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工作总结 > 十二五教育培训工作总结 > 导航 > 气象事业十二五工作总结及十三五工作安排

十二五教育培训工作总结

气象事业十二五工作总结及十三五工作安排。

时光荏苒,我们和时间在同步成长,此时我们应该好好准备工作总结,总结是对我们过往的工作进行的一个理性的分析。那么工作总结怎么写比较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气象事业十二五工作总结及十三五工作安排”,建议你收藏本页和本站,以便后续阅读!

气象事业十二五工作总结及十三五工作安排

“十二五”规划纲要实施五年来,区气象局在**区委、区政府以及上级气象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紧紧围绕十二五规划的总体目标,创新思路,真抓实干,规划实施总体情况良好,气象事业继续保持健康、持续、快速的发展。气象防灾减灾体系进一步完善,气象监测设施更加多样,气象预报预警更加准确精细,气象信息发布更为广泛快捷,气象资源开发利用有效实施,气象灾害科普教育更加普及。现将**气象事业“十二五”工作总结和“十三五”工作安排汇报如下:

一、主要工作进展情况

(一)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建立健全“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防灾减灾体系,重点推进气象灾害基层防御系统建设。

1、政府主导的气象防灾减灾应急防御工作进一步规范。

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继印发实施《**区气象灾害应急预案》之后,发文成立气象灾害防御指挥部和办公室,同时为进一步推进气象灾害应急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气象应急信息发布工作的通知》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气象预(警)报信息发布制度,推进各协作单位明确职责,建立信息发布响应机制,畅通绿色通道,推进气象应急信息分类、分级、分区域、分灾种发布。

2、基层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进一步深化

编制并发布实施《**区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全面完成**区所有乡镇(街道)基层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建设,成为我省首个全面完成此项任务的县(市、区);深入推进社区和重点单位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针对性指导20个村社区完成省级气象防灾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和全区57个重点单位全部完成气象灾害应急准备工作认证。梳理调整气象防灾减灾“四员”队伍结构完善,气象应急联动人员扩充至4000名。针对**区涉化企业多、规模大,对气象灾害特别是雷电灾害敏感度高的特点,探索“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监管模式,加强和推进**区防雷安全管理工作,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防雷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将防雷安全监管列为安全生产监管的新常态,落实“自查为重点、抽查强促进”的安全监管评价体系和自律机制,积极构建完善的雷电灾害防御体系。

落实区镇(乡、街道)两级气象防灾减灾视频通报业务试点工作。完成气象灾害应急指挥视频会议系统建设,印发《**区区镇(乡、街道)间气象防灾减灾视频通报业务办法》,建立通报业务工作制度和业务流程,实现省—市—县—乡四级气象信息互通和工作联防,提升防御准备和应急反应能力。制定《**区气象灾害预警广播系统建设实施方案》,完成100个预警广播系统的安装和使用,进一步提高我区重大(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传播时效,扩大覆盖范围,提高灾害预警在村(社区)、人员密集场所、防汛危险地带的覆盖面。

(二)公共气象服务系统建设

1、公共气象服务软系统建设

丰富服务产品,改善服务手段,增强服务能力,不断提高城市化进程中公共气象服务水平。推出天气周报、月气候监测公报、霾监测公报等气象服务产品,通过应急短信网站即时显示、气象微信、微博等新兴服务方式,进一步扩大气象信息的公众覆盖面,提高气象服务时效。加强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和评估,不断深化气象为农服务,特别是深入开展**特色的设施农业和旅游农业气象服务。

开拓公共气象均等化服务领域,借助“智慧.爱心24小时”残障人士信息服务平台,为残障人士提供个性化免费气象信息。针对残障人群的特殊需求,为盲人朋友提供语音气象服务信息,为失聪人士提供文字气象信息,《**气象》影视节目推出手语气象服务新模式,使得气象信息均等化服务触角进一步深入蔓延。20xx年起连续四年推出并扎实落实气象为民服务五件实事,以为民实事工作呼应社会需求和群众关切。

加强对气象灾害发生、发展规律和致灾机理,以及灾害和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的关系研究,提高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和科学预测预防水平。进一步提高数值计算能力,以提高天气预报预测精细化和准确率为核心,进一步提高中小尺度区域数值天气预报能力,建成网格化、分灾种的气象预报预测体系,建成预报预警一键式业务发布平台。

2、综合气象探测系统建设

在区委区政府支持下,在相关单位的共同努力下,**气象公园一期建设项目基本完成。新型标准气象观测站和**霾监测分析气象业务系统建成并投入业务运行。二期建设项目也已具备建设条件。山洪地质灾害防治非工程性措施建设项目气象部分完成建设任务并通过验收。小港实验学校区域气象观测站投入运行。**区智慧气象系统一期建设项目完成建设。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气象灾害监测发布设施补建,综合气象服务平台建设,以及旅游、交通、农业、海洋、公共等专业气象服务分平台建设等。项目实施后将进一步完善气象监测网络,提高气象服务的精细化水平。信息平台的搭建将整合现有各类专业数据库资源以及与市、省、国家的气象业务工作平台对接,推进气象服务在更广泛领域的应用和发展,实现气象事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积极探索梅山保税港区气象综合服务新思路。针对梅山保税港区开发建设和科学发展对气象服务提出的新要求,积极谋划气象服务新思路,结合实际按“四有”标准(有综合观测基地、有固定办公场所、有固定气象服务联络人、有固定气象服务产品)积极推进梅山保税港区气象综合服务工作,已安排专人开展气象服务工作,努力发挥气象在保障梅山保税港区开发建设、防灾减灾、科学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三)港口气象服务能力建设

成立**港口气象中心,建成由多要素自动站、雷达等组成的港口气象监测网,同时加强与海事、港口等部门合作,共享企业自建的测风站、能见度站等资料。**港口气象中心已形成细化到作业港区、锚地、航线的产品多样化、预报精细化的预报业务体系。同时,完善近海海洋气象服务监测网络,提升对海上大风、海雾等的精细化预报能力,不断完善针对港口、航线的预报服务产品,全面服务以**港为中心的**港口经济圈建设。

(四)气象科技创新和人才队伍建设

积极推进气象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强化跨部门多领域合作研究,《塑料大棚小气候变化特征及其与蔬菜种植的关系》、《**区霾特征及天气形成机制研究》、《**港口气象服务产品与平台开发》三个科技项目分别获市、区立项,多篇学术论文获得交流或发表,气象科技创新和科研成果业务转化能力得到提升,有力地支持了全区气象预报预警及服务能力的提升。初步建立一支高学历、高职称和高素质的专业骨干队伍,本科以上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达90%,气象科技人才队伍结构得到有效改善。

(五)主要项目建设情况

“十二五”气象重点建设项目投资估算5371万,资金来源为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省、市、区三级财政)。20xx-20xx年地方财政配套**市气象局统一建设推进气象监测、预警等系统项目资金约3072万。20xx年推进实施的全国山洪地质灾害气象保障工程项目由中央财政配套300万,市区财政配套300万,开展暴雨洪涝灾害风险普查、暴雨诱发中小河流洪水、山洪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服务业务等。20xx-20xx年**市气象灾害预警与应急系统二期工程中央、地方配套资金共计约1.2亿,支持进一步完善气象海洋气象监测预警系统、气象为农服务系统;完善气象传输层中通信网络的建设;完善气象应用层的建设,构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化平台。

目前已完成**气象、流域监测网、水平能见度自动观测网、沿海地面监测网、残疾人无障碍信息气象平台、农业园区气象服务示范基地、农业气象综合发布系统、交通气象监测预警系统部分、旅游气象监测预警系统部分、沿海气象预报预警系统等项目建设。

二、规划项目实施所取得成效

通过“十二五”发展规划部分项目的实施,气象事业整体水平有了提高,气象服务已基本覆盖到防灾减灾、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

(一)公共气象服务效益

初步建成了机构健全、管理规范、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公共气象服务体系,气象决策服务能力明显提高,气象公益服务受众面明显增大,行业专项服务效益明显增加。气象服务产品种类不断丰富。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公众覆盖率,气象服务公众满意率明显提升。雷电监测、预警能力和雷电防护水平及其检验检测能力显著提升。

(二)气象防灾体系效益

建立健全“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实现防御规划到区级、组织机构到乡镇级、精细预报到乡镇级、自动观测到乡镇级、气象服务站到乡镇级、气象信息员到村级、灾害防御责任到人的防御体系建设。

(三)气象预报预测效益

数值预报产品与雷达、卫星、自动站等综合探测资料的分析应用能力明显增强,气象预报预测的准确性、时效性、针对性和精细化水平全面提高。制作与发布7-10天天气预报;区域性暴雨、寒潮、大风、高温、低温等灾害性天气24小时预报准确率提高,突发灾害性天气预警时效达30分钟以上;全面开展农业、环境、交通、电力、港口等行业的气象影响条件预报预警。

(四)综合气象观测效益

综合气象观测网更加完善,重点突破气象观测从陆地向海洋、从城市向乡村、从常规向特种的转变。自动气象站实现乡镇和气象灾害多发的重点水系流域全覆盖。建立布点合理、探测要素丰富、基本覆盖我区港口和沿岸的立体化的海洋气象自动化观测体系,填补我区海洋和临港气象观测资料缺乏现状。加强大气成分观测,提高霾、负氧离子的监测能力。

三、“十三五”规划建设思路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围绕**建设港口经济圈以及**区建设港口经济圈核心区重大要求,坚持公共气象发展方向,以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为主线,以港口经济圈气象保障工程、公共气象服务提升工程、生态环境与气候变化应对工程以及公共安全保障工程建设为抓手,不断提高气象预测预报预警能力、防灾减灾能力、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和开发利用气候资源能力,为**区以更高水平跻身全国县(市)区综合实力第一方阵提供坚强气象保障。

(二)发展原则

需求牵引,突出特色。根据气象现代化总体要求,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对气象服务内在需求,彰显**港口特色,明确重点目标和主要任务,最大限度发挥气象现代化效益。

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调动社会力量,有效利用社会资源,形成全社会协同推进气象现代化的合力。

统筹协调,科学发展。着力建立气象部门和各级政府共同推进气象现代化的格局。统筹协调现代气象业务、气象科技创新和气象科学管理,统筹协调行业和地方气象事业,优化资源配置,促进气象现代化集约、高效、协调发展。

深化改革,开放发展。从人才、资金、体制等方面深化气象改革,开创**气象工作新局面。加强与同行气象相关部门、科研机构合作,促进全社会资源和气象信息充分利用和共享。

(三)主要目标

到2020年,基本建成结构完善、功能先进、服务高效的气象现代化体系。气象监测预警能力、公共气象服务能力和气象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气候资源开发、生态环境、防灾减灾等的气象保障服务能力明显提高,形成基本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适应新时期气象事业科学发展新格局。气象事业综合实力达到全省县市区先进水平。

