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心得体会 > 关于粮食问题的演讲 > 导航 > 学习毛泽东、陈独秀关于阶级问题论述的心得

关于粮食问题的演讲

学习毛泽东、陈独秀关于阶级问题论述的心得。

同样的事情,不同的人,想法自然不一样。心得是自己的理解,也可以是自身受到的感悟和启发。相信每一个人在小学和中学都写过不少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很好地提升我们的思考水平,怎样才能将我们需要的心得体会写好呢?经过收集并整理,小编为你呈上学习毛泽东、陈独秀关于阶级问题论述的心得,供你参考和使用,请收藏和分享。

学习毛泽东、陈独秀关于阶级问题论述的心得

1

读《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有感

细读毛主席的文章《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数遍后,我有了以下几条感悟:

1、只要阶级社会存在,阶级斗争就不会消失。

2、要团结无产阶级进行解放斗争,就一定要正确分析在斗争的各个阶段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敌人。

首先说说我的第一条感悟,自形成阶级社会以来,阶级斗争就伴随着历史的发展。阶级斗争不是请客吃饭,是要流血掉脑袋的。统治阶级对被统治阶级压迫越深越残酷,斗争也就越激烈越残酷,往往每一次的反抗的结果都会是累累白骨,太久远的历史已经消散在风雨中了,而近代波澜壮阔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则离我们并不遥远,那些残酷的流血牺牲我们仍然可以从照片甚至亲历者的言传中了解。当今世界大体上歌舞升平,然而这只是表面现象,阶级矛盾仍然存在这世界的各个角落,阶级斗争并不会在这种缓和的表象下消失,在未来很长一段路阶级斗争仍然存在。

那么这也就是我所感悟的第二点,既然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阶级斗争仍然存在,那么作为一个共产主义者,一个无产阶级的一份子,我(们)一定要正确分析在各个阶段我们的朋友是谁,我们的敌人是谁。如果弄不清我(们)的朋友是谁,敌人是谁,我(们)是要吃大亏的。

理论水平有限,难以表达更多的感悟,同时也需要更细细研读文章以及其他著作名篇。

2
阶级理论学习心得

一、阶级的立场

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敌人?是革命的首要问题。因此在不同时期和情况正确地认识各路阶级的立场,是至关重要的。阶级的立场与其在社会的经济地位息息相关,换句话说,决定阶级立场的主要矛盾就是阶级的经济利益,阶级合于利好的方面,反于利损的方面。

以半殖民地半封建时期的中国的几个阶级为例:

1、地主阶级与买办阶级的经济利益与外国资本完全绑定一起,所以这些阶级的立场是完全站在外国资本处的。

2、代表着民族资产阶级的中产阶级,其经济利益被外国资本损害,因此中产阶级反对着外国资本。中产阶级面对无产阶级时态度似乎是矛盾的:在无产阶级还处于弱小、自发的阶段时,主要是进行着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与中产阶级的经济利益一致,此时中产阶级对无产阶级是赞同的;但当无产阶级发展壮大,有了组织,意识到了自己推翻一切资产阶级的历史任务时,中产阶级的经济利益就受到了损害,这时中产阶级便又倒过来反对无产阶级了。中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矛盾的态度统一于经济利益这一主要矛盾上。

3、小资产阶级,小资阶级受着外国资本和封建地主阶级的盘剥,因此面对经济利益损害,小资阶级是反帝反封建的。但由于若发生阶级对抗,小资阶级首先要付出自给自足生活这个机会成本,所以又在面对利益损害下,小资阶级的反帝反封建有着极强的妥协性,越富足则机会成本越高,则越妥协,由此小资阶级由其富足程度大致分裂为左中右三派。对于无产阶级的斗争,由于无产阶级的斗争表面上即不损害亦不利好小资阶级的利益,因此小资阶级对无产阶级是观望态度的,但当无产阶级革命可以看得见胜利的曙光时,站队的机会成本变小,小资阶级便会开始投机活动,与无产阶级分享革命胜利的红利。

4、广大的无产阶级,无产阶级是被资产阶级奴役的一个阶级,其经济利益被资产阶级深深伤害,且没有什么可以经济可以失去了,所以无论是对外国资本,附庸于外国资本的封建地主,还是中产阶级都有极强的斗争决心。

