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读后感 > 周国平读后感800字 > 导航 >

周国平读后感800字,学生周国平读后感800字,2024周国平读后感800字范文

周国平读后感800字

周国平妞妞读后感范文一

我读过的书有很多,但最令我感动的是一本叫《妞妞》的书。它告诉我们,一个名叫妞妞的女孩,生下来就得了绝症。但她乐观、坚强,在爸爸妈妈的陪伴下,渡过了灿烂却短暂的562天。

读了这本书,我思绪万千。妞妞是一个婴儿,她承受着成年人的痛苦,承受着老年人的死亡。可是,她却用微笑承受一切,用乐观面对一切,使我感动不已。

妞妞的爸爸也值得我们敬佩。他曾经说过:我爱女儿胜过爱一切哲学。妞妞在世的时候,他为妞妞找一切能治好她病的办法,为她写日记,他给妞妞一份无私的爱;妞妞走了,他悲痛不已,心中却依然爱着妞妞。他的爱使我感动。

其实我很佩服他们,在接受现实后,夫妻两把女儿当作一个健康正常的宝宝照顾,日常护理很细致也罢了,补鱼肝油补钙补这补那打预防针,其实这些对他们的女儿来说已经不必要了,可是他们和宝宝都很坚强,陪女儿玩,给女儿买玩具,教女儿说话没做过父母根本不能体会他们的心情!

父亲对女儿深沉而温柔的爱,让人心碎。从有女儿开始一直到实行安乐死,每一天每一刻,女儿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每一个笑脸,每次发病,都被他记下来。我想这不单单是用笔记,这是印在心里啊,女儿在承受病痛的同时,父母也在承受着身心的剧痛!

书中的珍珍、胡大夫等好多人,都值得我们去学习、感动,在他们身上,我们会学到关爱、无怨无悔的精神。

千万不要认为自己是弱小的渺茫的,其实世界上每一个人每件东西,都有自身存在的价值,既不能骄傲自大,也不能妄自菲薄,只要恰到好处的发挥自己的特点,就能充分发挥作用。不要放弃你的幻想,当幻想没有了以后,你还可以生存,但是你虽生犹死。

生活不能没有目标,就像航海不能没有指南针,让自己的目标更远大一些,让我们的眼界再开阔一些,相信我们的人生会更加精彩。

周国平《妞妞》读后感范文二

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说周国平的《妞妞》不是一本让人读后潸然泪下的书,而是一本让人泪如泉涌的书。十一期间到新华书店买书,站着随手翻了《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一两页,眼泪就涌上来了。从某种程度而言,流泪是奢侈的,因为泪水可以涤荡人心的许多杂质;又或许父母之爱是一种本能,对生命的敬畏与珍爱也是一种本能,这种感情一旦被唤醒,书中的每一个字都会让人心疼。而在后来从头至尾的阅读中,我确实都被这种心疼揪痛着。

《妞妞》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妞妞的父亲是个哲学家,母亲是个天真未泯的小女人。他们的婚姻虽有问题但感

查看全文>>>

周国平读后感范文一

似乎每一个假期,学校都回布置读书的任务。好像是我们这些学生除了寒暑假之外,就不会有时间看书了似的。当然,假期所读的书与平时读的完全不在同一档次,毕竟,谁有本事在读完一本科幻小说或是漫画之后能写出合乎要求的读后感?于是乎,我的同学们只好拿起平时只放在书架上冲样子的名着读了起来。

我却幸运得多了。多亏我的未雨绸缪,厚厚的一本《周国平散文》,让我利用每天中午的时间一点一点蚕食,到放假时只剩下几十页了。我只需趁热打铁,将之读完即可。

周国平这个名字,很多人都觉得陌生。倒是和他一字之差的周和平老师更有些知名度。周国平先生是一位典型的读书人,着书立说和翻译外国哲学着作似乎就是他工作的全部。他的书或是文章,无非两个方面:散文随笔和哲学论着。前者描绘了一个文人的精神家园,后者反映了他的学术生活。我读到的,自然是他文人的一面。

