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教案 > 六年级下册教案 > 导航 >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艰辛的探索》教案

六年级下册教案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艰辛的探索》教案。

老师都需要为每堂课准备教案课件,每天老师都需要写自己的教案课件。要知道优秀教案课件,会让学生更快地理解各知识要点。怎么样教案课件才算不错呢?考虑到你的需求,小编特意整理了“鄂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艰辛的探索》教案”,可能你会喜欢,欢迎分享。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大致过程,特别是几次具有特殊意义的事件。

2.能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动手办一份小报。

3.懂得搜集资料是科学学习的的一种重要的方式,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语言.文字.图表.模型等)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4.意识到人类为了探索宇宙奥秘付出的艰辛。

5.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

教学准备

1.教师.学生均要搜集人类探索宇宙的相关资料。

2.学生:白纸一张,铅笔.彩色笔 剪刀

教学建议

第一课时

1.导入。

(1)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天上有条河”,谁来说说银河有什么特点?什么是光年?

(2)谈话:今天我们继续研究人们对宇宙探索的艰辛的历程。(板书课题)

2.了解学生对“人类探索宇宙情况”的了解。

(1)谈话:大家知道哪些人类探索宇宙的重要事件?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说一说

(2)小组活动,教师巡视。

(3)各小组派代表汇报本小组的情况。

3.汇报自己搜集的资料。

(1)小组内汇报自己所搜集的资料

(2)组长做好纪录,相同的归纳在一起。凡搜集两条的就可得一个优,以此类推,看谁得的优多。

(3)组长先汇报本小组得优的情况,再汇报本小组搜集的资料。

(4)教师作好记载,注意将相同的资料归类。

(5)教师谈话:刚才同学们搜集了很多资料,说明大家花了很多功夫,也很有收获。

4.学习课本上的资料。

(1)谈话:下面我们来学习课本为我们提供的资料。

(2)学生自学课本上的资料,教师巡视。

(3)学生汇报自己的收获。

(4)教师提问:书上为我们提供的资料可以分为几类?

(5)教师谈话:课本为我们提供了两类资料,一类是人类探索宇宙的成功事例,包括1961年4月11日,世界上第一艘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首次登上太空,开创了人类历载人航天的新纪元。另外的事件是2003年10月15日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5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被顺利送上太空,并安全返回。还有2005年10月17日,神舟6号载人飞船圆满完成飞行任务并顺利返回,为中国航天事业续写了辉煌。

另外一类是失败的例子,主要有1986年1月28日,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起飞后发生爆炸,航天员全部遇难。还有2003年2月1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返回降落时

(6)提问:看到这些资料,你们有什么想法?可以小组讨论一下,然后再请同学们汇报。

(7)教师谈话:通过这段资料的学习,同学们有很多想法,大家认为人类为了探索宇宙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也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我们要向他们学习,学习他们为了科学事业的献身精神。

5.整理资料,体会收获。

(1)同学们既搜集了资料,也学习了资料,下面请同学们将自己目前所了解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可以按时间发生的顺序,也可以按其他自己觉得合理的顺序进行整理。

(2)学生整理资料,教师巡视。

(3)提问:人类对宇宙探索的经历是怎样的?

(4)提问:你的感受是什么?

(5)教师小结。

6.布置任务。

下一节课,我们准备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办一份小报,要求大家带白纸.彩色笔,铅笔.钢笔.剪刀以及自己搜集的资料等。

第二课时

1.导入。

(1)提问:人类探索宇宙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2)谈话:通过学习“艰辛的探索”你有什么想法?

2.办一份小报

(1)谈话:上次课老师要求同学们带一些材料,利用我们搜集的资料,以“艰辛的探索”为主题办一份科技小报,下面请组长检查同学们带材料的情况。

(2)提问:怎样才能办好一份小报?

(3)小组讨论

(4)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

(5)同组其他同学补充。

(6)教师小结:

办小报首先要确定主题,也就是说小报的中心内容是什么?然后需要哪些材料,当然大家先搜集了许多资料,也可以根据自己手上的资料确定小报的主题

其次要注意排版,根据手上的资料怎样摆放美观。要搞好版面的设计。

第三粘贴,摆放好了后用胶棒将材料粘上去,材料摆放时可根据版面对材料的要求进行加工,该剪的剪,该裁的裁,最后达到美观。

第四加工,主要是对小报进行美化,可以用彩色笔等美术手段进行加工.美化。

总之,办小报就是要做到主题鲜明,有创意,版面设计新颖,构图美观。

(7)谈话:说一说你准备办一张怎样的小报

3.学生自己办报

(1)学生自己办报,教师巡视。

(2)同学之间可以互相帮助。

4.展示作品

(1)教师在巡视的过程中选择几张比较好的作品和几幅有特点的作品

(2)谈话:请同学们看这位同学的作品,先让他说一说他的设想。

(3)大家再针对这幅作品谈谈自己的看法。

(4)再分析另外几幅作品。

5.总结交流

(1)谈话:通过办小报这项活动,你有哪些感受?

