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教案 > 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案下册 > 导航 >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沉香救母(二)》教案三篇

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案下册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沉香救母(二)》教案三篇。

教案课件是老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需要老师把每份课件都要设计更完善。若老师写的教案非常优秀,也能大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一个好的教案课件应该是怎样的?小编现在向你推荐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沉香救母(二)》教案三篇,还请你收藏本页以便后续阅读。

本文是民间神话故事《沉香救母》的第二部分。记叙的是沉香不畏艰险,一心救母的孝心感动了仙人,在仙人的帮助下,打败了凶恶的二郎神,力劈华山,救出母亲。小编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篇一

教学要求

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新偏旁“刀”。学会用“帮助”造句。

2. 学习默读课文,讲述故事。

3. 想象沉香扑进妈妈怀抱时的情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4. 体会沉香不畏千难万险、英勇救母的一片赤诚之心。

教学重点:通过对重点词句的朗读理解,体会沉香对母亲的挚爱之情。

教学难点:体会沉香对母亲的挚爱之情。

第一课时

一、复习

1、指名说说沉香刻苦学武艺的故事

2、沉香练就一身高强的武艺后,是怎样解救母亲的呢?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生字词,标小节号。

3、出示词语:救母 血痕 在乎 诚心 打败 凶恶 激动

浑身 巨响 怀抱 师傅 跨 转身

(1)自读这些生字词

(2)哪些字音值得注意?

“诚”读翘舌音

“奔痕”读前鼻音

“捧诚”读后鼻音

“转”是个多音字,你能用它的两个读音分别组词吗?

(3)带读,指读,齐读

4、把生字词带入课文中在读读,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5、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

6、指名比赛读书

7、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三、教学生字

1、分析字形(略)

2、指导写字

救:左边的求写得稍微紧凑些,末笔是点。右边的反文旁写得舒展些

激:中间上面的“白”,下面的“方”写得紧些,左中右依次放开宽度。

3、学生描红,老师巡视指导

四、作业

正确美观地临写生字一遍。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图文结合,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会用“帮助”造句

3、通过学习课文,再次体会小沉香不畏千难万险英勇救母的一片赤诚之心。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默写词语。打败凶恶诚心激动

2、把默写的词语连起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二、新授

1、教学第1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3)什么叫“救母心切”?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4)请你读出小沉香“救母心切”的感情。指导读

2、教学第2自然段

(1)自读

(2)从该段,你有读懂了什么?

(3)出示:1、他翻过高山,跨过深涧。

2、他不知翻过了多少座高山,也不知跨过了多少座深涧。

这两句话意思相同吗?

这两句话的不同,你能体会出来吗?

有感情地读读

(4)还有哪些语句写出了路途遥远沉香历经千辛万苦?(板书:一个个一道道)你还能说出类似的量词吗?

(5)齐读第2自然段

3、教学第3自然段

(1)从沉香这些做法,我们感受到了什么?

(2)是啊,诚心感动了仙人。

4、教学第4自然段

(1)指名读第4自然段

(2)(出示图)华山怎么样?此时沉香心情怎样?

(3)有感情地读第一句

(4)还有哪里体现出沉香心里无比激动?

(5)看到这个感人的场面,你想说些什么?

(6)带着这种感情齐读第4自然段

5、齐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小结

四、作业

1、选适当的词语填在括号里

一件件一针针一个个一线线一道道

母亲在灯下()()地为我补衣裳。

沉香身上划了()血痕。

我把玩具()地收拾起来。

沉香脚上磨出了()血泡。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地复述课文

2、会用“帮助”造句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指名说说课文内容

2、再次让学生默读要求

二、指导复述

1、自己一边默读课文,一边记下故事的情节。

2、看挂图,想情节,说说这个故事

3、同座位互相复述,指名复述这个故事。

4、把两部分故事一起合起来说说。

三、指导造句

1、读读练习4中的三个句子

2、你能仿照句子,也来用“帮助”造句吗?

3、你能用“帮助”造句时,把“帮助”放在句中不同的位置吗?

学生说,师生共同纠正。

四、作业

1、造句(两个位置不同的句子)

帮助……

帮助……

2、把两课的故事连起来说一说,说给爸爸妈妈或弟弟妹妹听。

篇二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 体会沉香不畏千难万险,英勇救母的一片赤诚之心。

2、学习默读课文,练习讲述故事。

3、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设想:

1、重难点 :通过对重点词句的朗读理解,体会沉香对母亲的挚爱之情。

2、课型:新授

3、基本理念:《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教学设计重视读的训练,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

4、基本教学思路:在教学中,通过图片展示、多媒体动画、语言描绘、播放录音等方法来帮助学生学习,幻画出对课文的情感体验。另外,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一定的想象空间,结合生活经验,进行对比、联想,使课文描写的情境在学生的头脑中再现、扩展,使人物的形象更加丰满。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文录音。

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欣赏动画歌曲《烛光里的妈妈》,谈话导入。

板书课题,说说自己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建议:字字读准、句句读通;用序号标出自然段;画出不懂的词句。

请学生朗读自己喜欢的部分,师生评议、纠正。

提出自己不懂的词句。

三、精读感悟,体会情感。

默读课文1、2自然段,并用记号标出表现沉香“有孝心”的词语或句子。

篇三

目标预设: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习二、三、四节,明白沉香在救母过程中吃了许多苦,感悟沉香对母亲的挚爱之情。

教学重点: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来理解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沉香所受的许多苦,及对母亲的挚爱之情。

教学准备:

黑板上简笔画崇山峻岭、小黑板、挂图

教学流程:

一、课前热身,导入新课

我们把勇敢的沉香请出来,一起读第一小节。

二、合作探究,感悟学习

(一)过渡:沉香拜别了师傅,向着遥远的华山奔去。现在,就让我们也跟着沉香一起走上他的救母之路吧。

1.自读第一小节,边读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小组讨论,张开想象的翅膀。

3.集体讨论,我仿佛看到了什么?