周国平的随笔散文,真正映了随和散这两个字。每篇文章都透着淡然,好像是从心中自然而然地流淌出来一般。他的文章更多地关注自己而不是家国大事,好像就一直停留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修身境界。这看似不够伟大,用套话说就是缺少社会责任感。不过如果以他所制定的修身圆满的标准来衡量,天下之大,那些正行治国之事的伟人们又有几个是做到了修身、甚至尝试过修身呢?官吏腐败问题是哪一个国家都不可避免要面临的问题。可如果我们恪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方略,循序渐进的话,哪里还会有贪官污吏得势的道理?

每个人在社会上都有自己的任务和位置。如果不细心叩问自己的心灵,如何能发现社会早已为自己预留的位置?对于我们,人生的大半都是未知,都需要探索;可是如果在迈出探索的步伐之前,连自己的目的地都不清楚;或是在行进途中渐渐迷失了方向,那又有什么资格口称自己是在探索人生呢?前进的步伐一刻也不能停下,了望的目光更是一刻也不能松懈。周国平用他的散文教给我们把握出世入世的度:即不能不问世事,那是不可能且自私的;也不能沉浸于俗世,迷失了自我。

如果把攀登人生的高峰类比于登山,那么最佳的状态应该是:肉体在不懈的攀登,步步为营,深陷崇山的掩映之中,灵魂则跳出山外,以旁观者的清澈目光为前进指明方向,永远不迷失。这显然是神仙的境界,凡人想要达到无疑是奢谈。我们只有退而求其次,在每次出发之前先问问自己够不够坚定;定期停下来修整,总结过去并展望未来,看看自己的路线是否偏移。认识你自己,这是指导精神

查看全文>>>

周国平论教育读后感范文一

暑假期间,在家闲读了几本书,其中一本是第二次拜读的《周国平论教育》。再次拜读,更感此书文字朴实真诚,读起来轻松亲切,像一壶香茗,让人回味无穷。

教育即生长,生长就是目的,在生长之外别无目的。这是周先生最欣赏的第一条教育箴言。教育即生长它言简意赅地道出了教育的本意。它的意思是说,教育就是要使每个人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能力得到健康生长,而不是把外面的东西例如知识灌输进一个容器。尊重天性、发挥潜能、潜移默化、因势利导我们教育中的许多原则和这一箴言不无关系。儿童不是尚未长成的大人,儿童期有其自身的内在价值。儿童期是一个人身心生长的重要阶段,儿童期自有其内在的品质和意义,教育的最大功德就是给孩子一个幸福而有意义的童年。很多家长信奉决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为了赢得未来那不确定的所谓幸福,驱赶孩子去做有违他们个性的事,这些做法其实都是因为无视童年的价值,只希望孩子们快快长大成人。

书中让我最感兴趣的是第二辑《阅读与素质教育》。大凡大家名家,都有一个爱好,或者说是癖好,那就是阅读,通过阅读积累知识、生成智慧、涵养品性,阅读对一个人良好素质的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只有素质教育才配称教育。若不是着眼于素质,仅仅传授一些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就只可叫作培训。作者认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阅读经典。读者是一个美好的身份。每个人在一生中会有各种其他的身份,例如学生、教师、作家、工程师、企业家等,但是,如果不同时也是一个读者,这个人就肯定存在着某种缺陷。我们是不是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理解:一个高素质的、优秀的人才,他必定拥有一定读者的身份,而且是一个终身读者的身份。作者又写道:一个人并不是随便读点什么就可以称作读者的(同样,并不是随便读点什么就是阅读)。在我看来,一个真正的读者应该具备以下特征:第一,养成了读书的癖好;第二,形成了自己的读书趣味;第三,有较高的读书品位。有人曾说过,教育是什么,忘记了课堂上所学的一切,剩下的才是教育。我想,当我们的学生真正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这就是忘记了课堂上所学的一切所剩下的东西。

