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心得体会 > 一月工作总结范文简短 > 导航 > 师恩铭心征文

一月工作总结范文简短

师恩铭心征文。

一念成佛,一念成魔,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想法,人是复杂的,尤其是思维,心得也在一直变换。在日常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心得体会吧,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很好地提升我们的思考水平,怎么才能在写心得体会时更全面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师恩铭心征文",请阅读,或许对你有所帮助!

太阳引导向日葵朝着它的方向昂头,那么它就是向日葵的老师,没有了太阳,向日葵便会失去生机。所以说,太阳对向日葵是有恩的。老师这个角色,并不是只会“传道授业解惑”,他或许有另一个更为突出的能力:做学生的朋友。我便有这么一个“朋友”,在我成长之路上给予我无限帮助,这份恩情,我此生难忘。

他会倾其所有传授给我们知识。课堂上,他的声音清亮明朗,让我们的一整节课都清醒有活力。他并不像有些老师一样古板,他用他独特的方式讲解他的课程,十分新鲜。我并不算好学生,整天在浑浑噩噩中度过,没有明确的目标,不肯专心听讲。结果月考时这门功课只拿了63分。这对我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打击,他也开始注意到了我,注意到了我那不堪的成绩。一天夜自修,他把我拉出去谈话。我曾被谈话无数次,每次找我谈话的老师都是同一个开场白。我以为他也会是这样,没想到他说的第一句话使我内心一颤:“是我哪里做的不好吗?”一个老师的自我反省,让我顿时感到无地自容。他是一个老师啊,他怎么会想那么多,为什么不批评我反而是问我这种问题,我很羞愧,是我,都是我的错。我连忙回答:“不是的,老师,你做的很好,这是我不努力的结果!”他拍了拍我的肩膀,说:“嗯,你能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你做的很棒!我让你做我的课代表,以后每天来问我一道题,这样或许能提高你的成绩!”我点了点头。自此以后,我每天都会去问题目,所有的难题在他的悉心讲解下我都理解了,成绩也直线上升,他或许是上天派来拯救我的小天使吧!他给我的恩情,让我心里很暖。

他不仅是教学精英。而是生活领导。午休时有人不睡,他会监督着,直到他们肯低下头睡觉;橘子成熟之际,他让班同学去果园采摘,拎回来给我们品尝;运动会时,他为运动员加油,准备了美味的面包和补充营养的饮料。他给我们的恩情我们永铭记。

向日葵会有凋谢之日,但留下的那片土地将会生长出更多的向日葵。太阳还在那里,它没有变,它不会改变自己的初衷,它将永远引导着花儿向阳看。他便是那个太阳,引领着我走向光明。他是我的数学老师---滕士杨老师,他对我的恩情让我永生难忘。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延伸阅读

师恩难忘教学反思


篇一:师恩难忘

《师恩难忘》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主体课文。课文根据我国当代着名乡土文学作家刘绍棠先生的作品《老师领进门》改写的。内容浅显易懂,语句平白。在刘先生的悠悠回忆中,爱讲、善讲故事的田老师的形象便悄然立在我们面前。课文通过对田老师“故事法”教学的回忆,抒发了对老师的尊敬与感激之情。怎么才能把作者对老师的“感念”之情也播撒给我的孩子们呢?我做了这样几点。

一、紧扣课题、引发问题。

教学》一开始,我就紧扣“师恩”,让学生来回忆教过他们的老师,谈谈其中一位老师对自己的恩情。引入课题后,就让学生针对课题提问。学生一下子疑问迭起:谁对谁师恩难忘?为什么难忘?难忘什么?老师的恩情是什么?……从问题上分析,学生不仅需要知道一些表面上的知识,还渴望明白更深一层次的课文,挖掘文章的内涵。这正是作为一个中年级学生所应具备的问题意识。课中,我又引导提问:田老师的课讲得怎么样?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田老师的课对我有什么影响?哪些语句反映了“我”难忘田老师的教诲之恩?也表达了“我”对恩师的感激之情?我认为,这样的交流,不仅能激活学生生活中的鲜活的“情感因子”,也可拉近学生和文本之间的距离,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作家笔下流淌的温馨情感,所表达的不是一种普通的感情,而是一种深深的感恩情怀。

二、把握整体,抓住重点。

在三读课文后,学生已经知道了文章的脉络,这是我抓住时机,及时引导学生梳理课文内容,反复朗读4—7自然段,让学生真正明白作者的那份情意来自何处。学生在充分朗读田老师用改编的故事之后,要求学生娓娓动听地把故事讲给大家听。其他学生边听边想,看看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然后进行交流。这样,学生不但了解了这首诗的每句话的意思,更能体会到田老师把诗句变成故事,来解释诗意给作者留下的深刻印象,也在诵读中、评议中、交流中自然理解了“娓娓道来”、“身临其境”这两个词语,内化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合理想象、感念师恩。

