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心得体会 > 幼儿园演讲 > 导航 > 幼儿园观察记录

幼儿园演讲

幼儿园观察记录。

每个人的想法和观念都不一样,你觉得是错的事,别人不一定觉得。看过了解一样事物之后,每个人都有自己对其的看法。写心得体会是我们在工作和学习中经常遇到的事情,写一篇心得体会我们可以从中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心得体会书要如何规范的书写呢?经过收集,小编整理了幼儿园观察记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动动手指请收藏一下!

幼儿园观察记录

篇一:

观察幼儿:李思瑾

观察性别:女

观察时间:2013.12.5

观察地点:洗手间

观察教师:徐老师

观察目的:在日常生活中多多关注幼儿的一言一行,理解和倾听幼儿的想法和意见。

观察情况:

转眼间来到慧蒙3班已经一个月了,对于瑾瑾小朋友老师也慢慢的了解了,瑾瑾是个性格活泼开朗的小女孩 ,日常生活习惯保持的也很好,尤其瑾瑾有着语言能力表达很强的小嘴巴。

今天在洗手间,小朋友都排队洗手到老师这边整整齐齐的站队。这时,队里很乱很吵,老师正看到瑾瑾和萌萌像是在抢东西,老师急忙过去拉开瑾瑾和萌萌,便问:怎么回事?萌萌大声的说:“老师··老师···瑾瑾抢我手里的糖呢。”老师一看萌萌手里真的有一块糖;奇怪的是老师看瑾瑾并没有说话依然伸着小手像是要东西,以瑾瑾的性格应该说出个原由来,可是瑾瑾还是没有说话,这使我很好奇,把瑾瑾叫到身边问了个究竟,“瑾瑾,你是抢小朋友糖了吗?”瑾瑾很镇定的说:“老师我没有,我是想和萌萌手拉手排队,可是她手里有糖,她就以为我要抢她的糖呢,我是想和她手拉手。”听完瑾瑾说话,老师明白了前因后果,心里很庆幸,如果老师没有听瑾瑾说话就直接批评瑾瑾就会错怪了她。原来是萌萌误会瑾瑾了,老师不但没有责怪瑾瑾还表扬了她,而且告诉萌萌瑾瑾只是想和她拉手,萌萌听了老师的话,把糖放进了书包里,瑾瑾又不计较的和萌萌手拉手走进了教室。

分析:有时候孩子的一句话,一个思想都可能成为一段,所以我们不要扼杀孩子去想,去说,去做的权利。让孩子自己去做自己去想自己去说,关注每个孩子幼小的心灵。

篇二:

观察时间:2013.12.9

观察地点:多功能厅活动室

观察教师:徐老师

观察目的:鼓励幼儿大胆表现自己

观察情况:

浩言是个活泼可爱的小朋友,平时活蹦乱跳的。今天早操回来后小朋友都脱了外套棉衣就拉尾巴来到多功能厅活动室,在小朋友的商讨下,我们决定玩《丢手绢》的小游戏,宝宝们都尽情的追着、跑着、唱着,这个时候轮到了浩言宝贝丢手绢了,浩言高高兴兴的唱着丢手绢儿歌,悄悄的把手绢丢给了宁宁,宁宁看着小朋友的眼神马上发现身后的手绢,拿起来追浩言,浩言也反应很快,连忙跑起来,因为宁宁跑的快,浩言被抓住了,由于游戏的规则被抓住的小朋友要给大家表演节目。老师来请浩言表演节目,可是浩言马上很不高兴的嘴里嘟囔的说:“我讨厌你,我不会唱,我不玩了。”老师问浩言问什么不想唱歌,浩言又说:我讨厌你,我不想唱歌,哦~原来浩言不是不会而是不想唱呀?我赶紧请小朋友拍起热烈的掌声欢迎浩言,在老师和小朋友的鼓励下,浩言唱了一首《Don’tbe saied》起初声音很小,后来声音越来越大,表演完了所有小朋友都给浩言鼓掌了,浩言高兴的笑了。老师告诉浩言以后再小朋友面前要大胆的表现自己哦!

篇三:

观察地点:室内

观察时间:午餐时

观察宝宝:郭沐垚

观察人:胡老师

观察目的:关于孩子的吃菜问题

吃午餐时,小朋友都能大口大口地把饭和菜都吃下去,只有垚垚小朋友总是吃白米饭,不肯吃菜,还时不时的看看别人,舔舔小勺子,总是给人一种胃口不开的感觉。问她为什么不吃菜,她总是说我不喜欢吃。每次遇到这种情况,我们总是耐心地跟她讲道理,告诉她菜里面有很多很多营养只有吃下去,身体才会健康,才不会总生病的。但是事实告诉我,这种方法对她来说是不奏效,行不通的。我们也想用小粘贴奖励的方法,让她能多吃点菜,可是也收效甚微。

其实班上以前也有不吃菜的小朋友,不过经过老师和家长双方的共同努力,现在几乎所有的菜,他都吃了。对于垚垚小朋友的问题,也希望家长也多多劝说和引导,让我们共同努力,让垚垚能够爱上吃菜。

