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心得体会 > 灭火救援工作总结 > 导航 > 雪凝冻雨天气下灭火救援工作思考看法

灭火救援工作总结

雪凝冻雨天气下灭火救援工作思考看法。

我们会不经意地忘记对手精辟的观点,就像忘记自己愚蠢的想法一样。阅读或观看过程中的感悟把它记下来就成了心得体会。写心得体会是我们学习时经常遇到的事情,心得体会重点的是提出自己的看法或意见。心得体会应该怎么制定才会更好呢?以下由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雪凝冻雨天气下灭火救援工作思考看法”,强烈建议你能收藏本页以方便阅读!

雪凝冻雨天气下灭火救援工作思考看法

近期以来,**大部发生了50年不遇的雪凝冻雨天气灾情,严重影响了当地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秩序,造成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公安消防部队作为一支军事化、专业化的消防救援队伍,承担着昼夜执勤,闻警出动,及时开展执勤战斗行动的神圣使命。在这次气象灾害中,广大消防官兵夜以继日地奋战在抢险救援第一线,为保卫国家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做出了突出贡献,得到了公安部消防局领导和地方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笔者结合雪凝冻雨天气参加的灭火救援实际,浅谈几点雪凝冻雨天气中的灭火救援看法。
一、雪凝冻雨天气概念
冻雨和冰冻、雪凝这三个词在气象上常用的是冻雨这个概念。冰冻是降水或者说是下雪以后转化为冰的一种现象,并不是天气现象,而是一种固体降水的转化形式。雪凝是方言,气象专业术语很少讲,同冰冻概念相似。
冻雨是气象上的一个大气现象或天气现象,在3000米高空以上的气层中的大气或者空气的温度都是在零度以下,在冬季一般都是在零下十几度的温度,在3000米气层上有一定的厚度,这个空气温度是在1—4度之间,温度高于零度,相对比较暖和,这一气层当中水分不会冻结成冰,到3000—20xx米一直到地面温度又降到了零度以下的空气层,发生冻雨的时候基本上就是这样一个天气结构。在3000米以上如果出现了下雪的情况,那3000米以上下来的雪片或者雪花,到经过1—4度气层过程中雪花融成了水滴,水滴再往下温度又降到零度以下,这些非常小的水滴落到地面上或者树枝上或者是一些附着物上马上就冻结起来形成冰,这种情况就被称作为冻雨。
二、雪凝冻雨天气灾害事故特点
一是火灾发生频率高,贮存物资干燥,易燃烧、蔓延快。雪凝冻雨天气往往出现在冬节,天气寒冷,昼短夜长,居民生活用电用火用气量大,用火地点范围广,致使着火因素增多且易成灾。室内贮存干燥可燃物多,遇明火易燃烧;火场气温相对较低,室内外温差大,易形成强烈的气体对流,受天气的不良影响,着火后一时不易发现,助长了火势蔓延。岁末年初,各类庆祝活动频繁,安全易忽视,燃放烟花爆竹,导致居民住宅楼阳台、木屋草顶和柴草堆等易发生火灾。工业用火量大、时间长,复杂的输热设备易产生过热造成火灾。
二是各类灾害事故增多,易造成人员滞留和伤亡。雪凝冻雨致使道路、电网、给水管网等结冰,造成供电、供水、供气和交通中断,居民不能正常生活,流动人员滞留,影响了社会秩序。各类危险化学品泄漏、道路交通事故、建筑坍塌、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空难和群众遇险事件频频发生,易造成人员伤亡。
三是灭火救援行动困难。指战员穿着棉装厚度大,遇水易结冰,影响行动速度和操作的灵活性;雪凝冻雨雾大,影响视线,路面结冰湿滑,人员和车辆行动慢,易发生交通事故;消防车水泵出口、水箱、输水器材和手抬机动泵、市政给水管网、消火栓等易冻结,不利于火场出水,影响灭火战斗进程;建筑表面和其他室外设施设备易结冰,不利于指战员依托行动,易发生滑落跌伤事故;单位和居民住宅门窗和通道防寒封闭较严,灭火与疏散困难等等因素,影响和制约了灭火救援行动。
三、雪凝冻雨天气对灭火救援不利影响
长时间的雪凝冻雨天气,会使水、泡沫等灭火剂不能正常使用。消防水源结冰,消防车水泵、出水口和水带中的水可能会冻结。固定消防设施被冻坏,如消火栓、水泵接合器、消防水池等内部结冰而无法使用,甚至冻裂而毁坏。泡沫灭火剂因低温而使黏度增加、流动性能降低,不能按规定的比例吸入泡沫比例混合器,影响发泡效果,泡沫灭火器的使用温度范围为4至55℃,温度太低,灭火器的性能就会受到影响而不能正常喷射。
参加雪凝冻雨天气下的抢险救援工作,消防车行驶受到限制,部分抢险救援器材不能正常工作;寒冷天气易冻伤人体的手、足、耳、鼻等部位,增加了救援难度;消防员接触水枪、水带会加速散热,增大了对人体的伤害。
四、雪凝冻雨天气灭火救援措施
(一)加强辖区情况熟悉,搞好调查摸底和归类整理。消防中队要认真开展责任区基本情况和重点单位情况的调查摸底工作,对辖区内的主要交通道路、消防水源和重点单位的使用性质、数量、分布分类情况,重点单位内部消防设施的防寒保暖、水源位置、取水形式和管理情况等,要进行实地走访调查,掌握第一手资料,并根据雪凝冻雨天气的风向、风力规律和气温变化等现场调查情况,进行详细登记造册,逐一归类整理建档,使官兵对雪凝冻雨天气中辖区内各类灾害事故特点、处置程序、技术措施、战术原则、注意事项等做到进攻路线清楚、技战术明确。如在雪凝冻雨天气中的高层建筑火灾、商场火灾、化学危险品泄漏、可燃气体火灾以及道路交通事故等,要认真熟悉,掌握周边水源情况、内部消防设施及其运行情况、主要储存的物资及其性质、重点部位情况以及可利用的灭火资源等,做到底数清、情况明。

雪凝冻雨天气下灭火救援工作思考看法第2页

二)强化消防水源管理,搞好定人定岗定责管理。对辖区消防水源情况的管理,能直接影响雪凝冻雨天气下的灭火战斗成败。消防中队应当高度重视雪凝冻雨天气中的消防水源管理工作,保证出警能就近使用消防水源,力争火场供水快速不间断。对市政消火栓、人工水池、天然水源等要全部进行一次详细、彻底地排查摸底,合理分工,准确定责,派专人负责管理,尽可能的保证消防水源不被冻结。对可利用的、冻结了不可利用的消防水源信息,应当及时制作消火栓编号、型号、所在道路等基本情况卡片,发放到指战员手中,让参战人员做到心中有数。
(三)加强执勤战备工作,搞好器材装备维护保养。加强执勤力量及各类器材的防寒防滑准备工作,要对执勤、备份装备进行全面的检查和保养,对照《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补足补齐灭火救援装备、个人防护装备。做好装备器材上勤前检查制度、战后恢复备勤制度,落实车辆防滑、防冻、防漏措施,尤其是注意柴油车油箱及供油管路的防冻保暖工作,保证车辆油、水、电、气、灭火剂充足,各类器材装备完整好用。还需明确相关人员的职责和任务,对安全行车路线和行车技术作出规定,提高部队雪凝冻雨气象灾害下的作战能力。
(四)丰富理论学习,掌握灭火救援战斗要点。消防官兵要加强日常的灭火救援理论知识学习,掌握技术、战术要点。根据灾害现场的不同情况,按照“先控制、后消灭”,“集中兵力、准确迅速”,“攻防并举、固移结合”的作战原则,果断灵活地运用堵截、突破、夹攻、合击、分割、围歼、封堵等战术措施,有序展开各种战术行动。雪凝冻雨天气必须加强第一出动力量,打近战,打速决战,战斗员应迅速准确接近火点或燃烧区域,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集中优势兵力速战速决,努力缩短外部战斗时间。合理安排机动力量,做好增援确保重点和扑打新火点的准备。
(五)提高处置灾害事故的紧急救援能力,优化作战效率。在灭火战斗行动中,参战人员在佩戴好安全防护装具的情况下,及时进行火情侦察,根据火灾现场情况,果断迅速采取准备展开、预先展开或全面展开的战斗行动,把主要灭火力量部署在人员受到火势威胁的场所、可能引起爆炸与毒害的部位、可能引起建(构)筑物倒塌和造成重大损失的方向。在夜间或者能见度低的情况下扑救火灾时,应当采取照明措施。在可能发生爆炸、倒塌、毒害物质泄漏和原油火灾沸溢、喷溅,以及浓烟、缺氧等危险情况下进行火灾扑救时,应尽量减少现场作业人员,严禁擅自行动。战斗结束后,应当全面、细致地检查、检测火场,彻底消灭余火,防止复燃复爆;同时,应当责成着火单位或者相关单位的人员监护火场。撤离火场时,必须清点人数,整理装备,办理移交手续。归队后,迅速补充油料、器材和灭火剂,调整执勤力量,恢复战备状态。
在抢险救援战斗中,应当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应急救援骨干力量的作用,加强与公安相关警种、武警以及安监、卫生、供水、供电、供气、环保等部门的密切配合,完成灾害事故抢险救援任务。参战官兵应根据各类灾害事故的不同特性和处置措施,采取相应对策。始终把侦察检测工作贯穿于抢险救援的全过程,查明灾害事故的种类、程度和波及范围,遇险遇难人员的数量、位置及救援途径,有无发生爆炸、倒塌、毒物泄漏、触电等危险和妨碍救援行动等情况。根据侦检结果,科学、合理划定警戒区域,进入灾害事故现场的参战人员,根据实际情况和危险等级落实防护措施。现场救生时,要充分发挥器材装备性能,科学运用各项措施进行施救,同时稳定被救者情绪,尽可能做好保护和提供生命体征所需条件,尽快排除险情。
在疏散和抢救人员时,应当组织精干人员进行疏散和抢救人命,搞好防滑、防冻措施,防止发生拥挤、踩踏和中毒事件。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实施强攻近距离作战,夺取灭火救援战斗主动权,进攻人员可以借助各种掩体,接近燃烧或泄漏区域,设置攻击阵地。参战人员应当充分利用建筑物内的消防给水系统,在外部供水时,宜采用单车直接供水,线路越短越好。在斜坡面设置攻击阵地时,应依托相关建筑物合理安排攻击人员,防止滑倒。
五、雪凝冻雨天气灭火救援注意事项
消防官兵在雪凝冻雨天气条件下实施灭火救援战斗行动,要坚决贯彻“救人第一,科学施救”的指导思想,严格做到服从命令,恪尽职守,机智灵活,勇敢顽强,发扬连续作战、敢打敢拼的顽强作风,最大限度的减少损失和危害。同时,参战官兵要注意雨雪凝冻天气容易引起冻伤和疾病,甚至发生安全事故,在灭火救援中,要增强安全意识,提高防寒能力。
一是参战部队灭火出动要确保雪凝冻雨路面的车辆行驶安全。消防车上了防滑链后,在雪凝冻雨天气中也不是绝对安全的,驾驶员要遵守交通规则,谨慎驾驶,控制好行驶速度,按照规定路线往返,防止路滑造成交通事故;跟车干部要严格观察和监督,时刻提醒。
二是加强战斗人员的防寒保暖,安排好替换力量,防止战斗人员过度疲劳和冻伤。消防人员要穿着防寒服装,戴防寒手套。必要时,可在皮肤上涂防冻药。战斗服被水浸湿,要及时更换,并服抗感冒药及维生素,预防疾病。灭火救援战斗时间较长,火场指挥员应及时组织力量轮换,并及时供应开水、食物和御寒服装。
三是科学合理用水,减少水渍损失。雪凝冻雨天气会使水迅速结冰,影响灭火救援战斗行动。水枪手要结合火场灭火进程和扑救的实际,正确选用水枪(炮)的种类、数量和射流,尽量接近火点射水,避免将水射到人的身上。对因灭火用水过多可能造成建筑物、堆垛倒塌和水渍等危害的,应当及时进行防排水作业,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
四是合理部署供水线路。供水线路要派专人负责巡视,检查车泵、出水口、分水器、水带等过水情况,防止结冰影响供水。在收水带时,应放净带中的水后收卷,对冻结的水带应在化冻后收卷,防止折断水带。消防车进出水口要及时关紧,防止水罐里的水向外流淌结冰。
五是在斜坡、高空或屋面作业的灭火救援人员要采取防滑措施。可利用安全绳挂靠在建筑物构件上稳固身体,也可用倒放的梯子和消防腰斧移动前进,必要时还可以在作业面上铺麻袋、撒锯末、炉灰等,以防滑落伤人。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小编推荐