作者对老师的这份感念来自于田老师教学设计的独具匠心,来自于几年如一日的谆谆教诲,来自于田老师对学生们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来自于田老师对学生的深深的爱。因此我在学生讲故事后,让学生再读课文,想象田老师是怎么备课的?学生读文后知道了当时的教学环境:田老师是复式班教学,一到四年级都是他一个人教。每一个年级他都这样用心教导。而且一教就教了40年。让学生算一算,一个年级假如有40名学生,四个年级多少学生?40年又是多少学生?学生对田老师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这是再回到老师的话——“无心插柳柳成荫”上,学生自然明白田老师是对每一个学生都在插柳,这更了不起。那么,作者所感念的,不仅仅是老师对“我”的培养,还有老师对每个孩子的培养。在结合人的寿命,就不难理解40年对一个人是多么的宝贵啊!而田老师为他的学生们,不图回报的付出了四十年,太不易了!至此,学生也就不难理解“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了。

篇二:师恩难忘教学反思

《师恩难忘》是根据我国当代着名乡土文学作家刘绍棠先生的作品《老师领进门》改写的。内容浅显易懂,语句平白。课文通过对田老师“故事法”教学的回忆,抒发了对老师的尊敬与感激之情。

教学一开始,我就紧扣“师恩”,让学生来回忆教过他们的老师,谈谈其中一位老师对自己的恩情。引入课题后,就让学生针对课题提问。课中,我又引导提问:田老师的课讲得怎么样?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田老师的课对我有什么影响?哪些语句反映了“我”难忘田老师的教诲之恩?也表达了“我”对恩师的感激之情?我认为,这样的交流,不仅能激活学生生活中的鲜活的“情感因子”,也可拉近学生和文本之间的距离,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作家笔下流淌的温馨情感,所表达的不是一种普通的感情,而是一种深深的感恩情怀。

在三读课文后,学生已经知道了文章的脉络,这时我抓住时机,让学生感悟作者的那份情意来自何处?学生在充分朗读后,进行交流。学生在朗读中,交流感悟。这样,学生不但培养了概括能力,还体会到作者对老师的感激,思念之情。

不足之处:虽然我创设很多情境,来激发引导学生,但是学生的思维能力还有待于提高,教学方法也有待于改进。

篇三:师恩难忘教学反思

《师恩难忘》(苏教版第九册)是我们五年级第一篇课文,放在首位,也许是为了契合“教师节”这一主题。今天教完,以前也教过,脑海中总觉得有个问题缠绕:田老师只是成千上万乡村教师中的一位,从文中17岁就教书来看,估计还是位代课教师。这样一位籍籍无名淹没于乡村的老师,他的独特之处在哪里?他的课堂何以有如此大的魅力?

田老师的课堂有一个绝招——讲故事,从今天、教育学的角度来看,讲故事绝对是一种非常优秀的教学方式。但课堂上讲故事的老师很多,往往会跑出课堂讲些与教学无用的东西而浪费了宝贵的40分钟。田老师讲的故事为何能产生如此神奇的效果呢?

细读全文,感觉田老师虽然不懂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深奥的教育学知识,但他用朴实的行动实践了当代甚为流行的教学理念——以人为本,目中有人。

田老师会讲故事,善讲故事,而且讲出了特色:

1、吸引人:

他的课堂的确能吸引学生,从课文第6小结可见验证:“我听得入了迷,恍如身临其境。田老师的声音戛然而止,我却仍在发呆,直到三年级的大学兄捅了我一下,我才惊醒。”课文中也用了三个词语“娓娓道来”、“引人入胜”、“身临其境”来形容。这样的课堂,上到如此境界,很少见到,让我自叹不如,至少我教书近20年从来没有出现过这样令人向往的情景,哪怕是一次。

2、教育人:

简单的一首教学十个简单数字的小诗,田老师就能编织成这么富有趣情节生动的故事。十个数字毫无逻辑上的关系,却能整合成一个情节紧凑贴近学生生活让他们倍感亲切的故事,且在故事中巧妙蕴含着育人的道理:好东西不能独享应与人分享,不要攀折花枝爱护花草等。这样的教学不正应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道理吗?正如课文中所说“有如春雨点点,滋润着我。”

3、影响人:

