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心得体会 > 城市文明建设主题演讲 > 导航 > 市委领导关于城市建设工作指导意见

城市文明建设主题演讲

市委领导关于城市建设工作指导意见。

即使是读同一本书,不同的人都会不有不同的心得。人是复杂的,尤其是思维,心得也在一直变换。写心得体会是我们在工作和学习中经常遇到的事情,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如何去写好一份优秀的心得体会呢?小编推荐你不妨读一下市委领导关于城市建设工作指导意见,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市委领导关于城市建设工作指导意见

市委领导对我市近年来城市建设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并就如何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提出5点意见。

一要抓住规划这个龙头。要加快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一要抓住规划这个龙头。要加快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构筑覆盖全市、层次清晰、管理有序的规划体系,以前瞻性的规划引领城市发展;要适应城市拓展需要,着眼于推进区划调整,同步做好周边县(市)规划,为城市远景发展留出足够的空间资源;要突出抓好市区重要山系、水系和路网的详细规划,把中心城区范围的每一座山头、每一条内河、每一个水系规划好、保护好,特别要规划好闽江、乌龙江“两江四岸”这一福州未来的发展亮点;要加强城市园林、主干道、四大城门等区域的绿化规划,凸显城市特色和品位。

二要提高城市建设强度。要坚持按照“疏解老城、开发南台、拉开框架、发展新城”的思路,加大城市路网建设,抓紧推进三环路、绕城高速、机场二期以及一批过江桥梁等重点基础设施建设,突破交通瓶颈,畅通对外联接通道;要继续推进丁字路、“断头”路和小街巷改造,合理开辟一批单行道,进一步畅通“毛细血管”;要抓住有利时机,下大力气推进中心城区旧屋区改造,进一步疏解老城压力;要加大三坊七巷修复保护、海峡国际会展中心建设、乌山历史风貌区改造、西湖景观综合整治等精品工程施工力度,扎实推进城区景观立面改造,充分体现景观改造的整体效果。

三要加大城市管理力度。要按照“三分建设,七分管理”的要求,把城市管理工作与创建文明城市工作结合起来,通过结合日常抓落实、围绕常态抓管理、针对难点抓整治等办法,切实增强城市管理实效;要突出重点、力克难点,扎实推进市容环境卫生综合治理,有效解决城乡接合部等卫生死角;要继续加大内河综合整治,全面实施内河截污工程,有效改善内河水质;要加快推进第二垃圾焚烧发电厂前期工作,建设一批环卫设施民心项目,进一步创造优美整洁的城市环境。

四要强化监督检查。要按年初既定的目标任务,分门别类倒排项目建设工期,一项一项抓好城建项目的落实;要强化效能督查,积极跟进检查,定期通报期,一项一项抓好城建项目的落实;要强化效能督查,积极跟进检查,定期通报项目建设进展情况;要加强工程管理特别是重大城建项目的监理,确保工程的质量与安全;要加强对规划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要切实加强社会舆论监督,不断增强工作透明度,形成城市建设的良好氛围,确保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依法依规推进。

五要提高工作效率。各级城建、城管部门要积极主动作为、通力协作落实,集中一切必要力量,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千方百计加快工作进度和施工进度,在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力争提前建成投入使用一批精品工程,以良好的城市面貌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

加强城市建设工作,有利于提升省会中心城市形象。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切实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高质量、高水平、高效率建设好各项城市建设工程,让老百姓真正满意。要加快工程进度,按照年初既定的目标任务持续有力推进,不折不扣落实,确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要及早谋划明年的建设计划,做深做实项目前期工作,为城市建设滚动推进、持续发展打好基础。要加快项目招投标、拆迁征地等前期工作,特别要做细群众工作。要加强施工队伍监管,突出项目监督管理,规范项目施工、收尾验收等环节,确保各项工程质量安全,着力建设精品工程,不断提升城市品位,树立良好的城市品牌和形象。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编辑推荐

