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范文大全 > 故乡为题作文 > 导航 > 故乡为题作文(精选8篇)

故乡为题作文

故乡为题作文(精选8篇)。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会遇到许许多多的范文类型,不同的文章可以用在不同的场合,值得参考的范文有哪些?下面由小编帮大家编辑的《故乡为题作文(精选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故乡为题作文 篇1

远处的高楼在灰色调的背景里,隐隐约约,忽近忽远。半下午的阳光,热烈不在,温暖依旧。透过办公室的玻璃窗,眺望远空,心忽然的有一种想冲出去的悸动。感知的世界,以个体为中心,画了一个圆,眼眸所及即是生活。

在交错的时空维度和经度里,点与点交织构成了这个能够感知的世界。所有的感知,爱恨情仇,幸福悲伤……构建了物质与精神的生活。理性的活着,感性的过着,高兴的时候笑,悲伤的时候哭,冷的时候寻找温暖,热的时候寻找荫凉。存在就是生活本身,存在就拥有世界。

友人寄来了几张老照片,那是友人故乡的小村庄。友人站在残垣断壁的老屋前笑着,满脸的灿烂。曾经熟悉的故乡,如今在现实生活中已经面目全非。友人说:“那是无数梦里,最安稳的回忆。老屋、果树、故乡人的笑脸。”从故乡出发,友人及我同时代的人,已经走得太远,故乡在中心点上,却在时间和空间的离心力下,把农村孩子的生活,甩出了来时的轨道。很多时候,在城市安家的我们,有一种很孤单的无法融入感。

很小的时候,就幻想一个人远离家乡,独闯世界。以为庄稼成熟的味道儿,瓜果梨桃的香味儿,是飞翔的无力羁绊。如今,故乡渐行渐远,青麦粒的甜香,却每每让泪打湿梦境。“想不想吃马子菜包子?”友人发来图片询问。记忆渐渐丰满起来,有点酸,咬一口流着油的香。看到图片,胃就忍不住的悸动。

翻看友人“儿时的.故乡.漂泊”摄影集,那些熟悉的场景,也如一部看后很久的电视剧,在提示与回想中渐渐清晰起来。耳畔忽然响起了乌兰托娅的歌声“带着青春天真的梦想/为了淘金一路的飘荡

/常常迷失在繁华的深夜/雾霾的都市里孤寂彷徨/漂泊在一无所有的路上/没有一个属于我的地方……”苍凉的歌声,就像一场秋日的凉雨,浸透了心,凉透了意。那些略带伤感的画面,在故乡灰色的背景下,就像那些倒掉的土墙,坑洼的街道,越过经年的时空,撞入心中。

枣林不在,柳林已逝。那些儿时欢乐的所在,早已经在时空变换中,面目全非。心中的故乡,已经成为电脑文件夹中的一叠老照片,封存在心中的一隅,偶尔在有梦的夜里,与游离躯体的灵魂共舞。上不了岸的城市,回不了航的故乡。一个农村孩子,在走向外面世界的路上,就像断了线的风筝,摇摇欲坠中,在岁月的风中挣扎前行。

心中有泪也不哭,疲惫心累也不睡。昂起头继续前行,累极了,就听一首老歌,喝醉了,就看一回影集。故乡与生活的变迁中,唯一不变的是那些丰沛的记忆,那是一个农村孩子曾经希望的图景,也是一个中年游子的记忆之根。

“当你满怀失意毋需灰心叹息/人人都有难忘过去/光明前途自己努力/当你满怀失意继续拿出勇气/

不辞劳苦再接再励……”歌声中,回望故乡,继续风雨兼程,一个人一生要走很久的路,一个人一生要趟过很多泥泞,即使狂风暴雨,也不低头,追求梦的路上,只能自己努力。

故乡为题作文 篇2

我的故乡有许多个,是那黑漆漆的土墙,有着银杏的徐州小院;是那水稻遍地,窝着一池绿水的山东土房;是那莲花满池,满园瓜果的石台小镇;还有那万家灯火打着独特节拍的相王故里。

许是我还未到离家的年纪吧!不知那生活艰苦,不曾体会那思乡之愁,又许是在这一方天地,我心中的牵挂太多,心心念念魂牵梦绕,舍不得这个,也舍不得那个,一时竟也分不真切了。

