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教案 > 九年级化学优秀说课稿 > 导航 > 初中九年级化学《空气》说课稿范文

九年级化学优秀说课稿

初中九年级化学《空气》说课稿范文。

新入职的老师需要备好上课会用到的教案课件,每位老师都需要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不过在写时,需要充分展现教学过程的每个知识点。如何从优质的教案课件中借鉴有益的知识呢?有请阅读小编为你编辑的初中九年级化学《空气》说课稿范文,建议你收藏本页和本站,以便后续阅读!

一、教材分析
从知识结构来说:空气对学生来说是一种非常熟悉的气体,教材选择了空气作为初中化学中接触物质知识的开端,不仅承接了小学对空气知识的介绍,更重要的是它与人类的生活关系最为密切,是人类不可离开的天然物质。通过对它的认识和了解,可以比较顺利地引导学生进入化学世界来探索物质的奥秘。而且,选择以空气为主题,开始这一单元的教学活动,是符合“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进行科学教育”的原则的。
从能力培养来说:从看图了解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开始,到做仿照实验来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再到看图片认识空气的主要用途和保护空气,可以说教材深入浅出,为以后的学习提供一个合理的思维方式。
从感情培养来说:通过本课题的学习,使学生又一次认识到生活中的自然科学知识,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二、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两年的学习,对自然科学的学习已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和方法基础,可以开始尝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分析能力,但是现时的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调控能力还不够,学习过程中还需要教师的严格要求。
初中生的思维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得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当然在此过程仍需要以一些感性认识作为依托,可以借助实验或多媒体电教手段,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理解和掌握。因此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和调动好学生的积极性,不断提供动脑的问题情景,提供动手的练习机会,让每个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是上好本课题的关键。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区分一些常见的纯净物和混合物。
2、情感目标
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的危害,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养成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3、技能目标
初步学习科学实验的方法,进行观察、记录,并初步学习分析实验现象。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空气的组成、各成分的用途,并认识空气污染的危害。
难点:如何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初步学习分析实验现象的方法。
五、学法指导
1、收集有关材料,对有关知识有初步了解。
2、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观察实验现象,学会如何观察、描述实验现象,并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六、教学方法的确定
学生对空气已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因此内容的安排既不能与小学自然课中的知识重复,又应以此为基础。本课题包含了三部分,即“空气由什么组成的”、“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保护空气”。这三部分内容相互密切联系,并逐步深入。
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用途)

保护空气(污染与保护)
总的来说,本课题教学是很容易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
所以,本节课题采用自主学习和实验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1、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可以讲故事的形式引出主题,并以仿照实验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2、让学生事先收集资料和图片,并根据收集的资料归纳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用途。
3、让学生收集有关空气污染的照片、漫画、短文等资料,完成有关空气污染的调查报告,并通过广播、电视、报纸收集本地的空气质量日报,绘制图表。
我把本课题分为两节课,下面主要讲述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
→ → →
→ → →

七、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内容:出示拉瓦锡的照片以及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所用装置的图片,并讲述拉瓦锡发现空气组成的故事。
提出问题:拉瓦锡在实验过程中是如何发现气体减少1/5的?
2、通过抢答,巩固旧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同时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内容:仿照这个实验的原则,我们也来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展示实验所需的仪器,并组织学生抢答下列问题:
(1)、有关仪器的(2)、集气瓶中有物质吗?
(3)、谁能说出空气的成分有哪些?
要求学生按教材中图2-3连接装置并实验,适时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3、让学生在观察与讨论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中培养科学观察、规范表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树立实事求是、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
内容:你在实验过程中看到了什么现象?你能分析原因吗?请把看到的现象及你的分析与同组的同学交流一下。引导学生从两方面来分析:
(1)、实验成功,描述现象;
(2)、实验失败,寻找原因。
小结:由于红磷燃烧消耗瓶内的氧气,导致集气瓶内的气压减小,因而水倒流。
4、对实验现象作进一步的分析、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讨论与思考下列问题
(1)、该实验装置中,如果烧杯中的水足量,请问水会充满整个集气瓶吗?为什么?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2)、根据拉瓦锡的研究结果,氧气约占1/5,如果实验时集气瓶中的水面小于1/5,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第一个问题的结果:不会,因为空气中含有不能支持燃烧的气体存在。
第二个问题的结果:水面上升不满1/5的原因有:①装置漏气或红磷不足等;②当氧气含量低时,红磷不能继续燃烧。
5、引导学生对所获得的事实与证据进行归纳,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规范表达能力。
在上述探究活动的基础上,阅读教材有关内容,师生共同归纳空气的主要成分:由与红磷反应的气体(氧气)和与红磷不反应的气体(氮气)组成。
6、让学生学会运用比较的方法,通过比较,可清晰地掌握概念。
比较:氮气、二氧化碳、红磷、空气、河水、矿泉水等物质,哪些是混合物,哪些是纯净物?
小结:空气是由多种成分组成,这样的物质叫做混合物。而氧气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它属于纯净物。
7、作业:完成课本有关练习。


