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教案 >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全部教案 > 导航 >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直线、射线和角说课稿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全部教案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直线、射线和角说课稿。

每个老师都需要在课前准备好自己的教案课件,这就需要我们老师自己抽时间去完成。与此同时老师写好教案课件,对自己教学情况也能有所提升。要写好教案课件,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由此,小编为你收集并整理了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直线、射线和角说课稿为防遗忘,建议你收藏本页!

一、说教材:本课教材内容包括直线、射线和角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线段、角和直角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几何形体知识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也是认识三角形等图形的知识以及进一步学习几何形体知识的基础。

学生学习长度单位和角的初步认识时,已会直观描述它们的特点。本课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从“有限”到“无限”,引导学生认识直线和射线,掌握角的概念。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他们的特征,并会区分线段、射线、直线的区别;进一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含义和它各部分名称,并能用角的符号表示角。

2、能力目标:通过“画一画”、“数一数”等活动,使学生感悟到:从一点出发可以画无数条射线,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经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动手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思考的学习习惯,增强合作探究意识,教学生用科学的眼光观察事物,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射线,知道射线与直线、线段的区别和联系;在射线概念的基础上说明角的概念,渗透运动的观点。

2、难点:概括出三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二、说教学思路:

为了实现这三个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并尽力体现新课程标准,这堂课我的设计思路如下:整个教学过程努力把发展智力、培养能力贯穿始终,合理运用小组学习法、观察比较法、发现法、操作法、猜想验证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抓住知识的内在联系与学生获取知识的认知规律,以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为主线,设计整个教学过程。

教学思路:

本堂课主要分了三大块:

第一大块是认识射线,感知特征。

教育和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的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习才会是有兴趣的。也就是说教学要从学生所熟悉的现实情景或是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能够积极地展开思维的活动。因此第一步我直接画了一条线段,让学生回忆已有的知识经验,并动画演示射线的产生过程,让学生多次感受到射线的“无限延长”。学生比较难以理解射线可以向一端无限延长,为突破这个难点,借助电脑演示,让射线进行了两次延长,后整体认识到电脑中画不下,闭上眼睛展开想象,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第二步让学生举例生活中的射线,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数学来源与生活,生活中蕴藏着数学,我们可以把学到的数学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然后详细观察一条射线进行讨论,最终得出射线的特征。第三步是画射线。这里我又分了三步走,第一步是说说画射线的步骤,然后是动手画一画,朝四面八方画,最后是从一点出发画无数条射线。采取比赛的形式是希望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

第二大块是认识直线,感知特征。

所用的步骤与认识射线这一大块有些类似,只是多了一点,就是故意设置一个陷阱:让学生画一条长3厘米的直线。老师们也看到了,有绝大部分的学生都上当了,说明他们虽然已经知道了直线是可以向两端无限延长的,可是在思维上还是没有转过弯来,仍然认为有3厘米的直线。经过这么一来,学生就真正体会到了无限延长的含义,更能加深对直线特征的理解。

第三大块是角的认识。

我一开始设计的角,和角的符号相一致,结果试讲下来,有好多学生仍旧不会表示角,而且有些学生很滑稽的,角的方向怎么样,他角的符号也怎么样。所以后来我改了一下,把角画成了向上的,这样学生就明白角的符号与角的方向无关了。

最后的聪明题,我是想培养学生有序地数线段和角,渗透一些奥数的思想,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但由于时间关系,没能当堂解决掉,只能让他们课后去思考了。构建主义理论认为,知识的学习并不是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日常生活中,在以往的学习中,他们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小到身边的衣食住行,大到宇宙、星体的运行,从自然现象到社会生活,他们都有自己的看法。而且,有些问题即使他们没有接触过,没有现成的经验,但当问题一旦呈现在他们面前,他们往往基于相关的经验,依靠他们的认知能力,形成对问题的解释。所以,课堂教学是师生双边参与的动态变化的过程,学生和老师各自扮演不同的角色,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上主动求知、主动探索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人,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以上这些思想和理念,一直在我的脑海当中,就是不知道在本堂课中是不是也充分得体现了出来,所以还请在座的各位领导、老师给予指导和批评。