我市城市建设管理的思考建议


我市城市建设管理的思考建议

现就我市城市建设管理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一、要加快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制度建设。严把土地出让关,规范和发展房地产市场,严格控制城市规划区内零星住宅建设,不断提高土地综合开发率;建立合理有序的经济适用房分配制度和住房困难户廉租房制度,解决城市低收入人群的住房困难问题。
二、要完善城市管理法规体系。强化执法监督,坚决纠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和滥用职权的现象。
三、要创新城市管理运行机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公用设施管理权的经营,如道路、公交车、广告牌等等。探索建立卫生保洁、灯光夜景、物业管理审批制度,对新开工房地产项目、单位新建办公楼的卫生保洁设施、灯光夜景工程和物业管理进行立项审批,对违规建设的不予立项或验收报备。
四、要深入挖掘城市文化资源。充分利用我市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加快开发一批特色旅游项目,努力建设具有特色的历史文化、旅游文化、生态文化、社区文化。建立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体系,吸引社会资本和民间资本参与我市城市文化开发活动。
五、要全力打造地方特色文化。加快特色文化建设,使之成为展示文化成果、发展地方经济、提升对外影响力的经济文化活动和特色文化品牌。打造一批文化精品,展示富于地方特色的优秀精神文化作品。
六、要完善城市文化功能。加快公园广场、标志性建筑、城市雕塑、生态旅游景点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善文化体育场馆等城市文化体育设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加强城市建设管理经验交流


加强城市建设管理

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要加强城市建设管理水平,提升城市品位,打造“生态**、实力**、幸福**”。随着**经济社会新一轮的发展,城区规模迅速扩大,人口不断增多,为适应现代城市发展的要求,增加城市发展软实力。我们在这里谈一下如何加强城市建设管理及提升城市品位,为进一步提高**综合竞争力建言献策。

(一)加强城市建设管理方面

一、以人为本,科学决策。

首先加强城市规划编制和管理。提升城市建设品位,明确城市总体形象定位,突出区域的地域特色、文化传统、人文特征,在广泛征求各界意见基础上,提炼出区域的城市总体形象定位,为今后的城市规划和建设指明方向。

其次是科学合理、适度超前规划城市路网,道路建设在规划阶段就要充分考虑人行道、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设置,合理布局道路广告、构筑物、指示牌、人行道及附属设施。

二、强化责任意识,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实施进度。

(1)针对征地、拆迁等问题,做好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协调解决工作实施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2)严格目标责任制,按照县委、县政府科学发展考核目标的各项指标和时间节点要求,按时通报各重点项目任务执行情况、建设情况、资金落实情况等信息,对工作推进不力者实行责任追究,奖勤罚懒,奖能罚庸,形成齐心合力谋发展的良好氛围。

(3)建立协调工作机制。城市建设管理工作涉及到规划、城乡建设、发展改革、财政、国土资源等多个部门,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注重协调配合,加大财政支持、土地供应、工程质量、房源分配等各个环节的执行力度。

三、积极落实和争取政策支持,逐步建立稳定的投入机制。

(1)多渠道拓宽资金来源。要继续加大财政投入,增加配套资金,新增财力要向城市建设和管理倾斜,尤其要加大对财力困难和建设任务较重街道的支持力度。

(2)加大城市建设用地供应力度。在下达科学发展各项目标任务的同时,及早配套下达建设用地专项指标。要科学编制用地计划,坚持集约节约用地的原则,合理利用存量建设用地,确保新增用地指标。建立建设用地审批绿色通道,简化审批流程,优先保障城市建设用地需求。

(3)加大金融支持力度。要支持成立城市建设融资平台,督促金融部门采取差别化的信贷政策,创新融资机制,丰富金融产品设计,加大对城市建设的信贷扶持。

(二)提升城市品位方面

一、完善城市服务功能,创造和谐的生活环境。

城镇是一个区域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也是人群居住集中的地方。人们的生存和生活都需有相应的环境,基本的是功能环境,政治环境、人文环境、生态环境。县委、县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对这些基本环境建设和完善,让城区居民休闲有场所,垃圾有倒处,方便有公厕。为打造宜居县城,努力为提高城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创造一个和谐、优良的环境。

二、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增强市民城市意识。

要把增强城市意识作为提升居民素质的首要任务,不断丰富和创新教育宣传形式,切实转变居民观念。要通过形式多样的各种经常性和突击性的宣传教育活动,调动新闻、舆论、宣传、教育等各部门的力量,加强城市文明新风建设,让居民在参与城市文明新风建设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和熏陶。要大力推进社会诚信、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等公民思想道德体系建设,促进市民思想观念的更新和文明素质不断提高。

