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心得体会 > 全面建设小康心得体会 > 导航 >

全面建设小康心得体会,2024全面建设小康心得体会

全面建设小康心得体会

习近平同志指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只有沉下心,深入调研,提振士气,迎难而上,努力改善人民生活品质,那么实现共同富裕则一定能达成!你是不是正在寻找有关实现共同富裕的心得范文呢?下面是范文资讯网小编精心整理的对全面小康到共同富裕的体会感悟,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对全面小康到共同富裕的体会感悟(篇一)

实现精准扶贫,深入调研、准确识贫是前提。富裕的生活大体相似,而贫困的原因各有不同。各地要改变以往大水漫灌、手榴弹炸跳蚤的工作方式,深入调查,把扶贫对象摸清,把家底盘清。

扶贫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在实施项目之初要尊重群众,积极了解群众的真实想法,了解他们对未来的规划。站在他们的角度上思考问题,党员干部要有扶危救济的担当和准确的自我定位,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而不是自我标榜道德高地,高高在上、颐指气使,不断的反驳群众的意见。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现实需要,也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基础和前提。习近平同志指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他还指出,新中国成立前,我们党领导广大农民打土豪、分田地,就是要让广大农民翻身得解放。

脱贫攻坚必须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确保各项扶贫政策措施落到实处,积小胜为大胜,最终取得全面胜利。要层层落实责任。坚持党的领导,五级书记一起抓,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落实贫困县主体责任,促使其把主要精力用在扶贫开发上。落实相关部门的行业扶贫责任,把扶贫任务优先纳入行业规划并认真实施。

现在,我们党就是要领导广大农民脱贫困、奔小康,就是要让广大农民过上好日子。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如果贫困地区长期贫困,面貌长期得不到改变,群众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提高,那就没有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就不是社会主义。

对全面小康到共同富裕的体会感悟(篇二)

在改革创新中逐步消除障碍,让各种要素充分流动起来——嘉兴通过不断深化改革,逐步消除造成城乡差距、区域差距、收入差距的体制性、政策性障碍。出台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建立市域一体的空间规划布局;部署实施以优化土地使用制度为核心,涵盖城乡就业、户籍制度等在内的“十改联动”;建立生产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三位一体”的农合联组织;创设“飞地抱团+低收入农户增收”等扶持模式。