Fwr816.COm精选推荐

小学四年级数学直线、射线和角 教案教学设计


这篇《小学四年级数学直线、射线和角 教案教学设计》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教学目标: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直线和线段,知道他们的特征,并会区分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进一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含义,能用角的符号表示角。

2、通过“画一画”、“数一数”等活动,初步感悟:从一点出发可以画无数条射线,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经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3、培养学生自己探索知识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激光电筒、作业纸、尺子等。

教学过程:

一、认识射线。

1、 复习线段导入。

师在黑板上画一条线段,问:这是什么图形?(线段),它有什么特征?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线段、两个端点、不能延长、可以度量。

2、 由线段引出射线。

(电脑演示)师:老师在电脑上也画了一条线,仔细看看,与原先的线段有何不同?(少了右边端点)少掉一个端点后的线条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让学生猜测)(如猜不出,那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然后让学生来回答。)生回答:向一端延长了。

师:还可以再延长吗?现在电脑上没法画下来,如果屏幕一直接着排下去的话,那他就能一直延长下去,没头没尾,这就叫无限延长。

3、 演示少掉左侧端点后的射线。

师:换个方向它会延长吗?(演示,得出结论。)

4、 概括出射线的概念。

师:向这种线我们就把他叫做射线。现在你知道,什么是射线吗?(线段一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了一条射线。)

5、举例说明生活中的射线。

师:你在生活中有没有看到过这样的射线呢?(学生举例:光线,师电脑演示,并让学生解释哪里是射线的端点,它所发出的光线就是一条射线;学生举例:手电筒的光,师就出示实物,让学生自己来体验。)

6、概括射线的特征。(射线只有一个端点、并且可以向一端无限延长。)师板书。

7、画射线。

①师:刚才,我们已经认识了射线,那么该怎样画射线呢?(先画什么,再画什么?)一起跟着电脑小博士空手画一下。你还可以朝那边画?(引出四面八方。)现在还能画吗?我们一起来比赛,看谁画的多。

②比赛画好后问:你们有没有画的比电脑多?如果时间允许的话,你能画多少条?

③得出结论: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射线。

8、故布疑阵:现在老师想知道你们画的射线有多长,你们说可以吗?

得到:射线是不可以度量的。

二、认识直线。

1、由射线的特征导入:我们知道射线可以向一端无限延长的,刚才我发现,有个粗心鬼把射线的这个端点也给弄丢了,那你们说,它还是射线吗?那它将会产生什么变化?

2、探索直线的特征。

请你跟着电脑小博士来比划一遍。这种线,你给取个名字吧!(直线)那直线究竟有那些特征呢?(直线有两个端点,可以向两端无限延长。)生回答,师板书。

3、画直线:

(1)、随意画两条自已喜欢的直线,并归纳出直线不能测量。

(2)、过一点画直线。师:现在,老师这儿有一个点,过这个点,你能画多少条直线?(学生猜测,然后验证。

得到结论:过这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

(3) 两点画直线。

现在老师给你两个点,请你画直线,你能画几条?(指名学生画。)后得到结论:经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三、对比练习:

1、 填空题。(师:刚才我们已经研究过射线和直线的特征了,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了。)

指名学生回答、交流。

2、 那它们三者之间究竟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我们一起来完成这张表格。

四人小组讨论一下,并将表格填好。

3、 填表并汇报交流。

4、 判断题。

四、角的认识。

1、 表扬导入角的概念:

师:你们回答的真棒,那你看看,现在老师画了根什么呀?(射线)这两条射线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合用一个端点)对,这就组成了一个我们以前学过的图形——角。你能说说角是由什么组成的吗?然后引出角的概念:从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就叫做角。这一点,就叫做角的( ),这两条射线就叫做角的( )。

