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工作总结 > 市运管局工作总结 > 导航 > 市建立局任务总结

市运管局工作总结

市建立局任务总结。

流逝的岁月是回不去的,我们即将开始新的工作,我们即将迎来写工作总结的时候。写好工作总结,可以为这一阶段的工作写上一个圆满的结果。那么我们写一篇总结还需要考虑什么呢?小编花时间专门编辑了市建立局任务总结,还请你收藏本页以便后续阅读。

美文阅读网为您编辑整理市建设局工作总结,欢迎阅读的。

市建设局工作总结(一)

建设局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根据建设局职能职责,高度重视建设领域质量工作,以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目标,积极抓好建筑工程、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区基础设施建设等工程质量的管理,并取得了优异成绩。

一、开展质量兴市的主要做法

(一)强化领导,明确分工,建立责任机制

为加强对质量市兴工作领导力度,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分管局长任副组长、相关科室人员组成的质量兴市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质量兴市工作的组织领导;从六个方面进一步完善制订了《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检测人员工作守则》;明确了质监站、检测中心、建管科对质量工作的分工和责任,并签定了目标责任书;根据建设工作阶段、工作重点等情况,及时制定了质量兴市活动工作计划和震后恢复重建的工作计划,做到质量工作有计划、有重点、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二)加强教育,强化培训,树立质量第一思想

为了使全市建筑企业、施工单位、建设者牢固树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思想,从教育入手,大力开展新规范、新标准、新法规的培训和学习。

首先是加强对质监站、检测中心、安监站人员的学习和培训,特别是震后新招聘人员的专业技术知识培训。为打造一支过得硬的质量安全、质量监督队伍,采用了多种形式对监督人员进行培训。一是送出去学。派监督员参加省质监站,市质监站举办的新标准、新规范培训班多次;二是内部组织学习。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组织监督人员自学,落实人员组织讨论,然后由老的监督人员重新认真学习规范并向新招聘质量协管人员进行讲课,并定期举办全站的业务考核;三是请省、市、其它站的专家来我局传经送宝。

其次是加强对企业、施工人员教育。全年多次组织各在崇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施工单位项目经理和技术负责人、监理单位总监理工程师和专业监理工程师参加的培训,重点学习新规范、新规定、工程质量通病防治以及震后震害调查和重建等方面的知识。

(三)严格认真,狠抓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确保建设工程质量

严格按照建设部《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导则》、《四川省工程重量监督工作细则》和市有关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相关规定,充分发挥质量监督作用,对全市在建工程进行全方位质量监督管理,保证了建设工程质量。截止6月报建工程项目132个,总面积145.3万平方米,报建受监率达100%,市政设施工程合格率达100%,下发整改通知7份,停工通知4份,无一例质量安全事故。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工程的五个单位工程被评为优质工程,并经市相关部门现场的实体验收和资料评审。

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是落实质量监督责任,强化质量意识。对每一个建设工程,在管理上落实质量监督管理责任,在工程质量上明确工程质量目标,在责任主体上,明确责任主体,并积极引导施工单位树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指导思想。

二是把好原材料质量关。在监督施工单位进场原材料质量的同时,对施工单位进场的所有原材料均做到详细记录,各种材料检测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施工规范及验收规范,对原材料的使用进行跟踪管理,杜绝不合格材料流入或堆放在施工现场,为工程建设出精品从源头上把好关。

三是全方位实行质量监督。从土建工程的基础施工到工程竣工验收全过程,采取专项监督和日常监督的办法,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工程质量趋势分析,及时掌握和控制工程的质量状况,并及时反馈到施工单位和施工现场。在工程建设质量监督过程中,实行一手抓工程质量,一手抓工程技术资料的工作方针,加强工作前期环节、中间过程、产品结果的质量监督。

四是抓好质量趋势分析。按照验评分离、强化验收、完善手段、过程控制的方针。加强对隐蔽工程和中间结构的验收、验评工作;注重工程检测中的实测实量工作;在抓好工程质量的同时抓好工程技术资料,对建设工程的原材料、砼试块、等测试材料在试拉、试压过程中出现的不良数据和设备试验报告、产品合格证等资料进行详细记录并及时反馈。

五是高效率开展对受震房屋震害情况检查。建设局根据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关于建筑工程地震震害检查的指导意见》,对所有在建工程进行了拉网式检查。对钢筋砼结构、砖砌体结构、钢结构、幕墙工程的外墙保温工程等,逐一进行检查。检查中通知相关责任主体单位到现场参加,并填写建设工程地震震害检查表。

六是加强对质量监督原始材料的整理、报送和存档工作。我局对质量监督情况根据职能职责,对质量监督报表、工程质量监管信息报表等及时进行整理、上报。

二、建设局下半年工作打算

一是进一步抓好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包括对房地产建筑工程、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质量的监督。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工程质量。

二是做好建筑工程质量通病整治工作。根据现有工程质量存在的问题,按照规范要求,结合实际,分阶段、分步骤地按国家相关规范,开展建筑工程质量通病的整治工作。

三是积极引导企业参与创建市优质结构工程活动。按照成建委关于印发《市优质结构工程评选暂行办法》的通知精神,积极引导企业参与创建优质结构工程的活动,为崇州建筑领域打造出更多更好的精品工程做出贡献。

市建设局工作总结(二)

20××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局认真学习中共十八大、十八届××中全会会议精神,以树立科学发展观为思路,紧紧围绕建设国际旅游岛、加速推进四宜三养城市为目标,全面落实各项工作。坚持以转作风、抓落实、促提升为主题,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促进居民合理住房消费;引导企业优化调整产品结构,加强市场规范管理,促进我市房地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强化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管理,进一步推进建筑领域节能减排,转变建筑业发展方式,推进住房和城乡建设各项工作快速发展。

一、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一)坚定不移地抓保障、调结构、惠民生,完善保障性安居工程管理体系。超额完成保障房建设任务2016年,省政府下达我市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计划9900套,截至10月底,我市已新开工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25个,计住房10117套,完成省下达计划任务的102.19%,已超额完成省下达新开工计划。另结转我市2016年开工多建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3636套,含本年度新开工住房10117套在内,则列入我市2016年管理范围的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共13753套,占省下达建设任务计划的138.92%。保质保量让群众住上放心房我局在加大建设保障房力度的同时,也加大了保障性住房房屋质量的监督管理,建立保障性住房房屋质量监督检查的长效机制,共组织开展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专项检查活动5次,配合市政府领导和住建部门领导深入现场检查2次,共检查项目167项(次),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165份,整改率达到100%。查处违法违规行为7起,对整改不力或拒不整改的单位,函告市执法部门查处,并跟踪整改到位,确保保障性工程质量。努力实现住有所居目标本年完成经济适用住房、限价商品房配售7000套,完成廉租公租住房配租1000套,发放廉租住房货币补贴3587户家庭,金额约1126万元,其中3241户享受物价上涨联动补贴约64万元。2016年,我市对住房保障相关标准再次进行调整,提高调整幅度为8%-38%,进一步降低了保障性住房的准入门槛,扩大了保障对象范围。同时将具有本市常住户口并在本市城市主城区范围内工作或居住满3年,且满足住房困难、收入等规定条件的居民,全部纳入本市廉租住房保障对象范围,实现全履盖;大力支持城乡统筹示范镇、计划单列镇建设,将本市演丰镇和云龙镇等城乡统筹示范镇参照本市城市主城区规划范围内的城镇,实施对城镇居民住房保障的全覆盖。完善保障性住房工作管理体系制定并公布施行《职工住房补贴办法》,解决职工住房面积标准等待遇不均等的遗留问题;推进单位房改出售存量公有住房、职工已购房改房由部分产权向完全产权过渡等工作,加快解决好我市住房制度改革工作的遗留问题。重新修订并公布实施《廉租住房保障管理办法》,制定并公布施行《单位职工保障性住房管理暂行办法》,到目前,我市已公布施行涉及保障性住房管理工作的相关配套政策性规章及规范性文件有8个;不断完善了我市以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限价商品住房及城市棚户改造安置住房等为主的住房保障工作管理体系。配租配售实行阳光操作严格实行住房保障信息、分配过程、退出管理等18项信息公开制度,规范了申请、审核、分配及管理行为,增强工作透明度和社会公众参与度,确保配租配售的公平公正。不断完善我市、区、镇(街道)住房保障部门联动的三审查、三公示的监督管理运作机制,建立和健全廉租住房保障对象档案、申请、审批、退出机制,建立一户一档,打破廉租房租住终身制,实行动态跟踪管理,用弹性手段建立和完善廉租住房租赁管理体系。全年查处申请人弄虚作假申请住房保障的案件6件,均已作出清退处理。农村危房改造稳步推进在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上,注重引导帮助,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农民投身危房改造、建设美好家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保证了危房改造工程的顺利实施。在危房改造对象上,始终把调查摸底和对象确定置于群众监督之下,并加强农危改施工现场质量监督指导,成立农村危房改造服务指导小组,深入农危改施工现场,对工程质量进行服务指导,保证质量和施工安全。我市农村危房改造任务3500户,开工面积30.9万㎡,水库移民危房任务88户,开工面积8306㎡,均按计划的时间节点开工,截止11月已全部竣工。积极做好历史遗留办证工作按照省领导历史问题历史对待,政策问题政策解决的指示,结合实际工作,以尊重历史、实事求是、解决问题为原则,优先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利益,将开发建设单位违法违规的责任与购房者办证的权益相分离,采取合法建设与违法建设区别对待分步规划验收的办法,妥善解决合法建设与违法建设共存建筑物的确权问题。今年我市扎实推进解决历史遗留办证难问题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得到了省领导的充分肯定。今年1-10月份,我市共办理2724宗,面积36.66万㎡平方米,稳定了民心,促进了社会和谐。

(二)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加强房地产市场动态监管。

引导房企转型升级,规范房地产市场经营行为。11月,共办理商品房预售许可99项、面积405.73万㎡,同比增长25.3%和10.2%;商品房网签备案确认27550套、304.14万㎡,同比增长27.11%和17.17%;办理预售延期、变更共计207项、805万㎡。积极引导企业进一步调整房地产产品结构和类型,重点支持发展商业地产、旅游地产、文化地产、教育地产、康体养生地产、产权式酒店等经营性房地产和高端商住楼,增强我市房地产可持续发展能力,逐步解决我市房地产产品结构单一、品质不高等问题。规范完善了预售方案,实行商品房预售方案备案制度,严格要求建设规模在3万平方米以下的一次性办理预售许可证,不准分期分批办理。我市先后组织房地产企业参加了5次岛外和3次岛内房展会,提高了我市商品房销量,借助其营销平台和网点,在北京、郑州、太原等在我市购房需求旺盛的城市设立常态化房地产分销点,并加强与搜房网、我房网等知名专业房地产网站合作与链接,扩大点击量,并增强了我市后续售房能力。6月份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经纪管理的通知》,禁止无职业资格证书或者有职业资格证书未注册的人员从事房地产中介咨询、经纪业务。10月份,集中开展了房地产市场秩序专项整治活动。重点查处无证销售、不按预售方案销售、捂盘惜售、哄抬房价、发布虚假信息和广告、违法返本销售和售后包租,以及不按规定明码标价、价外乱收费、价格欺诈、不及时公布销售信息等违法违规行为,对6家房地产企业下达了责令整改通知书。规范登记行为,提高房屋权属工作效率。我局实行限时审批制度,能当场办结的当场办结,严格执行审批时限规定并向社会公开承诺,截至11月,房产登记的总收件量:111725件,占市政务中心总收件量及总办结量的28%,与去年同比增长45%。完成房屋面积审核506宗,面积914万㎡;完成各类权属登记115297宗,与去年同比增长8.84%;对外提供房产登记信息查询20.7万宗次,同比增长59%;共为13.2万人(或单位)出具房产情况说明8.79万份,同比增长100%;档案数字化下架清分整理15.2万宗,档案数字化验收上架16.1万宗。做好维修资金管理工作,实行统筹监管有机结合。截止到10月底审核15800套商品房维修资金,共收缴商品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约合9990万元,维修资金建档率达100%;公有住房资金共归集68个单位约计金额685万元,累计归集约24500万元。共审批住宅小区维修资金使用工作41宗,共约计金额662万元。目前全市已有580个住宅小区(大厦)上缴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累计归集商品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约达11.4亿元。创新物业纠纷处理模式,构建小区和谐稳定。今年我局开展了物业管理市场专项整治工作,取缔无物业管理资质,违法、违规行为物业管理单位12家,组织从业人员培训,持证上岗率从73%提高到100%,共办理物业管理资质审查暂定三级59家,暂定升三级50家,复核307家。创新纠纷处理模式,与市物价局、市城管局、市质量安全监督站等联合处理小区纠纷,处理各种物业管理纠纷218余宗,成立业主委员会备案20余宗,有效的维护业主权益、社会稳定。

(三)扶持引导,工程建设与管理稳步推进。

监管并重,切实增强建筑行业综合实力。完成施工许可及变更、单项及竣工备案、三级资质申请及变更共计506项次;完成了各类建设档案的整理共计6178卷;接收建设工程竣工档案项目123个;共受理城市房屋安全鉴定117宗,完成白蚁预防合同备案118宗,完成白蚁预防竣工备案94宗;在建建筑工程新报监项目249个,面积843万㎡,工程造价167亿元;监督竣工验收178项,387万㎡;新报监市政项目36个,道路面积122万㎡,桥梁面积10.9万㎡,排水长度10.8万㎡,工程造价20亿元;监督市政工程竣工验收19项,面积83万㎡,竣工工程合格率均为100%,确保工程质量、施工安全始终处在受控状态。今年我市27个建设项目被评为椰城杯市优质样板工程。加强专项整治,促进建筑市场进一步规范。我市今年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的通知》,加大对各主要分部工程验收、未按要求停工整改项目的监管力度,采取约谈方式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并加大不良行为信息采集和上报力度。开展校安工程专项检查4次,共检查72项次,下发整改通知53份,提出整改意见317条。组织预拌商品混凝土监督检查2次,共检查生产企业54家(次),对企业存在问题责令限期整改,同时还执行工程项目预拌商品混凝土销售合同备案制度,加强对各工程项目使用预拌混凝土情况的动态监督管理,维护商品混凝土市场的正常秩序,确保混凝土质量。加强推进建筑节能,营造绿色建筑业。11月开展并通过了113项建筑项目的节能审查;第三季度全市既有、在建、报建的太阳能热水系统建筑应用项目共107个,建筑应用面积114.3万㎡,集热器面积3.1万㎡。确定信达海天下一期等十四个项目为2016年太阳能热水系统建筑应用财政补助示范项目,共补助资金832.94万元。4月、9月先后两次组织开展全市建筑节能检查工作,对全市58个建筑项目执行建筑节能法律法规和规范标准等方面进行综合性抽查,及时下发建筑节能整改通知书46份,要求参建各方按时限完成整改,及时纠正施工现场违反建筑节能法律法规及强制性标准行为。完善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严格规范政府投资项目。完成工程项目概算审查139项,送审金额417810.99万元,审核后金额351656.00万元,核减金额66154.99亿元,核减率15.83%。11月完成新的《政府投资项目建筑工程概算综合价格》和《政府投资项目安装工程概算综合价格》修编和报审工作。通过实施竣工结算备案审查工作,使政府投资项目竣工结算规范化。深入施工一线,积极推进基础建设。为了及时协调解决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问题,推行六个一工作方法,创新开展贴身式服务,经常深入施工一线,指导项目参建各方完善整改,消除质量安全隐患,加快工程进度。11月我市核发市政工程施工许可证28个,组织了海甸岛环岛路(一期)二标段工程、学院路南段市政工程等15个项目工程竣工总验收,合格率为100%;办理金宇东路、西海岸南片区土地一级开发市政基础设施项目、红城湖路延长线等32个项目,办结率100%;配合省市治工办整治建设领域违法挂靠、分包、出售(借)资质等不良行为,共检查市政工地30个(次)。积极配合推进11条市政道路,以及大学北门人行天桥(简称11+1贯通工程)的建设,建设总里程约7.2公里,估算总投资为10.9亿元,截止目前金宇东路、兴丹路东段整治工程、海大北门人行天桥等3项工程已建设完成,其余项目工程按既定目标推进,预计今年年底全部建成通车。加大招标领域违规治理,招投标市场管理日趋规范。截止11月共受理390个招标项目。办理招标备案377件,公开备案200件,邀请122件,直接发包55件。建设工程招投标交易395项,交易总额174.1亿元,招标项目中公开招标项目170宗,邀请招标144宗,直接发包81宗;应招标工程招标率和应公开招标工程公开招标率都达到100%。6月完成招标代理公司对《建设工程项目代理管理规定》(试行)培训,共58家代理公司75人参加培训。招标文件(公告)实行网上审批工作基本完成,网上审批系统的建成,标志着招投标业务从受理开始到结束都采用无纸化操作,目前累计受理项目147项,为招投标全过程电子化、规范化铺平道路。认真履行职责,做好征收指导管理工作。截止11月我局服务和监管的11+1工程项目、市政重点项目、旧城改造等建设项目房屋征收28项,审核房屋征收补偿安置方案28件,完成房屋征收面积约为33万㎡,已签户数2096户,安全划转补偿资金90986.84万元。

市建设局工作总结(三)

××年,在市委、政府的领导下,××市建设局紧紧围绕年初制定的任务目标,以城市建设发展为目标,以强化城建管理,提高规划水平,完善基础设施配套为重点,全局上下团结一致,迎难而上,精心组织实施,全面完成了本年度的各项工作任务,有力地促进了建设局整体工作全面提高,城市绿化、美化、规范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城市总体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 ××年工作总结 回顾今年以来的工作,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严格按照总体规划要求,加大了城市详细规划,专项规划,景观规划的编制工作力度。一是以科学的规划来指导我市旅游开发。今年市政府挤出大笔资金着手编制××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黔城、安江、雪峰山、托口四个景区版块的控制性详细规划,邀请广州中山大学、湖南师大、长沙远见等国内知名的规划编制单位来我市实地考察、洽谈,现规划编制单位已基本选定,下一步将签订合同正式实施规划编制工作,预计将于明年上半年完成。二是加强乡集镇规划编制工作。委托湖南城市学院编制完成了安江镇总体规划,11月底通过了第二轮评审,并着手开始铁山、大崇、沙湾、龙船塘等乡镇规划编制工作,完成铁山乡规划编制地形图的测量及编制合同的签订,与大崇乡达成了规划编制工作的意向,为明年乡集镇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做好了前期准备工作。完成了硖洲仁建村、沙湾健康村、岩垅空田村、黔城柳溪村、龙船塘翁朗村等5个示范村规划编制基础资料搜集和规划方案设计等工作,现正在筹备对规划编制成果进行评审,力争今年底请市人民政府批复实施。三是进一步规范了规划审批程序。实行了建设项目审批前公示制度,使规划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四是研究制定了××城镇化发展规划。为今后五年我市城镇规划建设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任务。五是严格了规划审批和管理。对各类建设项目的审批,坚持方案评审和一书两证制度,对符合总体规划的44个建设项目,全部核发一书两证,发证率达到100%。凡审批的新建项目,都做到了多个方案参评,优中选优,从而提高了单体建筑立面造型水平。在规划执行上,坚持现场选址定位、现场审查立面效果、现场跟踪检查落实,严格执行各项规划控制指标,全年共查处违法违规工程7起,未报建工程11起,追缴建设规费38810元。做到了一部规划管到底,一张蓝图建到底,确保了各项规划的顺利实施,提升了城市建设水准。

二、积极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提升城市化水平。

一是加大城区扩容提质建设投资力度。全年完成500万元以上的扩容提质项目6个,总投资4850多万元。其中西南大市场二期工程项目投资800万元,建筑面积17764平方米;××市建材综合市场工程项目投资1272万元,建筑面积37000平方米;电力新村工程项目投资899万元,建筑面积26852平方米;电信综合办公大楼工程项目投资522万元,建筑面积3504平方米;烟草综合办公大楼624万元,建筑面积9758平方米;安江稻都广场步行街1至6#楼工程项目投资731万元,建筑面积19523平方米。

二是加快以城市道路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今年总投资2800万元。投资300万元完成了行政中心后山绿化工程项目,建成面积4.2万平方米;投资210万元完成开元大道未来畅想段的绿化、亮化工程;投资690万元完成开元大道今天的辉煌段(雪峰大道至冰心路段)的路面硬化、下水道及部分人行道板铺设工程;投资390万元完成冰心路(荷塘路至龙标路段)的路基工程;投资50万元完成雪峰大道建成区的人行道板铺设工程;投资70万元完成镡城路二水厂段的路基、下水道工程;投资91万元完成龙标路电缆沟建设;投资90万元完成黔阳路龙标路至禾龙路段的路基工程及钒厂路段的路面硬化工程;投资70万元完成芙蓉楼段防洪堤路面硬化工程;投资450万元完成垃圾处理场进场道路硬化工程及挡渣坝大部分工程量,并正在新建设垃圾中转站两座;黔城古城三线下地工程完成投资389万元,为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开发打下基础。

三是进一步加快城市绿化建设。开展城市绿化月活动,拓宽城市绿化建设投资渠道,全年共投入城市绿化建设资金680多万元,完成了行政中心后山广场、开元大道绿化轴、开元小区公园、昌龄桥旁小游园等公共绿地和光荣院、国税局、黔城大酒店、劳动局、国土局、计生局、建设局、工商局、检察院、物价局、疾控中心、水利局等13家单位绿化,新栽行道树1086株,新增绿地面积 8.5公顷,建成区绿地率达12.4%。开展义务捐树款和认植纪念树活动,向社会筹集绿化资金7万多元,认植纪念树54株,价值9万多元,提高了市民绿化意识。加强雪峰山风景名胜普查和申报工作,为充分发挥雪峰山品牌效应,今年5月市政府下文将八面山农垦场勾岩以南向东至太婆山,向北至铁山吊脚楼,向南至翁野与挪溪交界处,向西至熟坪乡花园村婆田,总面积12486.3公顷的雪峰山区域批准为××市级风景名胜区,8月份又组织人员进行了资源普查,撰写好普查报告,并计划根据旅游发展需要将雪峰山省级森林公园区域与市级风景名胜区域联合申报省级风景名胜区,目前正积极与省建设厅协调联系。四是强化管理和服务,不断加强城市供水能力建设。为了适应我市经济建设的发展需要,积极加大投资力度,今年完成了株山小学至铁坑小学主管2公里的安装任务,扩大了供水区域,并根据古城三线下地改造的要求,完成了古城给水管网改造4000米,完成了芙蓉中学、双溪煤矿进水主管及用户水管安装任务,新拓展用水户1600户。在安江城区全面实施一户一表,抄表到户改造工程,于10月经怀化市建设局和物价局组织验收合格。以安江城区至安江农校道路硬化改造为契机,筹集25万余元,改造了1000余米供水主管,为该片区今后供水发展提供了保证。全年供水总量达376万吨,水质综合合格率为99.8%。

四、重视和加强了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一是成立了相关领导为成员的建设系统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年初与下属单位和各建筑施工企业层层签订了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把安全生产责任书与双文明目标责任书同安排、同检查、同考核。二是深入贯彻落实安全生产管理法规,努力提高建筑企业的安全法制意识,依法开展安全监督管理。三是继续推行施工安全评价制度和安全生产备案制度,抓好各项制度的落实。要求施工企业建立和健全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实行安全生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人,对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四是针对重大安全事故多发的类型和特点,实行专项整治。今年重点对塔吊、物料提升机、临时施工用电、外脚手架、安全资料5个方面进行了专项整治。全年共进行安全专项检查4次,共下发安全问题整改通知书26份。对存在安全隐患较多的工地下发停工整改通知书10份,对安全问题整改不及时、安全设施投入不到位的工地,根据《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有关规定,采取了下达安全隐患限期整改通知单,下发停工整改通知单,现场经济处罚等形式现场处罚。继续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安全检查。每季度组织安全生产大检查和要求各施工企业每月组织自查自纠,同时在五一十.一等重要节日前组织对重点工程、重点部位的检查,保证节日期间安全生产。六是加强安全生产知识培训的,提高全员素质。今年我局组织各施工企业法人代表、项目经理、施工员、安全员、特殊工种人员等进行安全知识轮训和上岗培训共4批。组织83人参加建筑行业安全培训,24人参加了房地产开发培训,600人参加了阳光工程培训。通过培训学习,提高人员素质,减少违章指挥,违章操作现象,有效防止了安全事故的发生。今年顺利通过了省市主管部门的建筑安全生产执法大检查,一年来未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

五、加大清欠力度,使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问题得到有效缓解。按照国家院和省、市、县的统一安排的部署,我局主动开展清理,按照边清理、边督促签订还款协议的要求,督促有关建设单位和施工企业,制定偿还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计划,并抓好检查落实和情况反馈上报工作。截止目前,各建筑施工企业已发清了××年以前的农民工工资,××年的农民工工资正在发放当中。最近,按照上级的安排,进一步加强了力量,成立了专门工作组,深入各企业、单位集中清理、督促签订还款计划,这项工作仍在继续进行当中。

六、联系实际,加强引导,积极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和人大、政协议案、提案办理工作。一是认真处理群众来信、来访工作。进一步建立健全信访工作责任制,完善了工作机构,抓源头、常预防,今年认真办理群众来访信件8起,按照反映事件,不拖拉、不推诿,落实责任单位,全部给予了答复处理,做到了分级负责,归口管理,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结果,维护了稳定,消除了负面影响。二是今年共办理人大、政协的议案、提案、建议16件,全部按时按质办结,并对符合政策、有条件办理的建议给予了落实,有力地促进了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的提升和服务社会水平的提高。

fwr816.cOM编辑推荐

市税务局任务总结


市税务局工作总结(一)

近几年来,××市地方税务局按照强化税源控管,堵塞税收漏洞,加强部门协作的工作思路,启动内力,借助外力,凝聚合力,建立起了政府领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司法保障的社会综合治税体系,充分调动各方面协税护税的积极性,不断挖掘税收增长点,推动了社会综合治税工作向纵深发展。(一)依靠政府领导,完善综合治税网络

综合治税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这项工作的开展离不开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社会综合治税工作开展之初,主要靠地税部门牵头,由于部门之间责任不明、配合不力,综合治税工作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为改变这一局面,今年以来,在我局积极建议下,市政府专门下发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税收综合治理增加财政收入的意见》,成立了以市长××同志任组长,分管财税副市长××为副组长,由财政、国税、地税、审计、工商、公安、交通等部门参加的综合治税领导小组,成立了综合治税办公室,设在市行政服务中心,服务中心主任兼办公室主任,进一步强化了对社会综合治税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检查、指导。为强化考核,市政府还把综合治税工作作为对各成员单位目标管理考核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并设立了奖励基金,专项奖励在综合治税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同时规定,对在综合治税工作中不依法履行协税护税职责、配合不力的单位实行责任追究,从而为社会综合治税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和机制保障。目前,[找文章还是到文秘114网,更多原创!]全市社会综合治税工作共设立了××名专兼职信息联络员,今年以来共采集涉税信息××条,监控税款××万元,通过综合治税征收税款××万元。

(二)加强部门协作,健全信息传递制度

信息传递不畅多年来一直是困绕社会综合治税工作的瓶颈,也是影响社会综合治税网络效率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了打破这一瓶颈,××地税局多次建议市政府把健全信息传递制度做为推动社会综合治税的基础工作,抓牢抓实。

