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心得体会 > 业绩第一演讲 > 导航 > 双胞胎兄弟双双考上清华,平时考试轮流拿第一

业绩第一演讲

双胞胎兄弟双双考上清华 平时考试轮流拿第一。

有些事情解决不了不如换个想法,像数学定理一样,它还有逆定理。心得是自己的理解,也可以是自身受到的感悟和启发。心得体会是每一个学生必须经历的写作训练,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很好地提升我们的思考水平,我们写心得体会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双胞胎兄弟双双考上清华 平时考试轮流拿第一”,欢迎你阅读与收藏。

8月26日,清华大学迎来两个长得一模一样的新生——金晨、金曦。这对来自安徽省长丰县的孪生兄弟,同样的个子,同样的眼镜,同样的平头,看上去简直就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两人要不是穿着不同颜色的衣服,很难分清谁是哥哥谁是弟弟。

你追我赶 考试轮流拿第一

今年高考,哥哥金晨考了693分,被清华大学电子系电子信息科学类专业录取。弟弟金曦在发挥欠佳的情况下也考了668分的高分,被录取为清华大学材料系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定向生。

也许是上天的安排,金晨、金曦哥儿俩是1992年4月23日出生的,那天是世界读书日。“这俩孩子从小就特别爱学习、爱读书。”爸爸金道旭说,兄弟俩一直互相鼓励、共同进步。

当被问到哪个孩子学习更好时,金道旭自豪地说,两个孩子的成绩一直不相上下,你追我赶,这次考试老大得第一,下次考试可能就换成老二拿第一了。坐在一旁的哥哥金晨补充道:“这好像都成了一个规律,这次我考第一,那么下一次的第一名肯定是金曦。我和弟弟就是这么着过来的。”

遇到大考时,粗心的弟弟就会略输哥哥一点儿。今年的高考成绩就是证明,哥哥金晨高考成绩列合肥市第3名,其中数学144分、外语140分;弟弟金曦数学得了满分,但理综比哥哥差一些。“老二更擅长难题,如果今年高考试题再难些,可能就是金曦得第一了。”爸爸说。

在学习中,哥儿俩被拿来比较是经常的事,但他们之间没有丝毫隔膜,依然是学习上的亲密伙伴。金晨、金曦分析其中的原因说,学习上他们从来没有刻意在心里跟对方较劲儿,而是更善于从自身找问题、找差距。

兄弟俩把平日里的互帮互助当成一种宝贵的资源和经验。家里原本给他们各准备了一个房间,没想到他们还是喜欢凑到一块儿学习、共同讨论问题,后来又搬回了同一间屋子,并且同睡一张床。爸爸欣慰地说:“家里有两个孩子,好处很多。他们很小就学会分享,谁有好吃的都会留给对方一半,心里装着对方。现在同在一所大学,他们能相互照应,我们也很放心。”

从不熬夜 致胜法宝在课堂

金家兄弟从小学到高中一直同班,两人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3年前,两兄弟在中考时以全县第一名、第二名的好成绩进入长丰一中学习。从小学到高中,两兄弟从未上过补习班、辅导班,晚上也很少“开夜车”,从不熬夜苦读。高一高二时,学校晚上10点下自习,两人回家就睡,中午还坚持午睡,兄弟俩一直都保证每天8小时的充足睡眠。

说起对孩子的教育方法,在长丰县卫生局工作的金道旭说,妻子是名小学教师,金晨、金曦很小的时候,妈妈就注重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每天放学,父母都教育金晨、金曦一定要先做作业,后玩耍。“从小到大,我很少看到俩孩子在家背过单词,但是,英语成绩一直很好。”金道旭说:“原因就是能把课堂时间充分利用起来,学习就不费劲儿了。”“学的时候要投入,玩的时候要尽兴!向课堂45分钟要效率!”这是父母从小教育金晨、金曦时常说的话。

然而,这两个学习不太费劲儿的小伙子高考前也经历了一次小挫折。哥哥金晨告诉记者,他俩在二模考试中没发挥好,成绩不理想,这让老师和家长很担心。后来在老师的帮助下,兄弟俩放下了思想包袱,又重新找回了状态,终于在高考中又把长丰县理科第一、第二名收回囊中。

