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范文大全 > 教学设计数学范文3000字 > 导航 >

教学设计数学范文3000字

教学设计数学范文3000字

这篇《大班数学教案范文:按群计数》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活动目标

1、学习1—20按群计数,两个两个数;

2、建立数群概念。

活动准备

教师演示板一套,幼儿人手一套学具。

活动过程

一、 活动导入:

教师和幼儿玩数单双数的游戏,从1到10,再到20。

二、 活动组织:

1、请小朋友在插板上的第一行插上两个红棋子,再插两个黄棋子,两个蓝棋子,两个绿棋子, 2个黑棋子,一共10个棋子。

2、教师提问:

一共插了几种颜色的棋子?每种颜色共有几个棋子?数一数一共有多少棋子?

先让幼儿按个数数,再按颜色数——2、4、6、8、10。

3、请幼儿照第一行的样子插同样的棋子,同时说出12个棋子,14个棋子,16个棋子,18个棋子,20个棋子。

4、请幼儿说说怎么数速度快?为什么?

教师和幼儿一起进行两个两个数的练习,让幼儿借助颜色的区别进一步感知双数递进的规律。

5、游戏“听声音拿棋子。”

教师拍一下手,请小朋友拿掉2个棋子,同时让幼儿练习两个两个数,直至把棋子全部拿掉。

活动结束

收回插板。

活动延伸,户外体育活动的报数游戏,数字表的点数游戏。

查看全文>>>

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发展,范文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范文可以帮助我们自身的写作,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小编特地花时间为你收集并编辑了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模板范文1500字精选,希望能帮助到你的学习和工作!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模板范文(篇1)

设计说明

本课时主要复习“图形与几何”领域中的线与角这部分知识。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的理念,在教学设计上有如下特点:

1.谈话激趣,引导自学。

上课伊始,通过谈话,引导学生回顾学过的有关线与角的知识,使学生在构建知识网络的过程中,对本册书所学的“图形与几何”领域中的线与角这部分内容有一个完整的了解。

2.讨论练习,深化理解。

教学中,结合典型习题,通过讨论、练习,深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直线、射线、线段的联系及区别、线与线之间的位置关系及角的相关知识。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回顾,构建知识网络

(1)谈话导入。

师:本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图形与几何”领域中线与角的内容。

(2)归纳、整理。

①在这一环节中,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②学生独立反思、回顾整理,然后小组展示交流。

③汇报交流,师引导归纳,构建知识网络。

线与角

设计意图:在引导学生复习、回顾相关知识内容的基础上,利用课件指导学生进行知识网络的构建,使学生对所复习的内容有一个比较系统的了解。

⊙分类复习

1.结合典型习题,复习线的种类。

(课件出示)

(1)说一说下面各图的名称及特点。

(2)指名回答。

2.结合典型习题,复习线与线之间的位置关系。(课件出示)

(1)复习直线间的相互平行关系。

过点a分别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先弄清画法,再结合学生的回答,课件完成画图)

(2)复习直线间的相互垂直关系。

过点a分别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结合学生的回答,课件完成画图。提醒学生注意写垂直符号)

3.结合典型习题,复习角的分类、度量和画法。

(课件出示)

师:图中有几个锐角、几个钝角、几个平角和几个周角?(锐角:2个,钝角:2个,平角:4个,周角:1个)

师:怎样测量∠1的度数?

(引导学生说出角的测量方法)

师:如果∠1=60°,∠2、∠3和∠4各为多少度?为什么?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经历整理与复习的过程,使学生对线与角有更深刻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会正确地画出指定度数的角,会量指定角的度数,会正确地画出已

查看全文>>>

活动目标:

1.学习将物品按用途分类。

2.根据物品的共同特征设计标记。

3.仔活动中学习,能够有条理的对物品进行收拾和整理。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ppt图片、幼儿之前要有按标记分类的知识积累、黑色水笔、白纸。

活动过程:

1.首先以圣诞节到了,帮助托板的小朋友整理收到的礼物为情景展开活动,出示图片,让幼儿知有 哪些礼物。

2.首先让幼儿自主分类(有的按形状、有的按颜色、有的按质量的软硬等等),并让幼儿说出为什么这样分。

3.以托班只有三个箱子为由,引导幼儿按物品的用途分三类,把那个问他们为什么这样分?(引导幼儿说出吃的、用的、玩的)

4.分好后,为了让托班的小朋友更容易的辨认箱子里的东西是什么,引导幼儿说出做标记,并在纸上画出来。

活动反思:

在这个活动中,我并没有用实物而是用的图片,因为出示得实物都是幼儿非常感兴趣的东西,会分散幼儿的注意力,课程就不容易继续下去了。教案来.自:采用图片的形式既能提起幼儿的兴趣,又不会分散幼儿的注意力。一节课的活动下来,总体上的还是不错的。老师的建议是:应该多加一些家具类的或者幼儿部常见的物品进行分类,这样加大了难度,拓展了幼儿的认知面,如果仅限于幼儿常见的物品的话,拓展的部分就无法显现。

查看全文>>>

【活动设计】 在运动会跳绳比赛的过程中,孩子们对跳绳计数的结果产生了分歧,原因在于跳绳计数方法不对,计数结果不准确,孩子们觉得不公平。《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5-6岁幼儿已能发现生活中的许多问题都可以用数学方法来解决,并从中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为抓住幼儿生活中出现的真问题,并以此作为支持幼儿学习和发展的契机,我们设计了这次活动。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 2、尝试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跳绳计数,学习正确计数。 3、能与同伴分享合作,协商解决遇到的问题。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来自幼儿真实生活的录像片段跳绳比赛争执瞬间,记录纸和笔。 经验准备:活动前请幼儿和家长一起搜集有关体育比赛的资料,观察了解各种比赛的过程和名次确定的方法;幼儿已有跳绳和跳绳计数的经验。

【重难点分析】 重点:通过实践,尝试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跳绳计数,在不断增强计数兴趣的过程中学习正确计数。准备运用实践体验法、讨论法与游戏法突破这一重点。 难点:能够发现生活中有许多问题都可以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准备运用启发提问法、活动延伸法突破。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观看录像,进行讨论。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段录像,请你们看一看,录像中发生了什么事情? 看完录像后提问: (1)录像中的小朋友因为什么事情发生了争执? (2)为什么会出现跳绳计数不清的问题? 2、第二遍录像(慢速播放),便于幼儿观察跳绳速度与计数速度的对应关系,分析现场计数时出现的问题。 提问: (1)为什么会出现跳绳计数不清?问题出在哪儿? (2)如果是你,会怎样为跳绳计数? 3、小组实践,集体分享:如何使跳绳计数更准确。 (1)幼儿分组活动,每组取一根跳绳。幼儿可以边实践,边商讨计数方法,并通过图画标记等形式记录跳绳计数的方法。 (2)集体分享 a、分享探索过程,如: 开始计数时你们遇到了哪些困难? 你们是怎样想出解决办法的? b、分享计数方法,如: 看跳绳小朋友跳动的脚计数; 看跳绳小朋友起伏的头计数; 看跳绳小朋友抡绳的双臂计数。 这几种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c、讨论计数注意事项,如: 跳与数要对应上; 踩绳或一脚跳过另一脚没跳过,不能计数;  

查看全文>>>

设计实习的开展能帮助实习生们更好地了解设计的工作内容,加强自身的工作能力。设计实习报告范文3000字是小编想跟大家分享的,欢迎大家浏览。

篇一:设计实习报告范文3000字

经过近半年的学习验收规范理论,我们从书本中汲取了无尽的知识!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深入到南通大小工地,受益匪浅!

工地是最好的课堂。在那里有我们学习不到的东西!至少我们会学的更加深刻,我们不再是简单的看到书本上抽象的图片。也不会在对一种型材在苦思冥想它的样式。在工地上,真是大饱眼福,书本上有的器材或是各种装饰建造材料都能看得到!这无疑可以加深我们的印象,对我们的学习会大有帮助!