消防部队应急救援主力军思考看法


消防部队应急救援主力军思考看法

安全是人的最基本需求,安全权益是人民群众最重要的利益。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征程中,快速有效和科学处置各类灾害事故,保障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是消防部队的神圣使命和光荣职责。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类灾害事故呈现出突发性强、经济损失大、人员伤亡大、政治影响大的特点。消防部队如何在新时期、新任务下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救援能力,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课题。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就消防部队如何发挥作用充当应急救援主力军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消防部队充当灾害事故应急救援主力军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现代灾害事故呈现出的突发性、多发性和扩展性,如不及时处置可能导致事态恶化,财物损失更大,人员伤亡更多,公共秩序更加混乱,后果更加严重。从灾害事故危害的对象和程度看,一是危及人们的安全。如生命正在或将要受到危害,人的行动或活动空间受到影响;二是危及到财物的安全。如财物正在受到自然灾害或人为破坏的威胁;三是影响公共秩序。如大面积或区域性停电、停水、停气,从而影响到公众的正常生活秩序。从灾害事故发展的趋势看:一是频率增加。如新工艺、新材料、新能源的不断开发利用,导致的火灾爆炸事故不断发生;工业生产的发展,不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导致经常出现气候异常,洪涝灾害不断发生;交通运输的发达,铁路、公路等各种交通事故有增无减;各类工程建设迅猛发展,施工质量把关不严,导致工程事故时有发生。二是种类增多。现代社会人类文明程度提高,科学技术发达,新的灾害事故也难以避免地伴随着发生。如高层大跨度建筑、高架桥梁的建造,一旦出现设计、施工等质量问题,就会出现重大倒塌事故;化学危险品生产、储存、运输过程中,一旦管理措施落实不严,设备发生故障,就会出现泄漏和火灾爆炸事故等等。三是危害增大。现代化程度越高,灾害事故发生后危害越大。1984年印度波帕尔农药厂甲基已氰酸外泄事故死3150人,7万多人受到严重毒害;1997年日本沙林事件死10人;1999土耳其大地震死452人;我国1993年深圳清水河化学危险品仓库特大爆炸事故死15人;1998年,贵州朝阳坝二号隧道内发生液化石油气泄露、燃烧、爆炸事故,造成6人死亡;20xx年4月重庆天原化工总厂因抢修过程中处置措施不当,造成一氯冷凝器发生泄漏,先后发生2次爆炸,事故造成9人死亡,3人受伤,15余万人紧急转移。四是人们对生活安全需求的提高。在现代化建设迅猛发展的今天,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由满足基本要求的衣、食、住、行,发展成为要求有一个舒适、安全的环境,这就要求政府能在发生灾害事故时为其提供各种安全应急服务,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危害。
消防部队作为人民军队中“养兵千日、用兵千日”的一支特殊部队,承担的职责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密切相关,如何保护好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保驾护航,是消防部队肩负的神圣使命、发展的方向和始终研究的课题。各种灾害事故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出现,承担单一灭火任务已经不能完全实现消防部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时刻满足人民的需要,消防部队必须适应社会发展增强自身实力和功能,发挥自身优势,拓宽应急救援职能。因此,建立一支由政府直接调用的、具有时代特点、城市特点的快速高效的救援队伍,已成为人们生活的共同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消防部队拓宽应急救援职能有法可依顺应潮流
1998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27条第3款规定:“公安消防队除保证完成本法规定的火灾扑救工作外,还应当参加其他灾害或者事故的抢险救援工作。”第一次以法律条文明确规定了抢险救援是公安消防部队的任务之一。《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消防工作的意见》(国发〔20xx〕15号)文件也明确指出,“公安消防队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除完成火灾扑救任务外,要积极参加以抢救人员生命为主的危险化学品泄漏、道路交通事故、地震及其次生灾害、建筑坍塌、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空难、爆炸及恐怖事件和群众遇险事件的救援工作,并参与配合处置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森林、草原火灾等自然灾害,矿山、水上事故,重大环境污染、核与辐射事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消防部队的职能范围和功能得到了历史性的拓宽。
做好应急救援工作是一项社会性工作,涉及面广,情况复杂,世界各国都把防灾减灾作为研究方向。消防队伍多功能化,把消防部队建成能应付各类灾害和突发事件、装备齐全、布点合理、在任何情况下能快速出动的队伍,是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成功做法,它有效的增强了城市抵御各种灾害及恐怖袭击事件打击的能力。美国1979年成立了联邦紧急事务管理总署(fema)。该机构的职责为:通过灾害前对公众的防灾教育、防灾计划的制定、救灾人员的培训;灾害发生时与联邦各部门协调反应,调集力量