(2)提问:你觉得的收获是什么?

(3)教师小结:通过今天的活动,大家都有很大的收获,希望大家回家后继续学习宇宙知识,了解宇宙奥秘。

6.布置作业。

搜集人造卫星与飞船的资料.图片。

fwR816.COm阅读欣赏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观察月球》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月球在同一天晚上的不同时刻出现在天空中的位置是变化的。知道在农历一个月中不同日期的同一时刻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是变化的,而且这种变化是周期性的,有规律的。知道月球明亮和黑暗部分的不断变化叫做月相,月相的变化以大约一个月为周期,存在一定的规律。

2.能利用简单的表格、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观察月球的资料。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语言、文字、图表、模型)表述观察月球的结果。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

3.能坚持完成一个晚上甚至长达一个月的对于月球的观察活动。愿意与其他同学交流观察月球的结果。愿意和其他同学通过合作完成对月球的长期观察。

教学准备

指南针、自制六分仪(参考资料)、一个月的月相的图片、汇报分析数据资料用的表格、记录用笔和纸、照相机、实物投影仪。

第一课时

(选择一个天气晴朗,能见度高的日子,在农历上半月,这时月亮出现在上半夜,学生相对容易观察。)

一、提出研究问题

1.教师提问:同一天晚上,我们看到的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是一样的吗?说一说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是怎样变化的?

2.导入新课

二、制定观察计划

1.提问:怎样观察同一天晚上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

2.教师指导:

(1)怎样准确观察同一天晚上不同时刻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

①怎样使用指南针观察月球在天空中的方向?

②怎样使用六分仪观察月球在天空中的高度?

(2)怎样记录同一天晚上不同时刻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

①需要记录什么内容?

②介绍记录表格:

日期时间月球明亮部分形状月球在天空中的方位月球在天空中的高度

18:00

19:00

20:00

……

(3)观察活动需要熬夜进行,怎样才能坚持完成观察活动?

①采取分段定时观察的方法。从晚上18:00开始,每隔1个小时观察一次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 ②通过相互合作来完成长期的观察和记录活动。比如四到五个同学一组轮流进行观察和休息。③对完成观察活动的小组给予某种形式的奖励,比如在教材上小鸭子的旁边盖

三、向学生发放家长通知书,告知家长观察活动,争取家长的支持。

第二课时

1.汇报观察结果

(1)教师提问:哪些同学坚持完成了观察活动?同一天晚上的不同时刻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是怎么样的?

(2)各个小组汇报观察结果

集体讨论:根据观察结果,同一天晚上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是一样的吗?月球明亮部分的形状有变化吗?

2.提出新的研究问题

(1)教师提问:不同日期的同一时刻,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有变化吗?月球明亮部分的形状有变化吗?

(2)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做出假设和推测。

3.制定新的观察计划

(1)小组讨论:怎样观察不同日期的同一时刻,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和月球明亮部分的形状?怎样记录观察结果?(学生已有经验,可以让学生讨论决定)

(2)教师指导:

①什么日期开始观察?连续观察多少天?每天定在什么时候观察?(观察日期从农历月初开始到农历月末结束,上半月在傍晚定时进行观察,下半月在清晨定时进行观察。)

②天气不好的时候怎样开展观察活动?(天气不好可以观察天气状况,推测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和月球明亮部分的形状,并通过报纸、互联网等检验自己的推测。)

③怎样坚持完成观察活动?(通过小组成员的相互合作来完成长期的观察和记录活动,比如在第一周要求每个学生都进行观察,接下来每周由一位同学负责观察并且收集数据,最后对所有的资料进行汇报

4.出示班级记录表格,要求每个组的同学轮流完成班机记录。

日期时间月相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记录的小组

初一

初二

……

三十

初一

第三课时

1.汇报观察结果

学生分组汇报不同日期的同一时刻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和月球明亮部分的形状和方向。

教师提问:根据观察结果,不同日期的同一时刻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有没有变化?不同日期月球的明亮部分的形状和方向有没有变化?

2.总结农历一个月内月球运动的规律

(1)展示一个月内不同日期拍摄的月相的照片。

(2)小组讨论下面的问题并把结果记录在书上:

①照片中的月球各是在农历的哪一天拍摄到的?

②一个月里月球的明亮部分是怎样变化的?