1、现代化的综合观测系统进一步完善

布局科学、功能先进的综合气象观测系统进一步完善,基本实现全天候、多要素、高时空分辨率的连续自动观测。重要区域或重点领域的专业气象观测网络基本建成。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得到有效保护,技术装备保障能力明显增强。

2、气象预报预测预警准确率和精细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灾害性天气短时临近预报业务进一步完善,预报时效得到延长,预报准确率和精细化水平明显提高。台风、暴雨、强对流等灾害性天气预警时效得到提高。

3、公共气象服务能力进一步强化

气象服务领域不断拓展、服务手段不断完善、服务产品的科技含量不断提升,气象灾害预警信息覆盖率、气象服务公众满意率明显提高,基本实现公共气象服务城乡均等化。

4、气象防灾减灾能力进一步提升

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组织体系和工作责任制基本明确,气象灾害防御职责及内设机构设置更加规范,部门间应急联动防御机制得到有效落实,气象防灾减灾能力进一步提升。

5、应对气候变化和气候资源开发利用能力进一步提高

气候资源监测评估以及开发利用工作取得显著进展,为生态文明建设和积极应对资源环境压力提供有力气象科技支撑。

6、科技创新和人才队伍支撑能力进一步提高

气象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水平明显提高,科技研发成果业务转化率达到80%以上。气象人才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本科以上学历人员比例达100%。

FWr816.Com好文推荐

评审中心十二五工作总结及十三五工作安排报告


评审中心十二五工作总结及十三五工作安排报告

自“十二五”规划纲要实施以来,区评审中心在区委、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的正确领导下,在相关职能部门的协作与支持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创新评审方式方法,顺利完成了政府投资项目概、预、结(决)算的评审工作以及各项目标任务,不断推进我区政府投资项目评审工作再上新台阶。现将五年来中心的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节减政府投资项目财政资金成效显著

20xx年—20xx年,评审中心五年累计完成政府投资项目概、预、结、决算评审共3716项, 审核投资598.87亿元,共核减投资45.13亿元,核增14.64亿元。其中:概算670项,审核金额3169460.92万元,核减324936.36万元,核增102921.64万元;预算1552项,审核金额1551329.46万元,核减101952.18万元,核增40660.93万元;结算1159项,审核金额640194.45万元,核减23792.98万元,核增2518.58万元;决算335项,审核金额627738.05万元,核减637.87万元,核增300.37万元。不仅节减我区财政建设资金,还有效地从源头上遏制了政府投资项目建设中的商业贿赂行为。

二、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评审工作实效性

(一)实施全过程跟踪评审。中心对区内投资金额较大、项目结构复杂、施工工期较长的重点重大工程、民生项目实施全过程跟踪评审。对跟踪评审项目采用提前介入、优化设计方案等手段严把事前评审,与建设单位建立常态化沟通协调渠道,实时掌握工程联系单变更等关键环节加强事中评审,重点、难点问题经常“回头看”强化事后评审,大幅减少了工程变更及项目超概现象的发生,更大限度地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五年来,共完成了**隧道及连接线、**线拓宽、**商务中心、**商务中心、**公路改造、**新村BT项目、**人民医院等十多个项目的跟踪评审工作,为项目建设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二)加强对街道(镇)小型项目的评审管理。20xx年3月1日起,我区街道(镇)小型项目首次纳入评审中心组织评审。为此,中心与区监管办联合出台了《**区街道(镇)小型工程项目评审管理暂行办法》。在日常评审工作中,采用专人管理制度,并通过对该类项目实行统一受理、择优选择5家中介机构参与项目审核、实行会商机制抽查重点和民生项目等方法,最大程度实现该类项目评审程序统一化,不断提高评审效率;并且,积极配合区内相关部门做好对该类项目的抽查工作,配合做好对小型项目监理、造价咨询、招标代理等中介机构管理体系的建设工作。20xx年1-10月,共完成评审项目84项,审核投资26487.49万元,核减3143.29万元,核增2562.71万元,调整误差率达21.5% ,有效规范了对该类项目的管理,节约了财政资金。

(三)创新科技手段提升评审成效。利用神机妙算、品茗、CAD等计算机软件开展评审,20xx年中心自主开发了“政府投资项目评审系统”,并于20xx年、20xx年进行升级完善,开发并投入使用“政府投资项目协审系统”使项目协审过程中各类资料的传输、共享及项目协审委托情况的查询更加便捷,实现并完善了中介机构网上实时协审的网络化管理模式,进一步拓展了评审管理网络化的范围和空间。开发了协审委托项目列表模块,对协审系统进行优化,使协审委托工作更加规范、有序、合理。通过网络升级、模块优化等手段,实现逐步由原先单一的项目评审向项目评审与管理相结合的方式转变,极大地提高了评审效率。

(四)建立沟通协调机制,提高项目评审时效。一是加强与相关单位的沟通与合作。通过走访、开展问卷调查、定期召开评审座谈会等有效形式,主动与各建设、设计、施工、中介咨询等单位通力合作,相互配合,使沟通协调机制得以落实,进一步提高评审时效;二是实行对接机制,服务项目建设。20xx年起,评审中心实行项目评审人每周一次,部门负责人每月一次,中心领导每季度一次的实践锻炼活动。在对接过程中,积极参与区内重点项目前期工作,协助建设单位做好投资管理,并且与建设单位实时协调评审过程中碰到的重点、难点问题,听取相关单位的工作意见、建议,及时解决各类问题,提高评审成效,实现了“服务前置、帮助提高、自我提升”的工作目的。

(五)完善中介机构入围考核机制。自2020年起,中心以政府采购方式公开选择技术力量强、服务意识好的中介单位参与我区政府投资项目协审工作,并与其签订《廉政责任书》,促进项目廉洁评审;近几年不断完善《评审中心委托中介造价咨询机构协审考核办法》,对参与政府投资项目协审的中介单位在人员配备、评审时限、评审质量、资料归档、服务质量五个方面实行“百分制”考核,对年终排名前列的协审中介给予下年度直接入围资格,对问题屡出的中介按相关规定要求其整改、暂停委托直至淘汰,促使中介协审单位不断增强责任心和紧迫感,提高协审质量。

(六)积极推广运用评审成果。一是坚持业务讨论会制度,对评审过程中遇到的疑点、难点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总结提炼评审成果,并以每月汇报的形式发送至相关单位和领导为其提供决策参考。二是以数据库系统为基础,对造价资料进行编码、分类,并建立相应的造价指标库和无价材料库,逐步实现工程造价资料库的积累,实现评审信息和资源共享。20xx年完成了《**区政府投资项目经济技术指标汇编》一期汇编工作,为类似工程项目投资估算提供了有效的参考依据;三是以造价为契入点,对项目评审中发现的违反建设程序、降低质量标准、弄虚作假、高估冒算等重大问题,通过信息、专报等形式及时披露,并提出合理建议,推进政府投资项目规范化管理,使评审成果得到进一步推广运用。五年来共有7篇专报被区委、区府两办录用并得到了区内相关领导的重视和批阅。

三、我区政府投资项目评审工作“十三五”工作安排

(一)转变工作方法,加强评审监督。一是突出重点项目,集中力量加强全面审核。根据年度政府投资项目计划等情况,对涉及区域性重点重大工程、民生工程、应急特殊工程等项目各造价评审环节进行全面评审,部分项目将委托中介机构评审,并在中介机构评审的基础上,抽取一定比例的项目进行全面复核;二是健全工作机制,保证项目投资评审实效。根据评审工作方式方法的转变,计划修订《评审实施细则》、《项目委托评审办法》、《委托评审考核办法》等制度,出台《关于进一步改进评审工作的若干意见》等,不断完善工作机制;三是切实落实责任,共同促进评审质量效率。中心将及时做好与各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规范操作,明确定位,形成职责明晰的评审运行机制。

(二)加强监督管理,提高委托评审质量。一是完善中介委托评审考核办法。中心将进一步提高对委托中介机构在评审质量、评审效率、廉政管理等方面的要求,对委托评审项目全过程进行跟踪、考核、监管,促使其不断增强责任心和紧迫感,提高委托评审质量,并建立委托中介考核奖罚机制;二是加强对委托中介的培训。强化对委托中介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培训,统一评审报告书、工作记录及工作底稿的格式等,健全委托中介提出问题的会商和回复机制;三是加强对中介机构审核质量的监督管理。中心将会同区监管办、财政局等单位对未经复核,由中介机构独立审核完成的项目再按一定比例进行质量抽查,作为对中介机构质量考核、监督的依据。

(三)做好重点工作,切实履行职责。一是参加实践活动,提高服务水平。持续开展评审业务人员到一线参加实践锻炼活动,实现“服务前置、帮助提高、自我提升”的工作目的;二是注重评审质量,提高评审效率。要不断拓宽评审思路,高质高效地完成政府投资项目概、预、结(决)算的审查工作以及各项目标任务,确保项目建设资金的安全和有效使用,促进区域特色保廉体系的构筑;三是完善评审系统,提升评审成效。20xx年计划完成“**政府投资项目评审系统三期”开发建设,实现评审流程更严密、项目管理更规范、数据分析更灵活的目标;四是加强工程造价资料库积累。中心将结合政府投资项目评审系统,采取以数据库系统为主的模式,对造价资料进行编码、分类,并建立相应的子系统,逐步完善工程造价资料库的积累,定期编制项目经济技术指标,为有关部门、领导决策提供参考。

(四)加强内部队伍建设,提高评审业务水平。一是加强内部考核,完善内部管理制度。优化中心内部绩效考核办法,完善奖惩分明的激励机制,从而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提高评审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二是加强职工培训学习。开展针对评审人员的专题讲座、短期培训等,具体涉及工程造价、法律知识、政府采购等方面知识,提高评审队伍的综合素质;三是集中力量整合专业优势。针对区内重点、民生项目,采用按专业分类集中整合评审人员的方法参与项目全过程评审,确保项目评审精细化管理,有效缩短项目评审时间,提高项目评审时效;四是强化评审队伍廉政建设。加强对评审人员的廉政教育和职业操守教育,建立质量复核、过错责任追究等制约机制,努力打造一支公正、高效、廉洁、精业的评审队伍。

