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教案 > 儿童色块画教案 > 导航 >

儿童色块画教案,2024儿童色块画教案

巴彦县红光乡丰望小学 兰静雪

骨干教师需提交一份电子稿的反思或感悟,组织思路的时候,无意打开了自己平时记录的一些工作心得笔记,我把这些心得体会当成一面镜子,时时来对照自己的教学行为,鞭策自己不断学习、创新,不断进步。现摘录两篇,记录如下:

享 受

一张素的不能再素的脸,一身淡的不能再淡的衣,给了我许多的猜想:这是从哪个乡村请来的教师呢?现在的孩子可真会说话,当老师问:老师给你的印象怎样呢?孩子们齐齐回答“您是一位年轻漂亮的老师。”可是我却想说:如果让我评价您,我绝不会用“漂亮”一词来送给您。说实话,您的外貌真的称不上漂亮,可是当您开口说话的时候,您给我的印象不在淡。张嘴闭嘴之间你判若两人,闭上嘴你的外表清纯得像个学生,张嘴时内涵丰富的像个学者!零七年的一次送教下乡活动让我(我想很多教师也有同感)经历了一次听课的享受。也许“享受”一词用到这不太合逻辑,但是我就是觉得这是一次享受。其中我最想说的是巴彦县育新小学的王继华老师的精彩表现。

1、“精彩”的见面礼

初次见面,就对老师表现热情的孩子有吗?有啊,因为王老师送给孩子们一份“精彩”的见面礼。他给孩子们出了一道吊胃口的问题:老师给了你们怎样的印象?孩子们的注意力一下被集中起来了,开始仔细审视老师并调动思维搜索记忆中能送给这位老师的答案,当一个孩子说:您是一位年轻漂亮的老师时,王老师幽默的说:“你可真会说话,还从来没有人这么夸我呢。”一句话逗乐了包括听课老师在内的所有人,师生间的距离一下拉近了。我想学生一定会想:老师您是不怎么漂亮,但是您很可爱-----因为我们就是这么想的。

2、创新的教学设计

王继华老师这节课讲的是略读课文《墨与砚》,我也曾经教过这篇课。我当时的教学设计与王老师的教学设计如果用图示表示是这样的,我的朗读指导方法:

墨 墨 墨

砚 砚 砚 砚

王老师的指导方法

我是按折线指导学生们理解的。因为课文中的对话就是这样发展的,而王老师却利用直线的形式分别来分析两个角色,打破了教材的局限,使人物性格表现的清晰,孩子们理解的透彻。和王老师的教学设计比起来,我得走多少弯路啊,费力效果也不好。

3、美观的板书

我不懂书法,也不会用书法的术语来评价王老师的字,只得搜肠刮肚来寻找大概能用得上的几个词语来形容:美观、流畅、苍劲、有力,怎么看怎么顺眼,怎么品怎么有味。写得这一手好字绝非一日之功啊!

4、慨叹

王老师,我

查看全文>>>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拓色印画

美术活动:拓色印画

活动目标:

1、尝试用拓色的方法表现瓶花。

2、能大胆用色,体验作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拓色底版、水粉颜料(每组六色)、水粉笔(每组7支)、铅画纸。范画、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1、引出主题:

幼儿进入活动室,参观展示台及多媒体的瓶花。

活动室里发现了什么?

你觉得美吗?美在什么地方?

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有什么用?

出示范画,你们知道这幅画是怎么画的?

2、讲解示范:

①出示绘画用品,观察画板,找出与以往不同。

②你喜欢怎样的花瓶?(示范花瓶)、喜欢怎样的花(示范花)、(示范叶子)。提示用色和用笔的要求。

③拓印:强调放上后不能移动,再用力压。

④欣赏成品。

3、幼儿印画:

①要求:简洁提示用笔、用色要求和画纸有两种幼儿可自由选择。

②幼儿作画,教师巡回。

4、讲评、延伸。

你觉得哪幅画最美?为什么?