总的来说,阶级是根据社会经济地位划分的人的群体。和个人一样,阶级也具有趋利避害的本质属性,合于利好的方面,反于利损的方面,由经济利益的利损来决定其立场。

二、决定革命对抗胜负的阶级力量

认识革命的首要问题,就是要团结一切可团结的阶级力量,统一战线,分化敌方队伍。决定革命的胜负不靠所谓的正义邪恶,不靠道德法律,靠的完完全全是对抗双方阵营的物质力量大小。物质力量大小主要又与生产力大小,生产规模大小有关。

1、外国资产阶级,其本身代表先进生产力,且横跨大洲,生产规模巨大,物质力量最强。

2、地主与买办阶级,作为外资的附庸,与外国资产阶级结为一体。

3、民族资产阶级,生产力属于先进生产力,但规模小,物质力量不强。

4、小资产阶级,小生产的经济,生产力小于民族资产阶级,但是人数极为众多,规模大,物质力量不可忽略。

5、工业无产阶级,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人数不多,规模不大,物质力量有限。

6、农民,本身生产力落后,但是是中国最为广大的人群,规模巨大,物质力量强大。

由上的对比很容易就可知,无论是只注意同国民党(民族资产阶级)合作,忘记了农民的右倾机会主义,还是只注意工人运动,同样忘记了农民的左倾机会主义,其物质力量都远远小于外国资本主义,革命当然不可避免的遭受失败。只有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工人与物质力量强大的农民团结起来,并且工人阶级进行土改等政策,改革农民的生产状况,进一步释放农民生产力,才有机会能获得革命的胜利。

综上两篇所述,抓住经济利益这个主要矛盾,可以团结共同立场的阶级朋友,对抗、分化相反立场的阶级敌人,改变敌我双方的物质力量对比。再从物质力量的对比计算阶级对抗胜负之数,从而完全把握对抗的策略,进程与胜负。

3
学习心得

毛的阶级分析和独秀的阶级分析是各有优劣的,毛主席的阶级分析几乎涵盖了当时所有阶级,且对每个阶级的心里状态做了基本准确的判断,历史的发展也证明了毛主席对各阶级心态判断的正确性,这种阶级分析判断的方法,在今天仍然有借鉴意义(例如对小资产阶级心里的分析)。

与毛主席不同,陈独秀同志的阶级分析站的视角更高一些,分析是主要从宏观经济基础入手,在对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分析上,两人并没有多大差别,但在对知识分子划分、农民阶级的看法和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方法上,两人的态度显然不同。陈独秀同志认为中国国力孱弱,不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都很弱小,且主要敌人是帝国主义的剥削压迫,革命应先资产阶级革命,推翻帝国主义压迫,建立独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来充分的发展资本主义,同时壮大无产阶级力量,为日后无产阶级革命做准备,而共产党和无产阶级在前期应配合资产阶级革命,而后让权于资产阶级,使其大力发展生产力和锻炼无产阶级阶级意识及生产管理方法,为建立社会主义提供充分的物质基础和管理基础,同时避免过早建立贫穷的社会主义而最终无意义的发生倒退,理论上来说陈独秀的分析和对未来的期望没有什么问题,因为人民共和国的发展历史确实出现的他所指出的一些问题,农民刚从贫穷与压迫中走来的封建性自私性使其农业集体化难度极大,共和国建立时并无工业基础和先进的管理方法导致生产效率和西方甚至是世界平均水平差别都很高,一直在贫穷中的社会主义不断会有资产阶级意识和力量的冲击,从一开始的改革开放市场化,到现在逐步承认资本家的作用扩大私企的生存空间,公有制和工人阶级利益蛋糕百分数确实是在不断让出,网络上也大有鼓吹全面资本主义的公知大v,但是,陈独秀同志过于理论却忽略了现实政治斗争的残酷性,在国民党眼里,不管你是否现在革命与否,你最终都是要革命的,是资产阶级的死敌,当资产阶级彻底掌权,谁能保证它不会对未来的敌人先下手为强呢?看的太远路线太长,反而越容易在过程中出现意外,陈独秀的策略最终使得中共变得及其被动,完全没有自己的力量,最后国民党反目导致革命力量大为损失,在这方面,陈独秀同志有着无可辩驳的错误。

