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读后感 > 雪国读后感1000字 > 导航 > 韩雪菲《生气不如争气》读后感1000字

雪国读后感1000字

韩雪菲《生气不如争气》读后感1000字。

我们在一生的阅读中,一些经典自然而然地在岁月中沉淀下来。我们平时也需要多阅读一些书籍书籍,在阅读过一篇书籍后内心肯定有属于自己的感悟,此时就可以通过写一篇读后感把自己阅读其中所思所想写出来。怎么才能避免将作品读后感写的如同流水账一样呢?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韩雪菲《生气不如争气》读后感1000字”,供您参考,并请收藏本页!

  韩雪菲《生气不如争气》读后感1000字

  看着街上的景色,抱怨着,恼怒着。他们有车坐,而我只能走路,他们能穿着品牌皮鞋而我只能穿着这双地摊货;他们住在三百多平米的别墅中,而自己却为了每个月几百元的房租发愁;他们在周末的时候去娱乐,而自己却还要兼职去养家糊口;他们……

  生气不如争气。愚蠢的人只会生气,聪明的人懂得去争气。

  人生有顺境也有逆境,不可能处处是逆境;人生有巅峰也有谷底,不可能处处是谷底。身处顺境或巅峰而趾高气扬,身处逆境或低谷而垂头丧气,都是浅薄的人生。真正的人生需要磨炼,面对挫折,如果只是一味地抱怨生气,是一种消极、愚蠢的表现,最终受伤害的也只有自己。最重要的是拥有好的心态,以积极快乐的态度面对一切,你的一生将是豁达而明朗的。

  新东方教育集团总裁俞敏洪曾经说:“没有人在踩过小草之后还会对小草感到抱歉。”假如你像一棵小草一样活着,尽管是有生命的,但是,你仅仅是一棵草,人们踩到你的身上不会因此感到抱歉,不会因为你的痛苦而痛苦,甚至不会产生怜悯之心。

  或者你在为这样的事情生气:被人批评,被人诽谤,甚至是被人陷害。然而你应当为自己感到骄傲,那说明你是有成就的,是引人注意的。许多人由于嫉妒他人因此而去诽谤或者陷害,当你有这样的遭遇时,那说明你成功了,既然如此,为什么要去生气呢?

  小题大做,被情绪牵着鼻子走会让你得到什么吗?为生活中的种种缺憾耿耿于怀能让你从中收获什么吗?生气能给你带来什么好处吗?

  卡耐基在《人性的弱点》中写道:“没有人会踢一条死狗。”

  还可能,你由于这样的原因而生气:你不断的努力,渴望自己能向前,但是一次又一次打击让你感到愤怒,感到命运对你不公。

  “任何不能将我毁灭的东西都会使我变得更强。”

  弗里德里希。尼采巴尔扎克也曾经说过:“挫折就像一块石头,对弱者来说是绊脚石,使你停步不前,对强者来说却是垫脚石,它会训:你站得更高。”

  如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说:“人的生命,似洪水在奔流,不遇着岛屿、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我们不需要去赞美逆境,更不用去期盼逆境,但必须去正视逆境,当身处逆境的时候,要勇敢,要有恒心,山穷水尽的时候也会有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的一天。

  英国理性情感行为疗法(REBT)的主要支持者心理学家温迪。德赖登曾经说:“因为当你为自己的行为而自我抱怨时,你就无法从经验中学到东西。”

  生气不会为你带来益处,因此,不要抓住让你生气的事不放,因为那样你腾不出手去抓住机会了。

  还有的人是在生闲气,两千多年前的古雅典政治家伯里克利斯就曾说过:“请注意啊,先生们,我们太多地纠缠于小事了!”这一警言同样也适用于今天的人们。

  如果学会用优雅和轻松的态度来面对生活,面对挫折,面对缺憾,那么当你正在或者将要为那些所谓“棘手”的小麻烦抓狂而火冒三丈的时候,就会发现生活原来竞也可以这般美好。

  韩雪菲《生气不如争气》读后感1000字

  看着街上的景色,抱怨着,恼怒着。他们有车坐,而我只能走路,他们能穿着品牌皮鞋而我只能穿着这双地摊货;他们住在三百多平米的别墅中,而自己却为了每个月几百元的房租发愁;他们在周末的时候去娱乐,而自己却还要兼职去养家糊口;他们……

