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教案 > 小学数学二年级教案 > 导航 >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小学数学二年级教案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每个老师为了上好课需要写教案课件,按要求每个老师都应该在准备教案课件。只要写好教案课件,才能更加清楚教学的重点难点。好的教案课件是怎么写成的?为此,你可能需要看看“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认识厘米用厘米量”,为防遗忘,建议你收藏本页!

教学目标:

1、 认识尺子并知道尺子的作用,能用尺子进行正确地测量物体。(限整厘米)

2、 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3、 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准备:

尺子、图钉、纸条等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引入

1、 上一节课我们都知道要统一长度单位,也用了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进行了测量。但在日常生活中用它来量物体的长度是很不方便的。为了准确、方便地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带有刻度的尺子。

2、 介绍认识尺子。

为了便于交流,尺子上的刻度作了统一规定。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来量。

[设计意图]:介绍认识尺子提高学生的知识面,为下面的学习作准备。

二、操作活动,建立表象

(一)、认识厘米

1、投影出示厘米尺,师生一起观察厘米尺子:在尺子上用不同的颜色标出1厘米的长度,说明前面正方体的一边正好是1厘米。

2、让学生量图钉的长度。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师:“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尺子,量一量图钉大约有多少长。”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得出一个图钉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长。

3、 教师明确量的正确方法:图钉的一端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看另一端对着几。

4、 请小朋友量一量自己的手指,看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

学生活动,同桌交流。

5、 巩固1厘米的表象。

请小朋友用手势比划1厘米的长度。

闭上眼睛想1厘米的长度等。

6、想想在自己的周围,生活中有哪些事物也是大约1厘米长的?让学生去找大约1厘米长的物体。帮助学生形成1厘米的鲜明表象。

(二)、用厘米量

1、 我们已经知道了量的方法,也对1厘米有了初步的表象,下面我们就来量一量物体的长度。

请小朋友用手中的尺子量一量老师为你们准备的纸条。注意测量的方法要正确。

2、 学生测量纸条。教师巡视,加强个别指导。

3、 交流反馈。教师再次强调测量的正确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有助于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表象,亲身经历学习数学知识。

三、巩固深化,实践应用。

1、请学生随意拿出自己的一枝铅笔,量一量你的铅笔有多长。量好后同桌交流检查。

2、4人小组合作,每人分别量出3厘米、5厘米、7厘米、10厘米……给大家看。教师个别指导。

3、学生自己选择身边的物品量一量,如一枝新铅笔的长,数学本子的长,橡皮的长等。

[设计意图]:学生在各种实践活动中进一步巩固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

四、课堂总结

五、随堂练习

fwR816.cOm同步阅读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范文: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
教学内容:教材第3页及第4页做一做,练习一第1、2题。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 通过量一量,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体会1厘米的实际长度。
(2) 学会用直尺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际测量与交流,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测量单位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
突破方法: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突破重点。
难点;体验1厘米的长度,并形成直观印象。
突破方法:通过合作学习突破难点。
教法与学法:
教法:谈话、演示。
学法: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
图钉、刻度尺、小木棒、纸条、铅笔、练习本、墨水瓶盒、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 新课导入
老师节就要到了,我们班布置教室挂拉花时发现差了截,同学们准备用彩纸补做一条拉花,还要做多长呢?我们先找根小棒量一量。咦,怎么测量的结果不一样呢?
结论:测量的工具不同,长度标准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不一样。
为了准确的测量,人匀发明了带刻度的尺子,我们今天就来认识“厘米”并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板书: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
二、 探究新知
(1) 认识厘米。
①认识刻度尺。
大格、小格、数字和厘米。
0刻度线
②认识1厘米。
1厘米有多长(从刻度0到刻度1是1厘米,从刻度1到刻度2是1厘米,从刻度2到刻度3也是1厘米)
③认识刻度尺上的几厘米。
从刻度0到刻度2是几厘米?4厘米有几大格?请同学们说一说。
学生汇报。
(2) 用厘米量。
① 每人发一张纸条,先估计大约有多长,再用刻度尺量一量。
② 说一说是怎样量的?
(把尺子上的0刻度线对准纸条左端,纸条右端对着数字几,就是几厘米)
③ 课件演示测量纸条过程。
④ 测量下面物体的长度。
数学书的长、宽,铅笔的长。
三、 拓展延伸,学会应用
(1) 完成“做一做”、练习一第1题。集体订正。
(2) 小组使用完成练习一的第2题,量完后互相看一看比一比。
四、 回顾全课,总结提高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
(1) 认识厘米
认识1厘米 从刻度0到刻度1
认识几厘米
(2) 用厘米量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认识厘米