三、建章立制,规范城区居民行为。

政府相关部门应针对城区规模不断扩大的实际情况,建立相应的制度,有效地约束居民的语言和行为,用制度管人管事。并将这些制度,公约等编成小册子,在城区范围内发放,要求大家通过学习,全面了解居民的语言和行为准则,做合格居民的基本要求。各单位、街道社区要承担起对市民的义务,让居民知道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怎样做,提出严格的要求,循序渐进地增强他们的城市意识,规范他们的行为。

四、创建文明社区,打造提升居民素质的基础工程。

社区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以提升市民道德修养、文明素质为目标,以社区文化中心为教育阵地,以文明楼道、文明家庭、文明市民的争创工作为基础,全面推进文明社区创建工作,共同营造洁净、舒适、安全的生活环境。要大力繁荣社区文化,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使广大居民在文化娱乐的参与和享受中受到熏陶、教育和启迪,从而全面提升素质,适应现代文明城市的需要。

总之建设管理、培育和塑造一个城市的品位绝对不可能一蹴而就,这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实践永无止境,丰富、升华城市品位也永无尽头,但是我们坚信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这座县城会越来越美丽,我们的市民也会越来越文明,这样大家在舒心的环境里和谐相处,其乐融融,才能进一步创造我们更加美好的未来。

关于大春生产工作的指导意见


关于大春生产工作的指导意见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各委、办、局:
20xx年,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全县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和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努力克服自然灾害等不利因素影响,农业生产主要指标顺利完成,粮食产量继续保持稳步增长的良好势头。全年完成农作物总播种面积244515亩,粮食总产30965吨,比上年增466吨,增长1.5%。为切实抓好20xx年大春生产工作,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经县人民政府研究,现就20xx年大春生产工作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20xx年我县大春生产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州委农村工作会议和关于抗大旱保民生促春耕的一系列指示精神和县委十届六次全会精神,按照“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的基本思路。紧紧围绕稳定粮食生产,认真落实今年大春生产的各项工作措施,结合实际,积极推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确保实现县十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粮食生产目标。
二、主要目标和任务
(一)全年大春农作物总播种面积计划14万亩(其中:粮豆面积13万亩,经济作物面积1万亩)。
(二)玉米良种推广面积计划7万亩,水稻良种1.9万亩。
(三)科技推广面积计划12万亩。其中: 间套种推广面积4万亩,玉米规格化栽培5万亩,( )玉米地膜栽培1.5万亩,水稻旱育稀植及规格化栽培1.5万亩。
(四)陆稻推广面积计划0.3万亩。
(五)秋收粮食总产量计划29626吨,比上年增长1.5%。
三、主要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抓好大春生产对促进农民增产增收重要性的认识,始终把春耕生产作为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加强政策宣传,切实抓好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等支农惠农政策的落实,始终做到“阳光操作、规范实施、农民受益”,进一步保护和调动广大种粮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各乡(镇)和涉农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大春生产工作的领导,生产任务要层层分解,具体落实到村、到户、到田块,充分挖掘粮食生产潜力,真正做到计划早安排,任务早落实,措施早到位,确保年度目标任务顺利实现。
(二)加大投入力度,为大春粮食增产奠定基础。一是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防灾抗灾能力。各乡(镇)要结合实际,广泛发动群众,积极投工投劳,抢修损坏的排灌沟渠,不断提高农业基础设施的防灾抗灾能力和灌溉能力,确保今年大春生产顺利进行。二是县财政要优先支持和保证农业生产资金的投入,保证今年大春种植任务的顺利完成。三是各乡(镇)要充分发动群众,大力积造农家肥,广辟肥源,千方百计增加投入,增强土壤肥力,尽力提高单产,增加总产。
(三)加强农资调运储备,保证农资供给。各乡(镇)和县农业局、县供销社、县农资公司等部门要切实做好大春农用物资的调运储备工作,确保大春生产必须的种子、化肥、农膜、农药等农用物资足额及时就位,满足生产需要。县农业局、县科技局、县农资公司等单位要加强协作,切实开展送科技和送农用物资下乡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方便农民群众,服务农民群众。县工商局、县质监局、县公安局、县农业局等部门要加大农业执法监督力度,按照中央、省、州的要求和部署,切实负起责任,定期开展农资市场的整顿清理和价格监管,坚决依法打击制假售假行为,规范种子、化肥、农药等农用物资的经营行为,净化农资经营市场,确保农用物资的质量和安全,切实维护和保障农民群众的利益。
(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求在效益增收有新突破。各乡(镇)和县直各涉农部门要在稳定粮食生产能力的基础上,合理调整农作物布局,鼓励和引导农民群众大力种植投资小、效益好、见效快、回报高的特色经济作物,优化经济结构,因地制宜地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
(五)依靠科技进步,搞好科技服务。为完成今年的科技推广任务,各级各部门要依靠科技,实行政、技、物综合配套,充分发挥部门职能,把办样板抓示范工作提高到一个全新的高度来认识,统筹规划,精心组织,科技示范样板要选择沿江一线的适种地块,重点进行落实,确保取得实效。全县农业科技人员要进村入户,抓好良种良法推广、科技培训等工作,每名农业技术人员负责完成高稳产科技示范样板任务不得少于5亩,通过抓样板,做示范,树典型,辐射和带动大春粮食生产。同时,县、乡各扶贫挂钩单位要抽调精干人员进驻扶贫联系点,协助乡、村干部共同帮助群众解决大春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努力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实现调结构、促发展、增效益的目标。
(六)加强病虫害管理,确保大春增产增收。各乡(镇)和县直各

