模式,强化农机农艺结合、良种良法配套,打造绿色增产模式攻关升级版,引领农业生产方式转变,促进现代生态农业发展,不断提升我县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二、重点任务

重点在小麦绿色高产高效关键技术示范推广、重点技术瓶颈攻关和绿色高产高效技术模式集成组装等方面开展整建制创建。

(一)开展小麦生产关键技术瓶颈攻关。针对制约小麦生产的资源、技术、效益瓶颈,坚持问题导向、突出关键环节,从优质品种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肥水高效利用、农机农艺结合、绿色高产高效栽培试验示范等方面着手,进一步挖掘小麦绿色高产高效生产潜力。

(二)示范推广绿色高产高效关键技术。围绕节肥、节药、节水、节种、省工,示范推广秸秆全量还田,化肥减量增产利用率提高,病虫草害绿色综合防控,专用品牌优质品种应用,大力开展绿色高产增效技术的集成配套和推广应用。重点示范推广小麦精量机械化播种,小麦节水灌溉,小麦抗病、抗穗芽、优质专用品牌品种应用,小麦一喷三防等关键技术。

通过大力开展关键技术示范推广,促进小麦增产增效、节本增效、提质增效。项目核心示范区亩产比非示范区高1%以上,每亩节本增效1%以上,每亩增收50元以上,水、肥、药利用率提高1%以上。

1、小麦科学播种技术。

要求:选用省农委发布的小麦高抗优质主推品种,秸秆全量粉碎还田,整地耙透、镇压和整平,基肥施足,推广有机肥和缓释肥,适期播种、适墒播种和适时播种,实施机械化精量播种,深浅合适,播种均匀。

目标:苗齐、苗全、苗匀、苗壮,麦田周边及沟渠无秸秆。

2、小麦“一喷三防”绿色综合防控技术。

要求:应用小麦一喷三防技术,实施小麦绿色化综合防控,开展防灾减灾技术运用。

目标:减少农药使用量,减轻病虫害,减轻干热风危害,防治小麦早衰,提高防治效果,减少农药用量,减少因灾损失,达到绿色增产节本增效,麦田及周边无农药及包装物残留。

3、小麦氮肥后移技术。

要求:施足底肥,适当向后推迟追施氮肥时间。

目标:延缓小麦早衰,提高有效穗和粒重,改善小麦品质,减少氮素损失,提高氮肥利用率,减少氮素淋溶。

三、创建要求

(一)拓展创建内容。

围绕小麦主导作物,以绿色高产高效技术模式示范推广为重点,强化政策扶持,依靠科技进步,更加注重效益提升、资源节约、生态环保,为促进现代生态农业发展提供样板和支撑。

(二)明确创建范围。

在本县范围内,选择生产基础好、优势突出、特色鲜明、产业带动能力强的小麦主产区域,集中打造,由过去的单一追求高产转变为绿色高产高效相统一,基本实现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带动,促进产能提升和效益增加。重点要建设好“三区”,即:技术攻关区、核心示范区和辐射推广区。技术攻关区要围绕创建作物绿色生产技术瓶颈,统一制定攻关方案,集中安排落实,面积50亩;核心示范区每个乡镇建立1个,每个核心区面积不少于1000亩,全县总计不少于20000亩;辐射推广区覆盖全县核心区周边重点村组和规模种植经营主体,辐射带动面积不少于20万亩。

(三)健全档案资料。

项目实施单位做好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档案资料整理保存,实施方案、主推技术模式、项目总结报告、核心示范区现场测产验收资料、项目资金账目及财务审计报告、第三方评价报告以及示范作物长势、技术应用效果、专家现场测产、现场观摩培训等影像图片资料等,确保项目资料齐全。

(四)创建时间安排。

1、xx年x月:编制项目建设申报书。

2、xx年x月、x月:制定小麦绿色高产高效实施方案和技术指导方案,落实地块、确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抓好秋种技术培训、技术指导。

3、xx年x月:核心示范区实施精准整地、精量机播,配方施肥。秋播技术到位率100%。小麦出苗后及时查苗补缺,视墒补水。

4、xx年x月:加强小麦苗情、墒情、病虫情监测,及时防治病虫草害。

5、xx年x月—xx年x月:加强小麦越冬期管理,确保壮苗越冬。调查小麦越冬苗情、墒情、病虫情等,制定早春田管措施。

6、xx年x月—xx年x月:开展小麦春季田管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切实抓好化除、化控、小麦纹枯病防治、拔节肥追施等管理工作。

7、xx年x月:加强小麦“四情”监测,开展“一喷三防”,实施小麦白粉病、赤霉病、穗蚜等病虫害的统一喷药防治。

8、xx年x月:组织小麦绿色高产高效创建观摩学习活动,扩大示范效果,对“三区”进行测产验收。

9、xx年x月:抢收小麦,做好示范区建设验收、项目绩效考评、小麦生产分析总结等工作。

四、项目资金

(一)明确补助标准。项目补助资金主要用于三个方面:一是物化投入补助。对运用绿色高产高效技术模式需要的种子、肥料、农药等物化投入进行补助。二是社会化服务补助。对购买病虫绿色防控、耕种收一体化作业等社会化服务进行补助。三是技术推广服务补助。对农业、科研等部门开展技术推广服务给予适当补助。相关补助标准按xx省财政厅、xx省农业委员会、xx省林业厅、xx省水利厅《关于推进财政支持现代农业发展奖补资金规范化建设的实施意见》(x农〔xx〕xx号)要求执行。

(二)规范资金使用。加强项目资金管理,建立健全账务专账。及时足额拨付项目资金,建立资金使用台账制度。县成立农业、财政、审计部门参加的联合工作组,及时组织财务审计,对年度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核查,确保项目资金使用安全。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一是县政府成立县长任组长,分管县长任副组长,县政府办、县监察局、县审计局、县财政局、县农委、县农机局、县气象局和项目乡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小麦绿色高产高效创建活动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小麦绿色高产高效创建活动的重大决策、组织协调和管理,督查各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农委,农委主任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具体负责小麦绿色高产高效创建活动具体实施工作。二是成立县农技中心主任任组长、县农技中心副主任为副组长、各项目乡镇农业综合站站长为成员的小麦绿色高产高效创建活动技术指导组,负责小麦绿色高产高效创建活动技术培训、指导、试验、示范,落实各项技术管理措施。三是每个核心示范区所在乡镇的政府负责人和农业综合服务站站长为该创建项目的行政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