2、 角的表示方法。自学

3、 画角,并用符号来表示。

五、全课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六、拓展练习

数线段、数角。

七、板书设计

线段 → 射线 → 直线

↓ ↓ ↓

两个端点 一个端点 没有端点

不能延长 向一端无限延长 向两端无限延长

可以度量 不能度量 不能度量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线段、直线和射线


线段、直线和射线(教学片断)
一、激趣引入
教师:同学们,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好玩的玩具?(每只手拿出一个溜溜球)
学生:溜溜球。
教师:想来玩玩吗?
学生:想。抽两个学生上台玩溜溜球。
教师:(问玩溜溜球的同学)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1:溜溜球的绳子很有弹性,可以伸很长很长。
学生2:在玩的时候线总是直的。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用溜溜球来研究线段、直线和射线。
(板书课题)
[点评:玩具“溜溜球”与线段、直线和射线都有相通之处,体现了生活中的数学;用“溜溜球”引入新课,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体现“在玩中学”和“在学中玩”的思想,还能让学生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二、教学新课
1.发现线段、直线和射线。
教师:溜溜球真顽皮,一跳就跳到了我们的纸上,(课件显示两个点)变成了两个点。你们能用一条直直的线把这两个点连在一起吗?
学生:能。
教师:但请注意,开动脑筋,尽量想出和别人不同的连法。请拿出你的卡片在小组里一边讨论,一边连。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操作后交到讲台上。估计学生操作的结果大概有四种情况:图4 3
[点评:这个教学片断体现了数学内容的抽象过程,体现了现实生活与数学知识的紧密联系,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2.认识线段、直线和射线。
教师:同学们连线的结果大概分为三类。我们先研究第1类。(拿出一张学生连成的线段放在视频展示合上)像这样连的同学请举手。
相应的学生举手。
教师:我们把它画到黑板上。(教师在黑板上画线段)你是怎样画出来的呢?
引导学生说出:是从1个点出发画一条直直的线到第2个点。
教师:(课件根据学生的意思再演示一遍)是这样吗?
学生:是。
课件出示图44:图44比较一下 
教师:这4条线段中哪一条线最短?
学生:第①条线最短。
教师:对,在两个点之间可以画很多线。但只有我们画出来的这条线最短。在数学上,这条线叫“线段”。
(板书:线段)线段两端的点叫“端点”。
(课件闪烁端点)
教师:你能量出这条线段的长度吗?
学生:能。请一个学生到视频展示台上量。
教师:通过量,我们知道线段是可以量出长度的。我们接着看第2类。
(拿出学生画出的直线放在视频展示台上)像这样画的举手.
相应的学生举手。
(把直线画在黑板上)
教师:你是怎样画出来的呢?
引导学生说出:是把线段的两端延长后得到的。
教师:这条线段的两端还能延长吗?
学生 :能。
教师:对,还能延长。(课件再无限延长两端)这样无限延长后,就成了一条“直线”。
(板书:直线)
教师:教师刚才我们量出了线段的长。你能量出直线的长吗?
学生:不能。教师:为什么?
学生:因为直线是可以无限延长的,是无限长的。
教师:同学们开动脑筋一画,就画出了线段和直线。我们接着看第3类。看还画出了什么?
(拿出学生画出的两条不同方向的射线)像这样画的举手。
相应的学生举手。
(把射线画到黑板上)
教师:你又是怎样画出来的呢?
引导学生说出:是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得到的。
教师:(课件根据学生的意思再演示一遍)是这样吗?
学生:是。
教师: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后就是“射线”。
(板书:射线)
教师:你能找出生活中的射线吗?
学生回答(略)
教师:认识了线段、直线和射线,你知道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吗?
学生讨论后回答。……
[点评:从学生探究出的表象出发分类研究线段、直线和射线,从一般到特殊,结构明显、层次清晰,学生容易理解。学生成为参与研究的主体,更能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学习数学的快乐。]
(本案例由郑继提供)

四年级数学上册混合运算教案


老师在正式上课之前需要写好本学期教学教案课件,现在着手准备教案课件也不迟。教案应该是激发学生智力和学科兴趣的重要帮手,如何才能写出好教案课件呢?推荐一篇网络文章主题是“四年级数学上册混合运算教案”很有启发性,感谢您的阅读希望能为您带来愉悦的体验!