板书设计
课题1 空气
(第一课时)
一、空气的组成
1、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现象:集气瓶中有大量的白烟产生,并放出热量,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倒流到集气瓶中,并上升至约1/5的地方。
(2)文字表达式:红磷+氧气 → 五氧化二磷
(3)小结:
名称 氮气 氧气 稀有气体 二氧化碳 其他气体和杂质
化学式 N2 O2 CO2
体积分数 78% 21% 0.94% 0.03% 0.03%
2、混合物与纯净物(2)、集气瓶中有物质吗?
(3)、谁能说出空气的成分有哪些?
要求学生按教材中图2-3连接装置并实验,适时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3、让学生在观察与讨论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中培养科学观察、规范表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树立实事求是、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
内容:你在实验过程中看到了什么现象?你能分析原因吗?请把看到的现象及你的分析与同组的同学交流一下。引导学生从两方面来分析:
(1)、实验成功,描述现象;
(2)、实验失败,寻找原因。
小结:由于红磷燃烧消耗瓶内的氧气,导致集气瓶内的气压减小,因而水倒流。
4、对实验现象作进一步的分析、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讨论与思考下列问题
(1)、该实验装置中,如果烧杯中的水足量,请问水会充满整个集气瓶吗?为什么?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2)、根据拉瓦锡的研究结果,氧气约占1/5,如果实验时集气瓶中的水面小于1/5,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第一个问题的结果:不会,因为空气中含有不能支持燃烧的气体存在。
第二个问题的结果:水面上升不满1/5的原因有:①装置漏气或红磷不足等;②当氧气含量低时,红磷不能继续燃烧。
5、引导学生对所获得的事实与证据进行归纳,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规范表达能力。
在上述探究活动的基础上,阅读教材有关内容,师生共同归纳空气的主要成分:由与红磷反应的气体(氧气)和与红磷不反应的气体(氮气)组成。
6、让学生学会运用比较的方法,通过比较,可清晰地掌握概念。
比较:氮气、二氧化碳、红磷、空气、河水、矿泉水等物质,哪些是混合物,哪些是纯净物?
小结:空气是由多种成分组成,这样的物质叫做混合物。而氧气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它属于纯净物。
7、作业:完成课本有关练习。


板书设计
课题1 空气
(第一课时)
一、空气的组成
1、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现象:集气瓶中有大量的白烟产生,并放出热量,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倒流到集气瓶中,并上升至约1/5的地方。
(2)文字表达式:红磷+氧气 → 五氧化二磷
(3)小结:
名称 氮气 氧气 稀有气体 二氧化碳 其他气体和杂质
化学式 N2 O2 CO2
体积分数 78% 21% 0.94% 0.03% 0.03%
2、混合物与纯净物

Fwr816.COm精选推荐

九年级化学《空气》教案模板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并对空气的污染和防治有所认识。

能力目标:

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查阅搜集资料的技能;表达与交流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材分析与建议

初中生在学习化学之前,对空气和氧气已有较为丰富的常识。这些是他们以前积累的知识,但从化学学习的角度来看,就显得零碎、不够深入。课前应了解学生有关的具体知识情况,以便从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出发,在教学过程中,恰当的外理教材及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

课的开始,建议除检查学生对绪言重点内容的理解程度之外,还应检查他们掌握的有关空气常识的情况,以针对性的引起学生学习的动机。

在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的演示实验时,不仅要使学生学习实验操作步骤和操作技术,还要指导锻炼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此外,要引导学生掌握这种科学的思维方式,并把它推广到其它实验。即把验证性的实验改成探究性的实验。先不把结果告诉学生,而是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提出新的问题,然后通过设计实验来研究此问题,并逐渐的解开疑点,找出答案。

在通过实验推断空气组成成分的基础上,对于200年来,人类对空气认识的历史过程的教学,重点应放在:当时的科学家是怎样进行科这研究的,应介绍他们所具有的抓住事物间的微小差异而做出判断的唯物主义观点和作风。使学生受到对任何事物都必须有一个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的教育。同时也应叙述一下,从那时起,科学家把“天平”用于研究工作,使化学研究走向定量化。

教材通过讲述空气对人类的危害和对自然资源的破坏,介绍了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教师应该有意齐全的积累一些有关大气污染事件的报道资料,尤其应对当地的环境污染情况作些调节器杳,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有关大气污染的防治可作为课外讨论专题。

在讲述过程中,也应介绍大气的自净作用。启发学生在各自的岗位承担起环保的义务。


对稀有气体,通过简史介绍,启发学生科学研究新领域总是在不断发展,科学思维也不能是一成不变的。就接受新事物,在学习中适当发展求异思维,而不能盲目的接受甚至产生僵死或孤立片面的思想。在介绍稀有气体的用途时,可以演示稀有气体在放电管中的放电现象,以增另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

本节课后,可介绍几种元素符号,以分散元素一节的教学难点。

关于空气成分的教学:

在知道空气是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其它气体杂质组成的后,在本节中需注意,关于氧气,将在下一节学习,氮气将到高二学习,二氧化碳在本册第五章学习,本节不做深入学习。

关于稀有气体,要指出过去,人们认为这些气体不和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曾叫它们“惰性气体”,但科技的发展,例这种“惰性”也不是绝对的。在一定条件下,有些稀有气体也能和某些物质发生化学变化。联系它的化学不活动性,介绍稀有气体的用途。

关于污染的形成,介绍一般来说,空气的成分是比较固定的。整个大气本身有自净作用,但当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和杂质超过了大气的自净能力,就形成了污染。

教学设计示例

目的:

1. 使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

2. 使学生认识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3. 使学生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的后果和防止污染的重要意义。

4. 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查阅搜集资料的技能;表达与交流能力;为学生提供展示特长和才干的机会。

重点:增强环保意识。

课时:1课时

准备:

1. 搜集资料

在本课前2~3周动员学生多方面搜集有关空气的素材,包括课外读物、科普书籍、杂志、报纸、照片、录像、漫画、实物等。例如:

课外读物:环境知识读本、关于空气的知识、大气污染方面的文章

照片:风景地的蓝天、本地的晴天和污染天气、学生外出旅游、交通堵塞、工厂烟囱冒烟

杂志(或照片):酸雨、太空、臭氧层空洞、水灾等照片

漫 画:大气污染的严重后果

剪 报:某一期的《大气质量周报》或《大气质量日报》、大气污染报道等

录 像:空气、酸雨、保护臭氧层、温室效应

2. 课外预习和调查

结合搜集的素材,阅读课文,查阅有关资料,为在课堂上介绍有关知识做准备。

3. 课前活动(见学生页)

(1)[观察]烟气观测活动。

(2) [小实验] 哪儿的尘土多?

