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读后感 > 导游大赛观后感 > 导航 > 东北赛区COSPLAY大赛观后感

导游大赛观后感

东北赛区COSPLAY大赛观后感。

静下心阅读一本书的时候,我们就好像进入到了另一个世界一般。我们平时也需要多阅读一些书籍书籍,阅读作者写的作品后,心中会有莫名的感触,有很多的想法,这个时候就可以将我们感悟和体会用读后感的方式记录下来,怎么样才能写好一篇作品读后感呢?小编特别为你收集的“东北赛区COSPLAY大赛观后感”,我们后续还将不断提供这方面的内容。

和朋友一起Cos一组动漫不仅有成就感且和朋友一起制作衣服,一起化妆不是一件很美妙的事吗?从事cos不仅可要费劲心机且要到处取景,但是大多数cosplay爱好者所享受的就是这样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就像是有魔法似的,爱与不爱,甜与苦涩全体会在这里面了,目的什么的就好比绘画,费劲心机画的画,是有灵魂的,即使比较粗糙,但是我们依然在享受,干cosplay可以说没有任何福利,但是他是广大爱好动漫者的一种灵魂产物,这不是目不目的东西,是自己对喜欢动漫的亵渎。对于这段话我并不是很理解,或许是因为我并不太喜欢动漫,看过的动漫也少。但是在我看过了这次COSpLAY大赛之后,我COSpLAY也有了一些理解,尽管这些理解是很浅显,尽管这些理解是很狭义,但也毕竟是我个人的见解。

这次COSpLAY大赛上,场面很华丽,很宏大,很漂亮。虽然cosplayer们所表演的动漫我一个也没看过,我一个也不认识。但是我仍然很欣赏这些,毕竟这也是一种艺术。当然了,我只是一个外行,对于cos也是有一些偏见,我认为做这种东西就是浪费时间浪费生命。这次来观看比赛也是陪朋友来的。但是在进入赛场之后,我的这种思想多少也有了一些改观。在第一场cosplayer上场的时候,我还感到一些无聊,但是当他们表演的时候。我知道,我错了。会场虽大,但是依然掩盖不了观众们的激情。会场虽大,依然掩盖不了cosplayer们对动漫的执着。一直到下午4点,比赛结束,激情依旧。但是我却有了一丝丝的失落。不是因为某些cosplayer表演得不好,不是因为我来到这里浪费了我的时间,也不是因为我对这些一点不懂。而是因为这些东西大部分来自日本,而不是我们的祖国,并不是没有中国的作品,有,但是只有一部。在这么多的作品中,在都是中国人来扮演的情况下,只有一部中国的作品。却是在以前气压我们的日本人所创作,只有一部是我们自己的。我并不是愤青,但是在中国的土地上,在一群中国人所表演的东西中,竟然只有一部作品是属于我们中国的,其他竟然全是属于日本的。央央中华大国有着世界第3的土地,有着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明,有着世界上最多人口的国家。可,就是这样一个国家,却被一个土地小自己多少倍,历史少于自己多少倍,人口少于自己多少倍的国家所欺辱,在一百一十六年前日本人在兵力上欺辱我们,难道我们在一百多年后的今天还要在技术与艺术上差日本一步吗?

在我看来,在1945年日本虽然战败了,但是实际上战败的是我们中国人。中国在19世纪时有4亿多的人口啊,而小日本只是有着4000多万的人口。这是可以比较的吗?可中国那?为什么被人打的节节后退?是因为技术啊。正是因为技术落后才会挨打,可是今天那?仅仅从这次的比赛上就能看出来。中国啊,还是不行啊!在国家大事上我不懂,在高科技技术上我也不懂,在工业科技上我也不懂。但是我在这次比赛上能够看得出来,日本领先中国,是必然的。中国再创造上欠缺太多,为什么中国制造多而中国创造少?正是因为我们只会模仿而不会创新。看看日本的动漫这么多,这么火,仅仅是靠卖那些小周边,小玩具就可以创造多少财富啊。只要有一部好的动漫得到观众的认可,那么动漫里的衣服、周边、卡贴、图片、道具。为这些东西就可以建厂制作,而建厂需要员工,需要技术,这又让的人找到了工作。为什么日本的无业人口要比中国的物业人口要少?难道没有这方面的原因吗?中国可以算得上成功的动漫有几个?貌似只有《喜羊羊和灰太狼》这么一部吧?不可否认,这部动漫的确很成功,但是和日本的成功动漫来比,不仅在情节上幼稚了很多,在衍生产品这一环节上也要比日本动漫上失败了很多。

写了这么多我并不是在批判什么,而是为中国现在的状态有些担忧。到底还要过多久?中国的技术才能与世界平衡。到底还要过多久?中国才可以站在世界的巅峰?到底还要过多久?中国这个睡狮才能猛然惊醒?到底还要过多久?中国的青年们才能变得真的强大?