一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由市社会综合治税工作领导小组牵头,定期组织成员单位召开联席会议,通报一个时期的社会综合治税工作情况,总结阶段性工作,协调部门之间的关系,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二是明确成员单位治税责任。根据综合治税成员单位的具体情况,分门别类制定出需要有关部门配合的内容和要求,先后与建委、土地、工商、公安、公路、经贸等30个成员单位,分别联合制定了综合治税规范性文件,明确了各成员单位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三是建立信息交流制度。为全面及时地做好涉税信息的搜集利用,我们积极争取市政府支持,由平度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做好部门涉税信息报送和利用工作的通知》,将××个职能部门的××类涉税信息纳入综合治税办公室的采集范围,各单位于每月10日前通过金宏网报送市治税办。治税办对报送的信息全部登录《原始信息台帐》,并对信息进行分类、甄别、归纳,确认应税项目和非税项目,将应税项目全部录入《税源控管台帐》。对应税信息,以承办单的形式下达到财税部门,由财税部门逐项落实,并填写《应税项目反馈单》,按月向市治税办报送征收管理情况;各单位必须安排一名领导具体分管,并落实专人负责按要求及时收集、报送相关情况,确保社会综合治税信息报送和利用工作顺利进行。今年以来,我们充分利用社会综合治税网络,与市政府、财政、城建、交通、发展计划局等综合治税成员单位配合联动,加强动态税源管理,对全市××个重点工程项目的涉税信息及时采集、交流和筛选利用,实施跟踪监控、加强税收管理,目前已入库税款××万元。

(三)强化源头控管,堵塞税收跑冒滴漏

为进一步深化综合治税工作,拓宽综合治税领域和渠道,我们还与有关部门加强协作,通过实行派员征收、委托代征等形式,加强税收源头控管。如派人进驻交警大队,在车辆年审时,直接征收车船税;派人到房管局,征收房产交易税;派人驻企业破产办公室,杜绝税收在破产环节的流失等等。并先后与个单位依法签定了委托代征税款协议。今年以来,通过进驻相关单位,直接征收税款××多万元。委托代征税款万元。针对市行政服务中心职能部门集中,便于源头控管涉税信息的实际情况,今年××月份,我们又在市行政服务中心开设地税窗口,派驻了两名业务骨干,在税务登记、税源管理、税款征收等方面加强了与房产、国土、建设等部门的密切交流与合作,严格按照市政府建设项目缴纳税费流程图的要求,在相关部门审批或发证前增加了设置了税收审查环节,如经地税部门落实某纳税人未办理相关税务登记或未缴清税款,则地税窗口不予出具进入审批或发证环节的证明,待纳税人办理税务登记或缴清税款后,地税窗口方出具进入下一环节的税收管理证明,从源头上杜绝了在一手房确权,二手房交易,外来施工企业承揽工程,房地产开发企业商品房开发预售,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变更等环节的税收流失。

截至目前,××市行政服务中心地税窗口共审查各类涉税事项××起,发放税收管理证明××份,解答税收政策咨询××人次,反馈有价值的涉税信息××条,征收税款××万余元,收到良好效果。

总得看,去年以来,我局在纳税服务和社会综合治税工作中立足平度实情,积极探索创新,做了一些工作,也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但与市局的高要求和先进兄弟单位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下一步,我们将结合管理年活动,以这次会议为动力,认真学习和借鉴先进单位的经验做法,找准薄弱环节,加大工作力度,推动和促进全局的税收服务和社会综合治税工作不断上台阶、上水平。

市税务局工作总结(二)

20××年,在省局党组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省、市局20××年工作要点为主线,认真落实两提两抓工作思路,结合兰州实际,周密部署,合理安排,保证了各项重点工作的有序推进,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一)收入任务圆满完成。20××年我局共承担各项收入计划764267万元,其中税收类426288万元,社会保险费339493万元。截至20××年12月底,全市地税系统共组织各项收入880178万元,同比增长29%,增收197790万元。其中,地方税收完成449666万元,占年计划的 105.86%,同比增长28.30%。(其中:中央级51374万元,占年计划的114.46%,同比增长32.21%;省级80843万元,占年计划的102.03%,同比增长18.32%;市级174333万元,占年计划的102.6%,同比增长16.40%;县区级143116万元,占年计划的 113.97%,同比增长27.20%)。各项基金(费)完成430512万元,同比增长29.75%,其中,养老保险费完成364015万元,占年计划的112.63%,同比增长32.54%,失业保险费完成17467万元,占年计划的107.16%。各项收入的超额完成为全市和全省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财力保障。

(二)重点工作进展顺利。一是管理效益年活动稳步推进。根据省局在全省地税系统开展管理效益年活动的统一部署,全系统结合各自工作实际,以强化税源管理为重点,稳步推进××区地税机构分设工作,积极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充分发挥专业化管理优势,加大定额核调的执行力度,大力开展房屋租赁业税收专项整治,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管理效益年活动取得明显成效。二是社会综合治税平台已初步形成。市、县(区)两级政府均成立了财税协调小组,出台了《加强综合治税工作的意见》等规定,明确了各相关部门在税收征管中的职责任务、配合方式、信息传递等具体事宜,深度挖掘社会综合治税潜力,促进了税源控管方式的不断完善。三是五个奋斗目标全面实现。为努力实现兰州地税事业的跨越式发展,我局自加压力,按照与省局签订的七个目标责任书的具体要求,确定了 20××年组织收入、队伍建设、信息化建设、改善工作生活条件、精神文明建设等五个方面的奋斗目标。全局上下紧盯五大目标,采取有效措施,狠抓工作落实,确保了五大奋斗目标的全面落实到位。

(三)文明创建再上台阶。为巩固已取得的创建成果,我局相继制定了《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管理办法》和《考评办法》,使文明创建及考评工作更加规范、便于实施、利于推广。同时,继续坚持开展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强化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地税文化建设,开展政务礼仪教育,优化纳税服务,文明创建取得了新的进展。市局顺利通过省文明办对全国文明单位的年度复审,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受到市创建办的充分肯定,××区、××区地税局征收分局荣获全国巾帼文明岗荣誉称号;市局房建分局、××区西关什字税所获评全省地税系统文明单位,1名同志被总局评为全国税务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工作者,13名同志荣获全省地税系统 优秀税务工作者,4名同志被省局评为文明礼仪标兵,全系统另有17个单位和22名同志荣获市委、市政府、市妇联、团市委等单位授予的荣誉称号。这标志着全系统的文明创建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四)亮点建设成效显著。全市地税系统按照省局亮点建设实施意见的原则,根据市局亮点工程建设实施办法的要求,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大力开展亮点工程项目建设,在多项工作中取得了创新和突破,全面提升了各自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有力地促进了全局工作的高效运转。20××年全系统申报亮点工程项目17个,其中,××区地税局《研发小软件 解决大问题》等3个项目被评为××市地税系统20××年度亮点工程项目,另对7个申报项目进行了通报表扬。通过亮点评审,树立了典型,鞭策了后进,鼓舞了干劲,形成了后进赶先进,先进求创新,拼搏竞争的良好局面。

二、工作中采取的措施及成效

(一)贯彻省局精神,抓好工作落实。全省地税工作暨党风廉政工作会议后, 为贯彻落实好省局的一系列工作部署,我局坚持做到四个及时、四个到位, 细化措施,合理安排,统筹兼顾,全面贯彻落实省局会议精神。一是及时传达会议精神,组织学习到位。召开了由市局党组成员以及各县区局、市局各处室、直属单位负责人参加的中层干部会议,传达省局会议精神,并组织与会同志认真学习了省委书记陆浩、省长徐守盛对全省地税工作的重要批示以及省局张局长的重要讲话。同时,将张局长的重要讲话和省局推荐的部分市州地税局发言材料刊登在兰州地税网站上,要求全体干部认真学习,吃透精神,领会实质,并结合本职工作的实际情况,学习经验,寻找差距,理清思路。二是及时向党政领导汇报,争取支持到位。市局领导及时把省局会议精神、20××年全市地税系统重点工作完成情况以及 20××年的主要工作思路向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做了专题汇报,争取党政领导继续对地税工作大力支持,深度挖掘社会综合治税潜力,处理好与各方面的关系,形成强有力的工作合力,推进地税工作稳步发展。三是及时谋划20××年工作,贯彻落实到位。根据省局20××年工作要点、张局长在全省地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要求以及开展管理效益年活动要重点抓好的5个方面的20项工作措施,在认真分析全系统队伍建设、组织收入、征管改革、服务大局等方面工作现状的基础上,对照全市地税系统在以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制定了全市地税系统20××年工作安排,确定了20××年工作的主要目标和总体思路,即把握一条主线、紧盯五大目标、强化六项措施,工作安排的制定为全市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明确的指引。四是及时细化完善考核指标,确保监督到位。按照省局与市局签订的组织收入、班子建设、干部教育培训、精神文明建设、信息化建设等7项工作目标责任书的内容,组织力量将省局的具体指标以及市局20××年工作思路细化到两制考核体系中,提高两制考核的科学性、针对性、合理性。同时,根据《甘肃省地方税务局督促检查工作办法》以及《××市人民政府政务督查工作办法》,结合兰州实际,制定了《××市地方税务局督促检查工作办法》,建立起事事抓督办、时时抓督办的督办工作机制,为贯彻落实省局精神提供了制度保证。

(二)加强税收征管,全力组织收入。在20××年的税收征管工作中,我局按照管理效益年活动的各项要求,牢固树立税源有限、管理无限的治税理念,着重突出了七个加强。一是加强计划执行情况的分析通报。对各项收入进度坚持旬检查、月通报、季分析、年考核,做到以旬保月、以月保季、以季保年,促进了税收收入的均衡入库。全年税收计划季均进度达26.71%,季度间收入进度的均衡性达到了近年来的最好水平。二是加强重点税源的跟踪监控。按照抓大、控中、盯小的税源分类管理思路,在科学划分重点税源、一般税源和零星税源的基础上,建立了市县所三级税源监控网络,实行专人管理、定期通报、欠税催缴、原因直报。20××年纳入市级监控的237户重点企业,累计入库地方税收198073万元,同比增长24.20%,占到全市地方税收总量的44%,增收贡献率达 39%。三是加强以查促管功能的发挥。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以房地产业、邮电通讯业、涉外企业为重点的专项检查工作,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20××年共检查纳税户14952户,累计查补各项税款1.5亿元,曝光违法案件198件。同时按照以查促管通报制度,稽查部门针对发现的突出问题,提交了10份以查促管报告,市局专题研究制定整改措施,完善征管制度,使稽查部门以查促管的职能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四是加强以票控税措施的实施。在全市范围内推行刮奖发票二次开奖活动,消费者索取发票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20××年发售此类发票3740万份,面值达 20.56亿元,征收税款10353万元,兑现奖金160万元。同时,组织开展了多次针对餐饮业、服务业、货物运输业自开票纳税人等的发票大检查,全市共查处举报案件、违规案件327起,罚款32万元。并联合公安部门严厉打击制、售、贩假发票的违法犯罪行为,20××年共查处制售贩卖假发票案件4起,收缴假发票38840份,逮捕犯罪嫌疑人8人,有效地净化了用票环境,维护了税收秩序。五是加强专业化管理优势的发挥。在坚持以属地化管理为主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属地化与专业化相结合的新路子,逐步形成了属地化管理和专业化管理两者并存、相互补充的税收征管模式,并取得了显著成效。20××年,实行专业化管理的房地产建安行业、规模以上餐饮业、车辆运输业税收分别完成7.5亿元、1.03亿元、1.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3.52%、 70.39%,28.1%。这三类行业税收的高幅增长为拉动全市总收入的增长起到了积极作用。六是加强个人所得税自行申报工作。采取广泛宣传、重点监控、开展约谈、优化服务等措施,推进高收入者自行申报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全市共有1877人履行了自行申报义务,申报年所得总额3.6亿元,申报税款 4505万元,补缴税款425万元。七是加强了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明确申报责任,规范申报程序,统一政策口径,严格税前扣除审核和审批,提高了汇算清缴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对亏损大户、税额大幅减少、逾期申报、财务管理混乱的企业进行了重点检查,对逾期办理申报的企业予以处罚,进一步规范了纳税行为,促进了企业所得税的稳步增长,20××年全市累计入库企业所得税36051万元,同比增长53.92%。

(三)注重协作配合,加强基金征缴。社会保障体系是国家政治稳定、社会安定团结的保护器。社会保险费能否足额征收到位,事关人民群众的民生问题,事关社会经济发展稳定的大局。为此,全局上下牢固树立税费并重的思想,克服种种困难,加大工作协调力度,全力组织收入。一是夯实管理基础。进一步巩固已建立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由财政、社保、就业、医保、银行等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使基金征缴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同时,制定了《××市地税局关于规范社会保险费征缴的通告》,在《甘肃日报》、《兰州日报》等各大媒体上公布,明确要求各参保单位必须严格执行按月缴费制度和核前预缴制度,对欠费严重的单位,将在《甘肃日报》等媒体进行曝光;对经多次催缴无效的单位,将按有关规定移交监察、审计、税务稽查、司法等部门依法查处。二是实施重点费源监控。全市纳入百万元、20万元、行业统筹监控的企业分别为132户、131户、38户,分别完成社会保险费81793万元、5299万元、185017万元,重点监控企业年缴费额占社会保险费总收入的81.76%,为总计划的顺利完成提供了重要保证。三是加大清欠力度。20××年7月,针对部分行业统筹单位欠费严重,收入进度滞后的严峻形势,在对全市费源情况和征管现状进行认真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采取有力措施,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全力以赴打响清欠攻坚战,分别组成13个清欠工作小组,深入欠费企业调研、催缴,对有缴费能力而拖欠费款的企业,及时发放催缴通知书,限期补缴费款,清欠效果明显,20××年累计清理各项社会保险费计53238万元,其中清理往年陈欠6223万元。四是狠抓扩面工作。积极与社保等部门协作配合,努力扩大缴纳社保费的企业范围,将效益较好、经营稳定、具有一定规模的未参保企业纳入了参保范围,越来越多的灵活就业人员也积极缴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成为社会保险费新的增长点。20××年共扩面512户次,征缴社会保险费1889万元。

(四)突出工作重点,夯实征管基础。一是落实管理员制度,加强户籍管理。积极实施税收管理员制度,调整了管理范围,明确了管理职责,目前全市共设有税源管理部门 90个,税收管理员636人,人均管户68户。突出了监督考核,20××年4月,对经检查征管系统登记资料中数据严重缺失的部分纳税户及其管理员进行了通报,强化了责任意识。二是部署专项整治,堵塞征管漏洞。为强化房屋租赁业税收征管,我局派出由58人组成的考察团,赴××市学习取经,随后召集部分基层所长进行座谈,分析现状,研究问题,探讨措施。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城镇房屋出租税收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就整治范围、整治时限、方法步骤、工作要求等进行了全面安排和部署。同时,取得了市委、市政府及各相关部门对此项工作的大力支持。市政府在兰州日报等媒体发布了《政府通告》。结合兰州实际和此项工作的特殊性,我局按照统一部署、试点先行、全市联动、重点突破、逐步推进的工作思路,坚持先易后难、先大后小、先城后郊、先商后居、先管理后规范的基本原则,采取店面清查找房主、信息比对找线索、跟踪疑点找问题、针对问题找对策的工作方法,分片划段,开展拉网式的调查摸底和清理检查。并根据不同地段,制定了34等115级的计税租金核定标准。全市共调查摸底43814户,其中有租赁行为的12441户,20××年应缴房屋租赁业税收15072万元,同比增收7296万元,增长94%,已组织入库14471万元,入库率96%。三是加大执行力度,巩固核调成果。20××年定额核调工作结束后,我局把新定额执行作为衡量定额核调成效的标准,要求一把手负总责、责任到人、逐户监控、及时催缴,确保了新定额顺利执行。20××年第一季度,纯管定额户应申报户数为3212户,实际申报3101户,申报率96.5%。应申报缴纳税款3822万元,已缴纳税款3699万元,入库率96.8%。通过上述措施,征管质量进一步提高,有力地促进了收入进度。

(五)坚持以人为本,狠抓队伍建设。我局把队伍建设作为税收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常抓不懈。一是抓好政治理论学习。制定了《干部政治理论教育工作安排意见》和《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中共××大会议精神的通知》,安排了8个方面的学习任务,结合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重点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章》、构建和谐社会、××大精神进行了学习,人均做政治业务学习笔记1万字以上,市局党组中心学习组全年组织集体学习15次。根据市委宣传部安排,组织市局干部参加了干部理论考试,促进了对政治理论,特别是××大精神的学习。同时,为认真落实党代会精神,我局组织开展了领导干部破难题大评比、如何当好税务所长大讨论、我为地税献一计大征集等三项活动,全系统干部积极参与,经基层推荐、集体评审,有29项针对性强、富于创新、易于操作的建议受到表彰,达到了围绕中心工作、统一思想行动、凝聚群众智慧、促进整体工作、服务经济发展的目的。二是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局党组坚持做到凡涉及全局性、长远性、关键性的重大问题都要根据情况召开局党组会、局长办公会或局务会,在集思广益,权衡利弊的基础上讨论决定。而对于一般性、事务性、个别性的问题,则强调按照各自的分工,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放手大胆地抓,独立负责地管。一方面较好地避免了工作中的盲目性、片面性和随意性,增强了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和计划性,另一方面充分调动了班子成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市局班子20××年召开党组会16次,局长办公会27次,充分发挥了集体领导的作用。我局先后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全市目标管理工作先进单位、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社会保障工作先进单位、残疾人工作先进集体、先进工会集体、政务信息先进单位、先进基层党组织等称号。三是注重建设和谐班子。首先,加强经常性的思想交流,坚持不拘形式的谈心活动,在潜移默化中交流思想,统一认识,全市领导班子成员之间、上下级班子之间谈心交流达410多人次,达到了统一思想,化解矛盾,消除误会,增进团结的目的。

市税务局工作总结(三)

今年以来,全省地税系统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和国家税务总局重大决策部署,深入贯彻落实省第六次党代会精神,认真履行为国聚财、为民收税的神圣使命,坚持以依法行政为生命线,着力抓好税收管理和干部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地方税收在促进发展、调整结构、改善民生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服务好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大局。

一、奋力组织税费收入,为国际旅游岛建设提供持续稳定的财力保障

今年以来,受国家房地产宏观调控和结构性减税政策影响,税收收入形势极其严峻。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面对当前困难,全省地税系统干部职工坚定信心,咬定目标,毫不动摇,以一天也不耽误的精神团结奋战,攻坚克难,切实强化责任意识,强化执行力,并按照向政策要税收、向科技要税收、向管理要税收、向服务要税收、向作风要税收的工作思路和大兴学习之风、调研之风、实干之风、创新之风、廉洁之风的工作要求,严格依法治税,挖潜堵漏,应收尽收,重点抓好房地产、建筑两大行业及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土地增值税、契税、耕地占用税等主体税种征管,以更多的付出把工作落实落实再落实,从而有力有效促进地方税收稳定增长。一是着力强化收入分析督导。加大分地区、分行业、分税种的税收收入分析力度,开展土地使用税、房产税等税源清查,查找税收收入增长点;由省局领导带队不惜牺牲休息日时间到各县局开展税收征管督导,组成执法督察组开展执法重点督查,加强对重点税种、行业的监督管理,查错纠弊,防范风险。二是着力强化税源管理。以项目管理为导向,加强房地产业、建筑业税收一体化管理,特别关注房地产业、建筑业相关联企业,财政拨款行政事业单位建设项目,保障房建设项目,国有土地变性和出让,建安业外管证管理尤其是省外企业在我省承包工程的外管证管理等。三是着力强化税种管理。调整土地增值税核定征收办法,加快土地增值税清算和预征力度,收入达36.9亿元,同比增长19.7%;规范注销和资产损失扣除环节的企业所得税清算,调高建筑业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应税所得率至10%;加大对高收入者个人所得税征管力度,受理年所得12万元以上自行纳税申报13797 人,同比增长29.5%,完成总局下达任务的129%。四是着力强化欠税清缴和税务稽查。加大对房地产业、建筑业、股权转让税收和契税、耕地占用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税种欠税清理,将清欠责任落实到单位、到个人,采取发布1期诚信纳税公告、6期欠税公告、限制欠税人出境等措施强化催缴,全省共清缴欠税20.1亿元;坚持依法稽查、和谐稽查,开展对房地产、建安、交通运输、资本性投资等重点行业及重点企业的税收检查;组织实施建安业发票专项检查,发现虚假发票325份,票面金额合计1.86亿元,补缴税款、滞纳金及罚金1414.9万元;探索调研式、约谈式检查方式,做到快查、快审、快结、快入库。共查结案件57件,组织查补和企业自查收入入库15.18亿元,同比增长154%,充分发挥稽查宏观效应、震慑效应、规模效应和管理效应。

在上述措施的强力推动下,有效扭转了2月份收入下降5%的不利局面,连续8个月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1-10月,我省地税共组织完成各项税费收入突破400亿元,达400.6亿元,同比增长18.0%。完成各项税收收入285.8亿元,同比增长19.1%,完成年度计划的84.2%。其中,地方级收入256.2亿元,同比增长22.7%,占地方公共财政收入比重为74.4%,同比提高1.7个百分点;组织各项规费收入114.9亿元,同比增长15.5%,圆满完成序时进度任务,为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的增长和国际旅游岛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着力强化改革创新,为地税事业发展增加不竭动力

我们始终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地方税收管理工作。以大企业税收管理为突破口,积极探索征管改革,出台税源专业化管理和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试点方案,省局和各市县局均选取10家重点企业,由专职机构和业务骨干专司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推进纳税评估和税收信息化建设,其中省局向3家企业颁发了建立税务风险内部控制机制认证企业牌匾,并签订了税收遵从协议,树立了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典范。以综合治税为着力点,给各市县政府发倡议信,恳请其加强对税收工作的指导和支持;深化国地税协作,与省国税局初步达成21大涉税事项协作的共识,让纳税人进一家门、办两家事;实施砂石资源税代扣代缴工作,堵漏增收;加强与省工商部门、国土部门、交通部门的信息共享,查找股权转让税收、海域使用权耕地占用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税收的增长点;引入中介机构参与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督促企业提高税法遵从度。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加强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及资源税税源信息比对,加强增值税、消费税与城建税、教育附加等比对,发现漏征漏管户3938户;积极推进以地管税、信息管税新模式,将双定户电子定税推广到餐饮业以外的其他行业,在全省范围内推广存量房交易信息化评税、网开发票,积极筹备启用网购发票系统和发票真伪电子扫描枪,强化以票控税,切实发挥信息技术夯实征管基础和提高征管质效的作用。

三、大力优化纳税服务,为国际旅游岛建设营造良好税收环境

我们始终坚持将优化纳税服务作为提高纳税人遵从度,构建和谐征纳关系,为招商引资、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税收环境的重要抓手,强力推进。一方面,完善服务措施,方便纳税人。树立马上办、马上落实的意识,急纳税人所急、想纳税人所想;加快办税服务厅标准化建设,开通网上办税服务厅,强化12366服务热线短信发送功能,提高人工接听率,开通流动办税车上门服务;积极开展局长在线访谈、接访日活动和政风行风热线活动,广泛开展纳税约谈,举办纳税人辅导培训班67场,参加人数近9000人;清理和编制行政审批项目目录,理顺审批流程,行政审批办结率为100%,推广运用电子影像系统,有力地推动了网上审批进程,省局审批办被评为十佳审批服务窗口。二是加快产业扶持,促进现代服务业振兴。省第六次党代会提出,产业振兴是实现绿色崛起的核心支撑,是税收的源头活水。全系统严格贯彻落实中央和省政府出台的扶持中小企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企业、高尔夫产业、文化产业、促进就业等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和降低个人所得税核定征收率的减免税措施,并加强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将营业税起征点调高至国家规定的最高限额,近七成以上的个体户免交营业税。1-9月,全省地税系统共减免各项税金6.49亿元,较好地发挥了地方税收降低企业税负,支持产业发展,涵养税源的作用。三是加强税收优惠政策研究和转化运用,进一步涵养税源。密切关注增值税扩围改革试点动态,分行业开展调研、测算,稳步推进改革试点工作,切实解决重复征税问题;积极研究减轻娱乐业营业税、酒店业房产税、高尔夫业土地使用税税收负担的政策措施;配合总局要求,积极开展城建税和印花税联动改革调研,深入了解不同行业纳税人的税负;提出我省乐城国际医疗先行实验区、离岸金融、海洋旅游业和支持三沙市建设发展等方面的税收政策需求,并加强与国家税务总局等部门的对接,争取推动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出台,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四、努力发挥税收政策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作用,助力我省实现绿色崛起

按照省第六次党代会提出的实现绿色崛起,最基本的依托是悉心呵护海南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的要求,结合地税系统实际,加强车船税、资源税、环保税等税收政策的调研、完善和落实,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一方面,认真贯彻执行车船税法等有关规定。继续加大新的车船税法宣传力度,起草海南省实施车船税法方案,进一步加强车船税税种管理;贯彻落实为小排量乘用车减负和提高2.0升以上排气量乘用车税负的政策,促进节能减排、绿色环保。另一方面,加强资源税和环境保护税调研和成果转化。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完善资源环境税制度为重点的财产行为税制改革要求,开展钛矿、河沙碎石、水资源资源税调研,草拟调整后的水资源税额标准,待报省政府批准后执行;深入开展南海油气资源税调研,形成将海南省所辖海域油气资源税划归地方收入的建议;结合土地等级,调整土地使用税税额标准,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并积极向省政府汇报沟通,努力推动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税收政策出台。

五、全力加强作风建设,强化税收事业组织保障

按照省六次党代会提出的切实改进干部作风,深入治理庸懒散贪突出问题的要求,继续牢固树立抓作风就是抓发展的理念,像抓税收中心工作那样狠抓干部作风建设。大兴学习之风,广泛开展大规模分类、分级培训,组织领导干部挂职锻炼和新招公务员下基层锻炼,强化干部职工政治理论、税收业务和综合技能的学习;深入开展向系统内涌现出的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张学睿和全国首届十佳税务工作者李凌清同志学习的热潮,努力建设学习型地税机关。大兴调研之风,建立省局领导基层联系点制度,成立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加强税收流失率估算、加强国地税协作、加强房地产业和建筑业税收管理、加强大企业税收管理、加强作风建设等6个专题调研组,深入基层和企业,认真查找问题,深入挖掘原因,有针对地改进各项工作。大兴实干之风,深入推进干部日常量化考核,充分调动全体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形成上下齐心、团结干事的强大合力;加大对省局重点工作、征管重点税种的督查督办,不折不扣地抓好工作部署落实,努力提高执行力。大兴创新之风,将集中整治庸懒散贪专项活动,基层基础建设年活动和全省首个文明创建活动平台建设在地税系统的开展有机结合,不断推进税收执法、征收管理、纳税服务、队伍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的创新,并在全省集中整治庸懒散贪推进会上介绍了经验。大兴廉洁之风,加强干部职工及其家属的廉政宣传教育,强化遵纪守法的红线和清正廉洁的底线;完善内控机制建设,试点廉政风险防控预警系统,提高科技防腐水平。努力向干部作风要效率、要活力、要实绩,把转变作风作为完成今年工作任务的强大动力和重要保障。