既然要谈一谈我的故乡,那便同您唠一唠,可我一时碰上了个难题,不知说哪个好,便统统告诉了您罢。

先说我现呆的地方相王故里吧!这里是中国碳谷、绿金淮北。煤矿让我们这发展了起来,不过近几年处于转型期,目前仍可以远远地望见电厂仅剩的几座大烟囱孤零零地矗在那儿,数得上来的,还有那十里飘香的口子窖,算是我们这儿的招牌。如果您想回顾一下历史,淮海战役、王故里是我们这儿历史文化中比较杰出的代表。可就是这小城,也有足足218万人口,有绿水青山和小康生活。小城虽不及大都市的繁华,却仍有它独特的宁静。一座山,几乎包住了整个城市,我们不是住在山腰,便是住在山脚,一路坡像经络连住了每户人家。小城是慢节奏的,逛个街,买个菜,爬个山,只要你有兴趣,不费劲儿便逛了个大半。中途吃点特色小吃,卷面皮、木耳汤面、娃娃鱼、炒粉,不怕你饿着肚子。我最喜欢这儿的雨天,烟雨朦胧,笼住山头,一片翠色,仿佛落在叶儿花儿上的不是雨滴,是炸开的颜料,让小城洗去铅华,重新罩上了一层绮丽的纱,看不真切又极其真实,朴素自然。

再说我常去的两个地方吧,一个是徐州小院,另一个是石台小镇。

徐州小院,是一个小村庄里的院落,你根本想不到在大片庄稼地旁有那么一个七拐八弯的小村子。村里的人家住得很有秩序,从东到西,除了直系亲属,大多都沾点亲带点故。一家有什么事全村人都来帮忙,就是这么纯朴,就是这么热情。我喜欢我家的平房,现在条件好了,有了干净整洁的水泥路。出行也方便多了,前房后院都建起了小洋楼,唯有我家守着那小篱笆圈出来的菜园,那不结果的银杏、那几代人的回忆。

我喜欢赶集,我们这儿分大小集,每逢赶集的日子,姥爷便开电动三轮车拉上我去镇上买好吃的。倒不是镇上的糖果吸引了我,而是那热闹的场面让人无法忘却。来来往往的大多是朴实的庄稼人,有的卖农具,有铁锹、犁、桶,有的卖渔具,还有那现磨的香油,亮晶晶的塑料凉鞋,还有大声小声吆喝的小贩。这一切,铺天盖地地涌来,跑进我的眸中,钻进我的脑里。那回家路上,小路两旁的稻穗,遮荫的树木,飞舞的蝴蝶,看家小狗的吠声,还有那皮肤黝黑,黑里透红,脖子上搭条毛巾同你打招呼的大伯大娘。

真是无法忘怀。

石台小镇,临近铁路,有条长长的轨道,轨道的这头是我家,轨道的那头是远方。原先我家对面,是一片池塘,里边种满莲藕。每逢莲花开时,整个池塘密密匝匝,不是葱绿就是粉红,绿得耀眼红得心醉,烈日骄阳下,你也不会心浮气躁,那清凉的池水,素雅的花香,连蜻蜓都为之留下脚步,你是没有理由不心情愉悦的。

还记得那日小雨,淅淅沥沥,滴滴答答,雨珠大大小小地落在荷叶上,起初打着旋儿,一会就安静地呆坐在了那儿,真是找了个好往处。我正观察着,惊讶于这可爱的一幕,哥哥们便折了几枝荷叶盖在了我头上,嘿,这帽子真不错。小小的我戴着一片独属于我的夏天渐渐消失在轨道的那头。

这一刻,永远停在了我的记忆中。

山东离我家还挺远的,那儿既是我的故乡,也是奶奶的童年。奶奶虽没能上过几天学,但是她深谙做人的道理,一把年纪了心态也极其乐观,我都得向奶奶学习,奶奶还是种地的好手,谁说女子不如男,我奶奶可比那壮年小伙还厉害。

我的几分侠义与豪爽估计与山东的水土有关,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嘛。儿时的我很逞能,芝麻大点儿的一个人硬要骑三轮车,我个子太矮坐不到车座上,干脆站着蹬,一脚下去,一脚上来,好玩儿极了,那车也跟着动了起来,我还担心会连人带车一同跌入那绿水中,跟大白鹅一起游泳。奶奶听了我不切实际的忧虑,乐开了花儿,止不住地笑,直到现在,还拿这事儿羞我呢。

长大了,又回到了原点,回到了相王故里,兜兜转转,虽位移为零,但已走过万水千山,看过人声鼎沸,踏过春夏秋冬,尝过人情冷暖。我说我念着故乡的景,不如说更念着故乡的人,不仅是回不去的美好更是我永远的思念。