身为中国人民中的一员,让我努力学习,将来为中国的发展也出一份微薄之力吧!

以上就是我在观看这次COSpLAY大赛后的一些不太成熟的感想。

F132.cOM更多读后感小编推荐

《诗经》观后感


淡淡的书香,古朴的气质,随着手中的页数缓缓增加,我仿佛看到了那午后暖暖的阳光,轻拂的柳叶,还有听到小山坡上那低低的吟唱。诗经,没有波澜壮阔;也没有万分柔弱,在我眼里,它有的是那午后的明朗,风儿的轻抚,虽有枪林弹雨中的烟火,却少了那一份尖锐,虽有小桥流水般的思绪,却淡去了那一份娇弱。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人们再也熟悉不过的诗音,短短几句,却深深地奏出了那一份对少女的倾慕。河水细流,荇菜参差,道出了在水一方的思绪,道出了翻来覆去的挂牵。淡彼两髦,实维我仪,之死矢靡它。转眼,又是那坚贞的女子在扞卫爱情。谁道红颜娇弱不已,耳边,是她那誓死的决心。

硝烟漫天,烽火连连,又有谁知叱咤风云的背后,却是深深的无奈,深深的思念。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百年前,千年前,又是谁在刀枪铠甲之下,脑海中浮现出妻与子的笑颜。只愿弃甲归田,与你漫步庭间。

轻轻翻着这一张张的页码,转眼间,眼前,不再仅仅是那浓浓的亲情,爱情,字词深处,却是那对时事的评价,对人的赞美,以及那处于统治者压榨下的哀叹

勿剪勿拜,召伯所说。是人民爱屋及乌,对有德政的召伯的遗迹的珍重,爱惜,是对那些一心为民,鞠躬尽瘁的官吏无尽的赞美。而彼君子兮,不素飧兮《魏风伐檀》却又用着那声声的哀怨唤出了他们的不满,在那腐败的社会,在那只会搜刮民脂民膏的社会,成千上万的劳动人民惨遭剥削,却只能是敢怒不敢言,换来的只是这深深地呢喃,叹息,指责,无奈!

诗经,一本不灭的书,她似动听的歌喉,唱出了一份真情,一份赞美;她似哀怨的二胡,唱出了一份无奈。她,拥有着一份典雅,一份清新,一份美丽,是桃花源里那清澈,美丽的小河,在人们心中缓缓的,流淌!

《爱迪生》——观后感



爱迪生没有受过基本的教育他只在学校上了3个月的学。妈妈教他读。在他9岁—12岁之间读完图书馆里所有的书。几年以后的辛西那提,读书基本上消耗了他所有的时间,他每天在图书馆里呆到很晚才离去。爱迪生因为发明了像片、手机电池和胶片……而出名。他发明所得的钱全部用在他的两个嗜号上,一个就是买的实验设备,另一个就是卖书。他的朋友是这样形容他的:
当我拜访他时,我发现他坐在一摞几米高的书后面看书。他白天和晚上都在看这些书。在他的书桌上吃饭,椅子上睡觉。在6个星期里他看完了所有的书,做了超过两千次的实验,都是书上所描述的。
写完这段话,我对爱迪生不禁产生了几分敬佩,他的一生是那么伟大,艰辛,可他刻服了一切,他亲身为我们证明了一个事实、只要饮主中坚信一件事,你就可以靠这种信念来走下去。那么你的一生是多么伟大呀!