没上过文化补习班,也从不熬夜苦读,就能取得好成绩,金晨和金曦认为,他们的方法就是善于合理分配和利用时间,找对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且爱一起钻研。遇到难题,他们会在一起谈论,自己解决不了就请教老师,绝不把问题留到第二天。准备一个错题本,把每次做错的试题登记在册,经常回顾反思,也是他们在学习中必用的方法。

爱打篮球 穿坏9双运动鞋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扩展阅读

红色路上清歌收


红色路上清歌收
——记宕昌县支行清收“散小差”贷款纪实
《新时代金融报》记者 吴常森

地处甘肃南部地区的宕昌县是当年红一方面军在这里休整补给给养的红色根据地。近年来,农行陇南宕昌县支行的员工们在这块土地又演义了一曲新时代的长征之歌。他们积极响应总分行党委号召,组织清收人员爬险山、过深沟、涉激流,走遍全县村村户户,坚定“散小差”贷款退出决心不动摇,咬紧“散小差”清收目标不放松,攻克了清收路上的一道又一道屏障,感化了万千贷户,到2005年12月25日,该行已累计退出“散小差”1650户、1330万元,同比多退540万元,其中:退出表外利息154万元,全面完成了市分行下达“散小差”贷款退出户数和本金计划的131%和103%。

充实清收力量 实施拉网清收

宕昌县属国列贫困县,经济基础薄弱,大部分家庭靠外出务工挣钱,加之境内山大沟深,农户居住分散,行内清收力量不足, “散小差”贷款退出成为制约全行业务发展的主要障碍。为了加快退出步伐,针对“散小差”贷款分布广,清收人员相对较弱的实际,今年初他们对全县12名信贷员进行了优化组合,并采取两人一组,组成了六个清收小组,分赴全县31个乡镇实施拉网清收。宕昌县理川镇距县城约50公里,该镇2个乡有该行小额贷款55.8万元,且多数己进入可疑和损失类。负责此地清收的人员于6月份进驻该镇后为不漏村、不掉户、他们起早贪黑,风雨无阻,饿了啃一口方便面,渴了喝一口山泉水,每天行走几十公里山路,跑几十户人家。夏季宕昌,天气变幻无常。有一次5名清收队员到理川乡去清收,他们早上出门时还晴空万里,当行至中途时天气突然阴沉下来,雷鸣挟着闪电,狂风夹杂着暴雨倾斜而下,不到一刻钟山洪泛滥,5名队员急中生智,连忙爬上山坡才躲过被山洪冲走的危险。当他们踩着齐膝深的泥泞来到理川乡理川村时己是凌晨3点多钟。第二天乡亲们望着这些满身泥泞的清收队员,啥话也说不出口了。就这样该组5名清收队员在8天时间内就收回理川乡不良贷款53.8万元,其中有4个村100元以下的小额贷款实现了整村退出。

领导重视文明收贷,感化贷户整村退出。

宕昌县哈达铺镇乌麻村距县城约70公里,这个曾为当年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补给给养的红色根据地,由于山高路险,至今仍不通车,原营业网点撤并后这里便成了全行清收的死角。2005年初,该行将哈达铺镇乌麻村确定为全行退出的重点村,并由行一把手亲自率领4名清收人员进驻该村进行清收。清收工作组到达清收点后打破进村要贷款,上门催贷户的做法,每到一地先向群众讲解当年红军在当地造福百姓的,再联系当前党和政府对“三农”的重视和关怀,通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人情化清收,感化了全村贷户,呈现出由躲债到主动找上门还贷的新转机。有许多贷户在归还了贷款后对清收人员深情地说:“农行给咱们农民在最困难的时候发放贷款解决了吃饭穿衣问题,现在生活有了新变化,我们不能昧了良心忘记党和农行对咱们的关怀”。由于清收方法得当,该组清收队员仅在哈达铺镇乌麻村就清收69户地膜温饱工程贷款5.1万元,种殖业贷款4万元,撤据销户56户,金额最大的仅150元,最小的只有5元,除9户举家外出打工外,基本实现了整村退出。

