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教案 >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 导航 > 沪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他从火里跑出来》教案三篇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沪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他从火里跑出来》教案三篇。

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每天老师要有责任写好每份教案课件。写好教案课件,也能让老师及时去总结和反思教学情况。最好教案课件是怎么样的呢?也许下面的“沪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他从火里跑出来》教案三篇”正合你意!供你阅读参考,并请收藏本页面!

《他从火里跑出来》是第七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记叙了100多年前,瑞典科学家诺贝尔冒着生命危险,坚持不懈地研制烈性炸药的故事。赞扬了科学家为了科学的进步,不惜献出自己一切的献身精神。小编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篇一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理解“凝神、注视、血迹斑斑”等词语的意思。

2.会用“一边一边”的句式说话。

3.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学会对自己感兴趣的句子提提问题。

5.通过释疑,揭示科学道路的崎岖,感悟奉献精神的可贵。

教学过程:

一、设计话题、引入新课

1.看,画面上有两个话题(媒体出示:诺贝尔、诺贝尔奖)。 你能选其中一个说一说吗?

2.1896年12月10日,瑞典科学家诺贝尔病逝,一颗伟大的科学巨星陨落了。(媒体出示:课文最后一节)。谁来读这段话?

3.自由朗读这一节并试着背一背。(生:朗读与背诵)

4.告诉你的朋友,“诺贝尔奖金”是怎么来的?奖励什么人?(生:个别回答)

5.诺贝尔在科学的道路上历尽艰辛,甚至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不信,我们来学习第38课,读读课题:(出示课题)。(生:齐读课题)

6.这里的“他”指的就是“诺贝尔”。

二、学习课文、提提问题

1.他怎么会从火里跑出来呢?请同学把书翻开,自由朗读全文。(生:个别回答)

2.课文是怎样描写诺贝尔进行烈性炸药实验的?默读课文。 要求:读完后,用直线划出描写诺贝尔进行烈性炸药实验的句子。(生:默读全文。)

3.交流。(媒体出示有关语句)

4.轻声读读这几句话,对自己感兴趣的句子或词语提提问题。 5.质疑。(教师可提醒学生理解:凝神、注视、血迹斑斑、狂呼等词。)

三、通过释疑、感悟奉献

1.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词句的训练。(媒体出示有关词句练习)

练习一:注视(与“环视”、“巡视”的区别)

(1)(“词语活动室”:2.选词填空)

(2)补充:描写“看”的词语很多,请你再说几个: 。 (教师可根据班级情况,让学生积累由两个字、三个字或四个字组成的描写“看”的词语。

练习二:他一边奔跑,一边狂呼:“成功了!成功了!”

(1)用“一边一边”说说话。 看到诺贝尔(他一边奔跑,一边狂呼:“成功了!成功了!”)

(2)我会 。

2.师:注重有感情地朗读指导,体会“亲自”、“血迹斑斑”、“狂呼”等词,感悟诺贝尔的奉献精神。

四、谈谈体会、师生共勉

1.确实,“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艰险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马克思”

2.我们来读读这句话。

3.结合课文,或结合你所知的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的小故事,谈谈体会。

4.让我们用马克思说的这句话不断地鞭策自己(再读)。

篇二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9个:欧 洲 矿 瑞 诺 烬 撼 财 励;理解“夜以继日”、“凝神”、“注视”、“血迹斑斑”、“挣扎”的意思。

2、边读边思,能对自己感兴趣的语句提出问题。

3、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节。

4、了解诺贝尔不顾生命危险,研制成功烈性炸药的故事,感受科学家为了科学的进步,执著追求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词语。

2、学会对自己感兴趣的语句提提问题。

3、感受科学家为了科学的进步,不惜献出自己一切的献身精神。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完成预习题

课前预习:

1、读准生字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凝神 注视 夜以继日 挣扎

3、把左右两边能正确搭配的词语用线连一连。

雷鸣般的 诺贝尔 血迹斑斑的 实验室 化为灰烬的 爆炸声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课文的第( )节介绍了诺贝尔研制烈性炸药的原因。 第( )节到第( )节介绍了诺贝尔冒着生命危险进行烈性炸药的实验,并获得成功的经过。 第( )节主要介绍了“诺贝尔奖金”的来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师:你们知道哪些科学家的小故事?(牛顿、居里夫人)

2、师: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了不起的科学家——诺贝尔。(板书:诺贝尔)(媒体出示诺贝尔头像),随机学习生字“诺”。

3、(媒体出示):课文最后一节。

(1)指名读,注意读准生字字音。(媒体中的生字“诺”、“财”、“励”变红。)

(2)学习生字“财”和“励”。 注意“财”是平舌音;“励”的左半部分,“厂”的里面是“万”。扩词区别:“厉”和“励”。

(3)轻声读,思考:从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4)指名交流。

(5)(媒体出示填空): 年 月 日,诺贝尔在 病逝。临终的时候,他提出将 作为基金, 作为奖金,奖励全世界在 、以及 等方面成就最突出的人。这就是世界的“ ”。

(6)轻声准备,指名填空,齐读。

(7)出示最后一节,自由朗读并背诵。

4、师:诺贝尔在科学的道路上历尽艰辛,甚至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位伟人,学习第31课。

5、板书课题:31 他从火里跑出来

6、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学课文 (媒体出示自学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上小节号。看看课文哪几小节写了实验的过程?

2、想想:诺贝尔怎么会从火里跑出来呢?

交流反馈。

1、出示词语,开火车读 欧洲 开矿 灰烬 夜以继日 震撼 血迹斑斑 财产 奖励 凝神 注视

2、课文共有几节,哪几节写实验过程?

3、诺贝尔怎么会从火里跑出来?

三、研读课文,理解体验。

1、课文是怎样描写诺贝尔进行烈性炸药实验的?默读课文,用横线划出相关句子。 交流反馈,(媒体随机出示句子): 一次他亲自点燃了导火线。

为了看清实验过程,他双眼紧紧盯着火星,凝神地注视着 突然人们发现一团烟火从屋里飞奔而出,原来是血迹斑斑的诺贝尔挣扎着从火里跑出来。 他一边奔跑,一边狂呼:“成功了!成功了!”

2、师:轻声读读这几句话,小组合作,对自己不明白的词语或句子提提问题。

(1)学生质疑。

(2)教师将问题归纳:

①“凝神”、“注视”、“血迹斑斑”、“挣扎”的意思?

②“为了看清实验过程,他双眼紧紧盯着火星,凝神地注视着”这句话中诺贝尔为什么要凝神注视冒着火星的导火线,难道他不怕炸伤吗? (媒体出示):“紧紧地盯着”“凝神地注视”加点。

③ “狂呼”表示高兴到了极点,可是当时的诺贝尔是被火烧伤,浑身血迹斑斑,他为什么还这么兴奋? (媒体出示):“一边奔跑,一边狂呼”加下划线、加问号。

(3)教师归纳质疑方法:在质疑时,我们可以通过对自己不理解的词语进行提问;也可以针对句子中的矛盾之处进行提问。

3、释疑:不理解的词语。

(1)当有词语不理解时,可以怎样解决呢?同桌讨论。 生交流:找近反义词、用自己的话说说、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

(2)理解“凝神”、“血迹斑斑”、“挣扎”等词语。凝神:凝(查字典),集中在一点。“凝神”,就是把注意力集中到一点。(意思相仿):全神贯注、聚精会神、神情专注。血迹斑斑(用自己的话):衣服上都是血迹。挣扎(联系上下文):诺贝尔从火场中,用力支撑着跑出来。

4、释疑:诺贝尔为什么要凝神注视冒着火星的导火线,难道他不怕炸伤吗?

(1)(媒体出示):为了看清实验过程,他双眼紧紧盯...着火星,凝神地注视.....着 指名朗读。

(2)师:“盯”、“注视”都是表示眼睛的动作,你还知道哪些表示看的词语? 积累:瞄、瞅、望、环视、俯视、俯瞰、仰望、环顾、巡视

(3)轻声读句子,思考:这里为什么用“盯”和“注视”?(“盯”和“注视”说明看得很认真。)

(4)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体会诺贝尔做实验时的认真专注。

(5)师:表示看的词语有很多,我们应该根据不同的语言环境进行选择。 (媒体出示“词句活动室2”): 选词填空 注视 环视 巡视 他目不转睛地( )着窗外。 他走遍祖国各地,( )了不少乡村。 他走进地铁站,( )了一下周围的环境。

(6)交流。 小结:诺贝尔沉浸在科学实验中,已达到忘我的境界,所以他会凝神注视冒着火星的导火线。 板书:凝神注视 忘记一切

5、释疑:从火里跑出来的诺贝尔,血迹斑斑,为什么他没有痛苦不堪,反而一边飞奔,一边狂呼“成功”呢?

(1)轻声读读第2节,寻找问题的相关线索。 指名交流,教师进行归纳:说明了实验时间之长、难度之高、危险之大、后果之严重。

(2)师:面对困难,面对死亡,诺贝尔仍然夜以继日地工作着。

(媒体出示句子):但是困难、死亡没有吓倒诺贝尔,他仍然夜以继日地工作着

① 理解词语:夜以继日(继:连着。夜以继日:白天连着晚上工作,不间断。近义词:日日夜夜、通宵达旦、日以继夜)

②(媒体出示说话练习):诺贝尔 ,他忘记了 ,忘记了 忘记了 。 指名交流。

③ 教师小结:困难与死亡非但没有吓退诺贝尔,反而使他更加忘我地投入实验中。 板书:埋头研究 不怕困难

(3)师:诺贝尔顶着巨大的困难,冒着生命危险坚持烈性炸药实验,难怪在实验成功之后他会如此的兴奋不已。 (媒体出示句子):突然,人们发现一团烟火从屋里飞奔而出,原来是血迹斑斑的诺贝尔挣扎着从火里跑出来。他一边奔跑,一边狂呼:“成功了!成功了!”