③不同日期的同一时刻,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有什么变动?

④两次月圆之间大约相隔多少天?

⑤月球是怎样围绕地球转动的?

汇报小组讨论结果,总结月球运动规律。(对于月球是怎样围绕地球转动的,学生回答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以借助于模拟实验帮助学生理解月球,地球,太阳三者之间的位置关系。)

阅读书上介绍的资料,了解什么叫月相以及月相变化的规律。

3.课后拓展

让学生根据总结出来的月相变化规律预测未来一个月里月相的变化情况。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太阳》教案范文


教学目标

1.知道太阳是一个温度很高的大火球;意识到太阳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2.会查阅资料,并对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

3.对研究关于太阳的活动产生较浓厚的兴趣;

教学准备

1.在教室或活动室里进行教学活动,采取先分组再集中的方式进行教

2.电焊目镜片或墨水、脸盆,为每4人小组至少准备一套这样的材料。

3.教师课前搜集关于太阳的音像、多媒体资料或图片资料等。

4.学生课前收集关于太阳的资料,可以在课前制作一些简单的小报。

第一课时

一、指导学生交流关于太阳的信息

1.引入

“同学们,清晨窗外鸟儿的第一声歌唱和缕缕阳光把我们从睡梦中唤醒,大地万物几乎对从梦中醒来,大自然生机勃勃的一天又开始了!是什么在精心呵护这世间万物?是什么这个蓝色星球显出它的美丽和青春般的朝气呢?它就是万物之灵——太阳!现在请大家围绕你所知道的太阳的信息以故事的形式和周围的同学说一说吧!”

2.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小组内的个别交流,并深入到活动小组听取有代表性的信息交流内容。

3.在小组内个别交流的基础上组织那些有表达欲望和那些信息交流有代表性的同学进行班级内的交流。并引导听故事的同学对听到的故事做出评价,谈谈自己在听了关于太阳的故事后的启示与收获。

4.教师从信息交流内容的丰富性和同学参与的积极性两个方面进行简要的小结

二、观察太阳

1.谈话:“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让我们到户外使用简单的器材对太阳进行一次实地观察吧!”

2.简要介绍观察太阳器材的使用方法(如使用电焊护目镜片用肉眼观察太阳表面,用脸盆里面盛放的墨水观察反射在水面上的太阳影像),并提出户外观察在组织纪律方面的要求,同时向同学们强调安全观察太阳,保护眼睛的基本要求——不用肉眼直接观察太阳。

3.组织同学在户外分小组进行观察活动,指导同学观察太阳外形特征和表面黑子的大小情况(在太阳表面活动频繁时,用肉眼就可以辨认出较大的黑子)。

4.组织进行完太阳观察的学生回到教室,就刚刚进行的观察活动进行简要的记录工作,吧相应的内容填写在教材第30页上面的表格中。

5.提出课后收集更多的关于太阳的文字或图片资料的要求,为下节课开展活动做准备。

第二课时

一、阅读太阳资料,整理太阳基本情况档案。

1.指导学生以独立阅读的方式,了解教材第30页上所介绍的科学家经过观察研究,发现的有关太阳的

2.组织同学个别汇报阅读资料后掌握的信息,教师以板书的形式进行简要记录。

3.引导学生对板书中的简要记录进行归类整理,如太阳的直径、体积、温度等。

4.组织同学根据资料中获取的资料填写教材第31页的“太阳基本情况档案”。

二、继续收集整理太阳的资料,设计制作以太阳为主题的小报。

1.提出制作以太阳为主题的小报的要求,引导学生思考:“制作这样的小报,可以选择怎样的专题?”

2.学生个别汇报各自打算,教师给予充分肯定。

3.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讨论:“围绕自己选定的专题,我们应该收集或选择哪些资料和图片丰富我们的小报?为了让我们的小报特色更突出,在内容选取和形式编排上要注意什么?”

4.学生小组讨论商量后进行班级内的交流,并相互提出意见或建议,以完善小报的制作前的设计工作。

5.组织学生按照既定计划制作以太阳为主题的小报。

6.根据学生主题小报制作完成情况在课内或课外进行展示、介绍和评比。

一、 指导思想

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和孩子们一起探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性教学,有效的组织学生开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学探究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科学探究方法,养成良好的科学探究习惯;实施素质教育及创新教育,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

二、 学习目标

(一)科学探究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实验中的观察能力、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培养学生利用书籍、网络、报刊等查阅资料,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和发展学生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数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2.培养学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的意识,积极参与资源的保护,使学生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的意识,敢于争辩的胆识,同时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合理的表达自己的见解。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运载火箭》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类在航天技术领域取得的伟大成就。

