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心得体会 > 公开课演讲 > 导航 > 公开课教学反思

公开课演讲

公开课教学反思。

我们不用去强求别人的想法跟我们一样,对于自己阅读过的书籍或文章的内容,然后写出自己的意见或感想,我们称之为心得。很多人都有写心得体会的经历,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我们写心得体会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公开课教学反思",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篇一:公开课

原地双手向前掷实心球 是小学阶段的一个重要教学内容,大多数学生在学习和练习中有困难,成绩提高的不过明显。假如 在教学实践中对各环节的技术细腻、深化,会不断提高成绩。在此从技术环节要求上谈一些看法。

一、四个关键词

1.原地:指掷球前的身体状态。在脚的站位问题上有两种做法。一是前后站立,以一脚为轴心,这种方法身体重心移动的幅度较大,易于加快出手速度和控制身体平衡;二是左右站立,这种方法在脚和腰协调用力方面较为明显,但出手后身体重心较难控制。

2.双手:表明双手持球,出手时双手同时将力作用于球上。

3.头上:表明实心球的运动轨迹,从头上掷出,要求掷球者身体冠状面垂直出球方向。

4.掷:是投掷项目的范畴,手指拨球后有鞭打动作的形成。

二、主要技术环节

1.持球

只有合理持球,才能有效拨球。怎样才是合理的呢?在这里也有两种讨论。一是手指自然张开,手心空出,握球的后3/4部分,两拇指靠近且成正“八”字。二是手指自然张开,手心空出,握球的后3/4部分,两拇指相对成倒“八”字。

前一种持球方法,由于两手的生理结构因素,两个肘关节不会张得很开,从而在出手时有明显的拨球→鞭打动作,相对个人而言提高成绩的空间较大。

后一种持球方法,由于手生理结构原因,拇指相对必然会引起两个肘关节张开较大,两手后引幅度受限,出手时不能充分拨球→鞭打,形成推的动作成分较多。这种方法容易练习,但不可挖掘出惊人的成绩,而女生要求比较低,只有 4 米左右,所以说个别女生可以采用。

持球以后要抬头、挺胸,身体重心提起,从的角度来说,给人一种气势、信心和力量。

2.“满弓”动作的过程

所谓“满弓”就是腿、腰、胸、臂的连线像“弓”一样的向后反张,形成了掷球前的反弓身体姿势。良好的“满弓”姿势是充分用力的前提,使身体各个部位用力更加流畅。“满弓”动作的过程包括预摆、身体反弓、引球。首先是预摆,预摆是完成身体反弓的预备过程,身体略向前弯曲,肢体放松,调整呼吸,摆动一到两次即可。其次是身体反弓,膝关节稍弯曲,后脚脚跟稍抬起,头部稍后仰,挺胸,送髋,在头部反射作用下形成身体反弓动作。再次是引球,双手持球后引于脑后,构成手臂的反弓动作,从而使整个身体形成“满弓”姿势。在引球这个环节中有两个地方受生理限制,影响后引幅度:①两个肘关节不宜张得太开。②上臂和前臂的夹角不宜太大。那么上臂和前臂的夹角多大才算合适呢?如果太大球出手后飞行的角度很高,会影响成绩,如果太小球出手后飞行没有弧度,也会影响成绩。经过教学实践证明上臂和前臂的夹角在45——90度之间为好。原因有四:①可以增大后引幅度;②肩关节和肘关节都是转动的轴心;③能够充分利用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伸曲作用;④减少由于生理结构造成的限制,使引球摆臂动作更加流畅。四个条件同时满足可加快手臂摆动的速度,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反复调整最佳角度。

3.最后用力过程

出手阶段是身体各个部位力的传递过程。通过蹬地、伸膝、收腹、向前引球、拨球→鞭打、控制重心的环节完成。从纵向来看发力的顺序是从下至上,快速传导的过程;从横向来看各个部位的用力要求高度的协调性和速度。最后用力阶段要屏住呼吸。心理暗示在十分重要,教师应对学生有效引导,如暗示“快速出手”当然何时拨球会直接影响球飞行的弧度,理论上说球飞行45度角是最好的,这需要在反复练习中不断体会、改进。出手后要注意降低身体重心控制身体平衡。

三、教学建议

1.唤醒规范意识

正确规范的动作是提高成绩的基础,从站位、持球、满弓、引球到最后出手,一连贯的动作我们在教学中每时每刻都要强调,唤醒学生正确的动作意识。练习中强调有四:一是掷球前强调学生细心观察站位、持球是否规范;二是强调身体向后做“满弓”动作时屈膝仰头;三是出手时应拨球后鞭打而不是推、投、抛等错误动作;四是在练习中强调出手后不要习惯性的往前走出,造成犯规。在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反复修正动作,掌握技术要领,提高规范意识。

