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教案 >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新人教版 > 导航 > 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比较负数的大小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新人教版

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比较负数的大小。

每个老师在上课前需要规划好教案课件,每个人都要计划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只要写好教案课件,才能更加清楚教学的重点难点。那有哪些值得参考教案课件呢?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你提供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比较负数的大小,仅供参考,希望能为你提供参考!

比较负数的大小
第一课时
认识负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的作用,感受运用负数的需要和方便。
2.使学生知道正数和负数的读法和写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3.使学生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正数和负数以及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温度计、练习纸、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感受生活中的相反现象)
1、游戏:我们来玩个游戏轻松一下,游戏叫做《我反 我反 我反反反》。游戏规则:老师说一句话,请你说出与它相反意思的话。
①向上看(向下看)②向前走200米(向后走200米)③电梯上升15层(下降15层)。
2、下面我们来难度大些的,看谁反应最快。
①我在银行存入了500元(取出了500元)。②知识竞赛中,五(1)班得了20分(扣了20分)。
③10月份,学校小卖部赚了500元。(亏了500元)。④零上10摄氏度(零下10摄氏度)。
说明什么是相反意义的量(意义正好相反)
3、谈话:周老师的一位朋友喜欢旅游, 11月下旬,他又打算去几个旅游城市走一走。我呢,特意帮他留意了一下这几个地方在未来某天的最低气温,以便做好出门前衣物的准备。下面就请大家一起和我走进天气预报。(天气预报片头)
二、教学例1
1、认识温度计,理解用正负数来表示零上和零下的温度。
课件出示地图:点击南京出示温度计和南京的图片。首先来看一下南京的气温。
这里有个温度计。我们先来认识温度计,请大家仔细观察:这样的一小格表示多少摄氏度呢?5小格呢?10小格呢?
B、现在你能看出南京是多少摄氏度吗? (是0℃。)你是怎么知道的?(那里有个0,表示0摄氏度)。
(2)上海的气温:上海的最低气温是多少摄氏度呢?(在温度计上拨一拨)拨的时候是怎样想的呢?(在零刻度线以上四格)
指出:上海的气温比0℃要高,是零上4摄氏度。(教师结合课件,突出上海的气温在零刻度线以上)。
(3)了解首都北京的最低气温:北京又是多少摄氏度呢?与南京的0℃比起来,又怎样了呢?(比南京的0℃要低)你能用一个手势来表示它和0℃的关系吗?(对,北京的气温比0度低,是零下4摄氏度)你能在温度计上拨出来吗?
(4)比较:“4℃”和“—4℃”的意义相同吗?有什么不同?(不一样,一个在0℃以上,一个在0℃以下)。
① 上海的气温比0℃高,是零上4摄氏度,我们可以记作+4℃,读作正四摄氏度,写的时候先写一个正号(指出是正号不是加号,意义和读法都不同了)再写一个4(板书),大家跟我一起来比划一下。+4也可以直接写成4,把正号省略了。所以同学们所说的4℃也就是+4℃。(板书)
负号能不能省略不写?为什么?
② 北京的气温比0℃低,是零下4摄氏度。我们可以用-4℃来表示零下4摄氏度(板书-4)。跟老师一起来读一下。写的时候可以先写一个负号(指出是负号不是减号)再写一个4就可以了,同桌互相比划一下。
(5)小结:通过刚才对三个城市的温度的了解,我们知道记录温度时,以0℃为界线,用象+4或4这些数可以来表示零上温度,用-4这样的数可以表示零下温度。
2、试一试:学生看温度计,写出各地的温度,并读一读。(写在卡片上)
3、听一段中央台的天气预报,将你听到城市的最低和温度记录下来。
4、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得出:以零摄氏度为界线,零上温度用正几或直接用几来表示,零下温度用负几来表示。
三、学习珠峰、吐鲁番盆地的海拔表达方法(p4第2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从山脚到山顶,气温相差很大,这是和它的海拔高度有关的。最近经国家测绘局公布了珠峰的最新海拔高度。老师把有关网页带来了。(课件出现网页,上面有简单的文字介绍)。谁来读一读这段介绍。
2、今天老师还带来一张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图,请看。(课件动态地演示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图)。从图上,你看懂了些什么?
3、我们再来看新疆的吐鲁番盆地的海拔图。(动态演示吐鲁番盆地的海拔情况)。
你又能从图上看懂些什么呢?(引导学生交流,回答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8844.43米;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155米)。
4、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大家再想想:你能用一种简单的方法来记录一下这两个地方的海拔吗?
(1)交流: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可以记作:+8844.43米或8844.43米。
吐鲁番盆地的海拔可以记作:-155米。(板书)
(2)小结:以海平面为界线,+8844.43米或8844.43米这样的数可以表示海平面以上的高度,-155米这样的数可以表示海平面以下的高度。
四、小组讨论,归纳正数和负数。
1、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收集到了一些数据(课件显示)我们可以用这些数来表示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还可以表示海平面以上的高度和海平面以下的高度。那么你们观察一下这些数,它们一样吗?你们想帮它们分分类吗?
2、学生交流、讨论。
3、指出:因为+8844.43也可以写成8844.43米,所以有正号和没正号都可以归于一类。提出疑问:0到底归于哪一类?(引导学生争论,各自发表意见)
① 如果都同意分三类的,老师可以出难题:我觉得0可以分在4它们一类啊,你们怎么来说服我?
② 如果有学生发表分三类的,有的分两类的,可以引导他们互相争论。
4、小结:什么是正数、负数?
师:(结合图)我们从温度计上观察,以0℃为界限线,0℃以上的温度用正几表示,0℃以下的温度用负几表示。同样,以海平面为界线,高于海平面的高度我们用正几来表示,低于海平面我们用负几表示。0是正负数的分界点,把正数和负数分开了,它谁都不属于。但对于正数和负数来说,它却必不可少。我们把以前学过的,象+4、16、3/8、0.5、+8844.43等这样的数叫做正数;象-4、-155等这样的数我们叫做负数;而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板书)这节课我们就和大家一起来认识正数和负数。(板书:认识正数和负数)
五、联系生活,巩固练习
1.练习一第2、3题
2.你知道吗:水沸腾时的温度是____。 水结冰时的温度是____。 地球表面的最低温度是 。
3.讨论生活中的正数和负数
(1)存折:这里的-800表示什么意思?(以原来的钱为标准,取出了800元记作-800;存入了1200元记作1200元,还可以记作+1200元)
(2)电梯:这里的1和-1表示什么意思?(以地平面为界线,地平面以上一层我们用1或+1来表示,-1就表示地下一层)。老师现在要到33层应该按几啊?要到地下3层呢?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正数和负数。在我们的生活中,零摄氏度以上和零摄氏度以下,海平面以上和海平面以下,得分与失分等都具有相反的意义,我们都可以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


