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读后感 >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50字 > 导航 >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1600字: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50字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1600字: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

一本好书就像一艘帆船,可以帮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人类的成长,都是和阅读联系在一起的,在阅读过一篇书籍后内心肯定有属于自己的感悟,是时候通过写一篇读后感来把作品中的内涵精髓表达出来了。我们该如何去写作品的读后感呢?急你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1600字: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你能够喜欢并分享!

《少有人走的路》是一本通俗的心理学著作,本书共分四个部份:自律、爱、成长与宗教、神奇的力量。其中以爱为中心,书中告诉我们什么是爱的本质,帮忙我们学习爱,也学习独立;告诉我们如何成为更称职的、更有理解心的父母。归根到底,它告诉我们怎样找到真正的自我,获得心智的成熟。

这本书的副标题就是:心智成熟的旅程。人生是一场艰辛之旅,心智成熟的旅程相当漫长。人能够拒绝任何东西,但绝对不能够拒绝成熟。拒绝成熟,实际上就是在规避问题、逃避痛苦。而规避问题和逃避痛苦的趋向,是人类心理疾病的根源。人人都有逃避问题的倾向,因此大多数人的心理健康都存在缺陷,真正的健康者寥寥无几。因此作者斯科特.派克尖锐指出:几乎人人都有心理问题,只但是程度不同而已;几乎人人都有程度不同的心理疾病,只但是得病的时间不同而已。所有逃避者,都在阻碍自己心智的成熟;一切心智成熟者,他们的人生之旅都是从直面问题开始的。

本书开篇即说:人生苦难重重。人生是一连串的难题。而解决人生问题的首要方案,乃是自律。所谓自律,是以用心而主动的态度,去解决人生痛苦的重要原则,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推迟满足感、承担职责、尊重事实、持续平衡。

其中推迟满足感,意味着不贪图暂时的安逸重新设置人生快乐与痛苦的次序:首先,应对问题并感受痛苦;然后,解决问题并享受更大的快乐,这是唯一可行的生活方式。

规避问题和逃避痛苦反映出人们不愿意推迟满足感的心理。直面问题,会让人感到痛苦。而问题不会自行消失,若不解决,就会永远存在,而且可能会衍生出更多的问题和更大的痛苦,持续的时间也会更长。例如:我此刻正在写这篇读后感,其实已经拖了很久,总觉得有个事没完,令我心神不安,但是不写永远不会有。当我应对现实,放下搞笑的游戏和小说,虽然这个过程中做了很多的心理建设,但是静下心来去写的时候,心理上却感到很简单下来。也许需要绞尽脑汁,没有了玩乐的简单,当我写完之后,感到情绪舒畅,好像放下了一个包袱。而类似的事情其实经常会出现,有时候会我们能够直面问题,以用心的态度去解决它,而有时则推三阻四,能拖就拖,得过且过。而且越是安逸的时候,越是不愿意用心应对,也就是不愿意推迟满足感,这也许就是古人所说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吧。

记得有过这样一个实验,实验人员给几个四五岁的孩子每人一块糖,然后告诉他们如果此刻就吃也能够。但是如果能够等到明天早晨还没有吃,那么就能够再得到一块糖。然后观察这些孩子,有的孩子忍不住立刻就吃了,但是也有的孩子忍住了,坚持到了第二天的早上,并得到了第二块糖。在这之后,实验人员跟踪观察这些孩子,发现那些坚持住的孩子在他们长大后都获得了成功,成为杰出人士。想想就会明白,一个四五岁的孩子就能够应对糖的诱一惑,做到了推迟满足感,这种自律的精神和潜力在今后的成长中会给他多大的助力啊。

自律是人类心灵进化的重要手段,自律的原动力则是爱。爱是为了促进自我和他人心智成熟。把爱和自律结合起来,才能拥有幸福的人生,才能体验快乐的极致。爱,就要不断的努力,促使自我和他人获得成长,从而促进心智的成熟。真正的爱不仅仅仅是付出,不仅仅仅是奉献,更重要的是你的爱是否令自己获得成长,同时使你爱的人也得到成长。就像我们爱自己的孩子,但绝不愿意将他们放在自己的羽翼下,而是要让他们去搏击风浪,在风雨中变得更坚强。而那种处处包办代替,时时嘘寒问暖绝不是真正的爱。因为在包办代替中,是职责心的缺失;在嘘寒问暖中是自理潜力的退化。付出真爱的人,就应永远把爱的对象视为独立的个体,永远尊重对方的独立和成长。