  生气不如争气。愚蠢的人只会生气,聪明的人懂得去争气。

  人生有顺境也有逆境,不可能处处是逆境;人生有巅峰也有谷底,不可能处处是谷底。身处顺境或巅峰而趾高气扬,身处逆境或低谷而垂头丧气,都是浅薄的人生。真正的人生需要磨炼,面对挫折,如果只是一味地抱怨生气,是一种消极、愚蠢的表现,最终受伤害的也只有自己。最重要的是拥有好的心态,以积极快乐的态度面对一切,你的一生将是豁达而明朗的。

  新东方教育集团总裁俞敏洪曾经说:“没有人在踩过小草之后还会对小草感到抱歉。”假如你像一棵小草一样活着,尽管是有生命的,但是,你仅仅是一棵草,人们踩到你的身上不会因此感到抱歉,不会因为你的痛苦而痛苦,甚至不会产生怜悯之心。

  或者你在为这样的事情生气:被人批评,被人诽谤,甚至是被人陷害。然而你应当为自己感到骄傲,那说明你是有成就的,是引人注意的。许多人由于嫉妒他人因此而去诽谤或者陷害,当你有这样的遭遇时,那说明你成功了,既然如此,为什么要去生气呢?

  小题大做,被情绪牵着鼻子走会让你得到什么吗?为生活中的种种缺憾耿耿于怀能让你从中收获什么吗?生气能给你带来什么好处吗?

  卡耐基在《人性的弱点》中写道:“没有人会踢一条死狗。”

F132.cOm更多精选读后感阅读

少生气多争气―― 读《生气不如争气》有感800字


如奥斯特洛夫基所说:人的生命,似洪水在奔流,不遇着岛屿、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因此,不要抓住生气的事情不放,因为那样你就腾不出手去抓住机会了。《生气不如争气》这本别有深意的书教会了我这个道理。

《生气不如争气》是一本鼓励人成功励志的书。让人读后感到像品了一碗意味深长的浓茶。这一本书让我觉得自己以前在生气的时候很愚蠢,因为在我生气的时候就在浪费我自己的时间,在对自己创造一次次的伤害。人生有顺境也有逆境;人生有巅峰也有谷底,不可能处处是谷底,也不可能处处是巅峰。因为顺境和巅峰而耻高气扬,因为逆境和谷底而垂头丧气的人,人生都是浅薄的。真正的人生是需要磨练,面对挫折,如果只是一味地抱怨、生气,是一种消气、愚蠢的表现,最终受伤的也只有你自己。人最重要的是要把握好你自己的心态,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人生中的一切,你的一生将是豁达开朗的。

记得有一次,我数学考了个75分不敢给妈妈看就说了一次谎。妈妈问我:天天,今天数学考了几分哪?我支支吾吾地说:考考了考了85分。说完,心里顿时心跳加速.妈妈立刻看出了端倪,让我把试卷拿出来,结果是我面临了一场狂风暴雨般的责骂。我一直沉浸在被骂的委屈里全忘了妈妈为什么而生气,我不服气地把凳子弄得很响,结果换来的是妈妈更严厉的批评。在泪眼婆娑中不经意看到了放在桌角的这本书《生气不如争气》,想起了书中恳切的道理,就像是一位老师在严厉地看着我,教导我,让我顿时明白了我自己的错处。若要妈妈不生气,我就要争气;与其自己生气,还不如暗暗为自己争气。妈妈也拿起这本书来,让我再仔细地阅读,说好书读一遍不够,希望我真正受益,深刻学习其中的道理。懂得感恩,懂得争气。控制自己的情绪,做一个有出息的人。

没有人会在乎一棵不起眼的小草的生气,与其生气,不如争气。愚蠢的人只会生气,聪明的人懂得争气。

雪柿子读后感1000字


雪柿子读后感1000字(一)

曹文轩的作品【草房子】、【青铜葵花】都以拜读,他朴实的语言,真实的生活,细腻地表达手法让我钦佩。前不久又读了他的【雪柿子】,有的故事深深地印在脑海中与作者有同呼吸共命运之感。

