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心得体会 > 宽容是一种境界演讲稿 > 导航 > 上善若水的境界

宽容是一种境界演讲稿

上善若水的境界。

面很很多的事情或者文学作品,我们都会油然而生一些体会。将读过的东西,把最受感触、最重要的部分做为中心来写。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大家都对心得体会很是熟悉吧,心得体会重点的是提出自己的看法或意见。心得体会的内容具体要怎样写呢?考虑到你的需求,小编特意整理了“上善若水的境界”,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动动手指请收藏一下!

上善若水的境界

上善若水的境界
《老子》第八章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这段话的意思是,最高的善像水那样。水善于帮助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它停留在众人所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接近于道。上善的人居住要像水那样安于卑下,存心要像水那样深沉,交友要像水那样相亲,言语要像水那样真诚,为政要像水那样有条有理,办事要像水那样无所不能,行为要想水那样待机而动。正因为他像水那样与万物无争,所以才没有烦恼。
关于水,其实我们了解的并不全面,深刻,还是古代贤哲老子和孔子的言论较深远和精辟。所以,他们把水比作上善。老子云: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孔子云:水有五德,因它常流不息,能普及一切生物,好像有德;流必向下,不逆成形,或方或长,必循理,好像有义;浩大无尽,好像有道;流几百丈山间而不惧,好像有勇;安放没有高低不平,好像守法;量见多少,不用削刮,好像正直;无孔不入,好像明察;发源必自西,好像立志;取出取入,万物就此洗涤洁净,又好像善于变化。水有这些好德处,所以君子遇水观。所以,水有五则:
一、自己活动,并能推动别人的, 是水。
二、经常探求自己的方向的,是水。
三、遇到障碍物时,能发挥百倍力量的,是水。
四、以自己的清洁洗净他人的污浊,有容清纳浊的宽大度量的,是水。
五、汪洋大海,能蒸发为云,变成雨、雪,或化而为雾,又或凝结成一面如晶莹明镜的冰,不论其变化如何,仍不失其本性的,也是水。
关于咏水的诗词: 有物名曰水,至柔有大能。 山泉露头角,立志向海行。 坎坷等闲过,奔流步不停。 执著不执著,无往而不胜。 巨石阻前路,转头绕道行。 悬崖临绝壁,呼啸跳涧中。 遇沙渗地下,暗行不逞能。 骄阳似火蒸,变云学龙腾。 聚团化作雨,遇冷凝作冰。 春融入江河,滔滔仍向东。 万难终归海,浩瀚波涛涌。 世人叹伟大,一笑又升空。 转身归山去,泉声常叮咚.水性柔顺,明能照物,滋养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有功于万物而又甘心屈尊于万物之下。老子弘扬水的精神,其实是在宣扬一种处世哲学,做人要与水一样,有极大的可塑性。水性柔而能变形:在海洋中是海洋之形,在江河中是江河之形,在杯盆中是杯盆之形,在瓶罐中是瓶罐之形。 上善若水今译:上善的人好象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和万物相争,停留在大家所厌恶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 居处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净,待人善于真诚相爱,说话善于遵守信用,为政善于精简处理,处事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掌握时机。 只因为有不争的美德,所以没有怨咎。 "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佛家解释说:月如佛性,千江如众生,江不分大小,有江就有月,人不分贵贱,有人就有佛性,佛性自在人心,就如月照江水,无所不在,佛性无所不在,道亦无所不在……
水——真正的风景在于:
为政之道,应不忘"拯救黎民于水火" 做官之道,应抱定"君子不饮盗泉之水" ;
交友之道,应恪守"君子之交淡如水" ;
修身之道,应牢记"流水不腐,户枢不蠢" 水容纳污垢,但神奇的自净功能使其能永葆纯洁 水有三态变化,但万变不离其宗,最终必汇入汪洋大海。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意思是说多做好事,善事日积月累就象滴水汇成江河湖海而升华为高尚的品德,具有高尚品德的人就会受到人们的拥戴,恪守道德准则的团体就会健康发展。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延伸阅读