作者是一位心理医生,所以在这本书中,作者用了许多心理治疗的例子来解释自己的观点,因此使人在看的时候一点都不觉得枯燥乏味,而且作品中不乏一精一辟的观点,凝练的语言,读后令人深思。

成熟的心灵务必持续中立,能够容纳各种各样的矛盾和悖论,个性不要轻易受到伦理观念的影响。

勇气,不意味着永不恐惧,而是应对恐惧也能坦然行动,克服畏缩心理,大步走向未知的未来。

对于别人教给我们的一切,包括通常的文化观念以及一切陈规旧一习一,采取冷静和怀疑的态度,才是使心智成熟不可或缺的元素。

你只能自行选取人生道路,忍受生活的艰辛与磨难,最终才能到达人生新的境界。

这是一本值得一读,而且值得一精一读的书。

f132.COM更多读后感延伸阅读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

一直都没有好好地看完这本书,总是觉得好像书里的文字认识我我却不认识他。但是看过之后有一种浅尝辄止的感觉。一本书文字不在于能看多少,在于你理解了认识了多少!其实它里面所谓的各种心理问题我不是很理解,但是我唯一看懂了就是面对和勇气。

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饿其体肤,行拂乱其所为。面对苦,面对饿,面对困境,巴尔扎克有句名言:困难,对于弱者来说是一个万丈深渊,对于强者来说却是一笔巨大的财富。面对这么一个巨大的财富,我们当然要捡起来,人生就是积累的过程嘛。期待成长就要面对所谓的生活烦恼,看过这本书,我突然明白了人生就三件事:微笑,面对,然后接受。

作者说过,放弃人生的某些东西,一定会给心灵带来痛苦,而其剧烈的程度甚至如同面对死亡。任何的放弃在一定高度上说都是放弃自我--放弃速度、放弃情感、放弃根深蒂固的行为模式甚至个人人生理念,这种痛苦可想而知;但若不经历这种痛苦,我们就无法超越自己、自己的灵魂。可为何要追求这种自我精神的发展呢?作者坦言,或许你可以找到答案,或许怎样努力,你都与最终的答案无缘。面对放弃,面对痛苦,其实人生重要的不是行为,重要的是态度。

我能理解的另一个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勇气,所谓勇者无敌,好多人都说年纪越大胆子越小啦。还是懵懂的小孩的时候,心怀大勇,好像上刀山下火海都不怕,都说青春期叛逆,但是只有在青春期我们才能看到最完整的自己,阳光青春然后无畏。

作者首先让我们认识到问题,面对问题,并研究问题的根源,慢慢地教会我们爱的方式,鼓励我们坚定信仰,真正的爱,不是一味的追求,不是执着于痛苦,而是微笑,面对然后接受,树立人生追求,努力克服困难,战胜自我。(观后感)生活就是这样一步一步的教会我们让心灵成长,让心智成熟。并且处处透露出沟通与理解的意味,它跨越时代限制,帮助我们探索爱的本质,引导我们过上崭新,宁静而丰富的生活。归根到底,它告诉我们怎样找到真正的自我。

从明天起做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告诉他们我的幸福,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我将告诉每一个人,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个温暖的名字,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愿你有一个灿烂前程,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个温暖的名字,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读《少有人走的路》不知不觉就想起这样的诗文,做一个幸福的人其实很简单,给我们的心涂上幸福的颜色,面对困境,把它融入海一样的胸怀,面对痛苦,把他留在春天一般温暖的阳光下。

书中反复强调真正的爱,我们每个人对爱的定义不一样,有过爱才能了解爱,有过执着才能放下执着,有过面对,才可以真正无畏。

少有人走的路并不一定是所有成功人士的道路,而是一条充满幸福快乐充满爱的指引人心灵的道路。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一)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

21世纪是心理学的世纪,但有许多人心智不成熟。如果说以前中国人最大的问题是温饱问题,那么今天中国人最大的问题就是心理问题。我认为任何人都该读一读《少有人走的路》,在M.斯科特。派克的淡淡叙说中感受这本畅销20余年的心理书的真正魅力。

一、先苦后甜还是先甜后苦

自律被作者分为几大类,但其中令我感受最深的是由一个实例引发的思考。一个女财务分析师因经常拖延工作而去向心理医生求助,但他们始终找不到原因,直到作者无意当中的一个问题解开谜底你喜欢吃蛋糕吗?因为这位分析师喜欢将工作像吃蛋糕先吃奶油一样,先完成容易的再去完成困难的事,导致她整体速度极慢。这不得不引起我们注意,先苦后甜固然比先甜后苦更有利,但人们止不住先尝甜头的用功,往往事倍功半。这种习惯如果不在童年时养成,长大便无法改善。所以导致拖拉,中国的许多学生会产生这种行为,往往是因为贪图一时安逸而造成的。