四年级数学上册混合运算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和相互交流的过程中,体会在一个有括号的算式里,先算括号里的算式的必要性。

2、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加强小组合作。

3、灵活运用所学计算方法解决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含有括号的四则运算的顺序。

教学难点:

掌握含有括号的四则运算的顺序。

教具学具:

课件

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1、口算。100+0=0÷100=等。

2、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⑴80-42+12480÷60×2等。

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要()按顺序计算。

⑵75-15×440÷4+6等。

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法,再算()法。

⑶(12+4)×2200÷(40-15)×2。

小结:在含有小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里面的,再算()外面的。

3、我们学过的()、()、()、()四种运算统称四则运算。今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它的运算顺序。(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课。

(一)出示:96÷12+4×2

1、小组内讨论,说说计算顺序。

2、汇报讨论结果。(指名说,师板书。)

(二)变式:96÷(12+4)×2。探究有小括号的计算顺序。

1、问:如果要求先算加法,再算除法,最后算乘法,需要在原式里添上什么数学符号?(小组合作探究)

2、小组合作完成计算后,指名学生到黑板上扮演。

3、点评,明确: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三)介绍中括号“[]”,变式:96÷[(12+4)×2],探究有中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1、认识中括号。

2、在老师引导下明确运算顺序。板书:96÷[(12+4)×2]

3、放手让学生合作完成计算,师巡视辅导。

4、指名板演后,师生共同订正,明确运算顺序,并在书上找出来齐读两遍。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第9页的做一做。

2、一个池塘的长是60米,宽是40米,每米需要三根竹棍做篱笆,共需要篱笆多少根?(要求列综合算式解答)

四、拓展提高:根据运算顺序添上小括号或中括号。

⑴32×800-400÷25先减,再乘,最后除;

⑵32×800-400÷25先除,再减,最后乘;

⑶32×800-400÷25先减,再除,最后乘;

⑷32×800-400÷25先乘,再减,最后除;

五、课堂小结。

四年级数学上册混合运算教案(篇2)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

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第四课时的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认识中括号,理解并掌握含有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两步计算及三步计算中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这些都为本课时的学习打下基础。学好这部分内容,进一步为学习小数、分数混合运算做铺垫。

2.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教材特点以及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结合四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本节课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认识中括号,以及中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理解并掌握含有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运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经历认识和理解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自主探索的兴趣,获得发现数学结论的成功体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认真、严谨的学习习惯。

3.教学重难点

本着课程标准,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正确使用括号。

二、教法与学法

1.说教法

教法措施:

(1)新旧知识的迁移,通过迁移与对比的教学方式,导出前后知识的内在联系,加固和提高学生学习水平和探究新知的能力。

(2)课堂练习中针对教学重难点设计了增添括号的练习,让学生既加深了对本课知识的理解又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明确要保证计算准确就必须养成认真、细致的学习作风,从而突破重难点。

2.说学法

学法措施:

本节课我们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进行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学习。

(1)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重视观察法、迁移法、比较法和讨论法的应用,在观察、比较和验证中帮助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自我创新和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2)设计针对性练习突出重点,根据反馈情况及时给与引导和补救突破重难点,使之形成技能。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旧知

先组织学生观察下面两道算式120÷6+4×2,120÷(6+4)×2,说一说运算顺序,再分析运算顺序为什么不一样。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使学生回忆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顺序,体会小括号可以改变运算顺序的作用,为接下来学习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奠定经验基础。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3.

先出示例题: 525÷[(81-56)×3],再组织学生观察这个算式与以前学过的混合运算有什么不同,从而引出新课内容。接下来组织学生通过自学的方式了解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的运算顺序,然后再试着计算结果。

525÷[(81-56)×3]

=525÷[____×3]

=525÷____

=___

【设计意图】通过自学的方式让学生主动习得运算的顺序,然后再具体说说这个题目的运算顺序,这是对自学效果的及时检测。然后再让学生通过填空的形式完成本题计算,教材把没有参与运算的部分照抄下来,只要求学生算出小括号里的得数,这样,将运算顺序和计算步骤进行适当的分解,更有利于学生在教材的引领下,按正确的顺序完成计算。

2.总结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设计意图】在例题结束后应当进行适当的小结,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同时也是对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3.教学“练一练”。