林业局十二五工作总结及十三五工作安排


林业局十二五工作总结及十三五工作安排下面是我们的小编给大家推荐的林业局十二五工作总结及十三五工作安排供大家参阅! “十二五”期间xxxx市林业局在省林业厅的指导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加强生态保护和生态建设工作为中心,统筹兼顾,圆满的完成了“十二五”期间规划的各项工作目标。现将“十二五”规划工作总结如下: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一)造林绿化工作 1.造林任务圆满完成。五年来,经省、市级年度检查验收,共完成造林8万亩,森林抚育3.8万亩,低效林改造2.5万亩。2.林业工程项目逐步完工。一是按时完成了林业生态建设提升工程(新造林)和中央财政补贴森林抚育的作业设计、报批、施工、自查验收工作,省级检查验收工作。二是完成了20xx-20xx年植被恢复工程1765亩的设计、询价采购、施工和管理等工作。三是完成了xxxx市20xx年林业重点造林工程、20xx-20xx年植被恢复工程、20xx年农业综合开发林业生态示范项目、2020年长江防护林工程、20xx年长江防护林工程等检查完善、管理、检查验收、资金兑付工作。3.退耕还林成效突出。五年超额完成省厅下达我市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任务,其中速丰林8500亩、经济林1.9万亩,低质低效林改造1.864万亩,林下种植经济作物9520亩、中幼龄林抚育2.1万亩。4.花卉苗木面积增长迅猛。新增花卉苗木育苗面积1.3万亩,其中林业育苗0.5万亩,花卉0.8万亩。5.林业产值稳步增长。“十二五期间”林业总产值累计28.59亿元,其中,其中花卉产值2.6485亿元。(二)森林资源管理和保护1.林业资源管理逐步完善。“十二五”期间,我市严格执行省林业厅下达森林采伐限额指标,采伐限额控制在指标以下,凭证采伐率达到98%以上;木材凭证运输证合格率达97%。育林基金的收缴逐年增加,20xx年育林基金收缴29.9752万元;20xx年37.2485万元;20xx年92.6378万元;20xx年95.4246万元;20xx年1-10月83.312万元。我市每年造林面积比采伐面积大,使木材生产进入了良性循环的状态,为我市森林覆盖率达标,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奠定了坚定的基础。2、林业行政执法力度不断加强。为保护我市森林资源安全,“十二五”期间,按照省、市统一部署,我局积极开展有针对性专项治理行动,查处和打击乱砍滥伐林木、乱占林地、私收乱购和无证运输的违法犯罪行为。五年来,我局共办理各类林业行政案件512起,破坏森林资源刑事案件受案35起,有效地保护了我市森林资源的安全,促进了森林资源保护和林业长远发展。3、严防森林火灾。“十二五”期间全面加大了防火宣传教育力度,加强了防扑火专业队伍和防扑火基础设施建设,在森林防火戒严期或重大假节日,认真部署,落实经费、车辆、人员,做好早宣传,早安排,一旦有火情发生,市森林消防大队及时出动,快速反应,做到有警必出,有灾必救,对重点乡镇和林区专门安排人员巡察,发现火警及时处理,确保了我市森林的生态安全,森林火灾受害率一直低于1‰。五年来我市共签订森林防火责任书3661份,签订森林防火协议2561份;多方筹资113万元,加强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新购移动电话13部、风力灭火机500台、扫帚15000把、2号灭火工具10000把、铁锨2500把、扑火服装1000套、建防火检查站5处,建生物防火林带25公里,开防火隔离带75公里,为扑救森林火灾提供坚强的物质保障。 4、病虫害防治工作持续开展。一是开展产地检疫。对全市2万亩苗圃地进行了产地检疫,检疫苗木共1319.9万株,签发产地检疫合格证68份。二是开展虫情调查。对全市杨树进行春季草履蚧、春尺蠖、美国白蛾第一代的虫情调查,并指导林农进行科学防治,共发放草履蚧防治药物拦虫虎210公斤、毒药带100卷,并通过电视等新闻媒体进行美国白蛾的宣传活动,发放美国白蛾防治宣传彩页20000份。三是全面启动xxxx市飞机防治和人工地面防治林木食叶害虫行动。飞机防治采用蜜蜂型飞机,作业面积8.58万亩;人工地面防治采用大型远射程风送式喷雾机,作业面积15万亩。四是做好森防宣传工作和预测预报工作,共发布森防信息69期、预警信息45期,解答林农问题800余人次。(三)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十二五”期间完成集体林地家庭承包新增5000亩,家庭承包率达到85%;林下经济迅猛发展,新增林下经济面积共15.2万亩,总产值达到29788万元;新成立林业专业合作社30个,涉及发展林下经济的9个,苗木花卉的10个,投资规模大、经营模式多元化、涉及农户多成为新立专业合作社的一大亮点;五年来林权抵押贷款登记13起,抵押面积14300亩,全市林权抵押贷款新增1251万元,累计金额达到2100万元;办理集体林权流转13起,流转林权面积35190亩,流转金额52.785万元。(四)其他工作 积极做好xxxx汝河国家湿地公园、森林公园的规划建设工作。xxxx汝河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设计已由国家林业局林产工业规划设计院完成,并制作了8分钟宣传短片。20xx年6月,总体规划顺利通过了省林业厅专家评审,现已上报国家林业局待审。20xx年8月国家林业局林产工业规划设计院专家向高建军书记及市委常委作了xxxx汝河国家湿地公园项目汇报,并提出了建设要求,预计9-10月份国家林业局评审组将莅临xxxx进行实地考评。xxxx森林公园总体规划全面启动,20xx年9月,国家林业局林产工业规划设计院6名专家莅临xxxx,在市林业局技术人员的陪同下,通过现场测量、采样分析、飞机航拍等方式,开展为期5天的森林公园现场勘查工作。据悉,xxxx森林公园方案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将于近期提交,并于10月份进行开工建设。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1、全市林业系统队伍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林业从业人员的素质赶不上建设现代林业发展的要求。2、是林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主要表现在森林防火、森林病虫防治、森林植物检疫、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等重要方面手段落后,缺乏应有的功能和防护措施,影响林业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速度。3、是林业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结构不尽合理,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和保障能力有限。三、“十三五”规划期间主要工作安排“十三五”是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全面深化林业改革,建设现代林业,促进林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为做好我市“十三五”期间林业发展规划工作,特作如下工作安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化改革开放,着力建设生态文明,着力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可持续发展,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提升生态产品的生产能力,以加快转变林业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林地集约、产业集群、人才集聚,充分发挥林业在“两不三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中的基础保障作用,为建设“生态xxxx、智慧xxxx、文明xxxx、幸福xxxx”做出新的贡献。 (二)建设目标规划期内营造林总任务32.3万亩,其中造林24.7万亩(生态廊道网络工程0.4万亩、“百千万”农田防护林工程1.7万亩、城镇社区绿化美化0.6万亩、山区及平原沙漠化造林15万亩、特色经济林5万亩、林产工业原料林2万亩),森林面积达到59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5%。森林抚育改造7.6万亩(中幼林抚育6.5万亩、低质低效林改造1.1万亩),森林蓄积量达到240万立方米以上。发展花卉苗木面积1万亩;初步建立完善的护林防火体系,林地过火率低于1%,森林火灾成灾率低于1‰,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4‰以下;林业产业年总产值达到10亿元以上,形成林业产业化集群2个。(三)总体布局 我市属于伏牛山地生态区,森林质量低,部分地区水土流失严重,水源涵养功能较低。建设重点是营造水源涵养林和水土保持林,强化中幼林抚育和低质低效林改造,保护生物多样性,充分发挥森林的综合效益。“十三五”时期,着力推进4大体系提升工程建设。 国土生态安全体系提升工程 在继续推进国家林业重点工程的同时,重点实施生态廊道网络、“百千万”农田防护林、城镇社区绿化美化、山区营造林四大省级重点生态工程。 1、国家林业重点工程项目 (1)退耕还林工程继续实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积极稳步推进退耕还林工程荒山荒地造林工作。(2)重点地区防护林工程进一步加强重点地区防护林体系建设,突出重点治理区域,强化植被恢复,提高建设标准,完善体系结构,提升整体功能。(3)湿地保护工程 全面加强对湿地的抢救性保护和对自然湿地的保护监管,对生态退化的重要湿地进行生态补水、污染治理、生态恢复与修复等综合治理,逐步改善湿地生态环境,有效保护和恢复湿地功能。规化建设xxxx汝河国家级湿地公园,20xx-2020年是湿地公园的施工建设期,湿地公园建成后,预计使我市湿地保护规模达到2万亩以上。(4)造林补贴试点为进一步提高全社会植树造林积极性,遵循谁造补谁、自愿公开的原则,按照财政部和国家林业局关于开展造林补贴试点工作的有关要求,扎实做好试点工作。(5)森林抚育补贴试点 遵循先易后难、间伐为主、分类施策的原则,先期在国有林场试点,逐步在全市实施,积极、稳妥、科学地推进森林抚育工作。 2、省级重点生态工程(1)生态廊道网络工程 i、建设范围及现状建设范围:包括东二干、县道及以上现有廊道及规划期内新增廊道。现状:全市廊道总里程730公里,其中现有廊道里程700公里,规划期内新增廊道里程30公里。在现有廊道里程中,适宜绿化里程550公里,已达标绿化里程330公里,已绿化但未达标里程90公里,未绿化里程130公里。ii、建设内容根据全省统一要求,按照以下标准建设生态廊道(尽量少占用基本农田)。Ⅱ级:铁路、高速公路、国道、干渠。两侧50米范围内栽植绿化树木。Ⅲ级:省道、县道、景区道路。两侧10米范围内栽植绿化树木。通过新建、抚育和改造,Ⅱ级廊道沿线两侧要栽植2行以上常绿树,Ⅲ级廊道要栽植1行以上常绿树,积极发展优良乡土树种,实行常绿与落叶搭配、乔灌结合。在铁路、高速公路、国道、省道等廊道的重要地段,适当增加宽度,实现廊道绿化向美化、彩化升级,丰富绿化层次,打造“一年四季景不同”的景观走廊。把生态廊道建设和城乡绿道建设相结合,在生态廊道中建设满足低碳出行、休闲健身、旅游观光的城市绿道,打造城乡一体的生态绿道网络,使城乡生态廊道和绿道成为生态健身旅游的最佳路线,成为农民增收的新渠道。iii、建设任务 规划任务6500亩,其中新绿化里程160公里,造林面积2000亩;更新40公里,造林面积750亩;改造90公里,造林面积1250亩;抚育100公里,面积2500亩。(2)“百千万”农田防护林工程i、建设范围及现状建设范围:主要涉及平原生态涵养区,包括17个乡镇、街道。现状:现有农田总面积86万亩,适宜林网面积42.8万亩,其中已林网面积10.95万亩,未林网面积31.85万亩。农田林网间作控制率为25.58%。ii、建设内容把农田防护林建设与省高标准粮田“百千万”(百亩方、千亩方、万亩方)工程建设相结合,统筹考虑村镇、道路、河流、沟渠、农田,综合治理风、沙、旱、涝、水土流失,全面发展农、林、牧、副、渔;坚持因害设防、因地制宜的原则,优化树种结构,大力发展优良乡土树种,实现农田林网标准化;以乡道、村道和三级支流作为骨干林带,两侧各栽植2行以上乔木;增加乔灌结合比例和绿化树种配置比例,提高综合防护能力。iii、建设任务规划任务1.7万亩。(3)城镇社区绿化、美化工程i、建设范围涉及全市20个乡镇、街道59个新型农村社区。ii、建设内容围绕城镇社区建设,以社区周围、公共场所、内部道路和宅旁为重点进行组团式、立体化绿化、美化,以乔灌为主,乔灌草藤相结合,大力发展优良乡土树种,提高常绿树和花卉配置比例,切实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按照以下标准搞好绿化、美化:外侧生态防护林带要在20米以上,内部道路两侧至少各栽植1行乔木,乔灌比例达到75%以上。按照城镇和居住区园林景观指标要求进行规划设计和建设管理,营造适宜居民居住和休闲的四季常青、三季有花的园林景观。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1%以上。iii、建设任务规划任务0.6万亩。(4)山区营造林工程i、建设范围主要涉及南北山丘区,包括12个乡镇。ii、建设内容加大困难地造林、立地条件较好的灌木林地改造和未达标造林地的补植补造力度。采用人工造林与封山育林相结合的方式,努力增加森林面积,提高林地利用率;结合生态移民,实现人退林进;按照可持续经营理念,开展森林经营活动,加强中幼林抚育和低质低效林改造,提高林地生产力,维护森林生物多样性;注重多树种、多林种、乔灌搭配,形成较为完整的森林群落体系,提高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能力,增强生态防护功能。iii、建设任务规划任务22.6万亩,其中造林(含新造林和更新造林)15万亩,低质低效林改造1.1万亩,中幼林抚育6.5万亩。 绿色富民产业体系提升工程 发挥林业基础产业作用,促进永续利用,在利用中保护,在保护中利用。加快林业产业发展,实现兴林富民的目标。规划实施花卉苗木、特色经济林、林下种植养殖、林产工业四大林业产业工程。主要建设任务包括:新发展花卉苗木1万亩;新造特色经济林5万亩;林下种植养殖面积发展到3.8万亩;新增林产工业原料林基地面积0.412万亩;建成销售收入5亿元以上的林业产业化集群1个。1、花卉苗木(1)建设范围及现状建设范围:涉及20乡镇、街道。现状:现有花卉苗木面积0.223万亩,其中盆栽植物类0.003万亩、观赏苗木0.07万亩、其他绿化苗木0.15万亩。年产值0.492亿元。(2)建设内容 落实《河南省花卉产业发展规划》,以纸坊、米庙、骑岭等乡镇为重点,积极培育龙头企业,进一步加快花卉苗木集群化、集约化、产业化、标准化生产步伐。加强盆栽植物、观赏苗木、绿化苗木等特色花卉品种推广及基地建设,注重野生花卉植物的开发和利用。提高花卉品质和效益,打造花卉品牌。(3)建设任务规划新增面积1万亩。2、特色经济林(1)建设范围及现状建设范围:涉及20个乡镇、街道。现状:现有特色经济林面积5.98万亩,其中木本油料林2.54万亩、木本粮食林1.6万亩、果树林0.1万亩、药用林0.04万亩、生物质能源林1万亩、其他经济林0.7万亩。总产量3.344万吨,年产值1.766亿元。(2)建设内容发挥优势,合理布局,建立木本粮油、优质果品、名贵中药材等特色经济林基地。加强优良品种配套技术研发与推广应用,鼓励和支持采用“公司+基地+农户”、“公司+专业合作组织+农户”等经营形式。开展无公害产品、绿色、有机产品认证,加强质量监督检验,保障果品安全,推动经济林产品上水平上档次。重点扶持以杜仲、核桃为主的木本油料和工业原料林。(3)建设任务 规划任务5万亩。 3、林下种植养殖(1)建设范围及现状建设范围:涉及20个乡镇、街道。 现状:全市林下种植养殖经营面积为2.69万亩,年产值0.6769亿元,涉及林业专业合作组织13个、农户0.8万户。其中林下种植经营面积1.49万亩,年产值0.2329亿元;林下养殖经营面积1.2万亩,养殖规模为11.52万头(只、箱),年产值0.4440亿元。野生动物繁育利用0.1万头(只、条),年产值0.0412亿元。 (2)建设内容按照“生态优先、因地制宜”的要求,整合优势资源,以基地建设为载体,围绕“绿色、有机”特色,加大林下经济开发力度。大力发展林药、林菌等林下种植和林禽、林畜、野生动物等林下养殖,促进特色生态产业发展,实现以短养长、长短协调的良性循环。(3)建设任务规划林下种植养殖面积发展到3.8万亩,涉及林业专业合作组织15个、农户0.9万户。其中林下种植面积2.0万亩,林下养殖面积1.8万亩,规模达到56.5万只(头、箱)。野生动物繁育利用0.1万头(只、条)。建设林下种植养殖农民合作组织15个(其中新建2个)。4、林产工业(1)经济林产品加工业i、建设范围及现状建设范围:涉及10个乡镇、街道。 现状:全市经济林产品年加工产量0.0944万吨,其中果品加工0.04万吨,森林药材加工0.0041万吨,森林食品加工0.0503万吨。年产值0.281亿元。ii、建设内容以名特优新经济林基地为依托,重点扶持经济林产品加工企业特别是杜仲加工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品质量,使之成为龙头企业。提高经济林产品的附加值,延长产品链条,增加产品品种,提升储藏能力。iii、建设任务全市经济林产品新增年加工能力0.179万吨,其中果品加工0.07万吨,森林药材加工0.009万吨,森林食品加工0.1万吨。建成产业化集群1个(xxxx市杜仲加工产业化集群)。(2)木材加工业i、建设范围及现状建设范围:涉及20个乡镇、街道。现状:全市现有原料林基地4.8万亩,年产人造板0.18万立方米,家具2.5万套,年产值0.216亿元。ii、建设内容大力扶持和发展林板、家具等木材加工企业。以科技为支撑,以精深加工为带动,优化产业结构,丰富产品种类,提升产品档次,提高生产能力。iii、建设任务新造原料林基地2万亩。 生态文化体系提升工程 完善生态文化体系,大力推进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建设,加快城乡绿化、美化一体化发展步伐,加强生态文化宣传,发挥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引导全社会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牢固树立生态道德观、生态价值观、生态消费观等生态文明观念。 1、生态文明和生态文化教育基地建设 大力加强生态文化设施建设,保护风景林、古树名木和纪念林。广泛开展“关注森林”活动,加快城乡绿化、美化一体化建设,改善人居环境,构建完整的城市生态系统。 2、生态文明宣传教育 广泛利用电台、电视台、报刊、互联网等媒体,做好林业生态建设提升工程宣传工作,利用植树节、国际湿地日、生物多样性日、国际森林日、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月、爱鸟周等重要时段,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宣传活动。大力开展生态科普教育、生态道德教育、生态法制教育,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支撑体系提升工程1、林业资源管理(1)林地林权管理在编制完成林地保护利用规划(2020—2020年)的基础上,运用“3S”(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等高新技术手段,按国家统一标准建立林地档案管理系统。启动林地年度变更调查档案更新工作,对林地保护利用情况进行科学严格的监测评估。严格林地定额管理,强化林地用途管制,严格限制林地转为建设用地,严格控制林地转为其他农用地。加大对临时占用林地和灾毁林地修复力度。加快建立林权登记信息管理系统和登记档案资料查询平台,实现对林权变动情况的有效监管。进一步加强林权登记管理,规范林权证发放工作,强化林权流转管理。(2)林政资源管理与资源监测强化源头管理,严格规范木材运输和经营加工管理,加大林政执法力度,强化林政稽查,建立完善森林资源林政案件举报查处和责任追究制度。加强林政稽查设施设备建设,建立完善的林木采伐、运输登记发证管理系统。加强林业资源管理机构队伍建设。2、野生动植物和湿地保护完善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机构,加强湿地资源管理,逐步建立健全湿地资源管理体系。大力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重点搞好野猪、山鸡等野生动物的监测巡护,加强鸟类迁徙通道的保护,建设保护管理站,安排专门监测人员。切实加强北汝河、荆河湿地的保护,力争建成省级湿地公园,积极完成申报工作。着力规范野生动植物繁育利用工作,积极开展野生动植物保护专项执法行动,加强鸟类市场的清理整顿,严厉打击非法经营利用活动。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开展“世界湿地日”、 “爱鸟月”、“爱鸟周”等宣传活动。扩大交流合作,与其他湿地保护领域的专家交流合作。3、 林业防灾减灾(1)森林防火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积极扑救”的方针,全面加强森林防火的预防、扑救和保障三大体系建设,以大力提高依法治火、科学防火、预警响应、应急处置和基础保障森林防火五大能力为重点,加大投入、夯实基础,全面提升森林防火装备水平和防控能力,提高处置重特大森林火灾的能力。加强森林火险预警监测系统、防火信息指挥系统、森林防火通信系统、森林防火阻火隔离系统、森林防火物资储备库等建设。力争林区瞭望覆盖率达到95%,火灾当日扑灭率达到98%,森林火灾年均受害率控制在1