2.了解火箭的基本原理。

3.了解多级火箭的发射过程。

4.通过实验探究和制作,了解火箭发射的原理。

5.通过多种途径查找资料,了解人类对太空的探索。

6.体会航天事业对人类所产生的影响。

7.意识到太空探索是一项光荣而危险的任务。

8.能让学生乐于与他人合作与交流。

教学准备

1. 发射火箭的录像或图片

2.气球、喷气车,可旋转的大塑料瓶、水 、打气筒 。

第一课时

情景创设。

1.播放视频——2005年10月12日9点整神舟六号飞船成功发射的精彩瞬间。

2.学生描述发射瞬间火箭运动状态。

3.观看一些火箭图像。使学生知道飞向太空是人类千年的梦想,要进入太空就必须有足够的速度,目前采用的推进工具是火箭。

教师提出问题。

火箭能升空,大家认为它的力量从哪里来?

三、学生进行假设,教师对大家的假设做整理。

四、验证假设。

1.师:小结大家的假设,我们看到的火箭在飞行时,总是一部份向前运动,另一部份向反方向运动,在我们生活中有这种类似的运动现象吗?

2.师:我们能借助这些现象,做实验来证明我们的假设吗?

3.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师生对提出方法作适当评价。

4.教师演示自动喷水器。它能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吗?制作自动喷水器需要哪些材料?

我们做实验时要注意观察那些现象?

5.学生讨论并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要认真观察实验并提出问题:

如:向筒内倒水后有什么现象?水从喷口向哪个方向喷出?筒朝哪个方向转动?

五、制作、实验,搜集证据并作记录。

六、 交流观察现象,并作解释。

学生描述,并上台画示意图,也可以.画箭头并说明意思。

七、对反冲现象进行小结。

1.如果从物体内喷出的不是水而是气,物体会不会运动?运动方向又怎样呢?还可以做哪些实验?

2.演示实验:反冲小船

3. 教师小结: 当水、空气从一种物体中向某个方向快速喷出时,这种物体会向相反的方向运动起来,这种现象叫做反冲。

4.师生解释、交流:火箭飞离大气层,它的飞行与反冲作用有关。

八、拓展应用。

除了火箭,生活中你还知道那些反冲现象?

第二课时

一、新课导入,揭示任务。

上节课我们研究了反冲现象,今天我们来做模拟火箭。

二、制作火箭,了解火箭升空的道理。

1.观察“火箭”的结构,明确模拟火箭的制作材料。

(1)小组观察并讨论,并作记录:

“火箭”有哪些部分组成?制作“火箭”需要哪些材料?“火箭”起飞的动力从哪里来?

2.分小组制定做火箭的方案

教师要求:

(1)记录时力求文字简练,提倡图文并茂。

(2)提倡记录预测结果。

(3)思考:需要装多少水?水的多少影响火箭的飞行吗?需要打多足的气?空气的多少影响火箭的飞行吗?

3.小组交流方案,并相互质疑。教师对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先要明确学生的意图,针对核心问题进行质疑。对不能达成共识的方面可做记录。

4.小组按设计方案做火箭。

5.分小组放飞火箭

教师要求:

(1)装水,打入气体,增大封闭气体的压强,在水火箭尾部加接一根轻绳,便于实验安全和回收方便。

(2)请仔细观察“水火箭”起飞后的现象,作好实验现象和结果的记录。

(3)按照设计方法反复做几次,如果需要可以修改设计方法。

(4)实验结束后整理好器材,做好交流准备。

6.小组交流放飞火箭中的现象,提出更好的改进方法。

7.解释火箭飞行的道理。

火箭飞离大气层,必须自带氧化剂,火箭的飞行主要靠向后喷出燃气的反冲作用。

鄂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案:月相的成因


一、教学目标

1.知道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它在不停地绕地球公转,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的;月球本身不会发光,我们看到的月光是月球反射的太阳光;月相变化是月球在不断绕地球公转的过程中发生的。

2.能够对月相变化的原因做出合理的假设和猜想;能够用模拟实验探究月相形成的原因。

3.愿意倾听其他同学对于月相变化原因的观点和评述。

二、教学准备

大白纸、记号笔、黄色乒乓球、台灯、铅笔、粉笔。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提出研究问题

(1)出示新月、蛾眉月、上弦月、凸盈月、满月、凸亏月、下弦月、残月这八种典型月相的图片,让学生根据从农历初一开始出现的顺序排列。

(2)提出研究问题:月相的变化是怎样形成的?

