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教案 > 幼儿园天冷我不怕教案大班 > 导航 > 幼儿大班音乐教案《不怕困难的小猴王》

幼儿园天冷我不怕教案大班

幼儿大班音乐教案《不怕困难的小猴王》。

老师提前规划好每节课教学课件是少不了的,因此在写的时候就不要草草了事了。只有提前准备好教案课件,这样心中对于各种可能的情况胸有成竹。有没有值得借鉴的优秀教案课件素材?小编陆续为大家整理了幼儿大班音乐教案《不怕困难的小猴王》,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活动目标:

1. 倾听音乐,感受音乐的强弱。

2. 尝试用肢体动作表现音乐的强弱。

3. 体验旅行中克服困难带来的快乐。

活动重难点:

重点:倾听音乐,感受音乐的强弱。

难点:尝试用肢体动作表现音乐的强弱。

活动准备:

1.ppT课件 2.道具棒槌 3.若干音乐片段

活动过程:

一、声音强弱游戏,引导幼儿初次感受强弱

二、倾听音乐,引出猴王以及小猴王旅行,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三、猴王旅行,引导幼儿分段感受音乐的强弱

1.气球障碍路,引导幼儿感受A段音乐强弱。

(1)幼儿说一说过气球障碍路的方法。

(2)倾听A段音乐,感受音乐强弱,引导幼儿在音乐强的时候用力戳气球。

师:我们听一听音乐,音乐什么样的时候需要用力去戳破气球?

(3)幼儿尝试听音乐戳气球。

(4) 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克服气球障碍路。

师:气球戳破了,我们是不怕困难的小猴王。

2. 魔法湖障碍,引导幼儿感受B段音乐强弱。

(1)幼儿想办法过魔法湖。

(2)倾听B段音乐,引导幼儿在音乐强的时候跳过荷叶。

师:再听听音乐,想想音乐什么样的时候你准备跳过荷叶?

(3)幼儿多次尝试听音乐过魔法湖。

(4)教师小结师:小小困难我不怕,我们是不怕困难的小猴王。

3.魔法锤障碍,引导幼儿感受C段音乐强弱。

(1)说一说躲过魔法锤的方法。

(2)倾听C段音乐,引导幼儿在音乐强的时候躲过魔法锤。

师:请你听一听,魔法锤是什么时候出来的?什么时候我们需要蹲下躲过魔法锤?

(3)幼儿多次尝试听音乐躲过魔法锤。

(4)教师小结

四、幼儿完整倾听音乐感受音乐强弱,完成旅行师:小猴王不怕困难,完成了旅行。你们想不想也来一次不怕困难的旅行?(教案出自:)我们一起来听着音乐来旅行吧。

fwr816.coM编辑分享

大班下学期音乐教案《真假美猴王》


动作建议:
第2-4小节:双手握成大拇指状做神气摆动的动作:
第5小节:做眺望状的造型
第6-8小节同第2-4小节;第9小节同第5小节。)
第11-12小节:双手向外划一个圈:
第13-16小节:双手高举作尖尖山顶状的动作:
第17-18小节:双手从上向外划圈:
第19-20小节:双手做神气地拿武器状的动作:
第21-22小节:有力的抖动双手:
第23小节:双手握拳做打斗状准备动作
第24-26小节:作打斗动作:
第27-28小节:边打斗嘴里边喊:加油、吼嘿!:
第29小节:双手握拳做躲闪状准备动作
第30-32小节:作躲闪动作:
第33-34小节:边躲闪嘴里边喊:加油、吼嘿!:
第35小节:两人双手对拍准备动作:
第36-38小节:两人双手对拍:
第39-42小节:两人边拍手边说:我是真的美猴王
第43小节:自由创编美猴王变出不同造型的动作:
第44-45Ax节:原地跑假装追赶状的动作:
第46-47小节:真猴王高高举起金箍棒把假猴王打晕在地。