①试读 个别读 齐读

②此时此刻,你想对诺贝尔说什么?交流。 ③教师指导朗读,体会诺贝尔在实验成功后的兴奋与狂喜。

板书:一边飞奔 一边狂呼

6、教师小结:通过联系上下文,我们解决了刚才提出的问题。同时我们也体会到了诺贝尔为了科学研究,把什么都抛在脑后,甚至是自己的生命。

7、感情朗读课文2-5节。

四、课堂总结,复习巩固。

1、师生根据板书共同总结。

师:在过去的三、四年中,诺贝尔对于烈性炸药是——(生:埋头研究,不怕困难),1876年秋,诺贝尔又在进行烈性炸药的实验,当时,他——(生:凝神注视,忘记一切)。结果,又发生了大爆炸。诺贝尔挣扎着从火里跑出来,他——(生:一边飞奔,一边狂呼:“成功了!成功了!”)诺贝尔终于发明了烈性炸药。这一切,都缘于他对科学的执著追求。(板书:执著追求)

2、我相信只要不懈努力,我们每个普通人也能到达成功的彼岸。让我们用陈景润说的这句话不断地鞭策自己。 (媒体出示句子)“攀登科学高峰,就像登山运动员攀登珠穆朗玛峰一样,要克服无数艰难险阻,懦夫和懒汉是不可能享受到胜利的喜悦和幸福的。——陈景润”

3、齐读。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3遍。

2、辨字组词 洲( ) 欧( ) 励( ) 州( ) 鸥( ) 厉( ) 财( ) 烬( ) 斑( ) 材( ) 尽( ) 班( )

3、积累词语: 写出和“凝神”意思相近的词语 。 ( )( ) ( ) 写出表示“看”的词语。 ( )( ) ( ) 提高题;

1、诺贝尔,我想对你说 。

2、收集“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小故事,与小伙伴交流。

板书设计:

他从火中跑出来

埋头研究 不怕困难 Net 诺贝尔 凝神注视 忘记一切 执著追求 一边飞奔 一边狂呼

篇三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生字,用学过的方法理解“凝神、注视、血迹斑斑 等有关词语。

2、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能对自己感兴趣的语句提出问题即培养质疑习惯和释疑能力。

3、了解诺贝尔不顾生命危险,研制成功烈性炸药的故事,感受科学家为了科学的进步,不惜献出自己一切的献身精神。揭示科学道路的崎岖,感悟奉献精神的可贵。

4、背诵课文最后一节。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词语,背诵最后一节。

教学难点:

学会对自己感兴趣的句子提提问题。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历年来“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的小故事。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设计话题,引入新课

1、看,黑板上有两个词语:诺贝尔 诺贝尔奖 你能选其中的一个说一句话吗?

2、1896年12月10日,瑞典科学家诺贝尔病逝,一颗伟大的科学巨星陨落了。(出示最后一节) 谁来读这段话?

3、自由朗读这一节,并试着背一背。(随班生)

4、告诉你的朋友,“诺贝尔奖金”是怎么来的?奖励什么人?

5、诺贝尔在科学的道路上历尽千辛,甚至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不信,我们来学习第38课。读读课题。

6、这里的他指的就是诺贝尔。

二、学习课文,提提问题

1、他怎么会从火里跑出来呢?自由读课文。

2、课文怎样描写诺贝尔进行烈性炸药实验的?默读课文。用直线划出有关句子。

3、交流

4、轻声读读这几句话,对自己感兴趣的句子或词语提提问题?

5、质疑

三、通过释疑,感悟奉献

1、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词句的训练。 词句活动室2;注视,环视,巡视的区别 补充描写“看”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 (仰视,环顾,瞄,瞪,俯视)

2、用“一边一边”说说话。

3、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亲自,血迹斑斑,狂呼”等词,感悟诺贝尔的奉献精神。

四、谈谈体会、师生共勉

1、确实“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艰险沿着陡峭山 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马克思”

2、读读这句话。

3、结合课文,或结合你所知的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的小故事,谈 谈体会。

(1)1901年德国实验物理学家伦琴有幸成为第一位物理学奖 获得者。

(2)1911年居里夫人又以镭和针的发现获得当年的诺贝尔化学奖。迄今为止,居里夫人仍然是两度获得诺贝尔奖的女性。

4、再读马克思的这句话鞭策自己。

五、小结

诺贝尔对事业的执着追求,不正是我们的榜样吗?我相信 只要不懈努力,我们每个普通人也能达到成功的彼岸。

fwR816.CoM阅读延伸

沪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别人的妈妈》教案(三篇)


课文是一首外国叙事诗歌,写的是一个小伙子关心一位素不相识的老妇人的事。诗歌的形式不常见,每两行成一节,节内句子基本押韵,共十三小节。小编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篇一

【教材分析】

(一)、课文简析

课文是一首外国叙事诗歌,写的是一个小伙子主动搀扶着一位被别人所忽视的、穿着破衣衫的素不相识的老妇人过马路的事。诗歌的形式不常见,每两行成一节,节内句子基本押韵,共十三小节。

本文生字不多,内容较为浅显,而且是一篇带星号的课文,所以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学,让学生独立或小组形式读通课文,教师则帮助、指点学生在朗读时注意停顿、读出节奏、韵律。也可以让学生演一演。

(二)、词句的简析

词语:

泥泞:烂泥淤积, 不好走。

迟疑:拿不定主意。

小心翼翼:形容谨慎小心,一点不敢疏忽。

虔诚:恭敬而有诚意。

保佑:迷信的人称神力保护和帮助。

关照:关心照顾。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1.识记5个生字:融、泞、迈、虔、佑。理解并积累6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3.知道诗歌写的是一个小伙子帮助“别人的妈妈”过马路的事,学习他关心老人的好品质。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

学生:给课文标上小节号、圈出生字,完成预习题。

【课前预习】

读通课文,完成:

1.圈出带点字正确的读音

融化(róng lóng) 泥泞(nín nínɡ) 虔诚(qiǎn qián) 年迈(màn mài)

2.形近字组词

右( ) 虔( ) 泞( )

佑( ) 虚( ) 拧( )

3.抄写词语

衣衫 融雪 泥泞 虔诚 关照 保佑 老迈 迟疑 小心翼翼

4.理解词语

我用 的方法理解了“虔诚”,意思是

我用 的方法理解了“迟疑”,意思是

我用 的方法理解了“关照”,意思是

5.填上合适的动词

( )脚步 ( )街道 ( )双脚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一)当你走在路上有没有帮助过不认识的人?

(二)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讲的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却写得感动至人,我们一起去品味一番吧!

板书课题: 17 别人的妈妈。这是一首叙事诗(板书叙事诗)。

打开书,轻声读读课文,并说说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设计意图:这首外国叙事诗的内容浅显易懂,所以在揭示课题后就可以让学生自主地从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入手,进行概括,从而对课文有整体的感知。】

二、预习检查。

(一)小组交流检查。

(二)集体交流。

1.读字组词。2.分节读课文。

(三)哪些地方让你感动?哪些地方不明白?

三、学习课文

(一)读读议议,说说小伙子对老人的关心。

1.“别人的妈妈”是一个怎样的人?她遇到了什么困难?根据诗歌中所写的内容,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理解“老迈、迟疑”。想象老妇人在十字路口时的动作神情及目光中的话语。
2.面对“站在十字街口迈不开步的”的她,人们的表现是怎样的?

行人:

孩子们:

小伙子:

3.小伙子是怎样做的?找一找青年人帮助老人的动作,并把它圈起来。

引读:终于,人海里( )出青年,他快步( )到老妇人身边。

他( )着她的手细声说道:“大妈,我扶您过街道。”

小伙子( )着脚步不稳的老妇,小心翼翼地( )过马路。

从小伙子的表现中,你感受到这是一个 的小伙子。

4.想象说话:过马路后,老妇人和青年之间说些什么?

5.“别人的妈妈”祝愿这位小伙子将来能够办大事,你认为怎样的人将来才能办大事?

【设计意图:从青年人帮助老妇人的一连串的动作中,可以反映青年人的品质。本环节就是通过找、圈、读等一系列练习活动,帮助学生感受青年的形象。言为心声,除动作外,语言也能反映人物的品质,让学生想象老妇人和青年之间的对话,其目的在于对青年人关心老人的品质有进一步的认识,从而使青年人的表现与马路上其他人的表现产生鲜明的对比。】

(二)指导朗读。诗歌朗读要注意节奏,韵律。

四、说一说,演一演,

(一)根据提示,小组合作,抓住描写人物的关键词用喜欢的方式读读演演这首诗。(老妇人的外貌、遇到什么困难及她当时的动作、神情、目光;面对“站在十字街口迈不开步的”的老妇人,人们的表现是怎样的—行人、孩子们、小伙子;过马路后,老妇人和青年之间说些什么;回家后老妇人又做了什么?)

