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工作总结 > 教育局党建半年工作总结 > 导航 > 市教育局任务总结

教育局党建半年工作总结

市教育局任务总结。

时光的河如长流已过,当工作进行到一定阶段后,该是要好好地写一份工作总结来给这段工作画上句号了。工作总结能够帮助我们汇集工作业绩、理顺知识结构,你知道工作总结内容要写什么东西吗?为了让你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市教育局任务总结”,供您参考,并请收藏本页!

市教育局工作总结(一)

20××年,全市教育系统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紧紧围绕扩充资源、提升品质、以生为本、深化内涵的总体工作思路,加强规划引领,注重项目跟进,教育资源不断拓展,教育内涵质量持续提升,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并进,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一、学前教育步入快速发展轨道。投入8.2亿元,全市开工新建、改扩建幼儿园93所,新增学位3万个。271所幼儿园在原有等级上实现了达标升级,上等级幼儿园占全市注册园比例达到73.3%,一级以上优质园比例达到38.6%,又有22所幼儿园被认定为市级示范园,7所幼儿园被认定为省级示范园。完成了960名幼儿园市级骨干教师专项培训,对300名民办园园长进行了任职培训,实施了百园扶百园提升工程,被帮扶的121所薄弱园在教育管理、环境与游戏、教师成长、保教质量方面有明显提升。以市政府名义下发了《关于整治无证幼儿园的通知》,共准入幼儿园258所,取缔179所。

二、中小学规划建设持续实施。编制完成了《郑州都市区中小学布局规划》,配套研制了郑州都市区中小学校规划建设管理系统并投入使用,实现了对现状学校、规划学校和新建学校等综合信息的统一动态管理。全年市区实际开工建设31所中小学,超额完成任务。31所中小学总投资15.3亿元,将增加901个班、4.2万个学位,其中小学636个班、2.9万个学位,初中265个班、1.3万个学位。与市财政局联合制定了《郑州市市区中小学和城乡幼儿园建设奖补资金管理办法》,明确了奖补标准、申请程序和要求,财政奖补机制得到进一步完善。局属学校基建项目有序推进,郑州十四中、十八中、实验高中、一○一中学、一○六中学新校区和郑州龙湖一中建设进展顺利,其中,市实验高中、龙湖一中建成并实现招生。

三、优质教育资源促进计划效果显著。优质教育资源倍增工程年度3.5万个优质学位增量任务顺利完成,其中,小学1.9万个、初中1.2万个、高中3600个。投资5.2亿元,15个基建项目全部竣工投入使用,改扩建面积7万平方米;今年确定的6个基建项目全部开工,建筑面积3.7万平方米,预计明年全部竣工投入使用。投入1亿元实施505个设施设备装备项目,项目学校教学装备水平得到提高。为期三年的学校优质化工程顺利完成,15所项目学校在原来的基础上,办学理念得到提炼,办学特色得到强化,办学品位提到一定提升,形成论文、调研报告、案例分析等不同形式的科研成果400多篇,为其他同层次学校在课程建设、课堂教学、课题研究、专业化发展等方面提供了值得借鉴的实践方法。

四、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资源不断整合优化。中牟产业园职教园区全年完成投资1.48亿元,累计完成投资3.5亿元。主体工程3个批次13个标段顺利施工,其中4个标段施工任务已完成。制定完成《郑州市职业学校整体改造提升工作方案》,首批挂牌成立了6个职业教育专业技能教师工作室,18所中职学校学分制试点学校已经建立了与高职院校学分互认工作机制。创建省级职业教育品牌示范院校和特色院校、创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工作顺利推进,组织指导14所学校积极创建。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郑州嵩山少林武术职业学院、郑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等3所民办升本高校已经省政府同意正式上报教育部。

五、民办教育发展逐步规范有序。建立了民办学校年检与日常管理相结合的长效管理机制,完成了189所市管民办学校的年审工作,对6所民办学校给予停止招生处理,取消1所民办学校招生资格。完善了民办学校扶持奖励机制,对27所名优民办学校、40个民办教育单位、30位民办教育杰出人物和100名民办教育优秀教师进行奖励。出台了今年市区36所民办初中招生管理办法,统一报名时间,统一测试时间,统一录取,民办初中学校招生秩序良好。

六、教育内涵提升发展逐步深入。研究出台了《郑州市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建设实施方案》并启动了创建工作。启动了10所校园文化试点学校建设。开展学生健康巡回体检,为每个学生出具体质健康状况监测报告和运动处方,启动运动处方体育教学模式试点。开展全市中小学心理咨询室功能发挥及心理健康教育情况调研,出台了《郑州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方案》。印发《郑州市教育局关于加强课程建设工作的意见》,进一步加强学校校本特色课程建设,25所学校获得校本课程建设奖。继续开展道德课堂诊断交流活动,道德课堂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制定出台了《郑州市中小学校外教育工作规程》及考核办法。开展郑州市中学社团星级评定工作和中学生志愿服务品牌年活动,局属学校789个社团管理水平和活动质量得到提高,100个社团被评为四星社团。

七、教师队伍建设整体推进。通过教师职称改革、绩效工资制度、教师岗位设置等工作的推行,初步形成职称改革、岗位聘用、年度考核、绩效管理、工资分配等五位一体的教师人事管理格局。组织培训18项,培训各级各类教师共计2.1万人次,针对不同类别、层次、岗位教师的需求,研发了分类别、分层次的菜单式自选课程体系。出台了发展评价机制,加强50个名师工作室、23个校长工作室、30个名班主任工作室建设,研究出台发展评价机制。评选出了109名郑州市第四届名师并在此基础上遴选出了10名郑州市第二届杰出教师。187名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560多位教师到农村学校送课2200多节次,近300名教师到农村学校开展结对指导1200余节次。

八、教育综合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组建了由20名国内知名教育专家、教授、名校长组成的评估组,对局属16所初中,14所高中的三年发展规划实施情况进行了督导评估,逐校反馈整改意见。组织专家、督学对新密市、荥阳市、二七区创建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工作进行过程督导并顺利通过国家验收。出台了《郑州市区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和公用经费标准》,五县(市、区)共投资9020.2万元用于455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改善办学条件。进一步完善了《郑州市教育局学校安全管理标准化考核办法》和实施细则,55所市直学校被评为市平安校园建设工作达标单位,达标比例达到86%。

九、招生入学工作平稳有序。今年我市高招报名7.95万人,比去年下降4.7%,其中参加普招的考生5.32万人,比去年下降5.2%。全市共有7.3万名考生参加中招考试,其中市区3.7万人,比去年增加11%。高招、中招平稳有序,没有发生考风考纪问题。今年市内四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参加入学报名8.85万人,其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3万人,全部以公办学校为主,妥善安置入学就读。

市教育局工作总结(二)

20××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省教育厅的指导下,成都教育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统筹城乡、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战略,积极推进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全面落实十大行动计划,大力实施成都教育一体化、现代化和国际化三大发展战略,教育灾后重建任务全面完成,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基本确立,教育现代化有序推进,教育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

一、完善公平均等的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切实保障和改善教育民生

健全政府教育职责体系,建立和完善公平均等的城乡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不断提高教育的公共服务效能。

一是完善义务教育保障机制。全市近100万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全部免除了学杂费、课本费和作业本费,近70万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实现了零费用入学。全市的19公办民助类改制学校回归公办体制办学,执行同类公办学校招生政策和收费标准。

二是健全特殊群体的帮困助学体系。全市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共9.4万人次;全市近10万名一,二年级中职学生享受国家助学金;接受义务教育的进城务工就业农村劳动者子女18.6万人(其中在中心城区就读的12.9万人);落实藏区9+3免费职业教育计划,全市共有21所(占全省总量的1/4)中等职业学校接收9+3学生2594人,占全省总数的42%。

三是全力做好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加强与卫生部门的联系,根据不同阶段防控工作的要求,结合学校特点和学生实际,及时采取各种措施,指导各区(市)县、学校开展防控工作,在第一时间与卫生部门和学校共同、及时处理疫情,防制疫情扩散,保护广大师生身体健康和正常教育教学秩序。

四是统筹改善和提高教师待遇。全市899所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顺利实施,全市新增财政支出20.35亿元,近7万名义务教育学校在职教职工工资平均增加1.9万元/人.年,4万余名退休教职工退休费平均增加1.6万元/人.年。通过集中建设、政府补贴等方式,建成农村教师住房6293套,全市农村教师住房困难问题基本解决。

五是统筹改善灾区办学条件,灾后重建取得重大胜利。市政府筹集资金48.8亿,通过自建、援建和捐建等方式,全部重建的169所中小学在今年秋季开学前如期交付使用,18万灾区中小学生告别板房进入永久性校舍,灾后重建学校的基础性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已经如期完成,校园绿化工作将逐步完成,校园特色文化正在建设和完善之中。

二、构建城乡共享的优质教育资源满覆盖体系,深入推进城乡教育高水平均衡发展

坚持全域成都的理念,构建起了既并行发展又互相补充的优质教育资源全域成都满覆盖体系,有效提升了全域成都的教育质量和均衡发展水平。

一是推进名校城乡共享。组建名校集团,推动名校进工业园区、进灾区、进山区,提升新建学校、农村学校、薄弱学校的发展水平,全市组建名校教育集团115个,其中学前教育26个,小学39个,初中26个,高中24个。中心城区组建学前教育名园集团6个,小学名校集团12个,初中名校集团6个,高中名校集团3个,涵盖39所幼儿园和114所普通中小学。通过领办支持、指导合作、对口帮扶等形式,四、七、九三校教育集团,覆盖了所有20个区(市)县,触角延伸至43所城乡学校,涉及学生8万余人。

二是建立城乡互动联盟。制定并实施《城乡学校互动发展联盟实施方案》,在全市范围全面推进城乡学校 互动发展联盟,集成推进教育资源的城乡间流动共享。五个中心城区、高新区与三圈层的8个区(市)县和青白江区签订了互动交流协议,全面启动了互动发展工作。通过城乡教育互动发展,在城乡教育间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良好态势。

三是开展城乡百校结对。在城乡互动发展联盟的基础上,在全市范围内,遴选出137所较好的学校与143所较弱的学校深度结对,中心城区的名校与郊区边缘学校全部结对。结对学校共同制订结对计划,采取一对一支援形式或共同体发展模式,形成合作互动的发展团队,共同教研、共同科研、共同培训、共同发展,共享前沿信息、共享教育资源、共享发展成果,辐射优质教育。

四是支部城乡师徒牵手。在全市支部和选拔1932名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骨干教师(包括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教育专家)与4869名农村教师和一般教师结成师徒,采取师徒一对一、一师多徒、名师工作室等多种有效方式,切实提升农村教师专业化水平。温江区、青羊区、锦江区、成华区等成立了32个名师工作室,高新区建立了名师与区内薄弱学校教研组结对帮扶制度,63位名师满覆盖区内7所薄弱学校的78个教研组或年级组。

五是教育网络全域覆盖。以教育的信息化为基础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城乡共用共享。力争通过3年努力,让所有独立建制学校拥有校园网,学生计算机生机比达到14:1,学校教师计算机师机比达到3.7:1,教室多媒体系统达到4个班拥有一套,实现 校校网、班班通、人人会的教育信息化建设目标。目前,全市生机比为19.6:1,多媒体系统到班比例达到4:1,校园网建设完成比例达到48%,全市接入光纤建设进度约70%。市、区、校三级资源共建共享交换平台已完成开发任务。

三、完善城乡一体的现代教育体系,加快教育现代化步伐

一是农村优质学前教育资源逐步扩大。今年计划修建的51所农村标准化中心幼儿园,将完成56所。全市标准化中心幼儿园总计完成68所。并将以此为骨干,实现农村幼教服务网络满覆盖,促进全市城乡幼儿教育优质发展。

二是两基成

果进不断巩固提高。2016年,全市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升学率为104.3%;全市初中学龄儿童入学率为99.77%,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学校升学率为93.54%;小学生辍学率为0.07%,初中生辍学率为0.35%;全市义务教育阶段适龄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98.93%。

