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心得体会 > 思想汇报科学发展观 > 导航 > 水产渔政监管站践行科学发展观思考

思想汇报科学发展观

水产渔政监管站践行科学发展观思考。

每个人的想法和观念都不一样,你觉得是错的事,别人不一定觉得。对于阅读或观看过的作品,用自己的话语把它写出来,我们称之为心得体会。小学中学阶段有一项重要的写作训练就是写心得体会,心得体会有利于我们不断提升自我。如何去写好一份优秀的心得体会呢?为此,小编花时间整理了水产渔政监管站践行科学发展观思考,欢迎你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助益!

水产渔政监管站践行科学发展观思考

碧波万顷耀银光,鱼欢蟹肥捕捞忙,这是我县每年仲秋时节湖区所呈现的繁忙景象。经过数年的沉寂和期盼,历经风雨的**水产业在20xx年再现曙光,呈现出继1994年之后最好的形势。全县水产品产量达到71160吨,其中河蟹产量20xx吨,实现渔业总产值7.5702亿元,上交渔业规费1302万元,渔民人均纯收入6588元。之所以在事隔多年之后**水产业能重塑辉煌,笔者结合目前我县深入开展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到湖区养殖企业和渔民中进行了的调研。不难看出,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县委政府各级部门、社会各界的齐心协力是分不开的,但笔者经过调研得出这些成绩的取得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政府和主管部门提出的“保护渔业资源,走水产富民强县之路,实现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思路所产生的结果。以下结合调研情况就我县这些年来的成功做法发表些浅显的看法。
转变观念,提高保护渔业资源环境的认识。多年来,县委政府和主管部门一直坚持树立“保护渔业资源是水产业的头等大事,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保护渔业资源就是保护生产力”的观念。政府各部门不断强化认识、转变观念,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的关系,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大力推进渔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在合理开发利用渔业资源的同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强化渔业执法管理机制,加强渔业资源环境保护工作,努力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高质量的可持续发展,在全县范围内尤其是在沿江沿湖从事渔业生产者及广大渔民中形成了共识。
突出重点,加大保护渔业资源的力度。严格实行“禁渔期”制度。县委政府和主管部门在充分利用水面资源优势,发挥水产生产潜力,使水面大县向水产大县迈进,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将水产开发与资源保护相结合起来。根据相关法律法规,针对实际,确定禁渔期和护草期,划定禁渔区、养殖区、增殖区和实施轮休轮养的制度,实行鱼、蟹、虾等水产品的混养,通过食物链的有效连接,充分合理地利用水草资源和渔业食物养分。开展普法工作。如何提高养殖单位、生产经营者和个人的法律意识,自觉地依法生产,以法律保护其合法权益和发展生产,这就要加大渔业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工作的力度。每年,我县结合《渔业法》宣传及专项治理,印发宣传材料,在报纸、电视台同时刊载播放,提高了广大生产经营者的水面、资源国有化意识。人工增殖水产生物资源。为了有效地增殖大湖渔业资源,确保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水产主管部门在对全县渔业现状的充分考察的同时,拿出专项资金对大湖进行人工增殖放流。使渔业资源保护费真正做到“取之于渔,用之开渔”。水产部门引导明星企业对大湖进行增殖,全面推行“种草移螺”工程,推广“湖泊生物资源快速修复与渔业利用技术”科研成果,加大资源修复工作力度。20xx年度在泊湖水产开发有限公司和大赛湖水产开发公司等明星企业的带领下,全年共注入“种草移螺”等资源恢复资金600多万元,投放螺蛳286万公斤,移植草种52900公斤,复植面积达25.1万亩,使大湖资源得到了较好的修复,从而走出了一条开拓创新之路,创造了“投入小、产量高、效益佳”新的经营模式。加强国有水面监管力度,全面实施养殖证制度。县委、政府在转变工作思路的同时将规范国有水面使用权的管理作为产权改革的突破点和起步点,由直接指挥水产经营转到宏观管理。制定切实可行的县级《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实施办法,出台了相关的管理规定,提出新时期发展思路和操作原则,实现国有水面的使用制度改革。按照市场规则运作调整国有水面,实现国有水面政府高度垄断,“一个龙头放水”的基本目标,使国有水面管理走上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改变“甩手”承包、“官倒”的现象,遏制酷捕滥捞,“吃资源饭”的境况。开展渔业水域环境保护工作。**湖泊是长江河谷洼地经长江圩堤封闭而形成的水流冲积湖为过水型湖泊。湖内水质优良,无工业“三废”污染。ph.1—7.8,水体透明度1.5—2米。是养殖开发的优良水域。虽然目前境况很好,但主管局及渔政管理部门“居安思危”,通过深入细致调查,制定切实可行的水域检测标准,依法查处、监控生活污水、船机修理等对水域造成污染的案件,保护渔业生产者的合法权益。
严格执法,严厉打击破坏渔业资源的违法行为,营造稳定和谐的渔区环境。县级水产部门及渔政执法管理单位是维护渔业生产秩序、保护渔业资源的执法主体,本着“严查、严管、重点打击和普遍教育”的精神,采取划分区域、责任到人、普遍管理、重点突出、联防治理、死看硬守、经常管理与临时出击相结合的办法,确保国有渔业资源不受损失。
加强领导,形成保护渔业资源环境的强大合力。县委、政府和主管局均高度重视渔业资源保护工作,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安排。每年的禁江禁湖、《渔业法》宣传及专项治理工作均由分管领导挂帅,成立工作领导小组。水产、公安、司法、工商、宣传等部门各负其责、协同作战,制定切实可行

