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读后感 > 十五夜望月读后感800字 > 导航 > 读《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有感

十五夜望月读后感800字

读《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有感。

高尔基曾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们在生活中可以多多去读一些经典书籍作品,在阅读了作品后,我想您对于这个作品有了更深的了解,为了更好地领悟作品的内涵,我们需要写一篇读后感。您从作品中有哪些领悟呢?小编为大家呈上收集和整理的读《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有感,欢迎学习和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改编:
是谁如此辛勤
将皎洁的月光洒满在寂静的庭院中
又是谁如此无私
为树上的身影镀上一层清冷的银白
点点珍珠
是孤独的使者
沾湿了幽幽桂花香

今夜
无数思恋的目光透过明月
企盼又一座鹊桥穿越黑暗
明月当空
茫茫的秋思织成大网
不知它聆听了谁的呼唤
为谁停留!

f132.cOm更多读后感扩展阅读

读《寄小读者》有感


读完了《寄小读者》使我思绪万千。冰心奶奶不仅文章写得生动、有趣,还不停地回复着小读者们的来信,直到自己生病了,还仍然坚持着回复小读者们的来信,她真的时时刻刻保持着一颗童心,真让人敬佩呀!同时,我也深刻地感受到爱就是生活中坚定的信念。也深切地体会到了冰心奶奶的这一句名言:心是冷的,泪是热的;心,凝固了世界,泪,温柔了世界。

是啊,心是冷的,泪却是热的,泪,是爱的流露,是真心的付出。

冰心奶奶在这本书的一篇里写道,她很喜欢大海,也非常喜欢海边的小动物,同样,也很爱护它们。她在回复小读者的时候,曾说起过这样一件事。有一天,冰心奶奶正在海边上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忽然看见一只海鸟在海里,不飞向天空,她很疑惑,海鸟都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翱翔,为什么只有这只海鸟不飞呢?于是,就走了过去,原来鸟的羽毛被一些东西刮伤了。于是,她就找来了一些可以处理伤口的东西,细心料理这只海鸟,海鸟慢慢好了,又可以到天空中飞翔了,冰心奶奶由衷地笑了。冰心奶奶的爱让我深深地感动了。

所以,只要我一看到小动物受伤,就会心痛,就会忍不住的给它包扎伤口。

我只想跟大家说:心是冷的,泪是热的,让我们大家帮助别人吧!让我们都流出欣慰的眼泪。

读古诗《夜雨寄北》有感


《夜雨寄北》以其含蓄真挚的感情以及独特的构思,吸引着无数读者的阅读赏析,让我们能一赏古人的文采以及思想感情,让我们一起走进李商隐的世界,去赏析这首诗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古诗《夜雨寄北》有感”,一起来赏析吧。

读古诗《夜雨寄北》有感(一)

这首诗所寄何许人,有友人和妻子两说。前者认为李商隐居留巴蜀期间,正是在他三十九岁至四十三岁做东川节度使柳仲郢幕僚时,而在此之前,其妻王氏已亡。持者认为在此之前李商隐已有过巴蜀之游。也有人认为它是寄给“眷属或友人”的。从诗中所表现出热烈的思念和缠绵的情感来看,似乎寄给妻子更为贴切。

开首点题,“君问归期未有期”,让人感到这是一首以诗代信的诗。诗前省去一大段内容,可以猜测,此前诗人已收到妻子的来信,信中盼望丈夫早日回归故里。诗人自然也希望能早日回家团聚。但因各种原因,愿望一时还不能实现。首句流露出道出离别之苦,思念之切。

次句“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诗人告诉妻子自己身居的环境和心情。秋山夜雨,总是唤起离人的愁思,诗人用这个寄人离思的景物来表了他对妻子的无限思念。仿佛使人想象在一个秋天的某个秋雨缠绵的夜晚,池塘涨满了水,诗人独自在屋内倚床凝思。想着此时此刻妻子在家中的生活和心境;回忆他们从前在一起的共同生活;咀嚼着自己的孤独。

三、四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是对未来团聚时的幸福想象。心中满腹的寂寞思念,只有寄托在将来。那时诗人返回故乡,同妻子在西屋的窗下窃窃私语,情深意长,彻夜不眠,以致蜡烛结出了蕊花。他们剪去蕊花,仍有叙不完的离情,言不尽重逢后的喜悦。这首诗既描写了今日身处巴山倾听秋雨时的寂寥之苦,又想象了来日聚首之时的幸福欢乐。此时的痛苦,与将来的喜悦交织一起,时空变换,