消防部队应急救援主力军思考看法第2页

进行救助;灾害发生后对建筑防灾标准、防洪管理等提出修改建议。其业务范围包括了各类灾害和紧急事件的应急救援。“9.11”事件中,由于专门机构长期坚持对公民应付各类灾害的救生知识教育和训练,当地消防部门制定有完备的人员疏散方案而且定期进行演习,使得人们能够快速反应,在大楼倒塌前一个多小时里有2万多人获得救助疏散。日本法律明确规定消防机构三大任务:灭火救援,社会福利保障的救急任务,其它灾害的救助任务,其《消防组织法》设有组织消防救援队伍的规定和装备配备标准,根据责任区任务特点要求消防站除常规业务外还重点突出一些特殊的救援业务。如将消防救援队伍按功能分为特别救助队、水难救助队、山岳救助队、化学救助队和国际增援救助队等。据不完全统计,国外消防队伍实施抢险救援和紧急救护占其出动总数的绝大多数。如欧美各国消防部门每年承担的灭火任务仅占出警的10%左右,而承担社会救援及急救任务却占了近90%。许多国家的消防队伍都承担着消防、民防、急救及各类灾害事故救援多位一体的任务。我国是发展中的国家,在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突飞猛进的同时,也面临着灾害事故频繁发生的严峻局势。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要坚持经济建设与防灾减灾一起抓的指导思想,切实贯彻“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基本方针。与国际接轨,走多功能、专业化道路是我国消防部队的发展方向。几年来,消防部队作为公安机关的一支重要力量,在各级政府和公安机关领导下,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依法参与各种社会抢险救援工作,并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关键性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消防工作的意见》对消防部队应急救援职能予以明确,顺应了世界各国消防队伍多功能化的时代潮流。
三、消防部队在应急救援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现存体制的制约。目前消防部队应急救援工作还是沿袭计划经济下“各自为政、条块交叉、功能重复”的体制。这一体制的弊病是,资源配置严重浪费。只要涉及有应急救援需要,政府就赋予其参加应急救援的职能。在社会经济不发达,灾害事故发生不多,损害性不大时,既照顾了有限的经济能力,又做到灵活机动地开展抢险救援。但随着社会生产力迅猛发展,社会灾害事故频发。在参加处置突发事件时,“各自为政、条块分割”的救援体制,往往缺乏协调配合,延误最佳救援时间。更重要的是那些有名无实的抢险救援力量,在应付急难险重任务时不但不能真正解决问题,还造成警力闲置、经费流失,形成不了合力,严重影响救援效率。
(二)警力不足,难以满足应急救援任务的需要。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同志20xx年1月21日在国务院20xx年防震减灾工作联席会议上指出:“目前最主要的问题是不少县、市等基层一线的公安消防部队官兵人数太少,力量极为不足,与所承担的职责任务不相适应。对此,我认为应当认真研究解决,公安消防部队应该增编扩编,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由于受编制限制,目前基层消防部队普遍存在着警力不足的现象,特别是边远、偏僻的城镇较为突出,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面火灾和抢险救援任务日渐繁重,任务与警力的矛盾也日渐突出。就我总队有的消防中队来说,通常干部为2-3人,战士13-15人,如再除去其他在外探亲休假、公差、后勤人员等非战斗人员,用于执勤的官兵数也不过12、13人,加上大队的干部,一般大队干部都在2-4人,也满足不了应急救援的需要,执勤力量严重不足,遇到小规模的灭火救援还能应付,如果规模稍大,由于警力的严重不足,就难以做到及时处理,难以成功处置灾害事故。
(三)缺乏应急救援需要的特种器材装备。应急救援需要的特种器材装备类型多样、技术要求高、购置价格昂贵,由于受经费、技术等方面的限制,有的基层消防部队不可能按需求配齐买全,只能配备一些常用的抢险救援器材。在应急救援中,对于一般的灾害事故处置所需的器材装备还能应付,当遇到一些特殊事故、特殊物品的灾害事故时,由于缺乏特种器材装备,就显得束手无策,力不从心,望灾兴叹。比如,在今年的抗凝抢险中,消防部队如果配备除雪车就会大大提高应急救援的效率和能力。
(四)应急救援实战能力较为匮乏。公安消防部队虽然在扑救火灾方面取得了一些经验,但对于处置突发事件还是一个崭新课题。平时训练少,也缺乏这个专题的研究,没有形成系统、科学的战术理论、方法、原则和要求。抢险救援技术战法不是短时间能够学会和完全掌握的,在一些抢险救援的现场,消防官兵总有手忙脚乱之感,甚至有时会束手无策,一筹莫展的情况。加之,士官来源于士兵,普遍是初中和高中学历,他们服役了两年义务兵后转为士官,少数的士官从一期转为二期、转为三期等,多数的士官服役完一期或是二期就退伍,虽然服役年限不断增加,经验和知识不断提高,但是从根本上说,文化知识结构没有改变,应急救援光靠经验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具有综合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
(五)社会抢险救援联动作用发挥不尽人意。按照有关的规定,由政府牵头,成立了由供水、供电、通信、救护、武警、民兵、公安、交警以及其他相关的单位组成的等应急救援组织,制定预案,规定职责。但是由于社会应急救援力量来自不同的部门,彼此之间相对分割,联系很少,缺少配合演练或是从不配合演练,联合机动能力参差不齐,运行不够顺畅,各个部门之间缺乏协调合作能力及信息沟通渠道,在处置应急抢险救援事故中,无法充分发挥现有社会力量和技术装备的最大效能,联动机制起动缓慢,效果不明显。
四、消防部队提升应急救援能力的有效途径
应急救援是一项十分复杂而技术性又很强的工作,各个环节相辅相成,紧密联系。消防部队要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光荣使命,必须加强改革,更新观念,与时俱进,优化各个环节,增强整体功能,应急救援能力才会不断增大,消防部队才能托起泰山之责。
(一)制定出台法律法规,加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的立法工作。政府加强应急管理应贯彻“依法治国”的方略,按照“依法行政”的要求,首要的是加快应急管理立法工作。《紧急状态法》列入国家重点立法项目,国务院颁布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在这一进程中,应注意加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的立法工作,为建立起符合国情、利国利民的应急救援力量体系提供法律保障。重点明确三种关系。一是明确主体关系,建立一支党委、政府直接领导下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立足常规、常备、综合、攻坚的职能定位,推进主体建设。对现有各种应急救援力量进行“大重组”,除专门领域(如军队)、特种技能要求(如核事故处置)外的应急救援力量一律予以撤并,集中人、财、物资源建好政府应急救援队。二是明确结构关系,以预案建设为基础,形成“以政府应急救援队为主体、以专业救援力量为补充、以其他公共救援力量为基础”的“层次性”构架,这也符合政府应急管理中的分级管理原则。三是明确指挥关系,建立统一的政府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形成统一高效的应急协调联动机制,将紧急突发情况的第一信号传递到政府的神经中枢,由指挥中心将应急救援的第一指令传达到政府应急救援队和相关救援力量,重大应急救援行动全程监控,前后方协同指挥,才能真正将应急救援融为整体,极大地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和联动作战能力。
(二)建立科学的救援机制,统筹各种抢险力量。一是要建立处置突发事件联动机制。把当地公安、消防、武警、驻军、交通、煤气、化工、卫生、环保、通信等有救援能力的单位纳入抢险救援应急体系,明确各有关部门在抢险救援工作中的任务和协调配合,确定抢险救援响应机制和启动形式、组织原则和通信指挥方法,做到有备而来。二是要制定各类灾害事故抢险救援预案。应由政府牵头,各有关部门共同参加,开展深入的调查研究,实事求是的分析灾害事故可能发生、发展的过程和处置措施,既要在灾害事故的预防处置和善后处理上有对策,也要在处置技术上有着落。三是组织实战演习。通过实战演习,明确任务、方法、程序和注意事项,明确参战的单位和力量,明确组织指挥和各部门的协调关系。公安消防总、支队应结合本地重点单位、重点目标的实际情况和可能发生的重大灾害事故确定处置对策和具体措施,特勤大、中队要针对辖区内各重点单位可能发生的灾害事故确定具体的技战术。
(三)优化消防装备结构,配备相应的装备器材。先进的武器装备是构成战斗中不可少或缺的要素,加强消防部队装备建设是做好抢险救援工作的关键。加强装备建设,还必须坚持适度超前、优化组合的思路,从精、从高、从优提高消防装备的科技含量和现代化水平。尤其是消防坦克、防化洗消车、抢险救援车、水上救援车等特种车辆,以及侦检、破拆、堵漏、救生、警戒、照明、排烟、输转、防护等抢险救援器材和防化服、防毒衣、隔热服等先进个人防护装备。为适应抢险救援业务训练的需要,构建可以开展灭火战斗、水上救援、井下救人、化学危险品事故处置等综合训练的基地,形成了一个设备较齐全、性能较可靠、技术较先进、保障较有力的消防装备体系。要强化装备合成,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个人防护装备、高科技装备、特种装备、消防通信等4类装备体系结构;要加强管理与培训,实现人与装备的最佳结合。要对购置的器材装备加强管理维护,落实专人负责管理,确保装备器材完整好用;要培训一批熟练掌握装备性能、使用和维修方法的技术骨干,并组织技术骨干定期对基层执勤人员进行应知应会培训,提高所有官兵使用、保养、维修现代化器材装备的能力。
(四)突出应急救援训练的针对性,提高基层官兵的处置能力。要强化业务理论学习。基层指挥员和战斗员要加强特殊灾害事故处置技战术学习,尤其是化学危险品和毒气的理化性质、技术参数、事故特点、处置程序与措施、行动要求、注意事项等等,在参加处置时做到心中有数,避免盲目、蛮干。要突出针对性训练。应急救援训练坚持从“实战”出发,结合本地区、本区域或辖区抢险救援的特点,开展好针对性训练。特别对于特殊灾害事故处置中的侦察检测、稀释降毒、稀释驱散、器具堵漏、进攻防毒、冷却保护、洗消处理等重点课目要进行分解训练和综合训练,锻炼提高基层消防部队抢险救援的处置能力。要强化科技练兵。社会抢险救援训练,既要注重训练手段的科学性,又要注重训练内容的科学性,向科技要战斗力。要针对各种社会抢险救援的处置,探索以现有装备实施处置和救援的战法,同时积极改革创新,挖潜现有装备潜力,增加高技术含量的内容,适应现代灾害事故处置需要。要制定和完善社会抢险救援处置预案。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深入调查研究,主动了解、掌握辖区容易发生特殊灾害事故的源头状况,制定的处置预案要经专家论证、切实可行、行之有效。并在此基础上加强模拟演练,不断修改完善,使预案更加科学合理,贴近实战。
(五)加强灭火救援指挥系统建设和应用,提高部队的快速反应能力和科学决策水平。一是在指挥中心建设上,坚持“统联结合”的原则,加强各级指挥中心(接处警中心)建设,建成覆盖各级消防部队的计算机通信指挥系统。“统”即由总队统一组织、领导,按统一标准(根据国家标准《消防通信指挥系统设计规范》和部局关于“三台合一”的有关要求)统一开发,建成支队级指挥中心和大(中)队接处警中心。“联”即指建成的指挥中心要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形成一个统一的有机的指挥系统。二是在系统开发运用上,加强各类计算机辅助决策系统的开发和应用,在规范战训资料的基础上出台有关标准,统一建设涉及水源、预案、装备、实力等的数据库,适时利用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建成灭火救援指挥辅助决策系统。三是在现场图文传输上,加大火场无线通讯设备的配备,每个中队的无线通讯设备的装备水平达有关标准的要求;建成通达各大队的视频会议系统,实现视频会议、营区监控、远程教育等功能。加大事故现场无线图像传输系统的建设,充分利用卫星、数传电台、移动电话网等技术和资源,为每个执勤中队配备一套无线图像传输系统,将事故现场图像实时传输到各级指挥中心。
消防部队在各级党委、政府和公安机关的正确领导下,一定会乘着党的十七大东风,充分发挥消防部队应急救援主力军作用,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以一流的工作业绩,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着力满足人民群众的新要求,为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再创佳绩、再立新功。

