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心得体会 > 烟草立足岗位不忘初心演讲稿 > 导航 > 烟草企业岗位绩效工资制度之我见

烟草立足岗位不忘初心演讲稿

烟草企业岗位绩效工资制度之我见。

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基于自己的思考和感悟,我们一般通过心得体会的方式把它呈现出来。小学中学阶段有一项重要的写作训练就是写心得体会,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写好一份优质的心得体会要怎么做呢?为了让你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烟草企业岗位绩效工资制度之我见”,我们后续还将不断提供这方面的内容。

烟草企业岗位绩效工资制度之我见分配机制是企业内部经营机制的重要方面,国有企业的活力大小,很重要的在于内部分配机制是否合理,是否有利于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是否增加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进入世纪,特别是加入后,烟草企业将逐步走向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如果要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的话,就必须对现行的运行机制进行改革,工资分配制度的改革更是首当其冲。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是企业工资制度改革的发展趋势。
一、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岗位绩效工资制度的意义
一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推进和我国市场经济的确立,我国企业将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特别是加入后,烟草企业原有的专卖体制将受到冲击,这就迫使我们烟草企业要尽快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走入市场并广泛地参与市场竞争。作为转换经营机制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工资管理直接服务于企业的人事政策并最终要有利于企业的生产经营发展战略,因此企业的目标和任务是工资管理的首要考虑。
二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需要。由于市场上人力资源的竞争以及工资对劳动者的特殊意义,企业的工资管理还必须考虑到劳动力市场的一般行情、劳动者的最低生活费用要求以及企业的人工成本支付能力,企业在处理工资问题时,还有更加细微的因素需要全面地加以考虑。这一切都在提醒着我们,必须牢牢把握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客观规律相适应的、规范有序、充满活力的工资分配制度,发挥劳动力市场机制的作用,根据企业自身的经济条件自主地决定工资分配制度和分配方式,追求工资管理效益。
三是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的需要。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成了真正独立的商品生产经营者,成为经济活动中生产经营决策的主体。企业要实现利益最大化的经营目标,必然努力降低包括工资在内的经营成本,力求提高劳动力投入的经济效益。在这种情况,工资不再是简单地作为福利来使用,而是作为提高生产力的一种方法、工具和手段。职工工资必须体现劳动力价值。市场的竞争、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力资源的竞争。人是创造财富的能动力量,运用各种手段激励、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管理好现代企业的核心。因此,人才的开发是第一发展战略,企业要发展,就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摆脱传统等级工资制的束缚,打破单一的分配形式,逐步实行以岗位绩效工资制为主要形式的基本工资制度,通过加强岗位分析科学地区别岗位之间的劳动差别,合理确定岗位工资,理顺不同岗位之间的工资分配关系,使工资分配向关键岗位倾斜。工资分配必须坚持将职工工资收入与企业的经济效益和职工的实际劳动贡献挂钩,向劳动力市场价格靠拢,建立起工资分配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才能进一步适应市场竞争的客观要求。