三是普通高中办学效益显著提高。全市普通高中校均规模由去年的1475人增至1830人,公办学校校均规模首次突破××人;三类示范校在校生所占比例由去年的80.4%增加至85.68%;高考本科硬上线人数比去年增加10.09%,上线率达42.7%(含艺体),占同龄人口的24.39%,专科上线率达85.2%,占同龄人口的48.65%,600分以上的特优学生占全省近一半。

四是职教攻坚取得阶段性成果。2016年,我市区域内中职招生10.65万人,在校生26.11万人,毕业生就业率为98.96%,对口就业率为79.3%,毕业生双证率达到80%以上;全市职教攻坚经费总投入13.54亿元,其中,争取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支持经费近3000万元;34名优秀选手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取得全国一等奖3个、二等奖12个、三等奖6个的历史最好成绩,奖牌数量占全省83%。

五是社区教育体系逐步完善。成立社区大学,初步形成以社区大学为龙头,社区教育学院为支撑,社区教育学校为骨干,社区教学点为延伸的四级社区教育体系,青羊区、武侯区的社区教育示范区、实验区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和辐射,社区教育西部协作会议在我市首次召开,西部社区教育高地的地位初步显现。

六是办学条件显著改善。今年,全市义务教育段193所薄弱学校硬件改造任务将全面完成,进入软件提升阶段。通过实施初中学校提升行动计划,已经提升83所初中学校办学水平。全市小学生均教育技术装备值由过去(××年)的587元提高到现在的808元,初中由过去的710元提高到现在的1228元;高中由过去的986元提高到现在的1429元。

七是内涵发展的素质教育有效实施。聚焦课堂推动减负提质。从五个禁止入手,彻底封杀疯狂奥数,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启动成都市中小学内涵发展聚焦课堂系列展示活动,开展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及课堂教学状况的随机视导。全面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深入开展。建立素质教育监测公布制度,建立和完善学生学业水平质量监测体系。启动市级专项学能监测工作。建立健全中小学校、教师、学生科学的评价制度。

四、建立全球视野的教育合作机制,统筹提升成都教育国际化水平

以开放的视野,坚持引进来走出去战略,抓住灾后教育重建契机,推进灾区教育与援建省市教育合作,积极推进成都教育与先进地区教育、国际教育的交流与合作,有效提升都教育国际化水平。

一是建立与援建省市的合作机制。灾区与援建省市建立了教师培养培训机制,援建省市为灾区制定了中小学骨干教师研修项目计划、资培训协议和支教计划,分期为灾区培训教师和开展支教活动,把先进的教育理念注入灾区教育;上海市与19个区(县)的32所知名学校与都江堰市19个乡镇的51中小学、幼儿园签订对口帮扶协议,福建省教育厅与彭州市教育局、福建17所知名学校与彭州市16所学校签订了手拉手对口帮扶协议;都江堰市教育局与上海市教委教究室签定了教研合作协议和职业教育合作协议,建立共同教研科研机制。

二是建立城市间战略合作机制。与英国、法国等国的友好城市签署教育合作备忘录。以共同构建区域性教育高地为目标,在教育发展战略、教育规划、教育政策、课题研究及教育数据库建设等方面,与宁波市、雅安市等开展战略合作,通过整体谋划,战略项目和具体项目合作与交流,积极创新合作体制机制,营造良好的软硬环境,促进区域教育和谐发展,提升区域内教育的竞争力。

三是建立局校(所)间战略合作机制。充分利用和发挥区域内高等院校的资源优势,促进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与四川师范大学签订了教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在教育科研、教师培训、素质教育、大学生实习就业等方面实现优势互补,将有效整合行政部门的资源优势和高校的智力优势,促进高师院校为地方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做贡献。与成都大学共建统筹城乡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不断增强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加强统筹城乡教育的决策咨询研究。青羊区依托中央教科所的优势和力量,整体谋划和提升区域教育水平。

四是积极引进境内外优质资源落户。由市政府投资1.8亿元建设,占地260亩,美国梅里塔斯国际教育集团全权办学的乐盟国际学校(成都)今年秋季顺利开学;争取国家汉办支持,特批20名城乡学校骨干教师纳入对外汉语教师资源库。高新区采取引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办法,引进台湾大地幼儿园、新加坡阿波罗爱儿坊幼儿园等,在区内开办了连锁幼儿园;成华区通过内引外联发展战略,引进北大附小、北大附中等名优资源,成立北大附小英语特色学校和北大附中外语学校,引进美国加州阳光幼儿园入驻龙潭同乐社区,加盟标准化幼儿园。

市教育局工作总结(三)

一、注重区域整体发展,不断提高教育现代化实施水平

继续把推进教育现代化作为全局性工作和任务的重要内容,坚持发展不动摇。全市所有乡镇都通过了教育基本现代化达标乡镇评估验收,并在此基础上,将建设重点由学校、乡镇层面转向市(县)、区的区域层面,加大了区域教育现代化的推进力度。拟订了《常州市实现区域教育现代化实施规划》,扎实推进全市教育现代化建设。

全面实施《常州市教育信息化建设五年规划》,全年新增校园网73个(全市达到151个);完成常州教育网改版工作,每月点击数超过25万,教育局机关、教研室等基本实现无纸化办公,常州城域教育网完成论证并启动建设,钟楼、新北、天宁区教育信息中心及学校完成虚拟主机托管;网上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不断加快,容量已达250G,25万个文件,500部视频资源;举行第三届职业学校多媒体课(学)件评选、全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设计评比、运用信息技术开展研究性教学成果展评和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论文评比活动,组织参加全国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学与教评比获一等奖1个、二等奖6个、三等奖1个;召开常州市教育信息化推进会暨教育技术工作会议,对教育技术装备与管理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全市近万名中小学教师通过了第二轮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考核,全市所有乡镇中心小学高年级和农村初中开设信息技术课,职业学校均将信息技术应用列入必修课程。

加大窗口学校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强现代化学校、示范(重点)学校的建设。全市新增省级示范实验幼儿园8所(使全市达到32所)、省级实验小学13所(使全市达到46所)、省级示范初中10所(使全市达到34所)、省级重点高中4所(使全市达到23所,其中国家级示范高中8所),首次评选市级模范学校34所,并向省推荐第四届模范学校17所。

继续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新村配套学校常州市勤业中学一期工程顺利完成,正常开学;常州外国语学校外籍专家楼、正衡初中教学办公楼、职教中心信息教育中心、少年宫二期工程主体工程按期峻工,北郊中学初高中分离方案论证确定,此外,武进新苑高中一期工程、新区国英小学二期工程、溧阳职教中心一期工程、金坛金沙中学建设工程等稳步推进、按期完工。

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加强。 全年组织教育管理干部、教师出国(境)考察、培训69人次,接待国(境)外教育团组21批、计80余人次来访;暑期组织500余名中学生参加境外夏令营、冬令营活动,组织常州市一中、三中分别与韩国南杨州市、英国埃塞克斯郡开展师生友好交流;新通过聘外资格学校4所(使全市达到27所),新聘外教84名,新通过中外合作办学项目4个;适应全市外向型经济发展,妥善安置了30余名在常外籍人士子弟就读。

二、统筹协调各类教育,不断提高教育事业的发展水平

强化两基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全市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达97.25%;高标准高质量实施义务教育,小学和初中的入学率、巩固率分别达100%、99%以上;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全市应届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一级学校的比例达95.37%。××年,我市高考又创佳绩:省常中张璇同学以685分成绩位列全省第一名;我市高考万人进线率、市区本科上线率、平均总分等指标名列全省前茅;在全省总分名列前20名的考生中,我市(含金坛、溧阳)占了1/5;本、专科总录取率为85.85%(其中,市区为90.23%,武进为89.61%,金坛为79.85%,溧阳为77.89%),比去年增长5.65%;全市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40.03%。

职业教育进一步发展。进一步加大职校招生宣传力度,引导合理分流,继续面向苏北地区、西北安康地区招生办班,扩大了重点职业学校的招生规模;全面施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扩大课程分层教学面,并取得阶段性成果;职校生中级工达标率达99.1%,一次就业率达96.39%。1662名职校学生参加全省普通高校单独招生考试,1599人被录取,本科达线率、十二个专业总分、平均分、600分以上人数比例、总录取率(96.2%)、本科录取率(28.5%)等均居全省第一。

高等教育取得突破性进展。常州大学城首期建设工程全面启动;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升格成立,使全市高职院达5所;在职校与大专院校联办五年一贯制高职的基础上,刘国钧职教中心、武进职高、西林职高等又经省厅批准开办特色优势专业五年一贯制高职教育;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全国着名高校远程教育校外站点先后落户我市;常州职业技术师范学院更名为江苏职业技术师范学院,江苏石油化工学院更名为江苏工业学院。

终身教育体系逐步建立。制订《关于加强社会力量办学管理的若干规定》,对91家社会力量办学机构规范办学和教学质量进行评估检查,对218家社会力量办学机构进行年检;全年共组织1.5万人参加全国成人高考,比去年增长14.64%,1.3万名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参加全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旨在为市民学习提供菜单式服务的常州市民学习信息服务中心完成建设,投入运行;建成8个市级(其中3个省级)5122教育富民工程示范基地;完成各类成人培训45.1万人次。全面开展普通话培训测试,全年完成普通话培训公务员2500人、教师2300人,普通话测试公务员2400人、教师2100人,组织第五届全国推普宣传周活动,推普宣传电视片《龙城雅韵》获省最佳专题片第一名。

三、锐意进取,全面提高素质教育实施水平

1、加强行政推动,全面实施课改

××年秋季起,全市义务教育阶段起始年级和起始学科全面进入课程改革实验。年初,我们召开了全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动员大会,审批确定了首批××余名课改实验教师,制订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意见,积极组织相关学科新大纲、新教材的学习和培训工作。邀请近100名国家级课改专家(课程标准制定者)来常讲学,课改实验教师接受小学语文、小学数学、小学科学、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初中语文、初中数学、中小学体育等学科培训1.5万人次、通识培训3500多人次;举办暑期校科级干部培训班,对学校领导进行课改知识的全员培训,并组织走进新课程书面考核;组建12个新课程课题研究组,分六组对全市新课程实施情况进行调研;定期出版《常州市课程改革动态》,加大课改宣传,加强课改交流。

2、加强教育科研,实施课题带动

各地各校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意识得到进一步强化。在确定467项国家级、省市级教科研课题的基础上,设立了325项青年教师研究课题,32个省级电教课题全部结题;面向教育系统,公开招聘兼职教研员24名,壮大了教科研队伍;确立了省常中等35所学校为首批常州市教育科研基地;组织召开了苏锡常镇扬五市高三语文研讨会和××年高三各科复习教学研讨会,对高三3+××科目设置改革的研究,得到了国家考试中心和兄弟省市教研部门的重视和好评。召开全市高中教学工作会议和初中教学工作会议,制订关于进一步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负担的若干意见和课程实施评估方案,开展减负检查写实性通报,加强了教学管理、课程管理和常规管理。

3、加强特色教育,促进全面发展

成功举办全市中小学特色教育校长论坛;举行市十七届育苗杯田径比赛、健美操比赛、各种球类比赛、世纪印象常州市教育系统艺术作品展、校园整台文艺节目汇演、常州市首届青少年科技节,举办常州市中小学英语口语大赛,并在全省比赛中获一等奖2个、二等奖6个、三等奖1个,积极组织参加省金钥匙科技知识竞赛和未来科学家科技知识竞赛,分获中学团体一等奖和小学团体三等奖,组织全市18所中专、职校345名学生参加第二届职校学生五项技能比赛,组队参加省第二十二届珠算技术比赛并获团体二等奖,有力地推动了素质教育的实施;参加省十五届运动会青少年部比赛取得优异成绩,充分证明了体教结合工作已初见成效。