当前,全省组织收入工作虽达到了序时进度,但要完成全年地方级收入增长20.9%的目标,后两个月将组织税收收入53.5亿元,同比增长20.1%,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随着全省经济形势的总体向好和省委、省政府千方百计上项目扩投资的重要部署,税收收入将持续增长。为此,全省地税系统将严格按照省委罗书记提出的全省上下要真抓实干,分秒必争,奋战70天,努力实现全年目标任务的要求,进一步认清形势,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振奋精神,继续发扬白+黑、5+2 的精神,以冲刺的状态、以决战的气势、以必胜的信心、以更多的付出,进一步强化依法治税,进一步强化收入分析,进一步强化重点税源管理,进一步强化纳税服务,进一步强化欠税清缴和税务稽查,进一步强化干部队伍建设,确保圆满完成全年税收收入任务,积极服务好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和绿色崛起大局。

市农机局任务总结


美文網为您编辑整理市农机局工作总结,欢迎阅读。

市农机局工作总结(一)

20××年,滕州市农机工作在枣庄市局的正确指导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按照十××五规划的整体要求,以创先争优为动力,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牢固树立责任意识,求实创新,锐意进取,优化服务,积极推进农机化发展方式转变,农机化事业继续保持又好又快发展。预计到年底,农机总动力将达到146万千瓦,农机资产总值10.6亿元,拖拉机保有量1.17万台,各种配套机具4.2万台套,全市农机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0%。

一、扎实做好农机购置补贴工作,农机装备水平大幅度提升

20××年,我市共争取中央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550万元,补贴农户1808个,补贴购置各类农机具2952台,其中,抗旱机械1405台,玉米收获机231台,大中型拖拉机205台,免耕播种机93台,深松联合整地机51台,秸秆粉碎机120台,马铃薯收获机164台。在具体工作过程中,严格程序,规范管理,阳光操作,结合滕州实际,按照省、市农机部门提出的重点机械应补尽补的要求,采取一次申报、两次确认的办法。根据报名情况,最终确定对购买纯玉米机、单购玉米机割台、单购背负式玉米收获机、抗旱机具、薯类收获机和小麦秸秆粉碎机的给予全部补贴。另外,综合考虑各镇街机械保有量、农作物种植面积、作业水平和报名所占资金比例等因素,按机具类型给每个镇街分配补贴名额。为全面落实好农机补贴政策,相继召开了2016年农机购置补贴动员会、农机购置补贴经销商会及农机购置补贴对象确定会议。同时,充分利用各类新闻媒体,在农机化信息网站和各镇街网站上进行广泛宣传,公开咨询电话,搞好咨询服务,认真答疑解惑,让农民详细了解补贴政策的内容、程序和要求。针对重点补贴机械报名指标额度超过补贴指标控制额度的现状,各镇街严格按照分配的补贴名额,坚持公开、公正、公平、透明的原则,通过公开摇号、抓阄或按报名先后顺序等农民易于接受的方式确定补贴对象。最后对贴对象进行了公示,严格办理上报审批手续,严肃工作纪律,未出现任何违纪现象。

另外,针对今年春季面临的抗旱严峻形势,结合农机补贴,抓好抗旱保苗工作。市财政局、农机局共同制定实施了《滕州市20××年抗旱机械购置补贴实施方案》,对我市旱情较重的羊庄、滨湖、东郭、东沙河、龙阳、柴胡店、大坞、界河、木石、官桥、南沙河11个镇287个山区、半山区村的农户购买补贴目录内的离心泵、潜水泵、小型微灌喷灌机、小型打井设备,除享受中央补贴外,财政再给予中央补贴额的三分之二累加补贴。同时,市农机局成立了3个帮包小组,分组帮包11个旱情较重的镇。充分发挥基层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的作用,成立专门的农机抗旱服务队,根据旱情的轻重缓急,对各类抗旱机械统一编组、统一调度,依序浇灌,确保了农机抗旱保苗工作的顺利完成。

二、精心组织重要农时机械化生产,实现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新突破

三夏期间,针对今年因干旱造成的小麦收获期推迟及三夏期间可能出现的阴雨天气等不利因素,科学制定三夏农机作业方案和应急预案,主动与石油部门的沟通联系,开通农机作业用油绿色通道,及早落实引、派机数量,及早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加强机具合理调度,禁止未安装秸秆切碎还田装置的收获机械进地作业。对市内现有收获机械统一进行组织和协调,引导麦收机械有序流动。大力实施小麦低留茬收获技术,麦茬高度控制在10厘米以下,积极普及推广农机化新技术,积极引导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等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小麦收获秸秆还田玉米直播一条龙作业和订单作业、合同作业,减少作业环节,缩短作业时间,提高三夏农机作业规模化水平,扩大玉米直播面积。小麦机收不但进度快,而且质量高,实现了两个100%,即小麦机收率100%,小麦机收秸秆粉碎还田率100%,玉米直播率90%以上。三秋期间,滕州市政府出台了《20××年全市玉米机收秸秆综合利用及免耕播种工作实施方案》,借助枣庄市玉米机收秸秆综合利用示范项目,明确了巩固西部,提升东部的总体思路,狠抓了玉米机收秸秆还田工作,全力提升机械化水平。仅用16天时间,全部完成了既定目标任务,实现了三秋生产新突破。柴胡店、官桥、羊庄、南沙河等四个项目镇玉米机收秸秆粉碎还田率达到89.6%。深松及免耕播种在没有补贴的前提下,依然有新的发展创新,整体水平达到30%。

三、深化农机服务,农机监理、教育培训等业务工作稳步推进

一是抓好农机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成立两个监理中队,深入到镇街村居、田间地头、农户家中开展农机安全检查。在检查过程中,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积极向机手宣讲法律、法规,剖析事故案例,主动帮助他们排忧解难,以热情周到的服务,树立了农机监理的良好形象。同时,继续开展电话预约上门挂牌、办证、补审等多项服务,深受机手欢迎。共纠正各种违章1200多起,各类非法生产经营活动800余起,现场办理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挂牌585台,补检拖拉机、联合收割机428台,督促无证驾驶员办证529人,实现连续22年安全无事故。二是抓好农机培训。围绕重要农时,通过举办讲座、召开现场会等形式,积极开展农机化教育大培训。同时,克服了取消农机培训收费的困难,通过多方协调,把农机驾驶员培训纳入到枣庄市加强就业培训项目5年规划,有力地保障了农机培训工作的开展。全年累计培训各类农业机械化人才9692人次,其中,培训新购机农民220人,阳光工程农机培训302人,拖拉机驾驶员培训500余人。一大批农机从业人员已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的代表和发展现代农业的中坚力量。三是继续开展省级文明维修网点创建活动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上报省级星级文明维修网点14个,其中,三星级4个,一星级10个。办理职业技能鉴定证书80人次。积极开展农机打假活动,进一步规范农机销售市场。积极开展农机更新报废制度调研,积极推进我市农机两保服务的开展,计划在我市建成农机两保服务站两处。四是积极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逐步加强。不断引领农机合作社向固定式、规模化、全过程机械化转变,努力培育出了一批特色鲜明、运营规范、发展后劲强符合五化标准的合作社。全市经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已达56个,其中国家级示范社1个,省级示范社2个,秉承在建设中发展,在发展中规范的原则,规模档次较去年有很大提高。在枣庄农机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观摩会上参观的我市三个农机专业合作社得到了与会人员的一致好评。

四、抓好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实现农村各业机械化全面发展

以实施农业部马铃薯机械化示范项目为契机,专门组织召开马铃薯生产机械化现场会,加大新型薯类收获机的宣传示范推广力度,并充分发挥马铃薯专业合作社和马铃薯机收示范基地的作用,重点抓好示范方建设。同时,大力推广自主研发的小型收获机械,普及以田园管理机为主要机型的耕作机械和以太阳能灭虫灯为主的植保机械,全面加快马铃薯机械化收获的推广步伐。今年,费县华源机械厂生产的4UF-600型马铃薯收获机深受农户欢迎。我市共使用国家补贴资金100余万元,补贴马铃薯收获机164台,配套手扶139台,排灌机械800余套。目前,全市马铃薯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0%,拥有马铃薯种植机械7600 余台,马铃薯植保机械2380余台、马铃薯收获机651台,创建马铃薯机收示范村20个,拥有马铃薯专业合作社16个。

市农机局工作总结(二)

(一)创新工作思路。

1、对全市农机化重点项目、重点工作实行重点考核。从今年开始,每年明确12项内容进行重点考核,领导督办,一票否决。××年重点考核的项目是水稻机插秧工作。2、建立农机化工作联系点制度。实行局领导、机关处室和直属事业单位区域分片挂钩联系,工作项目和责任全包干。3、实行重点农机企业列名联系制度。按照农工双赢的原则,积极在局企联合服务、联合指导产品用户生产经营活动、联合落实各项农机化扶持政策、联合开发、联合试验示范、联合质量跟踪等方面加强合作,努力实现农机行业资源大整合、大联合的目标,共同推进农机化事业发展。4、主动跟进配套,大力发展淮安特色农机。围绕发展现代高效农业,重点发展田园管理机械、二氧化碳气肥发生器、微型节能果蔬保鲜库、园艺、花卉机械、林业、畜禽和水产养殖机械、油菜种植和收获机械、花生起垄铺膜机械、山芋收获和清洗加工机械、秸秆综合利用机械、粮食烘干机械等。力争从今年开始,经过几年的努力,在全市形成具有各区域优势、反映区域特色的农机化项目试验示范基地,做大做强特色农机产业。

(二)创新机插秧工作加速发展的途径。

1、创新载体,解决基层的示范和发展集约化问题。从今年开始,每年确定和扶持20个水稻种植机械化重点乡镇,即拥有插秧机达60台以上的占40%。2、注重发展机插秧大户。年初计划累计拥有2台以上插秧机大户100个,确保每个乡镇至少有1个,努力实现水稻机插秧在全市范围内各个乡镇的全覆盖。3、冷静思考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大户正确处理好五个关系。一是处理好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的关系,防止片面追求大规模,盲目铺大摊子;二是处理好理论上的计划性与实战中的应变性之间的关系,做到既计划周密、合理安排,又留有余地,实施应急预案,以应对紧急情况(如秧苗死亡、数量不够)的发生;三是处理好执行操作规范和降本增效的关系,防止因随意改变技术规范要求、降低用种、用肥和基本苗的数量而形成的技术推广中夹生饭现象的发生;四是处理好大而全与小而专的关系,改变目前许多大户从整田、耕地到育秧、栽插直至病虫害防治、水肥管理等每个环节都参与的局面,注重将育秧与插秧分离(即使是大公司,也要合理分工);五要处理好推广插秧机和推广机插秧之间的关系。

××年,全市新增插秧机1080台,落实机插面积46.3万亩,分别是去年同期的1.39倍和1.56倍;全市水稻机插秧水平已达15。

(三)创新农机服务体系。

1、大力发展中介组织,组建基层新型农机服务体系。引导分散的农机手之间、农机手与农机大户之间通过机械联合、人机联合等方式,创办各类合作组织、协会、专业公司等新型服务组织,大力培育跨区作业中介组织和经纪人,组建跨区作业服务队,推进农机服务向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方向发展。积极探索以农机 大户为主体,农机协会等中介组织为纽带,农机经营户和其他服务组织为基础的农机服务产业化新模式。鼓励扶持农机手、农文秘杂烩网机大户和农机服务组织,积极开展承包式、定单式等形式的新型农机专业服务。2、拓展农机服务新领域。推动农机作业服务向产前、产中、产后延伸,在水稻机插秧、机耕地、畜牧业、渔业、运输业、水利工程等机械化作业领域取得新的突破。同时,优化农机跨区作业证的发放办法,实现农机跨区作业组织主体的新转变。积极探索跨区作业证由主管局委托给既是农机作业协会的会员又经市县农机主管部门培训发证的具有资质的跨区作业经纪人和作业队长来发放,努力使跨区作业经纪人和作业队长成为县区农机主管局委托的、在基层履行农机跨区作业管理服务等职能的代理人之一。

市农机局工作总结(三)

一、加快农机推广,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

一是宣传发动到位。年初以来,为确保全区农民群众熟知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及申请审批程序,我局干部职工深入农村,组织农民群众层层召开动员会,积极宣传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发放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公告1600余份,农机购置补贴产品目录180余本,悬挂农机补贴横幅20余幅,出动宣传车辆62辆次。二是责任落实到位。为进一步明确和落实责任,我局每年都安排一名领导主抓农机购置补贴项目落实,区农机推广站负责建立档案,办理相关手续。各农机定点经销商向局里签订了诚信经营责任状。在我区销售的大型农机的生产厂家,派出了专门的质量三包人员,并递交了三包责任状。三是任务完成到位。通过对我区农机需求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并结合我区农机适用情况,我局今年向上级部门申报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同时请求增加适合我区农业生产的小型农机具的补贴数量,为我区农民群众能切实享受到政府的优惠政策做出了努力。我区2016年争取的农机购置补贴资金额度为450万元,在农机购置补贴强农惠农政策的拉动下,我区农民购买农机的热情高涨,截止目前,我区农民购置各类农机具3423台,享受农机购置补贴资金449.845万元。其中耕整地机械1866台、种植施肥机械18台、田间管理机械96台、收获机械237台、农产品初加工机械1050台、排灌机械72台、畜牧水产养殖机械72台、动力机械8台、农田基本建设机械4台。我区已圆满完成了上级下达的430万元的农机购置补贴任务。四是工作协调、争取到位。我局多次向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汇报,请求区里对我区的农机大户从政策上予以扶持和关心,进一步加大对农机大户的奖励补助力度,并协调好与农行的关系,方便购机农户办理贷款,从而促进农机大户的培育。今年已协助6户农机大户办理好了农行贷款业务。为确保种三产四丰产工程的顺利实施及预定目标的实现,我局积极向区政府汇报,争取到位大型机械和收割机累加补贴35万元,有力地促进了我区农机化水平的提高,也进一步推进了种三产四工程的深入开展。五是农机购置补贴专项清理到位。根据2016年9月3日全省农机购置补贴专项清查工作会议精神和永纠办发[2016]6号文件要求,我区制定了《零陵区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和资金管理使用情况专项清查工作实施方案》,为加强领导,建立了纠风办、监察局、财政局、农办、审计局及农机局六部门联席会议制度。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以我局为主,组织四个清查小组从9月20日开始,对全区2008年至2010年的所有补贴机具进行了全面的清查。通过清查,农机购置补贴工作进一步规范,真正做到了公开、公平、公正,透明度进一步提高,各方面工作工作体制进一步完善,工作形势明显好转。

二、加强农机服务,全面发挥农机在春耕生产及抗旱救灾中的作用。

首先,春耕之前成立了农机春耕服务工作队,从农机学校、农机推广站抽调20名党员技术骨干为队员,开展多种形式的助春耕活动。一是积极组织技术培训。为大力推广先进农业机械,结合我区实际,举办了农机操作手培训班三期,共培训合格技术员152人。二是大力开展农机体检。根据建立的农机管理服务档案,电话查询了所有农机具用户,并安排技术人员上门做好机具调试,确保农机良好的工作状态。三是全面进行农机维修。以各乡镇、办事处农机站人员为基础,会同农机生产厂家的技术人员,按区域设立农机维修点,对全区问题农机进行全面修理,确保农机能在春耕中正常运行。到目前为止,共修理各类农机具2200多台,其中农机用柴油机1500多台。其次,针对7月份以来的旱情,成立了以局长黄世富为组长的农机抗旱救灾领导小组,并把农机抗旱作为当前农机化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当作一项政治任务来完成。通过调查摸底,我局由党员干部带头,所有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场院,全力抢修抗旱农机,同时加强农机市场监管,保障农机抗旱物资的供应。在抗旱救灾工作中,共投入抗旱农业机械9700台套,达38000千瓦;组建农机抗旱分队16个,投入抗旱救灾的农机技术人员1500余人次,投入抗旱救灾资金12万元,维修抗旱机具设备980台套,为广大农民朋友减少经济损失1200万元。

三、加强农机监管,全面整顿农机市场秩序。

3月初以来,我局结合3.15行动,积极与工商、质监等部门配合,深入开展农机市场专项整治活动,重拳打击制售假劣农机坑农害农行为,严厉查处假冒伪劣农机物资,有效地净化了农机市场秩序,切实维护了农民的正当权益。一是强化源头管理,严把农机产品准入关。根据2010年度农机销售业绩和诚信度,在全区确立了农机购置补贴定点经销商,并多次召开农机销售及售后服务工作会议,各农机代理商、经销网点向农机局递交了责任状,要求凡在我区销售的大型农机具,厂家必须派驻技术人员承担质量三包售后服务工作,并建立健全奖惩制度,对违法违规、群众反映强烈的经销点要求限期整改,整改不合格的取消定点经销商资格。二是加大打假力度,整顿农机市场秩序。年初,我局公布了农机问题产品举报投诉电话,农机市场执法大队9名队员结合举报情况,长期深入各经销网点,采取定期、不定期检查相结合的办法,全面查处制售假劣农机等坑农害农行为。截止目前,共开展农机市场检查170人次,对全区购置的3000余台农机具全部进行了电话核查,并建立电子档案。同时查处了2起非法经营农机行为,排查农机经营点、维修点安全事故隐患6起,对1名不履行三包规定的经营户进行了处罚。

四、加强农机监理,全面保障农机安全生产。

农机管理职能大部分移交公安交警部门后,我局积极改变农机监理业务运行模式,重点将以农用运输机械的路面监管,转向对所有农业机械的全面监管,转向乡村、场院、田间等作业场地的源头管理。突出加强对拖拉机、耕整机、插秧机、联合收割机及其驾驶人员的安全管理,确保农机安全生产。同时通过开展创建平安农机,促进新农村建设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农机监理人员的服务观念和服务意识 ,密切了农机监理与广大农民机手的联系,规范了农机监理执法行为,提高了执法水平。9月20日至10月10日,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以查隐患、纠违法、保安全为主题的农机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通过切实加强领导,精密部署,广泛宣传发动及深化专项整治,无证驾驶、违法载人、超速超载等现象得到明显遏制。整治行动中,共出动人员260余人次,宣传及检查车辆45辆次,发放宣传资料1220份,安全培训120人,年检农用车辆140辆次,排查安全隐患22起,其中取缔了15起违法载客行为。

五、强化信访维稳,全面确保稳定。

年初,我局安排专人对存在的不稳定因素和矛盾问题进行了一次全面细致的排查,确定了我局今年信访维稳的主要工作。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等不稳定因素,制定了调处方案,对排查出的重点对象,研究了针对性稳控措施,并强化工作职责,责任到人。为确保信访维稳工作落到实处,我局坚持把该项工作纳入平时和年终综合考核目标,直接与工作补贴挂钩,年初与局属各单位签订了《维稳责任书》,凡发生不正当理由上访或越级上访、接访不力,造成不良影响者,扣发责任人当月工作补贴。今年以来,我局根据农机工作特点,结合自身存在的矛盾隐患,局党组、局综治维稳领导小组认真分析其原因,制定对策,坚持一月一议、一事一议、特事特议,专题研究信访维稳工作12次,特别在原乡镇农机站临时工作人员上访要求解决养老、医疗保险等待遇问题上,因牵涉到300多人的切身利益,处理不好极有可能会引发群体性事件,我局积极上报相关情况,并以政府名义给各乡镇办事处下发了《关于对原乡镇农机站工作人员及农机站基本情况进行调查的通知》,同时制定切实可行的调查摸底方案,从8月份开始,由局长亲自挂帅,分四个调查组对全区300余名曾在乡镇农机站工作过的临时人员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统计,通过申报、审核、公示三个阶段的审计,全面掌握了乡镇农机站及原在农机站工作过的临时人员的基本情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制定了群体性事件处置预案,确保人力、物力、财力到位。并且每天安排了一名领导、四名干部、一台小车24小时值班。由于领导重视、责任到人,到目前为止,原乡镇农机站工作人员在上访过程中未发生群体性事件。同时,我局对重点上访对象张宏义、罗雪梅、唐优秋、涂文波四人实行全面稳控,对其进行了了大量的思想解释工作,并积极到有关部门就其上访的问题进行衔接。在机关建设中,机关相邻部分住户上访称部分房屋影响到其住房通风、采光,我局积极与社区及司法部门衔接,通过细致的思想工作及积极协调,此次矛盾纠纷被化解在萌芽状态。在省两会、省十一届人大会第四次会议、春节、国庆等重要活动及节假日期间,安排专人对军转干部盛久贤、唐德新及伤残军人秦团旗进行稳控,同时对其进行了大量的思想解释工作,把人员稳控在当地。

六、强化创卫工作,全面创建国家卫生城市。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以局长黄世富为组长,副局长何青芳为副组长,各站、队、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卫工作领导小组。二是广泛宣传发动。层层召开创卫工作动员大会,广泛宣传,全面部署创卫工作。三是精心制定方案。结合我局路段管理及创卫工作的实际,通过调查摸底,精心制定了创卫工作方案,明确目标任务,进行责任分解,组织落实创卫工作。四是层层落实责任,加强督查。局下属三个单位农机安全监理大队、农机学校、农机推广站向局里递交了责任状,明确了责任追究制度。每周五上午大扫除,对局机关及办公室卫生进行全面清理,进一步落实门前三包,门内达标责任制。

七、加强党的建设,全面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我局党总支含机关支部、农机监理和学校联合支部、农机推广站联合支部三个支部,共46名党员。在以发展农机,服务三农,争当先锋为主题的创先争优活动中,我局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主题,将集中学习教育与做好农机化日常工作相结合起来,突出党员干部职工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建设,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把党员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热情凝聚到推动发展、服务群众、促进和谐的实践上来,同时以创先争优活动来指导工作,以工作实绩来检验活动成效,实现了有机衔接,为大力推进机关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争做时代先锋,努力办好人民满意农机服务机关提供了坚实保障。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以局党组书记、局长黄世富为组长,党组成员、副局长何金铃为副组长,下属各支部书记为成员的创先争优工作领导小组。二是循序扎实推进。根据实施方案,进一步落实保障措施,按要求、按步骤扎实推进创先争优活动。同时结合当前中心工作及千名干部下基层,破解难题促发展活动,促进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在创先争优活动的促进及十名工作队员的努力下,千名干部下基层,破解难题促发展活动进展顺利。

八、加强作风整顿,深入开展排忧解难服务月活动。

根据《零陵区排忧解难服务月活动实施方案》(零办发[2016]20号)文件要求,立足农机本职工作,根据对有关情况的调查摸底,我局严格按照相关进行自查自纠,排忧解难服务月活动的顺利开展。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我局充分认识到开展排忧解难服务月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成立了零陵区农机局排忧解难服务月专项活动领导小组,由局党组书记、局长黄世富任组长,党组成员、副局长李阳刚、何金铃,党组成员、纪检组长何继炳,副局长何青芳任副组长,下属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切实加强对排忧解难服务月活动的领导。二是精心制定方案。根据对有关情况的调查摸底,由局办公室起草拟定了《零陵区农机局开展排忧解难服务月活动实施方案》,并上报局党组研究和审批,经多次局党组会议讨论修改后定稿实行,切实保障了排忧解难服务月活动的顺利开展。三是全面自查自纠。根据《关于开展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贯彻执行情况专项检查的通知》(零纪发[2016]26号)精神,结合我局实际,制定《关于开展《廉政准则》贯彻执行情况专项检查工作的实施方案》,局党组成员根据各自分工结合方案要求,分别就是否公车私用、公款出境考察及收受贿赂等方面全面进行自查自纠,并写出详细自查报告,我局也根据本职工作按照相关要求进行了全面地自查自纠,同时设立举报电话,进一步健全举报监督机制,确保活动的顺利开展。

市监察局任务总结


美文阅读网为您编辑整理市监察局工作总结,欢迎阅读。

市监察局工作总结(一)

20××年,市监察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惩防体系《实施纲要》和反腐倡廉的各项部署,按照国务院第三次廉政工作会议的要求,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充分发挥行政监察的职能作用,以改革统揽预防腐败的各项工作,积极推进反腐倡廉体制、机制和制度创新,不断加大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力度。继续采取更有力的措施,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切实加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大力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取得了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新成效。

一、切实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按照国务院提出的四个坚决纠正、四个加大力度的要求,采取有力措施,进行专项治理,纠正了一些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进一步规范了征地、拆迁工作,对旧城改造中弄虚作假、骗取拆迁补偿费的违纪违法案件进行了严肃处理,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加强了企业重组改制和关闭破产的监管,查处了一批侵吞国有资产和侵害职工合法权益等违法违纪案件。全面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一费制收费办法,严格执行公办高中招收择校生三限政策,对特困生建立了阳光助学金和爱心救助基金,减轻了学生家长经济负担;积极推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严格管理药品价格和医疗检查收费,采购药品让利患者3452万元,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在全市全部取消农业税的基础上,继续暂停征收乡村公益事业金,减轻农民负担1.29亿元;健全了市、县(市)区治理公路三乱工作机构;建立了涉企收费公示和企业负担监测联系制度;继续以示范窗口动态管理为切入点,加强了行风政风建设;充分运用政务监督热线这一载体,先后组织70多个市直部门和单位的一把手走进××人民广播电台直播间,与群众直接对话,了解群众意愿,解答群众提问,受理群众投诉,及时督促有关部门限期解决。社会各界群众通过热线电话、语音信箱、论坛留言、来信等形式参与节目12066件次,扩大了栏目的社会影响力,政务监督热线节目先后获得××市最受群众欢迎的十佳栏目、山东省广播电视奖、山东省十佳新闻栏目。

二、加强监督检查,保证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和改革措施的贯彻落实。切实把反腐败寓于各项重要政策措施之中,努力推动形成不想腐败、不敢腐败、不能腐败的政务环境。积极参与资产管理、政府投融资体制等项改革,及时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加强纪律保证改革顺利进行的意见规定,不断强化监督检查,确保政令畅通。重点围绕政府机构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督促政府部门制定实施了行政许可公示制度、程序制度、监督检查制度和责任制度;围绕资金管理体制改革,建立了政府资金结算特殊事项审议制度,加强了对市政府资金结算中心运作情况的监督;围绕资产管理制度改革,督促566个行政事业单位对不动产等事项限期进行了自查填报,协调有关部门对380个行政事业单位进行了审计;围绕福利补贴制度改革,重点调查处理了市气象局在资金管理制度改革中顶风违纪乱发钱物问题,免去了该局局长的职务并在新闻媒体曝光。通过改革,私设小金库、乱发钱物、利用公款请客送礼现象明显减少。参与了20××年秋季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和全国煤炭产运需衔接会的承办监督工作,认真履行职责,确保了会议的顺利进行。

三、严肃法纪,查处了一批违法违纪案件。正确运用政策和策略,宽严相济,区别对待,体现为第一要务服务、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的指导思想,综合考虑查办案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效果使办案治本的功能得到了进一步强化。着重查办了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中滥用权力、谋取非法利益的违纪违法案件,利用人事权、司法权、审批权违纪违法的案件,工程项目中发生的案件,破坏经济发展环境的案件等。查办的涉案金额较去年大幅上升。大要案数、结案率与去年同比均有上升。通过办案为国家和集体挽回了经济损失。