学习的三种境界


一、第一层为苦学

提起学习就讲"头悬梁、锥刺股","刻苦、刻苦、再刻苦"。处于这种层次的同学,觉得学习枯燥无味,对他们来说学习是一种被迫行为,

体会不到学习中的乐趣。长期下去,对学习必然产生了一种恐惧感,从而滋生了厌学的情绪,结果,在他们那里,学习变成了一种苦差事。

二、第二层为好学

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达到这种境界的同学,学习兴趣对学习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对学习的如饥似渴,常常注到废寝忘食的地步。

他们的学习不需要别人的逼迫,自觉的态度常使他们能取得好的成绩,而好的成绩又使他们对学习产生更浓的兴趣,形成学习中的良性循环。

三、第三层为会学

学习本身也是一门学问,有科学的方法,有需要遵循的规律。按照正确的方法学习,学习效率就高,学的轻松,思维也变的灵活流畅,

能够很好地驾御知识。真正成为知识的主人。

目前,中学生的学习中,第一层居多,第二层为少数,第三层次更少。我们应当明确,学习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学会学习,三种学习习惯

学习成绩的好坏,往往取决于是否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思考习惯。

一、总是站在系统的高度把握知识

章节与学科整体系统之间的关系。事实上,任何一门学科都有自身的知识结构系统,学习一门学科前首先应了解这一系统,

从整体上把握知识,学习每一部分内容都要弄清其在整体系统中的位置,这样做往往使所学知识更容易把握。

二、追根溯源,寻求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什么事都要有求知欲,好奇心,这往往是培养我们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更重要的是养成这种思考习惯,有利于思维品质的训练。

三、发散思维,养成联想的思维习惯

在学习中我们应经常注意新旧知识之间、学科之间、所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等方面的联系,养成多角度地去思考问题的习惯,

有意识地去训练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及独创性,长期下去,必然会促进智力素质的发展。

知识的学习主要通过思维活动来实现的,学习的核心就是思维的核心,知识的掌握固然重要,

但更重要的是通过知识的学习提高智力素质,智力素质提高了,知识的学习会变得容易。

师德的最高境界是师爱


喜欢孩子的人,是发自内心的。正如不喜欢孩子的人,也是发自内心的。两种人互相难以理解。。。

我终于理解了人各有志。

去局里坐了两天办公室,实在无法享受这种清闲。每天下班还是回去看看孩子,领导明鉴,找人把我替了回去。我心情激动,终于可以和孩子呆在一起了。骑车手被风吹得冰凉,浩宇说老师你的手真凉,说着就用热乎乎的小手给我捂了好一会。

有人说我爱孩子和能力是两码事,我为什么不告诉她有能力不爱孩子更等于零。师德的最高境界是师爱。有能力不爱孩子就是没有师德,不同样是缺失吗?

我选择了孩子吵闹,而不是办公室的清净。正如一个女人选择了一个别人不理解的男人。有人说这是有福不会享。可是我觉得孩子才是我的福气。妞妈说那么喜欢孩子自己怎么不生一个,我说嘴上说喜欢别人的现成的。而实际上其实就像一个为了工作放弃家庭的人一样,我为我的工作暂时不想考虑自己。只是我的工作是为人罢了 。我的工作信条就是四个字:无以复加。爱孩子无以复加。两天没带他们,回到教室他们一股脑儿全扑上来,妮姐说:"看来他们很想你啊。"也许我的业务不是最好的,但我想我可以把我的爱做到最大化。

选择了什么样的另一半,就选择了什么样的人生。选择了什么样的工作以及工作态度,就选择了什么样的人生。高中老师孩子都记得,但是未必念老师好。也许三年后孩子不记得我,但这三年他们爱我。常常说老师我爱你,今天沐宜还说老师我爱你。

我继续自己的坚持,花自己的钱买书给他们读,守信与他们,尊重与他们 ,倾听与他们,将心比心与他们,无论自己有没有孩子,对他们的认真就是对工作的认真。也许我不是狠抓常规,那是因为我相信他们即使我不抓他们长大也不可能在单位大喊大叫。但是我反复教育他们守孝道,要独立坚强,不浪费水,均衡营养,不乱丢垃圾,倾听他人讲话。做人这些才是最基本的。

人生没有那么多完美,不要为自己的选择后悔,就算别人都打击我,可是爱孩子没有错,我就坚强走下去。

努力追求先进性的最高境界


一个共产党员,无论党龄有多长,工作岗位多重要,接受学习教育是终身的。这次我以普通一员参加先进性教育活动,深入学习了规定文献,联系实际进行了思考,对先进性的认识又有了新的升华。我感到,作为党的高级领导干部,保持先进性应该更具时代性、严格性、完美性。