无极 -- 观后感



昨晚下班,小区门口卖DVD光碟的老板叫住了我(因为长期购买,老板认识我),我回头一看,哇,一副9。11事件的表情,他离我有3米远,当时我香都没来及点,老板便冲我很得意的叫到,无极到货了……到货了……到货了……(我靠,叫的居然有回音),因为这个电影给媒体炒的快成红烧了,所以我内心深处一阵冲动,花了10块人民币买了一张。 回家后忙办事情后,点上一支烟,开始欣赏陈导大作。 1、画面精美细腻,一幅仙境山水的感觉,在看到那个馒头掉入水中之前,我还是这种感觉,好景不长、当那位据说是陈美女演的神仙出现后,像是有个给了我一巴掌,我靠,陈红长的挺漂亮的啊,也可以说风韵尤存怎么一出场就这个造型啊,眉毛是白色的,不仔细看还以为没有,整个一个尼姑的感觉,再看那发型,晕了,她整个一个人的画面有1/3是那个白杨树的发型,我看着都觉得挺不容易。一个大美女,还是仙女,出场后就是到处飘一会飘到着,一会飘到那,拜托,你也不是拍聊斋。 心里一阵伤心,继续看 2、一队红色着装的人,躲在巨石背后。衣服说实在话,真的挺漂亮,陈导的确花了不少银子啊,你看着些人穿的多好看,在举行什么典礼把。 “大将军 …… 3000对20000人” 一段对白,踹了我一脚这是一场战争啊,穿这么显眼的衣服,还要埋伏,我靠,人家白痴还是色盲啊,有没有常识啊,我晕啊,你……你你……。未完代续

3、无欢公爵举兵围住皇宫,王站在屋顶上,居高临下:我以为你是为了我的王位……屋顶上风好像还挺大,我手里都紧张的冒汗了,我日,你一个王,没事情就上房顶玩啊,整个皇宫没有一个亲信阿?你比赙仪混得还惨阿。看到这,我就发现这个片子的剧情有多滥了。 4、那个昆仑杀了王后,我当时心里想,哦,这个故事还有点意思,因为,昆仑去救王的时候光明告诉他,皇宫里手中唯一没有武器的就是王,而当时正好王在用剑砍倾城,而此刻唯一没有武器的就只有倾城,所以才杀了王救了倾城,我都为他后来想好理由了,而后来光明问他为什么为了一个女人杀王时,他却用默认的方式使这个唯一的理由变成了为了一个女人。

呜……呜呜……呜…………陈导阿,帮帮我把,我怎么都想不通,昆仑为何为了女人杀王阿,呜呜…………,难道这个奴隶觉悟高啊,看到美女一下子人生观都变了阿。

5、你昆仑救了倾城哪都不跑,非要跑到一个瀑布边干嘛阿,别给我说忘记路了,你不是骑马来的么,怎么来,怎么走啊。还有,你为何要骑马阿,跑得不是更加快吗??

4、我去上了个厕所回来,发现片子已经放到光明、倾城、昆仑给绑在一个院子里了,这个时候全部电影中,最呕吐的画面出现了,无欢哭了,似乎还留下了眼泪苍天啊,陈导阿救救我这个可怜的人把灭了一个种族的人,失去了人性,还会哭,谢狂呕吐的表演,发挥到了极点,真TMD无极阿,在神情恍惚中,我看到 昆仑穿上 黑袍,背着倾城 直冲云霄晕死跑不是能加快人的跑动速度么,怎么直接能飞阿 哦原来高人就是高人陈导是为了配合这次神6上天把表达的是我国发展辉煌航的空事业啊,感情还有点民族自豪感阿。。

整个人物,一个都没有被塑造出来

1、仙女:满场飘移

2、光明:勇敢 除了那句话(3000对20000,你应该为你是这3000人中的一员而骄傲),一点没看出来。忠诚对于杀了王的奴隶,都居然不杀。对于没有保护好王的责任,没有一点自责。卑鄙1330文钱,买人家命都骗人 妈的,想写他点东西都写不出来。

3、昆仑:思维不合逻辑 1、一开始似乎是个没有思想,唯主从命的奴隶。 2、对倾城产生感情,这个感情隐藏的绝了,我看完后都不晓得怎么开始的,一见钟情?奴隶命都别人的,还有自己的思维??? 3、这个人物为了配合滥剧本,给塑造成了弱智。