四是企业贯彻按劳分配原则的需要。如果工资制度在各单元的相对比重设置上不科学,顾此失彼,难以把全部工资标准同实际劳动量联系起来,一些工资单元往往成为与劳动无关的“死工资”的现象,造成同工不同酬,不同工同酬,工资分配关系背离了市场劳动力价格,急需的骨干人才收入低于市场价位,从而使得高层次人才流失,而简单劳动岗位人员的收入却大大高于市场价位,人浮于事,工资分配的保障职能过强,激励职能不足,只有执行岗位绩效工资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二、岗位绩效工资制的内涵及特征
岗位绩效工资制是根据岗位技术含量、责任大小、劳动强度和环境优劣等确定岗级,以企业经济效益和劳动力价位确定工资总量,以职工的劳动成果为依据支付劳动报酬,是劳动制度、人事制度与工资制度密切结合的一种工资制度。它应由五个单元构成,一是岗位工资:体现岗位责任、岗位技能、岗位强度、岗位环境等劳动差别的工资单元,是岗位绩效工资制的主体部分(岗位工资标准岗位工资基数×岗位系数)。岗位工资基数必须依据企业支付能力和市场劳动力价格确定,适时调整。岗位系数通过岗位分析综合评价确定。二是年功工资:依据职工为企业累积贡献年限来核定的工资单元,不随岗位的变化而变化,用以调整新老职工分配水平,保护老职工的切身利益,鼓励职工长期稳定的为企业工作,加强职工的稳定性和向心力,增强职工的归属感。三是绩效工资:根据企业的效益和职工的业绩而确定的工资单元,这是岗位绩效工资制度的核心部分,是按劳分配、按贡献大小取酬的主要体现,它把企业的效益与职工的利益紧密的结合起来。四是基础工资:企业依据地方物价水平及最低工资标准来确定,主要体现工资的保障功能。五是津贴:国家规定的政府性津贴及在特殊作业环境、劳动条件、劳动强度下职工生活、生理和心理损害的工资性补偿。
建立岗位绩效工资制可以更大限度发挥工资的管理职能,通过绩效考核,推行工效挂钩,有利于职工主观能动性发挥。绩效工资制与传统的工资制度相比,主要呈现出五个特点:
首先,从制度上直现科学地发挥了工资的“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职能。岗位绩效工资制通过明确各岗位的任职条件、职责范围、技术要求和操作规程,职工只有通过考试(考核)达到岗位要求时,才能竞岗。它对岗不对人,依据企业经济效益和职工竞岗的岗位和岗位劳动成果支付工资,兼顾效益与公平的原则,突出了岗位劳动和技术要素在工资分配中的地位。
其次,减少了平均分配的项目,简化了工资单元,优化了工资结构,有利于发挥工资的调节职能。将各种企业津贴补贴工资单元并入岗位工资,既解决了岗位工资比重少、力度弱,对岗位流动导向不力的矛盾,进一步强化了工资的激励和调节职能,也加强了工资管理。
第三,引入市场机制,调整了工资关系,使工资分配逐步向市场劳动力价位靠拢,强化了市场机制的基础调节作用。调整岗位各子因素的分值,向营销和生产骨干倾斜(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降低一般简单、重复劳动的岗位系数,从岗级划分上拉开了差距。岗位劳动收入趋向市场劳动力价格水平,发挥了工资的“经济杠杆”作用,有利于稳定营销和生产骨干,促进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激励职工提高自身素质。
第四,把职工工资与企业效益捆在一起,使职工和企业形成了利益共同体。岗位工资突出一个“变”字,由企业支付能力和市场劳动力价格两个变量决定;在运行中,强调易岗易薪、岗变薪变。绩效工资突出一个“挂”字,由企业超额利润提成形成,按职工超额劳动进行分配,与企业效益和职工业绩双挂钩。
三、岗位绩效工资制的管理办法
.根据市场变化和工作需要,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定编、定岗、设置岗位,并通过岗位规范明确每一个岗位的责任和上岗条件。通过加强岗位工资的动态管理,实行定期考核,竞争上岗,以岗定薪,建立规范的培训、考核、使用、待遇相结合的机制,以促使职工钻研科学技术,提高业务技能水平。
.岗位工资实行系数标准。岗位按工作性质可分为技术岗位、管理岗位、生产操作服务岗位三个序列。技术岗位序列根据技术含量、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划分岗级,管理岗位按所承担的企业经营指标、管理责任和工作量等因素划分岗位;生产操作服务序列根据工作岗位的劳动特点、技术复杂程度、劳动力市场可替代性等因素划分岗位。岗位工资基数要根据企业经济效益和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工资支付能力、劳动力市场价位等情况适时调整。
推行岗位职务聘任制。各类人员都要实行竞争上岗,职称、学历、资历只能作为聘任的前提条件。要签定上岗合同,明确岗位职责和上岗相应待遇。坚持岗变薪变,易岗易薪,岗位工资随职工岗位的变动而调整,在岗执行岗位工资,试岗执行试岗工资,下岗执行下岗生活费。
四、结束语
年起,我们就在卷烟销售、烟叶生产的一线人员中进行薪酬制度改革的尝试,实行件烟、担烟计酬工资制,把企业的效益与职工的利益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有效地调动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认为,随着烟草行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建立绩效工资制度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小编推荐

