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读后感 > 侵华忏悔的读后感 > 导航 > 侵华战争

侵华忏悔的读后感

侵华战争。

读后感就是读书笔记,它是阅读一个作品后的心得体会。想要学到新的知识,这些经典作品就不可或缺。阅读作品后,我对作者的想法更加了解,心中感触颇多,为了加深印象,就可以写一篇读后感,把心中感受写出来。应该怎么写好一篇作品的读后感呢?为此,你可能需要看看“侵华战争”,希望能帮助到你的学习和工作!


下课铃响了,我的心情久久还不能平静下来,百万雄师过大江、红军长征等画面一一浮现在我眼前,联想起我们现在过的美好生活,都是用鲜血换来的. 
影片主要表现了1937-1945年中国的抗战时期。 
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空前的灾难。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国内涌现出大批的爱国将士,他们英勇作战,狠狠地给了日军沉重的打击。但这些还不足以把日军赶出国界,所以在两军僵持的阶段,国民党政府遭到了沉重的打击,也就在这时国内出现了一个新的政府—共产党,由于共产党领导正确,日军连连溃败。 
中华民族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付出了巨大的牺牲,终于在1945年取得了抗战胜利。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抗战胜利的基本保证。 中国抗日战争胜利为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巨大贡献。 
看完这部影片,我的感处很多,我明白了胜利的来之不易,明白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用多少人的血换来的。我们一定要珍惜幸福,不要浪费光阴,将来为国家做出贡献。

f132.COM更多读后感延伸阅读

战争与和平


读了《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这封信后,我的感触很深。

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战场上浓浓的硝烟弥漫空中的情景;我的耳边仿佛响起了无辜的儿童被流弹夺去生命的声音与儿童的哀号......

我不禁想到现在伊拉克与美国的战争。发起战争的原因是伊拉克的石油,美国想占领伊拉克,成为西方强国。伊拉克的人民整天提心吊胆,生怕自己会被美军抓去。伊拉克上空每天硝烟滚滚,一幢幢大楼被炸成了平地。为了保护自己的家园,有些身强力壮的男子不得不冲阵杀敌。当噩耗传来,他们的亲人将是多么痛苦啊!穷困的人就露宿街头,冒着随时被枪毙的危险。人们个个弄得家破人亡。人们渴望和平,人们不希望再看着自己的亲人死去。可这一切都无法实现。

战争与和平,究竟美国选择哪一个?是战争?是和平?我能义不容辞地回答,是战争!美国没有任何伤害,受伤害的是伊拉克。布什不能体会伊拉克人民失去亲人那种撕心裂肺的感受,他们永远体会不到。

为什么诺贝尔的和平奖至今都没有一个国家获得?这说明什么?说明世界还不太和平,需要我们去维护和平,制止战争。

我一定要向文中雷利的父亲那样热爱和平,维护和平!

呼唤和平,告别战争


战争给人们带来了许多灾难,给人们的生活增添了不少的麻烦。今天,我们就看了一个关于战争的片子南京大屠杀纪念片。

这是一部讲述了一些人的真实记忆和日本对南京造成的伤害。无论是以前还是现在,战争对我们人类来说都是一件痛苦的事。看着,看着,我仿佛看到了战士家人哭涕的样子;看着,看着,我仿佛听到了战士们心中的呼唤:我们要回家!看着,看着,我仿佛听到了孩子们心中的呼唤:我们要和平,不要战争!我们需要一个温暖、完整的家!我不禁想到:为什么世界上要有战争?为什么?这到底是为什么?是为了一片土地?还是为了得到高科技产品?可是这至于要那么多的人失去宝贵的生命?就要去伤害那么多的人吗?我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可怎么也想不明白。

不过,我知道,看这部电影的目的,为的不是激起我们对日本人的憎恨,为的是告诉我们战争的恶果是多么的可怕。战火中的孩子是多么可怜啊!不能和我们一样幸福地生活和学习,不能和我们一样快乐地成长,还可能失去生命让我们一起呼唤和平,告别战争吧!