嘉兴市发展和改革

查看全文>>>

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规划

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规划 佛南村位于涪江大道、绵渝高等级公路两旁,与太和镇县城相连接,有老鸦山风景区、长岭岗森林公园,678.4亩名优水果,郑葛无公害大型养猪场在辖区内。是太和镇旅游观光农业、无公害养殖基地、无公害蔬菜基地,交通条件很好。为了加快我村经济发展步伐,实现全面小康建设,根据我村实际情况,现将我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村现有1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551人(其中:农业人口1017人),1040户,劳动力1685个,耕地面积1061.4亩(其中退耕还林面积678.4亩,两季田150亩,旱地233亩),三湾塘2口,面积35亩,堰塘4口,面积24.5亩,蓄水池8口,面积4亩,村、社机耕道路共5500m,提灌站两处,支部 协会成立了两个(佛南村党支部 郑葛养猪协会,佛南村党支部 欣榆种养殖协会)。 二、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进一步解放思想,把握全局,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面向市场调结构,增收富民建新村,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主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实施“六通三化”战略。加强党的建设,推进“三个文明”建设,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质量,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实现我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三、规划原则及总体规划 (一)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农业结构调整为重点,建设商品农业基地和农业产业园区,推进农业产业化 我村地处县城郊,绵渝路穿村而过,交通便利、信息灵通,离前锋渠较近,坚持以全方位发展城郊特色区域经济,抓好基地建设为核心,调整产业结构,以扶持大户,打造龙头为重点,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以引进和推广优良品种为途径,提高农产品品质,以实施“种、养、加”一条龙为手段,打造农业产业链,提升农业经营效益。以蔬菜、水果、花卉、养殖、观光农业等五大支柱为重点,抓好五大基地建设。 1、发展无公害蔬菜基地300亩,实现亩平收入3000元,人均收入800元。 2、建设优质水果基地,引进油桃、丰水梨、大五星枇杷、日本青见柚等优良品种,对现有果园进行品种改良,建立600亩优质水果带,实现亩平增收500元,人均增收100元以上。 3、建立旅游观光农业基地,以老鸦山、长岭岗为重点,建立以“农家乐”为主要形式的生态旅游观光农业,实现人均增收600元以上 查看全文>>>
县委、县政府决定从今年起启动小康示范村建设,以此推进全县小康建设进程。今年,全县共启动了12个小康示范村,其中,县上重点抓好4个,各区委和相如街道办事处党委各抓好1个村.通过半年的建设,12个示范村的人居环境、生产、生活设施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是,小康示范村建设中存在的许多问题亟街解决,主要有以下几点: 问题之一:产业培植差。从全县小康示范村的规划和建设情况来看,比较注重农民的生产生活设施及人居环境的改善。今年上半年,各示范村的主要人力、财力也用于建房、“三改”和生产设施的建设上,几乎无暇顾及产业培植,没有特色产业的支撑,农民富不起来,小康示范村就可能成为形象工程,无多大的示范价值。 问题之二:管理水平低。调研中,笔者发现各小康示范村重硬件建设轻管理,特别是新村建设上,建设体现了统一、美观、大方、实用,外装修一致,但管理水平极低,在制度建设几乎是一片空白,新村怎么管理,谁来监督,怎么维护公共设施缺乏必要的制度,普遍存在清洁卫生差、杂物乱堆、公共设施无人维护等问题,甚至出现个别重点示范村村民因泄私愤损毁国家投入建设的公益事业,这种低水平的管理难以起到示范效果。 问题之三:思想观念滞后。在小康示范村建设,无论是乡镇干部还是村社干部群众还存在两眼向上、两手向上等、靠、要的思想比较突出,总是盼着县上能给一些政策,总盼着业务部门给一些扶持,缺乏自力更生的精神,小康示范村建设进度普遍缓慢,特别是县上确定的四个重点村,除中坝村行动较快以外,其余行动十分退缓,甚至个别村迟迟未动,还等国家投入、等部门帮扶。 问题之四:群众发动不充分。在小康示范村建设上,部分区乡群众发动不充分,只是做了一些号召,召开了一些会议,出台了一些政策,对建设群众作出了一些口头承诺,在12个小康示范村中,除中坝村外,其余各村还停留在典型示范和政府推进中,没有做到典型示范与普遍建设相结合,政府推进与农民自愿相结合,群众建设热情不高,认为是政府要我建,政府应该给我扶持,我在为政府贴金,争面子,建设还是事倍功半。 针对小康示范村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肤浅建议。 1、总体规划,重点推进。各区、乡在县小康示范村建设上必须走出群众的人居环境,改善了生产、生活设施改善了,小康示范村就建成了的认识误区,没有农民的富裕,没有三个文明的协调发展,小康示范 查看全文>>>
佛南村位于涪江大道、绵渝高等级公路两旁,与太和镇县城相连接,有老鸦山风景区、长岭岗森林公园,678.4亩名优水果,郑葛无公害大型养猪场在辖区内。是太和镇旅游观光农业、无公害养殖基地、无公害蔬菜基地,交通条件很好。为了加快我村经济发展步伐,实现全面小康建设,根据我村实际情况,现将我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村现有1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551人(其中:农业人口1017人),1040户,劳动力1685个,耕地面积1061.4亩(其中退耕还林面积678.4亩,两季田150亩,旱地233亩),三湾塘2口,面积35亩,堰塘4口,面积24.5亩,蓄水池8口,面积4亩,村、社机耕道路共5500m,提灌站两处,支部+协会成立了两个(佛南村党支部+郑葛养猪协会,佛南村党支部+欣榆种养殖协会)。 二、指导思想 坚持以和“”重要思想为指导,进一步解放思想,把握全局,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面向市场调结构,增收富民建新村,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主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实施“六通三化”战略。加强党的建设,推进“三个文明”建设,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质量,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实现我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三、规划原则及总体规划 (一)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农业结构调整为重点,建设商品农业基地和农业产业园区,推进农业产业化 我村地处县城郊,绵渝路穿村而过,交通便利、信息灵通,离前锋渠较近,坚持以全方位发展城郊特色区域经济,抓好基地建设为核心,调整产业结构,以扶持大户,打造龙头为重点,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以引进和推广优良品种为途径,提高农产品品质,以实施“种、养、加”一条龙为手段,打造农业产业链,提升农业经营效益。以蔬菜、水果、花卉、养殖、观光农业等五大支柱为重点,抓好五大基地建设。 1、发展无公害蔬菜基地300亩,实现亩平收入3000元,人均收入800元。 2、建设优质水果基地,引进油桃、丰水梨、大五星枇杷、日本青见柚等优良品种,对现有果园进行品种改良,建立600亩优质水果带,实现亩平增收500元,人均增收100元以上。 3、建立旅游观光农业基地,以老鸦山、长岭岗为重点,建立以“农家乐”为主要形式的生态旅游观光农业,实现人均增收600元以上。 4、建立花卉基地,瞄准城乡消费时尚,抓住城市发展 查看全文>>>
坚持两个务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坚持两个务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把人均国民生产总值800至1000美元、低于发达国家现代化标准的“中国式的现代化”称之为“小康之家”、“小康的国家”。到了1984年3月21日,他在会见另一位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时,又把这种“中国式的现代化”称之为“小康社会”。他还指出:“所谓小康社会,就是虽不富裕,但日子好过。”后来邓小平又提出分三步走实现现代化的战略设想,即以1980年为基点,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温饱问题。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达到小康水平。再经过50年,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收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正式将实现小康确定为“三步走”发展战略的第二步目标。1992年,党的十四大又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发展,提出提前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的目标,到20世纪末使我国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综合国力迈上一个新台阶,人民生活由温饱进入小康。登过泰山的人都知道,中天门以北有个“快活三里”。这里地势相对平坦,“凉风习习,景色宜人”。从山下艰难地攀登到此,游客已经非常疲劳,忽逢坦途,会产生一种“快活似神仙”的感觉,在这里歇脚的人特别多。然而,如果贪图轻松潇洒,在“快活三里”流连忘返,不想再攀登前面更加艰险的“十八盘”,那么,我们最终将难以达到光辉的顶点。  20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当人类社会跨入21世纪的时候,我们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改革开放20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1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3%,经济总量已由世界排名第10位跃升到第6位;市场化取向的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开放型经济迅速发展,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科技教育和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可以说,这13年,是我国综合国力大幅度跃升、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是我国社会长期保持安定团结⒄ㄈ撕偷氖逼冢俏夜视跋煜灾┐蟆⒚褡迥哿笤銮康氖逼冢夜母锟藕蜕缁嶂饕逑执ㄉ枞〉昧司偈乐跄康某删汀gо倌昀 查看全文>>>
太和镇小康示范点解说词内容显示中太和镇小康示范点解说词尊敬的各位领导:欢迎进入太和镇的小康示范点——磨嘴村!今年以来,太和镇在射洪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绵渝路射洪现代农业示范带建设,以及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大胆提出“淡出传统农业,以无公害蔬菜、水果、花卉、养殖、休闲观光为五大支柱,全方位发展城郊特色区域经济”的发展思路。目前,全镇各项工作正有条不紊地向前推进,小康示范建设取得良好开端。我们目前驶入的磨嘴村小康示范点,位于县城西2公里,县城至金家的县道油路贯穿全境,辖区内有开放寺庙——龙泉寺,以及县级风景旅游胜地龙泉山。全村共有合作社14个,农户677户,农业人口2213人,现有耕地面积851.04亩。太和镇根据该村地处城郊的区位优势,瞄准城乡消费时尚,大力发展“花卉经济”、“水果经济”、“蔬菜经济”和以“农家乐”为主要形式的城郊旅游“假日经济”。目前,全村共有名优花卉50亩、优质水果1000亩、无公害蔬菜200亩、农家乐14户。农家乐实行五“星”级评定管理,现有一星户,二星户,三星户,四星户,年接待游客20万人次,年可创产值200多万元,纯收入90多万元。目前,我们正在行驶的上山水泥路是龙泉山环山公路,修建于2002年,全长4.75公里,宽3.5米,总投资246万元,采取群众投工投劳和县镇财政筹资;正前方右边,是该村私人幼儿园——龙泉第一家,由村民田永梦投资2.1万元开办,有大、中、小三个班,入学儿童76名,实行英、汉双语教学;公路的左下边,是养羊大户蔡绍进,2002年开始发展养羊,由过去的2只发展到现在的110只,总产值达1.8万元;公路的右上方,是14社村民蔡天云投资6万元开设的农家乐——云鹿山庄,每天接待能力达60人;现在,我们来到了正在建设的“凤临阁度假村”,业主仁思猛,计划投资150万元,现已经87万元,租地16亩,发展养鱼、花卉、水果,从事休闲、观光、餐饮、娱乐、住宿等。日接待规模将达150人,将于今年11月中旬开张营业;“凤临阁度假村”正对面,是磨嘴村11社——小康示范社。目前,示范点建设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共有农户33户,现建沼气28口,安装电话20部,光纤电视入户达100;新建拦河堰1口,社道路水泥化500米,户道路硬化1500米;劳务输出46人,发展“农家乐”4户,种养大户9户,发展蔬菜21亩,水果56亩,上半年人均 查看全文>>>
[注意]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保驾护航[注意]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保驾护航 涛涛黄河水,巍巍泰山情,十六大发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召唤。全国上下为之振奋和鼓舞。怎样才能使十六大会议精神落到实处?怎样才能全面贯彻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说一千,道一万,两横一竖是关键--干。干什么?这就是我今天演讲的主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保驾护航。