2.形成研究假设

(1)让学生以小组进行讨论:月相每个月重复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2)让学生在班上汇报自己的想法。

(3)把学生按照不同的解释分成小组,并且根据自己的想法作出一个示意图。

在绘制示意图之前,为了让不同学生画的示意图能够被相互理解,教师提出以下几点要求:

①示意图要表示出从北极俯瞰时,地球和月球的位置;

②当月球处于轨道上的不同位置时所出现的月相。

③月球绕地球转动的方向

(4)学生展示并介绍自己的示意图。其他的学生可以针对示意图提出疑问并要求解释。

(5)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大家做出的不同假设以及针对各种假设存在的疑问。

3.设计模拟实验

(1)让持有不同见解的学生设计出一个模拟实验来检验示意图中展示的假设。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

①用什么来代表示意图中的地球、月球和太阳?

②怎样表示月球绕地球的运动?

③怎样观察月球在不同位置时出现的月相?

(2)让学生根据制定的实验方案准备试验所需要的材料。

第二课时

1.进行模拟实验

(1)让学生按照不同的假设分成小组进行模拟实验。

(2)教师巡视、指导不同小组进行实验的情况。

2.汇报实验情况

(1)让各组学生汇报模拟实验中出现的情况,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引导他们回答:

①在实验中你是怎样让月球绕地球运动的?你这样做的根据是什么?

②如果要看到新月的时候,月球应该在什么位置?这时对应的日期应该是什么时候?如果要看到其他典型的月相,月球应该在什么位置?

③在你的模拟实验中月相变化的顺序和我们实际观测到的月相变化的顺序是不是一致的?

④根据模拟实验的情况,你认为自己的假设是正确的吗?如果不正确,你的根据是什么?要怎样修改?

3.总结月相形成的原因?

(1)让学生用自己擅长的方式交流总结月相形成的原因。

(2)让学生思考:如果月球绕地球运动的方向反过来,对于月相的变化有什么影响?

4.布置作业

让学生根据实验的结果修改自己所作的月相成因的示意图。

小学六年级科学《无限宇宙》教案:艰辛的探索


艰辛的探索

教学目标

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大致过程,特别是几次具有特殊意义的事件。

2、能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动手办一份小报。

3、懂得搜集资料是科学学习的的一种重要的方式,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语言、文字、图表、模型等)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4、意识到人类为了探索宇宙奥秘付出的艰辛。

5、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

教学准备

教师、学生均要搜集人类探索宇宙的相关资料。

2、学生:白纸一张,铅笔、彩色笔 剪刀

教学建议

第一课时

1.导入。

(1)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天上有条河”,谁来说说银河有什么特点?什么是光年?

(2)谈话:今天我们继续研究人们对宇宙探索的艰辛的历程。(板书课题)

2.了解学生对“人类探索宇宙情况”的了解。

(1)谈话:大家知道哪些人类探索宇宙的重要事件?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说一说

(2)小组活动,教师巡视。

(3)各小组派代表汇报本小组的情况。

3、汇报自己搜集的资料。

(1)小组内汇报自己所搜集的资料

(2)组长做好纪录,相同的归纳在一起。凡搜集两条的就可得一个优,以此类推,看谁得的优多。

(3)组长先汇报本小组得优的情况,再汇报本小组搜集的资料。

(4)教师作好记载,注意将相同的资料归类。

(5)教师谈话:刚才同学们搜集了很多资料,说明大家花了很多功夫,也很有收获。

4、学习课本上的资料。

(1)谈话:下面我们来学习课本为我们提供的资料。

(2)学生自学课本上的资料,教师巡视。

(3)学生汇报自己的收获。

(4)教师提问:书上为我们提供的资料可以分为几类?

(5)教师谈话:课本为我们提供了两类资料,一类是人类探索宇宙的成功事例,包括1961年4月11日,世界上第一艘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首次登上太空,开创了人类历载人航天的新纪元。另外的事件是2003年10月15日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5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被顺利送上太空,并安全返回。还有2005年10月17日,神舟6号载人飞船圆满完成飞行任务并顺利返回,为中国航天事业续写了辉煌。

另外一类是失败的例子,主要有1986年1月28日,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起飞后发生爆炸,航天员全部遇难。还有2003年2月1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返回降落时(6)提问:看到这些资料,你们有什么想法?可以小组讨论一下,然后再请同学们汇报。

(7)教师谈话:通过这段资料的学习,同学们有很多想法,大家认为人类为了探索宇宙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也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我们要向他们学习,学习他们为了科学事业的献身精神。

5、整理资料,体会收获。

(1)同学们既搜集了资料,也学习了资料,下面请同学们将自己目前所了解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可以按时间发生的顺序,也可以按其他自己觉得合理的顺序进行整理。

(2)学生整理资料,教师巡视。

(3)提问:人类对宇宙探索的经历是怎样的?