水产渔政监管站践行科学发展观思考第2页

的渔业资源环境保护的方案、措施并加以落实,水产部门及其渔政执法管理单位认真履行法定职责,切实加强监督执法管理。公安部门全力配合渔政部门搞好执法检查。工商部门协同渔政管理部门依法对农贸市场、集市的有关水产品进行监督检查,司法及宣传部门广泛宣传渔业法律法规和渔业资源环境保护的重大意义,及时报道执法、检查情况。各沿湖乡镇人民政府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作用,采取可行措施,加强本辖区内渔业资源环境保护工作。
目前,全县上下已形成“切实保护渔业资源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氛围。20xx年的成绩的取得也正是这个氛围缔造的结果,政府和部门要一如继往,长此不懈。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而资源保护,任重道远。我们在加快渔业致富工程建设步伐,走水产富民强县之路的同时,要吸取资源保护的成功经验,增强水产开发的信心和决心,保护好渔业资源,走水产富民强县之路,实现渔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坚持科学发展观,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深入细致地实践到水产开发中去。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扩展阅读

检察机关践行科学发展观思考体会


检察机关践行科学发展观思考体会

检察机关是国家法律监督机关。其宪法地位和职责任务决定了检察机关的各项工作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刻认识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时代内涵和精神实质以及对检察工作的内在要求,以新一轮思想解放为动力,不断深化对检察工作特点和规律认识,更新观念,统一执法思想,创新工作思路,统领工作全局,指导执法实践,在保障和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推动检察工作自身的健康发展。本文就检察机关怎样运用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略抒己见。

一、深刻认识和把握科学发展观对检察工作的时代内涵和内在要求

检察机关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肩负着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保障经济建设顺利进行的神圣职责,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毫无疑问也要树立和运用实践科学发展观。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检察事业沿着科学正确的轨道向前发展,关键要在深刻认识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时代内涵和内在要求上下功夫,要认识好和把握好科学发展观的时代内涵,并贯之于检察实践中,要注重把握科学发展观的人本性、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的有机统一。

(一)人本性。即坚持以人为本是检察机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这是中国共产党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来的,是我们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具体体现。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维护人民利益是党的根本宗旨的要求,是做好政法工作的目的。”注重以人为本,也是检察工作立检为公,执法为民的本质要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检察工作,就是要求我们检察干警(官)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坚持以人为本就是人民性的体现。也就是求发展和谋发展的时候一定要把人(人民)作为出发点和根本。因此,检察各项工作的开展必须要运用科学发展观保障宪法和法律赋予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权利,切实纠正执法不严、不公正、不文明、不作为或乱作为等行为,把维护群众利益作为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的治本之策,认真解决群众诉求,妥善处理涉法涉诉信访问题,使群众的权利得到保护和救济。

(二)全面性。即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全面性。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出发,一方面,检察机关要树立正确的稳定观,在做好传统意义上维护政治、治安稳定工作的同时,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稳定工作,才能促进经济社会主义又好又快发展。另一方面,真正的稳定,还必须把稳定提升到和谐的高度来推进,统筹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秩序稳定,统筹城乡、区域、人与自然的和谐稳定,统筹国内与国际环境的稳定,推动各方面协调发展,提高稳定的和谐度,实现全面而协调的稳定。同时要坚持“标本兼治”,即立足当前,解决现实问题,又着眼未来,采取长远措施,实现长治久安。

(三)协调性。即要坚持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和各领域的协调发展。也就是说把坚持推动科学发展作为检察机关认识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最大的大局。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政法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下开展,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检察工作作为政法工作的重要组成部份,也必须围绕这一时代主题,与时俱进,一心一意为加快发展服务,这是贯彻和运用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和具体体现。检察机关作为担负着维护稳定的政法部门,只有进一步解放思想,牢牢把握发展是硬道理这一战略思想,自觉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社会建设这个中心,才能找准其工作的切入点和落脚点,才能增强工作的主动性,从而有所创新,有所突破,有所发展,为夺取全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小康社会做出贡献。

(四)可持续性。即坚持统筹兼顾是检察机关运用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根本方法,也是实现检察事业整体协调发展的根本途径。不仅在促进发展上需要坚持,政法工作自身发展也同样需要坚持这一根本方法。检察实践坚持可持续就是要既坚持以业务工作为主、力量和保障向办案一线倾斜,又重视抓好政治理论和保障、综合服务工作,正确处理好队伍建设与业务关系,做到抓队伍与抓业务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二、树立“四种意识”,增强以人为本的法治理念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注重以人为本,也是立检为公,执法为民的本质要求。公平与正义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司法制度,也是政法工作者永恒的主题,更是政法工作者的神圣职责。作为检察机关,要运用和实践科学发展观,切实履行好国家法律监督职能,维护和实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要树立四种意识。

(一)树立严格遵守程序的意识

在办案中往往只注重实体上的公正而忽略了程序上的公正,忽略程序

检察机关践行科学发展观思考体会第2页

或者违反程序本身就是不公正。针对执法活动中存在的重实体、轻程序问题,需进一步强化程序意识,维护程序独立的司法价值,以程序合法保障实体公正。

(二)树立保护诉讼权利的意识。

保障人民的合理诉求,这是维护司法公平与正义的价值追求和目标。胡锦涛总书记强调:“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涉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只有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人们才能心情舒畅,各方面的社会关系才能和谐,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充分发挥出来。”因此,检察机关必须牢固树立保护诉讼权利的意识,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检察实践,进一步强化保障人权观念,实现法律保障权利的价值。

