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读后感 > 全球通史读后感 > 导航 > 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读后感2000字

全球通史读后感

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读后感2000字。

读书能让我们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我们都知道读一本好书是非常重要的,想要在书中获得知识读经典书籍作品就很有必要。网络上,很多都在谈论作者写的作品,读了以后让人眼前一亮。写作品的读后感可以增强我们的印象,加深我们的领悟。如何写一篇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读后感呢?经过整理,小编为你呈上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读后感2000字,仅供参考,希望能为你提供参考!

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对人类几千年的历史作了高度的概括,它不同与一般卷帙浩繁的史书,让史料、历史事件占多数,而是用一种定论性的话语将人类历史几千年来的有关文明、朝代的更替、社会制度的变迁等等问题做了一个总结性的阐释。在阅读《全球通史》的过程中,无法对具体历史做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所以只能有一些印象式的感悟,当这些感悟印证到了现实和自己所了解的中国历史,便有了下面的几点读后感。

一、在人类社会迈入近代以前,人类的各种群族在各大洲自顾自的繁衍和生存,各种有明显地域特色的文明、文化也就这样逐渐发展起来并形成了一种超自然的力量,这种力量又继续推动着人类历史的发展。世界历史进入近代以后,人类的好奇心衍变为强烈的野心,并逐渐对自己的生存空间提出了越来越多的要求,于是人们再也不像动物一样随遇而安安分守己地生活在自己的那一片土地上,人类在名为国际交流的幌子下开始了永无止境的争斗,这在当前的世界仍然在延续。放眼望去,世界历史越来越是实用主义哲学或是唯物论的天下了。近代以来的一次次战争,一战二战,在炮火的轰鸣下人类在一次次地进行着力量的转换。

时至今日,这种力量的转换还在继续,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多地提到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之类的话语,于是世界各国大多都在拼命发展经济,希冀能建设成一个强大的过渡,在所谓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种竞争越来越形成一种怪圈,国际竞争的号角吹响到各个地区,我们看到现在的中国,发展经济是头等大事,GDp指标压倒一切,经济搞上去了一切也就好了。这种竞争说白了就是物质第一、一切向钱看,我们在人类历史的任何时期都不会看到这样的场景。我们在对比1500年以前的历史特别是远古历史和1500年以后的历史不难发现:创造了一直到今天我们都引以自豪的灿烂文化的远古时期所发生的战争远远比近代以来的世界要少得多,而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改善和丰富,人们的欲望也越来越强,战争也越来越多,这不能不让我们反思自己的行为是不是偏离了人类历史正常的发展轨道,反思我们当下的思想理念是不是能够经受得住历史的考验。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我们对这一理论的理解是否有点夸大了呢?二、《全球通史》对中国的介绍始于商朝,把商朝当作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皇朝来展开中国历史,这和我们一般所认为的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是不一样的。目前史学界尤其是外国历史学家对我们所称的五千年文明还有很多持怀疑态度,以至于我们国家的夏商周断代工程的出现。这是一个颇为有趣的现象,在外国人的压力下我们屈从地去挖掘我们的祖先的坟墓并以此来证明自己的年代久远,难道历史悠久便能加足我们以后在国际交往中说话的底气?难道美国会因为一个国家的历史长短来作为它外交政策的依据?我们对本身历史的研究不应该建立在别人的要求下,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值得自豪的历史。时间能说明什么呢?只能说明过去。

民族、国家乃至于我们个人的发展,力量的高下,都不是以时间来衡量的。美国只有两三百年历史,但还不是生机勃勃,照样生活得很好?斯塔夫里阿诺斯意味深长地引用了伏尔泰的话作为题记开始讲述1500年以后的中国:我们不必被中国人的成就迷住心窍,以至竟承认其帝国的体制真乃世界有史以来是最好的。我们承认,我们不是最好的,但又有谁能说证明自己的民族自己的国家在人类历史的漫漫长河中是最好的呢?三、《全球通史》在最后说人类还从未看到在他们面前如此灿烂夺目的前景,但人类也同样从未见识过潜伏在这种景象后面的蘑菇云。