生活中有更多的美等着我们去发现。

查看全文>>>

活动目的: 1.体验大胆创作的乐趣。 2.借助想象,初步感受延续想象画的风格特点,尝试用丰富的线条和色彩进行表现。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幼儿绘画工具:记号笔、油画棒、画纸。

活动过程: 1.出示课件,启发幼儿想象,引起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画画吗?老师也非常喜欢,你们看我画了什么?它象什么? 2.演示课件,初步感受延续想象画的风格特点。 师:我觉得以前画画的方法不好玩,我想随意画。我在这幅画的上面添加了一条曲线,再画上一条曲线和它相交,图的中间画一些弧线、圆圈,下面画一条折线,看,一幅画就画好了。 3.欣赏思考,引导幼儿大胆想象,将抽象的图形、线相应的事物联系起来。 (1)提问:你们从这幅画里看到了什么? (2)演示课件,展示从画中联想到的事物。 4.演示课件,隐性示范,帮助幼儿掌握画线条的要点,进一步展现延续想象画的风格特点。 (1)出现有基本形状的画面,这幅图画什么?在上面添加线条,可以是曲线,可以是折线、圆圈。 (2)教师强调要点:从基本形状出发,根据自己的意愿添加线条,这些线条可以交织在一起,但线条不能太多太密,块面可以大一些。 (3)你们从这幅画里看到了什么?我看到了飞马,我就给飞马涂上各种美丽的颜色,我在下面看到了一只老鹰,就给老鹰涂上颜色,后面是五彩云,最后涂上底色。 5.幼儿创作。 (1)教师提出要求。记住,画的时候,想怎么画线条就怎么画,画好线条后,看看你们画的线条里藏着什么,再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2)鼓励能力较弱的幼儿大胆运用线条进行作画,引导能力较强的幼儿从不同角度进行想象,丰富画面。 6.展示作品,分享创作的快乐。 (1)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说一说画了些什么。 (2)请幼儿讲述别人的作品。

查看全文>>>

活动目标: 1、幼儿乐于探索和发现,愿意尝试操作活动。 2、发展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 3、根据生活经验,讲述弹珠旅行的故事。

活动准备: 范画一张,画纸、弹珠、勺子、颜料、操作盒、抹布、衬衫盒各一份。

活动过程: 一、出示玻璃弹珠,让幼儿去探索如何去玩。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好玩的东西,你们知道是什么吗?噢,是弹珠。 (2)弹珠可好玩了,你知道它可以怎么玩吗?(小朋友说)弹珠这么好玩,老师给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一份弹珠,我们就来玩一玩,看看谁玩的方法多。 (3)总结: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玩的?我一起学一学。

二、教师示范滚画过程,并引导幼儿讲述 教师:今天,我给小朋友带来了一张弹珠宝宝旅行的画。看看画上有什么?(教师出示范画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谁知道这条线像什么?(引导幼儿观察后发散性思考。)你们说了这么多,那我们来给弹珠宝宝编个旅行的故事吧。想想弹珠宝宝会来到哪里旅行?还会来到哪里旅行?它会看到什么?还会看到什么?(教师通过引导后讲述弹珠宝宝旅行的故事。)例:一天,弹珠宝宝来到河边,来到了田野里。它看见了小草,看见了蝴蝶,看见了毛毛虫。慢慢的它走累了,就回家休息了。你们喜欢弹珠宝宝的旅行吗?我们带着弹珠宝宝去旅行吧。 师:弹珠宝宝穿的是红颜色的衣服,先用勺子轻轻的将弹珠宝宝放到盒子里,再两手放两边轻轻拿起盒子,弹珠宝宝开始旅行了。想想弹珠宝宝会来到哪里?还会来到哪里?你们刚才还说到哪里了啊?它会看到什么?还会看到什么?(教师通过引导讲述弹珠宝宝旅行的故事。)我们再带弹珠宝宝去旅行一次吧。这一次,弹珠宝宝穿的是蓝颜色的衣服。先用勺子轻轻的将弹珠宝宝放到盒子里,再两手放两边轻轻拿起盒子,弹珠宝宝开始旅行了。这一次的旅行,和上一次去的地点和看到的东西都不一样。想想弹珠宝宝这一次会来到哪里旅行?还会来到哪里旅行?它会看到什么?还会看到什么?(教师引导幼儿讲述于第一次旅行不一样的地点和看到的事物