4、加强正面引导,切实转变观念

积极稳妥地做好各项招生考试工作,切实转变观念,为课改提供环境保障。编制市区各小学施教区图,依法规范就近入学。做好招生宣传工作,正面引导分流。着力做好三篇文章:家门口的学校很精彩、择校要理智、高考不是独木桥,较大程度上缓解了择校热。在重点普高录取前,举办中职招生咨询市场,使大部分预计在普高分数线下的考生及早明确就读方向,理智地选择职业类学校。继续实施将省重点高中公办计划30%的名额分配到各初中校的做法,并在去年2所重点高中试行的基础上,扩大到全市12所省重点高中。

5、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德育工作的有效性

××年是我局确定的德育工作研究年。为此,我们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增强德育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深入调研,召开全市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开展青少年文明网上行活动、626禁毒征文比赛;组织高三毕业生向家乡人民献爱心义务献血活动,举办暑期优秀学生干部夏令营;开展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研和第九届高校思想政治年会论文评比,组织高校第二次邓小平理论公开课活动;举办喜迎十六大少年儿童讲故事比赛。修订《常州市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手册》,制订《关于加强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工作意见》,组织评选职校德育工作优秀论文。通过不懈努力,全市中小学德育工作体系初步形成,德育工作者队伍素质不断提高,德育载体日益丰富,一批德育基地相继建成并发挥积极作用,德育工作内容和形式不断得到拓展,德育工作的先进典型不断涌现。

市教育局工作总结(四)

20××年,全市教育系统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八大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建设三生融合幸福温州的决策部署,以和谐教育幸福师生为核心价值,以统筹兼顾为根本方法,以改革创新为发展动力,围绕一个目标,紧抓两大重点,推进三项工作,年度工作目标高质高效完成,实现教育事业健康持续发展。

一、事业发展与目标完成情况

(一)学前教育:幼儿园1554所,比上年减少8所,3-5周岁幼儿304768 人,比上年减少3063人;园均规模214人,比上年持平;35周岁幼儿入园率达96.7%,比上年提高0.09个百分点。

(二)义务教育:小学615所,比上年减少10所;在校生602532人,比上年增加9472人;入学率99.99%,与上年持平;在校生巩固率100%,比上年提高0.01个百分点;毕业生升学率100%,与上年持平;校均规模980人,比上年增加31人。初中354所,比上年减少3所;在校生236784人,比上年减少5426人;入学率99.90%,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在校生巩固率99.98%,比上年提高0.01个百分点;校均规模669人,比上年减少10人。

(三)普通高中教育:全市普高中数从上年的126所调整到今年的123所;在校生142367人,比上年减少11244人;普通高中招生42649人,初中毕业生升入普通高中的比例为54.50%;校均规模1157人,比上年减少52人。高中学校(不含技校)招生64609人,普通高中与职业学校招生比例为1.30︰1。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为96.47%,比上年提高0.36个百分点。

(四)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不含技校):职业学校62所,在校生71517人。其中,职业高中57所,比上年减少4所,在校生68478人,比上年减少13375人;普通中专1所,在校生2385人,比上年增加832人。成人中专4所,在校生654人,比上年减少704人。中等职业学校招生21960人,职业学校校均规模1154人。完成成人农村预备劳动力(暨双证制教育)培训9626人,完成计划数的106%。新建社区学校(学院、分校)39所,创建市示范社区学校5所,市一级社区学校13所,市二级社区学校32所。

(五)高等教育:普通高校7所,在校生7.7万人,比上年增加0.2万人。成人高校1所,在册生2.8万人,比上年增加0.2万人。远程教育站点46个,在册生1.57万人。电大开放式教育在册人数1.6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49.5%。

(六)教师队伍建设:幼儿园教师22286人,比上年增加494人;学历合格率99.28%,比上年增加0.56个百分点。小学教师32687人,比上年增加758人;学历合格率99.66%,比上年提高0.11个百分点;专科及以上学历比例89.93%,比上年提高2.6个百分点。初中教师20953人,比上年减少199人;学历合格率99.26%,与上年持平,本科及以上学历比例85.17%,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普通高中教师10759人,比上年减少159人;学历合格率98.38%,比上年提高0.33百分点;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比例6.24%,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职业学校(不含技校)教师4425人,学历合格率92.52%,比上年提高1.88个百分点。

(七)教育装备信息建设:全市教育装备总值增加2.10亿元,生均装备值增加250.63元,生均图书增加2.34册,教学仪器设备达标学校比例96.07%。公办普通中小学班级多媒体配备100%,学校入网率100%,光纤入网率99.41%,校园网建有率99.12%,学校网站建设率94.8%,生机比4.91:1,新增网络教育教学资源150G。

(八)教育基本建设:完成市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规划(2009-2016)项目,投入资金23.86亿元,加固和迁扩建项目1397个,建筑面积1978276平方米。2016年,完成投资额2.05亿元,加固和迁扩建面积195383平方米。

二、主要做法和成绩

(一)围绕一个目标,事业发展惠民生

一年来,温州教育工作以实现教育现代化,办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实现各级各类教育更加协调发展。

加快学前教育上等级。贯彻落实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创评学前教育先进(达标)乡镇(街道)22个,其中12个已由市人民政府命名授牌。创建省等级幼儿园109所,其中省一级7所、省二级15所、省三级87所,超额9所。等级幼儿园在园幼儿覆盖率为72%,乡镇(街道)建有等级中心幼儿园率为93.07%。新、改建公办幼儿园17所,超额2所。新增学位5000个,优质资源惠及2万名幼儿。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县创建,龙湾区、洞头县8月通过省级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评估验收。创建省级标准化学校上半年88所,下半年147所,全年合计235所,超额完成56.7%。创评市义务教育办学水平评估一级学校46所。

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科学合理调整普通高中校网布局,16所普高停止高一招生,全市普高数减少为102所。优先保证新课改人财物专项经费,做好深化普高课程改革工作,召开动员大会,制定实施方案,开展试点工作,确立四大类选修课程的基地学校42所,组织申报省普通高中特色示范学校11所,占普通高中学校总数的8.66%。

加快中职教育集约化发展。全市中职学校由72所整合为62 所,超额完成4.62%。创建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国家级1所、省级3所;5所通过省一级转评,11所通过省二、三级评估。创建实训基地(学研联合体)国家级2个、省级5个;市级骨干专业、新兴专业17个、实训基地2个,超额完成140%。积极推进重点职校建设,启动五年一贯制职业教育试点。全国、全省中职学生专业技能比赛创历史最佳成绩。

加快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积极谋划高等院校空间布局,根据市委市政府决定,职业教育基地整体置换至丁山围垦区,目前已完成新的基地控规调整和概念性规划设计方案,并对新地块进行矿渣填筑。推动在温高职迁扩建,做好温州医学院仁济学院等三个独立学院接受教育部验收评估工作,牵线举办温职院永嘉学院、温职院瑞安学院。开工建设温州肯恩大学,首批招生204人。根据陈德荣书记批示,制定《关于加快我市高等教育发展1+5实施意见》和《关于加快我市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1+6实施意见》代拟稿,筹备召开全市高教、职教发展大会。地方政府促进高职发展综合改革试点经验全国会议推广。

完善成人教育体系。实现207所社区学校依托学校办学,建设温州市终身学习在线。广泛开展社区教育培训和娱乐健体活动,积极开辟温州社区大学老年学习苑。创建乡镇(街道)社区学校39所,超额完成42.86%。新增示范社区学校(分校)5所、市一、二级45所,乡镇(街道)社区学校覆盖面达到78%。

(二)紧抓两大重点,理念落实正方向

一是提高教育质量。树立人人发展、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终身发展科学教育质量观。坚持德育为先,加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深入开展学雷锋精神 展青春风采教育活动。开好开足课程,开发并实施初中《论语》选读本、小学《三字经》、《弟子规》读本、幼儿园《温州娒说童谣》等地方教材;评选精品课程184门,评出精品课例607项,设立学科教研基地158个。打造高效课堂,做到备课从严,上课尚实,作业求精,辅导务全,评价树正。推行常态化随堂听课,倡导领导干部蹲点听课,校长带头听课;开展班主任走进学生心灵,走进学生家庭家访手记评比。开展全市中小学学业质量合格率调研抽测,强调合格率和后20%。加快实施学生实践基地建设工程,启动建设基地4个,建成基地4个,各基地累计开发完成37门综合实践课程,年接待学生12.5万人次。市学生实践学校获中央财政3000万专项补助。实施特色品牌学校建设工程,创评市局直属学校特色品牌学校6所,认定特色项目学校182所。普及青少年校园足球运动,推进校园营养餐工程,建立健康标准检测结果校内公示机制。打造艺术教育的温州品牌,省中小学艺术节获一等奖23个,9支队伍全国展演,居全省榜首。2016年,我市高校文理科上线考生共41866人(不含艺术、体育、高职单考单招上线人数),文理科总上线率为83.24%,上线人数连续13年保持全省笫一。

二是促进教育公平。启动教育现代化县(市、区)创建工作,下发《关于创建教育现代化县(市、区)的指导意见》,制订教育现代化县(市、区)创建工作方案和分年度实施计划。优化基层教育设施布局,加大农村学校建设力度,确保农村教育经费投入,推进农村薄弱学校改造工程和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创建。扩大优质学校辖区,扩面优质资源,启动市局直属学校初高中分离办学。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就近、免试、免费入学,原则上不跨县(市、区)招生,不招收特长生,各校所招学生常态分班;普通高中择校生按志愿录取,择校生比例降到20%。出击减负组合拳,开展减负工作大督查,加强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计划执行督查力度,确保义务教育阶段开足开齐课时。规范和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委员会建设,加大校外培训机构的整顿管理。加强教育乱收费案件的监管和查处力度,教育乱收费投诉件同比下降42%。促进师资均衡,采取城镇和农村教师分类考核、分别评审办法,确保农村学校中高级教师的通过率原则上不低于城镇教师。健全资助政策体系,全年资助幼儿、学生234884人次,资助金额14782.20万元。推进小班化教育,全市农村小班化试点学校初中达80%、小学达90%,优质资源共享面正逐渐扩大。加强引进人才子女就学保障,贯彻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坚持两为主政策,2016年,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共接纳新居民子女入学23.8万人,占全市义务教育在校生总数的29.2%,入学率达99.98%。加强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工作,成立市特殊教育随班就读指导中心,全市领证6-14周岁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86.71%。

(三)着力三项工作,强基固本助发展

一是全力推进教育改革创新。深入实施国家民办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建立联席会议和督查考核制度。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激活干部干事创业的活力。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开展温州市华侨职业中专等12所学校试点工作。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开展基于深化普高课改背景下的课堂教学研究,推进自主选课制、走班上课制、学分制评价等教学改革。率先全省推行标准化考点建设,共投入3300万元,建成考点82个,指挥平台93个(包括1个市级平台、10个县级平台、82个考点平台),实现我市考生在标准化考点、试场考试的全覆盖。积极引进教育考试国际品牌,市考试院成为浙江省第二家雅思考试点。建立学校安全工作约谈制度,强化主体责任。率先全省将教师伙食补贴和食堂临时工工资列入财政预算内资金保障,提高师生伙食质量。率先全省推行中小学校园收费系统,实现阳光收费。

二是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坚持师德为先,成立师德培训基地,全市64名在职省特级教师签署减负承诺书。注重业务提升,加大县级教研师训部门整合,成立温州市中等幼儿师范学校,加强幼儿教师培养工作。实施名师工程,开展三个层次骨干教师培养项目、百名领军教师高端研修项目,举办名师大讲堂。评选市师德楷模100名,评选1000名第三批市学科骨干教师。完成年度16500名教师90学时培训任务、1200名市级骨干教师培训任务和125名领军教师研修任务。开展10万教师学科素养提升全员培训,组织7万名在职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学科素养测试,深入推进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创建市级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基地学校30所。在农村学校组建50个名师工作室,培养500名学科带头人。促进骨干教师流动,组织100名骨干教师到薄弱学校任学科指导员、120名到民办学校任教;110名薄弱学校教师到优质学校挂职学习。优化师范生考录办法,严抓教师招聘工作。加快教育开放与合作,推进省千校结好活动,结好学校57对,推进高中合作办学项目和对外培训合作。注重教师身心健康,市教职工健身排舞大赛并参加省教职工健身排舞大赛荣获特等奖。关注困难教师群体,慰问困难教师1399人,发放慰问金408万余元。