(4)提问:你的感受是什么?

(5)教师小结。

6、布置任务。

下一节课,我们准备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办一份小报,要求大家带白纸、彩色笔,铅笔、钢笔、剪刀以及自己搜集的资料等。

第二课时

1.导入。

(1)提问:人类探索宇宙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2)谈话:通过学习“艰辛的探索”你有什么想法?

2.办一份小报

(1)谈话:上次课老师要求同学们带一些材料,利用我们搜集的资料,以“艰辛的探索”为主题办一份科技小报,下面请组长检查同学们带材料的情况。

(2)提问:怎样才能办好一份小报?

(3)小组讨论

(4)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

(5)同组其他同学补充。

(6)教师小结:

办小报首先要确定主题,也就是说小报的中心内容是什么?然后需要哪些材料,当然大家先搜集了许多资料,也可以根据自己手上的资料确定小报的主题

其次要注意排版,根据手上的资料怎样摆放美观。要搞好版面的设计。

第三粘贴,摆放好了后用胶棒将材料粘上去,材料摆放时可根据版面对材料的要求进行加工,该剪的剪,该裁的裁,最后达到美观。

第四加工,主要是对小报进行美化,可以用彩色笔等美术手段进行加工、美化。

总之,办小报就是要做到主题鲜明,有创意,版面设计新颖,构图美观。

(7)谈话:说一说你准备办一张怎样的小报

3.学生自己办报

(1)学生自己办报,教师巡视。

(2)同学之间可以互相帮助。

4.展示作品

(1)教师在巡视的过程中选择几张比较好的作品和几幅有特点的作品

(2)谈话:请同学们看这位同学的作品,先让他说一说他的设想。

(3)大家再针对这幅作品谈谈自己的看法。

(4)再分析另外几幅作品。

5.总结交流

(1)谈话:通过办小报这项活动,你有哪些感受?

(2)提问:你觉得的收获是什么?

(3)教师小结:通过今天的活动,大家都有很大的收获,希望大家回家后继续学习宇宙知识,了解宇宙奥秘。

6.布置作业。

搜集人造卫星与飞船的资料、图片。

鄂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太阳与人类


第三单元

太阳与人类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太阳能与人类活动、生存、发展的关系。

2.知道太阳能对人类的作用,并体会到人类开发新能源的重要。

3.通过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4.通过课前对相关资料的查找,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5.认识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

6.了解人类对太阳能的利用。

二、教学准备

1.投影仪、学生收集并阅读有关太阳与人类关系的资料。

2.烧瓶、酒精灯、方座支架、玻璃杯、单孔橡皮塞、玻璃弯管等模拟水循环实验的器材。

三、教学建议

第一课时

(一)指导学生收集并整理有关太阳对人类影响的事实。

1.谈话: 同学们,我们在前面已经了解了地球上的生命、地球上的物质变化与太阳有着密切的关系。地球上的人类与太阳有什么关系呢?今天我们这堂课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2.提问:太阳对人类的活动、生存和发展有哪些影响?

3.学生汇报,并阐明其依据,教师将那些有依据的现象简要板书在黑板上。

4.指导学生将大家汇报的成果记录在教材第36页下面的空白处。

5.提问:太阳对人类的影响是以什么形式出现的?

6.学生讨论后汇报,教师从光和热这两种形式反映太阳对人类的影响进行总结。

(二)认识太阳与人类活动的联系

1.提问:太阳与人类活动的联系是怎样的?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析后,教师组织同学在班级内展开交流活动,通过同学的阐述解释,让大家都明白能量转换是太阳与人类活动联系的重要方面。

3.谈话:我们已经弄清了太阳与动植物、水和风有着密切的联系,那么这些事物或现象与能源矿产、与电能、与人类又是怎样的关系呢?

4.学生自由举手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适时组织大家进行评价,最终将这些观点统一起来。

5.指导学生归纳太阳与人类活动复杂的联系,并指导大家把这种联系填写在教材第37页的方框里。

6.教师简要讲述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能量大多起源于太阳能。

第二课时

(一)认识太阳对人类的重要性。

1.提问: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的人类会怎样?

2.学生汇报各自观点,教师适时组织同学之间进行相互评价,以完善和统一认识。

3.教师从能源矿产的形成、流水发电、风力发电等方面深层次的进行太阳与人类关系的推测,即进行三层或三层以上关系的推测,推测没有太阳人类最终的结果是怎样的。

4.学生推测,并将推测表达记录在教材第37页下面的空白处。

5.在学生自行推测记录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大家进行广泛的交流,以统一认识。

6.教师小结,将观点落脚到让学生认识到,由太阳能转化而来的各种能量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

(二)进行太阳与人类关系的实证研究

1.谈话:你能通过一个简单的模拟实验来说明太阳能转化为其他能源形式的过程吗?