(饿了的沉香……;渴了的沉香……)

板书:饿了……

渴了…….

4.师:那累了……摔倒了……呢?还可能吃什么苦呢?板书:苦

5.沉香为救母亲,一路历经了千辛万苦,我们能不能把“多少座”、“多少道”换成“几座”、“几道”?把“一个个”、“一道道”换成“一个”、“一道”呢?为什么不能?(师总结:小小的沉香承受的苦实在太多了!)板书:太

6.为了救母亲沉香不畏艰险,一往无前,看着这位勇士,你们想对他说些什么?

7.谁能怀着对沉香的敬佩之情读好这一段呢?(指名)

8.师生评价。

(二)1.大声朗读第三小节,想想沉香为什么能得到仙人的帮助?

(勇敢、孝心、对妈妈的爱感动了仙人)板书:爱

2.师引读。

(三)1.和同桌读第四小节

2.那么多年没见妈妈了,见到了妈妈,沉香一头扑进妈妈的怀抱,哪组能边读边演这个场景?

3.生读,师评。

4.想象一下,他们见到了会说些什么呢?给这个动人的画面配配对话吧!

(四人小组讨论)

5.汇报,交流,评价。

6.老师也被这画面感染了,我想通过朗读来表达我此时的激动,行吗?(师范读第四小节。)

7.生齐读。

三、总结提升

沉香救母的故事画了一个完美的句号,那这个故事留给各位小朋友一些什么呢?

四、课外作业:

1.链接生活: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

2.实践探索:收集一首歌颂母爱的诗

五、板书设计:

饿了……

渴了……

(太) 苦 累了…… 爱

摔倒了……

……

fwr816.cOM展读推荐

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爱迪生救妈妈》教案


【学习目标】
1、会认“迪”等11个生字,会写“油”等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悟积累词句。
3、领会爱迪生的聪明可爱,有多动脑、多动手、善发现的意识。
A案
〖课前准备〗
1、让同学查阅介绍爱迪生生平事迹及其伟大发明的资料。
2、老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3、准备生字词语卡片。
第一课时
一、简介爱迪生,导入新课
1、出示爱迪生像,老师板书“爱迪生”三个字,指名认读,说说怎样记“迪”字。
2、同学介绍课前了解的爱迪生生平及其发明。
3、爱迪生小时候是个怎样的小朋友?你们想了解他小时候的故事吗?
4、把课题补充完整,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中识字
1、自由读课文,画出带生字的词语和自身感兴趣的词语,多读几遍。
2、同桌互读互查,纠正读音。
3、老师出示字卡,同学找出带这个字的词和句读给大家听。随机进行正音练习。(要提醒同学:看清“斥”的声母,看清“性”“阑”“堂”“检”“炎”等字的韵母;“恍然大悟”的“恍”和“晃”字音相同,但意思不同,“晃”在“明晃晃”一词中应变读为一声)
4、课件出示“开火车”或“夺红旗”游戏,分组竞赛认读词语、生字。
5、交流识字方法。
三、演读课文,感悟内容
1、小组内优秀读课文。(整体感知全文内容,让同学听后说说故事大意)
2、老师范读或播放朗读录音带,让同学初步感悟课文。(提示同学留意哪些地方读得好,给自身留下较深的印象或使自身发生了某种感受,做个记号)
3、小组合作,分角色演读课文。(当叙述读到某个角色的活动时,该角色扮演者要做出相应的动作、表情。老师巡视,引导同学进入情境。鼓励同学互相提意见,出主意)
4、选一两个小组进行演读竞赛。台下同学进行评议,要求说出演读好或不好的原因。(目的是让同学在情境中感悟理解文中的词语、句子)
重点评议:
⑴ 医生──动作:“环顾四周”“踌躇”“还是摇头”“夸奖”;表情:“踌躇”“满意的笑容”;语言:“连连说……”“今天多亏了这个小家伙,他真是个聪明的小朋友!”在演读中感悟医生开始时的束手无策,以及随后对小爱迪生想出的方法感到满意和夸赞。
⑵ 爸爸──表情:“又急又气”“恍然大悟”;语言:“什么时候了,还胡闹!”在演读中感受爸爸的心情以及他对小爱迪生前后态度的变化。
⑶ 爱迪生──动作:“一溜烟似的奔出”“捧着”;表情:“委要注意引导同学回顾初学课文时对课题的质疑,让同学认识爱迪生救妈妈的聪明方法是利用了玻璃镜子对光线有聚集作用这一科学知识。爱迪生之所以从小就这么聪明,是因为他从小就喜欢动脑、动手,在实践中发现了很多科学知识)
二、巩固识字
1、游戏“加一加”:
如:尸+出=巡视,注意纠正书写姿势。
四、积累运用
1、完成课后练习“俺会填”。
2、说说你想积累本课哪些词语。可以是带生字的,也可以是不带生字的,写在黑板上,然后读一读。
如:检查、急性、一溜烟、明晃晃、呵斥、委范读课文,要求同学听准字音。
2、同学自读课文,注意读准确,读通顺。
3、边读边考虑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读后自由交流老师提出的问题,老师指名回答。
4、结合同学回答,老师简要介绍爱迪生。
三、学习生字
1、小黑板出示带生字的词语:
爱迪(dí)生检(jiǎn)查急性(xìnɡ)阑(lán)尾炎(yán)一溜(liù)烟
斥(chì)责委示范。
⑵ 出示“挂图”,引导同学看图,结合课文说一说,爱迪生想出了什么方法救妈妈。(同学以小组为单位说一说,并指名到前面扮演,体会用镜子能聚光的原理)随机理解“呵斥、一溜烟、恍然大悟”的意思。
3、同学以小组为单位练习读课文。
4、集体朗读全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指名或分小组分段读课文。
2、复习生字、新词。
⑴ 开火车读字、组词,并选择词语练习说话。
⑵ 以小组为单位巩固识字。
二、写字指导
1、分析字形与范写:
油:是熟字加上一个偏旁组成的。
检:注意和“捡”字区别。
团:注意先里边后封口的笔顺规则。
炎:注意两个火的区别。
斥:注意和“斤”字区别。
2、同学书写、临摹。
3、组词练习,看谁组得又多又正确。
三、完成课后练习
1、独立完成课后练习“俺会填”。
2、指名说答案,订正。
3、用“及”“急”“做”“作”组词。
四、读读,想想,议议
1、默读课文,想一想:爱迪生之所以能够想出方法救妈妈,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你受到什么启发?
2、四人小组交流想法。
五、拓展活动
课外收集有关爱迪生的故事读一读,讲给同学听。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爱迪生救妈妈