(3)[调查活动]交通流量与空气质量的关系。

4. 布置教学环境 组织学生编写环境墙报、图片、漫画、小论文等,布置教室。

教学过程:

1. 引言

教师用简明的语言说明本节课的意义及教学活动的方法。

2. 观看录像《空气》

3. 课堂展示

学生按自选专题,根据课前的准备发言、讨论(一人中心发言,其他人补充)。

4. 讨论(选择以下部分题目讨论)

● 你愿意在树林里还是愿意在室内活动?

● 吸烟会不会污染空气?

● 焚烧树叶、庄稼秸秆会不会污染空气?

● 有哪些减少空气污染的方法?

● 家庭最主要的空气污染来自哪些活动?

● 每天开窗通风换气有什么好处?

● 新装修的居室有没有刺激性气味?

● 你能为保护空气质量做哪些事?

5. 专题讨论“造成空气污染的原因”

6. 课堂小结 教师对学生发言及讨论作必要的补充,鼓励、表扬学生认真自学,积极探索,独立思考、勤于实践态度和方法。 实验的结果和结论并不重要,不要求有统一的结论,重要的是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及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和启发。

7. 布置作业 指导举办关于大气的环境专刊、演讲比赛,组织野外活动、参观等。

学生活动1:

烟气观测活动

在你居住地或学校附近有没有高大的烟囱?这些烟囱每天冒烟吗?冒几次?什么时间冒?冒出什么颜色的烟?是锅炉房的烟囱还是工厂的烟囱?如果是工厂的烟囱,这个工厂生产什么产品?记录烟囱冒烟的时间,烟的颜色等。如果能把烟囱冒烟的景象拍摄下来,则更能说明问题。

高大烟囱排烟的地点、时间、颜色、烟尘的浓度、所属工厂等记录在表1中。


表1:烟气观测记录表

姓名

指导教师

学校

观测时间

观测地点

烟囱地点

所属工厂

排烟时间

颜色

浓度

1

2

3

4

5

6

7

8

9

10

结果分析和建议

学生活动2:

哪儿的尘土多?

 把十块瓷砖(也可用玻璃片或在硬纸板上贴上透明胶带代替)的光亮面朝上分别放在十个不同地点,如居室、教室内、教室外的窗台上、操场上、树林里、公路边等。两三天后,用手指分别抹它们的表面(小心不要把手弄破),上面的尘土一样多吗?把实验结果记录在表2中,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初中化学《空气》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从知识结构来说:空气对学生来说是一种非常熟悉的气体,教材选择了空气作为初中化学中接触物质知识的开端,不仅承接了小学对空气知识的介绍,更重要的是它与人类的生活关系最为密切,是人类不可离开的天然物质。通过对它的认识和了解,可以比较顺利地引导学生进入化学世界来探索物质的奥秘。而且,选择以空气为主题,开始这一单元的教学活动,是符合“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进行科学教育”的原则的。
从能力培养来说:从看图了解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开始,到做仿照实验来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再到看图片认识空气的主要用途和保护空气,可以说教材深入浅出,为以后的学习提供一个合理的思维方式。
从感情培养来说:通过本课题的学习,使学生又一次认识到生活中的自然科学知识,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二、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两年的学习,对自然科学的学习已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和方法基础,可以开始尝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分析能力,但是现时的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调控能力还不够,学习过程中还需要教师的严格要求。
初中生的思维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得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当然在此过程仍需要以一些感性认识作为依托,可以借助实验或多媒体电教手段,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理解和掌握。因此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和调动好学生的积极性,不断提供动脑的问题情景,提供动手的练习机会,让每个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是上好本课题的关键。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区分一些常见的纯净物和混合物。
2、情感目标
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的危害,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养成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3、技能目标
初步学习科学实验的方法,进行观察、记录,并初步学习分析实验现象。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空气的组成、各成分的用途,并认识空气污染的危害。
难点:如何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初步学习分析实验现象的方法。
五、学法指导
1、收集有关材料,对有关知识有初步了解。
2、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观察实验现象,学会如何观察、描述实验现象,并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六、教学方法的确定
学生对空气已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因此内容的安排既不能与小学自然课中的知识重复,又应以此为基础。本课题包含了三部分,即“空气由什么组成的”、“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保护空气”。这三部分内容相互密切联系,并逐步深入。
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用途)

保护空气(污染与保护)
总的来说,本课题教学是很容易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
所以,本节课题采用自主学习和实验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1、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可以讲故事的形式引出主题,并以仿照实验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2、让学生事先收集资料和图片,并根据收集的资料归纳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用途。
3、让学生收集有关空气污染的照片、漫画、短文等资料,完成有关空气污染的调查报告,并通过广播、电视、报纸收集本地的空气质量日报,绘制图表。
我把本课题分为两节课,下面主要讲述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
→ → →
→ → →

七、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内容:出示拉瓦锡的照片以及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所用装置的图片,并讲述拉瓦锡发现空气组成的故事。
提出问题:拉瓦锡在实验过程中是如何发现气体减少1/5的?
2、通过抢答,巩固旧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同时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内容:仿照这个实验的原则,我们也来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展示实验所需的仪器,并组织学生抢答下列问题:
(1)、有关仪器的(2)、集气瓶中有物质吗?
(3)、谁能说出空气的成分有哪些?
要求学生按教材中图2-3连接装置并实验,适时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3、让学生在观察与讨论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中培养科学观察、规范表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树立实事求是、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
内容:你在实验过程中看到了什么现象?你能分析原因吗?请把看到的现象及你的分析与同组的同学交流一下。引导学生从两方面来分析:
(1)、实验成功,描述现象;
(2)、实验失败,寻找原因。
小结:由于红磷燃烧消耗瓶内的氧气,导致集气瓶内的气压减小,因而水倒流。
4、对实验现象作进一步的分析、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讨论与思考下列问题
(1)、该实验装置中,如果烧杯中的水足量,请问水会充满整个集气瓶吗?为什么?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2)、根据拉瓦锡的研究结果,氧气约占1/5,如果实验时集气瓶中的水面小于1/5,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第一个问题的结果:不会,因为空气中含有不能支持燃烧的气体存在。
第二个问题的结果:水面上升不满1/5的原因有:①装置漏气或红磷不足等;②当氧气含量低时,红磷不能继续燃烧。
5、引导学生对所获得的事实与证据进行归纳,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规范表达能力。
在上述探究活动的基础上,阅读教材有关内容,师生共同归纳空气的主要成分:由与红磷反应的气体(氧气)和与红磷不反应的气体(氮气)组成。
6、让学生学会运用比较的方法,通过比较,可清晰地掌握概念。
比较:氮气、二氧化碳、红磷、空气、河水、矿泉水等物质,哪些是混合物,哪些是纯净物?
小结:空气是由多种成分组成,这样的物质叫做混合物。而氧气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它属于纯净物。
7、作业:完成课本有关练习。