合作方式:分角色读、男女生读、轮读……

(二)组织演示:先自己根据诗歌内容在小组中说一说(以“别人的妈妈”的口吻复述课文)然后推选小组成员演一演。

【设计意图:抓住描写人物的关键词用喜欢的方式读读演演这首诗,不但可以让学生在活泼的形式中进行感悟,而且很好地落实了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复述课文。】

五、作业:

(一)熟读诗歌,填空:

一天,老妇人 ,人们 ,一位青年 。

(二)改写句子,使句子意思不变。

1.送走了大妈他快步赶上朋友,朋友们问他是否认识那老妇。

送走了大妈他快步赶上朋友,朋友们问他:“ ”

2.他说不认识,是别人的妈妈,她年纪大了,走路时会眼花。

他说:“ ”

(三)选做:将叙事诗改写成一篇叙事作文《别人的妈妈》

提示:从天气的恶劣,可以想象马路上泥泞不堪的样子;从老妇人的脚步老迈迟疑,可以想象她走路艰难的样子;从老妇人求助的目光中,可以想象她仿佛在说些什么……

附板书 *17 别人的妈妈 关心老人、关心需要帮助的人

老人 穿着破旧、脚步迟钝 求助 祷告

行人 穿过 没有注意

孩子 擦过 没有停步

青年人 走、牵、说、扶、问

篇二

教学目标:

1、 识记3个生字。

2、 用学过的方法理解不懂的词语。

3、 小组合作,读读演演这首诗。

4、 知道诗歌写的是一个小伙子帮助“别人的妈妈”过马路的事,学习他关心老人的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

自己选择合适的方法理解词语,并感受叙事诗的风格特点。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 记得《木兰诗》吗?谁来给大家背诵其中的片段?

2、 这首诗告诉了我们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像这种叙述一件事、一则故事的诗就叫叙事诗。

出示:叙事诗

3、 今天,我们将学习一首外国叙事诗——

揭题:别人的妈妈 读题

4、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质疑)

让我们学习课文来了解。

二、 了解故事。

1、 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想:这首诗写了件什么事?

2、 交流:

(培养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大意。)

三、 自学课文。

1、 要求:

l 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l 找出不理解的词语,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

l 小组交流,若仍无法解决的词语,留待大组交流。

2、 交流

1) 开火车读课文。

2) 交流你已理解的词语,说说用了什么方法?

3) 提出自己仍不理解的词语,集体讨论。

参考:

融雪——融化的积雪。

迟疑——犹豫。与诗中的“停顿”一起形容老妇人走路不稳,摇摇摆摆。

保佑——迷信人称神力保佑和帮助。课文中是老妇对帮助她的小伙子的美好愿望。

虔诚——恭敬而有诚意(多指宗教信仰)

祷告——宗教徒向神求保佑。

四、 积累运用。

1、 小组合作,用喜欢的方式读读演演这首诗。

可以小组合作朗读(分角色读、轮读、男女生分读);加动作表演读;课本剧排练等等。

2、 师生评价:结合课文内容。

3、 这首诗给了你怎样的感受或启发?

篇三

【教学目标】

1、认识“融、泞、迈、虔、佑”5个生字。理解并积累6个词语:“衣衫、融雪、泥泞、虔诚、关照、保佑”。并用学过的方法理解不懂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3、知道诗歌写的是一个小伙子帮助“别人的妈妈”过马路的事,学习他关心老人的好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1、能运用学过的方法理解不懂的词语。能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体会诗歌的韵律以及诗歌表达的感情。

2、通过读文,感受到本课前面一长段对于老奶奶的描写,以及当时的情况描写是为了衬托出了那位青年的爱心。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当你们走在路上的时候,有没有帮助过不认识的人?

2、交流。

3、揭示课题:17 别人的妈妈(齐读)

过渡语:课文讲的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却写得感动至人,我们一起去品味一番吧!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出示自学要求: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习字词,划出不理解的词语,并在小组内用学过的方法理解交流。

2、检查自学情况:

(1)开火车分节读课文

(2)出示词语:

衣衫融雪泥泞虔诚关照保佑迟疑小心翼翼

注意:融(翘舌音)、泞(后鼻音)、虔(第二声)、积累“虎字头”的字(虎、虚、虑……)、用合适的方法理解词语。

三、赏读课文,品味真情

1、默读课文1~3节,说说当时老妇人的处境怎样?

(1)出示1~3节

(2)指导朗读,说说自己的感受。

预设:

①老妇人遇到的困难:老妇人年纪大行走不便、马路泥泞、行人拥挤、车辆穿梭等。

②读句子:

今日的融雪弄得满街泥泞,老妇人的脚步迟疑又停顿。

她站在十字街头迈不开步,拥挤的行人中她没人照顾。

(3)出示填空:

一位()的老妇人,独自走在()的街上,当时(),使她感到非常(),她心想:()。

2、老妇人正是这么想的,所以她露出了“求助的目光”,可是马路上人们的表现是怎么的呢?

(1)朗读4~6节

人们来来往往穿过她身旁,没有人注意她求助的目光。

街那头传过来叫声笑声,学校里刚响过放学铃声。

孩子们欢跳着擦过老妇,一个个喊叫着没人停步。

(2)出示:

马路上,大人们,孩子们。

(3)说说你对马路上的大人或小孩的评价。

(4)指导朗读。

3、就在老妇人迟疑无助的时候,人海里冒出个青年。

(1)默读7~11节,找出青年人帮助老妇人的相关动词:冒、走、牵、扶、穿等,重点体会“冒”。

(2)谈谈读了这几节后的感受。

(3)隐去句中的动词,试着说一说:

终于,人海里()出个青年,他快步()到老妇人身边。

他()着她的手细声说道:“大妈,我扶您穿过街道。”

小伙子()着脚步不稳的老妇,小心翼翼地()过马路。

(4)指导朗读:

我们已经学过多首叙事诗了,诗歌要读出韵律,读出节奏。老师以第8节为例,遇到斜线要停顿。

出示:

他/牵着她的手/细声说道:

“大妈,/我扶您/穿过街道。”

学生试读、齐读。

(5)从青年人和他朋友之间的对话总,你感受到什么?

4、最后两节是什么意思?

(1)男女生对读、齐读。

(2)理解“虔诚、保佑”

“虔诚”常形容态度恭敬而有诚意。“保佑”指迷信人称神力保护和帮助,课文中是老妇人对帮助她的小伙子的美好愿望。

(3)说一说老妇人对帮助她的小伙子的美好愿望是什么?谈谈自己的感受。

(4)小结:小伙子扶“别人的妈妈”过马路,他对老人的关爱也得到了老人的感谢。

四、总结全文,拓展学习

1、总结课文的写法特点:

课文是一首外国叙事诗歌,诗歌的形式不常见,每两行成一节,节内句子基本押韵。

2、从诗歌中找一找句末押韵的字。

3、把诗歌改成课本剧。(机动)

小组合作,编演课本剧《别人的妈妈》

沪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小读者》教案范文


《小读者》讲述的是一个小女孩李真真发现了杂志上的两处错字,便不辞辛劳地跑了很远的路,去向杂志编辑部提出意见的故事。小编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篇一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小姑娘把杂志当作朋友,对朋友的错误“及时帮助他改正”的真诚态度。

2、学习课文的生字新词。

3、根据段意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4、摘录描写人物神态的句子。

教时安排:

2教时

教学过程:

一、审题。

1、板书课题。

2、小读者是谁?课文写了这位小读者的意见什么事?

二、初读课文。

1、运用已学的方法认读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2、读课文,思考:“良师益友”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千千万万的小读者“也是我们的良师益友”?

三、学习课文第一段和最后一段。

1、在这两段中“我”的心情有什么变化?

2、什么是“良师益友”?这段话中“他们”是指谁?“我们”又指谁?

3、小结:课文的开头和结尾都描写了作者的心情,但两者是截然不同的,是什么引起作者心情的变化呢?

四、学习课文第二段。

1、从哪些地方可看出小姑娘是“我”的良师益友?

2、小姑娘为什么敢于向编辑提意见?

3、感情朗读第二段。

4、归纳第二段段意。

五、归纳主要内容。

1、回忆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

课题扩展法; 抓重点段的方法; 段意归并法。

2、确定归纳方法,并说明理由。

3、归纳主要内容。

六、摘录描写人物神态的句子。

板书设计:

 提意见

小读者编辑

 良师益友

篇二

教学目标:

1、在阅读过程中认识9个生字“灌、辑、刊、诧、版、典、幺、辣、嗯”。积累9个词语“编辑、诧异、出版、杂志、一本正经、字典、火辣辣、错误、良师益友”。用合适的方法理解“诧异、尴尬、将信将疑、一本正经”的意思。

2、学习课文,用合适的方法理解课文中“作为少年读物的编辑,要时时刻刻想到千千万万的小读者,他们也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啊!”这句话的含义。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阅读过程中学习文章主人公对事情的认真态度和负责精神。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理解词语

1、出示课件:同学们,这些杂志、画报你们喜欢看吗?可你们知道这些杂志、书籍在大家拿到手之前都要经过哪些步骤吗? (需要杂志社的编辑叔叔阿姨对大家的作品进行整理、加工、校对,最后印刷后才能出版。)

2、对这些刊物中的作品进行整理、加工的人我们称之为编辑。(出示媒体) 学习生字:刊 辑 版 (刊——强调第一笔是横 版——换部首 辑——读音)

3、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讲述发生在小读者和编辑之间的故事。

出示板书:小读者

二、整体感知,概况主要内容

1、这位小读者和编辑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让我们带着问题读读课文,要求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2、出示自学要求

3、交流 读音:幺 嗯 小读者 发现自己喜欢的少年读物中有两个错别字 ,向编辑 提出来 。

师:这位小读者为了向编辑提出这个问题,容易吗?她是怎样做的呢?