金融危机影响下劳动关系思考看法


金融危机影响下劳动关系思考看法

自去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席卷了全世界,对我国经济也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企业经营困难,中小企业倒闭,一些企业主和经济学界的人士把矛头对准了《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要求修改甚至废止《劳动合同法》的呼声越来越高。面对当前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如何处理当前的劳动关系问题,的确值得认真思考,提出可行的应对之策。


一、当前不必也不可修改《劳动合同法》
面对金融危机的威逼,自去年下半年始,特别是全国两会召开前后,不少企业界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已作了充分的准备,提出要废止或修改《劳动合同法》,同时在媒体上发起了攻势。各方面对《劳动合同法》的诟病,归纳起来无非以下几点:一是认为《劳动合同法》增加了企业负担,主要是最低工资标准、加班工资、解雇补贴、社会保险费用等。二是认为增加了劳动关系的刚性约束,企业不能随意解雇工人。三是《劳动合同法》以保护职工为立法宗旨,加强了法律对职工权益的保护,雇主感觉自己也成了弱势群众。因此,要求对《劳动合同法》进行修改以及暂缓执行部分条例,至少减轻执行力度,以帮助企业和劳动者共渡难关。

(一)《劳动合同法》不必修改。

首先,《劳动合同法》是否增加了企业负担,导致了大批企业倒闭?《劳动合同法》会增加企业的用人成本,这是支持和反对《劳动合同法》的人都承认的,只是对此有不同的解释。支持者认为增加的成本不太,且是企业应该负担的成本,有的不过是企业的违法成本。同时,当下大量的企业倒闭也不是实施《劳动合同法》的结果,而是国际金融危机的结果。从实际情况来看,若说一个企业因实施《劳动合同法》就倒闭了,只能说这个企业的经营管理本来就有问题了,没有《劳动合同法》它迟早也会倒闭。从现实的情况看,一些企业巨大的亏损并非实施《劳动合同法》导致的,而是由其产品结构、生产技术、市场状况决定的。

其次,《劳动合同法》是否增加了劳动关系的刚性约束,使得企业不能随意解雇工人。自《劳动合同法》实施以来,一些地方的劳动争议增加,也只不过是对过去企业违法行为的纠错反应,并非《劳动合同法》引发了劳资争议。如果要说《劳动合同法》对企业要求严,只不过是对过去而言,对无法可依或有法不依而言。若以此原因提出来要修改《劳动合同法》,缺乏足够的理由。如果对自己不利的法律就要求暂缓执行,对自己不利的法律就要求修改,我们何谈法治社会,何谈公平正义,何谈合作共赢。就这一点而言,《劳动合同法》对劳动关系的约束,本来就没有错。

最后,《劳动合同法》是否只保护劳动者利益,企业反而成了弱势方。如果企业雇主认识到了《劳动合同法》是保护劳动者利益,还真是一个进步。保护劳动者利益的,是《劳动合同法》的立法宗旨,也是劳动合同立法的本质所在。如果说《劳动合同法》要同时保护劳动者和企业的利益,那就不合法理了。自有社会立法和劳动立法以来,劳动立法就是为了纠正劳资关系中劳弱资强的状况而存在的,若不如此,就不叫劳动立法了。更何况,劳动合同立法同时也是规范劳动关系双方权利义务的法律,对用人一方的利益也给予了足够的保护。这在我国的《劳动合同法》及其实施条例中有充分的体现。企业的利益,有各种投资法、民商法、物权法所保障,其法律体系之完备,执行力度之大,是《劳动合同法》所不及的。若要把《劳动合同法》修改成《劳资两利法》,不是不可,但实际情况可能只会利资而不会利劳,最终结果是劳资两不利,两败俱伤。就此而言,现在修改《劳动合同法》也是不合适的。

(二)《劳动合同法》不可修改。

《劳动合同法》不可修改是基于没有可能性。法律不是不可修改或废止,但一要看其是否有必要;二是要看时期是否成熟。从现实情况看,目前要修改《劳动合同法》等相关的法律规定,绝非易事。首先,无论是《劳动法》还是《劳动合同法》,我们且不论立法是否超前、规定是否合理,但一般而言,法律一经制定,如果没有严重、明显的缺陷,总不是可以朝令夕改的。其次,《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的制定,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而是经过长期的准备、充分的酝酿、广泛征求意见,是各种力量相互博弈的结果。若某种社会势力要在短时间内人为地打破这种平衡,当事的各方能否接受,值得考量。其三,劳动法律是调整劳动关系的法律,涉及到劳资双方的利益,难得做到劳资双方都绝对满意。从劳动立法史和立法宗旨来看,劳动立法本来就应更多地考虑劳动者的利益。若法律一经实施,资方不满意就提出来修改法律,一是法律的严肃性会扫地而尽;二是受到损害的另一方也会奋起反击。说到底,这可能是一个冤冤相报、两败俱伤的过程和结果。其四,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不光是企业受到冲击,经营困难,劳动者在本来就是弱势群体的基础上,又雪上加霜,经受的压力更大。如果轻

金融危机影响下劳动关系思考看法第2页

易修改《劳动法》、《劳动合同法》使之更有利于企业,劳动者的境遇将会更差,其后果又会怎样,我们不难设想。最后,在现今的条件和形势下,修改《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是不合时宜的。因为我国的《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对劳动标准和劳动关系的相关规定,从总体上讲并没有超出客观条件的要求和国际上的一般水准。社会上盛传的劳动标准过高、劳动关系刚性化只是相对于过去的低标准而言的。现在正处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大量农民工失业返乡,就业困难。若此时修改这些法律,放松政府对劳动关系的管理,必定会引起更大一波的解雇风潮,社会稳定问题将成大患。更不妥的是,提出修改要求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大多是企业界的人士或与企业界联系密切的人士,会增加劳动者的被剥夺感,引起社会阶层之间的对立情绪。

二、集体协商是解决目前劳动法律困境的出路

两会期间,有关方面负责人已明确表示,全国人大不会修改《劳动合同法》,并对《劳动合同法》实施以来所取得的成就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劳动合同法》实施以来经受了实践的考验,法律本身不会因金融危机而修改。虽然有金融危机影响,因为有了《劳动合同法》这样的法律保障,我们的劳动关系基本上还是稳定有序的,应该说这部法律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是经得住时间的检验的。从此可以看出,至少有三点是明确的:一是当前企业遇到的危机不是实施《劳动合同法》的结果;二是当前全国人大没有因金融危机的影响而有修改《劳动合同法》的打算;三是金融危机形势下实施《劳动合同法》的具体问题可以通过落实《劳动合同法)的实施条例》等办法来解决。

至于《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存在的瑕疵,我们还是有补救的办法,以走出当下贯彻落实法律中的困境。

(一) 集体协商是一个灵活实用的方法。

不管是《劳动法》还是《劳动合同法》,都有劳动关系双方集体协商谈判、签订集体合同的规定。劳资协商谈判正是国际上通行的处理劳资矛盾的基本方法。在不违反《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基本原则和基本精神的前提下,对《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实施中的具体问题,可以通过劳资双方协商谈判来解决,这要比动不动就来修改法律要好得多,也符合市场条件下的劳动关系双方协商自愿原则。

当前的经济形势的确对企业的经营和发展造成了较大的影响,不少企业遇到了比较严重的困难,需要在劳动关系上作一些调整,如企业遭遇到了资金困难,会对职工的工资发放、有关经济补偿金的支付产生一定影响等等。但这些问题并非一定要通过修改劳动法律才能解决。可以在法律精神的指导下,在法律的框架范围内,通过劳资双方协商谈判去解决。只要是劳动关系双方根据各自真实的意愿达成有关协议的,有关方面就可以认可。

(二)“共同约定行动”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方式。

在不修改法律的前提下,为共同应对当前的危机,对于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的要在《劳动合同法》增加“艰难时期条款”,我倒认为是一个值得探讨的办法。不过,“艰难时期条款”并不必写进《劳动合同法》。据我所知,所谓“艰难时期条款”是德国上世纪90年代后期劳资关系妥协的结果,并非国家立法的结果。如前所述,只要符合劳动法律法规的规定和要求,当前各种劳动关系问题都可以通过集体协商谈判、签订集体劳动契约来解决,我国的劳动法律法规也留有这样的空间。最近全国总工会在企业推动“共同约定行动”,是一个劳资双方共同努力应对金融危机的积极举措和有益尝试,是一种很好的形式。在今天我们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大局下,如果劳资双方能够真正坐在一起平等协商谈判,采取共同约定行动,那确是一件好事,对推动我国协调劳动关系的制度创新,加强劳资合作,其意义不会亚于一部法律的诞生,更胜于修改一部法律。

(三)各方面共同努力是具体实施的关键。

在特殊时期发挥劳动关系双方集体协商和集体协议的特殊作用,关键的问题是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过去很多企业不把职工代表或者工会当回事,从来不把他们当作平等的协商谈判主体。工会方面也往往知难而退,不去碰这个钉子。那么,在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局面下,两者应该可以合作谋大局。企业与其去谋求修改法律,还不如自己救自己,放下架子,与职工、与工会去协商谈判解决企业面临的问题。这可能才是正确的选择,不要总希望通过剥夺别人的权利来壮大自己。只要企业真心对待职工,讲清道理,明辨事理,职工就会支持企业、与企业共渡难关,共克时艰。职工也要有这个大局意识,理性计算得失,关心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工会在这个过程中应发挥积极的作用,要把它真正抓好、抓实,不要成了形式主义的东西,或者是失去了工会和职工的立场。作为国家立法部门和政府来讲,不用天天受各种利益左右去考虑修改法律,但可以为劳资双方协商谈判解决问题创造一些必要的条件,如授权在特殊时期对劳资双方协商结果的认可等等。