林业局十二五工作总结及十三五工作安排第2页‰以内。投资600万元,组建xxxx市森林消防大队,与xxxx市护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合署办公,经费按人员包干,全市下设4个中队,配备业务用房、扑火工具、扑火装备、通讯器材、交通工具、训练经费等,为队员办理“四金一险”。建立森林防火物资储备库1处,面积100平方米。(2)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坚持“预防为主、科学治理、依法监管、强化责任”的方针,按照“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模式,创新机制,突出重点,构建与林业建设相适应的监测预报、检疫御灾、防治减灾和服务保障体系。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4‰以下,无公害防治率达到85%以上,主要林业有害生物灾害测报准确率达到87%以上,种苗产地检疫率达到95%以上。(3)森林公安以实现“队伍正规化、执法规范化、警务信息化、保障标准化、警民关系和谐化”为目标,加强“四网”(群防网、联防网、信息网、协查网)建设,强化队伍管理、装备设备管理,适时开展专项打击行动,加强林区警务室、治安卡点以及标准化信息采集室、刑事技术室建设,加强以警用应急指挥系统、重点林区技防监控网络、警综应用平台为主要内容的森林公安信息化体系建设,加强以交通车辆、通讯工具、办公设备、单警装备为主要内容的装备配备,提升森林公安装备水平。力争森林公安机构设施装备达标率达到98%。(4)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健全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体系,及时发现并掌握疫源疫病发生及流行动态,及时防控疫情,维护公共卫生安全。不断强化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强化重点季节、重点区位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高度关注高致病性禽流感等人畜共患疫病。加强监测队伍建设,组织开展监测人员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和监测能力。落实岗位责任制,严肃监测信息报告制度。4、林木良种化建设落实《河南省林木种苗发展规划(20xx—2020年)》,推进良种化进程,提高种苗质量,为林业生态建设提供质量优良、数量充足的林木种苗。(1)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开展林木(花卉)种质资源调查,建设核桃良种采穗圃1处。(2)良种苗木培育以市场为导向,实行市场调节与政府宏观指导相结合,鼓励国有苗圃、集体单位、个人等共同发展苗木生产。对培育的特色经济林、乡土树种、彩化树种和珍贵树种的良种壮苗给予补贴。完善林木良种补贴制度,促进林木良种生产和使用。(3)保障性苗圃选择基础条件好、区域优势明显、技术力量强的国有苗圃确定为保障性苗圃,培育林木良种壮苗、珍贵树种苗木和特殊生态功能苗木。(4)林木种苗执法和质量监督检验加强林木种苗执法和质量监督检验基础设施建设,配备必要的行政执法、质量检验等仪器设备,全面提高林木种苗行政执法管理和质量监督管理水平。5、林业信息化建设以全面实现林业信息化为目标,以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中心,以林业电子政务建设为重点,以资源整合、信息共享为突破口,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制式、统一平台、统一管理,深化信息技术在林业资源评价、规划、管理、保护与合理利用各环节的应用,加快林业信息化建设,为林业建设提供支撑。