小读者 发现自己喜欢的少年读物中有两个错别字 ,便不辞辛劳地跑了很多路,向编辑 提出来 。(提示:不辞辛劳)

三、抓关键词句,深入学习

1、师:老师这里有两个词语谁能来正确地读一读? 出示词语:诧异、火辣辣(拼一拼 读一读)

2、理解诧异。师:诧字的写法要强调(右边是个宅字 强调撇)诧异是什么意思?你能用什么方法来理解这个词语?(近义词、拆字法) 火辣辣(辣的左边部首)结合课文什么火辣辣?作者感到难为情了,因此脸上火辣辣的。

3、这两个词语都是描写编辑——我感情的变化的,你还能在文中找到我感情变化的词语吗?圈出来(甜滋滋——诧异——将信将疑——尴尬——火辣辣——心情久久难以平静) 学习:将信将疑 尴尬 将信将疑——理解关键字“将”的意思:又。近义词理解:半信半疑 尴尬 ——拼读 (强调尤,不是九)理解意思(查字典)出示词语解释选项;

(1)处境困难,不好处理

(2)(神色、态度)不自然 或:“我为什么在短短的一段时间里有那么多的感情变化呢?李真真的一言一行起了多大的影响?

让我们一起走进李真真 随机出示;

(1)小姑娘从背后的书包里掏出我们最近出版的一期杂志,一本正经....地说:“这里面有两个字错了。”(怀疑什么?相信什么?一本正经的态度让作者相信可能有错字) *我将信将疑是因为小姑娘一本正经的态度来给我们提意见的。什么是一本正经? 通过句子比较理解“一本正经”,脸上的表情是怎样的?(很严肃很慎重、庄重)体会李真真认真的态度。——个别读,男女生赛读

(2)“是的,我查过《新华字典》,”小姑娘抬头看了我一眼,像背书似的说,“十一页第九行,‘蓝天’的‘蓝’应该是‘蓝色’的‘蓝’字,这里印成‘兰花’的‘兰’字,还有,七十页第三行,把‘包公’印成‘包幺’,嘻嘻,谁叫‘包幺’哇”小姑娘大概是看到我尴尬..的脸色,她不说下去了,悄悄地从书包里掏出一本《新华字典》。 *文中“我”为什么而尴尬?读读句子,小姑娘像背书似的说出了正确的两个字,说明什么?(已经记得很熟了,她对于这件事情非常的认真已经看了不止一遍了。) 读读这句话结合课文内容,想象说话: 当李真真看到我尴尬的脸色,心想: 哎呀,我这样说叔叔是不是生气啦, ,于是,不再说下去,悄悄地从书包里掏出一本《新华字典》。

通过想象说话,和不再说下去、悄悄地这些词语理解李真真的纯真、善解人意。 不说这个词语写出了李真真体谅我可能觉得难为情。 * 指导感情朗读。

(3)我仔细核对了一下原文,果然是我们错了,顿时脸上火辣辣的。果然一词证明了小姑娘真的仔细阅读,提出了正确的意见。此时的我脸上火辣辣的,心想:真没想到一个十岁的小女孩竟然那么仔细,我们这些编辑感到真羞愧呀 。

(4)“唔,”小姑娘十分认真..地说,“你们编的杂志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老师说,朋友有了错误,要及时帮助他改正。” 认真说明小姑娘吧杂志当做了自己的朋友,热心帮助自己的朋友认识错误,改正错误。 启发学生思考从哪里看出小姑娘是在及时帮助朋友改正错误?——为了两个错别字特意跑一趟,来回要走好多路。从这里体会到了什么?(真诚,一丝不苟)随机板书“来回要走好多路”。

3、小姑娘的言行让我深受感动,望着她远走的背影,我的心情久久难以平静。

出示句子:“我想,作为少年读物的编辑,要时时刻刻想到千千万万的小读者,他们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啊!”从时时刻刻和千千万万体会到什么?(体会到编辑的责任重大,不能有丝毫差错)理解词语:“良师益友”——使人得到教益和帮助的好老师、好朋友。写一写近义词(深情厚谊、千言万语、狂风暴雨、山清水秀、情真意切、风轻云淡)

“怎样的人才被称为良师益友呢?”为什么说千千万万的小读者是编辑的良师益友?(小读者是编辑的良师益友,是因为小读者也会发现编辑的错误,帮助编辑改正,使他受到教育和启发,让编辑们办的杂志更完美。同时读者也是编辑的知心朋友,小读者的夸奖和感谢,让编辑的工作更快乐更有信心。)

(启发学生从两个方面来谈:小读者提出意见和建议,让编辑们办的杂志更完美;小读者的夸奖和感谢,让编辑的工作更快乐让编辑充满信心)、

四、总结

李真真的故事,我们也要向她学习做事认真负责的态度,特别是对待学习,更要一丝不苟。

1、 补充提示语相关知识

2、 积累课文里对小姑娘的描写

板书设计:

小读者 “我”(编辑)

良师益友 李真真(小读者) 不辞辛劳

诧异 真诚、认真、负责 一本正经 将信将疑 像背书似的 尴尬 悄悄地掏 羞愧(火辣辣)

不安、小声、低头 激动 (难以平静) 十分认真

篇三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语。

能力目标:朗读课文,能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情感目标:通过文中重点词句的品读,体会小姑娘纯真、一丝不苟的美好形象。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感受小姑娘认真负责的美好形象。

教学难点:

为什么说千千万万的小读者是编辑叔叔的良师益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切入。

1.出示“小读者”“编辑”这两个词语,读一读,说说什么是读者和编辑。

2.揭示课题。

3.围绕课题质疑。

二、初读感知内容并识字。

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生字新词检测。重点注意:“您”和“你”的区别;“及”和“级”的区别。

3.再次默读全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4.学生交流,教师注意指导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随机板书以下内容:小姑娘、编辑、两个错别字。

5.课文中的小姑娘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三、品读体会小姑娘的可爱。

1.外貌的可爱。学生默读课文找出写小姑娘外貌的词句。

学生交流朗读以下词句,体会小姑娘的可爱:扎着蝴蝶结,年纪不过八九岁,扑闪着一双明亮的眼睛,脸蛋红扑扑的。

2.找出写小姑娘神情和语言的词句。

3.放声朗读这些词句,指名读,随机点拨说话人在话语中表达的感情。

4.学生默读这些词句,把自己的感受写在旁边。

5.学生交流过程中教师随机点拨。重点注意以下语句;

(1)“你是编辑叔叔吗?”“我是来提意见的。”小姑娘从书包里掏出我们最近出版的一期杂志,一本正经地说,“这里有两个字错了。”

(2)“是的,我查过字典啦!”小姑娘抬头看了我一眼,像背书似的说,“11页谁叫‘包么’呀”小姑娘大概是看到我尴尬的脸色,她不再说下去了。 从这段话中知道些什么呢?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为了这两个错别字下了工夫,不但查字典还要把错误的地方记熟,小姑娘活泼又善解人意等)想象当时的情景读好这一段话。

(3)“嗯,”小姑娘十分认真地说,“你们编的杂志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老师说,朋友有了错误,要及时帮助她改正。”

从这一段话体会到些什么?(爱读书、真诚地帮助朋友)启发学生思考从哪里看出小姑娘是在及时帮助朋友改正错误?——为了两个错别字特意跑一趟,来回要走几千米的路。从这里体会到了什么?(真诚,一丝不苟)随机板书“来回几千米”。

6.读课文,再说说小姑娘给自己留下怎样的印象。

四、品读体会编辑的心情。

1.默读课文,找出写编辑叔叔的心情、神情变化的词语。

2.交流后出示以下词语:甜丝丝的、愣住了、诧异、将信将疑、尴尬、火辣辣、笑着问、久久难以平静。

3.读课文,抓住这些词语进行体会。

4.讨论:编辑叔叔为什么心里甜丝丝的?引导学生读好第1段。

后来编辑叔叔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静,他在想些什么呢?

出示句子:“我想,作为少年读物的编辑,要时时刻刻想到千千万万的小读者,他们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啊!”从时时刻刻和千千万万体会到什么?“怎样的人才被称为良师益友呢?”为什么说千千万万的小读者是编辑的良师益友?(启发学生从两个方面来谈:小读者提出意见和建议,让编辑们办的杂志更完美;小读者的夸奖和感谢,让编辑的工作更快乐让编辑充满信心)

五、完成作业。

1.分角色根据提示语朗读课文。

2.识记本课生字新词。

区别形近字:蜜、密;稿、搞;极、级;淘、掏

3.书写生字。

4.积累课文中的好词语。

板书设计:

小姑娘(纯真、一丝不苟)

两个错别字查字典记熟来回几千米编辑(深受感动、启发)

沪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鳄鱼的争斗》教案范文三篇


《鳄鱼的争斗》是三年级新教材中的一篇课文,生动而具体地记叙了德国动物学家在东非的一个火山湖畔,观察到了鳄鱼罗宾和入侵者之间的争斗。后来,他又经过长期地观察和研究,得出了鳄鱼虽然很凶残,但在同类争斗时从来不拼个你死我活,而只是点到为止的结论,让读过此篇文章的人都倍感惊讶。小编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篇一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

2、继续学习联系上下文结合查字典理解词语。积累“约定俗成”、“穷追不舍”、“兴风作浪”、“点到为止”等词语。

3、朗读课文,读懂两条鳄鱼争斗的句子,理解最后一节的作用。

4、继续学习查找资料:收集有关鳄鱼的资料。

教学重、难点:

1、学习查找资料:收集有关鳄鱼的资料,交流资料内容和来源。

2、理解最后一节的作用。

教学准备:

关于鳄鱼的资料、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1、出示鳄鱼的图片。这是什么?(随班生)

2、学生交流对鳄鱼的印象。(凶残、凶猛、残忍)

3、师:的确,在我们大多数人眼中,鳄鱼是一种令人胆寒的动物。但是,你们知道吗?动物学家经过长期观察和研究“鳄鱼的争斗”,得出了出人意料的结果。

4、 板书课题,读。

二、整体感知,学习字词

1、自由读文,说说鳄鱼的争斗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2、交流字词学习情况;

(1)“喉咙”、“颌”代表身体的两个部位,明确位置。

(2)区分形近字:嚣?器 喉?候?猴

3、学生交流。

三、围绕问题,读懂2、3节

1、默读2、3节,思考:入侵者怎样向罗宾挑战?