游戏玩法:
先商议好谁是真猴王,谁是假猴王,真假猴王打斗、变造型,在音乐结柬金箍棒后,真猴王高举金箍棒打假猴王,假猴王快速倒地做装死的动作造型。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段的起止,合拍地做动作表现乐曲的结构。
2、在打斗的互动情境中,尝试通过两两合作一对一挥棒击打、快速躲闪、对打动作,创造性地表现B段乐曲的三段乐句。
3、假猴王迅速倒地造型坚持不动,真猴王检查时要用对方舒服的力度。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剪辑好的《金箍棒》音乐。
2、经验准备:了解真假美猴王的故事。

活动过程:
1、根据故事,尝试创编简单的动作。
(l)美猴王家住哪里7花果山可以用什么动作表示7
(2)美猴王得到了如意宝贝是什么7金箍棒怎么拿7
(3)美猴王有哪些本领7如果你是美猴王你想变什么7
2、完整跟着教师边做动作边感知音乐。
3、进一步感知B段音乐,尝试用打斗、躲闪、对打动作表现B段乐曲。
(l)教师哼唱,尝试用打斗、躲闪、对打动作表现B段乐曲。
(2)师幼随B段慢速音乐尝试表现打斗、躲闪、对打动作。
(3)师幼随B段原速音乐尝试表现打斗、躲闪、对打动作。
4、教师和全体幼儿共同扮演真猴王完整表现音乐一遍。
5、教师扮演假猴王,全体幼儿扮演真猴王,互动完整表现音乐一遍。
6、教师扮演真猴王,全体幼儿扮演假猴王,互动完整表现音乐一遍。
7、教师与一位幼儿商量好选择的角色,两两互动完整表现音乐一遍。
8、幼儿和幼儿两两商量好选择的角色,坐在位置上两两合作完整表现音乐一遍。
9、幼儿交换角色,站在位置边上两两合作完整表现音乐一遍。
10、幼儿尝试表现最后假猴王晕倒的样子。
(1)一位幼儿尝试表现假猴王晕倒的样子。
(2)集体尝试表觋假猴王晕倒的样子。
11、幼儿和幼儿再次商量好选择的角色,找到空位置两两合作完整表现音乐一遍,假猴王在金箍棒后晕倒在地。
12、幼儿邀请客人老师,并商量好选择的角色,在空位置上两两合作完整表现音乐一遍,假猴王在金箍棒后晕倒在地。

幼儿大班音乐教案《小卓玛上学》


目标:

1.能理解《小卓玛上学》的旋律,并能表现出三拍子的强弱拍。

2.能初步表现藏族舞蹈的特点,动作基本合拍。

准备:

已经多次欣赏过藏族的乐曲,学习过藏族舞蹈的基本动作。

过程:

1.复习《毕业歌》。

能充满激情地唱歌,并能表现出三拍子的强和弱。

2.欣赏并理解乐曲《小卓玛上学》。

(1)欣赏并理解乐曲《小卓玛上学》。

(2)幼儿交流自己对乐曲的理解。

(3)综合幼儿的想象,以讲故事的形式,进一步帮助幼儿理解乐曲的内容。

3.商量舞蹈动作并练习。教师和孩子共同商量舞蹈的动作并进行练习,把握要点,表现藏族的舞蹈特征。

(1)分段学习。自由进行练习。

(2)整段学习。重点体会小卓玛上学时的愉快心情。

延伸:

在音乐区域提供《小卓玛上学》磁带,在游戏中让幼儿继续学习。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小篱笆》


活动目标:
1、了解圆锥体的特征,正确说出圆锥体的名称。
2、初步感知球体、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圆锥体的特征并能准确说出几何形体的名称。
3、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以及对几何形体活动的兴趣。