三是着力推进学校基本建设。统筹整合现有教育资源,重点加强乡镇(街道)和农村新社区的教育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推进乡镇(街道)中心幼儿园和农村新社区等级幼儿园建设。重点突出市本级工程建设项目,今年安排33个(原定39个,后因故取消或暂停6个),目前在建15个,前期18个。累计实际完成投资7.3886亿元,比2016年的3.36亿元提高了119.8%,增幅达历年之最。推进招商引资一号工程,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县(市、区)共排除危房面积16.64万平方米,改造破旧房面积14.5万平方米,新增校舍面积41.87万平方米。积极打造教育投资融资平台,做好存量资产转增资本金和资本公积工作。2016年,集团注册资本金到位16亿元以上,增加资本公积10亿元左右。承担17个政府建设项目投融资任务,总投资额61.84亿元,年度投资额11.57亿元。全市21.53%学校通过标准化实验室验收,新创建市示范实验室14个;20.1%学校通过标准化图书馆(室)Ⅱ类及以上标准验收,投入经费3330万元。实现全市公办普通中小学班级多媒体1:1配备和校园网全覆盖。圆满完成中小学教育信息化达标学校创建工程,创评Ⅰ类达标学校489所、Ⅱ类达标学校515所,达标学校占学校总数的88.6%。创建市级中小学示范数字化校园20所,其中12所学校参与创建省示范数字化校园。推进视像中国(V-china)和一对一移动学习项目试点,实现温州教育城域网与省教育计算机骨干网整体接入。

(四)加快改革步伐,创新发展出成绩

一是民办教育综合改革深入推进。全面完善制度,增补金融支持优惠办法等5个配套文件,形成1+14升级版民办教育综合改革政策体系。着力落实政策,完成100所试点学校分类管理,创建20所窗口学校,设立民办教育专项奖补资金6610万元,落实政府购买教育服务,测算资金达1.86亿元,首批8个教育引资项目进展顺利。赢得广泛赞誉,温州全国民办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得到国家、省等有关领导的充分肯定,引来全国30多家媒体的深度报道、50多个省市的考察学习。全国民办教育发展大会在温召开,形成温州民办教育改革领跑全国的新局面。温州市教育局获全国第三届地方教育制度创新奖

市教育局工作总结(五)

20××年度,全市教育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认真贯彻落实新一届政府工作报告中对教育的要求,紧扣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这个大局,高举教育现代化和素质教育两面旗帜,遵循教育内在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化综合改革,加快转型发展,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和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得到进一步提升。

(一)突出教育民生,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全市教育经费总投入预计244亿元,增长18%。全市新建和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137所,新增公办学位7.4万个。全市317所小学、180所初中的均衡发展情况先后通过市级复核、省级督导。江苏省苏州第十中学、江苏省常熟中学等5所学校成为省第二批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吴县中学、盛泽中学等6所高中通过省星级高中复评。全市中小学校安工程竣工面积超过50万平方米,总投资达50亿元。全市有79所学校荣获省平安校园,新增符合国际标准的校车289辆。苏州市区24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凭教育E卡通免费乘公交、地铁达到3000万人次。市轻工业学校合并、市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市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改扩建工程全面完成,市高等幼儿师范学校迁建、市老年大学改扩建等工程全面启动。

(二)立足转型升级,服务能力显著提升。省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建设进程加快,新增国家中职改革发展高水平示范学校2所,省四星、三星级中职学校各1所;新增12个省精品专业,获批23个省现代职教体系建设试点项目,获得全国、省职业技能大赛金牌71枚,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社会经济产业结构不断吻合。高等教育资源量质齐升,苏州大学研究生院正式成立,老挝苏州大学正式招生开学,西交利物浦大学获批开展研究生学位教育,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落户张家港,昆山杜克大学(筹建)、苏州大学-滑铁卢大学纳米技术联合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中法学院、乔治华盛顿大学中国研究院等揭牌成立,苏州科技学院天平学院落户吴江滨湖新城开发区。创建省标准化社区教育中心6个,省标准化村(居)民学校67所,现代农民教育培训达125万人次,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5.28年。

(三)抓住关键环节,队伍建设持续加强。加强师德教育,开展走进家庭,走近学生集中家访月活动,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家访工作的意见》,推动家访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全市有39405名教师访问了237616户学生家庭,活动当选为2016年度苏州精神文明建设十佳新事,全市20名教师被评为市劳动模范,1名教师荣获省十佳师德模范、14名教师荣获省师德先进个人。在全省率先成立教师发展中心,组织市级以上各类校长、教师培训达到3万人次,500多名教师在省级以上教学基本功大赛、信息技术应用比赛中获奖。加快名优教师培养,9名教师被评为姑苏教育人才,34名教师被评为第12批省特级教师,279名教师被评为市中小学学科带头人,21位教师被评为优秀双师型教师。积极完善承包式帮扶、置换式流动、小区域流动等校长或教师流动机制,3100多名校长或教师在区域内合理流动。吴江市教师进修学校、太仓市教培研中心成为省首批示范性县级教师发展中心,苏州市教育局、张家港市教育局、昆山市教育局被评为省教育人才工作先进单位。

(四)坚持育人为本,素质教育全面实施。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首,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84名学生被评为省三好学生、19名学生被评为省优秀学生干部、8名学生被评为省美德少年,3所学校被认定为省中华经典诵读基地学校;网上家长学校网站访问量达516万人次,林老师咨询超过6000人次,苏州市教育局被表彰为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集体。课程改革成效显著,全市普通高考本二上线率达44.32%,录取率达95.79%,位居全省第一;对口单招考试本科上线率达44.3%,连续多年名列全省前茅。深化实施阳光体育运动,加强学生体质监测、学校艺术教育和科技教育,荣获全国青少年校园青春健美操比赛总决赛团体特等奖,包揽省第二届阳光体育节所有团体冠军;16名学生获得市首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23个项目获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6所学校被命名为第二批省级青少年科学教育特色学校。

(五)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开放继续深化。深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苏州中学南京大学2+4六年贯通匡亚明实验班和伟长实验班成功举办。深化招生制度改革,热点高中指标生定向分配比例不断扩大,各类招生更加公平、公正、阳光。深化教师人事制度改革,各地奖励性绩效工资考核办法不断完善,工业园区率先推行校长职级制。改革干部人事制度,常熟市、吴江区、吴中区、相城区等地区先后开展了校级领导竞争上岗工作,全市有200多名干部通过竞争走上领导岗位。探索教育评价制度改革,研制并试运行中小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系统,积极开展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第三方评价和教育满意度测评。教育督导工作不断加强,市政府教育督导室被评为全国教育督导先进集体。推进优质资源共建共享,苏州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拥有2200多节名师同步课堂,点击量已超过百万;常熟龙芯数字化移动课堂建设与应用成效显著;苏州教育门户网站、昆山教育网站荣获省十佳教育网站。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全国首个高等教育国际化示范区揭牌成立,新增国际友好学校20多所。

(六)强化服务意识,教育形象不断优化。加强基层组织建设,108个直管基层组织定级为强,83个直管基层组织定级为较强,14个教育系统基层党组织受到省委教育工委和市委表彰。建立局长值班制度,成立教育惠民服务中心,接待来访市民1000余次,电话咨询4000多个,来信1000多件,办理寒山闻钟论坛帖子900多条,群众表示理解、满意或表示感谢的帖数超过80%。成立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各类学生资助目标人群实现全覆盖。加强关工委工作,7个县(市、区)通过常态化建设考核验收。出台《苏州市中小学校伙食费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中小学学生伙食费标准及管理规范。加强政风行风建设,重点整顿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辅材料征订不规范和家校通、校讯通使用和管理不合理问题,完善了教辅材料目录公示、限量限价制度等制度,争取到家校通等收费价格的下调。在今年全市11个公共服务部门政风行风评议中目前名列前茅.

市教育局工作总结(六)

一、整合资源促公平,逐步提高办学条件现代化水平

(一)校安工程按要求如期完成。今年是校安工程收官之年,在市校安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根据省厅要求和校安工程实施情况实际,科学合理做好校安工程规划调整工作,上报《舟山市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20××20××年(修订)规划》,狠抓落实,加大督促。截止20××年底,我市所有列入校安工程规划的项目均已全部完工,总竣工面积75.74万平方米,总投入21.65亿元。

(二)学校布局和功能定位调整全面推进,重点校建项目进展顺利。各县(区)大规模学校布局和功能定位调整基本完成、日趋合理,有限教育资源利用率不断提高。新城总投资3.5亿元、建筑面积8.48万平方米的舟中新城校区以及改建中的舟山二小、新民学校于20××年春季和秋季相继完工并投入使用,大成中学和舟山第一初中合并办学,新城区域教育布局更加完整。舟职技校旅游实训楼装修、舟山船舶工业学校及舟山幼儿园改造工程等项目均已完成;定海一中体艺中心及图书楼、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教育学院二期、杜家岭六期幼儿园、舟山技师学院等加快办理,各项重点校建工程稳步推进。

(三)教育现代化县区创建和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不断加强。贯彻落实《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全省教育现代化县(市、区)评估工作精神,以推进教育优质均衡为目的,扩大了标准化学校创建达标率及标准化学校档次的提升。出台《中共舟山市委办公室舟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教育现代化县(区)创建工作的通知》和《舟山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关于加快全市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意见》。目前,普陀、岱山、嵊泗三个县区基本达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要求;全市20所义务教育阶段标准化学校申报单位达到标准要求,报省教育厅备案;全市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率为46%。

(四)教育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设备配备较大进步,信息化教学较为普遍。一是结合《智慧舟山暨舟山市十二五信息化规划(草案)》讨论,制定并修改《舟山市中小学十二五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草案)》和舟山市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标准。2016年,各校拥有计算机20394台,生机比4:1,师机比1:1。公办中小学校校有计算机教室和图书馆(室),班班有多媒体,20 所学校拥有微格教室,比省计划提前两年。二是全面完成省第二轮农远工程舟山项目,实质性推进教育城域网建设。完成舟山教育学院网站资源库、教师继续教育信息管理系统、网上阅卷工作系统、名师工作室和社团建设网络平台开发建设及管理工作,并与浙江移动舟山分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岱山县成为第二个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全覆盖县区(东阳第一个)。三是把握当前教育信息化发展前沿,积极组织7所中小学参加长三角名校网络第二次结对;完成了省高中选修课网络课程(舟山中学、普陀中学、普陀三中)建设工作;加强新建舟山二小教育装备(信息化)规划与实施工作。舟山中学和沈家门一小列入国家信息化试点学校。

二、优化结构夯基础,不断提高育人模式现代化水平

(一)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市政府审议通过《关于进一步推动普通高中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意见》,标志着以统筹规划、分级管理、分类指导、合理定位、多样发展为发展思路的我市普通高中综合改革正式启动实施。通过撤、并、停、联四种整合方式,全市确定普通高中10+3新布局,促进不同区域、不同特色学校科学定位。彻底完成了高中段国有民办学校转制工作。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舟山中学在原有创新实验班基础上,中美双文凭Ap课程实验班 9月正式开始授课,教育国际化迈出实质性步伐。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进一步深化,成立了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和专家指导组,指导各普通高中制定完善课改方案及三年选修课程建设方案,汇编全市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建立会议联席制度,强化了教师队伍建设、课程建设、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以及校际协作机制,形成全市有组织、有计划、有保障、有监控、重协作、重多样化服务的课程改革新局面。积极支持普陀三中成为浙江省技术、技能类特色普通高中试点学校。

