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读后感 > 孩子 > 导航 > 【精品】读《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汇总350字

孩子

【精品】读《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汇总350字。

读《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篇一】

第一次粗略的读完《孩子你慢慢来》这本书,只记得序言中惨烈的体罚场面,安安在复杂的语言环境下学会了四国语言,以及安安妈妈耐心的陪伴安安成长为一个小学生,并跟踪他放学。全都是碎片化的阅读。

再次拿起这本书,序言中多次的对比描写,让人更深刻的理解了两种教育方式的不同:花店的老妇人让五岁的小子扎花束,骂他慢,但是小孙子的努力让作者愿意慢慢地等待;而林老师的刻薄让人发怵,她的严厉和体罚,逼得本就家庭困难的王爱莲带着三个弟妹跳进了爱河。老师不知道王爱莲是个多么穷苦的孩子,连厚衣服和袜子都穿不起,连最起码的吃穿都成问题,生命都无法保障,何谈学习?《弟子规》中说:‘’有余力,则学文”,最基本的需要都无法满足,更无法去学习。在那种严酷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充满了恐惧,根本不会去主动学习,更不会热爱学习,所以小时候的作者逃学了一个月,这是一个缺乏爱和宽容的学习环境,我们要有花苞心态,像作者一样,愿意等待一个五岁的孩子去努力地打好一个蝴蝶结,给他成长的时间和爱的空间。

书中的安安在爱和宽容中成长。八个月大的安安见到鸟,爸爸教他bird,九个月再次见到大公鸡,安安就会自己说英语bird,九个月大,第一次开口说话,还是英文,真是奇迹。安安开口了,妈妈便开始当导游,给安安介绍一路的遇见,最后到达幼稚园,这让我想起了我家大儿子小时候,我也喜欢抱着他走在大街上,不停地和他说话,汽车、太阳……见到什么就说什么,可是没有安安妈妈那么用心,还加上优美的修饰语,连诗也随性而读:"枯藤老树昏鸦……"

妈妈用心的教育造就了一个爱读书的小安安,不足两岁却固执地要认识世界上的所有。有他一半高的书,是他探索世界的工具。安安对"龙"的理解也很深刻,不在乎是否真龙,而在乎龙的长度和颜色,安安还会用车来自创龙,"车水马龙"就这样顺理成章。有了安安,妈妈做的饭是对孩子好的胡萝卜和鱼肉,一边做饭,妈妈还要竖起耳朵听着儿子玩玩具,连哼的歌曲也是小儿歌,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有了孩子以后,孩子就成了妈妈的全世界!

为了听懂小安安的话,幼稚园的老师苏珊、爸爸、妈妈都在不断地互相交流、学习,苏珊学中文,妈妈学德语,爸爸学瑞语。“孩子是天心的验证,美的极致。"安安不仅理解了黑人,还会见到哪国人就说哪国语言,不假思索、脱口而出,那在于父母的爱和宽容,见到一种东西,父母会用不同的语言来教安安认识,并且不厌其烦。所以每一回新的邂逅,安安都会问三遍,并记住三种甚至四种答案。

为了让安安学到世上的美好,妈妈把暴力血腥的《白雪公主》和《阿里巴巴》移到了书架的最高处,而《阿伊达的花》、《小豌豆的故事》、《小锡兵的爱情》、《三只小猪》成了小安安的最爱,好多书我连听都没听过,却成了安安比车子还要好的玩具,连上厕所都要坚持带着书。看来不读书真的不行,连两岁的小孩儿都没法比。