活动重点:认识圆锥体并了解其特点。
活动难点:能准确的区分球体、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圆锥体。
活动准备:球体、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圆锥体各一个、几何形体课件、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老师:小朋友们,老师带来一个神奇的袋子,袋子里装的是什么呢?小朋友都很想知道吧。请一个小朋友来摸一摸,猜猜袋子里到底是什么。(请小朋友来摸一摸并说说摸到的是什么样的东西。)介绍球体(不管从哪个方向看,都是圆溜溜的,而且它的哪一面都能滚动,这样的几何形体叫球体)、圆柱体(上面一圆,下面一圆,两个圆一样大,中间一样粗,只有放倒才能滚动的形体叫圆柱体)、正方体(几何体6个面,都是正方形,这几个正方形一样大)、长方体(由6个面组成两两相对的两个面大小、形状一样,这样的几何体叫长方体)。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位新的几何形体朋友圆锥体。
二、认识圆锥体,感知圆锥体的特征
1、老师:哪位小朋友愿意来摸一摸圆锥体,看看它有什么特点,有哪些地方与我们之前看到的几何形体不一样的地方。重点讲解圆锥体的底面是圆形,上面是尖形。这就是我们要认识的新朋友圆锥体(播放圆锥体课件,让小朋友们说出圆锥体的名称)。
2、请小朋友比较圆锥体与圆柱体的不同,上面一圆,下面一圆,两个圆一样大,中间一样粗,只有放倒才能滚动的形体叫圆柱体,圆锥体是底面是圆形,上面是尖形,不一样粗。
3、小朋友想一想我们生活中有哪些物品和圆锥体很像如:冰淇淋、圣诞帽、路锥等等。请小朋友回答之后播放课件为小朋友介绍生活中的圆锥体。
三、感知球体、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圆锥体的不同
老师进行三段式教学提问如:请你把圆柱体举起来,哪一个几何形体不见了,它叫什么名字,请你抱一抱圆锥体等等,请个别小朋友回答问题。
小朋友们都很棒,为了奖励小朋友们下面我们进行游戏几何形体蹲与萝卜蹲游戏的规则相同,请小朋友记住自己的几何形体的名字,开始游戏。
四、发展幼儿观察力,完成记录表
每位小朋友一张记录表,请小朋友观察课件并准确的做好记录。

活动延伸:
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位新朋友圆锥体,请小朋友回家后找一找有哪些物品和圆锥体一样的。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小闹钟》


活动目标:
1、用看图谱的方式学唱歌曲,理解歌曲内容。感受小闹钟机灵、活泼的艺术形象。
2、学习用二声部合唱的方式演唱歌曲,体验合作完成歌唱作品的快乐。

活动准备:
小猪睡前在床上缠妈妈讲故事、小猪赖床的图片各一;7:00、8:00的钟面各一;图谱;幼儿已经认识小闹钟,在生活中知道用时间来规范自己的作息。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题,理解歌曲内容
1、回忆小闹钟的特点
2、出示8:00这个钟面
3、出示小猪缠着妈妈讲故事的图片
4、结合图谱学唱歌曲的第二声部,教师示范后,幼儿学唱。
5、同样以这个方式出示7:00钟面和小猪赖床的图片,学习小闹钟叫小猪起床。

二、借助图谱学唱歌曲第一声部
1、介绍这是一首二声部合唱的歌曲2、教师示范唱歌曲的第一声部,幼儿欣赏。
3、提问幼儿第一声部的内容,并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图谱,并解释图谱,跟念歌词
4、教师演唱,幼儿再次欣赏
5、幼儿学唱歌曲两遍

三、完整演唱歌曲,体现歌曲活泼、轻快的曲调。
1、第一次幼儿合作完整演唱时请配班老师和我一起各在一个声部和孩子一起演唱。
2、第二次演唱时互换声部
3、第三次幼儿独立演唱,教师在一边指图谱提示4、第四次幼儿演唱,教师悄悄地录音。

四、欣赏自己的歌唱作品
1、欣赏演唱录音,体验合作完成作品的快乐。
2、脱离图谱完整表演唱歌曲。

大班优秀音乐教案《不怕输的小火车》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流畅,欢快的风格,学习歌曲中渐强的演唱方法,并初步学会演唱。

2.体验歌曲中蕴涵的克服困难,不服输的精神,知道面对困难要树立信心,勇于克服。

活动准备:

挂图、钢琴、坡道道具、音乐磁带、课件等。

活动过程:

一、开火车进活动室?激发幼儿兴趣

1.教师播放《不认输的小火车》伴奏带?带幼儿进活动室。

教师:孩子们你们想到旅游去吗?坐上火车出发吧。

2.组织教学、发声练习。

用模仿火车声音的方式进行发声练习,重点练习火车叫声的渐强。

3.导入:提问:你们在哪里见过火车?你们坐过火车吗?

