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教案 > 人教版高一音乐课教案 > 导航 >

人教版高一音乐课教案,2024人教版高一音乐课教案

人教版高一音乐课教案

活动目的: 1、初步分析音的高低,并用身体动作表现出来。 2、通过游戏产生对音乐活动的爱好。

活动准备:高人矮人图片、磁带、铃鼓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请小朋友为客人老师表演歌曲《小花、小树》。通过小树长高了引出主题。

二、进行部分: 1、教师出视高人矮人图片引起幼儿爱好。图片上是谁,有几个人,他们有什么不一样?他们还给我们小朋友带来了礼物,一会儿老师就帮他们把礼物送给你们。 2、教师以讲故事的形式进入主题。高人和矮人是一对好朋友,他们天天都要一起到树林里散步,可是今天他们来到树林时发现以前散步时的音乐被换了,他们不知道哪一段音乐是高人散步时用的,哪一段是矮人散步时用的音乐。小朋友你们能帮助他们吗? 3、初步分析高低音。我们这里有他们散步时的音乐,仔细听听现在是谁在散步,是高人在散步,仔细听听这是谁在散步,是矮人在散步。高人走路的声音很高,矮人走路的声音很低。 4、幼儿和老师共同来创编高人与矮人的动作。我们一起来学高人矮人走路。 5、教师为小朋友发礼物――铃鼓。全体小朋友起立手拉手,围成一个大圆圈,安顺时针方向,听音乐学高人矮人走路,边走边拍打铃鼓。

三、结束部分 教师和幼儿一起跳健康操。高人矮人今天非凡兴奋他们想请小朋友和客人老师一起跳健康操,你们愿不愿意?大家一起跳健康操结束本次活动。

查看全文>>>

飞向蓝天,一直是华夏儿女的梦想。明朝时,万户用47支自制的火箭想把自己送入天空,但不幸被火箭炸死。几百年来,中华民族一直为飞入太空而努力着。2003年10月15日,这个梦想终于实现了!上午九时,随着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巨型运载火箭托载着“神舟”五号飞船拔地而起,直刺九霄。这次不同凡响的发射,标志着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三位作者面对这一壮举,欣然写下了这篇新闻。小编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飞向太空的航程》

新华网酒泉10月16日电

2003年10月15日清晨,朝阳晖映着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耸入云天的发射架。乳白色的“神舟”五号飞船内,杨利伟——中国第一个航天员正静候着一个举国关注的时刻。

飞向太空的航程

上午9时整,随着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巨型运载火箭*出一团桔红色的烈焰,托举着载人飞船拔地而起,直刺九霄……

这是人类航天一次不同凡响的发射,它标志着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

为了这个飞天梦想,一个古老的民族已经等待了几百年,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已经努力了近半个世纪。

1957年10月4日,哈萨克大荒原一个小小的角落里,发出一声沉闷的巨响,一枚顶端载着一个直径58厘米铝制圆球的火箭,梦幻般地升上了星空。

苏联成功发射人造卫星的消息,震动了最早具有飞天梦想的中国人。中国是嫦娥的故乡,火箭的发源地,是诞生了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的国度。在航天时代到来之际,中国,不能再一次落伍。

面对天疆的呼唤,翌年5月17日,*在*八届二中全会上,挥动了他那扭转乾坤的大手:“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北京、上海、南京、天津等全国各个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纷纷行动起来。由钱学森等专家学者负责制定的人造卫星发展规划草案,提出了分三步走的设想:第一步,发射探空火箭;第二步,发射一二百公斤重的卫星;第三步,再发射几千公斤重的卫星。

1960年2月19日,中国自己设计研制的第一枚液体火箭竖立在了上海南汇海滩20米高的发射架上。今天,已经可以透露的一个秘密是,这枚火箭的飞行高度,只有8公里!但正是这8000米的距离,为中国后来的卫星上天开辟了通路,使中国在走出地球、奔向太空的漫漫远征路上,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历史的脚步终于跨进了一个神圣的日子:1970年4月24日。这一天,在西北大漠深处的