"野心"一文中,若冰讨厌狗,我也讨厌狗,我家的老二并不讨厌狗,却对狗的毛过敏。安安爸爸拿故事哄小孩儿真是见效,《七只乌鸦》让小安安哭声一半就煞住。有了孩子,家里总是一片混乱,妈妈总是无比忙碌,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我也同作者当年一样,36岁就成了有皱纹的黄脸婆,失去了好多理想,但同时也是幸福的,无数的忙碌,说不尽的快乐。我的小儿子和安安一样两岁左右,儿子也刚好在公交车站指着我的眼睛,说:"有果果,妈妈眼睛有果果。”近一段他也常说这句话,孩子的观察力见长?儿子睡觉的间隙,我愿意再看一遍同我如此有缘的书,学习作者用书中故事教导儿子,耐心宽容地跟踪儿子放学,而不责备他把15分钟的回家路程走了一个小时零十分钟。一路的探险历程,让儿子的好奇心得以保留,虽然他只带回了一块十公斤重的废铁。

用爱和书籍滋养孩子,以足够的耐心保护孩子的好奇心,静待花开!

读《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篇二)

游学期间,闲暇便拿出《孩子,你慢慢来》看看。

翻看的时候,感觉自己在与这位母亲一起分享孩子成长的点滴记录。

用心,感觉生命与这个世界最初的接触,感受他们成长中的喜悦和泪水。

文中没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没有峰回路转的曲折离奇。但又无数次的忍俊不禁,嘴角的一次次不经意间的上扬。

龙应台,让我在她与两个孩子的交流相处中,感受到她是一个聪明的母亲。而她的孩子是幸运的,同样她也是幸福的。

在孩子的问题上,他有自己的教育智慧,《孩子,你慢慢来》是的,慢一点,我可以感受上天给我们安排的丰盛礼物,更真切的感受,我们才会生出更多温柔,更多爱。

看过《孩子,你慢慢来》这本书,我深刻感悟到,应当有宽容与等待中长大,慢慢的,等待生命的成长,这需要坚持,更需要温柔的等待。

想起文中龙应台在买花时,遇到帮她包花非常吃力的五岁男孩,她这样写道:“我,坐在叙阳残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孩子,专心的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她五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

龙应台有着用一生的等待的耐心和勇气。而我,面对我的亲弟弟时,我没有耐心等待他一点一点的长大,更没有勇气穷尽一生去等待,而龙应台却为了不相熟的孩子沥尽心血,她比我们少了一点怨气,多一点爱心,少一点急躁,多一点理解,少一点指责,多一点宽容,少一点菲薄,她的心境是那样明亮。

我相信孩子的世界中,总有大人理解不了的模样,“慢”很重要,慢慢的等待。

“不要忘记这些过去的记忆,因为这些记忆,会跟着我们的人生,一生一世,只不过,它们不像我们儿时那么的明显。”

读《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篇三】

《孩子你慢慢来》,一个“慢”字,体现了一个母亲对孩子的理解、包容与允许,理解孩子各个年龄阶段的个性与特点,允许孩子慢慢来,就像书中所写:“我坐在斜阳浅笑照的石阶上,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孩子从从容容把那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孩子奔忙于各种各样的辅导班,“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误导了多少家长,人生是一场长跑,绝不是百米赛跑,是允许孩子慢慢成长还是拔苗助长?

龙应台写到安德烈从学校到家,只不过十几分钟的路程,要走一个多小时才到家时,我有深刻感受,我们离学校只有5.6分钟的时间,孩子有时也是一个多小时才回来,当你不停的在窗口张望,想回来一定能问问他去哪里了,他却说:“我和同学走着聊着就有远了,然后才返回来,有时在哪里转了一圈才回来,”你可能就没事了。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有好奇、探索的眼睛,也许发现了一只蚂蚁,又发现了别的东西玩了一会,时间就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了,而我们大人只顾赶路,哪里有心情欣赏风景呢?这是不是正是我们缺少的探索精神呢?如果我们不允许孩子探索,孩子的天性就会被我们抹杀,长大也会成为一个没有目标、没有追求的平庸之人。

允许孩子慢慢做事也是允许自己放下急躁以及功利之心,孩子教会我们放慢脚步,多一点时间,多一点陪伴,时不时给予鼓励与支持,孩子就像一颗小树苗,常常会出现旁枝末节,及时修剪,还是会长成参天大树!