(三)树立打击与保护并重的意识。

打击犯罪是预防犯罪的一种特殊的教化手段,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要进一步树立打击与保护并重的人权观,做到打击与保护并重。

(四)树立服务大局的执法理念和执法意识。

服务大局不仅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也是政法工作方向,更是衡量政法工作所追求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统一的标准。对检察机关来说,服务大局要求检察机关立足本职,全面正确履行职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确保国家长治久安。重要的就是树立紧紧围绕保障和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强化服务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大局观念,以全面发挥维护国家安全、化解矛盾纠纷,打击预防犯罪、管理社会秩序,维护公平正义,服务改革发展的职能作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高效公正的法治环境作贡献。

三、做到“四个必须”,确保检察工作健康发展

(一)必须保持党对检察工作的领导。

只有完善和加强党对检察工作的领导,才能保持检察工作的活力和生命力,保证检察工作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实现检察工作与党的工作大局一致。

(二)必须以“三个代表”、“两个务必”重要思想指导检察工作。

当前,检察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检察工作必须要自觉地学习实践“三个代表”、“两个务必”重要思想,把“立检为公,执法为民”作为检察工作的本质要求,发扬广大干警吃苦耐劳的精神,敢打硬仗,自觉做好各项检察工作。

(三)必须把“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作为检察工作的立足点和落脚点。

强化法律监督,是检察机关的一项重要职能,加大依法监督和纠正违法的工作力度,充分发挥法律监督职能作用,把保障和促进公平正义贯穿于检察工作的全过程,切实做到“立检为公,执法为民“,实现和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四)必须解决检察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推动检察工作健康的发展。

当前,在检察队伍中仍然存在一些人民群众不满意、反映强烈的问题。检察机关必须围绕检察职能,切实解决执法不公、作为不实、贪赃枉法、侵犯人权、漠视和侵害群众利益等人民群众不满意的问题,加强检察队伍建设,提高人民群众对检察工作的满意度,增强人民群众对检察机关的信任,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房管副局长践行科学发展观思考体会


房管副局长践行科学发展观思考体会

《房屋登记办法》是建设部依据《物权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为规范房屋登记行为,维护房地产交易安全,保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制定的部门规章,以建设部令第168号发布,自20xx年7月1日起实施。

本人认为新《办法》地建设部原先的《城市房屋权属登记管理办法》完善了许多,主要是为了适应新的房地产业形势、公民物权保护和登记机关办公电子化等方面的需要做了比较大的调整,这不仅仅是一个补充完善的过程,在以前全国并没有一部完整,统一的管理办法,各地之间法规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造成很多潜在的问题。因此,随着新《办法》的实施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深入,我认为产权产籍管理部门应努力开创新局面,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新业绩:

一、以十七大精神总结产权产籍管理工作。要强化大局、责任、服务意识,自觉把产权产籍管理工作放在全局工作的大局中来研究,放在实施突破发展战略中来思考,放在实现经验收入目标中来谋划,放在配合支持全局工作中来落实,严格执行法律与创新工作机制并举,全面开展产权产籍管理工作,确保新建商品房产权发证率达到90%以上,存量房发证率达到95%,产权产籍登记归档率达100%,房地产抵押登记率达到100%。

二、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产权产籍管理工作。产权所要遵循关注民生是根本、服务大局是首位、产籍管理是中心、队伍建设是关键、改革创新是动力这一搞好产权产籍管理工作的要求,坚持统筹兼顾,正确处理管理与服务、当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等重大关系。

三、以新增业务引领产权产籍管理工作。《房屋登记办法》已正式实施,《物权法》明确的物权登记内容更加具体翔实,规范性 规章的出台有助于依法进行房屋登记,同时也使住房加重责任加大,产权产籍管理工作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收转变过去的习惯思维和传统观念,创新工作方法,开展好预告登记,建议登记等类型的产证工作,业务中配套使用新的流程新增《询问登记表》,提高了产权登记的准确性、严肃性、规范性。

四、切实解决“办证准”问题,提高交易办证的工作效率。一是严格把握业务受理环节,手续不齐备的不予受理,办理存量房的工作程序应不断简化。二是严格把握测绘关,商品房办件应按照测绘规范要求搞好房屋面积测绘工作,确保准确无误。三是大力推行“按时办结制”、“服务承诺制”和“责任追究制”,进一步提高办件效率。

水文测站管理践行科学发展观思考体会


水文测站管理践行科学发展观思考体会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的内涵是始终做到权为民用、情为民系、利为民请;始终把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最高标准。作为水文人,我们不仅要学习和领会以为人本的精髓,更要把以人为本运用于水文工作之中,那么怎么样从以人为本的角度来搞好测站管理呢?