查看全文>>>

包身工是旧社会一种变相的贩卖奴隶的形式。被贩卖的是女孩子,由承包人送到工厂做工,没有人身自由,工钱全归承包人所有。课文中提到的是那些女孩子的身体已经以一种奇妙的方式包给了叫做“带工”的老板,“包”的标志是事先立了“包身契”。“奇妙”之处不仅在于这些女孩子近乎被拐骗,而且是一仆二主:一主是日本资本家(工头是“拿摩温”);另一主是中国的老板,带工的。日本资本家称她们为“试验工”“养成工”;中国带工者称她们为“包身工”。作品实际上是在告诉我们:包身工这一罪恶制度存在的根源,在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反动统治。标题中的“包身”二字,突出了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对中国女童工残酷剥削的罪行,控诉了他们的野蛮*的统治手段,以激起人们的义愤和同情。小编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课文

包身工的剪影

已经是旧历四月中旬了,上午四点过一刻,晓星才从慢慢地推移着的淡云里面消去,蜂房般的格子铺里的生物已经在蠕动了。

“拆铺啦!起来!”穿着一身和时节不相称的拷绸衫裤的男子,像生气似的呼喊,“芦柴棒,去烧火!妈的,还躺着,猪猡!”

七尺阔、十二尺深的工房楼下,横七竖八地躺满了十六七个“猪猡”。跟着这种有威势的喊声,在充满了汗臭、粪臭和湿气的空气里面,她们很快地就像被搅动了的蜂窝一般骚动起来。打呵欠,叹气,寻衣服,穿错了别人的鞋子,胡乱地踏在别人身上,叫喊,在离开别人头部不到一尺的马桶上很响地小便。成人期女孩所共有的害羞的感觉,在这些被叫做“猪猡”的生物中间,已经很迟钝了。半*地起来开门,拎着裤子争夺马桶,将身体稍稍背转一下就会公然地在男人面前换衣服。那男人虎虎地在起得慢一点的“猪猡”身上踢了几脚,回转身来站在不满二尺阔的楼梯上面,向着楼上的另一群生物呼喊:

“揍你的!再不起来?懒虫!等太阳上山吗?”

蓬头、赤脚,一边扣着纽扣,几个睡眼惺松的“懒虫”从楼上冲下来了。自来水龙头边挤满了人,用手捧些水来浇在脸上。“芦柴棒”着急地要将大锅里的稀饭烧滚,但是倒冒出来的青烟引起了她一阵猛烈的咳嗽。十五六岁,除了老板之外,大概很少有人知道她的姓名。手脚瘦得像芦棒梗一样,于是大家就拿“芦柴棒”当做了她的名字。“上午四点过一刻”,“鸽子笼一般”的住房里,包身工起床,开始了一天非人的生活。

杨树浦福临路东洋纱厂的工房

这是杨树浦福临路东洋纱厂的工房。长方形的,红砖墙严密地封锁着的工房区域,像一条水门汀的弄堂马路

查看全文>>>

本单元的学习,既是学生学习音乐鉴赏的出发点,也是他们最终提高音乐审美能力的归宿点,是音乐鉴赏教学活动的“纲”。这个时代的学生们,可能有自己崇拜的偶像,或歌星,或演唱组合,一开始就发自内心地喜欢听教材内容的人不多。虽然第一节内容较多,但由于师生是第一次见面,有必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所以这些内容又上必要的。为此第一节我们计划用两课时完成。 [课题] 学会聆听 [教学年级]: 高中一年级 [教学内容]: 一、学习导言、格言、散文。 二、认识音乐基本要素、音乐形式要素。 三、鉴赏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第一部分《草原牧歌》。 [教学目标] 一、通过《草原小姐妹》小散文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素质的能力。高质量的人生,应该用音乐美化自己人生的道理,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音乐鉴赏的兴趣和信心。 二、初步认识音乐要素的基本内容。三、聆听《草原放牧》,感受形式要素。 [教学重点]: 一、认识音乐要素、音乐形式要素的基本内容。 二、通过鉴赏作品《草原牧歌》认识部分音乐形式要素是怎样发挥作用的? / i7 [教学难点]:认识音乐形式要素节奏、力度、速度、旋律的艺术作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组织教学 相互认识 1、教师告诉自己姓名2、要求学生每次上课要带书、带笔。 3、进教室后不要高声喧哗。不能在课桌上写画。 4、鼓励学生多参与。 培养上课习惯和欣赏音乐的习惯。 二、导入 谈话导入 问:音乐与人生有什么关系? 引起注意和思考 三、认识音乐鉴赏的相关 (一)学习导言、格言和散文 1、集体读导言 2、语言科代表解释孔子格言:“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教师补充。“兴于诗”,人的修养从学诗歌开始;“立于礼”,自立从学礼仪开始;“成于乐”,完美人生从音乐开始。 4、音乐科代表朗诵散文。 师:追求高质量生活情趣的人,应该用音乐来美化自己的人生。也许我们不是作曲家、音乐家,但我们可以听、可以看、可以鉴赏。 怎样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位能听懂音乐的人呢?(对音乐的感悟以及表现和创造都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素质,大家有那么多的知识积累,如果学习一些音乐鉴赏知识,学会聆听,我们就会成为听懂音乐的人,从而丰富我们的生活情趣,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激发学习鉴赏音乐的兴趣,找学习动力。刺激学习方向。 (二)初步学习音乐要素及音乐语言 1、学生阅

