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范文大全 > 长征观后感作文 > 导航 >

长征观后感作文

这篇文章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来解读了“长征观后感作文”,作文是让思想以文字为载体传递下去的过程,透过写作我们可以看到世界在变化而我们也在改变。如果我们的写作词汇量不丰富,写作就会容易“卡住”,我们从那些方面可以看出作文是否优秀呢?

长征观后感作文(篇1)

今天(11月3日)20点43分,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出一声长啸,火光映红了天空。长征五号起飞引发的大地震动,传到数公里之外。

随后,长征五号运载火箭与其托举的远征二号上面级成功分离,上面级继续将实践十七号卫星送往预定轨道。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抓总研制的长征五号运载火箭首次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长征五号作为我国运载火箭升级换代的里程碑工程,是我国全新研制的一型大推力、高可靠、无毒无污染新一代运载火箭,也是我国起飞规模最大、运载能力最大、技术跨度最大的一型运载火箭,总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长征五号首次飞行任务的圆满成功,使我国运载火箭的规模实现了从中型到大型的跨越,进入空间能力提升了两倍多。我国成为包括美国和俄罗斯在内的世界主流火箭阵营的一员。

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的研制成功,带动了整个研制平台和产业链的更新,对构建我国新一代无毒、无污染运载火箭的型谱发挥了牵引和辐射作用,使中国运载火箭的整体技术水平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是我国由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重要标志。

长征观后感作文(篇2)

11月3日,我国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基地成功发射。卫华起重助力长征七号成功发射后再次“大显身手”。

卫华集团自主研发的防摇摆起重机,高精度完成长征五号在厂房内的搬运、翻转、检测和测试,在火箭发射任务中做出了突出贡献,展示了集团雄厚的技术实力。

卫华集团党委书记韩宪保受邀到文昌发射中心现场观看。韩宪保表示,航天事业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卫华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卫华集团是文昌等国内四大卫星发射基地指定装备承制单位,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防摇摆技术。起重设备长期服务航天航空工程。曾助力神舟系列飞船、天宫一号、二号,长征七号、嫦娥三号成功飞天。

长征五号系列运载火箭(long march 5,cz-5),又称为“大火箭”、“冰箭”,是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的新一代运载火箭中芯级直径为5米的火箭系列,运载能力达到近地轨道25吨,地球同步转移轨道14吨,是中国航天史的一

查看全文>>>

《我的长征》观后感作文

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中国工农红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不畏艰险、不怕牺牲、拼搏团结、前赴后继的英雄气概,在中国革命史上谱写了一篇光辉的史诗,树立起一座无与伦比的伟大丰碑!

最近为结合纪念红军抗战胜利70周年主题教育工作,我们学校五年级组开展了观看红军长征的影片的活动,去衡山电影院观看了《我的长征》这部影片,看完后其中的“强渡大渡河”一段令我感触很深。

“强渡大渡河”是长征中一次著名的战斗。大渡河是岷江的一条大支流,由于位于高山峡谷间,高原雪水奔腾咆哮,飞泻而下,观之惊心动魄。红军就是凭他们的智慧,把蒋介石要让他们成“石达开第二”的梦想彻底破灭了。在这次战役中,出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战士,其中,电影的主人公王瑞的姐夫令我十分敬佩。

火力布置好了,剩下的问题还是渡河。因一只船装不了多少人,必须组织一支强悍的渡河奋勇队。王瑞的姐夫就是这17名突击队的一员。他毫不犹豫地接受了这个艰巨而又光荣的任务。十分可惜的是,他在强渡过程不小心被敌人罪恶的子弹射中了,为了让队伍尽快赶到对岸,为了革命的胜利,当队友想来拉起他的时候,他毅然松开了抓住铁链的双手……此情此景,令我感慨万分。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啊!在红军的队伍中,像这样勇敢,这样把自己的生死完全抛于脑后的战士还有很多很多。也就是他们,红军的队伍才如此庞大,也就是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创造了无数的奇迹,使红军无往不胜!与那些胆小如鼠、贪生怕死的国民党士兵相比,国民党自然不堪一击。大渡河的急流是汹涌无情的,而河对岸敌人的枪弹更是疯狂而残忍的。怀着解放全中国这一坚定革命信念的17个红军战士,一个挨着一个、义无返顾地上了那摇晃不定的小船,枪弹在战士的耳边呼啸,河水在身边咆哮,一个个充满生机的生命被罪恶的枪弹夺去……我的耳边响起毛主席那深沉而响亮的话语:“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一种为实现全中国人民的解放而愿献出自己的一切甚至生命的信念的光辉,使我思想的灵魂又一次得到升华!

