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读后感 > 初中作文教学教案模板 > 导航 > 《我的作文教学主张》读后感

初中作文教学教案模板

《我的作文教学主张》读后感。

一本好书就像一艘帆船,可以帮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人类的进步,都是与读书相伴而行的。我想您对作者写的作品,已经有了属于自己的读后心得,我们可以通过文字把心中感受写出来,写一篇读后感。有关作品的读后感范文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我的作文教学主张》读后感”,相信你能从本文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我的作文教学主张》读后感


让我们一起走进管建刚老师的《我的作文教学主张》,一起来了解管老师是如何让作文的天空星光璀璨。


主张一:兴趣重于技能


管老师说:作文兴趣本身就是作文能力之一,并且是第一重要的能力。所以,提高作文能力,首先要让学生对写有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兴趣从哪里来?作文活动课上、兴趣班上,那盎然的兴趣为何转瞬即逝?学生真的对写深恶痛绝吗?作为母语,写,天然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存在于学生的生活中,并天然地为学生所乐此不疲。不是吗?


正准备静心看书时,家长的短信到了:周老师,我家孩子迷恋上网和同学QQ,迷得连饭也不吃,作业也没心思去做,你说该怎么办?是啊,我们正身处一个写的时代:发短信近乎成了人们交流的方式;QQ成了孩子们聊天的主要工具;在任何场合,我们都能看到青年男女捧着手机忙乎着微信。可是,为什么一说写作文,学生就觉得没东西好写甚至反感?


管老师认为,学生写的兴趣之所以消失,是因为学生说的不是自己的话,不是自己心里想说的话,不是用自己习惯的说话方式来说话。换言之,当我们用短信、QQ、微信时,写是交流,用我的方式与你交流,说的是必须的、想说的话。而一旦到了写作文,各种要求随之而来,在多种禁锢下的写作自然成了一种负担一种禁锢。由此可见,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我们要做的,首先是千方百计的去保护学生写的天性让学生说真话,哪怕是错误的真话,是不好听的真话。


主张二:生活重于生成


管老师说:只要活着,就有写的内容;学生的生活就是写作的金矿;人的生活状态或许有好有坏,对写作而言,没有好坏之分,不同的生活状态造就了写作的多样性、丰富性。


都知道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但,从教师到家长,我们往往都想当然地认为孩子当下的生活一定单调贫乏。于是活动作文应势而生。我们人为地在短时间内制造、丰富学生的经历以使学生有东西可写。却不料,一旦失去了制造,失去了生成,学生仍无法从自己的生活中提炼写作素材。学生身边明明到处都是可写的东西:优等生,课余参加各种竞赛活动,组织班队活动,帮老师管理班级,这过程不乏丰富和精彩;后进生,之所以成为后进生,很多时候是因为该学习的时候他们在做别的事情,这别的事情又往往是一些令同龄人喜笑颜开,令老师头大烦恼的事情,这些事情很多成了教师笔下的案例,殊不知这也就是学生自己的作文素材;至于中等生,他们有着最丰富的空间和时间,课间游戏,与伙伴交往,阅读课外书籍,他们的自由和自我的生活,是写作最富足的矿藏。就是这样一群群有着独特生活经历的学生,在写作上却被老师娇惯成一个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嘴的公子哥。


由此可见,要使学生学会写作,教师要做的,只是想方设法地引导学生写本真的生活,写自己的生活。


主张三:发现重于观察


管老师说:写作,重要的是内心的发现。留心观察四个字,最重要的不是观察,而是留心。倾听内心,发现题材,是最重要的写作能力。


在我们的日常作文教学中,老师们常用到观察这个词。曾经,我也苦口婆心地告诫学生:观察是写作的基础。可是,曾经的一次实验却令我对实时观察在写作中真正的作用有了怀疑。开学后的一天,我把一盆水仙花搬到教室,要求学生通过看、闻、摸、尝等多种观察方法,仔细观察后再写一写。课堂上学生的文字似乎都还不错。一段时间后,再请学生写,有些学生却是连水仙花的颜色都模糊不清了。当观察只是一种外在的手段而非学生自身的需要,再细致入微的观察也只是过眼烟云。想到了那个又盲又聋的叫海伦凯勒的人,这个人失去了观察最为重要的器官眼睛,却居然成了举世闻名的大作家,她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激励了全世界千千万万的人。


