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教案 >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音乐教案 > 导航 > 人教版小学音乐二年级下册《到郊外去》教案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音乐教案

人教版小学音乐二年级下册《到郊外去》教案。

为了教学更有顺利,老师会需要提前准备教案课件,每个人都要计划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做好教案课件的前期设计,才能按质按量地达到预期教学目标。那写教案课件时需要注意哪些方面?为了让你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人教版小学音乐二年级下册《到郊外去》教案”,建议你收藏并分享给其他需要的朋友!

对老师的提问和讲解能做出积极的反应,并通过音乐小知识,让学生自己找歌曲中的衬词及民歌的小特点,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在学唱过程中,虽然能较快的找我歌曲演唱,但在个别字所表现的民歌韵味上还是欠火候,经过教师指导和多次范唱,大多数学生能掌握这首歌曲的情绪。

第三课时《山谷回音真好听》

一、教学目标:

1、有表情的演唱歌曲,并按照歌曲要求表现强弱。

2、引导学生积极创编回音游戏,培养学生创造力。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并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1、重点学会演唱歌曲。

2、难点是能用强、弱对比表现歌曲。

三、教具:

数码视频展示台、风琴、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学生排成一列纵队,随着教师的琴声,进行开火车的律动。

师问:同学们,你们开着火车,想到哪里去啊?(学生自由谈)

师导:好了,同学们,不说了,今天老师想带同学们到一个神奇的地方,让我们仔细听,这是什么地方,又有怎样有趣的自然现象?(教师课件播放回音的音乐)

听后,学生回答上面的问题

师:你们听的真认真!这首歌曲还表现了山谷里一种非常有趣的自然现象,是什么呢?

师:回音好听吗?(生答:好听)这首歌曲的名字就叫做《山谷回音真好听》。要怎么样才能唱出这么好听的声音呢,现在我们先来做一个小游戏。

(二)回音游戏:

1、把教室当做一个大山谷,对着山谷说话,一个同学说话,另一个同学做回音。

2、再请两位同学表演一下,看有没有不同。

3、请同学评价哪个组的同学表演的好?

教师小结:是啊,回音应该比原声要弱一些,而且还是不只一次的重复。

4、老师当原声,学生当回音,一起来做回音游戏。

5、老师唱原声带有旋律的,学生做回音带旋律的。

(三)学唱歌曲:

1、教师范唱歌曲,请同学演唱带回音一段的旋律。

2、分句教唱,指出学生的不足,并改进。

3、会唱后,找两位同学到前面为大家演唱。

(四)歌曲创编:

1、师:同学们,我们除了在山谷里能听到回音,还能在哪里听到回音呢?(同学自由畅谈)

2、分组讨论,让学生试着把自己刚刚想的这些编到歌曲里去,重新创编段新歌词,唱一唱。

3、分组进行展示,师生共同评价。

4、随音乐把三段歌词连起来演唱一遍。

(五)课堂小结:

五、教学反思:

本课时,难点在于学生能用自己的声音表现出回音的效果,通过课件展示,学生对回音效果也有了新的认识,但是如果演唱能很好的体现回音,确实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二年级学生声音比较稚嫩、尖亮,所以在对声音的控制上显得参差不齐,这也反映出音乐教学过程中,对童声训练要时刻抓紧,不得松懈,只有平时抓紧了,今后的教学就能减少一些不必要的阻碍。一、单元教学目标:

fwr816.coM编辑分享

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到郊外去


到郊外去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做回音游戏。
2、欣赏管弦乐合奏《出发》、河北民歌《放风筝》。
3、学唱歌曲《放牛放到小河边》,认识小节、小节线。
4、学唱歌曲《郊游》,表现郊游的情景。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放牛放到小河边》《郊游》。
2、欣赏《出发》《放风筝》。
3、聆听音乐《出发》、随着歌曲《郊游》进行表演。
4、认识小节线和小节。
5、参与“回音”游戏和多声部节奏组合《春天交响曲》活动。
教材分析:
1、《山谷回音真好听》 歌曲简洁、朴实,描绘了孩子们眼中的大自然景象,刻画了孩童的好奇心理,生动模仿了声音在山谷间回荡的自然现象。
2、《出发》 1949年10月,前苏联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为儿童创作了一套儿童交响组曲《冬天的篝火》,这套乐曲共分八段,以苏联诗人马尔夏克的诗句作为标题,在乐曲间通过朗诵来叙述少先队员假日郊外旅行的生活故事,包括《出发》《窗外的雪花》《冰上圆舞曲》《篝火》《行军》《归来》等。这是普罗科菲耶夫继《儿童音乐》和《彼得和狼》之后,为儿童和青年创作的又一优秀作品。音乐描绘更加具体,更能为儿童所喜爱。
民歌有山歌、小调、劳动号子等,《放风筝》属小调,也称小曲。这首《放风筝》使用了江南优秀曲牌“码头调”的曲调,来歌唱当地民俗生活,既有南方的秀丽委婉,也有北方的爽朗,内柔外刚、南北交融,与南皮的另一首民歌《茉莉花》一样,是“南歌北唱”的成功范例。 歌曲节拍为2/4,在节奏和速度处理上十分多样,抒情优美,适宜用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的中速演唱。
3、《放牛放到小河边》 这是一首流传在江西萍乡一带的民歌,属于民歌体裁形式中的山歌。歌曲表现了在种田之余儿童在河边草地上放牛的情形。歌曲中蓝天、青草、小河、耕牛,与小牧童融为一体。
教学重点:
1、学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放牛放到小河边》《郊游》
2、随音乐《出发》或《郊游》进行表演。
教学难点:
1、用强弱不同的力度演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指导学生不要过分夸张。
2、学唱《放牛放到小河边》歌曲唱名,做到唱名与音高一致。
3、聆听音乐《出发》或随着歌曲《郊游》进行表演时,要做好组织工作。
教学时间:四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做回音游戏。
教学目标:
1、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并按照歌曲要求表现强弱。
2、引导学生积极创编回音游戏。
教学过程:
一、聆听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
1、师生问好,交流寒假见闻。引入春天的话题。听一首与春天到郊外去郊游相关的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
2、引导学生倾听歌词,关注歌曲中模仿回音的两句旋律,启发学生思考歌曲运用什么方法再现大自然中的回音现象。
3、教师即兴呼唤,请学生用稍弱的力度模仿教师的声音,表现回音效果。
4、教师穿插一至两首练声曲,让学生用稍弱一些的力度来模仿。
例如:1=C 4/4
1 2 3 — |1 2 3 — |5 4 3 2 5 4 3 2 |1 — — —‖
师:呜 呜 轰隆 隆隆隆隆隆隆 隆。
生:呜 呜 轰隆 隆隆隆隆隆隆 隆。
二、教师引导学生模仿歌曲中的一句,由一句模仿,引入整首歌曲的模仿。
1、教师演唱歌曲中的第二句:
学生跟唱:
1 2 3 4 |5 —| 1 2 3 4 |5 —|
啊 啊
2、教师一句一句演唱全曲,学生一句一句跟唱,注意用稍弱的力度演唱。
3、全体跟琴演唱歌曲。
4、学生有表情地演唱,注意第二句演唱力度的变化。将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演唱歌曲,另一组在第十一小节处模仿回音。
三、引导学生做回音游戏。
将学生分成两组,领头的学生可以用以下几种方式创编声音,让另一组的学生模仿,比一比哪组模仿得像。
1、呼唤。如:喂—,我来了—,大山你好—,等等。
2、节奏。如:X X X ,X X . X X X X X ,等等。
3、唱名音高。如:mi — sol — mi 等等。
4、旋律片段。
5、歌曲片段。
四、教师带领学生演唱《山谷回音真好听》,结束本课。
随笔:学会演唱本歌曲,能按歌曲要求表现强弱。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管弦乐合奏《出发》、河北民歌《放风筝》。