斯塔夫里阿诺斯以及现在众多的历史学家都认识到了科技在人类历史上的重要性。希望中孕育着危险,美好中承载着毁灭,也许真的有那么一天,人类会发展到穷凶极恶的最高境界,将那些所谓智慧结晶的恐怖武器搬出来施加在对方身上,或者说某些国家、某些民族试图创造出更具有科学含量的威慑力量,在试验或是检验、尝试的过程中,科学突然和人类开了一个玩笑,发挥了它的威力,在人类看到结果的过程中也结果了自己。这一天会不会遥远呢?马克思主义说,事物总是有着产生发展消亡的过程的,那么人类呢?我们在不断创造历史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挖掘自己的坟墓吗?我们会最终殊途同归地走向末日吗?对于我们每一个个体的人来说,生命的过程远远比结果来得重要,所以即使我们走向毁灭的必由之路也用不着惊恐。我们对于历史的研究和认识,更重要的是能更好地帮助我们认清现在,以及美好地憧憬未来,而最重要的就是珍惜现在的一切。

f132.COM更多读后感延伸阅读

《全球通史》的读后感2000字


培根在《论读书》中说,读史使人明智。

某位学者曾说过,一位史学家所写的并不只是一本介绍过去的书,而是一个高尚的灵魂。显然,阅读一本没有高尚灵魂的史书只会令我们这些圈外人获得一些所谓的偏见而非一种站在客观公正的角度所得出的真知灼识;而太过深奥的史学题材又很难让人能够明晰作者所想要展示给读者的真理。这就成了历史学类著作在编写过程中的一大难题,也成了评定一部史学著作是否出色的依据之一:如何才能写出让读者更易接受,又不失历史精华的史学教科书?

如果你正在读着这篇文章,请试着幻想一下,若干年后你事业有成,和昔日老友最有趣的话题是否莫过于回忆旧时的快乐时光?事业有成的同事坐在一起,最有趣的话题是否莫过于回忆以前一同奋斗的历史?当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乃至全人类坐在一起,最有趣的事情也就应该是回忆一个民族的历史、一个国家的历史,最后当然就是全人类的历史。

斯塔夫里阿诺斯所著《全球通史》正是在做这件事。

大师穷其一生,以通俗易懂的叙事风格为我们编写了一部全球史观的代表作,不同于那种把自己的观点和观念强加给读者的历史学作品。这部被人们称为经典中的经典的《全球通史》,就像一段老友长久的回忆,慢慢道来,没有丝毫教育人的笔墨,却随时将历史的重大变故与当今世界的现状联系在一起,提醒读者过去与现今的内在联系。由此,对于读者,阅读历史成为了一种乐趣,能够不断对历史和现实两个世界不断进行探寻和解答。例如,《全球通史》对古代安第斯地区的培高平台田地种植方法进行了介绍和阐述,这一项最先发源于安第斯山区,被人们遗忘数百年的古老技术,近年被科学家发现和恢复以后,甚至在全世界的范围内得到了推广,这无不提醒着读者,尽管如今科技不断发达,我们依然可以从历史中学到我们不曾掌握的知识,依然可以从祖先那获得一些礼物由此,也可以体会到历史与现实之间的紧密联系。

这也就是《全球通史》所具有的时代感和现实感。如果历史学家在编著时只埋头于从过去到现在的叙事,而不能站在读者的角度对读者的需求和探索的目标进行充分的关注,那么,毫无疑问这本书的读者只会是专业的历史学者或学生。正如开篇所说,诸如我这类圈外的读者,甚至很难将其完整阅读下来,更别提能够有所收获。当你在阅读《全球通史》时,你会觉得你在回顾历史的同时也在思考未来,当你对这个世界的来龙去脉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你就能够对世界未来的走向有一个自己的判定。《全球通史》最大的成功,就是能够让我们从世界的过去,看到未来,即它能够给任何读者带来十分强烈的现实感!