对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的几点认识


对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的几点认识
2016年7月1日开始,我国公务员开始实行新的工资制度,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经历的第四次大的工资制度改革(前三次分别发生在1956、1985和1993年),2016年是我国《公务员法》正式实施的第一年,此次的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正是按照公务员法的要求,适应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立足中国国情,为建立科学和规范的公务员工资制度而制订的一项重要决策。
在我国,每一次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或工资调整都会不同程度地引起整个社会的关注,关于这次的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社会上也同样早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说法。那么,我们应当如何来看待此次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呢?我们认为,只有理解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才能全面理解此次国家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的内涵。
一、此次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绝对不是单纯的公务员涨工资,而是国家为全面调整宏观收入分配政策而采取的重要举措之一。
很多人简单地将此次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理解为公务员涨工资,其实这是一种比较肤浅的认识。事实上,此次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并不是单兵突进,也并非像很多人所说的那样仅仅是为了通过刺激消费来促进经济增长,相反,这是我国政府为改革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构建科学合理和公平公正的社会收入分配体系而采取的重要举措之一。
近些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在经济方面取得了许多成绩,但是,一个越来越明显的问题是,在收入分配方面,城乡差距、区域差距、居民内部差距、劳动收入与非劳动收入差距以及垄断行业与非垄断行业之间的差距却在不断扩大。不仅如此,劳动要素分配地位在下降,公共服务的分配形势变得更加严峻,国有部门的分配秩序也有进一步紊乱的趋势。[1]在这种情况下,规范我国收入分配秩序,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提高低收入者的生活保障水平等各种相关政策建议就被提了出来,并且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同,也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我国在“十一五”期间的工作重点之一就是着力解决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问题,即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规范个人收入分配秩序,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注重社会公平,加大调节收入分配的力度,强化对分配结果的监管;逐步提高最低生活保障和最低工资标准;建立规范的公务员工资制度和工资管理体制;完善国有企事业单位收入分配规则和监管机制;加强个人收入信息体系建设等等。[2]中共中央总书胡锦涛于2016年5月26日主持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要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合理调整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待遇,努力解决当前公务员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逐步缩小地区间收入差距,适当向基层倾斜等方面的要求。
总之(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此次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是在国家改革整体收入分配制度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展开的,除了公务员的工资制度改革之外,国家还加大了对具有垄断性质的国有企业的收入分配水平的监控以及注意了提高城市低保人员的生活水平等其他方面的问题。
二、此次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是贯彻落实公务员法的需要,其主要目的在于建立科学、完善的公务员工资制度,解决当前公务员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突出矛盾,尤其是努力实现公务员队伍收入分配的内部公平性,同时严格规范各种津贴、补贴制度。