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经过一学期“生本对话”课题研究,全班已基本形成课前自学的习惯。在此基础上,本学期提高了对预习的要求(不仅要完成课后“做一做”,而且要尝试提出有思考价值的数学问题),也想逐步改变教学方式,以学生的问题带动全课的教学推进。
今天,学生在例1环节只提出了教材中的一个问题“16℃和—16℃的意义相同吗”,并追问了“为什么”,再无其它疑问。对于“为什么”也回答得很清晰,看来生活积淀为负数的学习打好了坚实的基础。在此,我补充了认识温度计上的温度这一知识点。主要出于以下两点考虑:一是为第二课时数轴上表示正负数做准备;二是联系生活实际,提升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我所绘制的温度计是以5℃为一个单位长度,在练习中发现部分学生读或指温度时有错误,主要是—16℃与—14℃易混淆。在此引导学生辨析,并教给他们方法。
在例2中学生质疑的问题明显增加。有(1)“正数、负数的意义是什么”;(2)“正数、负数的区别是什么”;(3)“为什么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4)“算式中的会有负数吗?如果有,它和减号如何区分?”其中前三个问题是本节课内容,后一个问题涉及到初中的代数知识。学生们答疑的水平较高。如第一问,回答问题的学生不是像教材那样用举例子的方式来描述正、负数的意义,而是用抽象概括的语言总结其含义。“大于0的数是正数,小于0的数是负数”,多棒呀,看来学生的能力不可小瞧!第三个问题是由我解释,从而帮助学生了解其原因。最后一个问题为帮助学生更好实现中小衔接,我也进行了补充介绍,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
但学生的此次质疑还不够全面,主要表现在对读法较忽视。为此,我补充提问了“+”号可以省略吗?省略后怎样读?它还是正数吗?“—”号可以省略吗?为什么?怎样读?强调读法及正负数的表示方法。
最后,根据本班学情,我补充了下列练习,提升综合应用能力。下面记录的是3位学生的期末数学考试成绩。以他们的平均成绩为标准,把平均分记为0分,超过平均分记为正、不足的分数为负,在表格中用正、负数表示他们的分数。

fwR816.CoM阅读延伸

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负数


负数


【教学目标】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能借助数轴初步理解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关系。

【重点难点】

负数的意义和数轴的意义及画法。

【课时安排】

建议共分3课时:

负数的初步认识 2课时

在数轴上表示正数、0和负数 1课时

第1课时 负数的初步认识(1)


【教学内容】

负数的初步认识

(1)(教材第2页例1)。

【教学目标】

结合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初步理解正、负数可以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重点难点】

体会负数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情景导入】

1.教师利用课件向学生展示教材第2页主题图。(有条件的可播放天气预报视频)

2.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说出图中内容。(教师:观察上图,你能发现什么?0℃代表什么意思?-3℃和3℃各代表什么意思?)

引出课题并板书:负数的初步认识(1)

【新课讲授】

教学教材第2页例1。

(1)教师板书关键数据:0℃。

(2)教师讲解0℃的意思。0℃表示淡水开始结冰的温度。比0℃低的温度叫零下温度,通常在数字前加“-”(负号):如-3℃表示零下3摄氏度,读作负三摄氏度。比0℃高的温度叫零上温度,在

数字前加“+”(正号),一般情况下可省略不写:如+3℃表示零上3摄氏度,读作正三摄氏度,也可以写成3℃,读作三摄氏度。

(3)我们来看一下课本上的图,你知道北京的气温吗?气温和最低气温都是多少呢?随机点同学回答。

(4)刚刚同学回答得很对,读法也很正确。

(5)了解了北京的气温,下面我想请同学告诉我哈尔滨的气温,它与上海气温比较又怎样呢?用手势告诉大家好吗?

学生讨论合作,交流反馈。

(6)请同学们把图上其它各地的温度都写出来,并读一读。

(7)教师展示学生不同的表示方法。

(8)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用“+”和“-”就能准确地表示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

【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第4页的“做一做”第1题。

组织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

答案:-18℃温度低。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第2课时 负数的初步认识(2)


【教学内容】

负数的初步认识

(2)(教材第3页例2)。

【教学目标】

通过呈现存折上的明确数据,让学生体会负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体会负数的含义。

【重点难点】

体会引入负数的必要性,初步理解负数的含义。


【新课讲授】

1.教学例2。

(1)教师出示存折明细示意图。(教材第3页的主题图)教师:同学们能说说“支出(-)或(+)”这一栏的数各表示什么意义吗?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然后指名汇报。

(2)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像2000,500这样的数表示的是存入的钱数;而前面有“-”号的数,像-500,-132这样的数表示的是支出的钱数。

(3)教师:上述数据中500和-500意义相同吗?(500和-500意义相反,一个是存入,一个是支出)。你能用刚才的方法快速而又准确地表示出向东走100m和向西走200m、前进20步和后退25步吗?说说你是怎么表示的?师把学生的表示结果一一板书在黑板上。

2.归纳正数和负数。

(1)你能把黑板上板书的这些数进行分类吗?小组讨论交流。

(2)教师展示分类的结果,适时讲解。像+8,+4,+2000,+500,+100,+20这样的数,我们把它们叫做正数,前面的+号也可以省略不写。像-8,-4,-500,-20这样的数,我们把它叫做负数。

(3)那么0应该归为哪一类呢?组织学生讨论,相互发表意见。师设难:“我认为0应该归为正数一类。”

归纳: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

(4)你在什么地方见过负数?教师鼓励学生注意联系实际举出更多的例子。

【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第4页的“做一做”第2题。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第3课时 在数轴上表示正数、0和负数


【教学内容】

借助数轴理解正数和负数的意义(教材第5页例3)。

【教学目标】

1.借助数轴初步理解正数、0、负数。

2.初步体会数轴上数的顺序,完成对数的结构的初步构建以及正数与负数的比较。

【重点难点】

认识数轴、0。


【情景导入】

教师用CAI课件演示教材第5页的主题图。

教师:如何在一条直线上表示出他们运动后的情况呢?