十二五总结及十三五工作计划


十二五总结及十三五工作计划下面是我们的小编给大家推荐的十二五总结及十三五工作计划供大家参阅! “十二五”时期,我市经济运行稳中趋缓,各项社会事业稳步发展。xxxx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07.3亿元,比上年增长9.3%,“十二五”前三年年均增长11.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6206元。三次产业比重为13.4:49.4:37.2。 一、“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情况(一)农业经济扎实稳步发展。“十二五”以来,我市加大了农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生产条件和水平得到改善和提高。xxxx年,全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47.8亿元,比上年增长5%。农作物播种总面积20.47万公顷。粮食总产量95.9万吨,连续三年喜获丰收。设施农业快速发展,年销售收入xxxx0万元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180户。三湾水利枢纽及输水工程、大洋河应急供水工程等项目进展顺利。鸭绿江国土防护工程累计完成百年一遇防洪堤11.6公里、护岸工程29.4公里。完成29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治理中小河流河道55公里。加快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22.6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得以解决。(二)工业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xxxx年,全部工业增加值458.1亿元,比上年增长9.5%。汽车及汽车零部件、钢铁等材料、电子信息及农产品加工四大支柱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全市规模工业的54.4%,全市工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十二五”前两年,全口径工业投入累计875.5亿元,年均增长18.3%。帕斯特谷物大豆深加工、本钢xxxx不锈钢冷轧、蒲石河抽水蓄能电站、金山热电联产、首钢翁泉沟硼铁综合利用等一批工业大项目陆续竣工投产,东港卓恒机械、凤城博斯亚糖业、宽甸恒通石墨深加工等项目建设进展顺利。仪器仪表、专用设备制造及纺织服装三个优势产业发展迅速。目前,全市共有仪器仪表企业146户,相关配套行业企业103户,辽宁(xxxx)仪器仪表产业基地已成为国内重要的仪器仪表产业集聚地。(三)服务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交通运输业。“十二五”以来,继续加快公路、铁路、港口、机场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交通运输业增长较快。xxxx至沈阳客运专线、xxxx至大连快速铁路建设进展顺利,xxxx至海城高速公路、xxxx至通化高速公路、东北东部铁路通化至灌水段工程竣工通车。大东港20万吨矿石泊位、大孤山海洋红港区陆域基础设施等项目陆续开工建设,中朝鸭绿江界河大桥主体已完工。xxxx港港口集疏能力增强,粮食、矿石等专业化泊位陆续建成使用。xxxx年港口吞吐量1.2亿吨,比上年增长24.9%。商贸流通和城区经济。xxxx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7亿元,比上年增长13.6%。xxxx(振兴)中央商贸服务业集聚区、东港现代物流服务业集聚区被纳入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万达广场、鹏欣水游城、凤城亿丰商场、宽甸兴隆大家庭等一批城市综合体项目开工建设。辽宁(xxxx)仪器仪表产业基地、金山工业园区、汤池综合工业园、五龙背工业园区等一批城区工业园区不断发展壮大。旅游业。虎山、河口、凤凰山、天桥沟等景区景点综合改造全面实施,旅游基础设施水平逐年提高,特色旅游优势显现。xxxx年旅游业总收入377亿元,比上年增长12%。(四)对内对外开放步伐不断加快。坚持对外开放主战略,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引进了大宇造船重工、佳兆业房地产等一批项目。拓展对外贸易渠道,重点扶持外贸出口骨干企业发展,东港水产品出口基地、xxxx纺织服装出口基地、建材深加工出口基地被确定为第一批省级出口基地。中朝两国合作开发朝鲜黄金坪正式启动,黄金坪、威化岛经济区规划纲要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完成,黄金坪经济区管委会办公楼开工建设。东北东部区域合作取得实质性进展,《东北东部经济带发展规划》初稿完成,xxxx港在牡丹江、通化、吉林等地建设的“陆港”已经投入使用,xxxx港到长春、佳木斯、牡丹江等8条海铁联运专线先后启动。(五)各项社会事业积极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长效机制基本建立,就业服务体系基本形成。截止xxxx年,全地区累计实现就业1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由xxxx0年的4.1%降至xxxx年2.78%。社会保障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人均筹资标准达到290元。农村困难家庭常年病人托管工程全面启动。市中心医院新建3.5万平方米外科病房楼主体工程完工,市第三医院病房楼改扩建工程投入使用。千人拥有病床6.01张,年均增长7.2%。文化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广播电视数字化建设取得阶段性进展。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改造任务如期完成。普及全民健身活动,新城区体育馆、“百公里健身步道”等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投入使用。xxxx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73‰。二、“十二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遇到的困难和问题1、“十二五”规划目标无法全面完成。我市“十二五”规划是在国家扩内需、保增长的大环境下编制的,当时国家投入4万亿拉动经济增长,对经济发展预期较高,又值我市面临着沿海开放和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双重机遇。为了使我市经济能够在“十二五”期间有一个较快的飞跃,根据当时的经济环境,我市制定了较高的经济预期目标。从“十二五”规划执行情况看,部分主要指标前三年增速低于规划预期目标,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1%,低于规划目标8.9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5%,低于规划目标5个百分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9.2%,低于规划目标8.8个百分点。2、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对我市经济发展产生较大影响。从国际看,“十二五”以来,全球经济正在深度调整,发达经济体增长乏力,新兴经济体增势放缓,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对我国经济都产生了复杂影响。从国内看,我国经济运行处在低速增长周期,结构性矛盾突出,运行风险加大。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从保增长转入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着力推进转型升级,经济发展速度有所放缓;从我市看,朝鲜半岛局势的不确定性,也使我市的开放进程受到一定影响。3、我市经济运行存在着一些制约因素。受宏观环境影响,我市部分大项目未能按时开工建设或建设速度放缓,沈丹客专和丹大快速铁路在编制“十二五”规划时计划xxxx年竣工,从目前进展情况看,要在xxxx5年才能交付使用,未能在“十二五”时期发挥作用。新区建设也未达到预期目标,对全市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明显;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乏力,增值税等税收收入下滑明显;工业主导产业仍不突出,产业集聚不明显,特别是缺少工业大项目,难以对全市经济形成较强牵动力。以上这些因素制约了我市“十二五”时期的经济发展。 三、“十三五”规划初步思路“十二五”以来,国际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复杂多变,我市经济增速明显放缓,经济的下行压力不断加大。“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虽然很艰巨,但随着机场、港口、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的日臻完善将使我市的经济承载力大幅提升;临港产业园区、大孤山等新开发区域将成为全市新的经济增长极;一批工业项目投产达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加速建设等将增强全市经济发展后劲。我市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创新为动力,以结构升级为主线,努力做好“十三五”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作。(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突出改革创新,远近结合,更加注重以解决长远问题的办法来应对当前挑战,既要以五年为主,衔接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目标,又要考虑更长时期的远景发展。以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协调发展为主题,以产业转型升级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空间布局优化,加速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与质量,确保实现经济较快发展、社会和谐进步,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奠定基础。(二)功能定位以设立国家开发开放试验区为契机,大力推进以鸭绿江界河公路大桥为代表的港口、铁路、公路、机场、边境口岸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xxxx新区、沿江经济区域、沿海经济区域和重点园区,形成多点带动、全域开放的发展格局。将xxxx市打造成为生态宜居港口旅游城市,东北东部出海新通道、区域性物流中心、临港产业基地,中国与朝鲜半岛开放合作的战略先导区。(三)主要目标1、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全地区生产总值确保年均增长7%以上;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年均增长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7%。2、经济转型升级取得重大进展。新兴产业比重大幅度提高,传统产业普遍升级,现代服务业迅速发展,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7:48:45,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5%,高新技术产业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0%以上,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提高,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明显提高。3、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取得重大突破。城市化水平超过70%,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加速向农村延伸覆盖,大力推进城乡交通、供水、供电、污水和垃圾处理一体化,城乡区域之间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4、城市功能显著增强。形成完善的海陆空交通运输新格局,形成新的出海通道,新老城区连为一体,城市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全市人口达到248万人,中心城区人口接近150万,地区城市化率达到70%。5、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得到全面提高。社会保障体系覆盖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增强,基本达到全面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卫生医疗体系;生活更加宽裕,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人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十三五”期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8%。6、社会环境保持和谐稳定。初步建立公共服务型现代政府与先进的社会治理结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备,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法治政府建设目标基本实现。基层民主政治更加健全,社会秩序更加良好,刑事犯罪率、事故发生率、非正常死亡率明显下降。(四)空间布局强化与大连和沈阳经济区的联系,加强与东北东部城市的经济合作,大力提升xxxx核心地位,形成“一核两翼多点两大板块”的总体布局框架:“一核”即xxxx新区;“两翼”即沿江经济区域和沿海经济区域;“多点”即加快建设凤城通远堡、二龙,宽甸青椅山、城南,振兴区汤池,元宝区金山,振安区五龙等重点园区;“两大板块”即以沈丹高速公路为轴的凤城经济板块和以丹通高速公路为轴的宽甸经济板块。(五)重点任务1、加快沿江沿海经济带建设,深化对内对外开放和区域合作。一是继续推进重点经济区道路、公共交通、学校、医院等公共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的配套建设,吸引投资者和城乡居民投资创业和居住生活。二是积极发展临港工业,扩大新材料、大豆加工、再生资源等产业生产规模,大力推进仪器仪表产业基地、xxxx高新区、视光产业园等特色产业园区建设;加快国际会展中心、口岸物流园区、海洋红港区等重点项目建设步伐;重点抓好渤海石化、化纤公司异地迁建等项目。三是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发展方式,重点打造水产品、纺织服装、建材深加工三个省级出口基地。鼓励优势产业“走出去”,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办好中朝经贸文化旅游博览会,营造良好的投资、交流、合作环境。四是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开展同国际大公司、大集团的合资合作,引入一批世界500强企业;进一步拓宽利用外资渠道,合理利用国际金融组织、外国政府贷款。五是加快与东北东部城市的经贸交流与合作,积极争取《东北东部经济带发展规划》纳入国家战略。加快xxxx港和海洋红港建设,构建以东北及内蒙东部为重点的港口物流网络,积极推进xxxx港在东北东部等地的陆港建设。2、大力发展工业经济,增加经济发展后劲。一是加快推进一批重点工业项目,力争一批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二是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落实好对小微企业的增值税和营业税优惠政策。三是大力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重点抓好海洋工程装备、软件服务、节能环保、生物及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四是加快发展临港产业。重点推进港区石化及精细化工、新材料等临港产业,加快推进尼龙纤维、石化搬迁、帕斯特谷物等重大项目。五是加快科技创新,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强产学研合作,提高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3、全面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提升县域经济综合实力。一是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业、绿色农业和有机农业,推进设施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发展,积极发展创意农业,努力培育新的增长点。二是积极培育发展壮大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三是抓好“菜篮子”工程,增加政府投入,稳定现有蔬菜面积,开发新的蔬菜基地,保障全市蔬菜供应。四是加强县域工业园区建设,增加基础设施投入,吸引产业集聚,培育形成装备制造、矿产及农产品加工等产业集群。五是推进县城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农村饮水安全、乡村公路、中小河流治理等公用设施建设,改善农村公共服务条件,切实提高农民生活水平。4、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大力发展城区经济。一是积极发展赴朝旅游、温泉旅游、沟域旅游和乡村旅游,整合旅游资源、加强旅游宣传、开辟旅游线路,加快完成重点景区综合改造工程。二是加快物流园区建设,以港口、公路、铁路和中朝鸭绿江界河大桥为依托,开辟新的物流通道,完善物流配送体系,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网络体系建设。三是进一步加大投入,优化泊位结构,完善港口功能。加快推进xxxx港建设,开工建设xxxx港疏港高速公路,积极推进海洋红港区开发建设。四是合理设置金融机构网点布局,加快建设城乡金融网络;积极培育后备上市企业,扶持优势企业在境内外上市融资。五是大力发展服务外包、金融保险、养老和信息服务等新兴服务业。六是进一步搞活城区经济,落实向城区下放管理权限的各项措施,推进产业布局优化升级步伐,加快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5、加强城市建设与管理,全力推进城镇化建设。一是继续加快铁路、公路、港口、机场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形成辐射国内外立体化的综合交通运输网。二是加快老城区公共基础设施改造。分期分批改造城市道路,加快城市内河整治工程,改造供热管网和燃气设施,适时启动引入天然气管道工程,着力抓好污水处理厂建设工程。三是坚持依法管理城市,强化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工作,加强综合执法队伍建设,加强市容市貌、环境卫生、交通秩序整治力度,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四是积极稳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适时制定符合我市实际的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及相关政策和措施,积极推动户籍、土地、财税、金融、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改革,结合我市实际,积极筹划推进城镇化工作。6、加强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加快推进各项民生工程。一是加强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有效保护生态敏感区域,加强工业废物治理和综合利用,确保完成节能减排各项指标。二是继续鼓励就业创业,加快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健全困难群体基本生活保障机制。三是积极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城乡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四是积极发展教育事业,促进教育事业均衡发展。五是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升社区和村镇文化设施水平。六是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加强城乡体育设施建设。七是加强市场价格监管力度,努力稳定居民消费价格水平。八是进一步完善住房保障体制,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九是努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十是抓好安全生产工作,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