【雪柿子】这本书是由几个故事组成,每个故事都是真实生活的写照,是当时作者童年生活的所见、所闻和所感,对今天的孩子有不可或缺的教育意义和表现手法上的学习。

【雪柿子】这个故事让人心酸,在作者笔下那个久远的年代,柿子树结出零星的柿子,给这片贫瘠的土地以希望。饥饿对于今天的孩子来说是没有感觉的,有的是他会说出好多种自己不一爱一吃的食物,有的还能说出吃什么有营养等等。

故事中那个小山村,由于整个夏季和秋季,天空没有掉下一滴雨,所有的庄稼全部枯死,冬季来临这百十户人家开始接受饥饿的煎熬。米缸、米桶都空了,他们开始用带长一柄一的铁叉挑一起头年的麦秸、豆秸,一个劲儿地抖动着,企图抖落下一些残留的麦秸粒和豆粒;还有的把喂猪的米糠,用细眼的筛子重新筛了一遍,把一些看不出来的碎米全部筛了出来;还有的把芦根从泥里挖出来,晒成干儿;人们几乎搜遍了前后左右的山,将凡是可以充饥的野菜、果实,全部搜罗回家。孩子们睁着饥饿的眼睛躺在凉丝丝的床上,或是坐在门槛上,用无神的目光,看着摇摇摆摆地在寻找食物的狗或猫,一切有生命的都在变瘦,连鸟都瘦了。有鸟从天空飞着掉下来,嗉里没有一点儿食,就剩骨架了。河里没有鱼虾,只是空河。教室里发现躺着衣衫单薄的乞讨者,由于饥饿和寒冷永远停止了乞讨的脚步。

树鱼饿得心里发慌,往后山爬去,想找到一些草籽或果实什么的,地上是厚厚的积雪,脚一滑滚落山谷,也不知躺了多久,醒来时竟发现一棵零星挂着柿子的树,这零星的柿子给了树鱼和所有孩子希望。眼巴巴地看着柿树,却没有一个人舍得去摘一个。在丘石倒下躺在板车上随父母一起去乞讨时,摘了一个送给他,在孩子们的心里,因为那是穿越饥饿隧道的希望。然而,这一树的柿子有一天一个都没剩,一群不知名的候鸟把它一扫而光,这像灯笼一样的柿子曾经给孩子们带来饥饿和寒冷的温暖与希望。

我很喜欢这个片段的描写,把贫瘠的土地及饥饿的人们描写得淋一漓尽致,从地上的植物、动物、人群到天空中的飞鸟,甚至连空气都处在极度的饥饿中。细腻处的描写更让人心酸,感受到如此空前的饥荒。

在班里我分享了这个故事,除了学习作者的表现手法,由整体到局部,甚至是点的细腻刻画描写,还有的就是真实。另一方面是感受今天生活的幸福,我们每天有吃不完的美食佳肴,有的还一浪一费掉了,与那个年代的孩子们相比,我们有多么地奢侈,为自己生在这个幸福而富足的社会而满足,懂得今天的节约是为了更多的后人。那节约就从今天开始吧!这本书还有许多感人的地方,下次让我们继续感动与警醒。

雪柿子读后感1000字(二)

这个暑假里我读了一本书,书名【雪柿子】,看完后觉得很感动。

这本书有8个故事,最让我感动的是第一个故事雪柿子。那是很久以前的故事,一个偏远的小山村遇上大旱,从夏天到秋天一滴雨也没有下,庄稼颗粒无收。在寒冷的冬天,有个叫树鱼的孩子,他太饿了,就独自上山找吃的,等他爬到山顶上,一点力气都没了,他的身一子开始摇晃,突然,他一头栽倒了,滚下山坡,滚到谷底。后来他被谷底的寒风吹醒。醒来发现雪地里有一颗柿子树,树上结满了柿子,他心里特别高兴,心想:上面的柿子以后我要留着慢慢吃。他决定爬上树,先摘下一颗柿子吃掉。这时他听见同学们在喊他,呼唤声中是焦急,十分焦急。他爬到山顶上,与同学们会和,一起往村里走。后来,他被同学们的友谊所感动,叫住了他们,把柿子树的秘密告诉了大家。这颗柿子树让受着饥饿煎熬的孩子们感到震撼。一时,他们忘记了饥饿,只是静静的看着它,后来才想起要吃柿子,有38个同学,可树上只有36个柿子,怎么分呢?丘石儿提议:我们饿了,可以到树下坐一会儿,只看不吃。树鱼第一个支持,桐子、蓬草等36个孩子都同意,他们还相互击掌、发誓。