本书中,周国平先生十分强调养成写日记的习惯的重要性。作者认为人生有两种好习惯,一旦养成了,就终身受益。这两种好习惯就是阅读的习惯和写日记的习惯。写日记至少有四种好处:第一,日记的岁月的保险箱;第二,日记是灵魂的密室;第三,日记是忠实的朋友

查看全文>>>

周国平人生哲思录

1、一创始人的口吻宣说陈词滥调,以发明家的身份公布道听途说。

2、如果男人和女人之间不再信任和关心彼此的灵魂,肉体徒然亲近,灵魂终是陌生,他们就真正成了大地上无家可归的孤魂了。如果亚当和夏娃互相不再有真情甚至不再指望真情,他们才是真正被逐出了伊甸园。

3、许多东西,今当我们没有它们也能对付时,我们才发现它们原来是多么不必要的东西。我们过去一直使用着它们,这并不是因为我们需要它们,而是因为我们拥有它们。

4、谎言重复十遍未必成为真理,真理重复十遍就肯定成为废话。

5、谁老了,世界,还是我?

6、白昼不会消失,因为它藏在夜的心里。

7、一个成熟的人是不会去刻意寻求外在的奖赏,以为故意做作的奖赏对人有时是一种愚弄。

8、目光如水,但比水更清彻透明;目光如海,但比海更宽广无极。仿佛他眼内的世界,要比眼外的世界深邃得多,幽远得多。

9、真正的悟者能够从看破红尘获得一种眼光和智慧,使他身在红尘却不被红尘所惑,入世人保持着超脱的心境。

10、就像使沙漠显得美丽的,是它在什么地方藏着的一口水井,由于心中藏着永不枯竭的爱的源泉,最荒凉的沙漠也化作了美丽的风景。

11、爱是苛求的,因为苛求而短暂。友谊是宽容的,因为宽容而长久。

12、未经失恋,不懂爱情;未经失意,不懂人生。

13、人生最低的境界是平凡,其次是超凡脱俗,最高是返璞归真的平凡。

14、人生唯一有把握不会落空的等待是那必然到来的死亡。但是,人们都似乎忘了这一点而等着别的什么,甚至死到临头仍执迷不悟。我对这种情形感到悲哀又感到满意。

15、在神话时代,神替人解释一切,安排一切。神话衰落,哲学兴起,人要自己来解释和安排一切了,他几乎在踌躇满志的同时发现了自己力不从心。面对动物或动物般生活着的芸芸众生,觉醒的智慧感觉到一种神性的快乐。面对宇宙,它却意识到了自己的局限,不得不承受由神性不足造成的痛苦。人失去了神,自己却并不能成为一个神,或者用爱默生的话说,只是一个破败中的神。

16、西来者人一再强调,智慧不是知识,不是博学。在博学的人,他所拥有的也只是对于有限和暂时事物的知识,而智慧确是要把握无限和永恒。由于人本身的局限,这个目标永远不可能真正达到。

17、尽管人的智慧有其局限,爱智慧却并不因此就属于徒劳。智慧的果实似乎是否定性的:理论上我知道我一无所知;实践上我需要我一无所需。然而,达到了这个境界,在谦虚和淡泊的

查看全文>>>

周国平作品《妞妞》读后感(一)

近日,看了周国平先生的博客,读了周先生关于《妞妞》的介绍,立刻网购,书一到手,就开始读。《妞妞》细腻的笔触,哲人的智慧,平凡而无以复制的爱,深深打动自己,几乎就是眼含热泪在读,作为父亲所有的、共同的爱产生强烈的共鸣,共振,那一份唯有父亲不能感受的五脏撕裂,六腑挫裂的难以言表的痛,深深折磨着自己,甚至有些忧郁,时而内心会告诉自己,将书撕碎,把它抛之九霄云外。周先生可爱的女儿在经历短短的一年零八个月生活后,在短的不能再短的时间离开了无比深爱她的父母,踏上天堂的旅程。