从国际经验来看,在美国、日本、英国、法国、德国、加拿大、新加坡等主要市场经济国家以及我国的香港和澳门地区,同级公务员的工资和福利标准基本上是统一的。[3]而我国的实际情况却是,随着1993年工资制度改革的进行,不同地区和同一地区的不同政府部门之间出现了工资水平的较大差异。导致这种局面产生的一个原因在于,1993年工资制度改革时,国家就规定,建立地区附加津贴制度,使不同地区机关工作人员工资的提高与经济发展联系起来,允许省、自治区、直辖市运用地方财力安排工资性支出。但是,由于多种原因,这一制度一直未能实施。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在国家统一规定之外纷纷自行出台津贴补贴,出现了分配秩序混乱的现象。在有的地区和单位,自行发放的津贴补贴超过基本工资。(而根据国际一般情况,公务员的工资收入一般占总薪酬收入的70%—80%左右,津贴约占20%—30%左右)。由于各地区以及各部门的资源状况不同,津贴发放称谓不同、数量不同,造成在不同地区之间、不同部门之间的收入差距不断加大。除了地区之间差异之外,不同部门之间的公务员工资水平也出现了同样的差异。
同样是国家公务员,在承担的职责大体相同的情况下,工资水平却存在如此大的差异,不仅严重违反了薪酬管理的内部公平性(或内部一致性)原则,而且造成了不同地区尤其是不同政府部门之间的工资攀比,一些单位想方设法筹集经费,用于发放内部补贴,在社会上造成了不好的影响,为腐败提供了土壤,损害了公务员队伍和政府的形象。由于这些情况的严重程度不断恶化,所以,在此次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之前,广东、北京等一些地方政府就已经开始着手规范公务员的工资性收入。[4]然而,尽管地方政府的这些做法有助于同一地区内不同部门之间的公务员工资收入的公平化,但是同时却带来了不同地区(尤其是东西部)公务员之间的较大工资水平差距,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新的不平等。
而此次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目的就在于清理规范各种津贴和补贴,合理确定津贴补贴项目和标准,坚决遏制津贴补贴发放混乱的现象,严格规范工资分配秩序,做到基本统一同一地区不同单位的公务员收入水平,使地区之间公务员收入差距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所以,此次的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重在规范秩序和建立健康、可持续的工资增长机制,即建立国家统一的职务与级别相结合的公务员工资制度,和建立地区附加津贴制度,完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制度,形成正常增长的公务员工资调整机制,建立调控有力的公务员工资管理体制。这不仅是国家公务员法的要求,同时也是建立廉洁、透明、高效政府的需要。
三、此次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加大了基层公务员适用的级别工资级数,为基层公务员的工资增长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由于我国没有中央公务员和地方公务员之分,受到机构规格和职位数量的限制,绝大部分基层公务员,尤其是县乡两级的公务员,是很难获得升迁的,往往只能在科级以下职务等级上走完自己的职业生涯。而现实情况却是,此前的公务员工资体系为这些公务员的工资正常晋升留下的空间非常小,级数非常少,尽管整个公务员的工资分了15级,但是大多数基层公务员能够适用的工资等级却不多。这就造成大量公务员的工资处于金字塔底层的状况。这种情况和大部分组织中的常见工资分布状况是不同的,一般情况下,在一个组织内部,员工在工资序列的不同层次上的分布是呈菱形分布,即在最高和最低工资水平之间的线段上,处于中间或中间偏下位置上的人员分布是最密集的,而在工资水平最低和最高的两端,人员的分布比例往往是相对较小的。
由于大多数基层公务员很难得到更多的行政级别或职务晋升,结果导致许多骨干业务人员和行政管理人员尽管承担着大量的、具有较高难度的工作,掌握着国家政策的实施,但是他们的贡献和价值在工资水平上却无法得到体现。这造成了两个方面的不利影响,一是公务员的流失。外部劳动力市场上尤其是企业的工资水平日益与劳动者的贡献和价值相匹配,从而为真正有能力的人提供了广阔的工资增长空间,因而,一些年轻人在企业中能够获得比当公务员高很多的工资,这导致一部分基层政府公务员不安心本职工作,在遇到合适的机会时,这部分公务员很可能会离开政府。事实上,从1998年到2002年,在人事部抽查的21个中央部委中,共流失本科学历以上公务员1039人,占同等学历公务员总数的8.8%。在这些流失公务员中,35岁以下年轻公务员流失的情况尤为严重。例如,外交部的流失人员中,35岁以下的占了80%;原外经贸部从1999年到2001年的3年中,有123名青年公务员流失,占同期录用大学毕业生总数的72.8%。调查还发现,流失的主要是专业人员,原因是,在机关里,专业人员没有太多的晋升和工资增长出路,但是在市场上,这些专业人员却是热门人才,其价值实现要高得多。
基层公务员工资增长空间较小产生的另外一种不利影响是,它进一步强化“官本位”意识。由于公务员的正常工资晋升空间很小,只有职务才是提高工资的主要途径,因此,它会强化公务员队伍中的“升官发财”意识,即只有想方设法将行政职务搞上去,才有可能获得工资的提高(当然也包括职务消费的增加)。过于追求行政职务的现象不仅如彼得原理所预言的那样,会导致一部分在业务方面比较强的公务员在想方设法进入管理或领导岗位之后,发现自己陷入了绩效不佳的困境,同时还会产生另外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这就是,在特定的环境下,一部分公务员会为了谋求职务晋升而不择手段,甚至出现买官卖官的丑恶现象。
此次的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的一个特点是将职务和级别的晋升分别独立进行,公务员的职务仍然是12个层次,但是将公务员级别从15级扩大到27级,重点增加了县以下基层公务员所对应的级别数量,公务员将可以根据工作年限以及个人绩效获得级别的晋升,也就是说,即使没有职务的升迁,他们仍然可以通过努力工作获得比过去更高的级别和相对更高的待遇。这种新的公务员工资通过加大基层公务员的级别工资等级的做法,适当地提高了基层公务员的工资水平,无疑有利于公务员队伍的稳定。