而直到翻开这本书,你才会发现它比任何媒体杂志都能爆料。

在原始社会,狗吃粪便这种在现在社会令人生厌的行为对维持我们祖先的生活环境起着很大作用;公元前3000年,一位埃及人父亲对儿子说:用心学习吧孩子,实在没有什么可以和学习相比,用心学习一天,得到的好处一辈子也享用不尽。生活安逸的人,注定要被淘汰;在加利福尼亚人的文化里,是没有你的、我的这两个词的,所以加利福尼亚人对生活总是充满着满足和幸福感,而也正是这两个词,让我们现代人短暂的一生充满了痛苦和无法解释的罪恶;早在公元前2世纪左右,蒸汽机就被埃及人发明了,只不过他们用它开关庙宇的大门;中世纪伊斯兰教的势力从中东不断向周围扩张,直至非洲、中亚东部、印度次大陆和东南亚,这一点至今仍深刻的影响着世界事务的进程,当今世界围绕大中东的诸多矛盾冲突的缘起也就可以有所追溯

诸如此类不论大小的历史事件就如同作者在与老友的谈吐之间,平心静气的娓娓道来,个中精华,还等你慢慢去体味。

二十世纪不断发展,人们在短短一百年里的发展超过了以前的总和,但是在这短短一百年间爆发的两次世界大战却给人类文明的发展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海洋地理学家雅克库斯托发出警告说:人类在20世纪中对地球造成的伤害也许比先前全部人类历史中造成的还要多。人类在不断发展中也被一些问题所困扰,水污染、资源短缺、恐怖主义、宗教矛盾显而易见,如果人类不能清楚的了解历史,不能改正自身之过,我们就有很大可能还会陷入其中!如果以1500年为界,在对比1500年前后的历史之后不难发现:远古时期所发生的战争远远比拥有令人自豪文明的近代所发生的战争要少得多,而随着社会的与日进步,人们拥有的物质生活更加丰富和进步,随着人们的欲望越来越强,发生的战争也越来越多,这不能不让我们反思:人类的行为是不是偏离了历史发展的正常轨道?在不断前进的历史中我们是否能够经受住历史的考验而不成为后世引以为戒的反例?

人类文明已经步入了21世纪,作者也曾在序言中谈及: 21世纪不仅面临着巨大的危险,而且还拥有巨大的潜力。虽然历史学家没有魔法师的水晶球不能够准确的预知将来但是他们能够基本确定地预测到21世纪既不是乌托邦也不是地狱而是一个拥有各种可能性的世纪。所以,不管未来人类社会将如何发展,决定这个方向的,将永远是人类自己。

最后,就让我用书中一个看似杞人忧天的问题来结束这篇文章吧,希望这个似乎非常可笑的观点能让包括我在内的思考者有所警醒:如果这时,地球突然遭到核弹的袭击,用你身边的东西,该如何抵挡得住呢?

全球通史读后感


暑假里,我把康康妈妈送我的一本《全球通史》书,足足看了四遍,每看完一遍,我都会还想再看一遍,书中的每一个故事都强烈地震撼着我祖国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骄傲,也是世界的骄傲。

两年前,我读完《上下五千年》,了解了我们祖国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从这以后对历史书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全球通史》是美国当代著名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写的最有名的一本书,分上、下两部份,主要讲述的是人类历史从诞生到现代一系列大事件。中国作为传统大国历史发展对于整个世界的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推动作用。五千年前我们和埃及人一样面对洪水;四千年前我们和古巴比伦人一样玩着青铜器;三千年前我们和希腊人一样思考哲学;两千年前我们和罗马人一样四处征战;一千年前我们和阿拉伯人一样无比富足;而现在我们和美利坚人不分伯仲!