F132.cOm更多精选心得体会阅读

幼儿观察记录


幼儿观察记录(一):帮助孩子入睡

观察目的

孩子是否自己闭上眼睛,盖好被子,躺好了慢慢入睡

观察目标

通过鼓励,指导等方式,帮助孩子能够自己脱衣服盖好被子,闭上眼睛入眠。

观察记录

全班幼儿已经睡下很久,大部分幼儿都沉沉地睡熟了,但我还是不断地听到有谁在发出声音。就看到邹子晗用双脚把被子顶得老高,一会儿又翻来翻去,一会儿有抬起头看看。于是我就像往常一样坐在她旁边哄她睡觉。可是孩子像克制不住一样,继续脚伸来伸去,要不就是拽着被子,经过沟通刚睡好,准备拍着入眠,孩子又玩起了深呼吸的游戏。总之不管你怎么说,就是不停的动来动去玩大半个小时,紧紧的盯着才能慢慢的入眠。

分析评价

孩子从小大部分时间都是和奶奶生活在一起,奶奶身体不好的原因,孩子又是家里的全职保姆看管。在保姆无微不至的照顾下,已然养成了睡觉前要玩很久的习惯,孩子在家里面也是如此。孩子上课非常积极投入,但是游戏时间就表现得很内向,感觉总是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面,有时候会表现的很焦躁。

支持策略

1直接沟通。通过换位思考和话语激发幼儿,告诉孩子每个人都有自己最好的地方和稍弱的地方,我们要用赞美的眼光去赞美他人。

2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促进其形成良好睡眠习惯。

俗话说得好:"一口吃不成胖子。"而坏习惯也不是一天两天能改得掉的。对此,在教育施瑜时我没有一下子要求她改掉不午睡的坏习惯,而是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她开始睡不着,我就坐在她旁边,有时拍拍她,有时给她讲一首小,帮助她睡眠。慢慢地她能睡一会儿了,但不一会儿就会醒,醒来以后就在床上翻来翻去,我就让她起来做一些安静地游戏,如看书、做手工等。不让她觉得睡觉是一件苦恼的事。

3、家园配合,共同培养其良好午睡习惯。

幼儿观察记录(二):让孩子理解分享与共享

观察目的

孩子能否和同学友好的进行游戏

观察目标

通过鼓励,指导等方式,让孩子理解分享与共享。

观察记录

今天晨间活动时大部分幼儿都在专注地玩玩具,突然王晨宇大叫起来,原来他又在抢其他孩子的游戏,但是小闫同学也不甘心,于是两个人开抢。不爱讲话的小闫就开始发脾气,而能说会道的王晨宇孩子铮铮有词的说:玩具要学会分享,你很多叫你给我你不肯,还发脾气。小闫嘴里讲着:这是我拿到的,你要玩去拿篮子里面的。王晨宇又说:你看你蓝色这么多,还不肯给我!你知不知道要分享的。

分析评价

孩子从小大部分时间都是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虽然是家中第二个孩子,但是孩子表现出的种种就是感觉他就是老大。包括有时候看他和爷爷沟通,也是用命令式的口吻,或者说是质问的语气进行。小班孩子爱模仿的特点非常突出,而模仿又是这个时期孩子主要的学习方式。因此,孩子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往往是平时最爱模仿的行为。而家庭的教育和学校老师的教育都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模仿,所以我们平时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也尽量多一些对话的教育。多一些礼貌的教育,倡导游戏的时候要学会分享,有需要可以找同伴商量,但是不是一味要求别人。

支持策略

1直接沟通:引导他逐渐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行为,使他产生愉快的情绪,积极的行动。了解什么是分享,应该怎么和同学进行商量而不是一味的要求别人。

2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促进其与他人共同游戏的能力。

3、家园配合:多让他观看一些有益的电视,转移他的模仿对象,习得良好的行为习惯。家长与孩子也进行沟通,教育。

幼儿观察记录(三):没关系,我来帮你

观察目的

孩子能否与同伴互助式的进行游戏,并自己解决游戏中的问题

观察目标

孩子能够与同伴友好的进行游戏,并且乐于帮助他人

观察记录

今天琦琦和悠悠两个小个孩子一起进行游戏,用筷子夹小豆子喂食小动物,他们两个有说有笑的进行,两个人边聊天边夹着豆子,是不是看看谁喂得比较多,谁喂得比较少。喂着喂着,悠悠不小心把装豆子的瓶子打翻了,大声的说着:"哎呀,怎么办啊,豆子都到地上去了。"只见琦琦像大姐姐一样安慰着悠悠:"没事的,我们把它一粒一粒捡起来放回到瓶子里面就好了。不要着急!"于是两个人一起安静的,有耐心的把豆子一粒一粒的往瓶子里面放,很带劲的样子。最后全部整理好了两个人开心的笑了。

分析评价

1、幼儿在班级里面很懂事,但是小班的时候遇到困难的时候习惯性的叫老师帮忙,在家里还老哭,缺乏独立性。再一次次交流中孩子知道了要动脑筋去处理事情。

2、在家里琦琦是妹妹,很多东西也都学在眼中。而且现在孩子越来越成熟,越来越独立了,已经可以去自己解决游戏中的困难了。

支持策略

1、鼓励教育:观察欣赏孩子,找出孩子的闪光点,不断鼓励孩子,树立自信心。

2、家校沟通 :希望家长给予孩子更多独立做事的机会,并给予表扬。

3、沟通教育:与孩子进行沟通,希望孩子能像大姐姐一样,自己去处理简单的事情。

幼儿观察记录(四):越来越自信

观察目的

孩子能否在课堂中认真听讲,积极的表现自己

观察目标

孩子能否大胆的表现自己,自告奋勇的上前讲故事

观察记录

小马是个腼腆的孩子,一紧张连讲话都结巴,上课的时候只能看到他傻傻的眼神,邀请他上前和其他孩子表演节目时,也会委屈的掉下眼泪,手工课更是一动不动,问他怎么不一起做,他说不会。今天下午的活动我们简单的开展了讲故事活动,请想与同学分享故事的孩子自告奋勇的上来讲故事。我刚问:谁愿意第一个来讲故事的?只见平时默默无闻的小马高举自己的小手,于是我第一个就邀请了他。原本以为孩子会怯场,会断断续续,但是一切都出乎我的意料:孩子自信的站在了前面,声音响亮的讲述着自己喜欢的故事,故事中不时会有"香甜可口""美味"等好听的词出现,孩子很顺溜的把故事讲完,其余孩子也是听得津津有味。