关于大春生产工作的指导意见第2页

涉农部门要建立健全重大灾情预警机制,牢固树立抗灾夺丰收的思想,尤其要在资金、物资、技术上做好充分准备,一旦发生自然灾害,相应采取应对措施,全面加强大春作物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和适期防治工作,力争全县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
(七)明确责任,严格考核。各级各部门要把大春生产主要目标任务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范畴,实行目标管理,并建立目标考核责任制,明确责任,严格考核。县人民政府将适时派出大春生产督查组,分阶段分重点进行专项督查,并进行定期通报,推动全县大春生产工作的顺利进行。


对市委领导班子的意见和建议


对市委领导班子的意见和建议

近年来,市委班子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领导班子及成员谋发展、抓发展的意识不断增强,工作节奏明显加快,工作绩效明显提升,发展合力不断壮大。总的感到,市委班子是一个政治坚定、团结向上、干事创业、开拓创新、廉洁勤政的领导集体。

(一)对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的意见建议

1. 要坚决认真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中央、省委的决策部署,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2人)。

2. 要敢于打破旧的思想观念和条条框框的束缚,创造性地开展工作(1人)。

3. 对部署的各项工作要一抓到底,抓出成效(1人)。

(二)对“四风” 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的意见建议

1.形式主义问题

(1)有时还存在“文山会海”现象(2人);

(2)针对基层考核评比多的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5人)。

2.官僚主义问题

(1)调研方式存在虚浮现象,深入基层收集和听取意见不够(2人);

(2)解决基层实际问题不够,对待基层的诉求不够耐心细致(2人);

(3)从严抓难题突破、抓难事协调督促还不够,群众长期反映强烈的个别问题没有得到切实有效解决(1人)。

3.享乐主义问题

(1)改革创新精神有待进一步加强(1人);

(2)“三公”管理不够严格(1人)。

4.奢靡之风问题

(1)勤俭节约的思想树得不牢,对一些浪费现象重视不够(2人);

(2)对个别奢靡之风现象管理不严(1人)。

5.其他需要反映的情况和问题

(1)要处理好农村社会管理与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问题(1人);

(2)要进一步做好食品安全,完善制度、规范执法(1人)。

(三)进一步搞好教育实践活动的意见建议

(1)要强化群众参与,听取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2人);

(2)要着眼长远,把主题教育活动中一些成功的经验做法上升为制度规范,不断探索新时期加强党员干部作风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新途径、新办法(1人)。