绩效工资的指导意见体会


对于近日为了落实“阳光工资”而苦苦追问的广大教师们来说,这个新闻似乎应当确定阳光终于要出现了。然而本人对此却大有疑问:

1,“教师平均工资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这一条似乎并没有什么新意。因为《教师法》早在15年前就写入法律了。现在也不过是老调重提罢了。全国人大通过的法律功效尚且如此,就更别提国务院的什么指导意见了。

2,虽然指导意见里说:“XX年1月1日起,在全国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然而要落实这样一件事情决不是XX剩下这几天所能解决的。所以地方当然可以“积极响应国务院号召,紧锣密鼓地落实”可是究竟什么时候一定要落实到位?没落实要追究谁的责任?什么责任?意见里并没有明确提出。所谓“政令不出中南海”正是这样形成的。

3,如果在地方政府不是发自内心想涨教师工资的前提下,这样的意见即使落实效果也不一定明显。因为这里说的只是工资。然而众所周知公务员的收入中工资所占的份额应该不大吧?他们可以以单位奖金或补贴的形式提高收入。不必非要和人员多他们数倍“臭老九们”一起挤占财政资源。

虽然本人对于此意见的切实落实抱有很大疑虑,但是我依然和广大教师朋友们一样,希望它会真的落实。尊师重教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真不该只停留在口头上了。父母官们!

企业登记制度如何适应《行政许可法》之我见


企业登记制度如何适应《行政许可法》之我见企业登记制度如何适应《行政许可法》之我见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于今年七月一日起正式实施,工商行政受理机关如何应对这样一部崭新的法律,特别是现行的企业登记制度如何适应《行政许可法》的要求,迫在眉睫地摆在我们面前,按照《行政许可法》的六项原则,三项制度的要求,工商行政受理企业登记工作同样要体现合法与合理,效能与便民的总体思路。同样要把制度创新放在突出位置。针对《行政许可法》规定的可以设定行政许可的五类事项:()直接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宏观调控,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直接关系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的事项活动。()有限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公共资源配置以及直接关系公共利益的特定行业的市场准入等,需要赋予特定权力的事项。()提供公共服务,并且直接关系公共利益的行业、职业,需要确定特殊性和特殊条件,或者特殊技能等资格的事项。()直接关系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设备、设施、物品,需要按照技术标准、技术规范,通过检验检测检疫等方式进行审定的事项。()企业或者其他组织设立需要确定主体资格的事项。这一类大量都是工商部门的事,因为涉及到市场主体的资格。此外,还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事项。现行的企业登记制度如何适应《行政许可法》的要求,也就是说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如何通过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创新企业登记制度,笔者认为:
一、认真学习转变的观念。
⒈作为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的工商行政管理执法人员,要执行好这部法律,必须全面地理解这部法律的内容而要全面地理解定的内容就必须深入学习。
⒉加大服务型工商建设。以“让人民群众满意”,“一百个您好不如把一件事情办好,一千个微笑不如一个实效”为工作目标,为企业、公众提供满意的优惠服务。改变现行登记中存在的的审查,多环节的审批,低效率的工作特征。强化服务意识,为投资者、企业营造良好的市场发展的环境,充分发挥工商职能,为企业公众提供满意的优质服务。
⒊处理好管理与服务的关系。实现受理与服务并重。监督管理是工商部门的重要职责,强调服务职能,并不是要削弱监督职能。监督和服务都是以促进经济发展为目标。严格的说也是为企业、投资者提供一个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是属于为企业、投资者提供服务的一种表现形势。试想,如果不严格打击违法,维护市场秩序,怎么营造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从根本上维护广大企业和公众的根本利益。因此,正确的处理好受理与服务的关系。在服务中严格执法,在执法中融入周到的热情服务,才能实现“公众、企业之上”的现代管理目标。(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
树立以服务,促进经济发展的理念。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是市场主体发放通行证的登记机关。重新认识、重新定位、要站在时代的高度来认识服务,实施服务,创新服务,为市场主体和投资者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用高质量的服务促进企业和经济的高速发展。
二、强化职能、深化服务。
⒈抓好管理。一是对项目的清理。凡是不符合《行政许可法》规定的,都要排除。二是对规定的清理,即对办理许可的那些根据的清理。三是对实施注意的清理,做到各司其职。
⒉加强公示,根据信息服务。要充分利用登记机关掌握的企业登记信息,主动出示于社会。一是准入市场主体基本信息的公示。二是企业信用信息的公示。三是机关信息出示,例如法律、法规、办事秩序等。
⒊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做到小事不小视,事无具细,有问必答,从接待、咨询的审阅材料。首问负责,一步到位。要实行领导干部带班服务制度。以最大限度地方便办事者。这样就可以变现行的被动接待、咨询、查询、受理等服务为主动服务。使主客双满意。
三、记制度、提供高效服务。《行政许可法》的出台,为我们创新企业登记制度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更为企业登记受理工作从受理申请、到审查决定、许可期限、听政、变更与延续,监督与检察等做出了¥¥具体的操作规范。
⒈要完善一个符合《行政许可法》要求的企业登记程序。目前,公司、非公司企业等登记适用的法律、法规不同,在登记程序上也各有规定,不同的市场主体,不同组织形式的企业设立。变更时所提交的文件、材料不同。今后,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要求,登记机关应该删繁就简,减少头续,统一程序,为登记者提供便利。
⒉简化审查、审批手续。对提交的申请登记材料齐全,符合法定要求、能够当场决定的登记行为(如名称核定、变更、注销、年检等)可由受理人员直接审查决定。
⒊对于公司、非公司企业法人的设立、改制、变更等登记行为、可采取一审一核制来完成审查决定。
总之,从四个有利于出发,一是有利于方便群众办事;二是有利于促进廉洁高效;三是有利于促进发展;四是有利于实现优质服务来创新企业登记,不断提高我们依据行政的能力和水平,才能更好地为落实和贯彻三中全会提出的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我的岗位之我见