一、要视理想信念为生命中的灵魂,努力追求精神支柱的最高境界。胡锦涛同志“六个坚持” 的先进性标准,第一个就是“坚持理想信念”。作为省级领导干部,我想不仅要“坚持”,而且要内化为生命的精、气、神,做到“任尔东南西北风”,我自巍然不动,作一个彻底的马克思主义者。在我的人生经历中,感到有四个阶段党的事业曾面临严峻挑战。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全国人民生活在苦难之中;文化大革命时期,是人民精神痛苦的十年; 89年政治风波时期,共产主义运动遭受重大挫折;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党内腐败问题突出出来。这些,我们党都经受住了考验,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有一大批最忠实、最彻底的马克思主义者。在发展变化着的形势任务面前,我们的理想信念无疑将面临新的考验。应对这些考验,我感到,一个是认识问题,要紧紧掌握唯物认识论这个武器,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认识世界。有了这个武器,我们站位就高了,眼界就宽了,心胸就开阔了,就有了精神动力。一个是实践问题。理想信念不是抽象空洞的,而是具体反映在思想行为和实际工作中。分析一些深层次问题和现象,我感到,学风反映理想信念,对党的创新理论理解不深,实践不自觉,学用脱节,实际上是个理想信念问题;贯彻力反映理想信念,对上级决策指示,缺乏政治意识,表态很坚决,落实却走样,也是个理想信念问题;群众观点反映理想信念,忘记了党的宗旨,脱离群众,高高在上,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根子是理想信念问题;廉洁自律反映理想信念,无视党的纪律,以权谋私,腐化堕落,违法乱纪,原因还是理想信念问题。如果不从这些具体问题抓起,坚定理想信念就会是一句空话。应在先进理论的学深悟透中坚定理想信念,着力解决好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的问题,坚持以理论上的清醒确保理想信念上的坚定;应在感悟变革中坚定理想信念,用改革发展的伟大成就,具体、形象、生动地证实创新理论的巨大威力,不断增强理想信念的坚定性和自觉性;应在躬身实践中坚定理想信念,切实做到理想与现实的有机结合,始终立足于实现共产主义这个最终目标,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脚踏实地推进我们的各项事业。

二、要视执政为民为生命中的主体,努力追求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最高境界。胡锦涛同志强调,“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我感到,这是保持先进性最本质的要求。坚持了这一要求,人民就拥护我们,违背了这一要求,人民就反对我们。这些年,我们吉林改革的深度、广度和冲击力都堪称空前,但社会没有失去稳定,人民群众总体上保持气顺、心齐、劲足,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制定和施行改革决策时,能够坚持人民满意为第一价值追求,应民所呼,解民所难,使人民群众从改革中得到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从而自觉地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下。当前,强调执政为民,我看最核心的就是落实好科学发展观,加快改革发展步伐。就我省而言,要抓住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这个机遇,抓住主要矛盾全力进行突破。影响我省全局的主要矛盾有三个,一个是解放思想,一个是投资拉动,一个是国企改革。从去年开始,全省开展了“解决思想、二次创业、振兴吉林”大讨论,要求全省同志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新的视野为吉林省跨越式发展献计献策。为了实施投资拉动,今年再增加了500亿的投资任务。少数人有顾虑,怕影响中央宏观调控的大局,这是对科学发展观理解不深刻。中央实施宏观调控政策,但不是一刀切。中央做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大决策,就是要东北地区发展的快一些。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扩大投资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国企改革是我省的另一个突出矛盾,任务很重,涉及到816户地方国有企业、960亿元资产和60万职工。我们下决心把这项工作用一年时间抓好,既是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目标所致,更是为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着想。这项工作我们在战略决策上是矢志不移,但在具体运作上,要求讲究“节奏”,把握“分寸”,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要真听意见真商量,把改革建立在深厚的群众基础之上;要体现无情改制、有情操作的原则,既要遵循发展规律,又要关心、保护人民群众的利益。