F132.cOM更多读后感小编推荐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

以前对龙应台的作品看的不多,只知道她的文字犀利,总能从另一个角度将那些在我们眼里已经习以为常的事情变的那么不可理喻。据说无论她走到哪里都会在当地刮起龙台风。在我的印象里,她应该是个爱搅局的不安定分子。总是用手中的笔揭露人性中的丑恶。

但是看了《孩子你慢慢来》之后,完全反转对她的印象。《孩》用一种平实,优美,充满温情的文字写成,读者能直观的体验了为人父母的在小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经历的幸福,喜乐和艰难。尤其体会到东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感受最深的是对童话故事和中国名著《水浒传》的探讨角度真是另辟蹊径。我幼年也看了大量的童话、神话故事,却从来没有注意到这些故事有这么凶残、血腥的一面。白雪公主的故事里面充满着因嫉妒而产生的谋杀。这些会给好似一张白纸的小孩子带来什么影响呢?不禁让我想到格林兄弟都经历了些什么艰难?《水浒传》更是充满着血腥的杀戮,好汉象地痞,官府象恶棍??。换一个角度来看这些作品真是不寒而栗呀。曾经我喜欢的《一千零一夜》就是因为一个爱听故事的国王要把讲完故事的女人都杀了,所以才催生出一千零一夜的漫长故事。值得我们思考的是:虽然这个世界可能是残酷的,但真的不急于让孩子们去了解它们吧。

另一个感受很深的方面是西方的性教育。我自认为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母亲给了很好的性教育,但比起作者笔下所写的真是不值得一提了。孩子大概四岁的时候就和妈妈一起去医院陪伴妈妈做胎儿的检查。妈妈大大方方的允许孩子进入检查室。母亲在好奇的孩子面前并不隐藏什么,敞开的让孩子去了解他们想知道的一切。孩子小小的时候就知道女人会来月经,是因为成熟的卵要排出来。妈妈也不避讳的告诉孩子,男人的不叫蛋,而是叫睾丸。能做到这些真是很了不起,让孩子在幼年已经对身体有了很多了解,不再有神秘感,使青春期也过的相对平稳些。相反中国的父母的做法是尽量不让孩子们了解到这些,致使孩子们很多的探索是在青春期开始越神秘越有吸引力,在懵懵懂懂的情况下更容易受伤害。

可以说龙应台的文字引导我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生活。也渴望成为一个大奶牛样的母亲,温情的,向孩子传授来自上帝的对生活的知识和见地。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


读《孩子,你慢慢来》有感

这本书的作者是台湾著名作家龙应台,很多人对她写的书的印象更多的是豪情万丈,而《孩子,你慢慢来》,以她自己作为一名母亲的角度,用细腻温情的笔触写下了与自己的两个孩子的创世纪。

孩子将我带回人类的原始起点,在漠漠苍穹和莽莽大地之间,我正在亲身参与这石破天惊的创世纪。孩子的到来,给予一个家庭的改变是非常大的,当一个女人转变成一个母亲,就应当承担起对一个孩子抚养、教育的责任。而在这之中,很多的母亲因为缺乏经验、性格等等问题,并没有使用正确的教导方法。

我一直很高兴我的幼儿园时期并不需要学习写字、算术、英文等,相比现在的幼儿园小朋友我觉得自己的幼儿园时期太幸福了,我们的任务就是玩,开心的、无忧虑的玩。其实,这并不需要,或许幼儿园里不教认字是对的,急什么呢?童年那么短,那么珍贵。或许大人们认为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但这样孩子失去的更多,他们失去了他们的童年,在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情,大人们总是这么说,但到了自己,却不这么做。让孩子们去玩吧,在玩中,如若家长能够给予适当的引导,孩子学到的可能更多。脚踏车经过一片花开满地的平静,将车往草地上一倒,就坐下来,蒲公英年年都有,孩子那样幼小却只有一次。你可以对孩子有所期待,但你不能强求孩子做的跟你想象的一般好。