分析评价

1、幼儿相对其他孩子来讲比较内向,在班级里面很少讲话。而且很多时候家长比较放不开手,喜欢给孩子安排好一切。

2、孩子的妈妈是小学语文老师,妈妈也很注重孩子的语言教育,语言表达能力还是可以的,但是因为孩子的不自信导致孩子不喜欢讲话,讲话断断续续。

3、孩子参加外面英语班有一段时间了,在小班制的学习,外教的带领下,多种主题游戏环境的影响下孩子慢慢的放开了自己,慢慢的自信起来了。

支持策略

1、鼓励教育:观察欣赏孩子,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孩子平时一直都很听话乖巧,我们会抓住孩子表现优秀或者进步的地方给予及时的鼓励,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2、家校沟通:针对孩子在校的表现及时进行沟通,也希望家长及时与孩子进行沟通,多给孩子自主学习,独立做事的机会,促使孩子在活动中找到快乐,变得更加自信。

3、带动教育:与孩子多交流,多沟通,特意安排班级里面比较活跃的孩子和他一组,希望在同伴的影响下,孩子越来越阳光,越来越自信,越来越有自己的主见!

幼儿观察记录(五):注意力的集中

观察目的

孩子能否挺清楚老师的要求,并快速执行

观察目标

孩子能否按照游戏规则进行游戏,并一心一意认真的进行完成

观察记录

蒋昊文是个憨厚的小男孩,很内向,但是非常的调皮。上课也总是一个人嘀咕嘀咕,提醒也没用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虽然孩子每天入园都会笑眯眯地跟老师打招呼,可早上桌面游戏的时候静不下心来,不管是做手工还是涂色,只要看见有小朋友进来就停下来或手在涂色眼睛在看其他小朋友,画画做作业时都是坐在那里不动,一直要老师单独提醒他,他才完成。虽然画画的想法很多,但都是天马行空的东西,每一次画完都需要让他讲解半天,有时候讲得都是都是动画片里面的镜头。孩子也很少与其他人进行沟通,即使沟通也都是动画片的内容。

分析评价

1、孩子的奶奶很能干,做事也比较麻利。她的观点是看见孙子做事磨磨唧唧、邋邋遢遢,还不如我帮他做。所以在家里,穿衣都是奶奶包办,甚至在幼儿园的桌面游戏的时候也是一直要帮他做,或提醒他。

2、上课,玩游戏的时候,尽管老师一直提醒让他认真点做,可他还是我行我素,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

3、孩子经常会一个人自言自语,唱唱电视里面的歌曲,由于妈妈怀二胎,再加忙碌的工作,对孩子的教育疏忽了,导致孩子在家看电视的时间较多。

支持策略

1、鼓励教育:观察欣赏孩子,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孩子平时一直都很听话乖巧,我们会抓住孩子表现优秀或者进步的地方给予及时的鼓励,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2、家校沟通:针对孩子在校的表现及时进行沟通,也希望家长及时与孩子进行沟通,多和孩子一起看看书,画画画,做做益智游戏,让孩子静下心来,不要总是沉浸在动画片中。

3、带动教育:与孩子多交流,多沟通,鼓励孩子与其他孩子一起进行体育游戏,跳操,让自己的肢体丰富起来,变得阳光起来!

幼儿园幼儿个案观察记录表2篇


幼儿园幼儿个案观察记录表(一)

时间 2012、11、23

班级 中3班 观察对象 王欣怡 记录人 姚燕波

题目 王欣怡吃饭、吃点心为什么总是最后一个

观察与记录

欣欣,一个乖巧、能干的小姑娘,做事有条不紊,特别是画图画很有耐心。只是在吃饭和点心时表现出不耐烦,一会找点东西玩,一会用勺子挑着米玩。今天点心时又是如此,特意记录下她的一些细小活动。

点心都已经盛好,孩子们都在自己的位置上坐下来,开始吃点心。欣欣也端着自己的小碗,拿着勺子,只是点心似乎对她很没吸引力。她用勺子在碗里不停的压着,逼出一点米汤,翘起小嘴喝两口,接着再小勺子继续她的“游戏”,而这时,其它孩子的点心已经一半吃掉了。

为了让欣欣快点吃,我提醒她:“快点吃哦!你看其它小朋友都吃了很多了,比赛谁先吃完哦!”刚提醒过后,她能用小勺吃两口,当老师转身后,她又开始了她新一轮的“游戏”——拿下她头上的发荚开始玩。这个时候吃的快的孩子已经一碗吃完了。

再次提醒她后,她仍然是老师注视时,吃两口,老师转身后,又开始不耐烦的一点一点的舀在勺子里,高兴吃一口,不高兴还倒在碗里。然后再跟旁边的小朋友讲讲话,就是不见碗里的点心少下去