引以为豪的四大发明、万里长城、秦始皇兵马俑,还是昌盛富饶的大汉王朝,盛唐的繁华独尊,明清的广阔疆域和四海升平;抑或是诸侯割据,战乱四起的三国、五代十国,受尽西方列强屈辱的近代中国,十四年艰辛不弃的抗日战争。中国历史的荣与辱,都在全世界的历史长河中矗立着、警醒着

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唐太宗说过: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不管以后我在哪里,从事什么职业,出于何种目的,身边放本关于历史方面的书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祖国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骄傲,也是世界的骄傲!

《全球通史》读后感


《全球通史》读后感

我读斯塔夫里阿诺斯撰写的《全球通史》是带着通过了解历史对今天的启迪的目的而读的。读完后受益匪浅,开阔了我的眼界,重新改变了我们以前学习历史的思维和方法,不是把人类历史按照阶级史来划分,而是按照人性本质、文明进步、生产技术变革对社会变革的影响进程而划分的。该书的鲜明特点是以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启迪今天人们应该怎么做。单从这一点讲,这本书的现实启迪意义更大些。下面是我读后的几点感受:

一、关于人性与阶层:人类生来既不是善也不是恶。决定人类行为的不是基因,而是他们所处的社会教给他们的行事方法。我们生来就具有基因所赋予的做出某种行为的潜能,但这种潜能变成实际能力的方法则取决于我们所受的训练,取决于学习。黑人天生不是奴隶,土著人和印第安人也不是天生下来就是被人奴役的,白种人也不是天生下来就是强者和统治者,东亚人还曾经驰骋疆场打败过中东穆斯林人和欧洲白人。之所以后来出现不同的种群和同种群人们出现了差异分化,出现了贫富差距从而出现了阶层,主要还是受社会环境、地理位置、宗教信仰、文化教育等因素的影响。其实现在何尝不是这样,一个人刚生下来都差不多,之所以后来发生大的变化,与出生的家庭教育、教育背景、实践的社会环境、个人的人生理念及追求目标息息相关。试想一个不明事理鼠目寸光自私自利的家长能教育出胸怀坦荡,勇于担当的孩子吗?一个没有理想,只会空想,满足现状不思进取,不善于实践和学习的人,他能成功吗?社会文明进步,促进了阶层的流动,要想达到理想的阶层,只有靠自己,因为世上从来没有救世主,只有自己才能拯救自己。只有奋斗才会有希望改变自己,进而强大自己。

二、关于种族与文明:民族优劣之分争论由来已久,但人类的历史证明,一个社会群体,其文明的进步往往取决于它是否有机会吸取邻近社会群体的经验。决定人类不同发展水平的关键是各民族之间的可接近性。最有机会与其他民族相互影响的那些民族,最有可能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实际上,环境也迫使它们非迅速发展不可,因为它们面临的不仅是发展的机会,还有被淘汰的压力。如果不能抓住机会求得发展,这种可接近性就常会带来被同化或被消灭的危险。相反,那些与世隔绝的民族,既得不到外来的促进,也没有外来的侵略,因而,被淘汰的压力对他们来说是不存在的,他们可以按照原来的状况过上几千年而不危及生存。按照文化所受阻滞的群体,依次是澳大利亚土著族,美洲印第安人,南非洲的黑人,亚洲的印度人,中东穆斯林人,东亚的中国人,西欧的白种人。由此可知,文明进步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是相互学习和借鉴的结果。一个封闭僵化、固步自封,夜郎自大的民族终使会被淘汰的。一个没有压力、没有紧迫感,不勤于学习,整天无所事事的人也会被社会所淘汰的。一个人只有走出去接受不断变化的社会大环境的洗礼,才会使自己变得更加能适应社会的进步,更能适应当下社会的发展,才会立于不败之地。相反,如果害怕竞争,害怕失败,封闭自己,不敢去尝试各种新鲜事物,生活在父母为你营造的生活小圈子里安逸自在,不能自立,这样很快被社会所淘汰。