(四)企业应对金融危机不能只盯着《劳动合同法》。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一些企业经营困难,从一开始就把原因完全算到实施《劳动合同法》的头上,有失偏颇。企业不应该把救企业的希望都寄托在修改《劳动合同法》上。从宏观层面来看,国家可以通过调整税收政策给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以支持;可以通过给企业以工资补贴的形式降低企业的用工成本,这是不少国家应对金融危机都已采取的措施;可以通过加大劳动就业投入,鼓励企业减少裁员,留厂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还可以通过财政支持,引导企业调整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走出困境。从微观层面来看,企业可以在加强管理、节约成本、技术进步、改革创新、调整结构、调动职工积极性等方面下功夫,想办法,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总之,这些方法应该比修改《劳动合同法》来得更实在、更有效、更快捷。

三、越是困难时期越要选择正确的劳动关系政策

《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对企业的用工无疑是一种制约,不管有没有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一些企业都会有抵触情绪。企业和相关人士在金融危机下要求修改《劳动合同法》,只不过是表象。这其中暗含了强资本弱劳动的逻辑,真正的意图是要以此来改变我国劳动关系政策和社会立法的走向。

(一) 必须选择适合中国国情的劳动关系政策。

一个社会选择什么样的劳动关系政策,就会形成什么性质的劳动关系,最后也会产生什么样的社会后果。比如是冲突,还是合作。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然而,我们也无法回避市场经济中的劳动关系问题。长期以来,资本受到偏爱和追捧,在劳资关系中越来越呈现出强势地位;相比之下,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维护,劳资争议激剧上升,集体争议事件逐年增长,这已是有目共睹的不争事实。与此同时,一方面是工会的维权尚难以满足劳动者的广泛需求;另一方面,劳动者要求维权的呼声越来越高,有的甚至采取各种极端的方式来争取自己的权利。我国的劳动关系已到了一个集中爆发的阶段。面对这样一种局势,我们是“堵”还是“疏”,是“压”还是“抚”,都面临着选择。

马克思曾经说过,人们所奋斗的一切,都与他们的利益有关。如果社会缺乏基本的公平公正,劳动者利益得不到起码的尊重和维护,劳动关系和社会就不会稳定。改革开放以来,从90年代的国有企业职工失业、下岗分流,到本世纪初以来越来越严重的农民工问题,再到当前金融危机影响下的职工权益保障,我国的劳资纠纷数量迅速攀升,规模不断扩大,性质更为复杂,劳动关系明显呈激化之势,劳动关系问题已越来越成为我国社会发展中无法绕过去的坎。如果我们对此没有清醒的认识,就会重蹈西方国家经历激烈的劳资冲突而不断引发社会对抗的覆辙。在全力以赴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局势下,对有关人士提出的降低劳工标准的建议,我们必须谨慎对待,切不可轻率实施。在中国,必须走合作和谐的劳动关系发展道路。

(二) 加强劳动关系合作才能建立信任、提振信心。

温家宝总理在两会期间说,要通过暖人心来暖经济,信心比黄金更重要。面对危机和困难,采取何种应对的措施,各方面的人都有不同的考量。一部分企业主动承担起社会责任,承诺不减员、不拖欠职工工资,依靠员工共渡难关,赢得了社会普遍的赞誉。但同时,一些人也开出了取消最低工资标准、取消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暂停带薪休假等降低劳工标准的救世药方。这些建议大多是以要求劳动者放弃相应的法定权利作为代价的。事实上,在当前严峻的经济形势下,降低劳工标准可能使部分企业获得一时之利,但从长远和社会角度看,只能是得不偿失。首先,会进一步降低城乡居民收入,减少社会消费,进而在就业、收入、消费、生产上形成恶性循环,削弱劳动者对经济发展的信心。其次,会进一步加剧和激化各种社会矛盾,引发和扩大社会冲突,减弱劳动者对政府和社会的信任。

上个世纪30年代美国处理劳工关系的做法和经验能给我们一些启迪或是启示。1933年3月4日,罗斯福在全球经济危机中当上美国总统后开始实施“新政”。“新政”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调整劳工政策。随着《全国工业复兴法》的出台,与此相配套的涉及工会、劳工保护、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标准、职业介绍、团体契约等一系列调整劳工关系的法规也逐一出台。同时,还成立了国家劳工关系委员会,作为调整劳工关系的协调机构。1935年又制定了美国历史上著名的包括社会保险、公共救助、儿童福利等内容的《社会安全法案》和《国家劳工关系法》。前者是美国联邦政府第一次实施的全国性社会保障立法,后者则是美国劳工立法的基本法律之一。到1938年,又先后制定了《工资法》、《加班法》、《公平劳动基准法》等维护劳工权益的一系列法律。这一系列劳工立法,促进了劳工关系的稳定,加深了劳资双方的互信,加强了社会各阶层之间的谅解与合作。其在当时美国经济萧条情况下给民众带来的信心,在社会不同群体中所创造的信任,对扭转危局所起的作用,是有目共睹的。因此,在当前的金融危机局势下,我们一是要靠信任,加强企业、职工和政府间的团结与合作;二是要靠信心,充分凝聚、调动和发挥好各方面的积极性。只有有了信任和信心,我们才有可能直面危机和挑战,这是战胜困难的前提。

(三)战胜金融危机还要靠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


中国企业最主要的问题就是企业和员工之间缺乏必要的、有效的、长期的信任,企业只是把劳动者当作企业外部的因素,而不是企业利益共同体的有机组成部分,所以企业与员工之间缺乏信任,劳动者对企业也没有信心。企业与员工的关系处于这种状态下,既便是正常情况下企业都难以搞好,更何况要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如果企业和劳动者之间有了足够的信任,企业即便因经营困难真的要减薪、裁员,劳动者也会理解、支持。那些因减薪、裁员闹出群体性事件或重大社会事件的企业,无不是管理不规范,对劳动者使用欺诈、打压等手段的企业。

就我国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的情况看,劳动力是一种相对过剩的资源,但从长远看,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无疑是一种稀缺资源,将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成果和健康发展。当企业中劳动者的积极性高的时候,劳动者的行为会促进企业效益的增长,反之,则引起企业效益的下降。现代企业是一个法人实体,一旦获得永续的法律生命,就只能在利益相关者的诸多目标之间不断调和,以追求自身的生存与发展。企业无非是股东、债权人、经理人员及雇员等利益相关者的共同体。企业要渡过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需要企业内外部各种因素的共同努力,这其中,员工是决定性的因素之一,只有企业的员工,包括其中的主体——劳动者的劳动才是活的东西,才能真正承担所谓的责任。在企业处在危机的时刻,员工并非只是企业的负担,同时也是企业的资源,是战胜危机的力量。企业的普通员工在企业遇到困难之时,至少可发挥三个方面的积极作用。第一,能理解企业的处境和困难,积极支持企业采取措施应对危机;第二,会更加努力地工作,为企业多作贡献,多出效益;第三,会为企业利益着想,节约成本,降低消耗,革新技术,提高企业竞争力。但是,这些积极作用发挥的前提条件仍然且必须是,企业对员工要有足够的信任,这样员工才会对企业有足够的信心。

消防灭火救援组织指挥工作的几点体会


消防灭火救援组织指挥工作的几点体会
灭火救援是法律赋予公安消防部队的重要职责。当前,火灾事故和抢险救援任务伴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日益增多,能否适应新形势下灭火救援工作需要,实现江主席提出的“打得赢”的目标,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为此,笔者结合公安消防部队灭火救援工作实际,对消防指挥员在灭火救援组织指挥方面需要注意的问题作一探讨。

一、日益复杂的火灾形势,对消防部队灭火救援能力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一是火灾和其他事故发生频率加快,消防部队承担的灭火救援任务更加繁重。近年来,全国火灾呈逐年上升趋势,重特大恶性火灾事故时有发生。以徐州市为例,2000年全市接警出动1291次,参加灭火救援1014次;2001年,接警出动1436次,参加灭火救援1266次;今年1-8月份,接警出动1422次,参加灭火救援1105次。面对这一严峻的形势,坚持执勤第一的观念应作为消防官兵的第一要务,摆上部队建设的突出位置抓实抓好。二是火灾规模扩大,灭火力量急需增强。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用电器、燃气得到普遍使用,城乡工业化、市场化的格局逐渐形成,易燃可燃物质不断增多,一旦发生火灾,便会瞬间扩大,形成猛烈燃烧的局面,往往一处火灾需要多队增援。如何提高消防部队的快速反应能力,在火灾扑救过程中正确运用灭火战术;如何组织到场的增援力量搞好大规模协同作战,已成为各级指挥员临场作战指挥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三是火灾现场情况更加复杂,消防员防护装备亟待加强。现代火灾涉及到高层建筑、地下工程、石油化工等诸多公众聚集场所,火场形势瞬息万变,烟雾毒性大、火焰辐射热强、建筑物随时坍塌、燃烧爆炸现象瞬间发生等不安全因素增多,对参战官兵的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因此,加强消防员个人防护装备建设,配备现代化的防毒、避火、防化等新型特勤抢险器材十分重要,必须从科技治火的战略高度加大投入,认真解决。四是特种灾害事故频发,进一步加快特勤队伍建设势在必行。随着各种新工艺、新设施、新产品、新技术的广泛运用和现代交通的迅速发展,消防队伍的作战任务已由过去单一的火灾扑救模式拓展到爆炸险情排除、潜水救助、高速公路抢险、空难施救等各个方面。新知识、新装备和新战法的更新,迫切需要建设一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反应迅速、善打恶仗”的特勤队伍,并强化其实战性、专勤性业务训练和应知应会的适应性训练及模拟性训练,以有效处置特种灾害事故及抢险救援的需要。这也是加强新时期消防部队质量建设,走精兵之路,提高部队战斗力的有力举措。1997年以来,徐州支队在当地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先后投入2000余万元建成了一支装备精良、训练设施齐全、队伍战斗力较强的消防特勤大队,在灭火救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应对现代火灾和特种灾害事故,提高消防指挥员的组织指挥水平至关重要。