4
学习心得

根据读书活动的要求,本人阅读了陈独秀的《中国国民革命与社会各阶级》和毛泽东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两篇文章,陈独秀的《中国国民革命与社会各阶级》写于1923年12月1日,而毛泽东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则写于1925年12月1日,相差整整两年的时间。从写作时间上来看,写作年代处于同一年代,两篇文章产生于两位不同作者对同一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两篇文章的主题都是对当时中国社会各阶级进行分析,陈独秀对当时中国各阶级主要分为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和农民阶级,毛泽东则分得更详细一些,他认为当时中国各阶级分为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中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半无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而且毛泽东在各阶级下又进行了更细的分类。

在陈独秀的文章中,他列出了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殖民地社会三种不同社会形态下革命的三种不同形式,封建社会爆发的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殖民地社会爆发的是国民民族革命,而他强调的是当时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革命的形式就会是一种对内民主革命和对外民族革命兼有的国民革命形式。该文中陈独秀认为农民占中国人口大多数,而且是国民革命的伟大势力,但他认为农民阶级具有局限性,农民居处散漫不易集中,文化低生活欲望简单保守,需要加以组织才有可能加入国民革命的队伍。尽管如此,农民仍不可直接参加共产的社会革命运动,因为该运动必须要有强大的无产阶级作为主力军,才能够推动革命事业的发展,只有强大的无产阶级才有大规模共同生活生产的需要和可能,独立生产的手工业者和农民都没有这些条件。同时他又认为在中国当时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态下,无产阶级并不强大,很弱小,很幼稚,人数较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也很少,资产阶级也很幼稚但较无产阶级成熟,因此他认为当时的中国无产阶级应当首先加入其他阶级反对本国军阀和外国帝国主义压迫的国民民主和民族革命,革命成功以后理所当然的由资产阶级掌权,而无产阶级想要获得政权则须视工人在革命中的努力程度和世界形势而言,意图说明当时中国弱小的无产阶级不要急于掌权。总之他认为中国当时革命的第一要务是要推翻本国军阀和外国帝国主义的压迫,其他一切在解决这个压迫之前都无从谈起。该文的观点过于重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合作,放大了资产阶级的先进性,部分忽略了资产阶级的妥协性,而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农民阶级的强大力量,没有正确认识如何使农民阶级释放出强大的力量,过分强调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而在毛泽东的文章中,他开篇就以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敌人起笔,明确了文章的主旨是要找到共产党革命的朋友和敌人,以团结真正的朋友攻击真正的敌人,致使革命不走错路,增加革命成功的把握。他对当时中国存在的各阶级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对每个阶级的又拆成数个部分详细讨论,最终得出结论,一切勾结帝国主义的军阀、官僚、买办阶级、大地主阶级以及附属于他们的一部分反动知识界是敌人,工业无产阶级是领导力量,一切半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是最接近的朋友,中产阶级的右翼可能是敌人,左翼可能是朋友。从而摆脱了敌友不明的混沌状态明确了共产党革命需要团结和攻击的对象,指导革命走在正确的道路上不偏离一步一步走向成功。

5
学习心得

两篇文章分别写于1923年12月1日和1925年12月1日,时间相隔不长。独秀同志和主席对当时中国社会阶级分析都相当透彻,有相同点也有区别。

相同点为:都分析了当时社会的资产阶级、半产阶级、无产阶级(这里使用主席的表述)的基本状况和革命愿望的强弱。

区别在于:

1、从文章内容上,主席分析的更加简练、系统、全面和透彻,尤其对农民群体的分析;独秀同志对当时的革命形势分析更多,更深入。

2、都阐述了如何革命。独秀同志提倡联合中国社会所有阶级,只有联合所有阶级,中国革命才可能成功。但并未分析阶级之间的矛盾,片面的认为所有阶级都可以联合,也必须联合。主席,开篇点题,强调要联合朋友对抗敌人。

3、通篇阅读独秀同志的文章,让人感到当时革命的形势非常严峻,并且中国各个阶级,单独革命成功的概率非常小,对中国的革命前途非常悲观。而主席分析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出发点,即是团结朋友对抗敌人,革命意志坚定,目标明确,这才是无产阶级先锋队该有的精气神。

