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心得体会 > 高中语文教学工作计划 > 导航 > 有感于高中语文教学的崩溃

高中语文教学工作计划

有感于高中语文教学的崩溃。

有些事情解决不了不如换个想法,像数学定理一样,它还有逆定理。心得体会就是将自己的感想和思考整理出来的文字。在日常的生活中,说到心得体会,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出具体的经验和想法。想要写心得体会需要从哪方面入手呢?以下内容是小编特地整理的“有感于高中语文教学的崩溃”,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有感于高中的崩溃

萧愚

今天看了中国青年报的一篇文章,讲高考语文改革的一些事情。下面我根据这篇文章的内容,谈点看法。

文章谈到。北大的温儒敏教授这两年在一些高中进行了调研。他发现:

号称向985、211高校贡献了很多学生的中学,语文课是高一学点知识,高二忙联考,高三基本不学,全部刷题。所以作文在高中可有可无,很多学校不安排写作课。

高中语文老师将精力用在总结应对的技巧上,只讲怎么对付考试。比如,有老师总结出15种写法:怎么用爱因斯坦的名言,怎么套入自己的经历和想法,怎么联系新闻,诸如此类。

为什么作文教学到了几乎崩溃的地步?

有三个原因。

第一:打分不合理。语文卷总分150分,作文占60分。分数分成四等,二等分是42~45分,温教授他们调查了4个省,75%~85%都是二等分,根本拉不开距离。也就是说,考得好也是42分,考得不好差不多也是40多分,所以老师就不教了,顶多教点考场上的作文技巧。调查还发现,考入一类校的作文成绩,比考入二类高校总体差距为"2分"!

第二:考试过于密集,学生无心积累。新高考带来一个问题:学生不是在考场,就是走在去考场的路上。高一开始等级考试,考考考,造成现在的孩子对写作没兴趣,对读书没兴趣。谈不上什么积累了。

第三:语文提分慢。数学突击一个月可能提10分,语文突击一个月搞不好减5分。语文是一种综合能力。所以现在语文高一是必修课,高二是选修课,高三就是"兵荒马乱"的考试。

语文教育的崩溃现状有点触目惊心。

文章也谈到了未来语文高考的改革,比如加大思辨类内容,加大阅读题量,重视写作等等。甚至提出对一些热衷阅读小清新文章的女生不利。对此我今天不展开谈,明天有时间讲讲。今天主要谈谈高考定位的问题。

高考不管怎么改,其实都难以考察出一个人真实的思维能力与写作能力。但是高考不考不意味着不重要。

我自己在事业陷入低谷,不知道路在何方的时候,正是通过阅读与写作找到了新的起点。当然,这里讲的阅读不是那种消遣的阅读,浅层的阅读,而是思想性的阅读。透过这种深度阅读,获得思维思想的突破,进而写作能力也提高了层次,前面的路一下子就豁然开朗了。

这个世界看起来有许多职业,其实适合自己的职业并不多。我自己当时的所谓事业低谷,不是没有工作可干,而是缺乏那种适合我的身心特点,能够给我带来自由,不剥夺我时间的工作。后来在思维思想方面突破后,这个路就走通了。

偌大的国家,其实现在能够写出好作品、好文章的不多。跟八十年代那个鼎盛时期没法比。教育是主要原因。目前这种教育下,不知道多少好苗子都埋没了。

我所谓的写出好文章,不是搞小清新的文学创作,根子是清晰的思维,通透的见解,是思维思想的突破。如果说万金油,真正的万金油是这个。这个能力跟某个专业结合起来,不管是政治、经济、艺术、教育、心理、管理,甚至技术,都容易脱颖而出。所以这是为什么西方精英阶层的孩子,热衷学习哲这类纯文科专业的原因。

现在中国孩子放弃了文科学习,相当于丧失了未来就业的主动权。有很大一部分专业是没有能力从事的。路越来越窄,大家都挤在少数几条路上,竞争达到惨烈的程度。而大把有前途的专业,极度缺乏人才。最典型的就是创作、教育、心理等方面。高水平的人才少得可怜。