由此可见,要使学生有东西可写,教师要关注的,是苦心孤诣地引导学生完成从观察到发现的质的转变,关注学生个体内在的思考。


还有,讲评重于指导,多改重于多写,文心重于文字。在《我的作文教学主张》里,管建刚老师坚定地认为,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而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是别人不能代替的,只能学生亲历亲为亲悟并亲身体验的,所以,只有学生才是作文教学的主人。只有基于这基础上的作文教学,才能让学生真正爱上作文,从而切实提高写作水平。


管老师说:总得有人去擦亮那颗星星,尽管多么遥远、多么艰难。作文讲评,就是那颗遥远的星星,我正搭着摇摇欲坠的梯子,擦那颗灰暗的星。你看到了吗?


f132.COM更多读后感延伸阅读

《我和语文教学》读后感700字


这次,我读了于漪老师的《我和语文教学》,我深有感触。
于漪老师说:生活就像是一本大的百科全书,无论是自然界的景物还是社会中的人和事,只要你能够仔细观察,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那么你就会发现生活中可以作为写作的材料到处都是。所谓生活是作文之本。那么我想她就是要告诉我们作为学生写作的引导者首要任务就是要先帮助他们学会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有目的地设置观察目标,把观察目标和写作需要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变被动为主动,自觉地去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学生有了观察目标,又即刻派上了用场,写作的兴趣自然而然也就提高了。同时又获得了写作的成功,更激发了他们创作的灵感和热情,从而也会因此逐步养成观察生活的习惯。
于漪老师说:人的感情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情不是无本之木,无缘之水,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我的体会是对于接触世界的范围还比较狭窄的学生来讲,只有有了亲身体验,他们的情感才有可能会一触即发,情丝泉涌。学生如果缺少亲身体会那就只会空发感慨、大唱高调或者直接抄作文书,根本没有真情实感,这样的文章将会毫无美感可言,学生痛苦,批作文的老师会更痛苦。所以在生活中教会学会多观察、多积累;写作时融入自己的切身感受,这样的文章才能以情动人。
读了于漪老师的《我和语文教学》,我知道了自己存在的许多不足,更让我明白在语文教学尤其是写作这块领域我要进一步地好好学习,才能更好地为学生展现一片广阔的天地。

《我的教学勇气》读后感


《我的教学勇气》读后感


《我的教学勇气》一书是在我阅读完美国教育学者帕克帕尔默的著作《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之后,为加强对后者的理解而进一步阅读的一本相关的书籍。华东社也有趣,硬是把两本书的封面设计都一样,差别仅是在颜色的调配上。作者是美国的一个教师山姆英特拉托,主要内容是通过一系列的教师访谈,介绍美国教师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时,如何点燃教育激情,寻找教学的勇气,坚守教育信念的故事。跟帕尔默的作品相比,这本书明显要逊色很多,尽管它也有自己的特点,比如,这本书比较倾注个人寻找教学勇气的实践、帕尔默亲自为本书写了篇幅不算短的前言倾听教师和后记 听后感言两部分内容等等。从前言与后记中,我们又一次看到了帕尔默教授对教育一如既往的热情与智慧,以及为教育改革中的教师地位和尊严的执著的疾呼。


我们轻慢教师本已够亏心,动辄怪罪老师则更显失德、明明是我们社会或显或隐地制造了形形色色滋生粗野、暴力、忽视儿童的温床,可偏偏把过错一股脑儿地推到教师头上,我们当中还有谁能比教师这个专业群体更对孩子尽心尽责?作为一个非常熟悉教师工作的人,他对教师充满了敬意。教师所做的这一切,之所以完全不畏艰难,根本不管利害,就是因为他们胸膛里跳跃着一颗愿意尽其所能帮助孩子气学习和成长的挚爱之心。如果我们期望学校有所成功,社会有所进步,总有一天,我们应把所有这一切(指较高的工资,较优厚的物质待遇,较舒适的工作环境)完完全全地给予教师。他面对现实,不胜其烦地呼吁:倾听,宽厚而专注地听一听教师们急欲一吐为快的有关他们工作的酸甜苦辣、内心的喜怒哀乐。