尽管历史总是在我们不知不觉中轻轻地来,又在我们不经意间轻轻走过,但烙在中华儿女灵魂深处的“长征精神”,已成为中国革命胜利中一部惊天地、泣鬼神的史诗!和平年代的我们,不会经历硝烟弥漫的战火,但那光辉的信念,必将感召着我们,为中华崛起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查看全文>>>

篇一:《长征》观后感

《长征》观后感

看了《长征》这部电影,会让之前独断专行的人们明白集思广益的重要性,会让之前迷茫无措的人们明白信仰的重要性,会让那些遇挫而退的人们明白遇挫而进的重要性,会让之前半途而废的人们明白持之以恒的重要性。或许你会问为什么?那么就让我们重温《长征》的场景,为你解惑吧。

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红军被迫进行战略性转移。但由于李德等三人团认为毛泽东那个在山沟里出来的人并不懂得马列主义所以没有发言权,也不接受毛泽东的军事建议,也没有结合当时的具体情况而做出错误的军事指挥,让红军在湘江战役中由原来的八万之众仅剩三万余人。如果那时李德等三人团肯集思广益,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不独断专行,那或许可以避免五万左右的红军白白牺牲鲜活的生命,造成伤亡惨重的局面,让血流成河的印象深刻在我们的脑海,也不会造成士气低迷,红军疲惫不堪的局面。要想避免类似的悲剧再次上演,我们要学会集思广益,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从中获取更好地解决方法。集思广益可以让你做出更好地选择,更好地收获丰硕的果实,离成功更近一点,让事情变得更加的顺利与美满。

让人印象深刻的那一幕是在湘江血战的场景。一位疲惫不堪、战血染襟的红军战士背靠在沙包前,抬头缓缓地睁开眼睛,在等待着一个时机——让敌军离自己更近些,然后趁机拉起捆绑在自己身上的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然而只有拉手榴弹的镜头,却没有爆炸的镜头,这也让人们陷入了深思。是什么让他们死守最后一道防线,坚决完成党中央的任务?是什么让他们放下心底里最深最柔软的牵挂——家人?是什么让他们选择与敌人同归于尽时却没有丝毫的犹豫?是什么呢?或许是他们热衷于革命事业并为此时刻做好为革命献身的准备了;或许

是他们深刻地明白与了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明白时代赋予他们的使命;又或许他们也向往着美好幸福的未来并为此坚持不懈的奋斗,让后来的孩子们能够生活在幸福和平的时代;又或许……这又何尝不是我们苦苦所追求的信仰呢。信仰是一个人的精神内核,是支撑人继续走下走的动力源泉,是他们追求光明与自由的源动力,是他们为革命献身的热忱之源,也为现代的人们诠释了什么是铮铮铁骨,也真正地诠释了何为中国人的脊梁。

飞夺泸定桥,那个惊人的壮举又何尝不让人动容呢?占领泸定桥,是个易守难攻的任务,但红军还是毫不犹豫地坚持完成这项艰巨而又困难的任务。那一位战士倒下又一位战士替补,不停倒下又不

查看全文>>>

长征是一部革命影片,为了记录新中国成立60周年,拍了这部片子。整部影片主要讲述了红军长征时发生的事情,像过草地,飞夺泸定桥等。

看啊,现在播出的正是红军夺桥时惊险悲壮的局面:为了能够在预定时间内到达泸定桥,战士们的鞋都走破了。夺桥时,无论这个“天险”是多么的可怕,战士们都奋勇向前,没有退缩,经过战士们的努力,泸定桥终于被毛主席踩在了脚下。这木板,这铁索,都染上各位战士的鲜血啊!