爱迪生救妈妈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字,会写3个字,3个词。
2、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知道遇事要用科学方法解决,对科学产生兴趣,有探究愿望。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教学难点:领会爱迪生的聪明可爱,有多动脑,多动手,善于发现的意识。
教学类型:新授课。
教学准备: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你们对爱迪生有什么了解吗?(爱迪生是举世闻名的美国电学家和发明家,他一生共有约两千项创造必明,为人类的文明和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现在,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他小时候的故事,出示课题《爱迪生救妈妈》。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2、同桌互读课文,纠正字音。
三、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范读课文,用简单的放说说课文,向我们介绍了爱迪生一件什么事?(爱迪生靠自己的聪明,想出好主意救了妈妈的命。)
2、妈妈怎么了,为什么会有危险?指名读第二、三自然段。
3、面对家中的环境,大人们都是怎么说,怎样做的?
4、面对大人们着急的样子,爱迪生是怎么做的?
5、手术的结果怎样?妈妈得救了吗?
6、爱迪生为什么这么联明?你喜欢他吗?
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填空练习。
jí jí
(1)上医院已经来不( )子,爸爸很着( )。(及、急)
zuò zuò
(2)爱迪生长大以后,为电灯的发明( )了很多工( )。(做、作)
二、自主识字
1、学生自读课文,自主识字。
2、小组交流识字方法。
三、检查自主识字效果。
1、出示生字、词认读。
2、组词。
3、巩固生字。
四、指导书写
1、分析字形、范写。
2、学生书写,比比谁写得好。
五、扩展活动
收集有关爱迪生的故事读一读,讲给同学听。
六、本课小结:
我们要向爱迪生那样勤于思考,善于动脑,在动手、动脑的实践中学习发现新知识。
七、作业布置

八、板书设计






九、课后反思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学棋》 教案三篇


这篇课文讲了古时候两个学生向围棋能手秋学下棋。一个专心致志,一个心不在焉,所学结果截然不同,告诉人们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的道理。小编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篇一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并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课文,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专心致志,才能有所收获。

3、学习生字“棋”,读准音、认清形。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朗读课文,懂得读书学习要专心致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师在黑板上板书“其”,认识这个字吗?给它找找朋友

2、现在老师来变个魔术——在“其”旁边加个“木”,你认识这个字吗?齐读。

(1)看到这个字,你想到了什么字?(期、欺、旗、淇、琪)

(2)你了解什么棋?说给大家听一听。

简单介绍围棋——围棋是我国传统的棋种,围棋在战国时就有了,它分白子和黑子,后来围棋又传人日本和欧洲,现在呀,它已列人体育运动竞赛项目了,很多人都爱好它。

3、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题目就是——学棋。(教师指导书写“棋”)

4、过渡:读完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质疑)

二、民主导学

任务一: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学习策略

1、请你自由朗读课文,找出生字新词,二类字,并做标记。

2、小组内交流。

展示交流

(小组进行交流一类字、课后词)

A生:一类字(出示生词卡片,帮助学生学习。)

棋qí 艺yì 围wéi 棋qí 能néng 手shǒu 专zhuān 心xīn 致zhì 志zhì

另lìnɡ 一yí 个ɡè 天tiān 鹅é 弓gōng 箭jiàn 动dònɡ 作zuò

B生:交流一类生字

C生:交流课后词语

D生:交流词语意思

①围棋:棋类运动的一种,棋盘上纵横各十九道线,交错成三百六十一个位,双方用黑白棋子对着(zhāo),互相围攻,吃去对方的棋子。以占据位数多的为胜。

②能手:本文指对下围棋很有研究,棋艺高超的人。

③远近闻名:很有名,远处的人、近处的人都知道。

④走了神儿:精力不集中;注意力分散。

过渡:同学们学的真认真,认识了课文中的字词,了不起,那现在让我们比一比读课文,看看那个组读的声音洪亮,有感情。

任务二: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学习步骤

1、同桌对读课文,一人读一段,相互纠正字音;

2、想想课文讲了古时候两个学生向秋学习( ),一个( ),结果( );另一个( ),结果( )。

展示交流

小组进行读课文

(随文识字:“能”“致”“鹅”)1、谁来说说这篇课文讲的是谁向谁学棋?板书:秋、一个学生、另一个学生2、秋是个什么人?你从哪儿知道的?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1)用自己的话说说秋是个什么样的人?(下围棋的能手、棋艺远近闻名)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有关词语:闻名遐迩举世无双独一无二