故乡为题作文 篇3

妈妈说,当我离开家去很远很远的地方时,家就成了故乡。故乡是一个深沉的代名词,那时我不懂得深沉的含义,但我想去很远很远的地方。

那是一个偏僻的山村,成长了我的童年。

在那五个石子的游戏遍布大街小巷时,我正选择了做一个好孩子好学生,让孤独在我的身上显得黯然失色。在自家的小天井里,我看星星,看月亮。外婆的虎姑婆的故事相伴着就度过了好多年。数星星的童年不是天真而是孤独。那时,我坚信故事里虎姑婆的眼睛也是两颗星星。我常常穿过有一排排苍天大树庇荫的的小路,独自回家,从树的间隙里我看到村人劳作的身影;从树梢上的叶缝中,我捕捉了天空的蓝和大山的绿的区别;小鸟的歌声响成很标准的惊叹号。

村人日日爬很高的山,替山们一年一年更换新的衣裳;他们用很干净的碗吃饭,喝大碗的酒;他们常常吹嘘一些鬼神故事,然后呵呵地笑;他们买十多块钱的东西会把账算得仔仔细细;他们不写情书;他们在困难面前只大骂一声娘……

当我摇着妈妈的手说我要去远方的那一刻,竟发现妈妈已不再年轻,有一些苦难正追随着生活,象影子。我学会了唱《过山谣》一写涩涩的感动便潜入我不知愁的岁月,那是汗水的味道,伴着鸡鸣狗吠。生活的内容是一些吵吵闹闹的故事,牵扯上粮食,但不包括月亮。

故乡为题作文 篇4

这世上,有谁不深爱着自己的故乡啊,可如今我的故乡,又怎能让我说出它的一丝佳处呢?

我深深地爱着我的故乡,也同时深深地痛恨着我的故乡。

深蓝的天空,金黄的圆月,碧绿的沙地,这是我记忆的故乡,也是我深爱的故乡。

在我因国内的政局动荡而身心俱疲,想找到一个精神的寄托时,我第一个就想起了我阔别多年的故乡。然而,当我满怀憧憬地回到故乡时,一切却都变了,令我最悲哀的,并非故乡的萧条,而是人与人间的冷漠。凛冽的寒风,破旧的村庄,陌生的熟人,这是我眼前的故乡,也是我痛恨的故乡。

所有人都可以消沉,都可以堕落,都可以被封建思想而改变,但那个人绝不会是闰土,幼时的他是多么的机灵,多么的热爱生活。可现实,总是一击便让我彻底崩溃。一句老爷,一句小时不懂事,一句快给老爷磕头,让我彻底心凉。这不是闰土,至少,不是我认识的他。

我愤怒,却也深深地清楚,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中国这无比封建的制度。在这种环境下,最终,无论幼时如何,长大后,不是麻木,就是恣睢。看着侄儿宏儿与水生那么要好,我充满无尽的惆怅。他们的未来,也只会与我和闰土一样,隔着一层厚障壁。正如我在呐喊里所写,救救孩子!

杨二嫂说我现在生活好了,做了官了。可她或许永远不会知道,现在的我,有多么的崩溃,有多么的无奈,有多么的愤怒。因故乡回忆的崩塌而崩溃,因我只能眼睁睁看着家乡人民变成现在这样却无能为力而无奈,更因社会的封建思想对人无尽的压迫而愤怒!她不会知道,因为她从来就不想知道。

人活着,不只要有物质上的追求,更要有精神上的追求。只是在这时的中国,像我这样的人太少了,未来的路太迷茫了。我如同只身一人行走于一座荒芜的大山。可我坚信,中国的未来依旧是辉煌的,正如同我在故乡中写到的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故乡为题作文 篇5

我这一栋楼,住了许许多多的人,他们每个人都很爱把自己关在一扇扇门背后,但当你敲开那一扇门,你会发现,他们还是像认识了你许多年一样,温暖而好客。

“砰砰砰!”六点钟,五楼的“长颈鹿”又来敲门了。他长得很高,一米八多,比我高出一个多脑袋。有时他父母不在家,就来我家蹭一两顿饭。但如果在外面碰到他,他一定会叫:“天哪!六楼的矮子!”于是熟悉的'一幕上演了:一个小女孩拿着自拍杆满楼追着一个高个子跑。如果他跑进自家门内,我也会冲他的门大吼:“哼!晚餐没你的份啦!”然后跑上楼去。我相信他的胃一定会背叛他的!