二、家庭教育成就孩子一生

父母的教育对孩子们至关重要,家是人们的第一所学习,也几乎决定了孩子未来生活的发展趋势。有许多父母习惯用严厉的体罚教训孩子,本质上不上教育,而是发泄怨气和不满。这样的家庭中出生的孩子往往会成为问题少年。所以,父母应当学会关爱孩子,善于倾听孩子的心声,能对症下药地解决孩子的疑惑。让孩子得以健康快乐地成长。当然忙于工作无心照顾孩子的家长也会使孩子不懂自律,无法无天。毋庸置疑,父母的爱,决定了家庭教育质量的优劣。充满爱的教育带来幸运,缺乏爱的教育只能导致不幸。只有孩子在童年时能得到父母的爱和照顾,长大后内心才会拥有安全感。

三、必不可少第认真倾听

在我们六年级之前,常会拉着父母不断地说话,没完没了,滔滔不绝,往往父母会不理睬或假装倾听,实际忙自己的事以及有选择性第倾听。但面对青春期的孩子,这些方法明显不合适。因为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开始有个人思想便更加需要父母的关注和倾听。用心倾听,是一种爱的行为,能从孩子口齿不清,语句不通中品味更伟大的不同,从他们幼小的心灵中发掘不平凡之处,将个人想法放在一旁,尽可能低体会说话者的感受,使彼此得到自我完善、

为什么人人都爱逃避问题?是因为我们心智还未成熟,本书作者点明了一个人们从来不敢说的,也不愿承认的话:几乎人们都有心理疾病,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几乎人人都有程度不同的心理疾病,只是得病的时间不同而已。但我们不能逃避它们,而应该勇敢滴面对自己的问题,踏上心智成熟的旅程。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2000字


这本《少有人走的路 心智成熟的旅程》是自己内心感觉彷徨无助的时候看的,我想这本书,它给予我最多的是勇气,它告诉我人生苦难重重,人生错综复杂,人生悲喜参半,它告诉我应以勇气,以责任感,直面属于自己的责任,自己的人生问题,而不是逃避他。只有直面自己的问题,才有可能解决问题,才能超越自己,自己的心智才有可能慢慢的变得越来越成熟。

这是一本通俗的心理学著作,也是一本伟大的心理学著作,在这本书里心理医生斯科特。派克他第一次说出了人们从来不敢说的话,提醒了人们从来不敢提醒的事,这就是:几乎人人都有心理问题,只不过程度不同而已;几乎人人都有程度不同的心理疾病,只不过得病的时间不同而已。

在现今社会,很多人一遇到难题,就双手一摊:这不是我的问题。是他们果真技不如人,还是不敢面对自己的问题?人可以拒绝任何东西,但绝对不可以拒绝成熟。拒绝成熟,实际上就是在规避问题、逃避痛苦。规避问题和逃避痛苦的趋向,是人类心理疾病的根源,不及时处理,你就会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承受更大的痛苦。

故步自封,逃避挑战,可说是人性的基本特征之一。不管现在如何变化,我们都有自我调节的能力。逃避挑战是人类的本能,但不意味着它是恰当的态度,不意味着我们无法作出改变。我们必须超越自然。和原始人相比,现代人已经发生诸多的变化,这说明我们完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与生俱来的本性,发展第二天性。人之为人,或许就在于我们可以超越本性,乃至改变本性,尝试去做不合本性的事情吧?

斯科特激励我们要勇敢地面对自己的问题,不要逃避。直面问题,我们的心智就会逐渐成熟;逃避问题,心灵就会永远停滞不前。所有逃避者,都是阻碍自己心智的成熟;一切心智成熟者,他们的人生之旅都是从直面问题开始的。

接受挑战,才可以爱来真正的安慰我们只要勇敢地面对自己的问题,我们就踏上了心智成熟的旅程。

引用书中的一句话,人可以拒绝任何东西,但绝不可以拒绝成熟,拒绝成熟实际上就是在规避问题,逃避痛苦。规避问题和逃避痛苦的趋向,是人类心里疾病的根源。

几乎人人都会出现心理问题,或者说我们的心灵总会面对天性的弱点。比如只顾当下,比如懒惰。然而让人觉得释怀的是,趋利避害是人类的天性,大部分人都是如此,都面对着如此的命运。