4、无欢:酷,说话的时候,眼睛从来不动。演心狠手辣的角色,也不咋地,最后一场莫名的哭戏,可算一大败笔,要不然,还算这个戏比较正常的人。还有,说话怎么像人妖阿,但愿是我家音像不好(我家1万多的5。1家庭影院套装)

5、鬼狼:造型还算这个戏中比较合理的,不过这个人物是矛盾的,一个被养了20年的刺客,居然没给给主人杀过一个人,靠,年龄大点的仇家,不用你杀都挂了,这个刺客是不是很多余阿。 光明的武功 《 鬼狼 《无欢无欢说无论比什么只要光明在,他都是2流的 就是说 无欢 《 光明 完了 ---〉无限循环了

6、倾城:唯一没有为了配合剧本而扭曲的人

7、王 :房顶上不好玩,以后不要上去了。

《英雄》观后感



对于《英雄》这部电影,我想开门见山的说:好,但只差一点!

先说几句谦虚的话,本人不是电影的内行,对于影片的什么拍摄呀、服装呀、武美呀不是很懂,所以也就不想在这些方面丢人了。

——好!好在哪里,我有这样一个理由。

有句话叫:作品出来以后就不再是作者的作品。还有句话说:作者已死,读者万岁。我在这里也想发扬一下这样的“精神”,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表面看来,这部电影好象是部现代人理念里的“刺客列传”,在我这看则不竟然。以我个人的看法,侠和刺客在影片的地位就是一个符号,导演是借了这个符号在给另一批人做传。

真正的“英雄”是谁?影片中回答的很清楚,心怀天下者乃真英雄!

那谁又真正做到了心怀天下呢?翻翻中国的历史,把天下怀成影片中描述的那样的只有一个群体——知识份子阶层!

对!在我眼里,这部影片好就好在:张导演借“侠”为中国的知识份子做了个很悲剧的传!中国有句老话:侠以武乱法,儒以文干政。

在该片中武侠符号后的人就是“儒”,也就是我说的知识份子阶层。心怀天下可以说是中国知识份子阶层的一个共性,远的不说,近代的仁人志士哪个不是出自这个阶层。康梁变法、科学救国、甚至后来的两弹一星等等,多少知识分子把捐弃个人做为代价换来一个心怀天下的美名!个人在天下的眼里是渺小的,甚至在知识分子个人的眼里也是渺小的,为了天下,个人是最不足惜的。

当然,中国还有句话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那是不是按这个前提推理,匹夫们也是英雄了呢?

我想先阐述一下我的对匹夫的个人理解。大体上说人分这几类:当权者、无知匹夫和知识分子。我节外生枝的说明一下,三者之间可以不是截然对立,当权者可以下台成匹夫或是知识分子、匹夫也可以混进知识分子和当权者的队伍。

匹夫即百姓,也就是天下中最最最无辜而且总是被践踏的人。这些人是兴亡的主体,但对兴亡无责。当权者弄天下,也对天下兴亡不感兴趣。惟有知识分子这个“不识时务”的群体对天下的兴亡念念不忘,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绝对是个知识分子而不是真匹夫!

能为知识分子做传做的这么好、挖掘的这么深的影片我觉得是好影片、至少是个我这样的人看的比较顺眼的影片。

可是,就象我题目说的那样——好,但只差一点!差哪一点呢?

个人以为,学学影片中的台词,它高“看”了一个人——秦王!

如果,影片老老实实的写出秦王这两个字,它就一点都不差了。可是,它画蛇添足的给王字加了个点:王成了主。差就差在这一点上了!

又回到我刚才说过的那句话上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何为责,义务也!政治课本上早就说过,有权就有责,那反过来有责就意味着有权,至少是“应该”有权。

假设一下,“匹夫有责”这句话要是正确的话。那么,匹夫有了责也就应该有权,而“责”是天下这么大的责,那“权”也应该是天下这么大权。

汉字造的非常漂亮,一个“王”字、一个“主”字,不少就差一点。正常的逻辑是,循序渐进,那就先王而后主。如果不能王,当然就没有办法主了。

——那我们就先来看看这些王

《庄子.杂篇》第一论“庚桑楚”里阐述了这样一个观点:天下乱,因为谁?不单因为有桀、有纣这样的暴君、也是因为有秦皇、汉武和“鸟生鱼汤”!