此诗语言朴素流畅,情真意切。“巴山夜雨”首末重复出现,令人回肠荡气。“何当”紧扣“未有期”,有力地表现了作者思归的急切心情。

这首诗,《万首唐人绝句》题作《夜雨寄内》,“内”就是“内人”—妻子:现传李诗各本题作《夜雨寄北》,“北”就是北方的人,可以指妻子,也可以指朋友。有人经过考证,认为它作于作者的妻子王氏去世之后,因而不是“寄内”诗,而是写赠长安友人的。但从诗的内容看,按“寄内”理解,似乎更确切一些。

第一句一问一答,先停顿,后转折,跌宕有致,极富表现力。翻译一下,那就是:“你问我回家的日期;唉,回家的日期嘛,还没个准儿啊!”其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已跃然纸上。接下去,写了此时的眼前景:“巴山夜雨涨秋池”,那已经跃然纸上的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便与夜雨交织,绵绵密密,淅淅沥沥,涨满秋池,弥漫于巴山的夜空。然而此愁此苦,只是借眼前景而自然显现;作者并没有说什么愁,诉什么苦,却从这眼前景生发开去,驰骋想象,另辟新境,表达了“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愿望。其构思之奇,真有点出人意外。然而设身处地,又觉得情真意切,字字如从肺腑中自然流出。“何当”(何时能够)这个表示愿望的词儿,是从“君问归期未有期”的现实中迸发出来的;“共剪……”、“却话……”,乃是由当前苦况所激发的对于未来欢乐的憧憬。盼望归后“共剪西窗烛”,则此时思归之切,不言可知。盼望他日与妻子团聚,“却话巴山夜雨时”,则此时“独听巴山夜雨”而无人共语,也不言可知。独剪残烛,夜深不寐,在淅淅沥沥的巴山秋雨声中阅读妻子询问归期的信,而归期无准,其心境之郁闷、孤寂,是不难想见的。作者却跨越这一切去写未来,盼望在重聚的欢乐中追话今夜的一切。于是,未来的乐,自然反衬出今夜的苦;而今夜的苦又成了未来剪烛夜话的材料,增添了重聚时的乐。四句诗,明白如话,却何等曲折,何等深婉,何等含蓄隽永,余味无穷!

读古诗《夜雨寄北》有感(二)

这首诗名为《夜雨寄北》,个人以为,从诗名理解,应该是诗人是在一个下雨天的晚上,准备回复北方某个人的来信。有的说是友人,有的说是妻子,个人倾向友人的说法。因为,查阅资料显示李商隐写这首诗的时候,他的妻子已经不在人世。与雨有关的诗句大多是与忧愁、伤怀、思念、别离有关的。因为多雨的天气本来就会使人的心里比较压抑,自然容易产生不好的情绪,何况还是晚上。一场“夜雨”为整首诗定下来惆怅、思念、伤怀的基本色调。

诗的开篇并未从夜雨开始写景,而是从一句“君问归期未有期”,以一问一答的形式引出话题。这样写出来了诗人漂泊在外,连归期在何时,自己也无法确定的无奈感。也暗暗影射出诗人思念故乡、盼望早日归家的急切情感。

接着“巴山夜雨涨秋池”,承接上句,把写这首诗的时间、地点写出来,更把前面伤怀、思念的情绪继续升华。这里一个涨字用的传神入画。一方面写出来巴山夜雨之大,以至于池塘的水好像都看着在上涨;另一方面,这个涨字也衬托了诗人看着连绵夜雨,心里的愁绪和对远在故乡的友人思念之情不断增加的情感。

最后两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笔锋突转,把一切愁绪、思念放在一边。诗人转而想象到了与友人相聚在一起,两人秉烛夜谈,有说不完的话,讲不完的事。以至于,蜡烛不断燃烧,而二人一截一截的剪去燃烧剩下的灯芯,却还意犹未尽。“何当共剪西窗烛”这句没有直接描述与友人有说不完的话,而是通过一个"共剪西窗烛"的动作描写来侧面表达。这让我们不得不佩服诗人驾驭文字的能力,好像随手拈来,抛出却是让人回味无穷。这与前面的“君问归期未有期”有异曲同工之妙。最后,“却话巴山夜雨时”,又回到诗眼,两个人讲不完的是什么呢?是“巴山夜雨时”,可以想象,诗人在此时堆积了多少的话语无处诉说,那种感觉是多么的无奈。