现状就是,急功近利,只管这段,后面就不再考虑了。

可以想见,学校语文的崩溃未来还会继续。语文未来主要靠自学与家学。学校没办法搞好大语文,这是学校教育的特点决定的。语文是特别灵活的学习项目,很难用整齐划一、按部就班的方式来学习。比如《滕王阁序》这篇文章,被安排在高二年级学习。但实际上,小学生不应该学习吗?这种美轮美奂的文字,小学接触会更早受益。高二那种兵荒马乱的状态下,很多孩子就囫囵吞枣了,根本就没有心情去细品。

至于思维思想这块,学校教育是更大的短板了。因为思维思想,涉及到哲学、历史、政治、文化等多学科,捧着一本语文书,怎么教得了这些?所以学校语文走向崩溃并不是奇怪的事情。也没有必要责备什么。

我们网校一个初中孩子的家长,放弃了让孩子去排名第一中学的机会,就近入学进了普通学校。为的是可以在家跟我学习大语文。我了解到这个家长不是盲目在选择,她是真正看到了孩子的进步。她仔细衡量,觉得所谓的第一名的中学,远没有在家里踏实学习靠谱。这孩子走的是特长教育的路子了,这孩子未来的机会并不少。现在一些超前改革的省份,高考已经变成鸡肋,许多名校选拔学生,都已经不怎么看高考成绩了,主要通过自主招生等形式。如果是文科方面的自主招生,考什么?还不是思维思想这些。你还能蒙混过关吗?

等这个趋势已经尽人皆知,你再让孩子临时抱佛脚,可能吗?思维思想水平,是需要常年积累的。才华是不可能通过一些技巧来蒙混过关的。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

以前没有互联网,很多人是没有机会系统学习思维思想的。互联网其实是给了孩子一个机遇,可以用很低的费用来学习这种珍贵的知识。这就让我们对于学校的依赖减少了。学校语文教育崩溃,也不会影响到你的成长。

真正的精英教育,最根本的是头脑的升级。一个开窍的孩子,始终会处于一种积累的状态。成系统的积累,最后是越来越聪明,智力越来越发达。而没有开窍的孩子,始终是熊掰玉米的状态。碎片化知识,学了忘,忘了学。最后是脑子空空,一无所长。这是为什么,小学时资质一样的孩子,到了成年后会天壤之别。

未来教育改革会怎么改,未来职业环境会如何变化,这些你都没法预测。你能够预测的就是,一个头脑发达,看问题通透的人,会最先适应变化的环境,会有更多的机会可以把握。真才实学,真正的才华是永远不会过时的。

萧愚 2017-11-14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小编推荐

高中语文教学反思


篇一:高中语文

1.抓住关键,从教师教学入手,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诱人的情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采用学生感兴趣的,熟悉的形式巧妙的引入课堂。可以有效地激发学习兴趣,激活课堂气氛。比如,讲解鉴赏课时,我先从分析《东风破》,《菊花台》这些流行歌曲的美妙之处开始,引起学生的向往,再讲解诗歌鉴赏知识,学生学习的效果便很好。这种以俗解雅的方法,在教学中显得轻松风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复习语文的兴趣。“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教的东西。”语文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真的能化“压力”为“魅力”,让“学生喜欢你教的东西”,学生学习语文的消极心理就可逐渐消除,而走向积极。

2. 必须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变被动为主动。挖掘学生的潜力,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课堂上有自主的学习与思考的时间与空间,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比如每节课在课堂上我都让一两个学生上台发言演讲,然后再请一两个学生上台针对同学演讲发言,发表评价。还有在自读课文的教学中,尽量以问题形式让学生充分讨论,共同解决。这样就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有主体参与的感觉,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充满着活跃的气氛,个个踊跃讨论,积极发言。但在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让学生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掌握阅读分析的方法要领,改变旧的学习状态,不是被动地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而是主动地掌握和运用知识。3.培养学生的几个小习惯。