(2)你还知道谁是哪方面的能手,说给大家听听,如:姚明是打篮球的能手。

(3)小结:正是因为秋是下围棋的能手,所以他的棋艺——远近闻名。

3、齐读第一段。

4、秋的棋艺是这样的高超,跟他学下棋会学得怎么样呢?谁来说说看。(一定也能学到高超的棋艺)这两个学生学的结果怎么样呢?出示最后一段,指名读。

板书:出色的棋手

任务三: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学习步骤

1、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进行描红;

2、在练习本上仿写两个。

3、在小组里说说自学这几个生字时遇到了哪些困难。

4、老师进行重点字的指导。

致:左边的最后一笔是提,右边是四笔“反文”。

鹅:学习新部首“鸟字旁”,表义。

左半部分请你自己看书中的笔顺表,练习写一写。

5、在生字本上写这些生字的字头,老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篇二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

2、通过对“专心致志”“走神儿”等词语的理解,体会到读书学习要专心致志。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懂得读书学习的时候要专心致志。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学棋(生读题)

2、课文中讲的是学下什么棋?(围棋 生读词卡)

3、谁跟谁学下棋?(两个学生跟秋学下棋。)

过渡:这两个学生为什么要跟秋学下棋呢?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是这样告诉我们的。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出示引读:古时候,有一位下围棋的——能手,名叫——秋,他的棋艺——远近闻名。

交流:读了第一小节,你知道这两个学生为什么要跟秋学下棋了吗?

(1)“能手”就是——(高手),是啊!秋就是下围棋的——“能手”。(指名读词、读句。)

(2)什么叫“闻名”?能换个词儿来说说吗?(有名、)

(3)是啊!那你能读好这个词儿吗?(“远近闻名”)

(评价:老师听出来了,秋的棋艺确实非常有名。谁能让他的名声传播得再远一些?)

(4)谁再来试试?(指名读词)

〔指导朗读要有一个由近及远的过程,由学校——连云港市——江苏省——全国。〕

2、让我们把词语送入句子中,让大家都知道秋的棋艺远近闻名。(齐读第一自然段)

3、秋的名声大了,就有两个人幕名而来,向他拜师学艺。跟着这么一个下围棋的能手学棋,你猜猜,肯定会怎样?(学生猜想)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出示引读:可是,后来,一个学生——(成了出色的棋手),[是啊!这个学生在围棋比赛中,经常赢,很少输,我们也可以说他棋艺出色。生读词。贴词卡] 而另一个学生——(棋艺一直没有多大长进。)[可见他棋艺平平。生读词。贴词卡。]

2、为什么会有这样不同的结果呢?我猜呀,一定是老师偏心、教的不一样。是吗?

3、哦,不是教的不一样,是学的不一样,那么他们是怎么学的呢?

四、精读第二自然段

1、下面就请小朋友自由大声地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读完后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个学生是怎样学棋的。

2、交流

3、课文中啊,用了两个词语分别概括出了两个学生是怎样学棋的,请小朋友再读读第二自然段,找出这两个词语。〔板书:专心致志走了神儿〕

4、这两个学生,你喜欢谁?看来,大家都喜欢这位“专心致志”学棋的人。看,他是这样“专心致志”地学棋的。

(一)出示:一个学生专心致志,一边听一边看老师在棋盘上布子,遇上不明白的地方还要问上几句。

(1)指名读句子。其他小朋友边听边想想他是怎样专心致志学棋的?(相机点红:听、看、问)

(2)他在听什么?又在看什么?还会问什么?(听老师讲,看老师是怎样在棋盘上布子,问一些自己不明白的问题。)

(3)是啊!你看,他所听的、看的、问的都是和学棋有关的,他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学棋这件事上,这就是——专心致志。

(4)你能读出这份专心劲儿吗?

(评价:这位学生学得专心致志,你也读得专心致志。真好!

我们感受到了,你是想告诉我们怎样才是专心致志,那就是一边听,一边看,还要多问问呢! 是吗?

听了你的朗读,这位专心致志学棋的人仿佛就出现我们的眼前了。你真会读书!)

(5)出示图画,展开想象练习说话,看,这幅图画的就是他专心致志学棋的情形,请小朋友仔细看看他的手,再看看他的眼睛,发挥自己的想象,来体会他的这份专心。(出示说话练习。)

(6)他这份专心致志的劲儿真值得我们学习,让我们再来专心致志地读一读。

(7)是啊!小朋友,我们读书学习都要像这位学生一样要做到“三到”:心到、眼到、口到。这才是真正的“专心致志”。

(8)你还能用哪些词语来形容这份专心学习的劲儿?(全神贯注、聚精会神、一心一意、目不转睛 出示)让我们大声地读一读这几个词语,把它们牢牢地记在心里。(先自由读,齐读。)

(二)当他正专心致志认真学棋的时候,另一个学生是怎么做的?

(1)看看图,看看他的眼睛,再看看他的双手,他会在想些什么呢?

书上是这样写的。请小朋友自己读读下面的话。

出示:另一个学生呢,听着听着就走了神儿……不由得做出拉弓射箭的动作。

(2)交流:当一个学生正专心致志学棋的时候,另一个学生是怎么做的?