我的岗位之我见

我的岗位之我见

和千百万普普通通的青年人一样,我们没有能力去扼住生命的喉咙,为自己选择一个理想中的职业。由于高考成绩不理想、我上了一所师范专科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在偏远郊区当了一名中学教师,尽管有一千个不情愿,但它毕竟是命运能给我安排的第一个职业,我没有选择的机会,也没有放弃现成的岗位去追逐理想的勇气。三尺讲台将是我开始我自立于社会的第一个岗位。然而当我真正走上讲台,面对着曾经和我一样的想通过知识改变自己命运的我的学生的时候,我所有不切实际的幻想都烟消云散,一种叫做“责任”的东西在我脑海急剧膨胀。我无数遍告诫自己,我一直都不认为自己是一个优秀的学生,但我不能让我的学生沿着我走过的路把命运的缰绳供手让于他人。三年的教师职业,三尺讲台是我的“地盘”,我做为班主任完整地带了他们三年。三年后的这么多年,每每想起那三尺讲台,我都感到深深的留恋,我倾尽了所有知识和智慧去引导、鼓励、鞭策我的学生,我自认我把我能传授的东西都交给了他们,在这个岗位上我尽到了我的责任,我无愧于我的学生、我无愧于我人生的第一个岗位。

“学以致用”或许算是人们职业生涯的一种理想状态,在之后的工作学习中我遇到许多专业上的难题时我都会想:早知如此,我还不如就教一辈子书,那毕竟是我学过的专业,工作起来游刃有余,轻松自如。93年,我调入金融系统,首先在证券公司营业部工作了四年,一个事实不容回避,那就是“学习”,似乎十几年的学习都不是为此岗位而准备的,我需要“洗脑”,需要从头再来。我努力了,适应本职工作应该是绰绰有余了,但是我也给我留下最深刻的感觉就是,为适应工作为填鸭式的学习永远是零碎的,不成系统,很难达到一定的境界和高度。再之后从事了监管工作,同样做不到触类旁通,同样需要重新学习。我逐渐明白,人不可能注重一辈子只从事一个职业,只立足一个岗位,每一次岗位的变化,学习的任务如影随形,不可逃脱,学习也注定是我职业生涯逃脱不掉的渊薮。