广州市越秀区第一小学五年一班 斯婧

战争读后感


战争读后感范文一

大家读过《十五从军征》和《夜莺之歌》吧?我读了以后觉得对战争和兵士有了些看法。

从前,德国在风光宜人的波兰南部修了一座巨大的杀人工厂奥斯维辛集中营。直至1945年,四百万人民死在这儿,卷子上那篇文章中可怜的安妮。弗兰克就是这其中的一员。

德国为何如此疯狂?是由于他们内心中黑暗邪恶、荣华富贵吞噬了鲜红的心灵,撕咬了每个人应有的良知,从此毁灭感杀戮感霸占了心灵,心硬了,血冷了,他们一味地夺去千千万万人的幸福和生命,企图只留自己杀死别人,我多恨德国士兵又多可怜他们哩!现在夺去了属于别人,杀死别人,将来他们也会被干掉的!

称呼那些二战的刽子手,不应用他们,而要用它们,为什么?一个人,是有感情和良知的,心是用血肉筑的,这些野兽心已经由血肉变成铁石,感情完全消失,还配得上人这个字吗?

举世震惊的南京大屠杀,杀人魔王海德里希等,法西斯的暴行人们会忘吗?

战争是什么?就是丧尽天良地夺走数千万人的一切!希特勒亲手将自己祖国母亲和德国人民推入灾难,他也已步入罪恶的深渊!

今天人们回顾过去,看看曾经的八年抗战和二战带来的损失,就为了一天:珍惜和平,拒绝战争!

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可并不代表就不会爆发战争!因此,我们要用功学习,将来报效祖国,反对战争!

战争读后感范文二

在学习中,我知道了圆明园是闻名世界的皇家园林;知道了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还知道了圆明园是世界上的博物馆、艺术馆。可是观看了《火烧圆明园》后,我又知道了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看了圆明园的毁灭,我真有些说不出的感情圆明园里的建筑雄伟壮观,亭台楼阁玲珑剔透,还有许多景点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圆明园里还有许多奇珍异宝。

可是那么美的园林,竟在短短的三天内,就被英法联军用残忍的手段毁掉了。在这三天内,圆明园在英法联军的摧毁下变的不堪入目:他们把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拿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这已经够可恶的了,但是,英法联军为了烧毁罪证,用火把我国花了2个世纪的时间建造好的圆明园给烧毁了,英法联军任意的摧毁圆明园,可腐败无能的清朝政府非但不去制止它,而且还去当他们的走狗!我觉得英法联军很霸道、野蛮,他们不择手段的毁了圆明园,圆明园的毁灭就是英法联军侵略中国烧毁圆明园的最好罪证。然而,几百年的风风雨雨已经过去了,现在圆明园已经不是以前辉煌的、灿烂的圆明园了,现在的圆明园是一堆残垣断壁,一堆废墟。当时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那一刻将深深的印在人们的心里。当时清朝政府是腐败无能,花钱如流水。一顿饭都要花掉许多银子,饭里吃的都是山珍海味;他们穿的衣服都是上等布料做的,也要花掉许多钱;大官人吃喝玩乐花掉许多银子。可他们知道,这些供他们吃、喝、玩、乐的银子都是从老百姓身上搜刮来的银子,他们吃着、穿着、用着老百姓的银子,竟然还心安理得!他们根本就没理老百姓们过的好不好,所以,当时我国只有挨打和受欺负的份儿了。

看到圆明园那悲惨的结局,我更理解了落后就要挨打,知道了闭关锁国的后果只要能多多向外学习、交流,就会更加繁荣富强,不会为他人所欺!

《货币战争》读书笔记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经济也渐渐地全球化了,经济也在世界上占了很重要的位置。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提供的读书笔记--《货币战争》,让大家知道经济的重要性,欢迎大家的阅读。