第一,要清楚认识水文测站人员的现状。
大家知道水文测站按地域分城市和农村站,按集水面积分大、中、小河站,但不管怎样分,测站都有分散独立,人员较少的特点,小河站有的二个、三个,大河站有的六个、七个,最多不超过十个。并且这些职工的文化水平、自身素养都参差不齐,有持文凭的技术员工程师,也有中小学未毕业的普通工人;有热爱水文,愿意为水文付出一切的奉献者,也有患得患失、瞻前顾后的小井市民;有心直口快的豪爽之土,也有不善言词的腼腆之人;有埋头苦干之人,也有夸夸其谈之人。总之,我们要充分了解测站人员的基本情况,做到知人知心。这是以人为本的基础。

第二,要根据测站现状,量体裁衣,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
我们制度的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职工的主观能动性,让每位职工的聪明智慧在工作中表现到极致。那么我们就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制定不同的制度,甚至在实践中,这些制度可以不断修正不断改进。例如,每个测站制定的上下班制度、水情信息拍报制度、水文测验操作制度、水文内业分工制度、水文行业宣传制度、水文经营创收制度、奖勤罚懒、奖好罚差制度等等,这些都是工作中必须要规范和落实的。尽管每个站这些制度的名称一样,但细节可以不同。在测站与测站之间,要互相学习精华,不能全盘照抄,要把别人好的部份借鉴过来,制定最适自己测站的管理制度。

第三,以人为本搞管理一定要公平公正。
每个测站虽小,但就像麻雀,五脏俱全。怎么样以人为本搞好管理,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公平公正。在这里,站负责人是最关健的。首先,他要懂得如何以身作则为全站做出表率;另外还要懂得如何在处理站务时公平合理。这样才能使负责人成为该站的核心,才能有一种凝聚力,才能发挥测站的整体优势。当然,每个站员也要自觉遵守各项管理制度,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只有这样,测站才能有一个轻松的环境,才能进入以人为本的最佳境界,也只有这样,水文测站的管理才会更加顺利,水文测站的发展才会更加持续、更加和谐。

水产推广站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水产推广站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我深刻地感到,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我党理论创新的一个突出成果,体现了中央新一届领导集体对发展内涵的深刻理解和科学把握,对发展思路、发展模式的不断探素和创新,对我们把握大局、做好各项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坚持科学发展观已成为我们的重大国策。坚持认真学习,要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学习是工作之基,能力之本,水平之源。必须坚持勤奋好学,学以致用。我们不仅要从书本上媒介上获取知识和信息,而且要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从日常工作实践中获取营养,把学习的体会和成果转化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转化为推动测绘生产上台阶的能力,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作为一名水利人,我就学习的收获,谈几点体会:
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科学发展观的前提。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来统筹方方面面的人力、财力、物力、资源等的综合利用,促进社会事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2、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注重以人为本,人性化的管理,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是党的先进性的重要体现,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民满意不满 意,人民拥护不拥护是我们改革发展稳定工作的重要保证。只有关心群众、爱护群众,让群众有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才能凝聚人心,齐心协力,战胜和推动我们的事业全面发展。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带着责任、带着感情,关心职工的安危冷暖,着力解决好关系他门的切身利益的具体问题。要通过我们的努力,使全体职工都能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在社会发展的基础上迎来小康生活。
3、制度建设是科学发展观的重心。树立科学发展观要解决的是体制、制度问题。我们的一言一行,不仅代表着个人,而且代表着单位的形象、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一定要珍惜党的政治声誉,堂堂正正做人,走好人生之路,树立良好的形象。要着力规范自身行为,强化岗位责任和自律制度,形成舆论监督、群众参与的监管体系。要正确认识自我,培养高尚的人格,始终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良好作风。
4、“五个统筹”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这就是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践行科学发展观改革完善统计体系方法思考


践行科学发展观改革完善统计体系方法思考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统计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统计队伍从小到大、统计手段从传统到现代、统计方法从全面报表到多种调查方法结合、统计领域从传统的五大物质生产部门扩展到所有各行各业,统计职能从单一的生产数据到信息、监测、监督、咨询等多种职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经济的全球化,随着现代信息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在经济、社会、环境、科技、人口、管理各个领域,统计越来越发挥重要的作用。虽然,统计工作在与时俱进,但摆在我们统计人面前仍然还有许许多多的问题,而当前统计工作者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是:我们在穷于拓展统计领域、完成各种统计报表、承担各种普查、应付各种需求的时候,却没有时间好好地问问我们自己“统计工作应该如何发展?”。根据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领导小组的统一要求,近段时间,我到**、**等地,围绕统计改革发展这一主题,问计基层,通过多层次调研和座谈,自己对统计工作如何科学发展有了一定的思考。
一、统计科学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20xx年,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正式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因为,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用科学发展观理念和要求指导统计工作的发展,是当前统计面临的最紧迫的任务。目前,统计领域存在许多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内容。基层基础工作薄弱,统计制度不切合实际,统计改革进展缓慢等等。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基层统计工作条件与统计任务严重失调

中国统计机构的设置与政府的管理体制密切相关,从国家、省、市(地、州)、县都设置有专门的统计机构,乡、镇设置统计站配备有专职或兼职的统计人员,一般的统计基层就是指县、乡两级。基层统计工作条件与任务之间的矛盾主要表现是:

1.基层统计力量十分薄弱,在繁重的工作任务面前基本上处于一种应付状态

从现有的统计力量分布来看,一个县市区的统计人员的配备大大少于市州,市州又少于省。这从逻辑上是可行的,也是符合现在各级统计业务量的需要的。但是,中国的统计体制只是中国行政管理体制的其中的一个子体系,统计管理体制必然要从属于整个行政管理体制。从了解的情况看,多数县统计局的在岗人员在12—25人之间,估计全省县级统计人员的平均数在17个左右。从人数上看,统计力量似乎不小。但是,目前的县级统计机构中,领导班子成员一般要占在岗职工的1/3到1/2。一般县级统计机构中领导班子大多数来自于乡镇,对统计业务的学习劲头不高,要求他们钻研统计业务很勉强。所以,很多县市区统计局中,真正能够从事统计业务工作的只有6—7人,有的甚至更少。在繁重的统计任务面前,只能穷于应付。