这么个任性有趣的邻居,让我的生活更加丰富灿烂。

李叔叔在他的家族里是个“吵架王”,他的同辈、晚辈都和他吵过。

上次我路过他家门口,李叔叔在和他的表侄儿吵架。表侄儿:“表叔大笨蛋!大笨蛋!”小家伙特别理直气壮。李叔叔:“这样的话我可不想听见第二遍!”大的也很理直气壮。表侄儿:“呃……可是我刚刚一口气喊了两遍。”李叔叔:“……那就不要让我听见第三遍。”虽然还没分出胜负,但感觉气势上已经输了!表侄儿:“哼,好吧。”我呢,在楼梯边笑岔气了。

有这样爱较真又好玩的邻居,我的生活增添了不少趣味!

注意,不是老王,是王姐姐。她是一个学霸,在生活中是什么角色呢?就算是皮卡丘和哆啦a梦打起来,也会把它们扔回原动漫里去的人,特别是在她学习的时候,如果五楼哥哥太吵,她一定会破门而出,拎着他的耳朵把他臭骂一顿(王姐姐比他大)。

我的邻居们,每个人都有一支画笔,给我的生活添上颜色,何其有幸,我能拥有这些“可爱”的邻居作伴,他们给我的生活注入活力,驱走累日的烦闷疲惫,他们给予我温暖,像冬日里的一缕阳光抚慰心房,他们也会让我的生活充满美好与希望,在我穷乏困顿的旅途中豁然开朗。

故乡为题作文 篇6

对于故乡,我心里怀着挚痛地热爱和赞美。

从小在乡下长大的我,吃的是故乡的食物,喝的是故乡的山水,听的是故乡的风声,闻的是故乡的味道

故乡的春天是迷人的。微凉的春风唤醒了沉睡的万物,让无数的生灵睁开了惺忪的双眼。小草好奇地探出头,欣喜地打量着这个生机勃勃的世界;柳树在梳理她那秀美的长发;樱花张开了鲜艳的笑脸;小鸟在树上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宛如一串串优美的音符,奏响了春天动人的乐章。

故乡的夏天,骄阳似火。小草偷偷地躲在树底下,树枝也耷拉着脑袋,池塘里的荷花显得格外耀眼。碧绿的荷叶,粉红的荷花,迷人的水韵,醉人的荷香,亭亭玉立,争奇斗艳,形成了夏日里一道靓丽独特的风景。路过的人们总会不约而同地停下脚步,纷纷拿起手机拍下这个绚丽多彩的画卷。

故乡的秋天是金色的。一望无际的稻谷,在阳光地照射下泛起了阵阵金光。沉甸甸的稻穗在微风的吹拂下,荡起了层层涟漪。

故乡的冬天是冷峻的。凛冽的寒风呼呼地刮着,吹到脸上像刀割一样疼痛。早行的人们都裹得严严实实的。房屋,树木,大地都披上了一屋银色的大衣。地面上像是铺了一层白色的地毯,踩上去发出咯吱咯吱地响声。辽阔的田野上铺了一层厚厚的毛毯,它似绸,似锻,如银,如玉极目远眺,茫茫山村,银装素裹,分外妖娆。

故乡的山,故乡的水,故乡的父老乡亲,已融成了我生命中的一部分。在人生的道路上伴着我成长,翱翔。

故乡为题作文 篇7

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提到传统文化,不能不提季羡林先生。季先生一生致力于东方文化研究,虽然生前曾坚辞“国学大师”“学术泰斗”等称号,但仍然是海内外公认的大师。最近读到《风物长宜放眼量:季羡林谈传统文化》(重庆出版社2015年1月第1版)一书,能从中领略到先生晚年对文化的思索与探求。

这本书是季先生关于国学和传统文化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的文章选录与发言整理。书中所选文章再现了季先生的思想足迹,有对东方文化尤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剖析,有对传统文化和东西方文化碰撞的客观评价,有对中国传统文化未来发展的坚定信心,更有对年轻人的殷切期望。全书没有一般学术文章的艰深难懂,却又处处充满真知灼见。无论对于传统文化的爱好者、大众读者还是传统文化的专业研究者,这本书都是值得一读的精要读本。其丰富的内容、浓郁的情感,将带给人们不尽的遐思与感动。

什么是“国学”呢?季先生认为,简单地说“国”就是中国,“国学”就是关于中国的学问,传统文化就是国学。既然这样,那么中国各地域文化和各民族的文化,就都包括在“国学”的范围内。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有各种不同的表现形式,但又共同构成中国文化这一文化共同体。同时,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能够为社会提供重要的道德基准、智力支持和文化自信。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价值观,是中国现代化的一大精神资源。因此,国学应该是“大国学”。国学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是顺乎人心、应乎潮流的事业,必然会发展下去。