其一,记的习惯。掌握科学的记忆习惯。科学的记忆方式,无论是联想法,还是其他,记住一条,适合自己就是最好的,把记忆和时间联系起来,考试要在一定的时间内,其实生命的基本单位不是时间吗?一定把学习任务和时间联系起来,而且要及时复习,语文不是短时间能出成绩的,但是不要以为一次的好成绩,就忘乎所以。

其二,爱读书的习惯。读中外名著或伟人传记,不要以为名著就是买来放在那里看封面的,而伟人传记,则体现了语文的人文性特点,旧时的说法文以载道是之。培养健全的人格,而且学生那个年龄可塑性大,伟人的感染力、教育力,学生与大师为伍、与伟人为伍的时候,很多教育尽在不言中,()一旦形成习惯,学生会终生受益。从应试来说,也有其现实意义。

其三,动手的习惯:就是写的习惯。很多的学生背诵了不少,口中的话滔滔不绝如绵绵的江水,可是写得时候却如挤牙膏一般,那么平常就写写,有话则长,无话则短,通过日记可以看出一个学生很多方面的问题。不要以为大作家都了不起,其实还不是都写出来的。

其四,向别人学习的习惯: 善于向别人学,甚至要会“偷”学啊,三人行,必有我师。终身学习的好习惯也要有的,现今的竞争,让我们不再有“铁饭碗”了,而从实际来说也是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其五,怀疑,好问的习惯。改编一个笑话,为什么嘴在耳朵前面啊,就是让你问的,让耳朵在后面好好听的。

4. 注重语文的渐进性,通过设置阶段目标,带给学生成功的喜悦。信心是人们完成任何一项工作的重要心理因素。信心对于高中学生更为重要。高中考试频繁,情绪波动大,一旦哪门学科有两次考试“滑坡”,马上就自暴自弃,这时,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改善学生作为学习者的自我概念是非常有必要的。从简单问题开始,如注音、改错别字、找反义成语、名句默写等,容易得分,甚至容易得满分,使学生的自信心得到极大的增强。再逐步过渡到现代文阅读、诗歌鉴赏、作文等难点上。使大部分学生排除了畏惧心理,从而,提高成绩。这样学生在阶段学习中有了收获感、成就感,尝到了学习的甜头,他们学习语文的胃口就会增加。

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学生只要掌握了科学的有效的学习方法,才能融会贯通,终身受益。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变被动为主动的学习方式,是提高高中学生语文素质的基础。

篇二:高中反思

优化的语文课堂教学,它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活”。语文课堂教学的“活”,需要灵活的教师引导,鲜活的学生思维,活跃的课堂气氛。 可对于我来说,还是一个漫长的摸索过程,我觉得要使课堂气氛“活”起来,是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这方面是我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十分欠缺的地方。

首先,教师的教学活,带动的必然结果是学生学法活。教师教的不只是把结论告诉学生。而是要引导学生探究结论。给学生多点拨,多直观,多启发,多鼓励;让学生多思考,多动手,多动口,老师在课堂中应引导学生创新学习,鼓励他们的批判精神,允许他们标新立异。

其次运用灵活、恰当的教学手段将教材所设置的情境生动、 形象地表现出来就显得至关重要。我在教学中经常利用多媒体,化静为动,化无声为有声,调动学生各种感官,把学生自然而然地带入特定情境。充分利用多媒体上课,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学生能很快全面熟悉文章内容,并且能顺利解决课文有关问题,准确把握知识要点。

语文课堂教学必须注重发挥学生的思维功能,鲜活的思维是优化语文课的核心。在教学操作中,有经验的教师在灵活引导的同时,十分注重鼓励学生的逆向思维、求异思维,发散思维、聚合思维、直觉思维、想象思维的并用,并力求异新,自觉地让学生尝试不同的方法和思路去解决问题,培养思维的灵活性。鲜活的学生思维是智慧激荡的摇篮。我在教学中从不随意打断学生的提问和回答,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望。