2.基层统计工作经费严重不足,筹资任务十分艰巨

中国县级统计机构的工作经费主要有三个来源,一是1984年国家统计业务经费上划,中央财政给予拨付,这一块经费名义上是完成国家统计任务,中央财政给予的经费,此项经费的基数1984年确定,后有所象征性增加。二是中央、省、市给予县级统计部门的专项工作经费,有专项工作任务才可能有这项经费,如普查经费等,一般上级给予的经费远远不能满足完成专项工作的要求。三是县级财政给予的人头经费、工作经费、国家任务的县财政专项配套费。人头经费是预算内的,一部分工作经费是预算内,国家任务的县财政专项配套费是不确定的。从统计工作经费的来源来看,国家来的经费只占统计机构经费支出的10%左右,省给县的统计经费很有限,估计只占5%左右,另外85%的工作经费需要依靠县财政。而统计工作任务90%来自于国家统计局。也就是说,统计机构任务十分繁重,而基层统计工作经费是没有完全保障的,能讨多少就是多少。

3.基层统计的工作条件简陋,生活清贫

从计算机设备来看,统计系统中,县一级的设备最差。有些县至今还不能达到人手一机,是几个人共用一台微机。一些县级统计机构办公室还没有全部配备空调设备。

(二)不尊重统计规律,统计调查制度不科学

目前,基层的统计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基层统计人员不堪重负。基层统计人员一直呼唤的减少统计报表、减轻统计任务的呼声一直没有得到响应。《统计法》规定的以周期性普查为基础、以抽样调查为主体、辅之以必要的全面报表和科学估算的调查体系始终没有从实质上得到落实。第一次经济普查后,专业的统计报表依然照旧,普查的基础性作用根本没有得到发挥,专业制度的设计没有和普查进行紧密的衔接,把普查的目的仅仅局限于搞清楚普查年份gdp数据。统计部门本身怎样利用普查的成果,没有进行细致的研究和规划,在统计制度的设计上如何做到普查制度

践行科学发展观改革完善统计体系方法思考第2页

和常规制度的衔接,我们没有真正用心去研究去思考,致使许多统计制度的设计缺乏前瞻性、也缺乏协调性。花费国家大量钱财的普查成果往往是束之高阁。统计人对普查的目的没有给予应有的尊重。

(三)思维僵化落后,解放思想不大胆

大而全的思想、非理性意识严重影响着统计的发展和进步。

大而全思想,主要反映在政府统计对统计业务存在一种大包大揽的倾向和趋势。一些原本由部门承担的统计业务逐步收归政府统计负责,政府统计成为跨部门跨行业的庞大业务部门;另一方面,反映社会经济运行情况的宏观数据必须由政府统计部门公布,政府统计部门成为唯一权威的数据发布部门。由此带来两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统计万能思想和数字包揽一切的思维方式,导致政府统计过分追求数据的尽善尽美,影响了统计工作本身的健康发展;二是统计部门独享数据发布权,在部门统计的数据存在问题而政府统计部门又无力核实并纠正的条件下,就会造成不合理数据得以合法化的事实,于政府统计信誉带来不利影响。

一定程度的非理性意识,主要表现在统计内容并不是由法律规定而是主要由政府统计部门本身来决定,并且这种决定有时与实际和需要存在严重脱节。即使在社会经济环境发生较大变化前提下,统计什么、怎样统计仍没有实质性的变化,其根源就在于一种难以抛弃的历史延续的怀旧情结。这种非理性思维导致三种结果,一是禁锢于传统的工作模式,使政府统计对不断变化的社会经济统计对象缺乏一种灵敏反映和把握的功效;二是统计内容与实际需要相脱节,统计的无用、有用的不统,造成统计工作效率下降和费用成本事实上的提高;三是由于调查范围主要由统计部门决定,调查经费缺少足够的法律支持,使得统计调查费用不足甚至根本没有经费。

(四)政府统计部门内部事权划分不合理

表现在地方各级政府统计部门只拥有对上级政府统计部门的业务制度的被动执行权,而没有与当地社会经济运行特殊情况相适应的灵活处置权。目前各级政府统计部门执行的都是自上而下统一设计的报表制度,从指标设置、表种样式到取数的途径方法,都有严格、统一的规定,地方政府统计部门无权进行大的变动。运行结果使人们产生一种统计的不需要、需要的不统计的消极印象。

(五)统计人才培养缺乏前瞻性

市场经济是一种竞争性经济,而这种竞争,说到底就是一种人才的竞争。统计部门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既要拥有统计人才的数量优势,更要拥有能左右竞争局势的人才质量优势。这种优势,表现在统计人员不仅具有脚踏实地、勤奋刻苦、实事求是的勇气,而且具有锐意进取、不断创新、辩明是非的灵气,更要具有统筹规划、探索问题、化解矛盾的才气。但目前政府统计部门的人才队伍建设不容乐观。从人才进入看,呆板的编制管理和相对偏低的报酬待遇,影响到高素质人才的及时补充,使统计人才出现老化趋势。从人才使用过程看,不仅缺少严格的业务技能上的再教育制度,而且千篇一律的业务制度,磨平了统计人员的创新欲望和灵气,使统计工作给人留下机械呆板的印象。从人才退出机制看,目前实行的实际上是一种以自愿为基础的退出机制,这种机制既不与工作者的工作态度相联系,更不与工作者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相挂勾,从而影响到统计人才队伍深度和厚度形成。