查看全文>>>

【活动目标】 1、在说说、唱唱、玩玩的过程中感受靖江方言歌唱的情趣。 2、学会用靖江方言唱歌,并能随音乐节拍做炒豆子、翻豆子的游戏。 3、体验与同伴、老师共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为了更好地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并促进目标的达成,我做了以下准备: 1、场景布置(在地面上画有一个大锅寓游戏于情境中) 2、幼儿会说靖江民谣炒豆子 3、自制图谱、鼓、游戏用铲子一个、围裙(口袋内有红豆、绿豆、扁豆、毛豆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以抬豆子的形式,进行节奏练习。 教师:孩子们,快把豆子抬进来罗。(来罗) (通过老师的语言提示,幼儿抬豆子状三三两两随着鼓声的强弱、快慢打着号子嘿哟、嘿哟进入室内,巧妙地将音乐节奏练习融入在语言情境中) (二)在边说边玩的氛围中感受靖江民间游戏的快乐。 1、教师随机互动:哇,抬了这么多的豆子呀。你抬的是什么豆子呀。头上都冒汗了,我帮你擦擦吧。 2、教师带领幼儿两两结伴边说民谣边玩游戏。 教师:让我们一起来玩一玩奶奶小时侯有趣的游戏炒豆子。 幼儿:炒蚕豆,炒豇豆,噼里啪啦翻跟头。 教师:我们再来炒炒红豆、绿豆。 幼儿:炒红豆、炒绿豆,噼里啪啦翻跟头。 教师:还有扁豆、毛豆没炒呢。 幼儿:炒扁豆、炒毛豆,噼里啪啦翻跟头。 (这个环节不仅激发了幼儿游戏的兴趣,还为下面幼儿区分歌与歌曲内容的不同埋下了伏笔) 三、借助图谱,自主学唱歌曲。 1、教师清唱歌曲 你们是边说儿歌边玩游戏的,我呀还可以一边唱一边玩这个游戏呢,你们听?(请一个幼儿配合) 2、幼儿说说歌曲与民谣的不同之处 老师唱的这首歌曲和小朋友说的民谣有什么地方不一样? 3、根据幼儿的回答揭开相应图案,形成图谱。 (1)用拳头表示嗬嘿 歌曲中有嗬嘿,伸出我们的小拳头来试一试。 (2)区分4个翻跟头 前面两个翻跟头跟后面两个翻跟头有什么地方不一样?

查看全文>>>

活动目标:

1、在故事情境中用动作来表现走路、大小以及睡觉等音乐形象。

2、借助故事情节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并且大胆进行想象。

活动准备:课件、三段音乐录音、小熊挂饰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小蚂蚁来了

1、播放课件图1: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朋友,你们看看是谁来了啊?(小蚂蚁)是一只怎么样的小蚂蚁啊?(可爱的)1、原来是一只可爱的小蚂蚁。

二、进入情境:感受表现

1、走一走

1)播放课件图2:今天小蚂蚁带着我们要到处走一走,它走呀走,来到了一片大树林里,(教案出自:)它看到了很远的地方有个咖啡色的东西,你觉得会是什么呢?(幼儿自由说一说)

2)小蚂蚁也非常想知道这是什么东西,于是它就决定走过去看看,它是怎么走的呢?请你们听一段音乐(老师播放音乐a)

