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教案 > 语文七年级下册教案 > 导航 >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送牛奶的好爷爷》教案

语文七年级下册教案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送牛奶的好爷爷》教案。

每个老师在上课前需要规划好教案课件,这就需要我们老师自己抽时间去完成。尤其是老师想要浓郁课堂氛围,高质量的教案课件是必要的。那有哪些值得参考教案课件呢?或许你正在查找类似"浙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送牛奶的好爷爷》教案"这样的内容,请继续阅读本文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教学:了解概括介绍和通过一件典型事例刻画人物的写法。掌握侣、予、滞、躬、锚、赋等6个字。
2.能力训练:初步学会边听边记.能完整的复述故事。
3.思想情感教育:感受主人公的奉献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课文刻画的是送牛奶的好爷爷,要求学生感受好爷爷的奉献精神。那么文章是怎样刻画“好爷爷”这一人物形象?课文是通过概括介绍和典型事例刻画人物形象的,因此,学习这一写法应是本文的教学重点。
2.教学难点
本文是侧听写训练课文,知识教学应落实在能力训练上,因此学会边听边记,抓住要点和主要词语复述故事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手段
讨论式。
教学时间
共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通过一件典型事例刻画人物的写法、感受主人公的奉献精神。
2.初步学会边听边记,抓住要点和主要词语复述故事。
3.掌握侣、予、滞、躬、锚、赋等六个字。
(二)教学过程
1.认识生字词。
伴侣( ) 抛锚( ) 无偿( )躬( )
赋( )予 苍穹( ) 翘( )首
熹( 微 由衷( ) 携( )带 凝滞( )
伴侣:同在一起生活、工作或旅行的人。
赋予:交给(重大任务、使命等)
凝滞:(液体)停止流动。
躬身:弯下身子。
抛锚:汽车等中途发生故障而停止行驶。
2.听一遍录音、理清课文结构。说说送牛奶的好爷爷是怎样的一个人?课文记叙了他什么事迹?作者对们怎样评价的?
(1)理清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1—7节 )写退休老教授自愿无偿开车送牛奶。
第二部分(8 -13节)写人们终于在雪野里找到被暴风雪夺去生命的好爷爷。
第三部分(14—15节)补叙老人的身世,赞颂老人精神永存。
(2)送牛奶的好爷爷原是退休的大学教授,有着很不平常的过去,他本来完全有理由安度晚年,却自愿无偿开车送牛奶是一个具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和奉献精神的人。
(3)课文记叙老教授义务送牛奶而不幸在风雪途中献身的事迹。
(4)作者评价:老人是一个“把欢乐留在人间的人”老人的精神永留人们心中。
3.重听一次录音,补充有关课文细节,从下面四个题目中任一题,用普通话把故事讲述出来,要用上主要词语,比一比哪。和学讲得具体、生动、流利,富有感情。
(结合保后练习题二)
(1)他终于穿上了白大褂。
(2)车轮欢快地飞转。
(3)他一动不动地躬身站着。
(4)好爷爷,您在哪里?
(情节要点和主要词语略)
4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二次
(2)把《送牛奶的好爷爷》复述要求内容清楚、语言流畅,感情真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有详有略、有声有色地讲述故事。
2.感受好爷爷的奉献精神。
(二)教学过程
1.朗读课文。
第一段把室内温暖如春和室外的阴沉寒冷对比,把人们心理的不平静和周围的一片宁静对比,使我们想到正是好爷爷的室外颠簸才换来了人们宁静的生活,写出人们对好爷爷的思念。第二段把狂风夺去了好爷爷的生命和利不掉人们对他的怀念和敬意作对
比,说明好爷爷的精神是不死的,将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2 指导这两段文章的话和表。
第一段语速较缓,前一部分语调较平静,后一部分较激昂,要说出人们的焦急心理。第二段请速滞缓,要说出人们对好爷爷去世的无限悲痛的心情。第~段着重声音变化上去表,第二段着重从态势上去表,还可拟声,使说得有声有色。
3 学生练习,教师评点。
4.进一步阅读课文,列出课文结构提纲,并且可以看着提纲,把故事有声有色地说给大家听。(结合练习三)
(1)请学生讲述故事。(两名学生讲述)
(2)其他同学根据下列标准打分,比一比谁说得好些。
故事完整、重点突出,详略得当3分,语言流畅、语调亲切,感情真挚4分,抑扬顿挫,注意态势,表得较好3分。
5 作业;用学到的话、表技巧说好一个小故事。
书面作业:完成作业本练习。

