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读后感 > 古诗 > 导航 > 读古诗《夜雨寄北》有感

古诗

读古诗《夜雨寄北》有感。

《夜雨寄北》以其含蓄真挚的感情以及独特的构思,吸引着无数读者的阅读赏析,让我们能一赏古人的文采以及思想感情,让我们一起走进李商隐的世界,去赏析这首诗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古诗《夜雨寄北》有感”,一起来赏析吧。

读古诗《夜雨寄北》有感(一)

这首诗所寄何许人,有友人和妻子两说。前者认为李商隐居留巴蜀期间,正是在他三十九岁至四十三岁做东川节度使柳仲郢幕僚时,而在此之前,其妻王氏已亡。持者认为在此之前李商隐已有过巴蜀之游。也有人认为它是寄给“眷属或友人”的。从诗中所表现出热烈的思念和缠绵的情感来看,似乎寄给妻子更为贴切。

开首点题,“君问归期未有期”,让人感到这是一首以诗代信的诗。诗前省去一大段内容,可以猜测,此前诗人已收到妻子的来信,信中盼望丈夫早日回归故里。诗人自然也希望能早日回家团聚。但因各种原因,愿望一时还不能实现。首句流露出道出离别之苦,思念之切。

次句“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诗人告诉妻子自己身居的环境和心情。秋山夜雨,总是唤起离人的愁思,诗人用这个寄人离思的景物来表了他对妻子的无限思念。仿佛使人想象在一个秋天的某个秋雨缠绵的夜晚,池塘涨满了水,诗人独自在屋内倚床凝思。想着此时此刻妻子在家中的生活和心境;回忆他们从前在一起的共同生活;咀嚼着自己的孤独。

三、四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是对未来团聚时的幸福想象。心中满腹的寂寞思念,只有寄托在将来。那时诗人返回故乡,同妻子在西屋的窗下窃窃私语,情深意长,彻夜不眠,以致蜡烛结出了蕊花。他们剪去蕊花,仍有叙不完的离情,言不尽重逢后的喜悦。这首诗既描写了今日身处巴山倾听秋雨时的寂寥之苦,又想象了来日聚首之时的幸福欢乐。此时的痛苦,与将来的喜悦交织一起,时空变换,

此诗语言朴素流畅,情真意切。“巴山夜雨”首末重复出现,令人回肠荡气。“何当”紧扣“未有期”,有力地表现了作者思归的急切心情。

这首诗,《万首唐人绝句》题作《夜雨寄内》,“内”就是“内人”—妻子:现传李诗各本题作《夜雨寄北》,“北”就是北方的人,可以指妻子,也可以指朋友。有人经过考证,认为它作于作者的妻子王氏去世之后,因而不是“寄内”诗,而是写赠长安友人的。但从诗的内容看,按“寄内”理解,似乎更确切一些。

第一句一问一答,先停顿,后转折,跌宕有致,极富表现力。翻译一下,那就是:“你问我回家的日期;唉,回家的日期嘛,还没个准儿啊!”其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已跃然纸上。接下去,写了此时的眼前景:“巴山夜雨涨秋池”,那已经跃然纸上的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便与夜雨交织,绵绵密密,淅淅沥沥,涨满秋池,弥漫于巴山的夜空。然而此愁此苦,只是借眼前景而自然显现;作者并没有说什么愁,诉什么苦,却从这眼前景生发开去,驰骋想象,另辟新境,表达了“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愿望。其构思之奇,真有点出人意外。然而设身处地,又觉得情真意切,字字如从肺腑中自然流出。“何当”(何时能够)这个表示愿望的词儿,是从“君问归期未有期”的现实中迸发出来的;“共剪……”、“却话……”,乃是由当前苦况所激发的对于未来欢乐的憧憬。盼望归后“共剪西窗烛”,则此时思归之切,不言可知。盼望他日与妻子团聚,“却话巴山夜雨时”,则此时“独听巴山夜雨”而无人共语,也不言可知。独剪残烛,夜深不寐,在淅淅沥沥的巴山秋雨声中阅读妻子询问归期的信,而归期无准,其心境之郁闷、孤寂,是不难想见的。作者却跨越这一切去写未来,盼望在重聚的欢乐中追话今夜的一切。于是,未来的乐,自然反衬出今夜的苦;而今夜的苦又成了未来剪烛夜话的材料,增添了重聚时的乐。四句诗,明白如话,却何等曲折,何等深婉,何等含蓄隽永,余味无穷!