田老师的厉害之处在于堂堂课有故事,堂堂精彩,这很难做到。“田老师每讲一课,都要编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我在田老师那里学习四年,听了上千个故事。”上千个故事,那是怎样一个惊人的概念?田老师的肚子里应装有多少货色才能做到?我们可以想象,身处“有故事”的课堂上,对于学生的影响有多大,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堂课,一位老师,对学生的影响是终生的。

刘绍棠被誉为“神童作家”,据说八岁时就能改一幅对联,把刘墉作对乾隆题通州上联:“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下联“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改为“金运河银运河金银运河运金银”。13岁就发表作品等等,这些除了自身的聪慧和田文杰老师的启蒙也是有关系的。

这位有“故事”的田老师,如果放在教育大行其道的今天,他能评为特级教师吗?

毕业感言——感谢师恩


毕业感言感谢师恩

童年是一片沙滩,沙滩上躺着无数的贝壳等着我们去捡起,其中,有令人兴奋的,有令人伤心的,有向着理想努力的,也有不思进取后退的。在童年里,我记得最清楚的便是五年级的那一次。

那是五年级上学期的第一次数学测验,我轻而易举地拿了满分,心中兴奋不已,在学校受到老师的表扬,同学们的羡慕,尤其是袁老师的表扬更令我开心不已。袁老师是我们的数学老师,她是一位特级教师,教学水平相当高。袁老师再过一年就退休了,我们是她最后一批学生。

考试得了满分的我更加骄傲,上课不专心听讲,作业不认真完成,心想:这些东西我都会了,一点也不难。结果,我的数学成绩开始下降,作业一次全对都没有,连最简单的题目都错,考试成绩大不如前。第二次考试才得89分。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个道理人人皆知,而我当时竟将它忘却,为自己成绩不好找了个粗心的借口,依然我行我素。

一个星期一的下午,大队辅导员要我们各班的大队委和中队长去开会,我们班的中队长作业完成较快,先去了,而我还剩一题没有做完,所以比他晚了一些。现在回忆起那件事,我还真要感谢那道题让我晚走了一些。

很快,最后的那题写完了,我拿着笔和本子准备去开会,走到教室门口,袁老师叫住了我,她平静地对我说:你不会要做昙花一现的人物吧?昙花一现是什么意思你懂吧?这句话听上去很平淡,却在我心中起到了极大的震撼,我那在心中用骄傲垒起的大楼在一瞬间土崩瓦解,轰然倒塌,留下的只是一堆废墟,我的身体仿佛遭受了一次大地震。昙花一现?难道我真的只是昙花一现吗?不!绝对不是!我一定要踏踏实实学习!从那以后,我仿佛变了一个人,我不再骄傲,踏踏实实努力学习,成绩有了提高。当我第三次测验再度获得满分时,袁老师向我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谢谢您,袁老师,是您让我明白了学习要踏踏实实的道理!

学习刘大铭心得体会


学习刘大铭

从小到大,我们可能不止一次地通过媒体看到过与不幸命运抗争,成就伟大人生的榜样,可能不止一次地听到过他们用坚强意志战胜残酷命运的,可能不止一次地从他们的先进事迹中汲取力量。然而,你可曾意识到,这样的人其实就在我们身边,与我们同处一校,共同学习,他,就是我校2014届“北辰”人文实验班学生——刘大铭。

由于先天性基因突变,刘大铭同学罹患世界罕见疾病——成骨不全症。自出生开始,他就与病魔进行着顽强的斗争——19个年头里,他先后骨折十余次,接受大型手术十一次,其中两次与死亡擦肩而过,多次手术时间长达十小时以上,然而,他从未放弃,从不妥协,面对不公平的命运,不悲观、不消沉、不气馁,相反,在与疾病斗争的过程中,更加坚强,更加乐观,更加成熟,并且凭借着自己对生命的独特体验,对人生的深刻感悟,以多种文体形式写下心灵流淌出的文字,先后11次荣获国家级文学奖项,两次应邀到人民大会堂受奖。今年11月,刘大铭同学长达17.5万字的新作《命运之上》将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他也成为人民出版社最为年轻的签约作者。

命运对刘大铭同学是不公的,然而,病魔并没有将其心灵窒息,苦难并没有将其灵魂击倒。在常人无法想象的痛苦折磨下,刘大铭同学以一种超乎寻常的意志不断战胜命运,成为命运的主宰,以一种笑傲人生的姿态勇敢直面不幸,将不幸转化成力量。在残缺面前,他没有埋怨,没有逃避,而是怀着感恩的心,怀着不屈的精神,将自己的灵魂上升到一种同龄人无法企及的高度,将自己的心灵锻造到一种无比强大的境界。并竭尽自己的全力,感召他人,帮助他人,影响他人。他本身就是一曲动人的青春赞歌,是一股巨大的正能量,是附中的精神楷模,是附中人的杰出代表,是我们的骄傲,是我们的榜样。