fwR816.COm阅读欣赏

七年级下册语文《祖逖北伐》教案


教学目的:
1、掌握重点字句,积累相关成语。
2、诵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3、教育学生胸怀大志,自学锻炼自己的意志,时刻准备报效祖国。
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诵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方法:
诵读 + 探讨
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入:
鸡守信不失时,能催人奋进,故古人以“闻鸡”而激励自己,有“闻鸡起舞”“枕戈待旦”之说,讲的就是东晋范阳祖逖。祖逖生活在一个动荡不安、战火连天的时代,北方游牧民族纷纷入侵中原、晋王朝的半壁江山丧失,在国家内忧外患之际,而祖逖是怎样做的呢?……
二、诵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1、范读。
2、学生自由诵读。
3、正音。
4、齐读。
5、翻译全文。
重点词句:蹴 琨 觉 曰
睿素无北伐之志
击楫而誓曰
6、理清课文脉络。
第一层[从“初”到“因起舞”]写祖逖少有大志,闻鸡起舞,自觉培养和锻炼自己,为日后成为一代名将打下基础。
第二层[从“及渡江”到“有如大江”]写祖逖大胆进言,力主北伐,在不被朝廷重用的困难情况下仍率部渡江,并立誓收复中原。
第三层[最后一句]写祖逖渡江后,招募军队准备北伐。
三、探讨:
1、祖逖是在什么情况下力主北伐的?
——〖1〗北方游牧民族纷纷侵入中原,晋王朝丧失了半壁江山。
〖2〗皇帝宗室争权夺利,自相残杀,从而使戎狄乘虚而入,屠戮中原。
〖3〗沦陷区人民已遭残害,人人想着自己奋起反抗。
2、祖逖力主北伐,这一主张得到了司马睿的支持了吗?他又是怎么做的?
——因司马睿素无北伐之志,所以只是敷衍的态度,但祖逖即使不被重用,仍矢志不渝,并身体力行,“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倾家资招募兵马,为北伐作准备。
3、祖逖后来带着他的部下收复了黄河以南的大片领土。从这个故事中,你看到了怎样的祖逖?
——素怀大志、忧国忧民,为收复失地而大胆进言、身体力行。
四、知识归纳:
1、古汉语特殊用法
a.自相鱼肉 (名次用作动词)
b.给千人廪,布三千匹 (定语后置句)
c.言于睿曰 (倒装句)
2、成语归纳
闻鸡起舞 自相鱼肉 中流击楫 望风响应
五、拓展练习:
读岳飞词《满江红》,对比其与祖逖情感之异同?
满江红
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 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白鹅


白 鹅
教学目标:
1、了解写作背景,理解作者笔下的白鹅的鲜明特点,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准确描摹的方法。
3、品味欣赏本文生动而风趣的语言,感受作者的生活情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回忆曾经读过的以“鹅”为题材的诗文来导入新课。如骆宾王的《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讨论:这首诗突出了鹅的什么特点?
二、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
《白鹅》写于1946年夏天。抗战期间,丰子恺内迁重庆,住在郊外一座荒村里。当时正值战时,生活条件艰苦,而人们内心更是焦虑苦闷。丰子恺在读书、作画之余,在院子里种豆、种菜、养鸽。养鹅,这成了作者排遣苦闷的一种寄托。
三、范读课文
四、讨论课文1一4段内容
1、作者笔下的鹅有什么鲜明特点?
傲慢(高傲、最傲人、架子十足)。
注意对这些词语的意义加以比较:
傲慢:轻视别人,对人没有礼貌。
高傲: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人;极其骄傲。
傲人:骄傲自大,瞧不起人。
架子十足:非常自高自大的样子。
3、为了突出白鹅傲慢的特点,作者怎样称呼鹅?(“鹅老爷”)
“老爷”一词原是旧时代对有身份、有地位的人的一种尊称。 作者用以称呼白鹅,可见白鹅在他家中拥有特殊“地位”。享受特殊待遇。于是,白鹅也就有理由表现得“架子十足”。
4、“傲慢”一词常被用以形容人轻视别人,对人没有礼貌,作者为什么用这个词来形容白鹅作者对白鹅怀着一种怎样的感情?
五学生自由朗读课文1~4段。要求绘声绘色,通过朗读来领略作者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

第二课时
一、研究课文1~4段的写法
1、学生自由朗读1~4段。
2、为突出鹅的特点,作者将鹅和其他动物比较着写,结合文中内容作具体分析。
3、作者之所以能对白鹅作如此生动传神的描写,是因为他对白鹅观察得非常仔细。描写鹅吃饭的第4段文字,代表性,试作分析。
4、第4段中作者用哪些词语来形容鹅吃饭时所表现出的傲慢?
二、讨论课文第5段的内容
1、作者用浅显质朴的文字,轻松幽默的笔调,勾勒了白鹅既可笑更可爱的形象,表达了对白鹅的喜爱与怀念。自由朗读第5节,然后说说作者及其家人喜爱白鹅还有什么原因。
2、谈谈你对文章结尾的两句话的理解。
3、这节文字主要写白鹅的贡献,但其间仍不乏表现白鹅傲慢性格的文字,找出来欣赏一下。
三、按照“思考与练习四”的要求进行口头作文