读古诗《夜雨寄北》有感(二)

这首诗名为《夜雨寄北》,个人以为,从诗名理解,应该是诗人是在一个下雨天的晚上,准备回复北方某个人的来信。有的说是友人,有的说是妻子,个人倾向友人的说法。因为,查阅资料显示李商隐写这首诗的时候,他的妻子已经不在人世。与雨有关的诗句大多是与忧愁、伤怀、思念、别离有关的。因为多雨的天气本来就会使人的心里比较压抑,自然容易产生不好的情绪,何况还是晚上。一场“夜雨”为整首诗定下来惆怅、思念、伤怀的基本色调。

诗的开篇并未从夜雨开始写景,而是从一句“君问归期未有期”,以一问一答的形式引出话题。这样写出来了诗人漂泊在外,连归期在何时,自己也无法确定的无奈感。也暗暗影射出诗人思念故乡、盼望早日归家的急切情感。

接着“巴山夜雨涨秋池”,承接上句,把写这首诗的时间、地点写出来,更把前面伤怀、思念的情绪继续升华。这里一个涨字用的传神入画。一方面写出来巴山夜雨之大,以至于池塘的水好像都看着在上涨;另一方面,这个涨字也衬托了诗人看着连绵夜雨,心里的愁绪和对远在故乡的友人思念之情不断增加的情感。

最后两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笔锋突转,把一切愁绪、思念放在一边。诗人转而想象到了与友人相聚在一起,两人秉烛夜谈,有说不完的话,讲不完的事。以至于,蜡烛不断燃烧,而二人一截一截的剪去燃烧剩下的灯芯,却还意犹未尽。“何当共剪西窗烛”这句没有直接描述与友人有说不完的话,而是通过一个"共剪西窗烛"的动作描写来侧面表达。这让我们不得不佩服诗人驾驭文字的能力,好像随手拈来,抛出却是让人回味无穷。这与前面的“君问归期未有期”有异曲同工之妙。最后,“却话巴山夜雨时”,又回到诗眼,两个人讲不完的是什么呢?是“巴山夜雨时”,可以想象,诗人在此时堆积了多少的话语无处诉说,那种感觉是多么的无奈。

读古诗《夜雨寄北》有感(三)

他又梦到自己滞留巴蜀之年。满天星斗都淡去的秋日,淅淅沥沥的檐雨,素笺中问他何时归去的娟秀字迹。他侧翻身子,又闻夜风之声渐盛,雷鸣乍起,惊雨大作。长安夜晚柔婉细润,远处的琴笛箫笙的悦耳之声随风潜入夜色浓郁的帝都;巴蜀不同,倾盆暴雨骤然迅猛,空气干燥溽热,沉闷之感油然而来,夜晚雷鸣訇然。已是立秋,这盆地所残余的夏季之力却尤为强大,他不知晓再呆下去一些时日会如何,他不再想这恼人的天气,索性闭目,强迫自己在这沉沉雷声中睡去。

说不清是因为心绪清明抑或其他,他突然觉得平静许多,即使是在如此嘈杂纷扰的雷雨之声中,他蓦然想起远在长安的妻子。他自年少起就喜好游历大唐或壮美或秀婉的河山,对妻子他心中有愧。她出身于富贵人家,为家事操劳过近乎整个青春年华,而他陪在她身侧的时光也不过寥寥。近些年也曾探望她数次,女子茕茕孑立于山麓下,犹是记忆深处低眉顺眼的模样,身着素雅白衫,裙袂飘扬在萧飒秋风中,笑意妍妍,眉下有澄澈月色,似与来人相顾。骤雨渐停,惟余房檐沉积雨水滴答落下,夜风兀自迅猛,拍窗击户,门枢尚松,略微轻动,他蓦停思绪。