三、幼儿自由滚画,教师讲解滚画要求及巡回指导幼儿滚画。 1、师:你们想带着弹珠宝宝去旅行吗?旅行时一定要告诉弹珠宝宝它来到了哪里,看到了什么?现在我们弹珠宝宝去旅行吧。(教师巡回指导幼儿讲述及滚画) 2、师:我们的弹珠宝宝旅行都结束了。谁愿意来说说你的弹珠宝宝去哪里旅行了,看到了什么?

四、展示弹珠旅行的画。

查看全文>>>

美术活动:拓色印画

目标:

1、尝试用拓色的方法表现瓶花。

2、能大胆用色,体验作画的乐趣。

准备:

拓色底版、水粉颜料(每组六色)、水粉笔(每组7支)、铅画纸。范画、多媒体课件。

过程:

1、引出主题:

幼儿进入活动室,参观展示台及多媒体的瓶花。

活动室里发现了什么?

你觉得美吗?美在什么地方?

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有什么用?

出示范画,你们知道这幅画是怎么画的?

2、讲解示范:

①出示绘画用品,观察画板,找出与以往不同。

②你喜欢怎样的花瓶?(示范花瓶)、(教案出自:屈老.师教案网.)喜欢怎样的花(示范花)、(示范叶子)。提示用色和用笔的要求。

③拓印:强调放上后不能移动,再用力压。

④欣赏成品。

3、幼儿印画:

①要求:简洁提示用笔、用色要求和画纸有两种幼儿可自由选择。

②幼儿作画,教师巡回。

4、讲评、延伸。

你觉得哪幅画最美?为什么?

生活中有更多的美等着我们去发现。

查看全文>>>

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教案:线条想象画

一、教材的分析与教材处理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该课是一节绘画课,它通过对儿童画这一特殊绘画艺术语言的讲解与练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儿童画的表现技法,同时培养学生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并通过儿童画创作,培养学生真、善、美的思想品德。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习儿童画这一特殊绘画语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真、善、美的思想品德。 情感目标: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3、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儿童画的创作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进行儿童画创作构思

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针对本课的知识特点和学生的认识特点,在启发式教学思想的指导下,我主要采用了欣赏引导探究式的教学方法,通过学生自主积极的身心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增强了学生的创作欲望,本节我利用大量儿童画、资料、电脑、音乐等教学手段,使其脑、眼、耳、手协同利用,把这节课的重难点在轻松、愉快的操作中得到解决。

三、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本课我采用激发情趣式导入,通过教师边讲故事边绘画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讲解 通过让学生欣赏大量的儿童画资料,学会儿童画的创作方法,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更完全地了解儿童画创作的有关知识,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为创作练习作铺垫。 3、练习反馈 学生通过欣赏多幅儿童画资料,增强了创作的信心,可任意设计一幅有意义的儿童画形象,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真、善、美的思想品德的目的。 4、作品讲解(采用学生自评的方式) 5、本课小结 通过4名同学表演幽默小品,为下节课创作儿童画提供素材(留作业) 总之,本课教学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他们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力求在方法上有所突破,在形式上有所创新,在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上有所尝试。但还望各位领导、老师多提宝贵意见。

查看全文>>>

儿童画(一)

一、教学目的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儿童画的特点以及怎样辅导和评价儿童画;了解儿童画的基本造型元素并能灵活运用;掌握儿童画的知识、步骤和技巧;色彩的搭配方法以及儿童画创作方法和教学方法。