每当老师不注意欣欣,她就不吃,而当老师看着时,她是能够一口一口好好吃的,所以我停在她的面前,看着她。她注意到我在看她,认真的吃起点心,很快也能把碗里的点心吃完。

幼儿园幼儿个案观察记录表(二)

对话与交流

欣欣不是吃不下碗里的点心,而是没有耐心吃。她在吃点心时,总是会找些小动作来做。一会儿用小勺压米汤,一会拿自己的发荚玩,当她在做这些小动作时,其它孩子已经吃掉一大半的点心了。饮食习惯方面不够好。(网 )但在老师的提醒和督促下,她还是能够独立、迅速、正确的使用小勺吃完点心的。

问题一:

师:欣欣,快吃哦!其它小朋友都吃掉很多了,比比看,谁会第一个吃完。

幼:看看我,迅速吃掉两口点心。

当我转身照料其它幼儿时,欣欣又继续她自己的游戏了。并没有把比比谁第一的事放在心上。

问题二:

师:欣欣,看×××小朋友已经吃第二碗了,你的点心还是那么多,要怎么做呢?

幼:我会吃的很快。(立刻吃了两大口)老师,你看,我吃的很快。

师:老师看到了,希望老师不看的时候你也能吃得一样快。

幼:恩

问题三:

老师转身照料其它幼儿,欣欣又不吃了,玩玩勺子,讲讲话。

师:欣欣,老师一不看你,你就不吃,这个习惯可不好哦!老师看和不看要一样吃得快。如果你今天不是最后一个吃完,老师会给你奖励小苹果贴纸。

幼:(低头吃粥,不时的用眼睛看我一下,可能是在观察老师有没有看着她)

当我一直看着欣欣时,她吃的很快,用勺很熟练,一口一口地吃,碗内桌面也保持的很干净,一碗点心三分钟内就吃完了。我适时的给了她奖励,并激励她,下次老师不提醒也要吃的一样好,老师还会奖励。

反思与启示

从这个案例中,我得到如下启示:

1、多留意孩子们的生活习惯,及时发现问题,马上给予提示、鼓励、纠正。

2、针对孩子们生活习惯方面的问题,组织谈话活动。比如《我会吃饭》,讨论吃饭的益处,如何使自己吃得又快又好,使孩子们懂得好好吃饭的好处,逐步养成安静、正确、迅速吃饭的好习惯。并让鼓励班上的孩子互相进行比赛,抓住孩子的点滴进步给予表扬,有时采取适当的奖励来提高他的控制能力。

3、善于发现孩子的点滴进步,并夸大其词,多在集体面前表扬,使孩子感受到自己的进步,老师的喜欢,从而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

4、孩子不良习惯的养成与家庭的教育有莫大的关联,我应该与家长联系,了解孩子在家的一些生活习惯,并与家长达成一致的教育方式,让孩子在家也养成跟学校一样的生活习惯,形成家园同步教育。

幼儿观察记录案例


幼儿观察记录案例(一):我们来做爸爸妈妈

观察时间:

观察地点:

观察对象:杨** 徐**

看到了什么?

浩浩进入娃娃家直接来到小床边,坐在圆桌边的小凳子上,抱起小床里的娃娃,“哇!好大的蜘蛛。”厨房那里传来小欣欣的叫喊声。浩浩放下娃娃,转了个身走到厨房边看了一会,又回到小床边,拿起娃娃又放下,然后拿起小床上的小被子盖在娃娃身上,并蒙住了娃娃的头,欣欣看见了拉了拉小被子,露出了娃娃头,小被子是皱皱的。接着浩浩来到方桌上坐下和包玉婷一起玩着塑料的小灶,而欣欣在另一角蹲在橱柜下的塑料框里翻着各种材料,不知在要寻找什么材料,浩浩拿着一把汤勺拉拉可可,说:“嗨,可以做饭了。”欣欣说:“好的。”她在塑料篮里拿出了几只盘子、碗放到煤气灶一边,又拿起了一个奶瓶,用小勺子作舀东西的动作,又做了个防水的动作,然后拿着奶瓶摇了摇,走到浩浩身边说:“你给宝宝喝点奶,我去做饭。”浩浩接过奶瓶放在桌子上,走到小床边,抱起娃娃给喂奶了。

学到了什么?

娃娃家是孩子们最最喜欢玩的一个角色区,纵观今日的娃娃家游戏,整体发现孩子们有角色意识但相互之间没有沟通,彼此角色不够明确,进入娃娃家以后,孩子们是各玩各的,都是摆弄一些玩具材料。

下一步该怎么做?

1.教师和孩子们一起制定一些游戏规则,中班的孩子刚刚从小班升上来,规则意识薄弱也是难免。在和孩子们讨论游戏讲评的时候,先让孩子们讲述自己的扮演的角色,孩子们都能给自己定了角色,但是我说我不知道,指导孩子们要相互之间告知,让他们明白这样别人才知道你是谁。

2. 提出一些问题供孩子去思考,如:如何摆放娃娃家的摆设更合理,逐渐来提升孩子游戏经验。

幼儿观察记录案例(二):奇妙的变色游戏

观察时间:

观察地点:

观察对象:创意工作室的小朋友

看到了什么?