他被这微凉的秋风惊醒,索性披外衣从床榻起身,坐在书案前,备好纸笔墨砚。当写何事?胸腔中万千言语呼之欲出,提笔时他却略微踯躅。踌躇半晌,仔细斟酌着字句,念及她从未有时不记挂自己,他写“君问归期未有期”,将目光拉长,望向窗外,飒沥秋风集卷着天幕中天上稀落星斗,而那初来时甚急犹今却细细密密绵长得像江南梅熟时落下的雨也仍下个不停。“巴山夜雨涨秋池”这句突兀显于纸上,思及与妻子在长安的那段绮丽岁月,乍觉回忆之初最美之是事是和她共同剪去西窗下烛花的时刻。“义山兄。”友人的低唤令他从过去美好的幻想中抽身,随即含笑指向身前一桌残棋。

他恍然忆起他此时身在长安,距离他离开巴蜀已过去数年,这些年他一直沉湎于过往澄澈岁月,不敢承认那既定的事实。“余妻王氏晏悦,已逝世三年有余。”他闭目回忆。晏悦病逝于春夏交替之时,那时他滞留在巴蜀未曾得知,满心欢喜地期冀未来,数月后得知她逝世消息,悲恸无比,涕泪滂沱,却莫名的庆幸她没遭受那夏季恼人夜雨折磨。瘗玉埋香,几番风雨,物是人非事事休。在微茫灯火中,他在棋盘之上随意落下一子,不顾友人诧异目光,起身开窗,窗外是薄雾笼罩的绵延远山,淅淅沥沥的夜来风雨。幽然虫鸣沉烟中,他仿佛又回到了身在巴蜀那一年。“更无人处帘垂地,欲拂尘时簟竟床”他敛祍轻叹,目视枯荷侧耳听雨。风吹叶动,微雨茫茫,北斗淡渐,竹影稀疏,秋阴不散,复忆晏悦之颦眉叹息,轻笑敛目,恍觉她似挑灯静立于层层烛蜡光影中,仍是桃花容颜,微闻足音跫然,顾看方悟只余潇潇夜雨与立身友人。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f132.COM更多读后感延伸阅读

夜雨寄北读后感


夜雨寄北读后感(一)

【夜雨诗意】这篇文章出于余秋雨之笔,是一篇散文。初次看到这篇文章,我就被它的题目所吸引。

夜雨诗意,有着多么一浪一漫的情调,多么古朴的韵味啊!

这让我想起了李商隐着名的【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脑海里不仅浮现出这样一幅画面:我在夜雨中挑灯作文,黯淡的灯光照着密密的雨脚,我能看见的东西很少,却似乎又能看得很远。风不大,轻轻一阵立即转换成淅沥的雨声,转换成河中更密的涟漪,转换成路上更稠的泥泞。此时此刻,天地间再也没有什么会干扰这放任自一由的风声雨声,也没有什么会干扰我对远方的妻子的思念。我们共剪西窗烛的幸福场景历历在目,一丝甜蜜涌上心头,溶解了雨夜的冰凉

我不禁想起了第一次感受到夜雨诗意时的情景。那是在一个夏日的夜晚,窗外夜色中响着时紧时疏的雨声,清新的空气夹杂着泥土的气息,丝丝缕缕地飘进了小屋。我听着钢琴曲【kisstherain】,沉浸在诗意的想象当中:我独自站在古老的露台上,沐浴在夏夜的大雨中,浑身湿一透了。我走在泥浆里,一边闻着泥土那清新、自然的芳一香,一边倾听着雨的喃喃私语。露台下的草坪上,草儿依旧青翠,可花儿却已经憔悴,给雨夜涂上了一层蓝色调夜雨中的想象总是特别专注,特别难忘。