然而想要成长为一个心灵健全的人,就绝对不可以去选择逃避,但是懒惰,抱怨,借口,却总是与我们如影随形。我们时不时的还要面对来自外界的各种诱惑。所以我们总是在和我们的弱点抗争,并且时有输赢。

人生的问题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没有勇气去面对它,如果能以坚毅果敢的勇气面对它,百折不挠的精神去解决它,那么问题这个东西,对我们来说将不在是一个问题,而是一笔非常难得的精神财富。是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所学校能教给你的。你的问题只有你自己能解决,除了你自己谁也帮不了你。

人生是一个面对问题而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能启发我们的智慧,激发我们的勇气;问题是我们成功与失败的分水岭,但是要做到战胜恐惧,克服懒惰,就必须要学会自律,缺少了自律人生不可能会解决任何问题。

每天都规划好自己要干什么,每天把自己要学的东西,要完成的进度都记在本子上,每天都按照自己安排好的计划来进行学习,生活,工作,运动。我想这就是自律,通过自律,培养出自我的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在面对麻烦时,能够以坚毅果敢的态度去选择,去面对。

自律的原动力是爱,觉得派克很了不起的原因之一,是觉得他非常睿智豁达,也非常平和包容。他所说的爱,并不是过去自己认为的狭义的男女之恋情。而是一种大爱。一种即包容自己,也包容他人的爱。自己越是爱自己,便越是爱他人。

内心没有爱的人,心灵里是一定没有能量的。

派克医生给爱下的定义是:爱是一种为了促进自我和他人心智的成熟,而具有的一种自我完善的意愿,爱能帮助他人进步,也能帮助自己更加成熟。

爱是什么呢?我觉得他使人有了信念,催发人生理想,甘愿面对困难承担责任。

一个懂爱的人,一个有爱的人,他一定是一个自爱,自律,自立,自信,自强的人。

因为心里有爱,《老人与海》中的老人,一次又一次的和鲨鱼展开殊死的搏斗。

因为心里有爱,《黑客帝国》中的尼奥,明知有死无生,面对着强大无法战胜的史密斯,说出那句My choice。

因为心里有爱,《肖申克的救赎》中的安迪,能够忍受长达两年被姐妹帮殴打,而不屈意志,保持尊严,历经将近20年,在长度约有3个足球场那么长的臭气熏天的下水管道中,逃出升天。

因为心里有爱,红军长征二万五,等等,这样子的例子不胜枚举。

然而这条心智成熟的道路又是多么艰难,我们如何才能勉力克服自身的种种局限?

我想如何做到,也只有靠我们自己去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书上也说了,没有任何一位先哲会拉着你的手向前走。一切或许只能靠自己。每个人都有自己应该经历的人生历程,都有自己应该面对的人生选择。

少有人走的路,希望越来越多的人会来走!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1000字


人与人之间相处是极易受对方的影响,不管你愿不愿意承认,你的言谈方式或多或少都会受到同学、同事、朋友和家人的影响。如果你不承认,那么有可能只是你没有发现而已。

顶头上司很喜欢说“不不不”,久而久之,办公室的人在交谈时,尤其当他们急于在第一时间否定对方的时候就会说“不不不”。在Lynette和上司结束一次聊天后,我给Lynette说她刚才说了“不不不”,她整个人像一只炸了毛的喵,进入警戒状态,说服自己不要说那么多“不不不”。然而她不论和上司还是和同事说话,那“不不不”三个字依旧张口就来。我也好不到哪里去,“不不不”说的风生水起。可能我太过敏感,第一时间发现了这个现象,其他同事似乎还没有发现。所以听其他同事说“不不不”后我和Lynette总会会心一笑。

在读《少有人走的路》的时候,印象最深的五个字是:推迟满足感。那些急于在第一时间否定他人的人,是为了从否定他人中得到满足感吗?如果是这样,面对与自己意见相左的人,不妨慢下来等对方说完,再一针见血并加以缜密的逻辑将对方一枪毙命不是更爽吗?但是人人往往都不愿意推迟满足感,哪怕只是短短的几秒。因为“推迟满足感,意味着不贪图暂时的安逸,重新设置人生快乐与痛苦的次序:首先,面对问题并感受痛苦;然后,解决问题并享受更大的快乐,这是惟一可行的生活方式。”而这对于想要急切享受满足感的人来说先面对听完对方的错误言论实在太过痛苦,不如第一时间享受满足感来的爽快。毕竟“规避问题和逃避痛苦的趋向,是人类心理疾病的根源。”