该放手时就应当放手。你可以说:孩子你慢慢来,可是有时候,快快的放手或许也是必要的。这很难,因为没有人愿意自己的孩子受到伤害,但是你想想,如果不放手孩子如何学会自己行走;我们小时候学自行车,如果不摔跤,不放手是永远不可能学会骑脚踏车的;不呛一口水是学不会游泳的只有放手让孩子去自己实践,去经历其中的困难,尝试着自己去解决问题,不仅能够锻炼孩子解决问题的思维,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孩子的独立人格。我,坐在斜阳潜照的石阶上,愿意等上一辈子的实践,让这个孩子从从容容的把那个蝴蝶结扎好,用他5岁的手指。

让孩子走他想走的路。大人们习惯性的为孩子们安排好一切,以他们的经验告诉我们哪条路最好,可以少走弯路,当孩子抗议时,就以吃的盐比你吃的饭还多等等理由拒绝我们,殊不知,这反而可能会引起孩子们更大的反抗。与其影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倒不如坐下来,和孩子们谈谈他们的想法,如果他们有坚定的决心,又不是太过分的想法,为什么不放手让他们去做呢?人对这个世界已经掠取无度,您不觉得保留一点天机、一点对自然的惊讶,比较美好吗?

孩子,你慢慢来。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1):

最近,不爱看书的我,居然把《孩子你慢慢来》这本书看完了,当我打开《孩子你慢慢来》的第一页的时候,我便被这本书吸引了。

《孩子你慢慢来》这篇文章,是本书的开篇。作者描述了在花店买花时看到的一个情景:一个5岁的孩子,非要自己动手给花束系上蝴蝶结,而作者就那样坐在斜阳浅照的台阶上,愿意静静地等。在等待的过程中,作者追叙了一个昔日冰冷的事实:一个追不上别的孩子功课的女学生,带着自己的弟妹,跳进了冰冷的河里。由那凄惨的一幕,作者想到了,孩子,你慢慢来。

《孩子你慢慢来》,心中有这样一些情愫在荡漾感受做一个妈妈的甜蜜和幸福、回忆做一个孩子的童真和快乐、亲近小植物小动物时的欢欣和好奇。这些感受凝在一齐,让人很难说出到底正因什么而感动,而喜悦,而舒畅,可确实就是能听到自己的笑声不断,轻轻带过的那种笑。

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是如此纯真、可爱、充满好奇心,无意中能给成人最大的喜悦和安慰,但不是每个妈妈都像安安的妈妈一般耐心、细心。而我们应对着这么多孩子的教师又何尝不是如此。孩子们从感知父母家人的抚爱开始,认识周边的寸土、花木、虫鱼,了解身边的人和语言,然后再渐渐接触更多无形的东西,他们开始知道人间有美丽的传说和信仰,也有残酷的战争和杀戮。这一条长长的细细的成长之路,一切都要慢慢来。在一个班级的孩子的认知水平和家庭环境地的不一样也使每一个个体的成长不一样。我们老师是不是也能对慢一些的孩子们说一声:孩子你慢慢来呢?

《孩子你慢慢来》这本书值得每个人都去看一下,十分的精彩和搞笑。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2):

《孩子你慢慢来》向我们展现了一位,母亲的母爱是多么伟大,多么完美。这位母亲记录了孩子的成长记录。她用心去感受生活中一切完美,用心去感受孩子成长的经历。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是如此纯真、可爱、充满好奇心,无意中能给成人最大的喜悦和安慰,但不是每个妈妈都像龙应台一般耐心、细心。

这个中国妈妈教育小孩的方式是不一样的,整本书写出了龙应台对她孩子的关心和爱,从中也看得出小孩的想法和大人的有着天差之别,比如说她带孩子出去玩,孩子看见一条飘着的彩带就说是龙,妈妈刚要纠正,一阵风吹来,扭来扭曲的彩带确实像一条龙。还有龙应台和小孩子讲水浒传,三国演义时,有些情节否定,这哪能讲给孩子听呢!下次干脆把书偷偷藏在柜顶上讲别的书。还有就是德国的幼儿园虽然是讲究玩耍,没有正式的教孩子什么固定的知识,但孩子在无拘无束的玩耍中也学会了认识各种事情。