三、要视党性修养为生命价值的保障,努力追求人格魅力的最高境界。胡锦涛同志要求全体党员“自觉加强党性修养,永葆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一个党员,不讲党性修养,不在党性修养上体现先进性,谈先进性就是一句空话。作为党的高级领导干部,更应该是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这里的“改造”,是党性修养的最高境界。加强党性修养,我看除了必须的理论修养、思想修养等方面外,应该重点把握常说的也是难做的三点:一是加强学习。读书不仅能增长知识,还能启迪心智,净化思想,陶治情操,升华境界。历史学家廖沫沙曾经说过:“人不读书,不能成才;人不学习,不能生存。”每个党员、每个领导干部不论在什么岗位、从事什么工作,都要养成多读书的习惯,善于思考问题,总结完善自己,提高修养水平。二是自我反省。一个人如果不经常 的自我反省,就很难有大的进步。在这方面,普遍存在反省不够深刻的问题。很多同志虽然能够自我反省,但往往只从工作方式方法上检讨,或者强调一些客观理由,很少从人格上、从道德、从灵魂 深处反省检讨自己。应该说,每个人的人格都不是完美的,都有缺点和不足。这就需要在人格、道德方面找出差距,发现不足,修正错误。只有这样,你才能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人格才能不断完善。三是慎重交友。我个人认为,朋友、同志之间清淡一些好,我春节前讲过,“送钱送物就是送错误,收钱收物就是吞诱饵。”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为什么给你送不给困难群众送,必定是有所图。有些人与你交往是直接撒网捞鱼,这个比较容易识破;有些是放长线钓大鱼,搞预期投入,就不容易察觉,等你察觉了已经悔之晚矣。我曾写了一首诗,也是自己的座右铭:“做人少张口,为官莫伸手;政以民为本,民亦忧其忧。”作为一个领导干部,职务越高,手中的权力越大,一言一行的影响就越大,必须时时刻刻坚持高标准、严要求。

学习的三个境界-体会学习


学习的三个境界-体会学习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学习”就经常挂在了我们的耳边,伴随着我们从出生到小学、中学、大学,直到毕业、工作、成家立业、终老一生。可以说学习是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
学子们寒窗苦读,诵经问典是学习;同事们相互探讨,找寻工作方法是学习;“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更是一种高质量的学习。有时候,学习是一项相当枯燥、宏大、持久的工程,投入的学习是需要动力的,《励学篇》写到: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这些话语,激励着无数学子皓首穷经,为着“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荣耀而悬梁刺股。
然而,学习与读书还是有区别的。在我们很小的时候,我们常常听到的是要好好“读书”,因为只有读好了书,才能考得好成绩,才能取得好名次,才能获得进入更好的学校深造的机会。而且,这时候的读书,强调更多的是要读好教科书。也许,这与几千年来中国社会传统的“学而优则仕”的观念有关,也跟中国当前教育资源不足且配置不均有关,我们在教科书的条条框框中完成了童年知识底蕴的积淀,当我们长大的时候,“读书”的观念已经深深地扎根在我们的潜意识中,不知不觉地把书本当成了最权威的知识宝库,把掌握书中的知识当成了唯一的学习方式。
即便是读书式的学习,聪明的人也是有选择性的。大千世界,三百六十行,行行皆能出状元,可见,终身的学习成绩一定是跟客观环境相关的,曹雪芹也曾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周围的环境不同,用心的程度不同,其学习的结果便会截然不同。“孟母三迁”的故事告诉我们,在人们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可能学会什么,或者说父母希望孩子学会什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周遭的人和事。今天,我们希望在人生最风华正茂的年华里学到什么样的学问,也需要用心地读懂社会环境这本无字大书。
由于工业革命和技术进步带来的巨变已经促使世界的变化远远超越了人们当初的想象,我们在学习的时候再不断地“读书”,效果似乎越来越不灵了,很多东西还没有写进书中,就已经发生、发展、成长壮大,甚至快速消亡了。
没有了书本的指引,人们的学习遇到了空前的障碍,迷惑充满了内心。这时候,人们才意识到原来读书跟学习是不同的,读书并不是学习的唯一方式,要解决现实中的困惑,还是要靠一定的经验、原则和认识事物的方式方法,才能洞悉生活中无处不在,却又在书本中无法穷尽的万事万物发展变化的规律。作为担负着“传道、授业、解惑”重任的老师,我们也谨记着先贤的智慧: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果说书本中的知识好比一条条放在篮子里的“鱼”,已经被洗净晒干腌制好,只待饿了的孩子们从盘子里抓了去吃的话,“授人以鱼”,就是一次善良的行动,一次施舍、一次给予,一次帮助。但接受的人能否一生都有鱼可食,却不能保证。
“授人以渔”观念的提出,是教育史上最令人感动的伟大转变之一,这是一种胸怀,是一种奉献。以“卖鱼”为生的师者,转手将打渔的本事教给了每一个向他“买鱼”的人,且不论顾客贫富贵贱,均能一视同仁。学会了打渔本领的人们,再也不怕没有鱼吃。
如果说,读书,也就是从篮子里拿几条鱼是学习的最初境界的话,学会打渔的本事,就是学习的更高境界,作为老师来说,将弄好的鱼拿给学生是教学的最低境界,而教会学生捕鱼的本领,则是更高的境界,古语赞美老师说“桃李满天下”、“栽大木以柱长天”,就是教会学生在社会上能够自强自立,经风雨、砺霜雪,仍然能够傲立于世,向世界奉上自己的果实或力量。
那么学习有没有更高的境界呢?
我们认为比授人以鱼和授人以渔更高的境界是喜欢吃鱼或者具有强烈的打渔动力。也就是发掘出内心学习的原动力。喜欢吃鱼的人,或者说内心深处有着强烈打渔愿望的人,才会去努力研究怎么捕捞更多的鱼,才会比别人更加积极地去学习捕鱼的技术,最终也一定会比别人打到更多的鱼。在学习中,我们经常强调激发学习的兴趣,其实,兴趣跟学习的“原动力”还是有所区别的。兴趣是人们对某些事物的爱好、喜欢而产生的一种愉快情绪和积极反应,它能够促使人们集中注意力于某一方面。而原动力则是人们内心深处更加强烈、稳定的愿望或渴求。渴望受人尊重,便会努力自强,不甘平庸;渴望得到幸福,便会设法摆脱贫穷,不怕艰辛。学习的原动力在内心深处往往与终身的理想和追求连在一起,成为改变人生的关键因素之一。
《大学》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追求在读书人的身上代代相传,修身是为了“齐家”,学习是为了让家人生活得更好,这也是现实中的读书人最朴素的愿望,却也是