6
学习心得

本次要求学习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和《中国国民革命与社会各阶级》是我曾经多次阅读的两篇重要的理论文章。这两篇文章都写于20世纪20年代中期,在这个时期出现对于阶级问题的理论探讨,并非毛主席和陈独秀的一时心血来潮,而是有着客观必然性和主观必要性。

共产党人历来,而且一定十分重视理论。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从历史经验上看,共产党的重大实践活动,必须首先在理论上捋顺、搞通。在当时,对于刚刚成立的中国共产党而言,一方面理论上十分薄弱,不得不被动地依靠共产国际的指导;另一方面又在实践的推动下,不得不主动地去回答重大关键的理论问题,中国社会阶级的构成和力量对比,就是其中之一。搞不清社会阶级的构成、地位、状况和力量对比,就无法认识革命当前所处的阶段、基本动力、同盟军和敌人。

对于中国到底处于一个什么社会发展阶段,中国的阶级状况是什么,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早期还是一个需要探讨和争论的理论问题。这个基本问题若不被科学地分析和回答,此后一切的实践问题都不可能被解决。当时的中国共产党人,总体上是在实践的压力和要求之下,被推着在理论上前进着,还处于努力用理论解释世界的阶段,没有形成很强的理论自觉和理论体系。而这种状况既是这个党在幼年时期的明证,也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一过程的阶段性体现。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扩展阅读

审计干部学习《论述摘编》心得


《审计干部学习《论述摘编》心得》是一篇好的范文,觉得有用就收藏了,希望对网友有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为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指明了方向,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工作遵循。通过认真学习《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很受教育和启发,也有了新的认识。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这既是我们党的一贯方针和优良传统,也是党不断自我完善、提高执政能力的必然选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要管党,才能管好党;从严治党,才能治好党。这反映了总书记强烈的忧患和危机意识。如果管党不力、治党不严,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党内突出问题得不到解决,那我们党迟早会像当年前苏联东欧国家那样,失去执政资格,被人民所抛弃。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既是我们党应对国际国内风险考验、完成党的执政使命的客观需要,也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要把从严治党要求贯彻到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的各项工作中,必须严格按党章、党的制度和规定办事;对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坚持党性原则,开展积极的批评和自我批评,坚决反对和整治各种不良风气;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严肃处置不合格党员,坚决惩处党内腐败分子,以保证党组织的纯洁性和先进性。
必须坚定理想信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理想信念更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无数共产党员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英勇牺牲,支撑他们的是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精神力量。只有坚定理想信念,干部才能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在关键时刻靠得住、信得过、能放心。总书记的讲话言之凿凿、语重心长,抓住了共产党人理想信念这个关键所在,并针对一些党员干部存在的党性意识、宗旨意识淡漠等问题提出警示,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
必须落实廉政责任。通过学习,更加清醒正确地认识和分析党风廉政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增强了危机感、紧迫感,提高了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主动性、自觉性,进一步明确了工作方向,理清了工作思路。当前,要切实把学习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作为机关的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坚定不移地贯彻好、落实好。一要增强全局意识。把党风廉政建设纳入审计事业发展的全局之中,坚持党风廉政建设与审计业务工作一起部署、一起检查、一起考核,积极探索廉洁从审的有效途径,使党风廉政建设成为审计业务工作的坚强保障。二要增强责任意识。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把廉政建设当作审计工作的生命线,把审计纪律作为审计工作的高压线,促使审计人员坚持做到廉洁从审、依法从审。三要增强纪律意识。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着力提高审计纪律的执行力,对违反廉政制度和各项规定的,视情节给予批评教育、诫勉谈话和组织处理,并列入年度目标考核内容,作为干部奖励惩处、选拔任用和责任追究的重要依据。
必须加强廉政监督。审计工作具有政策性强、涉及面广,被审计单位多、审计人员较为分散的特点。因此,加强廉政监督就显得龙为重要。一方面,要加强内部监督。坚持以作风建设为重点,以规范审计权力行使为核心,认真查找管理上的薄弱环节,从审计现场工作秩序、执行廉政纪律情况、开展文明审计等细节入手,强化对审计人员的管理和监督。另一方面,要加强外部监督。适时安排特约审计员、行风监督员到审计现场检查、参与重大审计项目的实施及结果讨论,充分发挥他们在促进审计人员廉洁从审中的积极作用;定期走访人大、政协以及纪检、信访、司法机关和被审计单位,了解审计人员廉洁从审情况,听取对审计机关廉政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对审计工作程序、质量、结果进行全方位监督,使审计人员自觉守住生命线、不碰高压线,切实维护好审计机关廉洁从审、文明审计的良好形象。
文/孙继春