板书设计
课题1 空气
(第一课时)
一、空气的组成
1、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现象:集气瓶中有大量的白烟产生,并放出热量,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倒流到集气瓶中,并上升至约1/5的地方。
(2)文字表达式:红磷+氧气 → 五氧化二磷
(3)小结:
名称 氮气 氧气 稀有气体 二氧化碳 其他气体和杂质
化学式 N2 O2 CO2
体积分数 78% 21% 0.94% 0.03% 0.03%
2、混合物与纯净物(2)、集气瓶中有物质吗?
(3)、谁能说出空气的成分有哪些?
要求学生按教材中图2-3连接装置并实验,适时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3、让学生在观察与讨论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中培养科学观察、规范表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树立实事求是、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
内容:你在实验过程中看到了什么现象?你能分析原因吗?请把看到的现象及你的分析与同组的同学交流一下。引导学生从两方面来分析:
(1)、实验成功,描述现象;
(2)、实验失败,寻找原因。
小结:由于红磷燃烧消耗瓶内的氧气,导致集气瓶内的气压减小,因而水倒流。
4、对实验现象作进一步的分析、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讨论与思考下列问题
(1)、该实验装置中,如果烧杯中的水足量,请问水会充满整个集气瓶吗?为什么?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2)、根据拉瓦锡的研究结果,氧气约占1/5,如果实验时集气瓶中的水面小于1/5,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第一个问题的结果:不会,因为空气中含有不能支持燃烧的气体存在。
第二个问题的结果:水面上升不满1/5的原因有:①装置漏气或红磷不足等;②当氧气含量低时,红磷不能继续燃烧。
5、引导学生对所获得的事实与证据进行归纳,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规范表达能力。
在上述探究活动的基础上,阅读教材有关内容,师生共同归纳空气的主要成分:由与红磷反应的气体(氧气)和与红磷不反应的气体(氮气)组成。
6、让学生学会运用比较的方法,通过比较,可清晰地掌握概念。
比较:氮气、二氧化碳、红磷、空气、河水、矿泉水等物质,哪些是混合物,哪些是纯净物?
小结:空气是由多种成分组成,这样的物质叫做混合物。而氧气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它属于纯净物。
7、作业:完成课本有关练习。


板书设计
课题1 空气
(第一课时)
一、空气的组成
1、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现象:集气瓶中有大量的白烟产生,并放出热量,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倒流到集气瓶中,并上升至约1/5的地方。
(2)文字表达式:红磷+氧气 → 五氧化二磷
(3)小结:
名称 氮气 氧气 稀有气体 二氧化碳 其他气体和杂质
化学式 N2 O2 CO2
体积分数 78% 21% 0.94% 0.03% 0.03%
2、混合物与纯净物

初中九年级化学《爱护水资源》说课稿范文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爱护水资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化学》九年级上册(人教版)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教材主要介绍了水资源概况和水资源保护两部分内容。

水资源概况,一方面从储量上说明水的丰富,另一方面从可直接利用的淡水量上说明水的短缺,教材主要通过一些数据和图表来说明水资源情况,如利用几组对比数字突出我国大部分城市用水紧张的现状,意在强化学生的爱水、节水意识。

水资源保护是从节约用水和防治水污染两个角度谈的,同样阐述不多,以图、表代文字。这里只给学生关于节水和水污染问题的最基本、最主要的概念和思想,具体的内容留待学生在课内外的一些活动中自己去寻求、获得。本课题后的调查与研究和习题就是在引导学生进行这类活动。这样既体现了本课题最基本的教育目的,又给教师的发挥和学生的探索留下了较大的发展空间。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世界和我国的水资源状况,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和危害。

(2) 认识保护水资源的重大意义,明确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

(3) 初步学会写调查报告,围绕课题制作学生作品。

过程与方法:

通过调查采访、查阅文献、网上搜索等方法,收集有关水资源及其利用、保护等信息;对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提炼和归纳。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学习用辩证的方法看待水资源的丰富和有限。

(2)在学习活动中增强团结、协作的合作意识,以及关心社会、为社会做贡献的社会责任感。

(3)认识网络资源在学习中的作用。

3、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保护水资源的重大意义

二、学情分析

山区农村的水资源比较丰富,水的污染程度也比较轻微,学生对水资源的缺乏和水的污染缺少感性认识;学生爱好电脑也喜欢上网,但只会在网上游戏而不知道如何利用网络来学习。

三、教法和学法

为了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本节课要在网络教室里进行。

教师通过展示多媒体素材创设教学情景,制作网络课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设置学生任务来驱动教学目标的实现。学生采用自主性学习、协作性学习、探究性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方法。

四、教学准备

1.教师:收集多媒体素材,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自主分成小组,对学校、家乡的水资源现状、使用以及污染程度进行调查。

五、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

(1)运用多媒体展示一组《美丽水景图》,通过欣赏大自然水体的美丽,让学生感受到是水把大自然打扮得绚丽多彩,水是人类不可缺少的好朋友,从而产生热爱祖国山水的感情。

(2)播放一段《走访环保专家》的录像资料,让学生初步了解到我国水资源的缺乏以及水资源的污染和浪费,激发起学生的水危机意识。

(3)出示“国家节水标志”图,引导学生先思考,再通过网络搜索,查出“国家节水标志”图的准确含义,让学生初步体验网络在学习中的作用。

2、自主学习:

(1)打开课件,点击“学习目标”。

(2)在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课件,围绕学习目标进行自主性学习。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需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精神,是教学所探索的核心

为了突出本课的重点,我在课件中收集了丰富的文字材料和录像资料,设置了几个优秀的有关《水资源保护》网站的链接,学生能方便的点击相关链接查看具体内容,通过查看这些内容,能深刻的认识到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从而也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难点。山区的信息比较闭塞,好在今年国家给我们配备了远程教育资源卫星接收系统,从此我们山里的孩子也能享受到外面优秀的教育资源了,《校园主页》上有《湖北教育网台》和中央电教馆的《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的链接,学生点击这些链接也能查看

初中九年级化学《爱护水资源》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爱护水资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化学》九年级上册(人教版)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教材主要介绍了水资源概况和水资源保护两部分内容。

水资源概况,一方面从储量上说明水的丰富,另一方面从可直接利用的淡水量上说明水的短缺,教材主要通过一些数据和图表来说明水资源情况,如利用几组对比数字突出我国大部分城市用水紧张的现状,意在强化学生的爱水、节水意识。

水资源保护是从节约用水和防治水污染两个角度谈的,同样阐述不多,以图、表代文字。这里只给学生关于节水和水污染问题的最基本、最主要的概念和思想,具体的内容留待学生在课内外的一些活动中自己去寻求、获得。本课题后的调查与研究和习题就是在引导学生进行这类活动。这样既体现了本课题最基本的教育目的,又给教师的发挥和学生的探索留下了较大的发展空间。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世界和我国的水资源状况,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和危害。

(2) 认识保护水资源的重大意义,明确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

(3) 初步学会写调查报告,围绕课题制作学生作品。

过程与方法:

通过调查采访、查阅文献、网上搜索等方法,收集有关水资源及其利用、保护等信息;对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提炼和归纳。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学习用辩证的方法看待水资源的丰富和有限。

(2)在学习活动中增强团结、协作的合作意识,以及关心社会、为社会做贡献的社会责任感。

(3)认识网络资源在学习中的作用。

3、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保护水资源的重大意义

二、学情分析

山区农村的水资源比较丰富,水的污染程度也比较轻微,学生对水资源的缺乏和水的污染缺少感性认识;学生爱好电脑也喜欢上网,但只会在网上游戏而不知道如何利用网络来学习。

三、教法和学法

为了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本节课要在网络教室里进行。

教师通过展示多媒体素材创设教学情景,制作网络课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设置学生任务来驱动教学目标的实现。学生采用自主性学习、协作性学习、探究性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方法。

四、教学准备

1.教师:收集多媒体素材,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自主分成小组,对学校、家乡的水资源现状、使用以及污染程度进行调查。

五、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

(1)运用多媒体展示一组《美丽水景图》,通过欣赏大自然水体的美丽,让学生感受到是水把大自然打扮得绚丽多彩,水是人类不可缺少的好朋友,从而产生热爱祖国山水的感情。

(2)播放一段《走访环保专家》的录像资料,让学生初步了解到我国水资源的缺乏以及水资源的污染和浪费,激发起学生的水危机意识。

(3)出示“国家节水标志”图,引导学生先思考,再通过网络搜索,查出“国家节水标志”图的准确含义,让学生初步体验网络在学习中的作用。

2、自主学习:

(1)打开课件,点击“学习目标”。

(2)在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课件,围绕学习目标进行自主性学习。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需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精神,是教学所探索的核心

为了突出本课的重点,我在课件中收集了丰富的文字材料和录像资料,设置了几个优秀的有关《水资源保护》网站的链接,学生能方便的点击相关链接查看具体内容,通过查看这些内容,能深刻的认识到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从而也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难点。山区的信息比较闭塞,好在今年国家给我们配备了远程教育资源卫星接收系统,从此我们山里的孩子也能享受到外面优秀的教育资源了,《校园主页》上有《湖北教育网台》和中央电教馆的《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的链接,学生点击这些链接也能查看

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爱护水资源》说课稿范文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爱护水资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化学》九年级上册(人教版)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教材主要介绍了水资源概况和水资源保护两部分内容。

水资源概况,一方面从储量上说明水的丰富,另一方面从可直接利用的淡水量上说明水的短缺,教材主要通过一些数据和图表来说明水资源情况,如利用几组对比数字突出我国大部分城市用水紧张的现状,意在强化学生的爱水、节水意识。

水资源保护是从节约用水和防治水污染两个角度谈的,同样阐述不多,以图、表代文字。这里只给学生关于节水和水污染问题的最基本、最主要的概念和思想,具体的内容留待学生在课内外的一些活动中自己去寻求、获得。本课题后的调查与研究和习题就是在引导学生进行这类活动。这样既体现了本课题最基本的教育目的,又给教师的发挥和学生的探索留下了较大的发展空间。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世界和我国的水资源状况,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和危害。

(2) 认识保护水资源的重大意义,明确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

(3) 初步学会写调查报告,围绕课题制作学生作品。

过程与方法:

通过调查采访、查阅文献、网上搜索等方法,收集有关水资源及其利用、保护等信息;对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提炼和归纳。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学习用辩证的方法看待水资源的丰富和有限。

(2)在学习活动中增强团结、协作的合作意识,以及关心社会、为社会做贡献的社会责任感。

(3)认识网络资源在学习中的作用。

3、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保护水资源的重大意义

二、学情分析

山区农村的水资源比较丰富,水的污染程度也比较轻微,学生对水资源的缺乏和水的污染缺少感性认识;学生爱好电脑也喜欢上网,但只会在网上游戏而不知道如何利用网络来学习。

三、教法和学法

为了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本节课要在网络教室里进行。

教师通过展示多媒体素材创设教学情景,制作网络课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设置学生任务来驱动教学目标的实现。学生采用自主性学习、协作性学习、探究性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方法。