学习的三个境界-体会学习第2页

最深层次的力量。“强力能够劈开一块盾牌,甚至毁灭生命,但是只有爱才具有无与伦比的力量。”很多人最初读书的原动力,并非来自兴趣爱好,而是源自对父母的爱,以及由此升华而来的家庭责任感:光耀前程,也就是光宗耀祖;“衣锦还乡”是儿女成功的渴望,也是当初父母望子成龙的梦想。所以,在学习的第三境界中,有着兴趣爱好和内心深处的原动力两种不同的层次。莘莘学子中,对学习的兴趣可能大致相同,但内心的追求绝不一样,正是这种潜藏在每个人心中的力量,不断推动一个人朝着自己的方向前行、奋斗,奔向不同的人生道路。很多年后,同伴中有人出类拔萃,有人碌碌无为,有人大富大贵,有人落魄潦倒,有人在某一个领域已经到达了高山之巅、金字塔顶,有人仍然徘徊在半亩方塘边的日升日落里。
无论作为教师,还是作为学生,我们要善于发现自己为何而学,寻找那个属于自己的的原动力,诚如古人所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激发了内心深处的原动力,远远比明白学习的方法和学习的内容更加重要。反之,如果知道了为何而学,也就知道了学习什么,怎么学习。正如经典所论述的:“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所以无论学习,还是教学,都有着不同的境界,教育就是教师用手中的火柴,点燃学生内心深处的火花,让他们燃起一盏属于自己的明灯,照亮未来,从“要我学”转变成为“我要学”。

班主任的三重境界


班主任的三重境界

文/李彦玲

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提出参禅的三重境界: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

佛家讲究入世与出世,于尘世间理会佛理之真谛。我认为,班主任工作也如此。从一个涉世未深深爱教育的师范大学毕业生,再到年轻有为的活力班主任,成长为一个年富力强、经验丰富的智慧型班主任,其实也在经历三重境界的转化与蜕变。