八十四年风雨兼程,八十四年岁月沧桑,如今,强大的中国已经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作为一名新世纪的工商行政管理者,作为沐浴着党的光辉成长的市场卫士,“为人民谋幸福”这一共产主义信仰的明灯已经在我们的心中点燃。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不应该仅仅表现在慷慨的言辞中,而是应该表现在为祖国、为人民谋福利的行动中。作为市场经济卫士,就应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保驾护航。搞好市场监管,把好市场准入关,打击不正当竞争,查处假冒伪劣,依法维护好市场秩序,创建良好的社会主义大市场。为了市场经济繁荣昌盛,为了人民走向全面小康。我们基层工商所作为行政执法的前沿,市场监管的直接面对者。就应当冲锋陷阵在前,积极主动的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增砖添瓦,不遗余力。当前,景区就是我们的主阵地,我们的任务是维护好来泰山旅游的千千万万个国内外朋友。为他们创建良好的旅游环境,做一流的服务。××是整个景区向国内外游人展示的窗口。辖区的经营秩序,市场的容貌,直接影响我们泰山的形象。作为泰山人,尤其我们山上的行政执法者,更有义务为创建美好的旅游大市场,文明风景区,尽心尽力尽职责。同时为一些需要帮助的游客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不管小事、大事,正如古人云:“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谁也不会忘记,是中国共产党,带领着中国人民,迎风搏浪,战胜一次又一次的惊涛骇浪,谁也不会忘记,无数革命烈士,在共产主义信念的支持下,抛头颅,洒热血,把自己的鲜血和挚诚倾注在党旗上。没有先烈的英勇献身,就没有我们的今天。作为市场经济卫士,只有牢记入党时的铮铮誓词,才能树立起吃大苦、耐大痨的思想。做到不管严寒酷暑,风雨无阻。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宏伟目标,默默工作、热情服务。积极为游客和解纠纷,排除困难,自己累一点,苦一点又算得了什么。看到他们感激的目光和满意的笑容,我们都会感到极大的鼓舞和欣慰。特别在“五、一”和“十、一”以及暑假期间,山上的客流量大增,也是山上投诉、纠纷最多,尾随兜售、少斤短两、强拉硬卖等不法行为最为猖獗 查看全文>>>