(二)加强培训指导。充分利用会议、广播、电视、观摩会、现场会、印发明白纸资料、手机短信、成果展示牌、网络宣传等多种宣传形式,指导培训小麦绿色高产高效创建活动的相关政策和技术,扩大示范引导,营造舆论氛围;在关键农时季节,组织农业部门、农技人员、技术专家、新型经营主体等开展现场观摩培训,巡回指导,切实发挥示范片宣传、辐射和培训农民的作用,确保关键技术入户到田。

(三)加大政策扶持。积极整合项目资源,按照资金渠道不变、性质不变、用途不变的原则,积极整合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省级品牌粮生产、测土配方施肥、土壤有机质提升、农技推广、植保工程等方面的资金,向绿色高产高效创建项目倾斜,增加资金投入,倾斜支持创建主体,确保关键技术落到实处,推动高产高效创建活动顺利开展。

(四)完善创建机制。通过项目实施,积极探索社会化服务新模式,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促进新型经营主体发展。推进绿色高产高效创建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结合,实现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配套。推进农科教结合、产学研协助、形成大联合、大协作的工作格局。推进产销衔接,延伸产业链条,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五)严格验收考核。实行对项目常态化管理,强化跟踪调度,及时掌握实施进展,适时组织中期检查和测产,确保各项工作有力有序推进。项目实施结束后,及时组织测产,对基本情况、主要做法、取得成效、典型经验进行全面总结,对创建成效显著的乡镇,下年度优先安排项目,对工作不力、实施效果差的乡镇,实行淘汰,违法违纪的严格问责追责。

(六)大力宣传引导。通过绿色高产高效创建典型示范与宣传,展示创建实施成效和工作成果,引导政府、部门、农技人员、新型经营主体、企业、媒体等共同关注绿色高产高效创建工作。要统一规范树立项目标牌,明确创建作物、创建目标、技术模式等内容,宣传创建成果,扩大社会影响。

现代农业推进工程实施方案


现代农业推进工程实施方案

下面是我们的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现代农业推进工程实施方案,请大家参阅!

一、总体要求

以科学发展观、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中央、省关于农业农村工作的一系列部署,立足xx实际,进一步夯实农业稳步发展的基础;稳定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持续向好的局面;进一步提高粮食和主要农产品产量、质量和效益,持续增加农民收入;进一步强化绿色增长,以发展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为主线,坚定不移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激发农业的内部活力,切实保障我市农业农村经济调结构转方向促升级的目标实现。

二、发展目标

到2020年:(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力争达到2万元。(2)粮食总产132.4万吨,年均增长1%。(3)农产品加工产值1200亿元,年均增长12.5%左右,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达3.5:1。(4)创建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市,整建制推进示范县建设,力争生态农业示范县(市、区)达7个、示范乡镇(区)30个、示范主体100个,现代生态农业发展各项指标位居全省前列。

三、重点任务

(一)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物质装备能力建设,发展现代农业示范区

1. 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整合土地整治、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新增粮食生产能力、粮食高产创建示范片等项目,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十三五”期间建设高标准农田173万亩。改善泾县、绩溪、旌德等山区县现代农业生产条件,重点在山区机耕道路、水利设施、田间平整等方面有所突破,增强农业抗灾能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水平。

2. 推进农业机械化。落实好农业购机补贴政策,重点围绕粮油(水稻、小麦、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和农机农艺结合,推进机械化进程。到2020年,创建省级机械化示范县2-3个;积极开展茶叶、山核桃等地方特色农产品示范;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270万千瓦,比“十二五”末增加30万千瓦;主要农作物耕种收农机化综合水平达到73%,比“十二五”末提高3个百分点。

3. 创新示范区经营形式。大力开展产业招商,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示范区,重点在多元化融资上有新突破;通过聚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入园,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淘汰传统耕作模式,突出推广生态农业模式和集成技术,提高农业的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全面推进示范区走绿色集约发展道路。以全市7个县市区创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其中xx、郎溪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为契机,提高现代农业示范区发展水平。

(二)加快农业绿色增长,发展现代生态农业

1. 加快标准化生产基地、养殖小区建设。探索和创新“政府推动、市场拉动、企业带动”的农业标准化生产推广机制,力争创建国家级畜禽标准化养殖示范小区18个、省级养殖示范小区34个、市级养殖示范小区(场)300个,创建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25个;继续实施水稻核心示范区、蔬菜标准园、标准化茶叶基地建设;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山核桃、香榧等林物产品生产基地,构建共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积极创建“三品一标”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认证“三品一标”产品500个以上,绿色食品生产资料认证有突破。

2. 推广生态农业模式。以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领生态农业发展,重点推广五种生态农业模式:猪(禽)—沼—果(茶、菜、粮)、经果林立体种养、水田立体生态种养、小流域农业生态治理、休闲观光生态农业模式及其技术,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着力培育质量效益为先的农业生产体系。市本级每年安排专项资金对现代农业示范区内生态农业模式推广进行奖补。

3. 扎实推进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2015-2017年,按省政府统一部署,组织开展绿色增效、品牌建设、科技推广、主体培育、改革创新“五大示范行动”,整建制推进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市创建工作;引导和支持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加强合作,充分发挥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农户在生态农业产业化中优势作用,组建农业产业联合体,形成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4. 实施药肥水零增长计划。走“精”、“调”、“改”、“控”节肥技术和“控”、“替”、“精”、“统”节药技术路径,实行化肥、农药减量控害节本增效,推进测土配方施肥,推广新肥料新技术,有效利用有机肥资源;控制病虫害发生危害,推进精准用药,实施病虫害统防统治,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新型植保药械,提高病虫害综合防治水平。到2020年,力争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到90%以上,主要农作物化肥利用率达到40%以上,提高5个百分点;主要农作物绿色防控技术覆盖率达30%,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40%,农药利用率达40%,农作物化肥和农药使用量实现零增长。