镇十二五工作总结及十三五工作规划


镇十二五工作总结及十三五工作规划

下面是我们114的小编给大家推荐的镇十二五工作总结及十三五工作规划供大家参阅!

一、 “十二五”工作总结

(一)新型城镇化加速推进。一是拉开了“大xxxx”建设格局。我镇相继启动了福苑小区二期工程、洞门小区、山水路扩改、黄泥江派出所整体搬迁等一批城镇开发建设项目。二是城镇建设品位迅速提升。先后投入资金启动了文化广场建设和观音风雨桥建设项目,利用旅游发展资金和棚户区改造资金,对蔡锷新街完成了仿古立面改造和亮化美化工程,使城镇建设品位不断攀升;三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完成了老城区污水处理、美化绿化工程建设;划好了城区范围内交通标志线;全面完成了包括蔡锷新街在内五条老街的大理石路面改造,电力线路及各类弱电线路改造。四是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成效显著。通过加强环卫队伍建设,增加环卫“硬件”设施,抓好环卫机制建设,强化镇机关和镇属各单位院落环境卫生管理等多项举措,我镇也成功荣获省级卫生文明单位。

(二)产业结构调整不断优化。一是文化旅游产业不断发力。成功完成了蔡锷新街青石板街道路面改造和建筑物的仿古立面装饰项目,蔡锷铜像的工艺品制作项目,启动并开工建设了休闲广场和观音风雨桥项目。二是农业农村基础地位更加巩固。在黄泥、广益、路边、洪水四村建成2000亩高标准油菜生产示范片;在楠桂、楠木、大竹、荷竹、景福、龙坪等村建成一个2000亩连片双季稻高产示范基地;在龙坪、景福等村建成一个1000亩农业机械化生产示范基地;三是改革创新激发工业经济活力。20xx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xxxx镇铰链厂成功完成改制,洞口谷田电器有限责任公司落户xxxx;飞页纸业投资3000万元,完成五条生产线扩改工程;玉竹木业投资1000万元新增了一条应用新技术的生产线;佳利木业投资1500万元进行扩改。

(三)项目建设多点开花。我镇成功争取了国家发改委重点项目资金(xxxx组团生活垃圾收运系统工程)600万元,完成了第一批垃圾收运系统设备采购工作和垃圾中转站征地工作,设定了两个垃圾处理场,建成了三个无害化垃圾焚烧炉;投入资金550万元,完成了蔡锷新街仿古立面改造和松坡居委会棚户区改造项目;松坡敬老院改建项目和xxxx廉租房建设顺利竣工;启动并开工建设xxxx观音风雨桥和文化广场建设项目;启动并开工蔡锷系列旅游纪念品制作项目;山水路扩改、农贸市场项目完成征地工作,启动招拍挂工作。

二、“十三五”规划

“十三五”发展的奋斗目标:经济总量在全县保持较前位次,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人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社会事业不断增强,和谐社会建设进一步推动。力争国民经济增长速度高于我县“十二五”期间平均水平;财政收入、全镇生产总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规模工业增加值、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收入增速高于全县平均水平。

(一)突出项目推动,夯实发展基础 。我镇项目建设要完成八个任务:第一、要做好全国重点镇相关项目的申报工作(重点争取城镇污水处理项目、棚户区改造和城市危房改造项目);第二,要全面实施垃圾收运系统项目建设;第三,要开工建设山水路扩改工程项目;第四,要全面完成好观音风雨桥建设和启动文化广场项目建设;第五,全面完成蔡锷旅游产品研发制作项目;第六,完成xxxx水库建设项目;第七,完成范塘水库等七座水库除险加固工作。第八,要积极申报抗日战争历史文化遗址相关项目。

(二)突出城乡互动,打造秀美村镇。围绕镇党委提出的“旅游兴镇”目标,加大城镇设施建设力度。一要完善镇、村交通建设。完成洞山醪公路建设,加快各村通组公路建设,五年内实现组组通。二要加强xxxx古镇保护。要全面实施老城区污水管网改建工程,完成黄泥江流域山洪沟治理工作,实施黄泥江流域防洪堤建设工程,消除老城区排水排涝隐患,抓好蔡锷新街等几条老街的消防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城镇消防安全体系。三要加快旧城改造,打造xxxx特色旅游。全面实施“xxxx大道”建设,全面推进边街、老街、美女街、大正街四条街的立面改造和下水道管网、路面改造,完成蔡锷公馆布展工作。争取早日与已经改造好的蔡锷新街和正在实施的观音风雨桥、文化广场等项目形成一个整体,改善旧城形象,提升城镇品位,打造旅游亮点。四是大力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要在全县率先探索农村垃圾组收集、村转运、镇集中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全面推动xxxx城乡环境卫生工作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三)突出特色优势,培育农业新兴业态。一要狠抓基地建设,扩大产业规模。在全镇鼓励和支持优质水稻、生猪、油菜、柑桔等生产大户积极探索“大户+基地+农户”,“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新型农业组织模式。充分利用好雪峰蜜桔上市的大好机遇,大力发展柑橘品改工程,逐步壮大雪峰蜜桔基地规模;大力支持大合精米厂等农产品深加工企业;二要夯实农业基础,增强发展后劲。大力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和乡镇集中供水工程,实现农村人畜饮水安全全覆盖,解决全镇安全饮水问题,打通群众安全饮水“最后一公里”。