篇一:“弘扬长征精神 ,决胜全面小康”主题班会

林亭口初级中学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

主题班会设计方案

篇二:长征精神个人心得体会

长征精神个人心得体会

长征精神个人心得体会

聂荣臻在回忆录中指出:渡过湘江,中央红军只剩下三万多人,这使我深为焦虑不安,我躺在担架上冥思苦想,为什么不能让毛泽东来领导?长征的胜利说明了一个真理:农民起义没有共产党的领导,近代的革命运动没有共产党的领导,都是不能成功的。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之所以取得最后胜利,就集中地说明了红军长征中逐步形成了中国共产党稳定的领导核心和领导骨干队伍。**会议后的领导策略,主要是马克思主义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这三者的结合统一。这三者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在实际工作中的体现,是辨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和思想方法的创造性运用,因此,最富有科学创新的精神,开拓进取精神,是党的群众路线的根本工作方法典范而成功的坚持与运用。长征精神最为深刻地体现了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其要害是在艰苦卓绝的历程中创造着自身,并把自身的创造与自身更新和自身的不断丰富统一起来。研究长征精神,只有深入到长征精神的内在逻辑结构中,才能发现长征精神的无限生命力,才能发现它无比巨大的时代价值。正是因为长征精神具有富有生命活力的内在逻辑结构,所以它才具有如此丰富的价值。

作为邮储银行信贷从业人员中的一名新人,长征精神给我以后工作的成长道路有很多启发,下面主要分四点来谈谈我的体会:

(一)长征精神的凝聚向心价值

科学的理论是最能说服人的理论,因此它是最能统一人们思想灵魂的理论。长征精神的凝聚向心价值是长征精神时代价值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是指长征精神在社会凝聚中作用的意义表现。长征精神凝聚向心价值具有生成的科学性和存在的广泛性的特点。长征的历史表明:共产主义信念和爱国主义精神是我们战胜困难,争取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长征精神的凝聚向心价值的产生,从一开始就带有鲜明的科学性的特点。这个价值本身的产生过程,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不断地武装、教育、塑造、规范、统一的过程,同时也是一种人们心理上归属感、亲和感不断得到满足,不断得到强化的过程。长征精神凝聚向心价值存在的广泛持久性指的是它在社会群体中的长期的普遍渗透。长征的胜利说到底是无产阶级的理想和信念所激发的革