【新课讲授】

教学例3。

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认识负数


认识负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的作用,感受运用负数的需要和方便。
2.使学生知道正数和负数的读法和写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3.使学生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正数和负数以及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温度计、练习纸、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感受生活中的相反现象)
1、游戏:我们来玩个游戏轻松一下,游戏叫做《我反 我反 我反反反》。游戏规则:老师说一句话,请你说出与它相反意思的话。
①向上看(向下看)②向前走200米(向后走200米)③电梯上升15层(下降15层)。
2、下面我们来难度大些的,看谁反应最快。
①我在银行存入了500元(取出了500元)。②知识竞赛中,五(1)班得了20分(扣了20分)。
③10月份,学校小卖部赚了500元。(亏了500元)。④零上10摄氏度(零下10摄氏度)。
说明什么是相反意义的量(意义正好相反)
3、谈话:周老师的一位朋友喜欢旅游, 11月下旬,他又打算去几个旅游城市走一走。我呢,特意帮他留意了一下这几个地方在未来某天的最低气温,以便做好出门前衣物的准备。下面就请大家一起和我走进天气预报。(天气预报片头)
二、教学例1
1、认识温度计,理解用正负数来表示零上和零下的温度。
课件出示地图:点击南京出示温度计和南京的图片。首先来看一下南京的气温。
这里有个温度计。我们先来认识温度计,请大家仔细观察:这样的一小格表示多少摄氏度呢?5小格呢?10小格呢?
B、现在你能看出南京是多少摄氏度吗? (是0℃。)你是怎么知道的?(那里有个0,表示0摄氏度)。
(2)上海的气温:上海的最低气温是多少摄氏度呢?(在温度计上拨一拨)拨的时候是怎样想的呢?(在零刻度线以上四格)
指出:上海的气温比0℃要高,是零上4摄氏度。(教师结合课件,突出上海的气温在零刻度线以上)。
(3)了解首都北京的最低气温:北京又是多少摄氏度呢?与南京的0℃比起来,又怎样了呢?(比南京的0℃要低)你能用一个手势来表示它和0℃的关系吗?(对,北京的气温比0度低,是零下4摄氏度)你能在温度计上拨出来吗?
(4)比较:“4℃”和“—4℃”的意义相同吗?有什么不同?(不一样,一个在0℃以上,一个在0℃以下)。
① 上海的气温比0℃高,是零上4摄氏度,我们可以记作+4℃,读作正四摄氏度,写的时候先写一个正号(指出是正号不是加号,意义和读法都不同了)再写一个4(板书),大家跟我一起来比划一下。+4也可以直接写成4,把正号省略了。所以同学们所说的4℃也就是+4℃。(板书)
负号能不能省略不写?为什么?
② 北京的气温比0℃低,是零下4摄氏度。我们可以用-4℃来表示零下4摄氏度(板书-4)。跟老师一起来读一下。写的时候可以先写一个负号(指出是负号不是减号)再写一个4就可以了,同桌互相比划一下。
(5)小结:通过刚才对三个城市的温度的了解,我们知道记录温度时,以0℃为界线,用象+4或4这些数可以来表示零上温度,用-4这样的数可以表示零下温度。
2、试一试:学生看温度计,写出各地的温度,并读一读。(写在卡片上)
3、听一段中央台的天气预报,将你听到城市的最低和温度记录下来。
4、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得出:以零摄氏度为界线,零上温度用正几或直接用几来表示,零下温度用负几来表示。
三、学习珠峰、吐鲁番盆地的海拔表达方法(p4第2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从山脚到山顶,气温相差很大,这是和它的海拔高度有关的。最近经国家测绘局公布了珠峰的最新海拔高度。老师把有关网页带来了。(课件出现网页,上面有简单的文字介绍)。谁来读一读这段介绍。
2、今天老师还带来一张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图,请看。(课件动态地演示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图)。从图上,你看懂了些什么?
3、我们再来看新疆的吐鲁番盆地的海拔图。(动态演示吐鲁番盆地的海拔情况)。
你又能从图上看懂些什么呢?(引导学生交流,回答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8844.43米;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155米)。
4、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大家再想想:你能用一种简单的方法来记录一下这两个地方的海拔吗?
(1)交流: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可以记作:+8844.43米或8844.43米。
吐鲁番盆地的海拔可以记作:-155米。(板书)
(2)小结:以海平面为界线,+8844.43米或8844.43米这样的数可以表示海平面以上的高度,-155米这样的数可以表示海平面以下的高度。
四、小组讨论,归纳正数和负数。
1、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收集到了一些数据(课件显示)我们可以用这些数来表示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还可以表示海平面以上的高度和海平面以下的高度。那么你们观察一下这些数,它们一样吗?你们想帮它们分分类吗?
2、学生交流、讨论。
3、指出:因为+8844.43也可以写成8844.43米,所以有正号和没正号都可以归于一类。提出疑问:0到底归于哪一类?(引导学生争论,各自发表意见)
① 如果都同意分三类的,老师可以出难题:我觉得0可以分在4它们一类啊,你们怎么来说服我?
② 如果有学生发表分三类的,有的分两类的,可以引导他们互相争论。
4、小结:什么是正数、负数?
师:(结合图)我们从温度计上观察,以0℃为界限线,0℃以上的温度用正几表示,0℃以下的温度用负几表示。同样,以海平面为界线,高于海平面的高度我们用正几来表示,低于海平面我们用负几表示。0是正负数的分界点,把正数和负数分开了,它谁都不属于。但对于正数和负数来说,它却必不可少。我们把以前学过的,象+4、16、3/8、0.5、+8844.43等这样的数叫做正数;象-4、-155等这样的数我们叫做负数;而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板书)这节课我们就和大家一起来认识正数和负数。(板书:认识正数和负数)
五、联系生活,巩固练习
1.练习一第2、3题
2.你知道吗:水沸腾时的温度是____。 水结冰时的温度是____。 地球表面的最低温度是 。
3.讨论生活中的正数和负数
(1)存折:这里的-800表示什么意思?(以原来的钱为标准,取出了800元记作-800;存入了1200元记作1200元,还可以记作+1200元)
(2)电梯:这里的1和-1表示什么意思?(以地平面为界线,地平面以上一层我们用1或+1来表示,-1就表示地下一层)。老师现在要到33层应该按几啊?要到地下3层呢?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正数和负数。在我们的生活中,零摄氏度以上和零摄氏度以下,海平面以上和海平面以下,得分与失分等都具有相反的意义,我们都可以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