当然,在实施活化课堂教学活动中,还有两个方面值得注意,一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二是要对学生的活动多加肯定,表扬。希望我能在以后的教学中有所改进,查漏补缺,师生互动,使课堂气氛活起来,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高中语文教师。

篇三:高中语文教学反思

关于高中语文教学,我最初的认识主要有两个转变:一是转变教的方式;二是转变学的方式, 就是要培养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是这有不容易?我们的课堂常常滥用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机会和科学的指导,使课堂教学流于形式。想想自己,在教学中也是有这样的现象:例如学生在生活中早已熟知的东西,自己还在不厌其烦地细讲精练;一些具有综合性系统性的知识,自己却将之分化,影响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和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形成;学生自己的见解和体验,往往因为自己所谓的“标准答案”而扼杀……带着这些疑问,我认真的听专家们的引导和指点,认真和专家们做心灵上的交流。记得专家组有位老师说的好,教师应该对教材进行分析运用独到的处理方法,把教学思考中的特点、优点、亮点通过情景表达出来。

新课标是教学的依据,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要合作、互动等,尤其是要求我们每一位老师都要注意创设教学情境,尊重每一个学生对文本的阅读体验和注重积累与梳理。

在新课程下,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为学生提供思考和发言的机会,构建合作研究的平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所以老师既要学习先进的课堂理念,又要因地制宜适当改革教学;要能发挥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有一个创新思维活动的空间或情境。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这样去做:

第一、在平时备课中吃透教材,搜集、整合与教材相关的知识,并制作教具,研究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

第二、在教学中善于引导学生从熟悉的事物、现象出发,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参与合作,发挥想象思维来解决问题,并尊重和正确解读这些合作体验的结果。

第三、创设和谐、真诚的学习氛围。教师不能够也不应该去左右学生的思维活动和思维结果,要充分保障学生的民主意识和表现欲望,所有问题的解决都必须在师生平等的交流中得以解决,教师决不能居高临下地对学生指手画脚,更不能对学生的认识做这样或那样的否定和贬损,要具有平等与民主的学习氛围,教师能左右的仅仅是节奏和方法而已。在整个的阅读过程中,必须贯穿始终的是真诚与信任,教师要相信学生有自我正确阅读的能力和潜力,要与学生彼此都敞开心灵。

第四、具有广博的知识与丰厚的文化素养。作为语文教师应当而且必须成为学问的杂家,不但要“渊”,而且要“博”,不但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要了解相关的学科知识,如政治、历史、音乐、社会甚至于美学等以及理科的一般性知识,要晓天文、通地理,这样才有可能在新课标、新角色面前站稳脚跟,才能游刃有余。

有感于党的十九大


有感于党的十九大

立足本职,不断前行

从一大建党到十九大的召开,一路走来,非常之不易,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幸福,对于党代会的热情丝毫未减,都希望我们国家在经济建设、社会事业、民生发展等方面能够越来越好。

开幕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说到中国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我想,于我,那就是秉承“踏实、真诚”的原则,关注社区居民所想、所求,把居民利益始终摆在最高位置,在平凡的岗位上不忘初心、勇往直前。

作为一名社区基层党员干部,要坚定自己的政治立场,遵守政治纪律,时刻提醒自己,注重自己的言行,坚持做到谨言慎行,不断强化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敢于担当。

作为一名社区工作者,要提升服务意识,筑牢群众根基。要下沉式地开展工作,提高服务群众意识,说群众听的懂的话,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实实在在、接地气地为群众做事,真正做到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忧群众所忧。

作为一名基层工作人员,一定要自觉做到防微杜渐,做到有无约束一个样,有无监督一个样,决不越雷池半步。同时,要把握住每一次学习的机会,三人行必有我师,积极学习,虚心讨教,增长新的知识,扩大视野,并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平时的工作实践中去,做到脚踏实地,求真务实。

高中语文教育教学反思


篇一:高中语文教育

转眼间一个学期又结束了,反思这一学期的,作一小结,以鞭策自己更好地迎接新一学期的到来。

针对班级中后等学生较多基础较薄弱以及班级语文课上人文性过剩而工具性稍嫌不足的特点,我在课堂教学设计中有意识地加强了语文的工具性部分的设计,经常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我认为只有语文的基础夯实了,才有能力进行更高层次的追求。“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果孩子连走路都不会,就要让他学习跑步,这是不符合孩子成长规律的。语文教学亦然。