我和Lynette认为对抗说“不不不”这个坏习惯的方式就是改变自己的心态,就算对方说的内容是错误的,也要耐心听完,然后再否定对方。改变自己的心态,才是解决这个坏习惯的根源。如今,我和Lynette说“不不不”的次数在逐渐减少,有时候甚至在说到第二个不字的时候就会自动停下来。看看之后能否彻底改掉这个坏习惯。

《少有人走的路》是答芬小姐姐推荐的,她推荐的次数多了,我自然想了解为何她不停推荐。这本书是我最近读书读的最慢的一次,总会思考一些内容投射到自己身上的情况,强迫自己去分析,有点痛苦,读到后面,心也乱了。读书于我而言是一个自我救赎的过程,这本书让我沉浸其中去思考分析自己的问题。计划再买一本纸质版的书来反复阅读。我和答芬小姐姐一样,倾情推荐这本——《少有人走的路》给可爱的你们,愿你们面对不断流逝的岁月、增长的年龄,可以宠辱不惊。

这本书值得分享的摘录实在是太多了,这里我简单分享两句。其他的,你们自己收集吧。

摘录:

所谓自律,是以积极而主动的态度,去解决人生痛苦的重要原则,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尊重事实、保持平衡。

真正意义上的爱,既是爱自己,也是爱他人。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1200字


  当我的人生走到第二十一个年头,生命力未曾经历大风大浪,只是偶尔的挫折却常常使自己陷入矛盾与痛苦的深渊。倒也没有到达不可自拔的地步,但是一些情绪的负面因素却时常使自己不能专注于学习或是工作——从对自身外貌的自怨自艾,到对学习、生活的不尽如人意,直至对于身处社会现实的颇多抱怨……似乎,我的很多时候被这些“痛苦的因素”牵着鼻子走。
  2011年的暑假,我有幸读到一本叫做《少有人走的路——与心灵对话》的书,它使我对于很对事情的看法有了改变。说起来,这本书还是一位学长向我们推荐的,当时就被他读得书上的一段话所吸引,于是当看到同学正好拥有者本书的时候,就毫不犹豫地借来一睹为快了。这本书明确地告诉我:人生苦难重重,人生错综复杂,这是人类普遍的教义;但是,面对这些苦难与复杂,我们可以选择“积极的痛苦”。
  有趣的是,作者将这些痛苦分成了两类:“神经功能性痛苦”、“存在性痛苦”。按照他的分类,在我20年的生命中,其实那些官能性痛苦占了一大部分——害怕出门遇到车祸、害怕完不成作业或是在考试时突然遇到什么特殊情况、害怕外出时遇到什么问题而在背包里藏了很多几乎没用的东西、害怕在人面前出了洋相……也许,我们几乎所有的时间都在为这些其实无谓的事情所忙碌甚至是痛苦。“这种痛苦不仅无助于心灵的成长成长,反而还会阻碍它。”当然还有一种存在性痛苦——某种程度的敬畏之心与罪恶感,这些痛苦是帮助我们穿越沙漠旅程的助推器,我们拥有这些痛苦,方能成长。然而,我们往往就不能真正地判断和理清问题的所在,因此,作者所说的“克服障碍三步骤”为我们提供了答案:一问“我的痛苦是存在性的,还是神经功能性的?这一痛苦是帮助我成长,还是限制了它?”;二问:(如果是功能性的)“如果没有这些痛苦与焦虑,我会怎么样?”;三、假戏真做“如果你是(某个人),那么他会怎样面对这些痛苦与胆怯呢?”


  于是,我就自己“担心自己并不能够承担起团委工作的问题”做了一番自我的解读。“这是一种存在性痛苦,因为我对于团委的工作让我充满敬畏之心,痛苦源于我的重视。”——“既然它是有利于我成长的痛苦,那么他就是有用的。”——“你这样害怕自己不能完成工作,他是在帮助你,还是在限制你。”显然,它限制了我的发展。“那么如果你不害怕,你会怎么做呢?如果你是王怡、是许洋,你在面对这些工作的时候,你会如何表现呢?”答案是,我会将自己的工作了解的透彻,然后做出自己的规划,最后大胆地去完成。所以,接下来我告诉自己:“好的,那么,走向前去,按照这个方式去表现,假戏真做,向你从不害怕那样去行动。”
  这种被称之为“积极痛苦”的疗法,为我提供了解决之道,我发现其实自己所谓的痛苦,其实它微不足道,甚至它在你的人生中扮演不了重要的角色,但是,积累了的“刺”终将你的人生变得不幸。因此,积极痛苦吧。
  当然,我所汲取的只是书上的一部分,《少有人走的路——与心灵对话》,还教会我们要理解人性、宗教,正视死亡、腐朽,学会宽恕、爱与自爱……再次尝试这一类心灵解剖累的书,我再一次学会更加积极地面对人生。