季先生心中,文化也像世界的万事万物一样,有一个诞生、发展、成长、衰竭、消逝的过程。具体而言,东方文化的基本思维方式是综合,表现在哲学上就是“天人合一”。东方文化主张人与大自然是朋友,不是敌人,不能讲什么“征服”。只有在了解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条件下,才能伸手向大自然索取人类衣、食、住、行所需要的一切。也只有这样,人类的前途才有保障。所以说,中国文化的特点在于重视人,重视人的社会关系和伦理关系。“我认为,这种看法是正确的,是同我经过长时期考虑的结果相一致的。”

季先生大胆地预测,只有东方文化才能拯救人类。对于中西文化的差异,季先生提出了独特的见解。比如,《从哲学角度看中餐和西餐》一文中写到,中餐之所以异于西餐,前者把肉、鱼、鸭等与蔬菜合烹,而后者则泾渭分明地分开而已。中餐是东方基本思维模式、综合的思维模式在起作用;西餐同西方的基本思维模式、分析的思维模式紧密相连。而对于中西方文化的相处之道,季先生说,我们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学习,就是了解。“我们责怪西方不了解东方文化,不了解东方,不了解中国,那么我们自己就了解吗?”读之,让人振聋发聩。

季先生还认为,中国伦理道德中有两点值得提倡。第一点是讲气节、讲骨气。作为一个人,我有我的人格,顶天立地,不管你是多大的官,多么有钱,你做得不对我照样不买你的`账。我们为什么敬佩包公?就是因为他威武不能屈。第二点就是爱国主义。当然,讲爱国主义要分场合,例如在抗日战争里,我们中国讲爱国主义就合乎情理,因为我们是正义的一方。这些观点读来让人深思不已。

书名“风物长宜放眼量”是诗《七律·和柳亚子先生》里的一句,原为劝慰柳亚子放开眼界,以宽阔的胸怀看待人世间的万事万物。这句诗被季先生在论及传统文化时引用:“‘风物长宜放眼量’,我们绝不应妄自尊大。但是我们也不应妄自菲薄。我们不应当囿于积习,鼠目寸光,认为西方一切都好,我们自己一切都不行。”在此,季先生赋予了这句诗新的含义,希望我们以长远的观点、历史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公正客观地看待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

读完全书,感觉季先生对传统文化的思考,其情也真,其言也善,让人从中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东方文化的深厚底蕴。

故乡为题作文 篇8

历史上,有无数故乡。太白诗人道:“举头忘明月,低头思故乡。”边塞岑参道:“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心若在则故乡矣,然而,有多少人,故乡只是虚无缥缈的空中?

瓯江的水,自下溯上,是愈发地像湛清的小溪了。爷爷生于温州,他对我说:“瓯江的水,很清很清的。”我与他去南明湖散步,爷爷摇着头道:“丽水的江太窄了!”自从去温州一行,爷爷又感叹:“温州的江太浊了!”一来二去,爷爷竟寻不到记忆里的瓯江了。我也替他惋惜,他的家,永被遗忘在时光的列车上了。

然而,在如今,那么多人都有了第二,甚至第三故乡,我曾是个多少怀念故土的人;在这小镇上,也被那风土人情所折服。望着天空飞过的金丝雀,我曾万分怀念家乡竹楼的清新生活;面对作业一堆一堆,我也曾不堪一击想要回归。这里与故乡仅有百里之遥,对我而言,这却是永不可逾越的距离。我的灵魂飞向远方,飞向故乡!但在这没有绿色的小镇,我却被老师们的深情与关怀所感动。这也是我的故乡了;被留在第二故乡,我的心,泛着酸溜溜的滋味。李杜,三苏,都是那么爱故乡的人与事;而我,竟有了“精神之乡”,还异于那地域故乡,是我背叛了故乡吗?

千古诗人的乡愁,我曾经与人共;然而如今,乐清的核桃馒头和丽水的稀卤粥一样引人诱、引人忆。我怀念故乡的樟树,一排排、一列列,清香无限;也欣赏小镇的梧桐、巴掌叶片在春风里摇、夏雨里叫、秋天里舞,在多少时光中都会令我愉悦!

董卿姐姐说:“地域的故乡安放我们身体,精神的故乡安放我们灵魂。”我想:我可以安心了;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背叛那故乡。

故乡是永恒的丰碑!

故乡是空前的绝响!

故乡是大地的眼!

我找到了精神的故乡。爷爷也是!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