(二)职业教育专门化发展。对接新区建设,全面实施《舟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若干意见》,职业教育专业化方向明确。一是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不断加强。舟山市技工学校正式通过省验评,舟山技师学院建设完成阶段性目标,全市中等职业学校等级评估通过率达71.4%,接近教育现代化评估标准要求。二是专业化、国际化进程加快。涉海类专门化专业建设得到加强,在大力办好四大类专业基础上,港口物流类专业适时新增报关与国际货运方向,临港工业类专业增设港口机械运行与维护方向,海洋旅游类专业增加国际邮轮乘务方向。普陀职教中心与德国柏林职业教育集团合作办学,招收数控技术应用和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167名。三是推进职成教一体化建设。建成舟山市终身教育网,总访问量达近4万人次。全市中职学校开展社会人员技能培训12862人次,社会培训人数与全日制在校生人数比达到1.5:1以上。四是推进乡镇成校标准化建设。小沙等7所成校成为第二批四星级乡镇成校,市四星级成校发展到12所,开展各类培训12万余人次。五是加强实训基地建设。舟山市技工学校被评为省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舟山职业学校获批成为国家示范学校立项建设学校,全市国家级重点职校4家,优质职教资源覆盖面达到86%。招收双证制学员3023人,超额完成省定指标。六是强化做学合一、工学交替教学模式,职校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中职毕业生就业率保持98%以上。20××年省中职教师和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16项,创历年来最佳成绩。

(三)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一是扎实推进阳光招生,严禁择校收费现象。彻底完成义务教育阶段国有民办学校转制工作,科学划分新城区域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区域。制定出台了《舟山市义务教育招生工作意见》和《舟山市治理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择校乱收费工作方案》,全市各县(区)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生比例均控制在5%以内,其中岱山县实现零择校。严格落实学生学籍管理规定,公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起始年级班额控制在省定班额内。二是推进新城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制定下发《新城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实施意见》,建立完善南海教育集团理事会议事制度,推进四统一教师管理机制,开展各层面校际联动。三是在新城地区新办一所九年一贯制公办民工子女学校舟山市新民学校,目前,学校正着力以爱与责任培植教育特色,个性化帮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读好书。四是推进一校学校特色创建,深化书香校园和学生精品社团建设。全市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60%以上已通过实际书香校园验评。

(四)学前教育普惠化发展。全面实施《舟山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以提供广覆盖、保基本、有质量的学前教育服务为目标,全力推进学前教育快速健康发展。乡镇政府办学责任进一步落实,学前教育财政投入不断增加。建立了基数+增长+专项公用经费保障机制,乡镇标准化中心幼儿园创建力度不断加大,50%乡镇通过学前教育示范(达标)乡镇验收,全市省三级以上幼儿园数量比例和适龄儿童接纳率均超过70%。按照集团化办园策略和名园办民园办园机制,组建了舟山幼儿园教育集团和舟山市机关幼儿园教育集团。促进优质学前教育资源满覆盖,提高集团内民办幼儿园办园质量,其中檀树北区幼儿园和冬兰幼儿园升格为省二级幼儿园。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强化《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学习研训和教学指导,完善评价体系,有效解决小学化问题。开展了规范化幼儿园检查,办园水平稳步提高。全市学前教育三年入园率保持99.4%。

三、改革创新激活力,不断提高区域教育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一是推进人事制度改革,稳步推进新形势下教师职称评审工作改革。按稳定为基,绩效优先思路,积极探索学校满岗情况下职称评审申报新模式。全面研究提高教师准入门槛,建立完善资格考试、定期审核和教师公开选聘制度。推进教师有序流动,重点是推进中青年骨干教师向薄弱学校流动,城镇优秀教师到渔农村学校支教和渔农村学校教师到城镇学校上挂学习,深入研究和探索教师由学校人向系统人转变的有效途径和政策办法。二是开展非义务教育学校(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完善教师专业发展管理制度。探索实施以社区教育协理员形式为载体的教师退出机制,积极做好新教师招聘、代课教师清理、援疆教师选拔等师资调配工作。三是发挥骨干、名师作用,启动全市名师工作室建设和教授级高级教师评审工作。制定下发《舟山市中小学名师工作室建设与管理实施意见》、《关于开展舟山市中小学教授级高级教师职务评聘试点工作的通知。四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进一步做好新一轮师训工作,提升教师整体素质。2016年,全市教师专业发展培训总学时数715345,人均76学时,各项指标达到省教师专业发展绩效考核的优秀标准。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开展新区教育人价值观大讨论和育人成才先锋活动,堵、疏结合治理有偿家教,开展了全市首届青年教师擂台赛和学科领军人物培养工作,定海百名名校长名教师培养计划加大力度。

(二)普通高中招生制度不断完善。在评价制度上,推进中高考及招生录取改革与深化课程课改相适应的三位一体综合评价体系,落实优质高中向初中分配招生指标要求,切实缓解中小学学生应试压力。制订和出台了《舟山市2016年初中毕业学业考试与高中招生工作实施意见》、《普通高中保送生招生办法》、《舟山中学创新实验班招生办法》、《普通高中特长生招生实施意见》等招生制度改革文件,增加招生工作透明度。按规程组织做好了普通高中特长生、保送生和统招生的招生工作,全市确定五所重点普通高中为保送生招生学校,每所学校直接分配到初中学校的保送生推荐名额均达到各自招生计划的50%以上。重点普通高中计划内招生同等向向市外省内户籍考生开放。实行舟山中学在定海招生计划与市直属分离的单列计划,为控制择校,推进教育公平与均衡创造条件。

(三)素质教育载体日益创新。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战略主题,进一步强化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身心健康素质、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设在千荷实验学校的舟山市中小学综合素质实践学校自20××学年开始运作后,努力打造辐射全市的素质教育优质载体,成为国家公益彩票基金支持的首批国家级20家示范性实践基地之一。20××年,第二批舟山市中小学素质教育实践场所建设示范学校创建活动开展,9所学校获批成为市中小学素质教育实践场所建设示范学校。持续推进阳光体育运动,德育、体艺、科技、社团等活动载体进一步完善。组织中小学开展了(中央福利彩票公益金专项补助项目)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项目申报,全市少先队员党团队三旗传递和建设美丽新区,争做美德少年主题实践活动。

市教育局工作总结(七)

今年是十三五的起步之年,如果说五年看三年、三年看头年,那么,头年就要看开局,好的开局是成功的一半。半年以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召开的全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着力营造氛围、积聚力量,分解任务、明确责任、强化落实,努力在新一轮发展中谋好篇、布好局、开好头。

一是在促进教育公平上迈出了新的步伐。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石。我们以改制学校回归公办为契机,积极谋划、统筹考虑,将大泊中小学搬迁至实验学校、实验小学南门校区搬迁至本部,并合理调整部分义务教育学校施教区范围,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范围,最大限度地满足学校周边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与此同时,我们以招生制度改革为抓手,继续扩大热点高中统招生指标分配到初中学校的比例,并要求普通高中在招收择校生时按照志愿从高分到低分录取,进一步遏止择校热。在关注入学机会公平的前提下,我们深入探讨和推进教育过程的公平,在珥陵中心小学召开现场会推广小班化教学经验,进一步实践分层教学、合作教学、生本教学理念,引导广大教师努力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实现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的统一。

二是在完善教育体系上取得了新突破。教育体系的完善程度,体现了区域教育内涵的丰富性和深刻性。在发展好学前三年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和社区教育的基础上,我们大力推进幼托一体化发展,建立亲子教育研究共同体,并由云阳第一中心幼儿园面向全市幼儿园开展了早教进社区、亲子共成长活动,实验、正则、埤城、运河、访仙、界牌等幼儿园都围绕0-3周岁婴幼儿教育进行了尝试。六一期间,云阳幼儿园、实验幼儿园、正则幼儿园、云阳第一中心幼儿园、开发区中心幼儿园等专门为全市幼儿园提供了亲子活动观摩。我们努力实践国际化办学理念,省丹中在开设英语特色班和国际班的基础上成立了国际部,开通了国际合作办学的渠道。我们积极探索高等教育在××的实现形式,中等专业学校机电一体化专业成功申报为江苏省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办班点,为提高职业教育办学层次打下了基础。

三是在优化教育服务上落实了新举措。教育担负着服务经济的重任,也是文明社会的一个窗口。我们以提供优质高效服务为目标,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上,技工学校积极建设××市高技能人才培训中心,着力于培养企业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新上岗职工,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上,省丹中在全市范围进行了拔尖人才选拔,为优秀学生提供符合个性发展需求的多样化学习机会,培养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素质。在教育资源向社区开放上,我们通过座谈会等形式进一步完善考核方案,由鼓励推进走向规范推进,实现学校与社区教育资源的互动共享。与相关部门联合成立云阳镇社区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中心,丰富了社区教育活动内容,为居民身心健康构筑了防护墙。以村校共建形式推进校外教育辅导站建设,省关工委到大泊中心小学校外教育辅导站调研后给予高度评价,近期在我市举办现场会向全省推广了经验。在学校管理上,我们组织了教辅资料征订专项检查和学校食堂财务检查,最大限度地维护了学生和家长的利益。在教师队伍建设上,我们以片区为单位安排业务园长和骨干教师到片长所在幼儿园蹲点培训,提升了幼教师资水平;同时,组建第三届省特级教师后备人员培训班,并利用双休日开设名师讲堂,先后邀请于永正、王胜、袁浩、孙景华等教育专家到我市讲学,引领全市骨干教师专业化发展,朝着科研型、专家型教师努力。

四是在保障教育发展上建立了新机制。教育发展离不开良好的社会氛围,也离不开稳定的内部环境。我们积极争取人大和政协的支持,近期,人大专题调研了云阳幼儿园、南门幼儿园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政协围绕《××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落实情况分别召集了由相关部门以及幼儿园园长参与的座谈会,并实地考察了非法办园情况。与此同时,我们围绕学校(幼儿园)廉政建设、安全管理和维护稳定等方面工作与校长、园长签订责任状,逐步构建校长岗位风险防范机制。以庆祝建党九十周年为契机,深入推进践行师德创先争优,办人民满意教育活动,出台加强机关人员作风建设的硬性规定,以行风支撑校风、以教风带动学风,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以深入开展双创双争主题活动为抓手,对全市102个学校、幼儿园双创双争社会评议和电话采访情况进行反馈,并要求学校结合实际制订整改方案,进一步提升了教育行风建设水平。另外,我们还举行了马相伯教育奖励促进会首届励志奖和融锦集团助学基金的发放仪式,创设了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市特殊教育学校结合全国第二十一个助残日的庆祝,与市残联、广电集团联合举办春天驻我心文艺晚会,弘扬了扶残助残的社会风尚。

五是在打造教育品牌上凸现了新亮点。教育品牌体现的是区域教育以及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关系到区域教育以及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在活力课堂建设上,本学期以来,云阳学校举办了自然分材教学大型对外展示活动,镇江市教研室教研员、省内外一线教师以及机关干部四百多人参加了研讨交流活动。八中、实验学校分别举行了全程合作教学、四环节教学研讨活动,导墅中学三段五环式教学、后巷中心小学分层教学等也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实践探索,进一步丰富了活力课堂理论体系。在特色学校建设上,我们分别与文广新局、科技局联合举办了文保知识进校园活动和第23届科普宣传周开幕式暨科普文艺汇演,为学校文化建设和特色发展丰富了资源、提供了支撑。与此同时,三中以中德心理大学实践基地为平台,着力于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水平的提升,面向家长和学生开展了丰富多彩、行之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体现了针对性、实效性和普及性;另外,云林中心小学花毽作为地方传统体育项目被《××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汇编》收录,陵口中心小学面向全体师生和家长展示了技艺文化教育的研究成果,麦溪中心小学童话育人特色经验在镇江市小学特色建设发展与创新论坛上作了大会交流,江苏省名校文化研究中心领导实地考察了正则幼儿园办园文化,九中被确定为全国武术健身操试点学校,六中女足在全国第十一届中运会预赛中获得第一名并获得国家级体育传统学校称号,特色学校建设得到了深层次推进。在名教师工作室建设上,林伟民、史方志、吕同德、周炳兴、徐梦吟、袁晓鹤、蒋伟凤、汤建伟等名教师工作室立足本校、面向全市开展教学研讨活动,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张锁荣、陈跃红、蔡建良、邱向琴、侯建成等名教师工作室立足××、走向全省,进一步扩大了××教育的影响力。在教育网校建设上,我们借助于市级学科资源研发基地和名教师工作室的资源优势,从以资源建设为主转向以资源使用为主;同时,实验学校作为试点学校积极开展课题研究,网络课程在学校中的应用实验课题被确定为国家级重点课题,寻求了理论支撑和专家指导,丰富了教育网校内涵。在内涵提升创新项目实施上,我们召开了马相伯教育思想研究报告会暨追寻马相伯读书征文颁奖会,激发了广大教师研究××本土教育家思想的热情;开设了××市首届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培训班,为××市心理健康教育共同体建设提供了人才支持和理念支撑。华南实验学校集中教学、自主学习初中英语教学改革实验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效,在江苏省第六届时代英语杯英语风采大赛上多名学生获得优异成绩。