二、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改革统计体系和方法

统计部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以科学的思想、科学的视野、科学的手段来统领和解决统计的发展路径和发展方法。针对现行政府统计系统存在的问题,我认为,改革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进一步明确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统计工作原则

这一原则,必须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必须充分考虑社会发展对统计部门提出的基本需求,必须充分考虑统计工作效率的提升和社会形象不断改善。具体而言,这些原则,必须主要通过以下方面来体现。

一是中立性原则。将政府统计定位于“公共信息基础设施”地位,做到统计在不受到任何外来因素人为干扰的情况下,以服务社会为最高目标。中立性包含了三个层面的要求,一是对微观数据和个人数据的保密性要求,以保护市场条件下微观行为主体的利益,调动微观单位如实反映其生产经营情况的积极性和社会公众参与政府统计活动的广泛性。二是统计制度方法、数据来源状况、数据质量和评估结果的透明性要求,通过政府统计部门对统计数据的科学诠释,以实现对统计生产全过程的社会监督。三是政府统计部门对信息发布的公开性和公平性要求,即在相同的时点、以相同的指标、向全社会发布相同的数据。

二是专业集中原则。即以业务工作性质为标志,对统计活动在部门之间进行科学划分。专业集中决不意味政府统计一揽天下,而是政府统计在主导社会统计活动前提下对整个统计工作的有序整合。专业集中包括三层含义。第一层是政府统计部门对全社会统计工作在标准、分类、制度和方法上的宏观指导与管理。第二层是政府统计部门自身对重大的宏观经济总量指标的具体统计。第三层是业务主管部门对以机构本身的调查为基础的或与具体业务活动难以分离的统计指标所进行的集中统计和管理,如劳动部门对劳动力市场的统计,金融部门所进行的金融统计等。

三是区域分权原则。也就是说,在统一分类、统一标准、统一原则的前提下,要重视和发挥各级统计部门的再设计功能,上级政府统计部门在制度设计时要为下级政府统计部门预留空间,给各级以适当的灵活性,下级政府统计部门可以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充实统计内容,改进调查方法,以更好地满足多层次管理的需要。

四是合法化原则。即政府统计的工作范围应该由法律法规来确定;法律保护被调查者的权利不受任何统计调查的干扰;有关调查的费用应当在统计调查之前由有关的法令来确定;被调查者不履行有关回答义务的应有明确的法律处罚条款。换句话说,各项统计活动必须在法律法规的框架内进行并受法律法规的严格保护。

五是整体协调原则。这是保证政府统计部门内部资源配置科学、机构之间工作和信息沟通顺畅、对外效能发挥最大化的基本前提。遵循整体协调原则,要求我们必须认真处理好政府统计部门内部机构之间的关系,处理好政府统计部门与统计调查的实施者以及与调查者之间的关系,确保任何一项调查任务的出台,都必须考虑调查实施范围内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考虑被调查者的承受能力,以保证各项调查任务的顺利实施。

(二)对统计工作框架进行重新整合

新的统计工作框架,必须保证在既定的管理体制之内,部门的工作权责能够得到合理履行,在管理体制发生变化或即将发生变化的情况下,部门的工作权责能够完成有效调整。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解决好三个问题:

一是业务工作的开展必须以资源的充分占有为基础。也就是,任何一项业务工作的开展必须要有与此配套的人员、组织和经费作保障。因为市场经济条件下,行政指令的效能将逐步弱化,社会活动的动力将更多地来自于对等基础上的一种利益追求。要保证新时期统计任务的完成,必须摈弃既要马儿跑又不让马吃饱的小农意识,改革目前统计业务经费总包干的作法,实行一种真正意义上的项目预算管理,谁组织调查,谁筹措经费,消除调查一线单位资源占有不足的担忧,使其能集中精力,优质高效地把调查工作做好。

二是统计信息服务必须以社会需求的充分满足为最高目标。政府统计任务的完成是以统计部门对一定份额社会资源的占有为前提条件的,这种占有决不是某个人或某个机构的恩赐,而是社会根据统计工作的价值标准在全社会范围内对资源进行的一种取舍和分配。从这层意义上讲,统计工作并不是满足统计部门对自我工作成果的欣赏,而必须以社会需求的充分满足为最高目标。不能满足社会需求的统计,就不是一种有价值的统计,更不是一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统计。

三是政府统计工作的开展必须以健全的法律为手段。这就要求我们以市场经济条件下统计工作不断发展为目标,对现行的统计法律法规进行一次全面修订和补充。完善后的法规体系,既要对统计部门的机构、人员、经费等管理工作做出明确的界定,又要对业务工作范围、统计调查方法以及统计服务方式等做出具体规定。特别是对调查者和被调查者的权责要进行科学划分,使二者具有一个相对平等的法律地位。要通过统计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使政府统计工作有法可依、违法可究。