42×[169-(78+35)]

同桌先互相说说运算顺序,再独立完成计算。

【设计意图】练一练也是一道含有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这里先让学生互相说一说运算顺序再独立完成,意在进一步巩固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规范书写。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十二第2题。

540÷3+6×2 180÷(36÷12)+6

540÷(3+6×2) 180÷(36÷12+6)

540÷[(3+6)×2] 180÷[36÷(12+6)]

本题先组织学生通过小组交流的形式找出每组算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再尝试算一算,计算之后说一说结果为什么不一样,最后再总结出所有学过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即不含括号的、含有小括号的、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的。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比较和计算,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充分体会到算式中的括号对改变运算顺序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对本单元学习的三步混合运算进行整理,系统地掌握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

2.根据要求添加合适的括号。

36+24÷15-18 先加、再除、后减

320÷5×26-18 先减、再乘、后除

【设计意图】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体会括号改变运算顺序的作用,本题的设计恰巧是对运算顺序的针对性检测,与前面单纯的计算相比,更具趣味性和挑战性,同时也为下一题解决问题奠定经验基础。

3.“小好汉”剧团要购买4套女装,每套女装的上衣标价为60元,裙子标价为40元。购买男装一共花了1200元,那么用于购买男装的钱是购买女装的多少倍?

让学生根据题意列出综合算式,并介绍是怎么想的。

【设计意图】书上也有一题解决问题,但是没有用到括号,我们小组经过商量一致认为可以换成一道稍微简单一点的含有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虽然在难度上有点拔高,但是能让学生直接体会到中括号和小括号在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时的妙用,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和兴趣。

我的说课结束了,请各位评委多提宝贵的意见,谢谢!

四年级数学上册混合运算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进一步帮助学生梳理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含有两级运算的,按照先乘除后加减的顺序计算;如果有小括号,就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并按照顺序正确计算。

2、在辨析练习中引导学生学会反思、自省和思辨,从而自觉意识到要养成认真审题、细心计算的习惯。

3、在对比练习中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培养学生的数感,发展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让学生熟练地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难点:

能正确运用减法的性质和除法的性质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过程:

一、思考交流,梳理知识。

1、创设情境。

谈话:学校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活动前一天,同学们到超市购买食品

一盒德芙巧克力40元一盒牛奶9元两袋可比克薯片6元。

提出要求:根据下面问题直接列综合式,并说说运算顺序和得数。

(1)1盒巧克力、1盒牛奶和2袋薯片共多少元?(出示:40+9+6)

(2)1盒巧克力比1袋薯片贵多少元?(出示:40-62)

(3)1盒牛奶的价钱是1带薯片价钱的几倍?(出示:9(62))

(4)2盒牛奶和2袋薯片共多少元?(出示:29+6)

(5)2盒牛奶的价钱是2袋薯片价钱的多少倍?(出示:296)

2、自主整理。

提出要求: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算式,你会按运算的顺序把它们分类整理吗?同桌交流想法,把算式分类整理在作业本上。

全班交流。

学生的分类可能出现以下两种:

(1)从左往右算为一类;先算后面再算前面为一类。

第一类:40+9+629629+6

第二类:40-639(62)

(2)只有加减法的为一类;只有乘除法的为一类;加或减与乘或除混合的为一类;有小括号的为一类。

第一类:40+9+6

第二类:296

第三类:40-6329+6

第四类:9(62)

3、组织讨论。

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分类的依据,并引导学生将只有加、减法和只有乘、除法的算式调整到一起。

第一类:40+9+6296

第二类:40-6329+6

第三类:9(62)

提问:你知道为什么分成这样的三类吗?