十二五工作总结和十三五计划


十二五工作总结和十三五计划 20xx年是“十二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我市“夺冠之旅”的提速之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乡党委政府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五城一村”建设活动为载体,充分调动广大干群的积极性,解放思想、苦干实干、攻坚克难,使全乡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一、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1—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3379万元,占全年任务的74.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2886万元,占全年任务的67.1%;占全年任务的80.7%,同比增长32.4%;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261万元,占全年任务的114%,同比增长77.2%。(二)重点项目建设情况全乡开展了“项目建设突破年”活动,成立了以书记任组长的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对全乡的重点项目实行倒逼机制,以旬保月、以月保季,确保有效运行。今年以来,新增规模以上企业2家,共落实亿元以上项目5个,谋划亿元以上项目1个。其中,一期投资1.8亿的喜创洁净型煤项目主体工程已竣工投产;投资1.2亿元的华龙烟辅材料科技项目、投资1.5亿元的现代汽车装饰配件项目已经启动建设;投资1.18亿元的众鑫电缆项目,现已完成部分厂房和办公楼建设;投资2.5亿元年产30万方加气混凝土砌块及8亿块蒸压粉煤灰标准砖项目,征地工作已完成,现已进入公示程序;投资2.2亿元、一期占地50亩的澳大利亚燕麦深加工项目正在积极对接跑办中。(三)推动企业发展情况一是强力推进企业上市工作。目前,富强采暖设备有限公司已在上交所上市;欧派克蓝新能源有限公司已经完成了在上交所上市的所有支持性文件,实现了初步托管;创新、宏旺两家公司也签订了上市合作意向。二是深入实施科技中小企业申报工作。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57家,引进人才20人,技术2项,3家企业完成科技小巨人企业申报,1家企业完成高新技术企业申报。二、特色产业稳步推进(一)工业园区建设情况将卫星通讯产业园与节能环保炉具产业园两大重点园区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劲引擎,打造我乡经济增长极。全力做好园区总规、控规、详规、产规等规划工作,投资15万元对园区进行了坐标测绘,邀请**市城乡规划设计院对节能环保炉具产业园进行了初步踏勘;华港燃气与16家卫星天线企业达成初步合作协议;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路网结构,投资85万元修建了6090㎡园区框架路;打造炉具景观大道,截至目前,共拆除范围内建筑107处,砍伐树木657棵,迁坟36座,现交通局正在施工。(二)会展经济方面情况举办第四届中国白洋淀采暖炉博览会。我们与有关单位一起成功举办了第四届中国白洋淀采暖炉博览会,共设展位518个,参展企业400多家,现场成交金额2911万元,达成意向合约2.8亿元,提升了我乡炉具行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组织企业参加5.18中国廊坊国际经贸洽谈会。组织创新采暖设备有限公司参加了5.18中国廊坊国际经贸洽谈会,先后接待省市县各级领导300多人次,接待参展人员1000多人次,发放产品宣传册1000多份,推动了我市炉具行业加快转型升级。三、扎实推进民生工作(一)精品区片日趋完善。乡党委、政府拿出10万元用**庄春季绿化奖补,拉动精品区片5个村绿化投入资金15万元,栽种垂柳、碧桃、木槿等各类花木4000余株。王各庄、诗坞基修建了特色村庄标识。由乡财政投资为新庄、王各庄、诗坞基、东八方、西八方打造精品游园,共计投资90余万元。(二)城乡环卫一体化全面对接。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城乡环境一体化运行的要求,我乡组织了大规模的垃圾清理集中行动,并为每个村匹配垃圾清理费用1万元,全乡各村共投入资金90万元、出动各类车辆2000余车次、人员近5000人次,清理各类垃圾近15000方。截止到目前为止,全乡已有21个村村内街道移交环卫公司,配齐垃圾桶1800个,乡财政投资4.5万元对连村路进行了集中清理,沿路门店配齐垃圾桶;9.3阅兵期间,全乡“五加二”、“白加黑”加班加加点做好大气污染防护治理工作,排查督导企业390家,关停涉小企业25家,保障实现了“阅兵蓝”,圆满完成大气污染防护工作。(三)民生幸福工程稳步推进。全乡今年完成和在建的联村路、村内道路涉及12个村7.7万平方米;全长4.9公里的炉具大道将于今年完成排水设施建设;全乡共计发放婚丧俭办倡议书5000份,制定村规民约,签订责任书,严控大操大办等不良风气;新增高标准文化墙100㎡;完成10户危房改造任务;新建桥梁3座,观测井5处,坑塘改造8处,河渠清淤9000米,动土36400方,新建扬水站点56处,铺设地下防渗管道17.25万米;苏庄、西八方等8个村更新维护了吃水井;南陵、西陵、史庄三个村已完成水改工作;后王约村投资200余万元完成村排水管道工程。(四)农业基础设施日趋强化。目前全乡共有注册农业合作社64家,其中今年新增8家,共涉及蔬菜种植、养殖等10大类,入社社员达1000余户;共流转土地11000亩,其中今年新增土地流转6000余亩;完成20214亩总投资1212.84万元的土地高标准农田项目;完成总投资700余万元惠及耕地5000亩的农业开发项目;村庄绿化2850亩,其中春季植树2000亩,秋季植树850亩;总投资690万元的5800亩标准示范田项目已完成建设,通过了上级验收;总投资20余万元,1500亩史庄高产玉米示范田项目已完成。完成11000亩节水小麦的发放工作。完成15个村基本农田及全乡22个村的宅基地的确权工作。现投资40余万元的西八方村玉米烘干项目设施已全部订齐,预计明年五月份可正常运作。(五)各项保障事业全面发展。投资48万元新建劳动力转移大厅,现已交付使用。全乡38658人参加了新农合,发放农合报销卡11500余张,农合参合率达到99 %以上,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11848人参加了社会养老保险,新增365人,共计收缴保费222.08万元,参保率达到了100%,截止6月底全乡共计发放养老金**0多万元; 户参加了治安保险,共收缴保险费用 元;发放新型节能型炉具 台,购买配送洁净型煤 吨;发放各类救灾、救助款38.24万元,为全乡250户困难或受灾群众解决了基本生活问题。四、社会稳定及其他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社会稳定工作。今年共排查矛盾纠纷和信访隐患42件,调解40件,调解率达到95.2%,对2起未化解信访案件实行了领导包案,并得到了有效稳控。安全生产工作。先后多次组织进行安全生产排查,共查企业1043家,排查整改隐患397处,关停47家非法生产企业。计划生育工作。符合政策生育率达到85.14%,人口出生率18.32‰,新出生婴儿性别比得到了很好控制,各项指标圆满完成。存在的问题:回顾一年来的工作,虽然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应清醒地看到工作中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和困难。特别是土地制约明显,土地供需矛盾突出、缺口较大,一些重点项目难以落地;乡财政薄弱,可用财力较少,项目匹配资金严重不足,难以满足民生工程需要;招商引资的力度还不够大,缺少强乡富民的大项目、好项目;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第三产业发展步伐有待加快;经济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工作效能有待进一步提高等。以上这些问题,乡党委、政府将认真分析研究,在今后工作中采取有力措施,努力加以解决。20xx年工作谋划(一)坚定不移上项目。紧抓“五城一村”机遇,做足以商招商、资源招商文章。继续推进华龙烟辅、现代汽车配件、混凝土压块等亿元以上项目,搞好协调服务,统筹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的提升,特别向千万元以上的重点项目倾斜,利用人缘地域等优势争取重大立乡项目。(二)集中力量抓创新。做好关键产业环节和产业转型升级等重点项目的谋划与储备,以节能环保炉具产业园和卫星通讯产业园为平台,引导炉具、卫星天线等产业技改升级。加快推进创新、宏旺两家企业创业板上市进程,打造行业龙头,引领行业发展。(三)全力以赴抓园区。依托市级规划,制定完善乡镇规划和园区规划,加快产业园区建设,做好各项协调工作,强化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园区功能载体,着力解决企业发展扩容面临的土地紧张、散、小、杂等局面,在大中型企业间实行强强联合,降成本、扩规模、上档次,树品牌、提质量,推动企业做大做强。(四)尽心竭力抓区片。继续打造精品区片,划分南片(东陵、西陵、南陵、北陵、张庄、史庄),北片(便家铺、北芦庄、候圪垯、军庄、苏庄),以点带面,带动全乡面貌的整体提升。(五)持之以恒抓农业。计划明年完成总投资500万元、涉及5000亩的土地高标准农田项目。推进8000亩的农业开发项目。加大土地流转力度,实现土地流转15000亩。推进7个村的基本农田确权工作。(六)不遗余力抓民生。计划完成15户的危房改造工程,清淤3条河渠,重修5座桥梁,完成5—7个村的压采灌溉项目,国道、高速沿线等地1500亩的绿化任务。进一步打造路网格局,推进议苟路拓宽和梁陵路改线两工程;继续推进炉具大道建设,继续大力推进各村联村路和村内路建设。