食物越来越少,已有人家到他乡讨饭去了。树鱼、桐子都饿得不行,想摘一颗柿子充饥,但他们都忍住了。临近过年,丘石儿终于倒下了。为了生存,他全家也要离开村子去西边了,树鱼叫上其他36个孩子来到柿子树下,在36对目光的注视下,他慢慢地爬上树,摘了一个柿子,放在丘石儿胸口的位置上。树鱼说:我们只摘了这一颗。不久,来自远方的救济粮食运到了山村,人们终于熬过了这一漫长的冬季。

在那个冬天,38个天真、可一爱一孩子们所有的一精一神寄托都在这36颗柿子身上,这些柿子,像一颗颗闪亮的星星,照亮了孩子们对明年春天的渴望

通过这个故事,通过这些孩子,让我感受到了他们信守承诺、保守秘密的良好品德。在现实生活中,信守承诺是每个人必须要做到的,我一定要遵循信守诺言这一做人的基本原则!

玖完了这个故事,我被他们的友谊深深地感动了,我想同学之间要一团一结友一爱一,互相帮助,有矛盾的时候,想一想树鱼和丘石儿他们,那我们的班级应该是一个一团一结向上的集体,是一个温馨的大家庭,共同努力吧!

雪国读后感1000字


雪国读后感1000字(一)

【雪国】是我最喜欢的一部川端康成的作品,【雪国】是一部富有诗意的作品,风景如画的北国景色与主人公的内心融为一体,【雪国】整体给我的感觉是平缓而抒情的,但【雪国】里有一个地方给我的冲击力特别的强,也是我认为整部中篇小说的高一潮,便是叶子在一场大火中逝去生命,驹子那悲痛欲绝的神情,那撕心裂肺的哭声,给了我很大的震撼力。叶子的死亡预示着一种幻想的美好人一性一的破灭,川端康成笔下的叶子是一位善良又洁身自好的女一性一,其实叶子和驹子在小说里面临着一场相同的生活处境,但叶子从始至终也没有沦为艺一妓一,显然作者把叶子和驹子进行了对比,驹子是实的,那么叶子便是虚的,面对那样恶劣的生活环境,叶子又怎能独善其身,洁身自好呢?这只不过是作者对比驹子产生的美丽幻想罢了,因此川端康成对叶子的描写其实并不多,用了一种淡化的处理方式,你可以感受到这个人物的存在,但又不能过多的了解,给人一种琢磨不透的虚无飘渺的感觉。

驹子是【雪国】中最重要的一个人物,驹子从一位社会底层的乡村女子,最终为了给毫无感情的未婚夫治病完完全全的沦为了一名艺一妓一,驹子以其说是为未婚夫沦为艺一妓一,还不如说是生活的压力,把她一步步的一逼一上了这条路,如果像叶子那样生活,可能只能是提前的死亡。驹子渴望正正经经的生活,渴望美好而真正的一爱一情,希望找一个一爱一自己的丈夫。她对岛村是有一种期待的,而这种期待在驹子身上表现的越来越强烈,但驹子的这种愿望破灭时,最终便是驹子人一性一的毁灭,驹子的刻苦学习,勤奋练习三弦,读小说等等努力,都是徒劳无获的,不能让她的生活发生根本一性一的变化。

岛村虽然对驹子的遭遇有着同情心,但早有妻子的岛村无法实现驹子的愿望,虽然驹子热烈般的一爱一着岛村,但岛村最多把驹子当做是朋友罢了,只是他在旅途中无聊消遣的玩伴,在驹子身上展现了对于美好生活的渴望、渴求和对于生活的热一爱一,而岛村身上展现出一懒散、懈怠悲哀着生活在虚无中,岛村和驹子对于生活的态度是完全的不同的,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也从侧面烘托了驹子身上所具有的美好的人一性一。

川端康成在【雪国】中运用了西方的现代主义和日本传统文学的多种艺术手法,创造出了一种悲中有美、美中有悲的独特意境。

雪国读后感1000字(二)