四、加大创新力度,源头治本工作进一步深化。坚持用发展的思路和改革的办法解决导致腐败现象的深层次问题,从规范权力、制衡权力、公开权力运行等入手,进一步发挥行政监察在反腐败抓源头工作中的作用,加强对政府部门反腐败抓源头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认真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重点抓了建设项目联审工作,缩短了审批时限,提高一审批效率;进一步完善了建设工程招投标、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出让、产权交易等制度,全程参加监督建设工程招标134次,对不按规范招标的3家单位进行了查处;强化了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监督,组织参加了27个经济责任审计项目的联合进点,查出各类违纪违规金额近14亿元,查出小金库、账外账7个,涉及金额4.8亿元;加强了对政府采购的监督,组织开展了公开招标确定政府采购代理机构工作,对大额采购进行现场监督,政府采购工作进一步规范;组织开展了非税收入重点检查,查出各类违规违纪金额16548万元;积极推动政务公开工作,我市关于加强基础建设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经验,在全省政务公开工作会议上作了典型发言。

五、继续深入开展优化发展环境监督检查年活动,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认真落实教育保护、调查联系、投诉举报快速受理、公开评议、办案协调五项机制,以搞好为企业服务、促进政府工作提速为重点,加强了对政府部门和个人涉企行为的监督,确保了我市经济社会的良性发展。进一步完善了企业投诉快速反应网络。20××年,市发展环境投诉中心又确定122家企业作为优化发展环境联系点,并与各县(市)区投诉中心实行了上下联动,直接受理、批转来自企业的投诉,快查快办。截止11月底,全市共受理各类投诉516件,办结454件,办结率88%。其中市投诉中心共受理投诉186件,办结170件,办结率91.4%,企业和群众满意率88%;接待企业和群众代表200余人次,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各类问题74件次;对构成违纪的17名责任人追究了责任,并进行了通报。切实解决我市发展环境方面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在政府部门中推行了一次性告知和AB角工作制,解决企业反映到政府有关部门不能一次性告知而造成往返多次的问题。会同市外经贸局、政府新闻办公室联合开展了第二届外商服务月活动,当月处结10件外商投诉,效果显着。严格规范市直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涉企行为,制定了严禁擅自到企业执行公务、严禁吃、拿、要、报、严禁加重企业负担和严禁作风粗暴的规定,重点解决了一批外资企业民营企业反映的热点问题,受到企业广泛好评。

六、充分发挥行政监察的职能作用,积极推行依法行政。认真贯彻《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加强了对政府职能部门、行政执法机关运用权力、履行职责、执法程序的监督检查,纠正和查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行为,解决了一些机关和部门效率低下、办事推诿、资源浪费等问题。围绕宏观调控各项政策措施贯彻情况,以及优化发展环境、重大公共投资项目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认真开展执法监察,重点加强对《行政许可法》、《土地管理法》、《招标投标法》贯彻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给予对乱收费负有责任的5名干部纪律处分,维护了纪律的严肃性。督促政府部门制定实施了行政许可公示制度、程序制度、监督检查制度和责任制度,促进了政府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的提高。继续参加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深入开展各项专项治理,促进市场经济秩序进一步好转。加大了对城市重点工程重点环节的监督检查力度,共参与检查了117个建设单位的781个工程项目,参加工程招标134次。继续做好重特大事故调查处理工作,严格执行重大事故责任追究;开展了土地资源专项监督检查以及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国有企业负责人投资入股煤矿的问题的专项清理等。

过去的一年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是,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还没有完全得到有效遏止;监察工作在如何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从体制机制制度上推进改革等方面,还缺乏有效的手段和办法;组织协调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还不够强等。这些都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市监察局工作总结(二)

20××年,市监察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惩防体系《实施纲要》和反腐倡廉的各项部署,按照国务院第三次廉政工作会议的要求,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充分发挥行政监察的职能作用,以改革统揽预防腐败的各项工作,积极推进反腐倡廉体制、机制和制度创新,不断加大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力度,

市监察局行政监察工作总结

。继续采取更有力的措施,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切实加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大力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取得了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新成效。

一、切实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按照国务院提出的四个坚决纠正、四个加大力度的要求,采取有力措施,进行专项治理,纠正了一些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进一步规范了征地、拆迁工作,对旧城改造中弄虚作假、骗取拆迁补偿费的违纪违法案件进行了严肃处理,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加强了企业重组改制和关闭破产的监管,查处了一批侵吞国有资产和侵害职工合法权益等违法违纪案件。全面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一费制收费办法,严格执行公办高中招收择校生三限政策,对特困生建立了阳光助学金和爱心救助基金,减轻了学生家长经济负担;积极推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严格管理药品价格和医疗检查收费,采购药品让利患者3452万元,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在全市全部取消农业税的基础上,继续暂停征收乡村公益事业金,减轻农民负担1.29亿元;健全了市、县(市)区治理公路三乱工作机构;建立了涉企收费公示和企业负担监测联系制度;继续以示范窗口动态管理为切入点,加强了行风政风建设;充分运用政务监督热线这一载体,先后组织70多个市直部门和单位的一把手走进××人民广播电台直播间,与群众直接对话,了解群众意愿,解答群众提问,受理群众投诉,及时督促有关部门限期解决。社会各界群众通过热线电话、语音信箱、论坛留言、来信等形式参与节目12066件次,扩大了栏目的社会影响力,政务监督热线节目先后获得××市最受群众欢迎的十佳栏目、山东省广播电视奖、山东省十佳新闻栏目。

二、加强监督检查,保证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和改革措施的贯彻落实。切实把反腐败寓于各项重要政策措施之中,努力推动形成不想腐败、不敢腐败、不能腐败的政务环境。积极参与资产管理、政府投融资体制等项改革,及时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加强纪律保证改革顺利进行的意见规定,不断强化监督检查,确保政令畅通。重点围绕政府机构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督促政府部门制定实施了行政许可公示制度、程序制度、监督检查制度和责任制度;围绕资金管理体制改革,建立了政府资金结算特殊事项审议制度,加强了对市政府资金结算中心运作情况的监督;围绕资产管理制度改革,督促566个行政事业单位对不动产等事项限期进行了自查填报,协调有关部门对380个行政事业单位进行了审计;围绕福利补贴制度改革,重点调查处理了市气象局在资金管理制度改革中顶风违纪乱发钱物问题,免去了该局局长的职务并在新闻媒体曝光,

通过改革,私设小金库、乱发钱物、利用公款请客送礼现象明显减少。参与了20××年秋季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和全国煤炭产运需衔接会的承办监督工作,认真履行职责,确保了会议的顺利进行。

三、严肃法纪,查处了一批违法违纪案件。正确运用政策和策略,宽严相济,区别对待,体现为第一要务服务、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的指导思想,综合考虑查办案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效果使办案治本的功能得到了进一步强化。着重查办了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中滥用权力、谋取非法利益的违纪违法案件,利用人事权、司法权、审批权违纪违法的案件,工程项目中发生的案件,破坏经济发展环境的案件等。查办的涉案金额较去年大幅上升。大要案数、结案率与去年同比均有上升。通过办案为国家和集体挽回了经济损失。

四、加大创新力度,源头治本工作进一步深化。坚持用发展的思路和改革的办法解决导致腐败现象的深层次问题,从规范权力、制衡权力、公开权力运行等入手,进一步发挥行政监察在反腐败抓源头工作中的作用,加强对政府部门反腐败抓源头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认真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重点抓了建设项目联审工作,缩短了审批时限,提高一审批效率;进一步完善了建设工程招投标、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出让、产权交易等制度,全程参加监督建设工程招标134次,对不按规范招标的3家单位进行了查处;强化了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监督,组织参加了27个经济责任审计项目的联合进点,查出各类违纪违规金额近14亿元,查出小金库、账外账7个,涉及金额4.8亿元;加强了对政府采购的监督,组织开展了公开招标确定政府采购代理机构工作,对大额采购进行现场监督,政府采购工作进一步规范;组织开展了非税收入重点检查,查出各类违规违纪金额16548万元;积极推动政务公开工作,我市关于加强基础建设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经验,在全省政务公开工作会议上作了典型发言。

五、继续深入开展优化发展环境监督检查年活动,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认真落实教育保护、调查联系、投诉举报快速受理、公开评议、办案协调五项机制,以搞好为企业服务、促进政府工作提速为重点,加强了对政府部门和个人涉企行为的监督,确保了我市经济社会的良性发展。进一步完善了企业投诉快速反应网络。20××年,市发展环境投诉中心又确定122家企业作为优化发展环境联系点,并与各县(市)区投诉中心实行了上下联动,直接受理、批转来自企业的投诉,快查快办。截止11月底,全市共受理各类投诉516件,办结454件,办结率88%。其中市投诉中心共受理投诉186件,办结170件,办结率91.4%,企业和群众满意率88%;接待企业和群众代表200余人次,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各类问题74件次;对构成违纪的17名责任人追究了责任,并进行了通报。切实解决我市发展环境方面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在政府部门中推行了一次性告知和AB角工作制,解决企业反映到政府有关部门不能一次性告知而造成往返多次的问题。会同市外经贸局、政府新闻办公室联合开展了第二届外商服务月活动,当月处结10件外商投诉,效果显着。严格规范市直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涉企行为,制定了严禁擅自到企业执行公务、严禁吃、拿、要、报、严禁加重企业负担和严禁作风粗暴的规定,重点解决了一批外资企业民营企业反映的热点问题,受到企业广泛好评。

六、充分发挥行政监察的职能作用,积极推行依法行政。认真贯彻《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加强了对政府职能部门、行政执法机关运用权力、履行职责、执法程序的监督检查,纠正和查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行为,解决了一些机关和部门效率低下、办事推诿、资源浪费等问题。围绕宏观调控各项政策措施贯彻情况,以及优化发展环境、重大公共投资项目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认真开展执法监察,重点加强对《行政许可法》、《土地管理法》、《招标投标法》贯彻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给予对乱收费负有责任的5名干部纪律处分,维护了纪律的严肃性。督促政府部门制定实施了行政许可公示制度、程序制度、监督检查制度和责任制度,促进了政府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的提高。继续参加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深入开展各项专项治理,促进市场经济秩序进一步好转。加大了对城市重点工程重点环节的监督检查力度,共参与检查了117个建设单位的781个工程项目,参加工程招标134次。继续做好重特大事故调查处理工作,严格执行重大事故责任追究;开展了土地资源专项监督检查以及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国有企业负责人投资入股煤矿的问题的专项清理等。

过去的一年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是,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还没有完全得到有效遏止;监察工作在如何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从体制机制制度上推进改革等方面,还缺乏有效的手段和办法;组织协调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还不够强等。这些都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市监察局工作总结(三)

今年以来,我局在省纪委、监察厅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国务院和省政府第四次廉政工作会议及全省行政监察工作会议的要求,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围绕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目标,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切实履行执法监察、廉政监察、效能监察及纠风治乱四项基本职能,完善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方法,全力开拓进取,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保障作用。

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监督检查工作深入开展

今年以来,市监察局坚持把推动科学发展观落实、确保政令畅通作为根本任务,深入开展各项监督检查,确保经济社会建设平稳、有序、高效、廉洁。

(一)认真开展对征地拆迁工作的监督检查。一是加强制度建设。起草下发了《关于严明纪律规范土地征用房屋征收工作的意见》,为规范征地拆迁工作提供了纪律保障;督促有关部门制定出台《市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暂行办法》和《补助奖励暂行办法》,对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操作方法进行细化,对征收补偿程序进行规范,对县区部门职责予以明确。二是开展专项检查。参与全市征地拆迁工作拉网式检查,督促落实今年5月20日省委常委扩大会议提出的三个一律要求,配合中央征地拆迁检查组在我市开展征地拆迁专项检查。三是严肃查处征地拆迁过程中的违法违纪案件。今年5月13日,灌云县侍庄乡陆庄村搬迁过程中发生一起村民非正常死亡事件,引起社会高度关注。温家宝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及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都亲自作出批示,要求查清事实,依法依纪处理。事件发生后,市监察局迅速会同灌云县纪委赴一线展开调查并启动问责程序,在查清事实的基础上,对7名责任人员给予党政纪处分,其中处级干部2人。

(二)继续开展重点工程建设监督检查。一是加强重点工程监督工作的组织协调。及时调整市重点工程建设监督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组成人员,并进一步理顺监督办的运行机制。二是继续对港口、徐圩新区、科教创业园区等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相对集中的片区实施派驻监督。今年以来,派驻监督机构共组织对重点工程建设检查103次,发现并督促整改违法违规问题41个,提出合理化建议9项全部被采纳,节省概算资金近亿元。通过监督,有力地促进了工程的管理,有效地防止了重点工程建设腐败等违法违纪问题的发生。三是对交通、水利、建设等其他重点工程实行巡查监督。巡查中发现问题8个并督促整改到位,协调解决阻工等矛盾7起。此外,还会同市交通局组织召开市交通重点工程监督工作会议,成立驻市、县(区)连盐铁路建设项目、沿海高等级公路建设项目纪检监察工作机构。四是认真组织开展法纪及廉政教育工作。今年以来共组织教育4次,重点工程参建人员受教育500余人次。

(三)深入开展对招投标市场的监督检查。一是强力推进建设工程电子化招投标工作的开展。组织召开省住建厅、省治工办《关于开展建设工程电子化招投标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贯彻落实会,协调解决电子化招投标工作中的矛盾困难,推动建设工程电子化招投标工作的开展。迎接、配合省监察厅、建设厅检查组对我市电子化招投标工作进行检查。二是推动招投标大市场建设。指导、帮助东海县和灌南县建成招投标大市场,积极推进市级招投标大市场东部分中心的建设。三是进一步加强对政府投资项目招投标活动的监管。坚持贯彻苏建招[2009]140号文件要求,巩固政府投资项目网上远程评标两个全覆盖成果。受理并调查处理投诉1件,推翻招标结果1项,有效地遏制了串标、围标等违法违纪行为。

(四)全力开展对土地政策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一是对地方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贯彻落实土地调控和节约集约用地政策进行监督检查。今年以来全市巡查共发现违法用地5宗,违法用地面积309.9亩,督促国土部门依法当场制止并拆除2宗,当场制止2宗,立案查处1宗。二是围绕源头治理堵塞漏洞。对经营性用地和工业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工作进行建章立制,会同国土部门研究起草了《挂牌出让资格审查办法》、《挂牌出让制定底价和评标办法》和《挂牌出让资格审查和评标专家库人员管理办法》;调整扩充了专家库人员,由15人充实至30人,实行分类建库,加强了业务型专家的数量。三是加强对土地出让全过程监督。全程参与监督市区2016年5批次74宗国有建设用地2242.57亩出让;3批次27宗工业用地挂牌1958.17亩公开出让,发现并纠正问题3个。

(五)积极开展对环保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一是配合环境保护等部门集中整治危害群众健康的环境问题。参与集中整治饮用水源地环境违法违规等突出问题,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二是督办、查处环境违法问题。按照省督办通知的要求,及时督促灌云县政府和环保部门全面整治临港产业园环境违法问题,依法处置违法企业并给予2名责任人员纪律处分。三是对环评和三同时执行情况开展执法检查。通过监督检查,进一步规范环评审批行为,促进环评法律法规和环保政策的贯彻执行,从而强化了对建设项目的环境监管。四是参与秸秆禁烧督查。派员赴灌云县、灌南县开展督查工作。

(六)有序开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监督检查。7月29日组织召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监督检查工作会议,印发了《市开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监督检查的实施意见》,各牵头部门制定了本系统实施方案,对系统内工作进行部署落实。10月27日,监察局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到市水利局就全市水利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目前,此项工作正有序推进。

(七)着力开展安全生产和食品安全执法监督检查。一是积极参与对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督查。今年以来先后参与督查5次,对发现的问题当即督促整改并健全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二是参与安全生产事故调查。今年以来会同有关部门参与了4起发生人员伤亡的安全事故调查。在查明事故原因的同时,督促监管部门对企业、建设单位进行整改、落实防范措施,督促落实对事故责任人员的责任追究决定和意见,从而有效地促进了全市安全生产的管理。

二、规范权力,强化制约,惩防体系建设稳步推进

按照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以贯彻落实中央《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6年工作规划》和省委《实施办法》为主线,加大治本措施落实力度,不断巩固和提高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实际效果。我市惩防体系建设三个融入做法在7月份的《中国纪检监察报》上予以刊载。

(一)贯彻落实好省委关于惩防体系建设文件精神。深入地学习了省委关于构建惩防体系建设5+1文件,在把握其精神实质基础上,结合实际,起草了《关于认真学习贯彻省委惩防体系5+1文件的意见》(连发〔2016〕22号)。该文件对贯彻落实省委惩防体系5+1文件提出了六个方面的总体要求,并结合我市反腐倡廉建设工作,将省委五个文件要求的重点任务分解为59项具体工作任务和153项贯彻落实措施,每一项工作任务都明确了主办单位、协办单位,进一步形成了惩防体系建设合力,有力推动了惩防体系建设。

(二)惩防体系基本框架建设顺利通过省验收。我们从汇报材料、相关资料、实地考察等多个方面作了充分的准备工作,仅工作台账就形成了12盒176卷(册)。1月7日,以省纪委常委、监察厅副厅长雷根娣为组长的省委惩防体系检查组来我市检查考核,对我市惩防体系建设给予充分肯定,认为我市惩防体系建设各项工作整体推进,重点突出,特色明显,收到了明显成效,得到了群众的肯定。

(三)惩防体系建设制度化水平逐步提升。始终注重惩防体系建设的特色性,结合我市近年来在预防腐败方面开展的一些卓有成效、受到省纪委充分肯定的工作,起草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预防腐败工作的意见》。该文件主要围绕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宣传教育、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建设、农村党风廉政建设三级联建活动、体制机制改革,着力形成既贯彻省委文件精神,又具有特色的预防腐败工作机制。

(四)深入推进网上监察平台建设。今年以来,在推进网上电子监察平台建设方面,不管在工作力度上,还是在工作深度上,都有了进一步的提升,而且成效显著。截至10月份,市直部门网上受理各类办件224623件,办结223196件,办结率为99.36%;县区共受理各类办件67532件,办结54775件,办结率为81.11%。市级系统共预报警1326起,发起督办667件,已经办结648件,办结率97.15%。共受理网上投诉129件,办结122件,办结率94.57%。较好地发挥了电子监察系统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作用。一是持续优化系统功能配置。今年以来,针对市级电子监察系统在运行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我们边实践、边探索、边完善,在去年的基础上又先后提出了有代表性、系统性优化建议40多条。二是不断夯实长效管理基础。继续把建章立制工作作为推动电子监察业务的抓手,深入调研,努力探索,制定出台了《市电子监察系统督办工作制度(试行)》,对电子监察系统网上督办的受理、时限、流程、评估分值以及结果认定等方面进行了明确的规定,继续巩固和完善了系统的核心功能。三是通过督查指导来提升整体工作水平。7月份,对部分市直部门进行逐家调研;10月份,对各县区进行了工作督查,发现问题,指出不足,并进行了通报。同时,参考省里的考核验收办法,制定出了对市级机关和县区的考核验收标准。

市教育局任务总结


市教育局工作总结(一)

20××年,全市教育系统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紧紧围绕扩充资源、提升品质、以生为本、深化内涵的总体工作思路,加强规划引领,注重项目跟进,教育资源不断拓展,教育内涵质量持续提升,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并进,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一、学前教育步入快速发展轨道。投入8.2亿元,全市开工新建、改扩建幼儿园93所,新增学位3万个。271所幼儿园在原有等级上实现了达标升级,上等级幼儿园占全市注册园比例达到73.3%,一级以上优质园比例达到38.6%,又有22所幼儿园被认定为市级示范园,7所幼儿园被认定为省级示范园。完成了960名幼儿园市级骨干教师专项培训,对300名民办园园长进行了任职培训,实施了百园扶百园提升工程,被帮扶的121所薄弱园在教育管理、环境与游戏、教师成长、保教质量方面有明显提升。以市政府名义下发了《关于整治无证幼儿园的通知》,共准入幼儿园258所,取缔179所。

二、中小学规划建设持续实施。编制完成了《郑州都市区中小学布局规划》,配套研制了郑州都市区中小学校规划建设管理系统并投入使用,实现了对现状学校、规划学校和新建学校等综合信息的统一动态管理。全年市区实际开工建设31所中小学,超额完成任务。31所中小学总投资15.3亿元,将增加901个班、4.2万个学位,其中小学636个班、2.9万个学位,初中265个班、1.3万个学位。与市财政局联合制定了《郑州市市区中小学和城乡幼儿园建设奖补资金管理办法》,明确了奖补标准、申请程序和要求,财政奖补机制得到进一步完善。局属学校基建项目有序推进,郑州十四中、十八中、实验高中、一○一中学、一○六中学新校区和郑州龙湖一中建设进展顺利,其中,市实验高中、龙湖一中建成并实现招生。

三、优质教育资源促进计划效果显著。优质教育资源倍增工程年度3.5万个优质学位增量任务顺利完成,其中,小学1.9万个、初中1.2万个、高中3600个。投资5.2亿元,15个基建项目全部竣工投入使用,改扩建面积7万平方米;今年确定的6个基建项目全部开工,建筑面积3.7万平方米,预计明年全部竣工投入使用。投入1亿元实施505个设施设备装备项目,项目学校教学装备水平得到提高。为期三年的学校优质化工程顺利完成,15所项目学校在原来的基础上,办学理念得到提炼,办学特色得到强化,办学品位提到一定提升,形成论文、调研报告、案例分析等不同形式的科研成果400多篇,为其他同层次学校在课程建设、课堂教学、课题研究、专业化发展等方面提供了值得借鉴的实践方法。

四、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资源不断整合优化。中牟产业园职教园区全年完成投资1.48亿元,累计完成投资3.5亿元。主体工程3个批次13个标段顺利施工,其中4个标段施工任务已完成。制定完成《郑州市职业学校整体改造提升工作方案》,首批挂牌成立了6个职业教育专业技能教师工作室,18所中职学校学分制试点学校已经建立了与高职院校学分互认工作机制。创建省级职业教育品牌示范院校和特色院校、创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工作顺利推进,组织指导14所学校积极创建。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郑州嵩山少林武术职业学院、郑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等3所民办升本高校已经省政府同意正式上报教育部。

五、民办教育发展逐步规范有序。建立了民办学校年检与日常管理相结合的长效管理机制,完成了189所市管民办学校的年审工作,对6所民办学校给予停止招生处理,取消1所民办学校招生资格。完善了民办学校扶持奖励机制,对27所名优民办学校、40个民办教育单位、30位民办教育杰出人物和100名民办教育优秀教师进行奖励。出台了今年市区36所民办初中招生管理办法,统一报名时间,统一测试时间,统一录取,民办初中学校招生秩序良好。

六、教育内涵提升发展逐步深入。研究出台了《郑州市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建设实施方案》并启动了创建工作。启动了10所校园文化试点学校建设。开展学生健康巡回体检,为每个学生出具体质健康状况监测报告和运动处方,启动运动处方体育教学模式试点。开展全市中小学心理咨询室功能发挥及心理健康教育情况调研,出台了《郑州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方案》。印发《郑州市教育局关于加强课程建设工作的意见》,进一步加强学校校本特色课程建设,25所学校获得校本课程建设奖。继续开展道德课堂诊断交流活动,道德课堂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制定出台了《郑州市中小学校外教育工作规程》及考核办法。开展郑州市中学社团星级评定工作和中学生志愿服务品牌年活动,局属学校789个社团管理水平和活动质量得到提高,100个社团被评为四星社团。

七、教师队伍建设整体推进。通过教师职称改革、绩效工资制度、教师岗位设置等工作的推行,初步形成职称改革、岗位聘用、年度考核、绩效管理、工资分配等五位一体的教师人事管理格局。组织培训18项,培训各级各类教师共计2.1万人次,针对不同类别、层次、岗位教师的需求,研发了分类别、分层次的菜单式自选课程体系。出台了发展评价机制,加强50个名师工作室、23个校长工作室、30个名班主任工作室建设,研究出台发展评价机制。评选出了109名郑州市第四届名师并在此基础上遴选出了10名郑州市第二届杰出教师。187名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560多位教师到农村学校送课2200多节次,近300名教师到农村学校开展结对指导1200余节次。

八、教育综合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组建了由20名国内知名教育专家、教授、名校长组成的评估组,对局属16所初中,14所高中的三年发展规划实施情况进行了督导评估,逐校反馈整改意见。组织专家、督学对新密市、荥阳市、二七区创建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工作进行过程督导并顺利通过国家验收。出台了《郑州市区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和公用经费标准》,五县(市、区)共投资9020.2万元用于455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改善办学条件。进一步完善了《郑州市教育局学校安全管理标准化考核办法》和实施细则,55所市直学校被评为市平安校园建设工作达标单位,达标比例达到86%。

九、招生入学工作平稳有序。今年我市高招报名7.95万人,比去年下降4.7%,其中参加普招的考生5.32万人,比去年下降5.2%。全市共有7.3万名考生参加中招考试,其中市区3.7万人,比去年增加11%。高招、中招平稳有序,没有发生考风考纪问题。今年市内四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参加入学报名8.85万人,其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3万人,全部以公办学校为主,妥善安置入学就读。

市教育局工作总结(二)

20××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省教育厅的指导下,成都教育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统筹城乡、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战略,积极推进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全面落实十大行动计划,大力实施成都教育一体化、现代化和国际化三大发展战略,教育灾后重建任务全面完成,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基本确立,教育现代化有序推进,教育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

一、完善公平均等的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切实保障和改善教育民生

健全政府教育职责体系,建立和完善公平均等的城乡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不断提高教育的公共服务效能。

一是完善义务教育保障机制。全市近100万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全部免除了学杂费、课本费和作业本费,近70万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实现了零费用入学。全市的19公办民助类改制学校回归公办体制办学,执行同类公办学校招生政策和收费标准。

二是健全特殊群体的帮困助学体系。全市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共9.4万人次;全市近10万名一,二年级中职学生享受国家助学金;接受义务教育的进城务工就业农村劳动者子女18.6万人(其中在中心城区就读的12.9万人);落实藏区9+3免费职业教育计划,全市共有21所(占全省总量的1/4)中等职业学校接收9+3学生2594人,占全省总数的42%。

三是全力做好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加强与卫生部门的联系,根据不同阶段防控工作的要求,结合学校特点和学生实际,及时采取各种措施,指导各区(市)县、学校开展防控工作,在第一时间与卫生部门和学校共同、及时处理疫情,防制疫情扩散,保护广大师生身体健康和正常教育教学秩序。

四是统筹改善和提高教师待遇。全市899所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顺利实施,全市新增财政支出20.35亿元,近7万名义务教育学校在职教职工工资平均增加1.9万元/人.年,4万余名退休教职工退休费平均增加1.6万元/人.年。通过集中建设、政府补贴等方式,建成农村教师住房6293套,全市农村教师住房困难问题基本解决。

五是统筹改善灾区办学条件,灾后重建取得重大胜利。市政府筹集资金48.8亿,通过自建、援建和捐建等方式,全部重建的169所中小学在今年秋季开学前如期交付使用,18万灾区中小学生告别板房进入永久性校舍,灾后重建学校的基础性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已经如期完成,校园绿化工作将逐步完成,校园特色文化正在建设和完善之中。