我想把这个观点再推大一点,天下乱,除了权者弄权而坏天下之和谐,更因为人人都想成为“主”。在这种利益驱使下人人都想通过先“王”的方法而后“主”,天下人心乱、则天下自然就乱。

——所以乱在何处,乱在人心!

前面我提到过,张导演为知识分子的悲剧作传,让我觉得顺眼,现在我要解释这句话中的另外两个字——悲剧。

知识分子们傻傻的为天下匹夫舍生取义,希望能够平“兼济天下”、“平天下”,可是,他们轻信了弄权的王、怜悯着想通过先王而后主的乱之源头匹夫,即百姓。如此南辕北辙、轻生取义,可怜又可笑,当悲剧二字无愧!

所以说《英雄》好,但只差一点!

——最后说一句,行文混乱希望大家谅解!

旗袍观后感


旗袍观后感
在帝国主义侵略我国的时候,我国内涌现出了无数的革命烈士,他们为了不让我们祖国被侵略,不让帝国主义者在我国横行霸道,他们英勇反抗甚至为祖国献出了自己的生命。然而在敌人深处的地下工作者不能让人遗忘,这些烈士之所以能够准确的打击到敌人的要害,大部分是因为地下工作者的情报,所以地下工作者是伟大的、光荣的!
在国庆假期中,我观看了《旗袍》这一部电视剧,电视剧中的主人公关萍露,是一位共产党的地下工作者,负责安插在在背叛祖国的汉奸成立的机构,给外部的共产党提供情报。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主人公在在敌人内部时,被自己的爱人看到了,他不理解关萍露,认为她背叛祖国,并且告诉了关萍露的好友。从此关萍露就背上了汉奸的骂名,而她的上司告诉她地下工作者上不告知父母下不告知妻儿连最亲最亲的人都不能告诉,这样我们才能潜伏的更深,让敌人不能发现我们。她面对其他人却有苦说不出。在抗战时期这些地下工作者,要背负着骂名,顶亲朋好友那鄙夷的目光,却不能找任何人倾诉,只能默默的抹着泪,这种精神让我们钦佩。
关萍露的经历也让我想到了,在战场上两方交战前总要派一些侦察员侦察敌情,侦察员往往也是最危险的。我还记得在一部电视剧中,一位侦查员,为了侦查海岛上的敌人,躲进了一个油桶准备飘过去侦察,敌人发现了油桶,连打十几枪侦察员都没有吱一声,只是咬着自己的衣服不发出声音。侦察员和地下工作者的工作同样危险,就好比是在刀尖上跳舞,一不小心就有生命危险。
在无数的革命烈士中,我们只记得那些英勇无畏冲锋杀敌的大英雄,却忘了这些为了革命而在自己的岗位上冒着生命默默奉献着的幕后英雄,这种英雄难道不是应该更让我们钦佩吗?


《孔子》观后感


抽空在周末去看了孔子,在网上倒是首先看到一大帮愤怒的青年给的低分。
但本人就是冲着法哥去看的,电影院一大帮叔叔大妈,阿姨婆婆,哥哥姐姐全是排队看阿凡达的,他们其实就是图个在杯具的生活中看点喜剧的事情,而阿凡达正是他们乐意看到的。
整个场子里面(晚6点30分首厅)看孔子的还没坐到1/4,我不免为法哥感到杯具了。
孔子这部戏拍的我也能接受,尤其是场景布置刻画的相当的春秋,历史背景也把握的很好。这部电影描写孔子非常的人性,不像阿凡达里面的冷血主人公,信仰、理想、乡情、亲情一个不差的展现出来,法哥饰演孔子也是那么的平易,但又不知不觉散发出一种让你尊重的气势。
让我震撼的是在孔子在众多纠葛中仍然保持着一种执着的信仰,这种信仰到底的底线在哪里,不是说出来,孔子一生都追随了他的信仰,不管是为官受挫、家人分离、颠沛流离、施教受辱,环境在变,他的做法在变,但是信仰不变。
国人都缺乏信仰,譬如为人民服务这信仰估计只有M.ZD同志说过而已,所以我觉得都该看看这部戏。

唯一的遗憾是:二小时剧情太过寒碜,没有把电影做深刻。

pS:为什么电影院老是叽叽喳喳的女生悄悄话。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