班主任第一重界:看学生是学生。初上讲台,当我们看到那一颗颗晶莹剔透的眼睛时,我们不禁被那一汪汪秋水班的目光震撼。于是我们发誓要做世界上最好的老师,要爱学生甚至超过爱我们自己。我们觉得学生什么都好,偶尔的调皮,突然的不遵守纪律,一次的不完成作业,依然不会影响我们心中学生的可爱。我们会不厌其烦的引导、鼓励、教育,因为我们觉得孩子就是我们工作的一切。因为发自内心的喜欢,所以才有不辞辛苦的转化。我们不相信世界上有教不好的学生,所有的学生都是一个值得尊重和呵护的个体,是发展中的人,是成长中的生命。这时候,我们对学生是一种仰视和崇拜,这种感觉其实来自于我们对教育的热爱、对学生的热爱。

班主任第二重境界:看学生不是学生。随着工作的深入,我们渐渐开始发现一些班级问题。我们渐渐感觉到,现实中的学生远远不是我们想象中的学生。他们不仅违纪律,而且不讲诚信。他们不仅不好好完成作业,还靠抄作业应付老师。他们会为自己的迟到找各种借口,为自己的错误找各种辩护。让我们失望的是,他们身上沾染了成人的很多缺点,比如虚伪、欺骗甚至口腹蜜剑。他们还会背地里谈论我们,给我们起各种绰号,在网络上调侃我们,把我们形容的像奥特曼手下的小怪兽。(班主任 )更让我们寒心的是,他们无视我们的爱心,不分青红皂白地评论我们,丝毫没有客观公正性。这时候,我们开始想,如何引导他们?怎么教育他们?怎么能让他们遵守纪律?怎样能让他们好好完成作业?怎么能让他们理解我们不辞劳苦背后的苦口婆心?于是我们设计主题班会、我们找学生谈话、我们大量阅读班级管理的书籍?总之,我们想尽一切办法去改变、去教育、去引导。这时候的学生不是学生,是我们的研究对象和教育对象。

班主任第三重境界:看学生是学生。这是一种洞察学生后的反璞归真。班主任工作经历积累到一定程度,在不断的反省、思考、探索、研究之后,对学生、对教育、对自己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和定位,认识到学生是一个发展中的个体,任何事物包括人的发展都在一个反复、曲折的过程中行进的。学生出现的问题,是他们成长中的必修课,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用济世之心来普渡学生,给予适时的引导和教育。我们会理性关照学生的一举一动,微笑接纳他们犯下的每个错误。然后我们轻轻点拨,小心引导,给学生适度、适时、有效的教育。这时候的学生就是学生。

不得不承认,我自己正处在第二重境界的探索和研究中,但我相信自己依然保留着第一重境界的爱,和对第三重境界的追求。随着工作的深入,我也渐渐地意识到,班主任工作是应该充满思考和智慧的,需要不断修炼的。不仅要对自己的性格进行修炼,还要修炼自己的业务能力,判断事务的能力,处理事务的能力,感知学生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给学生最好的教育和最智慧的引导。这些教育和引导也许会影响学生的一生。但不论怎样,都是值得我们付出和努力的。希望自己在班主任的路上,有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不断追求教学的新境界心得


一、《品德与社会》教材特点

(一)结构框架:主题板块相对独立,同心圆交叉递进。

1.安排合理的梯度,相同内容虽重复出现,但要求提高,螺旋上升。

2 .根据儿童生活领域不断扩大的实际,以他们的社会生活为主线,采用跨学科、融会综合的编写模式。

(二)教材倾向:凸现爱心、责任感教育

1.无论从小学生的情感特点、还是个体品德心理形成的过程看,儿童爱心和责任感的发育成长,是十分重要的,人生的积极态度必以向善和向上情感为依托,公民意识的形成则与个体责任感相辅相成。(对家乡的责任感)

2.作为情感教育,个体的感受和体验非常重要。为此,教材设置大量“爱与被爱”的情景讨论,以及可操作的活动,在呈现上,我们还力图使之形象化,激发学生的情感。

(三)教材内容:选择儿童生活事件和情景化材料

1.以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为选材的直接依据,适当拓展。

2.在标准的框架内选取相应的儿童生活事件,梳理学生三到六年级成长、发展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难题、道德冲突和社会性发展方面的困惑,使内容标准生活化、情景化。