2.教法容易出现的错误

教学中有不少教师“过于”强调从下至上的发力顺序,导致出现先跨一步再掷球的极不协调的动作。在最后的跨步缓冲时,有的教师“过于”强调跨步动作,我认为不妥,当身体重心快速前移时,跨步缓冲是为了控制身体平衡而做出的条件反射。如果各部位没有充分用力,而过重强调往前跨步,做出的动作显得十分不协调。

3.“满弓”的练习

形成良好的“满弓”身体姿势,一定要屈膝,抬头看天。练习方法:两人一组,一位同学成马步的站位,腿部顶住另一位同学的腰部做搭桥的练习,注意仰头。

4.拨球鞭打练习

很多学生由于不知道怎么拨球,所以在掷球时没有弧线,甚至有往地下推球的现象。练习有二:一是每人一球,往空中垂直拨球,体会手指拨球的感觉。二是往地上垂直砸球体会手指拨球和手的鞭打动作。

5.出手角度的练习

无论出手的速度有多快,但是出手的角度过高或过低都会严重影响掷球的成绩。标记练习法:找到一面可以利用的墙或是树叶,确定一定高度的地方做一标记,相距合适的距离,以定好的标记为掷球目标进行练习。

6.安全意识的培养

体育教学中,尤其是投掷项目,一定要注重安全意识的培养。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特别是肩关节和腰部韧带,练习时有过渡性,以防受伤;多人练习时:左右前后要有一定的距离,掷球前要看前面提醒同伴,捡球时要抬头,停球要用脚底。

篇二:公开课教学反思

这次的公开课比较特别,宏宇老师设计了一个共同的课题《 Windows 画图程序》,这不仅让碧莺、燕芸和我三个新老师有个比较,同时也对三个师父进行了考验。三个师父都相应地对我们进行了指导,从主题的选择到的要求再到教案的定型,尽量让我们做到位。

我选择的主题是制作猪年贺卡。考虑到明年就是猪年,以制作猪年贺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下来就是说课稿了,我拿了恩昭老师的说课稿当范本,再加上说课评价表里评分的标准,认真地核对自己的说课稿,自以为很满意了。可是给师父看时,发现有很多重要的东西忘记写了。于是在师父的批改下,我的第一份公开课说课稿完成了。

公开课之前,我们组开了个小会,我们三个相继进行了说课。组里的老教师也分别地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给出了不足与肯定的地方。结合这些不足,我又重新修改了教案。再次在师父的批改下,我的第一份公开课教案完成了。

2006 年 11 月 2 日上午第三节我的第一次公开课开始了。看到一个一个老师进来听课,我紧张了,脑袋里面一直思索着教案里的新课是怎么导入的。整节课在教案的设计下结束了,每个步骤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了,学生的反应也在我的预料当中,自我感觉挺顺利的,心里还期盼着评课的到来。

燕芸的课由于冲突我听不到了,下午听完碧莺的课。她的课注重知识点的传播与迁移,师生互动性很强,让学生上台操作的机会也很多。于是就意识到自己早上的公开课的不足。之前自我感觉良好的想法一下子没有了,换来的是等着评课时挨评。

评课开始了,我们三个一起被评,宏宇老师先说了我们三个的肯定之处,再分别一个个点评。我的不足之处如下:

1 、教案里的教学目标有些夸大:比如在教学过程中,知识目标没有体现知识迁移;能力目标没有体现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德育目标没有体现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的精神。

2 、遗漏了画图的重点:在画一幅画时,画布的定义是很重要的,可是我却没有体现出来。

3 、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在学生练习时,我很认真地收集学生遇到的问题,可是却是把它们统一起来讲,应该一发现问题就立即讲出来,这样学生就会记忆深刻。

4 、教师基本功的不足:在上课过程中,没有做到耳听八方,学生提出的问题我都没听到,忽略了某些学生的想法。

5 、师生互动的不足:整堂课下来,都是我演示完学生练习。学生基本上是被我牵着走,虽然有完成任务,但是缺少了学生自己的想法。应该在老师的作品没展示之前,让学生先想着怎么做,然后让学生上台操作。最后跟老师的作品进行比较。导出老师的作品是怎么画的。