一是指挥员要注重消防业务理论的学习研究,不断借鉴各类火灾扑救的成功经验,吸取失败的教训,丰富自己的实战经验。同时,要正确认识现实与未来的关系,增强超前意识;正确把握局部与全局的关系,增强战略意识;正确处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增强创新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开阔眼界,以渊博的理论知识、创新的思维能力、优秀的指挥品质,为自己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消防指挥人才奠定扎实的基础。二是指挥员要针对发展变化的火情和灾情,牢固树立敏锐观察、分析判断和通晓全局的作战意识,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对到场的各种灭火力量优化组合,实施有效的指挥。要熟知现代装备高新技术性能,强化驾驭高新技术灭火指挥作战的本领,不断提高临战决策处置能力,做到控制全局、把握方向、快速反应、以变制变,时刻把握火场指挥的主动权。各级消防指挥员要改革以往徒步传令的指挥方法,充分运用现代消防通信技术,建立多方位、多系统、多模式的通信保障网络,利用不同的通信器材、不同的通信手段、不同的传输渠道,着力解决调度指挥中心与通信指挥车、火场前方与后方、中队指挥员与班长战斗员之间的三级消防通信指挥问题,真正把作战意图快速、准确地贯穿于官兵的行动之中,充分发挥现代火灾指挥作战的整体效能。三是指挥员要多谋善断,合理用兵。消防指挥员面对浓烟烈火或危险丛生的灭火救援任务,仅靠几条战术要则来指挥作战是不行的,必须把理论知识与现场实际相结合,因地制宜,因势利导,不拘一格,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以谋取胜。要依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在摸清火情、险情的基础上,直接抓住火场或事故现场的主要方面,迅速做出判断和决定。然而,检验判断正确与否归根到底在于合理用兵,因为能否以智使力、扬长避短地指挥到场力量有序展开,能否充分发挥各类灭火抢险器材的战斗效能,是指挥员创造性地把决策付诸实践的一种临机处置能力,也是指挥员对知识、谋断的综合运用和实施。当前指挥员在灭火救援行动中应注意解决以下四个消防灭火救援组织指挥工作的几点体会

消防灭火救援组织指挥工作的几点体会方面的问题。首先要把抢救人命作为指挥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正确运用各种施救手段和装备器材,果断部署精干力量,突破烟火封锁,积极抢救人命。只要能把遇险人员救出,就奠定了灭火救援成功的基础,特别是在遇险人员众多的火场和事故现场,指挥救人是第一位的,要把到场的主要力量放到救人上。其次要把控制险情扩大作为指挥工作关注的核心问题,快速反应,认真解决。火场指挥员要对受火势威胁的爆炸物品、高温、高压生产设备或有毒物质、易燃液体的泄漏以及建(构)筑物的倒塌等危害情况,迅速做出准确的判断,及时采取排爆、堵漏、防毒、疏散、阻截、撤退等措施消除危害,尽可能为灭火抢险人员提供安全有利的作战环境。第三要敢于取舍,“丢卒保车”。指挥灭火救援力量正确设防,是各级指挥员到场后临机处置的一个重要问题,特别是第一出动力量,到场时的兵力使用至为关键。因此,指挥员要正确把握进攻与防御的关系,既要敢于组织进攻,近战灭火为速战速决创造条件,更要立足于防,只有防得住,才能灭得掉。只有在力量薄弱、难以对火场实施全面进攻的情况下,采取积极的防御措施,集中力量保大局、弃小局,才能减轻火灾或事故造成的危害。第四要把握全局,兼顾前后,指挥到场力量有序展开灭火救援行动。在灭火战斗中,指挥员不但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前方兵力使用部署上,而且还要合理地组织好后方的供水及灭火物资的调配工作,并根据火场需要,适时指挥增援力量进行战斗展开,搞好多兵种合成作战,防止顾此失彼问题的发生。实践证明,在多数火场上,只要指挥员能将兵力合理使用于火场的主要方面,把现代消防技术装备科学地用于救人、抢险、灭火行动中,就能很快控制火场局面,扭转初战被动的形势,取得灭火成功的主动权。

三、加强现代化的消防技术装备训练,实现人与装备的最佳结合,是提高部队灭火救援作战能力的重要基础。

消防部队战斗力的生成,除合理编制和改善消防车辆装备以外,最主要的手段和最基本的途径就是抓好现代化消防技术装备的学习与训练,不断提高官兵应知应会的本领。一是要抓紧配备现代化灭火救援装备。装备出战斗力。对付现代火灾和特种灾害事故,仅仅靠官兵的勇敢精神是不够的,必须配备现代化的装备,灭火救援才有扎实的基础和保障。各级指挥员要把加强现代化装备建设作为提高战斗力的增长点,在配齐配强配好装备上作文章、下功夫。要针对本地区灭火作战、抢险救援的实际,优化消防车辆的配置,加强消防员防护装备建设,提升高科技装备建设的水平。今年以来,徐州支队先后投入700余万元购置了15辆大功率消防车、常规执勤车和抢险救援车以及一批专勤抢险器材,改善了消防装备质量,为灭火作战、抢险救援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二是要熟练掌握现代化消防技术装备。现代化消防技术装备的应用,要求指挥员必须将高科技基础知识、专业技术和相关的科学文化知识列入学习重点,经过扎实有效的学习与训练,才能把高科技消防装备转化为战斗力,才能提高灭火指挥作战的能力。当前,不仅要做到有什么装备练什么兵、打什么仗,而且还要按照现代火灾的规律和装备器材发展的转变和趋势,熟练掌握新装备的适用范围、机械性能、工作原理、使用方法,维护保养知识,这样才能在关键时刻保证会用、能用、管用。平时对已经配置的装备器材,要结合开展执勤岗位练兵活动,有的放矢地开展好实战、实用性训练。只有消防指挥员带领官兵学习掌握了现代化消防装备的新技术,让官兵全过程掌握了各类火灾的特点、作战意图、任务分配、进攻防御、灭火要则,以及技战术方法等,才能针对新形势下火灾变化的新特点,运用新战法、使用新装备,达到快速救人、扑灭火灾、消除险情的目的。三是认真组织官兵运用高新技术装备开展特殊训练和演练。现代火灾破坏力强、施救难度大、扑救技术要求高,各级指挥员要着眼于现代火灾扑救、灾害事故处置和未来灭火救援的需要,按照“熟悉现代火灾特点、掌握火灾扑救所必须的消防专业技术知识、提高综合指挥能力”的指导思想,进一步抓好模拟各类火场的组织训练工作和重点单位要害部位的演练指挥工作,坚持从实战需要出发,认真研究辖区内重特大火灾事故发生时的灭火措施、兵力部署、注意事项,积极开展多兵种参战的合成训练;开展以交通、空难、毒气泄漏以及水上救生等事故为目标的专勤训练;开展气象条件复杂下的实兵训练和火场车辆定位、水源利用、专业救人、堵漏排爆等项目的定向训练,通过训练,使官兵熟悉掌握高新技术装备灭火的技术,提高指挥员灭火组织指挥的能力。

近年来,随着干部队伍年轻化,一大批年轻的干部走上了基层执勤灭火岗位,他们有朝气、有知识、有能力,但缺乏灭火实战经验,特别是在灭火组织指挥水平上亟待加强。为此,徐州支队以技术装备施训为重点,以提高人员素质为目标,以岗位练兵为手段,积极开展了科技练兵。一是从科技强警的角度出发,围绕“应知应会、规范操作、实战实用”三个专题,突出“专勤器材、车辆装备、火场通信”三个方面,抓住“指挥员、驾驶员、通信员、专勤人员”技术训练,解决了官兵对装备器材不敢用、不会用的问题。二是利用模拟训练设施,开展了以中队指挥、专勤抢险指挥、特殊火灾扑救指挥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演练,丰富了逐级指挥的形式和方法。三是着眼战训基础工作,研究、制定、完善了大型市场、商场以及高速公路抢险救援、反恐怖、防生化等特殊条件下的作战预案,为应对突发情况下的火灾扑救和抢险救援积累了指挥经验。四是采用多种训练模式,加快了装备技术训练单一型向装备技术训练复合型、操场示教训练向实战模拟训练、单一兵种训练向多兵种合成训练转变的进程,缩短了操场训练与火场实战的距离。五是突破了立足现有装备训练的局限,将建筑内部自动灭火设施的操作使用纳入了练兵范围,进一步拓宽了指挥员的视野,提高了官兵操作建筑内部自动灭火设施的本领。六是采用理论知识提问、灭火指挥实地演示以及想定作业、沙盘作业和网上作业指挥的形式以及战例研讨等方法对指挥员指挥程序、力量调集、应变能力、判断决策进行考核,突出了理论指导实践的作用,为提高指挥员的业务素质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消防灭火救援组织指挥工作的几点体会》消防灭火救援组织指挥工作的几点体会

浅谈如何做好灭火救援中的安全工作


浅谈如何做好灭火救援中的安全工作

消防部队肩负着扑救火灾和抢险救援的重任,在灭火救援中,往往会遇到许多危险情况,如危险化学品爆炸、可燃气体泄漏爆炸燃烧、毒气扩散、建(构)筑物倒塌等,时有造成人员伤亡,尤其是随着消防部队一警多能和消防社会化的发展,勤务日益增多,情况复杂多变,扑灭火灾、抢险救援,险情丛生,如不能实施有力的组织指挥和管理,加强安全防事故工作,极易出现事故。据资料统计,过去几年间,消防部队平均每年有20多名官兵因公或灭火救援英勇牺牲,光荣负伤的就更多。因此,加强灭火救援中安全防事故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愚者用鲜血换取教训,智者用教训避免鲜血”,是的,事后总结,很大一部分灭火救援中的伤亡事故,是可以避免或减少的。如何既能完成好灭火救援任务,又能有效避免人员伤亡,是我们消防部队亟待探讨的问题。