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经过一学期“生本对话”课题研究,全班已基本形成课前自学的习惯。在此基础上,本学期提高了对预习的要求(不仅要完成课后“做一做”,而且要尝试提出有思考价值的数学问题),也想逐步改变教学方式,以学生的问题带动全课的教学推进。
今天,学生在例1环节只提出了教材中的一个问题“16℃和—16℃的意义相同吗”,并追问了“为什么”,再无其它疑问。对于“为什么”也回答得很清晰,看来生活积淀为负数的学习打好了坚实的基础。在此,我补充了认识温度计上的温度这一知识点。主要出于以下两点考虑:一是为第二课时数轴上表示正负数做准备;二是联系生活实际,提升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我所绘制的温度计是以5℃为一个单位长度,在练习中发现部分学生读或指温度时有错误,主要是—16℃与—14℃易混淆。在此引导学生辨析,并教给他们方法。
在例2中学生质疑的问题明显增加。有(1)“正数、负数的意义是什么”;(2)“正数、负数的区别是什么”;(3)“为什么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4)“算式中的会有负数吗?如果有,它和减号如何区分?”其中前三个问题是本节课内容,后一个问题涉及到初中的代数知识。学生们答疑的水平较高。如第一问,回答问题的学生不是像教材那样用举例子的方式来描述正、负数的意义,而是用抽象概括的语言总结其含义。“大于0的数是正数,小于0的数是负数”,多棒呀,看来学生的能力不可小瞧!第三个问题是由我解释,从而帮助学生了解其原因。最后一个问题为帮助学生更好实现中小衔接,我也进行了补充介绍,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
但学生的此次质疑还不够全面,主要表现在对读法较忽视。为此,我补充提问了“+”号可以省略吗?省略后怎样读?它还是正数吗?“—”号可以省略吗?为什么?怎样读?强调读法及正负数的表示方法。
最后,根据本班学情,我补充了下列练习,提升综合应用能力。下面记录的是3位学生的期末数学考试成绩。以他们的平均成绩为标准,把平均分记为0分,超过平均分记为正、不足的分数为负,在表格中用正、负数表示他们的分数。

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负数(二)


负数(二)
教学内容:比较正数和负数的大小。
教学目的:
1、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
2、初步体会数轴上数的顺序,完成对数的结构的初步构建。
教学重、难点:负数与负数的比较。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读数,指出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8 5.6 +0.9 - + 0 -82
2、如果+20%表示增加20%,那么-6%表示 。
二、新授:
(一)教学例3:
1、怎样在数轴上表示数?(1、2、3、4、5、6、7)
2、出示例3:
(1)提问你能在一条直线上表示他们运动后的情况吗?
(2)让学生确定好起点(原点)、方向和单位长度。学生画完交流。
(3)教师在黑板上话好直线,在相应的点上用小图片代表大树和学生,在问怎样用数表示这些学生和大树的相对位置关系?(让学生把直线上的点和正负数对应起来。
(4)学生回答,教师在相应点的下方标出对应的数,再让学生说说直线上其他几个点代表的数,让学生对数轴上的点表示的正负数形成相对完整的认识。
(5)总结:我们可以像这样在直线上表示出正数、0和负数,像这样的直线我们叫数轴。
(6)引导学生观察:
A、从0起往右依次是?从0起往左依次是?你发现什么规律?
B、在数轴上除了可以表示整数外,还可以表示分数和小数。请学生在数轴上分别找到1.5和-1.5对应的点。如果从起点分别到1.5和-1.5处,应如何运动?
(7)练习:做一做的第1、2题。
(二)教学例4:
1、出示未来一周的天气情况,让学生把未来一周每天的最低气温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并比较他们的大小。
2、学生交流比较的方法。
3、通过小精灵的话,引出利用数轴比较数的大小规定: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从小到大的顺序。
4、再让学生进行比较,利用学生的具体比较来说明“-8在-6的左边,所以-8〈-6”
5、再通过让另一学生比较“8〉6,但是-8〈-6”,使学生初步体会两负数比较大小时,绝对值大的负数反而小。
6、总结:负数比0小,所有的负数都在0的左边,也就是负数都比0小,而正数比0大,负数比正数小。
7、练习:做一做第3题。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一第4、5题。
2、练习一第6题。
3、某日傍晚,黄山的气温由上午的零上2摄氏度下降了7摄氏度,这天傍晚黄山的气温是 摄氏度。
四、全课总结
(1)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从小到大的顺序。
(2)负数比0小,正数比0大,负数比正数小。
第二课教学反思:
许多教师认为“负数”这个单元的内容很简单,不需要花过多精力学生就能基本能掌握。可如果深入钻研教材,其实会发现还有不少值得挖掘的内容可以向学生补充介绍。
例3——两个不同层面的拓展:
1、在数轴上表示数要求的拓展。
数轴除了可以表示整数,还可以表示小数和分数。教材例3只表示出正、负整数,最后一个自然段要求学生表示出—1.5。建议此处教师补充要求学生表示出“+1.5”的位置,因为这样便于对比发现两个数离原点的距离相等,只不过分别在0的左右两端,渗透+1.5和—1.5绝对值相等。
同时,还应补充在数轴上表示分数,如—1/3、—3/2等,提升学生数形结合能力,为例4的教学打下夯实的基础。
2、渗透负数加减法
教材中所呈现的数轴可以充分加以应用,如可补充提问:在“—2”位置的同学如果接着向西走1米,将会到达数轴什么位置?如果是向东走1米呢?如果他从“—2”的位置要走到“—4”,应该如何运动?如果他想从“—2”的位置到达“+3”,又该如何运动?其实,这些问题就是解决—2—1;2+1;—4—(—2);3—(—2)等于几,这样的设计对于学生初中进一步学习代数知识是极为有利的。
例4——薄书读厚、厚书读薄。
薄书读厚——负数大小比较的三种类型(正数和负数、0和负数、负数和负数)
例4教材只提出一个大的问题“比较它们的大小”,这些数的大小比较可以分为几类?每类比较又有什么方法,教材则没有明确标明。所以教学中,当学生明确数轴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从小到大的顺序基础上,我还挖掘了三种不同类型,一一请学生介绍比较方法,将薄书读厚。
将厚书读薄——无论哪种类型,比较方法万变不离其宗。
无论哪种比较方法,最终都可回归到“数轴上左边的数比右边的数小。”即使有学生在比较—8和—6大小时是用“8>6,所以—8<—6”来阐述其原因,其实也与数轴相关。因为当绝对值越大时,表示离原点的距离越远,那么在数轴上表示的点也就在原点左边越远,数也就越小。所以,抓住精髓就能以不变应万变。
在此,我还补充了—3/7和—2/5比较大小的练习,提升学生灵活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负数