更让人难以忘记的是雨后明朗的清晨,让人几乎把昨夜忘却,又不能完全忘却,留下一点影子,一陰一一陰一凉凉的,添一份淡淡的惆怅,添一丝绵绵的忧伤。

勘华喧嚣的城市就缺少这种夜雨的诗意,雨的声音不能淹没城市的喧闹,雨的绵绵缠绕不住人们的思绪,雨的多情无法打动人们的无情城市里人们的这种快节奏的生活往往忽视了自然、朴实的美丽,这种生活无疑是缺少诗意的。

因此,再现代的人也应该一再地品味苦涩的夜雨,也应该读读【夜雨诗意】,从这篇文章的字里行间,去寻找那份已丢失的安恬的心境,去感受夜雨的诗意。

夜雨寄北读后感(二)

当枯萎的灯光和灵感一起在黑暗中熄灭,我能感受到我骨节的酸楚和周围的寒意,慢慢将我囚禁。肉一体在黑暗里显得滞重疲惫不堪。这是一种疾病,匆忙中,孤独的手握紧笔,病根从此落下,一一婬一一雨天气,到处散发着陈旧的气味,人此时只能像自然界里离群的落伍者,独自寻找自己的归宿。

沉默,这是一种病入膏肓的状态和迹象,尤其是这样的晚上雨水中抑郁和黑暗的部分掺杂在一起,破旧的书桌上是斑斓的墨迹,时间和情感都是有限的寄托,只有雨水永无息止地从白昼的世界流向暗处,沉浸在人的心中和残破的窗棂。夜,终于还是开启了通往光明的最后一瞬间和可能。我打开窗子,任凭秋风撕一破我的世界,我从这样支离破碎的感情中挣扎着出来,我能听到号角。剑矢的舞动、屠一杀。盔甲霍然被刺破的声音,能感觉到博弈的神秘,自然界的诡异以及人心的愚钝和历史的缥缈无际。

夜的风景蛊惑着我的心思,疾风如雨,劲草如矢,霹雳一样的闪电捕捉着废墟上文字残余的光一陰一然后沉入喧哗的地狱结束这暗夜的孤独。我依靠母语汉语语言给予我的气质沐浴在黑暗的灵光中,狂一暴的风和欲一望的雨如癫狂的病揪夹杂文字的野一性一和象形的利刃冲击着我的视野和局限。

雨水从浩渺无语的天际飘落下来,无声地入侵夜的每一个角落。古人所说的甘露从高高的神圣天宇降临,受难的病体和焦渴的土地终于可以接受滋润。朗朗乾坤,那应该是神与人的意志。雨水袭击了这个虚假的世界。虚无主义和膨一胀的欲一望瞬间坍塌化为一堆废墟。遥望悠悠苍穹,这雨已经与人间烟火无关。清洁的雨水冲杀在黑暗的风景中间,天地寂静,山河水脉隔着遥远的距离和时间向你一逼一近,同时还有书本间的迂腐戒律,后现代主义的语法和词语的洪流。它无声地渗透向内心燥一热的沙漠和荒芜的世界。

夜色沉静如水,疾风骤雨可以冲刷白昼残余的污浊,让渺渺苍穹显出固有的底色。自然界的神秘主宰着我的心境,拯救着我的身一体和思考的待续。

北方沉浸在宁静的夜色里,如期而至的清冷夜雨屡次打湿我的视线,告别青灯黄卷的多情缠一绵我努力发掘着笔下病根,窗外田野疾风劲草,秋雨飘摇,无形的寒意入肌眶。

夜雨初停,天地清朗,黎明已经不远

读 《纸船-------寄母亲 》有感


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

总是留着-------留着,

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地每天叠着,

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诺你在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

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来.