四、教学准备

1.教师:收集多媒体素材,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自主分成小组,对学校、家乡的水资源现状、使用以及污染程度进行调查。

五、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

(1)运用多媒体展示一组《美丽水景图》,通过欣赏大自然水体的美丽,让学生感受到是水把大自然打扮得绚丽多彩,水是人类不可缺少的好朋友,从而产生热爱祖国山水的感情。

(2)播放一段《走访环保专家》的录像资料,让学生初步了解到我国水资源的缺乏以及水资源的污染和浪费,激发起学生的水危机意识。

(3)出示“国家节水标志”图,引导学生先思考,再通过网络搜索,查出“国家节水标志”图的准确含义,让学生初步体验网络在学习中的作用。

2、自主学习:

(1)打开课件,点击“学习目标”。

(2)在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课件,围绕学习目标进行自主性学习。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需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精神,是教学所探索的核心

为了突出本课的重点,我在课件中收集了丰富的文字材料和录像资料,设置了几个优秀的有关《水资源保护》网站的链接,学生能方便的点击相关链接查看具体内容,通过查看这些内容,能深刻的认识到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从而也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难点。山区的信息比较闭塞,好在今年国家给我们配备了远程教育资源卫星接收系统,从此我们山里的孩子也能享受到外面优秀的教育资源了,《校园主页》上有《湖北教育网台》和中央电教馆的《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的链接,学生点击这些链接也能查看

初中九年级化学说课稿:氧气的制法


一、教材分析和教材处理;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空气 氧是初中化学重点内容之一,也是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一个新课,它对以后学习化学知识和学习化学的兴趣,有着重要的影响。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的化学知识,讲好这部分知识,对今后学习化学知识有着重要意义,对于学习化学基础知识的重要性质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1、 教学目的
知识目的:掌握实验室制氧气的药品、反应原理、仪器装置、收集方法、验满、检验及操作注意事项。了解工业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了解催化剂、催化作用的概念。理解分解反应的概念及应用。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通过阅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归纳总结问题能力.
德育目标:通过氧气的制法的性质,对学生进行量变能引起质变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激性,使学生乐学、好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 重点和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教学难点:对催化剂、催化作用的理解。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目标的达成,需要优选一定的教学方法,本着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的原则。本节课采用了复习、归纳、阅读、讲解、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多种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提高学生的素质。
教学手段:本节课设计投影机辅助教学,利用有利的条件使学生充满乐趣,并且把知识具体化、形象化,这样既体现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又突破教学难点。
二、教学程序
1、新课导入:
空气中按体积计算氧气占21%,工业上就是利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资源——空气制取氧气的。那么医院用的氧气是不是利用空气制取的呢?如果不是化学实验室里是怎么样把氧气制取出来的呢?又是怎么样收集的呢?设置这些问题是为同学们创造探索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性趣。这样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汾当中被老师带入了新课的教学内容。
2、新课讲解:
为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安排学生阅读课体第17页,氧气的工业制法。来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通过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归纳、概括、总结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验氯酸钾加热制取氧气的速度,说明制取氧气的速度慢,时间太长。加热二氧化锰又说明受热不产生氧气,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就可以在较短的时间里制取氧气。而且二氧化锰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说明了二氧化锰的作用。导出了二氧化锰是催化剂这一重要的概念。让同学们总结回答。这样增加了对综合知识的的应用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通过氧气制法的演示实验,使学生掌握了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便能灵活运用这一知识来制取一些气体,并运用这些知识在科学生产中的重要意义。向学生简单扼要的介绍氧气的应用,使学生知道一些氧气的化学知识,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加深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建设家园的教育。
3、归纳总结: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要给学生充分表现自已的机会。因此在本节课前及课程教学完成之后,让学生自已来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
4、反馈练习:
为了解教学目标是否达成,设计了一些富有启发性的习题。而且变化比较灵活,来激发学生的性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5、板书设计:
一个好的板书,可以使人一目了然,清晰易懂。因此,本课我采用了知识网络式板书,使学生形成自已的知识体系,使学生掌握知识更加系统。

初中九年级化学说课稿:《环境保护》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安排在第一册课本知识学完后讲授。本节教学内容是对课本中出现的空气污染、水污染、白色污染以及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空洞等环境问题的总结,是一节归纳复习课。

环境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近年来中考的热点考点之一。在教材中,环境问题倍受关注,出现频率较高,但知识点较分散。本节课不但对整册书有关环境知识进行了归纳总结,并且对相关知识加以扩展,讲授过程中注重中考热点问题的渗透,使学生学习目标更明确,更轻松,做到有的放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环境问题有个整体认识,使知识更加全面、系统。

教师在认真研究、分析教材后确定小组活动内容——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居室污染、本地环境状况调查,供学生选择。这样做可使全体学生都动起来,让其“有事能做”,“有事可做”,“有事愿做”。

环境问题贯穿整个中学化学的学习,知识内容可发展、适用年级可扩大。高中化学教材中涉及环境保护知识的内容不少,例如:高二教材氮族元素这章中介绍了“汽车尾气”中氮氧化合物的污染,在学了有机物的初步知识后介绍了“合成洗涤剂”对水体的污染,以及“白色污染”等。初三学生马上就要进入高中学习,高中学生可在此基础上继续探索、扩展研究。他们可以在学习了更多的化学知识后,对环境问题的有更多的、更深的了解。也就是说,初中对环境问题有个整体认识,可以为高中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也就是说本节课起到的是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学生学习化学已有了半年的时间,对于环境问题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懂得了学习化学的任务之一,就是解决环境问题。但掌握的知识零散,对知识缺乏整体认识,缺乏理论和实际联系的能力。因为学生的学习任务重,无时间参加一些有关环保方面的活动,可以鼓励学生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做起,比如维护校园环境卫生等。针对学生合作意识较缺乏的现状,在讲课前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分别进行调查研究、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并将本小组的学习成果以网页作品的方式呈现给大家,这一过程将培养学生组织活动、协作学习、与人交流、沟通等社会实践能力。