5. 着力开展农业污染治理。加大对规模养殖场的污染治理,推进养殖企业实施“雨污分流-干湿分离-粪污收集-污染治理-废弃物综合利用”全过程综合治理。稳步推进农村沼气建设。科学划定畜禽养殖禁养区,依法关闭或搬迁禁养区内的畜禽养殖场(小区)和养殖专业户。进一步完善畜禽养殖准入机制,生猪出栏稳定在110-120万头。实施好耕地质量保护和提升行动,改良土壤,治理酸化,改造中低产田,力争耕地基础地力等级提高0.5个等级以上,土壤有机质提高0.2个百分点,耕地酸化、污染等问题得到有效控制,实现“一控两减三基本”目标。

(三)加强品牌建设,提高农产品产出效益

1. 打造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基地。组织实施茶产业提升工程、竹产业提升工程、木本油料产业致富工程和林下经济富民工程等工程,到2020年,全市茶园面积达到43.7万亩,茶叶产量3.5万吨,产值18亿元;建成竹林丰产增效示范基地100万亩,竹产业行业产值200亿元;建成林下经济示范基地100万亩,木本油料生产基地120万亩。开展产业特色村提升行动,大力发展一村一品,培育一批产业特色鲜明、农民收入高、集体经济实力强、示范带动作用大的产业特色村。市本级安排专项资金用于生态农业产业化基地奖补。

2. 加强产品自主品牌创建。树立“质量为本、效益为先”的理念,推进优势资源整合,集中力量对现有优势农产品、知名品牌进行培育,积极申报农产品原产地、地理标志、驰名商标、著名商标、名牌农产品。在发展区域主导产业的基础上,以地理商标和区域名牌为依托,发挥经营主体创建主体作用和各级政府的引导支持作用,通过龙头企业与合作社、家庭农场开展联合、合作,实现企业品牌共享共建,整合优势资源,形成抱团发展态势,推进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打造“生态xx·绿色产品”大品牌。市本级安排专项资金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品牌创建进行奖补。

3.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扎实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重点开展农药及农药使用、“瘦肉精”、生鲜乳、兽用抗菌药(含水产用抗菌药)、生猪屠宰、水产品、农资打假7大专项整治行动。推行食用农产品产地准出管理制度,争取在五年时间内形成完善的产地准出管理机制。不断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信息化水平,积极开展质量追溯试点。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制建设,加快质检体系建设,提高检测能力。探索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推进国家级、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活动,创建省级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站20个以上。

4. 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拓展农业功能,组织实施“休闲农业提升计划”,充分挖掘不同区域的自然风景、古村落、农业景观、农耕文化,打造xx都市休闲养生观光农业集群;整合各类旅游资源,建成一批有影响力的观光农业园、生态主题农庄、农业科技示范园、星级农家乐,打造一批集观光赏景、休闲娱乐、美食品尝、农事体验等多功能为一体的高品质农业旅游线路。全市发展农业园区景点(含农家乐)1200个,建成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7个,其中国家级4个以上,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50个,其中国家级15个,国家三星级以上休闲农业企业20个。市本级安排专项资金对省级以上休闲农业示范县、示范点创建进行奖补。

(四)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1. 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着力培育龙头企业“甲级队”,形成引领行业发展的排头兵;加强规范化建设,全面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水平;积极引导家庭农场和专业农户开展适度规模经营。推动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合发展,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综合实力和带动力进一步增强,工商注册的家庭农场数量达到5000家,培育市级以上家庭示范农场800个,省级示范家庭农场300个,培育市级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500家、省部级农民专业合作社100家。形成物资供应、技术信息、信贷服务、销售加工等多种服务职能,覆盖全市主导产业以及40%以上农户的合作组织体系。

2. 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制定完善不同农业生产领域家庭农场的认定标准及扶持奖励办法,积极培育一批生产规模适度、配套设施较好、经营管理规范、示范效应明显的家庭农场。引导土地、技术、资本等生产要素向家庭农场、专业大户集中,推进家庭经营,采用先进科技和生产手段,提高集约化经营水平。加快土地流转步伐,完善服务措施,力争农村土地流转率达75%,市县两级全面建成农村产权交易市场。

3. 加快融合发展。推进农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引导和支持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构建以龙头企业为核心、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为基础、专业合作社为纽带,集生产、加工和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联合体,推进农产品基地建设、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和营销网络建设。全市各类联合体力争达到200个,其中市级示范联合体100个,省级示范联合体40个左右,联合体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

(五)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推广农业社会化服务

1. 稳定科技推广队伍。加快培养各类农村技能服务型人才、现代农业产业技术创新人才和农业资源开发保护骨干人才。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深入开展农技人员包村联户服务和畜牧科技进万家活动。逐步改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基础设施,提高农业科技人员服务现代农业的技术装备水平。进一步完善考评考核体系,切实抓好各类农技人才的专业技术培训。

2. 推动市场主体技术创新。推进产学研结合,支持龙头企业和合作社加强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技术协作,开发一批具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产品。支持龙头企业建立研发中心、科技示范园,引进、研发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特别是农产品精深加工等关键技术。对龙头企业建立研发中心、技术(检验检测)中心给予奖补。

3. 发展社会化服务组织。积极推进测土配方施肥、水稻工厂化育秧、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等工作,围绕主要农作物生产,重点培养规模化、机械化、专业化服务主体,开展农业生产全程化服务创新试点,积极推广托管式服务、合作式服务、订单式服务。以土地流转促规模经营,以机械化作业提升耕种收、测土配方施肥、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效益。工商注册农机、植保等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数量达到500个。加强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防预报,提升气象服务现代农业的能力水平。

(六)加强农业行政执法,提升农业法治水平

1. 坚持农业依法行政。严格农业执法监督,抓好农业行政执法案卷评查,规范实施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强化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动态管理,推进严格公正文明执法。