偶然的情况下,拿到了《货币战争》,一部超级畅销的经济类书刊。就是这样一本书,居然让我一整天静静地坐在书桌前一口气看完了。

之所以这么入迷,也许是里面的不为人知的历史内幕深深吸引了我。超级世界财团罗斯柴尔德家族,在波云诡秘的政治风波与经济危机中翻云覆雨的手段与才能,操纵了多起世界金融史上鲜为人知的不流血战争。执掌经济领域的比尔德伯格俱乐部,负责整治挂帅的三边委员会,在世界银行家们组成的英国皇家国际事务协会和美国外交协会的领导下,将世界玩弄于股掌之间。对他们来说,战争只是发财的好机会,谁控制了货币谁就能支配一切。事实也正是如此,为了建立他们的私有中央银行系统,前后共有七名美国的总统被暗杀,多名国会议员丧命,最终达到了他们的目的,在世界各地建立了他们的私有中央银行,达到垄断的地位谋取暴利。其间他们的手段:制造金融恐慌,挑拨世界大战,引起政治动乱,然后通过剪羊毛来获取暴利。泰国,日本,整个欧洲,东亚都被他们屈服。这一切都是以前未曾听闻的害人事件,在令我震惊的同时也让我开始反思。

经过这次反思,也让我们明白到了经济的重要性,尤其是现在是经济全球化的时代。

根据美国国家的社会制度是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本主义国家本身就是要为资本家服务的。之所以会提供各项的大众服务,是为了更好地维护资本主义的统治;和身为一个国家政府其本身的职能就要求它要为人民大众提供各项的大众服务。而美联储是否就是私人了?!我不得而知,我还是那句在一个没有公有的国家中何来的私有?

如果说美联储和其他银行家合起来谋求统治世界,那就值得商榷了。前一轮美联储的几千亿救市,涉及10大欧洲银行,其影响力遍布全球金融市场,连我们小川哥都要关注它。如果说美联储是私人控制的,那同是资本主义的欧洲,怎么没有人说法国央行、英国央行、德国央行是私人的呢?我觉得人们之所以关系它的公私有属性,是因为它有发钞的权利。在HK,政府是没有固定的央行的,它要发行钞票,是委托给发钞银行的。同理,如果你将美联储理解为发钞银行行不行呢?但美联储中有央行的权利,如厘定利率等等;在HK,银行的利率都系有各自发钞银行厘定的;那如果美联储不是在美国,而是在HK,那不知它是属于私有银行定国有呢?推广些想,会不会所有西方的银行系统都同HK的情况系一样呢,如果是这样,那美联储就系一间巨大化的恒生银行。

要政府统计国家金银储备,这个提议简直就系荒谬。我们当年初初读经济学的时候就知道,货币本身就系一般等价物,严格来讲,只有金银先系货币,而纸币只系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纸币系金属货币的代表物,现在什麽国家的纸币本身都系不能兑换成等价的金银的(买卖金器个那些不算),纸币本身代表几多金银系由发钞国家自己定的(因而才有各自货币的汇率差),所以发行钞票的同时是不用增加金银实际的量的。如果每次发行钞票的时候就要增加的相应的金银实际的量,那金银实际需求多少才够呢?某程度上讲,金银就是最后的支付工具,IF全世界政府都不承认美元,那美国人每次向外国买也都只能用金银实物了。如果说统计国家金银储备系保障自身国家的金融安全,那还说得过去,但实际上亦每这个必要,因为没可能每个国民都见到自己国家有几多金银储备,只要政府出黎讲两句就得啦,无必要去统计,亦无必要说给国民知道。就算美联储系私人的,它转移了美国人的所有金银储备,如果全球政府都不承认金银货币,都不能将金银换成等价的货币,那到时金银中有什么用呢?所以脱离金本位的确有其好处的。如果真的要用到金银来搞垮一个国家的经济,那那个国家的货币首先要不被承认,而且到时就不是金融风暴了,是倒退回石器时代啊(那时是以贝壳做一般等价物的)!

所以我觉得美联储某程度上被妖魔化了,亦显示美国国民对其政府的不信任感增强,我们在不了解美联储的情况下是没必要和一些人一齐以讹传讹人云亦云的。现在所有政府都系通用纸币黎代替金银的,万一你美国恢复金本位,顿时打破全世界的恐怖平衡,到时金银价暴升,那就真系会影响经济了。如果恢复金本位,首先股票市场就立刻运行不下去,试问你有没有那麼多金银去维持股票的泡沫呢?