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岳飞


岳飞
教学目标:
1、自读自译,疏通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2、通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理解岳飞的性格特征,了解岳飞的事迹,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疏通文意,理解重点字词含义。
2、分析文中人物的思想品质和性格特征。
难点:领会岳飞精神的内涵。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二、全班齐读课文,正音。
毕沅yúan
吴玠jìe
名姝shū
宵旰gàn
掳lǔ掠
束刍chú
颁犒kào
蹙cù额
三、讲解课文
1、解词(课下注解除外):
事,侍奉。
姝,这里指美女。
却,推脱,推却。
宁……乎,难道……吗?
舍,停留、休息。
掳,抢取。
颁,颁发。
犒,犒劳,犒赏。
众,多。
尽,都,全。
召,召集。
所向,达到的地方。
克捷,获胜。
缺,缺。
竭,尽。
辞官,辞谢升官。
何功之有,有什么功劳。
2、分层次指名朗读,同桌翻译。
3、全班朗诵。
第二课时
一、昨天让同学们回去之后把《岳飞》这篇课文串译一遍,然后总结出岳飞的三大品格,现在我请几个同学讲一讲。
(1) 至孝至忠 (2)治军有方 (3)爱民如子
二、能不能具体分析一下
三、岳飞这个名字太响亮了,我们总是能够通过各种路径听到关于岳飞的故事,我也布置大家去搜集了,根据你们搜集到的资料,你们还知道岳飞还具有什么样的品质和性格特点,小组交流补充一下,各推举一个代表发言。(小组交流、讨论)
如:他国尔忘身,爱民如母;力挽狂澜,无私奉献;沥血衔冤,忠贞不渝;他为抗金大业视死如归,气贯长虹,志酬乾坤。(学生举例说明)
这一切,铸就他成为万世楷模。岳飞的出现,不仅中国人民引以自豪,也为世界人民所敬仰。
四、同学们搜集的资料很丰富,那么历史发展到了今天,我们怎样认识岳飞这个人物,是不是他所做的一切都值得颂扬?
如:我们要学习岳飞精忠报国的精神,学习他“仁,信,智,勇,严”的品格,当然他的一些“愚忠”的行为值得我们反思。
五、课文最后还谈到岳飞还是个“好礼贤下士,雅歌投壶”的“恂恂儒生”,他还创作了很多诗词,你们知道的最多的恐怕要数那首脍炙人口的《满江红》了,下课之前我们全班同学一齐朗诵一遍。

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爱莲说》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本文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2.了解“说”这种古代文体及其特点。
3.累积一些文言词汇。
能力目标:
1.学会运用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
2.增强古文阅读能力。
情感目标:
1.了解作者对菊花、莲花的赞美之情。
2.学习莲“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
3.体会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保持贞气节和高尚品德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理解作者爱莲的理由及其托物言志的写法。
2.朗读并背诵课文。
难点:
写牡丹、菊花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朗读课文,查字典,看课文注释翻译课文。
二、导人
1.作家作品简介
2.题解
“说”是古代一种文体,可以记事,也可以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三、正课
1.朗读课文。老师范读,学生齐读、轮读均可。读时注意节奏、重音,正确、流利、有感情。
2.学生翻译课文,补充课文注释。
3.请再次朗读课文。
4提问: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讨论并归纳:喜爱哪一种花,是人的思想感情的表现。作者用“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5.提问:文章用了两个“独”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生活态度。
讨论并归纳:两个“独”字,都表现出倚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生活态度。但“我”爱莲又与陶渊明的爱菊又有所不同。
6.提问:“我”爱莲花什么呢?讨论并归纳: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7.提问:具体地说说作者写莲的哪些美好形象。讨论并归纳:
(1)从生长环境方面:写她“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灌清涟而不妖的质朴;(2)从体态香气方面:写她“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正直,写她“香。
远益清”的芳香;(3)从风度方面:写她“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清高。这些描写,是将莲人格化了,是把她作为一种高贵品质的象征。
8.提问:文章第二段作者把“菊”“牡丹”“莲”比喻象征哪三种人?讨论并归纳:作者把菊花比喻象征成隐士,把牡丹比喻象征成富贵的人,把莲花比喻象征成君子。
9.提问:作者对“爱菊”“爱莲”“爱牡丹”的态度分别是什么?讨论并归纳:爱不同的花象征一种不同的生活态度。菊花秋天开花,独抗寒霜比作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隐士,作者对爱菊并不反感,只是慨叹真正的隐士极少。牡丹雍容艳丽,比作富贵之人,作者对爱牡丹是厌恶鄙弃,讽刺贪图富贵,追求名利的世态。而对爱莲同气相求。作者托物言志,在莲的形象中寄寓了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操守和感情。
四、小结
这篇短文,将花的形象比拟为人的品质,以莲的形象比拟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以爱莲之情来表达自己对这种生活态度的赞赏和追慕,表达自己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短文运用比喻、象征、衬托手法,突出了莲的美好形象。将记叙、抒情、议论结合起来,表达自己思想感情。句式骄散交错运用,读起来控骼悦耳,顿挫有致。

感谢您拜读范文资讯网教案频道的“浙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送牛奶的好爷爷》教案”一文,希望“浙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送牛奶的好爷爷》教案”能解决您的教案需求,同时,Fwr816.com还为您精选准备的语文七年级下册教案专题!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