教学目标:
1、听辨和感受乐曲《出发》中火车行驶的节奏,并随音乐律动。
2、感受河北民歌《放风筝》的情绪,了解歌曲的内容和一般特点。
3、听辨和感受《出发》和《放风筝》在音乐表现手法和音乐情绪方面的差异。
4、参与多声部节奏组合活动:《春天交响曲》。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听音乐,初步感受乐曲《出发》的节奏。
提出问题:乐曲中描写了什么交通工具?
作曲家运用哪些音乐手段来描写这种交通工具?
2、教师介绍定音鼓和小鼓对火车均匀行驶节奏的模仿,小号对火车汽笛声的模仿。
3、听音乐,进一步感受乐曲《出发》的情绪。
提出问题:乐曲中少先队员出发到郊外去是怎样的心情?
作曲家在乐曲中运用两支旋律以及不同的音色,表现少先队员出发到郊外去的心情。
4、教师带领学生随音乐哼唱乐曲中的两个主题。
二、听乐曲《出发》,随音乐律动。
1、教师将学生组织成一列或几列长队,仿佛是火车的车厢,随音乐有节奏地律动,特别提醒学生表现火车出站、进站时,渐快与渐慢的节奏变化。
2、提醒学生注意律动时队形的变化,以及队形行驶方向的变化,应随音乐中旋律的不同、音色的改变而有所变化。
3、介绍作曲家和乐曲创作背景。
三、聆听河北民歌《放风筝》。
1、聆听中国风格的音乐。
提问:《放风筝》与前面刚听过的乐曲《出发》有什么不同?
鼓励学生从音乐情绪、风格、音乐表现手法等各个方面发表各自不同的见解。
2、听歌曲歌词,提问:歌曲中唱了哪些内容?
三月 — 姐妹穿着 — 放风筝 — 风筝飞翔 — 回家
3、介绍这首民歌的音乐特征:在人民群众中流传、传唱,不同地域《放风筝》的音乐也不一样,同一首民歌,不同的人唱得也不一样。介绍歌曲之中的衬词、装饰音以及旋律等特点。
4、请学生跟着录音哼唱歌曲。
四、多声部节奏组合活动:《春天交响曲》
1、引导学生展开关于春天的想象,将春天能发出声音的事物列举出来,将这些事物发出的声音模仿出来。
2、组织学生对各种声音依次模仿和表演。
3、教师选取其中的几种声音填入如下表格中,进行节奏设计,组织学生按节奏念读。全体学生顺序表演。启发学生进一步联想,思考哪些声音应该用强力度来表现,哪些声音应该用弱的力度来表现,哪些声音应该渐强,哪些则应该渐弱。
(1)春雷 轰隆. 轰隆. 轰隆. 轰隆. ……
(2)春风 呜 — 呜 — ……
(3)春雨 沙沙 沙 沙沙 沙 沙沙 沙 沙沙 沙 ……
(4)山泉 叮 咚 叮 咚 叮 咚 叮 咚 ……
(5)布谷鸟 布谷 O 布谷 O 布谷 O 布谷 O ……
(6)……
4、然后将学生分组,分别担任不同的节奏声部,先依次表演各自的声部,然后两个、三个声部,直至所有声部都组合在一起,创作出一首《春天交响曲》。
5、启发学生开动脑筋思考,还有哪些春天的声音可以组合到《春天交响曲》中来,可以用什么节奏来表现,等等。
五、教师总结本课。
随笔:能感受歌曲情绪,了解歌曲的一般特点;能随音乐律动。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放牛放到小河边》,认识小节、小节线。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放牛放到小河边》,能有表情地演唱。
2、学唱歌曲的歌谱。
3、认识小节、小节线。
教学过程:
一、复习活动《春天交响曲》。
二、学唱歌曲《放牛放到小河边》。
1、教师描绘春天的景象,请学生读歌词,引导学生区分歌词与衬词,注意衬词应轻读。
2、教师范唱,学生跟唱,学生跟琴独立演唱。
3、完整地演唱歌曲。
4、教师范唱唱名,学生跟唱唱名。请个别同学唱、小组唱,同学互相评价并纠正。
三、学习小节线、小节。
1、教师介绍什么是小节与小节线。
2、请学生说说《放牛放到小河边》有几个小节、几条小节线。
3、请学生数数学过的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中,有几个小节、几条小节线,在哪几个小节中需要用稍强的力度演唱,哪几个小节需要用稍弱的力度演唱。
4、请学生设计演唱《放牛放到小河边》的强弱力度变化,做到有表情地演唱。
四、结束本课。
随笔:能有表情的演唱本歌曲。认识小节、小节线。
第四课时
教学 内容:学唱歌曲《郊游》,表现郊游的情景。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郊游》。
2、随着音乐表演郊游情景。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二、学唱歌曲《郊游》。
1、听录音。
2、教师教唱,学生跟唱。
3、跟琴演唱。
4、学唱歌曲,了解歌曲相同懂得部分。
三、听音乐,创编郊游的动作。
春天里,可以坐火车出发、去踏青、放风筝、放牛,还可以开展许多有益的活动。
一组表演坐火车、一组表演放风筝的情形,其他组同学分别表演划船、穿山洞、过小桥,还请一组同学开动脑筋想想,我们郊游还开展了哪些活动?用动作表演出来。
四、边唱边表演郊游动作。在相同旋律部分做相同的动作。
五、结束全课。
随笔:学会演唱本歌曲,能随音乐表演郊游情景。