读古诗《夜雨寄北》有感(三)

他又梦到自己滞留巴蜀之年。满天星斗都淡去的秋日,淅淅沥沥的檐雨,素笺中问他何时归去的娟秀字迹。他侧翻身子,又闻夜风之声渐盛,雷鸣乍起,惊雨大作。长安夜晚柔婉细润,远处的琴笛箫笙的悦耳之声随风潜入夜色浓郁的帝都;巴蜀不同,倾盆暴雨骤然迅猛,空气干燥溽热,沉闷之感油然而来,夜晚雷鸣訇然。已是立秋,这盆地所残余的夏季之力却尤为强大,他不知晓再呆下去一些时日会如何,他不再想这恼人的天气,索性闭目,强迫自己在这沉沉雷声中睡去。

说不清是因为心绪清明抑或其他,他突然觉得平静许多,即使是在如此嘈杂纷扰的雷雨之声中,他蓦然想起远在长安的妻子。他自年少起就喜好游历大唐或壮美或秀婉的河山,对妻子他心中有愧。她出身于富贵人家,为家事操劳过近乎整个青春年华,而他陪在她身侧的时光也不过寥寥。近些年也曾探望她数次,女子茕茕孑立于山麓下,犹是记忆深处低眉顺眼的模样,身着素雅白衫,裙袂飘扬在萧飒秋风中,笑意妍妍,眉下有澄澈月色,似与来人相顾。骤雨渐停,惟余房檐沉积雨水滴答落下,夜风兀自迅猛,拍窗击户,门枢尚松,略微轻动,他蓦停思绪。

他被这微凉的秋风惊醒,索性披外衣从床榻起身,坐在书案前,备好纸笔墨砚。当写何事?胸腔中万千言语呼之欲出,提笔时他却略微踯躅。踌躇半晌,仔细斟酌着字句,念及她从未有时不记挂自己,他写“君问归期未有期”,将目光拉长,望向窗外,飒沥秋风集卷着天幕中天上稀落星斗,而那初来时甚急犹今却细细密密绵长得像江南梅熟时落下的雨也仍下个不停。“巴山夜雨涨秋池”这句突兀显于纸上,思及与妻子在长安的那段绮丽岁月,乍觉回忆之初最美之是事是和她共同剪去西窗下烛花的时刻。“义山兄。”友人的低唤令他从过去美好的幻想中抽身,随即含笑指向身前一桌残棋。

他恍然忆起他此时身在长安,距离他离开巴蜀已过去数年,这些年他一直沉湎于过往澄澈岁月,不敢承认那既定的事实。“余妻王氏晏悦,已逝世三年有余。”他闭目回忆。晏悦病逝于春夏交替之时,那时他滞留在巴蜀未曾得知,满心欢喜地期冀未来,数月后得知她逝世消息,悲恸无比,涕泪滂沱,却莫名的庆幸她没遭受那夏季恼人夜雨折磨。瘗玉埋香,几番风雨,物是人非事事休。在微茫灯火中,他在棋盘之上随意落下一子,不顾友人诧异目光,起身开窗,窗外是薄雾笼罩的绵延远山,淅淅沥沥的夜来风雨。幽然虫鸣沉烟中,他仿佛又回到了身在巴蜀那一年。“更无人处帘垂地,欲拂尘时簟竟床”他敛祍轻叹,目视枯荷侧耳听雨。风吹叶动,微雨茫茫,北斗淡渐,竹影稀疏,秋阴不散,复忆晏悦之颦眉叹息,轻笑敛目,恍觉她似挑灯静立于层层烛蜡光影中,仍是桃花容颜,微闻足音跫然,顾看方悟只余潇潇夜雨与立身友人。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读《365夜》有感


我最喜欢读一本名叫《365夜》的书,它使我的写作文的提高了很多,同时也把我逗得开怀大笑了,我来举个例子吧!

我爸爸是个消防队员,今天早上,他正喝着热牛奶,忽然听到火警号声,丢下杯子就往外跑。对门王叔叔也从厕所里冲出来,跟着爸爸一起上了电梯。

中午吃饭的时候,爸爸说:王叔叔真勇敢,救出了一个三岁小孩。爸爸没说完忽然哈哈大笑起来,笑得后住肚子,好一会儿才凑在我的耳朵过说:他的裤子没系好,抱小孩下楼的时候,裤子滑到腿上了。我听了也笑了起来。

消防队员的工作真紧张啊!!