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
教学内容:教材第3页及第4页做一做,练习一第1、2题。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 通过量一量,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体会1厘米的实际长度。
(2) 学会用直尺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际测量与交流,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测量单位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
突破方法: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突破重点。
难点;体验1厘米的长度,并形成直观印象。
突破方法:通过合作学习突破难点。
教法与学法:
教法:谈话、演示。
学法: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
图钉、刻度尺、小木棒、纸条、铅笔、练习本、墨水瓶盒、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 新课导入
老师节就要到了,我们班布置教室挂拉花时发现差了截,同学们准备用彩纸补做一条拉花,还要做多长呢?我们先找根小棒量一量。咦,怎么测量的结果不一样呢?
结论:测量的工具不同,长度标准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不一样。
为了准确的测量,人匀发明了带刻度的尺子,我们今天就来认识“厘米”并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板书: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
二、 探究新知
(1) 认识厘米。
①认识刻度尺。
大格、小格、数字和厘米。
0刻度线
②认识1厘米。
1厘米有多长(从刻度0到刻度1是1厘米,从刻度1到刻度2是1厘米,从刻度2到刻度3也是1厘米)
③认识刻度尺上的几厘米。
从刻度0到刻度2是几厘米?4厘米有几大格?请同学们说一说。
学生汇报。
(2) 用厘米量。
① 每人发一张纸条,先估计大约有多长,再用刻度尺量一量。
② 说一说是怎样量的?
(把尺子上的0刻度线对准纸条左端,纸条右端对着数字几,就是几厘米)
③ 课件演示测量纸条过程。
④ 测量下面物体的长度。
数学书的长、宽,铅笔的长。
三、 拓展延伸,学会应用
(1) 完成“做一做”、练习一第1题。集体订正。
(2) 小组使用完成练习一的第2题,量完后互相看一看比一比。
四、 回顾全课,总结提高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
(1) 认识厘米
认识1厘米 从刻度0到刻度1
认识几厘米
(2) 用厘米量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米和厘米 角和直角的复习


米和厘米 角和直角的复习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2页第5、6题和练习二十五第9、10、11题。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会用刻度尺量、画线段。
(2)使学生加深对角和直角的认识,能正确区分角和直角。
过程与方法
在操作、观察等活动中获得对线段、角、直角等图形的直观认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量、画线段。
难点:认识角和直角,会画角。
教法与学法:
教法:谈话法。
学法:小组研讨法。
教学准备:
学生尺、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米和厘米,角和直角的复习。
二、复习旧知
(1)体验1米和1厘米的长度。
①用手臂表示1米大约有多长,用手指表示1厘米大约有多长。
A 学生比划。
B 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大约1米,哪些物体大约1厘米?
②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
1米=( )厘米 400厘米=( )米
3米=( )厘米 700厘米=( )米
(2)量、画线段。
①看教材105页第10题,估计两条线段大约有多长。
指名回答。
②动手量一量,验证你估计得对不对。
请同学汇报测量结果,并说说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③画一条长5厘米的线段。
小组同学互相检查。
(3)角和直角、锐角、钝角。
①说一说教室里哪儿有角,哪些是直角,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② 断下面的图形,是角的画“√”不是的画“×”。