3)你听了音乐后觉得小蚂蚁是怎么走路的呢?你来走走看。(请2-3个幼儿学学小蚂蚁的走路)(老师继续播放音乐a)

4)你们觉得小蚂蚁是怎么走路的啊?(有节奏)

5)小结:原来小蚂蚁是听着音乐有节奏的向前走的。

6)请大家一起试一试,学学小蚂蚁听着音乐有节奏的走路。(老师关注幼儿是否有节奏的学 着小蚂蚁走路)2遍

7)现在我们跟着小蚂蚁一起有向前走,看一看前面到底是什么东西等着我们。2-3遍

2、由小变大

1)播放课件图3(从小逐渐变大):我们离那个东西越来越近了,那个东西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大了)怎么会变大的?(走近了)它是怎么变大的?(从小慢慢变大的)

2)我给你一段音乐你来做一个变得越来越大的动作好吗?你先做一个小小的动作。(播放音乐b)

3)还有小朋友有不一样的变得越来越大的动作吗?原来可以做那么多的越变越大的动作啊。

4)让我们一起听着音乐做自己喜欢的越变越大的动作。

5)你觉得这个越变越大的东西到底是什么呢?(幼儿自由猜说)我们继续跟着小蚂蚁向前走看看那个东西究竟是什么?(播放音乐a)

3、睡觉

1)播放课件图4、5(一半身体):那个东西是什么?(熊)你怎么知道是熊?(幼儿自由说)

2)你觉得他在干什么?你怎么知道它在睡觉呢?(教案出自:)我给你们听一听这是什么声音?(播放打呼噜的声音)(呼呼的打呼噜声音)

3)你觉得这个大的动物是怎么睡觉的呢?我们来听段音乐,请你来试试它睡觉的样子(教师播放音乐c)。

4)听第一遍后:听了音乐后你觉得睡觉的时候身体怎么样?(摇摆)像在干什么?(荡秋千)

5)我们大家再一起跟着

查看全文>>>

一、活动目标: 1、尝试用各种乐器进行演奏,体验打鼓的乐趣。 2、随音乐演奏,表现乐曲欢快的情绪。 3、体验与爸爸妈妈们共同进行打击乐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水桶、牛奶罐、脸盆、筷子等,《加油干》图谱、音乐《加油干》。

三、活动过程: 1、谈话: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的爸爸妈妈来到了我们的幼儿园,你们的心情怎么样?那我们怎么欢迎他们呀? 2、引入:我有个建议今天我们用鼓声来欢迎我们的爸爸妈妈们,你们说好吗?(师向幼儿介绍鼓:水桶、脸盆、筷子)我们的鼓和以前打击乐里面用到的鼓一样吗?谁会用这些鼓敲出好听的声音呢? 3、幼儿自由打击。 (1)师示范敲击鼓,并说出欢迎词:爸爸 妈妈|中一班 欢迎|你 -| (2)幼儿敲击鼓声说出欢迎词。 (3)师小结:重点说出幼儿敲的方式:如敲鼓面、鼓棒和鼓边。 4、讨论图谱,并尝试打击基本节奏: (1)师出示《加油干》的图谱,引导幼儿观察,师唱改编过的歌词:欢迎你呀么嗬嘿,欢迎你呀么嗬嘿,我们大家欢迎你,欢迎你,欢迎你,欢迎你呀么嗬嘿! (2)幼儿跟随《加油干》的音乐唱欢迎词,表现内心的愉悦心情。 (3)我们一起来看看图谱,这么多各种各样的鼓我们要怎么样跟图谱配合起来敲击呢?(师幼共同为图谱配鼓) (4)幼儿看图谱用鼓演奏。 (5)请个别幼儿合作演奏。 5、幼儿与爸爸妈妈共同用鼓进行演奏,表达心中的快乐。