半年来,××教育在各位校长、园长以及机关干部的执着追求、不懈努力下,呈现出了百花齐放、百舸争流的喜人局面,得到了上级部门和媒体的高度关注。省教育厅副厅长丁晓昌专门考察了我市高层次教育的发展状况,国家督学、省政府参事祭彦加和省财政厅、省物价局有关领导专题调研了我市学前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上海市教委领导和专家专程学习了我市学习型社区和社区培训学院建设经验,湖南桃江县教育代表团参观考察了我市九年一贯制学校办学情况。我市学前教育经验被《人民日报》下属的《人民文摘》收编,《江苏教育报》等媒体宣传报道了我市未成年人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定向培养丹剧新苗、构建校长(园长)岗位风险防范责任机制等情况。《江苏教育》以《德智相融、活力无限》为题,刊登了正则小学课堂文化建设的思考与实践;《江苏教育研究》以《徜徉在自觉自悟的时空里》为题对六中觉悟文化进行了解读,同时在特色学校栏目分专访、透视、故事、评点四个板块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展示了界牌中心小学劳技教育特色。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走进镇江中央和省有关媒体采访团走进开发区幼儿园观摩和宣传了地方文化游戏活动。另外,我市还承办了由省教育督导团召开的督导工作座谈会并在会上作了经验交流;镇江市教育督导考核组对××市人民政府××年教育工作暨职业教育情况的督导评估和考核。华南实验学校承办了江苏省杏坛杯苏派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展评活动,实验小学承办了省教科院基地学校小语专题研究活动,六中承办了全国十一届中运会预赛江苏省三大球总结会和镇江市普通高中特色学校创建工作研讨会。实验学校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级重点课题实验基地、省丹中被省教育厅确定为江苏省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基地、正则幼儿园被省教师培训中心确定为江苏省幼儿教师研修基地、珥陵中心小学被南师大确定为教育科研基地。陈留庚副局长以及黄晨、邱向琴分别被省政府聘请为省督学和教育督导团学科专家组成员;朱禾勤、丁双六被省教育厅聘请为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学科专家组成员。朱万喜被省教育厅确定为第二批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并与王旭平分别在江苏省中小学校长培训班上作了专题交流,市特殊教育学校陈娇娜荣获全国第四届残疾人技能大赛刺绣第二名。

Fwr816.cOm精选推荐

教育局半年任务总结


欢迎来到美文网,本文为大家带来教育局工作总结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借鉴,想了解更多,请继续关注美文网。

2016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州教育局的指导、支持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指导下,县教育局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主题,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及州教育局校园文化建设年的要求,按照开拓创新、科学规划、精细管理、专业引领、科研兴教、协调发展的总体思路,推进学前教育,强化小学教育,提升初中教育,打造高中教育,创新职业教育,重视成人教育,使全县教育布局合理化,建设标准化,管理精细化,德育人文化,培训多元化,领导专家化,教师专业化,评价科学化,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多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现将半年来工作总结如下:

一、教育基本情况

2016年,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08所,其中:初级中学6所,普通高中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3所,职业高级中学1所,小学67所(完小47所、教学点20所),幼儿园18所(公办3所,民办15所),特殊教育学校2所,教科中心1所,成人文化技术学校9所(其中独立建制3所)。全县现有在校学生31810人,其中:普通中学10029人(初中8010人,高中2019人),职业高中451人,小学17193人,特殊教育44人,幼儿园4093人。在校民族学生18016人,占在校学生总数的56.64%。全县教育系统在岗教职工2171人,其中:教科中心25人,普通中学574人,高中171人,小学1155人,职业高中60人,幼儿园183人,特殊教育3人。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力破难点,多措并举控辍保学。

坚持不懈多形式宣传《义务教育法》,提高各族群众依法送子女入学的意识;继续实行农村小学毕业生升初中整体移交制度;严格执行国家、省《课程设置方案》,有效组织初中毕业生水平测试和中考,确保九年级学生完成规定学习时间;实施控辍保学乡镇、村、组三级联动责任制;建立贫困学生救助制度,确保家庭贫困学生完成学业。2016年全县小学适龄儿童15089人,已入学15051人,入学率达99.75%;全县小学学生辍学130人,辍学率为0.74%;小学毕业生2802人,已入初中2782人,小学毕业生升学率达99.29%。全县适龄少年7812人,初中在校生8010人,初中毛入学率102.53%,初中学生辍学189人,辍学率2.45%。

(二)进一步完善国家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2010年,中央、省下达我县农村义务教育保障专项经费457.76万元。其中:补助公用经费457.76万元;贫困家庭寄宿学生生活补助经费392.99万元,共补助8886人;免费教科书补助101.99万元,补助学生24463人。以上经费使各级各类学校正常运转得到有效保证,学生因家庭贫困而上不起学的问题从根本上得到了解决,从而为降低我县中小学生辍学率,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进一步促进了教育公平。

(三)全力推进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

2016年,全县计划新建校舍3.72万平方米,计划投入资金5000余万元。截止2016年6月,开工项目6个共8618㎡,拆除危房1044㎡,完成投资1545.28万元。

(四)不断加强制度建设,提高管理质量。进一步强化教研员挂钩乡镇学校制度,明确教研员职责,要求县教研员、各中心校教研员,要确定一至二所教学质量薄弱的学校,作为长期帮助指导的重点,以学校为基地,以课堂为主战场,确实抓好教研工作,从常规管理、课题研究、开展五个一活动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指导和督促,以确保建立起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根本性保证。指导各学校搞好培优补差工作,形成抓两头、带中间教学管理模式。以教科中心为基地,总结我县培优补差工作经验,帮助各学校积极创造条件,建立起培优补差工作的长效机制,本着绝不贻误一个尖子生,也绝不放弃一个后进生的精神,使所有学生都得到发展、有所收获,为稳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学校的新路子。为使我县各学校之间能加强交流与沟通,形成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发展的格局,积极组织和倡导山坝区学校以结对子的形式进行互相帮扶,坝区学校每学期都以上示范课、作专题讲座的形式给山区学校进行帮扶,促使被帮扶学校教师的素质得到快速提高。

(五)稳步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加强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的研究和管理,指导学校有效开展新课程的研究。配齐各学科的全套教材,制定各学科三年的学科进度和计划,统一课程设置和课程进度。加强高中新课改通用技术和实验室建设及设施设备的配备工作,督促、指导**一中管好、用好通用技术专用教室设备。积极探索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向课堂教学要质量,深入开展教育教学科研,通过优质的教育增强学校对学生吸引力,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通过努力,2016年全县有602人参加普通高考,上线569人,上线率为94.52%,全县最高分580分。本科上线353人,上线率为58.64%,较去年提高了5.2个百分点,其中:一本(重点大学)上线42人;二本上线172人,比去年增加31人;三本上线139人,比去年增加75人。专科上线216人,比去年增加17人,其中:一专上线83人,二专上线133人。

(六)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我县在县教科中心举办了各类学科培训和素质提高培训。今年以来,共举办教师培训14期,培训教师1520余人次,其中:中小学教师学习方法指导培训6期,培训教师745人次。开展教研员、教务主任培训1期21人次。开展参与式教师培训1期146人次。其他培训6期,培训教师600余人次。

(七)强化责任,落实措施,确保校园安全稳定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州一系列有关校园安全和稳定的

重要指示和文件精神,深入开展和谐平安校园创建活动,加强学校及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今年上半年来召开校园安全工作会议3次。并印发了《**县学校安全管理办法》,认真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安全防范整治工作,聘请30名专职保安和96名兼职保安加强学校及周边的治安巡逻。要求每个学校安装监控摄像头,目前已安装90个,其余的将在假期全部完成。在学校道口放设明显警示标志。建立学校安全工作责任、事故隐患排查报告、安全工作月报、活动应急处置预案等制度,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强化学校安全教育,通过主题班会、墙报、校园广播站、防震防火演练、专题讲座等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力开展安全教育,提高学生交通、防火、防电、防水、食品卫生等方面的安全意识和防范意识。

(八)继续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工作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了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中层干部一岗双责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局党委与各校(园)负责人签订了年度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书,形成一级抓一级、逐级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二是加强检查考核,确保工作取得实效。不定期组织人员到各校(园)对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情况进行考核。三是强化教育,筑牢反腐防线。通过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专题教育和警示教育,增强党员干部遵纪守法、依法依纪办事和廉洁从政的自觉性,多渠道、多形式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四是注重制度建设,着力构建惩防体系。先后修订完善了各种工作制度,形成了以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的良好氛围。严格执行财务制度,严把资金管理使用关;严格收费制度,规范教育收费行为;严格执行政府采购规定;严格按程序选拔任用干部,坚决杜绝用人不正之风;严格招生考试制度,规范招生录取行为,实行阳光招生;积极推行政务、党务公开,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工作的开展,全县具有教育行业特色的党风廉政建设、惩防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形成了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

半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县教育局在各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办人民满意教育还有一定的差距。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努力改善办学条件,继续巩固两基成果,加强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边疆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市教育局工作总结


XX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教育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设教育强市为目标,以均衡发展、协调发展和内涵发展为主线,科学谋化未来五年行动计划,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整合资源配置,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较好的完成了全年各项目标任务。

一、加快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覆盖的步伐,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得到进一步优化

1.新建22所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使全市已交付使用和正在建设的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总数达到104所,总建筑面积138万平方米,总投资额达到14亿元,容纳学生近18万人,占整个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数的90%,超额完成了市委、市政府提出到XX年建设100所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的任务,基本实现了“一乡一校”,从根本上改变农村学校“散、小、弱”的落后面貌。

2.投入360万元,启动首批30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再提升工程,通过加大设施设备投入、加强学校文化建设、改善校园环境、强化教师培训等措施,使这些学校的教育设施、办学质量和文化建设都得到显著提高。认真规划,力争通过三年时间,使全部九年一贯制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得到质的提升。

3.城乡学校“手拉手”活动持续深入开展。在对去年“手拉手”活动认真总结和现有农村师资情况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继续选派第四批干部教师到“手拉手”学校支教。目前,已有144所城区学校79所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结成手拉手合作体,到农村支教的干部教师达到237名。

4.完成20所农村乡镇幼儿园维修改造任务。在XX和XX年重点发展40所乡镇中心园基础上,XX年全市又确定20所乡镇中心幼儿园作为发展对象,对园舍进行维修改造,增添设施设备,为农村的学前儿童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目前,我市除了后并入的2个新区和法库县外,12个区县(市)全部完成省级“普三”达标任务。

5.加快农村地区“双高普九”步伐。苏家屯区、于洪区、沈北新区、辽中县顺利通过省“双高普九”达标验收,使我市“双高普九”达标区县达到10个,达标数量稳居全省第一位。

6.远程视频教育系统建设全面完成,教育信息化建设实现又一次跨越。截至目前,系统建设已顺利完成,包括312个项目节点,其中,市级远程教育中心1个,在线会议室15个,区县(市)远程教育中心13个,交互式在线教室145个,接收式在线教室138个。教育网资源总量达8600g。