“老师,我变出橙色了!”“老师,我的颜色也变了!”孩子们在动手让两个颜色混合后,都有了自己的发现。“你是怎么变出新的颜色的,你用了什么那两个颜色变的?”我问。“嗯,我的红色和绿色在一起,变脏了,黑黑的。”冯悦琪看着自己的图画纸,“还有,我的红色和黄色,变出了橙色……”她很仔细地看着纸上她的许多个变色组合,认真地一个一个看着说。

学到了什么?

中班的孩子在游戏的过程中,已经能带着问题去进行操作了,而且能将自己的发现比较清晰地讲述,但是孩子之间还是存在差异的,在孩子的操作中,不是所有的颜色混合都能看出新的颜色的,但是游戏的意义是在积极探索和发现,更重要的是过程的体验和主动精神.孩子们对于这样的游戏还是比较感兴趣的,也能积极尝试。

下一步该怎么做?

可提供水粉颜料和水等,继续让孩子进行玩色游戏,进一步探索和感受变化的乐趣。

幼儿观察记录案例(三):服务员风波

观察时间:

观察地点:

观察对象:***

看到了什么?

游戏开始了,才一分钟不到的时间,***和煊煊就跑过来,***说:“老师,我们说好的,我当点心师,煊煊当点心师,陈**当服务员,可是陈**他说不愿意!”我问到:“你们是怎么商量的?”煊煊抢着说道:“我们就是对陈**说,我们一个做厨师、一个是点心师,让他当服务员啊!”我说:“哦,那是你们自己说的,有没有和陈**一起商量呢,你们自己想办法解决这个事情,老师相信你们能商量好的,去吧!***拉着煊煊的手向点心店走去,陈弈华一个人站在点心店里摆弄着什么。***和煊煊她俩走到陈**身边,在嘀咕着,一会看到陈**点点头,三个人开始各自工作起来。

学到了什么?

***以自我为中心来找人“商量”事情,把最好的角色分给自己和自己的好朋友煊煊,这所谓的“商量”今天引起了其他小朋友的不满。后来通过口头的协商还是较成功的,我看到了最后他们三个人都各自井井有条的开始工作,作为老师的我不知道他们是如何协商的,但我想这个结果是皆大欢喜的。

下一步该怎么做?

在游戏时多给孩子适当的时间和空间,放手让孩子自己动脑解决问题。教师在游戏后讲评时可以抓住这一事例让点心店的孩子分享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给予及时的肯定。

幼儿区域活动观察记录案例分享

观察地点:益智区

实地记录:陈灏霖小朋友是一个比较内向的小男孩,很少和同伴一起交往。今天,又到小朋友进区域自由活动的时间了,小朋友们都选择了自己喜欢的区域。只见,陈灏霖小朋友一个人站在旁边。我就问他:“陈灏霖:你怎么不进区域玩啊?”他说:“我不想玩。”我说:“区域里有很多好玩的东西,我们一起进区域玩,好不好?”他点点头。我知道他是不懂得怎么样与小朋友一起玩。

评价:由于陈灏霖的父母很少带他到人多的地方玩,使他很少和同伴交往,所以不知道怎么样和同伴一起玩。当他看到小朋友们都进了区域玩,而自己又不知道怎么样去和他们一起玩。只有一个人站在旁边看着小朋友玩。

2幼儿区域活动观察记录

观察地点:秘密区

实地记录:走进秘密区,东东对陈可颖说:“我有个秘密,我用这个传话筒传到你们的耳朵里。一下子,可颖小朋友就两眼发亮,好奇心激发了出来。因此,在接下的环节,谁愿意通过神奇的传话筒,把秘密送到我的耳朵里?可颖小朋友积极、踊跃地举着小手,急切地要把自己的秘密用传话筒传到老师的耳朵里。你的小秘密愿意告诉自己的好朋友吗?可颖小朋友更是积极主动地和同伴说着秘密。

评析: 可颖小朋友以前不喜欢与人交往,不能融入群体。显得比较孤独。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在感受别人关爱的同时,逐步地能主动表达自己的愿望和沟通,逐步地学会与同伴分享等

3幼儿区域活动观察记录

观察地点:建构区

实地记录:

陈宁是一个比较好动的小男孩,思维很活跃。今天,又到进区域自由游戏的时间了。今天,陈宁正在搭建积木。别的小朋友也想和他玩,他不愿意。人家一拿积木,()他马上动手打人,嘟着嘴巴,很生气的样子。

评析:

由于,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在家的玩具都是自己一个人玩,没有和别人一起分享玩具的经验。在幼儿园都是大家一起玩,当同伴提出要求一起玩的时候,他就非常不愿意。人家一碰他的玩具,他就会认为这些玩具都是我的,你不能动。结果就动手打人了,还非常的生气。

4幼儿区域活动观察记录

观察地点:操作区

实地记录:

冯嘉灏小朋友是一个比较内向的小男孩,不愿意和同伴交流。今天,又到小朋友进区域自由活动的时间了,小朋友们都选择了自己喜欢的区域。冯嘉灏就自己一个人坐在椅子上。我问他:“冯嘉灏:你怎么不进区域玩啊?”他摇摇头,并不说话。我知道他是不懂得怎么样与小朋友一起玩。我说:“区域里有很多好玩的东西,我们一起进区域玩,好不好?”他点点头。

评析:

冯嘉灏之所以不懂得怎么样与同伴交流,是因为在上幼儿园之前讲的都是自己家乡的话。一下子接触普通话,又不会说。所以,很不适应,对自己又没信心,不懂得怎么样和别人相处、交流。看到别人进区域玩,就不敢一起去玩。