十二五人才工作总结及十三五工作计划


十二五人才工作总结及十三五工作计划下面是我们114的小编给大家推荐的十二五人才工作总结及十三五工作计划供大家参阅!十二五期间,我局紧紧围绕《xxxx县人才资源发展“十二五”规划》要求,着力培养适应农林水利围垦事业发展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在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和激励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综合措施,为全县农林水利围垦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一、“十二五”人才工作总结1.上下联动管人才。将人才工作列入局党组的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对人才工作的领导。成立了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并根据人员变动适时调整。落实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过细抓的工作格局,设置办公室、配备专职干部、划拔了专门的工作经费,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行动到位。局党组每年都召开了专题会议研究和部署人才工作,切实做到“年初有安排,年中有督查,年底有总结”,确保该项工作正常有序的开展。同时建立了人才工作统筹规划、协调发展的运行机制,组织口牵头抓总,各科室、下属单位密切配合,切实加强对人才工作的管理,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格局。2.注重实效育人才。以能力建设和素质提高为着力点,加大干部教育培训力度,努力提高现有人才的综合素质。建立和完善人才学习制度,鼓励人才以自学为主,参加集中组织学习培训为辅,努力形成浓厚的学习培训氛围。以不断提高思想素质和依法行政、总揽全局能力为重点,加强干部综合分析、组织协调、开拓创新等科学发展能力的培养;以更新知识和提高业务能力为重点,基本达到每个干部每年集中参加培训的时间累计不少于12天,适时举办政治理论、通用能力、专业知识等培训班,更新知识,拓展工作思路,使各类干部得到与岗位要求、个人发展和科技进步相适应的培养与训练,知识结构及时更新,综合能力全面提高。3.不拘一格用人才。创新选人用人机制,逐步完善科学、民主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全力营造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执行好干部考察预告制度、公示制度等,规范干部选拔程序。积极推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和职务聘任制度,不断增强干部的竞争意识,激发人才效能,完善选人用人机制,逐步形成人才队伍在年龄结构上的梯次配备、专业知识上的合理搭配、工作经验上的优势互补,使我局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切实得到提高。近年来提拔了7名80后年轻人才担任局中层干部。同时,通过上挂、下派等形式,加大对优秀年轻干部和业务骨干的培养锻炼。选派2名机关干部到乡镇担任渔农村指导员或到渔农村社区(村)挂职锻炼,并对这些干部的工作情况和思想情况进行跟踪,让人才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中提升素能。4.加大力度引人才。积极应对日益激烈的人才竞争,广开贤路,逐步建立健全人才交流和引进机制,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积极培养、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急需人才,并根据专业要求有针对性地安排到需要的岗位。十二五期间共引进16名大学生(其中1名为研究生),具体情况如下:20xx年4名,20xx年3名,20xx年4名,20xx年2名,20xx年3名,其中硕士学历8名,本科学历8名,主要为土木工程、水利工程、生物工程等专业,年龄都在30周岁以下。5.健全机制留人才。坚持以“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环境留人”,稳定人才队伍,使优秀人才引得进、用得上、留得住,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当其时和人才辈出的良好局面。在人才的开发上下功夫,政治上关心爱护,生活上排忧解难,帮助解决和改善人才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不断完善人才奖励机制,通过制定相应政策,营造鼓励创业、支持创新、尊重创造的环境,为人才营造条件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和人际环境。对政治上要求进步的优秀引进人才,落实专人进行培养,符合条件的及时吸收到党组织里来。十二五期间共吸收入党积极分子5名,3名人才已光荣入党。6.提升素养培人才。按照“素质全面、精神富有、生活幸福、乡风文明”的要求,深入实施渔农村“千万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根据区域、产业、服务、经营管理和渔农村社会事务管理等领域不同特点,分类实施不同层次、不同形式和不同内容的实用人才培育、职业技能培训以及新型职业渔农民培养工程,切实提高从事渔农业生产和经营的渔农民运用先进渔农业技术和经营管理能力,增强渔农民就业创业本领。十二五期间累计完成渔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6182名,其中:转移就业技能培训2197名,农民实用技能培训2744名,务工渔农民岗位技能培训1241名。期间还有830名渔农民参加了“双证制”培训,50名参加了订单式培训,实现渔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0xx名。二、存在问题1.人才总量不足,高层次人才匮乏。近年来我局人才队伍在质和量上有了一定增长,但在总量上还严重短缺,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缺乏的问题,成为了我局人才队伍建设的一个突出问题。据初步统计,专业技术人才占全局总人数的20%,而且队伍中初级人才多,中级专业技术人员比例偏少,缺乏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从总体上看,我局农业、林业、水利、管理类方面的专业人才严重缺乏,已成为制约我局发展高效农业、绿化造林、水利设施建设、信息化建设等工程建设和全局创新发展的瓶颈。2.人才分布不合理,结构性矛盾突出,整合人才资源任务艰巨。在专业分布上,近几年引进的人才专业主要为生物工程、畜牧兽医和土木工程,农林、水利类专业技术人才多年来未能引进;在学历结构上,高学历人才比例偏低。人才队伍中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所占比例较小,并且本科第一学历少,在职第二学历(函授)所占比例高;在年龄结构上,中高级人才中以40周岁以上的居多,中青年高级人才少,目前面临年龄断层危机;而今年刚成立的县农林水利综合执法大队由于我局缺乏农林水利执法及法律类专业人才,无法满足执法队伍建设的需求,直接影响我县农业、林业、水利等执法工作的正常开展。人才结构的不合理与分布的差异,已严重影响了我局各项工作的整体协调发展。3.传统型人才多,创新型人才少。全局的人才特别是专业技术人才中传统型人才多,而技术创新型和产业化人才缺乏。现有专业技术人才队伍自主培养、自主创新、自主创业能力不强,部分人才安于现状,学习创新意识不强。4.人才机制相对僵化。人才的引进、培养、使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等方面,政策不配套,流动机制不健全。一方面大量毕业生就业困难,人才闲置,另一方面急需人才缺乏,造成人才富余与奇缺并存的现状。人才政策不配套,吸引力较弱,对高层次人才缺乏政策倾斜,没有引进和稳定的体制。三、“十三五”人才工作思路十三五期间,我们将认真贯彻实施xxxx县“十三五”人才发展战略研究方案的部署,紧紧抓住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这一契机,突出渔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和开发这一重点,围绕渔农民增收、渔农业增效、渔农村发展这一目标,建设一支数量相当、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渔农村实用人才队伍,为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一)大力加强渔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培训1.发挥涉渔涉农培训机构作用。发挥乡镇成人教育学校的主阵地作用,加强与本区域内渔农业龙头企业、渔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强势企业的衔接合作,邀请上级涉农和科技部门专业技术人员前来授课,为渔农民提供最直观的实用技术培训与培育。2.强化渔农民能力素质培训。围绕社会主义新渔农村建设,扎实推进渔农民转移就业培训和紧缺人才培训工程,大力推行“专业化”、“订单式”培训,提升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开展渔农村实用人才创业培训,通过外出培训、引进培训项目等形式,根据不同需求,每年培养一批渔农民经纪人、转移就业带头人、渔农民专业合作社骨干,促进渔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和品牌化。加强渔农民的实用技能培训,围绕产业发展和渔农村实际需要,通过职业院校和相关培训机构,广泛开展渔农业标准化、特色渔农业、现代渔农业等实用技能培训,不断提高渔农民致富能力。加强渔农民“双证制”教育,每年完成成人高中(中专)学历教育培训120人,不断提升渔农民的文化素质,同时大力挖掘传统文化产业,培育特色文化传承人物。3.开展渔农村实用技能竞赛。积极开展新品种试养、高产高效项目竞赛等活动,把成熟的竞赛项目评分标准上升为产业(行业)标准,加快我县渔农业标准化、现代化进程。每两年组织一次面向渔农业、渔农村、渔农民,以技能比赛为纽带,以提高广大渔农民致富本领为根本目的的“渔农民实用技能大比武”活动,为广大渔农村实用人才脱颖而出提供舞台。(二)积极推进渔农村实用人才的创业创新 1.引进培育渔农村创业领军人才。结合本区域的优势资源和优势产业,以项目为依托,通过各类平台、各种形式引进和培育一批领军人才,以人才支撑产业、以产业造就人才,实现产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的良性互动。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渔农村工作,加大大学生“村官”专业特长与相关产业的对接,并依托所在区域的渔农业龙头企业,大力促进大学生“村官”创业。2.大力提高渔农民组织化程度。积极支持渔农村实用人才领办、创办各类渔农村专业合作社等新经济组织,通过引导渔农村实用人才按区域、行业和产业组建各种协会,把渔农村实用人才凝聚起来,发挥作用,真正形成人才智力优势。大力支持各级各类渔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建设,充分发挥渔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在渔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方面的组织协调和传帮带作用,促进渔农村实用人才队伍规模扩大和素质提升。(三)建立健全渔农村实用人才的管理服务1.建立渔农村实用人才数据库。建立渔农村实用人才数据库。各乡镇要建立渔农村实用人才档案,全面掌握渔农村实用人才资源的基础数据,加强动态管理和需求分析,引导渔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健康有序发展。建立渔农村实用人才动态管理机制,根据其政治素质、综合表现、工作业绩和群众公认等情况,定期对渔农村实用人才进行考核评估,对不符合要求的,及时予以调整。2.完善渔农村实用人才服务体系。探索建立乡镇人才服务站,拓展和延伸人才服务领域,切实加强基层人才服务工作。建立健全各项服务举措,积极做好辖区内渔农村实用人才的教育培训、就业创业、咨询服务、评价评优等各项服务工作。推进专家联系服务基层工作,通过定期开展集中服务、组织开展结对帮扶等形式,为渔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和基层群众解决实际困难。3.提升渔农村实用人才政治地位。不断深化渔农村“党员人才工程”建设,切实把渔农村党员培养成渔农村实用人才,把渔农村实用人才中的优秀分子培养成党员,把优秀渔农村党员实用人才培养成社区(村)干部,充分发挥渔农村实用人才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推进基层民主法制建设、促进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各级在推选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时,要有一定比例的渔农村实用人才;在选配社区(村)干部时,同等条件下要优先考虑渔农村实用人才,不断提高渔农村实用人才的政治参与热情。

十二五体育工作总结及十三五工作规划


十二五体育工作总结及十三五工作规划

“十二五”体育工作总结

广泛开展群众体育活动,全面落实《全民健身条例》,我们举办规模较大体育系列比赛,调动全民健身的积极性。在这几年中,我们经过精心组织,认真筹划,每年利用五一、十一两节,举办全县体育系列比赛,比赛项目包括篮球、乒乓球、象棋、中老年健身展示、自行车骑行等项目,来自全县农村、厂矿、各机关单位、学校不同年龄的健身爱好者,踊跃参加,达一万余人次,通过比赛激发了人们的斗志,增强了凝聚力,调动了人们参加健身的积极性。每年的8月8日举办全民健身日健身展演活动,每次展演十余个健身项目,这些活动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同时也推动了全民健身活动开展。扎实推进全民组织体系建设,充分发挥我县各单项体育协会和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在全民健身中的重要作用,这几年,我们加大培训力度,目前我县有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88人,已逐步覆盖到农村、城区各个健身点,指导人们科学健身,带动人们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为全民健身事业发展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在竞技体育训练工作中坚持“刻苦、创新、突破”,同时深化管理工作。在运动员队伍建设上“保老、突中、出新”下力培养高水平运动员,同时积极向上级院校输送体育人才。通过教练们的共同努力,近几年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参加省、市比赛中,跆拳道、乒乓球项目在各单项比赛中屡创佳绩,在综合运动会中,我县20xx年获**市第十二届运动会团体总分第六名,20xx年获**市第九届青少年运动会团体总分第五名,20xx年获**市第十三届运动会团体总分第七名。

进一步完善体育设施,投资985万元的东光县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已于20xx年交付使用,项目包括一座建筑面积3037平方米的体育馆和一个有四条200米塑胶跑道,场地中间为小足球场的运动场,全民健身活动中心能为人们提供篮球、乒乓球、羽毛球、足球、器械健身等多个项目的健身。在农村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中,这些年我县通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项目和我局利用体彩公益金共为全县近200个村建设安装了体育健身器材,同时我们还为县城两个公园安装了健身路径。通过这几年的体育场地建设,极大的改善了人们的健身环境,使人们的健身意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强。

“十三五”体育工作谋划

一、进一步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抓好群众性体育活动,把体育健身深入到千家万户,让体育活动在全县广泛开展。

1、举办 “五一”“十一”全县体育系列比赛和全民健身日活动。

2、抓好单项体育协会工作和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增加社会体育骨干。

二、发挥我县优势,力争竞技体育取得好成绩。

抓好乒乓球、跆拳道等项目的训练,选好苗,保好苗,从实践出发,培养高水平运动员。

1、抓好假期和平常训练日的训练,提高队员技战术水平。

2、组队参加省、市各项体育比赛。

三、加快体育场地建设步伐,努力争取上级资金,积极协调有关部门,争取早日建成我县标准公共体育场。继续加强农村体育场地建设,促进体育事业发展。

四、抓好体育彩票工作,加强宣传,努力增加销售网点。

感谢您阅读工作总结频道的《气象事业十二五工作总结及十三五工作安排》一文,希望帮助您解决写工作总结的需求和参考,如果本文还未解决您的需求,可以继续访问十二五教育培训工作总结栏目。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