(3)这时他应该看什么?应该想什么?可是他这时候却想到了——(美丽的

天鹅,不由得的还做出了拉弓射箭的动作。)你们看,他这时看的想的和下棋一点儿关系也没有,这就是——走了神儿。

(4)你能读好这句话吗?(指名读,齐读)

(5)老师发现了提醒他注意听讲,可他还是这样,一天、两天、一个月、两个月……天天如此,总是走神。像这样的学习,可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三心二意、心不在焉、敷衍了事、不求甚解 出示后边讲解边领学生读词)一起来读读这几个词语。

4、课文的这一小节写了两个学生学棋的情形,先总的写两个人学棋,接着分别

写了两个人是怎样学棋的。现在,老师想和小朋友一起来读读这一小节,好吗?老师读第一句,女生读一个学生的部分,男生读另一个学生的部分。先请小朋友找一找自己所要读的部分,找到了我们再来读。

五、总结

1、是啊!正因为这两个学生的学习态度不同,一个——,一个——,所以他们学习的结果也不一样,谁能用老师提供的词语,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来说说。

2、我们二(2)班的小朋友真聪明!在短短一节课的时间里就明白了课文要告诉我们的道理。可是,另一个学生他却很苦恼,不明白自己的棋艺为什么会没有多大长进,你能告诉他吗?如果你遇到他,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先同桌练习一下再交流。)

3、小结:是啊!不管学什么,我们都要朝着目标专心致志地学,才能学有所成。

六、学习生字 “致”、“专”

1、学习“致”。

(1)一个学生之所以要这样认真地学棋,是因为他想早日学会下围棋,成为一个出色的棋手。原来在他的心中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师描红“志”),那就是做一个出色的棋手,为了这个目标,所以他非常用心去学(师描红“致”),这就是“专心致志”。

(2)小朋友看,这两个“zhì”虽然读音相同,但却是不同的汉字,我们一起来读读记住它。

(3)学习“致”的书写。(可以用换一换的方法记字形。)

2、学习“专”。

(1)可以用“减一减”的方法记字形。

(2)让学生自己观察字中笔画在田字格里的位置,再提醒大家书写时应注意的问题。

3、下课小结: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不但学习了课文,还懂得了一个道理。老师相信你们以后也一定会像一个学生那样专心致志地做好每一件事!

篇三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熟练地背诵。

3、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读书、学习要专心致志。

教学重点:

理解“独一无二、专心致志”等词语;朗读、背诵课文;理解课文,使学生懂得读书学习必须要专心致志,才能有长进。

教学难点:

理解“独一无二、专心致志” ;懂得读书学习必须要专心致志,并落实在行动中。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初读课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书写生字:棋 艺 盘 鹅 弓 箭。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围棋

小朋友,这是什么棋?

板书:围棋 学习生字“棋”

2、介绍围棋

围棋是我国传统的棋种。隋朝、唐朝时,传入日本、韩国。至今中日韩三国每年都要举行围棋大赛。

3、我们来学习的课文,就是讲两个学生学围棋。

完成板书 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大声读课文

2、检查

棋艺 天鹅 出色 走神儿 独一无二

动作 听讲 长进 专心致志 拉弓射箭

指读、指名领读、齐读。

3、指名分段读

难读的句子

一个学生专心致志,一边听/一边看老师在棋盘上布子,有不明白的地方/还要问上几句。

他想,要是用弓箭把他射下来/该有多好哇!

后来,那个专心听讲的学生/成了出色的棋手,而那个老是走神儿的 学生,棋艺一直没有多大的长进。

4、小组读课文,读后评议

5、齐读课文

三、学习生字书写:棋 艺 盘 鹅 弓 箭

1、学生齐读生字

2、记忆生字、书空默写

3、教师范写

箭、盘、鹅

4、学生完成习字册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细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全文,理解课文;书写生字:独、致

教具准备:

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3课。上一节课上,我们知道了两个学生开始学围棋。

他们向谁学?学得怎样?

2、讨论思考题

3、师生交流

二、相机学习第一自然段

那秋是一个怎样的人?请同学们自己找一找,并读一读。

1、指读

2、哪些词语可以说明秋很会下围棋?

圈出:能手、独一无二

学习生字:独

3、指导朗读、齐读。

这两个学生分别怎样学的?

三、相机学习第二自然段

1、小组讨论

用横线、曲线分别画出他们学棋的句子。

2、交流:这两个学生分别怎样学的?

(1) 指名读

(2) 他们两个人的学习态度怎样?

板书:专心致志 三心二意

学习生字:致

(3)再读指导

3、齐读

学棋的结果怎样?

四、相机学习第三自然段

1、引读

2、为什么他们俩学棋的结果会不一样?

用上因为所以说上一句话。

3、齐读。

五、总结

1、齐读全文

2、读了课文,你想向大家说些什么?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练习背诵课文;练习用“一边……一边……”造句;完成习字册

教具准备:

习字册

教学过程:

一、指导背诵课文

1、齐读全文

2、列出课文提纲

第一段:秋的棋艺。

第二段:两个学生不同的学习态度。

第三段:他们的学棋的结果。

3、试背全文

4、同桌对背

5、指名背

二、造句练习:一边……一边……

1、指读书上的句子

2、填空:谁一边干什么,一边干什么。

3、口头造句

三、抄写词语(习字册上)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狐假虎威》教案三篇


这则成语故事描写了一只狐狸借助老虎的威风吓跑森林中百兽的经过,说明了实际生活中有些人就像狐狸那样,借助别人的力量吓唬人,其实他们自己根本没有什么本事,也启发我们看问题要看实质,不能被表面现象蒙住了自己的视线。小编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篇一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狐假虎威”的实际意义。

教学重点:

1、认读文中21个生字,会写其中的10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狐假虎威”的意思是难点。

教具准备:

头饰、生字卡片、课件

一、激情导入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8课。齐读课题:狐假虎威。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题中的“狐”指的是什么?“虎”指的是什么?(分别贴上狐狸和虎的图片)

二、民主导学

(一)初步感知课文

狐狸是一种狡猾多疑的小动物,而老虎凶猛高大,是百兽,它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大家想知道吗?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课的动画片吧!看完后,请你简单的说一说,狐狸和老虎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放动画片)

(老虎在森林里逮到了一只狐狸,狐狸为了不让老虎吃了它,所以就想了一个办法骗老虎,最后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了。)

师:课题中的“威”字是什么意思?(板书:威风)

(设计意图:初步感知课文,激趣导入,培养学生概括以及说话的能力。)

(二)精读课文,指导朗读。

精读第一自然段。

1、过渡:这个“狐假虎威”的故事是怎么开始的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2、从这段中我们知道是谁更加厉害?(老虎)从哪几个词语可以看出来?(扑、逮)

3、尽管狐狸从老虎身边“窜”过,老虎还是逮到了它。狐狸为什么是“窜过”呢?为什么不用“跑”呢?我们来请教一下字典老师,看看“跑”和“窜”到底有什么不一样?