龙应台是一个聪明的妈妈,她的孩子是幸福的,在孩子的教育上,她有自己的智慧。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3):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1000字2024

世界上有一种永恒的爱,叫母爱。世界上有一个永远爱你的人,叫母亲。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爱自己的母亲,她无微不至地呵护着我们长大成人,愿意用尽一生的心血陪伴你我。《孩子你慢慢来》的作者龙应台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母亲。

文章字里行间体现了龙应台作为母亲内心最柔软、最细腻的的款款深情。我记忆最深刻的莫过于《葛哥与底笛》这一片段了。哥哥安安认为妈妈更爱弟弟,因此他玩失踪变得很麻烦,剪弟弟的衣服但是,妈妈每次都用温暖的怀抱和爱解决了问题,同时也让兄弟俩的感情更加融洽了。哥哥有时欺负弟弟,妈妈要打哥哥,弟弟飞飞却把整个覆在安安身上,为哥哥求情。两人相依为命的抱成一团,再抬头时,妈妈已经不见了。我仿佛看见龙应台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做一件事。是的,孩子慢慢来,慢慢来,她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刻,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

我也有这样一位母亲,她把自己看似普通而又深沉的爱,注入到生活中的每一个日子和细节中,给了我无数的温暖和启迪。妈妈是一位中学教师,但她从不强求我读书。每当夜幕降临,我和妈妈都会坐在床头,面前摆上几本儿童读物。此时,温暖的灯光抚摸着我和妈妈的脸庞,妈妈温柔的读书声回荡在耳畔,这天的故事叫老鼠开会,很久很久以前每一个字读来都是那么慢慢的,柔柔的,像音乐一般舒缓人心。而我有时会情不自禁地打断妈妈,提出自己心中的疑问,妈妈则会耐心地透过比喻或游戏让我真真切切地体会明白故事的内涵。从一个个短小、搞笑的故事到富含深意的寓言再到优美的散文,妈妈都一向在我的身旁陪伴着和支持着我。渐渐地,我越来越爱读书了,阅读在我的心里已然成为了一种受益终生的习惯。

母亲,母亲,天下所有的母亲们,我向你们致敬。你陪着自己的儿女度过无数个日日夜夜,隐约间你的青丝已斑白;你送了儿女一程又一程,恍惚中你的双颊已布满沧桑。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4):

把龙应台的《孩子你慢慢来》看完了,躺在沙发上看着书,嘴角禁不住一次次上扬。这样完美的感情,这样温柔的成长,让我心亦变得如斯温柔。

当我第一次看到这本书的时候,就被这独特的封面所吸引了,一个只有5岁左右的一个可爱的小男孩独自一人徒步在金色树叶铺成的小路上,一切都显得那么美丽,那么安静。封面上还有这么一段话:

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的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刻,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

这段话慢慢的,似乎还有很多的话,很多的言语,但是全部已经不重要了,作者龙应台已经愿意用一辈子的时刻来等待,来欣赏

龙应台一贯以尖利敏捷的文风著称,但这对孩子成长的点滴记录,每一个字都是那么的柔软,是一个母亲从心里流出来的潺潺溪流,两岸风景无有突兀,但美如画卷。故事讲的是龙应台经历两个儿子幼年的成长中以及过程中的所感所思。文字里的妈妈是那样可爱的一个中国台湾女子,她在自己的异乡、儿子的故乡,用爱与理智抚育上天送给自己作为女生的礼物,用心地感受生命与这个世界最初的接触,感受他们在成长中的喜悦与泪水。文中没有跌宕的故事情节,没有峰回路转的曲折,但有无数的忍俊不禁,无数的低回温柔。成长,是如此可爱的过程;母亲,是这样一个温暖的字眼;孩子,是这样的让人心生温柔