战争电影读后感


战争电影读后感范文一

故事片《鸦片战争》中的一个个镜头把我们带回到19世纪初期,清朝封建统治走向衰落,做为西方资本主义头号强国的英国,把大量的鸦片输入中国,毒害中国人民。1835年,中国有200多万人吸食鸦片,害得无数人倾家荡产,妻离子散,沿街乞讨。

林则徐是清朝大臣中主张禁烟的主要代表之一。他上书道光皇帝,一针见血地指出如果不赶快禁烟,几十年后,中国恐怕没有能够作战的士兵,也没有充作军饷的白银了。道光皇帝担心担心鸦片造成的危害对自己的统治不利,于是派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到广州查禁鸦片。

1839年初春,林则徐日夜兼程直奔广州,沿途打听消息,掌握了广州贩卖鸦片的许多情况。一到广州,林则徐便雷厉风行与官员邓廷桢、关天培商定整顿水师,加强海防,接着召集所有地方有识之士,揭发逮捕了31名重要烟贩,特别严惩了英国老毒贩颠地,对拒交鸦片的外国商船断绝一切供应,三天之内,迫使他们交出了所有的鸦片。林则徐把收缴到的230万斤鸦片,在虎门海滩上统统销毁,引起万众欢腾,山呼海啸

林则徐的所作所为惊动天地,泣鬼神!他真是一位无私无畏的民族英雄。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面对严重的民族危机,他把祸福荣辱都抛之脑后,挺身而出,披荆斩棘,力挽狂澜!林则徐的伟大壮举,消灭了英帝国主义的威风,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日子,是中国人民扬眉吐气的日子,面对当时最强大的英帝国义,是什么力量使林则徐有这样的胆量和气魄呢?是民族的责任感和自我牺牲的精神。在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新时期,国家和人民同样需要林则徐这样的好官,具有民族责任感和自我牺牲精神,我们的国家肯定会繁荣昌盛,蒸蒸日上! 

战争电影读后感范文二

长久以来,似乎在荧屏上,国民党遇到日本人就一触而溃,日本人遇到共也同样如此,一个正规小队或中队可能摆不平十来个人的武工队或民兵小分队,一个正规军团队可以向一个旅甚至更多的日本军队发起冲击。而且,解放战争电影中,常常都是共打到哪儿,国就不战而逃,丢盔弃甲,好不狼狈,似乎没有一战之力。呵呵,这还是军队吗?呵呵,似乎这艺术化的修饰也太重了些

3.飞的最高的鹰靠得不是翅膀,而是信念。在影片《夜袭》中,陈锡联对晓娟如是说。

1937年10月,忻口会战打响。八路军129师769团奉命北上敌后,牵制阻击增援忻口的日军。途中偶然发现位于山西代县的日军阳明堡机常769团在23岁的陈锡联团长的率领下,果断袭击并摧毁机场及全部24架飞机。769团三营长赵崇德以下30余名勇士壮烈殉国。造就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上着名的以弱胜强的案例。历史的寥寥数笔,浓缩了无数英雄的血肉残躯。在他们用生命浸润的土地上,生长出一片繁花似锦,织就了一个以信念和希望铸成的英雄的国度。

影片中没有激昂不息的口号,没有对英雄过多的赘述,只是展现着他们苦中带笑的生活,怒中带爱的斥责,哀中带乐的理解点点滴滴的片段让我们走进他们的中间,一丝一缕地感受着他们深重的感情和执着的信念。他们的爱,不只是对兄弟间同生共死的信任,也不只是对喜欢的女子羞涩的想念,他们的爱,是一种博爱,是对这片颤抖的土地和陷入苦难的人民的博爱。只是坚信着漫漫长夜后必会来的黎明,便勇敢地望着前方,前仆后继,死而后已。

犹记得陈锡联站在山顶上映着落日余晖,艰难抉择的背影。我相信他的心里必定已早做好了决定,为成功牵制日军,应放弃雁门关之路,先行袭击机常只是他舍不得,舍不得勇敢憨厚的赵大力;鬼精灵的狐仙;淳朴执着的小刘;努力成长的新兵姑娘舍不得那些鲜活可爱的战友们。但是压在这个年轻人身上的担子并不仅仅是769团几百人的生命,更是他们一直苦苦追求的胜利与希望。站起来吧,行动吧,用我们手里简单落后的武器,去挑战那嘶吼冰冷的死神,用我们的鲜血去献祭,换取中国新的生机。