4.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小火车的故事你们想不想看一看?(想)

二、播放课件,引出歌曲

1.教师播放课件《不认输的小火车》第一段。

师:你看到的故事里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说说小火车遇到了什么困难?

那么小火车的心情会怎么样啊?那我们一起来学学小火车着急的样子好吗?小结出示第一段歌曲内容:哎呀,山坡太高,糟糕糟糕,山坡太高,糟糕糟糕,山坡太高,糟糕糟糕。

2.播放课件《不认输的小火车》。

用提问的形式呈现歌词并总结出示第二段歌曲内容。

师:看小火车这么勇敢,不怕困难,那请小朋友帮忙一起喊加油好吗?(嗨呦,加油努力)那么小火车对自己会怎么说的呢?(我想我能,加油努力,我想我能,加油努力,我想我能。)经过了小火车的努力,和小朋友的帮助,小火车终于克服了困难,开过了山坡。你们觉得这是一辆怎样的小火车?(勇敢、不认输)

3.小朋友们,我们大家一起帮助给这辆小火车给它起一个名字好吗?

4.完整朗读歌词一遍。

5.老师把这个故事编成了一首好听的歌你们来听一听。(教案出自:教案网)播放录音歌曲。

6.教师范唱歌曲。教师注意语速和表情、动作。

重点范唱第三、四句,引导幼儿倾听旋律的连贯、流畅、欢快的风格。感受小火车不认输的信心。

三、分析歌词,学唱歌曲

1.师:在歌曲里你听到了什么?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2.这首歌曲有几段呢?我们再来仔细听一听。

3.教师将幼儿的回答进行小结。

4.分句教唱一遍再老师领唱幼儿插入式的呜呜。

5.多种形式学唱。

(1)接唱游戏?师前半句?幼后半句。伴唱呜呜。

(2)大声小声。

(3)拍手、拍腿唱。

(4)教师播放音乐?幼儿尝试跟着音乐节奏的快慢学唱歌曲。

(5)老师做山洞幼儿边钻山洞边反复练习此歌曲。

6.分析歌曲情绪情感。

师:当小火车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应该用怎么样的速度来唱?

师:小火车努力战胜困难的时候又该用怎么样的速度来演唱呢?最后一句表达小火车怎样的心情?我们应该怎样唱?

四、分声部演唱

1.教师将幼儿分成两部分分声部跟着音乐带演唱。唱第一段时教师出示遇到困难时的小火车(要唱出小火车着急的心情)。

2.唱第二段时,教师出示战胜困难的小火车。重点指导幼儿感受歌曲演唱时的快慢。

3.歌表演:全体幼儿表演。

五、结束部分

教师小结:小朋友喜欢小火车吗?为什么?老师也很喜欢它,因为小火车不怕困难、勇敢,不认输不放弃。所以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向小火车学习,让我们也能成为不怕困难的小勇士好吗?

六、延伸活动

请小勇士们和老师一起搭小火车去过山洞好吗?随音乐离开活动室。

大班音乐教案《小螺号》


活动目标

1、能正确理解歌词,并感知音乐的节奏,培养对音乐的节奏感。

2、乐意参与音乐欣赏活动,并体验歌唱过程中的快乐。

3、能够运用简单的身体动作来表达歌曲的意思。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重难点

重点:用欢快甜美的声音演唱歌曲,并体验歌曲的情绪、情感。

难点:准确把握节奏,正确唱出音乐的高低起伏。

活动准备

1、活动前一天要求幼儿把家中用贝壳或海螺制成的工艺品带回园,进行分享观赏。

2、音响及《小螺号》的音频,辅助感知节奏的打击乐器(木鱼、小鼓、三角铁、沙球等),手写歌谱一份。

3、活动教学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1、把收集到的贝壳风铃、贝壳船、海螺等工艺品装扮教室,让学生摸摸看看听听,营造海边的氛围。