6 、教学设计的不足:我注重的是小猪怎么画出来的,而不是画图工具程序的窗口与 windows 窗口的链接,从而实现知识的迁移。

篇三:公开课教学反思

昨天上午我到张八玲小学上了一堂英语公开课,本来应该昨天就把反思及时写出来的,可是昨天回来实在是太累了,加上晕车特别难受,所以我很早就上床睡觉了。今天由于事情较多,所以一直拖到现在,才坐下来回忆这节课的得失,写写教学反思。

我执教的这节课是四年级下学期第二单元B部分的Read and write。这种课型是四年级新增加的内容,而且从本册开始,阅读的短文容量增加,难度加大,拓展了很多新的语言。本部分侧重于学生的读和写的教学。所以有别于Let's learn 和Let's talk 的教学,在教学重点和教学方法上均与前两个版块不同。很多教师对此版块的教学都觉得棘手,我也不例外。可是,我这次参加的活动是“送教下乡”,毕竟我们城区拥有比下面学校好的教学条件和教学资源,所以我觉得我有责任将我们对这一版块已总结出的教学方法展示出来,将我们的经验传给下面的老师,给他们提供一次借鉴,同时也让更多的一线老师参与我们的教材研究,我们共同探索,交流,提高教学效率。本着这一初衷,又结合张八玲小学的进度,我选择了这一课。

为了能上好这节课,我仔细研读了课程标准和教材,系统了解了教材的编写体系,以及结合前几册书的教学内容,我设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了教学重难点。同时,我还参考了很多有关这一部分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视频,结合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和学习特点,我设计了几个教学环节,选择了相对有趣且有效的教学活动,编制出了本课的教案。并且在此之前,我又在我们学校进行了3次试上,每一次试上都是对本课教学的一次深入的认识。每一次都比上一次有提高。虽然过程是痛苦的,但是的确促进了我的专业化成长。通过这样的锻炼,我对课程标准理解和对教材的把握方面更进一步,对课堂的驾驭能力也是一次提高。所以,这节公开课我比较流畅的完成了我的课堂教学。而且我觉得这节课气氛非常轻松愉快,学生积极的参加我的教学活动,享受着我的这节课,我非常高兴。以至于当我宣布下课时,学生仍然沉浸在我的课堂当中,我连说了两遍“Class is over . Goodbye boys and girls !”学生都没反映过来。最后还是后面听课的教师带头鼓掌,学生才意识到和我说再见。不光是学生,我也为有这样的课堂而欣慰。我的付出,得到了学生的认可。下课以后,有几个孩子缠着我说,“老师,你什么时候能再来我们学校,给我们上课啊?”我答应了他们说,“以后肯定还会来的,只是时间我确定不了。”

反思我的这节课,总体上看,我基本达到了我设定的三个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也突出了。教学环节和教学活动的设计相对都比较合理,并且经过了课堂的检验。体现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思想,并且我的这节课实现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的教学最终目标。

“教育永远充满着遗憾”。虽然课后,听课老师们说“教师素质较高,教学环节设计巧妙,教师的亲和力和感染力强,朗读教学有特色,课堂教学流畅,教学重难点突出”等等,给与我很高的评价,但是我自己觉得我的拓展环节做得还不够好,我只做到了完整地呈现了这种课型的教学流程,但是没能让学生充分利用手中的字条,替换造句,先说后写。还有在课堂时间的分配上还要再准确一点,为了不超时,我经常看时间,这一点做得不好。再有就是教师在示范书写句子时,应该侧身写,或把字条放高一些,或者直接在投影机前写,让学生看清楚,引导学生共同参与示范书写的过程。我当时身体挡住了学生的视线,就失去了示范的意义。这一条建议非常重要,我今后要引以为戒。