我真喜欢这本书。

读《杜拉拉升职记》有感


读《杜拉拉升职记》有感

刚刚看完《杜拉拉升职记》这本书有一种莫名的自卑,总觉得自己也是30岁左右的年轻人,自己也应该拥有那么多的能力,处理问题也好、文字表达也罢等等。

我看这本书是因为一年一度的毕业季即将到来,很多学生自恃过高的觉得自己可以胜任一些职务,还有一些觉得自己什么都不会不敢轻易的去参加应聘,这种两极分化,让我很是着急,因此我想到了这么一本几年前红极一时的励志小说,我想很多人应该也看过这部小说的同名电影了,其实这本书其实对于情感方面的阐述不是太多,全书都是表述的如何在外企好好的工作并加以升迁。

我想这本书也是值得我借鉴的一本书,本身很喜欢拉拉的性格,被领导形容为倔驴的拉拉一开始是很让领导头疼的,因为领导本身是一位即将退休的资深HR,很多事情是求稳的,但是拉拉是迫切想要锻炼、迫切想在这个外企环境下锻炼自己。好在处处碰壁的拉拉可以在最短时间内找到问题的症结并加以改正提高,要说进步率,拉拉一定是全公司第一的,从一开始青涩的写着EMAIL,到书的结尾写给李都的《早日实现退休理想你需要眼光和资格》这篇文章,文中没有任何多余的文字,字字珠玑可谓是金玉良言,并被李都叹道:难怪俗话说,找个好老婆,少奋斗时间!所谓文笔,就是如此吧,这么多年的工作如果能着重磨练一下这方面,我想今日的我也不会连5千字的毕业论文无从下手而苦恼了吧。

我想每个人的进步都不是一朝一夕的,如果没有拉拉的倔强性格我想她不会一直坚持自己的理想,所谓性格决定命运,但是我觉得偏偏是决心决定命运,我想再性子慢的人他认准一条道一直走下去也是会成功的,所谓的性格有时可能会让一个懈怠的人找到了一个说服大众的借口。

所以我要说的是,不论你是急性子、倔驴、慢性子等等,只要你有决心、有目标、肯吃苦、不放弃,无论什么困难都会迎刃而解的,以这种态度工作也一定会很轻松的!当然了,该有的挫折打击是一定会有的,也要欣然接受,如果你觉得这段时间你被现实打败,觉得一蹶不振,那么恭喜你,成功的大门就在不远的将来等着你,所以我们要摆正心态,下定决心走向美好的未来!放轻松!让我们拥抱美好的未来吧!


读《寄小读者》有感400字


《寄小读者》是冰心奶奶写给自己的小读者的信,这个暑假,我怀着激动的心情用心去读,从中领悟到不少有用的道理。

冰心奶奶在这封信里主要写了三方面:报效祖国、了解友谊、报答父母亲。祖国是生我养我的地方,又是我的故乡,我从小到大都在祖国的怀抱里。不报效祖国怎么能行呢?所以,我长大后报效祖国,为祖国争光,是我的志愿。

我还要做一个对社会、对祖国有用的人。朋友是不分国籍、不限年龄、不拘性别的,只要理想相同、兴趣相近、情感相恰、意气相投的人,都可以很坚固地联结在一起。这是冰心奶奶的一句关于友谊的名言。友谊是人生的调味品,也是人生的止痛药,友谊多么宝贵!不过友谊可不是那种哥们儿义气,大家一定要好好利用友谊,珍惜友谊。如果一个人失去了友谊,他的日子该是多么难过呀!