像红军那样不怕困难的人还有很多,比如张海迪下身瘫痪而自学成才;贝多芬双耳失聪,却写出《命运交响曲》等世界名曲;李时珍遍尝百草写《本草纲目》;美著名社会活动家海伦·凯勒盲、聋、哑,但她克服重重困难,学会说话,读完大学,掌握五种文字等,这些伟人的成就哪个不是历经磨难才创造出来的。

对于我来说,难题就是困难,那么我就要解决难题,努力地去克服困难。不是有一句话叫“困难像弹簧,你弱它就强,你强它就弱”吗?如果你越去挑战它,努力去克服它,那么困难对你来说,根本不是一回事儿。但如果你退缩了,困难在你眼里,就像巨人般,怎么也推不倒,打不败。

[影片《长征》观后感] 查看全文>>>

电影长征组歌观后感 暑假里,妈妈所在的部队观看了一场纪念红军长征的电影《长征组歌》,第1版权所有,工作者共同的天地!妈妈为了让我受教育,也带我去观看了。听妈妈说,这是当年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为纪念红军长征的演出,后来拍成了电影。我看完后深受教育。 那是一场震撼我心灵的电影。大幕拉起,音乐响起,我被电影里的情节深深吸引。“红旗飘军号响/子弟兵别故乡/男女老少来相送/热泪沾衣叙情长/紧紧握住红军的手/亲人何时返故乡”这动人的歌曲和银幕上感人的场面,把我带到了战火纷飞的战场,我不由得想起了妈妈部队的一位退休的红军爷爷给我讲的故事。当年,这位红军爷爷的家乡是红军和地方军阀拉锯战的交界处,为躲避白匪军的搜捕,红军爷爷跟着已是红军战士的堂叔参加了红军,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那年红军爷爷还是个"伢子",这一走就再也没回过老家。 “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这歌声表达了红军坚强的意志。电影中那艰苦卓越的场面把我又带到了故事中。那位红军爷爷因为年龄小,参加红军后跟着红军妇女团行军,后来妇女团打散了,爷爷被后面的红军队伍收容,给当时的军长当了警卫员。爷爷说,过雪山时军长怕他掉队,把他拴在马尾巴上生生拽过了大雪山;过草地时部队断了粮食,他们就从前面部队的马粪中淘洗出没消化的"草料"吃。 “手足情同志心/飞捷报传佳音/英勇的二四方面军/转战数省久闻名/历尽千辛万般苦/胜利会聚甘孜城”这欢快的歌声充满了会师的喜悦,银幕上人们激动,人们跳跃。听那位爷爷说,他所在的部队在四川懋功与中央红军会师后,就转入中央红军,第1版权所有,工作者共同的天地!一路走到延安。我看到过爷爷身上有许多伤疤,但爷爷说,这点伤疤不算什么,每当想起那些倒下去的战友心里才会特别难过,他们都是红军的大英雄,没有他们就没有后来的延安。 “红旗飘,军号响/战马吼,歌声亮/铁流两万五千里/红军威名天下扬”伴随着这嘹亮的歌声,我们走出了电影院,但是心中却久久不能平静。我知道,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是震惊中外的伟大壮举,作为军人的后代,在和平的年代里重温那段历史,心情更加激动,长征,将是我生命的支柱!永远激励着我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的进步! 《电影长征组歌观后感》电影长征组歌观后感

查看全文>>>

观看了电影《我的长征》,讲述了长征经历者王瑞老人回忆自己年轻时在长征时与敌人进行生死战斗的历程。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我的长征观后感,希望大家喜欢。