【雪国】是川端康成的代表作之一。它讲述了一个坐享祖业的男子岛村在旅行中与艺一妓一驹子和一直处于圣洁状态的女孩叶子的故事。两个女孩,一现实,一虚幻;一热烈似火,一清冷似冰;一如夏花绚烂,一如秋叶静美。她们一性一格设定的明显差异,以及一男两女的情节模一式,很容易让人想到张一爱一玲的名作【红玫瑰与白玫瑰】。

驹子在与岛村的关系中,一直是居于主动地位的。或许从一开始,当岛村以谈话者的姿态进入的时候,她内心就已经情愫暗生了。他们的相见只能一年一次。于是驹子相当珍惜见面的机会。她陪宴也好,醉酒也罢,都不忘几乎每天去见岛村,哪怕为了躲着人得从偏僻的山路行走、得藏进壁炉里,哪怕她嘴里总说大概没时间过来,哪怕每次只能匆匆来又匆匆别过。她是一爱一岛村的,即使知道这样的一爱一无法改变他的过客身份。这样激烈的感情与娇蕊类似。在张一爱一玲笔下,这是一位可一爱一的、妖冶的、声名不好的甚至有些放一荡的女人。她出场时是王太太,有富裕的老公,和安逸的生活。但在跟振保相处的日子里,或者是由一性一生一爱一,或者是日久生情,她竟然一爱一上了他。她跟老公摊牌,说要离婚,即使最后没能跟振保在一起,也结束了这段婚姻;她在振保晕睡时在他病床前哭,在他醒来时默默走掉。某种意义上,这次她用了真心。就如她最后成了朱太太抱着自己的儿子在电车上跟振保相遇的时候说的,他教会了她很多原以为生命里不存在的东西。

这两个女人都对自己的一爱一人有期待而无要求,一爱一得直接纯粹。但这样的一爱一情是有前提的。对于驹子来说,且不说行男是不是她为了救助而甘为艺一妓一的未婚夫,行男的行将就木之驱和最后的死亡使得她完全可以自一由地一爱一岛村,可以几乎无顾忌地表达。而娇蕊与振保的一爱一更是萌生在娇蕊的丈夫出差去新加坡的这段男一性一空缺的时期。这期间的娇蕊是相对自一由的。而且,她有夫之妇的身份为振保提一供了足够强大的安全感和说服自己跟她偷一情的重要理由。这几乎可以说是这场红玫瑰之恋发生的先决条件。很难说振保是否一爱一上了娇蕊,不过这至少是让他难以忘怀的一个女人。而岛村大概是喜欢驹子的,因为她的洁净。这是川端康成反复强调的最初的情感动因。经常被引用的一句话是女人给人的印象洁净得出奇,甚至令人想到她的脚趾弯里大概也是干净的。以严寒的雪国和极度难得的绉丝作为象征一性一的衬托,除了与日本向往冷寂的艺术追求相关外,或许也是为了凸显驹子虽是艺一妓一却有着不一般的净。

川端康成是借雪国这样一个旅行的时空,展示了一场纯粹的一爱一恋。而张一爱一玲是在平常生活的裂缝中,安插了这样的故事。【雪国】有强烈的非现实主义的色彩,岛根的形象很弱。只是在行文间隐约提到,他家境大概不错,在东京有家庭,懂些艺术。如此淡化的男一性一形象,使人觉得,他的被创作似乎就是为了与驹子的相遇和相一爱一。作者只不过借了他的眼睛和心,未曾想赋于他太重太多的东西。而振保是普遍意义上的好男人,他的形象很充实。英国留学归来,不错的工作,家里有弟弟有母亲。男一性一形象的差异一性一不好生硬比较,但这样的设置使得【雪国】有些类似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游仙题材,是存在于异空间的想象;而【红玫瑰与白玫瑰】便不得不堕入繁重的尘世生活当中,无处超脱,无法自拔。前者的结局是上扬梦幻的,而后者只能肉一身沉重。这可以从叶子和烟鹂的形象分析中见出端倪。