4、“窜”是什么意思?(出示“窜”的意思:逃跑)

5、字典真是我们的好老师,有了它的帮助,小朋友一下子就理解了“窜“的意思。那么老虎来了,狐狸为什么要逃跑呢?

精读2~6自然段

1、过渡:狐狸被老虎逮住了,但它才不甘心成为老虎的美餐呢,于是,狡猾的狐狸——(师引读第二自然段)

出示课文内容:狡猾的狐狸眼珠子骨碌一转,扯着嗓子问老虎:“你敢吃我?”

2、狐狸的眼珠子——(学生:骨碌一转)什么是眼珠子骨碌一转?做做看。

3、狐狸眼珠子“骨碌一转”让你想到什么?(狐狸正在想鬼主意)

4、想好了主意,他就怎么问老虎的?(扯着嗓子问)什么是扯着嗓子?(把声音拉长)请你来扯着嗓子问老虎!(学生读:你敢吃我?)

5、狐狸为什么要“扯着嗓子”问呢?(故意装得很凶,想吓到老虎,给自己壮胆,让老虎不敢吃它。)请你来帮狐狸吓吓老虎,看你能不能吓住它。指名读、齐读第二自然段。

6、老虎有没有被吓住呢?(有点吓住了)你是怎么知道的?(老虎一愣)为什么“一愣”?(老虎觉得很奇怪)(指导读。)

7、狐狸见老虎一愣,更是计上心头,它接着对老虎说了什么?(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组织学生评价。重点读好哪些词?(老天爷 违抗 多大)请小朋友们自由练读狐狸的话,看谁读得?

8、听说狐狸是老天爷派来的,这时老虎是怎么做的?又是怎么想的?

(奇怪,一向见到我就怕得不得了的小狐狸,今天胆子怎么这么大?说话这么凶?说不定它真是老天爷派来的,我可不能吃它呀!)

9、老虎原来是紧紧地抓住狐狸的,现在它已经被狐狸蒙住了,这时候狐狸就趁机逃跑,行不行?所以狐狸为了让老虎深信不疑,狡猾的狐狸摇了摇尾巴说——(引读第六自然段)

10、看看图,狐狸是什么表情?什么样的动作?加上表情和动作再读。

11、现在老师来当大老虎,你们都是狐狸,现在就来蒙一蒙我,看能不能把我蒙住,蒙不住的话,我可要吃了你们!分角色读2~6自然段。

精读7~8自然段

过渡:不会吧!我还没到退休的年龄呢!老天爷就不让我当大王了吗?我不太相信!我还是跟着狐狸到森林里去看看吧!

1、你们看,狐狸走在前面,老虎走在后面。一个是(神气活现、摇头摆尾),还有一个是(半信半疑、东张西望)

2、能通过你的朗读,分别表现出它们不同的样子吗?和同桌一起读一读,练一练。

3、指名读,其他小朋友仔细听,如果他读的很像狐狸和老虎,我们就送给他掌声!

4、它们一出现,(师手指图)森林里的——(引读第八自然段)

5、野猪、小鹿、兔子看到狐狸大摇大摆地走过来,和往常很不一样,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哪个词写出了不明白?(纳闷)

这时,它们会怎么想呢?(过去狐狸可没这么威风,今天怎么这么神气活现,走路的样子都不一样了,这是怎么回事呀?)

6、现在你们往狐狸的身后看,那是谁?(呀,一只大老虎!)(指导读出惊讶、害怕的语气)

7、当老虎看到大大小小的野兽撒腿就跑时,会怎么想?

8、我要来采访采访几个小动物:请问你扮演的是谁?你刚刚看到狐狸的时候,你害怕吗?那你为什么要跑?那你害怕的到底是谁?

那你想对老虎说什么?(老虎,你被骗了。)

学习第九自然段

1、过渡:其实百兽是看到谁才跑的呀?(老虎)根本就不怕狐狸。所以说,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引读(把百兽吓跑的)这就是成语“狐假虎威”的意思。

2、你现在知道狐假虎威中的“假”是什么意思了吗?(借)

(三)一起读课文

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读了故事,又表演了故事,大家都学得很快乐,让我们一起拿起书,齐读这篇课文!看谁能把课文读在嘴上,又能把书读在脸上,让我们教室里所有的老师一起来倾听你们的声音,欣赏你们的感情,分享你们的感受!

三、检测导结

1、课文学完了,相信大家都很喜欢这个故事!故事中的狐狸和老虎一定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们喜欢它们吗?

2、如果老虎知道自己受骗了,会怎么样呢?