罗宾又是如何还击的

2、交流读句

(1) 入侵者的挑战:入侵者一直游到它的面前还张开血盆大口不断发出吼叫声。 (抓住:高高、拼命、不断 等词语 读出语气)

(2) 罗宾的还击:罗宾以自己的强大身躯掀起了挡住了它的去路。

(抓住:“技不如人”“大得多”“穷追不舍”“挡住”体会词语作用,读出语气)

3、 两条鳄鱼之间约定俗成的规矩,第一回合罗宾胜利。

四、抓住关键,理解结论

1、师:但是,鳄鱼之间的争斗并没有结束。虽然,入侵者已经投降,罗宾却进一步向它发出 了警告。用“ ” 划出有关句子。

2、交流

(1) 出示:罗宾不理会它,还是张开大嘴并且持续了大约5分钟。

(2) 罗宾用怎样的动作警告入侵鳄鱼?

(3) 读第一句话。(随班生) “但是”前后各说了什么?(张嘴;并没有咬)你怎样理解罗宾的“点到为止”?(看似很 凶,但没有拼命)

(4) 读第二句话,怎样理解“仅仅”、“并且”?(警告并没有进一步加大;警告时间却 持续着)

(5) 读好两句话,体会“点到为止”

3、进一步指导朗读。 采用引读方法读完全节。

师:入侵鳄鱼投降了,但罗宾不理会它---------,这似乎是在警告对方--------,过了好一会儿-------- 。

五、总结

1、课文通过一个真实的例子证实了,鳄鱼间的斗争看似凶残,实是“点到为止”的结论。 其实,这是动物学家长期观察、研究的结果。

2、齐读最后一节。

六、交流资料,了解来源

板书设计:

鳄鱼的争斗

技不如人”“大得多”“穷追不舍”“挡住”

篇二

教学目标:

1.在阅读中自主学习“域、炫、矩、嚣”等9个生字,用学过的方法理解“嚣张、技不如人、炫耀”等词语的意思。

2.运用自学、同伴讨论的方法阅读全文,重点读懂鳄鱼争斗的三个回合的内容。

3.初步学习运用恰当的动词、合理的想象练习观察与写段。

4.知道鳄鱼争斗的特点,激发了解动物、探究动物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运用自学、同伴讨论的方法阅读全文,重点读写鳄鱼争斗的具体内容内容。

教学准备:

录像片段、多媒体课件和预习设计等。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题

1.(出示鳄鱼的图片)同学们,这是——(鳄鱼),对于鳄鱼,你有哪些了解?

2.是啊,鳄鱼在我们眼中是一种凶残的动物,那么鳄鱼同类间争斗时,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22课。

3.齐读课题。

4.什么是“争斗”呢?(鳄鱼为争夺地盘而互相打斗)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鳄鱼间是怎么争斗的呢?这是一篇阅读课文(打上*),先请同学们根据提示自读课文,看看你能读懂哪些内容?准备反馈。 自读提示;

(1)轻声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用学过的方法理解词语。

(2)不理解的地方可做上记号。

2.交流

(1)老师先来检查一下大家的读书情况,这几句话能读正确吗?

出示:鳄鱼间有一个约定俗成的规矩:两雄争斗时,谁兴风作浪的本领大,谁就是胜利者。 (正音“矩”,矩组成词语时要读轻声) 入侵者向罗宾发起了挑战,同时也向其家人炫耀着自己的实力。 (“炫耀”的这两个字的部首不同,跟老师一起写一写,记一记。)

(2)读了课文,你读懂了些什么?有些什么疑问吗? 随机板书:罗宾 入侵者 点到为止 技不如人

【质疑】

◆什么是“约定俗成”?

◆罗宾明明可以把入侵者咬死,可它为什么不这么做呢?

三、熟悉语言、读写表达

入侵者炫耀

1.我们先来看看入侵者是怎么炫耀自己实力的?请一个同学读第2小节,其余同学边听边划出有关语句。

2.交流。读读句子,圈出入侵者的动词,从句子中你感受到什么? 出示: 入侵者一直游到它的面前,高高地跃出水面,落下后又拼命地拍溅和喷吐湖水,还张开血盆大口不断发出吼叫声。

3.交流,谁能把入侵者这种“嚣张”读出来?(指名读,指名读)示范朗读语气。

4.这就是“炫耀”,这个词的意思你理解了吗?(非常骄傲地表现、卖弄自己)

5.让我们带着理解读好这句话。(齐读,评价)

罗宾应对

1.面对入侵者嚣张的气焰,罗宾又是怎么应对的呢?把书拿起,我们一起来读第3小节前半部分。(引读“鳄鱼间有一个挡住了它的去路。”)

2.出示: 罗宾以自己的强大身躯掀起了比入侵者大得多的风浪,对手一看技不如人,立即箭一般地迅速逃离。

3.原来鳄鱼之间的争斗是有约定俗成的规矩的(板书:约定俗成)所以面对入侵者,(齐读罗宾应对的句子)

4.罗宾究竟是怎样超越对手的呢?请大家看看图,读一读上面话,能够读懂吗? 分为几个层次引导思考:(问题提示)、(词语支架)、(心理活动)等。

5.先来看着这幅图(第一幅——跃出水面),能不能说一说?前后同学可以先讨论一下。

6.指名交流(5人) (师点拨:①你写出了罗宾的气势/动词用得很准确/你写出了罗宾的心理活动②看看这水花/看看罗宾的动作)引导想象。

7.再看看这两幅图,能不能学着刚才的样,任选一幅,写上一、两句话。 (第二幅——血盆大口 第三幅——警告对峙)

8.交流。(每幅图2名同学)

9.说得真好,罗宾就是这样和入侵者展开了一次次的争斗,谁能连起来,再说一说。(几个人) 要求:联系课文内容,适度开展想象,语句通顺连贯,也可以围绕一句话的意思说清楚。(评价和归纳)

点到为止

1.虽然罗宾和入侵者争斗得异常激烈,可是它们决不拼个你死我活。 出示: 罗宾不理会它,还是张开大嘴,但是并没有咬对方的喉咙,只是把它的左腿置于自己尖利的上下牙之间。罗宾的嘴也不咬下去,仅仅是保持这种状态,并且持续了大约5分钟。这似乎在警告对方:“只要我的上下颌一合拢,你的腿立刻就断为两截。可是今天我不这样做。如果你下次再来,那就不客气了。”过了好一会儿,罗宾把大嘴慢慢挪开,入侵者便灰溜溜地潜水而去了。

2.读读这段话,你从哪里感受到罗宾并没有动真格呢?

3.交流

(1)指导“喉”的字形。

(2)谁能来读好罗宾警告入侵者的语气?(指名读,指名读,齐读)

4.引读:过了好一会儿,罗宾(把大嘴慢慢挪开),刚才还很嚣张的入侵者,最后只能(灰溜溜地潜水而去了)。

四、小结课文,布置作业

1.同学们,现在“约定俗成”的意思理解了吗?这就是鳄鱼同类间争斗时与众不同的地方。

2.对于动物学家得出的结论,你们觉得可信吗? 出示: 动物学家经过长期观察和研究,得出了这样的结论:鳄鱼虽然很凶残,但在和同类争斗时从来不拼个你死我活,而只是点到为止。

3.有了长期的“观察”、“研究”,科学家才得出了这样的“结论”。这就是这篇科普说明文向我们介绍的知识。

4.鳄鱼间同类的争斗,我们已经了解了,可是鳄鱼对不同类的动物却是毫不留情。老师给大家还准备了一个拓展作业,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写一写。

篇三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域、喷、炫、矩、躯、嚣、喉、咙,颌”9个生字,继续学习运用多种方法理解“约定俗成、兴风作浪、技不如人、点到为止”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抓住关键词“兴风作浪”和“点到为止”了解鳄鱼争斗时的特点和它们之间约定俗成的规矩。

3、激起对动物的兴趣,感受动物学家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认识本课“域、喷、炫、矩、躯、嚣、喉、咙,颌”9个生字,继续学习运用多种方法理解“约定俗成、兴风作浪、技不如人、点到为止”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在读写中懂得鳄鱼争斗的特点:“鳄鱼虽然很凶残,但在同类争斗时从来不拼个你死我活,而只是点到为止。”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播放鳄鱼的视频(2分钟预备铃声时),板书“鳄鱼”,学生交流有关鳄鱼的知识。

2、鳄鱼给你留下的是怎样的印象? 出示:( )的鳄鱼

3、鳄鱼在我们大多数人的眼中是让人心惊胆战的猎手,他们之间也经常会发生一些争斗。(补充完整课题)这节课我们就和动物学家一起去仔细观察——鳄鱼的争斗(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了解内容

1、根据要求,自由朗读课文

自学要求;

①自己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完成填空:动物学家经过研究发现,鳄鱼间有一个约定俗成的规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一次观察两条鳄鱼的争斗时,他们又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经过长期的观察和研究这个结论也得以证实。

2、交流反馈

①读词语,正音:规矩 上下颌 嚣张 拍溅 喷吐

②交流填空。 板书:兴风作浪 点到为止

三、再读课文,深入理

兴风作浪”

1、“兴风作浪”在字典中的解释是什么?在文中“兴风作浪”又是什么意思 呢?默读课文第2、3小节,用直线划出有关句子。

2、交流出示

入侵者一直游到它的面前,高高地跃出水面,落下后又拼命地拍溅和喷 吐湖水,还张开血盆大口不断发出吼叫声。 罗宾以自己的强大身躯掀起了比入侵者大得多的风浪,对手一看技不如 人,立即箭一般地迅速逃离。 ① 看看课文是怎样把入侵者和罗宾兴风作浪的样子写具体的,你能找到有关动词来说说看吗?(随机板书:跃出、拍溅、喷吐、张开、吼叫、掀起) 总结:看来,联系上下文也是理解词语的一个好方法。

② 关注动词,现在你能不能通过朗读把鳄鱼兴风作浪时的气势读出来呢?