刘大铭同学的感人事迹一经报道,就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反响。得知他先进事迹的人无不被感动,被激励。因此,校学生会发出倡议,倡议全体同学向刘大铭同学学习!学习他在苦痛面前毫不退缩,顽强拼搏的不屈意志;学习他在困难面前超然向上,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学习他在与磨难斗争的过程中求知若渴,孜孜以求的可贵精神;学习他对人生、对生命不断探索、不断思考的深刻感悟;学习他对真理,对文学的执着热忱;学习他对国家、对人民的无限热爱和可贵的责任感。全体同学要以刘大铭同学为榜样,自觉在学习、生活过程中汲取刘大铭同学身上的精神能量,自觉在人生的道路上践行“勤、慎、诚、勇”的校训,勇攀高峰,追求卓越。在学习上永不言弃,执著追求;在生活上积极进取,乐观向上;在待人处事中宽容豁达,形成一股巨大的正能量,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不断为“附中精神”增添新的内涵,成为一个真正的“附中人”!

“我想与你紧紧相拥,感受骨子里带来的温柔与坚强,我想丢掉所有迷茫,让灵魂汲取最饱满最热情的希望!”如今,高三北辰班的这位“灵魂行者”即将结束在附中的三年求学生涯,但我们相信,刘大铭同学的未来一定是精彩而又辉煌的,刘大铭同学的人生一定是出色而又伟大的。不管他身在何方,他的精神定会成为附中精神的一部分而得以传承。我们也相信,同学们一定会从刘大铭同学的感人事迹中汲取养料,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中绽放出生命之光。我们更希望,同学们能够传承和发扬刘大铭同学的这种精神,感染身边的每一个人,从而让整个社会焕发出巨大的正能量,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添砖加瓦!

毕业感言-师恩难忘


毕业感言-师恩难忘

她,只不过是一名普通老师,一个十年后,当你经过她身边,不一定会记起的老师。

她,只不过是一个平凡的园丁,一个培育了许多花苗,却又不满足于现状,把浇水灌溉放在生活首位的园丁。

她,只不过是

我是转学而来到她所任职的学校的,若没记错,应是一年级下班学期。她是我所在班级的班主任。说实话,我对班主任向来没什么好感,毕竟她是一班之首长,是管着我们一切一切的遥控器。我记得那节课,我第一次踏入我所在班的那节课,她正在教语文,好象是讲什么果树大荟萃之类的文章。我涩生生地踏进门槛,连看都不敢看四周,我担心别人回用异样的目光看我。她停止了讲课,拉我到讲台。当时她是什么态度,什么表情,说话什么语气,我已记不得,只知道在一串常规的介绍后,她突然问了一个问题,有谁认识她?当时只觉得好笑,我以前的小学离这儿十万八千里,怎么会有人认识我?但是,越不可能发生的事却偏偏发生了。两秒钟后,一个男生站起来大声说,我认识她!我感到眼里有种湿湿的东西,诧异地望了望身边的老师,觉得她好象是魔法师一般,让我与惜别了半年的幼时玩伴再次重逢。说实话,当时真的是很巴望能和他念一所学校,只可惜命运擦肩而过,我们分开了。但那天,这个不一般的老师却又让我们重聚,真是不可思议。即使到现在,我仍感谢她,因为在那一次她魔法下的重逢,让我们相识了有十一个年头有余。从那时起,我就决定,一定要喜欢上这个老师,即使是感激她也好

相处日子久了,我知道她并非什么优秀教师,有什么称号,获过什么殊荣,只不过是一介普通语文教师,无任何特别优异之处。她一直有一个愿望,就是希望能把我们这个班带到六年级,因为这是她第一次从一年级就开始带班。只可惜,在五年级时,她怀孕了,身怀六甲,当然不能让她继续教下去,于是,学校特意请了老师来代她的班。就这样,她第一次和我们告别,只是谁都没想到,这一别就别了一年半。当她休完产假回来,想继续教我们时,却意外地被调动到三年级,而我们则又换了一名外校老师来教。她被调职的理由很简单,校方说她没有经验,而我们这一届又是被给予重望的一届,因此,为了以大局为重,她,不得不离开。我知道她曾申诉过,认为校方没有给她机会,为何断定她没有能力教毕业班。说实话,我不知道若是她来教会有什么变故,这中间有太多可能性了,但我却觉得,到六年级换老师,的确有不妥,毕竟她带了我们那么多年,比任何人都了解我们。我常会去三年级看她,帮她做点儿事。从她那已恢复的笑容中,我看到不出什么异样。但我却深信,她是失望的,她是委屈的,付出了那么多心血来培养学生,本满心欢喜以为自己可以成功地带出一批优秀的毕业生,结果却在中途被喊停,前功尽弃,这打击太大了,若是我一定接受不了。