2. 加强依法科学民主决策。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强化规范性文件的监督管理,完善法律顾问制度,推进法治轨道行使职权,落实“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

3. 依法化解涉农矛盾纠纷。坚持行政执法与民事调处并重,积极调解农资质量纠纷,强化农村土地流转纠纷仲裁和村民筹资筹劳监督,协助开展涉农负担重大案件查处和信访处理。突出社情民意了解,妥善化解农业信访事项。畅通行政复议渠道,积极应对行政应诉。

4. 大力推进农业部门简政放权。加强行政事项的事中事后监管,巩固发展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成果落实。全面推进权力、责任清单制度,坚持政务公开,进一步深化农业部门职能转变。抓好行政审批窗口项目的“接、放、管”,持续推进窗口服务项目的清理优化,显著提升农业服务效能。

(七)深化农村改革,增强农业发展内生动力

1. 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按照中央、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工作要求全面完成任务,认真落实好二轮土地承包政策,稳定土地承包关系长期不变。

2. 积极推进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农民按股份享受集体资产收益的农村经济制度,积极推进符合条件的村级集体组织完成股份合作制改革;积极推进农村集体“三资”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加快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进程。

3. 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专业合作村)。引导农村加大集体资产开发利用;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兴办物业项目,发展物业经济;鼓励村集体兴办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引导有条件的村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大力推进农村土地整治,进行土地复垦和综合开发利用;充分利用集体“四荒四边”空闲地发展种养殖业。力争村级集体经济年收益与当地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同步增长,消除空白村,年收益5万元以上的村达到40%以上,美好乡村省级示范村所在行政村年集体经营性收入达10万元以上。

4. 认真组织农业补贴政策改革试点。根据财政、农业、银监等部门关于调整完善农业补贴政策、建立农业信贷担保体系相关文件精神,加快推进农业补贴政策改革试点工作,力争在广德县试点的基础上,逐步扩大到其他县市区。

(八)发展“互联网+农业”,提升农业区域竞争力

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和技术支持力度,大力实施“互联网+农业”行动计划,抓好农业物联网示范县、示范点建设。农业物联网应用省级以上龙头企业50%,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应用面30%,经济效益提高15%以上;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力争到2020年,农产品电商年度交易额增幅不低于30%;加强“互联网+农业”平台的整合;总结完善“聚土地”等新业态模式;构建并逐步完善射频码、二维码、一维码等扫描的全程质量追溯体系。

四、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成立领导组,政府分管副市长张黎勇任组长,副秘书长汪军、市农委主任陈海林任副组长,市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行动现代农业推进工程推进小组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组办公室设在市农委,陈海林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各成员单位切实履行好服务“三农”发展的责任,市委市政府把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作为各级党政领导班子考核的重要内容。

(二)政策保障

1. 市政府设立“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资金”。每年1000万元,其中农业园区建设500万(用于现代农业示范区内生态农业模式推广、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农产品深加工项目奖补)、新型经营主体培育200万(用于创建省级以上新型经营主体、品牌建设奖补)、生态休闲农业300万(用于创建省级以上休闲农业示范县、示范点的奖补),各县市区也要相应拿出奖补措施。市县财政每年从新增建设有偿使用费中安排专项资金,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

2. 扩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扶持资金规模。优先扶持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内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面落实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的用水、用电、税费等相关优惠政策,进一步落实支持设施农业健康发展的用地政策;优化和完善农业产业化发展扶持方式,积极争取上级贴息贷款政策。

3. 突出以金融服务为重点的配套服务。推动县域城信体系建设,开展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信用等级评定,对信用等级高的给予一定授信额度并给予利率优惠;做大做强政策性融资担保,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担保支持力度,降低“三农”融资担保门槛,降低担保费率,确保“三农”贷款在保余额比重逐年提高;扩大家庭农场“直管直贷”试点覆盖面,稳妥推进新型农村合作金融试点;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重点扩大政策性保险附加商业性保险试点;对特色优势农产品保险提供保费补贴,财政给予以奖代补。

4. 强化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服务和监管工作。发挥好国家和省资金的导向作用,同时落实好市、县财政扶持资金,确保足额及时到位。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切实履行对各项惠农政策的指导、管理、协调、服务的职责,形成各负其责、协调推进的发展合力。

(三)项目保障

结合“十三五”规划,重点围绕现代农业示范区、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农业科技创新、循环农业和生态农业创新等五大重点领域规划建设农业项目,已初步谋划现代农业建设项目49个、总投资203.52亿元(见附件)。下一步将完善项目内容,通过争取项目资金、项目整合、招商引资等方式筹措资金,联系帮扶,强化调度和监管,着力提高开工率、竣工率、达产率。

(四)法治氛围保障

加强农业法治学习培训,增强农业干部法治素养。结合“七五”普法规划,开展面向农民、服务农业、深入农村的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不断提升宣传教育的质量和效益。

(五)农业安全保障

坚持安全生产检查督查的常态推进,突出食用农产品安全、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农业机械使用安全、渔业船舶使用安全、沼气工程使用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的治本攻坚,范围覆盖全市农业领域所有生产经营单位。建立健全农业领域安全生产保障长效工作机制,推进全市农业领域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健康发展。

(六)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保障

按照“科教兴农、人才强农、新型职业农民固农”的总要求,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努力实现从“培训”到“培育”的创新、从“办班”到“育人”的创新、从传统培训到现代化、信息化培训的创新。加快构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力争到2020年全市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2000人。

农业补贴政策改革实施方案范文


农业补贴政策改革实施方案范文

下面是我们的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业补贴政策改革实施方案范文,请大家参阅!