透过书看美国的教师生活


美国发达,但显然跟美国老师无关。在书中,我们看到,原来美国的老师跟我们一样,也过着一种很屈辱很可怜的生活。作者山姆英特拉托出生于教师世家,但父母亲对自己的儿子决定做教师感到十分的不解与失望。父亲不悦:什么?你为什么这样做?你真该选个其他的工作。母亲忧心忡忡:你哪知道今后要活得多苦多累啊!帕尔默教授也说:近年来,教师以创纪录的速度弃教改行,有一份数据说新教师中任教不到5年就离校的比例高达50%。他们迫于无奈离开教学岗位(书第2页)


美国教师的待遇也好不到哪里去。在书18页提到山姆的一个同事说:我明知教书不能发财致富,但仍然选择这份工作,可是凭着我的收入别说过上舒适的生活,就是省吃俭用也才能勉强度日。一想起来,真是又生气又悲哀。 2000年,美国教师联盟的调查报告说:教师的平均年薪为 40574美元。而工程师为68294、会计师为49247、计算机系统分析师为66782美元。对许多教师来说,在执教之初对低薪尚可忍气吞声,可当日后面临着偿还住房贷款、支付子女大学学费等开支,尤其是看到有类似学历要求的其他行业的工资远远高过自己时,对低薪就忍无可忍了。许多教师工作时用的是残破不会的教学设施,有时还自掏腰包购买教具,缺少电话、电脑、最新教材等必备用品在书13页有一位73年就开始从教的老教师谈到:我整日忙着与职业工作截然不相关的私人事务,为了多挣钱不辞辛劳,做了几份零工;为了想改行到处打听,看看是否有可供选择的其他工作。在书第46页中有一封给新教师的信中说到:你的亲朋好友或许曾苦口婆心地劝你不要以教学为业,可你不听劝告依然决心从教。促使你从教的理由不会是入职薪酬或所谓的声望,因为你完全清楚,在我们这个重财轻义的自由企业社会,教师得到的是何等可怜的回报和敬意。


美国教师也有考试压力。书19页说:有些学区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考分数和考试准备上,教师不得不舍弃久享盛誉的教学单元,因为其内容与考试无明显关联;20页又说:在田纳西州,要以学生的标准化考试成绩来定教师的奖惩。在书99页讲到了TAAS考试,即得克萨斯学术技能评估考试,在考试压力之下,布莱克希尔小学,教师士气低下,校长唯考试成绩为标准。考试成绩不佳,校长被解职,教师下岗重组。


美国教师也感到负担过重。在书21页一位教师谈到:每周工作远远超过40小时。正常的上班时间几乎全都花在对学生的课堂教学上,结果,大多数必不可少的备课、写教案、批改学生作业等事情常常得在晚上或周末去做。在书53页,作者山姆开着一辆破车,车出了问题后送到修理厂,在汽车修理的空隙,他掏出一摞需要批改的学生作文158份学生作文。


美国教师也感到孤立无助。书22页说:学校同事象那些每天在车站等着搭车上班的人一样,每个人虽然都要朝同一个目的地,可以候车的时候却独自想着自己的心事,读报纸,似乎有着不容他人侵扰的个人空间。在书23页说:教师工作时无人目睹、无人助阵,既无中肯的批评,也无切实地表扬。在第一编的第五页,讲到了一个教师在课堂上觉得窝火,迟到懒散的学生、干扰课堂的琐事令老师筋疲力尽。在书47页提到:自你从教的第一天起,就可能会和我一样,在漫长的岁月中,焦虑和自我怀疑日夜相伴。在我最难熬的时候,我感到孤立无援,束手无策,甚至觉得同事和校方要把我遗弃不顾。作者山姆说要。在他工作的头二年里,没有任何一个同事来他的课堂看他如何上课,除了要对他的教学工作给予评价的督导人员之外。


我原来以为只有中国教师最可怜,只有中国教师是最屈辱的,工作负担重,待遇低下,考试压力大。现在才知道,这不是中国特色。教师待遇与地位不是由中国国情导致的中国难题,而是世界性的难题。