第一单元 负数
第一课时 总第1课时 授课日期: 月 日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的作用,感受运用负数的需要和方便。
2.使学生知道正数和负数的读法和写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3.使学生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正数和负数以及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教学具准备:
温度计、练习纸、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感受生活中的相反现象)
1、游戏:我们来玩个游戏轻松一下,游戏叫做《我反 我反 我反反反》。游戏规则:老师说一句话,请你说出与它相反意思的话。
①向上看(向下看)②向前走200米(向后走200米)③电梯上升15层(下降15层)。
2、下面我们来难度大些的,看谁反应最快。
①我在银行存入了500元(取出了500元)。②知识竞赛中,五(1)班得了20分(扣了20分)。
③10月份,学校小卖部赚了500元。(亏了500元)。④零上10摄式度(零下10摄式度)。
3、谈话:周老师的一位朋友喜欢旅游, 11月下旬,他又打算去几个旅游城市走一走。我呢,特意帮他留意了一下这几个地方在未来某天的最低气温,以便做好出门前衣物的准备。下面就请大家一起和我走进天气预报。(天气预报片头)
二、教学例1
1、认识温度计,理解用正负数来表示零上和零下的温度。
出示地图:点击南京出示温度计和南京的图片。首先来看一下南京的气温。
这里有个温度计。我们先来认识温度计,请大家仔细观察:这样的一小格表示多少摄式度呢?5小格呢?10小格呢?
B、现在你能看出南京是多少摄式度吗? (是0℃。)你是怎么知道的?(那里有个0,表示0摄式度)。
(2)上海的气温:上海的最低气温是多少摄式度呢?(在温度计上拨一拨)拨的时候是怎样想的呢?(在零刻度线以上四格)
指出:上海的气温比0℃要高,是零上4摄式度。
(3)了解首都北京的最低气温:北京又是多少摄式度呢?与南京的0℃比起来,又怎样了呢?(比南京的0℃要低)你能用一个手势来表示它和0℃的关系吗?(对,北京的气温比0度低,是零下4摄式度)你能在温度计上拨出来吗?
(4)比较: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这三个地方的最低气温。仔细观察上海和北京的最低气温,它们一样吗?(不一样,一个在0℃以上,一个在0℃以下)。
① 上海的气温比0℃高,是零上4摄式度,我们可以记作+4℃,读作正四摄式度,写的时候先写一个正号(指出是正号不是加号,意义和读法都不同了)再写一个4(板书),大家跟我一起来比划一下。+4也可以直接写成4,把正号省略了。所以同学们所说的4℃也就是+4℃。(板书)
② 北京的气温比0℃低,是零下4摄式度。我们可以用-4℃来表示零下4摄式度(板书-4)。跟老师一起来读一下。写的时候可以先写一个负号(指出是负号不是减号)再写一个4就可以了,同桌互相比划一下。
(5)小结:通过刚才对三个城市的温度的了解,我们知道记录温度时,以0℃为界线,用象+4或4这些数可以来表示零上温度,用-4这样的数可以表示零下温度。
2、试一试:学生看温度计,写出各地的温度,并读一读。(写在卡片上)
3、听一段中央台的天气预报,将你听到城市的最低和温度记录下来。
4、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得出:以零摄式度为界线,零上温度用正几或直接用几来表示,零下温度用负几来表示。
三、学习珠峰、吐鲁番盆地的海拔表达方法(p4第2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从山脚到山顶,气温相差很大,这是和它的海拔高度有关的。最近经国家测绘局公布了珠峰的最新海拔高度。老师把有关网页带来了。(出示网页,上面有简单的文字介绍)。谁来读一读这段介绍。
2、今天老师还带来一张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图,请看。(出示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图)。从图上,你看懂了些什么?
3、我们再来看新疆的吐鲁番盆地的海拔图。(动态演示吐鲁番盆地的海拔情况)。
你又能从图上看懂些什么呢?(引导学生交流,回答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8844.43米;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155米)。
4、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大家再想想:你能用一种简单的方法来记录一下这两个地方的海拔吗?
(1)交流: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可以记作:+8844.43米或8844.43米。
吐鲁番盆地的海拔可以记作:-155米。(板书)
(2)小结:以海平面为界线,+8844.43米或8844.43米这样的数可以表示海平面以上的高度,-155米这样的数可以表示海平面以下的高度。
四、小组讨论,归纳正数和负数。
1、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收集到了一些数据我们可以用这些数来表示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还可以表示海平面以上的高度和海平面以下的高度。那么你们观察一下这些数,它们一样吗?你们想帮它们分分类吗?
2、学生交流、讨论。
3、指出:因为+8844.43也可以写成8844.43米,所以有正号和没正号都可以归于一类。提出疑问:0到底归于哪一类?(引导学生争论,各自发表意见)
① 如果都同意分三类的,老师可以出难题:我觉得0可以分在它们一类啊,你们怎么来说服我?
② 如果有学生发表分三类的,有的分两类的,可以引导他们互相争论。
4、小结:(结合图)我们从温度计上观察,以0℃为界限线,0℃以上的温度用正几表示,0℃以下的温度用负几表示。同样,以海平面为界线,高于海平面的高度我们用正几来表示,低于海平面我们用负几表示。0就象一条分界线,把正数和负数分开了,它谁都不属于。但对于正数和负数来说,它却必不可少。我们把象+4、4、+8844.43等这样的数叫做正数;象-4、-155等这样的数我们叫做负数;而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板书)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这节课我们就和大家一起来认识正数和负数。(板书:认识正数和负数)
五、联系生活,巩固练习
1.练习一第2、3题
2.你知道吗:水沸腾时的温度是____。 水结冰时的温度是____。 地球表面的最低温度是 。
3.讨论生活中的正数和负数
(1)存折:这里的-800表示什么意思?(以原来的钱为标准,取出了800元记作-800;存入了1200元记作1200元,还可以记作+1200元)
(2)电梯:这里的1和-1表示什么意思?(以地平面为界线,地平面以上一层我们用1或+1来表示,-1就表示地下一层)。老师现在要到33层应该按几啊?要到地下3层呢?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正数和负数。在我们的生活中,零摄式度以上和零摄式度以下,海平面以上和海平面以下,得分与失分等都具有相反的意义,我们都可以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总2课时 授课日期: 月 日
教学内容:比较正数和负数的大小。
教学目的:
1、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
2、初步体会数轴上数的顺序,完成对数的结构的初步构建。
教学重、难点:负数与负数的比较。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读数,指出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8 5.6 +0.9 -10 +5 0 -82
2、如果+20%表示增加20%,那么-6%表示 。
3、某日傍晚,黄山的气温由上午的零上2摄氏度下降了7摄氏度,这天傍晚黄山的气温是 摄氏度。
二、新授:
(一)教学例3:
1、怎样在数轴上表示数?(1、2、3、4、5、6、7)
2、出示例3:
(1)提问你能在一条直线上表示他们运动后的情况吗?
(2)让学生确定好起点(原点)、方向和单位长度。学生画完交流。
(3)教师在黑板上话好直线,在相应的点上用小图片代表大树和学生,在问怎样用数表示这些学生和大树的相对位置关系?(让学生把直线上的点和正负数对应起来。
(4)学生回答,教师在相应点的下方标出对应的数,再让学生说说直线上其他几个点代表的数,让学生对数轴上的点表示的正负数形成相对完整的认识。
(5)总结:我们可以像这样在直线上表示出正数、0和负数,像这样的直线我们叫数轴。
(6)引导学生观察:
A、从0起往右依次是?从0起往左依次是?你发现什么规律?
B、在数轴上分别找到1.5和-1.5对应的点。如果从起点分别到.5和-1.5处,应如何运动?
(7)练习:做一做的第1、2题。
(二)教学例4:
1、出示未来一周的天气情况,让学生把未来一周每天的最低气温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并比较他们的大小。2、学生交流比较的方法。
3、通过小精灵的话,引出利用数轴比较数的大小规定: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从小到大的顺序。
4、再让学生进行比较,利用学生的具体比较来说明“-8在-6的左边,所以-8〈-6”
5、再通过让另一学生比较“8〉6,但是-8〈-6”,使学生初步体会两负数比较大小时,绝对值大的负数反而小。
6、总结:负数比0小,正数比0大,负数比正数小。
7、练习:做一做第3题。
三、巩固练习1、练习一第4、5题。 2、练习一第6题。
3、实践题记录小组同学的身高和体重,以平均身高体重为标准记为0m或(0kg)。超过的记为正数,不足的记为负数,然后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四、全课总结(1)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从小到大的顺序。
(2)负数比0小,正数比0大,负数比正数小。
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认识负数