3、按照鳄鱼间约定俗成的规矩,这一回合的争斗罗宾胜了。入侵者一看—— 技不如人,立即——箭一般地迅速逃离。

① 理解词语“约定俗成”,通过查字典理解关键字“俗”,再用自己的话说说“约定俗成”的意思。

② 联系上下文理解“技不如人”(兴风作浪的本领不如罗宾)

4、入侵者开始时气焰嚣张,而此刻却是迅速逃离,它的心理活动会有怎样的 变化呢?你能动动脑筋完成说话联系吗? 入侵者一直游到它的面前,高高地跃出水面,落下后又拼命地拍溅和喷 吐湖水,还张开血盆大口不断发出吼叫声。它心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果一看技不如人,它又想:______________。于是立即箭一般地迅速逃离。

5、让我们再一次齐读句子,感受鳄鱼争斗时的“兴风作浪”

“点到为止”

1、按理来说罗宾和入侵者的争斗最后应该是你死我活的结局,但它们之间却 还有一个规矩“点到为止”。再默读课文第三节,用曲线划出罗宾是如何在争斗时“点到为止”的。

2、交流出示

罗宾不理会它,还是张开大嘴,但是并没有咬对方的喉咙,只是把它的 左腿置于自己尖利的上下牙之间。罗宾的嘴也不咬下去,仅仅是保持这种状态,并且持续了大约5分钟。这似乎在警告对方:“只要我的上下颌一合拢,你的腿立刻就断为两截。可是今天我不这样做。如果你下次再来,那就不客气了。”

① 自由读句子,你从哪些字词中可以看出他们的争斗是“点到为止”的?(板书:没有咬喉咙,置于之间,不咬下去)

② 师生合作读句子,体会罗宾在争斗时的“点到为止”

③ 用警告的语气读读引号里的句子,想想为什么要用上“似乎”一词?

④ 展开想象:你觉得罗宾还可能会警告些什么?

3、罗宾完全可以置入侵者于死地,但它没有这样做,这就是“点到为止”。

合作朗读入侵者和罗宾争斗的回合。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动物学家通过一个真实的事例告诉我们这样的一个结论——鳄鱼虽然很凶残,但在同类争斗时从来不拼个你死我活,而只是点到为止。(齐读)

2、拓展延伸:收集动物学家写的其他动物的奇闻轶事,在下一节课交流。

板书设计:

 鳄鱼的争斗

兴风作浪   点到为止

跃出 拍溅不咬喉咙

喷吐 张开置于......之间

吼叫 掀起不咬下去

沪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埃及金字塔》教案【三篇】


在埃及首都开罗西南面金黄色的沙漠中,可以看到一座座巨大的角锥形建筑物。它们巍然屹立,傲对碧空。这就是举世闻名的埃及金字塔。小编准备了沪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埃及金字塔》教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

篇一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埃、尸、葬、廓、厦、砌、吨、宏、倾、矗。理解并积累“宏伟、矗立、巍然屹立、举世闻名、摩天大厦”等词语。

2、借助提示介绍埃及金字塔的概况;了解作者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介绍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

3、能感受其建造方法的巧妙,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作者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介绍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

2、能感受其建造方法的巧妙,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教学过程:

一、媒体导入,揭示课题

1、师:在遥远的非洲,有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那就是埃及(板书:埃及)。在这个古老的国家里,遍布着人类文明发展的踪迹。其中,最的就是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之首的埃及金字塔(板书:金字塔)。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埃及金字塔,去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2、揭示课题:25 埃及金字塔。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出示学习要求;

1、轻声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做到不加字,不漏字。

2、读了课文,我觉得埃及金字塔 。

交流。 指名分节读课文。

预设;

1、我觉得金字塔很宏伟。我觉得金字塔设计精巧

2、我觉得埃及金字塔的建造过程不容易,神奇。 过渡:让我们随着课文一起走近埃及金字塔,来感受一下她所展现出的无穷魅力。

三、学习1——2小节,了解埃及金字塔概况

1、默读课文1、2小节,边读边圈划你了解了埃及金字塔哪些方面的内容?口头完成填空。 出示填空: 埃及金字塔位于( ),它们是一座座( )。因为轮廓有点像( ),所以称为金字塔。埃及金字塔是( )的坟墓。

2、交流填空。 埃及金字塔位于(埃及首都开罗西南面金黄色的沙漠中),它们是一座座( 角锥形建筑物)。因为轮廓有点像(汉字的“金”字),所以称为金字塔。埃及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的坟墓。

3、师:你从课文中了解到了金字塔的哪些方面的内容? 根据学生交流随机学习;

(1)金字塔的所处位置(板书 位置):(引读)埃及金字塔矗立在在埃及首都开罗西南面金黄色的沙漠中。 (出示埃及金字塔位置图)

(2)金字塔的外形(板书 外形):是一座座巨大的角锥形建筑物。

理解:角锥形(媒体演示;联系课文语言理解)

师: 什么叫角锥形建筑?课文其实已经给了我们答案,快速默读第2节,找出相关的句子。

角锥形建筑物:底是四方形的,愈往上愈小,最后成为尖顶。(出示图片,理解) 齐读。

(3)金字塔名字由来(板书):因为它的轮廓有点像汉字的“金”字,所以称为金字塔。

师:为什么把这种角锥形建筑取名为金字塔呢?(出示句子)

师:哦,原来金字塔名字的由来和它的外形有关,所以我们中国人称它为金字塔。 齐读

(4)金字塔的作用(板书 作用):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的坟墓。

师:法老是什么意思?读一读课后的注释。(法老:古代埃及国王的称呼。) 齐读。

(5)金字塔的气势(板书 气势):它们巍然屹立,傲对碧空。

师:这句话表达了作者看到金字塔后的感受,写出了金字塔的气势。看,金字塔如高山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站立着,它骄傲地面对这天空。(出示图片,感受气势。)

(6)金字塔的知名度(板书 知名度):这就是举世闻名的埃及金字塔。

师:埃及金字塔举世闻名,还可以说:闻名世界。 齐读。

4、读第1、2节。

5、从地理位置、外形、作用、名字的由来、气势和知名度的几个方面来介绍一下埃及金字塔。 埃及金字塔 。

师:我们知道了课文的第1、2节就是从金字塔的位置、外形、作用、气势、知名度和名字由来几方面介绍了埃及金字塔的概况的,我请同学们借助提示介绍一下埃及金字塔。

四、学习第3节,感受金字塔的宏伟精巧。

1、过渡:埃及金字塔为什么能成为举世闻名的世界奇观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近它们之中最的胡夫金字塔,去一探究竟。

2、默读课文第3节,用直线划出描写胡夫金字塔高大的句子。

3、交流,出示句子:这座金字塔高146米,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绕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一公里路程。塔身由231万块巨石砌成,这些石块平均每块重2.5吨,的一块重160吨。

(1)指名读,其他人思考:这3句话在描写上有什么特点?

(2)交流,板书:列数字

(3)齐读这几句话,注意把数字读清楚读准确。

(4)在列数字的同时作者用我们熟悉的东西给我们作进一步的说明,这样的方法就叫作比较。(板书:作比较)

(5)分析句子:这座金字塔高146米,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

师:摩天大厦我们最熟悉了。在这儿,作者不仅用了列数字的方法,还运用了作比较的方法,说它相当于——

师:(出示大厦图)看,这就是40层高的大厦。男生读读这句话。

绕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一公里的路程。

师:一公里有多长呢?绕学校操场一圈是200米,一公里就是要绕操场—— 谁能用上“相当于”这个词说一句话,将胡夫金字塔的“大”表现出来。 女生再读这句话,将你们的感受读出来。

塔身由231万块巨石砌成,这些石块平均每块重2.5吨,的一块重160吨。

师:这句话写出了石块的—— 齐读这段话。

4、师:作者就是用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把胡夫金字塔的高大宏伟的特点写清楚,写具体(板书:宏伟),让我们很生动地体会到了金字塔的——宏伟。金字塔不但宏伟,而且它的结构也十分——精巧。

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几千年过去了,这些石块的接缝处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 (出示图)体会紧密的程度和它经得起时间考验。 师引读:这些巨石,被工匠们磨得——,石块与石块之间——,甚至几千年过去了,这些石块的接缝处连——,所以这座金字塔不仅——,而且——。