一、指挥员素质提高是保障

消防战士按照指挥员的命令而行动,保证消防队员的安全则是指挥员的重要任务和责任。指挥员要有预测能力,充分估计可能存在的危险,要掌握有关的安全防范知识,无论何时,在下达命令时都必须考虑安全因素,任何侥幸猜测都是冒险和不负责任的。指挥员下达命令后,要及时掌握灾情变化情况,适时调整部署,增强布兵排练的灵活性,保证一旦发生险情能迅速作出反应。要坚决杜绝下达命令的盲目性,指挥员在部署力量时,要预先了解掌握属下各队员的行动能力,要根据队员的体能、业务心理等素质分配任务,不能超限制能力下达作战任务,否则,不但完不成任务,还会出现险情。对于危险作业,指挥员应严格执行行动准则,充分做好救援的相关准备工作,以防万一。指挥员还要学会借鉴以往灭火救援中的经验做法,吸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要积极开动脑筋,探索新形势下的灭火救援工作,针对新情况,摸索新对策,确保灭火救援成功,防止事故发生。

二、安全意识增强是基础

搞好安全教育,是增强官兵预防事故自觉性,做好安全工作的基础。对于消防官兵而言,必须熟练掌握各种器材装备的性能,特点和操作规程,按章办事。要经常开展安全教育,工作训练前后、节假日、重大勤务等的安全教育和经常性的安全教育要时时抓,处处抓。要利用事故案例和防事故先进典型,进行正反两方面的教育,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提出防范和加强安全管理的新要求。只有在官兵牢固树立了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指导方针,才能克服麻痹思想,警钟长鸣,自觉防范各类事故的发生。

三、安全制度落实是措施

实践证明,健全安全制度,并认真贯彻落实,是抓好安全管理,防止事故、保证灭火救援顺利进行的有效措施。

要健全安全制度与组织。部队制定了几十项的安全制度,我们制定的制度都是实践中总结甚至用血的代价换来的,要求每位官兵严格遵守,在制定各种安全制度的同时,还要健全各种安全组织,使安全工作得到组织上的保证。灭火救援中,安全组织也要充分发挥作用,当好参谋,不能硬拼蛮干。

要落实安全责任制。发生了事故,要层层追究责任,不能包庇了事,大事化小、小事化无。灭火救援中,违反操作规程,不执行命令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毁的,要严肃处理,只有这样,才能增强领导人员做好安全工作的自觉性,增强官兵防范事故的自觉性。

要搞好安全预测。对于灭火救援中可能出现的情况问题,要先知先觉,一旦事发,能沉着应对,不致慌了手脚,乱了阵法。

要搞好检查评比。检查评比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堵塞漏洞,消除隐患。

四、防护器材完好是前提

防护装备是消防员在灭火救援中进行危险作业,用于保护自身安全的必备装备,是部队提高灭火救援作战能力,处置现代条件下各种复杂火灾和化学灾害事故,抵御危险情况的重要武器。消防部队要投入必要的资金,购置配备好消防员防护装备,如空气呼吸器、防火隔热服、防化服、呼救器、照明灯具等。消防员要熟练操作消防器材装备,不管在什么场合都要能运用自如,要达到人与装备的完美结合,发挥出最佳效益。消防人员要加强对器材装备的维护保养,经常检查测试,发现问题要及时采取措施处置,避免因器材装备缺陷而发生事故。要加强装备器材的训练,不能怕损坏贵重器材而不练,把器材当成一种摆设,到了关键时刻卡壳。

要克服或减少灭火救援中事故频发的现象,需要消防部队全体官兵齐心协力,共同探索,不断总结经验做法,防止重蹈覆辙,避免新生事故。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有效预防的目的,实现安全的目标。

公诉人素质要求思考看法


公诉人素质要求思考看法

公诉人的主要职责是对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的案件,代表本院以国家公诉人的身份,出席法庭支持公诉,进一步阐述公诉机关的指控意见,并通过举证、质证和辩论,使合议庭确认公诉机关对被告人的指控,依法宣判被告人有罪并处以相应的刑罚,公诉人还肩负着监督法庭审理案件有无违反法律规定的重要职责。出庭支持公诉的成败,不仅关系到能否使被告人认罪伏法,实现公诉的法律效果,而且直接关系到检察机关的形象和声誉,也就是说能否通过支持公诉达到一定的社会效果,使旁听群众受到法律教育,树立人民检察院在群众心目中的崇高威信。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国家公诉人,必须具有“正、准、稳”三个基本的素质要求,笔者现就对公诉人应具有的素质要求结合多年来的公诉工作体会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必须“正”,即必须具有正义感

公诉人出席法庭支持公诉的主要任务是揭露犯罪,要求法院惩治犯罪。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实施以后,改变了以往法官“先入为主”的做法,公诉人肩负的任务更加艰巨,出席法庭支持公诉是正义与邪恶的直接较量,在人民群众的心目中,公诉人是正义的化身。公诉人必须具有强烈的正义感,能站在国家的立场上,用事实和证据指控犯罪,从而达到打击犯罪,保护人民、捍卫法律尊严的目的,这就要求我们的公诉人必须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法律,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以及司法改革的不断推进,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与时俱进,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明辨是非、爱憎分明;秉公执法、不循私情;刚正不阿、不畏权势;实事求是、忠于事实和法律;充分体现出惩治犯罪,维护国家法律尊严的正义感。这是做好公诉工作的政治素质的要求。

二、必须“准”,即必须准确运用法律。

法律是打击犯罪,惩罚犯罪,保护人民的有力武器。作为一名公诉人,必须认真学习和掌握这一武器,才能在出庭支持公诉工作中得心应手地加以应用,担负起国家和法律赋予公诉人的重要职责。

就公诉人所担负的工作任务而言,首先必须努力学习和掌握比较全面而系统的法律知识。因此,公诉人不仅应当掌握一定的刑法方面的法律知识,而且应当熟悉和掌握法学领域的各方面的有关法律知识。比如民法、经济法、婚姻法、行政法规以及其它的法律法规。这是因为,在刑事案件的形成和发展中,某些事实和情况涉及到刑法以外的法律法规,只有了解和掌握的这些知识,才能真正辩明案件的是非曲直,分清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比如:在某些案件的开始阶段,往往涉及到民法、经济法、行政法等等。如渎职罪中某些条款就属于这一类。不仅如此,国家公诉人还应该努力学习和掌握与公诉工作的有关的一些边缘科学知识。比如法医学、刑事侦查学、犯罪心理学、司法逻辑学等等。

公诉工作不仅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同时又具有广泛的特征。公诉工作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由于案件复杂、多样、任务繁重而又不可能分得那样细,这就要求每一个公诉人都要有比较全面的专业知识,才能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公诉任务。广泛性是专业性的基础,而专业性则是广泛性的集中;离开了广泛性的“专”是狭窄的,单一的,薄弱的;而离开了专业性的“广”亦必然是肤浅的,分散的,无力的。

再如,公诉工作的职能等,肩负着检察机关侦查监督和审判监督两项职能,这也决定了公诉人必须具有广泛的专业知识 ,必须懂得多些,理解深刻些,否则就谈不上监督。

专业知识的学习,除了以现成的成文法规、法律书籍、资料中吸取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在司法实践中学习,用理论指导实践,通过实践丰富理论;这里所说的实践,不仅是指公诉人通过现实的工作实践来取得实际经验,而且也应当包括古人的、前人的、别人的实践经验,不仅要注重学习和研究那些成功的正面经验,而且还要注意研究那些失败的反面教训,从中受到教益和启发。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历史就犹如一座丰富的宝库,取之不尽,用之不绝。因此,准确运用法律,就是要将系统的法学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经验有机结合,运用于我们的公诉工作之中,这是公诉人做好公诉工作的业务素质的要求。

三、必须“稳”,即必须具备稳定的心理素质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沉着,稳定是公诉人做好出席支持公诉工作的重要方面。公诉人要从政治的高度认识自己的工作,出庭公诉,揭露犯罪,绝不是出于个人的恩怨得失,而是为了维护国家法律,维护改革开放的胜利果实,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不受侵犯,公诉人只有具备了坚定的政治信念,才能进一步坚定自己的意志,视法庭为战场,想法设法克服一切艰难险阻,顺利完成公诉任务。不论案情的复杂

公诉人素质要求思考看法第2页

程度 、辩护人名气的大小、旁听群众的多少,公诉人首先要确立必胜的信念。因为毕竟公诉人对案情了如指掌,而且除了主诉检察官决定的案件外,重大、复杂疑难的案件一般由检察长决定,甚至由检察委员会讨论决定或向上级检察院请示汇报,对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先期的预测,可以说凝聚了集体的智慧,对公诉人来说,对其做好出庭公诉应具有坚定的信心。

法庭辩论,常常会出现一些出人意料的情况,这时候,公诉人心理素质的好坏,会对公诉人的行为产生明显的影响,有的公诉人会暴跳如雷,丧失检察官应有的风度;有的公诉人会沉默不语,等于默认了对方的辩护观点;还有的公诉人会惊慌失措,阵脚大乱;所有这些不正常的现象都是公诉人心理素质不够稳定,不够成熟和表现。事实上,只要辩护人不是胡搅蛮缠,那么,万变不离其宗,只要公诉人保持沉着、稳定的心态,一定会找出相应的对策。所以,作为公诉人应不断加强心理素质的培养,塑造良好的自制能力和应变能力,自觉排除各种心理障碍,灵活运用心理战术,以保证出庭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这也是做好公诉工作的心理素质的要求。

综上所述,要当好一个国家公诉人,担负起法律所赋予的出庭公诉任务,必须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以适应出庭支持公诉人的需要,充分发挥出庭支持公诉的作用。