开毕业话别会那天,我们几个班委特意把她请得来。很明显,她跟我们说话时一直在哽咽,强忍着泪水,我们这群从小就被她哺育大的小鸟,就要展翅高飞,离她远去了,她会不心疼吗?我最见不得这种场面,实在是压抑不住自己,轻轻地,我拥抱了她,拥抱了这个用魔法点亮我生命,用辛勤抚育我成长,用血凝结成对我的爱的老师不记得在她背上留下了多少泪痕,也不清楚她在我背后拭去了多少泪水。现在,她叫什么,是谁,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永远不会忘记她,永远记得这个叫我难忘的老师。

毕业感言:感谢师恩


童年是一片沙滩,沙滩上躺着无数的贝壳等着我们去捡起,其中,有令人兴奋的,有令人伤心的,有向着理想努力的,也有不思进取后退的。在童年里,我记得最清楚的便是五年级的那一次。

那是五年级上学期的第一次数学测验,我轻而易举地拿了满分,心中兴奋不已,在学校受到老师的表扬,同学们的羡慕,尤其是袁老师的表扬更令我开心不已。袁老师是我们的数学老师,她是一位特级教师,教学水平相当高。袁老师再过一年就退休了,我们是她最后一批学生。

考试得了满分的我更加骄傲,上课不专心听讲,作业不认真完成,心想:这些东西我都会了,一点也不难。结果,我的数学成绩开始下降,作业一次全对都没有,连最简单的题目都错,考试成绩大不如前。第二次考试才得89分。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个道理人人皆知,而我当时竟将它忘却,为自己成绩不好找了个粗心的借口,依然我行我素。

一个星期一的下午,大队辅导员要我们各班的大队委和中队长去开会,我们班的中队长作业完成较快,先去了,而我还剩一题没有做完,所以比他晚了一些。现在回忆起那件事,我还真要感谢那道题让我晚走了一些。

很快,最后的那题写完了,我拿着笔和本子准备去开会,走到教室门口,袁老师叫住了我,她平静地对我说:你不会要做昙花一现的人物吧?昙花一现是什么意思你懂吧?这句话听上去很平淡,却在我心中起到了极大的震撼,我那在心中用骄傲垒起的大楼在一瞬间土崩瓦解,轰然倒塌,留下的只是一堆废墟,我的身体仿佛遭受了一次大地震。昙花一现?难道我真的只是昙花一现吗?不!绝对不是!我一定要踏踏实实学习!从那以后,我仿佛变了一个人,我不再骄傲,踏踏实实努力学习,成绩有了提高。当我第三次测验再度获得满分时,袁老师向我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谢谢您,袁老师,是您让我明白了学习要踏踏实实的道理!

榜样征文


榜样征文

以榜样为指引 继续前行

榜样,是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国忧民情怀,是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豪情壮志;榜样,是孔繁森将藏族老妈妈冻僵的双脚捂进怀里的深情,是焦裕禄推开乡亲柴门送去的那一缕春风......榜样无处不在,榜样的力量指引我们前行。

以榜样为基,筑牢忠诚底色。不论是“人民的好法官”阿布列林阿布列孜固守一方公平,还是“星斗换文章”的孙家栋探索璀璨星斗;不论是“忠义感乾坤”的王峰救人于大火,还是“芳兰振蕙叶”的支月英坚守深山教育,他们都坚守着初心,一颗不曾忘却。共产党人更加需要这样的精神,需要榜样力量的指引,不忘初心,牢记入党誓词,坚守为人做事底线。

以榜样为石,筑牢为民底色。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先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通过开展党性锻炼、严格党内政治生活,很大程度提高了广大党员干部思民、为民意识。切实发挥榜样的引领作用,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真正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在为民服务的过程中不断增强党性意识。

以榜样为引,筑牢担当底色。有担当,就是要坚定对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有担当,就是坚定“主心骨”,筑牢“压舱石”,始终坚定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增强政治定力、严守政治纪律,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定不移地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捍卫者。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在中国前所未有地走进世界舞台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前所未有地具有实现这个目标的能力之际,更加需要榜样的力量进行指引,引领承载中国人民伟大梦想的航船破浪前进,胜利驶向光辉的彼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