2.学生思考并提出各自开展模拟实验说明太阳能转化为其他能源形式的想法。教师就学生的发言在思考方法、活动设计等方面给予积极肯定。

3.提问:如果这节课以水为例来做相关的模拟实验,这个模拟实验该怎样做?实验的模拟现象应能说明什么问题?这一实验的现象和结果能说明什么问题?

4.学生汇报各自想法后,教师介绍实验模拟的方法:

(1)在烧瓶里装三分之一的水,用带玻璃弯管的橡皮塞塞紧烧瓶口,装在方座支架上。铺好石棉网,下面放酒精灯;

(2)在另一个方座支架上安装一个玻璃杯,杯口朝下,正对玻璃弯管出口;

(3)点燃酒精灯,给烧瓶加热,待水沸腾时,弯管口向玻璃杯中冒“白气”;

(4)玻璃杯内壁上逐渐积满小水滴,由小水滴又形成大水滴,从玻璃杯口一滴滴地滴下来。从而说明水蒸气上升遇冷凝结成小水滴,当小水滴积聚成大水滴时就下落,形成“雨”。

5.学生分组实验体会太阳热量对水循环的重要作用。

6.学生实验完毕后,汇报其在实验中的发现及思考。

7.教师总结水循环到底有什么意义,指出水循环不仅为人类带来电能,而且给我们带来了能食用的淡水和生产用水;陆地上有了水,植物生长、动物繁殖,给了我们吃的、用的;水循环形成的江河给我们提供了水力资源和航运之便,水循环能改善气候……当然,如果这一切缺少了太阳,其后果将是难以想象的糟糕。

冀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探索乐园》教案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78、79页。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探索数字密码的组成规律的过程。2.掌握数字密码的组成规律,知道数字密码的一些用处。3.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性和创造性,体会数字的价值。
教学方案:

教学环节教学预设

一、问题情境

1.教师拿出自己的钥匙,并引出密码锁。分别说一说在什么地方或物品见过密码锁,见过几个数字的密码锁。

师:同学们,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

生:钥匙。

师:对,这些都是用来开锁的钥匙。现实生活中,还有一种锁是不用钥匙的,你们知道是什么锁吗?

生:密码锁

师:谁知道什么地方或物品上经常用密码锁?

学生可能说出:保险柜、保险箱、旅行箱,等等。

师:看来同学们知道的不少,那谁来说一说你在什么东西上见过几个数字的密码锁

学生可能会说:

●我在旅行箱上见过三位数的密码锁。

●我在保险柜上见过六位数的密码锁。

●有的保险柜上的密码锁是8个数字。

2.提出兔博士的问题,师生交流。师:那谁知道旅行箱上为什么用密码锁,而不是钥匙锁呢?

学生可能会说:

●不怕丢钥匙。

●能够保密,别人不知道密码开不了,也不能仿制。

……

师: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用一定个数的数字组成密码,可以有许多变化,也就是可以组成许多密码,即使你知道了密码锁是几个数字,也很难判断是哪个密码。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数字密码锁的秘密。

板书:数字密码锁

二、探索密码锁

1.提出探索由两个数字组成多少个密码的问题,让学生分别写出0打头和1打头组成的密码。

师:现在,我们先来研究一下最简单的情况。假如数字锁的密码是由两个数字组成的,同学们想一想,用0、1、2、3、4、5、6、7、8、9这十个数字可以组成多少个密码?自己在本上写一写。用0打头时可以组成几个密码?

学生写密码,然后交流,得出:

用0打头,得到的10个密码是00、01、02、03、04、05、06、07、08、09

板书:0打头——10个

师:再用1打头,写一写可以组成几个密码?

学生写完后交流,得出:

用1打头,得到的10个密码是10、11、12、13、14、15、16、17、18、19

板书:1打头——10个

师:想一想,用2打头,可以组成几个密码?

生:10个。

2.分别提出:用3、4、5、6、7、8、9打头各能组成多少个?一共能组成多少个?在学生讨论的同时,得出:10×10=100(个)师:分别用3、4、5、6、7、8、9打头呢?

生:分别可以组成10个

师:一共10个数字,每一个数字打头都能组成10个密码,那一共可以组成多少个密码呢?

生:一共可以组成100个。

教师板书:10×10=100(个)

3.教师谈话并告诉学生用三个数字组成1000个密码,鼓励学生合作进行推算。师:刚才,我们通过写出几组密码,推算得出:用0到9的10个数字组成两个数字的密码,可以组成100个,那你们想知道,用这10个数字组成三个数字的密码,能组成多少个吗?