叶子在【雪国】中一直是有些虚幻的存在,她若隐若现,却承担了岛村心目中近乎女神的形象和整篇文本中悬念冲突的集中体现。她是谁?她是关心她弟弟的姐姐,或者似乎是将行男照顾得无微不至、旁若无人的情一人,亦或者还是与驹子不甚交好的情敌。但同时,她柔一弱,她有着好听的声线,她痴心,她不是艺一妓一。她每次都在岛村的视野中飘然而过,愁情满怀,欲语未尽。如果说驹子还是可感有触的女人,那么她只能尽似于仙,或者更确切地说,尤物。不只是岛根对她有很多疑问,读者也是。而这些疑云,随着作者对她向善、向美这两个维度的描绘直接有些失真却又确切地成全了她的神一性一。这就似乎注定了她不能跟着岛村去东京,她只能逝去,因为有神一性一的东西总是不能融于世俗的。所以她丧命了,在一场火灾中。对她生命终结的场景的描述显得凄美悲壮,女人的身一体,在空中挺成水平的姿式,叶子落下来的二楼临时看台上,斜着掉下来两三根架子上的木头,打在叶子的脸上,燃一烧起来。叶子紧闭着那双迷人的美丽眼睛,突出下巴颏儿,伸长了脖颈。火光在她那张惨白的脸上摇曳着。而需要注意的是,面对这样的死亡,川端康成用了这样的描写不知为什么,岛根总觉得叶子并没有死。她内在的生命在变形,变成另一种东西。川端康成有着与文本中岛村相似的经历,且不说在岛村身上有着多少主体投射,川端康成就是借岛村的感觉告诉读者,她并没有死。那她变成什么了呢?或者蚕,或者仙,大概是随着神一性一飞升了吧。她本就是叶子,本就该长存着,就算以飘零的姿态。

绝作为振保的妻子在的烟鹂相对于叶子的一精一彩来说,就显得相当淡漠了。如果说以叶子作白玫瑰是突出其圣洁的话,那么烟鹂的白就只能是扁平、单调。虽然张一爱一玲在开篇就说,振保的生命里有两个女人,他说一个是他的白玫瑰,一个是他的红玫瑰。一个是圣洁的妻,一个是热烈的情一妇普通人向来是这样把节烈两个字分开来讲的。但很明显,烟鹂给人的感觉没有圣洁,只有乏味。她是女学生,她最开始的时候有着少女的美,也与婆婆相处融洽,但这样或许由于新鲜产生的正面效应太短暂而很快就消失了。她因生女儿很吃了些苦头而觉得可以发些脾气,婆婆却以为她未能生儿子所以不待见她,于是终于搬离了她与振保的家;而时间长了之后,振保也觉察出她的乏味。她不会与人交际,在家里没有地位,连女佣都可以给她脸色看。她好心表现出与客人的亲近,却常常过分,常常以祥林嫂般的诉苦方式因而引起客人的反感。她在振保的生命里几乎没有存在的位置。或许是为了寻找自己的身份定义和存在感,她与在振保眼中相当不堪的小裁缝偷一情只有在比自己更低的人那里,她大概才会发现自己的价值。无论从一精一神上还是身一体上讲,这个女人都不圣洁。凭着张一爱一玲对世情的洞明,她大概不是想创造一个失败的圣女。她的意旨大概是在写明平常夫妻生活的单调。它就是这么无聊,这么惹人厌烦,而这就是活生生的生活。于是,最后的结局里,坏过一阵子的振保又突然变回了好男人,生活如常。

如果以驹子、骄蕊为红玫瑰,以叶子、烟鹂为白玫瑰的话,似乎可以看到在两个文本中红、白玫瑰的倒置现象。虽然红玫瑰都在以不同的方式热烈,但白玫瑰却是不一样的圣洁。在【雪国】中,白玫瑰明显是以高于红玫瑰的地位存在的,虽然在描述中,一直是红玫瑰不待见她、压着她;而在【红玫瑰与白玫瑰】中,只有红玫瑰才是振保这样一个最合理想的中国现代人物的一浪一漫想象,白玫瑰只是他不得不接受的妻现实而已。当然,文本展开空间的不一样完全可能是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这也是两位不同国别的作者对两类想象中的女人的别样塑造。相比来说,红玫瑰是川端康成的小说中更现实的女人形象,而白玫瑰是张一爱一玲文本里最后终结于的现实。红、白玫瑰对两类女人的不同想象,或者说是言说方式,也许有着类似于文学母题的意义,可以照见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差异一性一。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