根据x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农业三项补贴合并改革等三个实施方案的通知》(xx政办〔xx〕xx号)、xx省财政厅《关于做好全面推开农业三项补贴政策改革准备工作的预通知》(x农函〔xx〕x号)等有关文件精神,现就做好我县农业三项补贴政策改革(以下简称“三合一”改革)工作,制定如下方案:

一、改革意义

国家从2004年开始,先后设立农作物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和种粮直接补贴三项补贴。农业补贴政策实施以来,对降低粮食生产成本、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促进粮食增产、增加农民收入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农业农村形势的发展变化,农业补贴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出现补贴脱离种粮对象、补贴精准度变弱、补贴效益递减、补贴发放成本高等问题,迫切需要进行调整完善。“三合一”改革是国家调整完善农业补贴政策的重要内容,有利于保护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粮食稳产增产;有利于提高补贴资金发放效能,降低政策实施成本;有利于充分利用世贸组织规则,提高农民补贴收入。

二、改革内容

(一)补贴支持方向。合并原农资综合补贴、种粮直接补贴、农作物良种补贴等三项补贴资金,设立“农业支持保护补贴”,用于支持保护耕地地力,补贴所有拥有耕地承包权的种地农民。享受补贴的农民,对耕地保护负责,要提升农业生态资源保护意识,积极主动采取措施推进秸秆还田,不露天焚烧,确保承包的耕地不撂荒、地力不下降。

(二)补贴资金分配。省财政厅按照原农资综合补贴资金的80%及农作物良种补贴和种粮直接补贴资金,参照全省各县前三年度(2012—xx年)补贴农作物种植面积和“二调”耕地面积,按照一定比例测算并下达 “三合一”补贴资金规模。县政府根据省级下达的资金总量以及符合补贴条件的耕地总面积测算确定亩均补贴标准,县域内执行统一的补贴标准,并在以后年度保持相对稳定。

(三)补贴政策范围。补贴资金原则上与耕地面积挂钩,我县xx年以二轮承包面积为基础;对已作为畜牧养殖场使用的耕地、林地、成片粮田转为设施农业用地、非农业征(占)用耕地等已改变用途的耕地,以及长年抛荒地、占补平衡中“补”的面积和质量达不到耕种条件的耕地等,不予补贴。

三、改革任务和时间安排

按照财政部、农业部《关于全面推开农业“三项补贴”改革工作的通知》(财农〔xx〕26号)文件要求,为顺利全面推开我县农业补贴 “三合一”改革,确保在6月30日前按照新政策将补贴资金发放到位,全县“三合一”改革工作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部署启动阶段(6月5日前)。县政府成立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常务副县长和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各乡镇政府主要领导、县宣传部、县农业委和县财政局主要负责人(或分管负责人)为成员的农业三项补贴政策改革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县领导小组),研究制定改革方案,报省级备案。同时召开全县“三合一”改革工作会议,部署启动全县“三合一”改革工作。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集中开展农业补贴改革政策宣传,做好释疑解惑工作,及时回应社会关切。

(二)摸底统计阶段(6月5日—6月15日)。各乡镇负责组织落实本乡镇的“三合一”改革工作,及时将改革实施方案传达到村组,根据补贴政策要求做好补贴面积登记与审核,制作完成补贴面积基础信息表并及时公示到村组。各乡镇于6月12日前汇总各村数据报县农业委。县农业委对各乡镇数据进行汇总审核后上报县领导小组。县领导小组依据县农业委上报的全县总面积核定亩均补贴标准并于6月15日向社会公布。

(三)审核发放阶段(6月16日—6月25日)。各乡镇依据各村公示后的补贴面积基础信息表和财政所提供的农户“一卡通”代码,编制农业支持保护补贴发放清册,于6月18日前将纸质及电子版清册报县农业委。县农业委收集审核盖章后制做统计汇总表及报账申请表,于6月20日前报县财政局。县财政局依据全县汇总表、电子清册及纸质清册拨付补贴资金,于6月25日前通过农村局“一卡通”平台进行打卡发放。

(四)监督检查阶段(6月26日—6月30日)。县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对政策落实和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回头看和检查,即查即纠。避免因漏报和不报面积损害农民利益,严防弄虚作假骗取套取补贴资金现象。并对“三合一”改革情况进行全面总结,查找问题、分析原因、健全制度、总结成效。

四、保障措施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职责分工。“三合一”改革由县领导小组统一部署,组织协调。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按照部门分工原则负责组织实施。各乡镇政府负责补贴对象、补贴面积等基础数据核实统计公示工作,做好政策宣传解释及信访维稳工作。县农业部门负责指导各乡镇对耕地面积统计进行指导,并核实全县补贴面积数据,向县财政部门提供补贴面积汇总数据和补贴发放清册。县财政部门做好补贴资金发放和监管,将惠民政策落实到位。

三是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政策知晓率。制定宣传方案,充分利用电视字幕、手机短信、农业广播等形式,广泛宣传农业补贴政策改革的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施方案范文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施方案范文

小编寄语:实施方案是指对某项工作,从目标要求、工作内容、方式方法及工作步骤等做出全面、具体而又明确安排的计划类文书,是应用写作的一种文体。下面是小编给您整理的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施方案范文,请您借鉴!

为进一步建立健全农业水价形成机制,发挥价格杠杆对农业节水的作用,保障供水工程良性运行,促进农业生产用水方式转变,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政办发〔2016〕56号)要求,结合我县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治水方针,围绕保障粮食安全和水安全,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业用水需求管理。以完善农田水利工程体系为基础,以健全农业水价形成机制为核心,以创新体制机制为动力,逐步建立农业灌溉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制度,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助推脱贫攻坚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促进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

(二)基本原则。坚持政府主导,两手发力。树立市场导向,遵循市场规律,既要使市场在水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促进农业节水,又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放管结合,合力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作物合理用水需求,在核定用水量内总体上不增加农民负担。

坚持综合施策,系统推进。加强农业水价改革与其他改革的衔接。综合运用工程配套、管理创新、价格调控、财政奖补、技术推广、结构优化等举措,系统推进改革。

坚持因地制宜,分类实施。综合考虑自然条件、水土资源状况,经济发展水平,作物种植结构等因素,结合土地流转,农业经营方式转变,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先易后难,有计划,分步骤、分类推进。