教师板书:10×10×10=1000(个)

师:可以组成1000个,你们知道是怎么推算出这个结果吗?同学合作,试着推算一下。

学生先自己推算,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4.交流学生推算的方法,说明结果的准确性。给学生充分交流不同想法的机会。师:谁来汇报一下,你们是怎样推算的?

学生可能有以下说法:

●组成密码的数字都可以是0、1、2、3、4、5、6、7、8、9的十个数字。如果第一位数字是0,第二位数字是0,第三位数字是0、1、2、3、4、5、6、7、8、9,即:000、001、002、003、…009共10个密码。

如果第一位数字是0,第二位数字是1,第三位数字是0、1、2、3、4、5、6、7、8、9,即:010、011、012、013、…019共10个密码;……,所以第一位数字是0的密码共有10×10=100(个)

同样第一位数字是1,也有100个,第一位数字是2,也有100个,…第一位数字是9,也有100个,所以由三个数字组成的密码共有10×10×10=1000(个)

●用0、1、2、3、4、5、6、7、8、9可以组成100个两个数字的密码,在每个密码后面再加一个数字,都能组成10个密码,所以一共可以组成100×10=1000(个)

●用0、1、2、3、4、5、6、7、8、9十个数字中任一个数打头,后面都能组成(10×10)个两个数字的密码,所以一共可以组成10×10×10=1000(个)

只要学生能够大胆说出自己的推理过程,无论正确与否,教师首先给以鼓励,然后教师参与交流。小精灵儿童网

5.简单说明1000个密码与密码箱的关系,然后,让学生计算偷偷打开一个三个数字的密码箱需要多少时间。算完后交流。师:同学们用不同方法推算出了由三个数字组成的密码有1000个。大家知道,一个密码箱只有一个密码,也就是说,一个三个数字的密码锁只是这1000个密码中的一个。所以知道密码的人,很容易就打开了,不知道密码的人,要想偷打开箱子,可就难了,你们知道难在哪吗?

生:他得一个一个地试。

师:对,要一个一个地去试,这样就有可能要试1000次才能打开。请同学们算一算,如果每试一个密码要10秒钟,试1000次需要多长时间。

学生算完后,交流计算结果。

1000×10÷60÷60≈2.7(时)

6.告诉学生六个数字组成的密码有1000000个,让学生计算打开这样一个密码锁需要多少天。师:不知道密码,要想打开一个由三个数字组成的密码锁,就要花近3个小时的时间。重要的文件箱,都是由六个数字组成的密码锁,这样的密码有1000000个(板书:1000000个),不知道密码的人,想打开箱子所花的时间会更多。请同学们算一算,如果试一次的时间仍然是10秒,那么打开一个六位密码锁要用多少天呢?

学生汇报计算结果。

1000000×10÷60≈16666(分),

16666÷60≈277(时),

277÷24≈11(天)

师:可见,数字密码锁具有很强的安全性,因为打开一个不知道密码的锁会用很长时间,因此就增加了密码锁的安全性。所以人们常把贵重物品或重要文件,放在安全可靠的密码箱中,防止泄密或丢失。

三、汽车牌照问题

1.让学生自己读书并解答。交流时,说一说是怎样推算的。

师:刚才我们研究的数字密码问题,实际上是运用了我们数学上数的组成的知识请同学们打开书79页,看汽车牌照问题。试着计算可增加多少个车牌号?

学生试算,教师巡视。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怎样计算的?

生:由四个数字组成的数码有10×10×10×10=10000(个),在这些数码前面增加一个字母,就可以增加1万个。

四、电话号码问题

提出电话号码问题,鼓励学生合作解决。交流时,给学生发表不同意见的机会。

师: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不仅私人汽车发展得很快,全球的电话拥有量更以空前的速度增长着。请同学们解决一下书中79页电话号码增位问题。这个问题较难,试一试!可以同桌商量。

同桌讨论,试做。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做的?结果是多少?

学生汇报情况,教师参与。

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结果:

●由五个数字组成的数码有10×10×10×10×10=100000(个),把10万个数码每个后面增加一个数字,可增加10个数码。所以,一共可以增加100万个,即:10000×10=1000000(个)

●电话号码没有0打头的,所以要去掉0打头的,所以,五位数的电话号码有10×10×10×10×9=90000(个),变成六位后是10×10×10×10×10×9=900000(个),增加了810000个。

感谢您拜读范文资讯网教案频道的“鄂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艰辛的探索》教案”一文,希望“鄂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艰辛的探索》教案”能解决您的教案需求,同时,Fwr816.com还为您精选准备的六年级下册教案专题!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