认识负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的作用,感受运用负数的需要和方便。
2.使学生知道正数和负数的读法和写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3.使学生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正数和负数以及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温度计、练习纸、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感受生活中的相反现象)
1、游戏:我们来玩个游戏轻松一下,游戏叫做《我反 我反 我反反反》。游戏规则:老师说一句话,请你说出与它相反意思的话。
①向上看(向下看)②向前走200米(向后走200米)③电梯上升15层(下降15层)。
2、下面我们来难度大些的,看谁反应最快。
①我在银行存入了500元(取出了500元)。②知识竞赛中,五(1)班得了20分(扣了20分)。
③10月份,学校小卖部赚了500元。(亏了500元)。④零上10摄氏度(零下10摄氏度)。
说明什么是相反意义的量(意义正好相反)
3、谈话:周老师的一位朋友喜欢旅游, 11月下旬,他又打算去几个旅游城市走一走。我呢,特意帮他留意了一下这几个地方在未来某天的最低气温,以便做好出门前衣物的准备。下面就请大家一起和我走进天气预报。(天气预报片头)
二、教学例1
1、认识温度计,理解用正负数来表示零上和零下的温度。
课件出示地图:点击南京出示温度计和南京的图片。首先来看一下南京的气温。
这里有个温度计。我们先来认识温度计,请大家仔细观察:这样的一小格表示多少摄氏度呢?5小格呢?10小格呢?
B、现在你能看出南京是多少摄氏度吗? (是0℃。)你是怎么知道的?(那里有个0,表示0摄氏度)。
(2)上海的气温:上海的最低气温是多少摄氏度呢?(在温度计上拨一拨)拨的时候是怎样想的呢?(在零刻度线以上四格)
指出:上海的气温比0℃要高,是零上4摄氏度。(教师结合课件,突出上海的气温在零刻度线以上)。
(3)了解首都北京的最低气温:北京又是多少摄氏度呢?与南京的0℃比起来,又怎样了呢?(比南京的0℃要低)你能用一个手势来表示它和0℃的关系吗?(对,北京的气温比0度低,是零下4摄氏度)你能在温度计上拨出来吗?
(4)比较:“4℃”和“—4℃”的意义相同吗?有什么不同?(不一样,一个在0℃以上,一个在0℃以下)。
① 上海的气温比0℃高,是零上4摄氏度,我们可以记作+4℃,读作正四摄氏度,写的时候先写一个正号(指出是正号不是加号,意义和读法都不同了)再写一个4(板书),大家跟我一起来比划一下。+4也可以直接写成4,把正号省略了。所以同学们所说的4℃也就是+4℃。(板书)
负号能不能省略不写?为什么?
② 北京的气温比0℃低,是零下4摄氏度。我们可以用-4℃来表示零下4摄氏度(板书-4)。跟老师一起来读一下。写的时候可以先写一个负号(指出是负号不是减号)再写一个4就可以了,同桌互相比划一下。
(5)小结:通过刚才对三个城市的温度的了解,我们知道记录温度时,以0℃为界线,用象+4或4这些数可以来表示零上温度,用-4这样的数可以表示零下温度。
2、试一试:学生看温度计,写出各地的温度,并读一读。(写在卡片上)
3、听一段中央台的天气预报,将你听到城市的最低和温度记录下来。
4、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得出:以零摄氏度为界线,零上温度用正几或直接用几来表示,零下温度用负几来表示。
三、学习珠峰、吐鲁番盆地的海拔表达方法(p4第2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从山脚到山顶,气温相差很大,这是和它的海拔高度有关的。最近经国家测绘局公布了珠峰的最新海拔高度。老师把有关网页带来了。(课件出现网页,上面有简单的文字介绍)。谁来读一读这段介绍。
2、今天老师还带来一张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图,请看。(课件动态地演示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图)。从图上,你看懂了些什么?
3、我们再来看新疆的吐鲁番盆地的海拔图。(动态演示吐鲁番盆地的海拔情况)。
你又能从图上看懂些什么呢?(引导学生交流,回答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8844.43米;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155米)。
4、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大家再想想:你能用一种简单的方法来记录一下这两个地方的海拔吗?
(1)交流: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可以记作:+8844.43米或8844.43米。
吐鲁番盆地的海拔可以记作:-155米。(板书)
(2)小结:以海平面为界线,+8844.43米或8844.43米这样的数可以表示海平面以上的高度,-155米这样的数可以表示海平面以下的高度。
四、小组讨论,归纳正数和负数。
1、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收集到了一些数据(课件显示)我们可以用这些数来表示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还可以表示海平面以上的高度和海平面以下的高度。那么你们观察一下这些数,它们一样吗?你们想帮它们分分类吗?
2、学生交流、讨论。
3、指出:因为+8844.43也可以写成8844.43米,所以有正号和没正号都可以归于一类。提出疑问:0到底归于哪一类?(引导学生争论,各自发表意见)
① 如果都同意分三类的,老师可以出难题:我觉得0可以分在4它们一类啊,你们怎么来说服我?
② 如果有学生发表分三类的,有的分两类的,可以引导他们互相争论。
4、小结:什么是正数、负数?
师:(结合图)我们从温度计上观察,以0℃为界限线,0℃以上的温度用正几表示,0℃以下的温度用负几表示。同样,以海平面为界线,高于海平面的高度我们用正几来表示,低于海平面我们用负几表示。0是正负数的分界点,把正数和负数分开了,它谁都不属于。但对于正数和负数来说,它却必不可少。我们把以前学过的,象+4、16、3/8、0.5、+8844.43等这样的数叫做正数;象-4、-155等这样的数我们叫做负数;而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板书)这节课我们就和大家一起来认识正数和负数。(板书:认识正数和负数)
五、联系生活,巩固练习
1.练习一第2、3题
2.你知道吗:水沸腾时的温度是____。 水结冰时的温度是____。 地球表面的最低温度是 。
3.讨论生活中的正数和负数
(1)存折:这里的-800表示什么意思?(以原来的钱为标准,取出了800元记作-800;存入了1200元记作1200元,还可以记作+1200元)
(2)电梯:这里的1和-1表示什么意思?(以地平面为界线,地平面以上一层我们用1或+1来表示,-1就表示地下一层)。老师现在要到33层应该按几啊?要到地下3层呢?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正数和负数。在我们的生活中,零摄氏度以上和零摄氏度以下,海平面以上和海平面以下,得分与失分等都具有相反的意义,我们都可以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