交流后明确:第一类的是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是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第二类的算式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都是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第三类的算式里有小括号,应先算小括号里面的。(板书:从左往右、先乘除后加减、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4、揭示课题。

谈话:这就是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复习的混合运算的重点内容,同桌再互相说一说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板书:混合运算)

【设计说明】本环节把计算复习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在一起,把梳理知识点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学习小组的分类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活学生已学知识。让学生自己分类,系统地梳理运算顺序,不仅巩固了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使知识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网络,而且培养了学生比较、分类的能力,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学习的收获。

二、巩固练习,强化方法。

1、基本练习:P109(5)。

过渡:按照正确的运算顺序,请同学们练一练下面这几题:P109(5)。

735156=496=294800-60020=800-30=770(704+258)37=96237=2618(537-488)=1849=882

学生完成后汇报运算顺序,报出计算结果。

引导:你认为要又对又快地完成一道混合运算要注意什么?

交流后揭示:老师向你们推荐这样的四步曲:一看(看清运算符号)、二想(想清运算顺序)、三算(细心计算)、四查(认真检查)。按照这样的四步曲一定能很好地完成混合运算。(板书:一看、二想、三算、四查)

2、辨析练习

引导反思:根据以上的四步曲,观察、分析我们以前作业中的错误,从中你能受到什么启发吗?

反思小结1:计算混合运算首先运算顺序不能错。

反思小结2:运算顺序对了,可也不能算错了,计算要步步为营。

反思小结3:列综合算式要注意,要想改变运算顺序一定要有特别通行证小括号来帮忙。

点评:你们反思很到位,希望你们能用这些错误提醒自己,告诫自己,使自己计算更准确!

3、对比练习

(1)填<、>、=号。

提出要求:不计算请你比较出各题的大小。

480-18060○(480-180)6098+230○(98+2)30960420○960(420)157-69+31○157-(69+31)学生独立作业后全班交流,要求说出自己判断大小的想法。

引导:观察每组算式,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揭示:每组题目数据相同,运算符号相同,但由于小括号改变了运算顺序,所以它们计算的结果并不相同。

提问:关于第4题老师还有话想说,如果我想用等于号表示,那么前面的题目怎样改就行了?(生答:157-69-31)依据是什么?

(2)算一算、比一比。

1、沪宁高速公路全长274千米。卡车从南京出发,沿沪宁高速公路开往上海,第一小时卡车行了74千米,第二小时卡车行了83千米。这时卡车离上海还有多少千米?(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解答)

生交流两种方法。

引导小结并板书:a-b-c=a-(b+c)

提问:这里哪种方法计算更简便呢?

2、每6个羽毛球装一袋,每4袋装一盒。600个羽毛球要装多少盒?(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解答)

生交流两种方法。

引导小结并板书:abc=a(bc)

提问:这里哪种计算更简便呢?

引导揭示:这里的混合运算,每题的数据相同,小括号也改变了运算顺序,但计算结果却一样。运用这些规律还可以使计算更简便。

3、简便计算。

提出要求:下面我们直接运用规律进行简便计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571-26-174=387-(287+56)=540156=270(95)=

学生独立作业后汇报想法和计算结果。

【设计说明】本环节设计了多层次的练习,由浅入深,从不同层面为学生提供了思考与练习的机会。基本练习,结合具体的计算过程进行指导,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计算习惯。辨析练习继续引导学生反省,用别人或自己的错误教育他们,促进他们习惯的养成。而对比练习,意在强化学生对运算顺序的认识,同时引导学生分析四则运算各部分的关系,也有助于数感的培养。而两组对比题的反差也渗透了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思想,不仅强调了算,更是凸显了想,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考。

三、综合应用,拓展延伸。

提出要求:现在聪明的你再想想办法,下面的题目你能帮小马虎解答吗?

小马虎在计算80-□5时,先算减法,后算除法,得到结果是4.这道题的正确得数是多少?

学生思考、完成后汇报。

引导揭示:这样的题目叫错中求解,解题的思路一般是先根据错误的算法(80-□)5=4,运用倒推的方法,求出□表示的数,再按正确的算法计算80-□5,算出正确的结果。

【设计说明】这样的错误是部分学生刚学习时受原有定势思维影响而造成的,学生并不陌生,拿来也正好可以作为错中求解的一个很好的素材。这样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渗透审题习惯的教育,另一方面正好可以彰显解决这道题后的数学思想方法,引导学生运用倒推的方法,有条有理地进行数学思考。

四、全课总结,体验收获。

交流: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觉得哪些地方你又加深了印象?今后计算混合运算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资料链接:

在四则运算中,加法和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第二级运算是第一级运算的高级运算,第一级运算是第二级运算的低级运算。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运算的算式,通常称为混合运算。加、减、乘、除的混合运算也叫四则混合运算。在四则混合运算中,规定的计算先后次序,称为运算顺序。

数学上规定的四则运算顺序如下

(1)在一个算式中,如果只含有同级运算,应按照从左到右的次序进行运算。

(2)在一个算式中,如果既含有第一级运算又含有第二级运算,那么,应先算第二级运算,后算第一级运算。

(3)如果要改变上面所说的运算顺序,就要用到括号。常用到的括号有三种:小括号,又称圆括号,记作();中括号,又称方括号,记作[];大括号,又称花括号,记作{}。使用括号的时候,要先用小括号,再用中括号,最后用大括号。

在一个算式中,如果含有几种括号,应该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大括号里面的。在计算时,应该先把括号里面的式子按照前面所说的顺序进行计算,再把所得的结果和括号外面的数按照同样的顺序进行计算。

板书设计:

混合运算一看一类:40+9+6296从左往右二想二类:40-6329+6先乘除后加减三算三类:9(62)先算小括号里的四查a-b-c=a-(b+c)abc=a(bc)

小学四年级数学《口算乘法》说课稿


教学内容:

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口算乘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和几百几十数乘以一位数(积在100以内)和几百几十数乘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2、结合熟悉的生活情境,了解不同的交通工具的运动速度,理解用复合名数表示速度的含义。

一、通过小组学习,教材

主动探索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观察、思考合作的习惯。

教学重点:

学习整数乘法的一般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整数乘法的一般口算方法。

教学关键:

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算法中的特点,选择学生能理解又优化的一种算法。

编写意图:

1、从本单元主题图中选择出自行车和特别快车的运动速度为素材学习口算,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激发探究欲望,同时通过不同交通工具的运动速度,理解用复合名数表示数学术语。“速度”的含义,为后面理解关系式“速度×时间=路程”作为铺垫。

2、以物体的运动为背景,选择两个来自生活实际又具有特殊数值的两道算式16×3、160×3作为引导学生学习口算的范例,使学生通过对比,自主得出一位数和两位数(或者几百几十的数)相乘的简便算法。

3、鼓励学生在自主思考的基础上,与同伴交流。

二、教法学法

1、创造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探求知识的火花,有了兴趣,学生就能自觉主动学习,就不会感觉到学习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新课前,我结合主题图和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境“同学们,秋天是一个郊游的好季节,你们喜欢秋游吗?出去郊游,我们选择什么交通工具呢?”教师的问话吸引了学生,学生情绪相当高涨,以饱满的精神投入学习活动中去。

2、 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间,新课程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本课时,教师创设问题情景后,让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教师适当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思考空间,放手让学生独立探讨,小组讨论,自己领悟出口算方法,然后组织学生记报,教师再进行针对性的总结归纳,整个数学教学过程通过学生自主探索以及教师有针对性的引导,使学生从感性到理性,逐步加深认识,让学生在活泼,友爱和谐充满情趣的智力活动中自觉构建新知识。

三、教学过程简述

首先创设情境——简单介绍6种交通工具的速度,使学生初步理解“速度”的含义——让学生说一说自己了解的其他交通工具的速度——教师提供信息:人骑自行车 1小时约走16千米,让学生根据这个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教师适当地引出例(1)后——首先建立计算模式。其次,要求学生用自己地知识经验独立口算。再次,与同桌交流算法——回答计算结果,汇报不同算法——引导学生对比不同算法的特点,确定化的算法,最后小姐口算方法。