我的教学勇气读后感


我的教学勇气读后感范文一

峡谷的蝉鸣声听来很特别,不似这里吱吱地叫个不停,而是起伏有致,时断时续。但无论怎么婉转,一闻便知是蝉。蝉便是蝉,改变了嗓音和语言,改变不了作为蝉的特质。一样的于地底蛰伏数年积攒能量,却只能在枝头鸣唱一个秋天。古人赞美着它的纯洁,今人贬低着它的行径,又有几人关注过它的感受?唯有智者短短几字借它说着自己的心事: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我的教学勇气》编辑了许多美国教师的教学故事,与我们不同的嗓音,不同的语言,展示的场景、表现的心情却是那么的相似。也许,只是因为我们有着共同的特质:教师。我们同样需要为完整教学生命积累着,积累着知识、经验、爱心以及耐心。我们同样需要为继续教学故事奉献着,直到青丝熬成白发,皱纹篡改红颜。这本书之前从未认真听过我们自己的声音,这本书之前,从未有人愿意倾听我们的声音。

时间淡漠了激情,也许与此同时也淡漠了对理想的坚持。岁月苍白了生活,也许与此同时也苍白了对信念的执着。一年年在同样的操作间里周而复始,没有了新奇。确实,一些时候,教学成了件平淡乏味的事。忙于事务的我们,除了象征性停下来应付些额外的差事,根本没有时间或者说没有心情静下来思考我们曾固守过的心灵,更加没有有效的方法来强调曾经的那些日子留下的痕迹。

那么,十几年的教学生涯除了憔悴,还给我们留下了什么?不思考,又怎能有收获?很多时候,思考对我们来说是件痛苦的事。它意味着在享受大部分快乐的同时,还要承认一些失误、修改一些作为、寻找一些遗失的很重要的东西。为了悠闲,我们往往选择逃避。为了轻松,我们往往选择放弃。在山脚下徘徊的时刻,在把头深深埋入沙子的时刻,我们丢弃了一点骨子里原本有的东西,那就是:勇气。

来自异邦的鸣唱唤醒了心底的声音。鼓足勇气面对,才有可能获得成功。面对的不仅仅是学生,面对的还有社会,还有自己。教学既是智力工作,也是正义事业。为教育公正而教学,公平会换来应有的公平,公正会得到应有的公正。在滋养学生的同时,要时时返回自己的心泉,从中汲取滋润自己的甘霖。这样,正义和公正才不会枯萎凋谢。

生命消逝前的这个秋天,蝉的鸣叫依旧那么响亮。它丝毫不为评价的不公而抑郁,也丝毫不为即将离去而伤悲。因为它在告别这个世界之前,早已经将无数生命深深埋入了土壤,下一个艳阳高照的夏天,又一曲合奏会在树梢回荡。

行西陆谓之秋(隋书天文志),西陆是属于蝉的季节,夜色里,有雨声和蝉声的和鸣。

我的教学勇气读后感范文二

我的教学勇气是一本书名,《教学勇气》的姊妹篇。虽是书名,但我很喜欢这样的表述,它其实是表明了一种教学的心态,一种教育生活的态度。

曾经无数次在迷惘与迷惑之中行走,曾经无数次在无奈与厌弃中想过放弃,曾经无限憧憬教学中的高峰体验,却因为这种高峰体验的稀缺而日益丧失耐烦与韧性直到我在耐烦与韧性的坚持中,遇到了《我的教学勇气》。

这是一次心心相印的相逢。正是与它的相遇,重新点燃了我从教的豪情,重新唤起了我内心深处的发明需求,更重要的是,它让我从失望乃至失望之中抬开端来,看到了解脱失望和失望之路--如同鲁迅般的于无所盼望中得救.

本书如同《教学勇气》一样,自始自终沿袭一个这样的重要观点:真正好的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的教学来自于教师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全。如此,教师的心灵便是关注的焦点。因为,教学得失与其说是取决于教师是采用的具体方法,不如说取决于教师奉献的仁爱之心,取决于用仁爱之心穿针引线将自己、学生、学科编织在一起,使三者之间进行面对面、声对声、心对心的沟通和互动

但是,要维系并呵护教师的心灵何其难也!且不说有如此众多的从教者从未关注过自己的心灵需要,从未讯问过自己为何从教,有的更不知心灵为何物;也不说现今的教育制度、社会现实是如此疏忽教师的心灵需要,甚或以一昧打击乃至摧残教师的心灵为己任,更遑论尊崇教师心灵之需要;单说呵护教师自我心灵之艰巨。《我的教学勇气》中,这样的艰巨话语随处可见:

崇奉教学的道德诉求,可又不得不在违反自己信念和原则的事情上随波逐流,这种无可奈何造成的损害是苦不堪言的。

教学奇妙迷人,好不枯燥乏味,在各行各业中,这是一种你可以真正称之为'品尝人生百味'的职业。可是,我尽管热爱教学,明天也可能放弃教学

总之,我们感到待遇不公、我们感到信念被毁、我们感到负担过重、我们感到孤立无助、我们感到底气不足.