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升位思考看法


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升位思考看法

立足特色 挖掘潜力 促进县域经济跨越发展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立加快发展之志、谋加快发展之策、鼓加快发展之劲、增加发展之效,抢抓机遇、理清思路、落实措施,实施新农村、旅游业、工业化、城镇化“四大战略”,带领全县人民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扬帆破浪,奋勇争先,在科学发展道路上大步迈进。20xx年,我们又迎来了国家大幅增加投资拉动内需政策的发展契机,如何把握时机进一步加快发展,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升位,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并切实付诸行动的重要课题。为此,本人通过调查研究,并结合多年的工作经历,谈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立足实际,全面分析,把准经济发展脉

全面认识并深入分析现状和差距,是科学决策,明确思路和制定措施的先决条件。同样,**要想实现经济社会的超常规发展,就要一切从实际出发,立足于特点和优势,充分挖掘潜力,扬长避短,着力创造地方经济的独特性,不断提升可持续发展竞争力。

(一)现状和差距。区位上:**位于贵州边缘的黔桂结合部,北联贵新高速公路,南出广西,东接贵州南大门独山县,西靠贵阳后花园惠水县,应该算是一个四通八达的地区过渡交汇区域,但相对周边一些县(市)来讲,没有高速公路和铁路直接经过,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产品运输成本。产业上:**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农业人口占96%以上,现在的主要产业仍然是农业,而且农业基础建设相对滞后,抗灾抗风险力弱,农业产业小而零散,没有规模效应。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虽然取得一定的进展,但仍处于一产大,二产弱、三产薄的局面。加上缺乏龙头企业带动等各种制约因素,产业化经营困难重重,很多产品难以突破县内的小市场走入县外省外的大市场,产业发展仍在低水平徘徊。资源上:我县具有较好的气候资源、水电资源和煤炭资源,但技术资源、市场资源和资金资源相对短缺,资源优化配置形成了“木桶原理”的短板效应,导致现有的优势资源难以发挥效用。观念上:干部队伍中开拓意识不强,小成即满,固步自封,瞻前顾后的思想较为普遍,遇事先争不先干,在争论中错失了发展机遇的现象仍然存在。

(二)特点和优势。一是生态气候优势。**的生态环境非常好,森林覆盖率高达46%以上,山地和丘陵占到土地面积的98%左右,气候温和,土地肥沃,对发展生态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二是旅游资源优势。**地处中亚热带喀斯特岩溶地区,境内重峦叠嶂、河谷深切、峰林谷地应有尽有,自然风光优美怡人,有全省唯一的民族乡卡蒲毛南族乡,又有布依族、苗族、毛南族等浓郁的民族风情,旅游资源非常丰富。特别近年开发的掌布“救星石景区”和正在修建的世界最大口径的射电望远镜,一个是旷世天然奇观,一个是顶尖科技基地,均举世无双,是我县两张响亮的旅游王牌。可以说,**的旅游资源兼具了唯一性、奇特性、科考性以及生态的完美性,很多方面都是其他地方可望而不可及的优势条件,这些,都为**发展旅游业提供了雄厚的基础。三是煤矿、水利等矿产资源优势。这些资源的开发利用,一方面提供了可观的税收来源,另一方面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必需的电力和动力支撑,对增加我县的经济总量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主抓优势,强化措施,推动经济协调快速发展

从科学发展观的长远和目前的现状来看,**在很多领域开发的程度不高,正因如此,**未来的发展很有潜力。但潜力不等于实力,优势不等于竞争力,经济的发展更多的还是要在思路明晰的基础上强化措施,抓住主要难点逐个突破,发挥比较优势凸显效应,汇集小优势变为大优势,实现经济协调快速推进、跨越发展。

(一)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和工作作风。发展不够快的根源在于思想不解放,思维不开放,理念不先进,思路不超前,思想观念的落后才是最大的落后和真正的落后。因此,首先要着力解决领导干部中存在的思想的保守性,思维成旧,思路局限的状况。打破凡事看上级讲没讲,别人干没干,过去有没有的思想禁锢。不为成绩所累,不为定势所困,不为视野所限,做到先干不争论,先试不议论,先做不评论,干成自有公论。第二是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干部的头脑,把解放思想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的坚强意志和领导科学发展的实际能力,做到在困难面前不束手无策,在矛盾面前不畏首畏足,在利益面前不争来争去。以开放眼光和发展的眼光,正确处理好近期让利和长远受益、直接让利和间接受益,局部让利和全局受益、部门让利和企业受益、政府让利和社会受益的关系。第三是树立科学灵活的用人的导向。破除机械僵化的政绩评价机制,完善干部提拔任免和监督机制,使让干部能上能下,给有创新思想、有奉献精神的干部营造环境,创造平台。大力提升自主性和创造性,鼓励干部奋发有为,独当一面,勇于负责,敢于为地方经济发展冲锋陷阵。从根子上解决求稳怕乱、甘于平庸、不敢超越的保守风气,充分调动干部

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升位思考看法第2页

工作热情和创业激情,进而鼓舞人心,凝聚发展合力。

(二)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多年来,我们地方经济始终难以驶入发展的快车道,主要原因就是缺少工业的带动和支撑。可以说,抓好了工业,就牵住了经济发展的牛鼻子,就解决了我县产业不平衡的软肋,很多发展障碍就会迎刃而解。所以,要改变农业大县、财政穷县的落后面貌,就要坚持工业强县不动摇,不断推进工业规模发展、上档升级、集约经营。一是实施项目带动,备足发展后劲。利用好国家政策优势,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投入工业产业,为工业发展输入新鲜血液,使其焕发生机。同时严格落实县重点工作承包集团责任制,实行定期汇报督查,强化奖惩措施,狠抓跟踪落实,确保取得明显的成效,形成了良好的工业发展态势。二是着力使矿产水力资源优势转化为工业发展优势。加快优势资源的开发利用,采取有力措施加快水电站和合法煤矿的建设,增加税收,同时为工业后续突破发展奠定动力基础。三是发展园区经济,推进产业集聚。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优化功能、综合开发、分步实施”的要求建设工业园区,争取建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产业集聚区,打造了集约发展的高效平台。

(三)坚持抓紧旅游业不放松。旅游业是**经济的一个“亮点”,旅游业也属于“朝阳产业”,虽然前期效应不会很明显,但一旦开始步入正轨,就会呈几何速度地增长,应该作为我县的重点产业来坚持长抓不懈。要凭借我县旅游资源的唯一性和独特魅力,努力将**旅游做成“绝品”,形成贵州南线旅游的热点和重点。一是加快掌布景区的开发,完善基础设施、丰富旅游文化、提高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景区级别,扩大影响。二是积极与上级有关部门对接,规划大射电天文望远镜选址的对外参观旅游设施,争取与射电工程同步建设,及早显示经济拉动效应。三是借助独特的旅游优势,通过招商引资,加大县城沿河开发力度,积极打造贵州南部旅游休闲娱乐城,串起**旅游景区“链”,促进整个旅游景区开发。四是积极挖掘整理民俗民风精品,提炼包装,抓好景区民族歌舞表演队建设,丰富旅游文化内涵。五是科学策划,积极筹办各种节会,做到旅游搭台经济唱戏,促进招商引资,激活县域经济发展。六是继续形成强大的旅游宣传、推介攻势,加大力度强化**在综合旅游区的绝对优势,争取国家、省、州的大力支持,积极借助省、州各项活动开展以及主动与周边省(区)、县(市)重点旅游区合作,联合对外推介,整体营销,共同打造区域旅游品牌。同时探索与各地旅行社的协作的有效机制,挤入各大旅行社的黄金旅游线。七是积极探索旅游管理新体制,把旅游资源和接待服务推向市场,用市场机制推进旅游业大开发,大发展,大提高。八是结合旅游开发,抓好牙舟陶、刺绣、纺织、花石、克度藤编、玉水毛尖、黄金应子以及其它民族工艺品等旅游产品的开发,丰富旅游经济。

(四)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在争取国家基础建设投入的同时,还是要通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来解决资金“瓶颈”问题。一是强化“发展是硬道理,招商引资是硬本事,新上项目是硬政绩”的意识,营造“你发财,我发展”的双赢意识和“你投资,我服务”的市场意识,进一步提高招商引资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大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二是狠抓投资环境建设和治理。在招商引资上我们区位优势差和基础设施落后等硬件不足的弱点,这就需要我们从优化投资环境,特别是加强软环境建设上来弥补。要加大治理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乱集资等行为力度,进一步优化经济环境;提高效率,强化服务为重点,进一步优化政务环境。特别是各部门要顾全大局,密切配合招商部门开展好“一站式”服务,做到有问必答,有求必应,有难必帮,有诉必查,以热情周到的服务,吸引客商到我县投资发展。凡外来投资项目,只要有利于gdp增长,有利于增加税收,有利于扩大就业,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都可以大胆引进。

(五)优化农业产业结构。通过重点实施市场驱动、龙头带动、科技推动、投资拉动的联动举措。把我县建设成为农业内部结构合理,区域优势明显,农畜产品质优,市场竞争力强,农业经济效益大幅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后劲显著增强的农业强县。一是依靠科技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效益。培育、引进、推广适应加工和市场需求的农业主导产业的名特优新品种,建立一批有特色的农业科技示范园,以典型示范带动产业的健康发展。三是培育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围绕龙头企业的加工方面和结合市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目前我县引进的“一天锅”肉类加工企业对我县发展规模养殖是一个难得的机遇,要做好扶持工作,将其培育本地较具拉动效应的龙头企业,以实现我县畜牧产品转化增值。四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建立稳定的共同利益保障机制。把产、加、销、贸各环节有机结合,形成农业主导产业系列开发链,在企业、农户之间建立稳固的真正体现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共享机制,建立企业、农户二者牢靠的纽带关系确保农业产业化持续高效运转。二是多渠道筹集资金,增加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投入。积极争取国家的扶持,财政、金融部门要加大对农业结构调整的资金投入。同时,营造和改善农业产业的投资环境,加大农业开发及农产品加工领域的招商引资力度,满足农业产业结构的投入。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