二、教学要求

(一)、认识儿童画

1、走进儿童的世界 教学要求:分析、了解、掌握儿童画的特点。

2、儿童画的发展阶段 教学要求:了解儿童画的发展阶段以及儿童在不同阶段的绘画特点。

3、儿童画的指导与评价 教学要求:了解儿童的不同个性,学习用鼓励为主的方式让幼儿自主探求绘画的魅力。

(二)、儿童画的造型元素

1、自由的点 教学要求:了解点在绘画中的运用,掌握点的表现技巧。

2、散步的线 教学要求:掌握用线造型的方法,了解不同的线营造不同的感觉,能用线表现物像。

3、稳定的面 教学要求:分析物像的图形概括,掌握用面来表现物像的方法。

4、神奇的组合 教学要求:了解点线面的关系,掌握点线面的运用技法。

(三)、儿童画的造型训练

1、美丽的植物 教学要求:通过写生,了解植物的不同造型的表现方法,掌握植物在儿童画中的表现技巧。

2、迷人的风景 教学要求:通过树木和建筑的造型训练,掌握风景画的表现技法。

3、可爱的动物 教学要求:欣赏、了解民间艺术中的动物形象,熟练掌握动物画的技法。

4、有特点的脸 教学要求:了解人物头部的结构,分析五官的比例关系,掌握不同表情的表现方法。

5、生动的人物 教学要求:分析人物的动态表现,掌握人物站、坐、走、跑、蹲等造型,抓住人物特征进行表现。

(四)、儿童画的色彩

1、大师的色彩(一) 教学要求:通过分析大师的画,掌握色彩的基础知识,掌握色彩冷暖轻重的表现方法。

2、大师的色彩(二) 教学要求:通过分析大师的画,掌握同类色、邻近色、对比色和互补色的运用。

(五)、儿童画的创作

1、构图的基本方法 教学要求:了解什么是构图,构图的要求,掌握构图的基本方法。

2、怎样进行命题创作 教学要求:学会观察生活,通过分析,掌握命题创作的步骤。

3、命题创作的思路与表现形式 教学要求:分析、了解命题创作的构思,掌握三种不同的表现技法。

三、教学内容

(一)确定教学内容的原则

遵循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原则,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二)必修课教学内容要点

1、认识儿童画

教学内容:走进儿童的世界、儿童画的发展阶段、儿童画的指导与评价

教学重点:儿童画的特点与发展

查看全文>>>

培养孩子具有一定的特长,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本着这个要求,本学期我校开展了特色活动。我进行的是儿童想象画活动教学,回顾这个学期的社团辅导工作,可以说是顺利地完成了辅导任务。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1、开课之前,我及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活动计划,确定了符合学生现状的活动目标。

2、每周三、四下午的社团活动课,对学生来讲是非常有趣,也是非常重要的两节课。

3、为使学生掌握儿童想象画的相关知识,掌握儿童想象画的基本技法,在活动教学中我既注意有的放矢,同时也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每节课学生都有一定的收获。

4、活动教学中注意适合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注意循序渐进和趣味性。第一阶段:激发学生兴趣,了解儿童想象画的基本知识。第二阶段:陶冶学生情操,教给方法,掌握一定的基本技能、技巧以及色彩知识。第三阶段:让学生走出课堂去体验生活、体验自然,激起学生创作的火花,大胆创新。

5、活动教学中加强示范,充分利用展示图片、美术作品及电脑等教学手段,进行直观教学。

6、活动教学中也努力处理好思想品德教育、审美教育、能力培养和双基训练的关系。在传授双基、培养能力过程中,加强思想品德教

育。充分发挥了美术教学情感陶冶的功能,培养了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7、围绕以儿童想象画创作为形式开展一系列活动:

(1)收集有关儿童画的资料,了解儿童画的绘画方法、技巧。

(2)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儿童想象画的艺术欣赏、评价。

(3)学生绘画作品在校园文化平台上进行展览,并参加各种比赛。

总之,通过社团活动,使学生掌握一些儿童想象画的相关知识,和一些绘画的基本技法,同时通过一系列活动了解、认识了儿童想象画,培养了他们的兴趣,使他们受到美的感染与熏陶,提升审美、观察等综合能力。