然而,并不是艰巨就不做努力,并不是心灵受损,就放弃心灵。心灵是属于自己的,心灵的寻找和号召也好,心灵的缝补与弥合也好,心灵的维系与呵护也好,终归都是自己的事情,别人是无法代替得来的。

或者说,当你对现今大行其道的教育制度、对社会现实,对这个世界,已经伤心欲绝不抱盼望之时,你只能转向自我生命的内在,去问问自己的心,然后,尽个人之全力警惕呵护。

《我的教学勇气》的目的,便是通过一些教师的叙述,使人们了解他们如何找回和维系自己的心灵,从而能在教学时兢兢业业的为学生服务,养成怡然自得的心情,与同事携手并肩实现共同目的,排除面对的一切障碍,尽己所能--如同帕尔默所说--'给世界带来更多的光亮和生机'.

为答复如何维系心灵,重振精力,抵御死气沉沉的环境,解脱令人失望的孤独等诸多心灵问题,该书提供了三条道路:

1.转向内部:维系我们独有的心灵

2.挺身而出:建立维系我们心灵的关系

3.进行变革:实行尊崇教师心灵的改革

虽然书中的教师都在美国任教,而且他们的专业、从教领域各个不一,其经历与心路历程也复杂多样,但并不妨害我在阅读中发生共识。因为,真正的教育是心灵的事业,而心灵是无边也无界的。

读后感作文800字:《我的长征》读后感


飞机上,一位老人说:我最幸福的时候,也是我最痛苦的时候,那就是我的长征。为什么要这么说呢?带着疑问,我开始观看电影《我的长征》。

十五岁的红军小战士王瑞,大家都亲切的叫他瑞伢子,瑞伢子的父亲、姐姐、姐夫都参加红军,并且参加了长征,这个在父亲和姐姐百般呵护下的孩子,跟着父亲四处躲藏敌机的轰炸。这时,幸运的他在度过湘江时,遇见了从未谋面的毛主席。从此,两人便结下了一段深厚的情谊,并且,瑞伢子开始了他最幸福又最痛苦的长征生活。湘江之战的惨烈炮火夺取了他父亲的生命,王瑞被毛泽东救起。瑞伢子很害怕,但他牢牢记住了父亲和连长说过的话跟着走!跟着走的王瑞担任了警卫,并在遵义又一次见到了毛主席,他亲眼看到毛主席和妻子为了不耽误部队行军打仗,狠心将新生的女儿留下来,希望能被好心的老乡收养。在毛主席的领导下,红军赢得了长征中的第一次胜利娄山关大捷。这让瑞伢子从痛苦和阴影中更加坚强勇敢起来,但他又在红军过彝区时失去了第二个亲人姐姐;红军强渡大渡河时,情况紧急,连长为救遇险的瑞伢子时落崖牺牲,他又失去了一位敬爱的兄长。两万五千里的长征注定是艰难的,它充满了无法预知的劫难。渡过大渡河时必须先抢回泸定桥,而这是一个极其艰难的任务。为了让大部队安全过桥,战士们一边阻击敌人一边往铁桥上铺板子。面对不长眼的子弹,谁也没有退缩,只是前进,在枪林弹雨中前进。二十二位红军突袭队员用血肉之躯了一曲人类的史歌。这里面就有瑞伢子的最后一位亲人姐夫。苦难与艰险磨砺和刺痛着少年的心,在硝烟未尽的沪定桥头,瑞伢子再次见到了毛主席,主席摸着瑞伢子的头,感叹有红军这样大无畏的革命精神,还有什么能阻挡我们呢?主席的慈爱和坚定抚慰和激励王瑞,使他在炮火硝烟中真正成长了起来。七十年后,白发苍苍的王瑞老人重新走是了长征路