(四)其他意见建议

两市一区城市建设与发展考察报告


两市一区城市建设与发展考察报告
根据市委领导的指示,3月3日至7日,市委办组成的考察组一行5人赴##杭州、衢州和萧山,就两市一区的城市建设与发展情况进行专题考察。所到市(区)对我们这次考察活动给予了大力的支持配合,分别召开了3场专题座谈会,并安排我们现场参观了城市新区、开发园区和部分城建重点项目。虽然这次考察活动时间短暂,情况了解不够全面深入,但一路所见所闻,让我们感触很深、受益匪浅。
一、总体感受
这次##之行,我们的直观印象是,##的城市化进程势头迅猛,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市之间的距离在不断拉近,特别是环杭州湾地区城市圈已基本形成,城市集群正在崛起,城乡一体化的格局逐渐显现。一是城市化的理念新、起点高、思路活。杭州市提出了“##省省会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长三角南翼中心城市、国际风景旅游城市”的城市定位,并按照“城市东扩、旅游西进、沿江开发、跨江发展”的发展战略,构筑“一主三副、双轴六组团、六条生态带”的城市框架,城市规划的外延大大超出了以往的城市概念,着力从3个层次推进城市化:一个层次抓主动接轨上海,积极参与长三角地区的分工与合作,共同构建长三角城市群;一个层次是以高速快捷的城市路网为依托,以产业为连接,着手打造环杭州湾城市带;一个层次抓中心城镇建设,集中力量发展13个中心城镇,通过撤乡并镇,有效扩张乡镇行政区划,推动其向5-10万人的小城市方向发展。萧山市提出了把城市化作为新一轮发展的主题,确立了以工业化支撑城市化,以城市化提升工业化,以提升工业化与加快城市化整体推进萧山现代化的工作思路,把“实力萧山、活力萧山、魅力萧山”作为推进城市化的总体目标,着手实施由强市型向都市型转变的发展战略,特别是在江南新城的规划建设中起步高、手笔大,确立了建设“杭州浦东”的目标定位。衢州市提出越是经济欠发达地区越要加快城市化进程的观点,并立足自身条件,大胆提出借力发展的思路,一手抓接轨上海、一手抓山海协作,通过开展“招商引资年、项目推进年”活动,积极开展城市招商,加快了外来资本参与城市的开发和建设,有效地解决由于区位造成的制约因素。二是区划调整和新区开发力度大。通过行政区划调整和开辟城市新区是我们所到三个地方在做大做强中心城市中的共同做法,在这方面他们的工作力度大,成效也十分明显。杭州市于2001年进行了市区行政区划调整,萧山、余杭撤市建区,市区面积由原来的683平方公里扩大到3068平方公里,而在此之前杭州市城区可规划用地仅剩400多亩,已基本处在饱和状态。发展空间的解决为做大城市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这几年,杭州市进行了大规模的新城区建设先后推出了“钱江新城”、“江东和临平工业区”、“大学城”和“城中村”改造等4项工程,几项工程规划面积就达220平方公里,这些举措对迅速壮大了杭州中心城市规模、增强城市的综合竞争力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萧山区通过实施钱江世纪城市的新区发展计划,使城市建成面积由五年前的15.5平方公里扩大到现在的32.1平方公里。衢州市也于2001年进行了衢县撤县建区的行政区划调整工作,并按照再造一个衢州的要求,加快推进新区建设,并着手实施市级行政中心搬迁至新区的计划。此外,绍兴、嘉兴、宁波、金华等也都已进行了行政区划调整,可以说,通过调整行政区划做大城区,实现区域中心城市的迅速扩张已成为##各地的共识。三是政府职能转变到位、市场运作能力强。从杭州和衢州的管理体制看,市委、市政府把主要着力点放在市本级的发展上,对县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充分放权,对于调动县级的积极性起到相当大的促进作用。在城市管理、开发区和新区建设的管理体制上,坚持以市场化为取向,进行城市经营,有效地缓解了城市建设中资金紧张的矛盾。特别是杭州市在新区开发上就体现了较强的市场运作能力,他们一方面用足于省里给的各项特殊政策,整合各类资源,充分让有限的政府投入发挥出最大的示范带动作用;另一方面,采取常规和超常规的方式,从民间资本、金融机构、资本市场以及国家政策中筹集建设资金,采取政府、部门、企业“三位一体”的开发模式,走“自我筹资、自我建设、自我经营、自我还贷”的开发建设路子,有效地解决了建设与发展、投入与产出的问题。四是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有力地加快了经济发展。杭州的经济连续13年保持了两位数增长,城市竞争力在全国省会城市中仅次于广州,经济总量居全国副省级城市第3位,在全国大中城市中名列第8。萧山撤市建区后继续保持了经济的快速增长,依然保持全区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工业总产值等主要经济指标实绩全省县(市、区)级首位,特别是工业发展很快,2003年,工业增加值就达300亿,全区产销超亿元企业达到157家10亿元以上15家,仅万向集团一家企业就达到157亿元,在全国发达县域社会经济发展综合指标中名列第七。衢州去年也实现了GDP增长14.2%的较快增速。“第1”版权所有