人教版小学音乐二年级下册:《到郊外去》教学设计


一、到郊外去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放牛放到小河边》《郊游》和欣赏《出发》《放风筝》等与春天户外活动想关的音乐作品,鼓励学生进行音乐表演和音乐创造活动。

2、认识小节和小节线。

3、参与“回音”游戏和多声部节奏组合《春天交响曲》活动。

4、培养学生与大自然的感情,丰富其对音乐的感受。

教学重点:

1、学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放牛放到小河边》《郊游》。

2、随音乐进行表演。

教学难点:

1、能有表情的演唱歌曲,按照歌曲要求表现强弱。

2、学用唱名演唱《放牛放到小河边》歌谱,做到唱名与音高一致。

教学课时:五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生问好,交流寒假见闻。

2、引入春天的话题。

3、创设情境:师 :孩子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去旅游,准备好了吗?请你们跟我一起出发吧!(播放音乐做律动)

4、聆听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说说你的感受。

二、感受歌曲

1、师:哇!这里的风景好美呀!让我们停下来欣赏欣赏。

2、聆听乐曲《山谷回音真好听》。

3、师:仔细听听、看看,这是什么地方,又有怎样有趣的自然现象?(回音)你们听得真认真!这首歌曲还表现了山谷里一种非常有趣的自然现象,是回音。回音好听吗?

4、揭题。

三、学习歌曲

1、学生倾听歌词,模仿歌曲中回音的两句旋律。

2、歌曲运用了什么方法再现大自然中的回音现象?

3、教师即兴呼唤,学生用稍弱的力度模仿,秒度升毫秒年回音的效果。

4、穿插练声曲,让学生模仿。

5、教师一句一句演唱歌曲,学生一句一句跟唱,用稍弱的力度。

6、全体跟琴演唱。

7、学生有表情的唱,注意第二句演唱力度的变化。

8、学生分两组,互相模仿回音。

四、回音游戏

1、呼唤:喂!我来了!大山你好!