二、构建城乡共享的优质教育资源满覆盖体系,深入推进城乡教育高水平均衡发展

坚持全域成都的理念,构建起了既并行发展又互相补充的优质教育资源全域成都满覆盖体系,有效提升了全域成都的教育质量和均衡发展水平。

一是推进名校城乡共享。组建名校集团,推动名校进工业园区、进灾区、进山区,提升新建学校、农村学校、薄弱学校的发展水平,全市组建名校教育集团115个,其中学前教育26个,小学39个,初中26个,高中24个。中心城区组建学前教育名园集团6个,小学名校集团12个,初中名校集团6个,高中名校集团3个,涵盖39所幼儿园和114所普通中小学。通过领办支持、指导合作、对口帮扶等形式,四、七、九三校教育集团,覆盖了所有20个区(市)县,触角延伸至43所城乡学校,涉及学生8万余人。

二是建立城乡互动联盟。制定并实施《城乡学校互动发展联盟实施方案》,在全市范围全面推进城乡学校 互动发展联盟,集成推进教育资源的城乡间流动共享。五个中心城区、高新区与三圈层的8个区(市)县和青白江区签订了互动交流协议,全面启动了互动发展工作。通过城乡教育互动发展,在城乡教育间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良好态势。

三是开展城乡百校结对。在城乡互动发展联盟的基础上,在全市范围内,遴选出137所较好的学校与143所较弱的学校深度结对,中心城区的名校与郊区边缘学校全部结对。结对学校共同制订结对计划,采取一对一支援形式或共同体发展模式,形成合作互动的发展团队,共同教研、共同科研、共同培训、共同发展,共享前沿信息、共享教育资源、共享发展成果,辐射优质教育。

四是支部城乡师徒牵手。在全市支部和选拔1932名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骨干教师(包括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教育专家)与4869名农村教师和一般教师结成师徒,采取师徒一对一、一师多徒、名师工作室等多种有效方式,切实提升农村教师专业化水平。温江区、青羊区、锦江区、成华区等成立了32个名师工作室,高新区建立了名师与区内薄弱学校教研组结对帮扶制度,63位名师满覆盖区内7所薄弱学校的78个教研组或年级组。

五是教育网络全域覆盖。以教育的信息化为基础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城乡共用共享。力争通过3年努力,让所有独立建制学校拥有校园网,学生计算机生机比达到14:1,学校教师计算机师机比达到3.7:1,教室多媒体系统达到4个班拥有一套,实现 校校网、班班通、人人会的教育信息化建设目标。目前,全市生机比为19.6:1,多媒体系统到班比例达到4:1,校园网建设完成比例达到48%,全市接入光纤建设进度约70%。市、区、校三级资源共建共享交换平台已完成开发任务。

三、完善城乡一体的现代教育体系,加快教育现代化步伐

一是农村优质学前教育资源逐步扩大。今年计划修建的51所农村标准化中心幼儿园,将完成56所。全市标准化中心幼儿园总计完成68所。并将以此为骨干,实现农村幼教服务网络满覆盖,促进全市城乡幼儿教育优质发展。

二是两基成

果进不断巩固提高。2016年,全市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升学率为104.3%;全市初中学龄儿童入学率为99.77%,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学校升学率为93.54%;小学生辍学率为0.07%,初中生辍学率为0.35%;全市义务教育阶段适龄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98.93%。

三是普通高中办学效益显著提高。全市普通高中校均规模由去年的1475人增至1830人,公办学校校均规模首次突破××人;三类示范校在校生所占比例由去年的80.4%增加至85.68%;高考本科硬上线人数比去年增加10.09%,上线率达42.7%(含艺体),占同龄人口的24.39%,专科上线率达85.2%,占同龄人口的48.65%,600分以上的特优学生占全省近一半。

四是职教攻坚取得阶段性成果。2016年,我市区域内中职招生10.65万人,在校生26.11万人,毕业生就业率为98.96%,对口就业率为79.3%,毕业生双证率达到80%以上;全市职教攻坚经费总投入13.54亿元,其中,争取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支持经费近3000万元;34名优秀选手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取得全国一等奖3个、二等奖12个、三等奖6个的历史最好成绩,奖牌数量占全省83%。

五是社区教育体系逐步完善。成立社区大学,初步形成以社区大学为龙头,社区教育学院为支撑,社区教育学校为骨干,社区教学点为延伸的四级社区教育体系,青羊区、武侯区的社区教育示范区、实验区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和辐射,社区教育西部协作会议在我市首次召开,西部社区教育高地的地位初步显现。

六是办学条件显著改善。今年,全市义务教育段193所薄弱学校硬件改造任务将全面完成,进入软件提升阶段。通过实施初中学校提升行动计划,已经提升83所初中学校办学水平。全市小学生均教育技术装备值由过去(××年)的587元提高到现在的808元,初中由过去的710元提高到现在的1228元;高中由过去的986元提高到现在的1429元。

七是内涵发展的素质教育有效实施。聚焦课堂推动减负提质。从五个禁止入手,彻底封杀疯狂奥数,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启动成都市中小学内涵发展聚焦课堂系列展示活动,开展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及课堂教学状况的随机视导。全面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深入开展。建立素质教育监测公布制度,建立和完善学生学业水平质量监测体系。启动市级专项学能监测工作。建立健全中小学校、教师、学生科学的评价制度。

四、建立全球视野的教育合作机制,统筹提升成都教育国际化水平

以开放的视野,坚持引进来走出去战略,抓住灾后教育重建契机,推进灾区教育与援建省市教育合作,积极推进成都教育与先进地区教育、国际教育的交流与合作,有效提升都教育国际化水平。

一是建立与援建省市的合作机制。灾区与援建省市建立了教师培养培训机制,援建省市为灾区制定了中小学骨干教师研修项目计划、资培训协议和支教计划,分期为灾区培训教师和开展支教活动,把先进的教育理念注入灾区教育;上海市与19个区(县)的32所知名学校与都江堰市19个乡镇的51中小学、幼儿园签订对口帮扶协议,福建省教育厅与彭州市教育局、福建17所知名学校与彭州市16所学校签订了手拉手对口帮扶协议;都江堰市教育局与上海市教委教究室签定了教研合作协议和职业教育合作协议,建立共同教研科研机制。

二是建立城市间战略合作机制。与英国、法国等国的友好城市签署教育合作备忘录。以共同构建区域性教育高地为目标,在教育发展战略、教育规划、教育政策、课题研究及教育数据库建设等方面,与宁波市、雅安市等开展战略合作,通过整体谋划,战略项目和具体项目合作与交流,积极创新合作体制机制,营造良好的软硬环境,促进区域教育和谐发展,提升区域内教育的竞争力。

三是建立局校(所)间战略合作机制。充分利用和发挥区域内高等院校的资源优势,促进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与四川师范大学签订了教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在教育科研、教师培训、素质教育、大学生实习就业等方面实现优势互补,将有效整合行政部门的资源优势和高校的智力优势,促进高师院校为地方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做贡献。与成都大学共建统筹城乡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不断增强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加强统筹城乡教育的决策咨询研究。青羊区依托中央教科所的优势和力量,整体谋划和提升区域教育水平。

四是积极引进境内外优质资源落户。由市政府投资1.8亿元建设,占地260亩,美国梅里塔斯国际教育集团全权办学的乐盟国际学校(成都)今年秋季顺利开学;争取国家汉办支持,特批20名城乡学校骨干教师纳入对外汉语教师资源库。高新区采取引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办法,引进台湾大地幼儿园、新加坡阿波罗爱儿坊幼儿园等,在区内开办了连锁幼儿园;成华区通过内引外联发展战略,引进北大附小、北大附中等名优资源,成立北大附小英语特色学校和北大附中外语学校,引进美国加州阳光幼儿园入驻龙潭同乐社区,加盟标准化幼儿园。

市教育局工作总结(三)

一、注重区域整体发展,不断提高教育现代化实施水平

继续把推进教育现代化作为全局性工作和任务的重要内容,坚持发展不动摇。全市所有乡镇都通过了教育基本现代化达标乡镇评估验收,并在此基础上,将建设重点由学校、乡镇层面转向市(县)、区的区域层面,加大了区域教育现代化的推进力度。拟订了《常州市实现区域教育现代化实施规划》,扎实推进全市教育现代化建设。

全面实施《常州市教育信息化建设五年规划》,全年新增校园网73个(全市达到151个);完成常州教育网改版工作,每月点击数超过25万,教育局机关、教研室等基本实现无纸化办公,常州城域教育网完成论证并启动建设,钟楼、新北、天宁区教育信息中心及学校完成虚拟主机托管;网上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不断加快,容量已达250G,25万个文件,500部视频资源;举行第三届职业学校多媒体课(学)件评选、全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设计评比、运用信息技术开展研究性教学成果展评和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论文评比活动,组织参加全国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学与教评比获一等奖1个、二等奖6个、三等奖1个;召开常州市教育信息化推进会暨教育技术工作会议,对教育技术装备与管理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全市近万名中小学教师通过了第二轮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考核,全市所有乡镇中心小学高年级和农村初中开设信息技术课,职业学校均将信息技术应用列入必修课程。

加大窗口学校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强现代化学校、示范(重点)学校的建设。全市新增省级示范实验幼儿园8所(使全市达到32所)、省级实验小学13所(使全市达到46所)、省级示范初中10所(使全市达到34所)、省级重点高中4所(使全市达到23所,其中国家级示范高中8所),首次评选市级模范学校34所,并向省推荐第四届模范学校17所。

继续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新村配套学校常州市勤业中学一期工程顺利完成,正常开学;常州外国语学校外籍专家楼、正衡初中教学办公楼、职教中心信息教育中心、少年宫二期工程主体工程按期峻工,北郊中学初高中分离方案论证确定,此外,武进新苑高中一期工程、新区国英小学二期工程、溧阳职教中心一期工程、金坛金沙中学建设工程等稳步推进、按期完工。

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加强。 全年组织教育管理干部、教师出国(境)考察、培训69人次,接待国(境)外教育团组21批、计80余人次来访;暑期组织500余名中学生参加境外夏令营、冬令营活动,组织常州市一中、三中分别与韩国南杨州市、英国埃塞克斯郡开展师生友好交流;新通过聘外资格学校4所(使全市达到27所),新聘外教84名,新通过中外合作办学项目4个;适应全市外向型经济发展,妥善安置了30余名在常外籍人士子弟就读。

二、统筹协调各类教育,不断提高教育事业的发展水平

强化两基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全市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达97.25%;高标准高质量实施义务教育,小学和初中的入学率、巩固率分别达100%、99%以上;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全市应届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一级学校的比例达95.37%。××年,我市高考又创佳绩:省常中张璇同学以685分成绩位列全省第一名;我市高考万人进线率、市区本科上线率、平均总分等指标名列全省前茅;在全省总分名列前20名的考生中,我市(含金坛、溧阳)占了1/5;本、专科总录取率为85.85%(其中,市区为90.23%,武进为89.61%,金坛为79.85%,溧阳为77.89%),比去年增长5.65%;全市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40.03%。

职业教育进一步发展。进一步加大职校招生宣传力度,引导合理分流,继续面向苏北地区、西北安康地区招生办班,扩大了重点职业学校的招生规模;全面施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扩大课程分层教学面,并取得阶段性成果;职校生中级工达标率达99.1%,一次就业率达96.39%。1662名职校学生参加全省普通高校单独招生考试,1599人被录取,本科达线率、十二个专业总分、平均分、600分以上人数比例、总录取率(96.2%)、本科录取率(28.5%)等均居全省第一。

高等教育取得突破性进展。常州大学城首期建设工程全面启动;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升格成立,使全市高职院达5所;在职校与大专院校联办五年一贯制高职的基础上,刘国钧职教中心、武进职高、西林职高等又经省厅批准开办特色优势专业五年一贯制高职教育;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全国着名高校远程教育校外站点先后落户我市;常州职业技术师范学院更名为江苏职业技术师范学院,江苏石油化工学院更名为江苏工业学院。

终身教育体系逐步建立。制订《关于加强社会力量办学管理的若干规定》,对91家社会力量办学机构规范办学和教学质量进行评估检查,对218家社会力量办学机构进行年检;全年共组织1.5万人参加全国成人高考,比去年增长14.64%,1.3万名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参加全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旨在为市民学习提供菜单式服务的常州市民学习信息服务中心完成建设,投入运行;建成8个市级(其中3个省级)5122教育富民工程示范基地;完成各类成人培训45.1万人次。全面开展普通话培训测试,全年完成普通话培训公务员2500人、教师2300人,普通话测试公务员2400人、教师2100人,组织第五届全国推普宣传周活动,推普宣传电视片《龙城雅韵》获省最佳专题片第一名。

三、锐意进取,全面提高素质教育实施水平

1、加强行政推动,全面实施课改

××年秋季起,全市义务教育阶段起始年级和起始学科全面进入课程改革实验。年初,我们召开了全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动员大会,审批确定了首批××余名课改实验教师,制订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意见,积极组织相关学科新大纲、新教材的学习和培训工作。邀请近100名国家级课改专家(课程标准制定者)来常讲学,课改实验教师接受小学语文、小学数学、小学科学、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初中语文、初中数学、中小学体育等学科培训1.5万人次、通识培训3500多人次;举办暑期校科级干部培训班,对学校领导进行课改知识的全员培训,并组织走进新课程书面考核;组建12个新课程课题研究组,分六组对全市新课程实施情况进行调研;定期出版《常州市课程改革动态》,加大课改宣传,加强课改交流。

2、加强教育科研,实施课题带动

各地各校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意识得到进一步强化。在确定467项国家级、省市级教科研课题的基础上,设立了325项青年教师研究课题,32个省级电教课题全部结题;面向教育系统,公开招聘兼职教研员24名,壮大了教科研队伍;确立了省常中等35所学校为首批常州市教育科研基地;组织召开了苏锡常镇扬五市高三语文研讨会和××年高三各科复习教学研讨会,对高三3+××科目设置改革的研究,得到了国家考试中心和兄弟省市教研部门的重视和好评。召开全市高中教学工作会议和初中教学工作会议,制订关于进一步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负担的若干意见和课程实施评估方案,开展减负检查写实性通报,加强了教学管理、课程管理和常规管理。

3、加强特色教育,促进全面发展

成功举办全市中小学特色教育校长论坛;举行市十七届育苗杯田径比赛、健美操比赛、各种球类比赛、世纪印象常州市教育系统艺术作品展、校园整台文艺节目汇演、常州市首届青少年科技节,举办常州市中小学英语口语大赛,并在全省比赛中获一等奖2个、二等奖6个、三等奖1个,积极组织参加省金钥匙科技知识竞赛和未来科学家科技知识竞赛,分获中学团体一等奖和小学团体三等奖,组织全市18所中专、职校345名学生参加第二届职校学生五项技能比赛,组队参加省第二十二届珠算技术比赛并获团体二等奖,有力地推动了素质教育的实施;参加省十五届运动会青少年部比赛取得优异成绩,充分证明了体教结合工作已初见成效。

4、加强正面引导,切实转变观念

积极稳妥地做好各项招生考试工作,切实转变观念,为课改提供环境保障。编制市区各小学施教区图,依法规范就近入学。做好招生宣传工作,正面引导分流。着力做好三篇文章:家门口的学校很精彩、择校要理智、高考不是独木桥,较大程度上缓解了择校热。在重点普高录取前,举办中职招生咨询市场,使大部分预计在普高分数线下的考生及早明确就读方向,理智地选择职业类学校。继续实施将省重点高中公办计划30%的名额分配到各初中校的做法,并在去年2所重点高中试行的基础上,扩大到全市12所省重点高中。

5、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德育工作的有效性

××年是我局确定的德育工作研究年。为此,我们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增强德育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深入调研,召开全市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开展青少年文明网上行活动、626禁毒征文比赛;组织高三毕业生向家乡人民献爱心义务献血活动,举办暑期优秀学生干部夏令营;开展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研和第九届高校思想政治年会论文评比,组织高校第二次邓小平理论公开课活动;举办喜迎十六大少年儿童讲故事比赛。修订《常州市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手册》,制订《关于加强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工作意见》,组织评选职校德育工作优秀论文。通过不懈努力,全市中小学德育工作体系初步形成,德育工作者队伍素质不断提高,德育载体日益丰富,一批德育基地相继建成并发挥积极作用,德育工作内容和形式不断得到拓展,德育工作的先进典型不断涌现。

市教育局工作总结(四)

20××年,全市教育系统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八大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建设三生融合幸福温州的决策部署,以和谐教育幸福师生为核心价值,以统筹兼顾为根本方法,以改革创新为发展动力,围绕一个目标,紧抓两大重点,推进三项工作,年度工作目标高质高效完成,实现教育事业健康持续发展。

一、事业发展与目标完成情况

(一)学前教育:幼儿园1554所,比上年减少8所,3-5周岁幼儿304768 人,比上年减少3063人;园均规模214人,比上年持平;35周岁幼儿入园率达96.7%,比上年提高0.09个百分点。

(二)义务教育:小学615所,比上年减少10所;在校生602532人,比上年增加9472人;入学率99.99%,与上年持平;在校生巩固率100%,比上年提高0.01个百分点;毕业生升学率100%,与上年持平;校均规模980人,比上年增加31人。初中354所,比上年减少3所;在校生236784人,比上年减少5426人;入学率99.90%,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在校生巩固率99.98%,比上年提高0.01个百分点;校均规模669人,比上年减少10人。

(三)普通高中教育:全市普高中数从上年的126所调整到今年的123所;在校生142367人,比上年减少11244人;普通高中招生42649人,初中毕业生升入普通高中的比例为54.50%;校均规模1157人,比上年减少52人。高中学校(不含技校)招生64609人,普通高中与职业学校招生比例为1.30︰1。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为96.47%,比上年提高0.36个百分点。

(四)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不含技校):职业学校62所,在校生71517人。其中,职业高中57所,比上年减少4所,在校生68478人,比上年减少13375人;普通中专1所,在校生2385人,比上年增加832人。成人中专4所,在校生654人,比上年减少704人。中等职业学校招生21960人,职业学校校均规模1154人。完成成人农村预备劳动力(暨双证制教育)培训9626人,完成计划数的106%。新建社区学校(学院、分校)39所,创建市示范社区学校5所,市一级社区学校13所,市二级社区学校32所。

(五)高等教育:普通高校7所,在校生7.7万人,比上年增加0.2万人。成人高校1所,在册生2.8万人,比上年增加0.2万人。远程教育站点46个,在册生1.57万人。电大开放式教育在册人数1.6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49.5%。

(六)教师队伍建设:幼儿园教师22286人,比上年增加494人;学历合格率99.28%,比上年增加0.56个百分点。小学教师32687人,比上年增加758人;学历合格率99.66%,比上年提高0.11个百分点;专科及以上学历比例89.93%,比上年提高2.6个百分点。初中教师20953人,比上年减少199人;学历合格率99.26%,与上年持平,本科及以上学历比例85.17%,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普通高中教师10759人,比上年减少159人;学历合格率98.38%,比上年提高0.33百分点;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比例6.24%,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职业学校(不含技校)教师4425人,学历合格率92.52%,比上年提高1.88个百分点。

(七)教育装备信息建设:全市教育装备总值增加2.10亿元,生均装备值增加250.63元,生均图书增加2.34册,教学仪器设备达标学校比例96.07%。公办普通中小学班级多媒体配备100%,学校入网率100%,光纤入网率99.41%,校园网建有率99.12%,学校网站建设率94.8%,生机比4.91:1,新增网络教育教学资源150G。

(八)教育基本建设:完成市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规划(2009-2016)项目,投入资金23.86亿元,加固和迁扩建项目1397个,建筑面积1978276平方米。2016年,完成投资额2.05亿元,加固和迁扩建面积195383平方米。

二、主要做法和成绩

(一)围绕一个目标,事业发展惠民生

一年来,温州教育工作以实现教育现代化,办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实现各级各类教育更加协调发展。

加快学前教育上等级。贯彻落实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创评学前教育先进(达标)乡镇(街道)22个,其中12个已由市人民政府命名授牌。创建省等级幼儿园109所,其中省一级7所、省二级15所、省三级87所,超额9所。等级幼儿园在园幼儿覆盖率为72%,乡镇(街道)建有等级中心幼儿园率为93.07%。新、改建公办幼儿园17所,超额2所。新增学位5000个,优质资源惠及2万名幼儿。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县创建,龙湾区、洞头县8月通过省级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评估验收。创建省级标准化学校上半年88所,下半年147所,全年合计235所,超额完成56.7%。创评市义务教育办学水平评估一级学校46所。

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科学合理调整普通高中校网布局,16所普高停止高一招生,全市普高数减少为102所。优先保证新课改人财物专项经费,做好深化普高课程改革工作,召开动员大会,制定实施方案,开展试点工作,确立四大类选修课程的基地学校42所,组织申报省普通高中特色示范学校11所,占普通高中学校总数的8.66%。

加快中职教育集约化发展。全市中职学校由72所整合为62 所,超额完成4.62%。创建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国家级1所、省级3所;5所通过省一级转评,11所通过省二、三级评估。创建实训基地(学研联合体)国家级2个、省级5个;市级骨干专业、新兴专业17个、实训基地2个,超额完成140%。积极推进重点职校建设,启动五年一贯制职业教育试点。全国、全省中职学生专业技能比赛创历史最佳成绩。

加快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积极谋划高等院校空间布局,根据市委市政府决定,职业教育基地整体置换至丁山围垦区,目前已完成新的基地控规调整和概念性规划设计方案,并对新地块进行矿渣填筑。推动在温高职迁扩建,做好温州医学院仁济学院等三个独立学院接受教育部验收评估工作,牵线举办温职院永嘉学院、温职院瑞安学院。开工建设温州肯恩大学,首批招生204人。根据陈德荣书记批示,制定《关于加快我市高等教育发展1+5实施意见》和《关于加快我市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1+6实施意见》代拟稿,筹备召开全市高教、职教发展大会。地方政府促进高职发展综合改革试点经验全国会议推广。

完善成人教育体系。实现207所社区学校依托学校办学,建设温州市终身学习在线。广泛开展社区教育培训和娱乐健体活动,积极开辟温州社区大学老年学习苑。创建乡镇(街道)社区学校39所,超额完成42.86%。新增示范社区学校(分校)5所、市一、二级45所,乡镇(街道)社区学校覆盖面达到78%。

(二)紧抓两大重点,理念落实正方向

一是提高教育质量。树立人人发展、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终身发展科学教育质量观。坚持德育为先,加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深入开展学雷锋精神 展青春风采教育活动。开好开足课程,开发并实施初中《论语》选读本、小学《三字经》、《弟子规》读本、幼儿园《温州娒说童谣》等地方教材;评选精品课程184门,评出精品课例607项,设立学科教研基地158个。打造高效课堂,做到备课从严,上课尚实,作业求精,辅导务全,评价树正。推行常态化随堂听课,倡导领导干部蹲点听课,校长带头听课;开展班主任走进学生心灵,走进学生家庭家访手记评比。开展全市中小学学业质量合格率调研抽测,强调合格率和后20%。加快实施学生实践基地建设工程,启动建设基地4个,建成基地4个,各基地累计开发完成37门综合实践课程,年接待学生12.5万人次。市学生实践学校获中央财政3000万专项补助。实施特色品牌学校建设工程,创评市局直属学校特色品牌学校6所,认定特色项目学校182所。普及青少年校园足球运动,推进校园营养餐工程,建立健康标准检测结果校内公示机制。打造艺术教育的温州品牌,省中小学艺术节获一等奖23个,9支队伍全国展演,居全省榜首。2016年,我市高校文理科上线考生共41866人(不含艺术、体育、高职单考单招上线人数),文理科总上线率为83.24%,上线人数连续13年保持全省笫一。

二是促进教育公平。启动教育现代化县(市、区)创建工作,下发《关于创建教育现代化县(市、区)的指导意见》,制订教育现代化县(市、区)创建工作方案和分年度实施计划。优化基层教育设施布局,加大农村学校建设力度,确保农村教育经费投入,推进农村薄弱学校改造工程和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创建。扩大优质学校辖区,扩面优质资源,启动市局直属学校初高中分离办学。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就近、免试、免费入学,原则上不跨县(市、区)招生,不招收特长生,各校所招学生常态分班;普通高中择校生按志愿录取,择校生比例降到20%。出击减负组合拳,开展减负工作大督查,加强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计划执行督查力度,确保义务教育阶段开足开齐课时。规范和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委员会建设,加大校外培训机构的整顿管理。加强教育乱收费案件的监管和查处力度,教育乱收费投诉件同比下降42%。促进师资均衡,采取城镇和农村教师分类考核、分别评审办法,确保农村学校中高级教师的通过率原则上不低于城镇教师。健全资助政策体系,全年资助幼儿、学生234884人次,资助金额14782.20万元。推进小班化教育,全市农村小班化试点学校初中达80%、小学达90%,优质资源共享面正逐渐扩大。加强引进人才子女就学保障,贯彻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坚持两为主政策,2016年,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共接纳新居民子女入学23.8万人,占全市义务教育在校生总数的29.2%,入学率达99.98%。加强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工作,成立市特殊教育随班就读指导中心,全市领证6-14周岁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86.71%。

(三)着力三项工作,强基固本助发展

一是全力推进教育改革创新。深入实施国家民办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建立联席会议和督查考核制度。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激活干部干事创业的活力。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开展温州市华侨职业中专等12所学校试点工作。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开展基于深化普高课改背景下的课堂教学研究,推进自主选课制、走班上课制、学分制评价等教学改革。率先全省推行标准化考点建设,共投入3300万元,建成考点82个,指挥平台93个(包括1个市级平台、10个县级平台、82个考点平台),实现我市考生在标准化考点、试场考试的全覆盖。积极引进教育考试国际品牌,市考试院成为浙江省第二家雅思考试点。建立学校安全工作约谈制度,强化主体责任。率先全省将教师伙食补贴和食堂临时工工资列入财政预算内资金保障,提高师生伙食质量。率先全省推行中小学校园收费系统,实现阳光收费。

二是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坚持师德为先,成立师德培训基地,全市64名在职省特级教师签署减负承诺书。注重业务提升,加大县级教研师训部门整合,成立温州市中等幼儿师范学校,加强幼儿教师培养工作。实施名师工程,开展三个层次骨干教师培养项目、百名领军教师高端研修项目,举办名师大讲堂。评选市师德楷模100名,评选1000名第三批市学科骨干教师。完成年度16500名教师90学时培训任务、1200名市级骨干教师培训任务和125名领军教师研修任务。开展10万教师学科素养提升全员培训,组织7万名在职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学科素养测试,深入推进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创建市级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基地学校30所。在农村学校组建50个名师工作室,培养500名学科带头人。促进骨干教师流动,组织100名骨干教师到薄弱学校任学科指导员、120名到民办学校任教;110名薄弱学校教师到优质学校挂职学习。优化师范生考录办法,严抓教师招聘工作。加快教育开放与合作,推进省千校结好活动,结好学校57对,推进高中合作办学项目和对外培训合作。注重教师身心健康,市教职工健身排舞大赛并参加省教职工健身排舞大赛荣获特等奖。关注困难教师群体,慰问困难教师1399人,发放慰问金408万余元。