学习习近平关于廉政论述摘编心得3篇


小编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学习习近平关于廉政论述摘编心得3篇》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这里给大家转摘到小编。


论述摘编心得体会(一):《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和论述摘编》学习体会

3月20日,党支部集体学习《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第六部分"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坚决遏制腐败现象蔓延势头"、第七部分"用好巡视这把反腐利剑".联系实际,我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第一,反腐败是一场输不起的战斗。

老子曰:"腐极必败。"物之腐败化作粪土,官之腐败千夫所指,如果一个政党、一个政权面积化、层次化腐败了,首先将激起人民不满、骚乱人心、动荡社会,党的领导肯定会受到严重的挑战。反腐败是党对腐败分子的坚定回击,是为了维护社会稳定,为了带领亿万人民建设现代化国家,也是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和坚持共产党领导地位的重要保证。

现在,腐败与反腐败呈胶着状态,党面临的是一场攻坚战、持久战,恰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如果时张时弛,彷徨犹豫,歪风随时可能死灰复燃,腐败随时可能卷土重来,甚至变本加厉,后果不堪设想,能否以除恶务尽的态度将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攸关党的生死存亡。在这场殊死较量中,反腐败是一场必须赢的较量,是一场输不起的战斗。

第二,反腐败号角已经吹响。

自十八大召开之时,以习近平同志为党中央总书记的领导班子,对反腐败工作向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郑重宣誓:坚决抵制腐败!不断吹响反腐败斗争的号角,坚持有案必查、有腐必惩,任何人无论职务高低,触犯了党纪国法都要依纪依法严肃查处,决不姑息,党内、军内决不允许腐败分子有藏身之地。党内、军内腐败现象愈演愈烈的趋势正在得到明显的遏制,各类贪官正相继被曝光、被查处,党的优良传统作风正不断得到有效的恢复,人民对消除腐败、扭转风气寄予的厚望正逐步得以实现。

第三,深化反腐败体制机制建设。

为确保反腐倡廉工作的有效推进,深化反腐败体制机制建设,拓宽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强化权力制约和监督,促进权力公开规范透明运行。一是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党委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负主体责任,纪委负监督责任,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追究制,强调各级纪委要履行协助党委加强党风建设和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的职责,加强对同级党委的监督,更好地发挥党内监督专门机关作用。二是强化上级纪委对下级纪委的领导,有利于下级纪委同上级纪委的沟通和联系,有利于纪委更加负责地发挥职能作用,为各级纪委协助党委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更好行使党内监督权,提供了有力的体制保障。三是强化纪委的巡视监督,对所有地方、部门、企事业单位进行全面覆盖巡视,发现问题,严肃查处,形成震慑,真正做到早发现、早报告,促进问题解决,遏制腐败发生。

通过深化反腐败体制机制建设,用制度建设堵住腐败漏洞,防止灯下黑,形成"防腐网",提升党拒腐防变的能力,推动反腐倡廉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

第四,已初步形成"不敢腐"局面。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将反腐败斗争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政治高度,即腐败问题解决不好的必然后果是亡党亡国。在腐败形势依然复杂严峻的情况下,新一届党中央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对治标毫不放松,动真格、出实招,客观结果也表明,经过一年多的斗争,一大批"老虎""苍蝇"被打,已形成了强烈震慑,让有问题的人惶惶不可终日,让人民群众欢欣鼓舞。从十八大以来的反腐败成效看,初步形成了"不敢腐"的局面。