在家,一买回书,女儿就会抢着看,鉴于自己读书的内心感受,鉴于自己了解女儿在读这样悲情的书也会抽泣,悲伤,我在回家的路上就对女儿说:宝贝《妞妞》这本书太煽情了,你读了会伤心的,他(周国平先生)写的非常好,宝贝,爸爸不想让你如此早的体会人世的痛楚,无奈,悲伤,你会伤心,伤着自己,还是不读的好,或者你大些后再读。

女儿露出淡的不能再淡的笑,“爸爸我已经偷偷的读了一些了,我和你没说,我和你感觉不一样,妞妞,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孩子,她的人生虽然短暂,但她有世界上最好的爸爸,她的爸爸,智慧,拥有博大而细腻的爱,全身心投入在妞妞身上,妞妞是幸福的,世间又会有几个孩子象妞妞那样幸福。又会有几个孩子能拥有这样的爸爸”。

本人立时无语,以掩盖自己眼中的泪,我也真正为周国平先生的创作能力折服,他让一个十二岁的女儿真正读懂了“父亲”。

女儿又一次用她的阳光的心灵给了我刻骨铭心的读后感,我由衷的想喊:生个女儿真好!

周国平作品《妞妞》读后感(二)

《妞妞》看完了,我健康,所以真的难以想象得了癌症身心都会产生多大的影响,我会畏惧吗?癌症很可怕,但比这更可怕的不是身体上的痛苦,是心灵的摧残。一个被宣判了死刑的人死亡已经不是恐惧的来源,他所焦虑的是等待死亡的过程。自己的死,只会给关心自己的亲人朋友带去痛苦和悲伤甚至是心灵产生的空虚感,而对于已死的我们,又怎么能为自己流泪伤心呢?但,等待死亡的过程,这个比死更痛苦的经历,是旁人无法用身心共同去承担的,他们所承担的无非都只是同情。

阅读《妞妞》的开始,脑海里不自觉的刻画了一个模糊的、可爱的妞妞形象,随着书中“妞妞”的病如膏肓,脑海中的小生命也开始一点点地逝去,最后不复存在,省下的只是脑海中那小生命留下的啼哭和嬉笑。书本身并不感人,并没有什么声情并茂感人肺腑的言语,

查看全文>>>

细细想来,人的一生说长不长,说短也不是很短。

说不长,是因为在帝国兴衰、王朝更迭的历史长河中,在星辰的运转中,区区几十年太不值一提了。说不短,是因为和只有数十年甚至更短寿命的动物们比,几十年又是那样的漫长。

在这样一个不长不短的人生中,我们会无可避免地思考、直面一个问题:人只有一个人生。那么,纠结的问题来了,面对这一个人生,我们是悲观地看成虚无,还是乐观地完全看成所有,还是以平常心去面对?

如果我们悲观地看作虚无,也就是将整个人生看作零,那就会毫无希望。捷克作家昆德拉笔下的主人公常说:只活一次等于未尝活过。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人只活一次等于一次也没有活过,直接将一次人生和虚无、零画上了等号。这种想法也不是没有一定的道理,人生只有短短几十年,而且只有一次机会,确实挺煎熬的,每天都要想着会不会能不能看到明天的太阳。但要是天天这么折磨自己,那不是天天不快乐吗?天天伤心,那倒不如不活。(星辰ww)

换个角度想一想,既然人只有一个几十年的人生,为何天天要愁眉苦脸呢?为何不将每一天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呢?人,要活在现实,活在当下,不要每天担心明天的事,谁会知道明天发生什么呢?所以要把握现在,将每天都过得充分、开心,这不就足够了吗?所以我们要执著于当下的每一天,而不是虚无的未来,更不必沉湎于过去。

大诗人苏东坡也有属于自己的那份执著。他始终保持着自己的童心,始终用孩子纯净天真的眼光看向世间万象。可是,这又是一把双刃剑,童心让他的诗词风格独树一帜,也将他推入了万丈深渊仕途坎坷,命运多舛。但,就在这样薄凉的世界里,他旷达乐观随缘自适,执著却不固执,获得了无上的快乐,这何尝不是一种超然脱俗?