2、 节奏:X X X , X X , X X X X X

3、唱名音高:mi---sol---mi

4、旋律片断

5、歌曲片断

五、全班演唱歌曲。

六、小节下课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活动《山谷回音真好听》。

二、学唱歌曲《放牛放到小河边》。

1.教师描绘春天的景象,请学生读歌词,引导学生区分歌词与衬词,注意衬词应轻读。

2.教师范唱,学生跟唱,学生跟琴独立演唱。

3.完整地演唱歌曲。

4.教师范唱唱名,学生跟唱唱名。

5、请个别同学唱、小组唱,同学互相评价并纠正。

三、学习小节线、小节。

1.教师介绍什么是小节与小节线。

2.请学生说说《放牛放到小河边》有几个小节、几条小节线。

3.请学生数数学过的歌曲《山谷回声真好听》中,有几个小节、几条小节线,在哪几个小节中需要用稍强的力度演唱,哪几个小节需要用稍弱的力度演唱。

4.请学生设计演唱《放牛放到小河边》的强弱力度变化,做到有表情地演唱。

四、结束本课

人音版小学二年级音乐教案:到郊外去


教学内容:
1、 学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做回音游戏。
2、 欣赏管弦乐合奏《出发》、河北民歌《放风筝》。
3、 学唱歌曲《放牛放到小河边》,认识小节、小节线。
4、 学唱歌曲《郊游》,表现郊游的情景。
教学目标:
1、 学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放牛放到小河边》《郊游》。
2、 欣赏《出发》《放风筝》。
3、 聆听音乐《出发》、随着歌曲《郊游》进行表演。
4、 认识小节线和小节。
教材分析:
1、《山谷回音真好听》歌曲简洁、朴实,描绘了孩子们眼中的大自然景象,刻画了孩童的好奇心理,生动模仿了声音在山谷间回荡的自然现象。
歌曲为起承转合的四句结构,第一句、第二句、第四句基本相同,只有第三句是对比乐句。教师范唱该乐句时,应注意将力度、旋律等对比因素表现出来。在教唱歌曲时,注意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中,开始人与自然、儿童与大山的对话。在演唱形式上,可设计成一呼一应的对唱形式,模仿山谷回音的效果。唤起儿童身临其境的感受,也有利于儿童表现歌曲力度的变化。运用中等速度,欢快地演唱。注意在表现歌曲力度变化时,对比要鲜明但不能过分夸张。
该乐曲旋律的核心音程是围绕属音sol的上四度跳进与下五度跳进进行的,这两种音程构成了歌曲旋律发展的基础,教唱歌曲时,可适当注意。
2、《出发》 1949年10月,前苏联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为儿童创作了一套儿童交响组曲《冬天的篝火》,这套乐曲共分八段,以苏联诗人马尔夏克的诗句作为标题,在乐曲间通过朗诵来叙述少先队员假日郊外旅行的生活故事,包括《出发》《窗外的雪花》《冰上圆舞曲》《篝火》《行军》《归来》等。这是普罗科菲耶夫继《儿童音乐》和《彼得和狼》之后,为儿童和青年创作的又一优秀作品。音乐描绘更加具体,更能为儿童所喜爱。
第一乐章《出发》描写了一群儿童坐火车去郊外欢度假日的情景。乐曲主要利用乐队音色的手法,表现儿童心潮起伏的心情和车窗外快速变化的景色。该乐章为单二段结构。
3、《放风筝》这是一首流传在河北南皮一带的民歌。歌曲表现了春季放风筝的民俗。从三月清明唱起,唱到姐妹的穿着打扮,唱到放风筝的动作细节、风筝飞翔的形态,直唱到姐妹收起风筝欢欢喜喜回家去。歌曲优美动听,深受人们的喜爱。
民歌有山歌、小调、劳动号子等,《放风筝》属小调,也称小曲。这首《放风筝》使用了江南优秀曲牌“码头调”的曲调,来歌唱当地民俗生活,既有南方的秀丽委婉,也有北方的爽朗,内柔外刚、南北交融,与南皮的另一首民歌《茉莉花》一样,是“南歌北唱”的成功范例。
歌曲节拍为2/4,在节奏和速度处理上十分多样,抒情优美,适宜用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的中速演唱。
4、《放牛放到小河边》这是一首流传在江西萍乡一带的民歌,属于民歌体裁形式中的山歌。歌曲表现了在种田之余儿童在河边草地上放牛的情形。歌曲中蓝天、青草、小河、耕牛,与小牧童融为一体。
歌词的开始,每一个字后面都有短小的衬词,活泼轻快,富有童趣。演唱时,衬词可唱得轻巧。歌曲结束时句尾可带有呼唤语气的衬词“呦哎!”,给整个唱腔带来饱满激情和独特的地方色彩,演唱时具有一定的即兴性。
《放牛放到小河边》为平调山歌,节奏简洁,音域较窄,起伏较小,似唱似说,亲切欢快。
5、《郊游》 歌曲为台湾儿歌,旋律平易亲切、朗朗上口,为儿童所喜爱。
歌曲描写了儿童结伴去郊游的情景。“白云春风”、“青山绿水”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我们大家手拉手”“一同去郊游”,清新明了,首尾点题。
歌曲为非规整结构,第一句与第三句完全相同。音域不宽,八度。节奏平稳。曲调围绕sol音进行,具有继续发展的不稳定感,尤其是第二句,进行到la,具有小调意味,更加强了乐曲中部的变化发展态势,但曲调很快回到第一句,稳定地结束到主音上。第二句中的“飘”和“柔”,都是一个字四个音,音高要唱准确,声音要唱连贯。
演唱速度为利于行走的中速。
教学重点:
1、 学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放牛放到小河边》《郊游》
2、 随音乐《出发》或《郊游》进行表演。
教学难点:
1、 用强弱不同的力度演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指导学生不要过分夸张。
2、 学唱《放牛放到小河边》歌曲唱名,做到唱名与音高一致。
3、 聆听音乐《出发》或随着歌曲《郊游》进行表演时,要做好组织工作。
教学时间:四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做回音游戏。
教学目标:
1、 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并按照歌曲要求表现强弱。
2、 引导学生积极创编回音游戏。
教学过程:
一、聆听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
1、 师生问好,交流寒假见闻。引入春天的话题。听一首与春天到郊外去郊游相关的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