(三)对统计制度方法进行全面改革

这种改革,应该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统计分类标准国际化。按照国际通行标准,对我国统计分类标准进行新的修订,如采用联合国制定的产品分类标准,联合国委托其它国际组织制定的住户消费支出分类标准、政府支出目的分类标准等,以保证我国统计体系的科学性和统计数据的国际可比性。

二是统计指标设计国际化。在统计指标设计方面,国际上较为先进的思路是:力求指标的轻型化设计,以减轻被调查者的成本负担;扩张统计推算的范围和手段,以换取被调查者对统计工作的支持配合程度。但目前我国政府统计在指标设计时,缺少的正是这种从被调查者立场出发的逆向思维。指标求全求细,表式越多越繁,从而加大了调查单位的工作负担,逐渐诱发了社会对统计工作的抵触情绪。

三是统计调查方法国际化。科学的做法应该是,在普查的基础上,实行一种抽样调查和科学推算相结合的方法体系。抽样调查是一种已被理论和实践双重证明的科学方法,但这种方法要得以科学运用,必须要有区域性和专业性的详细结构资料为基础。而这种资料主要由普查工作来提供。但在对待普查工作上,目前政府统计部门陷入了一种误区,即没有把普查真正看成是为抽样调查提供基础服务的重要方式,相反把普查看成是验证全面报表数据准确程度的基本手段,导致普查整体设计不佳,过多过频,项目设定以专业统计为参照,给基层单位带来一种新的事实上的负担。正是因为普查设计指导思想上的偏差,使普查结果不敢用或不能用,更有甚者,不把普查作为探求被研究总体的全面情况和结构情况来对待,而将其视为改善部门工作条件的幌子来利用,破坏了普查工作的严肃性和科学性。因此,现有普查体系必须打破划地为牢的专业利己主义思潮,按照普查程序和对象的相近性进行新的整合,并依据既满足抽样调查需求又避免新的重复和浪费的原则,尽最大可能加大普查的间隔周期。对普查间隔期内数据的获取,原则上采用抽样的方法,或利用普查所得到的若干系数推断而得。

(四)将数据质量作为衡量统计工作价值的最高标准

由于信息服务的最终归宿是进入各个层面的决策过程,并且服务效能要通过信息参与决策过程的具体程度来体现,因此统计信息质量至关重要。可以说,统计部门这道理那道理,搞准数据才是硬道理。虚假的统计数据比没有统计数据的危害更大,统计部门只有把数据搞准,统计工作的价值才能为社会所公认。

邮局党委书记践行科学发展观体会思考


邮局党委书记践行科学发展观体会思考

邮政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具有全程全网联合作业的生产特点,网运工作必须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为实现邮政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保证。我们近年来践行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机制创新,深化改革;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企业,为邮政全网的经营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改革分配制度 调动职工生产积极性
“治天下唯以用人为本,其余皆枝叶事耳。”我局在分配制度的改革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尊重职工所想、所盼、所求,最大限度地调动职工积极性。具体办法是:以劳动技能、劳动责任、劳动条件和劳动强度为依据,实行一级工资总额承包,二级分配实行计件工资,编制内减人不减工资总额,生产班组内减员不减工资总额的分配办法。同时,还合理确定了生产部门之间、生产部门与各职能部(室)之间、生产部门内部不同工种(岗位)之间以及(岗位)内部工效业绩工资分配差别,合理调控员工收入结构和分配差距,形成了岗位靠竞争、收入凭贡献、按劳取酬的分配机制。

例如,转运实行工资总额承包,各工种按照工资和业务量情况分别确定本工种计件分配基数,将计件分配到各台席和人头,并打破工种和岗位界限,打破正式工和劳务工界限,体现了量大量小、忙闲之间的分配差别;在驾驶员计件工资中,解决了驾驶员之间行驶线路不均衡从而无法计量的计件难题,采取完成邮运里程与效益工资挂钩的办法,实行差额工资计件分配;分拣部门对挂号、平信、包裹、特快、国际等工种分别制定了计件工资分配办法,按日记录,按月统计个人工作量,根据标准件折算系数、个人工作量及标准单价核算个人月工资总额,国际包裹工种改变了以往只按作业天数核算奖金的办法,实行包台作业人员以量计奖分配方式。

分配制度的改革,有效调动了职工的生产积极性,普遍增强了“量”的意识,一些人过去“等、靠、混”,转变为主动找活干、抢活干。如火车押运员在分配制度改革后,执行派押任务时主动与地面局协商,争取多装邮件,实现了个人增收、企业增效的目标。

分配制度的改革,也有效激发了职工参与技术创新的热情。我们始终坚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分配的激励作用,调动了职工参与技术创新的积极性。20xx年,我局先后自主开发了特快邮件网络化分拣接口系统、进口邮件分拣路单制作系统、国际邮件勾核和验单生成系统等多套系统。特快邮件网络化分拣接口系统将特快邮件收寄时录入的信息转化为包分机可以利用的分拣信息,实现邮件在包分机上的自动入格网络化分拣,此系统的开发为企业节约了软件开发费用,提高了经济效益和工作效率。

改革运行机制 提高运行效率效益

我们在推进科学管理中,认真贯彻集团公司网运“三化”改革要求,结合本局实际,提出了生产作业“五不准三保证一提高”的具体要求。即:邮件发运不逾限,信息传送不延误,邮件交接不超时,邮车运行不晚点,邮件封发不丢失;保证安全,保证时限,保证质量;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以此为工作重点,制定措施,落实责任,确保实现全年通信生产目标。