二、积极推进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城区校际间差距进一步缩小

1.对全市教育事业“xx”发展纲要和新近的一些目标调整进行整合,制定了《市建设教育强市五年行动计划》,梳理出未来五年教育工作的目标和具体内容。按照整体求协调、领域促均衡、学校打质量的指导思想,确定了未来五年使全市教育综合实力进入全国十强的工作目标。

2.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验区工作,加快完善大学区工作制度。加快大学区工作制度建设,先后制订了学区长工作制度、例会制度、学区统一备课制度等。各大学区分别建立了各自的网站,及时上传教育教学资源、各种信息等内容,使全市的教师共享不同学区的教育资源。深入开展优秀大学区创建活动,下发了《关于继续开展创建优秀大学区工作的通知》,评选出15个优秀大学区。

3.完成106所薄弱校综合改革工作,实现了城区薄弱校的全覆盖。为63所学校购置“英语教学系统”,推动英语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结合学校实际,创新学校管理机制,开展特色学校的创建活动,加强校际联系、整合教科研力量,全面提升学校内涵发展水平。加强综合改革专项资金管理,完善保障措施,科学、合理地安排和使用改革资金。

4.加强干部教师队伍建设,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和完善城区中小学教师交流工作的意见》,完成教师交流1772人,其中, 1622人走关系动的实质性交流,比例达到94.2%,城区教师资源进一步得到均衡配置。四县(市)共招聘152名师范类本科毕业生,有效改善了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结构。全年共安排市本级培训82项,培训经费1000万元,其中农村项目安排经费562.53万元。共培训校级干部9600人次、教师12万人次,使全市教师队伍素质得到了明显提高。

三、基本完成5所万人职校建设任务,职教高地形态进一步显现

1.基本完成5所万人职业学校建设,为“职教高地”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职教园工程建设进展顺利,三所学校的室内配套水、暖、电等工程等基础工程全面完成。综合管网中给排水、消防、热力、强弱电等配套工程基本完成。校园道路、景观等工程完成基础性工程。

2.深化校企合作,加快实施“六大工程”。围绕落实《创建职教品牌,打造全国技工高地行动计划》,

召开了“校企合作、师徒结拜”大会,我市职业学校与224家企业签订了职工培训协议,全年培训职工23430人;有3897名职业学校顶岗实习学生,与1364名企业师傅结拜为指导教师。

3.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打造优势品牌专业。通过组织校长、教师培训,邀请专家讲座,与著名大学、企业开展合作等形式,加强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开展“专业技能大比武”活动,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对全市职业学校482名专业技能大比武优胜技术能手进行了表彰。制定发《市中等职业学校实施学分制试点工作意见》,在13所职业学校启动“学分制”试点工作。

4.优化资源配置,完成了市计算机学校与市政法学校、市汽车工程学校与市电力学校的资源重组工作,中等职业学校订单培养人数再次达到1万人以上。

四、提高民办教育和高等教育水平,促进教育协调发展

1.围绕优化政策环境,积极支持、规范民办教育,促进民办教育健康稳步发展。加强对民办教育的日常管理,完成民办学校XX年度资产与财务审计、教育教学质量检查评估工作和换发新办学许可证工作。完成民办高中XX届毕业生的审核、毕业证的办理发放工作。对30所民办学校的100余名校长和教师进行了培训,提高了学校办学水平。

2.支持高校建设,服务地方经济。大学、医学院以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为契机,加强和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大学的会计学专业教学团队(本科)和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团队(高职)被评为XX年普通高等学校省级教学团队。医学院的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职业技术学院被确定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我市高等职业教育已经进入全国副省级城市“第一集团”。

五、扎实推进素质教育,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

1.开设形势教育大课堂,集中向学生宣传党的xx大精神。结合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积极开展“十要十不要”宣传教育活动,全市1000多所学校、近50万学生参与了评议活动,成为市首个由学生自己提出的行为规范。开展“感动校园好少年”网上评选活动,表彰105名“感动校园好少年”。开展宣传学习“抗震救灾英雄少年”活动,发放《抗震救灾英雄少年事迹》XX册,组织学生参与“抗震救灾英雄少年”评选活动。市荣获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城市称号。

2.深入开展特色校评比工作,促进学校内涵建设发展。组织了首批10所外语特色和13所科技教育特色学校,开展面向全市中小学的开放活动。命名了34所外语特色发展项目学校和27所科技教育特色发展项目学校。深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举办了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启动仪式,各学校结合体育课、大课间等形式广泛开展冬季长跑等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使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得到保证。

3.进一步深化高中课程改革和招生制度改革。完成了辽宁省示范性普通高中评估验收的申报和迎检工作,确保市外国语学校顺利通过了评估验收;完成了《关于我市普通高中发展状况的调研报告》;组织人员参加全国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区课堂教学展示活动暨高中名校长论坛,取得良好效果。继续加大省级重点高中指标到校比例,取消报考区域限制,打开农村与四郊区和城区的界限。

六、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教育发展受益面进一步扩大

1.从秋季学期开始,投入2300万元,在继续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城市贫困家庭学生‘两免一补’政策的基础上,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23.1万名学生的学杂费。对我市中等职业学校近29000名学生进行资助,其中低保边缘户92名,资助金额达2150万元。

2.投入3000万元,完成了50所城区幼儿园的改扩建工作,使部分条件较差的幼儿园条件得到彻底改善。开展早期教育服务网络试点工作,积极构建0—6岁学前教育体系,积极开展幼儿教师市、区、园三级的全员培训,组织开展了农村百名幼儿教师进城学习活动,有效提高了幼儿教师,特别是农村幼儿教师的水平。

3.投入XX万元,使14所特教学校条件得到明显改善。通过安排专项经费,加快为学校配备了专业化教学设施设备,使我市特殊教育整体水平得到很大提高。

4.改造136所农村学校自备水源,完成水源卫生防护合格单位的采样、化验工作,对学校自备水源卫生防护设施情况、水质卫生检验结果及需购置设备情况进行细致分析。启动第一批42家学校的安装设备工作。为206所义务教育阶段未使用桶装水的学校安装饮用开水系统,目前已经完成98所学校的安装工作。

5.加强特殊教育、民族教育管理。召开了XX年全市特教干部教师培训会,培训人数近400人。成立市

盲、聋、弱智教研中心,通过确定每类特教学校的教学工作框架、组建教学资源研发小组、统一学校业务工作的标准,定期召集同类学校教师开展教研活动,开展校际间的交流与合作。组织承办了辽宁省朝鲜族九年一贯制学校教育教学现场会,召开了全市朝鲜族学校教科研一体化模式研究现场会,通过各种培训、交流,实现了民族教育的健康稳步发展。

七、多角度维护教育良好形象,教育大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1.加强学校安全工作,保障教育发展的安全环境。加大安全工作检查力度,全年共对区县(市)开展安全大检查5次,检查学校156所,安全隐患整改率达到了95%以上。通过开展“安全教育活动月”和“平安奥运安全月”等活动,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我防护能力。全面完成了奥运安保各项工作任务。积极开展“经常性交通安全教育”,利用每天课前、放学后的“一分钟安全教育时间”,集中对学生进行教育,确保学生安全乘车。

配合公安、工商、行政执法等部门,对中小学200米内存在的流动商贩、违章占道、违规网吧及娱乐场所等进行了清理整顿,有效地保障了学校周边的环境安全。

2.加强教育立法和法制宣传工作,对《市九年制义务教育条例》进行了进一步修订。按照市人大、市政府要求,结合我市教育实际,对《市九年制义务教育条例》和《市学前教育规定》做了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

3.科学有序推进城市学校基本建设和管理,全年完成总投资16660万元。对四县(市)101所学校175栋建筑物、152个构筑物的防直击雷系统进行了改造,投入资金总额达到300万元;组织各区县(市)对近5000栋、约700万平方米校舍抗震情况进行了排查。

4.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积极推进国际学校建设。加强对韩国国际学校建设的指导,解决好其他国籍人员子女在沈接受教育问题。推动现远见学科外语培训学校向国际学校转化工作。利用“德中同行—走进辽宁·”的契机,加强与德国教育界、企业界联系,举办对接洽谈会,促进双方在更广阔领域开展合作。

5.加强财务审计和预算管理工作。召开了加强财务管理,严肃财经纪律工作会议,制发了《市教育局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同市属高校主管财务的校长、直属单位负责人签订了责任状。举办了农村中小学财务人员培训班,使农村中小学财务人员业务素质得到显著提高。

6.加大纠风治理工作。多次召开区县(市)教育局主抓纠风工作的局长、纠风办主任和直属学校领导参加的纠风工作会议,部署纠风工作。加大查处乱收费、乱办班、乱补课等行为的力度,共查处乱补课10起,涉及违规人员18人,有效遏制了教师校外有偿补课的势头;共查处违规收费问题50起,处理违规人员47人,涉及违规收费金额175万元,使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取得了实效。

八、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提高服务水平

1.以提高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不断加强学习型机关建设,进一步修订完善了机关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值班制度等多项制度,推进机关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不断深入落实《市委教科工委市教育局XX年机关目标绩效考评办法》,加强目标考核工作。启动机关文化建设,新建的健身活动室投入使用。深入推进政务公开,扩大公开范围,丰富公开形式,增加工作透明度,接受社会监督。

2.全面贯彻《关于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预防和惩治腐败体系实施纲要》,认真落实《教科工委教育局党风建设责任制》要求,加强机关廉政建设。加强老干部工作,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引导老干部继续发挥余热。市教育局再次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文明机关称号。

市教育局团委工作总结


市教育局团委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团的十五大以及自治区第九次团代会精神,以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为主线,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入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以纪念“五四”运动周年系列活动和切实加强团的自身建设两项工作为重点,努力构建学习型和服务型团组织,不断深化团的各项工作。

一、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统揽团的各项工作,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学习重点,不断深化理解,以教工团员、学生团干部为学习骨干,积极引导在高中和职业学校中成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小组,将理论学习、读书活动、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推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校园、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坚定了广大青少年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而奋发学习、立志成材的信念。举行团队干部学习贯彻中央号文件精神座谈会。

继续加强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的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全面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积极探索和丰富教育形式,巩固和发展青少年教育阵地、实践基地,深入开展“民族精神代代传”活动,月日 ,开展“民族精神代代传”主题教育活动,唐中等学校利用早晨升国旗的时间,举行“民族精神代代传”主题大队会,邀请校领导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题,发表国旗下的讲话,少先大队向全体少先队员发出“弘扬民族精神,做了不起的中国人”的倡议,号召全体少先队员积极行动起来,将民族精神代代相传,做个了不起的中国人。市教育局团委在实验小学举行“民族精神代代传”主题中队会观摩活动,来自市教育局团委所属所学校的少先大队辅导员和少先队干部多人参加了观摩。主题队会以“星星火炬,代代相传”为主题,以“中国了不起,中国人了不起,做个了不起的中国人”为主要内容,通过诗朗诵、辩论会等别开生面的形式,教育少先队员了解民族精神的丰富内容,感受民族精神的伟大力量,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使参会的少先队员深受感染,并受到参加观摩师生的一致好评。月日,协助教育局与关工委举办市中小学生“三个了不起”演讲比赛。日,组织开展“联通杯”市中学生纪念一二九运动周年爱国知识竞赛。来自局直属学校的六之代表队参加,九中获得一等奖。此次活动争取到联通某省分公司的赞助,开辟了局团委教育活动社会化支持的先河。

深入扎实的推进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认真落实《市教育局注册青年志愿者管理办法》,大力推行注册志愿者制度,建立和完善青年志愿服务的招募机制、培训机制、管理机制、评选表彰机制和保障机制,构建起青年志愿服务组织网络。扩大“一助一”长期结对服务的规模,拓展服务领域,为志愿者提供更多参与志愿服务的机会和渠道,充分发挥志愿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变由原来团组织“要他们干”为“他们要干”,自己找服务对象,定服务目标,挤服务时间。日,组织开展“相约春天,让雷锋精神在凤城闪光”大型青年志愿服务活动。多名青少年志愿者走上街头和社区,设点张挂宣传标语、摆放宣传展板,开展法律、环保、科普等咨询活动,实验小学、九中 、实验中学组织团员、少先队员进行公益劳动,大力弘扬雷锋精神,受到市民称赞。日, 组织二十三中多名团员在某省路种植共青林,共植树多棵,为绿化首府作贡献。响应团市委的号召,组织一职、二职、光华职专招募名青年志愿者,为成功举办第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提供高质量、大规模的志愿服务,受到第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执委会办公室的高度评价,市教育局团委、一职团委、光华职专团委被第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执委会办公室和市青年志愿者协会评为第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志愿服务先进集体。