三是着力推进学校基本建设。统筹整合现有教育资源,重点加强乡镇(街道)和农村新社区的教育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推进乡镇(街道)中心幼儿园和农村新社区等级幼儿园建设。重点突出市本级工程建设项目,今年安排33个(原定39个,后因故取消或暂停6个),目前在建15个,前期18个。累计实际完成投资7.3886亿元,比2016年的3.36亿元提高了119.8%,增幅达历年之最。推进招商引资一号工程,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县(市、区)共排除危房面积16.64万平方米,改造破旧房面积14.5万平方米,新增校舍面积41.87万平方米。积极打造教育投资融资平台,做好存量资产转增资本金和资本公积工作。2016年,集团注册资本金到位16亿元以上,增加资本公积10亿元左右。承担17个政府建设项目投融资任务,总投资额61.84亿元,年度投资额11.57亿元。全市21.53%学校通过标准化实验室验收,新创建市示范实验室14个;20.1%学校通过标准化图书馆(室)Ⅱ类及以上标准验收,投入经费3330万元。实现全市公办普通中小学班级多媒体1:1配备和校园网全覆盖。圆满完成中小学教育信息化达标学校创建工程,创评Ⅰ类达标学校489所、Ⅱ类达标学校515所,达标学校占学校总数的88.6%。创建市级中小学示范数字化校园20所,其中12所学校参与创建省示范数字化校园。推进视像中国(V-china)和一对一移动学习项目试点,实现温州教育城域网与省教育计算机骨干网整体接入。

(四)加快改革步伐,创新发展出成绩

一是民办教育综合改革深入推进。全面完善制度,增补金融支持优惠办法等5个配套文件,形成1+14升级版民办教育综合改革政策体系。着力落实政策,完成100所试点学校分类管理,创建20所窗口学校,设立民办教育专项奖补资金6610万元,落实政府购买教育服务,测算资金达1.86亿元,首批8个教育引资项目进展顺利。赢得广泛赞誉,温州全国民办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得到国家、省等有关领导的充分肯定,引来全国30多家媒体的深度报道、50多个省市的考察学习。全国民办教育发展大会在温召开,形成温州民办教育改革领跑全国的新局面。温州市教育局获全国第三届地方教育制度创新奖

市教育局工作总结(五)

20××年度,全市教育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认真贯彻落实新一届政府工作报告中对教育的要求,紧扣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这个大局,高举教育现代化和素质教育两面旗帜,遵循教育内在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化综合改革,加快转型发展,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和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得到进一步提升。

(一)突出教育民生,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全市教育经费总投入预计244亿元,增长18%。全市新建和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137所,新增公办学位7.4万个。全市317所小学、180所初中的均衡发展情况先后通过市级复核、省级督导。江苏省苏州第十中学、江苏省常熟中学等5所学校成为省第二批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吴县中学、盛泽中学等6所高中通过省星级高中复评。全市中小学校安工程竣工面积超过50万平方米,总投资达50亿元。全市有79所学校荣获省平安校园,新增符合国际标准的校车289辆。苏州市区24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凭教育E卡通免费乘公交、地铁达到3000万人次。市轻工业学校合并、市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市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改扩建工程全面完成,市高等幼儿师范学校迁建、市老年大学改扩建等工程全面启动。

(二)立足转型升级,服务能力显著提升。省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建设进程加快,新增国家中职改革发展高水平示范学校2所,省四星、三星级中职学校各1所;新增12个省精品专业,获批23个省现代职教体系建设试点项目,获得全国、省职业技能大赛金牌71枚,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社会经济产业结构不断吻合。高等教育资源量质齐升,苏州大学研究生院正式成立,老挝苏州大学正式招生开学,西交利物浦大学获批开展研究生学位教育,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落户张家港,昆山杜克大学(筹建)、苏州大学-滑铁卢大学纳米技术联合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中法学院、乔治华盛顿大学中国研究院等揭牌成立,苏州科技学院天平学院落户吴江滨湖新城开发区。创建省标准化社区教育中心6个,省标准化村(居)民学校67所,现代农民教育培训达125万人次,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5.28年。

(三)抓住关键环节,队伍建设持续加强。加强师德教育,开展走进家庭,走近学生集中家访月活动,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家访工作的意见》,推动家访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全市有39405名教师访问了237616户学生家庭,活动当选为2016年度苏州精神文明建设十佳新事,全市20名教师被评为市劳动模范,1名教师荣获省十佳师德模范、14名教师荣获省师德先进个人。在全省率先成立教师发展中心,组织市级以上各类校长、教师培训达到3万人次,500多名教师在省级以上教学基本功大赛、信息技术应用比赛中获奖。加快名优教师培养,9名教师被评为姑苏教育人才,34名教师被评为第12批省特级教师,279名教师被评为市中小学学科带头人,21位教师被评为优秀双师型教师。积极完善承包式帮扶、置换式流动、小区域流动等校长或教师流动机制,3100多名校长或教师在区域内合理流动。吴江市教师进修学校、太仓市教培研中心成为省首批示范性县级教师发展中心,苏州市教育局、张家港市教育局、昆山市教育局被评为省教育人才工作先进单位。

(四)坚持育人为本,素质教育全面实施。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首,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84名学生被评为省三好学生、19名学生被评为省优秀学生干部、8名学生被评为省美德少年,3所学校被认定为省中华经典诵读基地学校;网上家长学校网站访问量达516万人次,林老师咨询超过6000人次,苏州市教育局被表彰为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集体。课程改革成效显著,全市普通高考本二上线率达44.32%,录取率达95.79%,位居全省第一;对口单招考试本科上线率达44.3%,连续多年名列全省前茅。深化实施阳光体育运动,加强学生体质监测、学校艺术教育和科技教育,荣获全国青少年校园青春健美操比赛总决赛团体特等奖,包揽省第二届阳光体育节所有团体冠军;16名学生获得市首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23个项目获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6所学校被命名为第二批省级青少年科学教育特色学校。

(五)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开放继续深化。深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苏州中学南京大学2+4六年贯通匡亚明实验班和伟长实验班成功举办。深化招生制度改革,热点高中指标生定向分配比例不断扩大,各类招生更加公平、公正、阳光。深化教师人事制度改革,各地奖励性绩效工资考核办法不断完善,工业园区率先推行校长职级制。改革干部人事制度,常熟市、吴江区、吴中区、相城区等地区先后开展了校级领导竞争上岗工作,全市有200多名干部通过竞争走上领导岗位。探索教育评价制度改革,研制并试运行中小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系统,积极开展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第三方评价和教育满意度测评。教育督导工作不断加强,市政府教育督导室被评为全国教育督导先进集体。推进优质资源共建共享,苏州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拥有2200多节名师同步课堂,点击量已超过百万;常熟龙芯数字化移动课堂建设与应用成效显著;苏州教育门户网站、昆山教育网站荣获省十佳教育网站。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全国首个高等教育国际化示范区揭牌成立,新增国际友好学校20多所。

(六)强化服务意识,教育形象不断优化。加强基层组织建设,108个直管基层组织定级为强,83个直管基层组织定级为较强,14个教育系统基层党组织受到省委教育工委和市委表彰。建立局长值班制度,成立教育惠民服务中心,接待来访市民1000余次,电话咨询4000多个,来信1000多件,办理寒山闻钟论坛帖子900多条,群众表示理解、满意或表示感谢的帖数超过80%。成立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各类学生资助目标人群实现全覆盖。加强关工委工作,7个县(市、区)通过常态化建设考核验收。出台《苏州市中小学校伙食费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中小学学生伙食费标准及管理规范。加强政风行风建设,重点整顿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辅材料征订不规范和家校通、校讯通使用和管理不合理问题,完善了教辅材料目录公示、限量限价制度等制度,争取到家校通等收费价格的下调。在今年全市11个公共服务部门政风行风评议中目前名列前茅.

市教育局工作总结(六)

一、整合资源促公平,逐步提高办学条件现代化水平

(一)校安工程按要求如期完成。今年是校安工程收官之年,在市校安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根据省厅要求和校安工程实施情况实际,科学合理做好校安工程规划调整工作,上报《舟山市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20××20××年(修订)规划》,狠抓落实,加大督促。截止20××年底,我市所有列入校安工程规划的项目均已全部完工,总竣工面积75.74万平方米,总投入21.65亿元。

(二)学校布局和功能定位调整全面推进,重点校建项目进展顺利。各县(区)大规模学校布局和功能定位调整基本完成、日趋合理,有限教育资源利用率不断提高。新城总投资3.5亿元、建筑面积8.48万平方米的舟中新城校区以及改建中的舟山二小、新民学校于20××年春季和秋季相继完工并投入使用,大成中学和舟山第一初中合并办学,新城区域教育布局更加完整。舟职技校旅游实训楼装修、舟山船舶工业学校及舟山幼儿园改造工程等项目均已完成;定海一中体艺中心及图书楼、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教育学院二期、杜家岭六期幼儿园、舟山技师学院等加快办理,各项重点校建工程稳步推进。

(三)教育现代化县区创建和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不断加强。贯彻落实《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全省教育现代化县(市、区)评估工作精神,以推进教育优质均衡为目的,扩大了标准化学校创建达标率及标准化学校档次的提升。出台《中共舟山市委办公室舟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教育现代化县(区)创建工作的通知》和《舟山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关于加快全市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意见》。目前,普陀、岱山、嵊泗三个县区基本达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要求;全市20所义务教育阶段标准化学校申报单位达到标准要求,报省教育厅备案;全市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率为46%。

(四)教育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设备配备较大进步,信息化教学较为普遍。一是结合《智慧舟山暨舟山市十二五信息化规划(草案)》讨论,制定并修改《舟山市中小学十二五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草案)》和舟山市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标准。2016年,各校拥有计算机20394台,生机比4:1,师机比1:1。公办中小学校校有计算机教室和图书馆(室),班班有多媒体,20 所学校拥有微格教室,比省计划提前两年。二是全面完成省第二轮农远工程舟山项目,实质性推进教育城域网建设。完成舟山教育学院网站资源库、教师继续教育信息管理系统、网上阅卷工作系统、名师工作室和社团建设网络平台开发建设及管理工作,并与浙江移动舟山分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岱山县成为第二个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全覆盖县区(东阳第一个)。三是把握当前教育信息化发展前沿,积极组织7所中小学参加长三角名校网络第二次结对;完成了省高中选修课网络课程(舟山中学、普陀中学、普陀三中)建设工作;加强新建舟山二小教育装备(信息化)规划与实施工作。舟山中学和沈家门一小列入国家信息化试点学校。

二、优化结构夯基础,不断提高育人模式现代化水平

(一)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市政府审议通过《关于进一步推动普通高中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意见》,标志着以统筹规划、分级管理、分类指导、合理定位、多样发展为发展思路的我市普通高中综合改革正式启动实施。通过撤、并、停、联四种整合方式,全市确定普通高中10+3新布局,促进不同区域、不同特色学校科学定位。彻底完成了高中段国有民办学校转制工作。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舟山中学在原有创新实验班基础上,中美双文凭Ap课程实验班 9月正式开始授课,教育国际化迈出实质性步伐。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进一步深化,成立了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和专家指导组,指导各普通高中制定完善课改方案及三年选修课程建设方案,汇编全市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建立会议联席制度,强化了教师队伍建设、课程建设、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以及校际协作机制,形成全市有组织、有计划、有保障、有监控、重协作、重多样化服务的课程改革新局面。积极支持普陀三中成为浙江省技术、技能类特色普通高中试点学校。

(二)职业教育专门化发展。对接新区建设,全面实施《舟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若干意见》,职业教育专业化方向明确。一是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不断加强。舟山市技工学校正式通过省验评,舟山技师学院建设完成阶段性目标,全市中等职业学校等级评估通过率达71.4%,接近教育现代化评估标准要求。二是专业化、国际化进程加快。涉海类专门化专业建设得到加强,在大力办好四大类专业基础上,港口物流类专业适时新增报关与国际货运方向,临港工业类专业增设港口机械运行与维护方向,海洋旅游类专业增加国际邮轮乘务方向。普陀职教中心与德国柏林职业教育集团合作办学,招收数控技术应用和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167名。三是推进职成教一体化建设。建成舟山市终身教育网,总访问量达近4万人次。全市中职学校开展社会人员技能培训12862人次,社会培训人数与全日制在校生人数比达到1.5:1以上。四是推进乡镇成校标准化建设。小沙等7所成校成为第二批四星级乡镇成校,市四星级成校发展到12所,开展各类培训12万余人次。五是加强实训基地建设。舟山市技工学校被评为省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舟山职业学校获批成为国家示范学校立项建设学校,全市国家级重点职校4家,优质职教资源覆盖面达到86%。招收双证制学员3023人,超额完成省定指标。六是强化做学合一、工学交替教学模式,职校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中职毕业生就业率保持98%以上。20××年省中职教师和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16项,创历年来最佳成绩。

(三)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一是扎实推进阳光招生,严禁择校收费现象。彻底完成义务教育阶段国有民办学校转制工作,科学划分新城区域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区域。制定出台了《舟山市义务教育招生工作意见》和《舟山市治理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择校乱收费工作方案》,全市各县(区)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生比例均控制在5%以内,其中岱山县实现零择校。严格落实学生学籍管理规定,公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起始年级班额控制在省定班额内。二是推进新城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制定下发《新城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实施意见》,建立完善南海教育集团理事会议事制度,推进四统一教师管理机制,开展各层面校际联动。三是在新城地区新办一所九年一贯制公办民工子女学校舟山市新民学校,目前,学校正着力以爱与责任培植教育特色,个性化帮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读好书。四是推进一校学校特色创建,深化书香校园和学生精品社团建设。全市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60%以上已通过实际书香校园验评。

(四)学前教育普惠化发展。全面实施《舟山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以提供广覆盖、保基本、有质量的学前教育服务为目标,全力推进学前教育快速健康发展。乡镇政府办学责任进一步落实,学前教育财政投入不断增加。建立了基数+增长+专项公用经费保障机制,乡镇标准化中心幼儿园创建力度不断加大,50%乡镇通过学前教育示范(达标)乡镇验收,全市省三级以上幼儿园数量比例和适龄儿童接纳率均超过70%。按照集团化办园策略和名园办民园办园机制,组建了舟山幼儿园教育集团和舟山市机关幼儿园教育集团。促进优质学前教育资源满覆盖,提高集团内民办幼儿园办园质量,其中檀树北区幼儿园和冬兰幼儿园升格为省二级幼儿园。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强化《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学习研训和教学指导,完善评价体系,有效解决小学化问题。开展了规范化幼儿园检查,办园水平稳步提高。全市学前教育三年入园率保持99.4%。

三、改革创新激活力,不断提高区域教育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一是推进人事制度改革,稳步推进新形势下教师职称评审工作改革。按稳定为基,绩效优先思路,积极探索学校满岗情况下职称评审申报新模式。全面研究提高教师准入门槛,建立完善资格考试、定期审核和教师公开选聘制度。推进教师有序流动,重点是推进中青年骨干教师向薄弱学校流动,城镇优秀教师到渔农村学校支教和渔农村学校教师到城镇学校上挂学习,深入研究和探索教师由学校人向系统人转变的有效途径和政策办法。二是开展非义务教育学校(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完善教师专业发展管理制度。探索实施以社区教育协理员形式为载体的教师退出机制,积极做好新教师招聘、代课教师清理、援疆教师选拔等师资调配工作。三是发挥骨干、名师作用,启动全市名师工作室建设和教授级高级教师评审工作。制定下发《舟山市中小学名师工作室建设与管理实施意见》、《关于开展舟山市中小学教授级高级教师职务评聘试点工作的通知。四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进一步做好新一轮师训工作,提升教师整体素质。2016年,全市教师专业发展培训总学时数715345,人均76学时,各项指标达到省教师专业发展绩效考核的优秀标准。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开展新区教育人价值观大讨论和育人成才先锋活动,堵、疏结合治理有偿家教,开展了全市首届青年教师擂台赛和学科领军人物培养工作,定海百名名校长名教师培养计划加大力度。

(二)普通高中招生制度不断完善。在评价制度上,推进中高考及招生录取改革与深化课程课改相适应的三位一体综合评价体系,落实优质高中向初中分配招生指标要求,切实缓解中小学学生应试压力。制订和出台了《舟山市2016年初中毕业学业考试与高中招生工作实施意见》、《普通高中保送生招生办法》、《舟山中学创新实验班招生办法》、《普通高中特长生招生实施意见》等招生制度改革文件,增加招生工作透明度。按规程组织做好了普通高中特长生、保送生和统招生的招生工作,全市确定五所重点普通高中为保送生招生学校,每所学校直接分配到初中学校的保送生推荐名额均达到各自招生计划的50%以上。重点普通高中计划内招生同等向向市外省内户籍考生开放。实行舟山中学在定海招生计划与市直属分离的单列计划,为控制择校,推进教育公平与均衡创造条件。

(三)素质教育载体日益创新。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战略主题,进一步强化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身心健康素质、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设在千荷实验学校的舟山市中小学综合素质实践学校自20××学年开始运作后,努力打造辐射全市的素质教育优质载体,成为国家公益彩票基金支持的首批国家级20家示范性实践基地之一。20××年,第二批舟山市中小学素质教育实践场所建设示范学校创建活动开展,9所学校获批成为市中小学素质教育实践场所建设示范学校。持续推进阳光体育运动,德育、体艺、科技、社团等活动载体进一步完善。组织中小学开展了(中央福利彩票公益金专项补助项目)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项目申报,全市少先队员党团队三旗传递和建设美丽新区,争做美德少年主题实践活动。

市教育局工作总结(七)

今年是十三五的起步之年,如果说五年看三年、三年看头年,那么,头年就要看开局,好的开局是成功的一半。半年以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召开的全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着力营造氛围、积聚力量,分解任务、明确责任、强化落实,努力在新一轮发展中谋好篇、布好局、开好头。

一是在促进教育公平上迈出了新的步伐。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石。我们以改制学校回归公办为契机,积极谋划、统筹考虑,将大泊中小学搬迁至实验学校、实验小学南门校区搬迁至本部,并合理调整部分义务教育学校施教区范围,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范围,最大限度地满足学校周边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与此同时,我们以招生制度改革为抓手,继续扩大热点高中统招生指标分配到初中学校的比例,并要求普通高中在招收择校生时按照志愿从高分到低分录取,进一步遏止择校热。在关注入学机会公平的前提下,我们深入探讨和推进教育过程的公平,在珥陵中心小学召开现场会推广小班化教学经验,进一步实践分层教学、合作教学、生本教学理念,引导广大教师努力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实现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的统一。

二是在完善教育体系上取得了新突破。教育体系的完善程度,体现了区域教育内涵的丰富性和深刻性。在发展好学前三年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和社区教育的基础上,我们大力推进幼托一体化发展,建立亲子教育研究共同体,并由云阳第一中心幼儿园面向全市幼儿园开展了早教进社区、亲子共成长活动,实验、正则、埤城、运河、访仙、界牌等幼儿园都围绕0-3周岁婴幼儿教育进行了尝试。六一期间,云阳幼儿园、实验幼儿园、正则幼儿园、云阳第一中心幼儿园、开发区中心幼儿园等专门为全市幼儿园提供了亲子活动观摩。我们努力实践国际化办学理念,省丹中在开设英语特色班和国际班的基础上成立了国际部,开通了国际合作办学的渠道。我们积极探索高等教育在××的实现形式,中等专业学校机电一体化专业成功申报为江苏省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办班点,为提高职业教育办学层次打下了基础。

三是在优化教育服务上落实了新举措。教育担负着服务经济的重任,也是文明社会的一个窗口。我们以提供优质高效服务为目标,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上,技工学校积极建设××市高技能人才培训中心,着力于培养企业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新上岗职工,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上,省丹中在全市范围进行了拔尖人才选拔,为优秀学生提供符合个性发展需求的多样化学习机会,培养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素质。在教育资源向社区开放上,我们通过座谈会等形式进一步完善考核方案,由鼓励推进走向规范推进,实现学校与社区教育资源的互动共享。与相关部门联合成立云阳镇社区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中心,丰富了社区教育活动内容,为居民身心健康构筑了防护墙。以村校共建形式推进校外教育辅导站建设,省关工委到大泊中心小学校外教育辅导站调研后给予高度评价,近期在我市举办现场会向全省推广了经验。在学校管理上,我们组织了教辅资料征订专项检查和学校食堂财务检查,最大限度地维护了学生和家长的利益。在教师队伍建设上,我们以片区为单位安排业务园长和骨干教师到片长所在幼儿园蹲点培训,提升了幼教师资水平;同时,组建第三届省特级教师后备人员培训班,并利用双休日开设名师讲堂,先后邀请于永正、王胜、袁浩、孙景华等教育专家到我市讲学,引领全市骨干教师专业化发展,朝着科研型、专家型教师努力。

四是在保障教育发展上建立了新机制。教育发展离不开良好的社会氛围,也离不开稳定的内部环境。我们积极争取人大和政协的支持,近期,人大专题调研了云阳幼儿园、南门幼儿园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政协围绕《××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落实情况分别召集了由相关部门以及幼儿园园长参与的座谈会,并实地考察了非法办园情况。与此同时,我们围绕学校(幼儿园)廉政建设、安全管理和维护稳定等方面工作与校长、园长签订责任状,逐步构建校长岗位风险防范机制。以庆祝建党九十周年为契机,深入推进践行师德创先争优,办人民满意教育活动,出台加强机关人员作风建设的硬性规定,以行风支撑校风、以教风带动学风,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以深入开展双创双争主题活动为抓手,对全市102个学校、幼儿园双创双争社会评议和电话采访情况进行反馈,并要求学校结合实际制订整改方案,进一步提升了教育行风建设水平。另外,我们还举行了马相伯教育奖励促进会首届励志奖和融锦集团助学基金的发放仪式,创设了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市特殊教育学校结合全国第二十一个助残日的庆祝,与市残联、广电集团联合举办春天驻我心文艺晚会,弘扬了扶残助残的社会风尚。

五是在打造教育品牌上凸现了新亮点。教育品牌体现的是区域教育以及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关系到区域教育以及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在活力课堂建设上,本学期以来,云阳学校举办了自然分材教学大型对外展示活动,镇江市教研室教研员、省内外一线教师以及机关干部四百多人参加了研讨交流活动。八中、实验学校分别举行了全程合作教学、四环节教学研讨活动,导墅中学三段五环式教学、后巷中心小学分层教学等也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实践探索,进一步丰富了活力课堂理论体系。在特色学校建设上,我们分别与文广新局、科技局联合举办了文保知识进校园活动和第23届科普宣传周开幕式暨科普文艺汇演,为学校文化建设和特色发展丰富了资源、提供了支撑。与此同时,三中以中德心理大学实践基地为平台,着力于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水平的提升,面向家长和学生开展了丰富多彩、行之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体现了针对性、实效性和普及性;另外,云林中心小学花毽作为地方传统体育项目被《××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汇编》收录,陵口中心小学面向全体师生和家长展示了技艺文化教育的研究成果,麦溪中心小学童话育人特色经验在镇江市小学特色建设发展与创新论坛上作了大会交流,江苏省名校文化研究中心领导实地考察了正则幼儿园办园文化,九中被确定为全国武术健身操试点学校,六中女足在全国第十一届中运会预赛中获得第一名并获得国家级体育传统学校称号,特色学校建设得到了深层次推进。在名教师工作室建设上,林伟民、史方志、吕同德、周炳兴、徐梦吟、袁晓鹤、蒋伟凤、汤建伟等名教师工作室立足本校、面向全市开展教学研讨活动,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张锁荣、陈跃红、蔡建良、邱向琴、侯建成等名教师工作室立足××、走向全省,进一步扩大了××教育的影响力。在教育网校建设上,我们借助于市级学科资源研发基地和名教师工作室的资源优势,从以资源建设为主转向以资源使用为主;同时,实验学校作为试点学校积极开展课题研究,网络课程在学校中的应用实验课题被确定为国家级重点课题,寻求了理论支撑和专家指导,丰富了教育网校内涵。在内涵提升创新项目实施上,我们召开了马相伯教育思想研究报告会暨追寻马相伯读书征文颁奖会,激发了广大教师研究××本土教育家思想的热情;开设了××市首届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培训班,为××市心理健康教育共同体建设提供了人才支持和理念支撑。华南实验学校集中教学、自主学习初中英语教学改革实验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效,在江苏省第六届时代英语杯英语风采大赛上多名学生获得优异成绩。

半年来,××教育在各位校长、园长以及机关干部的执着追求、不懈努力下,呈现出了百花齐放、百舸争流的喜人局面,得到了上级部门和媒体的高度关注。省教育厅副厅长丁晓昌专门考察了我市高层次教育的发展状况,国家督学、省政府参事祭彦加和省财政厅、省物价局有关领导专题调研了我市学前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上海市教委领导和专家专程学习了我市学习型社区和社区培训学院建设经验,湖南桃江县教育代表团参观考察了我市九年一贯制学校办学情况。我市学前教育经验被《人民日报》下属的《人民文摘》收编,《江苏教育报》等媒体宣传报道了我市未成年人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定向培养丹剧新苗、构建校长(园长)岗位风险防范责任机制等情况。《江苏教育》以《德智相融、活力无限》为题,刊登了正则小学课堂文化建设的思考与实践;《江苏教育研究》以《徜徉在自觉自悟的时空里》为题对六中觉悟文化进行了解读,同时在特色学校栏目分专访、透视、故事、评点四个板块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展示了界牌中心小学劳技教育特色。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走进镇江中央和省有关媒体采访团走进开发区幼儿园观摩和宣传了地方文化游戏活动。另外,我市还承办了由省教育督导团召开的督导工作座谈会并在会上作了经验交流;镇江市教育督导考核组对××市人民政府××年教育工作暨职业教育情况的督导评估和考核。华南实验学校承办了江苏省杏坛杯苏派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展评活动,实验小学承办了省教科院基地学校小语专题研究活动,六中承办了全国十一届中运会预赛江苏省三大球总结会和镇江市普通高中特色学校创建工作研讨会。实验学校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级重点课题实验基地、省丹中被省教育厅确定为江苏省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基地、正则幼儿园被省教师培训中心确定为江苏省幼儿教师研修基地、珥陵中心小学被南师大确定为教育科研基地。陈留庚副局长以及黄晨、邱向琴分别被省政府聘请为省督学和教育督导团学科专家组成员;朱禾勤、丁双六被省教育厅聘请为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学科专家组成员。朱万喜被省教育厅确定为第二批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并与王旭平分别在江苏省中小学校长培训班上作了专题交流,市特殊教育学校陈娇娜荣获全国第四届残疾人技能大赛刺绣第二名。

市统计局任务总结


市统计局工作总结(一)

一、突出重点,周密部署,全力服务经济建设

1.加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进程监测。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我市要在20××年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市委书记批示我局牵头开展统计监测工作。我局结合文件和批示精神,认真抓好现代化进程监测工作。一是举行了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统计工作怎么办大讨论活动,深入解读监测指标体系,进行比对,找出差距、分析对策。二是召开率先实现现代化、统计工作怎么办学习心得交流会,局负责人围绕主题做了《五个力给力我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交流发言,其他8名同志也进行了心得交流,全局每位同志都撰写了心得体会并进行公示。三是做好基本实现现代化统计监测工作。紧紧围绕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加强与部门的协作配合,强化进程监测,及时通报指标的实现进度,认真分析基本实现现代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目前已完成了2016年上半年统计和全年完成情况的统计监测工作。