《我的长征》是一部主旋律电影,影片通过长征亲历者王瑞老人的回忆,讲述了红军在长征途中翻雪山、过草地、解救贫苦百姓、飞夺卢定桥等一系列英勇事迹。

影片中的一幕幕场景使我记忆深刻,遵义会议后,正是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红军才能摆脱敌人的一次次围剿,红军知道了自己往哪里走——向胜利的方向走;瑞娃子和他的姐姐通过以诚待人的我军民族政策取得了彝族同胞的信任。而为了能够抢渡泸定桥,红军战士不畏艰辛,日以继夜赶赴目的地,红军组织的突击队,攀着铁索桥,冒着对面桥头堡敌人的枪林弹雨,匍匐前进,勇敢顽强的向前冲,最后勇士们冲破了敌人在桥头堡的火墙,为他们身后千万个红军战士顺利通过泸定桥铺平了道路。一个个赤血男儿怀着革命的激情和对革命胜利的渴望,克服重重困难使国家转危为安。敌人的枪炮是猛烈的,却始终打不倒战士们勇敢的心,自然条件是恶劣的,但依然撼不动他们对革命胜利的憧憬。为了革命,他们甘愿献身,为了新中国,他们不惧死亡,他们用热情和鲜血缔造了中国革命的辉煌明天。

没有气吞山河、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长征的胜利是不可想象的。红军指战员在长征途中表现出了对革命理想和事业无比的忠诚、坚定的信念,表现出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的无产阶级乐观主义精神,表现出顾全大局、严守纪律、亲密团结的高尚品德,这些构成了伟大的长征精神:坚忍不拔、自强不息、勇往直前。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支柱,伟大的精神推动着伟大的事业不断迈向新的征程。

早在建国前夕,毛泽东同志就告诫我们:“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改革开放以来,邓小x同志也多次指出:“中国搞四个现代化,要老老实实地艰苦创业。我们穷,底子薄,教育、科学、文化都落后,这就决定了我们还要有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那种认为现在物质条件改善了、不再需要艰苦奋斗的想法,是完全不对的。现在我们处在和平环境之中,主要任务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和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我们今日为之奋斗的建设事业,是老一辈革命家开创的革命事业的继续。实现中国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我们不断地发扬长征精神,发扬党的艰苦奋斗的传统。

当前,再也不需要我们去飞夺泸定桥,强

查看全文>>>

电影在社会的发展中有着一定的功能和影响,我们拥有独立的个体与思维,在观看过程中不断产生思绪的火花。人最真实的感受都来源于视觉,经常写观后感,建立写作习惯,你知道怎么才能写好一篇观后感吗?编辑为您提供了大量关于“《长征》电影观后感”的相关信息,本文供您参考并请您收藏!

《长征》电影观后感(篇1)

信念是一股力量 —《勇士》电影观后感

六年三班 蒋世博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每次听到这首豪迈激昂的《七律长征》时,我的眼前都会浮现出这样的一组场景:泸定桥边、大渡河畔那英勇无畏的身影;雪山草地、高山峻岭那坚毅执着的脚步;四出奇兵,赤水河上那胜利后的笑容。七十多年前,先辈用他们的热血和生命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长征之歌。

昨天,我们重温悲惨壮烈、史无前例的长征历史,这并不是号召大家再次用脚步去丈量那漫长的征途,而是要我们用心灵去感受去领悟面对屠刀与诱惑,没有丝毫奴颜和媚骨的大无畏精神!去传承去发扬枪林弹雨,雪山草地之间打不烂,拖不垮的硬骨头精神,进而培育我们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的新时代长征精神。

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的革命精神是取得胜利的根本保障。长征途中,在强大的敌人和险恶的自然环境面前,红军正是凭着这种精神,征服千难万险,战胜强大敌人,取得了最终的伟大胜利,为中国革命闯出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今天,步入新世纪的我们,同样需要坚定的信念;同样需要坚强的意志;同样需要艰苦奋斗的精神;同样需要甘于奉献的精神。有了这样的信念、精神,我们才能从容地藐视困难、顽强地面对困难、乐观地克服困难,有了这样的信念、精神,我们才能以蓬勃向上的风貌,激发创新能力,燃烧创业的激情,焕发无坚不摧的力量。这样的信念、精神是我们人生走向辉煌的基石。