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经过一学期“生本对话”课题研究,全班已基本形成课前自学的习惯。在此基础上,本学期提高了对预习的要求(不仅要完成课后“做一做”,而且要尝试提出有思考价值的数学问题),也想逐步改变教学方式,以学生的问题带动全课的教学推进。
今天,学生在例1环节只提出了教材中的一个问题“16℃和—16℃的意义相同吗”,并追问了“为什么”,再无其它疑问。对于“为什么”也回答得很清晰,看来生活积淀为负数的学习打好了坚实的基础。在此,我补充了认识温度计上的温度这一知识点。主要出于以下两点考虑:一是为第二课时数轴上表示正负数做准备;二是联系生活实际,提升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我所绘制的温度计是以5℃为一个单位长度,在练习中发现部分学生读或指温度时有错误,主要是—16℃与—14℃易混淆。在此引导学生辨析,并教给他们方法。
在例2中学生质疑的问题明显增加。有(1)“正数、负数的意义是什么”;(2)“正数、负数的区别是什么”;(3)“为什么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4)“算式中的会有负数吗?如果有,它和减号如何区分?”其中前三个问题是本节课内容,后一个问题涉及到初中的代数知识。学生们答疑的水平较高。如第一问,回答问题的学生不是像教材那样用举例子的方式来描述正、负数的意义,而是用抽象概括的语言总结其含义。“大于0的数是正数,小于0的数是负数”,多棒呀,看来学生的能力不可小瞧!第三个问题是由我解释,从而帮助学生了解其原因。最后一个问题为帮助学生更好实现中小衔接,我也进行了补充介绍,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
但学生的此次质疑还不够全面,主要表现在对读法较忽视。为此,我补充提问了“+”号可以省略吗?省略后怎样读?它还是正数吗?“—”号可以省略吗?为什么?怎样读?强调读法及正负数的表示方法。
最后,根据本班学情,我补充了下列练习,提升综合应用能力。下面记录的是3位学生的期末数学考试成绩。以他们的平均成绩为标准,把平均分记为0分,超过平均分记为正、不足的分数为负,在表格中用正、负数表示他们的分数。

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比例


比例


单元教学目标:
1.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

2.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量的实例,能运用比例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认识正比例关系的图像,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出图像,会根据其中一个量在图像中找出或估计出另一个量的值。

4.了解比例尺,会求平面图的比例尺以及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5.认识放大与缩小现象,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

6.渗透函数思想,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第1课时 比例的意义


教学内容:比例的意义
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能应用比例的意判断两个比能否成比例。
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找出相等的比组成比例。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
什么是比?什么叫比值?怎样求比值?
2.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12:16
3/4:1/8
4.5:2.7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1)实物投影呈现课文情境图。(不出现国旗长、宽数据)
①说一说各幅图的情景。
②图中有什么相同之处?
(2)这几面国旗的形状一样,但长和宽却各不相同。请大家算一算它们长和宽的比,看看能发现什么?
(3)(指教室里的国旗)这面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值是多少?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60:40=3/2
操场上的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值是多少?与这面国旗有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长、宽比值。
2.4:1.6=3/2
两面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值相等。
板书:2.4:1.6=60:40
也可以写成:2.4/1.6.=60/40
(4)找比例。
师:在这四面国旗的尺寸中,你还能找出哪些比可以组成等式?
如:5:10/3=15:10
5:10/3=2.4:1.6
15?10=2.4/1.6
15/10=60/40
(5)什么是比例?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6)1:2是是比例吗?你能把它组成一个比例吗?
(7)完成教材“做一做”。
第1题。
什么样的比可以组成比例?
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说一说你是怎么找的。
同学之间互相交流,检验各自所写的比例。
第2题。
学生独立写比例,看谁写得多。
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说一说你是怎么写的,一共可以写多少个不同的比例。
3.课堂小结。
(1)什么叫做比例?
(2)一个比例式可以改写成几个不同的比例式?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文练习六第1~3题。