语文教学的脚踏实地还体现在日积月累的坚持性上。首先要让学生明白语文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不是凭小聪明就能学好的科目,必须有着坚持不懈的精神。因此,我要求每位学生都有一本积累本,坚持积累,争取做到厚积薄发。积累还体现在课外阅读上,争取做到每天阅读一篇课外阅读,潜移默化地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对学生而言,最大的快慰莫过于解答试题时能展现出一种从容、敏捷、高效的能力,而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相比,应试倾向最不明显,并不是讲什么考什么,试题内容和教学内容的直接联系表现得最不明显,很大程度上体现着对本学科整体素质的考查。题海战术不适合语文学科,靠大量做题难以培养出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中学语文不在深,而在广。学生的知识面和阅读范围决定了语文综合素质的高低,而现在高中生学习紧张,课下学习的时间主要用于数理化、英语上,根本没有时间去读一些文学作品,甚至可以说学生根本没有属于自己的时间,更不会静下心来去品味欣赏文学作品,而现在社会读书风气也不乐观,学生接触的东西都很低俗,所以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的缺少也是导致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差的原因之一。鉴于此种情况,对于语文的学习,我认为关键要靠课堂教学,而语文课堂教学关键在于教师,在于教师的观念和教学设计上。

当然,语文教学的精华全在课堂上。 一节课仅有 40 分钟,如何调控和把握这个时间,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能够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学以致用,这就需要老师作为引导者应该懂得调控艺术,做到收放自如,开阖有度,寻找具有科学性又具有艺术性的教学行为,不断学习新课程理论,将理论与实践相统一,使教学行为上升到理论高度。而我发现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教师要把课堂 40 分钟用足用好,争取最佳的教学效果,这是老师的本分,老师要对学生负责。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试题的人文特征越来越突出,对学生的感悟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教师的教学方法相应的做出改变。我发现在我的课堂教学行为中,存在以下两个问题:

1 、重分析,轻感悟。

“语文”姓“语”,“语”就是语言,学好语言,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品味和感悟。对课文中的精妙的语言,如果教师分析过多,势必限制了学生的思考空间,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在阅读中去品味、去感悟。比如教学《长亭送别》时,我将大量的时间用在了对这本文主题和离别情感的分析讲解上,结果整堂课上得索然无味,如果下次再教此课,我会将重点放在学生的频度感悟上,让学生通过知识迁移,联想到所学的有关别离的诗文进行对比学习,尽量把时间留给学生。

2 、重应用,轻精神。

语文是鉴赏的,也是人文的:语文课堂教学也应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为宗旨,以奠定学生的正确价值取向为根本。适量地进行专题训练与辅导是不可少的,但不能仅仅以考试为中心,以分数为准绳来进行语文教学,更要重视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比如在教学《促织》篇时,我在完成了文言文教学的字、词、句的重点教学后,然后又进行了拓展,给学生补充了《捕蛇者说》,两篇课文进行对比教学,让学生认识到封建社会的黑暗和残暴,同时给予广大劳苦大众同情,甚至发动学生用现代观念来审视课本的内容。

另外,课堂教学不能仅限于课本文本内容的讲解,应重视知识的相关拓展和迁移训练,尤其是语文学科的学习。

3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作为新教师,我觉得听课非常重要,有助于教师取长补短,听其他老师的课给了我受用不尽的知识和财富,其中感受最深的一点就是听课让我通过认识他人,审视自己,得到了改变和提高。