探索推行中小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与市团委学校部共同研究确定试点学校,初步制定管理、认定、奖励等制度,帮助少年儿童提高综合素质。

二、继续以制度建设为核心,着力加强团的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着力推进团队工作的制度化、标准化和信息化

以《市教育局基层团队工作考核细则》为基础,继续完善对基层团队组织工作评估考核的整套管理制度,并将要求细化、标准量化,增强可操作性和科学性。同时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如学习和例会制度,主题团队会观摩制度,三会一课制度,团员发展制度,主题团日活动制度、信息上报反馈制度、重大事项汇报制度。月日至日,局团委对所属的所学校的年团队工作进行全面考核。考核依据《市教育局团委基层团队工作考核细则》,采用查资料,看阵地,听汇报等方式进行,并征求学校分管领导的意见。通过考核,促进了工作的发展,发现了基层的亮点,梳理了工作思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加强对所属团队组织档案建设的指导,在深入调研充分征求基层团队组织意见的基础上,制订下发了《市教育局团队档案规范化目录》,对推动学校团队组织此文来源于的档案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起到积极的作用。

指导各学校按照《团章》规定按期集中进行换届选举工作,实验中学、唐中、二中西校区、二十三中已经按期换届,按期换届换届率达到%。九中、二职的团干部得以任命,通过换届促团建,配齐配好配强基层团组织领导班子,增强团的内在活力。

加强教工团支部的建设工作,促进教工团员的交流,加深彼此友谊。继续按照分类指导、典型示范,逐步推动的原则,加强对各校教工团支部建设的督促和指导,使具备条件的学校基本建立教工团支部,并完善工作制度,明确工作内容,开辟阵地、定期开展活动。

加强对民办学校、特别是民办幼儿园团建的支持和领导,继续加强对已建团的民办学校的指导力度,在健全制度、规范运行上下功夫。同时,加大对民办幼儿园中教工团支部建设的推动,西幼成立教工团总支,有教工团员人,推动民办学校团建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完善团队干部队伍建设机制,打造学习型团组织。一是加强作风建设,继续克服团队干部思想在上存在的“等、靠、要”、行动上“散、慢、拖”的现象,增强主动意识,创造意识、服务意识、学习意识,机遇意识,积极主动介入党政中心工作,创新工作内容和方法。多深入青少年学生和青年教工中,认真倾听他们的呼声、了解他们的需求,努力从指令型向服务型转变,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二是提高对团干部加强学习,开展调查研究的要求,实行例会学习制度,利用每月一次团队干部例会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和团的业务知识学习,提高团队干部的政治觉悟和业务水平。克服畏难情绪,把困难、问题当成课题去研究、去解决,要求团队干部每学期进行一次调研,每学年撰写一篇论文,不断增强团干部的理论水平,深入推进理论建团。

三、竭诚为青少年成长成材服务

(一)为青少年学习成材服务

深化青少年新世纪读书计划,为青少年学习成才服务。为了进一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引导广大青少年科学合理的安排假期生活,养成热爱读书的良好习惯,市教育局联合黄河文学编辑部、市图书馆 、《少年读者》杂志社和现代生活报社共同开展了市首届青少年暑期读书文化节活动。该活动从月日启动,以市图书馆为主阵地,以学校团队组织为主力军,先后开展了百部好书推荐、参观图书馆、读书讲座、读书沙龙和优秀书评读后感比赛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取得良好的效果。月日,在实验中学举行总结表彰会,实验中学等六个集体获得市首届青少年暑期读书文化节优秀组织奖,杨潇然等名中小学生获等青少年优秀书评读后感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据初步统计,在整个活动期间,参加活动的中小学生近万人,共撰写书评、读后感余篇,仅市图书馆、两月就新办借书证多个,接待读者万人次,借阅图书万多册,与去年同期相比都有大幅增长。这些活动的开展,在全市青少年中掀起一股读书热潮,使同学们在书的海洋中翱翔,体验读书的快乐,感悟书中的真谛,对指导青少年合理有效地安排暑期生活,使青少年度过了一个愉快、健康、有意义的假期,逐渐树立终生读书、终生学习的观念,提高广大青少年的思想素质起到积极的作用。 也受到区市多家新闻媒体的关注,某省电视台、某省日报、电视台、晚报、新消息报、现代生活报曾在显著位置或黄金时段多次进行了报道,引起较大的社会反响,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深入开展青少年自护教育,切实维护青少年权益。

配合自治区团委实验小学举行“某省少年儿童平安行动暨山区少年看首府”启动仪式。区市有关领导出席。某省平安保险公司的名平安大使深入班级对小学生进行自我保护知识和技能进行讲解和训练,对该校学生进行了一次普遍、全面和深入的自护教育。该校的名学生与山区各县的名小学生结成对子,开展为期天的手拉手活动,加深了城乡少年彼此的沟通和了解。实验小学和二十四中学生王可倩被全国少年工委办公室、中国平安保险有限公司评为中国少年儿童平安行动“组织奖”和“优秀队员奖”。

积极引导青少年健康文明上网。月日,在二十四中举行“市青少年文明上网”启动仪式。向全市青少年学生发出文明、健康上网的倡议,二十四中全体学生和直属学校部分团干部和团员代表多人参加,并在横幅上庄重的签名,表达决心。

积极倡导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促进青少年全面健康成长。各学校团队组织结合自身实际,发挥自身优势,采用多种形式,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通过设立心理咨询热线,心理咨询室、心理健康服务信箱,为青少年提供方便、快捷的心理健康服务,以此为手段弥补德育工作中所存在的整体性不强,不易深入的不足,更有效地针对个体,深入细致地使每个学生主动地转变思想,自觉养成良好品行。日,组织直属和兴庆区部分名中小学生参加“某省预防和遏止艾滋病宣传周”启动仪式,聆听某省专家的的讲座,使广大青少年提高了预防艾滋病的意识。加强了对青少年的自护教育教育,促进青少年全面健康成长。

(三)广泛开展为特殊困难青少年群体送温暖活动。

摸清情况,提供决策依据。为全面掌握全市贫困学生的情况, 年市教育局下发《关于对全市贫困学生进行摸底调查》的通知,对全市贫困生进行全面摸底调查。通过调查,摸清全市贫困生的情况,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继续开展“百日节约献爱心”活动。加强活动的宣传力度和制度建设,完善资金管理、对全市贫困生进行一次全面的摸底调查,初步建成贫困生档案库。扩大活动的参与面和受益面,强化少年儿童在参与活动中的教育效果,培养他们勤俭节约、助人为乐、关心集体、关心他人的行为习惯和良好品质。

加强对残疾学生的救助。月日,推动市教育局下发文件要求各市县区教育局和相关学校对名残疾学生和残疾人子女免收杂费,资助他们完成学业。

加强对外部助学资金的争取。日至日,组织了东部沿海发达城市民间慈善人士在我市开展“阳光行动”救助计划的工作。经过积极努力,我市所学校的名品学蒹优的中学生得到资助,他们将每人得到每月元的助学金,直至大学毕业。这是我局目前收到的人均受资助额最大,周期最长的一笔助学捐款。九中王静周同学获得“中国正泰品学奖”,得到元奖学金。

四、加强自身建设,探索运行机制

广泛开展“五四红旗团委”创建活动,强化基层团委的主体作用,带动和加强团支部建设,促进基层团的工作全面活跃。探索实施“龙头带动”和“以强带弱”团建新模式,及时总结推广新形势下基层团组织建设的经验和做法,切实增强基层团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团队组织,教育局团委被评为全区银五四红旗团委,二中团委、一职团委、一幼团支部被评为全市先进基层团组织。一职团委、一幼团支部还分别被命名为市首批“五四红旗团委”和“五四红旗团支部”。

继续切实加强对主题团队会的领导,做好主题团会观摩活动,扩充活动内容,探索新形式;着力推行团委书记、少大队辅导员下班级听主题团队会制度,给每位团委书记、少大队辅导员印制《主题团队会听会表》,要求每学期每人至少听四次。充分发挥主题团队会在教育团队员主阵地的作用,不断提高水平,使主题团会达到“五有”:有组织、有内容、有记录、有评比、有效果,增强了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结合教工团支部创建和青年志愿者活动,深入开展市级“青年文明号”和青年岗位能手创建活动,增强了学校青年教师的凝聚力和活力,为促进学校发展和树立教育好形象贡献了力量。今年,一职教工团支部被授予市“青年文明号”。至此,创建“青年文明号”活动在教育系统开展 两年来,我局属系统共创建市级“青年文明号”个。

坚持全团带队,加强对少先队工作的领导,开展学校少先队规范化创建工作,加强少先队基层组织建设。实验小学和谢冠宇分别被评为全市“红旗大队”和市“十佳少先队员”认真做好了本系统代表参加全市第四次少代会的组织工作。 坚持“一手抓培育,一手抓监督”的方针,加强对学生会及其他学生社团的监督管理,引导和促进学生社团规范健康发展。加强与工会、关工委、妇联等部门的联系和合作,探索团队工作的社会化。

市教育局学校安全工作自查总结


市教育局学校安全工作自查总结

文章标题:市教育局学校安全工作自查总结

[站的龙头__网]
**市教育局学校安全工作自查总结
**市教育局:
接到“关于开展全市学校安全检查的通知”(*教明电[20xx]88号)后,我市教育局马上对全市中小学、幼儿园的安全管理专项整治工作作了周密安排。从11月5日开始,我市教育局对全市各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进行一次全面督查。现将专项整治行动情况汇报如下:

一、自查基本情况:

1.我市各学校已建立了安全责任制和相关规章制度,同时各学校利用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法制讲座等形式,加强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2.我市各学校已对食品卫生、食堂管理、学生宿舍管理、消防设施、饮水、取暖、用电设施等方面进行重点自查,自查中发现的问题马上进行了整改。

3.我市各学校已对校园周边环境进行了集中整治,校园周边的游商摊贩、黑网吧、黑校车等得到有效治理。

4.我市各学校已建立警校共育办公室,对学校和周边治安起到了安全保障作用,并且定期为师生开展安全教育讲座,提高师生安全防范意识。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个别学校还存在管理上的疏漏,安全隐患一直存在。

2.个别单位对以排查出的安全隐患整改力度不够大,或者没有整改。

3.部分学校门口的小商贩较多。阻碍交通,影响师生健康。

4.部分学校的校园内疏散标志缺少,需要购置。

三、整改措施:

1.增强意识,尤其是增强学校领导对安全工作的重视意识,彻底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

2.加大投入,尤其加大对学校重点部位基础设施的建设和配备,采取措施进一步减少学校安全隐患。

3.建立警校共育办公室,彻底整治校园周边不安全因素。

4、要求各单位值班组要加大检查力度,方方面面涉及,不留任何死角,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相关处室,做到立查立改,发现一处改正一处,确保不出任何问题。

总之,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一定会正视学校安全工作存在的问题,克服麻痹思想,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以对学生生命和健康高度负责,以对人负责对己负责的态度和工作作风,切实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明确目标,理清思路,切实将学校安全工作的各项措施真正落到实处。

二〇〇七年十一月二十一日



《市教育局学校安全工作自查总结》来源于网,欢迎阅读市教育局学校安全工作自查总结。


感谢您阅读工作总结频道的《市教育局任务总结》一文,希望帮助您解决写工作总结的需求和参考,如果本文还未解决您的需求,可以继续访问教育局党建半年工作总结栏目。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