看到封面我没有认为封面及插图跟书的资料有什么关联。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才慢慢发现了其实每张插图都是真实的照片。看得出来,每张照片的颜色都不是那么鲜艳甚至有些泛黄,家具及汽车也都和现代挂不上钩,即便如此,我却从中发觉每张照片都是那么的温馨,照片中的孩子是那么的可爱,照片中的环境是那么的优美--有绿草红花,也有金黄的落叶。书中没有华丽的词藻,是日记,又像散文。她记录了孩子的成长过程。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对书中的人物有了更深的了解从而也生出很多感慨。

此刻有些家长,很是盼望自己的孩子能一下子就成功,一下子就望子成龙,于是就给孩子报了许多的兴趣班,一个周末就只有半天的时刻做回家作业,时刻紧张极了。我认为,这样不但让孩子学不好学校里的课,更使孩子外面上的课给没有学进、学透,这样,又花钱,又花时刻,还在弄个体力透支,这样又有什么用?

这些家长就应好好问问自己,好好反省自己。爱自己的孩子,是一个母亲的本能,给我们自己的尊严,却不是每一个家长所能办到的。在我们的传统中并没有将孩子和成人当成平等的人。这些家长就应学学向龙应台这样的母亲,尝试和孩子像朋友般聊天,耐心倾听才能更好的明白他们。

有些孩子一下子周末就要上一天半的课,这样忙碌的孩子,又让他们怎样慢慢来呢?为了不甘人后的家长们陪着孩子们学这学那,美其名曰为了孩子们的未来,那样的想当然,但是,可曾想过孩子是否真的喜爱呢?还是给孩子多一点慢慢来的机会吧。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5):

台湾作家龙应台的《孩子你慢慢来》早在一年级(上)时,我就看过了一遍。

我很喜爱充满传奇色彩的作家一家。妈妈是台湾人说汉语,爸爸是德国人说德语,爸爸妈妈相互交流用英语。正因爸爸工作的原因,他们一家现住在瑞士,华安就是在瑞士上的幼儿园。在不知不觉中,安安从学会听到学会说,在不一样的场合说不一样的语言,汉语、德语、瑞士语、英语应用自如。真是太可爱、太搞笑了!

我羡慕安安有这样一位通情达理、明白我们、充满耐心的好妈妈。在《序》中,龙应台写下了这么一段美妙的文字: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刻,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慢慢来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三个字呀!

而我能够说每一天都是在快一点的催促声中度过的。早晨还在迷迷糊糊中,就听到妈妈快一点起床,否则要来不及了的叫声。我穿好衣服,正想顺便看一下桌上的书,妈妈又催我快一点刷牙、洗脸。之后就是催我快一点吃饭,在狼吞虎咽、食物还未完全到胃的时候,就一手拿着一片面包,一手拿着一盒牛奶,在快一点,否则要迟到了的催促声中走上了上学的路。一到学校,又是在老师快一点坐好、快一点交作业、快一点排队的指挥下完成各种各样的事情。放学了,奶奶来接我,回到家后奶奶的第一句话是快一点洗手,第二句快一点吃点心,之后是快一点做作业。直到晚上,在快一点洗脚、快一点睡觉的催促声中,才度过了急匆匆的一天。

我自认为是一个爱学习的孩子,但是我不喜爱填鸭式、功利的学习方式,而是喜爱瓜熟蒂落、功到自然成的龙应台那样的教育方式。我做过一个梦,梦中龙应台一会儿变成我的妈妈,一会儿又是我的老师。

真的,慢慢来有时候并不是坏事。由于气候的原因,东北大米生长周期长于南方大米,因此其口感就要比南方大米好得多;饲养40天就可宰杀的速成鸡,它的鲜度和营养无论如何都比不上农家养一年才食用的土鸡。

慢慢来,让学习变得更加搞笑;慢慢来让成长变得更加快乐!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