第五,反腐败斗争是人心所向,是正确的决策。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人民深刻感受到了中央全面正风肃纪、重拳反腐的决心和勇气,过去一年,党中央动员各方力量,突破各种阻力,啃下了那么多硬骨头,让人鼓舞和振奋,社会各界对党中央反腐败工作的决策部署、举措成效给予高度评价,这说明反腐败斗争是人心所向,是获得人民大力支持正确的决策。

第六,反腐倡廉的制度化将成为新常态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领导干部有权力就有责任,履职尽责是对干部最起码的要求。有责不追不问,就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有责必追必问,则会收到以儆效尤的效果。简单说就是"对有问题的领导干部,教育一个不如问责一个,问责一个惊醒一片。"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一方面,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另一方面,高度重视反腐倡廉的制度化建设,制度的"笼子"越扎越实,从八项规定到六项禁令,从反"四风"到倡导节俭,做到动真碰硬,狠抓具体,常抓不懈。可以预见,反腐倡廉走向制度化、常态化、法治化,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今后各级领导干部不敢、不能、不想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净化政治生态的重要论述学习心得


小编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净化政治生态的重要论述学习心得》的范文,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这里给大家转摘到小编。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讲话的内容非常丰富,涉及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既有重大理论,也有重大实践问题,既有对党的十八大精神的权威阐述,也有对党的十八大精神的理论拓展,既有对重大理论问题的深刻阐述,也有对具体实践问题的精辟分析。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系列重要讲话,逻辑严密,语言朴实,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博大精深,涵盖了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等各个方面,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为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供了重要理论指导,对于统一全党思想、凝聚全党力量、增强全党信心,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认真学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我感觉收获很多,受益很多。下面我主要就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净化态、营造廉洁从政良好环境的重要论述谈谈学习体会。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改进工作作风,就是要净化政治生态,营造廉洁从政的良好环境。我个人认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净化政治生态,营造廉洁从政的良好环境,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他在讲话中提到共产党人要清正廉洁,要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我个人认为,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就是廉洁从政的良好环境,就是干事创业、求真务实、团结和谐、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关于政治生态的涵义,栗战书同志曾在《人民日报》撰文指出,政治生态是一个地方政治生活现状以及政治发展环境的集中反映,是党风、政风、社会的综合体现,核心是领导干部的党性问题、觉悟问题、作风问题。由此可见,政治生态不仅是党风、政风、社会风气的综合体现,也是党员干部党性、觉悟、作风的综合体现。党风、政风、社会风气的状况,直接决定着政治生态的好坏。正因为如此,栗战书同志强调指出,良好的政治生态,可以内聚人心、外树形象,可以抓好班子、带好队伍,可以集中精力、形成合力。
俗话说,风成于上,俗形于下。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可见,生态环境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对我们党和国家来说,政治生态的好坏,直接取决于党员干部工作作风的好坏。对于当前存在的不少不良风气,习近平总书记有着清醒的认识。他说:现在有一种倾向,好像批评是不得了的事情,批评谁就是得罪谁,出现批评的人不敢批评、被批评的人也不愿被批评等现象,有的与其说是批评与自我批评,还不如说是表扬与自我批评。这是一种不好的风气,甚至对党组织的肌体健康是有危害的。他还指出:现在,社会上奢靡之风、奢华之风很甚。另外,党内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的危害,舌尖上的浪费和车轮上的铺张,令人触目惊心。党内不同程度存在的不敢讲真话、不肯说实话、不愿说心里话的现象,同样也令人担忧。要消除这些不良风气,只能依靠净化政治生态,不断铲除不良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只有真正铲除不良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才有可能从根本上改变政治生态,才有可能从根本净化政治生态。因为很难确保,一颗好的种子在严重污染的环境中能够健康成长,也很难确保,有谁掉入染缸中能够出而不染。
正是清醒认识到这些不良风气的存在及其严重危害,习近平总书记领导中央政治局带头改进工作作风,坚持从自身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以优良的党风政风转作风促民风,从而引导社会风气,净化政治生态。在他的积极倡导下,中央制定下发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条例》等等,部署开展了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全党的作风之弊、行为之垢进行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积极回应广大人民群众的呼声,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使作风建设的成果惠及群众,真正让群众受益,使群众满意,为净化政治生态、努力营造廉洁从政的良好环境而敢于动真碰硬。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