西师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角线段、直线和射线


角线段、直线和射线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第60~63页。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线段、直线和射线,能正确区分线段、直线和射线。
2体会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知道两点间的距离。
3经历认识线段、直线和射线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给每个组的学生准备3个信封。
【教学过程】
一、教学单元主题图多媒体课件出示单元主题图。
教师:你从图中看见了哪些数学现象?
学生观察后相互说一说,然后抽几个学生汇报。
如:
学生:我看到图中有很多线,如电线、钓鱼线;还有很多角,如量衣架上的角、房屋顶上的角、大雁排成的队形是角、小山的形状也是角……
教师:对了,这幅图中有很多线和角,生活中也有很多线和角。这节课我们就先来研究线。
板书:线。
二、进行新课
1.教学线段。
教师:我们先来研究这幅图中的电线。
把多媒体课件中的单元主题图其他情景隐去,只剩下电线杆和电线。
教师:同学们看一看两根电线杆之间的一段电线,你们有什么发现?
学生观察后回答,教师尽可能地引导学生发现线段的一些性质,如“发现两根电线杆之间的这段电线的差异?测量下面①②③号线的长度,哪条线最短?
图41学生测量后发现,①号线最短。
教师:再用①号和④号、⑤号线比。你能看出几号线短吗?
学生:①号线最短。教师:这些线中。几号线是线段?
学生:①号。教师:从中你发现什么?
学生讨论后回答:发现两点之间,可以画很多条线,其中线段最短。
教师:线段的长度就是这两点间的距离。请同学们打开2号信封,量出AB、AC、BC间的距离。
(如图42所示)图42
教师:通过以上的探究,你知道哪些有关线段的知识呢?
引导学生说出:知道线段有两个端点,两个端点间的线直直的,并且线段可以量出长度,还知道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教师:能说一说生活中看到过哪些线段吗?
学生回答略。
[点评:在这个教学环节中,用截取主题图一部分内容作为新课的研究内容的方式,保持教学内容的连贯性;采用观察和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直观地发现线段的一些特点;整个教学过程在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的同时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一步一步地完成对线段的认识和理解。]
2.教学直线。
多媒体课件演示线段的两端无限延长的过程。
教师:请同学们注意观察,现在的线段有什么变化?
学生:我发现线段向两端延长。
教师:这样的延长是无限的延长,想象一下这条线是怎样的一条线?
学生:我想象这条线很直很直,并且长很长。
教师:有多长呢?这样的线有端点吗?能量出它的长度吗?
学生讨论后回答:无限延长的线没有端点,不能量出它的长度。
教师:这样的线我们把它叫做直线。能说一说直线与线段有哪些不同吗?用下面的表引导学生进行比较。线段有两个端点、可以度量直线没有端点、不可以度量教师:自己确定一个点,试一试过这个点可以画多少条直线?自己确定两个点,试一试过这两个点又可以画多少条直线?
学生试后回答:过一个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过两个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点评:这个教学环节突出线段与直线的比较,有效地利用学生原有知识(线段)来主动地探究新知识。在这个教学环节,加强了比较,让学生在比较过程中加深学生对直线的理解。]
3.教学射线。
多媒体演示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的情景。
教师:如果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可以得到一条什么样的线?
教师:思考这样几个问题:(1)这条线有端点吗?(2)这条线能画完吗?(3)这条线可以度量吗?
学生讨论后回答。
教师:这样的线叫射线。比如手电筒和探照灯射出的光线,都可以看成是射线。
多媒体课件配合演示手电筒和轮船上的探照灯光线。
教师:请同学们自己确定一个端点,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射线。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画后,抽学生的作业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让学生发现,从一点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射线,就组成了一个角。
4区分线段、射线和直线。
端点能否度量线段2个能度量射线2个直线没有不能度量
教师:请同学们拿出3号信封,边讨论边把表填写完整。
学生填写后,抽学生填写的表格在视频展示台上展出,并要求学生对着表格说一说线段、直线和射线有什么区别。
[点评:这个教学环节由问题导向,引导学生认识线段、直线、射线的区别。]
三、巩固小结
1引导学生完成课堂活动第1、2小题。
2完成练习十二第1~3题。
3.画一长3 cm的线段,并要求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画的。
4.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小结。
四、拓展延伸
指导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思考题。
(本案例由路平提供)

感谢您拜读范文资讯网教案频道的“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直线、射线和角说课稿”一文,希望“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直线、射线和角说课稿”能解决您的教案需求,同时,Fwr816.com还为您精选准备的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全部教案专题!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