三、关于文明的冲突和发展:人类历史就是在各种文明不断的冲突更新中发展起来的。在古代文明时期(公元前3500年至公元前1000年),中东在农业、冶金术、文字和都市生活方面进行了基本改革,起了发达的文明中心的作用。但是这一高度发展的中心,在从古代文明到古典文明(公元前1000年至公元500年)的转变中落后了。正是中国、印度和欧洲在古典时期有创造力的改革中,涌现出了儒教、印度教和基督教,并对冶铁术、铸币和字母表的有效利用,促进了文明的发展。中世纪时期(公元500年至公元1500年),中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文明时期,中国人享有高度发展的文化、先进的工艺、大规模的商业、以功绩为基础的有效的官僚机构以及提供社会凝聚力和思想理论的儒家文化。中国人很自然的认为自己的文明优于其它文明,正是这种不思进取的态度,却使中国人在一个巨变的时代没有发生变化。相比之下,西欧人正因为自身比较落后,所以乐于并急于学习和适应外界。他们利用中国的发明并将用于海外扩张,这种扩张反过来又引起更多技术进步和制度变化。最终结果是中世纪文明转变成现代文明,而欧洲人则成为先驱者和受惠者。这些事实告诉我们,文明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随着技术的创新和社会的变革不断进行的。如果没有居安思危,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文明的先进性很快被新的文明所取代。尤其我们现在处在一个知识大爆发的加速变革的时代,一不留神稍微懈怠就会被时代所淘汰。因此,我们要有一种时不我待的进取精神,只争朝夕,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实现新突破。

四、关于全球统一性:直到公元1500年,种族隔离现象遍及全球。所有黑人都生活在非洲,所有白人和高加索种人都生活在欧洲和中东,所有的蒙古种人都生活在东亚和美洲,所有澳大利亚种人都生活在大洋洲。这之后,当随着西方人开始海外扩张时,这种情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欧洲人先后进入非洲、亚洲、南北美洲、大洋洲,随着移民的扩展,不仅带去了动物、植物、资本、技术,还使宗教信仰和文化不断的得到了融合,使全球的资源、技术、人力、文化融为一体,大大的促进了世界发展,也使各大洲的人们相互之间成为有机的统一体。全球的同一性是历史发展的巨大进步。恰恰相反,我们中国虽然实现了统一,但是各个地方的壁垒仍然存在而且某些方面还相当严重,例如户籍制度、养老制度、医疗制度、教育制度、土地制度、住房制度,这些人为设置的障碍,大大妨碍了人员的流动,导致了新的不公平,对社会的进步,人们才能的发挥起到了阻滞的作用。大大制约了生产力的发展,必须尽快铲除。

《全球通史》读后感

本来想看完就算的,不过再想了想,人还是不能太懒了。每看完一本书写份书评是应该坚持的好事。

《全球通史》一年前就买了,一直放到前一阵子突然想恶补历史知识才开始翻,经过一个月的时间,今天终于把它看完。

本以为通史都像是高中的历史教科书般,明明确确地列出时间线索,跟读者说明标志性事件,然后说明意义影响什么的。但错有错着,这不算是本便于记忆史实的通史书,却是本传达史观的开拓另一个视角的通史书。

斯塔夫里阿诺斯(外国人见鬼都是拗口的名字),在序里面明明确确地说,他尽力用一个全球化的,非以传统的以欧洲为中心的视角去描述历史。于是,我所看到了,是一部欧洲西方人尝试站在其他民族角度看待人类历史的全球通史。

《全球通史》算是世界通史类的入门书,但在灌输作者历史观的同时,时间线索编排跟历史事件的陈列较为简略,即使一些我早已有所耳闻的史实,有时它都只是会直接引用,而不作任何介绍,弄得我不得不查阅资料以明真相,这也算是一种扩充阅读吧;(幸亏迈入了信息时代,大量资料的速查成为了可能)。

如果以智人为人类历史时间起点,那么我们人类已经在地球上存在了数百万年了,但如果说人类文明的历史,那么我们却只有数千年。历史在我们的眼里总是近大远小的,人类文明前行的列车已经让我们觉得人类的起点太遥远了,我们从在地球恶劣的丛林夹缝中艰难求存,到现在主宰全世界,经历了太多太多,我们有必要在某个时候停下来审视,历史里面到底有些什么教训,以指导我们的前路,让我们向着光明绵延的方向前进,不至于误入歧路。