5幼儿区域活动观察记录

观察地点:操作区

实地记录:

冯嘉灏小朋友是一个比较内向、胆子小的小男孩。今天,又到小朋友进区域自由活动的时间了,小朋友们都选择了自己喜欢的区域。只见,冯嘉灏小朋友一个人坐在位置上。我就问他:“冯嘉灏:你怎么不进区域玩啊?”他看看我,摇摇头,我知道他是胆子有点小,不敢和小朋友一起玩。于是我说:“我们一起进区域玩,好不好?”他点点头。

评析:

由于冯嘉灏的父母对他的关注很少,平时就是奶奶带他。很少带他到人多的地方玩,很少和同伴交往,所以不知道怎么样和同伴一起玩。当他看到小朋友们都进了区域玩,而自己又不敢上去和他们一起玩。。

6幼儿区域活动观察记录

观察地点:美术区

实地记录:

走进美术区,开始画画。却陈志信不像其他的男孩子一样安静地在一处画画,反而和几个男孩子一起相互追逐,直到户外活动结束。

评析:

陈志信有时很文静,不够大胆。有时很活泼,户外活动时,他跑的最快,说话声音也很大,老师没有去制止,目的是让他能够更加自信,勇敢一些。

7幼儿区域活动观察记录

观察地点:秘密区

实地记录:

个秘密”社会领域的活动。教师出示传话筒,告诉幼儿这是神奇的传话筒,说的话只传到好朋友的耳朵里,老师有个秘密,我用这个传话筒传到你们的耳朵里。一下子,成成小朋友就两眼发亮,好奇心激发了出来。因此,在接下的环节,谁愿意通过神奇的传话筒,把秘密送到我的耳朵里?成成小朋友积极、踊跃地举着小手,急切地要把自己的秘密用传话筒传到老师的耳朵里。你的小秘密愿意告诉自己的好朋友吗?成成小朋友更是积极主动地和同伴说着秘密。

评析:

成成小朋友以前不喜欢与人交往,不能融入群体。显得比较孤独。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在感受别人关爱的同时,逐步地能主动表达自己的愿望和沟通,逐步地学会与同伴分享等

8幼儿区域活动观察记录

观察地点:表演区

实地记录:

在小剧场表演的时候,小朋友们都愿意上台表演,可是Andy有点害羞,尤其看到爸爸妈妈来,他就更抗拒在大人面前表演。

评析:

黄以心是个很腼腆的小孩,但是最近我们班组织的这个活动,他进步了不少,那天爷爷奶奶来接他,他就开始愿意在我们面前表演了

9幼儿区域活动观察记录

观察地点:自然角

实地记录:

在我们自然角里来了一样东西。当我把它拿出来给小朋友看,然后问他们:“知道这是什么么?”孩子们三三两两的摇摇头,说:不知道。被我料到啦!呵呵 ~~~~于是我告诉他们:这是干的海带。干的海带小朋友一般没有接触过的,所以就开始了我们的认识过程。

评析:

幼儿对新奇的事物非常感兴趣的,因此,我们要抓住幼儿的心里去开展一切的教学活动。

10幼儿区域活动观察记录

观察地点:编织区

实地记录:

编织区的嘉杰小朋友正在用玉米皮聚精会神的编辫子,可每当编到接头的地方,就用左手拿着玉米皮笨拙的向里面塞,并且也不管其它的几股玉米皮,就乱七八糟的编起来;梁慧楠小朋友当编到接头的地方时,一连几次都接不进去,就是接进去,用手一编又掉出来了,还有的干脆想放弃,不编了。

评析:

针对幼儿遇到困难就想放弃的迹象,我采取了鼓励、对幼儿的点滴进步进行表扬,并给幼儿讲述了《乌鸦喝水》的,使幼儿懂得了面对困难只有勇于尝试、坚持不懈、不轻易放弃,才能战胜困难的道理。在接下来的几次区域活动中,我发现编织区的幼儿逐渐增多,并且编织的又快又好,基本没有断头的现象。有时幼儿还会几个一组以比赛的形式编织,看着孩子们编织的那么投入,拿着自己的作品快乐的玩耍,我感到无比的欣慰。

个别观察记录


个别观察记录(一)

观察实录:

在学本领的时候,当别的幼儿在回答题目时,她和旁边的昊昊说起静静话来,我提示了她,她就默不作声,在接下来的发问进程中,她也积极举手回答题目,但是对需要论述为何的题目,她说不太清楚。第二个活动是美术活动《我的名片》,在欣赏讨论了各种名片以后,幼儿就开始自己设计名片,涵涵坐在任思琪的旁边,她看着任思琪画着爱心的漂亮的名片,她也这样画起来,我及时提示所有的幼儿,请按自己的想法来设计,比比看谁最有创意。等到完成作品时,涵涵的作品与任思琪的有众多雷同,只是任思琪在用色和绘画技能方面更胜一筹。

分析与反思:

涵涵平时的留意力不太集中,易受影响,在教育活动中也是,当她觉得和自己没有关系时,她就会与同伴说静静话。涵涵平日里很喜欢画画,但是也是易受同伴影响,依葫芦画瓢,不利于其激起自己动脑筋,长此以往,致使她在论述事情的为何经常说不清自己思考的还不够。

具体措施:

1.活动中发现涵涵的留意力不集中,善意的提示,并在接下来的活动给予其回答题目的机会,鼓励其主动、专心参与活动。

2.请她回答一些需要论述为何的题目,鼓励她动脑思考,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但是成效尚不明显。

3.在绘画活动中,发现她喜欢模仿同伴好的范例,缺少自己的创意,及时提示,但效果还不明显,需要多鼓励她的自信心,加强培养独立自主的意识和能力。

个别观察记录(二)

让孩子理解纪律,遵守纪律

幼儿基本情况:苗苗班有一个聪明且任性的小男孩。由于从小和奶奶一起长大,深受宠爱,要是有点事不顺他的意,便会不高兴,奶奶就会在一旁哄他,一边说:“那你想要啥呀?你说呀?你想咋办呀?”