两市一区城市建设与发展考察报告R>二、几点启示
一区域经济的大融合是当前加快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机遇。当前全国各地城市化步伐加快的趋势,实际上向我们传递着一个重要信息,新一轮区域经济的发展将主要以城市为核心,城市竞争力越强,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就越足。城市经济越发达,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就越强,正如杭州的发展受到上海的辐射带动、萧山的发展受到杭州的辐射带动,衢州的发展受到全省发达城市的辐射带动一样,三明的城市发展也同样应该融入全省城市发展的大局,当前,全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的提出,为我们进一步融入全省发展大局、更好地接受沿海发达城市的辐射、乘势而上做大做强做优中心城市创造了新的机遇,能否抓住这个机遇至关重要。因此,我们必须在这一轮区域经济的大融合中,把握机遇、找准定位,发挥优势、借力发展,做大城市规模、发展城市经济,并通过自身发展,增强对周边县域的辐射带动作用。
二把做大做强做优中心城市作为推进三明城市化进程的着力点。做大做强中心城市首先要解决城市发展空间问题,空间不足已经成为三明城市发展的最大掣肘,这个问题不得到根本解决做大城市只能是一句空话。因此,最终实现永安--三明--沙县三地的城市一体化应该成为推进三明繁荣带建设的根本目标,当前特别要在发展城市联盟方面尽快取得实质性突破,对城市联盟的定位和发展方向要进一步明确。为此我们提出“一主一副”的城市格局的初步构想,其基本内涵是:通过行政区划调整,实现沙县撤县建区,以三明现有建成区和沙县城区共同作为三明主要城区,以永安为三明城市副中心,并推动两个城市一体化建设,从而迅速做大三明城市体量。我们的依据是,市里实施“南拓北扩西进”战略,往富兴堡、台江、陈大、小蕉等地发展,虽取得一定成效,但由于地形限制,市区周边群山环绕,缺乏成规模成片可供开发建设平整土地,城市空间的拓展已没有太大的余地。而沙县的撤县建区的各方面条件都较为优越,从自然条件看,沙县距离市区仅20多公里,今年将与市区实现高速公路互通,交通便利,经济发达,地势平坦,有着较广阔的发展空间,仅金沙高新园区面积就有18平方公里,完全可以再造一个三明市区;从经济基础看,沙县的非公有制经济较为发达,产业与市区具有一定的互补性,从城市发展看,沙县县城建设已初具城市雏形,2003年末,沙县人口为24.2万人,城区人口8.43万人包括流动人口,下辖6镇4乡,城镇化水平较高,具有较好经济社会发展基础。实行沙县撤县设区的行政区划调整有利于推进城乡一体化,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有利于扩大中心城市的发展空间,扩大城市面积,增加城市人口,实现土地、水、人力等资源共享,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市场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集中财力物力建设中心城市,有效增强中心城市的竞争力。
三坚持从实际出发,走有三明特色的城市化发展路子。从基础条件看,三明推进城市化的制约因素较多,如:地形狭窄、发展空间严重不足,城市经济相对薄弱、发展后劲不足,市区人口少、人力资源外流趋势明显,等等,但同时我们也拥有其他城市所不具备的特点和优势,如:我们的森林覆盖率高居全省首位,在全国都处在领先地位,生态环境优良;自然资源较为丰富,工业基础较为扎实;在区位上既是内陆省份开放的前沿,更是沿海向内陆地区进军的桥梁和纽带。只要我们扬长避短,是完全可以走出一条具有三明特色的城市化之路的。我们认为,做好腹地文章和盘活优势资源都应成为走有三明特色的城市化发展路子的重要依据。福建地势山海相联,我们要积极创造条件,成为沿海发达城市的发展腹地,当前,要针对如何做好腹地这篇文章,提高对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承载能力,加强产业规划,突出制造工业、资源开发、劳力输出几大特色,真正与沿海城市的发展形成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与此同时,要看到,三明最大的资源在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三明整个区域经济发展的后发优势也在于生态资源。要按照“生态立市”要求,必须确立生态和经济双赢的理念,把建设生态城市作为三明城市发展的未来走向。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加快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和环保产业,形成具有三明特色的生态经济格局。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致力于创造全省一流的人居环境,用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人流、物流和资金流。