我们在对生产班组进行优化整合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全面推行生产岗位改革,实施交叉作业。对特快邮件实行分类处理,将物品类特快邮件与普通包裹邮件合并处理,实行分段分时交叉作业;挂函、平函和平刷实行合并处理,开拆、分拣、封发分时交叉作业;将单独设立的报纸分发、期刊分发合并处理,分段分时交叉作业。通过实行不同类型的交叉作业方法,提高了职工的综合业务处理能力,减少了处理环节,降低了人工成本。

20xx年年底,为落实省邮政公司“优化作业流程,降本增效”的要求,我们与**市局进行了进口邮件作业组织交接调整,涉及交接调整的工作内容多、任务重、时间短、种类复杂。我们担负了**进口215个大户、305个综合投递段道和76个投递支点的平挂(刷)函和特快邮件的分拣封发工作,同时承担了市局44条邮路代运的各类邮件的接收和交运工作,涉及30多个频次、20多个种类的邮件。作业方式发生了改变,中心局加强了对员工一岗多能的业务培训。全局各环节紧密配合,保证了这次调整顺利完成,节省了运行成本,提高了作业处理效率。原进口邮件分拣作业人员132人,调整后减少至77人。

建立长效机制 确保安全生产

安全生产是网运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建立和完善了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在车辆管理方面,以“相对集中,明确分工,专兼结合,分级管理”为原则,建立了中心局和车辆使用、维护单位二级管理体系。在实际操作中,坚持出车前、行车中、收车后检查,着重以预防为主,把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做到发生事故后原因不清楚不放过、不改正错误不放过、职工受不到教育不放过。在车辆维护保养工作中,我们积极推行车辆“检查日”和“靓车会”的办法,对车辆的

邮局党委书记践行科学发展观体会思考第2页

技术性能、车容车貌等方面每月进行检测评比,保证了车辆安全运行。

除了严格的制度约束,我们还注重人性化管理,营造管理者与员工换位思考、共享平安的情感氛围。领导经常与职工谈心,做好心理疏导工作,避免司机带“气”上路;生活上处处予以关心,小到旅行水壶都替他们想到,让驾驶员们“心顺气顺,干活有劲”。20xx年,我们全面实现了安全生产无事故的目标,全年汽车邮路行驶里程400多万公里无事故,经济损失为零。

学习科学发展观心得:践行科学发展观是抵御金


当前,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已经不可避免地波及到我国。对此,我们应该用什么办法来应对,从而把金融危机可能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呢?事实上,中央关于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决定,就是抵御金融危机的良策。

坚定不移地把抓好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面对全球性金融危机的来袭,胡锦涛总书记10月24日在北京召开的第七届亚欧首脑会议上讲话时表示,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经济保持良好发展势头本身就是对全球金融市场稳定和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贡献。为此,我们首先要把国内的事情办好。很显然,总书记的意思就是要坚定不移地抓好发展。事实也正是如此,中国经济唯有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才有能力抵御金融危机。目前,我国一些对外出口企业已经受到金融危机的打击,有的甚至濒临破产,对此本着抓发展的指导思想,政府应帮助企业迅速走转产的路子,及时摆脱对外出口的依赖性。就全国而言,按照胡锦涛总书记的指示,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加强宏观调控的预见性、针对性、有效性,及时调整政策,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保持经济稳定、金融稳定、资本市场稳定,继续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这才是我们应对金融危机的最好办法。

坚定不移地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中国有13亿人口,30年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应该清醒地看到,我们的发展还很不平衡,尤其是贫富差距悬殊的情况依然存在,民生问题依然是各级政府时刻不能忘怀的大事,面对金融危机的来袭,这个问题尤需引起高度重视。针对目前的救楼市,到底是救高房价还是救市场,到底是救开发商还是救无房住的老百姓,就考验着地方政府的执政智慧。一些地方政府采取直接用纳税人的钱购买空置房的办法,就很受公众质疑。面对金融危机对我国的逐渐侵袭,眼下又时值寒冬季节,元旦、春节也很快来到,稳定物价、稳定市场,确保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不受太大影响,让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灾区群众,都能过上一个温饱无忧的冬天、度过喜庆祥和的年关,应是各级地方政府须臾不可懈怠的大事。

坚定不移地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我国过去的发展,在全面、协调、统筹、可持续发展上,虽然存在严重的不足,但应对当前的金融危机也具有很大的潜力。比如,我国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就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再比如,解决好我国的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就不仅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还具有极大的市场发展空间。我国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农村人口,农业始终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如果我们紧紧抓住农民增收这个关键不放,推动农业的大发展,努力加强农村的公共设施建设,尽力缩小农村与城镇的差距、让农民都富裕起来,这不仅会促进工业的发展、城镇市场的繁荣,还会使国内内需市场增大近百分之八十。“手中有粮,心里不慌”,农业大发展了,农村市场活起来了,我们还怕什么金融危机?因此,中央十七届三中全会,专门研究“三农”问题,为农业、农村、农民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一片新天地,这就是中央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又一重大新举措。各级政府一定要站在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把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好,统筹协调地抓好农业大发展,尽快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努力促进农民的增收致富。

总之,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和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是中央应对当前全球性金融危机两大强有力的重要举措,各级地方政府一定要深入领会、牢牢把握、认真践行,把我们自己的事情办好,保持金融市场稳定,促进我国经济良好运行。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