这是艾斯NJ 写的一篇好文章,表达了艾斯NJ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读《寄小读者》有感


读完了《寄小读者》使我思绪万千。冰心奶奶不仅文章写得生动、有趣,还不停地回复着小读者们的来信,直到自己生病了,还仍然坚持着回复小读者们的来信,她真的时时刻刻保持着一颗童心,真让人敬佩呀!同时,我也深刻地感受到爱就是生活中坚定的信念。也深切地体会到了冰心奶奶的这一句名言:心是冷的,泪是热的;心,凝固了世界,泪,温柔了世界。

是啊,心是冷的,泪却是热的,泪,是爱的流露,是真心的付出。

冰心奶奶在这本书的一篇里写道,她很喜欢大海,也非常喜欢海边的小动物,同样,也很爱护它们。她在回复小读者的时候,曾说起过这样一件事。有一天,冰心奶奶正在海边上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忽然看见一只海鸟在海里,不飞向天空,她很疑惑,海鸟都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翱翔,为什么只有这只海鸟不飞呢?于是,就走了过去,原来鸟的羽毛被一些东西刮伤了。于是,她就找来了一些可以处理伤口的东西,细心料理这只海鸟,海鸟慢慢好了,又可以到天空中飞翔了,冰心奶奶由衷地笑了。冰心奶奶的爱让我深深地感动了。

所以,只要我一看到小动物受伤,就会心痛,就会忍不住的给它包扎伤口。

我只想跟大家说:心是冷的,泪是热的,让我们大家帮助别人吧!让我们都流出欣慰的眼泪。

读古诗《蜂》有感


唐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

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

为谁辛苦为谁甜。

诗中讲蜂采花配蜜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人们。这首诗歌颂了蜜蜂默默奉献,不求回报的高尚情操。蜜蜂为采蜜终日忙碌,走遍山野田地,从来没有偷懒过,而配出诱人的、又香又甜的蜜却不是留给自己享用,而是留给人们享用的。诗人用诗句寄托自己对蜜蜂无私奉献的精神所赞叹。读到最后2句,不禁让我想起了我们的班主任林老师。清秀的她做事细心,勤勤恳恳,无微不至爱护我们,对教学认真负责。今天,我发现林老师放学前不时地咳嗽,但她还是不停地说话,那声音十分沙哑,比平时小声了点,但远比平时吃力,还一个一个点名叫那些作业做错的同学的名字,请他们上到讲台,辅导他们补做和订正。

林老师就像默默无闻的蜜蜂一样,总是辛勤地工作、无私地奉献,从来不求回报。上课时,老师总是把自己的知识无私地传给我们,爱护关怀着我们。

我喜欢蜜蜂,读着这首诗,还让我懂得了一个做人的道理:要学习蜜蜂这种默默无私奉献和不求回报的精神,这样你也会永远受到别人的欢迎。

江门市圭峰小学四年级 张可蕾

读《寄小读者》有感400字


《寄小读者》是冰心奶奶写给自己的小读者的信,这个暑假,我怀着激动的心情用心去读,从中领悟到不少有用的道理。

冰心奶奶在这封信里主要写了三方面:报效祖国、了解友谊、报答父母亲。祖国是生我养我的地方,又是我的故乡,我从小到大都在祖国的怀抱里。不报效祖国怎么能行呢?所以,我长大后报效祖国,为祖国争光,是我的志愿。

我还要做一个对社会、对祖国有用的人。朋友是不分国籍、不限年龄、不拘性别的,只要理想相同、兴趣相近、情感相恰、意气相投的人,都可以很坚固地联结在一起。这是冰心奶奶的一句关于友谊的名言。友谊是人生的调味品,也是人生的止痛药,友谊多么宝贵!不过友谊可不是那种哥们儿义气,大家一定要好好利用友谊,珍惜友谊。如果一个人失去了友谊,他的日子该是多么难过呀!

父母是生我养我的人,我们没有理由不孝敬父母。更何况我们国家从来就是讲求忠孝的国度。

我感谢冰心奶奶给我这么多启发,我以后一定按上面的去做。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