3、你从我们今天学习的这个故事中明白了什么?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和对文本的感悟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生自由发挥,可以随心所欲的说出心里话。)

四、作业

和爸爸妈妈一起表演这个故事。

板书设计:

8、狐假虎威

狐狸(图) 借 老虎

(图) 威风 吓跑百兽

篇二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寓言故事,知道成语“狐假虎威”的意思,对课文中的狐狸和老虎有自己的认识。

2、有感情的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1、对寓言故事,既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又要

注意健康的价值取向。

2、抓住课文中关键的词句体会狐狸和老虎的角色特点,有感情的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教学过程:

(一)检查前置性作业

1、根据你查找的资料说一说老虎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狐狸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导入新课)

2、浏览课文,检查识字,理解词语。

茂密 犹豫不决 冷笑 神气活现

摇头摆尾 半信半疑 狡猾 东张西望

3、学生回答: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你对狐狸的做法是怎么看的呢?

(二)小组合作学习

思考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课文,看一看从文中哪些语句中能感受到狐狸的狡猾?

(三)小组展示

1、学生质疑

(1)“狐狸眼珠子一转”这是什么样的神态呢?大家共同表演一下。

(2)表演动作猜词语: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半信半疑东张西望

2、教师质疑

(1)看到老虎犹豫不决,这时狐狸会想什么呢?

(2)看到狐狸后面跟着老虎,小动物们吓得赶紧就跑,实际上他们怕的是谁?老虎认为它们怕的是谁?

3、分角色朗读课文。

4、课本剧表演

(四)教师总结

狐狸真是太狡猾了,他借着老虎的威风把小动物们都吓跑了,后来人们就把借助、依仗别人的势力来欺压人的这种行为叫做“狐假虎威”。

(五)拓展延伸

(1)课文学完了,你想对狐狸说点什么?想对老虎说点什么?你喜欢狐狸吗?为什么?

(2)说一说在你身边有没有“狐假虎威”的事情?

四、教学结束:

作业布置

日记:续写《狐假虎威》,看一看狐狸和老虎第二次相遇会发生什么事情。

篇三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成语“狐假虎威”的寓意。

2、认读文中20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掌握多音字“闷”。

3、指导书写生字。

教学重点:

认读文中20个生字并朗读理解韵文是重点。

教学难点:

理解“狐假虎威”的意思是难点。

教学方法:

故事法,讲解法,练习法。

教学准备:

头饰、布景、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正确熟练地朗读、背诵课文。

2、学习生字识字形。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识记字形

教学难点:

理解成语“狐假虎威”的含义。

教学用具:

生字卡片,小动物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我们今天学习<狐假虎威>(板书:<狐假虎威>)这一课的2比较少,通过预习,认识了没有?好。现在我请小朋友读读课文,看看能不能把生字读正确。(指名读课文。老师纠正了“呀”读音,告诉小朋友,在课文中应读第一声,并领读,另外告诉小朋友,“纳闷”的“闷”应当儿化。

二、学习课文

1、小朋友读的不错,这个故事很有意思,小朋友一定很喜欢,谁能看着图,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师出示图画)小朋友自己先练习说一下。

2、谁来给大家说说呢?(学生到前台给大家讲故事)

3、(表扬学生讲的不错。)谁能用一句话来把这个故事讲出来。别看讲的少,课不那么容易啊!大家可以默读一下课文,想一想。

(学生默读)仔细读课文,课文中有一句话就把这个故事的内容概括出来了,也就是说,把“狐假虎威”的意思说出来了,谁能找到,请划下来。

4、根据回答出示:“狡猾的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

你能不能将这句话的意思用自己的意思把话说出来。(学生回答)

5、是的。这句话就是“狐假虎威”的意思,这样看来,“假”在这里的意思就是

(学生可能会说:“狐狸的威风是假的,;老虎的威风是真的。”

6、是吗?你再把最后一节好好的读一读,想一想。(生读“狡猾的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看出来了吗?这里的“假”是(“借”的意思)

7、查字典,我们来看看字典中有没有“借”的意思。(学生迅速查字典)(生回答)

8、这下我们明白了,“狐假虎威”的“假”是借用的意思,狐狸借用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了。下面我们认真的读一读这个故事,要读得正确、流利、读出感情。(指名读第一节)

(1)、生读:在茂密的森林里,有一只老虎正在寻找食物,一只狐狸从老虎的身边窜过,老虎扑过去,把它逮住了。

(2)、“窜”是什么意思,可以换个词语吗?

(3)、学生可能回答“跑”。师问:为什么不用“跑”呢?我们再来请教一下字典先生,看看“跑”和“窜”到底有什么不一样?(学生查字典)

(4)、学生回答:逃跑、乱跑

(5)、那么在这里是乱跑还是逃跑呢?(是逃跑)理解了,老虎来了,狐狸紧张不紧张(紧张)大家再读一读,看谁能大家感到紧张。(自读后指名读)

9、请小朋友自己读一读3—6小节,看谁读懂了,怎样读狐狸和老虎的对话,(学生读的时候,师板书:骨碌扯蒙

(1)、“骨碌”是什么意,谁懂了?能做个动作给老师看吗?(学生可以自己做做动作)(请其中一个做有趣的学生上台给大家表演一下,师在一旁读“狡猾的狐狸眼睛骨碌一转。)

(2)、这就是“骨碌”的意思,从这句话中,你看出了什么?(狐狸在想注意,在想点子)

(3)、是的。“扯着嗓子”的“扯”懂吗?(老师说,边用手做出“拉”的动作)

(4)学生可能会被老师的动作觉得是“拉”的意思。

(5)、不错,那“扯着嗓子”中的“扯”是拉是什么的呢?(拉嗓子)把嗓子拉长?(边做动作把喉咙拉长)这受得了吗?想想是把什么拉长?读一读就知道了?(学生读句子)读懂了吗?是把什么拉长?(把声音拉长)

(6)、对就是把声音拉长,狐狸告诉老虎,我不怕你,最后一个“我”字要拉的长一点,而且要读出问的语气。注意“我”后面是一个问号。(学生再读,师范读,齐读,)

(7)、第四节狐狸说的一段话很难读,大家看看,怎样读,用什么样的语气读,才能把老虎蒙住。(学生读)

指名读:老天爷派我来管理你们百兽,你吃了我,就是违抗了老天的命令。我看你多大胆子。(注意在学生朗读后进行适当的评价,在声音读大的基础上,鼓励孩子要将自己的表情放进去)

师范读,学生练读。

(8)、一生上台读。师:你想,老虎把你逮住了,(动作抓住学生的肩膀)你不能把老师蒙住的话,你就没命了。(该生朗读如果不佳的话,就可以再请一位读一读)

(9)、你胡说,我是森林,我又没有到退休的年龄,老天爷怎么不让我当大王了呢?你的话我不信!