2、教师导入,小朋友们,看看课室里摆满了你们带来的贝壳风铃、海螺船,漂亮极了。(.:教.案网)那你们知道这些贝壳、海螺是从哪里来的吗?(海滩)那有没小朋友可以告诉老师,海滩上都有什么呢?(引导幼儿说出海鸥、浪花、船等词)

哇,海滩上有那么多东西,你们想不想去看看啊!?(想)那老师今天教小朋友们一首歌曲《小螺号》,让小螺号带你们去看看海滩好吗?(好) 初步听赏歌曲: 教师第一次播放《小螺号》的音乐旋律,并引导幼儿根据歌词及韵律展开想象。(第一遍)

二、学习歌曲:

1、发声练习:先让幼儿进行发声练习,打开喉咙,以免歌唱时伤及声带。

2、歌词朗诵:老师教幼儿按歌曲的节奏进行逐句朗读。

例:A第一句老师拍手读: X X XXX 师: 小螺 号嘀 嘀嘀 吹,海鸥听了 展 翅 飞 。 B:幼儿模仿老师有节奏地读。 生: 小螺 号嘀 嘀嘀 吹,海鸥听了 展 翅 飞 。

3、老师第二次播放音乐,引导幼儿注意歌曲的节奏。(老师一边在旁打节奏)

4、老师逐句教幼儿唱并使用打击乐器进行辅助教学。老师边用乐器拍打节奏,边唱歌词,幼儿跟着老师的节奏拍掌唱词。(第三遍)

5、小朋友们,刚才我们用手来拍打节奏,现在你们想一想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式来打节奏?(跺脚、拍腿、拍肩、点头)(第四遍)

6、用动作表现音乐:(律动)

(1)教师引导幼儿回忆歌曲中的主要形象:如小螺号、海鸥、浪花、船等。 师:小朋友们,歌曲里面滴滴滴的声音是谁发出来的呀?谁在飞啊?谁笑啦?

(2)引导幼儿边听音乐,边用自己的身体动作来表现吹螺号、海鸥展翅、浪花起伏等形象。(如果有些小朋友做不出动作,老师可以帮忙引导。) 7、让幼儿跟着音乐边唱边打节拍,完整地唱一遍歌曲。 结束: 师:小朋友们,我们在欢快的音乐声中唱起《小螺号》,一起去捡小海螺吧! 老师跟幼儿在轻松的气氛下结束活动。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粗心的小画家》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粗心的小画家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中所表现的幽默、滑稽的情趣。
2、学习运用看图片理解和记忆歌曲的方法。
3、善于观察事物,知道做事情要认真、细心。

活动准备:钢琴、课件、丁丁画错的画、彩色笔。

活动过程:
一、引出丁丁
给孩子们介绍一位新伙伴,看看他是谁吧?(播放课件:小朋友们好!我叫丁丁)继续听听丁丁的自我介绍吧,让我们对他有更多的了解。(课件:我是一个小画家,有一大把彩色铅笔。我对别人讲,我什么东西都会画)
二、学习歌曲
1、引导前半部分歌词。
提问:丁丁是怎样介绍自己的?
幼儿回答,教师用歌曲中的节奏小结前半部分歌词。
2、学习后半部分的歌词。
(1)出示图片,让幼儿观看。理解并记忆歌词,发现并指出图中的错误,如:四肢脚的螃蟹、尖嘴的小鸭、圆耳朵的小兔等。
(2)熟悉歌词。教师直接用歌曲中的节奏问一问。
三、学唱歌曲
1、教师边做夸张的动作边清唱歌曲《粗心的小画家》。
2、教师带领幼儿有节奏地朗诵歌词并拍节奏。
3、在钢琴的伴奏下轻声学唱歌曲。
4、聆听音乐,注意提出难点:唱准附点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以及最后一句的弱拍起音的笑声。
四、表演歌曲
鼓励幼儿自由创遍动作,并结伴表演唱。
(教师可引导幼儿创编四只腿的螃蟹、尖嘴的小鸭、圆耳朵的小兔、没有尾巴的大马等惊奇有令人哈哈大笑的动作,充分体验到滑稽、幽默的情趣)
五、品德教育
1、提问:今天学了这首歌,懂得了什么道理?
2、小结:做事情要认真、细心,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不能骄傲,要虚心。