3.内容选择上并不是将儿童生活简单翻版,具有既源于生活,又高于(引导)生活的特点。

4.教材的内容涉及诸多领域,题材广泛,主题多元。

5.在教材内容安排上亦有一定的弹性,给学生和教师留有发挥创造的空间。

(四)教材呈现: 小切口、层层深入;重践行,图文并茂

1.针对学习对象从童年中期向少年期过渡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教材内容呈现,通常采取小切口,层层深入的方式,给学生亲切自然的感受。

2.为贴近儿童生活,教材努力在呈现方式上图文并茂,为学生喜闻乐见。

( 五 )教材衔接 :通盘考虑、整体把握

1.两门课程属于同一类综合课程。各年龄段儿童生活的领域虽然会不断扩大,但基本领域却是相同的。

2.注重二者的有机对接,通盘考虑,整体把握全套教材的内容,对重复出现的内容标准,选择不同的切入点,设置合理梯度,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尽量使其边界清晰,避免重复学习。

(六)地方特色: 突出地方文化,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我的家乡”是课程标准中的六个主题之一。教材以养育我们的荆楚大地的历史文化、风俗传统、名人先辈为内容,对学生会感到十分亲切和自然。通过学习探究,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湖北的情感,为家乡而自豪。

二、在不断追问中追求的教学境界

追问一:教学回归怎样的生活世界?

1.回归现实生活世界。

回归与教学内容和任务相对应的现实世界。(航标与旋涡)

忘记了教学而盲目回归,最终失去生活。(锤炼与提升)

2.回归精神层面的生活世界。

生活世界包括两个层面一是现实的、具体的;二是理想的、精神文化层面的生活。教学应当同时关注这两个层面。教学要帮助学生思考和认识生活的意义、目的、价值以及什么样的生活值得去过。回归可能的生活。

3.回归动态更新的生活世界

第一生活现象的更新

第二生活问题的更新

第三科学技术的更新

第四文化意识的更新

第五社会关系的更新

帮助学生在动态的变化中深刻认识生活,保持时代性,是对本课程教学的挑战。

追问二:课堂教学需要什么样的教学氛围?

1.学生需要关怀而非冷漠、理解而非说教、尊重而非霸道的教学氛围。

2.快节奏,高密度,大信息量并不一定等于教学的高效益。

3.教学中评价表扬的异化。

此类问题的产生与评课导向有关。

追问三:如何实现教学形式的教育价值?

1.适宜、适当的教学形式是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保证。教学的表演化问题。

2.在教学中必须反复追问教学形式的教育价值。(“对话”变成“问答”;有活动却没有体验;合作有形式却无实质;课堂有温度却无深度;有探究之形却无探究之实。)

3.重视仅仅追求教学形式的负面影响。

追问四:学生作业形式、功能如何拓展?

1.作业是学生延伸性的学习活动

2.对本课程作业的功能的认识

3.本课程的“高水平作业”:调查采访性作业、自主性作业、应用性作业、分析性作业、综合作业、养成性作业。

三种学习境界


一、第一层为苦学 提起就讲"头悬梁、锥刺股","刻苦、刻苦、再刻苦"。处于这种层次的同学,觉得枯燥无味,对他们来说是一种被迫行为,体会不到学习中的乐趣。长期下去,对学习必然产生了一种恐惧感,从而滋生了厌学的情绪,结果,在他们那里,学习变成了一种苦差事。 二、第二层为好学 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达到这种境界的同学,学习对学习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对学习的如饥似渴,常常注到废寝忘食的地步。他们的学习不需要别人的逼迫,自觉的态度常使他们能取得好的成绩,而好的成绩又使他们对学习产生更浓的,形成学习中的良性循环。 三、第三层为会学 学习本身也是一门学问,有科学的,有需要遵循的规律。按照正确的学习,学习就高,学的轻松,也变的灵活流畅,能够很好地驾御。真正成为的主人。 目前,生的学习中,第一层居多,第二层为少数,第三层次更少。我们应当明确,学习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学会学习,这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21世纪中的文盲将是那些不会学习的人。所以,同学们在学习中应追求更高的学习境界,使学习成为一件愉快的事,在轻轻松松好各门功课。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