执著,并不是固执。执著,亦是超脱。

查看全文>>>

《周国平论教育》读后感

《周国平论教育》这本书,整个封面黑色的主体,周国平老师的眼睛纯净,深邃,还有一些淡淡的忧伤,彰显着内心思想的深沉、宁静和纯粹,对现代教育的深思,探索。 再次拜读,更感此书文字朴实真诚,读起来轻松亲切,像一壶香茗,让人回味无穷。这使我的大脑突然凭空产生一个念头:或许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写出这么有深度、有思想的书吧。

封面上映入眼帘的是这样一行字:守护人性,这是一个父亲的教育情怀,一个哲学家对教育的眷恋,也是教育的终极使命。周国平认为:教育的真正灵魂,在于守护人性。守护人性,并由此赢得人生的幸福与优秀。我认为这就是周国平教育理念的核心,也是贯穿本书每个章节的主线。守护人性四个字,宛如一条发光的河流,平静而有力地穿越原野,那些充满生命气息的智慧水花激荡着我的胸膛。

何为教育?教育中最重要的原则是什么?如何让教育回归常识,回归人性?这些都是周国平先生在本书中的思考。

教育即生长,生长就是目的,在生长之外别无目的。这是周先生最欣赏的第一条教育箴言。教育即生长它言简意赅地道出了教育的本意。它的意思是说,教育就是要使每个人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能力得到健康生长,而不是把外面的东西例如知识灌输进一个容器。尊重天性、发挥潜能、潜移默化、因势利导我们教育中的许多原则和这一箴言不无关系。在中国这个唯分数论的教育现状实际中,对分数的追求是学生、家长、老师的共同认知,学生被天天的考试压得透不过气,老师也是天天绞尽脑汁为学生找习题和讲解,家长天天回家就问分数。学生、家长、老师从教育中感到了幸福了么,什么是幸福,幸福难道就是这个么,学生没有了个性的发展,老师没有了特色,家长没有了自由。

儿童不是尚未长成的大人,儿童期有其自身的内在价值。儿童期是一个人身心生长的重要阶段,儿童期自有其内在的品质和意义,教育的最大功德就是给孩子一个幸福而有意义的童年。但是在今天的为高考论,唯分数决天下的时代,很多家长信奉决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为了赢得未来那不确定的所谓幸福,让孩子们在童年就失去了快乐,提前进入了厮杀竞争的阶段。不应为这样,这个班,那个班生意如此红火,天价的幼儿园会也应声而出。我不敢说现在的教育是在压制个性的张扬,是在压制人性,但是现今的教育弊端是很多的,尽管我们在不断改革,但是还很不完善,希望有一天我们的教育也如周所说是使人性的健康生长和全面发展。

人性是由无数世代苦心积累

查看全文>>>

怎么样才能写出抒情的作文呢?作文可以使学生对社会和文化的演变有更精准的了解,写作是表达自我的重要手段也是情感的传递工具。多读书对写作文有帮助,范文资讯网小编用心整理为大家呈现最新的“周国平散文读后感”,欢迎你收藏本站,并关注网站更新!

周国平散文读后感【篇1】

长大了,少言寡语的我总是被告诫要“会”交朋友,于是开始锻炼形式上的问候和笑容,也就是长辈常说的“嘴甜吃香”,只是常此以往,不但发现很累,甚至还丢了一个从一起作伴的朋友,于是常常反思,我们是否都将友谊“世俗化”了?我们是否不但要懂得友谊表面的斑斓的装点,更应该注重被剥开后它的真实?