F132.cOm更多精选心得体会阅读

政治公开课教学反思范文


政治公开课

平淡处见精彩,化腐朽为神奇

陆社葆

一堂原本四平八稳的公开课结果演变成开放性课堂,在佩服自己一时的果敢和机智外,更感受到学生思维的巨大张力和探究能力。公开课早已结束,但课堂发生的场景还犹在眼前。

那天我执教“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第一个知识点“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基本是按照我预设的教学方案向前推进,接下来是“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当一个学生回答完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后,突然有一个学生举手要求发言。公开课特别讲究课堂气氛,强调师生的积极互动,我当然很高兴地同意了该同学的发言。这位同学突然向我提出一个请求,“老师,我可以用函数图像来表示这两者的关系吗?”当时我简直就没有听懂这是什么意思,他走上讲台,画起了一个函数图像:x轴表示公平,y轴表示效率,x轴上方画出了一个不太规则的倒U型曲线。他一边画着一边向我解释:“老师,曲线的左半段表示,随着效率的提高,社会财富的增加,公平也就有了物质基础和前提,公平逐步得到实现。函数的右半段表示,如果一味地强调公平,这时劳动者的积极性会受到压制,不利于效率的提高。所以只有在函数的左半段区间内,‘效率是追求公平的前提,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才成立。”我被这位同学讲得半懂不懂,也想利用一点时间来理解这条函数图像的合理性,就随口说了一句:“请同学们相互讨论一下,画出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图。”这下学生可活跃了,画出了各种图形。有个同学在黑板上画出了阴阳八卦图,说“公平与效率就像阴与阳,密不可分,缺一不可。必须协调好两者的关系才能促进社会的发展。”还有一个同学对第一个同学的图像作了进一步的补充,“当公平变成了平均主义的时候,函数的图像就要穿过x轴进入第四象限,因为这样不仅没有效率,而且还是个负效率,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天哪,我万万没有想到,备课时认为没有任何问题的地方,却发生了我根本没有预案的场面,我一时无法收场,而学生们还在向我不断地呈现着各种图形,解释他的合理性。下课铃声响了,我的课定格在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上。(教学反思 )但在课后的评课中,同行对我这堂课大加赞赏,说第一次看到了原生态的课堂,开放的课堂,真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开发了学生的思维。我不敢接受这样的赞美和褒奖,但这节课留给我的印象的确是非常深刻的,也让我有了更多的思考。

一、努力打造开放性课堂

如果教师只按照自己事先准备好的预案向前推进,课是四平八稳了,预设性目标是完成了,但教学过程中伴生的生成性资源就容易被忽视。而这些生成性资源,有的恰恰是学生在参与课堂活动中形成的,是他们最真切最直接的所思所感,也蕴藏着他们的需要、问题和困惑。如果能及时捕捉,善于利用,有助于及时答疑解惑,启迪思维,有很强的针对性时效性。这要求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树立新的课程资源观,善于把握和开发利用教学过程中伴生的生成性资源。用函数图像来表示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可能是学生的灵感乍现,学生出于好奇心想与老师探讨一下其可行性,由于我果断地把握住这样的契机,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其次,问题的设置要有开放性、新颖性、挑战性。这堂课之所以在最后出彩,达到高潮,得益于我一念之间把设问变化了。所以,一堂课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设问如何地设计,设计的问题有没有开放性、新颖性、挑战性。学生一旦对你提出的问题感兴趣,就会表现出极强的主动性和探究能力,这节课让我尝到了巧妙设问的巨大魅力。

再次,要处理好收与放的关系。在开放的课堂上,如何回应学生瞬间提出的问题,如何引导讨论向目标回归,避免散乱,如何筛选学生发言中有价值的信息,又如何在开放中不迷失方向,把握好课堂节奏等等,这对教师的要求不仅仅有广博的学识,还要有丰富的课堂经验和灵活应变能力。但是无限风光在险峰,做显然比观望要好,能力只有在课堂的实践中才能获得提升。

二、教师备课的重点究竟放在哪里?

新课程一个重要的转变就是从过去关注教师的教转向关注学生的学,即以学定教。教师备课的视野已经不能局限于教材和教参,应更多地关注到学生。当课堂上出现学生睡觉,当学生的眼神变得游离而迷茫的时候,是否意味着我们所教的内容已经不能打动他们,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呢?我们是否想过,自己设计的那些问题连自己也觉得没兴趣没胃口回答,这又怎么能打动学生、吸引学生呢?

联想到这堂课的备课,我的确只着眼于备教材,备教法,备技巧,而没有更多地考虑到学生掌握了什么,又需要什么。要不是学生的大胆提问启发了我,还真的忘了学生早已具备用函数图像来表达、分析问题的能力,也万万想不到还可以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设计这个问题。这堂课让我找到了备课的感觉和方向。我想,只要我们在备考中更多地关注学生的需要,努力寻找能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设计出能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问题来,一定能于平淡处见精彩,化腐朽为神奇。

(作者单位:安徽省无为囊安中学)