(10)、暗示学生接下去说:不信,我带你到森林深处走一趟,让你看看我的威风。(说完后老师松手)

小结:下节课我们就跟狐狸到森林去走一走,现在休息一下。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同学们读得真好,特别是那位学生学狐狸蒙老虎的话,口气大,又神气。连我都被蒙住了。现在,咱们接着往下读。下面7、8两节就是写他们到森林去的情景。这两节写的故事表演一下。要想演好,必须要先读好他们。

二、学习课文

1、(学生读课文,然后指名读课文,老师板书: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半信半疑,东张西望)

2、现在请五位小朋友,分别扮演狐狸,、老虎、小兔子、小野猪、小鹿。其他的小朋友当导演,导演更了不起。各位导演看看狐狸和老虎谁在前,谁在后,为什么?请读书,根据书上的要求指导。(学生根据书上的内容进行回答)

3、这两位导演读书很认真,那么小兔啦,野猪啦、应在什么地方?(应该在森林深处,要站的远一点。)

4、看来小朋友读书很认真,都是出色的导演,下面请意味小朋友读7、8两节,由五位扮演动物的小朋友表演。(一生朗读,“狐狸”在前面大摇大摆的走,“老虎”在其后东张西望。)

5、问;老虎,你在东张西望些什么?(学生回答)

(学生继续表演,小动物看到了老虎就呀地一声,撒腿就跑。

6、问:(鹿)你为什么跑,怕谁呀?

7、请学生进行评价。

8、看了表演,我想,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半信半疑,东张西望一些词都明白了。小朋友再读的时候一定会读的特别有感情。大家读。(学生读课文)

9、小朋友,看到小动物们逃走了,它会怎么想的呢?(学生自由回答)

所以我们讲老虎(受骗了)(板书:受骗)

10、齐读最后一节。(学生读)

小朋友,《狐假虎威》是个成语,直到现在,人们说话的时候些文章的时候还经常运用成语。请看下面一段话:出示

王二小被日本鬼子抓住了,一个日本军官问:“小孩,你什么的干活?”

一个汉*狗腿子狐假虎威的说:“皇军问你是干什么的,快说!”

王二小瞪了狗腿子一眼,不慌不忙的说:“放牛的!”

大家读一读这篇短文,想想文中的“狐假虎威”是什么意思?(提示:谁借着谁的威风……)

我教师:学了课文,我们知道了狐狸借着的老虎的威风把小动物们吓跑了,老虎也相信的狐狸的话,没敢吃他。那你们喜欢狐狸吗?

学生1:我不喜欢狐狸,因为它太狡猾,专门骗人。(常规思维)

学生2:我也不喜欢狐狸,因为它自己没本事,靠老虎的威风把小动物们吓跑。(常规思维)

学生3:我喜欢狐狸,因为它很聪明。(求异思维)

教师:(作惊吓状)你和别人想得不一样,狐狸明明在骗老虎,只能说它狡猾,为什么说它聪明呢?(重视求异,培养创新)

学生3:因为老师以前教育过我们,遇到坏人相威胁我们时,如果我们打不过它,可以智斗。老虎想吃狐狸,狐狸打不过它,就用智慧战胜了老虎,保住了自己的性命,所以我说它很聪明。(能联系生活,许多学生听了连连点头。)

教师:你真聪明,说得也很有道理。我们在生活中如果遇到坏人,也应该像狐狸一样用智慧战胜他们,保证自己的生命安全。但是大家记得《狐狸与乌鸦》这课吗?能说那只狐狸聪明吗?(新旧联系,巧妙迁移,对比理解。)

学生:(齐说)不能,那叫狡猾。

教师:为什么?

学生4:因为它靠花言巧语骗取别人的食物。

学生5:因为它不劳动,骗乌鸦嘴里的肉吃,害得乌鸦没食物给孩子吃。

教师:(总结)大家说得真好,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要学聪明的狐狸用智慧与坏人作斗争,千万不要学狡猾的狐狸去骗人,这样才是人人喜欢的好孩子。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课文中的生字

1、出示生字:威派爪吓寻抗狐胆借假兽

2、找找这些字的字型结构

左右结构:派吓抗狐胆借假

上下结构:寻兽

半包围结构:威

独体字:爪

3、同桌自己讨论说说如何记忆这些字。

4、进行书写指导

“派”和“旅”的右边的区别

“狐”和“爪”的区别

5、学生进行区别、临摹。

二、口头作业

1、填空

( )头摆( )东( )( )望

( )气( )现 狐( )虎( )

2、比比组词

派( ) 爪( ) 胆( )

旅( ) 瓜( ) 但( )

感谢您拜读范文资讯网教案频道的“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沉香救母(二)》教案三篇”一文,希望“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沉香救母(二)》教案三篇”能解决您的教案需求,同时,Fwr816.com还为您精选准备的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案下册专题!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