四从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入手,真正调动市县两级的积极性。##省实行市、县两级都各自向省级负责的行政运行模式,市级对县级工作做到少指挥、不干预,这对保证市本级集中精力加快自身发展和充分调动县级的积极性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我们感到,这种做法体现了未来行政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要主动适应这种趋势的发展要求,把做大做强市本级作为市委、市政府工作的一项核心任务,调动一切资源、运用一切手段,千方百计地壮大市本级的经济实力,增强三明的城市竞争力。同时,以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扩大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为契机,对县域经济社会的管理进行彻底放权,充分调动县域加快发展的积极性。
三、若干建议“第1”版权所有
1、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加快推进三明城市的城市化进程事关三明未来城市发展的方向,事关整个区域经济的走向,在这个问题上不能形成共识、达成一致,就难以有效地形成合力、促进共为。建议市里尽快组织市几套班子领导分赴##、广东等城市化发展较快的地区进行专题学习考察,加强研究论证、加大舆论宣传力度,在全市范围内形成共识,并争取得到省上的认同和支持。
2、组建工作班子,对相关问题进行研究论证。成立市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工作班子,由市领导牵头,抽调市城建、规划、土地等有关职能部门人员组成,对推进城市联盟的有关具体问题进行规划论证,对涉及管理体制的问题进行协调,对县域推进城市化进程工作和中心城镇建设进行指导。
3、着手进行新一轮城市发展与建设的规划。建议邀请省内外的城市建设与规划专家共同参与对三明的城市发展与定位进行专题研究论证,开始启动新一轮城市发展规划的研究和编制,并对在短期内进行行政区划调整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和论证。在新一轮的城市规划调整中,要将把园区开发与拓展城市新区有机结合起来,按照“产业园区化、园区城市化”的思路,把园区建设纳入到城市总体规划布局之中,有计划地将处在三明城市圈范围内的工业园区纳入市级管辖范畴,加大市本级的投入,提高规划建设水平,进一步明晰管理责任和收益分配,促进产业集聚升级和城市的优质扩张。
4、加快城市联盟基础设施的融合。加快市区与永安、沙县的快速通道建设,缩短时空距离,改革公路收费体制,统一道路通行政策,促进交通融合,如早日促成三明至沙县的公交交通运行。另一方面,加快市区、永安、沙县三地在供电、通信、环保、绿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统一融合。
5、全面整合土地资源。对城市联盟范畴内的土地实行统一收储、统一规划、统一使用,在现有用地政策难以突破的情况下,采取更加灵活的措施,有效盘活土地资源,通过借地生财、借地发展,保证城市化对建设用地的需要。除法律规定可以实行划拨土地的对象外,其余建设生产用地全部实行有偿出让供地,特别是对房地产开发,一律实行招标拍卖方式供地,把土地推向市场。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来提高土地价值,实现土地升值。
6、加大对中心城镇建设政策扶持。突出中心城镇的带动作用,突破城镇均衡推进的模式,坚持分类指导,在重点抓好县城建设的规划建设的基础上,每个县(市、区)再确定一个在区位上辐射作用明显、人口较为集中、经济基础较为雄厚的中心镇进行重点扶持。如:在干部配备上可以采用##一些地方的做法,实行高配一级,允许中心镇主要领导进入县级领导班子;在管理权限上可以享受相当于县一级的权限;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进行撤乡并镇,不断壮大中心镇规模,提升中心城镇功能,增强其在区域发展中的辐射带动作用。
7、加快人力资源的开发。三明的人力资源充沛,作为老工业基地,我们还有着很强的产业技术培训力量,因此,建议把以大规模培养技工等实用人才为重点的人力资源开发作为有效增加就业和城乡居民收入的重要抓手,依托广大的技校、农校和社区组织等各种载体,大规模地组织城市下岗失业人员、农村劳动力进行专业培训,对口输送到福州、厦门以及省外发达城市,形成规模、形成品牌、形成竞争力。“第1”版权所有《两市一区城市建设与发展考察报告》两市一区城市建设与发展考察报告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