周国平给我们的答案是“真正的友谊是不喧嚣的。社交场上的主宰决不是友谊,而是时尚、利益或无聊。”就我的感受而言,那些累人无聊的应酬实在没什么好,每次出席完都落得一身的疲惫和衣服上怎么也去不掉的讨厌的烟酒味,人人都在饭店门口显摆他“吃”出的大肚腩。我们为什么就不可以给自己一个淡出那种喧嚣的机会,选择给心灵一个干净的舒展空间呢?一杯香茗一本好书,惬意的洒满着阳光的院落,和同样在对面摇椅上的好友偶尔侃上两句,互相发自内心地微笑一下,真可叫人叹一句“足矣”了,我想,这样的心灵之交才是维系朋友的方式,一个真正懂得心灵的纯净的人,是不会欢喜“社交应酬”这样世俗浅薄的友谊的获得方式的。

奥斯特洛夫斯基说过:“真正的朋友,在你获得成功的时候,为你高兴,而不捧场。”友谊的本质即使淡如水的君子之交,正如作者所说:“真正的好朋友也不像社交健儿那样频繁相聚。在一切人际关系中,互相尊重是第一美德,而必要的距离又是任何一种尊重的前提。”马克思和恩格斯40年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建立出的真挚友谊,是在他们各自身处两地的情况下得以维系并愈发亲密的,这个被列宁誉为:“超过了古人关于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只需几张朴素的信纸,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共同奋斗共同作战,最终还得以流芳百世,传为美谈。

很多时候,一个人静静地闭目回想一天的人际交往,常常愕然地发现,能够停留在心底的人,都是说不上两句话却在举手投足之间产生共鸣和默契的人,交心是友谊的关键,歌德与席勒增补年龄差距缺憾的友谊是对文学共同的追求和热爱,爱因斯坦和卓别林互相支持对方还未得到人们认可的《淘金记》和“相对论”,俞伯牙为钟子期摔琴,鲁迅为瞿秋白整理遗文,汪道涵勉励江泽民不用一字一个音节,只用林则徐的一副对联,

查看全文>>>

周国平《生命的品质》读后感

利用端午假期,集中读完了周国平的《生命的品质》。《生命的品质》是作者2007年至2009年所写文字的结集,共分十一辑,包括对生命内在意义的探索,哲学的思考,对教育的呼吁,读书的呐喊,对时代的评论,对人性的度量,对心灵的追问,面对灾难的反思以及对宋词的赏析等,所有这些都反映了他的真诚、睿智、思考、独立,衬托出了他的平凡、活泼、善良、哲理。什么是生命应该具有的品质?书中没有给出具体的答案,却自始至终无不透露着答案。书虽读完,思考却无法停歇。

人最宝贵的两样东西,一是生命,二是灵魂。老天给了每个人一条命,一颗心,把命照看好,把心安顿好,人生即是圆满。把命照看好,就是要保持生命的单纯,珍惜平凡生活。把心安顿好,就是要积累灵魂的财富,注重内在生活。

把命照看好,保持生命的单纯。人来到世上,首先是一个生命。生命,原本是单纯的。可是,人却活得越来越复杂了。许多时候,我们不是作为生命在活,而是作为欲望、野心、身份、称谓在活,不是为了生命在活,而是为了财富、权力、地位、名声在活。为了这些,我们透支着青春,透支着生命,到头来不过是镜中花,水中月,一场云烟而已。早些时候,读过于娟的生命日记《此生未完成》,对我触动很大。

在生命的最后日子里,于娟完全放下了生死,放下了名利权情,赤裸裸的去反思和写作。所有的浮躁沉淀了,所有的伪装剥离了,所有的喧嚣远去了,所有的执着放下了。只有一个普通的女子,普通的女儿、妻子、母亲对生命最单纯的感悟。在这个故事里,相信很多读者看到的不是于娟,而是自己。生命本就短暂,在这个愈来愈快的社会里,在大家都在忙名、忙利、忙地位的时候,让自己慢下来,回归简单,回归淳朴,不要让名利权情这些社会堆积物蒙蔽了我们的生命,使得为之付出一生的精力。照看好命,做自己喜欢的事,做有意义的事。