坚持供需统筹,注重实效。既要强化供水管理,健全运行机制,提高供水服务效率,也要把需求管理摆在突出位置,全面提高农业用水精细化管理水平,推动农业用水方式转变。

(三)总体目标。用5年左右时间,建立健全合理反映供水成本、有利于节水的农业水价形成机制,农业用水价格总体达到运行维护成本水平。农业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普遍实行,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机制基本建立,先进适用的农业节水技术措施广泛应用,农业种植结构实现优化调整,农业用水方式由粗放式向集约化转变。

二、重点任务

(一)夯实改革基础完善农田水利工程体系

1.加强供水计量设施建设。全县新建改扩建农田水利工程要做到量水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时施工,同期发挥效益,尚未配备计量设施的已建工程抓紧改造。至2020年全面完成小型提水灌溉泵站计量设施建设,“十三五”末全县大中型灌区骨干工程全部实现斗口及以下计量供水,计量到户,主要取水口门安装计量监控,实现在线监测。基本实现取水计量有效监测。

计量设施建设分步实施:2016—2017年完成灌区渠首闸计量设施安装建设; 2017—2019年逐步实施支渠渠首闸计量设施安装建设;2017—2020年斗渠及以下计量设施安装建设。

2.提高农业供水效率和效益。完善农田水利工程体系,做好工程维修养护,保障工程良性运行。强化供水计划管理和调度,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加强成本控制,建立管理科学、精简高效、服务到位的运行机制,有效降低供水成本。到“十三五”末全县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60以上,水费计收与使用得到有效管理。中央财政专项补助资金和省级财政农田水利资金重点投入得到有效承载落实。

3.大力推广农业节水技术。在稳定粮食产量和产能的基础上,因地制宜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建立农作物生育阶段与天然降水相匹配的农业种植结构与种植制度。大力发展管道灌溉以及喷、滴灌等高效节水设施。县水务局、农委、农开局等部门在新建农田水利工程项目时,必须建设农业高效节水示范片。加大对农民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科学用水技术水平。到“十三五”末,全县节水灌溉工程面积占耕地面积比例达60%以上,农业生产结构得到合理安排。

(二)建立健全农业水价形成机制

1.完善农业供水价格管理体制。农业水价按照价格管理权限实行分级管理,大中型灌区农业水价实行政府定价。小型灌区农业水价原则上实行政府定价,具备条件可由供需双方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按照有利于促进节水、保障工程良性运行和农业生产发展的原则协商定价。实行政府定价的,由县物价局会同水务局按照农业用水成本核算核定农业用水价格。实行协商定价的,应报县物价局、水务局备案。涉及农民承担部分的,应报县减负办备案。在核定的农业水价之外,不得再收取机电灌排费等任何农业水费。价格主管部门要完善农业水价公示制度,加强对水费征收和使用监管。以小农水重点县、灌区改造、千亿斤粮食等农田水利建设项目为抓手,在项目区乡镇实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2016—2017年选取张圩乡、塘沟镇为改革试点乡镇,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完成供水计量设施建设,以试点乡镇为基础,到2017年底完成试点乡镇农业水价成本测算工作。2017—2020年持续在项目区乡镇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进行农业水价成本测算,到“十三五”末全面完成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任务。

2.建立健全农业水价形成机制。综合考虑供水成本,用户承受能力等多种因素,合理制定供水工程各环节水价并适时调整,供水价格提高到运行成本水平。统筹考虑用水量、生产效益、农业发展政策等因素,区别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养殖业等用水类型,在终端用水环节探索实行分类水价,合理确定各类用水价格,用水量大或附加值高的经济作物和养殖业用水价格可高于其他用水类型。严格执行地下水资源费征收标准,控制地下水超采。积极推行农业用水定额管理,逐步实行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合理确定阶梯和加价幅度,促进农业节水,逐步实行基本水价和计量水价相结合的两部制水价。

3.加强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建设。创新终端用水管理方式,鼓励发展农民用水自治、专业化服务、水管单位管理和用户参与等多种形式的终端用水管理模式。以项目建设为载体,在项目区内发展和壮大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组建农民用水协会,规范运行程序,依法进行登记注册,明确功能定位,拓展服务范围,健全管理机制,落实运行经费,使农民用水合作组织与其他经济组织、专业合作社融合发展,扶持其成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护的主体,发挥其在用水管理、水费计收等方面的作用。到2020年全县范围内基本实现以农民用水合作组织为主的用水管理模式。

(三)创新农业用水管理机制

1.建立农业水权制度,加强取水许可管理。加强农业取水许可管理,以全县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为基础,按照灌溉用水定额,逐步把指标细化分解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农户等用水主体,落实到具体水源,明确水权,实行总量控制,定额管理。定期修订发布农业灌溉用水定额,鼓励用户转让节水量,县政府或经授权的县水务局,灌区管理单位可予以回购,在满足区域内农业用水前提下,推行节水量跨区域、跨行业转让。严格农业取水许可审批,县水务局负责农业取水许可审批,规范取水许可证的发放,加强农业取水许可日常监督管理。到“十三五”末,全县农业取水许可实现全履盖,取水许可证制度在农业用水中得到有效落实,2017年完成供水水源集中的**和**两个大型灌区和柴沂、古泊、新北、沙河、淮西五个中型灌区取水许可证发放工作。

开展用水调研,确定农田用水定额。一是在2016年底完成农业总水量和亩均用水量调研。二是确定初始水权,制定亩均用水定额,根据定额进行用水量分配。三是率先在试点乡镇落实供水计划,严格定额考核,改革完成后在全县范围内推行。

2.推进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和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以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为牵引,统筹推进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和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做到同步计划、同步实施、同步验收。推广试点地区成功经验,加快完善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体系,探索将财政投资形成的农田水利设施资产转为集体股权的有效办法。规范农田水利设施产权移交给产权主体的程序要求,领发产权证书,将使用权和管理权移交给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农村集体组织,受益农户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探索产权所有人以农田水利设施作为抵押,取得金融贷款支持的有效途径。指导产权所有者落实管护责任,保障工程正常运行,建立并落实工程产权所有者筹资为主,财政补助为辅的工程管护经费长效机制,2017年基本实现农田水利设施“产权明晰、权责落实、经费保障、管用得当、持续发展”的目标。