查看全文>>>

正视县情打基础 发展产业奔小康

**县烟草公司 ***

什么是小康社会?按小平同志的话说:“所谓小康社会,就是虽不富裕,但日子好过。”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目标,就是建设一个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一个更高水平、更全面的、发展比较均衡的小康社会。

由此看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中国版图上位于川滇交界、金沙江畔的一个不起眼的偏远角落,由于客观存在的山高坡陡、土地瘠薄、交通不便等原因,导致农村贫困程度深、贫困面广,县域经济发展速度缓慢,县级财政收支矛盾突出。以水利、交通为主的基础条件长期得不到改善,极度地制约着全县经济的发展,使**长期陷于“穷则无力投入、无力投入则穷”的恶性循环之中,经济呈现弹簧形的迂回发展,速度极为缓慢,与国内发达地区的差距越来越大,一直扮演着国家级特困县的身份而未能自拔。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怎么办?这是一个一言难尽的问题。县委审时度势,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三步走”战略目标和“12348”发展思路,这一思路符合**实情,具有可操作性。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不能急,急也是白急。但也不能拖,所谓“自己头上的虱子还得自己捉”。我们应该面对现实,进一步加强对县情的再认识,理清工作思路,真抓实干,求真务实。做到既要了解县情,也要正视县情,更要树立信心改变县情。既不能因近几年取得的些许进步而妄自尊大,也不能因**是国家级特困县而妄自菲薄。做到积极、大胆、从容、谨慎,抓好机遇,迎接挑战,在西部大开发和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中不断拓展自己的发展空间。只有这样,**才会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天。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加强对县情的再认识

(一)、农民文化素质偏低是脱贫治富的第一障碍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首先要实现脱贫。**脱贫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要发展农村经济,只有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加强基础建设和依靠科技进步来实现增产增收。贫穷的农民认为小孩读书要花钱,不如让其回家干活或外出打工帮家里找钱。这种急功近利的思想,使农村基础教育形成“入学率低、辍学率高、青壮年文盲屡扫不尽”的不利局面。农民受教育的程度普遍偏低、文盲偏多。他们思想观念落后,科技意识淡

查看全文>>>

**县小康进程分析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我们已经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十六大的胜利召开为新世纪党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的实施拉开了序幕,大会提出了“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的时代主题,并提出了我国在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在我国综合国力大幅跃升,人民得到实惠的历史性成就 中,业已存在的由于地理、经济、政治、文化、历史等差异而造成的区域性的中西部差距以及省内间的地区差距不容忽视,那么在小康进程中我县究竟身处何处?与小康存在多大差距?今后努力的方向何在?是值得探索和研究的问题。 所谓“小康”一词源于《礼记》是指仅次于“大同”理想社会的一种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的社会状况,凝聚着炎黄子孙对幸福生活的憧憬和企盼。邓小平同志1979年首次提出了“小康生活”概念。现在我们所提到的小康既是介于温饱和富裕之间的一个生活发展过程,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均gdp及相应的生活水平提高到一定程度的阶段性标志,包括人们衣、食、住、行和生存环境等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以及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的丰富和整个社会的进步。其进程可划分为小康生活水平总体实现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两个阶段。 1992年5月国家统计局“小康标准研究课题组”在考察了大量国际标准并分析中国国情的基础上,分别从经济水平、物质生活、人口文化素质与居民健康、精神生活、生活环境与社会保障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城市、农村和全国的“小康”量化标准。1995年国家统计局与国家计委又联合制定了《全国人民小康生活水平的基本标准》、《全国城镇小康生活水平的基本标准》、《全国农村小康生活水平的基本标准》一整套系列指标体系,其中综合了城乡基本情况,体现全国人民小康生活水平的基本指标体系为: 全国人民小康生活水平的基本标准

指标类型

指标名称

单位

80年

小康值

权数

一、经济水平

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778

2500

14

二、物质生活

48

收入

居住

营养

交通

结构

2、人均收入水平

(1) 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

(2) 农民人均纯收入

3、人均居住 查看全文>>>

全面建设小康心得体会

范文资讯网全面建设小康心得体会栏目精心为大家整理了大量的全面建设小康心得体会,2024全面建设小康心得体会,更多全面建设小康心得体会在范文资讯网,欢迎大家关注!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