公开课教学反思:反思昨天再创明天


公开课教学反思:反思昨天 再创明天

忙忙碌碌又一年,似乎还在今天,却早已经成为了昨天。这个学期继续担任六年七班班主任以及两个班的教学工作。相对于以前的七班,这个七班的班风和学风都比较好,和孩子们一起学习,真的很开心,语文老师是我们xx校区的汪主任,她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孩子的热爱和用心也深深地影响了我,也给予了我很多的帮助。在这样的一个比较宽松的环境下。我在教学方面开始了不少的尝试,幸运得到领导的赏识,上了一节《分数混合运算的练习课》,市教研员xx老师亲自来调研。一个月不到,又匆匆忙忙地参加了戴尔互联创未来的培训,在xx特级老师和xx科组长的帮助下,顺利完成了《正多边形的密铺》的课堂视频作品的录制工作。如今坐在惠州xx这个山清水秀的地方,泡了舒服的温泉,思路也一下子开阔了很多,轻松了很多。再次感受到生活在龙口西小学这个大家庭的快乐与温馨,倾听自己内心的幸福声音,反思昨天,再创明天。

接到要上市教研课的任务,五六年级集备、科组长以及高年段的同行们立即召开会议,定好了计算课的课题。教学完分数的混合运算,发现不少的问题,于是我们定下了《分数的混合运算练习课》的课题,熬了几个晚上,不断地向罗玉琴老师讨教,不停地修改完善,进行无数次的试教,连睡觉前还在焦虑。过程是痛苦的,但是幸运得到市教研员杨老师和岳敏校长以及罗特的点评和指导,这是幸福的。

本节练习课的设计目的主要是针对学生虽熟记运算顺序,但是在实际练习运用中,往往忽略运算顺序的重要性,导致结果错误这一情况专门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突破熟练运用运算顺序的重点,并正确进行分数计算。本练习课的设计有层次,并注意了坡度。从口算到基础计算,从对比练习到针对性练习,最后拓展练习,全面提高学生对混合运算的计算能力。采用有趣的闯关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个别学生分数乘除法计算的正确率仍要提高,继续加强分数乘除法一步计算训练仍然非常必要;在混合计算中,个别学生会混淆简算方法,如: ;在教学中不断强调运算顺序,但是在 这题中仍然有一小部分的人会先加后除,分析原因,这些孩子在平时学习中审题能力就比较弱。一节课下来,感觉孩子对于混合运算更加认真,审题也更加细心了。但同时发现计算能力比较差的孩子,必须在今后进一步加强分数计算训练。这将是计算的重点突破之处。

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像这届公开课,多采用竞争的方式,增强学生的学习成就感,语言更加有趣。在录像课上,也发现了不少自己教学上的问题,也是要反思方面,特别是语言更温和一点,树立教师的威信,并不一定要严厉对待学生。反思让人进步,希望今后在教学上能有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更令学生喜欢,自己也快乐,创造快乐课堂,别忘记自己的目标。

公开课《生活处处有哲学》教学反思


公开课《生活处处有哲学》

原创: 李霞 政治学科

生活处处有哲学是高中的第四模块《生活与哲学》的第一课。课本知识点不多,但作为哲学教学的开始,是非常重要的一节课。能不能让同学们对哲学的特点有较清晰的认知,能否对哲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是本课的重点,也是哲学教学成功的开始。感受哲学是本课的基调, 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哲学智慧就在我们身边,并对我们的人生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只不过“百姓日用而不知”。引领同学们追随哲学家的脚步去思考哲学问题,去探究宇宙、人生。为此我做了这样的教学设计

1、探究哲学在哪里,哲学从哪来

设计提问:老师去参加调教比赛,结果课上的不成功,老师心情很沮丧,你能开导一下老师吗?

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总会从自己的切身体会、人生经验来开导老师。问题设置能激发学生思考,而且要帮助自己的老师,学生们也非常乐意发言。通过学生的的发言来引发学生思考下一个问题:为什么同学们总是从自己的切身体会和人生经验出发来帮助老师呢?如果叫一个打鱼的人、种田的人、、、他们又会如何开导别人呢?最后展示众多格言警句看看都是谁的经验?这些经验智慧从哪来?由此很容易引出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除了实践哲学的产生还离不开思考与追问,那么就带领学生追随哲学家的脚步去思考与追问。这里我设计了三个层次

①惊讶是哲学情绪,是哲学的开端,哲学从仰望星空开始。那么我们就来仰望星空,来体验惊讶与好奇,从而引发同学们开始哲学思考。播放视频:《星球大小的尺度》

②收回我们惊讶好奇的眼神再来观察我们的生活,请大家继续保持好奇与惊讶。我们身边也有些爱思考,善于思考的人。设置情景:用庄子的《山木》引发同学们对材与不材的思考

③最后让我们保持一颗童贞的心,像哲学家那样思考和追问。体验怎样从熟知到真知的过程。我设计了对一朵花的追问,引出哲学探讨的一系列问题: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现象与本质,理想与现实、主体与客体、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人与世界的关系。