查看全文>>>

一、活动准备:山洞背景图、大灰熊头饰一个 ◆动作建议第一句:大灰熊坐在椅子上睡着了。 第二句:小朋友轻轻的走来了。 第三句:前半句,小朋友用手轻轻摇了l下大灰熊;后半句,大灰熊站起来发怒了。 ◆游戏玩法建议 1、演唱歌曲部分:幼儿边唱边做相应的动作。 2、大灰熊发怒时(低八度音乐响起):幼儿扮演木头人,摆一个造型静止不动,大灰熊在其中来回走动,发现是一群木头人又回去睡觉了。 3、大灰熊睡着了,幼儿悄悄的跑回家,游戏重新开始。 4、游戏几次后,大灰熊苏醒了,和幼儿一起跳舞、游戏。 二、教学活动建议教学层次一: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歌曲的轻重,能用形体动作大胆表现歌曲。 2、知道大灰熊醒来时静止不动,初步学习控制自己。 3、体会与老师、同伴一起参与音乐活动的乐趣。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二)理解歌曲 l、教师边操作幻灯片边讲述故事。 2、熟悉歌词内容,边操作幻灯片边有节律念歌词。 3、学学图片中大灰熊发怒的样子,教师引导幼儿同伴间相互学习不同的发怒造型。 4、教师念儿歌扮演小朋友,幼儿扮演大灰熊,表演大灰熊发怒的样子。 (三)动作学习 1、感知歌曲 (1)初步感知游戏,掌握小朋友走路轻轻的动作。 (2)掌握摇的动作,知道唱到如果你去摇醒它呀才能去摇大灰熊。 (3)教师完整演唱歌曲,幼儿练习。最后提醒幼儿大灰熊醒来发怒时要变成木头人,创编各种木头人'造型并静止不动。 2、分角色,动作表现 (1)请一半幼儿来表演大灰熊,一半幼儿表演小朋友。 (2)交换角色进行表演,强调大灰熊醒来发怒时要变成木头人。 (四)情境游戏 1、游戏第一次山那边真的有一只大灰熊(配班教师扮演),我们去摇醒它和我们一起游戏,好吗? 2、游戏第二次大灰熊又睡着了,我们再去试一次,请它和我们一起游戏。 3、大灰熊苏醒了,和小朋友开心的跳舞。

教学层次二: 【活动目标】 1、尝试用嗓音去表现歌曲的强弱及故事中的角色。 2.用身体动作自如合乐地表现歌曲的强弱轻重。 3、积极参与演唱,学会控制自己。 【活动过程】 (一)合着音乐用身体动作表演大灰熊的故事 1、跟着音乐看着指挥,表演故事。 2、根据教师的歌唱,表演故事。 (二)学唱歌曲

查看全文>>>

设计意图: 喜爱动物是幼儿的天性,爱模仿更是小班幼儿突出的特点。之前的音乐活动《小动物怎样叫》,让幼儿对小动物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在这前提下,设计了本次活动,让幼儿在模仿小动物走路的活动中获得快乐,并对音乐活动产生兴趣,能情绪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模仿小动物走路的活动中获得快乐。 2、学习跟音乐有节奏的模仿小动物走路。 3、培养幼儿积极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走路》的音乐和课件,小鹿,小鸭,小猫,小乌龟头饰。

活动过程: 一、韵律活动《小动物怎样叫》 宝宝们--(哎)今天乖不乖?(乖)那我太爱你们了!以唱问唱答的形式(我爱我的宝宝,宝宝乖不乖?乖乖乖,乖乖乖,乖乖乖乖乖--)真乖!老师知道你们还会唱答《小动物怎样叫》呢。(我爱我的小猫,小猫怎样叫?喵喵喵,喵喵喵,喵喵喵喵喵--小狗、小鸡、小羊、小鸭、小牛)宝宝们学叫的真好听!你们知道小动物叫的声音不一样,那它们走路的样子你们知道吗?今天呀,老师给你们请来了四个小动物,你们看看它们是怎样走路的? 二、依次出示小动物图片,请幼儿说说小动物走路的特点,并探索模仿动物走路的样子。 1、第一个出来的小动物它是谁呢?(小鹿)它有什么明显的特点呢?它是怎样走路的呢?请幼儿自由探索模仿。 2、第二个出来的它是谁呢?(小鸭子)嘴巴扁扁的,它是怎样走路的呢?请幼儿自由探索模仿。? 3、第三个出来的小动物它是谁呢??它有什么明显的特点呢?(背着硬硬的壳)它是怎样走路的呢?请幼儿自由探索模仿。 4、第四个出来的小动物它是谁呢?(小花猫),会抓老鼠。它有什么明显的特点呢?它是怎样走路的呢?请幼儿自由探索模仿。 它走路什么样子?请幼儿模仿。 小朋友们模仿的真好,到底这些小动物是怎样走路的呢?有一首好听的歌曲会告诉你们的。 三、完整欣赏歌曲《走路》,引导幼儿理解歌词内容,并随歌曲节奏有表情的表演。 1、播放课件(图随音乐出示),完整欣赏歌曲。 2、再次完整欣赏歌曲,随音乐拍击节奏,熟悉旋律及歌词3、根据歌词边提问边引导幼儿练习小动物走路的动作。 (1)歌曲里是怎样唱小鹿走路的?(跳跳跳)引导幼儿有节奏的练习(小鹿走路跳跳跳)的动作。 (2)歌曲里是怎样唱小鸭子走路的?(摇摇摇)引导幼儿有节奏的练习(小鸭子走路摇摇摇)的动作。 (3