人类的起源众说纷纭,普遍接受的说法是人类从非洲起源,逐步迁移到各大洲(随着考古的进展,论断将被推翻或加强)。在农业得到革命性发展之后,人类逐渐结束游猎的生活,形成固定的定居点。文明开始形成。科学家们说,有生命首先得有水,于是,中东的两河流域、东非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流域、东亚的黄河流域成为孕育文明的摇篮。

小时候经常听说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的仅存硕果,但其实这种说法并不确切,因为这种”四大“的人为划分无疑对辉煌的古希腊文明的无视。”四大“的说法更倾向于古代文明发源地而非具体国度。

《全球通史》明显采用了一种地理决定论。古中国因平原广阔并处于亚洲较独立的位置而原文明得以留存,古希腊、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等却无可避免地卷入了欧洲、中东的远古混战中覆亡。

在欧洲、中东的诸地区争霸中,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所建立起的第一个横跨亚非欧帝国尤其引人注目,可惜正如他的很多后来者一样,没有真正的制度和文化上的保证,靠军事力量上的武力征服终究是不能持久的。亚历山大帝国在亚历山大大帝病逝后迅速凋零。

继而强盛起来的是罗马,罗马击败了希腊,却吸收继承了希腊的文化为他自己的核心,因此,在屋大维建立了庞大的罗马帝国之后,这个帝国存活了一千四百多年。

中国同样是在战事不断,诸侯精彩纷呈的博弈中发展起来,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堪比希腊哲学巅峰,但在诞生了影响深远的儒、道等学说之后,却随着秦朝的大一统,整个国家成为了一言堂。

在欧洲中东、中国纷扰不堪之际,国家较为稳定的印度似乎比较宁静平和。但他们的人民未必这样想。印度实行种姓等级制度,人生来便注定一生命运,小时候看的连环画提到一个事实让我印象尤为深刻:在印度四大种姓之下是”贱民“(不可接触之人),终生得摇着铃穿街过巷,以让上等人像厌恶苍蝇那样躲开他们!

世界的帝国在争斗中此起彼伏,底层人民的苦难需要得到慰藉。现今世界的三大宗教中的佛教、基督教相应而生,这两大宗教和中世纪的伊斯兰教一起,在各地域迅速传播之后,成为了左右世界发展的重要力量。

中世纪,有一个曾经被称为”黑暗时代“的时期,那是一个动乱的时代,匈奴、日耳曼、突厥、蒙古相继在亚欧大陆攻城掠地,掀起入侵巨浪。文化发展裹足不前。人们在一系列快速的政权更替中无所适从。蒙古人曾经打下了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帝国版图,但转眼间,却像冰融化于烈日下一般,烟消云散。

曾经说要拯救人们于苦难之中的基督教在中世纪的教会把持下更像是用说辞某私利的组织,享有特权的教士们的话语间,除了”神“和代表着”神“的教会,世界似乎再也没有其他。

文艺复兴是重重束缚下的挣扎扭动,也是黎明的第一束光。人的生活重心又回到了人本身。

欧洲终于等来了迎来辉煌的时刻,大海上的探险最终突破了伊斯兰教对欧洲的贸易封锁,葡萄牙、西班牙、荷兰、法国、英国的殖民地如星火燎原之势在包括了新发现的美洲大陆的世界范围内快速扩展。最终,以率首先完成工业革命的大不列颠帝国成为了全球的”日不落帝国“。

很可惜,也可以说必然的,远在东亚,长期处于世界先进之列的中国终于在自大中失去方向。闭关锁国让中国真正的作茧自缚。郑和远航的壮举像是一个高明的剑客在众人面前用一套剑招把全世界吓得目瞪口呆然后翩翩离去——真文艺范儿。鲁迅说:中国发明了火药,欧洲人用来制作洋枪大炮,中国人却用来做爆竹。说到底,还是因为中国太强太大了,骨子里的儒家不屈而屈人之兵思想让中国的统治者起不了太多的扩张心思。中国终于在1940年英国带着坚船大炮来敲门时才猛然醒悟到了自己的夜郎自大。