观察记录:今天进苗苗班时,孩子们都在安静的做蒙氏工作,突然听到一声喊叫:“老师,他抢我东西,这是我发现的东西,这是我的”一声洪亮的喊叫声打破了教室中的宁静,我寻声望去,是该小朋友。

教育措施:老师把小朋友请到衣帽间,仔细地询问了情况,和他分析原因并讲明道理,使他明白应如何去解决问题才不影响别人。在日常生活中,要经常把孩子们的点滴进步加以鼓励、肯定,提高他们从小就有分辨是非的能力。

教育反思:在家中,事事都有成人让着,一切都是自己的,有时,孩子不要家长都往手里递。而在幼儿园,对于自己喜欢的东西,没有得到,还有人跟自己抢,更是生气。这位小朋友的过激行为,严重地影响了其他小朋友的工作。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日常蒙氏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他是幼儿适应社会,顺利进行人际交往的所必要的行为规则。作为蒙氏教师,在给孩子自由的同时,应当帮助孩子区分和辨别哪些行为是受鼓励的,哪些行为应受限制。孩子的自由应以不损害集体利益为限度。当孩子出现任性、不守秩序、冒犯或打搅别人,对别人不礼貌等行为时,教师要做到立即制止,并给予恰当教育。教师要耐心地引导每一个孩子,使其内心渐渐地体会到纪律的涵义,理解纪律的意义。由理解而接受纪律,从而自觉遵守纪律。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氛围,热心、耐心地鼓励孩子们,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孩子们的成长是十分重要的。

个别观察记录(三)

玩水——小班个别化学习活动的观察记录

王燕华

【背景】

幼儿利用玩水装置进行玩水~

在我们班的科学探索区中,我们用各种大大小小的瓶子做成了一个能使水从高处往下流的玩水装置,我们预期的目标是想让幼儿通过玩水装置进行玩水,从而感知水的流动性这一特征。游戏开始的时候,孩子们兴趣高涨,争抢着要来玩水,但是渐渐的,孩子们对于玩水的兴趣似乎在减弱了。“玩水”不应该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游戏吗?每天在盥洗室,不是有好几个孩子喜欢玩水久久不愿离去吗?为什么在个别化的“玩水”中,孩子们逐渐失去了兴趣呢?于是,我开始思考,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是我的材料提供的不够多?还是,我所设计的游戏并不是孩子们想要的呢?带着这样的疑惑,我决定让孩子们做一回主,玩他们想玩的,看看“瞎玩”是否也能达到我所预设的目标呢。

【学情分析】

玩水其实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他们尤其热衷于“悄悄地”玩水,比如在盥洗室内,孩子们总要趁着老师不注意的时候玩上一会,有时候边玩,小眼睛还要边时刻关注着老师的动向,感觉紧张而且刺激。由此,我在思考:他们自主的玩水和教师提供了材料的玩水,之于他们又有什么不同呢?为什么原本应该乐此不疲的游戏在教师提供材料后反而削弱了他们的兴趣呢?

【材料准备】

足够自由的玩水空间、教室内物品可供幼儿自由选择

【我们的故事】

故事一:真的可以吗?

观察实录:

晓晓和雅雅是我们班最爱玩水的两个女孩。下午个别化时间,我对两个女孩说:“今天,你们就去盥洗室玩水吧。”两个女孩莫名地看着我,不说话。我问到:“怎么啦?今天请你们去玩水,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她们似乎有些难以置信,雅雅鼓起勇气问我:“是随便怎么玩吗?”我说:“是呀,随便怎么玩。”

两人将信将疑地走到盥洗室,在水龙头和我之间来来回回看了好几次,还是没有任何动作,似乎有些不知所措。之后,两人虽然开始玩起水来,但是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不时地抬头看我,似乎总想确定自己内心的疑惑:“真的可以随便玩吗?”

思考与分析

平时的个别化学习活动,虽然也讲究自主,但是教师提供的材料总是带有一定的目的性的,突然,老师对她们说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吧,孩子们似乎不习惯了。事后,我问两个孩子玩得怎么样?晓晓一脸严肃地告诉我玩得很开心。我又问她们:“那为什么我从你们的脸上看不到开心的表情?”晓晓严肃地摇摇头,雅雅则说:“因为我们不知道怎么玩。”

这里,孩子们说不知道怎么玩,我觉得孩子们应该是不知道老师到底要干什么,导致她们玩得很紧张。由此看来,孩子似乎已经习惯了老师平时的“高控”模式,一旦放任,孩子反而不习惯了。为了消除两人的顾虑,我再次强调:“你们真的可以想怎么玩,就怎么玩。”

故事二:简单材料,简单游戏

观察实录:

第二次活动前,我询问两个孩子:“你们需要什么游戏材料吗?如果需要,可以在教室里找。”雅雅马上说,我需要一个瓶子和一把勺子。而晓晓似乎有些不知所措。于是我跟晓晓说:“你需要什么可以自己去拿,当然,如果你觉得不需要材料,也可以。”晓晓马上摇摇头,说:“不需要。”于是,游戏开始。