既然是实践报告,我就该把我在工地上的所闻所见,还有学习到的东西写下来,供大家批评指正。

首先我们学习的是抹灰工程的验收规范。我就在工地上见到工人师傅在进行的抹灰。之前以为抹灰不过是将煞白的涂料抹在墙体上面的,在理论课堂上慢慢接触到真正的抹灰,开始以为不会这么复杂。直到我看见师傅们的操作后我就改变了自己的观点,抹灰不是简单的一层的涂抹。普通的房间是抹二层,比较正规的房子就会是三遍,或是更多。

它的内墙抹灰大体做法分为三层,即粗底涂,中涂与表涂。粗底涂、中涂的方式和用料与外墙基本相同,主要用来找平。但表涂做法在材料上是不一样的,室内表涂一般采用纸筋石灰粉面为原材料。它可以将墙面粉刷的相当平整。如果外观不符合主人的审美观,可以以此为基底,作为卷材类和涂料类饰面的基层。表涂的厚度控制在1~2mm之间,粉的太厚会干裂。

在工地上自然少不了会看到吊顶了。工地是公共场所的装修,吊顶以轻钢龙骨纸面石膏板为主。工地上的吊顶是悬吊式的在构造上由悬吊,骨架和饰面层组成。悬吊即吊杆,用于房顶与骨架层的连接。吊杆有各种型号,据是否上人而定。骨架层即轻钢龙骨骨架。轻钢龙骨具有防震,防火,隔热好,安装拆卸方便的特点,使装修工程实现了施工装配化。可根据设计做出不同式样的骨架,实现形式丰富的特点。轻钢龙骨有u形和c形之分,重量轻,大大减轻了顶棚自重,也减轻了建筑物的承载力。

饰面层是纸面石膏板。它是用自攻螺丝钉在轻钢龙骨上面的。自攻螺丝要做防锈处理。纸面石膏板的规格多是2400mm/1200/18mm。当纸面石膏板根据设计造型封顶以后,要用纸质胶带粘结拼接处,以防裂缝。再通过刮腻子的方式将纸面石膏板掩于下方,增加了装饰效果,有色泽。

主龙骨的间距在800mm

查看全文>>>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分类计数

活动目标:

1、 学习按图形的两个特征标记分类并正确记录其数量。

2、 培养幼儿用语言讲述操作结果的习惯。

活动准备:

图形拼图一幅,标记卡、数字卡若干,各种图形若干,数字印章,印泥、操作用纸若干。

活动过程:

一、集体教学活动

1、学习用两个特征标记对图形进行分类。以集体、个别、小组的形式,学习用两个标记卡记录三角形、长方形的不同点。

2、学习按标记记录数量幼儿一次按标记集体、分组操作记录相应图形的数量(用数字卡表示)。3、引导幼儿学习讲述操作结果要求幼儿看着标记图,说一说,图中有几个什么样的图形。

二、幼儿操作活动

1、分类游戏(幼儿分别取自己的图形卡片)看一看,说一说,你的图形是什么颜色的什么形状的。看教师出示标记图,图形特征与标记相符的幼儿,举起卡片站起来。送图形回家,要求图形必须符合门牌号。

2、记数活动看图按标记记录。学习记录后,说说这幅图里有几个什么样的图形。

查看全文>>>

许多教育者都有这样的感受,好的教学设计是教学成功的一半,教师在教学中合理设计,加上老师潜移默化的指导对教学成果有着重要的作用。现在教学理念教师教学如何使用教材教学,是对教师教学评价的依据之一,但不能否定教材的编排具有逻辑的意义,因此,如何内化学生成为自己的认识,是要教师在课堂中如何使用教法进行加工,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思想素材,使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最后概括为自己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训练,尤其是数学教学,更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设计合理的教学模式,结合有关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如何进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逐步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同时注意思维的敏捷和灵活,撇开事物的具体形象,抽取事物的本质属性,从而获取新的知识。

一、 设计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积极探究。这种教学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新的知识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的作用,从而挖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习惯和探索问题的能力。正如:我校一年级的数学老师在教“10以内数的组成”,她的教学是这样设计是“7的组成”,她的设计如下:

师:你们到过市场买过菜吗?