迟了,当欧洲列强发现中国不是狮子而不过是肥羊时,纷纷前来割肉,中国进入了令当代中国人刻骨铭心的耻辱期。同时期,同样被欧洲人敲开大门的日本却在一系列反思之后,通过明治维新在亚洲首先实现近代化,开始登上世界舞台。并趁中国软弱之际加入了欧洲列强瓜分中国的行列。这种差别不能不让人深思。

欧洲各国的纷纷工业化与疯狂开拓殖民地让各国经济发展一日千里,资产阶级的抬头动摇了传统的封建统治。欧洲封建王朝由此土崩瓦解。而代表着资产阶级精神的自由主义也促使了已经涌入了大量欧洲新移民的,多民族的北美独立的要求得到满足。1776年7月4日,在通过战争脱离了英国统治之后,美利坚合众国宣布独立。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随着世界各落后地区的殖民化,当地土著免不了被奴役的命运。尤其是非洲黑人,更是视作能劳作的货物,数以千万计被运往美洲种植园,途中因贩运条件恶劣而死亡的又数以百万计。其影响直至今天还没完全消除,黑人仍是种族歧视的主要对象。不知道在被贩运的途中,究竟黑奴们的心中,是在怨恨出卖自己的部落酋长、侵占家乡的殖民者多些,还是怨恨这个世界不公,让自己生来成为饱受奴役的非洲黑人多些?

分账不均自然而然引发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正是强国们瓜分世界的产物。结果是以德意志战败、奥匈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四分五裂,战后英法的实力下降,美国隔岸观火得益,布尔什维克党在俄国夺得政权而告终。

和平维持不了多久,世界又因资本主义制度暴露出问题引发严重的经济危机,法西斯主义在动乱中让纳粹党登上了德国和意大利的宝座,两国和日本一道再次将整个世界卷入战火之中。

第二次世界大战更为残酷惨烈,而战争的恐怖在二战后期的日本广岛、长崎,达到了展示的顶峰。两枚原子弹毁灭了两座城市。

二战后,世界的版图又被重新辛苦绘制。被英法荷等殖民国家控制的殖民地人民纷纷觉醒、独立,而他们的宗主国也已无力阻止了。

摆脱了半封建半殖民地身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当然是其中最重要的一支。即使是带领着新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苏联,也无法用强硬手段牢牢将中国绑在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苏联战车上。实际上,历史证明,强硬的控制手段只是一时之策,苏联的内部矛盾终于在美苏冷战数十年后全面爆发,人民根本忍受不了生活的长期无法改善,各民族也并非真正的融合。1991年,苏联解体。

美苏冷战的其中一个重要影响,直至今天还没有完全消除。那便是核武器被大量制造。如果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有任何一方疯狂一点,启动了核战争,也许这个地球已经满目疮痍,面目全非,甚至人类已经在覆亡的边缘。也许有人觉得人类在危险边缘这个说法太危言耸听,但是我经常在想,现在核武器已经能越来越容易的被制造,如果有那么一天,某个国家不顾一切地真的发动核战,或者,被某个激进组织获取了那么几枚,我们真的有办法抵御、消除核武器对整个地球的毁灭性打击吗?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我们没有神龙,能在地球毁灭了之后再造一个。

我们该为生于现在这个时代而感到幸运,虽然借用狄更斯的小说语气说”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 我们面临着环境问题,精神危机,人口压力等种种,身边却没有战争——虽然在中东,炮火声时不时还在响起。愿不断进步的科学技术最终是用于造福人类,而不是毁灭人类自身。

本来只是想写个数百字的简短书评,唠唠叨叨却不由自主写了三千多字,如果在大学写论文的时候能总像现在这般满怀激情就好了。

了解历史只是第一步,了解历史是为了更好的谋划未来。路真漫长。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