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我们要接过长征精神的光辉旗帜,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真正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今天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明天为创造祖国辉煌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同学们,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让我们一起努力吧!我们应该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学习红军的这种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不怕苦,不怕累,做一名吃苦耐劳、不向任何困难屈服的小学生,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长大后为祖国作出更多的贡献。

《长征》电影观后感(篇2)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艰苦奋斗精神的楷模。长征途中,红军将士

查看全文>>>

今天,我和妈妈去了浙江美术馆,参观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展会。

说起长征,在我的印象中,是一次很悲壮但离我很远的历程。直到在展馆中看到了一幅幅珍贵的图片,还 原了长征的整个过程,过雪山,四渡赤水,娄关山战役等等,我看到了红军的坚持不懈,以及愿意用生命换取祖国和平的信念。8年前的长征路上,出发时近三十万人,最终胜利到达目的地的,只有三万余人,很多时候,每个人一天只能吃一小颗黄豆,缺粮的时候,把皮带都煮起来吃,更不要说挖野菜,吃树皮,他们饿着肚子,还 要爬那么险峻的山峰,和只有几根绳子编成挂在悬崖边的索桥,有的红军饿死,有的红军冻死,有的红军从雪山上摔下来。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都是用他们的生命换来的。

在美术馆,我还 体验了绳网管道,从一楼到三楼,我刚爬上去的时候,感觉有点害怕,因为绳索很松,又很高,但我看到很多小朋友都爬上去了,于是我也鼓起勇气一步一步往前爬。在我爬第二圈的时候,我发现半途中有个小妹妹坐在绳网上哭,好一会儿都没有往前一步,我就走上前问她:“小妹妹,你为什么哭呀?是不是害怕了不敢往上走了?”看着小妹妹点头,我自告奋勇地说:“小妹妹,我带你爬上去吧!”我想起了记录片中红军过雪山的情景,前面的一位红军叔叔因为饥寒交迫体力透支倒下了,跟在后面的红军叔叔不顾自己已是筋疲力尽,马上上前把倒地的叔叔拉起来,扶着他拼尽全力往前走。现在虽然不是这样的环境,但红军团结互助的精神我们要牢记在心,并努力学习。我带着小妹妹胜利爬到出口的时候,我特别开心。绳网管道我只爬了两圈就很累了,可红军叔叔长征中却是要连日连夜地走路爬山,他们是多么辛苦啊!

经过这次参观,我也深刻体会到了坚持就是胜利。我们现在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学习,吃得饱穿得暖,还 有各种各样的玩具,而那时候和我差不多年纪的小小红军们,却已经为保卫祖国,行走在艰苦的长征路中。想想他们,我们更要认真读书,碰到不会做的题目,我们更不应该放弃,要学习红军叔叔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学好知识和本领,为我们的祖国出力!

查看全文>>>

想要学习“我的长征观后感”的相关知识吗让小编带您了解一下,观看一些意味深长的电影时,伴随着观看的过程,我们总是不断涌现出各种想法。阅读文学作品后写下观后感可以更直观地记录自己的思考和收获,通过不断写观后感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思维方式。怎样写观后感才能更加突出我们的感悟呢?

我的长征观后感 篇1

在星期六的下午,我们学校组织我们全小七年级的学生去文化宫,观看名教《我的长征》这部电影 ,看完后,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像。

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位名叫王瑞的老人,回忆长征时的故事。

在长征的时候,王瑞一家:王瑞的爸爸、姐姐、姐夫都参加了长征。在一次躲避国党的轰炸过程中,王瑞的父亲被炸,牺牲了。后来在苗族村寨时,王瑞的姐姐也牺牲了。然后讲的,就是飞夺泸定桥了,在前往泸定桥的过程中,王瑞的连长为了救王瑞,与巨石一起跌入河中。最后,到达了泸定桥,王瑞的姐夫成为第一批进攻泸定桥的人,当时,泸定桥只有铁链,没有一块木版。在进攻捉弄感,子弹不断的与铁链摩擦出火星,最终,王瑞的姐夫身中数弹,坠入湍急的江水中,牺牲了。