经历了这样一个奇妙的思想之旅,同学们能真切的感受到哲学思考的特点、感受到哲学是从哪来的。

哲学源于对实践的追问与思考我觉得是本课的一个难点,弄不好会流于表现和形式。让学生觉得哲学很简单,或者哲学太深奥,又或者哲学太玄不可思议。经过上述的步步为营、层层深入的追问与思考,让学生亲身体验,从而突破难点。

2、探究哲学的作用。哲学到哪去的问题

体验了哲学思考的玄妙,但有人会问我整天思考这样的问题有什么意义呢?这个问题的解决我也是设计了三个层次:

①由哲学引入,因故事中有哲学家给学生的测试问题,所以让学生也参与到故事的完成中,展现学生的思考,共同体验哲学智慧,并结合学生刚刚学过的《文化生活》知识,体会哲学智慧的作用。

②设计生活中人人可能遇到的问题,同时又是社会中大家热议的问题:“刘翔该不该退役的事件”,引导学生展示自己的人生哲学。从而感受生活中人人都在有意无意的运用哲学思想指导自己的人生,只不过百姓日用而不知。

③最后从每个学生自身来看哲学的作用,——与霍金比一比谁更幸福。看霍金的人生观对他的作用。经过三个层次的递进,学生感受到哲学在指导人生中的作用和意义。

3、最后谈到哲学对一个国家民族的重要意义时,我与其他老师们产生了分歧。作为公开课,我觉得哲学的作用讲到它对人生的指导意义就完成了这节课的要求,再讲对一个国家民族的重要作用,逻辑上显得有点累赘,而其他老师建议我还是要讲。那么如何处理才能不显得臃肿,又无画蛇添足之嫌呢?这让我着实费了一番心思:因而就有了“对学生的寄语”这样的设计,其内容虽在本课知识目标之外,但大家会觉得又是对学生的合理要求,又在情理之中了。

准备一堂公开课花费了很多精力和时间,自己觉得确实很辛苦,不过有付出真的是有收获。通过这堂课,我发现以前觉得很好的教学设计其实还是有很大的改进空间,的确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下面我就来谈谈我的体会和思考。

首先,如何用哲学方法教哲学?对于哲学教学我有很多思考,在教学过程中我意识到不能把哲学当成是一种知识来向学生传授,而要注重让学生形成哲学思维,展开哲学思考,所以我的课的方向设定为老师与学生们一起体会、感悟哲学,共同探究世界的奥秘。同学们很喜欢我的课,我自己也有点儿沾沾自喜。可通过这节公开课的的思考和打磨,我有了一个更清晰的思路。本课的内容: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反思。既然这样,我们后面的哲学教学与学习是不是可以遵循这样的基本思路进行?那就是与同学们共同在实践中寻找,在追问与反思中感悟。让同学们在实践中体验,在追问和反思中思考,从而经历哲学探究的整个过程。这样是不是更能体现哲学教学与学习的特点呢?

其次,生要学会做加法也要学会做减法,老师的教学也是一样。以前这部分内容一般都要用将近两节课的时间才能完成,为了上好这次公开课,对以前的备课我做了大规模的裁减。这个过程是比较痛苦的。备课时收集了大量的素材、补充了大量的内容。总觉得这个也要讲,那个也要谈,或者这个材料有意思,那个也不错,都舍不得丢。好为人师,大概是每个老师的通病吧!所以平时上哲学课时把课备得很臃肿,显得很华丽,课上的也挺热闹,学生觉得有意思,老师也自以为得意。现在想来实际上是华而不实。教学过程成了只要能引起学生兴趣的、我喜欢的,我想讲的就都带进课堂。而没能更好的为学生服务,更好的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服务。所以老师备课时要做加法更要做好减法!

再次,从善如流,三人行必有我师!备好课后,我把课件和自己的设计给几位同事看,他们给了我不少帮助,从错别字的纠正、到教具的使用,从细节处理到材料的取舍都给了我很多建议。所谓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只要你愿意倾听,总会听到对你有帮助的真知灼见。即使对方的能力、经验不如你,或者并不懂得你的专业。平时我总是会给别人提出些建议,从教很多年了,变得有点自以为是。经过这次同课异构活动,又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要学会利用身边丰富的资源。