雅雅将水池塞子塞上后接了水,开始用小勺往瓶子里面舀水。而晓晓则在确定老师是真的让她玩水后,开始用手舀水,将水淋在手臂上。期间,两人各自玩着水,但一直在交流着一些有趣的事情。当雅雅瓶中有少许水后,雅雅就盖上盖子,用力地晃动瓶里的水,哈哈大笑。而晓晓则还是维持着手浸在水中的姿势,时而搅拌水,时而将水淋在手臂上。之后,晓晓又发现自己的手当舀水的似乎还不错,就不断地将自己水槽里的水往雅雅的水槽里舀。后来,晓晓取过雅雅的勺子开始在水槽里搅拌,她似乎对于搅拌的动作非常的热衷。搅拌过后。她马上就会把双手浸在刚搅拌过的水中。

思考与分析:

在这一次的活动中,没有老师规则的限制,整个“玩水”的过程,孩子们是非常的自由的,从孩子们愉悦的谈话中不难发现,活动的氛围是非常轻松的。在这一次的活动中,一个瓶一把勺,两个孩子似乎也玩得津津有味。

但,经过调整后,作为老师的我,又产生了疑惑。

经过这样的游戏,孩子能发现什么?如果总是这样的游戏,对于孩子们来说真的有意义吗?我有许多的疑惑,但是,肯定的是,这样的游戏,却是小班孩子发自内心喜欢的游戏。于是,我决定让孩子们再玩一次水,看看,有了第一次的经验后,孩子是否会想到需要一些其它的材料呢。

故事三:简单游戏,意犹未尽

观察实录:

这次游戏前,我依然让孩子自己去教室寻找自己所需要的游戏材料。雅雅拿了两个空瓶一个勺子,晓晓还是坚定地告诉我:“不需要材料。”游戏开始了,两个孩子马上流露出了兴奋的神情,有了前两次的经验,她们放心大胆地玩起水来。

她们的第一个动作,都是先往水槽里放水。当晓晓看着水槽里的水越来越多,她开心地说到:“越来越多,越来越多。”雅雅的水槽里似乎水还不多,晓晓马上说:“再开得大一点。”晓晓似乎对于前一次游戏中搅拌的动作特别的喜欢,今天的游戏过程中,她出现最多的还是双手搅拌水槽中的水。在玩水过程中,晓晓试图去拿雅雅的瓶子,但被雅雅拒绝。我以为晓晓会因为没有游戏材料而感到枯燥乏味,但是,事实是,直到游戏结束,雅雅依旧沉浸于她的瓶子大战,而晓晓则沉浸于双手探索水的游戏中。在今天游戏结束时,两人似乎还意犹未尽,迟迟不愿收起游戏材料。

有何发现:

在我看来,单一的游戏材料,甚至对于晓晓来说,没有游戏材料,这样的游戏是坚持不了多长时间的,重复的动作、重复的游戏;没有目标、没有教师引导,这样的游戏孩子们能探索到一些什么?能发现一些什么呢?于是游戏过后,我问孩子们:“刚刚玩水的时候,你们发现了一些什么?”

雅雅说:“瓶子放在水里是浮起来的。”

晓晓说:“水可以摇动;手在里面搅拌,水会转;手放在水里,会感觉水高了一点;手在水里感觉冷冰冰的;水龙头拧开水会出来,关上水就出不来了。”

雅雅说:“水还能开得大开得小;水能从上面流到下面。”

......

从她们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看到,虽然材料单一,但是孩子们还是有许多的发现,在讨论她们的发现时,孩子们是非常愉快的。如果是教师预设好的游戏,可能孩子们能够发现的内容就是教师预设的,但在这次让孩子们自由的发现、探索、玩水的过程中,孩子们却发现了许多,其中还包括了老师未曾预设的目标内容。

【教师的感悟】

对于孩子,尤其是小班的孩子,我总感觉他们懵懂无知,什么都需要老师去引导他们甚至“告诉”他们,对于孩子们的游戏,从未做到过真正的放手。设计好了游戏,总是在第一时间告诉他们,这是什么材料,可以怎么玩,却从来没有想过,如果放手,孩子们可能会玩出一番新的景象。

正如这一次的玩水游戏,这里所记录的是我们从零开始,放手让孩子自由的玩,虽然只有三次游戏时间,但是,我们聪明的孩子已经发现了水的许多特征。我们可以发现,自由的游戏,不知不觉中,孩子们也能达到教师所预设的目标。同样是玩水,教师“规定”了怎么玩,孩子们的兴趣逐渐在丧失,而“放手”,孩子们的兴趣却一直都在,甚至能发现的更多......

孩子们有了自由的空间,等于有了更多想象、创造和发现的空间。如果游戏继续,我相信,可能孩子们会逐渐地去寻找更多自己所需要的游戏材料,也会更加丰富自己的游戏内容,到那时,孩子们还会有什么新的发现呢?两次都没有选择游戏材料的晓晓,会不会随着游戏的推进,而去选择材料进行游戏呢?那时的她,又会发现一些什么呢?直到此时,我发现,放手,是给与孩子最大的支持。孩子们需要的不是墨守成规,不是教师口中所谓的游戏玩法,而是自由,充分想象、创造、探索的自由。有时候,放手,就能收获惊喜。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