3.建立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机制。在完善水价形成机制的基础上,建立与农民承受能力,节水成效,地方财力相匹配的农业用水精准补贴机制。补贴标准根据定额内用水成本与运行维护成本的差额确定,重点补贴种粮农民定额内用水。补贴的对象、方式、环节、标准、程序以及资金使用管理等,由县财政局、水务局确定。根据节水量对采取节水措施、调整种植结构节水的规模经营主体,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和农户给予奖励。在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过程中县财政、水务部门要多渠道筹集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资金,统筹财政安排的水管单位公益性人员基本支出和工程公益部分维修养护经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维修养护资金、补助、有关农业奖补资金等,落实精准补贴和农业节水奖励资金来源,出台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资金使用管理办法。

三、保障措施

(一)落实责任,强化宣传引导。切实提高思想认识,把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作为改革重点任务,积极推进。县政府成立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加强对农业水价改革的组织领导。县发改局、水务局、农委、物价局、农工办、财政局、农开局等部门要分工协作,形成工作合力,抓好各项措施落实,每年向县政府报告改革进展情况,要及时总结改革经验,予以推广。加强舆论引导,强化水情教育,引导农民树立节水观念,增加节水意识。提高有偿用水意识和节约用水的自觉性,为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二)加大投入力度。健全完善多元化农田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真正把农田水利作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来抓。认真落实各项投入政策,特别是落实好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等专项政策,加大农田水利投入力度。创新农田水利投融资体制,发挥财政政策导向功能和财政资金杠杆作用,利用民办公助、先建后补、税收优惠、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等方式吸引金融资本工商资本等社会资金投入农田水利建设和管护。

(三)加强监督检查和考核力度。县发改局、财政局、水务局、农工办、农委、物价局、农开局等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科学合理地核定农业用水成本及用水价格,加大对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的合规建设运行、正确履职担责、经费收支使用等方面的业务培训和监督考核力度。加强督促检查,抓好跟踪督办建立绩效考核机制,分析查找存在问题,协调解决改革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增强改革的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真正把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措施落到实处。

特色农业旅游商品开发实施方案


特色农业旅游商品开发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发挥我市特色农业资源优势,加快特色农产品的发展,培植特色产业,全面提升农业整体素质和效益,做大做强旅游产业,延伸旅游产业链条,着力打造特色农业旅游商品品牌,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我市旅游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践行科学发展观、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民增收”为指导,以发展旅游产业为载体,以特色农业资源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农民收入为目标,以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为核心,按照市委、市政府大力发展“特色、规模、效益农业”的总体要求。选择具有竞争优势或潜在优势的特色农产品,作为特色旅游农产品的发展目标和建设重点,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主体,实施扶优扶强战略,集中力量进行重点培育;形成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特色旅游农产品产业集群,从整体上提升全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我市旅游产业和特色农产品互利双赢、共同发展。
二、基本原则
以市场为导向,瞄准现实需求,着眼潜在需求,统筹规划,重点发展商品率高、开发前景广的特色农产品,用产业化的理念谋划发展,延伸产业链条,打造特色旅游农产品产业。加大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提高产品质量,使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无公害、绿色、有机化,打造安康旅游农产品名牌,构建特色产业群体,提高产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
三、开发目标
1、特色农产品的确定
我市特色农产品品种多、分布广,依照特色农产品的基本内涵和特征,结合“市场竞争力强、开发增值潜力明显、技术成熟、规模相对较大、对农民增收贡献率高、见效快”的原则,确定以腊肉、蚕丝、茶叶、魔芋、绞股蓝、木瓜食用菌、富硒菜油、富硒大米、皱皮柑为十个优先发展的特色农产品,并进行系列产品开发。
2、目标任务
到20xx年,实现“五个一批”和“两个提高”,在全市培育一批在国内、国际市场有较强竞争力的特色农产品,打造一批具有安康乃至西部区域特点、知名度高的特色产品品牌,建设一批特色产业带或产业区,建成一批标准化示范基地和龙头企业,带动一批农民致富,推动我市特色农产品向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集团化发展,显著提高特色农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提高我市特色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一)腊肉
以现有镇坪美味佳公司为龙头,扩建、兴建年加工腊肉50吨的加工企业2—3家,提高生产能力,扩大生产规模,打响“镇坪腊肉”、“八仙腊肉”、“南宫山腊肉”品牌,实现生产腊肉200 吨,同时按照旅游方便食用的思路,进行产品系列开发,满足市场需求,催生产业效益最大化,年产值达到 1亿元。
开发品目:腊肉、即食腊肉干、腊肝、配套洋芋干、干竹笋
承担单位:镇坪美味佳公司、平利县八仙农家腊肉厂、岚皋县南宫本文 山腊肉加工厂
( 二)金州丝绸
以安康市巴山宝业丝绢公司、巴山丝绢公司、石泉县永宏丝业有限公司、鎏金蚕家纺有限公司为龙头,进行蚕丝被、真丝衣、真丝手绢、围巾的系列开发。
(三)安康茶叶
以平利女娲茶业公司、紫阳富硒茶业公司为龙头,辐射汉滨汉水韵、石泉灵雀,突出富硒特色,以无公害茶叶为主体、绿色、有机茶为发展方向,到20xx年,茶园面积扩大到50万亩,茶叶产量由380万公斤提高到500万公斤,名优茶比例由35.8%提高到50%,产值3亿元。
品目:女娲银针 、八仙云雾、 紫阳银针、毛尖、汉水韵、石泉灵雀。
承担单位:紫阳茶叶局、平利茶叶局
(四)秦东魔芋
以秦东魔芋食品有限公司、岚皋明珠魔芋食品有限公司为两大龙头企业,实行技术、资金、品牌重新整合,强强联手,优势互补;继续研发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开发魔芋系列产品,总产20万吨,产值1.9亿元。年出口能力达到 1万吨,产值3 亿元。
品目;雪魔芋系列食品、素魔芋系列食品
承担单位;安康市秦东魔芋食品有限公司、岚皋县明珠魔芋食品有限公司
(五)绞股蓝
以平利县绞股蓝中心、安康北医大为龙头,建设一批符合gap标准的种植示范园,人工种植面积达到 3万亩,其中规范化种植基地1万亩。开发绞股蓝饮品,实现产值 0.7亿元。
品目;绞股蓝龙须茶、绞股蓝叶茶,
承担单