最后的战场黑暗却又明亮。夜的黑覆盖不了你们灼灼闪亮的双眼。轰鸣的炮火,刀qiang的碰撞,谱写着一曲曲生命的赞歌。交织的红色,更激发出毗邻死亡的意志,他们燃烧着壮烈与激-情,从恶魔手中争夺着永恒不灭的信仰。他们是顶天立地的真丈夫。晓娟中弹倒下的那一刻,嘴角却含着微笑,她的眼中是陈锡联心痛疯跑过来的身影,她总算可以成为和他一样的鹰,抱着共同的信念,比肩齐飞。小女子青涩的爱情在救国救民面前显得卑微无比,但那更是至情至性的真正幸福。在那炮火纷飞的时代,他们的爱情谨慎又细腻,饱含着无限的期许与希冀。可在责任面前,纵使前面是深渊,也会毅然放下幸福,粉身碎骨浑然不怕。在他们的心中,为祖国而死,那是最美的命运!

那个伤痛时代的脚步离我们愈来愈远,但那些用灵魂点亮并传承的信念却愈久弥新。英雄们用血把它们书写进中国人的脊梁,用最深刻的痛来砥砺我们更勇敢地成长。国之昌盛,非一朝一夕,我辈应谨记肩之重任,尽所及之力,为国立于世之巅而前行不止。

《货币战争》读后感


《货币战争》读后感

国庆这几天宅在家里,我闲得发慌,玩手机、电脑又被说是不务正业。恰好在行李箱里翻到了几本书,于是动了看书的念头,掂量掂量后我便选择了《货币战争》。

拿起这本书的时候我先打了个哈欠。理科生出身的我对这种历史类书籍实在不感冒,碍于老妈的说教还有无聊时光的打磨,我还是准备看下去。不过我对经管类书籍还是有一点点兴趣的。

谁知道,抱着看着玩心态的我在第一章就被迷住了。罗斯才尔德家族:大道无形的世界首富谁说的?世界首富不是比尔盖茨或者墨西哥的电信大亨吗?我兴趣来了,难道有某位大人物或者大组织在背后操纵着世界经济吗?要知道我对这些隐世高手之类的人物是十二分的崇拜加向往的。带着疑惑与好奇,我继续看了下去,一幕幕过去鲜为人知的历史便在我面前展开。

作者的讲述从18世纪末开始,那个时候世界刚进行第一次工业革命,人类财富急剧增加,全球化初露雏形。那时候金融的理念尚未广泛传播,更别说什么金融系统了。于是,一批掌握了金融知识的精英横空出世,他们通过原始的资本积累再加上合理的资本运作,逐渐在当时发达国家经济领域扎根盘食。

这些人的代表就是欧洲的罗斯才尔德家族。他们通过先进的金融知识,运用各种经济或政治手段,获取了巨大的利益。罗斯才尔德家族当时的五兄弟分散在欧洲各国发展,通过裙带关系打入各国高层,最后分别在所在国家大发其财甚至控制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命脉。就这样,一个不敢说后无来者至少前无古人的大家族建立了起来。

随着时代的发展,在19世纪新兴的美洲殖民地逐渐成为发展的排头兵,也成为罗斯才尔德家族这些人眼中的肥肉。在美利坚合众国成立后,如何通过这个新兴的政府压榨它统治下的人民成为他们的首要目标。19世纪的欧洲经过他们的长期耕耘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金融系统。现在他们所要做的就是将这个系统尽可能搬到这个新兴国家去。当然,还要控制它。

在书的后面部分,作者着重讲述了欧洲的罗斯才尔德等的家族如何与美洲的本土家族合作,将美国的经济牢牢地掌控在手中。当我看到当今美国的美联储银行实际上是个私有的中央银行时,我震惊了。美联储控制着美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经济体的货币发行权,可以说控制了美国的经济命脉的机构,居然是私人而不是联邦政府的。虽然说是由几个巨头共同控制的,但这也足够让我惊讶的:美国人民不知道这些事情么?

或许是我想得太天真了,或许是还有许多不为人知的因素影响着这个世界的经济格局,反正这个世界绝对不是你我想的那么简单,只是在等待我们去揭秘了。


  网站地图