父母是生我养我的人,我们没有理由不孝敬父母。更何况我们国家从来就是讲求忠孝的国度。

我感谢冰心奶奶给我这么多启发,我以后一定按上面的去做。

读《杜拉拉4》有感800字


这两天把《杜拉拉4》看完,依然是收获不少。我想我的人力资源意识与职场规则,大多是受杜拉拉的启蒙和影响吧。在潜移默化中,我把杜拉拉的人生当成了我的人生,所以,拉拉的刻苦、勤奋、冲劲、向上,以及为理想而奋斗的精神,一并认为也是我必须做到的,而事实上,我做的并不好,起码是不彻底、不持久。但这并不能影响我接受杜拉拉对我的启发。

一、拉拉的职业生涯规划

拉拉一开始向往市场、业务类的职位,到阴差阳错退而求其次以从事行政工作为契机进入外资500强的大公司,期间完胜的体现了个人的协调能力与不怕挑战的特点(这点是拉拉由始至终最大的决胜点),然后一直翘首以待做足准备希望从事人力资源工作,例如人力资源核心业务的薪酬管理等,到《杜拉拉4》的时候,拉拉的目标已逐渐调整到人力资源总监的位置等。这个过程,我们不难发现,拉拉一直在给自己制定一份长、短期的职业生涯规划。而份职业生涯给拉拉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在过程中遇到再大的挫折,我们都可以说,为理想奋斗,不放弃!

二、拉拉的商业人格

从校园到进入职场,总是有很多的不同,如果一味地埋头苦干,那么拉拉和她身边的人遇到的一切厚黑,还只是冰山一角。如果我们遇到了不公平遭遇,所以从此就要用不公平的视角去对待他人,那么未免太过偏颇。而从拉拉的处事作风上来看,我们还是能感受到职场温暖的。例如在《杜拉拉4》中,当马诺负责的项目捅了漏子没有在第一时间向直接上司汇报的时候,是提醒当事人马诺,还是为表积极向上司汇报,这两种处理效果会截然不同,书中另一同事鼓动拉拉选择后者,马诺受此刺激早产,婴儿先天听力障碍,拉拉为此内疚不已,后来在得知婴儿恢复健康,且马诺亲自打电话原谅拉拉的时候,拉拉甚至是喜极而泣。从这点上看,在职场上人与人的关怀、真情的存在是不容置疑的,心随所想,倾听心灵的呼唤,才能求得心安。如果说职场中的每个人都是一只刺猬的话,这并不代表要互相伤害,最起码坚守底线能让我们互有空间,这也是一种温暖啊!

现在我们所讲的商业人格,除了不作恶,其实我们一定要记住独立才能显现人格。也就是一些规则是我们必须遵守的。书中接近属声的时候,当拉拉触手可及心目中的人力资源总监职位的时候,一直交情甚好的陈丰,却把决定胜负的一票投给了拉拉的竞争对手,原因是拉拉在处理辞退虚报业绩责任人员时,由于坚持劳动法规定立场,与陈丰想立杆见影之间的意见不同,而造成陈丰认为拉拉手段不够辣、硬有关。如果读者因此就认为拉拉应该放弃原则,而一味奉承、迎合,虽然拉拉可能会得到想得到的,但是会失去更多,诸如职业良心、企业总体的利益等等。

三、拉拉的理想

从拉拉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很多身边人物的影子,而这些人物,不可谓不成功,例如,事业、金钱等。书中要表达的主题好像是事业和投资等内容,而我看到的是一个整体,比如少量笔墨抒写的爱情、家庭、健康等内容。所以我们不免思考,拉拉的理想究竟是什么呢?爱情的阴差阳错,让拉拉备受煎熬,每一个转弯的地方,总以为是到了尽头,却又柳暗花明,或许真实生活中不会总是大团圆结局,但如果人生不到尽头,谁又能盖棺定论呢?所以,在爱情观上,拉拉总是持着坚守和阳光的态度的;在家庭的观念上,人们很多时候一概而论的认为,事业的成功要放弃亲情、爱情、友情,其实不尽然,两者没有对立关系,书中的主人翁在处理家庭关系上,受到时间、地域的制肘,但最终无论是拉拉还是王伟,家庭、亲情依然是他们值得珍惜的首选。例如,王伟对母亲的珍爱,在母亲生病之后更是义无反顾以照料母亲为已任。

那么拉拉的理想究竟是什么呢?从书中结尾看到,拉拉并不把职业规划中的最终目标作为唯一的选择,而选择的是一种生活状态,一种完整的人生使命,让我们看到更广阔的理想定义,这正如是我们对成功的理解,我们可以具象地说明,但它又有无限的空间和可能。

同样的书在不同的人眼里、甚至是不同的阅读时段,都会有不同的感悟,就目前来说,《杜拉拉4》给我的启发比较深刻地是如上几点,书中也不乏人力资源管理可以借鉴和思考的内容,建议从事人力资源的从业者们,好好研读。也期望我们每个人,从中得到更多的人生启发,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更有幸福感!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