最后,在备课过程中时常会有有力不从心的时候,对于海量的信息如何取舍,如何恰如其分的使用身边的资源,这取决于自己的专业功底。给学生讲哲学,老师自己对哲学的认知与理解,对哲学问题的感悟与思考水平成为对教学效果最大的制约因素。老师自己是不是常常对自己及人类实践成果进行反思与追问?是不是努力吸取人类哲学思考的成果?老师不一定要成为哲学家,但一定要成为善于观察与思考的人,要不断补充能量,提高自己的哲学修养,否则很容易在课堂上堆砌材料,而不能很好地利用它们达到较好的教学目标,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要让学生成为善于思考,有能力思考的人,从而提高学生的哲学思维能力,而不仅仅是记忆和背诵哲学观点,刻板的掌握答题模式。老师自己首先要成为善于思考有哲学思维能力的人。

另外,老师自己的为人处事和人生态度也成为教育的重要资源,所以老师要不断掌握更多的知识丰富自己,不断思考提高自己的能力,还要不断修身养性,形成自己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总之,学无止境,活到老要学到老。作为老师尤其要这样要求自己!

数学公开课《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数学公开课《解决问题》

罗 冬

解决问题中的例5主要内容就是让学生在情境中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计算,让学生通过尝试和探索出多种算法,体验多种算法,知道各种算法各表示的意思。基于对教材的认识和分析,我确定如下目的要求:

1、练习20以内进位加法,能熟练、正确地计算。

2、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能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良好学习习惯。

重点是正确、熟练运用20以内进位加法解决问题,难点是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我组织学生在前面计算的基础上,再通过引导学生“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做一做”等形式达到对解决问题知识的掌握。让学生通过尝试的方法和合作探究的方法,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学生先试一试,从试的过程中发现方法,再在小组里和同学交流出更多的方法,使学生的认知又有更深的挖掘,让学生给学生讲方法,反而使学生更容易地接受新知,又让他们自主地总结出计算方法。

教学流程上我是这样设计的:

活动一:计算铺垫,导入新知

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为下一环节做铺垫,让学生通过快速的口算练习增加他们学习的欲望和自信心。

活动二:自主探究,明晰思路。

这一环节我让孩子们先看书自学,等心中有答案了再在小组内合作探究提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

活动三:通力合作,交流互动

这一环节难度再一次提升,并让学生化动为静,用多种方法解答。这里考虑用所学的加法算式来计算,既为巩固旧知,又为学以致用。

活动四:当堂检测,综合评价。

这一环节,我让学生自主完成书上习题,然后小组推荐一名学生上台进行pK讲解,师总结方法进一步强化学生用多种思考的方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最后一个环节是总结和评价:今天学了图文应用题,要学会找已知条件和所求的问题,然后用你喜欢的方式解决问题。请评价自己组或其他组在这节课的表现,鼓励孩子们有不断进取的竞争意识。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有成功也有仍需改进的地方。

一、本节课我精心准备了多媒体。我发现低年级的孩子们是非常需要图声来吸引注意力,这也是他们直观发现问题的好方法。因此我常喜欢做“小偷”,下载一些和教学内容有关的ppT,然后进行适当地整合和修改。今天的这节课应用了我所学的电子白板知识:把电子课本插入并进行剪裁,利用遮挡器、插入等方式预设了学生的学习情况、我尽可能做到细致,利用了能打动学生的一切因素。

二、在学生生成这一块,把握地还不够沉稳,课堂调控能力远远不够。当好几个学生不能说出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时,我心里似乎有一种说不出的郁闷!然而对这个单元解决问题的方法,到底要学生掌握多少种呢?我认为至少是一种。所以在练习时我没做更高的要求,一再让学生小组内发挥。当课堂检测学生能得出三种不同方案时,我特别欣喜,可是我光顾着高兴了,没有细心地把握好这块最可贵的素材,处理地过于粗糙,这是特别遗憾的地方。

三、数学公开课不上不知道,一上却是意犹未尽。我想公开课绝对是教师成长的捷径。以后,我一有机会就要上,这样才可能赶上小组合作示范教师。

语文公开课反思


守望在的原点——语文公开课反思

作者/ 陈 燕

很多公开课中都可以看到,教师在教法、学法、重点难点突破、多媒体等方面花了很多心思。但是整节课听下来,总感觉课堂形式虽然活跃,语文课程的基本价值却在弱化,语文的教学手段虽然丰富,语文课程的核心内涵却在萎缩。为何会给人这种感觉呢?