把心安顿好,积累灵魂的财富。画家王川曾说:开始的时候,什么都不会来,中间的时候,什么都留不住,最后的时候,什么都在。最后的时候全部都在的是什么?我想应该是精神与灵魂的积累。物质性的东西可以设定目标,精神的追求同样可以设立某种目标,但这种目标只是一个方向,它的实现方式不是在未来某一天变成可见的现实而是作为方向体现在当下的每一个行为中。

它永远不会完全实现,又时刻可以正在实现。把心用在每一个当下,事事磨练,实现内在的转化。练就一颗坚强的心,勇敢的承受遭遇的不幸;练就一颗慈爱

查看全文>>>

周国平爱与孤独读后感范文一

我读完周国平《爱与孤独》之后心里有种不舒服的感觉,说实在的,这篇文章带给我的是一针见血的刺痛(哲学就有这种锥子的作用),我的不舒服不是源于这种痛,而是它在让你看得再清楚不过之后,带给你的那种惶恐。它让我在不知不觉中相信了我爱着必将孤独着,这种对爱和孤独的狭义解读,产生的只有绝望,这是一种消极的讯息。事实也许有这样一种可能,但不是必然。我很高兴我没有如以前一样随顺了这些观点,为自己度量着所谓的分寸、胸怀我发现了我的不舒服之所在!

孤独和美与爱一样都是自然存在的,不存在谁产生谁,也不是谁从属谁的关系,它们就像大自然中一切自然事物一样,有来有走,该来就来该走就走。

哲学家让人们把孤独和爱看得如此清楚又怎么样,然后呢?好像人生的质量会因对孤独和爱的看法的深入而有改变,这就是哲学家的目的吗?

我真希望有一天哲学家们呼吁:学会爱自己吧,那样你就会得到你的幸福。这才是哲学家应该对人类做的贡献。这是我最想说的。

我把这篇文章附在下面,也许我以后再看的时候会有不同的感觉。

周国平《爱与孤独》读后感范文二

将爱和孤独联系在一起,不是创举,却也发人深省。在这里只说爱情,现在我的排他性很强,这里不收容亲情、友情以及同性之间的爱情。

月亮作为爱情的象征,永远那么孤独地在天上徘徊,嫦娥也只能在这爱情的第三方上孤独地见证人间一段段缠绵悱恻的爱。

记得《神探》中那个右脑超级发达的神探,以及他的妻子,多么孤独。他多么爱他的妻子,而她却早已从前不再,前后判若两人。他也只能幻想出他原来的妻子,痴痴地和她在一起。我爱你,但你却已经不是你。

从前有个很傻很天真地爱上一个貌似很善良的女孩的男孩,后来发现自己看到的都是假的,自己以前想的都是错的,自己一直被蒙着。于是元神出窍,去找那个自己爱的女孩,却怎么也找不到。几个月后,一部分元神归来,一部分元神消散,还有一丝继续找寻。男孩以后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心上人,都始终不能忘记那个善良的女孩,那一缕游丝依然在苦苦追寻。他有时会回忆起那些可能从来未被对方放在心上的点点滴滴,都是那么甜。

of all talestis the saddestand more sad,

because it makes us smile.

byron

( 这是所有故事中最悲惨的,比悲惨还要伤情,因为它竟让我们微笑。拜伦 )

世界上最远的地方是哪里?也许是所爱之所在

查看全文>>>

周国平读后感800字

当我们阅读书籍的时候往往能够从中获益,周国平读后感800字栏目为您提供小学生周国平读后感800字、初中生周国平读后感800字、高中生周国平读后感800字等,感谢您的查看。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