查看全文>>>

一、教材的分析与教材处理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该课是一节绘画课,它通过对儿童画这一特殊绘画艺术语言的讲解与练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儿童画的表现技法,同时培养学生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并通过儿童画创作,培养学生真、善、美的思想品德。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习儿童画这一特殊绘画语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真、善、美的思想品德。 情感目标: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3、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儿童画的创作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进行儿童画创作构思

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针对本课的知识特点和学生的认识特点,在启发式教学思想的指导下,我主要采用了欣赏引导探究式的教学方法,通过学生自主积极的身心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增强了学生的创作欲望,本节我利用大量儿童画、资料、电脑、音乐等教学手段,使其脑、眼、耳、手协同利用,把这节课的重难点在轻松、愉快的操作中得到解决。

三、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本课我采用激发情趣式导入,通过教师边讲故事边绘画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讲解 通过让学生欣赏大量的儿童画资料,学会儿童画的创作方法,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更完全地了解儿童画创作的有关知识,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为创作练习作铺垫。 3、练习反馈 学生通过欣赏多幅儿童画资料,增强了创作的信心,可任意设计一幅有意义的儿童画形象,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真、善、美的思想品德的目的。 4、作品讲解(采用学生自评的方式) 5、本课小结 通过4名同学表演幽默小品,为下节课创作儿童画提供素材(留作业) 总之,本课教学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他们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力求在方法上有所突破,在形式上有所创新,在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上有所尝试。但还望各位领导、老师多提宝贵意见。

查看全文>>>

活动目标: 1、用游戏的方式培养幼儿对色彩的兴趣和敏感性; 2、在活动中锻炼幼儿手上的小肌肉群,提高幼儿动作的准确性。

活动准备: 1、旧兵乓球若干; 2、红、黄水粉每组各一盘; 3、废旧的鞋盒盖每人一个。 4、a4白纸放若干。

活动过程: 1、教师引导幼儿观看操作材料,引起幼儿的兴趣。 2、教师示范教幼儿在盒子里滚球,并说明要求。

【操作要求】 将兵乓球放在盒子里,让幼儿双手捧着盒子轻轻地滚动玩耍,掌握平稳,不使兵乓球滚到盒子外面去。 3、让幼儿自己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教师出示水粉颜料,并引导幼儿认识颜色。 5、教师示范滚色,讲解操作步骤,说明规则。 【操作步骤】 (1)将兵乓球放在红色水粉的盘子里滚一下,让兵乓球蘸上红色水粉颜料; (2)将蘸好水粉的红色球放在有白纸的盒子里,双手捧着盒子轻轻地滚动,让白纸上留下红色的轨迹。吸引孩子的兴趣。 【活动规则】 (1)注意自身、桌面的卫生; (2)手脏了,可以用湿毛巾擦干净; (3)每个兵乓球蘸一种颜色; (4)先用兵乓球蘸色,然后再放入盒子里。 (5)球要慢慢的滚,尽量滚到白纸的每个方向,而不使球落下来。 6、鼓励幼儿大胆尝试滚色的游戏,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大胆动手尝试滚色的游戏,颜色由幼儿自选。每个兵乓球蘸一种颜色,然后逐次增多,滚球的速度要慢一点,尽量滚到白纸的每个方向,而不使球落下来。 7、滚好后,启发幼儿想象滚出来的花纹可以做什么(例如:窗帘布、桌布、衣服、手绢等用品)。

活动延伸: 将滚色出来的花纹纸放在手工区,让幼儿折纸或剪纸等制作出简单的生活用品模型。

查看全文>>>

儿童色块画教案

范文资讯网儿童色块画教案栏目为各位老师提供优质的儿童色块画教案,2024儿童色块画教案等,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老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