( ) ( ) ( ) ( )
③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怎样才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
用三角板的直角比一比。
怎样画一个直角?
用三角板的直角来画,
7×8= 9×4= 6×7= 8×8= 6×5= 7×4=
6×9= 9×8= 5×5= 8×6= 3×2= 7×7=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二十五第4题。
以开火车的形式练习。
(2)完成练习二十五第6题。
仔细看题,独立完成。
(3)完成练习二十五第7题。
引导学生认真审题,读懂题意,然后独立完成。
四、总结提升
这节课我们对乘法进行了复习,你们有什么新收获?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吗?
板书设计更多免费资源下载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WwW.Lspjy.Com 课件|视频|试卷
表内乘法的复习
一、乘法的意义及各部分的名称
5 × 4 = 20
乘数 乘号 乘数 积
二、乘法口诀
背诵1—9的乘法口诀。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加、减法估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2、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培养数感,体会算法多样化的思想。

教学重点:

学生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加、减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教学难点:

探究加减法估算的方法,初步形成估算的技能。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小朋友去过超市吗?我们在买东西时有时并不需要算的很精确,你只需要算出一个大概的数就可以了。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

二、合作探究

1、教学例4。想一想,在小组内说一说,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情况不需要进行精确计算,只要计算出大致的结果就可以了。

(1)、出示主题图。妈妈带了100元钱够不够,需要精确计算吗?

(2)、学生运用自己的方法进行估算,并在小组内交流。学生汇报估算方法。观察、比较这些估算方法,在小组内交流发现。学生汇报,归纳。

(3)、精确计算一下这三样东西一共要花多少钱,还剩多少钱,来检验一下自己的估算结果是否合理。教师巡视、指导。指名汇报。检验以后学生汇报想法。

2、完成p31页做一做。仔细看图,理解题意,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估算方法。

[设计意图]:1、使学生体会到解决同一问题可有不同的方法。

2、提高估算意识和能力,增加数感,体会算法多样化的思想。

三、巩固练习,检验效果

1、完成p32练习六第1题学生分小组讨论完成。学生汇报,并说明是怎样进行判断。

2、完成练习六第2题看图理解题意,思考解题方法。学生汇报,并说明估算方法。

3、完成练习六第3题教师指导学生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加减法估算的能力。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学会了什么?学生汇报,教师引导梳理。

五、随堂练习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认识线段》教案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8~49页内容。

教材分析:

线段是几何初步知识中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是第一次接触这个概念。由于学生年龄小,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比较低,所以教材在编排上十分注重学生的实际体验,要求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逐步形成认识,建立相关的概念,形成必要的技能。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和操作建立线段的表象,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主要特征,能把物体直的边看成线段。

2、使学生能根据对线段的初步认识,从一组图形中辨认出线段,会数图形里线段的条数,并会画线段。

3、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和想像力,感受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认识线段的特征,通过操作能折、画出线段。

教学难点:

线段表象的建立,以及通过线段的特征来判断个图形的线段和线段数量。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引入新课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猜谜语吗?

师:老师让你们猜一个(课件出示谜面):“一条条,一根根,编制衣物少不了,有时直来有时弯,缝缝补补要用着。”

学生指名回答:毛线

师: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从毛线中去学习一些数学的知识和本领。

二、动手操作,初步认识线段

1、变曲为直

教师出示毛线: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毛线的形状是怎么样的?(学生观察,得出毛线的形状是弯弯的、弯曲的。)

提问:你有什么好办法能使弯曲的毛线变直吗?让学生动手操作把毛线拉直并上台演示。

(操作:A 用手捏住绳子的两头,拉紧绳子。 B只捏住毛线的一端,另一端让毛线自然下垂。 讨论:哪一种作法使毛线更直?)