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复习环节发现部分学生对求比值出现知识遗忘。特别是对于如何求两个小数或两个分数的比值,而这部分知识是本课判断能否组成比例的关键,所以在复习中必须舍得花时间,夯实基础后才能继续推进新授学习。
在总结比例概念的时机上,我对教材稍做修改。因为仅从一个例子就要求学生概括出比例的含义,对他们而言难度较大。因此,我在教学完2.4:16.=60:40后,请学生们把四面国旗长和宽的比,也根据比值相等的组成等式.在此基础上再提问“怎样的式子叫做比例?”明显感觉学生们能够根据实践经验较准确地抽象出概念。同时,建议在巩固练习中补充概念的判断题,如:6:10和9:15,(虽然两个比的比值相等,但因为没有组成式子,所以不是比例。)
做一做第2题隐含着初中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的性质,教参给出了4个比例,“2∶4 = 1.5∶3、4∶2 = 3∶1.5、2∶1.5 = 4∶3、1.5∶2 = 3∶4。”其实应该共可写出8个比例。交换等号两边的比,还可以组成4个不同的比例1.5:3=2:4、3:1.5=4:2、4:3=2:1.5、 3:4=1.5:2。为什么仅仅相换了等号两边的比,就应该算作不同的比例呢?(必须结合比例各部分的名称来解释)怎样才能将4个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地写出8个比例来呢?(我觉得在学习完比例的基本性质后更容易理解)。因此,将此题下移至比例的基本性质一课完成。
练习六第1题必须特别关注,因为其中第2、4小题体现了正比例的特点。因此,在教学中,我不仅要求学生判断“相对应的两个量的比能否组成比例”,还补充要求他们回答相应两个量的比值表示的含义。如第2小题,有的学生用箱子数量:质量,那么比值的含义应该为每千克的箱子是多少个。也有的学生用质量:箱子数量,那么比值的含义则为每个条子的质量。通过练习,强化数量关系,为后继学习作好铺垫。
练习六第2题,如果将4个数两两排列求比值,有12种情况,再从中找出比值相等的组成比例太麻烦,有没有比较方便快捷的方法呢?有!孩子们发现:将的数与第二大的数组成比;将剩下的两个数也按大数比小数组成比,就能够较快判断出所组成的比能否组成比例。

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比例的意义


比例的意义


教学内容:比例的意义
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能应用比例的意判断两个比能否成比例。
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找出相等的比组成比例。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
什么是比?什么叫比值?怎样求比值?
2.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12:16
3/4:1/8
4.5:2.7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1)实物投影呈现课文情境图。(不出现国旗长、宽数据)
①说一说各幅图的情景。
②图中有什么相同之处?
(2)这几面国旗的形状一样,但长和宽却各不相同。请大家算一算它们长和宽的比,看看能发现什么?
(3)(指教室里的国旗)这面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值是多少?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60:40=3/2
操场上的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值是多少?与这面国旗有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长、宽比值。
2.4:1.6=3/2
两面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值相等。
板书:2.4:1.6=60:40
也可以写成:2.4/1.6.=60/40
(4)找比例。
师:在这四面国旗的尺寸中,你还能找出哪些比可以组成等式?
如:5:10/3=15:10
5:10/3=2.4:1.6
15?10=2.4/1.6
15/10=60/40
(5)什么是比例?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6)1:2是是比例吗?你能把它组成一个比例吗?
(7)完成教材“做一做”。
第1题。
什么样的比可以组成比例?
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说一说你是怎么找的。
同学之间互相交流,检验各自所写的比例。
第2题。
学生独立写比例,看谁写得多。
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说一说你是怎么写的,一共可以写多少个不同的比例。
3.课堂小结。
(1)什么叫做比例?
(2)一个比例式可以改写成几个不同的比例式?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文练习六第1~3题。

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复习环节发现部分学生对求比值出现知识遗忘。特别是对于如何求两个小数或两个分数的比值,而这部分知识是本课判断能否组成比例的关键,所以在复习中必须舍得花时间,夯实基础后才能继续推进新授学习。
在总结比例概念的时机上,我对教材稍做修改。因为仅从一个例子就要求学生概括出比例的含义,对他们而言难度较大。因此,我在教学完2.4:16.=60:40后,请学生们把四面国旗长和宽的比,也根据比值相等的组成等式.在此基础上再提问“怎样的式子叫做比例?”明显感觉学生们能够根据实践经验较准确地抽象出概念。同时,建议在巩固练习中补充概念的判断题,如:6:10和9:15,(虽然两个比的比值相等,但因为没有组成式子,所以不是比例。)
做一做第2题隐含着初中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的性质,教参给出了4个比例,“2∶4 = 1.5∶3、4∶2 = 3∶1.5、2∶1.5 = 4∶3、1.5∶2 = 3∶4。”其实应该共可写出8个比例。交换等号两边的比,还可以组成4个不同的比例1.5:3=2:4、3:1.5=4:2、4:3=2:1.5、 3:4=1.5:2。为什么仅仅相换了等号两边的比,就应该算作不同的比例呢?(必须结合比例各部分的名称来解释)怎样才能将4个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地写出8个比例来呢?(我觉得在学习完比例的基本性质后更容易理解)。因此,将此题下移至比例的基本性质一课完成。
练习六第1题必须特别关注,因为其中第2、4小题体现了正比例的特点。因此,在教学中,我不仅要求学生判断“相对应的两个量的比能否组成比例”,还补充要求他们回答相应两个量的比值表示的含义。如第2小题,有的学生用箱子数量:质量,那么比值的含义应该为每千克的箱子是多少个。也有的学生用质量:箱子数量,那么比值的含义则为每个条子的质量。通过练习,强化数量关系,为后继学习作好铺垫。
练习六第2题,如果将4个数两两排列求比值,有12种情况,再从中找出比值相等的组成比例太麻烦,有没有比较方便快捷的方法呢?有!孩子们发现:将的数与第二大的数组成比;将剩下的两个数也按大数比小数组成比,就能够较快判断出所组成的比能否组成比例。

感谢您拜读范文资讯网教案频道的“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比较负数的大小”一文,希望“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比较负数的大小”能解决您的教案需求,同时,Fwr816.com还为您精选准备的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新人教版专题!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