  当我的人生走到第二十一个年头,生命力未曾经历大风大浪,只是偶尔的挫折却常常使自己陷入矛盾与痛苦的深渊。倒也没有到达不可自拔的地步,但是一些情绪的负面因素却时常使自己不能专注于学习或是工作——从对自身外貌的自怨自艾,到对学习、生活的不尽如人意,直至对于身处社会现实的颇多抱怨……似乎,我的很多时候被这些“痛苦的因素”牵着鼻子走。
  2011年的暑假,我有幸读到一本叫做《少有人走的路——与心灵对话》的书,它使我对于很对事情的看法有了改变。说起来,这本书还是一位学长向我们推荐的,当时就被他读得书上的一段话所吸引,于是当看到同学正好拥有者本书的时候,就毫不犹豫地借来一睹为快了。这本书明确地告诉我:人生苦难重重,人生错综复杂,这是人类普遍的教义;但是,面对这些苦难与复杂,我们可以选择“积极的痛苦”。
  有趣的是,作者将这些痛苦分成了两类:“神经功能性痛苦”、“存在性痛苦”。按照他的分类,在我20年的生命中,其实那些官能性痛苦占了一大部分——害怕出门遇到车祸、害怕完不成作业或是在考试时突然遇到什么特殊情况、害怕外出时遇到什么问题而在背包里藏了很多几乎没用的东西、害怕在人面前出了洋相……也许,我们几乎所有的时间都在为这些其实无谓的事情所忙碌甚至是痛苦。“这种痛苦不仅无助于心灵的成长成长,反而还会阻碍它。”当然还有一种存在性痛苦——某种程度的敬畏之心与罪恶感,这些痛苦是帮助我们穿越沙漠旅程的助推器,我们拥有这些痛苦,方能成长。然而,我们往往就不能真正地判断和理清问题的所在,因此,作者所说的“克服障碍三步骤”为我们提供了答案:一问“我的痛苦是存在性的,还是神经功能性的?这一痛苦是帮助我成长,还是限制了它?”;二问:(如果是功能性的)“如果没有这些痛苦与焦虑,我会怎么样?”;三、假戏真做“如果你是(某个人),那么他会怎样面对这些痛苦与胆怯呢?”

读后感600字: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


春节放假值班,闲下来阅读了我的生日书,《少有人走的路》是由著名的心理学医生斯科特派克写的一部关于揭示人心智的心理学著作。

大多数人都存在心理健康缺陷,因为他们都有规避问题和逃避痛苦的趋向,总是不去应对问题和痛苦,抱怨上天的不公、自己的不幸,甚至用各种极端的方式去麻醉自己,让自己不去想,营造一个与现实脱节的完美的虚幻空间,这无异于作茧自缚。惟有痛苦才会带来教益,应对问题我们不能因害怕痛苦而选取逃避,而是就应迎难而上,直至将其战胜为止。

书中第一篇谈到了自律,人生苦难重重,我们的人生就是不断的应对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唯有自律才是解决问题的首要方案。所谓自律,就是以用心的主动的态度,去解决问题。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推迟满足感、承担职责、尊重现实、持续平衡。对于推迟满足感,我们不要贪图暂时的安逸和一时成绩的满足,要时刻持续清醒的头脑,工作时要先难后易,彻底克制自己拖沓的工作毛病,延长自己的满足感;而对于承担职责,我们对待问题要有承担职责的勇气,找出问题解决问题,增强自己的信心;对于尊重事实,2015对于各个行业都是一个严冬,我们要认清这个事实,结合我们自己的特点,找到2015年属于我们的机会;最后就是持续平衡,一味的自律,就会变成压抑和束缚,我们要用一种平衡的自律方式去应对问题,张弛有度,建立正确的解决问题方式。

2015作为公司的变革年,我们更要加强自身的自律意识。2015年的航运市场好比一座独木桥,我们没有退路,唯有奋起跨过。俗话说狭路相逢,勇者胜,2015要亮出我们的中谷精神。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