师:你们知道吗?你们的一个小动作揭示了一个奇妙的数学知识: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课件出示文字)

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线段(板书:认识线段)。

2、初步感知线段

师:我们已经了解了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现在谁愿意上台来指一指哪儿可以看成线段。提问:线段是怎么样的? 小结并板书:线段是直直的。

竖着拉,斜着拉,这样能把两手之间的一段看成线段吗?

小结:不管怎么拉它们都是直的,可以看成线段。

3、感受线段的“两个端点”

课件出示图片:两手捏住毛线的两端,叫做线段的“端点”。

提问:线段有几个端点?

小结并板书:有2个端点。

请学生上台指一指毛线的两个端点在什么地方?

4、认识线段的示意图(课件出示),建构线段模型。(介绍线段的两个端点可以用两条小竖线表示)

5、小结特征: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想一想线段的样子,你认为线段有哪些特点?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6、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认线段)。

师:你们说得真好!小朋友们已经认识了线段,现在请大家来当小判官:你能判断下面的哪些图形是线段吗?

交流:让学生说说为什么是线段或者不是线段?引导学生从线段的两个基本特征来说明。

二、进一步感知线段的特征

1、到生活中找线段。

师:我们身边的物体也有很多线段,比如数学书的这一条边可以看成一条线段(演示)你知道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在哪里吗?请小朋友们也拿起自己的数学书,找一找它的哪条边可以也看成线段? 这条线段的端点在哪?

提出要求:找一找,还有哪些物体的边也可以看成线段?

师:孩子们真了不起,拥有一双会观察的小眼睛。

2、到图形中找线段

师:其实很多我们以前学过的图形也都是有线段围成的。下面我们进行一个眼力大比拼。(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

交流:指一指你最喜欢的图形的线段分别是哪几条

小结:我们发现每个图形的一条边就是一条线段,并且它是几边形就有几条线段,虽然这些图形中线段的两个端点没标出来,但我们要知道它们是存在的。

3、折线段

谈话:小朋友喜欢玩折纸游戏吗?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玩一玩吧!(拿出课前准备的长方形纸,对折,打开)

启发:现在同学们的纸上都有了一条折痕。想一想。这条折痕也能看成一条线段吗?为什么?

提问:下面请大家拿出第二张长方形纸片,你能折出比这条线段长一些的折痕吗? 提问:拿出第三张长方形纸,你能折出比这条线段短一些的折痕吗?

师提问:从这三次折线段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

小结:线段是有长有短的(板书)。

三、学习画线段

谈话:小朋友们认识了线段,还找到了线段,折出了线段,还想不想自己动手画一条线段?那我们画线段用什么工具?

指出:通常,我们可以沿着直尺的边来画线段。

教师在黑板上演示画:画线段时,左手按住直尺,使它不能移动,再用笔贴紧直尺的一边画,画出的线段一定要直的,不能弯曲,再在线段的两端画上端点(即两条小竖线)

展示几个学生的作品,进行评讲

提问:你还能用其他工具来画线段吗?

四、联系实际,拓展认识

谈话: 下面我们来玩个连一连的闯关游戏。准备好了吗

1、想想做做第3题

出示题目,让学生按要求画一画

学生画好后,提问:连接这两点还能不能画出不同的线段吗?

指出:连接两点,只能画一条线段。(齐读)

2、想想做做第4题

师:好,第1关小朋友们知道了连接两点可以画1条线段第二关开始啦,这儿有3个点,猜一猜,连接每两点可以画几条线段?

小结:有3个点,连接每两点画一条线段,一共可以画3条线段,画成的是(三角)形。

3、想想做做5题

师:真不错,第2关闯关成功,如果有4个点呢?第三关来了

连接每两点画一条线段,你又能画几条线段呢?

小结:按题目的要求一共可以画6条线段

4、最后一关来了,有5个点,

连接每两点画一条线段,你又能画几条线段呢?画出的是什么图形?