生:有着不同的回答。

师:你们都有爱吃鱼吗?(爱)。

师:很好。因为鱼含有丰富的钙、铁、蛋白质等,对我们身体有用的物质。

师:请同学们看上黑板,下面老师让大家来数一数黑板上的鱼(出示7条鱼的教具),谁来数一数黑板上老师挂了多少条鱼?

生: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7条)。

师:你能用算式来表示你是怎样数的吗?请同桌同学相互讨论写出你们的算式,看谁写得最多、最快。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生:学生通过思考交流,然后各自说出自己的算法

生:我把它看成3条鱼加上4 条鱼等于7条鱼,列式为:3+4=7 。

生:我把它看成2条鱼加上5条鱼等于7条鱼,列式为:2+5=7

生:我把它看成1条鱼加上6条鱼等于7条鱼,列式为:1+6=7

……

师:你们说的都对。

师:最后反馈小结 。

教师做到了:1、 在教学中既根据自己的实际,又联系学生实际,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注重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把数学与生活实际联在一起,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样的教学设计具有形象性,给学生极大的吸引,抓住了学生认识的特点,形成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学生很快就掌握了数“7”的合成,达到了预先教学

查看全文>>>

设计背景

为了提高幼儿的空间想象能力及认知能力而设计本课题。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引导幼儿进行上、中、下的空间方位辨识。

2、让幼儿理解符号的含义,按照符号的指示对简单的方位进行对应判断,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重点难点

进行手口一致的点数和计数活动,理解数量的对应关系。

活动准备

1、 红、黄、蓝三种颜色的杯子数个。

2、三层的杯架。

3、表示上、中、下的图示卡。

活动过程

一、 活动过程游戏导入

1、 组织幼儿安静。

2、 游戏:拍拍小手。(规则:教师说出上面、中间、下

面等方位词,请幼儿在相应的地方拍拍小手)

3、 小结游戏:你看,姚老师说中间,很多小朋友

就不知道怎么办了,这样好了,如果你们听到姚老师说中间,你们就拍拍自己的小肚子好吗?

4、 再次进行游戏,适当加快速度。

小结过渡:小三班的小朋友反应可真快!姚老师喜欢和你们一起玩!不过今天姚老师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请小朋友帮忙,我们来看看是什么?

二、 师生互动活动

(一)出示杯架

1、提问:这是什么?

2、谁能帮我数数看这个杯架共有几层?(指名幼儿

点数---教师指,幼儿集体点数)

3、姚老师觉得第几层第几层的叫有点太麻烦,我们直接把这个三层的杯架分为上面、中间、下面。

4、指名幼儿指出上面、中间、下面。

(二)、1、杯架是用来做什么的?(要求幼儿用完整的一句话回答)

2、师:姚老师刚买回了一些新的杯子,正愁没有地方放呢,现在好了,可以把它们放在这。你们看,这些杯子都有些什么颜色?(红色、黄色、蓝色)

3、谁能把这些杯子按颜色分开,然后把同一种颜色放在杯架的同一层上?

4、教师示范放一种颜色的杯子。

5、指名幼儿摆放并说说自己把杯子放在哪。(用上面、中间、下面表述)

6、指名幼儿用:x色的杯子放在上面(中间、下面)。

三、布题

师:我们的杯子摆好了,姚老师要请你们去数一数杯架的上面、中间、下面的杯子各有几个。

1、 出示符号,提问:这个符号叫什么?