完善清收激励机制 调动清收人员积极性

为了充分调动全员清收积极性,该行还在用活用好激励政策上狠下功夫,于年初制定了《宕昌县支行不良贷款清收管理办法》,研究讨论制定了万元含量工资制。该工资制在确保清收人员生活费的情况下,将绩效工资与岗位职能工资全部纳入清收考核,每清收不良贷款本息1万元兑付手续费50元。“办法”实施以来,清收人员最多的每月可拿到3400元工资,最少的仅拿700余元。此举极大地调动了清收人员积极性,加快了“散小差”退出步伐。

一个清华学生的毕业感言


本科满街走,硕士多如狗,只有博士可以抖一抖。这就是中国特色的就业行情。

说起来可笑,现在为就业发愁的大学生,从小接受的教育是“世界是你们的……”“要有历史的使命感……为21世纪中国四化建设贡献力量”。N年寒窗下来,才发现自己不但不是什么国家栋梁,而是连参与建设的机会都几乎没有了。

曾经的天之骄子,你被谁抛弃。

大学生已被用人单位抛弃!

用人单位困惑:大学生在写字楼干事不如中专生,在工厂干事不如技术工人。他们能干什么?

大学生也困惑:居然被招过来搞跑腿打杂,收入也压得低低的(尤其应届生)。

其实很多用人单位很无知。他们不知道好多大学学的课程学的都是老黄历的知识外加反美宣传政治教育,老黄历的知识是供那班教授作授课用,因为他们所懂也就是那么多。至于反美宣传政治教育,则是供培养接班人用的。所学与所用无关,这就是中国的教育。

其实很多大学生很幼稚。他们自以为是科技人才,根本不知道中国不同美国,中国发展压根就不是靠科技力量,而是靠廉价劳动力廉价土地和外来投资。前者加上靠压榨外企民企撑起来的行政事业单位,就是中国的用人单位。世界很现实,大学生应该反问自己?你能为用人单位提供什么效益?你愿意象一个鞋厂工人去做鞋换取500RMB/M的工资吗?

为什么美国有硅谷,台湾有科技园?而在中国生产鼠标的企业,居然也敢号称高科技企业?有大学生思考过:中国所谓科技企业有几分高科技含量?中国为什么就是没有发展高科技的大环境?既然中国需要的是廉价劳力而非科技人才,那么大学生的窘况就可想而知。

大学生已被校园抛弃!

不少中学生写作文都会写:国家平均花在每个大学生身上一万元……我们日后自当为国家奉献力量云云。年轻和幼稚使他们忘却问一个问题:那一万元用哪去了?他们踏入大学,才发现大学教职员工居然有一半多的行政人员,闲着没事干却待遇优厚,有人的所有工作仅仅是学期初给学生证盖个章。原来国家的教育经费花来养这班闲人了,计算时却按人头摊算到倒霉的大学生身上。进一步,教育经费哪里来?还不是纳税人——普通的工人农民,众多学生的父母。普通民众的钱转了一圈花到自己子女身上(如上述实际上也并非如此),子女还要在作文中满怀感激国家之情,这可谓中国特色的教育。

大学生还没有意识到:其实学校已经沦落为牟利的工具,换个时髦的名词是“拉动内需”。按此逻辑下去,开设大学教育仅仅是为了促进消费行为而已,学什么内容,是否有利学生发展与就业,则是被忽略的。无数家长省吃俭用仅仅是为了孩子读好的小学好的中学最终好的大学,“惟有读书高”养肥了中国大学里的某些人。

收费高,内容次,毕业就一脚把你踢出校门让学生自生自灭。也难怪现在如此多家长做出明智的选择:送小孩去国外读书。

中国的讲师教授们,一方面受到工作生活巨大压力,一方面又不得不为保住饭碗而向学生撒谎。明明教材已经过时,非要说成是基础;明明对未来工作毫无用处,又可以编些“人的眼光要长远”(将来失业十年后或许有用)“掌握的不是学习内容而是学习方法”(反正到了社会你又要从头学起)之类的谎言。经典案例是某计算机教授居然用一节课讲热启动冷启动,没办法他懂的也就那么多。如果个个学生都不来听课,教师就会失业,这就是谎言产生的原动力。

有幼稚倾向的大学生向用人单位提待遇要求时,会提起读大学付出的心血和代价。可这是愚不可及的行为。这仅仅是因为读大学成本高昂而已,谁告诉你读完大学一定回报丰厚。你中了一场骗局并交了惨重的学费当了冤大头, 你的买主——用人单位可没有义务将高昂的成本承受下来,如果你无法为老板们挣得比你工资多得多的钱的话。

大学生已被舆论抛弃

我觉得这部分是最让人恶心的部分。

翻开报纸等主流媒介。当大学生在就业困境中彷徨无助时,总有一些假惺惺的忠告:大学生能力不足,心高气傲,应当降低自己的期望值。

大学生能力不足?你安排的是什么岗位?我见过有大学生在银行数钞票不如中专生熟练。这叫能力?