本节的教学要求不高,难度也不大,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自行设计活动形式。活动的宗旨是使每个学生都动起来,在教学中要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参与,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和启发,提高环境意识。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⒈了解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及危害性;了解防治环境污染的初步知识。

⒉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增强环境保护意识。使学生明白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解决环境问题的途径。

能力目标:

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科研意识,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等。

⒉培养学生组织活动、协作学习、与人交流、沟通等社会实践能力。

⒊学会资料的收集、整理,培养学生从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将知识加工整合用于实践的能力。

4.将成果以网页的形式制作出来,使学生有较强的成就感,从而增强学生在学习上的主动性和自信心。

德育目标:

通过正确认识环境和环境问题,体会化学在美化改善人们生活的同时,也会带来负面效应,认识到事物具有两面性,使学生认识到人类的行为与环境和谐的必要性,激励他们保护家园,积极投身环保,树立主人翁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居室污染、白色污染以及社会观注的热点环境问题的来源、危害与防治,本地环境状况的调查分析。

难点:课前资料的收集与整理、网页的制作。

课时安排:1课时

五、学法的确定

各小组根据选定的活动内容,主要从污染来源、危害、和防治三方面收集有关文字、图片、视频、图表等资料。在活动中会搜集到大量的资料和学习一些相关的知识,但这些知识是零散的、无序的。在老师的指导下对这些知识、资料进行认真地、细致地梳理,通过组内协作学习的方式,达到使认知系统化、有序化的目的和宗旨。

六、教学方法的确定

旧的、传统的学习观认为,学习发生与否取决于教师的教授,学习的过程就是教师呈现、组织和传递知识的过程,学生的任务就是像“海绵”一样地尽可能多地吸收教师传授的知识。当前的教育理念,则倾向于将学习看成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学习是一个主动的、有目标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断转化和修正教师所提供的信息,然后以一种具有个人特点的,有意义的方式来建构新知识,由于学生担负这一责任的意愿和能力会有所不同,需要教师给予一定的帮助。

根据这一教育理念,教学过程中采用:“师生共同探究式”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中,师与生的关系是平等的。具体指在教师的指导和安排下,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一小组针对某一主题开展调查研究、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并将本小组的学习成果以网页作品的方式呈现给大家,也就是说本节课中教师的“教”,主要是在课外,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留给了学生才华展现的机会,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七、教学过程设计

1.设置问题,引入课题

通过五幅画面的对比,提出问题:四幅画面给我们的感觉有何不同?为何有如此大的差异?什么原因造成的?由学生思考回答,引出环境污染这个课题。

2.学生讨论回答

什么是环境污染?环境污染的类型有哪些?这些污染对人类的危害是什么?造成这些污染的原因是什么?哪些污染对我们生活影响?有什么解决方法?我们身边有哪些环境污染?我们自身应该如何去做?

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知识,结合课前通过查阅资料获取的知识各抒己见,讨论得出每小组自己的观点。

⒊教师归纳、总结、讲解

教师在学生的讨论过程要注意进行适当的引导和启发。讨论性发言结束后,对同学这次活动中的关键问题进行评价和总结。然后按大气污染→酸雨→臭氧层→温室效应→水污染→土壤污染→居室污染→白色污染→绿色化学的顺序对学生查阅的知识、讨论的结果进行归纳总结、讲解。

在教学过程中,肯定学生的成果,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参与,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和启发,提高环境意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身边的环境保护活动,从自身做起,从每一件小事,每一个细节做起。

⒋布置作业

(1)必做题:a、每个同学通过查阅资料找出一个有关环境污染的典型社会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办法。

b、每个同学找出三到五个有关环境问题的题目,并做出相应的答案。

(2)探索题:今天我们研究了有关环境污染的知识,还有很多方面我们没有涉及到,请通过各种途径,观察身边的现象,以“环境和我们的生活”或“邢台环境现状分析”为主题写一篇小论文。

其中探索题为学有余力的学生而准备,可以在课外兴趣小组中交流,或在黑板报中登载,旨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

八、板书设计

初中九年级化学《氧气的性质和用途》说课稿范文


一、教材分析
从知识结构来说:空气对学生来说是一种非常熟悉的气体,教材选择了空气作为初中化学中接触物质知识的开端,不仅承接了小学对空气知识的介绍,更重要的是它与人类的生活关系最为密切,是人类不可离开的天然物质。通过对它的认识和了解,可以比较顺利地引导学生进入化学世界来探索物质的奥秘。而且,选择以空气为主题,开始这一单元的教学活动,是符合“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进行科学教育”的原则的。
从能力培养来说:从看图了解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开始,到做仿照实验来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再到看图片认识空气的主要用途和保护空气,可以说教材深入浅出,为以后的学习提供一个合理的思维方式。
从感情培养来说:通过本课题的学习,使学生又一次认识到生活中的自然科学知识,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二、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两年的学习,对自然科学的学习已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和方法基础,可以开始尝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分析能力,但是现时的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调控能力还不够,学习过程中还需要教师的严格要求。
初中生的思维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得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当然在此过程仍需要以一些感性认识作为依托,可以借助实验或多媒体电教手段,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理解和掌握。因此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和调动好学生的积极性,不断提供动脑的问题情景,提供动手的练习机会,让每个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是上好本课题的关键。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区分一些常见的纯净物和混合物。
2、情感目标
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的危害,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养成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3、技能目标
初步学习科学实验的方法,进行观察、记录,并初步学习分析实验现象。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空气的组成、各成分的用途,并认识空气污染的危害。
难点:如何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初步学习分析实验现象的方法。
五、学法指导
1、收集有关材料,对有关知识有初步了解。
2、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观察实验现象,学会如何观察、描述实验现象,并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六、教学方法的确定
学生对空气已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因此内容的安排既不能与小学自然课中的知识重复,又应以此为基础。本课题包含了三部分,即“空气由什么组成的”、“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保护空气”。这三部分内容相互密切联系,并逐步深入。
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用途)