2.全面推进企业一套表统计改革。自2月18日国家统计局实施企业一套表以来,我局通过多种措施积极推进企业一套表实施进程。一是加强宣传力争认识到位。通过报纸、电视台、网络等多种方式宣传了实施企业一套表的重要意义,要求企业抓住报送节点,面对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的现实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二是加强培训力争技术到位。分镇区召开企业一套表业务培训会议,下发《企业一套表培训指南》等培训教材,陆续对全市1200多家三上企业统计人员进行集中培训。三是加强督查力争措施到位。市政府分管领导、统计局负责人、专业负责人各级领导分组多次赴企业开展督查,要求相应措施落实到位。

3.城乡住户调查顺利并轨。根据国家统计局统一部署,20××年我市开展城乡住户调查一体化工作。一是提请市政府办印发了《关于做好全市城乡住户调查一体化改革工作的通知》,要求全市上下认真做好城乡一体化住户调查工作。二是抽选确定住户调查常规记账户。对全市20个抽中的调查小区3000户居民进行基本情况的摸底,在此基础上抽取其中的200个住宅并落实其住户作为日常收支调查户。三是及时组织召开一体化住户调查方案布置暨培训会议,切实抓好开户访问、数据采集、调查表审核录入上报以及新一轮常规记帐户的开户率、业务培训等各个环节,确保城乡住户一体化调查顺利开展。

二、创新思路,讲求实效,努力搞好统计调查

1.认真做好统计年定报工作。全面贯彻统计报表制度,加强对核算、农业、工业、投资、科技、贸易、城乡住户、劳动工资、人口等方面统计数据质量的审核和评估,各项统计年定报数据按时上报、如期公布,客观真实地反映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2.认真开展各项调查工作。我局今年分别开展了城镇住户调查、农村住户调查、全市采购经理调查、现代化万人评调查、社区建设满意度调查、与市旅游局联合召开全市住宿设施基本情况调查、与市纪委开展组织工作满意度民意调查、企业集团(上市公司)调查、劳动力调查、百村千户调查、党风廉政建设民意调查等16项统计调查工作,全年共完成调查问卷6400余份。

3.规范镇(区)地区生产总值核算工作。为了提高核算数据质量,客观、真实、全面地反映各地经济总量和结构状况,我局制定印发了《镇(区)地区生产总值核算办法(试行)》,统一界定核算范围,明确规定核算频率和数据发布使用,使核算方法简便易行可操作性强,核算结果客观真实。及时召开镇(区)GDp核算业务培训会议,要求规范镇(区)GDp核算方法资料来源和数据发布。

4.全力加强服务业统计。主要采取了五个一措施。一是一次梳理:对服务业网报单位、限上单位、200万元以上省级重点单位进行了一次大梳理,对于关、停、并、转的企业进行了合理的调整与剔除,对应统而未统的企业进行了布置。二是一个文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服务业网上直报统计工作的通知》,要求各镇区统计机构加强组织领导,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努力提高服务业网上直报的上报率和统计数据质量。三是一份通报:对各镇区服务业统计情况进行了通报,并以书面形式送达各镇(区)分管领导。四是一次学习:赴吴江市统计局学习了制度建设、考核评估办法以及如何提高服务业网报率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和有效措施。五是一次培训:召开了全市服务业统计工作推进会议,落实了服务业统计工作考核办法,进行了统计业务培训。

5.加强物流、文化产业统计工作。认真贯彻执行《市物流业统计调查方案》,及时完成物流业单位年报和季报工作。加强网上直报文化产业企业统计工作,认真对照文化产业统计报表制度,理清了文化产业统计分类标准、指标口径范围,通过清查,我市文化产业法人企业673家、产业活动单位66家、个体户464家,掌握了我市文化产业的基本情况。

6.高度重视能源统计。认真贯彻落实全市节能降耗工作目标任务,高度重视节能统计工作,积极探索能源统计方法制度的改革,进一步提升了全市能耗统计工作的水平,为全市节能降耗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保障。根据市政府《关于表彰2016年度节能工作先进单位、优秀能管员的决定》文件,我局荣获20××年度部门节能目标责任考核一等奖。

7.抓好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各项监测。每月认真比对国税库,详细排摸各镇区销售超2000万的新增企业,确保全年完成70家新进规模企业任务。根据省科技厅和统计局下发的《省高新技术产业统计分类目录(2016年修订版)》(苏科高[2016]332号),加强规模工业企业行业代码审核,积极对上争取,努力提高我市高新企业产值占比。主动配合经信委开展新兴企业认定入库工作,监测新兴指标的完成度,推进产业升级和现代化指标的考核。有针对性地选择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等热点难点问题,撰写了《我市在工业转型升级进程中的发展策略》、《市前三季度新兴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等统计分析。

8.顺利完成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核算试点工作。根据省局、市局安排,20××年我市承担了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核算试点工作。按照试点方案,我局进行单位清查,通过摸底,全面列举我市农林牧渔业服务活动各种业态和各种经营主体;对各种经营主体进行分类,确定调查样本;并对调查经营主体开展访问登记。我市顺利完成了本次试点工作,并在省局召开的试点总结会议上受到了肯定。

三、夯实基础,深化改革,提高统计数据质量

1.进一步加强全市统计工作。一是召开全市统计工作暨第六次人口普查总结表彰大会,全面总结上年工作成果和经验,布置今年重点工作和任务,表彰人口普查先进集体和个人。二是提请市政府办印发了《市部门统计数据报送制度》,规定了部门统计数据报送的主要内容和组织实施方法,针对不同的报表明确了不同的报送要求,使部门统计数据报送逐步走向规范化和制度化,实现统计信息共享,充分发挥政府统计的整体功能。三是市政府办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统计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提出进一步提高对新时期统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增强统计服务科学发展能力、进一步提高统计现代化工作水平、进一步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四个进一步要求,不断提升我市统计服务水平。

2.加强统计规范化建设。一是顺利通过首批省县级统计规范化考核验收。根据国家统计局《县级统计机构工作规范》和省统计局实施方案,及早印发《市级统计机构规范化建设活动实施方案》,分解任务、落实责任,组织各科室开展台账资料整理工作,于11月顺利通过首批省级验收,并拟被推荐为省级规范化建设示范点。二是加强村级统计规范化建设。制定并实施了《市村级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标准》,完善了村级统计工作制度,加快村级统计基础建设,确保村级统计工作顺利实施。三是继续推进三上企业统计基层基础建设达标验收工作。向新进三上企业分发《统计行政指导手册》,各镇(区)统计机构填写《统计调查单位双基建设验收一览表》,每月向市局汇报本地区统计双基建设进展情况。根据《市乡镇、街道统计机构及统计调查单位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标准》和《市2016年统计双基建设实施意见》,三上企业全面完成达标验收任务。四是表彰规范化先进集体。授予怡球金属资源再生(中国)股份有限公司等18家企业为2016年度市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先进单位的荣誉称号并进行表彰。

制作培训班,邀请职业技术学校专职教师讲授了2010版ppT制作基本技能,市局和各镇区20余位青年统计干部参加了培训并当场演示操作。四是开展年中统计分析竞赛。以ppT形式对各专业上半年统计情况进行演示和讲解,各镇区统计负责人打分评选出了优秀作品。

4.开展找差提标杆、争先创一流活动。为了进一步加强机关精神文明建设,今年我局开展找差提标杆、争先创一流活动,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思想基础。一是制定实施方案。制定《关于开展找差提标杆、争先创一流活动实施意见》,明确活动开展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对象内容、步骤安排等。二是开展专题研讨活动,举办了四期点题式找差距专题研讨会,对在GDp核算、能源统计、服务业统计、文化产业统计、基本单位名录库、城乡住户调查一体化等10个专业重点、热点问题上进行深度分析,展开横向比较、查找自身不足,对推动统计工作水平不断提升起到了积极作用。三是广泛进行意见征询。向市统计局和各处室、各镇区党委政府和统计站广泛征询意见。整个活动过程呈现出各级领导高度重视、专业人员积极支持、统计氛围更加浓郁三个特征,有效提升了统计专业水平和服务能力。

5.深入企业开展调研。一是深入企业了解经济运行态势。局领导多次深入兰燕甲板、申久化纤、金祥氨纶、宏达集团等企业,调研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和企业一套表实施情况,并就统计基础工作和实施企业一套表提供指导。二是积极开展三访三促活动。根据市委《关于开展2016年度领导干部下基层三访三促活动的方案》,局领导实地走访璜泾镇永乐村,传达了市委活动精神,了解该村基本情况,将如何做好村级统计基层基础工作、提供统计业务指导等内容作为活动重点。三是深入我市新兴产业开展研究分析。根据市社科联关于《关于表彰2016年市社科系统先进社科团体及应用研究课题优秀成果奖的决定》文件,我局《市新兴产业发展中的政府作用研究》课题获得优秀成果奖。

四、完善机制,加强教育,严格依法履行职能

1.建立各项学法用法工作制度。建立了以主要负责人为依法行政责任人的行政执法责任制,制定了《局领导班子(党组中心组)学法制度》、《机关工作人员学法制度》,对局领导干部、机关工作人员学法工作做出了明确规定,明确了年度学法内容、学法研讨方式和学法用法要求。

2.认真组织统计从业资格和继续教育培训考试。根据《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办法》有关规定,印发了《关于做好20××年统计从业资格培训考试和继续教育工作的通知》,明确了统计从业资格培训和继续教育的培训对象、报名时间、报名办法、收费标准。同时,结合各地三上企业统计持证上岗的实际情况,按国家统计局10号令和省局有关规定,组织了329名统计人员参加统计从业资格培训、715名持证人员参加统计继续教育培训。

3.推行三位一体统计监督检查。为进一步提高统计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保障统计四大工程建设顺利推进,制定了《20××年全市统计行政执法检查工作计划》。市局于5月对浮桥镇进行了统计督查;5月至8月各专业科室分别对42家三上企业进行了统计监审。统计执法检查的内容包括主要统计数据质量情况,统计原始记录、统计台账和统计人员持证上岗等统计基础工作。根据检查情况,分别下发了统计检查结论书12份、统计检查建议书9份、统计检查责令改正书16份;查处违法案件6起。按照市局的统一部署,组织开展了统计从业资格专项检查和联网直报专项统计执法检查。

4.开展丰富多样统计法制宣传。一是加强媒体宣传力度。在《日报》、《12345便民服务手册》上刊登了统计法律法规知识问答,在市区主要街道设置了2幅统计法治宣传广告牌,印制统计法制宣传笔记本。二是加强统计入门法制宣传,利用统计从业资格、继续教育、业务培训等契机,做好基层单位统计人员的统计法基础知识学习培训。三是结合各专业年定报布置的机会,向规模以上工业、有资质的建筑业和房地产业、限额以上批零和住餐业、列统服务业等企业统计人员积极开展普法宣传。四是结合宣传周、纪念日等重大时点大力宣传统计法律法规。参加了市普法办组织的普法宣传周活动,宣传新《统计法》及《统计违法违纪处分规定》。

市统计局工作总结(二)

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统计工作以党的十××大、十××届四中五中全会和市委九届八次九次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领导对统计工作的重要指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提高统计能力、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提高统计公信力和开展统计优质服务为中心,扎实工作,务求实效,充分发挥了统计职能,进一步提升了全市统计数据质量,提升了统计服务党政和社会公众的能力和水平,各项工作均取得良好成绩。

(一)强化统计监测和分析,开展统计优质服务

1、高效快捷提供统计资料,提升统计服务的时效性、针对性

随着十××五规划步入最后一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工作不断深入和国内外经济发展仍存在的不确定性因素,各级党政领导及各部门对及时准确了解经济运行情况的要求非常迫切,全市统计部门高效快捷地采集、加工整理统计资料,定期或不定期向各级党政领导及各部门提供了大量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统计资料、历史资料和各种对比资料。市局继续实行快速反映重点领域经济形势变化旬报制度,及时编印《广州快速统计月报》、《广州统计月报》、《广州城市对比月报》等三大主要月度统计资料,按月完成《中国经济景气月报》、《京、津、沪、穗、渝资料交换网》、《城市资料交换网(深圳网)》、《珠江三角洲12市资料交换网》、《十五个副省级市主要指标》的数据交换工作,及时掌握城市间的最新统计数据,为领导和各部门提供了有关城市的最新资料。荔湾区、增城市也充分发挥统计晴雨表、智囊团作用,将重要指标数据和诸如扩大内需及政策措施落实效果等重要信息第一时间上报区(市)政府,及时报告经济运行的最新态势,在政策制订和检验政策执行效果方面充分发挥了统计职能。

20××年3月,我局在《广州日报》上专版全文刊登了广州市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公报(一、二、三号),通过丰富翔实的经济普查数据,充分展示了我市的经济发展成果。4月,发布了《20××年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从综合经济、主要行业、城市建设和管理、所有制结构调整与对外开放、科技和社会事业、人口就业、人民生活等方面公布了2009年全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由我局编辑的20××版和20××版《广州统计年鉴》在今年同时出版,给各部门和社会公众提供了详细的年度统计信息。针对广大群众对统计资料关注度日益增长的现实需求,及时将各项月度统计资料在局内、外网公布,方便群众查询。

2、加强统计监测与分析,及时准确把握经济社会运行情况

进一步强化经济形势分析会制度,依托快速反映重点领域经济形势变化的旬报制度,加强对重要领域、重要行业和企业的跟踪调查,做好对月度经济运行情况的分析,及时撰写月度、季度经济形势分析文章,为市委、市政府了解经济情况和进行决策起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参考资料。

为充分利用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最大限度地发挥普查资料的社会价值,我局对普查资料进行了多层次、全方位的开发,积极组织做好经济普查专题研究报告的撰写,对广州重点行业或产业发展现状进行深度分析,经由市局(队)领导和有关专家人士组成经济普查课题专家评审小组的评审,筛选出一批具有针对性、实用性的分析报告并编印成册,不仅资料翔实,分析深刻,而且学术性强,参考价值高。

为全面反映去年广州市各方面发展情况,先后撰写了一批对20××年进行全面分析的报告,既有诸如《沉着应危机,坚定保增长20××年广州经济运行情况》这样的综合分析,也有《广州市20××年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变动和20××年人员需求情况分析调查报告》这样的专业分析,为各部门决策提供去年全年的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情况参考。由我局王旭东局长任组长、李华副局长任副组长的服务业课题组撰写的《广州服务业构成的比较分析》,以经济普查数据为基础,从不同角度,多层次分析了广州市服务业2005~20××年及20××年前三季度的发展状况,荣获20××年度广东省优秀分析报告评比一等奖。围绕在广州召开的亚运会对广州经济的影响,先后开展了亚运会期间部分企业停限产对工业、交通、能源消费影响、亚运会对我市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开发和建筑业影响以及亚运对服务业、经贸等影响的课题研究,就亚运对广州的经济影响进行了系统调研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亚运会对广州经济影响的预测分析》报告。万庆良市长在审阅报告后批示市统计局的预测分析做得很好,提供了很有参考价值的意见。各区(县级市)在统计分析研讨方面也都极大地发挥了统计优势,如花都区统计局认真开展本区与广州市区(县级市)及周边地区经济运行对比分析,取长补短,为区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越秀区统计局紧紧围绕区的中心工作,开展各项经济社会发展专题调研和社情民意调查,为区域发展提供大量翔实数据参考。萝岗区统计局将事前监测与事后统计有效结合,扩大企业样本,大力开展企业景气调查,精确预报区经济走势。番禺区统计局实施全区经济运行动态监测,健全了各主要行业及大企业统计监测和三上企业每月关闭监测制度,及时向区委区政府报告每月经济运行情况。

为做好广州与国内其它城市的比较分析,根据万庆良市长的指示,开展广州与国内中心城市比较研究,选定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州5个全国中心城市及深圳、苏州共7个城市作为比较分析对象,建立了反映经济发展、社会事业、民生、城市建设等全方位比较的宏观数据库。经多次座谈协商,确定了季度和年度对比指标并从第三季度起正式实施。

根据市领导对今年万户居民调查选题的批示意见,通过入户、电话调查等方式,先后就市民对广州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的评价和期望、对就业形势的预测和对公共就业政策的评价和建议、对迎亚运人居环境整治的评价和建议等问题,对市民进行了抽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形成了《关于市民对广州经济发展和民生工作成效的评价报告》、《关于市民生活质量和消费意愿调查报告》、《关于市民对我市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的评价报告》和《近九成市民看好广州后亚运时代的发展逾九成市民愿意长期留居广州》等9篇报告上报市委、市政府,为市委、市政府及时了解社情民意提供了第一手的参考资料。省委汪洋书记在参加省委十届八次全会分组讨论,谈到广州举办亚运会提高了市民幸福感时,引用了万户居民调查的数据:94.2%的广州市民愿意生活在广州。

(二)统筹安排,认真做好人口普查等统计调查工作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一是抓好机构、经费、人员、办公场地和工作责任五落实,为普查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成立了由邬毅敏常务副市长任组长,42个部门领导同志组成的广州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及办公室。从市统计局、市公安局、市计生局、市民政局等单位选调了42名科级以上干部参加市人口普查办工作,实行集中办公,及时明确市人口普查办各工作组的岗位职责和办公室的内部管理制度。6月10日,召开全市人口普查工作会议,与各区(县级市)签订人口普查工作责任书,确保工作自上而下层层落实。根据我市人口的总量,及早做好人口普查经费预算,加强与市财政局沟通,确保普查启动经费及时拨付到位;二是积极开展专题调研,摸清情况,明确思路,细化措施。围绕今年我市人口普查的重点、难点问题,市人口普查办分组深入各区(县级市),就户口整顿、宣传动员、清查摸底、两员选调以及如何确保普查登记质量等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基本掌握了全市人口分布状况、基层普查工作开展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理清了普查的工作思路。为及时有效预防、控制和解决人口普查过程中的各种突发问题,制订我市人口普查应急预案,对各种可能出现的紧急问题提出应对措施。三是精心组织市级综合试点,发现问题,积累经验。在天河区石牌街,选择了代表性强,兼有酒店、高档住宅小区和单位宿舍,并居住有一定数量的外籍人员的龙口花苑社区和外来流动人口多、情况复杂的朝阳社区作为市级人口普查综合试点区,模拟正式普查全过程,经230名工作人员近10天的集中奋战,共普查登记3000多户1万多人,为区(县级市)试点提供了示范,为我市人口普查工作开展积累了经验。四是科学做好普查员、普查指导员的选聘工作。按照依托自身、就近聘任、外聘补充的思路,组建了一支8万人的普查队伍。其中各级普查机构工作人员2万人,普查员5.5万人,普查指导员1.1万人。五是大力开展业务培训。制订详细培训计划,精心挑选12名业务骨干组成培训讲师团,分场次对各区(县级市)和各街(镇)近700名业务骨干进行培训。区(县级市)再结合普查员、普查指导员的工作内容和职责开展进一步的业务培训,确保了培训实效。六是整合资源,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宣传,营造良好人口普查氛围。通过邬毅敏常务副市长发表电视讲话开展普查动员,举办宣传月进行现场咨询,在所有社区和主要企事业单位张贴宣传海报和政府通告,广泛开展电视公益广告,公交车车身和墙体、灯箱广告,地铁站点和居民楼电梯广告宣传,发布公共视频和致人口普查对象一封信等形式,结合校园内的人口普查一堂课活动、市政府各部门对外服务窗口、公众网站、新闻报道、有奖知识竞赛等方式,使宣传活动深入到每家每户,营造了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七是认真抓好入户摸底工作。及早协调公安、计生、民政、卫生等部门掌握总人口、出生人口、死亡人口等主要数据,积极收集各部门的原始登记资料,为摸底提供参考依据。大力开展人口普查小区地图的绘制,对每栋建筑物进行编号,明确所有房屋数,做到区不漏房,房不漏户。八是举全市统计人员之力,克服种种困难,高质量完成普查登记。上至各级政府领导,下至各级普查员,从10月25日起深入各普查小区,克服种种困难,对所有人员开展普查登记,切实做到户不漏人,人不漏项。期间实行24小时值班和每日一报制度,及时解决各种业务咨询,及时掌握全市登记进度。全面抓好普查登记和复查阶段的数据质量控制,通过比对各种基础数据、摸底数据与普查数据,对差异较大的一律核查,对普查表审核和验收期间存有疑问的调查数据一律核实。11月下旬,完成普查数据的快速汇总。12月,正式启动人口普查数据处理阶段的工作。

认真组织做好第二次全国RD资源清查。在前期成立机构、做好清查摸底、宣传动员和培训工作基础上,根据第二次全国RD资源清查报表表式与往年年报相比变动较大情况,多次下企业对RD资源清查报表数据填报质量进行调研核实,及时解决企业在填报中出现的问题。同时,加大了对清查报表数据的审核力度,制定了《广州市第二次全国RD资源清查会审办法》,组织区(县级市)进行相关企业数据的核实和修正工作,分批对区(县级市)统计局进行了RD资源清查数据会审,撰写了广州市第二次全国RD资源清查数据质量评估报告,确保了企业填报的数据真实准确,顺利完成了清查数据的收集、审核、查询、汇总和上报工作。8月, 广州顺利通过由国家清查办牵头组成的国家RD资源清查数据质量检查组的抽查。

此外,积极配合做好广州市创建文明城市入户宣传与调查工作;与科技与信息化局联合进行现代信息产业统计课题调查研究;认真组织开展大城市月度劳动力调查;组织开展全市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监测统计与评估工作,编制我市妇儿两纲监测统计年报表和妇儿两纲监测统计达标表;组织开展计划总投资3000万元及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专项调查、国家楼市调控政策对重点房地产开发企业影响情况调查,以及开展规模以上建筑业企业运行情况电话调查工作;大力做好我市北部山区农村居民收入抽样调查和都市农业统计调查;组织开展电子商务和会展业统计,抓好广州市文化及相关产业统计调查及比较研究;研讨体育产业科学统计;继续开展黄金周零售餐饮定点观测调查;积极做好外商投资企业联合年检工作,重新编写工作指引,全市共有8170家企业参加了年检,通过率达99.4%。

(三)开拓创新,大力推进统计方法制度改革

高度重视,快速反应,全面推进贸易统计改革。为实施法人在地统计,调整社零总额和商品流转统计范围,将限额以上个体户纳入全面统计,建立重点商品购销存统计,改进和完善限下抽样调查工作,先后深入荔湾、海珠、越秀、天河、白云等9个区调研贸易统计改革事宜,重点把握新旧统计制度在表种、指标的设置和工作方法上的不同点,结合我市实际情况,从方便基层操作的角度设计报表制度,规范数据报送。服务业统计起点由原限额以上500万元下调至200万元后,改革企业和非企业抽样调查方法,对年营业收入200万元以上的企业和年支出200万元以下的非企业实行全面调查,以200万元以上的单位数推算全市服务业总体数,初步解决了全市和区(县级市)统计数据分行业的难题。

全面推进省属跨市项目和本市跨区项目投资数据划分,理顺了跨地区投资项目的报送。不断探索全面开展建筑业在地统计方法制度,研究可行性方案,提出今年开展建筑业在地统计试点工作的新思路。通过加强与建筑主管部门的沟通,取得我市相关的在建项目资料特别是外地驻穗建筑业企业的名录库,及时下发给区(县级市),努力做到对外地驻穗企业情况心中有数。

进一步建立健全统计制度,完善统计指标体系,为我市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提供基础信息和统计保障。完善服务业统计制度,加强对服务业分行业的统计方法研究。适应我市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新形势要求,开展对现代服务业统计工作研究。参与建立全国20个重点城市服务业数据季度交换网建设,开展服务业横向对比分析;因地制宜开展劳动工资统计制度改革,在白云区全区范围内开展工资构成调查试点,使劳资统计更为规范合理;研讨国家、省对GDp季度核算制度的改革,及时对新的核算制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解决办法,顺利完成季度GDp核算和第二次经济普查年度GDp核算。积极探索完善GDp下算一级方法,努力提高GDp核算质量。萝岗区统计局早布置,重研讨,抓质量,开展的投资环境综合评价工作成绩突出,在全国国家级开发区统计培训会上介绍经验。荔湾统计局向区政府提交《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荔湾商品交易市场统计工作的意见》报告,制订清平中药材专业市场重点经营户统计核算调查实施方案,在统计制度方法上做了有益探索。

市统计局工作总结(三)

今年是统计改革与发展之年,我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坚持以提高统计数据质量为核心,着力推进统计体制改革,强化统计队伍建设,夯实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工作,精心组织农业普查和劳动力调查等大型普查工作,加快统计信息化进程,加强对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的统计监测,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小康及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优质高效的统计服务。

一、突出重点,周密部署,全力服务经济建设

围绕通辽市××规划,分析各项经济指标,层层落实责任制。一是对全市各项经济指标加强分析研究。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结束之后,我局及时传达了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领导班子和各科室队站中心负责人对我市××时期到××年的主要预期目标逐项进行了分析讨论。面对我市××和××年总体的发展目标、任务和要求,我局确定了统计工作的重点,就是要加强对全市宏观经济形势和重大经济问题的分析研究,及时提供准确的统计数据和分析资料,以增强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预见性、科学性和针对性。为市委、政府能准确地把握各个阶段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本情况,提供可靠的基础资料。我们加大了对市委、市政府特别关注的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农村建设,增加工业投入,项目引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等问题的专题调研力度,为市委、市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依据。二是分解各项经济监测指标,层层落实责任制。我局对通辽市政府经济工作报告中××年有关经济指标进行了分解,并落实到各科室和调查队。确定第一产业产品产量、产值和农牧民人均收入的监测由农调队负责。将党的各项惠农政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牧业结构调整、产业化经营、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建设和保护作情况作为课题调研重点。第二产业工业产品产量产值、增加值,确定限上工业由工业科负责,限下工业由企调队负责;以及投资完成额和建筑业增加值的监测,由投资科负责。将重点项目建设、老企业二次创业、引进的非资源型产业、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情况作为课题调研重点。第三产业由财贸科负责监测,以物流业和旅游业为重点开展课题调研。城镇居民收入由城调队负责具体监测工作,将提高城市品位和吸纳能力,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的情况作为课题调研重点。三是为提高统计系统整体工作水平,全市统计工作会议上与各旗县市区统计局局长签定了《××年统计工作目标考核责任状》,制定并下发了《通辽市统计局××年对旗县市区统计局责任目标考核方案和评比办法》,针对机关21个专业,将监测任务、责任具体落实到人,制定了《通辽市统计局考核评优奖励办法》。四是继续承担五项重点经济指标的监测工作。根据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年五项重点经济指标的监测工作仍由统计部门组织实施。我们在总结过去两年五项重点经济指标监测工作的经验,进一步修改和完善了《××年旗县市区经济发展重点指标考核办法》。按季度对各旗县市区五项经济指标进行了定期监测。

二、创新思路,讲求实效,努力搞好普查调查

认真落实经济普查的后继工作和第二次农牧业普查、年度牧业普查的前期准备工作。一是调动社会各部门力量,加强对普查和抽样调查成果的开发应用等后继工作。由我局普查中心统一安排经济普查数据开发工作,组织各方面力量对普查和抽样调查资料的成果进行分析论证,形成有一定水准的分析文章36篇。与此同时,向社会各界筹措资金13余万元,对经济普查资料进行了整理和汇编。二是按照统一领导、分工协作、分级负责、共同参与的原则,认真落实第二次农业普查的组织实施工作。县、乡两级相继都成立了第二次农业普查领导机构并落实普查经费,积极落实选调普查人员,开展培训和宣传工作。今年6月2日,召开了通辽市××年夏季农牧业普查工作会议,对此次普查的具体做法进行了详细地安排部署。三是积极开展劳动力调查工作。今年4月,利用东五盟市在通辽市举办劳动力调查工作培训会议之机,对全市9个旗县市区统计局的专业人员统一进行了培训。为搞好劳动力调查工作和摸清通辽市劳动力情况的家底,奠定了工作基础。四是按照新的国家标准,完成了基本单位名录库更新维护工作。三、夯实基础,深化改革,提高统计数据质量