2、 引导学生倾听歌词,关注歌曲中模仿回音的两句旋律,启发学生思考歌曲运用什么方法再现大自然中的回音现象。
3、 教师即兴呼唤,请学生用稍弱的力度模仿教师的声音,表现回音效果。
4、 教师穿插一至两首练声曲,让学生用稍弱一些的力度来模仿。
例如:1=C 4/4
 1 2 3 — |1 2 3 — |5 4 3 2 5 4 3 2 |1 — — —‖
师:呜 呜 轰隆 隆隆隆隆隆隆 隆。
生:呜 呜 轰隆 隆隆隆隆隆隆 隆。
二、教师引导学生模仿歌曲中的一句,由一句模仿,引入整首歌曲的模仿。
1、 教师演唱歌曲中的第二句: 学生跟唱:
1 2 3 4 |5 —| 1 2 3 4 |5 —|
啊 啊
2、 教师一句一句演唱全曲,学生一句一句跟唱,注意用稍弱的力度演唱。
3、 全体跟琴演唱歌曲。
4、 学生有表情地演唱,注意第二句演唱力度的变化。将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演唱歌曲,另一组在第十一小节处模仿回音。
三、引导学生做回音游戏。
将学生分成两组,领头的学生可以用以下几种方式创编声音,让另一组的学生模仿,比一比哪组模仿得像。
1、 呼唤。如:喂—,我来了—,大山你好—,等等。
2、 节奏。如:X X X ,X X . X X X X X ,等等。
3、 唱名音高。如:mi — sol — mi 等等。
4、 旋律片段。
5、 歌曲片段。
四、教师带领学生演唱《山谷回音真好听》,结束本课。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管弦乐合奏《出发》、河北民歌《放风筝》。
教学目标:
1、 听辨和感受乐曲《出发》中火车行驶的节奏,并随音乐律动。
2、 感受河北民歌《放风筝》的情绪,了解歌曲的内容和一般特点。
3、 听辨和感受《出发》和《放风筝》在音乐表现手法和音乐情绪方面的差异。
4、 参与多声部节奏组合活动:《春天交响曲》。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 听音乐,初步感受乐曲《出发》的节奏。
提出问题:乐曲中描写了什么交通工具?
作曲家运用哪些音乐手段来描写这种交通工具?
2、 教师介绍定音鼓和小鼓对火车均匀行驶节奏的模仿,小号对火车汽笛声的模仿。
3、 听音乐,进一步感受乐曲《出发》的情绪。
提出问题:乐曲中少先队员出发到郊外去是怎样的心情?
作曲家在乐曲中运用两支旋律以及不同的音色,表现少先队员出发到郊外去的心情。
4、 教师带领学生随音乐哼唱乐曲中的两个主题。
二、听乐曲《出发》,随音乐律动。
1、 教师将学生组织成一列或几列长队,仿佛是火车的车厢,随音乐有节奏地律动,特别提醒学生表现火车出站、进站时,渐快与渐慢的节奏变化。
 2、 提醒学生注意律动时队形的变化,以及队形行驶方向的变化,应随音乐中旋律的不同、音色的改变而有所变化。
3、 介绍作曲家和乐曲创作背景。
三、聆听河北民歌《放风筝》。
1、聆听中国风格的音乐。
提问:《放风筝》与前面刚听过的乐曲《出发》有什么不同?
鼓励学生从音乐情绪、风格、音乐表现手法等各个方面发表各自不同的见解。
2、听歌曲歌词,提问:歌曲中唱了哪些内容?
三月 — 姐妹穿着 — 放风筝 — 风筝飞翔 — 回家
3、介绍这首民歌的音乐特征:在人民群众中流传、传唱,不同地域《放风筝》的音乐也不一样,同一首民歌,不同的人唱得也不一样。介绍歌曲之中的衬词、装饰音以及旋律等特点。
4、 请学生跟着录音哼唱歌曲。
四、多声部节奏组合活动:《春天交响曲》
1、 引导学生展开关于春天的想象,将春天能发出声音的事物列举出来,将这些事物发出的声音模仿出来。
2、 组织学生对各种声音依次模仿和表演。
3、 教师选取其中的几种声音填入如下表格中,进行节奏设计,组织学生按节奏念读。全体学生顺序表演。启发学生进一步联想,思考哪些声音应该用强力度来表现,哪些声音应该用弱的力度来表现,哪些声音应该渐强,哪些则应该渐弱。
1. 春雷 轰隆. 轰隆. 轰隆. 轰隆. …
2. 春风 呜 — 呜 — …
3. 春雨 沙沙沙 沙沙沙 沙沙沙 沙沙沙 …
4. 山泉 叮 咚 叮 咚 叮 咚 叮 咚 …
5. 布谷鸟 布谷 O 布谷 O 布谷 O 布谷 O …
6. …
4、 然后将学生分组,分别担任不同的节奏声部,先依次表演各自的声部,然后两个、三个声部,直至所有声部都组合在一起,创作出一首《春天交响曲》。
5、 启发学生开动脑筋思考,还有哪些春天的声音可以组合到《春天交响曲》中来,可以用什么节奏来表现,等等。
五、教师总结本课。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放牛放到小河边》,认识小节、小节线。
教学目标:
1、 学唱歌曲《放牛放到小河边》,能有表情地演唱。
2、 学唱歌曲的歌谱。
3、 认识小节、小节线。
教学过程:
一、复习活动《春天交响曲》。
二、学唱歌曲《放牛放到小河边》。
1、 教师描绘春天的景象,请学生读歌词,引导学生区分歌词与衬词,注意衬词应轻读。
2、 教师范唱,学生跟唱,学生跟琴独立演唱。
3、 完整地演唱歌曲。
4、 教师范唱唱名,学生跟唱唱名。请个别同学唱、小组唱,同学互相评价并纠正。
三、学习小节线、小节。
1、 教师介绍什么是小节与小节线。
2、 请学生说说《放牛放到小河边》有几个小节、几条小节线。
3、 请学生数数学过的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中,有几个小节、几条小节线,在哪几个小节中需要用稍强的力度演唱,哪几个小节需要用稍弱的力度演唱。
4、 请学生设计演唱《放牛放到小河边》的强弱力度变化,做到有表情地演唱。
四、结束本课。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郊游》,表现郊游的情景。
教学目标:
1、 学唱歌曲《郊游》。
2、 随着音乐表演郊游情景。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二、学唱歌曲《郊游》。
1、 听录音。
2、 教师教唱,学生跟唱。
3、 跟琴演唱。
4、 学唱歌曲,了解歌曲相同懂得部分。
三、听音乐,创编郊游的动作。
春天里,可以坐火车出发、去踏青、放风筝、放牛,还可以开展许多有益的活动。
一组表演坐火车、一组表演放风筝的情形,其他组同学分别表演划船、穿山洞、过小桥,还请一组同学开动脑筋想想,我们郊游还开展了哪些活动?用动作表演出来。
四、边唱边表演郊游动作。在相同旋律部分做相同的动作。
五、结束全课。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童谣