5、师:多么了不起的胡夫金字塔,带着你们的感受和老师合作来读读第3小节。 引读:这座金字塔——

6、过渡:在没有任何铁制工具的情况下,古埃及人民究竟是如何建造起如此宏伟和精巧的金字塔的呢?建造金字塔的传说有很多种,文中“据说”这个词语告诉我们其中的一种传说。

五、小结

今天,我们了解了埃及金字塔的位置、外形、气势、知名度、作用和她的名字的由来,关于金字塔还有许多不解之迷,从古至今,人类从未停止过对它的探索。老师希望你们也能成为这支探索队伍中的一员,进一步地去了解这伟大的历史奇观。

六、作业布置

1、抄写词语。

2、熟读课文。

篇二

教学目标:

1.能在阅读过程中独立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懂得作者是怎样写工程的“宏伟”与“精巧”的,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3. 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和影象材料,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工程宏伟、精巧的特点及作者描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

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揭示课题

1.同学们,在人类历,曾有世界七大奇观之称,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中大部分早已湮没,埃及金字塔成了硕果仅存的遗迹。长久以来,它一直是一个让大家不断揣度的不解之谜。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金字塔,一睹它的风采。

2.板书课题:埃及金字塔。

3.齐读课题。

二、媒体导入,学习第一小节

1.课件感知:

1)瞧,这就是举世闻名的金字塔。出示埃及金字塔背景图配埃及的古典音乐。

2)把你想说的话说给大家听一听(初步感知金字塔的宏伟)

2.出示第一小节:请大家自由读读这一小节,走进文字我们会有更多的了解。

3.指名读文,说说你了解了什么?

随机学习词语:矗立,巍然屹立,举世闻名,傲对碧空。重点理解“举”的意思,巍然屹立,傲对碧空展示了金字塔不凡的气势。

4.齐读第一小节。

5.此时,你还想知道些什么?(金字塔干什么的?角锥形是怎样的形状?为什么说金字塔巍然屹立,傲对碧空?为什么金字塔举世闻名?)

三、存疑读文,初步了解金字塔

1.让我们轻轻地读读课文,看看你们的问题能否在书中找到答案?边读边想,边想边划。

2.交流。(利用文字和图片,结合理解“角锥形”的结构,知道金字塔的作用、形态、规模、建造等)

四、细读课文,体会金字塔的宏伟而精巧

1.看来,埃及金字塔傲对碧空的宏伟气势和建造工艺的精巧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接下来我们就要和作者再一次走近金字塔,去细细地观赏、品味,感受金字塔的独特魅力。请同学们细细阅读课文的第三小节,你从哪些词句读出了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

2.生自由读书,写写划划。

3.交流:

1)媒体出示:“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四十层高的摩天大厦”。

A 146米究竟有多高呢?同学们想象得出吗?我们的教学楼有多高?

B 金字塔实在是太高了,需仰视才能看清它的真面目。那么你该怎样读出这种感受呢?

C 请你再仔细读读这句话,想想是什么原因,让我们有这样真切的感受呢?

用打比方、作比较、举例子等方法,把我们与遥远的金字塔拉近了距离,对金字塔的宏伟和精巧有了更深的了解。

2)媒体出示:“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连刀片都插不进去。(师生合作朗读)

4.如此宏伟而精巧的金字塔又是怎么建造起来的呢?关于这方面的传说有很多,据说它是这么建造的:

1)媒体演示古埃及人民垒石头的情景。

2)读读第四小节,此时此刻你想说什么?

3)让我们带着这种感受读读课文的最后一小节。

五、回顾课文,质疑交流

1.古埃及的劳动人民用他们的勤劳和智慧耗费了三十多年的心血,创造了巍然屹立、傲对碧空的金字塔。让我们再读第一节。

2.现在你能说说为什么金字塔能举世闻名了吗?

3.对谜一样的金字塔,你还有什么疑惑吗?大胆讲出来,邀请同学们和你一起去探秘。

作业布置:

1、按课文内容填空:

A、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 )。

B、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 )。

2、读课文片段填空:

片段再现: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的坟墓。大约在公元前27世纪,埃及古王国由法老统治。法老死后,他们的尸体都埋葬在巨大的石头坟墓里。这些坟墓底座是四方形,愈往上愈尖,最后成为尖顶。因为它的轮廓有点儿像汉字的“金”字,所以称为“金字塔”。

一试身手:这段话先写___________,再写__________,最后写________。

片段再现: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

一试身手:这句话采用了______和______两种说明的方法,这种说明的方法使得我们读了以后,能感觉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练笔:

我们学校约有1000人。你想想看10万人是多少?据记载,当年每3个月便换一批人,每批10万,估计一下30年要多少人?他们每天在烈日曝晒下、在奴隶主的皮鞭之下,度日如年,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你能想象出当时的情景吗?

板书设计:

塔高

宏伟 塔的周长

埃及金字塔 建塔石块的数据

精巧 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

篇三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工程宏伟、精巧的特点及作者描写的方法。

3.从本课语言文字材料中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谈话引入

1、教师导入: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走进了被称为“世界十大奇迹”之一的“秦兵马俑”,了解了兵马俑的宏伟壮观,感受了古代中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无不被其折服,今天让我们走进“世界十大奇迹”之首的“埃及金字塔” ,去探索未解之谜,你们有没有信心?

2、学生介绍:自己对金字塔的了解?

3、师:(出示金字塔图片)你会用文中哪些词来形容它?

4、读好这些词。解释:巍然屹立 傲对碧空 过渡:埃及金字塔凭什么能“傲对碧空”呢?

(设计意图:利用网络环境显示精美的图片,让学生欣赏图片,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激起探索的兴趣。)

二、重点切入,整体感知。

1、出示学习要求:快速地读课文3—5小节,抓住文中一句关键句,再从这个关键句中找出重点词语来回答这个问题。

2、学生回答,出示过渡句。齐读 师:这句话中你找到埃及金字塔傲对碧空的原因了吗?(板书 宏伟、精巧、建造)

3、小结:这句关键句是过渡句,它将上下文有机地连接了起来。通过这句过渡句我们知道了埃及金字塔能傲对碧空的原因。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句过渡句。

三、精读感悟,体会写法。

过渡:埃及的金字塔很多,文章不可能一一向我们介绍,作者想了什么办法介绍的?(板书:举例子)举了哪个例子?接下来让我们走进胡夫金字塔,真切地感受它的宏伟与精巧。

1、出示学习要求:仔细读第三自然段,思考:你从哪些字词句中感受到了埃及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说说作者是如何写的?

2、学生自主感悟探究。

3、组织交流,引导想象,指导朗读,加深理解。(随学生交流相机出示)

重点句;

A“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

1、学生交流。

2、师小结说明方法,相机板书:列数字、作比较

3、把埃及的金字塔与家乡的山作回比较感受它的高。

小结:这么高的金字塔屹立在眼前,实在太宏伟了。

B“塔身由230万块巨石砌成,这些石块平均每块重2.5吨。有人估计,如果将这座金字塔的石块铺成一条三分之一米宽的道路,可以绕地球一周;如果用火车装运,需要60万个车皮。”

1、学生交流。

2、师小结说明方法。

3、算一算,说一说(出示题目:算一算:1、这些巨石如果用一列拥有30节车皮的火车来运,大约要拉多少趟?

仅这一座胡夫金字塔所需要的石料有多重?说一说:塔身由230万块巨石砌成,这些石块平均每块重2.5吨。我估计,如果____________;如果___________。)

指导朗读

C、“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几千年过去了,这些石块的接缝处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

学生交流。

看图,了解金字塔结构的精巧,小结说明方法(板书:语言描述)

指导朗读

5、小结:作者用了一系列的说明方法,使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埃及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让我们再一起来感受一下金字塔的独特魅力吧!(引读)

(设计意图:以多媒体为辅助,学生能看到直观的文字资料以及相关的图片,加深印象,能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

6、拓展

你们知道还有哪些建筑物可以形容为“傲对碧空”的? 课件图片 (我国的万里长城,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犹如一条长龙,备受世界人民的瞩目。 还有我国的故宫,它气势磅礴,精妙绝伦,据说有九千九百九十九间房屋呢。 东方明珠塔高约468米 , 悉尼歌剧院构思奇妙,造型独特,气势非凡,傲对碧空。)

四、自主探究,突破难点。

过度:建造金字塔是一项非常浩繁的工程,花费的心血和汗水是无法计算的,仅从古埃及人运石头、垒石块这两件事,就足以表现埃及人的勤劳和智慧。让我们带着敬佩之清朗读第四节

1、明确学习要求:默读课文4、5小节,找一找文中是怎样介绍金字塔的建造的?

2、指名回答

3、感受当时的场面,学生画图演示并向同桌解说过程。

4、小练笔 听了同学的讲解,看了生动的画面,此时此刻面对金字塔你想说些什么?

5、小结

因此文章结尾也说——我想它更是全人类的骄傲,是全世界人民的文化遗产。让我们怀着崇敬与骄傲来赞美一下吧!(齐读最后一节)

沪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班长的苦恼》教案范文


《班长的苦恼》是一首叙事诗,讲述了一个发生在班级里的故事。这位班长放弃原则、徇私舞弊,辜负了大家的信任。全班同学不约而同地与他绝交,使他陷入了深深的苦恼之中。小编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篇一

教学目标:

1、在阅读中,认识本课生字2个“恼、啥”,运用自己认为合适的办法理解课文中的词句。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整个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并且试着把这首叙事诗改写成一篇叙事作文。

3、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平等,要公正、无私地处理问题。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理解词句,了解故事的内容,体味诗的情趣和道理。

教学难点:

抓住整个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试着把这首叙事诗改写成一篇叙事作文。

教学过程:

一、理解“苦恼”,揭示课题。

板书:苦恼

1、读词。

2、“苦恼”是什么意思?