一、课堂关注的失误

语文课堂是教师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阵地,在课堂中应该关注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情况,关注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经历的每个思维细节,关注他们在思维中遇到的困难和不解,课堂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都应紧紧围绕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展开。但是,大部分教师因为上公开课而变得有些不自然,在教学过程中,不是关注学生和文本的对话,不是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和参与面,而是关注课堂是否热闹,关注自己在课堂中的表现,关注听课教师的反映和评价,关注多媒体制咋是否精美、操作是否流畅等等,这违背了教学的目的,只能让课堂呈现出表面的繁华。

其实,执教公开课的教师一方面要思考语文学科的基本价值是什么,这一节课究竟要教什么,要以学生为口心,让自己置身于学生中,努力引导学生去品悟文本,激发学生和文本、老师对话的热情,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所以,课堂教学前教师的首要任务是根据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如何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如何让学生的思维真正活跃。

黄厚江老师在执教《给我的孩子们》时,只有一支粉笔,一本书。课堂算不得花哨,整堂课设计了三个问题:(1)你能抓住文中的词语、句子,说说文中的孩子们有哪些特点吗?(2)“我”是一个什么样的“我”?请同学们浏览课文,把描写作者内心情感的词语圈出来,从作者的情感人手解读作者;(3)尝试补全一下题目,作者要给“我”的孩子们一些什么?三个问题层层深入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字、词、句来解读文本,整节课活动开展自然,学生兴趣盎然、思维主动,课堂生成了很多让人难忘的智慧。整节课没有表面的、形式的热闹,却渐渐开启了每一个孩子的心灵。

二、课堂多媒体运用的失衡

多媒体在公开课上已成为一些老师的“必杀技”,在公开课的准备过程中,教师往往花大量的时间用于课件制作。诚然,多媒体课件在节省时间、拓展课堂容量方面有很多优势,但若使用不好也会有弊端。

1.固定了课堂的流程,造成学生思维的唯一性

教师设计的多媒体课件,往往体现的是教师已经固定了的教学思路、教学设计,在公开课上,教师往往通过一系列问题的设计,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阅读、理解文章,一旦学生思维脱离了预定轨道,教师往往手足无措,生拖硬拽地把学生思维拉回到原来轨道上,教师不再是“主导”,更像是一个导演,让学生按照既定的演戏。

2.转移了课堂的注意点,丢掉了文本

在很多公开课上,我们都能看到,教师用一张张图文并茂、声色俱全的图片吸引学生的眼光。这样的课堂,体验多了,积累少了;看影视多了,读文本少了;( )听录音多了,朗读少了;其他活动多了,语言活动少了。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干扰性阅读,抑制了学生的二次创造,削弱了学生的想象力。

多媒体的使用应该简洁而适时。简洁才能有变化的余地,才能根据课堂的生成随时调整,才不会禁锢师生的思维;适时才能起到引导作用,让多媒体出现在学生思维凝滞时,才能真正拓展学生思维。

三、课堂评价的失效

有很多做公开课的教师为了体现课堂“教”与“学”的和谐,强调学生的个性彰显,一味地表扬或肯定,不管学生答得怎样都说“好”、“不错”,不敢或很少对学生进行具体的批评性评价,甚至对于错误的回答不做任何评价。

其实,对学生的回答,我们能否在第一时间抓住亮点,指出要害,这是课堂教学活动中最大的教学机智。教师常常要思考评价角度、评价语言、评价时机。有效评价不仅对回答问题的学生有很好的激励作用,对其他听课的学生也有很好的提醒作用。教师只有把握好评价的契机,才能更好地保护或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大多数的学生明白道理何在,做到“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

在黄厚江老师的课堂上,我们不仅能看到他可贵的“童心”,他常常蹲下身子,从学生的角度给予他们真心的肯定,还能看到他对文本内容的有效评价,对阅读方法的适时指导。黄老师有时用委婉的语言指出学生思维的问题;有时在肯定学生答案的基础上加以总结;有时在评价后又把问题引向更深处。他的评价语言让学生阅读的目光始终聚焦文本,保证了语文教学活动的有效展开。

总之,公开课是先进课堂理念和教学的展示,不是多媒体技术的演示,更不是教师自我的表演,只有深入思考学生情况,从学生出发,从文本出发,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巧妙引导学生,使教学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这样的课才是一节精彩的课,这样的语文教学才是语文教师应该守望的原点。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海门市海南中学(226100)

教师怎样上好公开课


每一位教师在上完每一节课后都要对上过的课进行教学总结和反思,但到底总结什么、反思什么,对这个问题还很模糊。学习了《教师怎样上好公开课》一书后,对怎样撰写课后反思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反思实际就是教后想想,想后写写,认真思考一下得与失。

一 记成功之举

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

二 记“败笔”之处

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对其作射门、深刻的反思、探究忽然剖析,使之成为以后再教时应吸取的教训。

三 记教学机智

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然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

四 记学生见解

五 记再教设计

总之,写课后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贵在执著地追求。一有所得,及时记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记促思,长期积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