活动延伸:
怎样帮助丁丁改掉粗心的坏习惯?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小纸片不怕水


这篇《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小纸片不怕水》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一、活动目标:
1.探索使用辅助材料让纸片入水不湿的方法。
2.探索垂直杯口扣入水而纸不湿的方法,感受空气的存在。
3.积极参与活动,大胆操作,并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实验的方法,体验探索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第一次操作材料:皱纹纸、塑料包装纸、透明塑料袋、可封口塑料小袋、牛皮筋、一次性塑料杯、玻璃小瓶、剪刀、宽透明胶带若干、清水5盆、干毛巾若干。(每组一份)。
2.第二次操作材料:透明一次性杯人手一只,皱纹纸。
三、活动过程:
(一)出示纸片,引导幼儿讨论不让小纸片潮湿的办法,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
"今天,我们一起来玩一个小纸片不怕水的游戏。我要请小朋友开动脑筋,让小纸片沉到水里而纸片不湿。我们先来看看桌上有哪些材料?请你思考一下自己准备怎么做?你想选择什么材料呢?
(二)实验一:幼儿探索做用多种辅助材料使小纸片不怕水的方法。
1.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做实验,教师交代实验要求。
你们都想好办法了吗?好,下面就来试一试吧!如果你试了一次还想试第二次,必须用毛巾把工具和手擦干,这样才能保证第二次实验的成功。试完一种方法,你可以再试一种。
2.幼儿实验操作,教师巡视观察,倾听幼儿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幼儿予以帮助。
3.幼儿讲述自己的实验方法,教师及时点评。
(1)成功的幼儿介绍自己的实验方法,同种方法的幼儿进行补充讲述。
"你成功了吗?你是用什么方法成功的?
(2)没有成功的幼儿讲述自己的实验方法,同伴帮助寻找不成功的原因。
"有谁没有成功的,让大家来帮你解决解决?"4.教师小结:成功的幼儿做实验时材料封紧了,没有缝隙,水进不去,纸就不会湿;没有成功的小朋友也知道失败的原因了,是因为材料有缝隙,水进去了,纸也就湿了。
(三)实验二:提高难度,引导幼儿探索用一个开口的杯子让纸片不湿的方法。
1.教师交代实验要求。
刚才是用了桌上的材料,有的成功了,有的失败了,也找到了原因。现在老师要出难题了,只用一只杯子,能不能让小纸片沉到水底而纸不湿呢?
2.幼儿取出杯子,进行实验,教师巡视,倾听幼儿的方法,及时奖励成功的幼儿。
3.请成功的幼儿讲述方法,并演示。
4.教师清晰演示全过程,边演示边小结实验要求:杯子要垂直上下,不能斜,要快、稳、直。
5.幼儿讨论寻找原因纸片不湿的原因。
"刚才我们把纸严严实实包起来才不会湿,而杯子口这么大,纸也不会湿,这是为什么呢?"
6.总结:是空气把杯子密封起来使纸不会湿的。现在,我们把这个魔术带到教室表演给其他的小朋友看,好吗?

感谢您拜读范文资讯网教案频道的“幼儿大班音乐教案《不怕困难的小猴王》”一文,希望“幼儿大班音乐教案《不怕困难的小猴王》”能解决您的教案需求,同时,Fwr816.com还为您精选准备的幼儿园天冷我不怕教案大班专题!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