第1课

教学内容:

1、歌曲:《童谣》学唱

2、综合训练2

教学目标:采用以听唱为主的方法学习本课歌曲(一个降号的调),继续加强“流动的DO的首调概念。

通过实践和比较,进一步感受2/4、3/4、4/4三种拍号的节拍特点。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

教学难点:感受2/4、3/4、4/4三种拍号的节拍特点。

教学手段: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同前节

二、综合训练1

1、教师请学生说出2/4、3/4、4/4的含义以及强弱规律。

2、把全班分为三组,分别按拍号和节奏口读音节,要突出强拍上的重音。

3、三个声部依次进入,最后构成三个声部。

各组派一个人为代表,在黑板上写出各拍号的节奏。(教师订正)

三、学唱歌曲:

1、导入:

请学生唱出小时候所唱的童谣,今天我们也来学一首《童谣》

2、听录音范唱,请同学们跟着哼一哼。

3、教师视唱曲谱,请学生说说DO的位置在那?(这就是一个降号的调,我们以后会学到,DO在五线谱上是可以流动的)

4、集体视唱曲谱。

5、有节奏的朗读歌词,

跟琴演唱歌曲《童谣》

四、听音乐下课

板书设计:

课后小记:

第2课

教学内容:1、歌曲:《童谣》歌曲处理

2、综合训练2

3、欣赏:天黑黑

教学目标:感受“童谣“这类民歌质朴、稚气的风格特点

教学重难点:学唱歌曲

教学手段: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同前节

二、歌曲处理:

1、集体演唱歌曲《童谣》

讨论:应该用什么样的力度、速度、情绪演唱。

按讨论的练唱

2、教师指导:

歌曲旋律平稳流畅、节奏宽松,唱时要做到气息均匀、连贯,不要有过多的强弱变化。(练唱)

三、综合训练

1、教师将书上的两条旋律分别弹一弹。

2、教师随便弹奏其中一条,请学生说出教师弹奏的是哪一条?

四、欣赏:天黑黑

1、导入:我们学唱了一首《童谣》,下面我们再来欣赏一首童声合唱。

教师介绍《天黑黑》:《天黑黑》是一首流行于台湾北部和闽南一带的民歌。虽为童谣,但深受人们喜爱,被大人、小孩广为传唱。

2、初听乐曲,请学生跟琴唱一唱。

3、复听,请学生说说这首歌曲讲了什么?

4、完整复听,完成听听想想。

小学音乐教案范文:到郊外去


设计教师

教学目标设计1在感受音乐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韵律感2学唱歌曲〈放牛放到小河边〉,认识小节线和终止线3认识小节

教学方法设计本课我运用 创设情境法、激趣法、游戏法 听唱法 自主探究法

教学程序设计

教材处理设计

师生活动设计

游戏导入

学唱歌曲

教材分析: 歌曲为台湾儿歌,旋律平议亲切,朗朗上口,为儿童所喜爱,歌曲描写儿童结伴去交游的情景白云春风青山绿水,一派春意昂然的景象我们手拉手一同去郊游,清心明了,首尾点题, 歌曲为非规整结构,第一句与第三句完全相同,音域不宽,八度,节奏平稳,曲调围绕soi音进行,具有继续发展的不稳定感,尤其是第二句,进行到la,具有小调意味,更加强了乐曲中部的 变化发展态势,但曲调很快回到第一句,稳定地结束到主音上,第二句中的飘和柔,都是一个字四个音,音高要唱准确,声音要唱连贯。吟唱速度为利于行走的中速。师:美丽的春天来到了,今天老师带你们坐上火车去郊游,谁来当小司机?生:争先恐后的举手师:好,(老师请一个小同学)其他的学生当乘客,按谱中的节奏顺序依次拍手击掌,我们一起去郊游。教师操作:播放歌曲《出发》的旋律,出示节奏谱。学生活动:听音乐拍节奏。模拟火车的声音读“喀嚓”,最后到站读“嘘”师:火车到站了,你们看,我们到了什么地方?(老师播放歌曲录音或者多媒体动画《郊游》)生:来到了美丽的田野。师:让我们与音乐中的小伙伴一起唱着歌去郊游吧!师:那就让我们来朗读一遍歌词吧(老师播放课件的歌词部分)生: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师:(老师及时的评价)大家想想,春天的天空是怎样的?春风吹在身上是什么样的?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来演唱呢?