心高气傲?我不相信大学生愿意在银行数钞票数一辈子。这么多中国大学生往国外跑,往外企跑,那些国企民企不去检讨自己无法创造一个吸引大学生长久工作的环境,反倒是怪外国人挖了中国人才(你说怪不怪,这时候倒是重视大学生了,不敢多说大学生能力不足心高气傲)。

应当降低自己的期望值?好冠冕堂皇啊。这句话最阴险,也最能暴露某些人的嘴脸。通常说这种话的都是所谓的教育专家和教育部的官僚。此话怎解,500元/月的工资你干吗?300呢,

200呢?我敢保证专家们一定会大力劝大学生接受:降低要求嘛,有你做就不错了。他们会迫不及待的告诉你:失业完全是你自己的责任(再来一次大学生能力不足心高气傲说)。他们巴不得给你支招:援助西部,把你打发到西部哪个穷山僻壤去领取100元/月工资,死在那里就更好。

这些专家和教育官僚,不是站在大学生切身利益的位置为他们说话,而是一屁股站在所谓维护社会稳定的位置说些不嫌腰疼的屁话,核心就是要大学生接受不利的生存状况。西方研究显示高失业率是高犯罪率和社会动乱政权更迭的诱因。社会有如此多的大学生失业,自然是怨气冲天。可别小看这个群体,这可是有着相当智慧的一群人。稳定压倒一切,如何降低失业率?因此专家们热心于“教育”大学生去接受普通工人的低待遇,“教育”大学生不要随便跳槽?

从来这世界便没有救世主?作为一名曾经的大学生,我在此写下自己的感受。鲁迅读礼教书读出了两个字:吃人。而从中国的课本可读出两个字:愚民。大学生应擦亮自己的眼睛,看穿社会的谎言,凭借自己的智慧,就不会没有出路。最可悲的是那些所谓“粪青”,还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真不知道要倒霉到何年何月。

大学生只要不被自己抛弃,就不会给希望和未来所抛弃。

[一个清华学生的毕业感言]

清华毕业感言


以下是来自清华的毕业感言,由整理放送

高山重洋将我们分离,没奈何我只能在回忆中与你重逢,在梦境中与你相遇

你别时的叮咛,在我心头波动着深远的音响,散发着幽兰般素淡的清香。

想说的很多。可是这样的时刻,这样的场合,能留给你的,只有我的默默的祈祷:珍重呵,朋友!

当夕阳将天边的云和地平线上的风景都染成了镶金的油画,渐渐逼近的暮色给我的心头添上几笔怅惘时,我已将心中对你想说的话统统化为诗写在这片草地上

在这十字路口,让我们再一次握手,道一声:珍重,朋友。

航标灯像大海的眼睛,一闪一闪,深情地祝福远航的巨轮,平安驶进彼岸的港口;航标灯又是我的眼睛,一闪一闪,至诚地祝愿远游的赤子,早早回到祖国的大地。

在人生旅途上,有多少美妙的时刻,短暂的别离,这也是一种享受。

短暂的别离,是为了永久的相聚,让我们企盼,那份永恒的喜悦。

三个春夏秋冬,一支温馨和睦的歌,我们共同吟唱至今,真是一生难得。当离别拉开帏幕,让我们握手再唱一首歌。

我珍惜人生中每一次相识,天地间每一份温暖,朋友间每一个知心的默契;就是离别,也将它看成是为了重逢时加倍的欢乐。

火红的彩霞在雨后,真诚的友谊在别后;流水不因石而阻,友谊不因远而疏。

倘若分别是必然的,以往日子望你珍惜,未来的岁月愿你珍重。

我们就要天各一方,我突然感到,你的缺点,也变得那么使人留恋。

我们不得不分离,轻声地说声再见;心里存着感谢,感谢你曾给我一份深厚的友谊。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