看完电影后,我有了许多的感想。在当时艰苦的条件中,连几根普通的蜡烛都要好好的包好,人们穿的鞋,是草鞋,而且还那么的破旧,这两件事情,让我更加觉得现在的美好生活是那么的来之不易。还有一个,就是王瑞曾多次问部队是去哪,后来在夺取泸定桥之后自己说:我们要去的,就是胜利的地方,听了这句话,让我想到,学习也是一样的,只有坚持不懈,最终也是会胜利的。

我的长征观后感 篇2

今天下午,我们全校的学生一起到东关电影院看了一部电影《我的长征》,我观看了这部电影之后,感想非常多。

这部电影是关于一个叫王瑞的小红军在长征中发生的故事。小王瑞那时才十五岁,家里的四口人都参加了红军,可是,在红军湘一江一突围的时候,小王瑞的爸爸就牺牲了。到了娄山关时,他们碰上了彝族的人,和彝族的人成了朋友,有一个彝族人也当了红军。可是,有一些彝族人被国民党一挑唆,把王瑞的姐姐杀了。在飞夺泸定桥的时候,有22个红军战士组成了一个突击队,先爬过去占领敌人的堡垒,在他们抢渡过去后,王瑞的姐夫也不幸中弹身亡了,最后,那个彝族人为了插上红军的军旗,也壮烈牺牲了,就这样,王瑞的亲人都牺牲了。

看完了这部电影,我的感受非常大。当年一毛主席带领红军长征,历尽了千难万险,是现在的人们难以想象的。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忍饥挨冻

查看全文>>>
电影长征观后感(整理版) 长征》观后感 五年级三班××* 我看过《长征》这部电影以后,第1版权所有,工作者共同的天地!对我的启发很大。 革命历史题材巨片《长征》真实再现了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伟大壮举。由于“左”倾错误的进一步发展,导致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和中央根据地的失陷,中央红军主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长征初期,中央领导权的旁落及左倾教条主义领导人退却中的逃跑主义错误,使党和红军遭受到重大损失,红军由长征时的8.6万人锐减到3万人。直到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后,红军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灵活变换作战方向,穿插于敌人重兵之间,四渡赤水,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实现了战略大转移,取得了长征的胜利。长征中红军表现出来的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革命必胜的信念、艰苦奋斗的精神和一往无前、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勇往直前。 影片中,最令我难忘的是红军。记得红军和敌人打仗时,他们不怕苦,不怕累,坚持不懈地向前挺进,一直向前挺进了两万五千里。红军在长征途中饿了就吃野草、皮带;渴了,只要身边有河,他们就喝河水。我想:他们的生存条件比我们要艰苦的多得多,没有我们现在好,我们现在哪有人还能咽得下皮带、野草呢?他们不管遇到什么危险,都奋不顾身,和敌人拼搏起来。红军们可真勇敢啊! 我们应该学习红军的这种不畏艰难的精神,不怕苦,不怕累,做一名吃苦耐劳、不向任何困难的推荐下,我观看了革命历史题材巨片《长征》。《长征》真实再现了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的伟大壮举。因为中央根据地的失陷,中国工农红军必须立刻实行战略性转移。要突围敌军的第三线--湘江,由于从德国来的顾问李德和中央主要负责人博古俩人的错误指挥,从红军8.6万多人降到3万多人,红军损失巨大。 看完《长征》后,回顾历史,展望未来,使我感慨万千。长征的精神激励着我努力学习,克服生活.学习中的种种困难,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身上艰苦奋斗、大公无私的品德,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如今我们生活在他们为我们创造下的和平年代,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有什么理由不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让我们把《长征》的精神用到学习、生活中,为祖国的强大而努力奋斗。 伟大的长征 这周,我看了一个名叫《长征》的电视连续剧,以前总听说长征的事情,但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看完后才明白了长征有多么 查看全文>>>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