银监系统分设后,我的岗位又转换到组织人事部门,了解每个同事是我份内的事,我突然发现,我的困惑绝对不限于我一个人。几乎每一个同事都从事过不同的职业或都从事过不止一个岗位。有当过兵的、有当过工人的、也有下乡插过队的,即便是学校毕业的学生,所学的专业也是五花八门的,真正金融专业毕业的只是很少一部分,即使是这一少部分也有的专业知识强而理论水平低,有的理论水平高又缺乏实践经验。学习绝不单单是个别人的事。人的职业生涯包含了学习的内容,学习的原本也就是我们永远不该松懈的工作。

今年6月份,根据工作需要我又被安排到办公室工作。回想近二十年的工作经历,回想一个个工作岗位的变迁,无所谓高兴和失落,也无所谓钟情或厌恶,我都满怀激情地去投入,每一个岗位都带都带给我不同的阅历和磨炼,每一节片段不见得有多徇丽,但我以为都非常饱满和充实。我的生存需要去工作,我的工作需要每一个岗位去串连。如同工蜂一样,采花酿蜜是工作,也是生存之道,芬芳别人,养活自己,勤勤恳恳原本是份内之事,勤勉尽职更是立身之本,或许这也就是所谓的敬业精神。其实,我们身边的每个人不都这样吗?普通的人,普通的岗位,垒砌着不普通的银监事业。

我现在常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就我们这样一群人,就我们面临的职责和任务,我们究竟干得怎么样?按照岗位设置的要求考量,几乎每个人都不是最合适的,都存在着方方面面的不足和缺陷,尤其是面对逐步开放金融环境、逐步专业化的监管要求和逐步与国际接轨的监管理念。面对这样的岗位我们无不诚惶诚恐。过去的鲜花和掌声是否依旧会伴随我们一路前进?过去的困苦和疑惑是否会牵拌着我们前行的脚步?为了正在改变的外部世界,我们应做何种应对?强烈的责任感、孜孜不倦的学习精神和勤勉严谨的敬业精神是否依旧可以成为我干好工作的不二法宝?

如果说银监事业是一座金字塔,那么基层银监机构,就是浑厚的塔基,触须伸向城市的每一个角落、乡村的每一寸土地、企业的每一次变改,银行业机构每一点细微的动向。秉承着塔尖的每一条指令,回馈着塔基每一点信息。特定的职责决定基层银监机构不同于银监会、省局的机构模式、管理方法和员工队伍,也决定了每一名员工立足于基层工作岗位不同的成功道路。有时候面对各类讲座、教材、培训和各类高层次的人才,我们仿佛有种“坐井观天”的感觉。我们艳羡别人流利的外语口语、惊艳于每个拗口的专业术语和计算公式。相比他人,我们缺乏国内外顶尖金融机构的阅历、缺乏面对宏观经济形势高瞻远瞩的深邃眼光、面对具体实际鞭辟入里的微观分析。和他们相比,我们之间的差距不仅存在而且是非常的明显。在我们不断接受各种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的同时,我们同样也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疑惑:面对具体的银行业监管实际我们运用新理念逐个去“对号入座”,理解的不深不透难免存在牵强附会的茫然;多么新鲜的技术或方法并非想象的“放之四海而皆准

我的岗位之我见第2页

”,更多的时候我们面对的是一筹莫展的机制困局、令行不止的尴尬和无奈,有时反而束缚了我们自己的手脚。从理论到实践的距离很长,从实践上升到理论的过程更长。面对此,我们应该怎么做?临渊羡鱼,不如归家织网。我们面对的以后依旧要面对,我们难以解决的困难以后总有解决的时候。理论的缺乏我们可以逐渐去弥补、技术的落后我们可以逐步去更新、理念的模糊我们可以在学习实践中去明晰。只要我们遵从我们对银监事业的热爱、遵从对基层银监岗位的忠诚,用我们责任心、学习态度和敬业精神对待我们的事业和岗位,总会发现真正属于我们的用武之地。

其实我们也不用妄自菲薄,我们看得到差距,自然就有上进的动力。每个人在生活中扮演的角色不同,每个人同样都有展示自我的舞台。唏嘘和抱怨只能是弱者的标示,机遇和机会永远留给最有准备的哪些人。既然不能拥有扭转乾坤的巨掌,那就锻造在本职岗位上点石成金的手指;站得高看得远指点江山,扎下根俯下身脚踏实地,银监事业同样需要我们这样默默耕耘的“工蜂”,我们也一定能在基层银监岗位上找准“落脚点”和“发力点”。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