3、学习生字“恼”:与形近字“脑”进行辨析比较。 小结:带“忄”的字往往与心情有关。

4、读好这个词语。同学们,你们有苦恼吗?说说自己的苦恼。 说明: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理解词句。其中,理解词语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学生可以用找近义词的方法,可以借助词素合成法,也可以通过查找工具书来理解“苦恼”这个词语的意思。理解了词义之后,学生再来学习生字“恼”,最后读好这个词语,并说说自己的苦恼。这里的教学设计是从词语到生字再到词语,走了一个来回。

今天,我们要来认识一位班长,他也有个不小的苦恼。

补题:班长的苦恼 齐读课题(注意读好“苦恼“一词)。

这位班长会有什么苦恼呢?这其中还有一个故事呢!让我们学习第八课,这是一首叙事诗。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己大声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完后想想:这首叙事诗中写到了哪些人?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分节读课文,注意正音。

3、交流;

1) 这首叙事诗中写到了哪些人? 板书:“我” 同学们 大乔 小苗

2) 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交流并板书: 裁决 “我” 同学们 袒护 同情 大乔 小苗 欺负

3) 根据板书的提示,简单地说说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4) 师引述课文大意,并小结:这分别是整个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说明: 要求学生在自读的基础上去感知课文大致内容,并且利用板书的词语练习简单地说说故事大意,这是为待会儿的学习改写叙事诗做了准备,因为改写叙事诗首先要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三、深入学习,感受班长的“苦恼”。

整件事因大乔而起,大乔是怎么欺负小苗的?自读第2节,圈出有关动词。

1、读句并交流、板书:打 夺 绊

2、大乔真是霸道!分男女生读好第2节。

3、请用上这一连串动词,说说大乔是怎么欺负小苗的。 说明: 学习把整件事的起因说清楚,也就是复述课文的第2节,主要是自读课文,找到动词;再在反复读文中为待会儿的说话做准备;最后抓住一连串动作,有条理地说说大乔是如何欺负小苗的。在这过程中,教师重在引导学生抓住一连串动词,将大乔欺负小苗的经过用说话的语气表述出来。

大乔做得真过分,难怪同学们都同情小苗。

读读课文,想象一下,如果你也是其中的一位同学,当时也在现场,见此情景,你会怎么说?

1、请多位学生交流。

2、这就叫“议论纷纷”。请你按提示,把刚才大家说的意思组织起来说一段话,行吗? 出示:同学们见此情景议论纷纷,有的说:“ ”有的说:“ ”还有的说:“ ”大家叫叫嚷嚷地返回了学校,教室的屋顶也差点让喊声掀掉。

大家不约而同地想到了请班长来“裁决”。

而班长是怎么想?又是怎么说的呢?默读课文,用直线和浪线分别划出班长所想、所说的内容,再这么说一说。 出示: 我憋了半天,直憋得满脸发烧,心想: 。考虑再三后,我说:“ ” 穿插学习:“啥”的意思就是——什么。读好这个生字,注意翘舌音,读出问的语气来。 小结:像这样经过再三考虑,而做出决定,就叫做——裁决。

(读词) 说明: 学习把事情的经过说具体,包括想象同学们找“我”评理的情景以及“我”是如何裁决的。“裁决”的意思是经过考虑,做出决定。也就是说学生借助提示,要把“我”得知情况后的心理活动和语言表达说具体。这必须建立在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

引读课文第4、5节,想一想:

为什么听到我的决定后,整个屋子会突然变得静悄悄的? (因为同学们都没想到作为一班之长,我竟然会袒护好朋友,作出不公正的决定,辜负了大家对我的信任。)

现在,你明白班长的苦恼是什么了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找到有关内容,并说一说。

出示: 结果,“我”苦恼极了。

1、指读写班长苦恼的句子,并练习说话。 有关句子:“嘴皮子只轻轻动了一动,整个中队一起和我绝交。” “从此同学们见了我总没个笑脸,出出进进身边只剩下影子大乔。” 练习说话:注意人称的转换,语言的流畅。

2、联系刚才交流的内容,说说“绝交”是什么意思? 板书:同学们和自己绝交

3、读好句子,读出班长的苦恼来。 说明: 学习把整个事情说完整,就必须把结果说清楚,也就是班长究竟为何而苦恼。通过多层次的朗读,学生在读中了解了故事内容,在读中体味了班长的“苦恼”,最后对于说说班长苦恼的心理活动也就水到渠成啦!

4、最后,请你试着把这些内容连起来说说,就是一个完整的故事啦! 课后,你可以把这首叙事诗改写成一篇叙事作文,它的名字就叫做《班长的苦恼》。

说明: 这是一篇阅读课文,内容较浅显。所以教师可以借助课文内容,请学生试着把叙事诗改写成叙事作文,这也为下一个单元的学习重点——复述课文做了准备。

四、总结全文,领悟道理。

1、有感情地朗读这首叙事诗。

2、小组讨论:如果你是课文中这个班级的班长,你会怎样处理这件事情?集体交流。

3、总结:的确,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平等。身为班长也要公正、无私地处理问题。

说明: 虽然整首诗没有直截了当地指出谁对谁错,但学生可以从故事的结局和人物的感受中受到教育。请学生站在班长的立场上进行换位思考,这样对学生的启发是更为深刻的。

板书设计:

班长的苦恼

(同学们与自己绝交)

裁决

“我” 同学们 袒护 同情

大乔 小苗 欺负

篇二

教学要求:

1、认识两个生字,积累“苦恼、绝交、屋顶、掀掉、过错、影子、静悄悄”等词语。

2、正确、流畅、有节奏地朗读课文。

3、运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理解课文中的词句。

4、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平等,小干部要公正、无私地处理问题。

教学重点:

正确、流畅、有节奏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平等,小干部要公正、无私地处理问题。

教学具准备:

黑板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诗歌引入。

1、板书:苦恼 读词语,理解词语:苦恼—苦闷(痛苦烦恼) 那么,谁会有苦恼呢?

2、同学们,你有什么苦恼吗?(学生自由发言)

3、你们知道班长有什么苦恼吗?(学生自由发言) 请班长来讲一讲他的苦恼。

4、诗人柯岩也写过一首叙事诗《班长的苦恼》,今天让我们来欣赏他的作品。 补充完整课题: 8班长的苦恼 齐读课题。

二、朗读感悟。

1、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这位班长有什么苦恼?)

2、这首诗中的班长,究竟有什么苦恼呢?默读整首诗,交流。

板书:整个中队不约而同与之绝交

3、为什么全班同学都会一起与这位班长绝交呢?指名分节读这首诗,交流。

4、如果你是班长,你会怎样处理这件事情? 板书:要公正、无私地处理问题

5、正确、流畅、有节奏地朗读课文。

三、语言拓展。

1、在平时学习生活过程中,我们应该怎样与同学相处呢?(学生自由发言)

2、师: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平等,并且要公正、无私地处理问题,这样做,才能使集体更有凝聚力,让我们学习得更快乐!

四、布置作业

询问一下你身边的人的苦恼,然后想办法帮他解决。

板书设计:

班长的苦恼

——整个中队不约而同与之绝交

要公正、无私地处理问题

篇三

教学目标:

1、正确、流畅、有节奏地朗读课文。

2、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平等,要公正、无私地处理问题。

3、懂得惜时,努力的意义,为成为公正无私的人,树立社会责任感打基础。

教学重、难点:

懂得惜时,努力的真正意义所在。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 我们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苦恼,爸爸妈妈对我们的不理解、和同学吵架了等等。今天,在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中,小作者也有一个不大不小的苦恼,那究竟是怎样的一个苦恼呢?

2、 出示课题:班长的苦恼

二、学习课文

1、 师朗读课文第1节

(1) 让学生思考:我的苦恼是什么?

我的苦恼是整个中队一起和我绝交。

(2) 引导学生对课文的第1节进行提问。

*我的苦恼到底是什么?

**我说了些什么,使我有了这个苦恼?

***为什么整个中队要一起和我绝交?

2、 同学们提了那么多的问题,那么我们现在就带着这些疑问一起来学习课文。

首先,自读2、3小节,思考: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并用自己的话讲一讲。

3、 面对这一事件,我作为一班之长,是怎样处理的呢?齐读课文4、5小节,思考并回答。

(1) 在这之中,我有着复杂的心里斗争,从文中那一句话可以看出?

我憋了半天,直憋得满脸发烧……[小学 教学设计 网=www.XXJXSj.cn=]

(2) 为什么我会有这心里斗争?

(3) 然后我是怎样说的?为什么听到我的决定后,整个屋子会突然变得静悄悄地?

因为同学们都没想到作为一班之长,我竟然会包庇好朋友,作出不公正的

决定,辜负了大家对我的信任。

4、 之后,我在班中有是怎样的一种处境呢?找出文中的原话,齐读课文最后一节。

5、 现在,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小作者的苦恼是什么了,对于先前提的那些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那么现在请你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我的苦恼。

6、 齐读课文。

二、 口头练习

1、 你认为作为一个班长,应该做到些什么?

2、 如果你是课文中班级的班长,你会怎样处理这件事情?

感谢您拜读范文资讯网教案频道的“沪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他从火里跑出来》教案三篇”一文,希望“沪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他从火里跑出来》教案三篇”能解决您的教案需求,同时,Fwr816.com还为您精选准备的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专题!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