特色农业旅游商品开发实施方案第2页

位;平利县茶叶局
(六)木瓜
以白河县逸酒厂、百益木瓜酒厂、天裕木瓜酒厂为龙头,借助“白河木瓜”已获国家农产品原产地保护品牌效应,发展木瓜系列旅游产品,如木瓜汁、果醋、酒等产品 。
品目: 木瓜汁、果醋、酒
承担单位: 白河县逸酒厂、百益木瓜酒厂、天裕木瓜酒厂
(七)食用菌
以“宁陕食用菌”为主体。借助“宁陕食用菌”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效应,在宁陕以香菇、木耳为主,紫阳、月河川道流域重点发展秦巴硒菇、平菇、香菇、姬菇、杏鲍菇等品种,。
承担企业:宁陕县秦宝农副产品公司
(八)富硒菜油
优势区域:以汉滨、汉阴、石泉、旬阳为重点,在川道和浅丘粮油产区建立30个“双低”油菜生产基地乡镇。
发展目标:到20xx年,“双低”油菜种植面积达到60 万亩,油菜籽产量8万吨,含油率提高2~3个百分点,芥酸、硫甙含量达到部颁标准。以汉阴县成林油脂公司为龙头,整合富硒菜油两大品牌,扩大生产规模,年加工能力达到 2 万吨,实现产值 3亿元 。
承担企业:汉阴县成林油脂有限公司、安康市硒源油脂有限公司
(九)富硒大米
建设区域:汉滨区建民镇、花园乡、河西乡、大同镇、五里镇、恒口镇;汉阴县涧池镇、永宁乡、蒲溪镇、平梁镇;石泉县池河镇等月河川道11个乡镇20个行政村。
建设目标: 到20xx年,建成标准化优质富硒大米生产基地10万亩,平均亩产达到 600公斤,全部达到国家部颁二级优质米标准。以汉阴县红星和金鑫粮油加工厂无公害富硒大米为依托,建成年产10万吨大米、产值3亿元、利润3000万元的优质大米加工生产线一条。
承担企业; 汉阴县红星粮油有限公司、汉阴县金鑫粮油有限公司、安康市兴安粮食有限公司
(十)柑橘
建设区域:以旬阳、紫阳、汉滨、3县区汉江及其支流两岸海拔600米以下为重点区域,品种以皱皮柑、金钱桔为主
发展目标:到20xx年,全市建成以皱皮柑、金钱桔、皮柑为主的标准化小杂果生产基地5万亩;打响旬阳皱皮柑品牌。年生产能力达到 3.5万吨,实现产值 0.7亿元。
承担单位:旬阳县冬青村柑橘协会、汉滨区九里湾柑橘协会
(十一)安康绿壳蛋
以旬阳县兴农畜禽养殖有限公司和岚皋县秦巴生大农业有限公司为龙头,大力推行无公害、绿色标准化养殖技术,是蛋产量达到100万枚。
承担企业:旬阳县兴农畜禽养殖有限公司
岚皋县秦巴生大农业有限公司
五、保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提高思想认识。要把开发十种农业特色旅游商品提高到丰富安康旅游内容、形成新的消费热点、增强城市吸引力、竞争力和提升安康形象的高度来认识。旅游、农业、文化、工商等各部门要相互协调,共同营造研制、开发、生产、销售旅游商品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谋求安康旅游业的和谐发展。
(二)加大扶持力度,制定发展规划。政府应发挥宏观引导职能,树立大旅游的观念,注重从政策和资金投入方面扶持农业特色旅游商品开发项目,促进旅游业六要素的协调发展。要有一个明确的旅游商品发展规划,可邀请有关专家,在广泛论证的基础上,确定发展规划。
(三)加强产品认证,提升产品质量。安康特色旅游农产品的开发要按照“优质、特色、安全”的发展思路,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加快无公害、绿色产品认证步伐。同时由市农业局、双创办、旅游局、质监局、工商局、卫生局联合组织开展安康特色旅游农产品标识认证活动,从而提高我市特色农产品的知名度和质量。
(四)明确开发思路,提升整体水平。把特色农业旅游商品逐步培育成旅游业中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加快旅游商品发展过程中,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精品为龙头,突出地方特色,提升旅游商品形象,推进安康旅游农产品的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系列化、礼品化和便携化。
(五)强化品牌营销,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政府的公共资源优势,以政府权威性为基础,将一批质量上乘、文化品位高的特色农业旅游商品作为公务礼品的首选商品,扩大市场影响力;利用各种文化节庆活动展销安康旅游商品;积极参加全国性的旅游商品交易会,推介安康旅游商品;举办面向省内外的旅游商品设计、征集大赛活动,评选出构思独特、设计新颖的旅游商品进行开发;利用各种大众传播媒介如广播、电视、网络等,扩大安康旅游商品信息发布的区域范围。
(六)营造购物环境,规范市场秩序。可建设大型旅游购物中心,设立网上品牌专卖店,联络全国主要旅游商品批发市场,发展品牌加盟销售商等;进一步健全旅游购物市场的投诉制度,加强旅游购物市场监督检查力度,尤其要依法打假维权,保护知识产权,保护公平竞争,维护旅游者和旅游商品研发、生产企业的合法权益,建立起旅游商品行业自我保护机制和自我约束机制,实现安康特色农业旅游商品经济健康发展与旅游者满意的双赢目标。
(七)设立专项基金,建立长效机制。参照国际比较通行的做法,设立安康特色农业旅游商品开发专项基金,建立政府引导性的投入机制,培育、扶持一批重点特色农业旅游商品生产企业和销售专业市场,尽快将特色农业旅游商品这一新兴产业做大做强。

欢迎阅读范文网《取消农业税及其附加工作实施方案》内容,我们还为您精心挑选了关于2024策划方案的优质专题,请访问:智能农业实施方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