含着泪水看完这部电影,我心中有着无限有感慨,究竟是怎样的一种精神,让瑞伢子这么坚强而勇敢,让红军走过了这艰苦漫长的长征之路?没错,这就是革命的力量,革命的力量推动着他们去奋斗!我们今天幸福生活是如何来的,是红军战士们用血肉之躯换来的,如今我们有这么优厚的条件学习生活,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刻苦认真的学习?让我们都努力成为国之栋梁,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读后感作文:我的精读之旅


读后感作文 我的精读之旅

我非常喜欢看童喜喜的书,尤其是《影之翼》。每当沉沦于这本书中,我的想象力就如同冲破乌云的风筝,无拘无束,自由自在。

《影之翼》是写南京大屠杀的,它的角度与一般人不同,把死去的中国人的灵魂写作影子,影之翼,即飞腾的影子。

飞腾的影子,多么美好的题目!这种感觉,就好像身体变得轻盈似赢,抛开一切痛苦,带着满满的自信,向未来的彼岸、梦想的终点站冲去!

但是,这样写最重要的一点是想突出中国战死同胞对光明的渴望及对祖国未来的憧憬,就好像影子对天空的向往一样。

读懂这本书,也花了我不少时间。第一次读的时候,我急急地跳过序,对着书本大肆啃起来。这一次,我看重的是情节,却完全忽略了本书真正想表达的意思。

出于对故事的回味,我又看了第二遍。这一回,我可就没那么单纯只看情节了,我开始思考,每一个角色都代表了现实社会中的哪些人物,描绘了南京大屠杀怎样的状况,当时儿童究竟是怎么想的,这样一来,我又更进一步理解了这本书的要义。

随着思考的深入,我对这本书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厚。没过多久,我又一次翻开它,综合前两次的读书经历,开始第三次阅读之旅。这回,我总算把作者的核心思想给摸索出来了,作者希望哪怕对敌人的憎恨再深、厌恶再强,也不能只想着复仇,试着朝未来展望,你的收获会更大!

一粗二细三精,一书三读,让我对读书也有了不少心得。每次阅读都能有新的发现,产生新的共鸣,能更深入地走近作者的世界。真可谓好书不厌百回读,每回都是一次奇幻之旅。

读后感作文700字:教育教学读后感


读完《学习助手》的文章后发现,虽然此刻教育形势发生了很大改变,但苏霍姆林斯基那光辉的教育思想对此刻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苏霍姆林斯基不愧为伟大的教育理论大师,针对教师的困惑和不解,好象与教师应对面地交流一样,读完后,有豁然开朗的感觉。本书一开始就提出了值得教师深思的问题:为什么在一年级就开始出现落伍的,考试不及格的学生?而到了二、三年级甚至有落伍得无可救药的学生呢?是这些学生太笨,是他们上课不专心听讲,还是从教师自身寻找原因?

因为以前遇到过这样的学生,所以我不由得陷入了沉思:作为教育者,我们是否做到了教育的公平性?是否做到了面向每一个学生?个性是弱势群体。学生再幼稚,也有他个人的思想和情操,有他独特的思维和心灵。他们不是我们恩赐或施展个人魅力的对象,更不是等待我们塑造的苍白魂灵。我们就应多一份关爱,多洒一些阳光给那些落伍得无药可救的后劲生。苏霍姆林斯基曾提到,对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走到他们跟前,看看他们有什么困难,提出专门为他们准备的习题。学习差的学生脑力劳动的效果如何,不能要他们光听别的学生流利的回答,记黑板上的资料,而要设法使他们独立思考,因为思考的过程已经包含对知识因素的利用。要促使他们在每一节课上,在脑力劳动中哪怕获得一点点进步也好。

说说容易做做难。我觉得我做得就不是很好,因为我给学生上着同样的课,提着同样的问题,做着同样的作业,考着同样的试卷。我想,我做得不是很好,是我缺少教育素养的原因吧。而苏霍姆林斯基在《教师的教育素养》中恰恰提到,提高教师教育素养的主要途径是读书,读#书,再读书,读书是教师的精神需要。而我呢,大部分时光忙于上课,批改作业,管理班级,教育孩子,有多少时光煞有其事地捧着教育名著或教育杂志阅读呢?所以今后,我要象要求学生那样要求自我:多读书,读好书。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