查看全文>>>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能用不同的音色和速度表现棒棒鸡、打嗝鸡、害羞鸡的声音特点。

2、感受第二段音乐的节奏特点,能够在小结末拍用打嗝表现节奏中的休止符。

3、体会声音和情绪的关系,在歌唱中感受自信、滑稽、和害羞的多种情绪。

活动准备:

音乐,四种不同形象的小鸡图片、笔、铃鼓、丝巾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母鸡孵蛋》音乐律动,熟悉音乐旋律。

1.今天我们到母鸡家去做客。母鸡妈妈要孵蛋了。教师带领幼儿边做动作边唱歌边进场。

2. 教师用彩蛋示范歌曲,幼儿学唱歌曲,并动作表现教师边唱歌,边逐一出示三个彩蛋。母鸡妈妈今天孵了几个蛋?(3个)我们看看母鸡妈妈孵的蛋有什么不一样的?(大中小)蛋里面会藏着什么呢?(小鸡)

二、基本部分:熟悉歌曲旋律,学唱歌曲。用不同音色表现不同的小鸡。

母鸡妈妈生了三个不一样的蛋,里面有小鸡,我们请小鸡出来吧。

1.棒棒的小鸡-- 能用洪亮、有力的声音表现自信。

首先出来的是第一小鸡,我们看看它长的怎么样?幼儿回答,教师小结(它长的椭圆形有点棒棒的,它叫棒棒鸡)我们跟它打个招呼(棒棒鸡你好)(教案出自:)我们听听看它的声音是什么样的?教师跟音乐唱第一段再提问(很响亮)教师领幼儿跟音乐边唱第一段边画示意图。你们看到棒棒鸡的声音了吗?它是什么样子的?(大圆圈:声音粗粗的,大大的)教师边指示意图边教幼儿唱棒棒鸡叽叽叽叽的声音。幼儿模仿棒棒的动作,并跟音乐学习唱第一段一遍。

2.打嗝的小鸡--能够在小结末拍用打嗝表现节奏中的休止符。

棒棒鸡真能干,吃了那么多东西。这只小鸡我们也请它出来吧。教师模仿第二只鸡叽叽叽呃,叽叽叽呃。它怎么啦?它发出了什么不一样的声音?出示打嗝鸡图,这只小鸡看棒棒鸡这么棒,它说我也想多吃点东西,结果它吃的太饱,呃打嗝了。你吃饱了会打嗝吗?教师示范,教幼儿发出呃的音。

我们听听看打嗝鸡的声音。教师跟音乐示范第二段,边唱边画示意图,你们看到打嗝鸡啦?它是叽叽叽叫了几声打嗝的?教师边指示意图边唱,教幼儿学唱叽叽叽呃,叫三声第四声打嗝。

打嗝时除了小肚子打嗝,小手还要干吗?学习打嗝时用手把小嘴巴捂住。边看示意图学习叽叽叽呃。教师带领幼儿跟音乐完整唱第二段一遍

3.害羞的小鸡--用轻、慢的声音进行表现害羞。

打嗝鸡真好玩,我们看看它的小妹妹是怎么唱歌的呢?出示害羞鸡图,这只小鸡的小脸怎么啦?(它的眼睛闭上了,小脸红红的,它说我害羞我

查看全文>>>

人教版高一音乐课教案

范文资讯网人教版高一音乐课教案栏目为各位老师提供优质的人教版高一音乐课教案,2024人教版高一音乐课教案等,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老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