教学程序设计

教材处理设计

师生互动设计

音乐知识

巩固歌曲 教学难点:《郊游》进行表演。教学重点:学唱歌曲评价重点:学会演唱本歌曲,能按歌曲要求表现强弱出示节奏谱。呜!火车开啦:x o︱ x 0︱ x o︱ x o︱过大桥xx x ︱ xx x︱ xx x︱穿山洞xx xx︱ xx xx ︱ xx xx︱ 爬山坡x xx ︱ x xx ︱ x xx ︱ x xx︱快到站了x x ︱ x x ︱ x x︱

生:白云飘飘,春风柔柔,我们应该用轻声歌唱学生随着琴演唱前两乐句。师:让我们用更美的歌声来演唱吧!(老师播放《郊游》伴奏带)师:在歌曲中也有能帮我们数出歌曲有多少节的线。(教师板书)师:在歌曲结束的地方,我们除了写上一条小节线,咱们再给它加上一条粗线,这一条细线和粗线和起来就叫终止线。老师弹琴,学生小声的摸唱。老师唱一句,学生唱一句。
学生找出自己感觉难的几句,师生一起解决。老师大声的唱,学生小声的唱。

老师弹琴,学生练习演唱。

板书设计

小节线 终止线

课后反思能感受歌曲情绪,了解歌曲的一般特点;能随音乐律动这是一节非常有意思的课,学生在课堂上边做游戏,边唱歌,兴趣提高了,而且用《出发》这个曲子导入和结束,更增加了乐趣。

小学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童谣


第1课

教学内容:

1、歌曲:《童谣》学唱

2、综合训练2

教学目标:采用以听唱为主的方法学习本课歌曲(一个降号的调),继续加强“流动的DO的首调概念。

通过实践和比较,进一步感受2/4、3/4、4/4三种拍号的节拍特点。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

教学难点:感受2/4、3/4、4/4三种拍号的节拍特点。

教学手段: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同前节

二、综合训练1

1、教师请学生说出2/4、3/4、4/4的含义以及强弱规律。

2、把全班分为三组,分别按拍号和节奏口读音节,要突出强拍上的重音。

3、三个声部依次进入,最后构成三个声部。

各组派一个人为代表,在黑板上写出各拍号的节奏。(教师订正)

三、学唱歌曲:

1、导入:

请学生唱出小时候所唱的童谣,今天我们也来学一首《童谣》

2、听录音范唱,请同学们跟着哼一哼。

3、教师视唱曲谱,请学生说说DO的位置在那?(这就是一个降号的调,我们以后会学到,DO在五线谱上是可以流动的)

4、集体视唱曲谱。

5、有节奏的朗读歌词,

跟琴演唱歌曲《童谣》

四、听音乐下课

板书设计:

课后小记:

第2课

教学内容:1、歌曲:《童谣》歌曲处理

2、综合训练2

3、欣赏:天黑黑

教学目标:感受“童谣“这类民歌质朴、稚气的风格特点

教学重难点:学唱歌曲

教学手段: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同前节

二、歌曲处理:

1、集体演唱歌曲《童谣》

讨论:应该用什么样的力度、速度、情绪演唱。

按讨论的练唱

2、教师指导:

歌曲旋律平稳流畅、节奏宽松,唱时要做到气息均匀、连贯,不要有过多的强弱变化。(练唱)

三、综合训练

1、教师将书上的两条旋律分别弹一弹。

2、教师随便弹奏其中一条,请学生说出教师弹奏的是哪一条?

四、欣赏:天黑黑

1、导入:我们学唱了一首《童谣》,下面我们再来欣赏一首童声合唱。

教师介绍《天黑黑》:《天黑黑》是一首流行于台湾北部和闽南一带的民歌。虽为童谣,但深受人们喜爱,被大人、小孩广为传唱。

2、初听乐曲,请学生跟琴唱一唱。

3、复听,请学生说说这首歌曲讲了什么?

4、完整复听,完成听听想想。

感谢您拜读范文资讯网教案频道的“人教版小学音乐二年级下册《到郊外去》教案”一文,希望“人教版小学音乐二年级下册《到郊外去》教案”能解决您的教案需求,同时,Fwr816.com还为您精选准备的人教版小学二年级音乐教案专题!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