学生是教学的对象,学生就像工厂加工的产品,学生的学习质量决定了一个教师教学行为的成败,体现了一个学校的优劣。学生才是教学工作的生命线。针对语文学科,有不少学生的学习观念仍未改变,认为听与不听一个样,考试即使考不了高分但也不会比别人差多少,带着兴趣学的学生并不多,学习观念的落后与偏颇导致学生阅读量太少,知识面太窄,基础知识相当匮乏,出现许多错别字、错用词语现象,一遇到仿写句子等题就束手无策,作文写作立意不新颖,主题不突出,内容太肤浅,有的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作为老师应负一定的责任,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要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和态度,另外,更重要的是要提高自身的修养和专业水准以及教学艺术,先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起来。

总之,教学问题多多,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自身的教学艺术水平,针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都需要在教学中不断探索,不断认识,及时总结反思,再到实践中去完善提高。

篇二:高中语文教育教学反思

1.抓住关键,从教师教学入手,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诱人的情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采用学生感兴趣的,熟悉的形式巧妙的引入课堂。可以有效地激发学习兴趣,激活课堂气氛。比如,讲解鉴赏课时,我先从分析《东风破》,《菊花台》这些流行歌曲的美妙之处开始,引起学生的向往,再讲解诗歌鉴赏知识,学生学习的效果便很好。这种以俗解雅的方法,在教学中显得轻松风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复习语文的兴趣。“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教的东西。”语文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真的能化“压力”为“魅力”,让“学生喜欢你教的东西”,学生学习语文的消极心理就可逐渐消除,而走向积极。

2、必须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变被动为主动。挖掘学生的潜力,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课堂上有自主的学习与思考的时间与空间,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比如每节课在课堂上我都让一两个学生上台发言演讲,然后再请一两个学生上台针对同学演讲发言,发表评价。还有在自读课文的教学中,尽量以问题形式让学生充分讨论,共同解决。这样就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有主体参与的感觉,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充满着活跃的气氛,个个踊跃讨论,积极发言。但在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让学生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掌握阅读分析的方法要领,改变旧的学习状态,不是被动地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而是主动地掌握和运用知识。3.培养学生的几个小习惯。

其一,记的习惯。掌握科学的记忆习惯。科学的记忆方式,无论是联想法,还是其他,记住一条,适合自己就是最好的,把记忆和时间联系起来,考试要在一定的时间内,其实生命的基本单位不是时间吗?一定把学习任务和时间联系起来,而且要及时复习,语文不是短时间能出成绩的,但是不要以为一次的好成绩,就忘乎所以。

其二,爱读书的习惯。读中外名着或伟人传记,不要以为名着就是买来放在那里看封面的,而伟人传记,则体现了语文的人文性特点,旧时的说法文以载道是之。培养健全的人格,而且学生那个年龄可塑性大,伟人的感染力、教育力,学生与大师为伍、与伟人为伍的时候,很多教育尽在不言中,一旦形成习惯,学生会终生受益。从应试来说,也有其现实意义。

其三,动手的习惯:就是写的习惯。很多的学生背诵了不少,口中的话滔滔不绝如绵绵的江水,可是写得时候却如挤牙膏一般,那么平常就写写,有话则长,无话则短,通过日记可以看出一个学生很多方面的问题。不要以为大作家都了不起,其实还不是都写出来的。

其四,向别人学习的习惯: 善于向别人学,甚至要会“偷”学啊,三人行,必有我师。终身学习的好习惯也要有的,现今的竞争,让我们不再有“铁饭碗”了,而从实际来说也是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其五,怀疑,好问的习惯。改编一个笑话,为什么嘴在耳朵前面啊,就是让你问的,让耳朵在后面好好听的。

4、注重语文的渐进性,通过设置阶段目标,带给学生成功的喜悦。信心是人们完成任何一项工作的重要心理因素。信心对于高中学生更为重要。高中考试频繁,情绪波动大,一旦哪门学科有两次考试“滑坡”,马上就自暴自弃,这时,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改善学生作为学习者的自我概念是非常有必要的。从简单问题开始,如注音、改错别字、找反义成语、名句默写等,容易得分,甚至容易得满分,使学生的自信心得到极大的增强。再逐步过渡到现代文阅读、诗歌鉴赏、作文等难点上。使大部分学生排除了畏惧心理,从而,提高成绩。这样学生在阶段学习中有了收获感、成就感,尝到了学习的甜头,他们学习语文的胃口就会增加。