保护空气(污染与保护)
总的来说,本课题教学是很容易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
所以,本节课题采用自主学习和实验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1、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可以讲故事的形式引出主题,并以仿照实验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2、让学生事先收集资料和图片,并根据收集的资料归纳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用途。
3、让学生收集有关空气污染的照片、漫画、短文等资料,完成有关空气污染的调查报告,并通过广播、电视、报纸收集本地的空气质量日报,绘制图表。
我把本课题分为两节课,下面主要讲述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
→ → →
→ → →

七、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内容:出示拉瓦锡的照片以及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所用装置的图片,并讲述拉瓦锡发现空气组成的故事。
提出问题:拉瓦锡在实验过程中是如何发现气体减少1/5的?
2、通过抢答,巩固旧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同时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内容:仿照这个实验的原则,我们也来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展示实验所需的仪器,并组织学生抢答下列问题:
(1)、有关仪器的(2)、集气瓶中有物质吗?
(3)、谁能说出空气的成分有哪些?
要求学生按教材中图2-3连接装置并实验,适时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3、让学生在观察与讨论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中培养科学观察、规范表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树立实事求是、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
内容:你在实验过程中看到了什么现象?你能分析原因吗?请把看到的现象及你的分析与同组的同学交流一下。引导学生从两方面来分析:
(1)、实验成功,描述现象;
(2)、实验失败,寻找原因。
小结:由于红磷燃烧消耗瓶内的氧气,导致集气瓶内的气压减小,因而水倒流。
4、对实验现象作进一步的分析、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讨论与思考下列问题
(1)、该实验装置中,如果烧杯中的水足量,请问水会充满整个集气瓶吗?为什么?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2)、根据拉瓦锡的研究结果,氧气约占1/5,如果实验时集气瓶中的水面小于1/5,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第一个问题的结果:不会,因为空气中含有不能支持燃烧的气体存在。
第二个问题的结果:水面上升不满1/5的原因有:①装置漏气或红磷不足等;②当氧气含量低时,红磷不能继续燃烧。
5、引导学生对所获得的事实与证据进行归纳,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规范表达能力。
在上述探究活动的基础上,阅读教材有关内容,师生共同归纳空气的主要成分:由与红磷反应的气体(氧气)和与红磷不反应的气体(氮气)组成。
6、让学生学会运用比较的方法,通过比较,可清晰地掌握概念。
比较:氮气、二氧化碳、红磷、空气、河水、矿泉水等物质,哪些是混合物,哪些是纯净物?
小结:空气是由多种成分组成,这样的物质叫做混合物。而氧气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它属于纯净物。
7、作业:完成课本有关练习。


板书设计
课题1 空气
(第一课时)
一、空气的组成
1、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现象:集气瓶中有大量的白烟产生,并放出热量,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倒流到集气瓶中,并上升至约1/5的地方。
(2)文字表达式:红磷+氧气 → 五氧化二磷
(3)小结:
名称 氮气 氧气 稀有气体 二氧化碳 其他气体和杂质
化学式 N2 O2 CO2
体积分数 78% 21% 0.94% 0.03% 0.03%
2、混合物与纯净物(2)、集气瓶中有物质吗?
(3)、谁能说出空气的成分有哪些?
要求学生按教材中图2-3连接装置并实验,适时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3、让学生在观察与讨论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中培养科学观察、规范表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树立实事求是、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
内容:你在实验过程中看到了什么现象?你能分析原因吗?请把看到的现象及你的分析与同组的同学交流一下。引导学生从两方面来分析:
(1)、实验成功,描述现象;
(2)、实验失败,寻找原因。
小结:由于红磷燃烧消耗瓶内的氧气,导致集气瓶内的气压减小,因而水倒流。
4、对实验现象作进一步的分析、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讨论与思考下列问题
(1)、该实验装置中,如果烧杯中的水足量,请问水会充满整个集气瓶吗?为什么?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2)、根据拉瓦锡的研究结果,氧气约占1/5,如果实验时集气瓶中的水面小于1/5,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第一个问题的结果:不会,因为空气中含有不能支持燃烧的气体存在。
第二个问题的结果:水面上升不满1/5的原因有:①装置漏气或红磷不足等;②当氧气含量低时,红磷不能继续燃烧。
5、引导学生对所获得的事实与证据进行归纳,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规范表达能力。
在上述探究活动的基础上,阅读教材有关内容,师生共同归纳空气的主要成分:由与红磷反应的气体(氧气)和与红磷不反应的气体(氮气)组成。
6、让学生学会运用比较的方法,通过比较,可清晰地掌握概念。
比较:氮气、二氧化碳、红磷、空气、河水、矿泉水等物质,哪些是混合物,哪些是纯净物?
小结:空气是由多种成分组成,这样的物质叫做混合物。而氧气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它属于纯净物。
7、作业:完成课本有关练习。


板书设计
课题1 空气
(第一课时)
一、空气的组成
1、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现象:集气瓶中有大量的白烟产生,并放出热量,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倒流到集气瓶中,并上升至约1/5的地方。
(2)文字表达式:红磷+氧气 → 五氧化二磷
(3)小结:
名称 氮气 氧气 稀有气体 二氧化碳 其他气体和杂质
化学式 N2 O2 CO2
体积分数 78% 21% 0.94% 0.03% 0.03%
2、混合物与纯净物

感谢您拜读范文资讯网教案频道的“初中九年级化学《空气》说课稿范文”一文,希望“初中九年级化学《空气》说课稿范文”能解决您的教案需求,同时,Fwr816.com还为您精选准备的九年级化学优秀说课稿专题!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