一是围绕经济发展需求,巩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为切实加强基层统计基础的队伍建设,我局在3月份派出一名副局长和农调队队长,去在全区乡镇改革中基层统计基础建设较好的巴彦淖尔市学习取经。按照市政府发出的《关于加强基层统计工作的通知》要求,落实了今年法规科把基层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作为工作重点。加强对乡镇、街道、部门和企业统计机构的落实,与机构相配套的人员落实的督查力度。注重对旗县市区这次乡镇机构改革,设立专职统计人员情况进行监督,以维护基层统计队伍的稳定。二是我们积极配合国家、自治区统计调查体制改革,理顺各种关系,妥善解决好机构改革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做到人心不散、队伍不乱、工作不断。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坚持原则、精通业务、作风扎实的统计队伍。三是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在3月份统计工作会议上,我们提出:要充分认识统计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依法统计,高度重视统计数据质量,不能报喜不报忧,掩盖矛盾和问题,要敢于抵制片面追求gdp增长,搞数字政绩攀比浮夸,做到数据真实并且来之有据,据之可查,查之可信。

四、量化指标,定期通报,建立联席会议制度

一是量化重点经济指标,建立定期通报制度,增强调研监管力度。将经济工作中提出的××年重点经济指标,采取了按进度量化,跟踪监测定期发展目标的方法,以便于能够及时反馈和解决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促进经济正常的运行发展。明确了监测目标,确定了按月检查进度,再按月度(季度)定期通报的制度。为加强对我市经济运行情况的监测、预警,为市委、政府进行宏观经济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按照责任分工,我局局长、副局长会同工业科、投资科、综合科和三支调查队专业负责人,分为两个调研组,自3月份开始对旗县市区的工业、投资、综合情况开展了实地的明查暗访。二是加强与部门间的沟通和协作,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为了更好地掌握和调控全市经济的运行状况,满足部门间统计信息的互通与共享需要,从今年起我们在市本级建立了统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形成与部门数据衔接和共享机制。联席会由市政府分管市长主持,市统计局牵头,全市各个经济综合部门负责人参加,每月(季)定期召开。通过联席会议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了更科学的依据。

五、开发信息,拓展业务,全面提升服务水平

一市我局目前已经实现了共享市委、市政府办公网、国家统计信息网、内蒙古统计信息网内网资源,并通过我局统计信息网对外发布统计信息。至目前为止,全局发布《决策参考》5期、《统计报告》20期、《统计信息》43期、《统计工作简报》20期、《督查工作简报》12期,本局在统计网上发布信息110条。被国家和自治区级采用3篇、市级73篇、新闻单位11条。二是在撤乡并镇机构改革机遇,抓乡镇统计站建设,完善统计网络建设工作。经过培训后,落实了大中型企业网上直报和部门平行协调网建设。三是在统计信息网上开展信息咨询、信息反馈、网上查询服务等服务。充分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区域协调发展、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构建和谐社会等问题尽可能缩短统计数据的采集、生成时间,及时地、有针对性地进行整理和分析,积极为各级党政领导提供咨询建议。

市科技局任务总结


市科技局工作总结(一)

20××年,我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和帮助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下,围绕两加一推,三个建设年、四帮四促活动的开展,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技项目建设和科技成果推广为重点,以强科技管理、抓科技计划、重科技创新、促科技进步为目标,创新工作思路,细化工作措施,在科技和知识产权工作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新的进展。

一、各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

(一)出台工业强市战略实施意见,推动工业强市战略步伐

研究制定了《六盘水市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出台了《六盘水市科技局关于贯彻落实工业强市战略的实施意见》和《六盘水科技支撑工业强市战略六大支柱产业振兴实施方案》(2016年2016年),突出煤炭、电力、煤化工、冶金、建材、装备制造六大支柱产业支撑,初步建成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努力搭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成科技中小企业孵化器;初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为依托,社会化中介服务机构为桥梁,政府为引导的技术创新体系。要求全市各级科技管理部门和广大科技人员,强化机遇意识、责任意识、全局意识,坚持全市一盘棋,上下一条心,努力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创新管理手段,集成科技力量,推动 工业强省和工业强市战略步伐,促进全市科技工作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向前发展。

(二)以三个建设年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加强科技项目建设

2016年共组织申报国家和省级项目50余项,截止目前共获国家级立项项目2个,项目支持资金263万元;获省级立项项目20个,支持资金1145.5万元。

三个建设年、四帮四促活动开展以来,市科技局结合业务工作开展,进一步转变作风、理清思路、深入基层、深入企业主动挖掘和储备项目,为争取十二五国家、省级专项资金作准备,提高项目申报率,同时,为进一步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2016年共完成科技项目库计划调研136项,计划入库项目数117项,确保了科技项目库的数量和质量,为申报国家、省、市项目做了扎实的前期准备工作。

在加强项目库建设的同时,我局合理安排市级科技项目,强化项目管理。下达了六盘水市2016年度市级科技计划,安排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800万,安排项目45项。项目类别涉及科技攻关、星火、节能减排、科技合作、社会发展及软科学等方向。

按照早计划、早安排的原则,2016年度市级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已于9月初下发,目前正组织项目申报工作, 12月中旬将开展项目专家论证并提出初步安排计划。

(三)组建科技创业投资公司,推进科技型企业发展

为推动我市风险投资工作,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我局率先与贵州省科技风险投资公司进行接洽,准备建立六盘水市科技风险投资公司。经市政府同意,六盘水市科技创业投资公司于2016年3月正式启动。该公司由六盘水凉都富硒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出资2100万元、贵州省科技风险投资有限公司出资1000万元、六盘水市生产力促进中心出资500万元、贵州省新红桥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出资500万元共同组建,是贵州省6家创业(风险)投资公司中唯一的民营控股公司,完全符合科技部倡导的发展方向。该公司的组建是六盘水市深入开展三个建设年活动,落实科技和金融相结合的又一成果,公司于正式启动以来,已为企业融资5000多万元,在拓展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增加融资手段方面将起到有益补充,发挥积极作用。

(四)发挥前瞻性优势,推动工业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为综合利用我市煤矸石资源,市科技局深入调研,促使紫森源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与昆明理工大学就低铝煤矸石发电及铝硅铁资源回收技术开发达成100万元的技术合作协议,我局安排20万工业攻关资金给予支持。4月12日,昆明理工大学完成的煤矸石热值及铝硅铁资源回收技术论证会在六盘水召开,与会的省有关专家充分肯定了项目组前期研究工作,认为项目选择将煤矸石中的余热与铝硅铁回收进行综合利用的技术思路,可实现煤矸石中能源和资源的综合利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目前,经成功对相关工艺路线优化,该项目中试可行性研究已经完成,正在准备进行工业化试验。同时,我局还在对煤层气瓦斯提纯资源综合利用及示范推广项目进行包装,准备上报省科技厅、国家科技部,积极争取上级科技主管部门的资金支持。

(五)完善科技进步奖励制度,加大科技创新支持力度

为全面推进科技进步,加大科技创新支持力度、调动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性,根据六盘水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今年我局根据2010年修订的《六盘水市科技进步奖奖励办法》,完成了《六盘水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实施细则(试行)》的修改工作,同时,对科技进步评审委员会进行了调整。3月下发了申报第十三次科技进步奖的通知,现已收到各类申报30项,12月中下旬将组织专家进行评审。

(六)加大科普工作,着力搞好科技宣传

拟定并报请市政府下发了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文件,进一步加大了全社会的科普工作参与力度,为提高全民科技意识工作的推进打下了基础。

一是抓好2016年科技活动周宣传活动。我市2016年科技活动周于5月15日-21日举办。各相关单位累计投入资金12.5万余元,共开展技术培训50人次,发放技术宣传册2800册,展示宣传挂图380幅,展示科技小制作100余种,制作宣传栏、展板121块,开展科普讲座2次1100人次,组织科技参观1次20人,电视台播出地震科普专题片7期,制作地震科普光碟700张,发放知识产权、节能减排、防震减灾、科普等方面的宣传资料16400份,接受咨询1120余人次,防震应急演练3次,参加人数4227人,参加活动群众4.8万余人次。通过科技活动周宣传活动的开展,集中宣传了我市科技事业发展的成就,营造有利于创新的社会氛围,在全社会形成了人人关注创新、支持创新、参与创新的良好局面,增强了公众对现代科技技术的理解、掌握和运用能力,提高国民整体科技素质,在全社会兴起了学科学、讲科学的热潮,进一步扩大了科技活动周在全社会的影响。

二是开展科普进社区、学校、军营宣传活动。在社区、学校、军营制作了4期共20块宣传栏,宣传内容涉及科普常识之食品添加剂 、月球探测回顾与展望等方面。此外,组织到龙井社区调研27人次,帮助该社区修建便民疏导点1个,占地200多平方米,已有10余个流动摊点进入经营;投资1.6万元,安装路灯55盏(每盏路灯均含电表和定时开关)。

三是抓好科普统计工作。我局2010年度科普统计工作,得到了市直科普相关部门和各县(特区、区)的大力协助和支持,目前已圆满完成,共对74个相关单位进行了科普统计,其中涉及市直18个,各县(特区、区)56个。通过本次科普统计调查工作的开展,使科技管理部门及时掌握了科普资源概况,更好地监测科普工作的运行质量,为科学制定科普政策提供了依据。

四是开展科技下乡活动及科技宣传工作。分别在钟山区月照乡响水社区、六枝特区堕却乡、钟山区麒麟社区、钟山区松枰北路社区开展了科技下乡、全国科普日主题宣传、四进社区宣传活动。同时,积极配合其它有关部门,积极开展各种主题宣传活动。在妇女维权月、世界知识产权日、未成年人保护宣传周、禁毒日、艾滋病宣传日、节能减排、安全生产、全国法制宣传日等集中活动日,组织开展科技宣传工作,创新活动内容、形式和手段,提供科技服务。一年来,参与开展各种主题宣传活动15次,发放宣传资料5700份,展示宣传展板53块。

此外,我局制作的《千村节能环保科技气化炉(使用方法)》被全国远程办评审为优秀课件,并在全国专用频道播放。

市科技局工作总结(二)

20××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重视下,在全市各级各界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下,我市科技工作紧紧围绕加快推进科技改革与创新、建设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这一中心,积极贯彻实施中央和省、市的决策部署,以深化三思三创主题活动为突破口,以创新科技工作机制体制、实施技术创新工程、破解创新提升难题为着力点,进一步谋思路、拓举措,加大抓创新、促转型的工作力度,着力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科技对实体经济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一、20××年主要工作进展和成效

一是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重大科技奖项再创佳绩,由宁波大学为主完成的非线性应力波传播理论及应用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这是我市首次获得的国家自然科学奖),基于硫系玻璃的新型红外光学系统关键技术的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再创新高,全年专利申请量达到73647件、授权量达到59175件,均位居15个副省级城市第一,分别比上年增长54.78%和58.46%,其中授权发明专利2065件,增长27.07%。

二是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扎实推进。全市已有市级以上企业工程(技术)中心746家(其中,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8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中心212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69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13家(其中省级1家)、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6家。

三是科技金融取得实质性突破。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天使投资发展的若干意见》,我局会同市经信委、市财政局制定了《宁波市天使投资引导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宁波市首支机构化的天使投资基金正式设立,设立了杭州银行宁波科技支行、中国银行宁波科技支行。

四是创新优势企业培育梯队初步形成。全市已有市级科技型企业563家、高新技术企业930家、国家级创新型企业16家、省级创新型企业52家、市级创新型企业156家。截止11月底,纳入统计的723家高新技术企业共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30.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7%;科技活动经费支出53.06亿元,占规上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总额的47.9%。

五是高新技术产业保持平稳发展势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3429亿元,增长11.4%,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28.7%。新引进高新技术项目353项,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碳纤维项目、无醛胶项目、磷酸铁铝电池项目、石墨烯项目等一批高新技术项目在市落地。北仑国家智能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宁波市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园列入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

六是科技服务业稳步发展。新认定科技服务业示范项目24项、7家科技服务业示范企业。前三季度,全市纳入统计的限上科技服务业机构数达356家(比上年增加41家),限上科技服务业增加值40.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4.7%。

七是农业与民生领域科技支撑作用凸现。自主培育农业新品种6个,由我局启动并长期支持的甬优杂交水稻项目和振宁土鸡项目再获重大新进展,甬优12杂交水稻突破亩产900公斤的超高产水平,连续三年创浙江省晚稻高产纪录,振宁黄鸡配套系获国家级畜禽新品种认定。优质抗病甜瓜及瓜类砧木新品种选育及推广应用、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响应和监测技术等一批农业和社会发展领域科技项目取得重要科技成果。

八是区域科技进步迈出新步伐。据省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我市科技进步指标相对变化水平再次位居全省第一;在省对市县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中我市再次获得优秀。组织编发《宁波市创新型城市建设白皮书2016年度评价报告》,2016年全市创新指数为364.85,比2010年上升18.28%。据《福布斯》首次发布的中国大陆创新能力最强的25个城市榜单,宁波以0.9151的创新指数位居全国城市第八、全国计划单列市第二。

九是防震减灾工作取得新成效。市地震监测预报中心通过验收正式投入使用,江北慈城、奉化溪口等地震监测综合台、地震应急信息平台一期工程相继完成。市内地震台网全年观测数据完整,监测数据传输保持连续、通畅。防震减灾宣传、地震应急演练、地震安全性评价审定等工作有序开展。市本级和八个县(市)(注:老三区参照市本级考核)均达到了防震减灾平安市县考核要求。

二、20××年主要工作举措

(一)深化三思三创,凝炼科技工作重点

按照全市三思三创活动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我局精筹划、细布置、抓进度,进一步深化三思三创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着力在凝心聚力、破难创优上取得新突破。按照党的十八大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关于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等要求,积极谋思路、强举措,把科技工作重心前移,以扶持培育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长为抓手,强化产学研协同创新,推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

在综合分析当前经济科技形势、广泛调研论证的基础上,重点推出了科技领航计划、智团创业计划,制定了《关于加快天使投资发展的若干意见》及配套实施办法,研究起草了《关于实施科技领航计划加快推进创新型企业发展的意见》等政策意见,强化扶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举措,加快推动实体经济转型提升。

发挥职能优势,做好相关决策参谋,充分利用调研考察、专题汇报、工作请示等途径,就我市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贯彻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的举措、科技金融发展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等问题,多渠道、多层次向市领导、有关部门反映、呼吁,引起了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

(二)抓实考核和创强,积极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

突出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总要求,参与了市委十二届四次全会通过的《关于强化创新驱动加快经济转型发展的决定》的起草,明确强化创新驱动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组织开展创新型城市建设进展评价,编发了《宁波市建设创新型城市白皮书》,对11个县(市)区、三区一岛创新型城市建设进展情况进行量化分析评价。

抓实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稳步推动区域科技进步。结合上年市政府与各县(市)区签订的2016年科技进步目标责任书,对全市11个县(市)区、四区一岛进一步了全面考核评价,并以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名义将考核评价结果发文通报。由于工作得力、措施落实,在省委省政府对市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中,我市及鄞州、慈溪、余姚等3个县(市)区被省委、省政府评为科技进步目标责任考核优秀单位。

进一步强化工作举措,完善考核指标体系,结合省委、省政府新出台的《关于坚持和完善市县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评价工作的意见》,对RD投入、专利、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等核心指标进行量化分解,按照个性化、差别化、科学化的原则,提出并下达了各县(市)区和四区一岛2016年度科技进步目标指标分解方案,并定期举行科技进步考核形势通报分析会,提出针对性的考核评价反馈意见和工作要求,争取做到研发活动应报尽报、报表数据真实可靠。

(三)强化培育和服务,构建区域技术创新体系

以推进海洋经济核心示范区建设为重点,大力推动宁波大学等高校调整学科和科研布局,加大对宁波大学海洋学院、浙大宁波理工海洋技术研究院、宁波诺丁汉大学海洋研究中心等涉海科研基地的支持,建成省级海洋重点实验室3家,着力强化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产业技术研究,抢占海洋高技术领域科技发展制高点。

围绕4+4+4产业发展要求,合理布局重大创新载体,引进共建了宁波中科院信息技术应用研究院、中科院宁波城市环境观测研究站、杭州湾新区汽车研究院等38家创新载体。加强重大创新载体的跟踪服务,实行每季度调研制度,与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宁波诺丁汉大学、兵科院宁波分院、浙大工研院江北公共创新平台等重大创新载体建立了经常性的沟通机制,及时帮助解决工作中的难题。

突出企业创新载体的培育,支持高校院所与我市企业共建企业技术研究院,加强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的支持和工作指导,新培育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企业研究院3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38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2家,认定市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130家、市级重点实验室2家,引进共建技术研发机构38家,组建成立了宁波物流产业产学研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组织实施科技服务业发展专项,新培育科技服务业示范企业8个,组织实施科技服务业示范项目26个。加强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和管理,新认定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3家,并对科技企业孵化器绩效评估,按孵化企业毕业率给予补助支持。引进竞争机制、放宽市场准入,优化科技中介机构竞争环境,各类科技项目向所有符合资质条件的中介机构开放。加大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培育力度,组织开展了市级技术转移机构和专利事务所推荐、申报、认定工作。

(四)加大扶持和引导,培育创新优势企业

制订《宁波市入选3315计划高端创业创新团队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规范、明确创新团队在落户注册、资金跟进、人员构成、协议签订、人才培养和成果产出等方面的要求和政策支持举措。加强对优秀人才创新创业的支持,新认定科技创新团队23个(第一层次3个、第二层次20个),其中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的科技创新团队13家。

加快推进科技与金融的结合,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天使投资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宁波市天使投资引导基金管理办法》,我市设立了总额为5亿元的天使投资引导基金,每年安排1亿用于对天使投资创新型初创期企业进行跟进投资,通过专业基金化运作,为天使投资人和初创企业架起高效对接桥梁。鄞州区、高新区和镇海区加强与杭州银行宁波科技支行、中国银行宁波科技支行的合作,全年新建授信企业119家,新增授信总额6.98亿元,面向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发放贷款4.58亿元。第六届中国专利周宁波活动周期间,我市4家科技型企业与科技银行签订了融资额度1000万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意向协议。

大力培育创新优势企业,新认定市级科技型企业261家、高新技术企业189家,新培育国家级创新型企业3家、省级创新型企业13家。搭建高新技术企业预警平台,定期对高新技术企业运行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和预警。加强对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管理和工作指导,分区分批对相关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政策、税收优惠政策、企业知识产权工作、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复审等专题培训和业务辅导。

鼓励企业产品研发和技术攻关,围绕新材料、新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等重点领域,认定市级新产品(试制)7178项,支持企业联合高校院所开展重大科技攻关63项,争取国家各类科技计划项目500余项(其中,863子课题项目18项、支撑计划子课题项目19项、973计划前期/子课题9项、创新基金项目112项、火炬计划45项、重点新产品21项),获国家科技经费支持3.7亿元。

抓好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企业研发费加计抵扣等政策的落实,2016年度全市有49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获所得税减免16.04亿元;有890多家企业享受技术研发费加计抵扣,加计扣除金额(50%部分)达到27.78亿元,实际减扣所得税额6.27亿元。据统计,1-11月,规模以上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128.5亿元,同比增长13.9%,高于主营业务收入增速16.3个百分点。

(五)拓展科技合作与交流,加快产学研对接和成果转化

以重大活动为载体,加强我市企业与国内外高校院所的产学研对接,精心组织中国(宁波)新材料与产业化国际论坛、中国(宁波)高新技术成果交易洽谈会等重大科技合作活动,组织我市企业与中科院、西安交大、英国诺丁汉大学等高校院所开展对接洽谈、技术交流。宁波高交会期间,通过科研智力需求洽谈、高新技术成果推介等系列活动,有16项重大科技合作项目、5个引进共建机构正式签约,项目总投入92亿元,其中技术交易额3亿元。

推进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制定出台《宁波市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立项支持市级国际科技合作项目29项。百kW级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分布式发电系统的合作研究与开发等7项国际科技合作项目获得国家科技部立项支持(另有18项进入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库),到位国拨经费2746万元。加强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建设,我市首家以企业为主体的海天塑机国际合作基地被科技部认定为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目前全市已有国际科技合作基地6家)。积极推动与港澳台地区的科技合作,以象山县为主体,申报创建对台科技交流合作基地(目前已正式报科技部审批)。

市科技局工作总结(三)

20××年,全市科技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和要求,结合安庆市十××五科技工作重点任务,扎实工作,各项工作取得了新进展,为我市加快发展、加快转型做出了应有贡献。

科技项目申报创历史新高。争取国家、省科技项目51项,获经费支持5031万元,同比增长138.3%。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新增高新技术企业7家,高新技术企业共44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40亿元。

专利数量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授权专利已达494件,同比增长50.6%,其中发明专利39件,同比增长143.8%。

科技成果转化步伐加快。实施聚丁二酸丁二醇酯的生物化学组合合成技术国家863计划项目,深入推进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工作,遴选了一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科技创业服务成效明显。市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新入驻企业18家,新毕业企业5家,在孵企业达59家。

一、组织申报重大科技专项,引领支撑经济社会发展

(一)全力争取国家、省科技项目。围绕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安庆市试点工作方案,结合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技术需求,组织企业申报国家、省重大科技项目,开展关键共性技术攻关。2016年共争取国家、省科技项目51项,获经费支持5031万元(国家级项目20项,经费3195万元;省级项目31项,经费1836万元)。其中,由安庆市和兴化工有限公司牵头承担的聚丁二酸丁二醇酯的生物化学组合合成技术项目列入国家863计划,经费2245万元,在全省有重大影响;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项目5项,经费1200万元;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13项,经费950万元。

(二)加强科技项目监督检查。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开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监督检查的意见,进一步加强科技经费的管理,提高科技经费使用效率,确保科技计划项目的顺利实施,开展了科技计划项目实施及经费使用情况监督检查,采用全面检查与重点抽查结合方式,对340项2008年以来立项的科技计划项目进行监督检查,涉及经费6602万元。

二、培育壮大优势企业群体,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三)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试点)企业。加强已认定高新技术企业的跟踪管理,完成38家高新技术企业专项检查及复审工作, 17家2008年通过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全部通过复审。培育高新技术产品,共组织评审、推荐高新技术产品24项。新增高新技术企业7家,高新技术企业共44家,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40亿元;新增省创新型试点企业5家,省创新型试点企业共10家。

(四)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发展。一方面,不断完善国家级汽车零部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省级石油化工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建设。2016年汽车零部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总产值50多亿元,利税4亿元,分别比去年增长8.98%和3.90%。另一方面,协助安庆化学工业区做好申报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前期工作。

(五)积极推动科技政策落实。贯彻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安庆市试点工作方案,会同市财政部门积极推进有关激励政策的落实,首次对新认定的省创新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省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实施奖励,共兑现2010年国家技术创新工程专项资金奖励及配套197.4万元。

三、提升专利工作服务水平,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六)加强专利服务工作。深入企业和各类产业园区,帮助企业建立完善专利工作制度,引导企业成为专利申请的主体,在提高专利申请量的同时,更加注重发明专利的申请。同时,加大县区专利工作督导力度,加强省知识产权局强县试点县(市)和工业基础较好县的专利申请工作,在岳西、枞阳举办知识产权培训班。申请专利794件,同比增长41.3%,申请发明专利169件,同比增长34.1%;授权专利494件,同比增长50.6%,授权发明专利39件,同比增长143.8%;申请pCT专利3件。

(七)加强专利执法和宣传。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的工作部署,扎实推进双打专项行动的深入开展,出动执法人员80多人次,检查流通领域大型商场、药店,立案假冒、侵权专利案件16件,结案14件。开展了以知识产权助推经济转型为主题的2016年知识产权宣传活动。

四、强化科技创新载体建设,加速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八)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通过开展国家级科技孵化器创建和申报工作,加快市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留学生创业园建设,拓展服务领域,深化服务层次,提高孵化能力和服务水平,推动各项工作上新台阶。一是不断完善科技创业园企业孵化功能,更加注重入驻项目的质量,把支持政策进一步向有专利和自有技术的科技型企业倾斜;二是积极推进大学生科技创业基地建设,设立大学生创业预孵化场地和辅导教室,被评为省级大学生创业园、全市人才工作先进单位。2016年7月4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还亲临市创业中心,考察了科技孵化器内服务机构市中小企业服务辅导中心。2016年,市创业中心新入驻企业18家,新毕业企业5家,在孵企业达59家。在孵企业技工贸总收入8500万元,利税480万元,新增就业岗位近200个。

(九)加强中介服务机构建设。建设和完善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技术转移中心、科技路路通创新服务站和知识产权代理机构,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技术转移、成果推广、咨询评估、科技培训等科技中介服务。扶持安庆市科创生产力促进中心、安庆市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和宜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等科技中介机构发展,加强其服务功能,积极为其申报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机构补助资金。

(十)开展产学研合作活动。组织参加第三届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产学研对接会,我市企业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签约了29个项目;组织参加中博会。为贯彻落实全省科技成果转化推进会议精神,结合我市实际,遴选了一批产品附加值高、市场前景好、经济社会效益明显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产业化。据统计,2016年我市20多家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开展了产学研合作活动,共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达50项。

(十一)开展农业技术示范和和推广。在著名科学家袁隆平院士的支持下,继续与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合作,重点开展超级稻p88S/1128、Y两优2号、深两优5814和先进适用栽培新技术攻关及试验示范,选择怀宁、桐城、望江和潜山建立6个百亩片,枞阳、太湖和宿松建立重点片。推广应用稻鸭共生、高山蔬菜优质高效安全生产等11项农业生产新技术,进一步提高了农村科技进步水平。

五、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建设服务型机关

(十二)大力推进依法行政。建立了领导干部定期参加中心组学法制度、执法人员法律培训和考核制度;加强执法队伍建设,组织执法人员参加省、市举办的执法培训班,做到持证上岗;建立健全依法行政工作制度并组织实施;开展百项办件看效能活动,认真梳理各类办件并编制台帐目录,共梳理各类办件405项;编制了市科技局行政职权目录及流程图。

(十三)开展科技奖励工作。推荐11个项目申报省科学技术奖, 3个项目被评为省科学技术奖励三等奖。开展市科学技术奖励工作,24项成果获市科学技术奖。

(十四)创新科技项目管理。为提高科技项目管理信息化水平和行政效能,在安庆科技信息网上建设 安庆市科技计划项目申报管理系统,首次推行科技项目网上申报。

(十五)加强党的建设。贯彻十××届五中、××中全会精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开展廉政和警示教育;以纪念建党9××周年为契机,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组织干部教育在线学习、深入开展创先争优、 机关干部下基层,当好群众贴心人、迎接建党90周年主题教育等活动,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为推动全局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感谢您阅读工作总结频道的《市建立局任务总结》一文,希望帮助您解决写工作总结的需求和参考,如果本文还未解决您的需求,可以继续访问市运管局工作总结栏目。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