2、 出示三层的表格。师:等会儿这个跑到表

格的上面(中间、下面),你们就去数杯架上面(中间、下面)的杯子。

3、 教师分别出示表示上、中、下的图示卡,请幼儿根

据图示卡的指示去点数杯子

小结谈话:小朋友们数得真好!我们不但要学会数数,(.来

查看全文>>>

活动设计背景

幼儿大班的孩子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数数的能力,但还没有两个、两个数或者五个、五个数的等按群计数的能力,因此我设计了这节数学主题活动课《按群计数》,以提高幼儿的数数能力。

活动目标

1、学习120按群计数,两个两个数。

2、建立数群概念。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会两个两个 的数数

难点:1020之间两个两个的数数

活动准备

教师演示板一套,幼儿人手一套学具。

活动过程

一、开始环节

教师和幼儿玩数单双数的游戏,从1到10,再到20。

二、基本环节

1、请小朋友在插板上的第一行插上两个红棋子,再插两个黄棋子,两个蓝棋子,两个绿棋子, 2个黑棋子,一共10个棋子。

2、教师提问:

一共插了几种颜色的棋子?每种颜色共有几个棋子?(:.)数一数一共有多少棋子?先让幼儿按个数数,再按颜色数2、4、6、8、10。

3、请幼儿照第一行的样子插同样的棋子,同时说出12个棋子,14个棋子,16个棋子,18个棋子,20个棋子。

4、请幼儿说说怎么数速度快?为什么?

教师和幼儿一起进行两个两个数的练习,让幼儿借助颜色的区别进一步感知双数递进的规律。

5、游戏听声音拿棋子。

教师拍一下手,请小朋友拿掉2个棋子,同时让幼儿练习两个两个数,直至把棋子全部拿掉。

三、结束环节

收回插板。

活动延伸,户外体育活动的报数游戏,数字表的点数游戏。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幼儿对两个两个数数的理念理解的不是很透彻,个别幼儿还不能独立数数,教师应该在设计几个游戏环节,训练幼儿掌握两个两个数数的技能。

查看全文>>>

小学设计方案(一)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实际的观察、比较,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并体验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

2. 在活动体验中学会观察方法,积累观察经验,发展数学思考,养成良好的合作、交流的习惯。

二、制定依据:

1. 内容分析

教材通过对生活中常见的一些长方体形状物体的观察,引导学生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在观察活动中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最多只能看到长方体的三个面。练习活动中,通过对正方体的观察,体会到正方体的每个面的形状都是正方形,通过对拼搭后的物体的观察,感受视图的形状是随着观察角度而变化的,为下一段的学习作好铺垫。

2.学生实际

二年级时,学生已接触过从物体的前、后、左、右等不同位置观察物体,初步掌握了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但三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弱,要由只关注物体的一个面发展到同时观察两个面、三个面,还具有一定的难度。在表述自己的观察方法或结果时也会出现叙述不清的状况。

三、教学过程设计

时间

教学环节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

6---7分钟

一、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1、出示图书箱,引导学生:从你的位置观察,你能看到什么?

2、让学生在盒子上指认

3、指名介绍

活动一: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1、观察图书箱,说说在自己的位置上能看到的,随机认识它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2、找找自己带的盒子(长方体形状)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3.交流中感悟“正面”的不同含义

以学生熟悉的图书箱为观察对象,在看、说、指等一系列活动中,调动多种感官,协同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并初步感受到因为观察的位置或角度不同,看到的面的个数也是不同的。

25

分钟

二、在不同的位置观察长方体形状的盒子,体会观察结果的不同

1、布置观察任务,

明确观察要求,

指导观察方法,

2、教师巡视,注意收集不同的资源

3、组织交流与评价

随机引发思考:从一个位置观察,最多能看到长方体的几个面

4、引导小结

活动二、从不同位置观察盒子,体会观察结果的不同

1、学生观察,记录观察结果

2、交流观察结果,检验观察方法。

3、感悟小结

这个大问题的设计是在学生前一次的初步观察体悟的基础上提出的,这样,每个学生都有独立观察,解决问题的时间与空间,而不同层次

查看全文>>>

教学设计数学范文3000字

范文资讯网教学设计数学范文3000字栏目为大家整理教学设计数学范文3000字、2024教学设计数学范文3000字开头、教学设计数学范文3000字大全等。欢迎阅览,希望为大家提供帮助。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