小结:按题目的要求一共可以画10条线段,并连成一个五角星。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线段,你能说说线段有什么特点吗?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买文具


〖教学目标〗

1.结合“招聘售货员”的具体情境,理解小数的意义,体会小数的特征。

2.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教材分析〗

“买文具”是在认识元、角、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第一单元“元、角、分与小数”的起始课。本节课结合购物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认识生活中的小数,初步建立小数的概念。通过“买文具”时看到文具标价牌上用小数表示的价格,自然地引入小数,使学生经历把表示价格的小数改写为几元几角几分以及把几元几角几分改写为用小数表示的过程,初步理解小数的具体意义,体会小数与它所表示的实际量的单位之间的联系,体会小数的特征,并会认、读、写简单的小数。学好这一课内容将为今后学习有关小数的其他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地处城市,学生多数来自于知识分子家庭,经济条件良好,对于购物有一定的生活经验,部分学生见过用元表示的小数,但对小数的具体意义还不十分清楚。

〖课堂实录〗

(一)活动一:招聘售货员

师:有一个文具店,要招聘售货员,谁想应聘呀?当售货员应具备什么条件呢?

生1:要知道标价牌上的数表示多少钱。

生2:要会数钱、会找钱、会算账。

……

1.第一关:说一说,读一读

(出示“买文具”的主题图,先让同桌说一说每一种文具的标价表示多少钱。)

生1:铅笔0.50元表示5角。

生2: 笔记本3.50元表示3元5角。

……

师:请同学们填写各种文具的标价,如铅笔0.5元是5角等。

(集体订正,对个别不理解的学生进行指导。)

师:像3.50,10.6,16.85,…这样的数都是小数,这个小圆点叫小数点。这些小数怎么读呢?

生1:16??85读作十六点八十五。

生2:读作一六点八五。

生3:读作十六点八五。

师:小数点左边是整数部分,右边是小数部分。读数时,整数部分按整数读法来读,小数部分不带计数单位,如16.85读作十六点八五。

师:日常生活中小数的应用很广,如长度18分米也可以说成1.8米。

2.第二关:数钱

请同学们独立思考完成“试一试”,然后同桌交流。

(二)活动二:培训售货员

任意拿出一些人民币,让学生说一说是多少,并用小数表示出来,再读一读这些数。

(小组合作,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三)活动三:贴价格标签

师:商品摆到货架上时,需要贴上标签,标签上一般都注明商品的名称、产地、价格等,其中价格一般用小数表示。下面我们一起来将这些商品按照出售的价格写好标签,比一比,看哪一组写得最准确。小组同学每人先独立写一张,写得快的同学可以多写,然后小组内互相检查一下。

(每个组发一份用几元几角几分表示的商品价格表和对应的标签,数量略多于小组人数。)

活动完成后各小组选代表读一读其中几种商品的标签,其他组予以评价。

师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呢?

生1:我知道了什么样的数是小数。

生2:我知道了钱可以用小数表示。

生3:我学会了读小数和写小数。

生4:我不知道为什么钱用小数表示时只用元作单位。

〖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成功之处是:紧密结合招聘售货员的具体情境,让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会用元、角、分表示商品的价格,并学会认、读、写小数。不足之处是:学生只是会认、读、写关于元、角、分的小数,至于为什么元角分用小数表示时只用元作单位,学生没有明白,在这里我处理得不太好,应该从生活习惯入手让学生明白。

〖案例点评〗

本节课教师通过“招聘售货员”“培训售货员”和“贴价格标签”这三个数学活动展开教学,充分体现了 “数学教学过程就是学生数学活动的过程”的新课程理念。学生在活动中联系生活实际认识小数,并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学习方式的转变也在课堂教学中有所体现,小组合作学习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只是对学生交流的过程(包括小组之间的互评)涉及较少。

感谢您拜读范文资讯网教案频道的“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认识厘米用厘米量”一文,希望“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认识厘米用厘米量”能解决您的教案需求,同时,Fwr816.com还为您精选准备的小学数学二年级教案专题!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