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学生只要掌握了科学的有效的学习方法,才能融会贯通,终身受益。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变被动为主动的学习方式,是提高高中学生语文素质的基础。

篇三:高中语文教育教学反思

今天是3月8日,很值得纪念的日子。我正在忙碌而有序地思考我的教学,并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去迎接探索实践前行带给我的心路颠簸。

假如让我重新带高三,在文言文教学方面,我会这样做:首先让学生准备一个厚一点的,纸质稍好点的本子,告诉同学们这个本子将记录我们备考文言文的全部基础知识,以及我们透过文章背后挖掘出的内涵及其对我们思想的影响。其次我在备课方面要加强力度,平时的教学扎扎实实,从知识到能力,从过程到方法,从情感态度到价值观,都要落实在每一篇文章的教学中,最重要的一点是,要熟悉高考的考点,做好高考和日常教学的衔接。最后,是等到离高考还有三个月,基础知识也讲完了,要带领着学生做一个总结,一个很重要的总结,除了知识以外,还有一点就是学生学习知识过程中的习惯、方法、品质的不断规范和强化,然后在一个较高的层次上提出要求,师生共同去追求知识和能力的一个较高的融合境界。

反思这一年的文言文教学,总体来讲是失败的。基础知识的积累没有一以贯之,到最后就是随便讲讲了之了。由于自己水平有限,阅读面窄,对文章内容及艺术的把握也很勉强。还好的一点是,平时领着学生做的题比较多,学生虽然对古文畏惧一些,可拿着题还是能对付一二的。可真要面对高考了,师生心里还是没底的。

过去了的不说了,问题是现在,还剩下三个月的时间,如何让学生在这块知识方面有信心呢?老师应该给学生什么钥匙呢?这些又如何该用最少的时间实现呢?

有一个基本的思路是,必须通过做题把知识和能力贯穿进去。问题的关键就是选题,要选高质量的题(做历年的高考题是个不错的选择);其次就是备课的力度,让学生在训练过程中,心里踏实下来。识记的内容,必须要求学生掌握利用早读的时间加强记忆。学生已没有时间去总结,老师就先列一个框架出来,让学生把日常的基础知识补充进去。

下午有一节课,先把我的教学思想告知学生,取得学生的支持。接下来就是具体准备材料了。初步打算是以高考题为纲,把知识系统化,把古文熟悉化。

下午第一节课,我如实地向同学们阐释了我的文言文教学困惑以及构思。同学们沉默了,我知道他们也有同感,我立即给他们打气,让他们相信师生努力一定可以渡过难关。我提出了一个问题,就是在上考场之前,提起文言文或者想起文言文,同学们心里会有底有数,不能马上要上战场了,有同学苦恼地问老师,文言文怎么做啊?那是多让人心惊的事呀。那个数那个底来源于平时老师和学生一起积累的知识以及技巧。这样的话,离考试越近越不会慌,只要反复地巩固积累的知识就行了。还有三个月,我们如何选题?如何巩固知识?同学们动了起来,看来他们看到了希望。我提出建议,高考题质量高,可以主攻,可是19套太多了,时间不够用,需要选作。同学们讨论了起来,我鼓励单独站起来表达。一个同学站起来说,既然质量都很高,可以选作双号或单号,可是我们可以做完,老师要想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评讲,恐怕时间来不及。我当时真的很感动,一是说明学生听懂了我的讲话,二是说明学生站到了我的角度上考虑问题,这让我很自豪。我想这不是问题,挑战自己的备考力度是老师的天职。师生达成了共识,夜里有夜自习,就要进入正式演练了。我得在夜自习之前把课备好。

以下将会详细记录9套高考题中文言文部分的讲解过程。

要学习苏霍姆林斯基的教学思想,并能在教学中主动运用。基础知识的积累要明确详细概括,涉及到具体的课本内容。督促学生做笔记,还有就是及时的巩固复习识记。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